苯并咪唑类药物

2024-05-04

苯并咪唑类药物(精选6篇)

苯并咪唑类药物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器 (型号为HP1200) , 购自美国安捷伦公司;色谱柱, 为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 (25 cm×4.6 mm, 5 μm) , 购自美国安捷伦公司;氮吹仪, 购自美国Organomation公司;固相萃取装置, 购自美国SUPELCO公司;固相萃取小柱Oasis®HLB, 购自Waters公司。

阿苯达唑 (纯度为99%, 批号为70430) 、苯硫咪唑 (纯度为99%, 批号为35032) 、苯硫氨酯 (纯度为99%, 批号为71030) 、奥芬达唑 (纯度为99%, 批为号60124) 、甲苯咪唑 (纯度为99%, 批号为80318) 、噻苯咪唑 (纯度为99%, 批号为71012) 和三氯苯唑 (纯度为99%, 批号为80826) 标准品, 均购自德国Augsburg公司;甲醇、乙腈 (色谱纯) , 购自Merck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化学纯。

1.2 标准品的配制

分别准确称取阿苯达唑、苯硫咪唑、苯硫氨酯、奥芬达唑、甲苯咪唑、噻苯咪唑和三氯苯唑0.010 0 g, 用甲醇溶解, 用10 mL容量瓶配制成1 mg/mL储备液;分别取各种储备液2.5 mL放入50 mL容量瓶配制成50 μg /mL的混合储备液。将混合储备液用甲醇稀释成所需浓度工作液。

1.3 仪器条件

色谱柱,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 (25 cm×4.6 mm, 5 μm) 。流动相, 乙腈-0.025 mol/L乙酸铵 (pH值为7.0) 梯度洗脱。乙腈, 体积分数为40%~50% (1 min内线性增加) , 50%~70% (1 min内线性增加) , 保持10 min;70%~40% (2 min内线性递减) 。流速, 1 mL/min;检测波长, 290 nm。进样量, 10 μL。柱温, 30 ℃。

1.4 样品的提取

称取5.0 g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 加入20 mL乙酸乙酯、0.15 mL 50 %氢氧化钠溶液, 涡旋5 min;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经无水硫酸钠过滤至一尖底离心管中, 用20 mL乙酸乙酯、0.15 mL50 %氢氧化钠溶液重复提取1次, 合并乙酸乙酯, 于40 ℃环境中用氮气吹干。残渣用甲醇-磷酸溶解, 再加3 mL正己烷, 涡旋混匀, 以3 500 r/min离心3 min;弃掉上层正己烷, 取下层溶液净化。

1.5 样品的净化

固相萃取柱Oasis®HLB先用3 mL甲醇和3 mL水淋洗, 上样, 再用2 mL水和2 mL 20 %甲醇淋洗, 最后用6 mL甲醇淋洗并收集, 用氮气吹至近干, 用2 mL甲醇定容, 过0.45 μm滤膜上机, 采用外标法定量测定。

1.6 标准曲线的绘制

用甲醇稀释混合储备液, 配制成0.1, 0.5, 1.0, 2.0, 5.0 μg/mL标准工作液, 测定各浓度工作液的峰面积, 并绘制7种药物的标准曲线。

1.7 回收率的测定

称取5.0 g空白样品于50 mL聚丙烯离心管中, 分别添加一定量的标准工作液, 使空白样品的最终添加浓度分别为50, 200, 800 μg/kg, 涡旋混匀后静置10 min, 按1.4和1.5的方法进行提取和净化, 然后上机测定, 根据峰面积计算其浓度和添加回收率。每个浓度的样品设置3个重复。

1.8 检测限和定量限的确定

称取5.0 g空白样品, 按上述提取和净化步骤处理后测定基线噪音值, 以3倍噪音值为方法的检测限, 以10倍噪音值为方法的定量限。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条件的选择

在苯并咪唑类药物的多残留分析中, 大多采用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或甲醇-磷酸作为流动相。试验采用乙腈-乙酸铵缓冲溶液流动相体系, 经梯度洗脱后, 在15 min内7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即能达到基线分离, 峰形较好, 且无拖尾现象, 见图1~5。

2.2 标准曲线

奥芬达唑、噻苯咪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苯硫咪唑、苯硫氨酯 、三氯苯唑标准工作液在浓度0.01~5.0 μg/mL范围内的色谱峰面积与药物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标准曲线见图6, 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见表1。

2.3 添加回收率

奥芬达唑、噻苯咪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苯硫咪唑、苯硫氨酯 、三氯苯唑标准工作液、空白样品和空白样品添加药物的提取液中, 添加回收率和变异系数见表2 。

%

2.4 检测限和定量限

在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 以空白样品测定出基线噪音值, 再测定奥芬达唑、噻苯咪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苯硫咪唑、苯硫氨酯 、三氯苯唑的检测限和定量限见表3。

μg·kg-1

3 结论

试验主要结合固相萃取净化技术,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畜禽产品、乳制品等动物源性食品中苯并咪唑类药物多残留分析方法, 结果表明, 以乙腈-乙酸铵缓冲溶液 (pH值为7.0) 作为流动相, 经梯度洗脱后, 7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可以达到基线分离。该方法线性范围较宽、重现性好、精密度高, 可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阿苯达唑、苯硫咪唑、苯硫氨酯、奥芬达唑、甲苯咪唑、噻苯咪唑和三氯苯唑7种苯并咪唑类药物残留。

参考文献

[1]章涛.苯并咪唑对线虫的作用及线虫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1996, 23 (2) :49-53.

[2]李俊所, 邱月明, 王超.兽药残留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3]TITUS AM, MSAGAT I, MATHEW M N.Comparative study of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s;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an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benzimidazole anthelminticsin biological matrice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mass spectrometry[J].Talanta, 2006, 69:243-250.

[4]GERALDINE D, HELEN C, MICHAEL O'KEEFFEA, et al.Mult i-residu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enzimidazoles in bovine liver[J].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5, 529:285-292.

[5]RUYCK H R, RENTERGHEM H, RIDDER, et al.Determinationfo anthelmintic residues in milk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Food Control, 2000, 11:165-173.

苯并咪唑类药物 第2篇

苯并咪唑是一种含有2个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能使得苯并咪唑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和导电性能。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苯并咪唑分子进行设计和合成光电功能材料及光电器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1,2]。此外,苯并咪唑以其良好的热稳定性而成为耐高温有机发光材料的研制重点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了苯并咪唑光电配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1963年Pope等[3]在葸单晶两端施加400V的驱动电压时发现有淡蓝色的光发出,然而极高的驱动电压和很低的发光效率导致这一发现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1987年,美国Eastman Kodak公司的C.W.Tang等[4,5]以芳香二胺为空穴传输材料,成膜性较好的8-羟基喹啉铝(AIQ)作为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材料,低功函的镁银合金为阴极材料,制成了双层有机薄膜夹在两个电极之间的具有“三明治”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这种设计和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电荷的注入效率,使器件在10V的驱动电压下发射出绿光,最高亮度达1000cd/m2,外量子效率达1%(1.5lm/W)。

苯并咪唑类配合物具有很好的刚性平面结构和丰富的π电子,以及优良的电子离域环境,而且苯并咪唑上芳香环的π-π堆积作用使得该类超分子配合物稳定性更强。这些优点使得苯并咪唑类配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发光材料。Huang等[6]报道了一组基于苯并咪唑结构的铱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组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及其相应名称代号见图1,这些配体及相应的部分光物理性质见表1。

由此可以看出,含氮五元杂环小分子配体在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

高继红等[7]合成了N,N,N-三(2-甲基苯并咪唑)胺及其稀土配合物(La3+, Sm3+,Y3+, Tb3+,Ce3+,Eu3-)。这些配合物热稳定性好,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特别是Tb3+配合物是高效的稀土有机发光配合物,可用于荧光材料的研究。王艳丽等[8]合成了一种纯蓝的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锌配合物Zn(pbm)2,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热稳定性。在紫外光激发下,其粉体产生强发射的蓝色荧光,色纯度高,可溶于CH3Cl、DMF、DMSO等有机溶剂中,可以蒸镀成膜,有望通过合理的设计运用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实现白光的OLED器件。王卓渊制得的1,4-双(2-苯并咪唑基)苯发射很强的紫色荧光,荧光寿命为0.52ns,再将稀土金属离子Er3+与1,4-双(2-苯并咪唑基)苯配位,所得Er(Ⅲ)配合物发射蓝色荧光,荧光强度增大到原化合物的3倍,荧光寿命也延长到0.99ns[9]。王卓渊合成得到的1,2-双(2-苯并咪唑基)-1,2-乙二醇及其Co(Ⅱ)、Cu(Ⅱ)和Fe(Ⅱ)的配合物,2,2-(氧二亚甲基)双苯并咪唑及其Ni(Ⅱ)和La(Ⅲ)的配合物都是良好的荧光物质[10,11]。王卓渊合成得到2,2-对亚苯基双苯并咪唑的铜、钴、镍配合物,发现Ni(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红移了101nm,荧光寿命延长到配体的12倍[12]。

韩亮亮等[13]设计了两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Ir(ppi)2-acac和Ir(MeO-ppi)2acac,其中ppi和MeO-ppi分别为2-苯基苯并咪唑和2-(4-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acac为乙酰丙酮。Ir(ppi)2acac和Ir(MeO-ppi)2ac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磷光寿命(τ)分别为52.0ns和43.6ns,在CBP薄膜中的τ分别为3.7ns和3.3ns,如此短的三重态寿命目前尚未见报道。此外,还发现高效的Ir(ppi)2acac的绿电光致发光(EL)性能与短三重态寿命密切相关,7%(质量分数) Ir(ppi)2acac掺杂的器件给出55060cd/m2 的最高亮度(L),对应13.4%的最大外量子效率(η)。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己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大批量实用化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器件的发光效率仍然偏低;(2)器件的使用寿命太短;(3)器件的稳定性亟待提高;(4)发光机理的研究仍未透彻。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要应用于平板型大屏幕显示,高蓝光稳定性、高效率、高亮度、低驱动电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将是今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OLED技术始于1996年,目前研制的有机电致发光塑料显示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的不断深入,将着重围绕以下问题开展工作:(1)发光机理的基础性研究;(2)新的有机材料的设计与器件的研究,如新型高效蓝光、红光、白光材料及器件结构; (3)器件寿命和稳定性的研究;(4)有机高分子发光显示器用有源驱动器的研究;(5)三线态发光材料的研究;(6)有机聚合物激光器的研究。

苯并咪唑类功能金属配合物应用于光电领域的历史并不长,故以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为配体的配合物的相应报道也不多。在发光方面,有一些文献报道了这类化合物与镧系元素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但在所查阅的文献中,对其电致发光性质的研究报道还很少。

2 有机光致发光材料

在有机光致发光领域,β-二酮类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效率最高,其中铕配合物比较多[14,15,16,17,18,19,20]。有机光致发光材料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21]有以下3个方面。(1)具有大的π键结构。共轭体系越大,离域π电子越容易被激发,荧光较容易产生。一般来说,芳香体系越大,其荧光峰越向长波方向移动,而且荧光强度往往也加强。(2)刚性平面结构。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具有较为刚性结构特别是平面结构的化合物有着较好的荧光性能,这主要是由于振动耗散引起的内转换几率减小的结果。(3)取代基中有较多的给电子基团。一般来说,化合物的共轭体系上如果具有强的给电子基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化合物的荧光,因为含这类基团的荧光体,其激发态常由环外的羟基或氨基上的电子激发转移到环上而产生。由于它们的电子云几乎与芳环上的轨道平行,实际上它们共享了共轭电子结构,同时扩大了其共轭双键体系。

近年来,苯并咪唑衍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光致发光材料[22,23]。与其衍生物相比,苯并咪唑类配合物具有更好的刚性平面结构和更丰富的π电子,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光致发光材料。

Rau Sven等[24]发现二咪唑或二苯并咪唑型配体和钌(Ru)的配合物同样具有光致发光性能。其钌配合物结构见图2。

Chen研究组[25]合成了两种新的以2-(2-羟基苯)苯并咪唑为配体的Zn(Ⅱ)配合物即[Zn(pbm)2]和[Zn(apbm)2]·C2H5OH·H2O (apbm为2-(2-羟基苯)苯并咪唑),发现这两种配合物在蓝色区域内均表现出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两种锌配合物的配位结构示意图见图3。

王党辉等[26]合成了新型2-乙酰基苯并咪唑甘氨酸Schiff碱镨(Ⅲ)配合物, Pr3+的引入增强了配体的荧光效率。该配合物在不同激光的激发下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在光开关以及光限幅方面可以得到应用。同时考虑到其宽带吸收和发射,将该配合物作为基质,选择合适的离子掺杂,有可能得到高效的发光材料。

赵天成等[27]研究了氯化苯并咪唑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质,发现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且其固态及水溶液都具有优异的升频转换荧光性质,在可见光的激发下能在紫外和近紫外区产生能量高的发射光,因而在发光材料的设计、创制和红外光探测仪研制方面很有价值。

目前国外对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非常广泛, 从合成方法、材料的各项性能参数等方面对材料的发光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有机发光材料的开发多处于实验室阶段, 且新种类较少, 大规模生产也有限。虽然苯并咪唑类有机发光器件的产业前景被一致看好,但是目前对其中的工作机制不是十分清楚。它的工作机制涉及到很多有机半导体的电学和光学物理过程,而这些过程对器件的发光性能,如亮度、效率、功耗等都有着直接而决定性的影响。

3 有机太阳能电池

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探索将一些具有共轭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应用到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特点在于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有机分子的化学结构容易修饰,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加工简便,可以制成大面积的柔性薄膜器件,拥有未来成本上的优势以及资源分布的广泛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全固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小于5%。在近年的研究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由于光吸收和电荷分离过程是分开的,其效率与非晶硅电池相当,也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热点。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28]是基于半导体的异质结或金属半导体界面附近的光生伏特效应,所以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光伏电池。当光子入射到光敏材料时,激发材料内部产生电子和空穴对,在多种因素导致的静电势能作用下分离,然后被接触电极收集。电子移向负极,空穴移向正极,这样外电路就有电流通过。当光照射到光电转换材料时,只有光子的能量大于该材料的禁带宽度时,才可能把价带上的电子激发到导带去,使价带产生空穴。

目前,国内外关于苯并咪唑配合物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文献报道较少。1996年Oliver Kohle等[29]合成了一系列含2,6-双(1-甲基苯并咪唑-2-)-4-苯基的Ru配合物,其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2003年Crayston等[30]合成了2-(2-吡啶)苯并咪唑的Ru配合物,并将该配合物用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敏剂。所制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由于光敏剂和表面电荷低激发态耦合效率不佳,其光电转化效率不高。

2007年Zhang[31]等合成一种新的配合物Eu(DBM)3(CPyBM),将该配合物用作有机光伏器件中的电子受体和电子传输层,其光电转换效率为1.04%,较以前报道的铕配合物类有机光伏器件有明显的提高。配合物的结构见图4,所制备的有机光伏器件结构见图5。

目前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苯并咪唑配合物主要是钌配合物,且该类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保持着最高的光电转化效率。虽然近年来将苯并咪唑类配合物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与无机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在转换效率、光谱响应范围、电池的稳定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4 展望

除了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发光材料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光电领域的应用外,苯并咪唑类配合物在非线性光学、磁性材料、光电导材料等诸多领域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界研究的热点。

苯并咪唑类药物 第3篇

关键词:油品脱硫,加氢脱硫,生物脱硫,吸附脱硫

一、引言

含硫化合物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合成杀虫剂、医药、生物产品和硫靛染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礼来制药公司开发的绝经后妇女预防骨质疏松药物——苯并噻吩类化合物雷洛昔芬(Raloxifene),商品名“易维特”(Evista),2005年世界销售额为11.14亿美元,在全球畅销药品排名榜中排名第93。

自然界中,苯并噻吩主要作为硫组分存在于原油中。石油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苯并噻吩以各种方式进入环境进而污染大气、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油品含硫化合物所生成的SO2,首先腐蚀工业设备如贮罐、管道、内燃机、锅炉等,而后排放至大气导致酸雨形成。其次,油品燃烧释放的SO2还会使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永久性中毒,从而导致CO、NOX和VOC排放量增加;另外,呈酸性的SO2会腐蚀发动机,降低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了保护环境,世界各国制定了严格的燃料标准限制油品中硫含量。欧洲规定到2011年,各类油品中硫含量都要达到10 μg/g以下的“零硫”标准。我国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则要求汽油硫含量小于150 μg/g。因此,如何从高硫燃料中生产优质清洁低硫产品、提高石油的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是石化工作者新世纪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如能从油品脱除并提取苯并噻吩对医药及化工行业也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 国内外油品脱硫技术进展

(一)催化加氢脱硫技术。

长期以来国内外开发出许多脱硫催化剂和相关工艺技术。国内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加氢异构脱硫降烯烃技术,已经在广州石化工业化。国外比较典型的Exxon Mobil的SCANFing工艺和OCTGain工艺,其脱硫率达99 %以上,目前已工业化应用。法国石油研究院的Prime-G+工艺采用双催化剂体系处理全馏分FCC汽油,工艺条件温和,液体收率100 %,可以得到低于10 μg/g的超低硫汽油。UOP公司的ISAL工艺采用新型沸石催化剂进行加氢处理,在保证降低硫和烯烃含量的同时,不降低辛烷值,硫含量从1450 μg/g降至 10 μg/g。

(二)生物脱硫法。

生物脱硫(BDS)研究起于20世纪50年代,该技术利用某些特殊菌种对有机硫化物有高消化能力这一特点,将不溶于水的有机硫化物在生物催化剂的作用下变成水溶性化合物,达到脱硫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气体技术研究所的Kilbane发现了能选择性断裂C-S键的微生物,该技术将有机硫化物分子从油转移到细胞中,通过剪断含硫化合物中的C-S键,将硫氧化成无机硫转入水相,含硫化合物脱去硫原子后仍留在油相中,不损失柴油的热值,另一个优点是其脱硫操作工艺条件相对温和。

(三)吸附脱硫技术。

美国Exxon公司近期开发了一种以活性炭、活性焦炭等为吸附剂的柴油深度脱硫技术,其吸附剂的表面积达800~1200 m2/g,大部分的孔径在20~100 nm范围内。吸附剂采用有机溶剂清洗的方式进行再生,循环使用。再生溶剂为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采用该技术可以使柴油的硫含量从1000 μg/g降低到20 μg/g以下,其费用远低于单独应用加氢脱硫过程。

三、我国油品脱硫现状及展望

加氢催化脱硫是目前唯一被广泛工业应用的脱硫技术,该法可有效地脱除硫醇、硫醚等有机硫化合物,但对于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的脱除则比较困难。如果要生产硫含量小于30 μg/g的超清洁汽油,催化裂化原料油必须深度加氢脱硫,加氢反应压力要升高到10 MPa以上,氢气消耗量要上升到230 m3/t(一般加氢处理氢耗量仅为53.4 m3/t),因此需要的氢气量更大,且会使大量的烯烃饱和、链烷烃裂化,进而导致汽油收率下降和汽油辛烷值显著降低。因此,我国石油脱硫工业上难以普遍采用深度加氢脱硫技术,必须根据我国装置和油品的状况开发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脱硫新技术或者配套技术。

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意义 第4篇

一、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作为有机含硫化合物 (成岩演化过程中地质合成) 典型代表, DBTS是倍受关注的化合物之一。1997年Milner等人DBTS具有非常对称的分子结构, 可以看作是两个苯环与噻吩稠合的产物, 属于平面性芳香杂环类化合物, 具有芳香化合物的通性。根据其分子结构及碳位编号, Budzinski等 (1991) 提出其热稳定性顺序为:C-4>C-2>C-3>C-1.

介于对称性分子结构, DBTS具有很高热稳定性和抗微生物降解性能。在原油和烃源岩中较受关注的DBTS主要有DBT、MDBT、DMDBT。

二、地球化学意义

1. 在成熟度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DBTS在成熟度方面的研究, 发现其随热演化程度 (成熟至高-过成熟) 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现已广泛应用与油岩成熟度判定。

(1) 利用MDBT参数判定成熟度

因甲基取代位不同, 存在4个同分异构体, 热稳定性顺序依次为:4-MDBT>2-MDBT>3-MDBT>1-MDBTM。在质量色谱图中 (m/z198) , 出峰顺序与其稳定性顺序一致, 其中2-+3-MDBT同时出峰, 。

包建平等 (1996) 通过对海相地层烃源岩的研究, 发现随埋藏深度增加4-MDBT和2-+3-MDBT的相对丰度增加, 而1-MDBT相对丰度反而下降, 参数比值4-MDBT/1-MDBT和2+3-MDBT/1-MDBT与镜质体反射率R0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能反映有机质的演化程度。

魏志彬等[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和雅布赖盆地不同有机质类型和不同沉积环境10多个样品进行分析, 提出用新参数甲基二苯并噻吩分布指数 (MDBI) 来指示成熟度, 并建立其与RO之间的关系, RO=1.33MDBI+0.48 (0.67%≤RO≤1.22%) , 研究表明MDBI主要受热力作用控制, 受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小。

(2) 利用DMDBTS参数来判定成熟度

DMDBTS同分异构体有多种, 被广泛关注且用来指示成熟度的主要是比值参数2, 4-DMDBT/1, 4-DMDBT (K2, 4) 和4, 6-DMDBT/1, 4-DMDBT (K4, 6) 。Chakhmakhchev (1997) 、李景贵等 (2000) 均发现它们与成熟度之间呈规律性变化。

罗健等[2]人分析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17个岩样, 发现比值参数K2, 4和K4, 6均与Ro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随后, 霍秋立等 (2008) , 分析海拉尔断陷盆地及松辽坳陷盆地16个岩样, 发现比值K2, 4和K4, 6也与Ro呈现线性关系, 其随埋深增大而增大。两者分析研究均表明DMDBTS比值参数仅受热力作用影响, 与源岩沉积环境和有机质类型关系不大。肖飞等 (2012) 对各线性回归方程截距分析, 表明比值参数K2, 4和K4, 6适用的Ro下限值可能介于0.30%~0.60%之间, 同时提出2, 4-DMDBT、4, 6-DMDBT形成于此期间。比值K2, 4和K4, 6是否在不同沉积盆地均与成熟度之间有规律性变化, 尚需进一步确认。

李景贵等 (2000) 指出在下古生界和中上元古界高-过成熟海相碳酸盐岩发现有大量DBTS存在, 但是尚未建立比值K2, 4和K4, 6与Ro之间的关系式。

2. 在沉积环境的应用

有机含硫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成岩阶段无机硫的并入 (地质体中富活性基团有机物与硫/硫化物的化学作用) , 其分布特征与沉积环境存在极大关系。Hughes (1995) , Radke (2000) , Bechtel (2007) 等均通过对DBTS分布特征的研究来揭示其沉积环境特征。通常, DBTS的相对含量在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中普遍较高, 滨海相沉积中则要低得多。

包建平等 (1996) 通过对下扬子盆地海相盐岩的分析, 从化学反应角度阐明海相沉积中碳酸盐岩较泥质岩富含硫芳烃;同时也指出富硫干酪根易形成于盐度偏高的湖相沉积中。李景贵等 (2000) 对塔北、塔中碳酸盐岩DBTS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提出利用其进行油源对比。吴治君等 (1995) 通过利用二苯并噻吩去甲基指数 (DDI) 和二苯并噻吩甲基重排指数 (DMI) 在海相碳酸盐岩和泥页岩中分布的规律, 指出其在低-高熟中均能区分以上两种油来源。并利用这两个指数对塔里木盆地主力油源岩进行判识, 结果符合实际地质概况。

3. 在油气运移与油藏充注方面的应用

基于DBT与咔唑类相似分子结构以及类似氢键形成机理, 王铁冠等[3]提出利用DBTS示踪油藏充注途径。分别对来自同一原油族群和相同烃源岩/灶的两个不同油藏 (西江24-3油田砂岩油藏和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 进行数据对比, 得出参数K2, 4和K4, 6可以有效指示石油运移与油藏充注方向。

李美俊等 (2008) 利用二苯并噻吩硫原子氢键形成机理和运移分层效应, 用DBTs总量和比值K2, 4和K4, 6来示踪福山凹陷花场凝析油藏运移和充注。

结论

现今对于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在成熟度、沉积环境、油岩对比、油气运移等方面的应用已经有较多的报道, 其中在成熟度方面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较深入。实际应用中, 应结合其他参数, 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摘要:经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综述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在油气地球化学应用方面的实例, 提出DBTS参数在成熟度、沉积环境、示踪油气运移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二苯并噻吩,成熟度,沉积环境,油气运移

参考文献

[1]魏志彬, 张大江, 张传禄, 等.甲基二苯并噻吩分布指数 (MD-BI) 作为烃源岩成熟度标尺的探讨[J].地球化学, 2001, 30 (3) :242-247.

[2]罗健, 程克明, 付立新, 等.烷基二苯并噻吩—烃源岩热演化新指标[J].石油学报, 2001, 22 (3) :27-31.

二苯并噻咯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第5篇

1 OLED

Mc Dowell等[2]合成了一系列硅原子上含不同侧基的2,7 -二溴- 3,6 - 二甲氧基- 9,9' - 硅芴单体,(结构如化合物1 ~6) 所示,开发了一条有效的室温聚合路线,探索了反应溶剂对聚合物反应的影响。聚合物数均分子量Mn > 50 kg/mol,发蓝光,固体量子效率> 80% ,聚合物膜透明,热稳定性好。用循环伏安法测得其HOMO能级为- 5. 62 e V,LUMO能级为- 2. 62e V。他们还将得到的化合物5 和6 通过镍催化的Prilezhaev反应得到聚合物7 和8,两种聚合物形成的光图案分辨率达10 μm[9]。

2 太阳能电池或光伏电池

Cai等[10]将化合物9 PSi F - BBT与[6,6]- 苯基- 碳61 -丁酸甲酯PC61BM混合,做成大型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率为3% ,研究者发现通过氯仿溶液比氯苯溶液处理过的处理的电池能量转换率和短路电流提高50% 。光学、电学及形态学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经过氯仿处理的聚合物薄膜的吸收系数增加,形成的富聚合物纤维结构可提高器件性能。

Woong Shin等[11]将结构上共平面的共轭二苯并噻咯和吡咯并吡咯二酮形成的化合物10 PDPPDBSi作为电子给体[6,6]-苯基- 碳71 - 丁酸甲酯PC71BM作为电子受体,然后加入少量的1,8 - 二碘辛烷,通过溶液法做成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最高可达4. 13% ,短路电流密度为- 11. 3 m A/m2,填充系数为0. 52,开路电压为0. 71 V。

3 OFET

Hakan Usta等[7]合成了几种新型的硅芴- 噻吩聚合物11 和12,作为半导体制作成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载流子迁移率接近0. 1 cm2/ Vs和电流开关率达105~ 106。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他们的理化/OFET性能,还合成了芴基类似物,结果表明硅芴- 噻吩共聚物薄膜具有更好的织构,可以展现出较大空穴迁移率与电流开关率。通过提高聚合物分子量,优化膜的沉积/处理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晶体管的性能。

4 爆炸性物质检测

等[12,13]通过建立硅芴- 苯二乙烯或四苯基噻咯- 苯二乙烯的单体和二聚体模型,首先研究了这些聚合物和下列爆炸物及非爆炸的硝基苯(NB) 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性,后用时变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化合物13 ~ 16 用于探测硝基类爆炸物的荧光淬灭效应。发现分析物和聚合物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实质是 π - π 堆积和氢键作用,硅原子形成的共轭桥键离域性增强,使得这些聚合物的光电性能得以提升,静态淬灭机理可能是硅芴类聚合物和爆炸物之间的电荷转移。

5 结语

二苯并噻咯类化合物是研究最广的硅桥联 π 共轭并环联苯体系,以其特殊的电子及结构特性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二苯并噻咯类化合物由于其刚性共轭结构而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且刚性结构可以提高分子的量子效率。将硅元素的电子轨道特性与桥联并环刚性梯形结构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设计和改性来改变它们在溶液中和固态下的光物理性能,发展具有良好热性能的二苯并噻咯类化合物。

摘要:二苯并噻咯类化合物,将主族元素硅的特性与其本身的刚性共平面结构相结合,具有特殊的有机电致发光特性。噻咯环位于结构中心,硅原子的两个环外硅原子的两个环外σ*轨道与丁二烯部分的π*轨道产生σ*-π*共轭,可以有效降低最低未占有轨道(LUMO)的能量,提高电子亲和性和导电性,有利于电子的传输,本文着重对该类化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或光伏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及爆炸性物质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苯并咪唑类药物 第6篇

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 往往包括很多步骤, 并且步步相连。莱伯泰科 (Lab Tech) 经过多年在样品前处理领域的大力开拓, 大力推出有机分析样品前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全自动样品前处理平台, 平台由三部分组成 (浓缩系统-GPC凝胶净化系统-SPE分离系统) , 这不但能满足单一步骤的实验需求, 而且可以实现多个产品的在线联机, 大大简化繁琐的样品前处理流程, 降低实验室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结果的平行性和准确性, 同时系统的密闭性及溶剂回收功能, 也可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平台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检测、农产品检测、生命科学等领域。

硝基咪唑类药物 (Nitroimidazoles) 是带有硝基的咪唑化合物, 其性状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弱碱性, 能和酸结合成盐, 遇光易分解, 易溶于甲醇, 微溶于水,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家禽的滴虫病、猪的出血性下痢及厌氧菌感染, 并具有促生长作用, 但是该类药物对哺乳动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和遗传毒性。常见硝基咪唑类药物包括甲硝唑 (Metronidazole) 、氯甲基硝唑 (5-Chloro-1-methyl-4-nitroimidazole) 和苯并咪唑 (5-Nitrobenzimidazole) 等。这些药物在动物体内通过C2侧链的氧化而被快速代谢, 代谢物与原药具有相似的潜在毒性。欧盟、北美和中国等都禁止了硝基咪唑在食品动物中的使用。因此建立动物食品中尤其是牛奶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使用Prep Elite—GVS全自动样品前处理平台使牛奶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检测繁琐的前处理过程自动化, 大大简化了人工操作, 并且有较理想的结果。

实验

仪器与试剂

Prep Elite-GVS:Auto Clean全自动凝胶渗析色谱净化系统, 附凝胶色谱柱Bio-Beads SX3, 20×300mm;Sepline全自动固相萃取系统;Liq Vap全自动定量浓缩系统 (莱伯泰科有限公司) ;

LC-MS/MS 8030 (岛津) ;

C1 8固相萃取柱 (L a b T e c h, 1000mg/6m L) ;

硝基咪唑类药物标准品:甲硝唑 (纯度≥99.5%) , 苯并咪唑 (纯度≥98%) , 氯甲基硝唑 (纯度≥97.5%) ;

乙酸乙酯 (分析纯和色谱纯) , 环己烷 (分析纯) , 乙腈 (分析纯) ;氯化钠 (分析纯) , 磷酸氢二钾 (分析纯) , 无水硫酸钠 (分析纯) , 甲醇 (色谱纯) , 所用水均为超纯水。

标样和样品处理

标准溶液的配置

标准储备液:分别称取10.0mg标准品, 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于10m L容量瓶中, 该溶液浓度为1mg/m L, 避光保存于-20℃。

混合标准中间液:分别吸取储备液1m L于10m L容量瓶中, 用甲醇定容, 该溶液浓度为100µg/m L。

混合标准工作液:用流动相比例水∶甲醇 (85∶15) 稀释混合标准中间液到合适的浓度。

样品配置

在超市购买新鲜的牛奶, 以待实验用。

样品提取方法

吸取牛奶试样5.0m L, 置于50m L离心管, 加5m L乙腈, 并用20m L乙酸乙酯进行提取, 超声10min, 离心, 收集上清液;再加入20m L乙酸乙酯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收集液, 用无水硫酸钠脱水, 过滤纸。氮吹近干滤液, 乙酸乙酯∶环己烷 (1∶1) 定容, 供GVS净化。

样品净化方法

在Prep Elite-GVS全自动样品前处理平台软件上编制硝基咪唑类药物的净化方法。

GPC馏分收集液在Liq Vap定量浓缩近干并用甲醇置换 (浓缩至5m L) 。系统自动进行C18固相萃取:柱活化, 上样体积4m L, 洗脱体积15m L、氮气吹干。SPE上样液和洗脱液在Liq Vap浓缩近干, 并用水∶甲醇 (85∶15) 置换, 过滤膜, 进LC-MS/MS检测。

LC-MS/MS的条件

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VP-ODS150×2mm, 2µm;柱温:35℃;流动相:A-0.1%甲酸水溶液, B-甲醇;流速0.25m L/min, 等度洗脱程序, A∶B (85∶15) 。进样量:10µL。

*为定量离子

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 (ESI+) ;监测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 参数, 见表1;脱溶剂管:250℃, 加热模块:400℃;雾化气流速2L/min, 干燥气流速5L/min。硝基咪唑类药物标液 (200 ppb) GVS净化后的TIC谱图, 见图2。

结果与讨论

牛奶样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加标进GVS的回收率及RSD

采用加标样品 (加标浓度0.2mg/L) , 经提取、GVS净化处理, 并用LC-MS/M S分析, 计算加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3种硝基咪唑类药物的回收率均在60%~85%之间, RSD均小于7%, 见表2。

结论

上一篇:单词识记能力下一篇:新旧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