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2024-05-05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精选12篇)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第1篇

1 要提高管理水平, 必须有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是保障整个实验室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现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本要求。为保证实验工作有序开展, 首先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实验室工作制度、内务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制度、安全操作制度、人员培训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化建立有利于实验室自身的正常运作。在建立制度的时候, 既要顾全大局, 尽量完善, 又要审时度势, 使之简单易行。

2 推行适时灵活的人员培训计划

在国家对疾病预防工作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 疾控中心的检验人员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这就给疾控中心实验室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实验室检测项目不断地增加, 检验技术不断地更新, 如果工作人员还保持在原有的水平, 将难以胜任未来的工作。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 需要建立良好的人员培训计划, 以提高实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保证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对每年可能变更或已经变更的新技术进行追踪, 同时要求实验人员认真学习和总结, 力争做到为我所用。这样, 既节省了人力资源, 又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实验任务。与此同时, 建立区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走进卫生检测领域, 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高技术成分, 这对使用、维护、管理仪器设备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及仪器设备综合型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使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在实际工作中, 要对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实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其目的是使操作人员能够全面地了解基本操作规程和保养维护程序, 通过培训使培训者能够独立操作和保养设备, 独立解决一般的技术问题。

3 为适应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配备必需的实验设备

配备必需的实验设备, 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为了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作任务, 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这样既能节省实验人员的工作时间, 又能有效地避免实验中因化学试剂的大量使用给环境造成污染的弊端。同时, 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管理, 对设备的购置、验收、鉴定、流转、使用、保管、维修等步骤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并且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4 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

在实际工作中, 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实行了培训、考核, 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良好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提高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要定期维护和检修仪器, 保证仪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

1) 实验仪器设备要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对使用的实验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 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2) 提高对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是发挥实验仪器设备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率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功效就大, 经济效益也有效。否则反之, 并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工作。实际上实验仪器设备放置不用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未充分发挥其效能, 就将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 等于浪费。

3) 实行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合理的使用、调配、管理仪器设备, 能充分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效能。在这方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措施。:分散与集中管理相结合, 有效利用有些实验仪器设备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使用, 对教学和科研的开展也不利。

5 提升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设备利用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疾控中心发展迅速, 工作规模不断扩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也相应成倍增加, 随着近几年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的增大, 如何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 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实际上就是提高投资效益。然而,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只有实验室建设规划做得好, 与疾控中心专业及工作结合的紧密;疾控中心的专项资金额度分配得合理;设备选型科学先进、论证充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机制先进,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才能提高, 投资效益才能得以体现。

首先良好的试验室建设规划, 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前提, 实验室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 按照主要学科来划分, 就会分为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等, 每个学科有不同的实验目的, 因此相应的, 每一种实验室的要求都是不同的。科学制定实验室建设3~5年规划是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规划的任务是把目标与方法、需要与可能、技术与经济、当前和长远等诸多因素统一起来, 以最少的投资、最高的效益来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就是发展的蓝图, 科学的规划就是最大的节约。在规划的时候, 要分清主次, 使得实验室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同时又能使本疾控中心的一些实验室相对于同级别疾控中心有出类拔萃的特色。因此, 在建设中应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重点投资到疾控中心收益面大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打好基础之后, 才可能办出特色。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实验任务规划、实验室人员规划、经费规划、实验室用房面积规划、环境条件规划、实验进度规划等, 综合考量, 从而确定投入的规模以及所需的具体设施。

其次, 实验室设备的选型与论证, 是提高利用率的关键, 实验室建设规划做好以后, 在实施规划过程中, 如何做好设备的选型与论证工作, 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过程是保证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实验室设备的选型应该按照实验室建设目标和实验疾控任务或科研任务来确定。在配置仪器设备时, 需遵循选择技术先进、功能使用、经济合理的原则, 尽量的配置性价比高的仪器设备。对实验仪器的选择, 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详细的论证, 要全面掌握试验仪器设备性能要求。在进行设备选型的过程中, 除了应该全面掌握技术性能外, 同时, 还应该掌握市场价格行情信息, 做出一个先进性、实用性、耐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相结合的仪器设备配置计划。尤其是在进行使用期限短更新速度快的电子信息类设备时, 更应谨慎购置。多到兄弟疾控中心调研学习, 将会有助于对仪器设备的选型。

总之,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面很广, 既有实验室具体工作、科研工作, 又有行政工作。作为疾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工作必须与疾控中心管理密切配合下进行, 提高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水平是一个疾控中心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也是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在实验管理上下大功夫, 向管理要效益, 向管理要质量, 以推进疾控工作进程, 实现疾控中心整体目标的提升。

摘要:随着疾控事业的发展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的相继引进, 及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应用, 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 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管理好实验室,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已经成为疾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 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研究,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对实验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实验数据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沈丽娟, 陈吉华, 张少锋, 等.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完成[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28 (3) :45-46.

[2]蒋永清.检验科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医药月刊) , 2007, 4 (3) :199-200.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评审 第2篇

管 理 评 审 报 告 xxx第 xx 次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 件 目 录 ×JK/JL-4.11-01-01 管 理 评 审 计 划 xxxx管理评审计划

关于召开质量体系管理评审 工作会议的通知 中心领导层、各科、室:

为证实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改进的需要,经研究决定,召开一次xxxx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工作会议,具体事项如下:

1、会议时间:xxxx年月日下午xxxx时;

2、会议地点:本中心四楼会议室;

3、参加人员:本中心领导层、各科室负责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

4、评审资料的准备及要求(见附件)。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xxx年x月x日 附件:

评审资料的准备及要求

主任: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组织机构变动,资源配置、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

技术负责人:比对和能力验证、运行检查、检验工作质量等。质量负责人:内部审核、纠正/预防措施、客户满意度、保密、社会和员工期望等情况。

监督员:质量监督情况和结果。

相关科室:质量体系涉及的要素活动的业绩、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质量体系管理评审会议议程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导读:关于下发《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中心领导层、各科、室:,为证实本中心质量体系的适应性,按照《评审准则》要求,于xxxx年月日进行了xxxx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工作,现将《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下发给各科室,确保质量方针、目标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xxx年上半质量控制工作情况汇报,为了保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正常、科学、有序运行,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公正、质量第一、于下发《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的通知 中心领导层、各科、室:

为证实本中心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改进的需要,按照《评审准则》要求,于xxxx年月日进行了xxxx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工作,现将《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下发给各科室,各科要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改进体系运行中的不足,确保质量方针、目标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

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xxx年x月x日

xxxxxx年上半质量控制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保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正常、科学、有序运行。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公正、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实现法治”的质量方针,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人员素质,中心质量管理工作基本达到了《质量手册》的要求。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正常运行,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良好,质量方针、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贯彻。

(一)适应性:质量方针、目标适应当前的内外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基本适应方针、目标、受益者期望。

(二)充分性: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展开较为充分,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基本满足相关要求,检测人员的结构合理,人员素质较高,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三)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作业文件得到有效贯彻,新版的质量手册函盖了《评审准则》的19个要素98个款项,建立相应程序文件29个,作业指导书60个,受控质量记录表129份。经过多年的运行,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工作程序,在各项工作中起到了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促进作用。

当前,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成为影响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心的外部环境和体制结构、人员有较大变化;发展投入严重不足,检验、检测设备陈旧老化、仪器档次低、科技含量低、检验、检测质量、服务质量仍处于低水平状态,部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工作在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质量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质量管理较松懈,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二、主要成绩

(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科学管理

1、为了保证各项检验、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和溯源性,将每年年底进行的审核和管理评审结果列入下一质量改进计划,适时完善管理体系文件,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持续性、适应性、有效性运行。定期组织管理成员对各科室进行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单位内仪器设备运转情况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准确核实各类卫生标准的适时现行有效性,保证各类质检报告科学、规范。

2、今年上半年通过了市技术监督局对我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评审。

(二)、加强和规范质控工作

1、规范样品采样单、采样记录、送检单工作,是各项工作质量的源头。今年以来一层一级

抓落实,并组织现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关于样品收集方法、现场采样方法,同时重点组织学习讨论了采样单的正确书写方法。我科人员还分别跟随现场科室和现场监测采样人员一起工作,并进行了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工作,加强了质量控制的源头监督管理,对我单位的质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健全样品检测报告制度、完善了从现场采样、检验到质检报告书发放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工作制度,严格按各项标准进行样品的卫生评价,提高工作效率,尽一切力量缩短样品的检验时间,保证我们的服务对象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尽快拿到产品的卫生质检报告,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我单位的可信度。

3、积极开展了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消毒杀虫、碘盐监测、职业卫生各专业样品的收集、登记、送检等工作。同时并对上述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化的评价。

4、今年上半年出具了各类样品《质量检验报告书》计412份,对各类质检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核、登记和发放,各类《质量检验报告书》规范化率达100%。

5、充分发挥各级卫生网络的作用,加强对各类从业人员个人健康体检工作。为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中严格把关,层层落实责任制,对体检中发现有各类传染病及异常征象的从业人员一律取销其办理健康证,从而使各类从业人员整体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6、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今年参加了省疾控中心组织的盐碘和尿碘质控考核,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考核样的检测,其检测结果完全达到质控标准。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今年还积极组织人员开展了微生物、理化的室间比对试验,其检测结果均在允许误差之内。

7、客户的反馈:针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检测质量等社会客户关注热点问题,专门进行民主测评,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从反馈的情况看,客户对本中心人员服务态度、检测报告的规范性、及时性、检测结果准确、公正性,采(抽)样规范性、检测标准方法科学性、检测收费等方面较为满意,今年以来,未收到客户投诉,实现了客户零投诉。

(三)、认真学习体系文件,提高人员素质

为了使本中心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正常运转,中心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彻学习,在x月下旬认真组织对《质量手册》的宣传贯彻学习动员大会,并认真组织相关科室及人员学习讨论了本中心 的《质量手册》,应培训20人,实培训20人,培训率达100%。中心考核组在今年x月x日以闭卷形式对全体人员进行计量认证知识的考核,应参加考核人员 20名,实际参加考试人员为20名,参考率达100%,合格人数为20名,合格率达100%。

(四)、完善计量仪器的管理,提高使用效果

为保证各科室计量仪器使用效果,所有检测数据具有客观、科学、公正性,今年x月份对本中心在用的部分计量仪器和部分容量器具分别送及相关单位进行了检定,有计划分批逐步淘汰了陈旧落后不合格的计量仪器,健全了仪器的管理档案,各类计量仪器设备有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使用完好情况、维修保养情况有详细记录,有力地保障了现场科室的监测采样工作,使我单位的

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严格质量监督检查

定期组织质量监督人员对各科室进行质量控制监督检查,重点对单位内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监督检查的内容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反馈,限期整改,责任部门采取措施及时整改,并接受复查,保证中心的质量体系得到了有效运行,并且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今年质量监督检查及内部审核结果来看,我中心的检验检测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总体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水平及其运行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检验检测报告内的原始记录信息量不足,无法保证检验检测过程的再现。

(三)、科室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松懈,监管不到位,不能及时掌握本科室的工作动态和变化。

(四)、信息沟通不畅,各职能科室之间及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不畅各类信息未能得到有效及时传递。

(五)、检测部分检测样品无明显标志。

(六)、部分监测现场原始采样记录不全。

(七)、仪器(标准物质)管理有待加强。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重视学习程度不够。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精神学习和理解不深刻,对质量控制的概念不清楚,造成了部分人员对质量记录不重视,记录不及时。

(二)、执行标准不严格,工作随意性大。对工作标准规范不学习、不理解、不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不按标准规定规范各项检测活动。工作不严谨,不能及时积极和客户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沟通,未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主动意识、责任心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积极性,对待工作消极没有热情,主动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工作中缺乏质量意识,责任心不强,对检测操作程序不能严格执行,随意更改操作程序,造成了检测结果缺乏真实可性信。

(四)、知识面狭窄,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科室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平时不注重对业务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工作方法陈旧长期得不到拓展。

五、今后打算

继续完善质量管理运行体系,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和运用,强化业务培训,严格监督检查制度。今后要重点做好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教育,力求每个人做到“人在岗、心在岗、质量第一不能忘,勤动脑,勤动手,遇有疑问不要放”培养良好的自身素质,树立优质的服务形象。努力提高监测采样及产品检验的能力,积极开展新项目,及时准确规范质检报告书,使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xx年x月x日 JK/JL-4.10-01-05 内 部 审 核 报 告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不合格项纠正与跟踪验证情况汇报

我中心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新的质量体系运行以来。从运行情况看,各

部门涉及相关要素活动控制较好,总体有效。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制的《质量 手册》、《程序文件》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有序发展。在xxxx年x月x-x日,中心内审组

审核了领导层、办公室、检验科、卫生科、综合科。内审中共查出了x个不合格项,涉及检验科、科研质管科、办公室,x个均为实施性不合格项。内审组成员及质量负责人对查出的不合格项进

行了纠正及跟踪验证,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不符合项事实描述 办公室:

技术人员挡案xxxx教育培训等情况未及时更新 卫生科

现场监测仪器中的粉尘采样器xx台,大气采样器x台没有进行唯一性标识,没有标注相关 信息

检验科:

1、在用1/万天平检定有效期至xxxx年x月x日

2、标准物质发现硫酸配制时间x.x.x有效期x.x.x碳酸钠配制时间x.x.有效期x.x.综合科

报告xxxx00124-4-01-030多处记录错误,①样品编号日期部分多出一位,②样品检验交接

单安排人签字,③原始记录无校正人签字,④现场采样记录表涂改不规范,随意划线无涂

改签名、日期。

二、制定整改计划

针对现场评审组发现的不符合项,我中心领导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了1次质管工作会议,与

涉质科室负责人一起分析原因,拟订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限定整改完成时间。

1、办公室按排专人收集xxxx年技术档案相关资料,对每个技术人员挡案进行再完善,补充

相应的培训,教育,资质等记录。在以后的工作将形成制度。

2、卫生科组织对现场监测仪器进行了再检查,对粉尘、大气采样器标识进行完善,对其它仪

器也同时进行再规范。

4、检验科负责委托响水计量所对所有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并加贴了检定标识。组织检查标准 物质,纠正硫酸和碳酸钠过期使用的问题,同时对所有标准物质进行完善、规范。

5、综合科对报告错误之处进行修改完善,并引以为戒对其它报告进行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同时予以纠正,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细心,尽最大可能保证报告的质。

三、整改完成跟踪验证

我中心由不符合项责任科室办公室、卫生科、检验科、综合科负责人按照整改计划中明确的整改措施,对本科室存在的不符合项进行了认真整改。同时综合科组织4名内审员分2个组,分别对整改措施及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验证,并经中心质量负责人确认,整改完成质量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整改结果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要求,并报请现场评审组组长审核认可。

1、办公室对单位技术人员档案进行了完善,补充了缺少的培训、教育、资质等材料。使技术人员档案具有时效性。

2、卫生科对现场监测仪器进行了状态标识,加强了管理、使用、记录。

3、检验科委托了县计量所对天平进行了检定,并加注标识,对标准物质进行检查,过期失效的进行清理。

4、综合科对xxxx0124-4-01-030报告进行改正,并对今年报告进行检查,纠正其它的错误 通过上述实施整改、跟踪验证使我中心内审存在的5个不符合项得到完全的纠正和控制,有效地促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强化了涉质人员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为推进我中心管理体系正常、有效、惯性运行,促进持续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xxxx年x月x日

检验科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报

现就检验科在xxxxx年上半质量体系及质量体系相关文件运行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了《评审准则》、《质量手则》和《程序性文件》,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如:计量认证、认可、检定、校准、内审、管理评审等;了解了各种体系文件在检测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又使科室人员知道开展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使职工认识到单靠一个科室或几个人是绝对不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在通过大会宣贯和科室学习后,检验科每一个职工都明确了各自的岗位和职责,从而有了一个较明确的工作目标,为计量认证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的密切联系 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具有适应性,关键是看它能否与我们的检测工作密切联系、能否指导实际工作、能否提高检测工作质量、能否确保向客户提供准确有效检测数据。通过上半的运行,体系文件确实对检测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如:过去在检测过程中只对检测方法进行使用而忽视了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经常误用一些已作废的检测标准,这不但直接损害了客户的利益同时又影响了本中心的信誉。现在,卫生科所有标准进行授控,使得现场所用标准均为现行有效,维护了消费者的权利。又如:以前,在某些检测工作结束后,对于像氰化钾等剧毒药品的使用废液未作任何处理就直排放至下水道,不但污染了环境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后来通过对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管理,将所有类似的工作废液集中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并要求工作人员作好详细的处理记录。

二、纠正落实,力求规范 今年以来,检验科同志对各自专业对照《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拉网式排查,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工作中一旦发现问题,首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解决问题并防止以后产生同样的问题。对工作中集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如:记录的规范性、记录的完整性性、记录的及时性等作了专门讨论。通过计量认证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全科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又加强了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一季度的运行,检验科的检测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工作中无效标准没有了、操作规范了、记录完整了、记录中的涂改现象不见了。我们要抓住计量认证工作这个契机,扎实做好日常检测工作,始终围绕中心制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范和完善每个检测环节,把不合格工作控制到最低,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检 验 科 xxxx年x月x日 卫生科卫生监测管理体系 运行情况汇报

xxxx年卫生科卫生监测工作严格依照《评审准则》、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的要求,通过认真学习培训,不断纠正工作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和不足,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使科室的各项检测工作能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要求开展,现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根据中心《质量手册》宣贯学习精神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要求,科室组织了专题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展开了讨论,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与每个人的实际工作密切联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规范实际操作的规章。通过个人自学以及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计量认证专题学习,全科人员不仅顺利通过了中心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的考核,还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各部门之间关系的认识,理解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了与自身相关的岗位职责,明确了各自工作所依据的程序规范,从而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责任,深感肩上有压力,做事有目标。

二、结合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卫生科卫生监测现场操作的内容较多,涉及食品、公用餐(饮)具、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消杀监测等,科室将质量控制工作分解到人,形成了人人抓质量的良好氛围。科室各专业人员在认真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上,并严格按照“食品采样细则”“公共卫生用品采样细则”“公用餐、饮业采样细则”“生活饮用水采样细则”“空气粉尘采样细则”及常用现场采样仪器的操作规程等作业指导书规范各专业工作,完善了各类样品的采样送检及现场检测记录表,及时将各专业现场操作规程文件修订本交本科科研质管人员核定,并在科室业务学习时组织讨论,作业指导书人手一份,要求人人都要熟练掌握指导书内容,按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现场操作,进一步规范了操作方法,提高了操作技能,有效减少了不合格工作的发生。

三、紧扣标准,务求实效。规范了现场采样监测工作,现场操作确保至少2人以上,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做到操作、记录互相监督、校核,确保现场所使用的各种记录表按要求及时准确填写,尽量减少错项、缺项,杜绝漏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样品流转到下一个流程,并做好交接工作。针对内审中发现的“样品采集记录表”、现场采样单部分项目填写不规范,科室专门组织人员,对检测报告进行了逐项排查,对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落实整改。有效把握了检 测报告的质量关。在监测仪器使用管理上,针对以往使用后随意存放的不足,现指定由专人统一保管、维护,完善了交接方式,现场仪器操作履行领用手续,使得每台仪器“进出有明细,使用有记录,操作上规范,养护有专人”,保证了仪器使用进入良性循环。

通过内部审核和自我检查,进一步加强了全科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使我们对计量认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自身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半年以来,科室未收到因不合格工作而导致服务对象的任何抱怨。相反地,在计量认证工作的推动下,我科以“规范的工作行为,良好的工作作风,较高的工作质量”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计量认证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科室质监员的监督作用,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严格把好计量认证的每个关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不合格工作控制在最小范围,使现场卫生监测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卫生科

xxxx年月日

综合科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汇报 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来,质量管理工作逐步得到了全面实施和完善,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今年质量体系运行中,我科全体人员严格按计量认证及《质量手册》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各项质管工作,积极组织全科人员对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等文件的培训学习和讨论,适时修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规范工作程序,使我科的质量管理工作在质量体系运行要求下进入正常运转。现将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运行情况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面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工作方针、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并认真逐步付诸实施的前提,必须提高认识,而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根据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学习精神,我科先后精心组织了多次关于质量体系运行专题培训学习,分别进行了对中心质量方针、目标,什么是计量认证,为什么要开展计量认证;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计量认证等关键问题的学习研讨,使科室每个成员都充分认识到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而且与每个人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通过组织学习,结合个人平时自学,大家深刻体会到我们每一个成员都是质量体系运行网络中的一分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就是规范我们一切工作的程序,在提高了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不仅全科人员顺利通过了中心及科室组织的书面考核,而且思想得到了统一认识,明确各自的责任,形成了上面有压力,中间有动力,科研质管工作有活力的新局面。

2、加强和规范质控工作

(1)结合实际工作,及时完善和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文件。严格按规范完善了从现场采样、送检、检验到质检报告评价发放等各个流程环节的工作规范,而且一层一级抓落实。在认真学习质量体系文件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项排查,并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先后多次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进行了讨论和完善,进一步规范了科室室内部各个流程的工作的操作方法,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2)规范样品的各种登记和记录及各类各项登记表的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源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积极督促现场科室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要求完成现场操作到质管科的各个环节,正确书写各种记录。对各类专业的卫生评标准及相关标准和文件做到及时受控发放,对各类专业 的卫生评价标准及相关检验标准定期进行查新,及时准确核查各类卫生标准的适时现行有效性,对提高各类卫生评价报告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同时对质管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完善计量仪器的管理,提高使用效果。为保证各科室计量仪器使用效果,所有检测数据具有客观、科学、公正性,有计划分批逐步淘汰了陈旧落后不合格的计量仪器,并在今年x月份对部份计量仪器分别及相关单位进行了检定工作,健全了仪器的管理档案,各类计量仪器设备有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使用完好情况、维修保养情况有详细记录,有力地保障了现场科室的监测采样工作,使我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存在问题

从今年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来看,我科的组织管理水平总体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1、技术人员挡案,xxxx教育培训等情况未及时更新

2、现场监测仪器中的粉尘采样器3台,大气采样器2台没有进行唯一性标识,没有标注相关信息

3、在用1/万天平检定有效期至xxxx年x月x日

4、标准物质发现硫酸配制时间09.4.2.有效期10.4.1 碳酸钠配制时间12.04.有效期12.09

5、报告xxxx00124-4-01-030多处记录错误,①样品编号日期部分多出一位,②样品检验交接单安排人签字,③原始记录无校正人签字,④现场采样记录表涂改不规范,随意划线无涂改签名、日期。

三、纠错整改及今后打算

积极组织科室成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存在的问题逐项排查,特别是对评价报告进行逐页排查,及时修正,严格评价报告的质量关。进一步完善监测仪器由专人保管、维修和使用交接制度和记录,现场监测仪器必须进行领用手续,使得每台仪器进出有明细,使用有记录,操作上规范,养护有专人,保证仪器使用进入良性循环。继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文件的学习和运用,强化业务培训和学习,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及责任感,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严格把好质量控制的每个关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我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综合业务科

xxxx年x月x日

xxxx年上半年质量监督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精神,保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正常、科学、有序运行,全面实施“科学公正、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实现法治”的质量方针,在全程质量控制监督下,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正常运行。

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质量是反映一个单位整体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管理水平,也是影响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质量方针、目标得到了有效贯彻,质量法律、法规不断得到进一步完善,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重视质量及提高质量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1、质量控制工作得到了加强和规范。今年以来,一层一级抓落实,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作业指导书,并进行现场仪器操作练习,使大家熟练掌握各类新配置 仪器的操作方法,为科学公正采集检验、检测数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各类检测样品的检验结果起到了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化的评价。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今年上半年,检验科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微生物、理化的室间比对试验,其结果均在允许误差之内。2、人员素质得到了提高。认真制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提高了全体人员对质量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所有人员的参与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

3、加强质量监督,注重质量持续改进。为了使大家熟练掌握现场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时准确对现场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对新配发的各类检测仪器编制增加了作业指导书,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定期对各科室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监督检查的内容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反馈,限期整改,责任部门采取措施及时整改,并接受复查,保证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有效运行,并且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今年质量监督检查结果来看,我中心的检验检测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总体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水平及其运行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检验检测报告内的原始记录信息量不足,无法保证检验检测过程的再现。

3、科室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松懈,监管不到位,不能及时掌握本科室的工作动态和变化。4信息沟通不畅,各职能科室之间及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不畅,各类信息未能得到有效及时传递。

5、部分检测样品留样严重不足。

6、部分水质监测未有现场原始采样记录。

7、仪器(标准物质)管理有待加强。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视学习程度不够。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精神学习和理解不深刻,对质量控制的概念不清楚,造成了部分人员对质量记录不重视,记录不及时。

2、执行标准不严格,工作随意性大。对工作标准规范不学习、不理解、不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不按标准规定规范各项检测活动。工作不严谨,不能及时积极和客户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沟通,未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3、主动意识、责任心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积极性,对待工作消极没有热情,主动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工作中缺乏质量意识,责任心不强,对检测操作程序不能严格执行,随意更改操作程序,造成了检测结果缺乏真实可性信。

4、知识面狭窄,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科室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平时不注重对业务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工作方法陈旧长期得不到拓展。

四、纠错整改及今后打算

积极组织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监督检查中的问题进行排查、分析归类,针对不同类型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限期整改,并接受复查。

在今后的监督检查中,对检查的内容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各职能科室间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对各自科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通过反馈、整改,进一步明 确下一步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做到有的放矢。xxxx年月日 质量监督检查表 NO:JK/JL-4.11-01-03 质 量 改 进 措 施 表 质量体系文件宣贯学习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全中心质量行为,使全体人员都充分认识到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成《质量手册》赋予的各项重要任务。特制定2013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学习计划。

1、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培训,考试等方式,向全体职工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明确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对职工的要求,使每个职工做到:

1.1、熟悉并理解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遵守公正性承诺和公正廉洁守则;

1.2、熟悉所在部门的职责和本科室与相关科室的工作接口;

1.3、明确本人岗位职责和权限;

1.4、清楚本人工作所依据的文件(程序文件、技术标准、规范和相关作业指导书);

1.5、熟悉掌握工作技能,重要岗位要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1.6、做好各项工作记录,做到客观、公证和科学性。

2、人员培训

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做到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培训。2.1、全员培训:讲解《评审准则》、《质量手册》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明确计量认证的要求和做法。

2.2、干部培训:学习重要的质量概念,了解《评审准则》和相关文件内容。清楚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熟悉质量管理体系运作、认可、维持和改进过程;

2.3、重点岗位培训:各科室结合本部门工作情况,对检测人员、重要岗位人员要反复培训,熟悉掌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法律法规知识。

2.4、重点人员培训:对新进入单位人员重点培训,提高他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按《质量手册》规范自己的工作程序,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认识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培训计划

4、考核

x月x日,中心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计量认证知识考核、考核成绩将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个人年终业绩考核依据之一。考核内容:《评审准则》、《质量手册》、《质量文件》、《法律法规》、《卫生标准》等基础知识,检测人员加考《仪器操作》及相关作业指导书等内容。综合业务科

xxxx年x月x日 人员考核计划

编制: 日期:xxxx年x月x日 考核结果汇总表 NO:

结果统计:合格 20 人 不合格 0人 合格率100%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学习小结 为了使本中心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正常运转,全面实施《质量手册》宣贯学习计划,科学规范全中心质量行为、工作程序。现将本次针对xxxx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学习培训及考核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质量是单位发展的生命线,质量水平综合反映一个单位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管理水平。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以来,我单位质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样品检测质量稳步提高。在此基础上优质服务活动得到了广泛开展,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改观。业务技术素质、管理素质逐步增强,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方法得到普及,标准化、计量等基础工作得到加强,质量体系逐步建立。质量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质量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全体人员质量意识不断增强,重视质量、提高质量及质量兴市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当前,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成为影响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心的外部环境和体制结构、人员有较大变化;质量体系及体系文件已不能适应新情况的需要。发展投入严重不足,检验、检测设备陈旧老化、仪器档次低、科技含量低、检验、检测质量、服务质量仍处于低水平状态,部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工作在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质量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质量管理较松懈,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二、主要成绩

1、落实宣贯学习方法与内容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落实xxxx年内审和管评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贯彻执行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组对我中心进行监督评审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本中心制订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学习计划,在今年一季度,先后组织了多次相关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学习培训会,向相关人员贯彻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各种文件,明确了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对职工的要求,对管理体系的各种文件、培训学习做到学习与考核相结合,并且针对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计量认证的相关知识,相关科室的相关业务知识。

2、分层次、重点岗位重点培训

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学习重点是了解和掌握计量认证的要求和做法;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全体干部在学习中重点学习质量概念,了解《评审准则》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内容。通 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了解和掌握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认可、维持和改进过程。

重要岗位重点人员做到重点培训。各相关科室在学习中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刚进入单位人员做到重点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按《质量手册》规范自已的工作程序,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认识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培训考核结果

中心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计量认证知识作了认真详细的培训学习,相关科室 及重点科室还分别多次组织本部门重要岗位人员及新进入单位人员认真学习和讨论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在学习中明确各自的责任。应培训20人,实培训20人,培训率达100%。中心考核组在今年x月x日以闭卷形式对全体人员进行计量认证知识的考核,应参加考核人员 20名,实际参加考试人员为20名,参考率达100%,合格人数为20名,合格率达100%。通过宣贯培训学习和考核,使各级各层次人员特别是新并入单位的人员对计量认证思想上得到了统一认识,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工作程序,特别是现场监测采样仪器的操作规程得到了完善,使我们所有检测数据更具有准确、客观、科学、公正性。全中心通过《质量手册》的宣贯学习和考核,检测技术水平及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质量体系运行进入了正常运转,为更好地完成《质量手册》赋予的各项重要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业务科

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疾控中心就是疾病控制中心,是国家卫生部所属的疾病预防机构。主要的工作范围是全面管理国家的疾病预防、控制以及一些卫生监督工作,也承担一定的疾病预防方面的科研工作。疾控中心在自身专业优势的形式下,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 它对社会的职责决定了它在社会的健康卫生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且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稳步提升,而且群众对疾病预防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从这点来看疾控中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疾控中心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疾控中心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疾控中心应该审时度势地从财务工作入手,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1.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简述

1.1财务管理的目标

疾控中心主要负责的是控制和预防大范围的疾病暴发和传播,对象是人民群众。所以作为国家的一个职能部门,它需要把社会的利益摆在首位,单位的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社会的利益。所以说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很多的约束条件。尽管有很多的约束条件在其中,疾控中心还是要通过一定的合理的手段创造利润维持自身正常运营。这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有出售药品及疫苗等,以及科研成果的转让活动。总体来说,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利益。

1.2财务管理的重点

疾控中心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有三方面的重点,即成本控制、账款管理以及疫苗等的资产管理。其中成本管理是最重要的,它关乎到疾控中心自身的效益。 对于成本的管理,要做到核算及分配明细,在事物的管理中采取责任制。 同时,对于成本耗费的工作要仔细分析。 但是对于成本的控制也必须是针对那些不影响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中,坚决不能因为降低成本而影响人民的利益。其次,账款的管理也比较重要,主要是保证应收账款在疾控中心流动资产中的比例达到 40%左右,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财物损失及风险。疫苗等的资产运作也是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一个重要的业务。当前形势下,由于这项业务中涉及到很多的利益问题,很多疾控中心对此项的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

2.当前形势下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院疾控中心的财务,大都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支持和拨款。可是大部分的疾控中心都没有明确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很多的疾控中心无限制的对国家进行申请拨款,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就没有安全的财务管理办法。

2.1于财务预算的管理,不具备科学性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良好的财务管理秩序以及合理的财务资金管理是保证疾控中心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可是很多疾控中心,在财务管理上,完全不具备科学性。设置的一些预算机制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缺少实际工作。另外很多医院在预算上,只是简单的控制,流于形式,对于事前和事后的控制,没有做到切实落实。

2.2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

医疗机构对于医疗器械的购置,是非常重要的。可很多的医疗机构或者医院疾控中心,在购置医疗器械时,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认识不足,具有盲目性。有些医院,过于追求器械的高端化,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自身是否有能力可以正确使用相关器材,这就导致了出现盲目采购的现象。另外很多医院在使用医疗器材的时候,都是注重维修而不是保养,从而导致机器使用较快、使用寿命较短、投入资金过多等问题。

2.3控制制度的缺失

由于政府对疾控中心的财政只拨而不参与管理与决策,只是通过预算这一项来给予微弱的约束。 而这导致很多的疾控中心在财务方面一味通过增加预算来争取更多的财政,但是对于财务的管理制度不够重视,财政的管理制度很不健全,内部的管理制度会因为重心的不够明确而很难很好地服务于财务目标的实现。

3.加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对策

3.1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制度建设落到实处

这一要求实际上就是对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人员的具体要求。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职业素质,制定准确而真实的财务报表。对于医院的一些财务状况有经常性的排查,对于医疗器械的采购有明确的要求和管理,绝不允许盲目性的资金投入。

3.2全面实现财务预算管理

我们提到的全面预算,实际上就是对财务状况有科学、明确的预算管理。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财务的全面预算。首先,应该自觉的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和价值规律对市场的作用,购入医疗器械和进行大型投资时,必须有明确的价值规律作为引导,使资金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其次,就要建立比较合理的经费标准。因为疾控中心的财务来源大多都是财政拨款,制订了比较合理的经费标准,就可以更好的节省开支,将资金都用在合理的地方,这样既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疾控中心带来了经济效益。最后一点,相关的财务人员必须遵循严格的标准来执行预算。财务管理人员不可以随便的进行财务支出和报账,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资金和财务预算的有效性。

3.3必须将投资目标明确,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率

这一要求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公款的挪用,谨防贪污现象的产生。这就需要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定期的对医院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进行排查,坚决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切实的保障报账的真实性。当发现固定资产发生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向上级领导反映和汇报,保障财务的安全性。

3.4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便提高整体素质

在新时代的引导下,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对于如何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这种培训不仅仅局限于对工作人员技能的培养,也要不断的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培训,结合着道德素质的要求,可以培养出更加具有整体素质的从业人员。第二,要不断的进行交流。多开展一些技能讲座或者是交流论坛會,使得人与人之间加强沟通和学习,在交流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的进行改善和提高。第三,要进行绩效考核。定期的绩效考核或者是年终的绩效考核,可以更好的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激发财务管理人员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不断的对知识进行更新,从而更好的完善自身。

4.结束语

面对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疾控中心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在医院疾控中心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切实保障财务安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将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邱锦异.加强疾控中心预防性生物制品财务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9(05).

[2]孙玉林.强化疾控中心疫苗财务管理的现时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6).

浅谈疾控中心档案现代化管理 第4篇

1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涵及发展方向

所谓档案管理现代化, 应该是相对于传统的手工管理而言用以降低手工劳动量, 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应该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目的是要加速档案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 更好地保护好档案, 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 更有效地保障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中心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2.1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高科技技术发展和档案工作内部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疾控中心作为防病的重要窗口与整个社会一样, 文件和信息的处理量将大大增加, 档案数量急剧增长, 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越来越高, 各类人员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适应形势的发展, 实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档案部门在保护好档案的同时, 更要加快改进传统的服务方式, 以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2.2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受到挑战, 从文件材料形成到归档利用, 要经过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经历时间较长

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归档“三率”指标不成正比, 立卷归档难以控制;档案分类、编目统计标准不一;档案保管设施落后, 纸张霉烂, 字迹褪色及鼠咬虫蚀现象时有发生;档案检索利用工作繁重, 查找速度与质量不能满足利用者的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 文件从一生成起, 就可以归档。因此, 作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部门, 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势在必行, 以适应和满足中心个科室资料的传递、真正做到高质量、及时提供利用。

2.3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做好中心档案工作的关键

(1)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 可以大大提高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和立卷归档单位的工作效率, 使档案工作人员从原来日常繁重的组卷、调卷、抄写卷内目录等, 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 变手工操作为方便快捷高质量的计算机辅助立卷、归档、管理。 (2)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 可以使大家更为方便、快捷地查找、利用档案。 (3)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 便于中心档案实体的远好保存。 (4)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可以节约时间, 真正做到平时立卷。 (5)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 可以把现有的档案材料, 按照规定的格式, 统一的标准, 转换在成数据产品-机读目录, 通过计算机联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 办公逐渐走向自动化。

3 中心档案管理现代化目标

档案事业是功在当代, 利泽千秋的伟大事业。1987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上海市档案局时的讲话中, 曾提出:“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个基础不牢固, 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的。”

3.1 加强队伍建设, 实现管理人员高素质化档案工作专业性强, 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高

管理者要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热爱档案事业, 还要具备基本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掌握必备的收集整理技术, 档案保护技术和开发利用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档案管理中要加入一些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设备, 要靠人去操作;档案管理中还要加入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也要靠人去运用, 这就需要管理者文化水平要高, 政治素养要好, 技术要全面, 要具备现代技术应用能力, 现代设备操作能力、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现代信息载体性能的熟知与实物保管能力。

3.2 运用现代新技术, 实现档案材料整理优序化文件整理是将需要归档的零散文件集中起来进行分类组合, 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后放入档案盒中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以后, 我们要在进行一次整理上的革新, 必须忙掌握新的操作规则, 通过这些多介质材料的整理, 实现多介质档案并存, 共同实现革新的目标。同时运用现代技术为革新运动增添新的内容, 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归档任务, 尽快实现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档案进档升级。

4 现代化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的优势

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应用, 对档案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心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对档案部门主动做好文件的收集、积累与归档显得尤为重要。

4.1 提高效率

得用网络技术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齐全完整和快捷、准确地收集档案材料, 能使文件的拟稿、核对、签发、打印、登记、收阅、归档到档案的分类、立卷、编目、著录、标引、检索、编研、保管和利用的全部过程, 乃至向档案馆移交档案, 都通过网络进行管理, 进而实现文档一体化。这不仅可以改变手工办公、手工管理档案方式, 减少重复劳动,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2 资源共享

利用网络技术将各类档案部门拥有的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联网, 可以使各部门的任一计算机使用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存储的档案数据, 这对于实现分散于各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开发,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都有重要的作用。

4.3 节约资金

将各部门许多计算机联结成网, 可以相对增加计算机的存储量, 提高计算机的使用率。此外, 还可以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 由于硬、软件的充分利用, 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

4.4 便于交流

利用网络, 颁在不同地区的都可以及时地了解档案界的学术研究动向、学术交流活动, 开展一些学术讨论以及国际档案界的最新发展方向, 可以极大地促进档案界之间的相互交流, 促进我国档案事业与国际的接轨。

5 现代化技术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5.1 标准问题

应尽快制定与网络技术有关的档案信息标准, 做到与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完全兼容, 防止所谓“档案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

5.2 数据为问题

由国家档案行政部门采取集中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按不同数据库的特点进行开发利用, 建设有特色的、广泛、实用、丰富的各类档案数据库, 为网络技术应用提供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

5.3 网络安全问题

要用加密算法对所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 以预防可能的泄密, 保护档案的安全。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各种新兴的科技不断出现, 我们档案工作者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因此, 我们做好一个最基本工作者的同时, 勇于接受新生事物, 虚心请教学习, 从容的面对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摘要: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传播主渠道和立档单位的部门, 它的档案真正实现管理现代化, 将成为档案事业发展战略转变的重要标志。如何适应这一转变的需要, 对现行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有效地改革, 为档案管理手段现化化转型营造良好的氛围。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者应主动地加以研究和探讨。

疾控中心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 第5篇

一、党建、精神文明及去极端化等工作

疾控中心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有效开展“去极端化”工作,积极引导和教育干部职工认清反恐防暴斗争严峻形势,全体人员自觉积极的投身到反恐WW的工作中来。同时,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提升对领导班子以及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将“访、汇、聚”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结合点,在协助乡政府做好上级下达的摸排整治、扶贫帮困、宣传教育等工作同时组成帮扶队,为对口帮扶村贫困农民送去价值3500元的生活必需品;同时积极利用疾控工作的有力条件,对所驻村的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并向群众进行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做好精神文明、平安创建、双拥、老干、爱国卫生、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

(1)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情况:截止5月31日,全县共报告法定甲、乙、丙类传染病18种共计1048例,发病率为400.93/10万,报告病例总数较去年同期比较上升了29.06%;

按照报告病例数分病种统计,发病数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结核(444例)、乙肝(258例)、梅毒(139例)、丙肝(91例)、艾滋病(32例);针对肝炎、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疫情,我中心及时进行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现场处理,并采取了必要的防治措施。

(2)监测资料分析:上半年审核各类传染病病例1048例,完成每日疫情记录151份,形成疫情分析简报5份、质量综合评价5份;处置传染病预警信息9例,涉及传染病3种21例。

(3)疫苗针对传染病(散发疫情)处置管理:报告百日咳0例、白喉0例、新生儿破伤风0例、麻疹5例、风疹1例、流行性腮腺炎3例、甲肝18例、流脑0例,均已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

(4)基本信息填报和编码维护:根据自治区和地区工作要求,于5月上旬及时高效完成了20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填报工作。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0例。

(6)重点传染病监测:报告手足口病2例,均已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并采集标本送地区疾控中心。

2、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1)国家免疫规划基础疫苗接种:以乡镇为单位,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白破、麻风、麻腮风、A群流脑、A+C群流脑、甲肝疫苗的接种率均达到99%以上;

(2)疫苗出入库和冷链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疫苗管理条例》规范疫苗出入库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各类疫苗出库、入库单据齐全、完整,规范;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储存符合操作规范,无因工作疏忽、失职、渎职导致疫苗失效、损毁情况的发生;做好安全注射管理工作,无接种事故的发生,达到了100%安全注射;按照各单位需求计划,定期发放疫苗;积极开展了二类疫苗宣传推广,提高群众对二类疫苗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通过冷链监控系统每日对各单位冷链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相关责任人联系,有效保障了我县各级医疗机构冷链系统平稳、安全运行。

(3)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自治区和地区工作要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均能够平稳正常运行使用。

(4)新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年春季查验接种证工作从2月25日开始至5月20日结束,对全县156所小学及幼儿园开展了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覆盖率达100%;此次查验,完成补证108人,补证率100&;完成补种人数1584人,补种率95.88%。

(5)脊灰补充免疫:本年度,顺利完成了2轮脊髓灰质炎补充免疫活动。2016年3月4日至3月8日脊髓灰质炎补充免疫活动中,我县对22986名2月龄-4岁儿童接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其中常住人口数21891人,流动人口数1095人。4月8日至4月12日对23317名2月龄-4岁儿童接种了疫苗,其中常住人口数2人,流动人口数1316人。此两次接种活动均高效通过了地区及自治区联合督导组的评估验收。

(6)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制定了《20xx年xx县免疫规范化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沙卫发〔20xx〕97号),成立了以县委主要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免疫规范化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及技术指导组,及时召开协调会,保证了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实施。

目前全县13个乡(镇)场,共176个接种点,覆盖所有乡村、大队,实行日接种和定期查漏补种相结合、定点接种和流动入户相结合的方式。截止目前,全县共摸底调查0-6岁目标儿童总数34861人,累计新入册5201人。查漏补种各类疫苗7493剂次。并保证了相关预防接种经费全部发放到位。

(7)、三病监测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全县主动监测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0例。报告麻疹报告5例,AFP报告3例,流脑报告0例,均已及时开展个案调查并采集标本送检,全县报告发病率麻疹1.91/10万、AFP 1.15/10万、流脑0/10万。

2、结核病工作完成情况

2016年上半年,全县共发现并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08例,完成全年任务的72.99%。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xx例(新发涂阳81例,复治涂阳33例),完成全年任务69.09%。完成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294例,完成全年任务74.62%。结核病人规范治疗率为97%;痰检工作中,全县有7个乡镇设立了痰检点,共痰检410例,检出9例阳性;各乡镇村卫生室抗结核药品均能按照药品管理标准进行管理,药品库存温度符合储存要求。

3、艾滋病防治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县累计完成自愿咨询检测564人次;完成HIV抗体检测46xx0人次;新增抗病毒治疗人数81人。既往报告HIV/AIDS接受结核病检查的比例为9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随访检测率为85.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为75%;暗娼人群HIV抗体检测比例60.6%;吸毒人群HIV抗体检测比例71.8%;男男性行为者HIV抗体检测比例340%;抗病毒治疗覆盖率75.9%;以上工作除抗病毒治疗人数外均达到了半年要求水平。

为响应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要求,我中心坚持“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上半年,我县累计对前来进行CD4采血的感染者/病人发放生活救助品510份。对100名生活贫困艾滋病病人和12名艾滋病儿童发放生活救助金 60255元;

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情况

(1)截止5月底,我县目前辖区目标管理人口数为253360人,建档人数244786人,建档率为96.61%。

(2)全县纳入管理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19087人,各(乡)镇场陆续开展对老年人做全面体体检8945人,体检率为46.86%。我县应管理高血压病36581人,已登记管理高血压病人16594人,管理率45.36%;应管理糖尿病病人18874人,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6038人,管理率31.99%。

(3)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459人,对所有患者常规进行体检随访工作,全部已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病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管理。

(4)积极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对5家医疗机构上报的75例死亡病例进行了审核。

5、地方病防治工作

(1)积极开展碘盐检测工作:我中心于2016年3月12日4月10日对全县5个乡镇300户进行食用碘盐随机抽样检测。抽查结果碘盐食用率为98.33%,碘盐合格率为99.33。

(2)饮用水监测: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提高我县健康水平,于2月17日-6月10日对我县8个自来水厂、4个乡镇开展了现场调查、水样采集和检测工作,共采集水样32份;开展城市饮用水监测工作,采集水样8份。目前正开展数据录入及审核工作。

(3)黑热病检测:2016年5月24 日,在xx县努尔巴格乡阔什东村,塔里木乡央塔克巴西村,海楼乡贝迪勒克奥依村开展了黑热病调查工作。共调查899人,筛查出可疑1人;喷洒51户,273个房间, 喷洒面积8338m2。

(4)疟疾防治工作:2016年4月26日在思达超市门口举办了疟疾宣传日活动,发放疟疾防治宣传单300多张宣传单,接受咨询300余人次。

6、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

(1)开展预防性健康体检情况:完成全县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2962人,门诊就诊、肝功、乙肝两对半及梅毒检测323人,对我县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乙肝病历进行乙肝核心抗体IgM检测,共检测21人份。

(2)开展艾滋病检测情况:完成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CD4细胞和CD8细胞检测760人;完成自愿咨询门诊、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及监管场所羁押人员HIV抗体检测731人,其中初筛阳性68人。

(3)完成全县碘盐监测情况:共检测5个乡镇300户人家碘盐样品300份。

(4)环境卫生检验:对我县8个自来水厂进行了水质理化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工作,共检测32份,完成了其中11项指标的检测工作。

(5)顺利完成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管理及录入和审核工作。及时上报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情况统计报表。

(6)完成餐具消毒效果监测30份。

(7)对县城牧区学校的学生进行了100人份的血清学采样工作。

7、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工作中,全县各乡(镇)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4785份,设置健康教育专栏354块,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34次,接受健康咨询17679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285次,参加健康教育讲座的居民10258人。通过各各乡(镇)场卫生院及城镇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预防疾病从自己做起。

8、宣传、培训及督导检查工作

为着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按照年初制定的业务工作计划,参加上级培训10人次,累计培训29天。在提升自身业务工作水平的同时,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向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累计培训人次1134人次。向各类人群提供疾病防控相关知识讲座9次,参与各种户外宣传活动4次,累计发放宣传册60000余份。各业务科室累计下乡督导16次,累计天数116天。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困难

1、中心人员编制缺乏,在编人员严重不足,聘用人员流动性又大,对各项工作开展带来很大影响。

2、xx镇缺乏专门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在中心人员非常缺乏的情况下,应对xx镇的公共卫生方面精力不足。

3、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有些工作质量完成情况差,进展缓慢。例如健康档案合格率低,重症精神病管理水平差,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不高。

4、卫生院对村一级督导检查流于形式,导致主动搜索摸底数据质量不高,专项整治查漏补种工作效果较差、疫苗及冷链管理不规范,存在笔头接种,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落实。

5、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免疫规划专项整治活动不够重视,未能够切实落实免疫规划专项整治活动职责和措施,分片包干和责任追究制,未能按照要求明确预防接种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基础核心地位,未能明确优先保障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发放,免疫规划专项整治活动工作质量不高。

6、因中心条件所限,检验检测实验室环境设施不够合理,仪器设备不足,专业人员缺乏,随着上级下达工作任务的增加,检验检测工作开展受限。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中心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工作计划重点做好几项工作:

1、根据上半年完成情况,加大对艾滋病抗病毒转介、结核病人发现治疗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包虫病、黑热病筛查工作,加强和提升疾病信息报告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开展免疫规划专项整治工作,完成乙肝抗体水平检测工作,并有序完成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督导工作。各业务平台进一步细化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督导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及时通报并及时给与指导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3、继续加大对各级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强化各级工作人员职责,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更好的为全县人民健康服务。

4、积极争取上级相关政策,努力解决人员编制及实验室设备等问题。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医院开展健康中国行宣传活动总结

2.健康中国行义诊活动总结

3.社区开展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总结

4.疾控中心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

5.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

6.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总结

7.社区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

8.医院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

9.健康中国行工作活动总结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第6篇

关键词:防病业务;档案管理

1.前言

疾控业务档案是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防病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了提升疾控中心的工作水准,务必对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及時解决当前管理所存在问题。运用合理科学的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为疾控中心的卫生防病业务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利保证。

2.当前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管理所存在问题

从当前疾控中心卫生防病档案管理工作看来,在工作上难以开展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存在部分问题,具有表现问题如下:

2.1档案管理模式待有改进

随着当前社会的进步,我国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档案管理要求,传统管理模式主要采用纸质档案为主,这就导致了医疗记录均通过文字形式进行,造成保存之间过短,记录过程花费大量时间等问题,从而与电子信息技术脱节,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因此,档案管理模式待有改进。

2.2档案管理人员未能达到专业需求

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上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聘用的管理人员在专业技能未能达到专业需求,这就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管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到位,疾控中心的管理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导致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这就让档案的利用率大幅度下降。出现“弃档”的情况[1]。

2.3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由于当前卫生医疗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深,加上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欠缺,导致对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在资料进行归档时,没有按照归档规范进行存放,资料整理没有按照重点与次要进行编排,编排顺序也是胡乱一通,造成档案管理保存不科学、不合理等混乱状况。

2.4信息的利用程度低

虽然各科室有意识的开展了档案的管理与收集,但结束归档工作后档案资料就没有再进行利用,针对不同的业务信息资料综合利用就更为匮乏,加上档案管理人员对资料的保管与编制没有按照相应的业务档案保管规范标准执行,使得归档编排顺序存放换乱,不方便查阅,以此造成大量的业务档案资料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作用[2]。

3.改善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库

在电子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利用计算机建立电子档案能够更好的对档案进行存放以编写,同时还能够立即进删除及修改档案内容,加快档案资料的更新,提升工作效率,不仅如此,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查看,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传统模式存档多数利用纸质,不但不方便保存,而且还占用空间,利用电子档案存放安全且方便,还不占用空间,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质量,为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依据。

3.2加强相关工作人员专业学习

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政策性等特征,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有着极高的要求,针对各项工作环节务必保证工作进行的完整度,落实到方方面面。包括资料收集、编写、修正、鉴定、编排、存放等。因此,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尘埃落定,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学习,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并组织省、市相关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加强同行之间的了解,提高综合专业素质。以专业人员的身份为档案管理工作献上一份力量。使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3.3 规范档案管理管理标准,确保档案完整、准确

为保证档案完好存档,档案管理办公中心应制定相关文件管理规范,明确各项档案依照规范标准,进行编写、修正、鉴定、编排、存放等,确保档案保存科学合理。严格对照编排日期,明确保存期限,保证档案的利用价值,同时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工作汇总,对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或者建议,通过工作报告总结,后由总管理负责人提取其精华纳入管理规范,不断完善管理规范,从而出色完成档案管理工作[3]。

3.4明确管理人员工作岗位责任

管理人员工作完成率需要考核机制进行定数,同时也是为了约束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防微杜渐,避免档案资料散失在个人手中,因此需要进一步制定《档案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担当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档案管理工作达标情况,根据工作管理人员每日进行的档案录入,一个月进行一次工作达标情况检查,当月无法生任何档案资料不完整,丢失等可作为完成,若达不到将按星级评比,每一失误以此减一星,次数多者,将要开展批评大会,给予警告处分。第二,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员工升职考核环节。明确员工个人职责,管理人员担当的各项工作相互明确,工作人员不能以任何理由将出现问题的个人负责环节推至其他人身上,除特殊情况外。在职岗位负责的工作进行如何将直接对个人今后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4]。

4.结束语

综上所诉,在现阶段现阶段的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旧没能解决档案管理所存在问题。档案管理工作还是未能实现尘埃落实的局面,为了让疾控中心卫生防病业务档案管理能够得以落实,就需对当前管理存在进行问题,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一部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档案管理工作迈向更高的层面[5]。

参考文献:

[1]陆秀芳.疾控业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卫生保健,2014,(02):187

[2]祝小平;唐雪峰;方刚;刘伦光;杨超美;张成云;罗湘蜀;刘兆炜;邱东川;邓佳云;兰真;刘玲玲;朱洪斌;张灵麟;吴建林.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的卫生防病工作[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04):136

[3]唐雪峰;吴先萍;吴建林;祝小平;张成云;方刚;罗湘蜀;刘伦光;袁珩;邓斌;吕强;钟波;陈丹.芦山地震后2周卫生防疫绩效评估[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05)

[4]辛清华.探讨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档案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产业,2015,(03):123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第7篇

1 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常, 疾控中心后勤管理与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基建维修与机电保障、保洁卫生、园林绿化、安全保卫与消防、固定资产管理、物资采购与仓库管理、车辆管理、会务咨询、餐饮与职工食堂、洗涤消毒、医疗垃圾处理、实验室基本维护等方面。在每个服务内容下面, 还可以细分很多个分项工作。这些后勤服务内容构成了保障疾控中心正常运转的各个方面, 事关各个部门的利益, 也反应了各个部门方方面面的需求。但这种要求面面俱到的后勤服务, 在新的形势与环境之下, 已不适合疾控中心的发展与管理需要, 也日益反应了后勤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1.1 重视不够, 人员素质偏低

疾控中心作为卫生系统中公益类事业单位, 日常主要承担疾病预防与卫生检验等工作, 专业性相对较强, 一些领导对后勤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后勤部门无非就是修修补补, 无足轻重。而在现实中, 后勤管理部门确实存在人员不足、素质偏低、效率不高等现象, 再加上单位的不重视, 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办事难免拖拉影响效率。在疾控中心, 后勤工作人员通常会占到单位人员编制的6%~10%左右, 但大部分是工勤编制, 学历不高、年龄偏大, 对新生事物的认知比较落后。同时, 单位对于后勤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引进也相对滞后, 人员结构不合理, 也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培训。

1.2 技术不精, 服务意识不强

疾控中心近年设施设备更新很快, 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很多, 但由于现有人员素质不高、技术不精, 再加上后天培训不足、重视不够, 难以满足疾控中心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的技术要求。同时, 后勤工作人员大部分属于工人编制, 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 或者管理水平低下, 无法胜任后勤服务的全面管理工作。再则, 由于是体制内的人员编制, 多年的工作习惯影响到其实质上的服务水平, 并不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无法体现目前疾控中心精简、优质、高效、专业化、规范化及社会化的后勤管理要求。

1.3 缺乏意识, 资源浪费严重

通常意义上, 后勤管理部门是一个消耗性的部门, 是单位的成本控制与核算的关键一环。过去防疫站体制下的“万事不求人”的后勤服务, 强调保障供给, 忽视了成本与效率, 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来养后勤。后勤工作人员在工作轻松的优越感之中, 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 毫无成本控制的概念, 管理没有前瞻性, 投入没有计划性。

1.4 职责不明, 信息化管理手段不多

在传统的后勤管理中, 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并在一起, 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实施者, 管理与服务的职责不清晰、权限不明确, 也没有相关的机制对后勤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再加上管理目标不明确, 没有计划性, 服务简单, 手段单一, 各自为政难以协调, 严重影响后勤管理的积极性与管理效率。另外, 后勤服务牵涉到采购、基建、车辆、安全、餐饮等多方面的情况, 但这些工作还基本停留在简单操作阶段, 没有很好地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集成管理, 效率低下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2 引进管理社会化, 打开后勤管理新局面

2.1 有助于解决后勤工作的集成管理

对照疾控中心后勤管理内容, 大部分工作范围与现有物业公司管理范围一致, 而物业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具有相应的人员与技术力量, 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疾控中心后勤管理的各项需求。同时, 物业公司作为一种服务型机构, 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是做好后勤物业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再则, 作为成熟的物业管理公司, 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物业管理服务软件, 能够通过计算机集成管理, 有效地对后勤管理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反馈与输出, 不仅可以精简服务人员, 还可以大大提高服务效率与管理水平。

2.2 有效控制后勤管理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具有服务意识好、管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 并与之签订后勤管理服务委托合同来负责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引进物业管理公司的主要方式。花钱买服务, 利用市场机制获取全面、低耗、优质的服务, 从而可以让疾控中心集中力量进行防病与检验工作, 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多赢”的局面。物业管理公司的选择以合理低价格, 再加上适当的监督、评价与核算机制, 能有效控制后勤管理成本与服务成本。

2.3 有利于强化后勤管理工作

过去, 后勤工作管理与服务职能混在一起, 管办不分, 职责不明, 权限不清, 效率低下且无法对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在社会化的物业公司管理形式下, 能有效地将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加以区分。疾控中心可以建立后勤管理小组, 代表单位对物业公司的后勤服务进行监督、评价、指导、检查甚至惩罚, 努力促进单位后勤保障的有序管理。而物业公司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建立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 大大提高单位后勤管理工作效率, 节约成本。认真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在支持疾控中心的后勤保障工作之余, 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与信誉。

2.4 有利于深化质量管理体系

在新的形势与环境下, 疾控中心后勤管理的内容、范围与方式跟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各类管理制度需要进行全面的修订。通过后勤管理社会化, 能有效地借鉴专业公司的管理办法, 完善自身的规章制度, 规范内部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同时, 还能在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中进行优化, 把内部的质量管理与外部的质量管理联系起来, 让信息相互沟通、相互作用, 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

3 注意的问题

3.1 物业管理式的社会化后勤管理具体方式

后勤管理社会化精简了人员, 节约了费用, 改变了工作方式, 但如何实现物业公司与后勤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只有建立后勤管理服务受理部, 形成标准工作流程, 实行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形式才能有效地建立物业公司、后勤部门、工作部门之间的联络, 提高工作效率。通常, 工作部门发现问题, 发送需求到后勤管理服务受理部, 后勤管理服务受理部知会物业公司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并将实施情况记录在案;后勤部门发挥监督、管理、评价的作用, 检查物业公司的工作成效并反馈到工作部门, 并在物业公司需要时予以技术支持。所有信息归于后勤管理服务受理部, 再通过讲算机集成管理来进行相关工作的调度, 真正体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服务行为、节约费用成本的后勤管理社会化的优势。

3.2 原有工作人员的安置是疾控中心面临的难题

疾控中心原有人员都属于事业单位编制, 是所谓吃财政饭的人, 工资待遇较之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有很大的优势, 再加上心理上的优越感, 在社会化管理过程中, 难于融合在新的工作环境之中。对此, 各个地方均制订了一些办法, 如江苏省卫生厅在《关于推进全省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可能实行离岗退养的政策。而广东省编办在2011年5月接受记者采访时, 强调全省事业单位改革对后勤工作人员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或给予适当过渡期的解决办法。后勤管理社会改革中, 人的问题是最核心的一部分, 实行物业管理式的后勤管理社会化时必须妥善解决人员的分流问题。

3.3 实行花钱买服务时费用核定

在服务过程中, 对物业公司增加的、临时性的工作费用如何核定, 这些都是疾控中心领导在推行社会化管理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财政部门在核拨疾控费用时, 往往对这一块不怎么重视, 或者标准定得较低, 严重影响疾控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 除了一方面与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沟通之外, 还应当对社会化管理各方面的费用进行全面的分析, 力求合理以争取上级的支持。对于在物业管理合同履行中发生的额外费用或政策性的费用调整, 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处理办法, 分清责任, 避免发生纠纷影响工作。

3.4 实验室日常维护管理是重要且带有危险性的活动

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往往缺乏相应防护与维护的知识和技能, 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参与到实验室维护工作之中, 也让疾控中心面临两难的局面。一方面要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另一方面要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与维护。在目前情况下, 没有相关文件或机构在这方面做出具体要求。为此, 疾控中心有必要建立一套培训机制, 结合后勤保障的相关工作, 对需进入实验室从事配套设施与环境维护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化条件下实验室维护的薄弱环节。

医疗卫生单位后勤管理社会化提出已有10年之久, 在大型医院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就疾控系统而言成效不大。实行物业管理的后勤社会化, 规范后勤管理和服务行为, 维护后勤管理和服务秩序, 提高后勤管理及服务质量, 是疾控系统进行后勤管理改革的一个方向, 也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花钱买服务的方式之一, 并真正体现后勤管理社会化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居建华, 戴谷.建立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是疾控中心后勤改勤的有效途径[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1) 01:34-35.

[2]王卫, 任庆惠.医院后勤管理的改革与探索[J].医疗装备, 2010, 01:61-62.

[3]陈文静.创新后勤服务模式, 建立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J].西部医学, 2010, 07:1373-1374.

[4]张大伟.浅沦加强医院后勤管理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2, 138.

[5]吴才元.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模式分析[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11:1023-1024.

[6]霍柏滔.现行“医院后勤社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J].现代建设, 2011, 10 (1) :25.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第8篇

关键词:区县级疾控中心,资金管理,加大力度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各级政府、社会机构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逐步加大,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正常事业支出已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并接受主管单位、财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为疾控工作的专业服务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项目实施与管理, 与之配套的是项目资金。这些资金因项目实施主体不同、目标不同、范围不同, 部分区 (县) 级疾控中心对来源、使用方式、开支范围及监督管理模式不同的各类项目资金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尽快完善相关管理措施, 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十分必要。

一、区 (县) 级疾控中心项目资金管理现状

(一) 当前区 (县) 级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

1. 财政性专项性资金。主要包括从财政取得的具有指定用途的项目资金, 如疾控中心取得计划免疫资金、流感防治检测资金、艾滋病防治资金、结核病防治资金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性资金。

2. 疾控系统内拨入项目资金。主要包括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的各类项目资金, 如化学污染物检测项目资金、艾滋病专项调查等专项补助资金。这类资金由中央 (或省级) 财政安排, 列入国家 (或省级) 疾控中心支出预算, 或上级疾控中心用自有资金为特定项目的实施而提供的资金, 如麻风病防治工作补助资金。

3. 国际组织、社会机构为实际公共卫生特定目标, 与疾控中心合作实施指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提供的资金。如全球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基金, 盖茨基金等。

4. 科研机构、经批准的企业提供的为公共卫生产品的研制开展的试验性科研项目资金。如为新疫苗的研制而开展验证性试验。这类资金用于疾控中心组织研究方需要的人群开展试验性接种及效果评价劳务费开支。

(二) 各类项目资金的监管主要形式

1. 政府监管。

疾控中心作为事业单位, 其任何形式的资金占有、使用等均接收财政、审计、卫生主管等部门的正常监管。财政、审计、主管部门通过集中支付、预决算、审计等多种方式实施日常管理。

2. 资金提供方的管理。

(1) 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对列入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 通过财政预决算、专项检查、专门审计形式进行监督管理。 (2) 非财政性项目经费的管理。同级财政以外的各类项目经费提供方对资金的使用均会明确范围、方式, 并要求专款专用, 区 (县) 级疾控中心依据其要求, 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 并接受资金提供方的监督检查。检查方式一般是对照工作目标逐项检查。

由疾控系统内拨入的项目资金的管理。对资金额度小, 周期短, 不跨年度的一次性拨入的项目资金, 一般在项目实施完成后上级疾控中心会作一次全面或抽样财务检查;对资金量大、周期较长, 经费按项目进度划拨的项目资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跟踪监督, 项目实施完成后作总结性检查。

由国际组织、社会组织提供的项目资金, 一般周期较长、资金额度较大、项目实施地域较广, 其监管均有明确的程序和方法, 除上级实施机构的日常检查外, 定期的第三方认证也是常用的监管方式, 实行全面、完整的系统管理。

由科研机构 (企业) 提供的试验性科研项目资金, 项目的实施主要由科研机构完成, 疾控中心提供组织、部分劳务协作, 经费提供方一般仅是合同管理模式, 是对疾控中心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补偿, 并不实施实质性资金管理措施。

一些大型项目会有多层级的执行单位, 各上级执行单位及最终项目资金提供方会对区 (县) 级疾控中心的项目资金进行不同层级的监督管理。

3. 区 (县) 级疾控中心自身的监督管理。

作为项目具体实施及资金最终支出主体, 依据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项目资金提供方的资金使用要求、规定及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发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作用, 对包括项目经费在内的所有资金进行监督管理。

二、区 (县) 级疾控中心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 项目资金管理的难点

1. 区 (县) 级疾控中心财务人员数量限制。

当前区 (县) 级疾控中心均同时运行着数量、性质各不相同的多个项目, 项目规模、资金额度、项目实施时间、资金拨付方式差异大, 项目经费有的几千元, 有的数百万元, 期限有的几个月, 有的则几年。疾控中心现有财务人员对众多项目资金实施无缝财务监督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2. 资金提供方管理要求、规范不一致, 统一精细管理困难。

每个项目均有自已的资金使用要求、管理方式, 其规范、开支标准、范围、支出渠道等均不一致。有的项目要求单独建账, 有的项目仅要求专项核算或备查核算, 项目实施方要按各个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分配方案一一对照, 分别对应管理, 增加了管理难度。

3. 部分材料管理要素缺失。

对材料入库、出库、结存等的数量与价值管理是项目资金计划、安全、节约使用的重要保障之一。项目资金购置、项目上级实施单位调拨、领用本单位材料库材料等是开展项目工作的所需材料的主要来源, 其中一些项目中, 上级实施单位的无偿调拨占重要比例。由于这些材料支出预算级次在上级单位, 部分项目上级单位不提供调拨材料的单位价值, 财务上无法对这部分材料进行有效价值管理, 其仅有的数量管理也往往依赖于具体的业务科室, 区 (县) 级疾控中心的内控制度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实际上已将这些材料置于系统管理之外。

4. 区 (县) 级疾控中心对项目支出实时监管难度大。

项目实施部门科室专业性强, 也是使用项目资金的主要部门, 财务等正常资金管理部门很难真正了解项目实施中的资金运行全过程, 且部分项目实施具体地点分散, 内控管理到位难。

5.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业务风险管理难。

疾控中心承接的项目大多为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业务, 其安全性都经过论证, 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异常反映或者意外、不足、甚至错误均是可能的, 从而导致事故、纠纷出现。而当前不少项目经费中并无这类支出预算, 风险事件的善后成了“无米之炊”。

(二) 项目资金管理的不足

1. 财务部门的监督虚设。

一些项目中, 财务部门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安排资金支付, 项目实施科室形式上依据资金提供方要求的经费使用计划发生支出, 但其真实性、合理性完全依赖于项目实施人的自律, 于是出现了对照计划开支, 用完为止的情况。单位财务部门起着账房先生的作用, 支出发生后才告知财务部门, 只是简单的事后票据报销, 不能对项目中经济业务活动支出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手段相对弱化, 导致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2. 财务核算规范性不能全面履盖。

财政性经常性项目资金及部分实施时间长、资金规模大的项目经费提供方均有严格的核算规范。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相关制度中有明确的专项核算、备查登记等全面的核算规范;全球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基金制定有专门的会计核算办法。但大部分项目只有资金使用计划、经费分配方案等简单要求, 并没有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这些项目本身不列入疾控中心年度财务预算, 一些单位的核算不够规范, 将项目经费收入支出长期挂往来账, 又不及时清理。在往来账中列收列支, 不能完整反映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

3. 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规范执行不力。

一是个别单位对项目资金虽然规定专款专用, 但仍将非项目支出如日常公用经费挤进了项目资金, 形成项目资金额度被人为地削减、挤占。二是个别项目资金有结余时, 财务人员会将其他支出列入。资金的审核、使用、审批、记账均在项目实施方。供方只能被动地事后督查, 专款专用制度虚设。

4. 部分资金提供方监督检查措施简单, 资金使用与效果评价脱节。

现阶段, 项目实施效果考核往往归业务科室, 而资金的核查归财务部门, 业绩考核与支出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 供方财务部门虽进行逐项全面资金使用检查, 但仍属于“只管拨款、不问效果”, 简单的检查方法又使得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且监督处罚力度不足, 助长了项目支出过程中的浪费现象, 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5. 部分资产管理存在漏洞。

项目实施过程中, 由上级实施单位无偿调拨的资产, 一般是业务科室领取并使用, 财务部门不知情, 导致实施单位无法将固定资产及时记账;实行单独建账的项目, 实施单位也可能不将项目资产纳入本单位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环节缺失;同时, 一些项目实施完成后会向项目实施单位移交部分结余资产, 实施单位如何合理、合规处置, 尚缺乏监督机制。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减少薄弱环节的对策

1.建立和健全项目资金内部约束机制。规范项目资金使用流程, 将项目资金使用纳入实施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管理。项目业务开展科室承担着项目实施的主要工作, 自然是资金支出的主要经办机构, 项目支出是业务科室组织开展项目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消耗的补偿, 但不是业务科室开支特权, 更不是业务科室的“小菜地”。严格限定劳务费等支出领取对象, 并将项目支出范围、标准与本单位的各类标准进行对照, 从严预算, 将其经济活动应纳入单位各类资金使用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管理, 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预算、财产保全、内部报告控制等制度。将疾控中心既有的内控体系运用到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上, 让项目资金使用处于整个单位的系统管理中, 而不是由某个业务科室所控制。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规范会计核算, 完善财务处理流程。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按资金的性质正确分类, 合理选用会计科目、核算流程, 使资金的拨入及支出范围、支出项目内容、结构能够在会计记录中得到完整反映, 清晰列示资金运动的全过程。项目资金收入、支出是单位特 (限) 定用途的资金, 就其性质来说是单位收、支组成部分, 理应按照收入、支出进行账务处理。但为保证其用途的特定性, 应根据资金拨付渠道、性质, 分别按照财政专项补助、上级专项补助等原则进行核算;对要求独立建账应根据项目最高执行机构制定的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设置等单独建账核算;对疾控中心仅提供组织、协助等与科研、企业合作的产品有效性临床验证业务资金, 其实质是对疾控中心的劳务补偿,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专项资金, 资金提供方也不要求专项管理, 可考虑将其作为一般事业收入、支出来管理。

3.优化项目资金管理, 强化绩效奖惩机制。项目资金拨付是经过严格预算确定的, 而专属性使用是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实施的前提, 但即使拥有最好的预算, 也会因项目实施人的管理水平、实施方案、工作效率不同, 执行结果不同。因此, 项目实施完成前, 项目资金监督应侧重于专项计划使用;完成后, 应侧重于项目成果的绩效考核, 在上级项目实施单位确认完成项目任务后, 可明确结余资金留实施单位使用, 以促进实施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资金量不大、周期短的项目, 可采取核定工作量、定额下拨补助资金的办法进行管理;对资金量较大、周期长的项目可采取核定项目进度, 分期配套下拨资金的办法管理;对一些经常性项目, 定期考核, 测定考核期内工作量完成率。将资金下拨数与任务完成情况挂钩, 将项目业务考核与资金管理联系起来, 使资金高效使用责任落实于项目实施单位, 通过绩效考核, 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4.改变监督方式, 创新监督措施。减少项目支出突击性、专项性检查, 通过预算、工作量核定等方式增加日常监督手段;减少事后检查, 通过预算、大额支出报批 (备) 等方式进行事前、事中监督;减小指标性、环节检查, 增加对项目内控制度及执行可靠性审查、支出结构合理性分析等全方位监督措施;上级项目执行单位提供多个项目的, 应尽可能地合并检查, 避免“一项一查”, 提高监督效率, 节约监督成本。

5.加强、完善项目资产的管理。对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材料, 无论是否独立建账、是否上级无偿调拨, 均应纳入区 (县) 级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管理。对独立建账的项目资产, 资产管理部门可通过设置项目明细账或备查登记簿进行管理;财务部门进行完整的账务核算, 杜绝账外资产的存在, 保证项目实施完成后资产的正确处置。无偿调拨的材料、固定资产应办理交接手续以明确责任, 并提供完整的价值数据, 以便实施单位财务核算。对支出预算级次在上级项目实施单位的调拨材料入库核算时, 可增设类似“待分发项目材料”的债务类科目对应核算, 并按项目分品种进行材料明细管理。

6.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项目风险基金。当前区 (县) 级实施的各类项目中几乎都没有风险支出预算, 但并不是不存在风险, 近年来已多次发生了各类纠纷、事故, 区 (县) 级疾控中心只能用自有资金填补这类支出, 显然增加了负担。当然风险基金可设在项目最高执行机构, 明确申请办法, 作为具体执行单位的区 (县) 级疾控中心可依据实际情况和责任分担申请资金就行了。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第9篇

疾控中心即疾病控制中心, 是国家卫生部所属的疾病预防机构, 主要负责国家疾病的预防、控制以及日常的卫生监督工作, 其中还包括对相关疾病预防所进行的科研工作等。当前, 疾控中心在社会上的地位愈发凸显, 但与此同时, 在其中心财务管理方面,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疾控中心存在的问题

1.1认识错误

疾控中心属于国家的机关单位, 由于有严格的监管, 其财务管理的过程较之其他单位相对简单。其财政收支主要由国家负责调配和调拨, 这样的管理制度造成大家对财务管理问题的忽视, 因为单位不用考虑生存与发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思想观念使得疾控中心对财务管理方面的认识不够, 相关人员只负责管理金钱而忽略了成本核算以及相关结果的分析过程, 导致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缺失。实际上, 这些工作在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十分重要的, 要想做好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 就要求相关人员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1]。

1.2没有明确的工作重心

对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上的缺失, 使得相关人员无法对这份工作的性质以及重要性有十分明确的了解。进而无法找到工作重心, 使其发生偏移。主要表现在只重视资金而忽略其他的财产管理, 没有对财务做具体的数据分析。对流动的资产没有给予准确的记录和明细, 不重视对相应收账目管理以及重要的资金管理, 进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1.3缺少控制制度

虽然疾控中心的财政拨款是由政府负责的, 但是政府只负责拨款而不负责管理和决策。政府只是利用预算这一环节, 达到它对疾控中心的约束目的, 然而这种约束力实际上是很微小的。但是这种做法却导致很多的疾控中心只是一味地增加预算以获取更多的财政。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忽视。究其原因, 无非是疾控中心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能够约束人的行为, 只有制度健全了, 才能够形成有公信力和权威的管理系统, 相关人员才能够通过制度的约束,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2]。

2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强化管理意识

加强疾控中心全体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习, 有效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强化疾控中心全员的管理意识。使其在工作过程中, 充分考虑工作的成本以及产生的工作效益。

做好资金的统筹规划, 加强疾控中心内部管理,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学习相关知识, 掌握财务管理的技巧, 不断改进财务管理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降低成本消耗, 以创造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实现资源利用程度的最大优化。

2.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疾控中心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疾控中心的工作特性制定出一套适合其发展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者的管理意识, 使之在财务管理的工作进行中, 按原则办事。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建立严格的内部监察制度。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3明确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

财务管理工作有其工作重心。作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 想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首先要明确其工作重心。依据重心对财务管理的方向做出相应的调整。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是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 要对其可能产生的现金风险做好严格地控制, 以防遭受经济损失, 使得整个疾控中心的利益受损[3]。

另外, 疾控中心内部要优化利用资源, 尽量节约成本, 减少成本消耗。合理利用资源, 使资源的优化利用率达到最高。

同时要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做好账目明细, 以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其财务状况有清楚的了解, 强化内部的资金管理。在疾控中心整体的运作过程中, 对成本进行精准核算, 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消耗,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以计算疾控中心内部人员完成工作的情况。

2.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疾控中心的管理阶层及财务部门应该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给予相当大的重视, 通过完善疾控中心内部的控制制度, 建立起人、财、物一体的内部控制制度系统, 与政府对中心的宏观调控相互配合, 双管齐下, 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财务管理方面, 要充分利用中心内部的监督职能, 把相应的财务记录做好, 并对财产明细做出定期的检查与结果分析, 以确保账目与实际收支情况相符。

2.5依据运营情况, 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网络管理财务信息状况, 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管理水平。通过工作人员对网络的熟悉, 进而促进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

由于疾控中心财务状况比较复杂, 数据较多, 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大大减少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数据错误以及工作疏漏, 不但节省了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 同时也降低了财务损失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及工作效率, 促进工作的有效落实[4]。

3加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意义

财务的支持, 是确保疾控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资金的正常运转和有效流动, 对疾控中心正常行使其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保证财务状况的良好, 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构, 才能确保疾控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合理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降低成本消耗, 进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4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活动特点

第一, 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责与活动内容形式相对简单, 工作流程不同于其他机构的繁琐, 无需个人经营管理, 消耗过多时间。主要由国家统一管理, 宏观调控, 但疾控中心内部仍需要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配合工作。[5]第二, 疾控中心致力于疾病研究, 科研、卫生监管等活动, 属于服务性的非盈利性组织, 所以其收入来源相对比较单一。由于受政府拨款限制, 所以其预算不能依据个人意志, 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成本。

5结论

综上所述,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从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薄弱到中心内部监督制度的不完善, 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不断完善疾控中心的内部监管、信息服务制度,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有效合理利用资源,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进而促进疾控中心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为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田园, 李清, 钱巧.基于新形势的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统计与管理, 2013, 01 (05) :15-16.

[2]邢电芝.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3, 05 (04) :13-14.

[3]袁茂涛.浅谈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视角 (中旬) , 2011, 04 (03) :44.

[4]丛海鸥.试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6 (07) :3496-3497.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第10篇

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原因及自身原有状况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展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现象:一方面因当地财政支持经费不足而难以更新补充工作所需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存在简陋、老化、落后现象;另一方面, 一些县级疾控中心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配制了一些进口或国产的中高档检测仪器, 如CT性能检测体模、CR辐射量检测仪、X-线测量仪、气相色谱仪、B超等, 但由于对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购置了一些同类型的高、精、尖仪器设备, 由于缺乏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仪器设备应用效率不高, 有的设备甚至长期搁置, 严重浪费资源。造成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严重失衡, 从而阻碍了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如何让仪器设备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抓好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关键, 针对此类现象问题, 为保证公共卫生医疗改革的顺利开展, 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 更好的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根据自身工作及单位长远发展情况总结对仪器设备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策略。

1 大力度加强仪器设备监督与管理

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来说, 管理由为关键。管理本身要有合理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综合效能, 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产生经济效能, 单位能否得到发展关键是管理,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水平, 向管理要效益、要成效。那么, 怎样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呢? (1)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网络平台。从卫生主管部门到仪器设备使用有所属单位, 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管理, 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设有专人负责, 层层落实, 采取分级管理, 全面展开逐级指导的形式, 建立有权威、负责任的仪器管理领导机构。 (2) 实行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计划管理模式。对先进及贵重仪器设备, 建立起医疗机构贵重仪器设备引进审批制度, 对因开展工作需要, 对必需购置的仪器设备本着技术上先进, 工作中实用, 经济上划算和房屋、设备、人员三方面配套的原则, 拟定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并根据仪器的先进程度, 仪器寿命和实际效益等情况, 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 仪器设备使用科室或使用人员应与单位签订相应的使用管理计划, 上报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检查批准, 切忌盲目购置仪器设备, 造成设备闲置, 资源浪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技术管理档案。严格执行验收制度, 组织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 并详细填写验收报告, 整理资料, 存入档案。及时安装调试, 仪器设备, 使其近早的投入日常工作的使用, 如发现问题, 须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加以解决。接收后的仪器设备, 首先应建卡管理, 对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数据资料, 单位应做出严格的规定, 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 建立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设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账、物、卡, 一式三份 (财务处一份, 使用科一份, 后勤保卫处一份) , 同时实行微机化管理, 每月定期增添新购的财产账, 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厂家、价格、购置时间、使用科室等, 按时对购置设备科、处室进行固定资产盘查, 对设备存储、调动、维修记录进行查实。妥善保存好仪器设备的各方面技术资料, 如说明书、图纸、产品合格证, 操作规程等证件, 以保证材料的完整性。此外, 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记录, 对每次检测结果按时间、按要求填写好维修记录内容, 保存好仪器设备的检测、维修结果。 (4) 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根据工作需要, 挑选所学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或从其它岗位、部门聘请, 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仪器分析人员, 组织人才流动, 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 合理调整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 提高整体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5) 选派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组织进修培训。从工作实际情况出发, 可采用请进来或派出去模式, 根据不同层次, 拟订不同学习内容和时间, 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选派仪器设备进修人员。选派进修人员应首先从业务人员特别是技术骨干中分期、分批进行选派进修, 由于这些人员既有专业知识, 接受能力强, 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进修学成后, 不仅具有组织领导能力, 对仪器设备精心管理, 正确使用与维护, 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而且能结合实际工作, 充分合理利用和开发仪器新功能, 创造性的工作, 能为单位今后发展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2 高度重视仪器设备的使用

仪器设备自购置后, 经过所属单位的接收, 设备的使用由为重要, 因为此阶段所占设备寿命的时间最长, 所以在加强对设备管理的同时, 必须重视仪器设备的使用。 (1) 对仪器设备正确使用, 必须落实设备使用中各项制度的制定, 可分为如下几个面: (1) 制度责任制: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 做到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对于精密、贵重仪器设备, 必须指定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使用, 做到专管专用和协作共用。 (2) 制度考核制: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定期进行计量检定, 以确保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 制度培训制: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首要保证。加强仪器使用人员的基本操作训练, 使其熟悉仪器的性能和特点, 熟练掌握其操作技术,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3 重视仪器设备的维修

在购置仪器设备时, 需要对仪器易损部件及常用部件进行提前预置, 如空调机、除湿机、稳压器等设备的常用更换部件做好储备, 对这些常用的配件和配套设施, 作好提早的存储, 以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不良现象, 及时进行更换。仪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 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检修, 切忌乱拆乱修或长期搁置。经验证明, 在重视仪器设备使用、开发的同时, 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 是仪器设备顺利使用的保证。

综上所述, 根据市级疾控中心的实际情况, 仪器设备必须加强系统管理, 在使用过程中妥善保存, 精心维护, 及时维修, 以确保仪器设备在数量上的完整性和质量上的完好性, 使其随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其效能, 促进医学科研和疾控事业的向前发展。

摘要:公共卫生均等化是当前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物资资源, 充分发挥疾控机构现有仪器设备作用, 为保障设备的合理应用, 要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使其在工作及应用中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使疾控中心真正成为本地区卫生防病的技术中心、检验中心、培训中心和科研中心。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疾控中心所保存的档案信息都是中心的基础工作,其信息数据十分庞大、珍贵。由于我国对档案信息管理实施的较晚,在管理过程中缺少足够的人才与设备,使我国档案信息管理存在很多不足。所以,需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更好的解决这些不足,促进我国社会发展。

一、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封闭期

现阶段,我国一些疾控中心的档案从成型之日起就被封闭期间,而且这些档案封闭的时间较长,从而导致了疾控中心对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产生的矛盾。

(二)阶段性

一些疾控中心的档案信息记录几乎都是感染病与突然事件这两种。这些档案在不同的时间会体现出不同的作用、价值[1]。随着疾控中心不断的完善改革,原先很多传染病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在逐渐的消失,这就使原有的档案信息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同时这些独一无二的档案信息为一些疾病的治疗与控制提供历史价值,这也是疾控中心永久保存的档案信息。

(三)专业复合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控中心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在管理档案时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对应的医疗知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才能更好的将疾控中心的中的各个档案的专业知识进行复合,从而促进我国疾控中心的发展。

二、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不足

现阶段,我国的疾控档案中心的要求逐渐增加,但是很多地区的疾控中心数字化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导致一些偏远地区的疾控中心对档案信息的管理还处于传统阶段[2]。即便我国现在有对应的信息化管理单位,因为这些疾控中心位置偏远,没有足够的资金,很难建设对应的档案信息管理防火墙、数据软件系统等,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二)人员素质较低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员才能工作,现阶段,我国疾控中心人员不足,导致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多职,使他们很难胜任这项工作。同时一些医疗人员只了解自己工作的器械,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3]。因为这些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导致在面对这些专业数据时不能及时的进行收集整理。同时这些人员在输入档案信息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疾控中心档案信息的运转。还有一些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档案的管理。

(三)疾控中心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有很多疾控中心制定了对应的管理政策,但是这些档案管理人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档案信息的数据不合理、不完整、资料分散等问题[4]。同时有些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资料信息泄漏,缺乏对档案信息管理的操作流程,从而阻碍了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三、解决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加强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当前疾控中心发展的重要趋势,结合我国疾控中心的现状,并制定出对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促进我国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

(一)加强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

疾控中心的档案信息是当今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的档案信息记录着整个历史、社会的发展[5]。因此,在对档案信息管理时要改善现阶段档案储存环境,在储存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解决,从而保证我国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我国还要为档案室配备良好的计算机与防护软件,从而保证在信息存储过程中更加安全、合理。

(二)加强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还要招聘一些综合性人才。通过对管理人员不断的培训,从而提高其自身素质,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做好本职工作。

(三)增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疾控中心领导人员要结合相关的法律制度,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在管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促进我国档案信息的快速发展。

四、总结

在传统的档案记录中是以纸质材料为主,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出现,如何做好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疾控中心档案也发生了不断的改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并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

参考文献:

[1]冯秀芳.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疗装备,2014,07:56-58.

[2]刘瑛,郭宏.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J].职业与健康,2014,15:2193-2194+2197.

[3]步尧.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医药科学,2014,18:140-142.

[4]张春莲.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08:75.

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第12篇

根据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对疾控各项专项资金的核算从科目分类细化, 理论上较以前旧会计科目体系有很大的完善, 但在实际的账务处理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完善。

一、新会计制度下的疾控专项资金的核算方法

湖北省各县级疾控中心按照省厅要求从2013年1月1日实行新的《卫生单位会计制度》, 新制度较旧制度有很大的改进, 一是要求”基建专账”一律并入单位会计大账, 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单位现有的状况;二是增加了对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的规定, 解决了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所导致的固定资产原值不真实的问题;三是增加了“零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等资产类科目, 为财政预算、国库集中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改革提供了有效的衔接;四是对专项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进行了细化, 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净资产”类别中新增了“财政补助收入结余”、“财政补助收入结转”等科目, 很好地解决了既符合“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部门预算管理规定的要求, 又能兼顾该单位财务管理需求;五是取消“拨入专款”和“专款支出”科目, 使用“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和“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对各类防病专项资金进行核算。

二、防病专项资金实际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1) 国家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防病专项资金拨付严重滞后。经常是当年的资金到年底甚至次年才拨付, 结果当年的各项活动经费支出不能和当年的拨付项目经费相一致, 直接导致了当年A病种专款用B病种专款的现象无法避免, 违背了“买油的钱不能用来买盐”的专款专用的唯一性。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及时根据当年各具体病种活动拨付相应的经费, 及时督导审计各项目活动进度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有效地使用。

(2) 由于防病每年的重点不一样, 同一个病种上一年有的活动下一年有可能取消, 同时下一年有可能增加开展新的活动, 这就导致了下年取消的活动结余经费不好使用, 建议出台专项资金调剂制度, 这样既解决了某些资金短缺, 又不违背专款专用的合法合规。

(3) 为了专项经费使用进度和各项目活动开展进度相一致, 建议按病种分一级、在各病种下按活动分二级, 按活动目标三级分类。

(4) 要求财务和相关项目执行科室及时沟通, 有效推动项目进程和财务监督, 消除具体项目科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和财务管理监督出现脱节的问题。

上一篇:地缘政治下一篇:小学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