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环节控制范文

2024-05-07

过程环节控制范文(精选12篇)

过程环节控制 第1篇

1 配血环节质量控制

1.1 血标本采集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环节

采错血、采集血量少、标本溶血、从输液管道留取标本、血标本陈旧 (超过48 h) 、先写试管后抽血、试管标签模糊不清、信息不全、非护理人员送标本等。

1.2 制订《血液标本采集与送检操作流程》

护士处理输血医嘱时, 首先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和输血交叉单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血液种类等, 并由另一护士查对无误后, 两名护士共同携输血申请单和输血交叉单、一次性采血针、密闭式采血试管到患者床旁, 再次进行身份确认, 无误后方可抽取配血标本。采集标本后立即在床边将患者姓名、科室、ID号填写在标本瓶上, 避免先写试管后抽血导致血样注入错误的危险。配血必须一人一次一管, 严禁同时采集两人以上的血标本。由护士将患者的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输血交叉单等一并送交输血科, 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确认后在标本登记本上签字, 记录交接时间。

2 取血环节质量控制

2.1 取血核对

取血人员必须是具有执业资质的护理人员, 严禁实习生、患者家属取血。取血时取血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以下项目: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供血者血瓶 (袋) 号、血型、血液种类、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1], 经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

2.2 血液的储藏与使用

取血时取血护士应携带专用容器, 勿震荡。血液一旦取回病房, 应尽快输用, 科室不得自行储血。冷藏血不可随意加温, 若确需加温, 只能使用专用加温装置。

3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3.1 输血前核对

由两名护士在治疗室共同核对以上项目, 确认无误后填写输血卡, 携带血液至患者床边。两护士再次核对确认, 昏迷患者需核对腕带并得到家属的确认。两名执行护士均在输血申请单及临时医嘱单上签字。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血时, 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 输注不同成分血之间要冲管。输血时间较长时, 输血器每12 h更换1次。

3.2 输血速度及时限

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 输血开始后的15 min内要慢, 并严密观察, 询问患者的感受, 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输注速度。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5 ml/min, 急性大量失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 ml/min, 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心肺功能不全者, 输注速度易慢, 建议1~2 ml/min。全血或红细胞应在离开专用储血冰箱后30 min内开始输注, 每袋4 h内输完, 输注前应将血袋沿同一方向轻轻旋转摇匀, 避免剧烈震荡。血小板取回后应尽快输注, 1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应在20 min内输完, 最好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剂量快速输注, 以减少血小板聚集, 提高疗效。需同时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时, 应先输血小板后输红细胞, 因血小板寿命短, 静止后容易聚集成团而影响疗效。冷沉淀解冻后, 立即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剂量快速输注, 一单位冷沉淀10 min内输完, 以免凝血因子在常温下迅速失活。冰冻血浆融化后需尽快输注, 200 ml血浆应在20 min内输完。粒细胞应缓慢输注, 一般在1~2 h内输完[2]。

4 输血后质量控制

4.1 输血患者监护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结束后4 h内应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1次, 并在以下时段重点监测:输血开始后, 需观察5 min, 输血开始后15 min, 输血过程中至少每30 min巡视1次, 直到输血结束后4 h。对输注冰冻血浆或冷沉淀的患者, 因输注速度较快, 护士应在床边守护观察, 以防循环负荷过重。

4.2 及早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在输血开始前, 应告知患者一旦出现寒战、发热、呼吸短促或感到不适时, 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及不适, 如输血过程中患者主诉嘴皮增厚、面部、颈部出现荨麻疹, 应考虑过敏反应。输血后患者出现腰背部酸痛、血红蛋白尿、黄疸, 应考虑溶血反应可能。一旦怀疑输血反应, 立即阻断余血输注, 更换输液器,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通知医生, 积极配合抢救。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 连同余血送回输血科。

4.3 做好输血记录

应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 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血型、输注全血或成分血种类、数量, 每袋血或1个治疗剂量血液成分输注时间的始末及输血过程有无不良反应等。

通过规范输血管理, 强化临床输血护理的关键环节和过程质量控制, 加强安全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制定并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流程, 5年来, 本院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差错发生率为0, 全院护理人员输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升, 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提高。

摘要:目的:实施科学输血, 提高输血疗效, 确保输血安全。方法:通过规范输血管理, 强化临床输血护理的关键环节和过程质量控制, 加强安全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制定并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流程。结果:5年来临床输血36556人次, 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差错。结论:实施安全输血关键环节及过程质量控制, 能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全院护理人员输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升, 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提高。

关键词:科学输血,流程优化,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303-311.

现代教学过程七大基本环节 第2篇

一、回顾前面内容(2分钟)

1、提问方式

2、联系生活实例

二、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引入课题:1分钟)

1、展现效果

2、提出问题、设想

三、感知教学材料

1、教具(实物、结构图、原理图相结合)

2、教师(语言生动、语调抑扬顿挫、体态语言—眼神、手、身体)

四、理解教学材料(授课:20分钟)

1、板书:标题分点布局,书写工整,图文结合(板书感性教材)

2、精讲多练,难点落实,重点突出

(1)、标题曲线标示

(2)、动态图演示或教师实物示范

(3)、详细讲授,语速慢,重复讲授,注意联系实例

五、测评教学效果(知识点落实:15分钟)

1、逐点落实

2、综合练习

六、巩固知识经验(1分钟)

1、笔记

2、小结

七、运用知识经验(1分钟)

1、书面作业

2、实操作业

10月26日

陶汉杰主讲《半导体三极管》公开课

(教学主体:学生)

一、回顾前面内容

社会生产应用(电脑电路板等实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二、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引入课题)

学习画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图,回顾PN结作用,由浅入深,由二极管PN结自然引入三极管(引入课题时间长)

三极管作用:以人体大脑形象比喻三极管的中心元件地位

三、感知教学材料

1、教具(三极管实物、三极管PN结结构图、三极管符号相结合)

2、教师(语言生动、语调抑扬顿挫、体态语言—眼神、手、身体)

四、理解教学材料(授课)

1、板书:标题分点布局,书写工整,图文结合(板书感性教材)

2、精讲多练,难点落实,重点突出:

(1)、三极管工作电压、工作状态分析

动态图演示工作状态,联系卡拉OK实例分析

(2)、三极管好坏判别

教师实物判别示范(边讲边演示),学生实操检测,现实维修现象价值分析

六、测评教学效果(知识点逐点落实)

1、工作状态分析:学生在讲台上回答(词句带有较强彩排性)

2、三极管好坏判别:学生实操检验效果

六、巩固知识经验(小结)

七、运用知识经验

1、学生现场判别三极管好坏

2、书面作业

综观全节课:讲授程序具系统性,知识结构具完整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语言生动,例子鲜明,师生互动性好,使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能掌握三极管完整的知识体系。展示三极管实物时,没有相应提示,要求学生拿出相应三极管,有些内容声音小。(抽屉中电路板:为下节课加强动手能力而准备)

11月18日

黄振国主讲《立定跳远》公开课

一、开始准备部分(10分钟)

游戏:放松关节,放松大脑,具有投入性、互动性效果。游戏分组应分多组,使老鹰不容易抓住小鸡。

二、授课(5分钟、7分钟、1分钟、10分钟)

1、教师演示法讲授:教师分步解说,连贯解说技术要领

2、学生轮流练习:学生逐一跳,落实动作要领,榜样法评说好动作,解说法评说不好动作。

3、测评教学效果,巩固知识经验:再次轮流练习,动作不合格学生重做,切实落实动作要领。

三、结束部分(4分钟)

集队放松运动:放松手、脚、关节,两人互动放松

综观全节课:依教案步骤进行,具层次性。学生精神面貌好,动作整齐规范。提前3分钟下课,依平进上课要求设计,但不符合上公开课要求。

11月2日

袁智权主讲《数控车编程》公开课

优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好,容易明白,演示动态静态相结合,难点重复演示,具层次性,课堂结构完整。

缺点:教学全过程缺乏师生互动性,缺少测评教学效果,知识点有没有得到落实,没有得到检验。

11月4日

程秀霞主讲《填制会计凭证》公开课

优点:布局好,理论联系实际(明湖商场),提问式引入课题自然,微笑较自然,教师实例演示,学生实例练习,互动性好,知识点得到落实,连贯性强。

艺术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3篇

一、对生活的观察体验

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因为艺术是反应社会生活的,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原料都必须由实际生活来提供,不仅作品的题材、情节和艺术形象的原型来自实际生活,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也离不开实际生活。高尔基说:“主题是由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实际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艺术家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那就不仅失去了描写的实际对象,而且也不能形成明确、实在的思想。由于这个原因,艺术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树从根起,艺术创作也必须从观察体验生活开始。历史上一切大艺术家、大文学家都十分重视观察和体验生活。我国汉代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作《史记》,曾多次出外旅游,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收集材料,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自己青年时期的作品很不满意,认为他成功的作品要在中年以后才有,因为他在中年参加了四川的军事活动,有了实际的生活感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在创作名画。《最后的晚餐》时,为了画叛徒犹大的丑恶灵魂,曾长期在生活中寻找原型,甚至天天到米兰城里的各种场合去观察赌徒、流氓和罪犯,终于画出了那个形状粗鲁丑恶、内心惊慌不安的叛徒形象。

在观察和体验生活中,艺术家的世界观以及思想方法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统一社会现象面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艺术家在创作中不一定都是亲身经历的生活材料作为题材的,有时也要运用间接的生活材料,即以别人所经历的生活作为材料。例如,写历史剧和历史小说就非利用历史记载的材料不可。即使写现实生活的题材,也不一定每件事都得亲身经历,有时也需要做一些调查、访问和阅读材料,用间接材料进行创作时,艺术家仍须在自己直接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丰富和补充间接材料。

二、艺术构思

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生活过程中为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情景所打动后,就会产生一种把这一切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欲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作冲动。有了创作冲动以后就可以进入创作过程了,而创作过程是从艺术构思开始的。

艺术家是通过创作构思把生活材料升华为艺术作品的。从广义上说,艺术构思是伴随着整个创作过程的,艺术家在自己头脑中对生活材料所进行的反复加工改制,都属于艺术构思。从产生创作冲动开始后的一个阶段是艺术构思最集中最紧张的阶段;而反复推敲、修改原稿的过程则是艺术构思逐步深化的过程。具体地说,艺术构思是指选材、立意、布局构图等各个环节而言的,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艺术构思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选择题材,构思是从选择题材开始的。准备写哪些生活内容,要塑造哪些人物形象,选择哪些情节和细节,用什么来构成画面或场景等等,都要通过艺术构思来解决。题材是创作的基础,它为作者表达思想和感情,实现艺术上的追求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题材选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仅仅有了那些题材还是不够,还必须对已经把握到了的题材进行深入的开掘,到题材的深层中去探求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意义,从而形成作品的主题思想。这也可以叫做立意。艺术创作中立意很重要,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辞呈才以校伎,意司棋契而為匠”,就是把立意放在统辖一切文辞描写的地位上。古人论画时说的“意在笔先”,也就是要求先有了立意然后再着手描写。那种用形象来图解思想概念的“主题先行”固然不足效法,但没有立意的创作也不会成功。特别在小说、戏剧创作中,以题材的开掘是否深,主题抓得是否准,往往是一部作品成功之关键。

主题思想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现实生活的启示,来自对生活材料深入分析体察以后的认识。但当它一旦正式形成后,又在整个艺术构思中起着主导作用。

艺术构思是一桩复杂而又艰苦的精神劳动。不可否认,艺术构思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没有“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那样的想象作用,就不能产生优美动人的艺术作品。但从根本上说,艺术构思的成功与失败是由作者的生活底子和艺术修养所决定的。正因为这样,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中向作者们提出要求,要求他们“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也就是说,要他们平时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对事理进行仔细分析,以丰富才能,并广泛深入地观察研究各种生活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恰到好处的语言文辞。刘勰的这一要求是相当合理的。

三、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艺术创作的完成,艺术构思只有经过艺术表现,才能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以使人感觉到的艺术想象。例如,戏剧要表现在舞台上才算完成,音乐必须表现为演奏或演唱,绘画则最后表现为线条、色彩和画面。

在艺术表现中,艺术技巧的作用不容忽视。艺术作品如果只有生活内容而缺乏艺术性的话,往往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不会有艺术感染力。而作品艺术性的取得,无疑地应借助于卓越的艺术技巧。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人对生活不乏真知灼见,对一些生活现象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就是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艺术作品来。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艺术技巧。善于写小说的不一定会写剧本,能画画的不一定能作曲,其原因也是由于没有掌握编剧和作曲的技巧。

所谓艺术技巧实际上就是艺术家用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各种手法的综合,它包括艺术技能在内。如画家要掌握素描,歌唱家要懂得运气、发生的方法,文学家要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剧作家要熟悉舞台等。但这还不是艺术技巧的全部,真正的艺术技巧是艺术才能的表现,在对生活材料的鉴别与提炼上,在对作品内容的组织与剪接上,在恰当地运用一些艺术手段上,都可以看出艺术家对艺术技巧掌握的程度。

艺术技巧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艺术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一味的卖弄技巧,一味的卖弄技巧实质上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因此我们仍必须强调从生活出发来运用技巧。中国戏曲艺术很讲究表演技巧,但那些表演大师们无不反对脱离了人物、生活来炫耀技巧。法国19世纪流行一种“佳构剧”,这种戏剧很有技巧,但内容十分贫乏,因此,只能风行于一时而无长久的生命力。“佳构剧”的代表作家斯克莱布曾写过三多部作品,但后来几乎全部被人遗忘了。

过程环节控制 第4篇

1 医院信息采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数字化医院实现计算机管理不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存储、计算和统计数据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这种有形的工具来实现无形的管理,兴利除弊,改革陈规陋习,建立更科学、更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医院信息系统使领导层能够对各科室的信息进行实时查询,及时掌握医院的各类情况,提高了管理效率。对医院的药品、设备、人员物资等进行动态科学管理,充分合理地利用医院的资源,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医院信息“三条线”的分析,即:

(1)医疗信息线,主要包括医嘱、病案首页、检查、检验、手术、病程记录等反映患者在院期间的医疗活动,是医院基本信息;

(2)经费信息线,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在院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用于计算医院医疗收入和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分析;

(3)药品物资信息线,包括药品、消耗性物资材料和设备等内容,是医院进行物资管理和材料消耗统计的数据依据。

通过对日常的数据管理与维护,发现信息采集质量缺陷普遍存在[1],其影响因素包括:

1.1 系统因素

系统本身的不完善影响信息质量,如军队持卡就医系统使用后,医院在患者未结账的情况下无法识别计价费用和实付费用、患者的医疗卡账号信息未与住院患者主索引表建立信息共享关系,数据采集过程中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核查监控机制,导致数据录入错误情况时有发生,缺乏信息自动核查、纠错功能,造成数据前后矛盾。

1.2 人为因素

医院的数据录入来自于医院的各类人员,数据质量的高低与操作人员对应用系统的掌握程度、对系统操作的熟悉程度以及工作责任心有很大的关系。信息采集点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病案统计人员监督不力、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少等原因,造成信息流程、项目概念、内容标准把握不准,数据录入不完整,空项、缺项较多,逻辑关系矛盾,影响信息及统计上报质量。

1.3 标准化因素

医院信息系统的字典一般分为金标准、国标、军标,行业标准、用户自行定义标准[2]。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瓶颈,业务管理和流程不规范,各个医院各自为政,各种数据缺少规范和标准,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影响系统运行和信息质量。

2 医院信息采集环节质量控制方案的实现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涉及医院的各个部门和员工,会对患者、医院的医疗服务实体、国家的医疗体制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因此要求必须做到数据采集正确、传递及时、资源共享[3],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信息控制主要是围绕医院医疗信息、经费信息、药品信息“三条线”上的各个环节,结合“点”、“面”控制原则,制定信息采集的监控方案。

2.1 全院信息采集质量控制

医院医疗信息、经费信息、药品信息是医院管理信息的主线,是管理层正确评价医院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决策的依据,医院领导每天在浏览全院信息时,应及时指出医疗信息、经费信息、药品信息数据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分析问题所在,制定控制措施。

2.2 各职能部门信息采集质量控制

医院医务部、统计室、病案室共同制定监控方案,对门诊、住院患者的医疗信息进行环节质量监控;医院财务室、经济管理科共同制定监控方案,对卫生经费信息进行环节质量控制;药材科制定监控方案,对药品信息进行环节质量控制。

2.3 各信息采集点质量控制

(1)医疗信息监控。(1)床位监控:床位是医疗护理活动的基本单元,通过床位利用情况监测科室床位设置的“在编”或“非编”床是否符合规定,不得随意删改;(2)流动日报监控:每日日报生成后,核对前一日患者“现有数”与当日“原有数”是否一致,是否及时增加或取消当日危重患者,增、删、改处理后是否重新进行日报后台统计;(3)医嘱监控:医嘱录入质量监控是护士工作站的重点,医嘱在生成过程中出现错误将导致计价、摆药发生错误,所以录入医嘱前要审核医生下达医嘱是否正确,医嘱药品单位用量是否合理、是否有重复录入;(4)病案质量实时控制:主要根据医疗环节质量的重点对新入患者、病危及疑难重症患者、手术患者等进行时限控制,其控制点主要是针对整个医疗过程中诊断、治疗质量的关键要素,采用能够体现医疗质量的时效性指标进行控制。如对于入院72 h诊断仍未明确的患者,在网上进行检诊、抢救、查房和会诊等重点内容及时监控;(5)终末监控:通过对终末的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疗缺陷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控制[4]。

(2)结算处信息监控。应检查是否有未停长期医嘱、是否有做了申请但没有做检查的检查/化验申请;病房在做出院处理时核查是否已结账;对于出院未结账患者是否按规定及时进行了欠费登记处理。

(3)门诊费用监控。对门诊挂号费用实施监控,通过“挂号查询”,查看前一天门诊患者信息,查对所收挂号费用是否与挂号信息一致;对门诊药品费用实施监控,门诊药房在发药时通过对药品费用信息的确认,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价格是否合理、正确;对门诊检查检验费用的监控,门诊收费科通过对医技科室诊疗费用信息的确认,核对诊疗项目名称、单位、价格是否合理、正确。

(4)药品基本信息监控。通过对药品字典、药品名称字典、药品价表、现行价表、临床诊疗项目等包含药品基本信息的数据表进行一致性检查,防止错误信息存在。

(5)药房药品监控。药房请领药品,开请领单,由药库审核无误后,通过系统发放。药房接到发放信息后,核对入库单与药库实际发放的药品规格、数量是否一致,药房药品入库与药库药品出库应相符。

(6)门诊用药监控。门诊患者用药由收费处录入用药信息,凭处方到药房取药,各药房药师接处方后与微机管理系统核对名称、数量、规格无误后,确认发药。对某一时间段,药品处方发药的所有药品数量应与门诊药品实际收费信息进行比较,用于检查药房对于退费的处方是否按规定进行发药确认[4]。

(7)住院用药监控。住院患者用药由各临床科室医生录入医嘱,护士站核对后向临床药局提出申请,药剂科审核后发放,各级发现信息错误,及时反馈至信息发生点进行更正。对某一时间段,药房摆药及住院处方发药的所有药品数量应与住院收费处实际收费的药品数量进行比较,用于检查药房是否对住院患者的退药及时进行了退药入库操作。

3 讨论

网络条件下的医院信息的特点是信息分布于全院各科室及职能部门,信息的采集点就是信息的发生点,各部门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共享,实现网络一体化管理。HIS数据采集质量从表面上看涉及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劳动,但各环节、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又常常是各自独立操作,这种工作方式决定了医院信息质量管理必须强调“人的因素第一”的各环节工作人员高度自觉的自我管理。

(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全院质量监控点。医院在“理顺数据流程,层层分工负责”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据双向核查、数据质量协调会、信息质量反馈、数据质量奖惩、机关业务处室日信息浏览、人员培训等制度,加强全过程质量监控。围绕医院医疗信息、经费信息、药品信息“三条线”,在统计、病案、经管、药材等有关部门建立质量监控点,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保证数据质量的完整性、真实性。

(2)规范系统流程,加强质控管理。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等卫生行业规范设计系统流程,通过自动控制、核查控制、逻辑控制、关联控制、智能控制[6]等对医疗过程信息实施监控、分析和量化考核,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实时、高效、准确的手段,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国荣,钟初雷,黎海源.电子病历系统的建立及临床信息整合[J].中华医院管理,2005,21(12):835-837.

[2]赵京利.军卫一号HIS系统日常维护数据的分析及解决[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0):43-44.

[3]刘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建设实施与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6,19(3):22-24.

[4]赵宁志,郭爱勇,陈飞,等.医疗质量实时控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华北国防医药,2006,18(1):43-44.

[5]宋小骏,袁力,周晓东,等.医院药品信息维护和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1):82-83.

过程环节控制 第5篇

作者:董荣森谢建金

中学数学:高中版 05期

简单随机抽样是高中数学统计内容的起始课.本节课设计了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数学构建、数学应用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这些环节中通过活动体验、理解“抽样”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抽样,逐步归纳总结出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利用关键词和流程图对抽样方法的步骤加以提炼.

一、设计理念与目标指向

“简单随机抽样”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必修3第二章“统计”2.1抽样方法(第1课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概念教学一般可遵循“从实际中来―抽象数学模型―到实际中去”.在“简单随机抽样”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入手,通过细化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回到实际问题中解释与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在刻画教学目标的动词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等词,而且还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动词.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此,笔者在设计中通过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细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这些知识(抽样方法)的由来,对每次学生活动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理解这些抽样方法在实践中的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用抽签法、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统称为“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抽样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内容解读与教学定位

数据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作出科学的决策,而统计学正是与数据打交道的科学,用一句话来概括统计学:就是用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由数据得出结论”的概念、法则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统计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数据意识以及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习惯,增强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由于样本数据具有随机性,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总体的有关特征,但与总体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样本信息可以比较好地反映总体的信息,从而为人们合理地决策提供依据.由此让学生认识统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三、教学环节设计及其意图

(一)温故知新

【说说看】下列调查宜采用普查方式还是抽样调查方式?

(1)一锅水饺的味道;(抽查)

(2)旅客上飞机前的安全检查;(普查)

(3)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抽查)

(4)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抽查)

(5)在“H7N9禽流感”期间,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每天的病情.(普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初中乃至小学所学过的统计知识,回顾抽查与普查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有些调查需要普查,有些调查通过抽查就可以,并由此导入新课.

(二)问题情境

【情境1】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监督人员,要对某食品店内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准备怎样做?

【情境2】学校的投影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3000小时,“3000小时”这样一个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呢?

(三)学生活动

对于情境1,由于饼干的数量较大,不可能一一检测,只要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即可.

对于情境2,因为考察灯泡的使用寿命带有破坏性,所以只能从一批灯泡中抽取一部分(例如抽取10个)进行测试,然后用得到的这一部分灯泡的使用寿命的数据去估计这一批灯泡的寿命.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1、2的设置,加深学生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理解“抽样”的必要性.当总体容量很大时,收集全部数据比较困难或检测过程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四)构建数学

【情境3】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兰顿和罗斯福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此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实际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中获胜.其数据如下表:

【问题1】如何科学地进行抽样呢?

【归纳总结1】要使得样本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总体,抽样时必须坚持科学的抽样标准:“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同”.

设计意图:有时抽出的样本能够正确反映总体情况,但有时不能全面、客观、公正,甚至是错误地反映总体情况,通过情境3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抽样,让学生去说“调查中只抽富人没有抽穷人”,教师进行提炼归纳出“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同”.顺其自然地过渡到简单随机抽样概念的得出.

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一般地,从个体数为N的总体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

说明:让学生通过概念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强调四点:容量有限;逐个抽取;不放回抽样;机会相同.

2.常见的简单随机抽样

(1)抽签法

【问题2】为了解某校高一(1)班5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从中抽取10名学生进行检查,你打算如何实施?

点拨:全查没有配戴眼镜的学生行吗?全查女同学行吗?全查男同学行吗?……

【归纳总结2】一般地,用抽签法从个体总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k的样本的步骤:

①将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编号)

②将这N个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制签)

③将号签放在同一箱中,并搅拌均匀;(搅匀)

④从箱中每次抽取1个号签,连续抽取k次;(抽签)

⑤将总体中与抽到的号签编号一致的k个个体取出.(取样)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2的设计,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打算,教师启发从而归纳出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k的样本的一般步骤,并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提炼:编号、制签、搅匀、抽签、取样,并将其用流程图(如图1)加以表征.由此将思维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将教学创造的空间让给了教师.

【随堂检测】

下列抽取样本的方式属于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

①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100个个体作样本;(不是)

②箱子里共有80个零件,从中选出5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不是)

③从8台电脑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2台进行质量检验(假设8台电脑已编好号,对编号随机抽取).(是)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的判断,让学生加深对简单随机抽样定义的认识,起到巩固和反馈的作用.

(2)随机数表法

【问题3】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若用抽签法,你感觉怎么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当总体容量比较大时,编号、制签都比较麻烦,那么有没有简化制签的方法呢?由此自然顺利地过渡到随机数表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教材第44~45页,思考下列问题:

①随机数表的定义?

②随机数的产生方法主要有哪些?

③运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一般步骤?

◆随机数表:制作一个表(由数字0、1、2、…、9组成),表中各个位置上的数都是随机产生的(随机数),即每个数字在表中各个位置上出现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随机数产生:①抽签法;②抛掷骰子法;③计算机生成法.

◆随机数表法: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和自主学习随机数表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

对于问题3,若用随机数表法抽取,如何来具体实施呢?

第一步,先将800袋牛奶编号,可以编为000、001、…、799.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例如选出第8行第7列的.数7.(为了便于说明,下面选取了教材第124页附录1:随机数表的第6行至第10行)

第三步,从选定的数7开始向右读(读数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得到一个三位数785,由于785<799,说明号码785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916,由于916>799,将它去掉,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向右读,又取出567,199,507,…,依次下去,直到样本的60个号码全部取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

【归纳总结3】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步骤:

①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致);(编号)

②在随机数表内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定位)

③从选定的数开始按一定的方向读下去,若得到的号码在编号中,则取出,若得到的号码不在编号中或前面已经取出,则跳过,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取满为止;(取数)

④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取样)

设计意图:加深对随机数表的理解,启发学生如何正确的编号、如何用随机数表进行取数,把握编号的科学性和取数的随机性;引导学生对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步骤进行归纳与提炼:编号、定位、取数、取样,并将其用流程图(如图2)加以表征.

(五)数学运用

某学校高一年级共100名学生,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身高状况,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试分别给出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的操作步骤.

解法1:(抽签法)将100名学生编号为1、2、…、100,并做好大小、形状相同的号签,分别写上这100个数,将这些号签放在一起,进行均匀搅拌,接着连续抽取10个号签,然后抽取这10个号签对应的学生.

解法2:(随机数表法)将100名学生编号为00、01、…、99,在随机数表中选定一个起始位置,如从第21行第1个数开始,选取10个为68、34、30、13、70、55、74、77、40、44,这10名学生即为所要抽取的样本.

设计意图:通过本例题的设计,一是加深学生对用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抽取的步骤的理解;二是总结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抽签法有简单易行的优点,适用于总体个数不多的情形;随机数表法和抽签法相比,利用随机数表简化了制签的过程;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都是简单随机抽样,都是等可能抽样,从而保证了抽样的公平性.

(六)课堂小结

◆学了什么?

一个定义:简单随机抽样.

二种方法:(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

三大特性:(1)代表性;(2)等可能性;(3)随机性.

◆为什么学?

(1)总体容量大,收集全部数据很困难;

(2)检验时带有“破坏性”;

(3)科学预测与决策、文明社会发展……

◆怎么学?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

◆学的怎么样?

(由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很多类型,如流程图型、知识点梳理型、概括式等.笔者通过渐进式小结,即学了什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什么学(解决学习的目的),怎么学(掌握学习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学的怎么样(评价问题,最好的评价是学生自评).

四、思考与感悟

数学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保证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能力

本节课开始笔者设计了几道有关普查与抽查的小题,通过创设三个不同思维层次的情境逐渐深入,让学生意识到当总体容量较大或检验过程带有破坏性时,只要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检验的样本;当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同时,这样的简单随机抽样才是科学、合理的抽样;当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由学生进行总结提炼时,才能够发现学生的潜能是如此的巨大;当学生能够向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才获得真正的能力.如:用随机数表法第一步是编号:00、01、02、…,有学生问为什么要这样编号,而不是1、2、3、…?其实这样编号的目的就是公平、合理的体现,同时也是数学中数字美的展现.

2.细化概念教学过程,揭示数学概念本质

笔者在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做到预设与生成、细腻与重点突出,每一部分内容学习过后,对思想方法和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提炼.知识点之间过渡与衔接中,笔者也花了很大的工夫,如从抽签法如何过渡到随机数表法,笔者创设问题3情境,当总体的容量很大时,让学生感受到编号、制签都比较麻烦,提出有没有简化制签的方法,顺其自然引出随机数表法.

总之,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思维的细胞,是构成数学知识大厦的基石,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载体,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细化概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亲身、主动地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概念.

过程环节控制 第6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效果;教学环节;授课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87-02

《电子技术》课程是任职类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特点是理论性强和实践性强,元件、术语及概念较多,原理抽象,难理解。很多教师反映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按照一定的过程实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可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提高授课质量,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讲授、实践操作、课程考核等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环节过程实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一、教学准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准备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准备过主要包括了解学情、熟悉教情、课件制作等环节。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依据之一。教师要备好课,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通过集体座谈、问卷调查、个别交流等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习惯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个性特点等。只有了解学生,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熟悉教情包括吃透课程标准、教材以及了解教学场地等。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通过集体备课、个人钻研等形式,把握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了解本门课程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该门学科在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熟练地掌握教学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熟悉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在把握好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可适当的扩充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场地要求教师到教学场地看一看,掌握场地情况,将教学前的工作准备到位。

课件制作是对每一堂课具体深入的教学准备,建立在钻研教学内容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之上,通过文本、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形象的展示授课内容,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和掌握。课件制作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细化教学安排,使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便于学生接受。

二、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教师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到目的的明确、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对课堂的设计组织井井有条,教学步骤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具体讲授理论时,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具体电路,部分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常用的电器元件。若要求他们仅仅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掌握抽象、深奥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模型、挂图、录像、电器元件、线路板甚至电子产品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电子元器件时,可多带一些不同外形、不同型号的器件,便于学生熟悉,另外带一些电子产品,让学生在线路板上寻找元件,熟悉元器件型号等。讲解电路时,可结合收音机、音响、抢答器、计算器等常用电器实例讲解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指导学生理解基本功能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门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学习后续电路奠定基础。

电路部分按照电路的功能应用——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的顺序进行讲解,如讲授固定式偏置放大电路时,可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演示,展示出电路的功能,引导学生总结;而后提出问题,其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功能,步步深入,分析原理;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电路。讲解电路功能时,应用要结合该电路的实际应用,说明该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的主要变化和解决的问题;讲解电路工作原理时侧重分析输入输出信号的变化过程,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讲解从数学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入手,弱化推导过程,侧重对已有结论的定性分析。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与装配教学。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创造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可按照知识回顾——实验演示——学生实做——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流程进行,在知识回顾环节,复习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重点对实验项目所需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提示;在实验演示环节,贯彻精讲原则,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在较的时间内注意将实验的方法、步骤演示清楚,说明常见故障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学生实做环节,教师注意检查操作规范、提醒注意事项;及时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综合装配教学实施过程包含如下环节:原理讲授、元件识别、焊接组装、测量调试。在原理讲授过程中,着重指导学生练习读图识图。元件识别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正确的识别元器件并检测其性能。焊接组装时,讲清装配步骤,强调注意事项;检查指导学生组装过程时,尤其检查学生的焊接质量。测量调试时,讲明测量调试方法,给出主要参数的参考数值,并进行操作演示。通过以上装配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评定是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采取过程考核、课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两方面全面考核,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考核是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争取更大的进步。课终考核理论考核采取闭卷方式,理论考核题型采用填空、选择、作图、分析等形式,主要侧重对学生对基本元器件及电路的掌握程度。实践技能考核主要是要求教师根据批改实验报告、观察学生的平时实验、产品装配、课终实验抽测,对学生的绩能做出比较全面的评定。科学的考核机制推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极大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毛乃佳.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第一版)[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2] 姚利民,打破教育改革坚冰创新高校教学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10(08).

过程环节控制 第7篇

关键词:油田开发,成本控制,设计方案,实施研究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采购成本控制是全球各大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埃尔登·享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中指出:“成本是按获取经营上需用的货品和劳务所放弃或行将放弃的经济资财的现行价值来计量的;这就是交换的价值。”传统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目的可简要地概括为减少支出、降缩成本。

笔者认为, 公司费用管理中应树立成本效益的观念, 实现由传统的“节余、节约”观念向现代的公司的经济效益观念转变。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和分析来看成本花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油田开发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内部因素对采购成本的影响

在既定的项目成本或总体费用预算的情况下, 一方面, 采办制度、流程以项目目标的实现为主显得异常重要。一个高效、详尽、周到和严谨的采办制度和管控流程能使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财力得到节约。另一方面, 具体采办人员的关键性。采办人员是项目采办活动的具体实施人。如果其具有相对较高的业务素养、成本控制意识和成本缩降的主动性, 有利于整体采办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再一方面, 市场价格信息、走向、供应商信誉等采办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也在项目运作中显得日益重要, 从而进一步提高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二) 外部因素对采购成本的影响

相对于内部因素对项目采购成本的影响, 外部环境和因素对项目采购成本的影响是更为复杂和多方面的。这些因素, 一是有助于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二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反过来可能会制约项目向前发展。一方面, 供应商对采购成本的影响。供应商的素养高低和项目能力直接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与否和采购成本控制的好坏与得失。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业绩信誉, 对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和公司长远发展, 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采购需遵循适价、适时、适质、适量、适地原则, 即在合适的时候, 以合适的质量、合适的数量、合适的价格, 从合适的供应商获得正确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 宏观大环境对采办成本的影响。对于相同类型、同一情况下的采购, 外部的宏观因素对项目采购成本, 有着基本类似的影响,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及经济环境、国内政治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 这就要求公司必须慎重处理, 认真对待。再一方面, 行业竞争对采购成本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被采购物资当出现市场供给不足时, 与其他的同行必然发生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很大程度会引起采购成本上升的风险。

三、采购活动各阶段成本控制的设计方案

基于以上因素, 结合石油行业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 笔者将对油田开发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的设计方案, 作粗浅分析。

(一) 项目变更下的成本控制

做好项目工作范围的变更和费用的变更, 要求油田建设投资方与项目具体实施方一起, 在项目开始前的策划阶段, 明确变更项目的确定流程、变更的处理程序以及严格的变更审批办法等具体详细的处理办法。

此项变更是否对项目有利、变更产生的工期变更程度及其对项目目标实现的影响、变更费用单价和总价的偏差、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变更工作范围的实施难度等, 都需要考虑。由此可见, 变更控制对项目目标的实现, 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项目开始前要明确流程,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做好变更审批、变更评估和确认后的实施工作, 确保变更向着有利于项目成本可控、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方向前进。

(二) 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

1. 供应商的战略采购

专业化的供应商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 不仅在技术能力、安全作业、质量把握和队伍装备方面占据着一定的优势, 而且由于信誉好, 服务对象多, 供应成本也相对较低, 操作也比较灵活, 如果在油田开发建设行业中多与这样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 对项目成本控制以及整个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不无裨益。

公司应首先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供应商入库的资格预审程序, 之后通过施行战略性采购, 公司可以同一些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性质的合作关系, 在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基础上, 与供应商共进退。要站在长远的、共同发展的立场, 力求双赢或多赢。与此同时, 要争取更多的供应商加入到油田开发事业的共同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关系中来。

2. 供应商战略联盟下的新供应商的引进

很多时候, 对于大宗物资或者关键设备的采办, 有些公司多选择供应商数据库内的供应商, 而采取议标的形式。这种模式有利有弊, 利处是激发了供应商的积极性, 构成了一种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关系。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 长期的、惯性的战略联盟, 有可能会出现几家供应商联合起来, 隐瞒市场真实价格或者抬高价格, 或者延长供货周期, 这个时候项目投资方就会陷入暂时孤立的局面。

为了获得底线价格, 必要时, 公司不妨再引入新的供应商, 同老供应商一起参与采购招标活动, 通过新老供应商之间的相互竞争, 得到费用底线, 起到有效控制成本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让老供应商认识到, 并非只有数据库内的资源可以选用。另一方面, 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激发新老供应商的积极性, 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和项目运转, 促进公司稳定长足的发展。

(三) 成本加成在采购活动中的适用性分析

成本加成采购模式的基本概念, 就是部分关键设备或者大中型设备, 交由供应商采购, 但业主方要全程参与由总包供应商组织的对于分包供应商或者供货商的招标、资质、投标、工程业绩能力等等全过程的管理。甚至渗透到设备建造现场的监督和检查。业主公司需要支付给供应商设备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

这种成本加成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其实质上是广义上的对供应商战略联盟的一种体现, 从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供求双方或者说是甲乙双方的诚信, 而且这种模式不是说业主甩手给承包方, 而是在明确承包方利润率的基础之上, 渗透到承包方的采购活动中去。因而, 推广成本加成模式在石油公司的应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公司还要严格规避这种模式下的技术或资源垄断型供应商的价格提升风险, 以防借成本加成的模式变相提高材料和设备供应价格, 给石油公司的成本控制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 可以意识到一个企业尤其是发展形势愈来愈严峻的石油企业, 采用科学的、系统的成本控制对于提高公司利润和提升公司发展规模, 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当然, 加强石油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方法还不仅限于本文论述的这些, 但希望这些建议有助于石油企业提高采购成本控制能力, 促使公司积极、稳健地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美) 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著;王澹如, 陈今池译.会计理论[M].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1986.

[2]. (美) 约瑟夫.L.卡维纳托, 拉尔夫.G.考夫曼著;吕一林, 闰鸿雁, 雷利化等译.采购手册——专业采购与供应人员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2002.

[4].曹尚明.集中采购的现实意义及操作规程[J].武汉金融, 2005 (2) .

[5].陈桂芝, 扬玉霞.采购比价管理的基本方法:控制网络化、管理制度化、运作程序化[J].冶金财会, 2002 (11) .

过程环节控制 第8篇

工程建设监理是监理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 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工程建设合同进行的旨在实现项目投资目的的微观监督管理活动。不论是参与哪个阶段的工程监理, 监理单位都要确立地位、摆正位置, 有效地开展工程建设监理工作。

1 我国工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完善

作为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方, 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是我们进行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有力保证。然而, 这些有关政策与法规有待进一步加强, 变动周期短、变动范围大、缺乏连续性, 都对施工质量监督方监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不便。此外, 由于逐渐普及的新工艺和技术的使用, 原本的施工质量监理政策及法规对于新的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来说略显陈旧, 而且相关部门并未出台新的规范与标准, 导致了施工质量监督标准落后于形式的发展。

1.2 质量监督机构没能做好自身的职能定位

从监督方式上来看, 施工质量监督工作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第一种是政府自己执行, 第二种是委派给达标的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单位。从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机构的性质和内容上来看, 监管机构与监管人员的性质和地位的无法确定导致监管的内容和方法无法统一, 使得监管的效率也变低了。与此同时, 监督机构只有对施工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 却没有行政处罚权, 这种有漏洞的行政职能致使对于出现的问题只能采用停工整顿等缺少震慑力的措施。

1.3 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形式单一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方面出现问题, 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单位就可以对工程的施工方进行处罚。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市场机制, 加上单一的处罚方式,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巡回式监督无法实现, 致使施工建设的企业都依靠着政府的施工质量管理, 不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施工质量, 使得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保障后患无穷。

1.4 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目前监理还没有完全的技术专业性, 很多现有监理人员不是对口专业, 无法配备专业结构和专业人才。这致使了监理人才稀缺, 人才结构有漏洞, 有着高级职称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而且新招的人员实践经验较少, 根本无法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总的来说, 这些都是导致监理单位在监督过程中监督工作无法施行, 监督无法严格和规范的原因。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对策分析

2.1 完善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法规和标准

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方, 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是我们进行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有力保证, 为了使施工质量监督执法工作更加易于操作, 我们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系统, 使得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工作顺利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与此同时, 编写、审核与宣传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和明确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所应遵守的规则以及违反时的处罚也是相当重要的。

2.2 改进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形式

为了适应如今的市场经济形势, 我们必须以另一种思路来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工作, 这种对建筑工程进行抽查加处罚的形式必须加以改变, 而是应该使用以市场为导向的手段和方法, 让施工方的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被市场竞争所提高。当然, 要想真正地做到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形式, 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涉及到很多领域, 并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开发出其他的管理形式完善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也是当务之急。

2.3 进一步明确监理单位的职责

在目前形势下, 为了保障监理单位能够井然有序的在每一个工作环节起到监理作用, 使得监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依照法律法规, 在对建设工程进行施工质量监理时,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更加明确监督检测每一级工程施工质量机构的职责、任务、程序和标准工作。

2.4 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真正做好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 必须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监督队伍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 使其更好地适应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工作的需要。详细做法如下:加强监督人员执法和业务能力, 提升监督人员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水准、提高监督人员在监理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唯有这样, 方可使得监督人员在建设工程进行施工质量监管方面的职能更进一步得以施展。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重点

3.1 严格把控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

对于材料的接收是有严格审查程序的, 材料在接收前都需要被验收员进行规格和质量以及型号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有哪方面不合格的, 那么材料是不允许被入场的, 材料不管是甲方提供还是由自己采购的都不能进场。当材料按要求允许进场时, 要按照各规格型号进行摆放。在建筑过程中, 机械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在施工时机械设备被用到频率很高, 所以机械设备的规格、材质型号以及性能都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定, 当然机械设备的材料也要符合施工现场条件。科技迅速发展, 新材料在迅速发展, 相反的是现代建筑体系的管理却在退步, 原因是原先对材料管理的作用。由于在建筑材料中出现了新的材料, 而原先登记材料的报表没有及时得到更新, 所以在将材料分配给建筑设备时出现了混乱, 并且对一些材料的规格和型号没有进行准确定义, 所以, 由于材料没有得到科学管理和分配, 导致材料浪费, 建筑工程进程变慢, 造价管理无法正常进行。因此要完善建筑材料管理体系, 才能对建筑进行科学管理, 提高施工效率, 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3.2 认真细致地做好图纸会审和施工方案优化工作

当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 首先要审查工程项目的图纸, 当然其他先关专业的图纸也要进行审查, 要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在审查过程中, 如果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提出并且将问题解决。如果图纸设计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那么需要对图纸进行修改, 要调整建筑工程的施工空间。在建筑施工时, 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科学控制, 因为建筑质量要打下良好基础, 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混凝土, 因此混凝土要通过合理的管理技术以及科学的施工技术来进行保证质量。施工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的进行快慢, 因此在建筑过程中, 需要制定好的施工方案, 有利于节省开支, 同时能够对建筑周期优化以及对建筑质量有所提高。当然建筑工程施工结构以及施工工艺是建筑的方案确定所考虑的因素。

3.3 注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及其施工协调控制

对施工环节、原料、人员、环境、方法、机械等进行监管,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对建筑的技术和质量有保障。当然施工质量要达到一个较好程度的话就必须要对上述方面进行保证。当对建筑工地进行检查室, 要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确定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并且由检查结果对施工管理进行调整, 从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一直保持高质量, 符合预期要求。

4 结束语

总之, 在监理工作的不断实践中, 通过看到、听到、特别是亲身参与和经历过的各类地质工程监理案例, 使笔者对日常监理工作中容易出现或不易把握的一些问题, 些许个人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愿与同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冯国海, 高巍.浅谈工程监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J].科技信息, 2011 (29) .

[2]尹瑞杰.工程监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科技风, 2012 (02) .

过程环节控制 第9篇

1.1 在压力容器制作过程中, 我们要进行图样审查环节的优

化, 促进其压力容器设计系统的健全。其要具备相关单位的资格印章, 如果不能具备这一系列的印章, 也就说明, 它不具备合格的资格, 自然就不能进行压力容器的有效制造了。在此过程中, 我们也要进行储存容器及其压反应器的应用, 促进其高压容器及其移动式压力容器的有效应用。

我们要进行压力容器设计环节的优化, 促进其相关资格证书的齐全。我们也要进行制造材料的规范, 以满足实际工作介质的参数要求, 促进其性能的不断优化, 确保其制造标准及其验收标准符合国家容器制作的需要。确保对其压力容器类别的有效划分, 以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 促进其制造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促进其无损检测方法的健全, 以满足其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此过程中, 我们要进行检测比例及其合格级别环节的深化, 以满足实际工作规范的需要。我们也要进行图样审查环节的有效控制, 促进其审查系统的完善。

1.2 为了保证制造环节的优化, 我们要进行材料环节的有效控

制, 确保其制造过程满足国家图样技术的要求, 符合国家的相关工程的标准, 进行图样设计受压元件材料的有效控制, 促进其采购环节、生产环节等的深化, 实现对原材料环节的有效控制, 促进其材料控制的实际需要。我们也要进行受压元件材料的相关厂商的规范, 促进其材料的质量的标准。因此, 我们需要做好材料的检验工作, 促进其材料复验环节、复验报告环节及其指标应用环节的完善, 促进其满足相关材料的标准, 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促进钙环节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焊接材料, 应按相应标准制造、检验和选用, 焊接材料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和清晰、牢固的标记。严格执行焊接材料验收、复验、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制度。受压元件材料经检验合格后, 方可入库。入库的钢板在钢板的一端应有材质钢印, 至少包括材料名称、规格、企业编号和企业检验的确认号。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我们要进行受压元件代用材料的选用环节的规范, 实现其材料代用手续的健全, 促进其下序环节的稳定运行, 以满足实际工作规范的需要。促进其材料代用环节的不断完善。这个环节的完善, 离不开其企业的采购环节的优化, 促进其内部管理体系的优化, 实现对其材料质控环节、设计质控环节、工艺质控环节等的完善, 促进其质量效率的提升, 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对受压元件代用材料环节的完善, 促进其工作质量效率的提升。

2 关于焊接控制环节及其外观尺寸环节的控制

2.1 为了保证压力容器的有效制造, 我们要进行焊接环节优

化, 焊接技术是压力容器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环节的完善, 有利于提升其制造质量, 为此我们要进行此环节的焊接质量的提升, 以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此环节中, 我们要进行焊接关键的深化应用, 促进其焊接工艺环节的深化, 促进其焊接工艺评定环节稳定运行, 促进其产品的质量的提。我们要进行焊接质量控制系统的健全, 促进其产品的综合性能的提升, 满足相关标准的规范, 符合设计要求。因此, 必须严格按照《容规》第77条和有关标准、设计图样、制造技术要求的规定制作产品焊接试板。监检必须及时确认产品焊接试板的材料牌号与产品一致, 并在筒体焊缝延长线上同时焊接。对以批代台的焊接工艺规律检查试板, 应检查所代产品的钢号、焊接工艺、批量及投料间隔时间应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规定。

产品施焊环节的稳定运行, 离不开对其焊接环境的有效应用, 为此我们要进行焊接环境的营造, 促进其焊接工艺纪律的深化, 确保其焊接检验工作的稳定运行, 实现其检验工作和施焊环节的有效协调。这个环节的优化, 离不开其焊工自身焊接操作行为的规范, 促进技师的工作行为的规范, 以满足实际焊接环境的需要。进行焊接工艺的实施系统的健全, 促进其焊工施焊工艺的完善, 确保其焊接速度环节、质量环节、电压环节的有效控制, 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焊接检验人员应检查焊工执行工艺纪律情况和持证上岗情况, 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及施焊记录。c.焊工焊后应按规定做好焊工标识, 打上焊工钢印, 对无法打钢印的应用简图记录焊工代号。经焊缝外观检验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焊缝返修控制, 焊接现场监督检查现场抽查焊工钢印, 施焊焊工资格是否符合规定, 是否按照焊接工艺卡施焊。

2.2 为了提高压力容器的制作质量, 我们要进行外观与几何尺

寸的有效控制, 这个环节影响着压力容器的美观性与实用性, 为此我们要进行外观质量环节的控制, 确保其外表质量的提升, 以满足实际制作工序的需要。促进其尺寸的有效控制, 以保证化工程序的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 我们也要进行母材表面质量的提升。检查母材表面不得有机械损伤、工卡具焊接。组对质量和几何尺寸, 检查焊缝棱角度、对口错边量、筒体直线度、椭圆度、封头形状偏差、焊缝布置、管口方位、容器总长等, 记录实际尺寸。

3 无损检测控制的深化

3.1 为了保证压力容器的制作效益的实现, 我们要进行无损检

测环节的控制, 确保其相关环节的稳定运行, 进行检测报告环节的深化, 进行射线底片环节、检测布片示意图环节的有效的送检审查, 促进其相关环节的质量管理质量的提升, 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压力容器的产品性能的提升, 保证热处理质量必须合理正确编制热处理工艺, 不同材质、不同厚度时热处理的温度都有一定的范围和保温时间, 热处理温度不合理可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对焊后要求热处理的设备其热处理工艺必须参照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相关参数编制。

在无损检测控制过程中, 我们要实现热处理操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的规范, 确保其热处理工艺技术的有效运行, 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其工作过程中, 要按照相关热处理操作规范, 进行相关热处理数据段应用, 以满足其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其高压容器、储存容器等环节的稳定运行, 对于大型压力容器我们可以进行分段热处理。其重叠热处理部分的长度不小于1500mm, 炉外部分应采用保温措施, 对于球形容器在热处理中应注意检测支柱位移。热处理后, 应及时检查热处理工艺执行情况, 整理热处理曲线图, 出具热处理报告压力容器热处理前后, 必须及时向监检部门提供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报告及热处理自动记录曲线。

3.2 为了实现无损检验环节的优化, 我们也要进行渗透检测环

节的应用, 实现其压力设备的相关缺陷的检查。在实际场景中, 我们可以通过对用声发射模式或者X射线实时成像模式等进行无损检测模式的应用, 促进其实际问题的解决, 实现其对其无损检测设备的有效应用, 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在此过程中, 我们也要进行国家新检测手段的应用, 实现其压力容器整体运作环节的稳定, 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采用国内新研制的检测方法时, 应经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 形成标准案例.增加了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内容, 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通用工艺规程应遵照或严于现行法规、标准的要求, 应针对检验单位的特点进行优化, 无损检测工艺卡应根据相关法规、标准编制, 承压设备及零部件的无损检测工作应按无损检测工艺模式进行。

4 结束语

过程环节控制 第10篇

关键词:高寒地区,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工程施工前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1. 原材料的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与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原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 (1) 在收料过程中, 收料员必须要对原材料的含泥量、含水量、细度和级配进行仔细的测试。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应严格禁止进入料场, 从源头上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2) 在原材料铲运时, 必须要随时观察原材料的砂石含水变化情况。相关人员要按照规定及时堆料、喂料, 做到不串料,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更好的服务于生产。 (3) 质检人员和实验人员必须要严格对原材料进行各项试验, 仔细分析和记录实验数据并且将试验结果第一时间上报, 确保原材料随时都处于最佳的状态。

2. 外加剂的选择及参量的控制

复合外加剂的选择, 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抗裂以及抗腐蚀的能力。比如DZ系列的混凝土外加剂效果就非常明显, 但是有些方面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完善。加之引气剂气泡性能和稳定性常常容易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 除开其自身的一些因素 (比如表面的张力与粘度、溶液的粘度、表面弹性效应、气泡的大小分布以及泡沫质量等) 之外, 还和外部环境以及混凝土配置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因此, 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外加剂的参量。在我国的一些高寒地区, 因为气压较低,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高频振捣, 从而造成混凝土引入气泡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所以, 应该不断增强混凝土中引入气泡的稳定性, 积极的对气泡参数进行优化, 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3. 配合比的优化与选择

按照优选的参数来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同时应该对高寒地区的气候环境进行混凝土耐久性模拟实验。另外, 应该在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施工地点开展平行实验。对于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进行仔细分析, 从而得出与混凝土工程项目相符合的配合比设计。首先, 在高寒地区, 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水胶比的同时增强含气量来实现混凝土耐久性提升的目的, 混凝土含气量得到增强;其次, 应该科学选择骨料, 除了一些常规性的参数以外, 还应该对其碱活性进行适当的控制, 避免超标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再次, 应该科学的选择拌合物, 例如引气剂的选择必须要与高寒地区的低气压相适应;最后, 必须要先进行现场试验再进行施工。

4. 施工过程的控制

在高寒地区进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必须要做好施工过程的管控措施。由于高寒地区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 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无法完全发挥出其在普通环境下施工的效率。如果不做好施工流程的控制, 避免人为因素的破坏, 混凝土施工质量就会出现问题。在施工中要注意的重要方面一般是拌合楼设计建设、施工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拌合质量控制、运输过程的管理以及浇筑技术选择等。一是要对骨料进行有效的管理, 确保骨料粒形好、含泥量小, 同时要合理选择骨料场, 严格规范生产流程, 避免因为人为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二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均质性, 同时严格按照混凝土工程施工流程来进行施工。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保温的控制

1. 运输时的保温

在混凝土从拌合站出机口到浇铸仓面的这一过程之中,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在这一过程中所损失的热量, 自卸车车厢应该使用保温卷材进行封闭, 车厢顶棚选择活动式帆布进行覆盖, 这样才能够让混凝土的热量损失达到最少。为了对保温卷材进行保护, 自卸车卷材外部可以钉一层薄的铁皮。在进行混凝土运输的途中, 要尽可能的降低倒运次数, 将运输时间压缩到最短, 同时要科学的进行现场调度。

2. 入仓时的保温

入仓方式我们通常选择泵送、胎带机或者是卧罐等。为了降低在入仓过程中混凝土的热量损失, 一般事先在卧罐口盖上一层保温被, 保温被应该在混凝土装卸之后由相关施工人员盖好, 卧罐外部可以覆盖一层保温卷材来降低入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混凝土泵车在进行浇筑工作之前, 应使用水车从拌合楼运送热水对泵管进行冲洗。全部泵管都必须要选择保温卷材进行包裹, 在管卡的地方可以用一些老旧的管材临时包裹一下。布料机以及胎带机的固定大臂上应该设置温棚, 从而让混凝土在皮带传输时的热量损失降到最低。

3. 备仓时的保温

(1) 当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 仓内出现了结冰的问题, 相关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清除; (2) 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保温材料必须要压实, 相互之间不能有缝隙出现; (3) 在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位, 应该在老混凝土附近1~1.5 m之内选择聚乙烯卷材进行覆盖保温; (4) 一些大平面仓位应该选择大面木模或者是多卡面板进行施工, 大模版背面应该选择保温卷材覆盖, 以便降低热量的损失。

三、混凝土工程的养生

混凝土工程施工如果不及时进行后期养生, 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在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 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 出现干缩裂纹, 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所以, 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 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

1. 养护用水和覆盖物要求

混凝土养护用水和混凝土的拌和用水相同, 使用饮用水即可。不得使用污水及含有有机或无机有害物质的水, 以免影响混凝土凝结硬化。养护使用的水温不得过低, 避免浇水混凝土时产生过大的内外温差。

2. 养护方法

(1) 混凝土浇筑硬化后, 对于结构物水平顶面应立即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期间, 混凝土表面有模板覆盖的应向模板洒水降温, 保持模板湿润。如果于混凝土养护期间拆除模板, 拆除模板后具有覆盖条件的覆盖后继续洒水养生, 没有覆盖条件的不间断向混凝土表面洒水, 保持湿润。

(2) 混凝土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 前3天养护非常重要。实际养护时间根据气温、风力等因素延长或缩短, 以混凝土获得正常强度, 以停止养护后再不产生干缩裂纹为准。

(3) 养护过程中, 要做好防止人员触电的安全工作。

四、结语

总之, 高寒地区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还应该要根据工程的不同结构以及当地实际气候条件来选择质量控制措施, 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周期以及工程结构的差异选择符合施工质量标准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够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 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效率, 节省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吴广.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工程与试验, 2010.

过程环节控制 第11篇

【关键词】认识;需求定位;优化的设计;规范的实施

“正确的认识、合理的需求定位、优化的设计、规范的实施”是成功地建设一个智能化项目的四大要素。

在目前智能化项目的建设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技术先进而忽视产品的成熟可靠,对智能化功能贪多求全的现象。在决定智能化系统的方案时,并没有从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将智能化作为卖点,进行炒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以技术为本的倾向,严重违背了智能化建设应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因此,应该根据各个具体工程的特点,兼顾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等,在满足建筑安全、节能、环保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给用户以更大的选择空间。

一、正确认识

智能化项目的实施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智能化不是智能化系统的简单堆砌,更不是最新、最先进系统及产品的试验场。因此,对智能化项目的建设,不应盲目追求高标准、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有一个理性正确的认识。具体地说智能化系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提供便于管理、控制、运行、维护的手段。

2.能提供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的环境。

3.能以较低的费用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例如上级单位、相关单位、下属单位、消防队、医院、安全保卫机关、新闻单位以及各种信息库等)。

4.能提供高度共享并安全可靠的信息资源。

5.高效节能,节约管理费用,减少物业管理人员。

6.适应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

7.各种系统设备使用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8.投资合理,符合区域发展的需求,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

二、合理的需求定位

了解使用方的使用及管理需求是有效进行智能化项目建设的首要前提。

根据项目的特定条件,包括建设规模和档次、配套设施、建筑布局、用户对象和投资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以实用为目的,确定实际需要的系统和功能,即“量体裁衣”。

国内智能化项目建设过程中,许多智能化项目的承建方总是在等业主提供項目建设任务书,希望按照业主任务书的指定范围进行智能化设计。这种做法是符合国内现行的工程程序的,但其缺陷也很明显,结果往往是业主难以准确的提供相应的资料从而造成工作的无法进行。而操作性很强的方法应是,设计院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定位和客户的财力等因素,结合自己的工程经验,为业主提供相应的建筑智能化需求方案。方案提交给业主后,由业主组织专家,并结合自身的使用及管理要求进行需求方案的评审,评审通过后的方案就可以成为设计的依据,也就是业主的设计需求书。

三、优化的设计

在合理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和统筹考虑,寻找最经济可行的实现途径,以最少的投资换取最大的功效。智能化系统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一般由项目的主体设计单位负责完成。

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作出符合使用及管理要求的设计方案,设计应多元化和个性化。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优化和深化的过程。施工图应完成各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系统解决方案、管线路由、电源供应、系统接地等的设计,也必须完成与建筑主体专业和其他设备专业的配合工作。完整的、全面的智能化设计图作为实施工程中的预算、招标、施工等工作的指导文件。

四、规范的实施

规范的实施包括确定合适的集成商及供货商,制定分步实施步骤,规范的施工组织计划和安装、调试、试运行、测试、培训、验收等。

规范的安装调试是智能建筑建设的有力保障。智能建筑的施工过程必须遵守现行的规范和规定,并且必须有有效的监管

全面的客户培训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必要手段。在系统竣工验收前后,系统集成商必须对业主的有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

浅谈绘画创作过程的几个环节 第12篇

→ 王国仕 / 此地有清音 中国画 68cm×68cm 2014年

2014年4月,我有幸成为第三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在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一年的学习与交流,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的绘画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我而言,这个学习过程与以往的艺术创作过程不同,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思想大碰撞,经历了迷茫与磨合之后,也有所收获。开拓了文化视野,调整了创作思路,得到一些体会。这不是艺术创作过程的必经之路,只是作为一个画者在地域与眼界的限制下,努力突破自我的一个过程。

一、端正创作态度,学会研究

以往对我来说,创作意味着把心中所设定的画意或主题表达出来,更多时候提笔就画,并且还有可能错误地认为这就是绘画的“主流”或者根本所在。这可能误解了传统中“写意”的内涵,就如“解衣盘礴”一般,认为只要具备了一定的笔墨功夫,率性抒发与表现即可。也因为在这个错误的认识下,绘画作品会停留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死胡同当中。而对这个死胡同的突破,我一直认为是技术的不够娴熟与主题不够明显,或者是作品本身凭空想象赋予的“文化含量”的不足等问题。同时,也因为要解决这些问题,花费过一些时间进行研究,但是始终觉得问题未能解决。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在创作过程有许多环节是需要调整的。首先,创作不是即兴式的抒写就能完成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严谨的设计过程,即兴式的涂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创作,此类做法更接近传统文人“游于艺”的写意精神。而作为一个专门研究绘画的人来讲,创作的前期准备更多的是倾向于研究而不是抒写。比如你要画一朵花或者一只禽鸟,你具备的本事不应该仅仅是顺手就把历史上或当代中的某家的形象还原在笔头上,并因为“挺像”以为能事。而基于一个艺术形象,从历史与当代的诸多对比中,去筛选与排他、借鉴与改造;其次,创作过程不是凭空想象或根据“印象”创造出来的。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就会被一些理论指导着,这些理论放在大的语境下都是对的,比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游于心象”“默识心记”“抒写心中印象”等等。但是面对一些具体的操作问题,特别是我们还不熟悉与掌握的情况下,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往往却变成障碍了。很多情况下,这些理论是指导你在完全掌握了法式的前提下,提示你不要被法式给限制。因而,在研究阶段,适当地抛开理论的限制,有可能在创作过程的“苦海无边”转而“回头是岸”了。

王国仕 / 家在南方水最清 中国画 68cm×68cm 2014年

王国仕 / 江湖虽小梦不寒 中国画 68cm×68cm 2014年

王国仕 / 水天一色护晴阴 中国画 68cm×68cm 2014年

王国仕 / 秋水长思 中国画 68cm×68cm 2014年

二、完善创作方法,发现形象

在以往的绘画创作中,我更多的是关注绘画成品本身。通过对作品的反复修改,慢慢接近心中所想要的绘画作品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绘画作品往往是顺势造型,强调的是绘画语言的瞬间转化,通过习惯性的笔法推衍,在犹如围棋的黑白布子中寻找画面的承接与转合。这样传统式写意方式在笔法训练与画面造势阶段是非常必要的。而把这个训练当成创作的过程却是认识上的不足。在进入动笔创作阶段之前,有些环节是必须要注意的。第一是速写,速写不是具体描绘对象的细枝末节,而是抓住对象的初始状态的形,在模糊的概念中把握对象的基本模式,这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准备;第二是做足创作小稿。小稿分为画面结构稿、色稿与模拟稿。这是在以往的创作中最容易忽略的环节。结构稿能控制画面的整体框架与形式,使画面的语言与形象能控制在大框架内。一般来讲,画面的视觉效果与整体构架,都是由这一个环节决定的。色稿是控制画面的色彩关系,要有三五个不等,反复推敲不断尝试,最后确定一个用于正稿。模拟稿一般要大一些,主要是了解与控制不同材料的最后效果,因为纸张的材料不同、色墨的性能不同,不同的手法运用会得到不同的画面效果。在这个环节要掌握材料、纸张、水及手法的运用关系,做到烂熟于胸。做小稿阶段一定要下足功夫,如果过于马虎,将会给下一步的正稿创作带来麻烦;第三是参考图片,参考图片在现在的绘画创作中普遍使用,很多人的作品一看就是图片照抄的。这样的创作方式其实是值得商榷的。个人认为图片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仅仅是参考,主要是对象的造型状态能给我们某种启示,但是转化到画面上,是需要提炼与升华的,必须以符合画面的框架结构与审美原则为基础。因此,图片的参考还是很有必要的;第四是经典的作品作为参考。在整个的创作过程,要有大师的作品放在案头,这不仅是那些经典作品会给你某种提示,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能规范你的认识。这不是意味着你要模仿这些作品,而是在这种大师级别作品的语境下,你的创作思路与方向不至于跑得太远。

王国仕 / 黄昏不见雨中国画 34cm×138cm 2015年

王国仕 / 清寒未必生离世中国画 34cm×138cm 2015年

王国仕 / 清幽十几里中国画 34cm×138cm 2015年

王国仕 / 山中花月浮春色中国画 34cm×138cm 2015年

绘画形象的发现,一者来自于经典,一者来自现实生活。这两者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都是不能偏废的。经典的艺术形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关于绘画语言、法度、法式的程式化模式,在熟悉经典形象的过程中,难度在于突破固有的法式。这对于绘画的人来说都是个难题。而现实生活中的形象,难题又在于没有固定的语言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发现新的绘画形象与改变固有形象的笔墨样式同样是困难的事情。必须不断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稳的磨合过程,这个过程在创作主体的实践中会慢慢成为可能。

有了这样的创作方法,创作自然就变成了很规范、有规律的运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表现对象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对象的选择往往要根据画者所确定的意蕴相关联。这个关联不仅仅是孤立的画意与形象之间的单一联系,在这个过程中,画者作为主体还要根据自己对绘画语言的运用与掌握能力、材料的特殊性能等作一个权衡与把握。画法的使用、语言的排列、材料的筛选都要进行试验与考量。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和文化创造,它要承载这些基本的语言和信息,而这些语言符号的组织、运用和排列习惯,就能够造就创作者独特的绘画风貌。这些风貌经过长期的提炼与取舍,将会形成画家个体独特的语言样式。

王国仕 / 有梦的下午 中国画 98cm×180cm 2014年

王国仕 / 有阳光的早上 中国画 98cm×180cm 2014年

王国仕 / 晨曦之梦 中国画 98cm×180cm 2014年

三、创作需要积淀

绘画创作过程的积淀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艺术语言的锤炼与积淀,这个过程是得老老实实的对经典学习。这就好比学习武术需要扎马步、打基本套路一样,是个积累基础语言的过程。这一关必须花长期的时间进行训练。当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样式之后,就得面对生活,用自我的眼光去发现生活、发现自己、发现审美趣味。这就好比带着几百万行走江湖的年轻人,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把它买回家。当然,这个过程也许是“猴子下山”式的东丢西捡。但是作为艺术创作过程,这个“丢了捡、捡了丢”的过程是允许的。毕竟对一个形象的研究必须要反复琢磨才行。而这个虐心的过程,也许才是艺术家创作过程的乐趣所在。

上一篇:专业社团下一篇:乏汽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