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范文

2024-05-05

高三生物复习范文(精选12篇)

高三生物复习 第1篇

一、巧妙记忆, 夯实基础

生物可以说是一门先文后理的学科, 它的许多基本结构、功能及原理、变化过程等是我们需要记忆的。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 不少学生甚至包括一些逻辑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 由于缺乏有效的记忆方法, 基础知识不扎实, 无法学好生物。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提炼各种记忆方法, 帮助学生过生物知识记忆关。

(一) 绘图记忆法

生物教科书中有许多图:结构模式图 (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叶绿体、线粒体等各种细胞器模式图) 、代谢过程模式图 (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模式图) 、细胞分裂模式图 (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模式图) 、调节过程模式图 (如血糖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等模式图) 、操作流程图 (如多莉绵羊的获得等) 等。一幅简单的图往往包含着许多页文字才能描述清楚的知识点, 并且能使各种结构、过程与功能变得直观而又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 我们提倡让学生边绘图边理解记忆。这是一种经实践证明的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

(二) 舍弃记忆法

舍弃记忆是指记忆时先挑少的、简单的记, 把一些复杂的、难记的暂时放弃。比如, 在三种跨膜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的实例记忆中, 因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转运, 因此, 我们可以先挑少的, 记住自由扩散的典例——水、气体、苯、酒精、甘油和脂肪酸, 易化扩散的典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其余的小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方式都可归于主动转运。又如按膜的层次分类细胞器, 我们只要记住双层膜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和无膜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 其余都为单层膜细胞器。

(三) 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指通过联想, 把需要记忆的知识与在生活、学习中体会的情形、操作的程序相联系进行记忆的方法。比如, 对叶绿体四种合色素的颜色记忆, 学生经常混淆蓝绿色叶绿素a与黄绿色叶绿素b。我们可以按顺序把“a、b”与“天、地”对应, 然后联想“蓝天和黄土”去记忆。又如, 显微镜中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筒长短的关系问题, 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在实验中的实际操作体会, 即物镜由低倍换成高倍时, 高倍物镜总是差点要碰到载玻片, 说明高倍物镜的镜筒长, 然后强调目镜与物镜正好相反即可。再如, 基因突变的典例“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中对突变碱基的记忆, 我们可以想象突变以后成为“猫”——“CAT”, 即为突变链中的碱基排序, 其余的便可推导而得。这样的联想记忆, 可以增加学生记忆的趣味性, 最终必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多总结比较, 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记忆方法。同时, 我们要认识到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也形成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教师需要深入学生, 不耻下问, 并在提炼后以飨其他学生。

二、抓本求变, 迁移贯通

高考复习必须做题, 但试题是做不完的, 我们光靠题海战术也不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呢?通过实际教学的不断实践, 笔者总结出部分复习内容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组织:首先, 抓住根本———重点概念及规律;接着, 围绕这个根本, 编制题组, 要求各题可以作多向变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 通过针对性训练掌握重点知识, 通过变式训练达到方法能力的迁移。复习中, 我们除了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题组外, 也可以请学生参与编制题组及题后变式, 具体可以是师编生变, 或生编师生共同变。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先是完成教师预设的、达到一定要求的、统一规定性的动作, 然后互相完成自主设定的自选动作。这使得枯燥单调的例题讲解、习题训练增加了悬念,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附带有激励、竞争的功能。如在复习蛋白质时, 在—NH2、—COOH数的推算例题后, 我们可以编制有关蛋白质中N元素、O元素的推算题, 并归纳出一般的解题思路:蛋白质分子分成主链和支链, 主链再分成肽键与头、尾分别考虑, 然后相加即可。在学习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例题后, 我们可以编制核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题, 然后归纳出一般的解题思路:脱水缩合前的总相对分子质量减去脱掉的小分子 (如水、H2) 的相对分子质量。又如在复习自由组合定律时, 当我们分析了某一F2中的分离比为9∶3∶4的例题后, 可以组织学生编制F2的表现型比例之和为16的各种可能变式题 (9∶7;12∶3∶1;15∶1等) , 并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得出一般的解题思路。

三、贴近实际, 创设情境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贴近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尽量避免纯知识性的题目, 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在教学中, 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那么,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丰富的图、文、声等鲜活情境展现生物的奥秘, 激发学生想起学过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并由此扩大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 用一盆阳光下的植物,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联系到植物的代谢问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让学生回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两者的反应过程、方程式以及相关曲线图和计算。再如, 把这盆植物放在密闭容器中, 测定容器内的CO2量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 再放一个测量红色液滴的移动装置, 让学生联想其实际意义。在测量净光合时, 可以设问:假如里面放一个盛有NaOH的溶液瓶, 那么它是在测什么?假如再放一个蔬菜大棚, 学生可联想到薄膜的颜色为什么是透明的、怎样才能使得蔬菜长得更好、如何收藏蔬菜水果。这些问题涉及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的应用, 与实际生产又相联系。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通过几张简单的图片让学生想象, 并促使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

四、借鉴比较, 拓展深化

(一) 借鉴其他学科知识

中学各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生物知识的复习, 应是一条有效途径。例如, 通过有机催化剂酶与化学中的无机催化剂的比较,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把握酶的作用和特性;利用化学中相似相溶原理, 可以理解有机溶剂乙醇为何能提取有机物色素, 理解甘油和脂肪酸为何易通过细胞膜;通过辩证法, 可以进一步把握质壁分离的两个原因 (外因是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 也可以理解生物进化的两个原因 (外因是定向的自然选择, 内因是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

(二) 比较易混淆的知识

生物学有许多相似知识点, 学生很难独立地辨析清晰, 导致他们解题时的认识模棱两可, 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因此, 在复习时, 我们应有意地把易混淆处整理出来, 进行比较, 共同讨论它们的实质性区别, 以便清晰地加以区分。如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辨别, 学生往往把它们的区别重点放在染色体的组数上。这时, 我们应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间的本质区别不在染色体的组数上, 而是在于它们的起源 (该植株是由生殖细胞发育来的, 还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 然后一起归纳得出:凡是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 无论体细胞有几个染色体组, 都是单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无论体细胞有几个染色体组, 就是几倍体。又如,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实质区别在于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数目、种类和排序发生改变, 而染色体畸变是基因的数目、种类、排序发生改变。再如, 染色体畸变中的易位与基因重组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都是片段的移接, 但两者的实质区别在于前者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移接, 而后者是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移接。通过这样的实质性比较, 学生的认识才能越来越清楚。

(三) 拓展和深化教材中没有透析的知识

新课学习时, 教材中的有些内容直接告诉了我们一种结论, 而没有透析其中的原因, 常导致学生只能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从而抑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在复习时, 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大胆地拓展和深化。如R型、S型肺炎双球菌, 教材只告诉我们前者无荚膜, 后者有荚膜。再者, 通过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 明确了解前者无毒, 不能致小鼠死亡;后者有毒, 能致小鼠死亡。但为什么R型菌无毒, 而S型菌有毒呢?学生必然感到很困惑。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R型菌由于没有荚膜保护, 在与小鼠的免疫系统进行战斗时, 因失败而灭亡, 小鼠因胜利而存活;S型菌, 外有荚膜保护着, 能抵抗小鼠的免疫系统而存活, 并且在小鼠体内大量繁殖, 从而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又如, 通过离体实验说明S型菌的DNA能转化R型菌成S型菌, 但怎样转化的, 教材却只字未提, 让学生无法理解其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因此, 我们在复习时要进行如下拓展深化:转化过程是S型菌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分子中, 并在R型菌中得到表达, 使R型菌形成荚膜, 而成为S型菌。经过这一深化,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这相当于转基因式的基因重组。再如, 要让学生轻松接受同一个果实中的种皮、果皮的基因型与母本相同, 而胚中各部分结构的基因型却是子代的, 需要帮助学生回顾初中自然科学所学过的子房的结构及果实的发育知识。这样的补充和拓展, 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 知识理解更到位。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第2篇

要注意课本上的典型题,特别是一些和规律、方法联系密切的典型题,一定要研究透彻。这段时间是一个反思阶段,主要是对以往知识进行梳理。

全面查缺补漏,通过复习以往做过的题,整理出错题集,阅读这些以往做过的题,对自己薄弱知识点加深认识,进行再纠错。

以往做错的题,表明在这方面比较薄弱,这段时间应该集中看一下,加深印象,避免高考时犯同样的错误。

要注意加强对知识点交汇处的掌握,如向量与三角,向量与解析、函数与导数、数列不等式的综合解析题的理解。

这段时间的复习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复习的侧面、轻重不同,一般要注意复习三角与向量、立体、概率,知识点掌握透彻的基础上,加大综合题的复习。考试:答题要先易后难一定要稳定情绪。一般情况下数学卷的考题量都比较大,注意好时间分配。因为数学题量大,所以一定要分配好时间,做好会做的题,千万不要在会做的题上失分。

答题的`顺序要先易后难,数学卷考题一般是由易到难,学生按正常的顺序答题就可以了。

遇到不会的题、难题不要硬“抠”,可以先越过去,做会做的题。

不要在难题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另外,遇到难题卡住了,很可能会影响自信心。

答题要规范,必要的步骤不能省,以往有些学生,尤其是好学生,做题时习惯省略一些步骤,有些步骤在草纸上有,但落实到考卷上,有些步骤就被省略掉了,这样很有可能因为省略必要步骤失分。

高三生物概念和原理复习 第3篇

一、夯实基础,回归教材

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的内容要读,小字的内容要读,旁栏的内容也要读,实验的内容也要读,而且对于重、难点知识要反复阅读,比较记忆的内容要反复阅读,再加以理解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和外延,最后才能将相关知识总结比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比如,教材中关于蓝、绿颜色的物质及现象描述的比较,通过阅读把它们总结在一起;教材中有关RNA的知识总结:可作遗传物质、可转运物质、可构成细胞结构、可作催化剂、可作合成DNA和蛋白质的模板等等。

二、构建知识结构图

构建知识结构图就是“找点、连线、建网”,教材中每大章或每小节都有自己的核心概念,构建结构图能将零散的知识清晰化、条理化,能将书本知识浓缩,突出中心内容,同时把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老师来说,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减少板书的内容;对学生而言,能够系统地复习生物知识,形成知识链条。每节课教师给定一个核心概念,围绕这个核心概念,通过适当的引导,将本章节的内容或者整套教材的内容,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或者让学生上黑板填写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教材知识到结构图的转换,理清结构图中的从属关系和并列关系,从大到小进行分支,这样整个知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就体现得非常充分,这既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参与了互动,学习效果很快就会体现出来。

比如,变异的知识,首先将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再将可遗传的变异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而染色体变异还分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这样在分析遗传题中,当出现变异情况时,每种情况都考虑分析,才不会遗漏,比如,一株高豌豆(AA)作母本和矮豌豆(aa)作父本杂交,结果后代中出现了矮豌豆,问可能的原因,就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分析:(1)不可遗传的变异分析:子一代Aa可能受环境影响而表现为矮。(2)可遗传的变异分析:有可能是母本基因突变产生了a的卵细胞,从而产生了aa表现为矮的个体;不可能是基因重组,因为研究的是一对基因;有可能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母本产生了缺失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的卵细胞,从而产生了a表现为矮的个体;有可能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母本产生了缺失含A基因的那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从而产生了a表现为矮的个体。

三、课堂教学问题化

提问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学对话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常见的活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设计问题,注意知识间的联系,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例如,在复习ATP时提问:(1)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哪些?细胞器有哪些?(2)原核细胞产生ATP的场所?(3)动物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和细胞器?(4)植物根尖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和细胞器?(5)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和细胞器?(6)无光条件下植物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和细胞器?通过这样的设置问题,让学生答题时注意,在不同的条件下该怎样去分析,从而减少失误,提高考试成绩。

四、及时的课后反思和总结

通过课后练习题来检查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安排练习时,避免数量太多,避免难题过多,避免速度过快,避免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避免只练不讲。最关键引导学生对所做的练习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推敲,同时,引导学生增加对错题的积累量和对典型例题的拥有量。引导学生主动地将一些试卷上的典型错误及典型例题抄下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和典型题集,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在高考中就可以得心应手、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总之,在高三生物复习阶段,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我认为要取得好效果最主要还是教师在备课时下足工夫,理清这节课的复习重点是什么,这节课将要解决什么问题,这节课将要提什么问题,这节课的课后作业重点是什么,只有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起来轻松愉快,最终才能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高三生物备考复习策略 第4篇

一、总体方针

加强集体备课, 注重整体作战, 我们生物组在高考备考中, 认真研究课标、教材、考纲, 以及近几年的高考题。坚信只有吃透考纲, 才能把握住教学方向。只有吃透《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 才能抓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才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考点。学校要求在开学一周内拿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 这种计划必须具体细化到每一章、每一节, 具体到重点、难点, 并要求人人心中有数。我们高三生物组始终做到“五统一”, 计划统一、进度统一、基本教学内容统一、作业和练习统一、考试统一。

二、巩固双基

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 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 只有打好了基础, 能力才会提高。在一轮复习中我们立足课本, 利用自组题、自编题, 以大多数的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 面向全体学生, 做到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细而全, 根据考纲的要求, 实行拉网式清理, 覆盖所有知识点, 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 对重点性的基础知识, 逐人、逐章、逐节地过关 (我们把这个叫“挨个过筛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 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 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 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复习中我们注重抓好学生以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 审题能力。

在平时的授课中, 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 将概念中的重点字词圈点出来, 明确运用范围, 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通过圈点提取出问题中的重要信息, 过好审题关。

2. 分析综合能力。

我们备课组每人定期寻找新题型, 以自组题的形式及时提供给学生。再通过一定量的解题训练, 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 教会学生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表述能力, 即能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 这一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三、教学模式

我采用的是“讲—练—考—练”的教学模式。“讲”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教师的讲授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在讲授之前应熟悉教材、精心设计, 内容上要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结构上要求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水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练”, 即在教师指导下, 运用当堂所学知识及时做练习, 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做到当堂消化、当堂吸收, 它不仅是理解巩固知识的活动, 而且是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练”不仅是为了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深化, 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设计练习要注意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多方考虑, 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又要根据学生实际, 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题, 每一道习题要能承担一定的训练任务, 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应注意习题设计的新颖和形式的多样, 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 巩固知识、发展智能。

“考”, 每周同步检测 (40分钟) 、学科组半月一测 (40分钟) 、年级每月一考 (90分钟) 相结合。

考后“练”的是“练和考”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由每位教师轮换负责找题, 以自组题的形式灵活巧练。

三、分层教学

尖子生的培养历来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尖子生, 我通过进行有效的思想工作和方法指导, 使这些学生首先树立起考取名校的信心, 鼓励他们学有所长, 学有进步。提高尖子生的生物成绩是高三乃至全校的重要目标, 是提高我校声望, 促使学校教育长远发展的工作重心。

促进临界生的发展和提高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要工作, 我结合几次考试成绩, 综合分析, 圈定人选, 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 建立临界生档案, 进行跟踪帮扶, 定期找这些学生谈话、交流和沟通, 肯定成绩, 指出问题,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进方法。事实证明, 这八年我们采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敦促方法, 为高考本科达线数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针对后进生, 我强调以本为本, 抓课本, 抓基础, 拿基础分。首先, 在课堂上不放松, 经常在课堂上提问, 让他们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其次, 我认为校长提出的学生考试试卷张张过关, 题目条条过关的方法, 虽然工作量大, 但是从事实情况看, 效果显著。这样, 既能带动后进生, 又能促进尖子生, 也能提升中等生, 真正做到推中补差拔尖三到位。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第5篇

本期开学至今,各阶段的复习计划和进度也相应提前,马上要进入到关键的复习,对于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那么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教学呢?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定总体计划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一个总体计划,教学就很容易随心所欲而顾此失彼。计划中要体现几个方面:

1.时间分配,就是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2.有所侧重,就是时间不能平均,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如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章节;

3.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辅差,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

5.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考纲的变动而及时修订计划等;

6.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

(一)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安排:第一轮:2012年10月———2012年4月。

(三)复习策略: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以教师讲述、讲解、归纳、总结为主。注意个体教学,加强单独辅导,切忌千篇一律。对于尖子生要引导他们加强系统复习,注重知识的综合性,适当加大难度,加深深度,拓展宽度。一般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要求比尖子生要稍低一些,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扬。适当给优秀生吃偏饭,在课堂上多提问,多给机会,课下多辅导,以保证生物这门学科不拉后腿。在复习内容上,练习布置上普通生与尖子生也要有所区别,力争使全体学生通过复习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有所提高。五

五、抓好复习的六个环节

(1)读.预习课本,发现问题.(2)讲:按知识体系,疏理知识,形成网络,提炼生物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讲清解题方法.(3)练:精选习题,通过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强调控制数量,讲求质量,不避陈题,特别是经典题。

(4)测:进行单元测试,查漏补缺.(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一定抓好错误订正,错题再测的工作,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四)具体复习安排:

2012年10月:复习内容: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三章)

训练内容:

1、第一轮复习资料《题组设计》中对应“随堂高考”及“课时训练”。

2、单元检测。

3、自主梳理复习提纲。

第一学期10月---11月:

复习内容: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六章)

训练内容:

1、第一轮复习资料《题组设计》中对应“随堂高考”及“课时训练”。

2、单元检测,第五章内容是重点,可适当多加针对性练习。

3、自主梳理复习提纲。

4、培优辅差。

12月---2月: 复习内容: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七章)

训练内容:

1、第一轮复习资料《题组设计》中对应“随堂高考”及“课时训练”。

2、单元检测。对遗传规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加一份针对性练习。

3、自主梳理复习提纲。

4、培优辅差。

2月---4月

复习内容: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二章)

训练内容:

1、第一轮复习资料《创新设计》中对应“随堂高考”及“课时训练”。

2、单元检测。

3、自主梳理复习提纲。

4、培优辅差。

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材料信息题”、“实验分析设计题”、“曲线、图表分析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可以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要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要分析透彻,要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同时要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什么”和“怎么考”;研究新教材和新大纲,找出新旧教材的不同点,因为这届学生在高二学习的旧教材,但是新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生物学新的概念和发展成就是考试常用的题材,因此要了解甚至掌握,比如酶、新陈代谢等概念的变化、生物工程的成就等。

三、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1.选练习题时,不要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选用正规的资料和历届高考试题就完全足够了,两周做一份综合练习题为最适宜。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

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

2.在练习中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

3.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做题过程中,重要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四、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教师在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由于课堂复习容量的增大,要在重点问题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情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教师一定要把课本和资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这样才能清楚地启发学生,如“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就要对它们的功能、所含的酶等方面比较,然后总结出各自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复习过的内容条理化和网络化、学生才能有序记忆、才能把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尽可能让学生做完课本的实验,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就临阵不乱。

五、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极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今生命科学的发展,使得作为考试素材的内容增多,要善于借助此类热点问题为背景,通过编写练习题,培养学生分析加工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依据课本知识点科学辩证地分析问题。在专题中要特别强调和分析下列热点问题,如:生态农业、基因工程、沙尘暴、食人鱼等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稻基因组的测定、克隆人、艾滋病与吸毒等。并且学会将这些情景与课

本知识联系起来作解答的技巧和方法。

六、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

1.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除掌握专题知识外,还应该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有问题不能拖。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每次模拟考试:模拟测试的成绩在一定限度上对复习起一个指导作用,分数不管高低,都要认真总结一下,分析一下这阶段的复习有什么不足,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漏洞。根据年级名次及分数,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对优势科目巩固的同时,要加强劣势科目,达到全面发展,利于高考的成功。

3.树立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比较高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实现增添动力。

4.引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学生要结合教师的计划指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多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以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

5.做好心理辅导:由于高三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学生时常会出现一些心理或思想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以免影响学习效果。

利用图示构建高三生物复习 第6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纵观各省生物考试都有一共同特点,即在重知识层面上进行能力的提升。对于纸笔测试而言,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聚焦在了运用已有知识对图形信息的整合分析来解决相关问题上。

新授课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都旨在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个提倡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发展的教育年代里,教师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上如何高效有序又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一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学生要逐渐趋于安静地学、有深度地学、自主地学。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和思考中,笔者将图示引入到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既能让学生扎实复习好基本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在不同复习阶段绘制各种图示,有利于学生安静地思维,冷静地分析,清晰地记忆,技巧地解题。

1 利用结构图、过程图理透课本知识

生物学的概念、名词、术语相对较多,也是考试所要考查的重点内容,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零散。如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掌握有关公式、原理、生理过程呢?对生物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教师都可以借助图形来进行梳理。

笔者在曾经的教学中也一直强调要关注上的图形,与学生们一起分析图形中的信息,解题时从教科书中图形突破。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图形的利用比较被动,不能主动联想到教科书上的图形信息。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改变了策略,除了看图、析图外,更关注学生的主动绘图。比如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时,学生总觉得两者速率比较及相关计算和分析是难点,特别是对坐标图或题干中相近动词“吸收”“利用”等难以分辨。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绘制简图,进行两者关系的梳理,发现卓有成效。学生按照光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依次绘制出下面的甲、乙、丙、丁四幅图(图1),并根据图形理解CO2的固定量、吸收量,O2的产生量与释放量的关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思考绘制出曲线图(图2)。

在这样绘制和梳理的过程中,学生将由被动地接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关系的知识内转为了自我思考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点记忆的深刻性,还是对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都得了很好的锻炼。

这样的教学贯穿着整个一轮复习过程中,学生一边回忆梳理知识,一边绘制图形,使细小的知识点逐渐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绘图过程中还能感悟到生命科学的奥妙和真谛。在学生养成绘图习惯之后,会由被动地看图转变为主动地分析图形,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2 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整合课本知识

经过知识梳理之后,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高中生物知识,但如果这些知识是碎片式的,则不利于学生长期记忆和对知识的运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变成被遗忘的知识”。这时,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

思维导图则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生复习过程中后,仅从知识层面上分析,思维导图是一个添加了艺术成分的概念图,学习不再单调。无论是构建概念图,还是思维导图都是为了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发散思维或学生间头脑风暴式地将所学知识进行体系化、整体化的过程。学生构建概念图或者是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而能将知识体系化、整体化和内在化是学习能力提升的一个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时,要循序渐进,从小章节开始教会学生如何构建,再慢慢扩充,最后可以围绕整个高中所学内容进行构建。构建的过程一般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笔者采取的方案是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绘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进行补充,最后小组间交流,从而构建出一幅比较完美的概念图或思维导图。

3 通过眼中无图、心中有图突破解题节点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真正发挥好评价的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维过程,提升学生分析新情境的能力。如果学生在解题时能自如地巧用图形、善用图形,往往可以快速解决问题。如果面对题目,学生能调动起储备在大脑中曾经绘制过的图形,做到“眼中无图,心中有图”,则可以、准、稳地突破解题节点。

例如2014年江苏省高考第15题: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 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 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 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这道题当年学生整体得分率只有49%。有教师认为是因为部分学校平时不注重实验而导致的,但笔者认为即使做了实验的学生也未必能做对,因为实验过程或许能记得准确无误,但实验现象仅仅是看过,没有绘制出相关的图形,还是容易遗忘的。如果学生实验后绘制过相关图形,并对图形做了对照分析,学生在答题时能在大脑中浮现出相关的图像,这也就可以帮助学生对各个选择项进行分析了。

在提倡了素质教育很多年之后,高考仍然是学生要经历的过程,在陪伴学生复习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利用各种图示来构建整个复习过程,能改变学生的一些思维习惯,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错误概念和问题所在,也能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参考文献:

[1] 谢泽琛,钱杨义.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J].化学教育,2004(10).

[2] 吴学峰.绘图教学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性[J].中学生物学,2015(3).

谈有效的高三生物复习 第7篇

一、“有效”的准备

1. 备大纲

高考考什么,考试的范围和要求是什么,是教师首先要弄清楚的,这需要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比如考试大纲中指出的“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所”认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它包涵着“科学观念、态度、精神、知识、能力和方法”等要素,高考主要是从知识、能力和方法等方面入手,挖掘背景材料进行命题。只有仔细研读《考试大纲》,才能保证复习方向的正确与复习内容的准确到位。

2. 备考题

高考怎么考,从高考题中获得的信息和体验是最直接和最感性的。通过分析高考考题,从题目的题型、试题背景材料、问题的切入点、知识的考点和能力考查水平上把握高考的动向。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及其评价导向,考试更加强化主干内容而非枝节;强调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而非零散的;注重应用性较强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命题性知识而非简单的事实性知识;重点考查理解探究分析推理综合等能力,而非单纯性的记忆能力。考题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在深入分析高考题的基础上,才能领悟高考的导向。

3. 备学生

备课先备人,这是每一个教过几年书的人的共识,“课”是死的,而教育的“对象”是活的,如果用一个死的东西去教活人,肯定得把人教“死”,这显然与减负的精神不符,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将会被无情扼杀。“有效”的高三复习课设计者是教师,而实施者却是学生,没有实施者的积极配合,“有效”无从谈起,在减负背景下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需要在高三复习之前进行调查和评估,这是实施有效的高三复习课的依据。

二、“有效”的实施

前面的所有准备均要落实到高三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复习课上科学的组织、促进并激励学生的学习,清晰的讲解和高效地利用时间是“有效”的标志,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课堂的有效性越高,学生的负担就越轻。下面以“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这一知识点的复习为例谈一谈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三复习课。学生在掌握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前提下,由主动运输所需的两个条件载体和能量(ATP),不难找出影响因素:一是影响载体的种类和数量的因素,二是影响ATP生成的因素,前者由遗传物质决定,因为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载体。后者则需要学生进行前后知识的联系后进行推理,影响ATP生成的因素均会影响主动运输,也就影响到了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ATP来自呼吸作用,所以呼吸强度影响到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有酶活性的高低和氧的浓度(氧分压),而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至此学生能找出影响根对矿质离子吸收的外因是氧浓度、温度和pH值。这个推理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由学生自主完成上述概念图(如图一)(如果学生基础稍差也可以由教师在学生推理时将上述概念写在黑板报上,由学生将各概念间用线连结):

在概念图完成的基础上,由教师出示各影响因素与离子吸收速率间的坐标图(如图二),由学生分组讨论各对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后绘制曲线图,由小组选成员上黑板展示(如图三)。并对曲线分段和点的说明(读图),分析每一段和点的意义(析图),不足之处由组内成员补充。归纳曲线的类型,引导学生找出每一类型的共性和不同类型的差异,比如“厂”和“倒V”型,在头脑中建立起曲线模型,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为了巩固对曲线的理解,由老师将曲线图做成小卡片,让学生玩猜图游戏,两位学生背靠背,一位学生看着卡片读图,另一位学生绘图,如果看卡片的同学描述准确,绘图的同学理解到位,两幅图则不会出现较大差异,如果出现差异,先由双方共同找原因,后由其他同学做出评价。

坐标曲线图在高考中是十分常见的,它以直角坐标系为表现形式,通过曲线的变化,揭示生命现象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反映某项生理指标随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由于这类题目将大量信息隐藏在图像之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等多种能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也是学生失误较多的点。

在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这一知识点的复习上设置曲线图,因为前面酶一节出现了“倒V”型曲线图,光合作用出现了“厂”型曲线图,而在这一节正好可以将两类曲线图作一个比较,因为有前面两节作铺垫,绘图反而不算太难,难的是用生物学的术语对曲线进行描述和分析,但通过小游戏,要求读卡片的同学从曲线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并表达传递给绘图的同学,绘图的同学要将接受到的信息处理后还原成原始信息,并作一个再现,这个再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绘图同学的创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气氛是轻松的,学生的积极性是高涨的,因为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唱主角,教师只是适时点拨,适时启发,结果是学生自己把自己“教”会了、“教”懂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仅需花费半小时左右,但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别人教的会忘记,自己做过的却是难以忘怀的,这就是“有效”的实施。这也是减负中的“提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有效”的反思

减负后,学生用于课业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特别是花在生物学科上时间会更少,加上本身课时安排也不多,高三复习课中的每分每秒都是十分珍贵的,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和浪费,因此每节课后必须要有一个关于“有效”的反思,这一节“有效”吗?讲了多少可讲可不讲的废话?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所选例题是否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出彩的点在哪里?失策的点是什么?合作学习是否真有实效?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回答是否准确到位?是否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直面缺憾会使自己更真实,学会反思会使自己更完美。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敲,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学生的减负只有在教师的不断反思中得到落实,过去选例题选得不典型,还可以再选一道甚至几道来弥补,一个知识点讲解不透彻,学生没掌握,还可守着他们背,不理解就死记硬背,但现在减负了,时间加汗水、靠习题量来提升成绩的做法,大大违背减负的宗旨,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有效”的高三复习课也只有在教师的反思中越来越完善。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探微 第8篇

一、针对学校

1. 精细化的管理

过程关乎结果, 细节决定成败, 这是对科学、精细管理重要性的高度概括。从某种意义上说, 高考的最后成功, 就是管理的成功。从小处抓落实, 把细节做精彩。学校重在进行战略领导, 要确定目标, 制订规划, 把握方向, 制订措施, 控制节奏, 检查督促。年级组重在带好队伍, 执行有力, 落实细节, 不留漏洞。教务处和教研室重在进行组织考试, 每考必研, 召开分析会, 即学科质量分析会、班级质量分析会、学生座谈会、年级质量分析会等。引导师生坚定信心, 再添措施, 一往无前。

2. 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带头作用

抓住了备课组长就意味着抓住了教学。备课组长是年级学科的带头人, 从常规教学到教学研究, 到教学人员的管理, 年级都得依靠备课组长。备课要由重备“教”转变到重备“学”, 由重备“知识”转变到重备“学法”。常规的工作有:对各备课组坚持“五查”, 即查复习计划的制订与落实, 查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活动的开展, 查考纲考题的学习研究, 查复习备考资料及试题的精编精练, 查同组教师相互听评课活动。对教师坚持“五查”, 即查坐班、查备课、查上课、查作业批改、查培优补差。

3. 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桥梁沟通作用

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及学校管理者的左膀右臂, 抓住学生干部就意味着抓住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周要召开一次班级学生干部会, 了解情况, 布置工作。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我们坚持“五查”, 即查到校、查听讲、查作业完成情况、查“三本” (听课笔记本、读书笔记本、纠错笔记本) 、查就寝, 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 优选复习资料

高三学生复习阶段不同, 资料应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高二和高三第一轮复习起大纲作用, 可以通过分析, 判断重点复习范围;第二轮复习起强化重点作用, 对于经常出现的题目或涉及的理论要重点把握, 完全学会, 对出现过的理论或知识点相近或类似的知识点全部掌握;第三轮复习通过资料要掌握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可见, 学校对资料的优选是十分重要的。优选的资料要求符合最新大纲、符合复习规律, 具有时效性、典型性和编写的质量关。

二、针对教师和学生

1. 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

考纲是复习考试的依据, 具有“法”的功能。考纲既是试题产生的源头, 也是试卷形成的蓝本。所以, 我们要对考纲和考纲补充说明一并研究。在研究中, 要注意把往年的考纲与当年的考纲对比起来学习研究, 明确知识点的增加与删减;把考纲与新课改版的考纲对比起来学习研究, 并与“新课标”学习相结合, 明确高考命题的新动向;把考纲与近几年高考题对比起来学习研究, 看高考题是如何遵循考纲的;对考纲中的考点全面复习, 串成线, 连成片, 不留盲区;辩证地看待考纲中对考试等级的界定, 例如要求“了解”的知识不一定不考。如果让你对以下资料在复习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你会怎样排呢?A.教材、B.与教材配套的练习、C.真题、D.模拟题、E.培训班的网络课程。不管怎么排, 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教材了。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 也是高考命题的根本。考纲与教材血肉不可分。在教学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纲”与素材的关系。命题人员在思考试题时, 必以考纲为指南, 在教材上大做文章。所以, 在复习备考中教师不仅要用好考纲, 还要用足教材, 不能以资料代替教材。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紧扣教材内容, 落实好双基教育, 又要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内容, 紧随现代生物学发展方向, 灵活调整课堂结构, 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不断更新教法

教师要提高教的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 不断更新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师传授了知识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还需要下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尽快理解、记忆这些知识, 并最终具备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教师不能忽略如何把知识改造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 轻视学生所在年龄阶段的认识水平, 轻视“以熟记新”的心理规律。因此,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就成为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复习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核心辐射复习法”, 绘制概念图、衍射图等形式, 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识记、理解;应用“建构数学模型法”, 使知识转变成能力,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变换多种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3. 学法指导

平时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尤为重要。其中包括表达方法、记忆方法、解题方法、复习方法等多方面,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故应将学习方法的指导渗入平时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反复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时, 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知识需要深刻理解, 牢固记忆, 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清晰的思想、生物学研究的观点、科学的复习方法及复习的主导思路。给思想即总复习的指导思想, 给观点主要指让学生清楚在生物学的发展和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常要用到的观点, 给思路则给出学生复习基础知识的思路, 即加深理解———迁移综合———联系实际, 给方法侧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4. 走出题海, 科学选题

题目必须做, 但绝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要避免陷入到题海中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 选择有助于提高能力的习题进行训练, 促使能力的提高。在训练过程中, 要善于对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变换,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而且可以培养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选题的原则: (1) 问题是否来源于书本, 围绕考纲? (2) 问题是否帮助消化和强化教材知识? (3) 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是否有益? (4) 问题是否蕴涵重要的生物思想方法? (5) 问题是否有利于变式、拓展、研究?选题应主要来自于:教材中的原题或改编题、前几届高三积淀下来的传统好题、各地试卷融合的试题、自编自创题。

总之, 备战高考, 学校、教师、学生协调统一, 需加强计划性, 统筹兼顾。特别要加强复习的整体性、计划性, 既要有长期的目标, 也要有阶段性目标, 要循序渐进, 切忌急功近利。

浅谈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第9篇

一、夯实课本基础知识, 利用配套参考书加深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及时弥补漏洞, 切忌盲目拓展或追求难题

高中生物的三本教材信息量大, 特别是选修教材, 知识点多且琐碎, 复习起来有一定困难。若能在学习中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 将有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 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快速、准确地抓住关键的知识。在每年的二月份, 各个学校的生物复习已经进入系统复习 (第二轮复习) 阶段, 应在下列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全面巩固基础知识。一是要利用配套参考书中的知识网络图解, 结合对课本的系统研究, 弥补知识漏洞。二是要针对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 进行归纳和整理, 灵活应用到解题中, 切忌盲目拓展。我们的做法是在每月一次模拟考之后, 要求学生把试卷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点缺陷写在一本“纠错本”上, 并及时翻阅教材上相关的知识来弥补漏洞, 这样积累下来, “纠错本”就成了学生及时疏理知识点的法宝。到了这个阶段, 我们不应再让学生去盲目拓展或追求难题了。

二、把握实验的基础知识, 让学生学会自我疏理, 努力提高实验迁移的思维能力

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理综试题, 生物部分实验试题的分值逐渐提高, 且生物实验试题已不仅仅限于教材中的实验, 由于素材来自生活、生产和高新科技, 实验还具有广泛性和新颖性。但不管试题怎么变, 都不会脱离考纲突出的对基础实验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技能。而学生在这一点上往往会犯“捡了芝麻丢西瓜”的错误, 过分去追求难和偏的实验设计题目, 忽视了书本的实验基础知识。我们的做法是:在第二轮实验专题复习训练时, 把考纲中要求的17个实验基础知识集中到一份讲义上, 由教师在这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知识拓展, 把有可能涉及的日常生活例子拿出来, 让学生紧扣考纲要求的17个实验基础知识对知识点进行挂钩、讨论和自我疏理。多次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实验迁移的思维能力, 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

三、注重加强学生生物观察能力和动笔感觉的培养

这两年高考模式的变化趋向于考查学生的各项能力, 这对我们教师来说要求更高了, 很多教师一下子没跟上节奏。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满足于在课堂上听得懂就行, 应该深一层次去挖掘与提高, 对该懂的东西要全面去落实。对于生物学科来说, 还要在加强学生生物观察能力和动笔感觉的培养等方面下一定的功夫。我们的做法是:加强学生生物课堂笔记、教师知识网络板书和生物实验绘图作业的落实。也许有不少人会说, 生物能有什么作业可布置?我们学校的实践证明:一定量的生物作业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察能力和动笔感觉。另外, 在高考前的一个月, 学校全天对学生开放生物实验室, 所陈列的实验挂图、实验仪器和可供学生动手的实验标本材料, 都是提高学生生物观察能力最直观的原始材料。

四、注意训练解题思维能力及速度

理科综合考试后, 生物的题目变得少而易了, 可不少学生在高考题目不难的情况下却得分不高, 特别是尖子生在考后总是抱怨自己发挥不好。其实问题在于平时训练习题时缺乏对基础知识的快速和有效的训练, 尖子生往往对简单的题目不想做, 中等生去研究难题而在某些环节上出现了缺陷, 这往往会导致高考丢分。所以在后阶段加强基础题型的训练, 是适应这几年高考改革的有效途径。针对理综考试特点, 建议生物学科的课堂复习采用“小规模”题型限时训练 (25分钟做完5道选择题+2道简答题) , 以训练解题思维能力及速度, 让学生更易达到快速、高效、准确答题的目的, 然后老师用20分钟来讲评, 这样的战术能收到及时和高效的复习功效。

五、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 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一定要重视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 在知识归纳和例题解答中, 教师应准确应用课本中的科学术语, 建立题目与答案的“因果”关系, 从而促进对课本知识的记忆, 培养学生严谨和准确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 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 平时训练题目时适当增加一些多向思维的题目, 不要老是照搬高考五道单项选择题来练, 这样可以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第二, 在编写练习和试题时, 教师不应局限在上网下载或随意用别人的题库去应付, 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 多思考, 多钻研, 在平时的练习中渗透自己的一些东西进去, 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重视细节, 培养信心, 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

现在看来, 细心和信心对学生来说是高考获胜的有力保障。从某种意义来说, 如能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让学生养成细心的行为习惯, 不断提升应试心理承受力, 那将能减少高考中因非智力因素而丢分的现象。当然, 要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信心, 这需要教师付出爱心。一个优秀生物老师的第一要素, 不是他的生物专业水平和教学基本功, 而是他的生命之爱和人文之怀, 这能使所有的学生心里充满自信的阳光。面对高考,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树立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测验卷上写下这样的一句话:“规范、整洁的卷面是你夺取高考胜利的保证。”也可以在实验报告册评语位置写上这样的激励语:“你是全班完成得好的同学, 真的很棒!”……这样具有人文关怀的话语, 会让我们的学生每天都迈出自信而稳健的步伐。

高三生物复习的常见误区 第10篇

一、只知道理解, 不知道背诵

高中生物学科的性质极其特殊, 历届学生都评述高中生物应当属于文科, 或者应叫做具有文科性质的理科综合学科。因为生物学科中含有大量的概念、定义、现象等都需要记忆。理科学生记数学物理公式感觉非常轻松, 但记忆许许多多零碎的知识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 生物教师经常犯一个错误:不断强调各个知识点一定要理解, 从来不要求把知识背下来。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定位到自己上完一节课后, 看学生是否都听懂了, 也常问学生:听明白了吗?自以为学生都听明白了就说明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已经达到教学目标。但长此以往就暴露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刚学的知识做反馈练习时, 效果非常好, 等到做章节综合习题或总复习题的话, 往往就漏洞百出, 甚至不知道从哪个角度思考。存在这样的问题说明学生没记住相关知识点。授新课时反馈效果很好, 一方面的原因是他们的短时记忆还保留着, 另一方面原因是他做题时翻课本。所以, 要求学生只在上课时听懂这是最基本的, 课下必须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知识点。我们一味单纯地强调理解, 学生当时是理解了, 但是记不住以后照样是不会运用, 全部知识学完后翻书都不知道去哪找了。所以, 老师还要很通俗明确地告诉他:记住, 背下来。所谓的“记忆”对他们而言就是“背诵”。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是“大学生”了。他们现在这个年龄段只靠死记硬背是很难记住的, 他们要想记住肯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 你就不必担心他们只是死记硬背, 也不必一再强调让他们理解了。背诵还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生物学术语, 只有准确记忆的知识才能够被熟练去运用。

二、只知道看课本, 不会朗读

复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立足教材, 夯实基础。高三生物复习尤其是一轮复习必须熟读课本。学生要清楚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但教师经常看到学生一看课本就犯困, 读书效率非常低。适时地让学生朗读就能避免这种问题发生。

早晨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早自习之前的晨读时间 (因为高中早自习是语文和英语) 朗读生物课本。还可以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朗读课本。再有, 可以在讲评学生错误率高的纯课本知识习题时, 让学生找到课本原话朗读。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释放心中的压抑情绪, 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总之, 生物复习中进行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审题能力, 可能比多做两道题更有用。朗读并不是语文和英语的专利。

三、追求面面俱到或者追赶教学进度, 不要求复习效率

高三, 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果要求面面俱到会阻碍教学进度, 匆忙追赶教学进度往往忽视教学质量, 这两种做法都不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如何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完善化, 培养其适应新的高考考试模式变化的能力呢?我认为一定要使用灵活多样的复习方法。

高三生物的复习方法有多种。例如: (1) 知识系统构建法。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 再织成网, 构建知识系统, 将所有知识浓缩其中, 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 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用时便于搜索, 这对全面回答问题有重要帮助。 (2) 典型例题分析法。具有代表性的生物例题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和一定的难度, 成为拉开学生分数差距的主要原因。从多角度、多层次深入剖析典型例题, 对解决类似的习题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实验复习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离开了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重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重点复习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 实验对照的设立、如何减少试验的误差, 培养学生文字表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训练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肯定符合生物学原理的丰富多彩的答案。特别鼓励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和同中求异。其实, 适用于复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要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 应当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

高三复习要大量做题, 习题讲评课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下面我再介绍四种习题讲评方法:一是逐题讲, 就是面面俱到, 每道题都讲一遍。二是重点讲, 再加变式训练。只对重点难点题目讲解, 搭配变式训练能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三是中等学生做, 再由好学生讲, 这样可以发现学生的错因。四是分组讨论, 尽量多使用启发式和讨论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注意每节课都留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以便达到事半功倍数的教学效果。

四、忽视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生一升入高三, 压力自然而然就增大了好多倍。来自家庭的, 来自学校的, 来自社会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呢?首先不能一味强调高考的重要性, 要教育学生善待学习和生活。“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高考只是磨砺意志的一个过程。人生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还有很多, 现代教育提倡“终身学习”, 高考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其次, 帮助学生合理定位, 挖掘潜力。学生把目标定得太高, 往往达不到而抱怨学习郁郁寡欢丧失学习兴趣;把目标定位过低, 又会缺乏学习动力;应该正确认识自己, 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把着眼点放在挖掘自己的潜能上。第三, 在平时上课时要多鼓舞学生士气,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适当表扬。不能总是埋怨他们基础不牢, 审题不清, 努力不够。就是因为还不够完美才应该复习的嘛。第四, 教师提高自身的亲和力,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敞开心扉, 教师再因势利导, 及时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高三生物概念的有效复习策略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06-02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概念的复习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形式,生物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要借助生物概念才能进行正确、简洁的表述。现在学生学习生物概念时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容易遗忘。高中的生物概念多,学生理解和识记起来比较困难,在复习中往往是丢三落四。2??容易混淆。有些生物概念十分相似,且概念之间联系紧密,难以区分,例如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极核和极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这些概念就比较容易混淆。3??理解困难。生物概念多数都比较抽象,较难理解,例如多倍体和二倍体、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等。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提高高三生物概念复习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结合“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校本研究,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生物学的概念、核心概念和教学的有效性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的反映。而生物学概念则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生物学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的反映。生物学概念作为生物学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构成学生学习内容的基本“骨架”,是生物学知识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核心概念是这个“骨架”中的支点,是生物学知识的主干,是构成各个知识系统的关键和分析各类生物学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北师大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概念是基于整个课标某个主题的知识框架概括总结出来的,强调概念之间的关联与概念体系的结构”。因此,生物学核心概念是教师和学生对生物学核心问题(生命实质问题)本质的认识,具有统领具体概念和事实概念的作用。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它可以用三个指标来考量,即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花费的时间少则效率高。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它具体表现为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体验是指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学生产生的心理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二、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

1??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特征和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对象的范围,是概念反映对象的总和。如酶的概念: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其中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这涉及概念的内涵;而所有的蛋白质和RNA并不都是酶,这涉及概念的外延。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建立概念体系,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2??明确概念的要点

在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概念的要点,这是概念复习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如在“酶”的概念中,“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作用”“有机物”是该概念的三个要点。又如在“内环境”这一概念中,要抓住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这一要点;在“单倍体”这一概念中,要抓住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这一要点。只有明确要点,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概念。

三、用类比法区分相近及易混淆的生物学概念

1??雷同式类比

生物学概念中有许多是非常相近、容易理解错误和混淆的,如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染色质和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细胞液与细胞内液、极核与极体等。这些概念极为相似,都有一定的雷同性,可以采用“雷同式类比”来区分。通常以表格、图解分析、结构示意图对比等方式将这些概念进行比较,明显突出它们的异同,学生印象就会深刻,就不易混淆。

如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区别:

2??对立式类比

有些概念差异很大,特别是在含义上彼此对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等。对这些概念可以采用“对立式类比”,用列表比较对比项,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得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四、用概念图构建概念知识网络

概念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的,但概念图这一概念的确定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概念图作为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根据概念、知识点间的联系,把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点串联成核心知识导图。它主要适用于分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主次地位、从属关系,形成知识网络。概念图是复习中最简单适用的整合知识的方法之一。

概念图制作的一般步骤:

1??确定主题,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

2??将列出来的概念排序,含义最广、最具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前面,其余概念按包容性往下依次排放。

3??用连接线把不同概念连接起来,并用连接词注明概念间的关系。

4??寻找概念图不同部分概念之间的交叉联结,并标明连接线。

例如,在复习免疫系统时,可以指导学生绘制特异性免疫中有关概念的概念图,如下图:

在复习课中,通过概念图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在复习生物知识时,对不易理清的各种概念和原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认识,使原来零乱、模糊的概念系统化、清晰化,同时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与创新等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选择采用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完成或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等方式构建概念图,从而提高生物概念复习的有效性。

五、强化训练,巩固运用

生物学概念复习的最终目标是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精选和编制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复习“生长素”后,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又如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让学生做练习: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学生只有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才能掌握和巩固概念。

“教有良法”,“教无定法”。高三生物概念的复习应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通过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模糊的概念清晰化、缺陷的知识完整化、杂乱的知识条理化、孤立的知识网络化,从而形成系统、条理的知识结构。只有教师运用多种方法科学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概念,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浅谈高三生物学科复习策略 第12篇

制定正确、合理、具体的复习计划。这可以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全过程, 有的放矢地解决复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也有助于复习时精力集中。先科学地制订一个全盘的复习计划。高考复习, 一般分为三轮, 1、按课本的单元顺序, 纵向复习, 时间约18—20周;2、按专题横向复习, 时间约6—8周;3、综合模拟训练, 时间约4—5周。另外还应有1周左右的考前调整时间。全盘的复习计划制定好以后, 还应有具体的复习计划,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1. 检查复习计划。

有了自己的复习安排计划, 还要检查计划是否合理。通过检查, 可以看出自己的复习计划是否合理, 知道该如何来安排高考复习以提高效率。

2. 制订复习时间表。

制订出每周、每日计划以及剩余时间的学习安排, 将学习任务逐个落实到几个可行的时间段里。根据自己学习效率的高低, 合理安排复习科目。情绪低落时, 复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情绪高涨时复习比较枯燥的内容和科目。

3. 强迫自己按时完成复习计划。

俗话说:“有志之人立长志, 无志之人长立志”。如果不按时完成计划, 那么, 制定计划就如同纸上谈兵, 计划也就成了废纸一张。应该坚持每天、每周检查计划完成的情况, 然后再推进复习进程。

4. 控制连续复习时间。

一般来说, 连续学习的时间以40—60分钟为最好。休息一二十分钟后再学习, 又能达到最佳状态。

二、开阔视野, 建构网络

学习有三个层次, 获取知识为第一层次, 掌握学法是第二层次, 而第三层次也即最高层次是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开阔视野, 才能登高望远, 高屋建瓴, 才能势如破竹, 深入本质。

1. 用生物学基本观点, 驾驭教材, 居高临下地指导总复习, 包括生命的物质性观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观点, 生物的一致性观点, 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观点, 生命活动对立统一观点, 生物进化观点, 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和生物多样性的观点 (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下围棋讲究大局观念, 学习也要有大局观。

2. 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和有序贮存, 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整体性。要对学科内知识体系进行整合, 对整个课本通盘考虑, 梳理出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单位 (包括细胞工程) , 生物体的功能 (包括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遗传和进化 (包括基因工程) , 生命与环境以及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和实验六个方面, 并逐步细化有序, 解题时对知识能迅速准确地提取和应用。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也可以按以上六个专题进行, 必要时可加上几个按题型归纳的专题, 如:图表 (坐标曲线) 题、遗传系谱题、材料分析题、数据计算题等。

在构建网络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系统的整体性, 这便于人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 (2) 联系的多维性。 (3) 网络的开放性。

构建生物知识网络的方法有10种:图文结合法 (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热点归纳法 (如生物技术进展) 、树形拓展法 (如生物圈) 、流水线法 (如有机物的代谢与[H]的转移) 、层层展开法 (如无土栽培) 、列表比较法 (如四种育种方法) 、关键词辐射法 (如水专题) 、章节互连法 (如遗传与变异) 、检索表法 (如遗传病的判断) 、坐标曲线法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或种群众数量变化、酶活性、光合作用速率等的影响因素) 。在构建知识网络时, 同样的知识内容, 可从不同角度分析。如人与生物圈部分的知识, 我们既可以用树形法构建成知识网络, 也可以用热点归纳法构建生态农业知识网络。要形成构建知识网络的良好习惯, 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构建出各种可以运用的知识网络。

3. 博览广取。要订阅一些开阔视野的书刊, 如《考试报高考生物版》《中学生理化报》等, 提高收集、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借以把握好复习的大方向。另外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订一些复习资料, 第一阶段订以单元复习为主的 (包括单元练习) , 第二阶段订以专题复习为主的 (包括专题训练题) , 第三阶段订五六套高考模拟题进行训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资料不可太多太滥, 每一阶段应以一到两种为宜。

三、掌握方法利器, 形成能力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题呈现“层层设卡, 题题把关, 水银落地, 无孔不入”的特点, 即强调学科能力的考查。

1. 讲究复习方法的科学性。

一方面要善于集中精力, 各个击破, 可以花整整半天时间, 专门看教材和各种复习资料, 将平时的量变及时提升为过度学习后的质变, 逐步实现突破。另一方面可化整为零, 分割包围。

2. 复习时要突出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 也应包括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学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保护、基因工程、免疫、细胞工程等等。对这些重点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 这不仅是对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 而且是对推理和分析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

3.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其中涉及到验证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实验考查的空间放大。

要设法多参加实践活动, 认真动手完成生物实验的每一个过程, 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 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1) 复习实验, 首先要理解掌握与实验有关的基础知识。

(2) 列表整理, 总结课本实验, 把握重点, 理解实质。列表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实验分析[现象、结果、经验、失误]。

(3) 熟悉实验题型, 注重实验能力提升是复习实验的重要内容。

4.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上一篇:体育正常教学论文下一篇:基本的免税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