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增长范文

2024-05-06

低碳增长范文(精选9篇)

低碳增长 第1篇

对于低碳发展的重要性, 不少企业深刻感受到低碳行业发展和低碳在能源行业当中的位置, 可以说低碳行业的发展将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必然的, 而其成功的关键和政策支持、科技发展, 以及资金支持3个要素密不可分, 这其中, 政府政策排在最重要的位置。政府的激励政策能够带动企业的积极性, 加之企业自身的动力推动, 即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发展低碳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第2篇

高玲娣

探索、推广一种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稳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发展低碳农业是党和政府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英明决策。

低碳农业是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是把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发展模式,是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整体功能的一种高效农业技术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节能减排做了重要部署。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现阶段我国党和政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发展低碳农业的实际意义在于节约资源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既可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又体现以人为本、履行环境保护的国际责任、符合环境友好型发展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与内涵。

二、加深对低碳农业的效益与安全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推动发展低碳农业。

第一,低碳农业的核心内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农业,采取的农业措施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有害气体引起的不良气候变化,减少有毒农药污染对人类的危害。第二,低碳农业是节约型农业。尽可能节约投入农业各种资源的消耗,使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合理地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第三,低碳农业是效益型农业。以最少量的物质投入获取农业最大的产出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提高物质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第四,低碳农业是安全型农业。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对人类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水平,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连年来汕头市各级党政领导、党政部门大力引导各地农民群众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低碳经济取得显著成果,例如汕头市农业部门重视水稻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指导农民适时用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合理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提高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据测算,减少一次用药,全市39万亩水稻田可节约农药成本投入700-800万元,既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减少稻谷的农药残留,还可挽回病虫害造成低产的经济损失。又如南澳充分利用风能资源发展低碳经济清洁能源,至2009年,装机容量12.8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3亿千瓦时产值1.9亿元,为地方增加税收来源,为省网提供清洁电源。

三、发展低碳农业的原则与主要途径。

发展低碳农业的原则:一是减耗。减少资源、工业能源消耗、减少污染。二是扩源。扩大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的利用和提高农业投入品的有效利用率。发展低碳农业的主要途径:1、继续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经济、节能减排的决策部署,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如大力发展海洋养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持久有效增收。2、减少无机化肥投入。科学、合理更有效的利用化肥,尤其是氮肥,提高化肥利用率。3、减少有害物品投入农业生产,减少污染。发展新兴有机农业,研究、生产新型肥料、新型农药,用复合高效肥料、有机肥料替代有害化肥的使用,用生物农药、生物天敌、物理防治法、低毒低污染农药替代高毒农药的使用。节约农业生产投入成本,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如汕头一些地区的蕉柑园、橙园采用放养钝绥螨(又名黄蜘蛛)的方法防治红蜘蛛,采用间套种豆科植物、客土等方法提高农田肥力,均取得明显成效。4、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耕作技术,如自动化喷灌、滴灌技术在蔬菜产业、果园、茶园等农业生产的应用。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旱涝保收田。5、植树造林,增加碳汇量,改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潮阳、潮南、南澳大林区的山梁、工厂、机关及学校周围、城乡结合部大力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形成生物防火林网络,濠江区火灾多发点实施林分改种生物防火树种,提高我市森林的自身防火减灾功能。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营造优良林业生态环境,为汕头旅游业的发展添绿添景,创造宜居城市环境。6、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提高太阳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7、发展环保清洁能源和循环农业。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农村生物能能源为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发电、制造沼气作燃料供暖供热供照明,如2007年来汕头市建设9座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池,沼池容量4200立方米,估算年产沼气73万立方米,相当于511吨标准煤产生的热能量,年变废为宝创值102万元,沼气池使用十年可创值1020万元。同时沼渣作为有机肥为周边农户用于种果、种菜,作农田基肥,减少化肥的投入量,还有利于禽畜防疫防病,利于村容村貌整洁,促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

低碳增长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一、引言

随着全球变暖,气候恶化,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人类越来越关注的问题。2003年,英国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这一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该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通过能源革命建立起来的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一种从高碳能源消耗时代过渡到低碳能源消费时代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高三低”,这里的“三高”区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是“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三高”,“三低”则为经济发展过程的“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实质在于能源利用上实现高效、清洁和环保。

可见,以“三高三低”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归根结底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共生,这与我国奉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目标相一致,也与我国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相符合。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2.2亿美元,世界排名从第32位上升到第2位,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与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大国地位已然确立。与此同时,我国“奖出限入”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面临着低碳经济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出口导向以及“奖出限入”的贸易战略,国内经济增长与就业严重依赖于对外贸易增长。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非均衡式的贸易发展战略的局限性和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不协调性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矛盾越来越明显,国际摩擦越来越明显。

(一)出口商品“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

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上看,长期以来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高耗能金属制品、低端机械设备所占比重较大,近几年钢铁等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幅增加。2009年,尽管国内节能减排措施力度加大,我国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仍高达1298亿美元。其中,就出口额而言,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出口额最高,分別为325亿美元和364亿美元;就增长率而言,耗能强度最大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出口增长最为快速。高耗能主要表现为能源消费总量高的同时,能源利用率较低。早在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国。而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我国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五分之一。在能源供给上,我国需求量大的石油、铁矿、锰、硌、铜、铝等矿藏储量明显不足,能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能源供求关系全面紧张。在利用外部资源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对外部资源的严重依赖。

高能耗往往就伴随着高污染。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远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70%能源仍由火力发电厂提供,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仅有93%。据统计我国环境污染带来的直接损失占年均GDP8-12%。巨大的贸易顺差背后是沉重的环境代价。伴随着外贸飞速发展,我国碳排放总量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2002年以后表现出高增长的趋势。1990年,我国碳排放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1%,到2004年,我国碳排放量4847.33MT,占世界总排放的17.66%,2007年达到5788MT,比重19.9%,居世界第一位。这与我国入世后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提高,出口数量激增关系密切。因此,发达国家不断向我国施压,要求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尽早参与二氧化碳的减排行动,直接承担减排义务。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处于上升阶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处于上升状态。能源与环境的硬约束决定了我国无法支撑起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关系到我国能够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课题。

(二)外贸增长“低效率、低效益”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制成品已经取代初级产品,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制造业出口已占外贸总额的90%以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目前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主要集中于低端产业,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特别是服装、玩具、鞋帽、机电。这些产品大多处于产品成熟阶段,同质性替代性强,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因此产品出口效益低下;包括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绝大部分是工厂产品的终端产品,国内主要从事最后的加工组装这一劳动密集型环节,研发和精密部件制造这两环节基本不涉及。跨国公司一方面掌握着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另一方面操控着销售渠道,只将低增值中间环节分包或者转移到中国进行,在这样“两头在外”的市场里,获得巨大利益的永远是跨国公司。

长期以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在促进出口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激励机制和措施,如低估名义汇率、出口退税、减免税收,降低环保、职工福利和土地成本等,这些做法在压低出口企业实际运营成本的同时,扭曲了要素价格,造成福利大量的输出。以中美贸易为例,美国消费者每年因购买中国产品就能节约下1000多亿美元。可见,中国生产并出口的低价商品,为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本身获利甚少。这种依靠规模与数量的扩张进行的对外贸易,出口成本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保成本,而同时这些产品往往容易造成“量的泛滥”和“价的低廉”。加之我国出口产品市场过度集中,往往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

(三)出口不断遭遇绿色贸易壁垒

低碳经济的概念自提出后,得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认同与推行,受其影响,我国出口不断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制约。目前,我国对美、日、欧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而这三个国家和地区大多是“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国,环境限制极其严格。2007年8月,欧盟推出《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要求我国出口的用能产品必须提供包括原材料和能耗等指标的“生态学档案”,2008年第一批实施细则涉及办公设备、空调、冰箱、机电和音像五类产品,2009年扩大到家庭照明、电视机、热水器、洗衣机、家用冰箱和风扇等产品,而这些都是我国出口欧盟的传统优势产品。

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限量及交易法案》和《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这些法案不但设置了未来几十年内美国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和方案,同时授权美国可以对包括来自中国在内的,没有实施减排限额的国家进程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所谓碳关税主要是针对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钢铁、水泥、铝、部分化工产品等征收的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一旦美国正式征收碳关税,我国水泥、钢铁及玻璃行业的出口将受到重创。在清洁法案被通过的十多天内,美国连续对我国无缝钢管、钢格栅板、油井管、铜版纸等多种高碳排放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这一方面说明发达国家利用环境保护,“碳关税”之名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打压我国低端出口产业,削弱我国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以能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二氧化碳高排放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既不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也不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三、低碳经济下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途径

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中提到,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政策措施的引导,以及能源革命的开展。我们就根据这一思路寻求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途径。

(一)制定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强化政府引导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全面布局和统筹规划。各级政府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相结合,确定低碳经济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的规划,并在政策與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倾斜;逐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完善各个行业和各种主要工业产品的能源效率标准,建立各行业和企业碳排放标准;通过将环境成本的内部化,资源价格的市场化,使企业和个人有意识地减少污染,寻找最合理的污染治理措施,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污染的最小排放;通过制定差别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产品的出口,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品的进口,从而减少出口商品对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制定加工贸易升级的中长期规划,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提升技术水平,加强自主创新

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核心。技术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要素的生产率,以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技术的创新既包括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也包括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对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存埋等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等。应加大对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促进生产和消费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学习国外成功经验与做法,在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三)大力开展能源革命

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能源约束的问题,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降低能耗与节约能源贯穿于生产的始终。根据国家发布的22项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严格要求企业从改进整个生产链开始,最大限度地使用节能材料,逐步淘汰高耗能的产业和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替代品。按照国家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法》,地方和企业在积极优化和调整现有能源结构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推进核能,水电设施建设,降低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加大清洁风力发电和高效率发电机组的投资,发展风力发电;积极开发氢能,生物燃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全面展开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他新能源的利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雪梅,王双.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1(4).

2.孙菲菲.低碳经济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J].北方经贸,2011(5).

3.马丹丹,杨迎春.能源消费约束下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调整[J].经济纵横,2011(5).

4.王贵辰.试析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中国市场,2011(23).

5.刘旭.迈向贸易强国之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低碳增长 第4篇

为应对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近年来, 随着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密切关注, 国际社会日益达成共识,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低碳经济涉及面极广, 关注的问题也错综复杂, 尽管国内外对低碳经济一词有基本的统一认识, 但低碳经济的概念又众说纷纭, 至今尚无严格定义。国外一些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报告中, 将低碳经济归结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 (2008) 的阐述是: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 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 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 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效能、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2008) 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 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李士、方虹和刘春平 (2011) 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新理念, 是一种发展新模式, 是一个规制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规则, 也是一个涉及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付加锋、庄贵阳和高庆先 (2010) 指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 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 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消费模式和技术水平等驱动因素密切相关, 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全球共同愿景。潘家华 (2011) 认为低碳经济需要考虑两个指标, 一是看碳生产力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 二是人们生活品质达到一定的水平, 只有这两个同时达到一定水平, 只有两个指标都达标时的低排放、低消耗才是低碳经济。

二、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的互动作用

(一) 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的协同与竞争作用

近年来, 众多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内在的互动关系。从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来看,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而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又是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因此, 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的互动关系突出表现为两者的协同与竞争。

1.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在应对能源危机方面的协同: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是以石油和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基本特点 (谢文捷, 2006;张宇燕、管清友, 2007) 。依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0》显示, 截至2009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3331亿桶, 以2009年的开采速度计算, 可开采45年左右, 天然气储量可开采大约62年, 煤炭储量可开采约120年。在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时, 化石能源的能源危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成为当务之急。庄贵阳 (2005) 认为,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应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 减缓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节能减排, 根源还在于从经济体系的输入端减少碳的使用和排放, 可通过减量 (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 和替代 (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予以实现 (姜国刚、乔瑞中、孟琦;2012) 。可见, 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方面是协同的。

2.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在控制碳排放 (应对气候危机) 方面的竞争:低碳经济最直接表现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 其目标是实现温室气体的低排放和经济增长。在当今的低碳经济时代, 人类仍然主要依赖化石燃料。许广月 (2009) 认为人类消费化石燃料等碳基能源, 因此带来了碳排放、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随着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必然。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科学评估也表明, 地球储存的化石能源中内含的二氧化碳, 只是部分排放, 就可以毁灭地球。潘家华 (2011) 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在化石能源。Redgwell等 (2008) 分析了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认为不应过度依赖化石能源。

(二) 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的动态机制

朱留财 (2010) 认为低碳经济实质是一个环境政治经济问题, 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与一国的环境经济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环境水平密切相关。资金、技术、能力等综合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机遇大于挑战, 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首先, 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初级阶段, 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 能源需求比较少, 能源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虽然也会产生环境问题, 但是仅仅是局部的生态破坏等, 并且此时的生态破坏尚未突破大自然生态系统的阈值。这样, 能源消费产生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自然自身的生态平衡系统解决。所以, 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没有被人们关注, 更没有被经济学者纳入研究领域中。其次, 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中级阶段,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能源消费需求增大, 并且此时主要以煤炭、石油等碳基能源消费为主。这样, 能源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此时的环境问题不仅有局部的生态破坏, 而且还有全局性的环境影响, 比如全球气候变化。此时, 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迫近生态系统的阈值, 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硬约束。所以, 此时的经济增长呈现出高碳特征, 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 实现低碳经济的顺利转型。再次, 到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高级阶段,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能源需求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 能源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碳基能源消费量不断减少, 清洁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能源在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 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减少。所以, 在这一阶段上, 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出现较为理想的状况, 即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

三、低碳经济、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一) 低碳经济会阻碍经济增长吗

2001年美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时任总统布什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 称减排的目标会对美国经济带来过大的负面影响, 引起轩然大波。这也不禁让人们提出疑虑:低碳真的会阻碍经济增长吗?

日本学者Koji Shimada等 (2007) 构建了一种描述城市低碳经济长期发展情景的方法, 研究了日本志贺州在未来二十年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认为通过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技术创新和各县创新的措施可以实现在1990年基础上CO2排放降低30%~50%, 而其总产值继续增长1.6%。汇丰研究结果显示,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8年, 低碳行业的收入增长幅度仍然达到75%, 世界低碳产品和服务行业创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航天业和国防业的收入的总和, 标志着低碳行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 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 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潘家华等 (2010) 认为低碳经济并不是贫困经济, 也不是“零碳”经济,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循序渐进, 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

(二) 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关于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观点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因果关系, 而另一种观点则相反, 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关于能源消费会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有:Stern (1993) 利用美国1947—199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 发现能源消费对GDP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Masih (1997) 利用多元经济计量模型发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能源消费同GDP之间存在中性的结构依从关系、印度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印度尼西亚却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反向因果关系、巴基斯坦和中国台湾则存在能源与GD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国内学者对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也表明两者存在因果关系。韩智勇等 (2004) 采用E-G两步法和未考虑平稳性的标准Granger因果检验, 对1978—2000年间的GDP序列及能源消费总量数据进行了分析, 得出能源消费和GDP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但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由于内在依存关系不同, 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时间和区域内也存在不同的影响结果。马小微 (2007) 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53—1990年期间,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呈现倒“U”型规律, 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并且能源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990年后, 能源和其他因素共同驱动经济增长。而邵帅、齐中英 (2008) 通过考察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发现能源开发主要通过其对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本投入的挤出效应, 以及政治制度弱化效应这三种间接传导途径来阻碍经济增长。

也有部分研究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以Romer为代表人物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 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 而是在内生技术进步的基础上, 通过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等途径形成经济增长的源泉Steven Stoft (2008) 将1979—1984年的全世界石油消费量与全球GDP总量数据进行对比, 发现五年间石油产出和消费量下降了8%, 而GDP总量却增长了13%。国内学者也得出了类似的观点, 马晓君 (2004) 分析了中国GDP和能源、就业、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认为能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之间没有直接或内在的因果关系。

四、总结与评价

低碳增长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外贸增长方式

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通过最大限度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目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1]。低碳经济概念涉及到产业、能源、技术和消费等多个方面, 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 新出现的世界经济形态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将带来新的巨大的经济机会。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倡导和实践低碳经济, 以便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据技术创新和新经济格局的制高点、提升国家软实力。我国政府在2009年11月底向国际社会公布了大幅度的减排承诺, 顺应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世界潮流, 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型。

2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2.1 从外部环境来看,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 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 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 使得在国际市场上原来靠消耗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低端产品将逐步丧失竞争力优势。特别是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以及法国提出自2010年1月1日开始对环保立法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高额碳关税以后, 我国的外贸出口面临新的压力。因此, 我国必须变革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适应世界消费方式转变的潮流, 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

2.2 从国内层面上看,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传统出口商品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为特点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出口产品的平均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强度普遍大于进口产品的相应指标[3], 这种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加工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2009年8月, 我国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表明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层面, 还是地方政府层面,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

科学基金项目 (08YBB104) 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 (0808051B) 阶段性成果。

邵阳学院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洪必纲朱建华

期不仅顺应国际发展趋势,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也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 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2.3 从发展趋势来看, 发展低碳经济关乎我国在未来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与利益

《京都议定书》为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全球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已是低碳交易市场最大的供给方, 如何在未来经济格局中保护好自己的经济利益并获得市场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成为当务之急。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 全球碳排交易市场价值已从2005年的110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到640亿美元, 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 有望超过石油市场, 成为第一大市场。据美国能源情报署 (EIA) 的数据显示, 到2030年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占全球的28.4%, 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更是高达29.2%[4]。因此, 我国碳排放市场备受瞩目, 国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关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与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3 低碳经济压力下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对外贸易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很重要的一驾马车, 通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促使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走向集约化、低耗能、可循环的发展道路, 实现了外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提高利用低碳经济理念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认识

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中的矛盾:一方面外贸增长过程中能源、环境等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另一方面与国外的贸易摩擦增多, 且多与低碳经济思想指导下的贸易壁垒有关。因此, 必须用低碳经济模式来改变传统外贸的增长方式, 提高认识, 以低碳经济理念来发展外贸, 树立科学正确的对外贸易发展观, 建立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外贸实绩评价体系。

3.2 熟悉国际贸易规则, 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气候变化是目前人类面临最具挑战的环境问题, 也是当今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保持经济增长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惟一出路。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相应政策法规, 国际社会也有了200多个环保公约和协定。作为WTO成员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政府首先要在国际社会树立起良好的和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一方面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熟悉相关国际法的约束性规则, 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在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基础上维护我方利益, 为我国出口企业提供有效法律武器, 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有效增长。

3.3 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体系, 刺激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建立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 综合运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 调节和影响出口企业的行为, 支持各产业部门顺利过渡到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上来, 建立绿色产业的技术支撑平台, 提供绿

参考文献

[1]单宝.解读低碳经济[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09, (6) .

[2]郭毅, 张硕.碳关税:责任督促还是贸易壁垒[J].WTO经济导刊, 2009, (9) .

[3]于立新, 江皎.低碳经济压力下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战略[J].红旗文稿, 2010, (2) .

低碳增长 第6篇

关键词:煤炭消费,经济增长,碳排放

煤炭作为一次能源消费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今后的中长期段, 煤炭消费将依旧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同样, 煤炭资源的消耗也为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2005 年湖北省矿产资源普查显示, 湖北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0. 89 亿吨, 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建设的巨大能源需求。2014 年, 湖北省能源消费总量逾1. 85 亿吨, 其中煤炭消费占比达到64% 。能源消费也促进了湖北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 2005 年至2014 年GDP总量从6484 亿元增长至27367 亿元, 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 , 高于国家平均增速。能源消费也从9851 万吨增长到1.85 亿吨 ( 折合标准煤计算) 。高消费、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就其中备受关注的碳排放问题而言, 湖北省碳排放总量由2005 年的5700吨左右增长到了现在的9800 吨, 显然, 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

1 湖北省能源消费状况

需求大。2014 年湖北能源消总费量为1. 86亿吨标准煤左右, 占全国的5% , 超过了GDP4. 35% 的占比份额。十年期间湖北能源消费总量增长85% , 年均增速8% 。预计“十三五”时期, 湖北省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推进, 迈向中后期, 能源消费的刚性需求也将相应增长, 预测2020 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将近2. 5 亿吨标准煤。

对外依存高。湖北能源自给能力长期不足, 2013 年煤炭、石油、天然气自给率分别仅为5. 1% 、3. 6% 、1. 6% , 致使能源对外依赖度高达80% 。能源需求易受外部资源因素影响, 不仅影响能源供应的稳定, 也导致了能源价格普遍偏高, 一般工商业用电及其他用电价格均在全国前列。

能源效率低。当前湖北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深水区, 能源消费方式依旧比较粗放。我省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只有30% 左右,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消费强度为1. 045 吨标煤/万元, 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 0. 916 吨标煤/万元) ; 主要工业增加值能耗也是这样的情况; 服务业等低能耗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以GDP占比率计算湖北为38. 14% , 全国平均为46. 12% 。

能源清洁利用低。就天然气而言, 2013 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占能耗总量仅为2. 1% , 全国为5. 8% , 无法跟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此外, 受新能源技术水平的限制, 湖北省新能源发展水平偏低, 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仅130 万千瓦, 新能源发电量仅占全省用电量的1. 84% , 能源结构的优化进程短时期难以突破。

2 湖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和碳排放问题

2. 1 碳排放测算

有关研究表明, 我国的燃煤中大部门煤的品质比较低, 如消费量比较大的褐煤, 这类煤的杂质比较多, 碳含量低于高品质的煤, 而中国和国际机构在计算碳排放量时, 采用的是以国际的煤质标准来设定的煤燃烧碳排放系数, 必然会影响实际的碳排放量的结果。本文采用结构分解模型, 构建如下基于LMDI分解法的湖北省经济, 能源, 碳排放模型:

其中: C表示总的碳排放量, C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 Ei为第i种能源消费量, E为总能耗, Q / P为人均GDP, P表示地区人口总数。将《湖北省统计年鉴》2005 ~ 2014 年数据代入公式, 计算结果如表1 所示。

2. 2 各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检验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是统计工作的必要步骤, 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提高线性回归的真实性。利用NP检验 ( Ng, Serena and Pierre Perron, 2001 ) 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如表2 所示。

从表2 中可以看出, 湖北省生产总值、消费价格指数、煤炭消费和碳排放在置信水平5% 的情况下, 取差分后是平稳过程, 并且其阶数相同, 为后续的分析检验提供了数据基础。

2. 3 碳排放、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三大变量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变量之间两两检验, 利用OLS方法, 估计两个分布滞后模型: ( 1) yt+ ε1t; ( 2) yt+ + ε2t并计算各自的残差平方和RSS1和RSS2, 假设: H0: β1= β2= … = βk= 0, 选用F—F ( k, n - s - k) 作为统计量, 检验结果如下所示。

由表3 可知, 在滞后2 阶的情况下, 湖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即经济增长促进了碳排放量的增加, 而碳排放的增加不一定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在滞后3 阶的情形下, 湖北省煤炭消费与碳排放之间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 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这也正是说明了能源消费拉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能源的巨大消耗, 高消耗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变。

3促进湖北省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与体制改革。提高能源消费多元化程度, 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充分挖掘本省能源潜力, 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科学分配能源消费总量, 优化分配指标。

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如何实现煤炭由“黑”变“绿”是现阶段我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政府主导, 走低碳、清洁的化工发展道路, 合理规划煤电化工产品有效进入市场。积极推动以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技术为核心的清洁燃煤发电、煤制油、气一体化技术, 将煤炭的分散利用源集中到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厂, 降低能源消费终端的能耗强度与污染排放强度。

参考文献

[1]巴曙松, 吴大义.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基于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6:5-12.

[2]刘志雄.我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11, 4:37-41.

[3]丁焕峰, 周月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中国1953~2007年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0, 7:71-76.

低碳增长 第7篇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而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将因低碳经济呈现新趋势。不断扩大的农产品贸易和气候变化的关系也得到日益关注, 农产品出口低碳化正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焦点之一。河北省是农业大省, 农产品出口贸易在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就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研究农业碳排放与农产品贸易相关关系, 探寻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 对于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方式有重要的意义。

1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结构及市场

历年来, 河北省农产品的出口比重较大的主要是水海产品、畜产品、水果及坚果等, 2013年1月份, 这几种产品甚至占到河北省出口农产品的4成以上, 达到45.4%。

然而, 水海产品、畜产品等都被认为是“高碳农产品”, 特别是随着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这类产品对能源的消耗也不断提高。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报告指出:大约有18%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来自畜牧业, 家畜养殖生产中排出的甲烷气体占全球的18%, 占人类活动所产生甲烷的37%, 而甲烷的温室气体增温当量值是二氧化碳的25倍。

2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碳排放计算

利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 (LMDI) 估算河北省2004—2011年碳排放量数据。该方法依据拓展的Kaya恒等式, 推导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C是农业碳排放总量, E表示能源消费总量, Ci为i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 Ei为i种能源的消费量, Si表示i种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所占份额;Fi表示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强度) , 即消费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

计算碳排放共涉及3个变量, 分别是农业碳排放的指标Ct、农产品出口指标EXt表以及农业生产总值 (以第一产业GDP近似值替代) 的指标GDPt。由于数据可得性限制, 数据计算的时间范围为2004—2011年。农产品出口数据来源于农业部网站, 农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一次能源消费量来自各年度《河北经济年鉴》。原数据来源中, 农产品出口单位为亿美元, 根据历年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 农业碳排放单位为万t标准煤, 农业生产总值指标为亿元人民币。

《河北经济年鉴》能源平衡表中已将第一产业各类能源的使用量折算为标准煤。因此只需确定标准煤的碳排放系数。为增强数值准确性, 借鉴胡初枝等[1]的方法, 即取平均值确定标准煤的碳排放系数, 计算整理出2004—2011年河北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见表1, 河北省2004—2011年农产品出口额、农业碳排放量及农业GDP见表2。

由表2可见, 2004年河北省第一产业产值为1 370.40亿元, 农产品出口额为51.73亿人民币, 其后历年, 第一产业产值与农产品出口额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到2011年, 第一产业产值为2 905.73亿元, 农产品出口额也达到96.34亿人民币, 随着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碳排放量也不断增加。第一产业的一次能源消费量, 从2004年的188.47万t标准煤, 增长到2011年的703.93万t标准煤, 而碳排放, 也相应从2004年的138.13万t, 增加到2011年的515.91万t。

t (C) /t

注:数据来源于历年《河北经济年鉴》及作者计算。

3 灰色关联度计算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方法, 非常适合动态历程分析。灰色关联度主要分为灰色综合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绝对关联度三种, 其中灰色相对关联度反映了相对于起始点的变化速率的关联程度, 用于表征序列间的动态相似度。文章根据研究工作需要, 计算序列的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 确定分析序列。设参考序列为:X'0 (t) ={X'0 (t) |k=1, 2, …, N}, 比较序列为:X'i (t) ={X'i (t) |k=1, 2, …, N}。

第二步, 标准化。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或初值化处理:X0 (t) =X'0 (k) /X' (1) , Xi (t) =X'i (k) /X'i (1) , 则经过初值化后相应的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分别为X0 (t) 、Xi (t) 。

第三步, 计算关联系数。

其中, ζi (k) 为序列X0 (k) 和Xi (k) 在时刻k的关联系数。ρ称为分辨系数, 一般的取值区间为[0, 1], 具体取值可视情况而定, 一般取值为0.5。

第四步, 计算关联度 (r) 。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关联度为序列在各时刻关联系数的均值, 记作:

第五步, 关联度排序。将关联度按大小顺序排列, 若γ1<γ2, 则说明:相对于比较序列X'1 (t) 参考序列X'0 (t) 与比较序列X'2 (t) 关联度更大。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 分别设河北省2004—2011年农产品出口额为X'0 (t) 、农业碳排放量为X'1 (t) 及农业GDP序列数据为X'2 (t) , 分辨系数ρ设为0.5, 建立灰色相对关联度模型, 得出农产品出口额与农业碳排放量相对关联度为0.619 7, 农产品出口额与农业GDP相对关联度为0.984 9, 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GDP关联度为0.616 1, 所有关联度均超过0.5, 说明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农产品出口额与农业GDP相对关联度达到0.984 9, 从实证说明农产品出口额与农业经济增长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 同时验证了“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理论。

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KC) 是由G.M.Grossman和A.Krueger[2]1993年通过对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 空气质量进行调查得出的倒U型曲线。其主要内容为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忽视, 人均收入上涨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环境负作用的日益暴露, 各国开始对环境进行管制并加大对环保的投入, 以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时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开始表现为负相关。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可以反映一国对外贸易量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见图1。

根据EKC曲线表述的内容, 建立回归模型:y=β0+β1x+β2x2, 其中y表示碳排放量, x表示河北省农产品出口量。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得:

经检验, 虽曲线为倒U形, F检验显著, 但t检验并不显著, 也就是说, 随着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 农产品贸易出口额的碳排放并未出现拐点。

重新考虑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计算得:

t检验结果表明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表明在研究期间, 随着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 碳排放量也在增长, 每1亿元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平均会带来约6.5万t的碳排放的增长。见图2。

5 政策建议

农产品出口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但是与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相伴随的是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碳排放也在增加, 并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证明一方面河北省农产品出口附加值低, 另一方面农产品出口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点的高碳农业为基础,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树立低碳农业意识, 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低碳化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改变农产品出口产品所依赖的高消耗、高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 向集约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转变。

2) 创新农产品出口方式。水海产品、畜产品都被认为是“高碳农产品”, 畜牧业已成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到目前为止,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中水海产品及畜产品出口比重依然很大。在目前无法彻底改变高碳产品出口占主导的情况下, 改变思路, 充分发挥河北省乡村旅游发达的优势, 吸引外国旅游者来省内“洋家乐”, 发展低碳乡村游、农家游的农业旅游服务出口。

3) 降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 加快开发新兴出口市场。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目的地多数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市场准入标准严格。过分依赖这些国家市场, 会对那些含有更多的碳排放量农产品出口造成更大压力。在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份额中, 南美洲、非洲所占的份额比较小, 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 同时对农产品有较大需求, 农产品企业应大力重点开拓这些新兴农产品市场, 运用多元化出口营销策略。

4) 推行低碳认证制度。201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发布ISO 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的定稿, ISO官方网站公布, 碳足迹标准将于2014年4月15日正式出版。碳足迹标准一旦正式出版实施, 将很可能被纳入WTO框架, 所有成员国都必须遵守ISO碳足迹标准, 中国也不例外。因此在农产品出口方面, ISO 14067标准必将成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

河北省应积极引入国际碳足迹认证标准, 对农产品出口进行低碳认证。在低碳消费理念日趋成熟的条件下, 充分利用贸易壁垒的倒逼机制, 改进生产技术降低产品碳排放水平, 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增强企业竞争力。

5) 加大碳金融和财政支持政策。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大都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人力和财力都非常有限, 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对于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 实施碳减排、碳足迹核查所耗费的成本是较高的。为了促进节能减排和减少碳足迹, 政府应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财税和融资方面的相关支持和优惠, 这样可以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 增加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提高低碳环境下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初枝, 黄贤金, 钟太洋, 等.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 (3) :38-42.

低碳增长 第8篇

一、福建省林业概况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 也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期以来,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 因此, 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省和美丽福建的重要任务, 作为增加森林碳汇、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拓展福建省经济发展环境承载空间的重要举措以及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福建省林业基本情况可概括为五句话。一是发展条件优越。福建省地处亚热带, 气候条件优越, 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适合林木生长。二是生态环境优良。全省现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286.1万公顷 (占全省陆域面积30.9%) 、自然保护区86处 (占全省陆域面积6.8%) 以及森林公园178个。三是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林业用地926.82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75.3%。根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全省森林面积801.27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65.95%, 居全国首位。四是林改全国先行。福建省调动了林农和社会参与林业建设, 全面深化林改工作。五是林业产业发达。福建省年产商品木材约500万立方米、毛竹3.7亿多根, 人造板、松香、活性炭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福建省现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1家、境内外上市林业企业21家、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28枚、省级名牌产品170个, 省著名商标92枚。据统计, 201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610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备注:数据截至2014年10月底, 年度数据为2013年)

二、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数据分析

本文从福建省林业厅搜集了2010~2014年林业产业总产值相关数据与资料, 如表1所示。

2.模型设定

为了对福建省的林业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与度量, 本文引入了林业经济增长结构分析模型, 即

3.模型计算结果

采用PASW统计软件对本文采集的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处理, 处理过程中, 对选定的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诊断和检验。结果发现选择的变量特征根都不等于0, 且条件指数低于30。因此, 可以判断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多重共线性。然后, 运用变量全部进入法对本文采集的数据样本进行线性回归处理, 得出R值为0.931, 调整后的R2为0.866, D-W值为2.431, sig值小于5%。D-W值、R值和洗漱均较好, 都通过t检验。

4.林业产业结构和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互动关系, 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而经济增长也会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4]。从上述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林业总产值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 且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其拟合效果也较明显。从上述函数式可以看出:林业第一产业给林业总产值增加的贡献率为49.8%, 林业第二、三产业给林业总产值增加的贡献率为37%, 11.8%。可见第一产业给林业经济增长带来的效果比较显著。结合当前福建省的林业经济的现状来看, 还应重视林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5]。

三、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建议

为了促进福建林业经济的增长以及低碳环境建设, 本文结合相关政策,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 打造外向型林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进口木材加工贸易 (包括木雕和古典家具) 、纸及纸制品加工产业, 并培育加工贸易示范区[6]。此外, 依托泉州纸制品加工集聚区和莆田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发展以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进口纸浆为原料的制浆造纸业和以进口废纸浆为原料的纸制品加工业[7]。

第二,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整合龙岩、三明、南平的绿色山水旅游资源, 辐射漳州、泉州的山区县 (市) , 利用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丹霞等“世遗” (《世界遗产名录》) 品牌的带动功能, 重点发展森林生态休闲、养生度假和森林文化体验旅游, 加快构建闽西北森林旅游集群, 并向广东、江西、浙江等周边辐射, 吸引邻省客源。整合宁德、福州森林旅游资源和沿海各市山海兼备的旅游资源, 利用厦门、泉州等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带动功能, 重点发展滨海旅游和城市周边森林休闲旅游业, 加快形成闽东北森林旅游集群, 并以此向浙南、粤东辐射, 扩大客源市场[8]。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 产业结构对林业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资源投入为经济增长的基础, 但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决定了预期投入的产出效益。如果产业结构比例均衡, 与技术发展相协调, 且对经济贡献率最大的是主导产业, 那么这样的资源配置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同时, 也能够有效地保持林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反之,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会使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 从而导致林业经济增长缓慢。所以, 在低碳视角下, 如何应对林业发展的新问题, 不仅关系到福建省产业的发展, 也关系到福建省的经济收益。所以, 本文对于“生态福建、低碳福建”的建设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敏静, 赵璟.低碳经济视角下江西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 2010, 5 (18) :32-35.

[2]高二波.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伊春林业产业内部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2.

[3]廖冰, 廖文梅, 金志农.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 2014, 4 (25) :51-55.

[4]苏迎平.生态文明视角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内在机理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2.

[5]荀龙巧.林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 2013.

[6]麦拉苏.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内蒙古林业产业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7]李阳.林农参与林业合作组织行为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3.

低碳增长 第9篇

南昌是全国最早的试点省会城市, 低碳已成为南昌新的经济增长点。南昌正努力走生态与发展“双赢”之路, 打造江西核心增长极。中国振乾坤投资集团投资的“南昌国奥城——中美国际低碳论坛永久性会址暨低碳经济示范基地”顺应了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该低碳经济示范基地遵循南昌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而建设, 其在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当地就业、激活区域经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 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而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那么, 中国振乾坤投资集团是如何把握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地方区域发展方向, 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这背后到底蕴藏着何种独特魅力?带着疑问, 《低碳世界》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国振乾坤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胡建华先生。

以践行低碳城市为己任, 接驳南昌低碳产业规划布局

记者:南昌国奥城——中美国际低碳经济论坛永久性会址暨低碳经济示范基地以践行低碳城市为己任, 接驳南昌低碳产业规划布局, 努力达到政治高度、文化发展与经济效益相一致,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胡建华:我们振乾坤集团投资的南昌国奥城——中美国际低碳经济论坛永久性会址暨低碳经济示范基地将形成以现代服务、城市互联、云计算、高新科技、金融、消费、低碳节能技术等为主的低碳产业集群, 同时打造低碳产业研发、应用、展示及交易服务平台, 真正使低碳经济成为促进南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以政府为主导, 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将建成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产业综合体, 成为国内区域综合价值发展的典范项目;建立起“一坛、一赛、一院”的核心亮点, 在符合国家战略的基础上, 体现出“三大意义”, 落实到“四大工程”中。

2.中美国际低碳经济论坛永久性会址将为国际交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搭建一个“政治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政治化”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三者相互交融的综合平台, 开创一条中国与美国及世界全面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项目的建设是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积极开展对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民间外交, 促进中国与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其他国家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新尝试和新举措。它的成功运作必将进一步发挥对外友好协会在中国对外交往中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该基地是全国第一个将低碳经济论坛与低碳经济技术示范区有机结合的, 规模大、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生产竞争力强的复合循环示范基地。它的建设将对建立“两型社会”发挥巨大的示范作用。

4.项目高度结合国际低碳经济趋势和我国具体国情, 精心选址, 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 使该低碳经济示范基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 塑造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 并将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得以实现。

南昌国奥城核心亮点、“二大战略”、“三大意义”、“四大工程”

记者:听您前面提及项目的核心亮点、“二大战略”、“三大意义”、“四大工程”, 能否请您向我们简单介绍。

胡建华:我们项目建立起“一坛、一赛、一院”的核心亮点, 符合国家“二大战略”, 即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体现出“三大意义”, 即政治意义、文化意义、经济意义, 落实到“四大工程”, 即社会工程、低碳工程、文化工程、产业工程。

1. 核心亮点

(1) “一坛”:中美国际低碳经济论坛

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对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观念, 积极探索新途径, 开创新思路, 建立新模式, 是推动对外友协工作快速发展, 开创民间对外交往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中美国际低碳经济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起, 美国国家能源署、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住建部、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委均表示大力支持。在项目建设和未来的运营中, 对外友协及其领导人将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指导, 并能凭借协会的巨大影响和力量、丰富的经验和宽广的业务关系, 为该项目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这也是本项目唯一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中美国际低碳经济论坛永久性会址的选定在南昌国奥城——低碳经济示范基地的五星级国际低碳示范酒店。

(2) “一赛”: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大赛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将太阳能应用、节能减排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的国际性大学生实验竞赛, 以全球高校为参赛单位, 要求各参赛单位设计并实际建造一栋太阳能住宅, 以太阳能作为该住宅运行和生活能源的唯一来源。大赛设定十项标准全面考核每个参赛作品的各项节能、建筑物理、环境调控及能源完全自给能力, 通过综合十个标准的单项评比, 最终确定总体排名, 因此称为“十项全能”竞赛, 被誉为“太阳能界的奥运会”。

此项赛事由美国能源部发起, 从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 已在美国和欧洲成功举办了五届。2013年首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Solar Decathl on China, 简称SD中国) 由中国国家能源局、美国能源部联合主办, 北京大学承办, 是中国乃至亚洲召开的首次赛事, 首届赛事承办城市为山西省大同市。它将有力地促进全球太阳能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加快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升级与跃迁, 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军绿色能源领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集合了新能源、建筑和节能三大领域的高水平国际赛事, 汇聚了这些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 以深度、实际的形式展现出这些成果。技术为我们带来了低碳美好生活, 堪称一场科技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自今年启动以来, 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高校踊跃参加、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正在构筑成一个多方交流合作的宝贵平台, 被誉为“太阳能奥运会”。

这项赛事的引入旨在促进我国与国际社会在新能源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借鉴全球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催生更多的新生技术, 同时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绿色、清洁、环保的理念, 促进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型和升级。

(3) “一院”:中国低碳经济研究院

中国低碳经济研究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 围绕新能源、低碳经济相关领域, 依靠整合资源、凝练方向, 为解决能源短缺、改善全球气候环境而成立。

中国低碳经济研究院以“前瞻、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 以促进我国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发展为主导, 以推动中国“实现绿色的经济转型”为目标, 针对“经济转型”“绿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存在问题, 研究实现中国的绿色经济转型以及培育和发展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原则、战略框架、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同时致力于社会环境保护、低碳经济发展与理论研究, 致力于发现中国优秀低碳企业及企业家, 宣传和推广低碳模式, 构筑可持续性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2.“二大战略”

(1)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南昌国奥城——低碳经济示范基地项目是南昌打造国家低碳经济示范城市的重大项目。项目正逢南昌三大关键时期, 一是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二是南昌市“两篇文章”建设 (即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 务求更大进展的关键时期;三是城市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2)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 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南昌国奥城——中美国际低碳经济论坛永久性会址暨低碳经济示范基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与江西省政府关于文化及创意发展规划结合, 将打造文化创意基地, 增强南昌城市核心竞争力,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3.“三大意义”

(1) 政治意义

(1) 中美国际低碳经济论坛永久性会址将作为一个多功能、全球性、全方位交流平台, 并以此吸引世界最顶级的低碳节能或其他商务会议、经济论坛、跨国公司年会以及定期或不定期的各行各业的商界精英聚会。

项目将提供一个具有鲜明低碳特色的永久性展示中心, 打造一个完善的中美低碳经济文化交流和产品展示中心, 负责进行中美乃至国际间的低碳文化交流, 并为相关企业提供商务、政务、贸易、金融等市场方面的创新型一站式代办业务。充分突出国际合作的氛围, 为世界各国的低碳经济相关企业进入中国提供最佳的展示、发展、合作平台。

(2) 通过国际太阳能建筑广场举办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大赛, 提升城市在国际、国内形象地位, 支持、推动南昌“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建设;

(3) 通过论坛会展与太阳能建筑广场, 推动国际低碳技术交流与产业孵化;

(4) 通过中国低碳研究院研究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城市建设与技术进步;

(5) 通过上述各功能综合作用普及低碳知识, 推动社会各界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认知;

(6) 通过养生养老社区建设, 探索中国“老龄社会”社区养老道路。

(2) 文化意义

(1)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树立“盛世大国、中国创造”的民族自豪感;

(2) 传承地方文脉, 展示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区中心城市南昌人文渊薮, 俊杰辈出, 是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独特风格气质的魅力城市, 增加城市吸引力, 吸引高端要素人才集聚;

(3) 展示南昌人民国际化、前瞻性的视野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体现城市文化多元化、包容性魅力。

(3) 经济意义

(1) 打造千亿总部基地, 促进政府税收与城市经济繁荣;

(2) 完善和建设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区新型城镇低碳产业链, 强化产业集聚功能, 为城市低碳产业提供综合服务, 增强企业市场和技术竞争力;

(3) 丰富城市配套功能 (商务、商业) , 拉动内需, 促进消费繁荣。

4.“四大工程” (1) 社会工程

(1) 社会工程

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 基地内企业每年产值逾1, 000亿元, 年纳税逾100亿元人民币, 提供近5万个就业岗位, 年新增流动人口66万人次。

(2) 低碳工程

低碳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成功后将为全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借鉴。独特的低碳产业聚集优势和成熟的发展思路的形成, 除了本身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外, 更重要的是其强势的竞争力、优良的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的经营模式、先进的科技成果等都是可以异地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真正具有产业基地的指导功能。

(3) 文化工程

低碳文化旅游街区主要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低碳建筑为主线,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内通过“创意广场+创意大道”形成一个功能丰富、产业链关联、业态丰富、文化艺术氛围浓郁的分区, 是兼具混合功能和休闲娱乐两者特征, 达到活跃低碳经济论坛与示范基地气氛, 融入人性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低碳文化旅游街区。

(4) 产业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产品的不断研发、服务手段的不断提高, 低碳产业发展的水准将不断提升, 领域将不断拓展。

宜居、宜业、宜游的功能设计, 以“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为最高准则, 在区域内同时解决就业、安居、休闲娱乐、教育、养老问题, 做到节地、节能、节约城市资源, 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建设全生命周期城市的模式。

南昌国奥城低碳节能规划

记者:既然南昌国奥城是低碳经济示范基地, 请您介绍一下项目的低碳节能规划情况。

胡建华:前一段时间我们拜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节能中心主要领导, 汇报了我们拟在项目中使用的多项低碳节能技术。经过沟通, 国家节能中心领导表示要将南昌国奥城项目作为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的第三届中美能效论坛签署的四份合作协议之一的“国家节能中心与旧金山市政府签署的能效领域备忘录”国内首个推荐项目, 项目被选中后, 美方将从规划设计、建筑材料、设施设备等方面提供指导与合作。

在规划设计之初, 我们就按照低碳城市发展以基础设施为先导的方针,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 优先发展。重视水资源的供给、能源供应、信息通讯安全, 为本区域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潜力, 逐步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系统, 提高服务水平, 以节水节能及清洁示范基地为目标, 合理利用资源。

项目具体低碳节能规划有:

1.利用太阳能节能规划, 如: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太阳能集中供电 (部分) 计划。

2.工程节能计划, 如: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暖通专业、电气专业、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与运行优化。

3.低碳节能技术, 如:建筑物本体低碳技术、低碳设计、低碳建设技术、建筑体系低碳技术、排放系统 (废弃材料循环利用) 、建筑设备系统、建筑环境低碳技术。

我们将以生态低碳价值为核心, 发现、整合与提升区域综合价值, 以文化、社会、生态价值的提升, 导入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 实现经济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确保区域发展的永续动力。

江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动员大会

记者:2012年6月, 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南昌召开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动员大会, 这是南昌面临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南昌将在重大项目、产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先行先试, 实现跨越式发展。那么, 中国振乾坤集团在助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方面有哪些举措?

胡建华:在江西省及南昌市关于打造新的增长极号召下, 在青山湖区“科学发展先行区、和谐幸福青山湖”的发展方针指导下, 中国振乾坤集团倾力打造临江商务带核心区南昌国奥城, 打造核心增长极, 吹响发展冲锋号。

南昌国奥城作为南昌临江商务区的发展龙头, 应低碳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大势所趋, 以探索者之姿,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宏伟发展目标为指引, 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两大国家战略为导向, 规划为低碳金融与经济服务区、低碳会议展示功能区、低碳经济总部功能区、低碳生活体验区、文化创意产业区、低碳经济示范区, 建设产业工程、文化工程、社会工程、低碳工程, 打造资源共享、产业结构优化的330万平方米大型城市更新区、低碳经济发展示范新城区、南昌不夜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产业综合体, 努力成为国内区域综合价值开发的典范, 提升南昌国际形象地位, 完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低碳产业链, 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

相关链接

上一篇:道路交通拥堵下一篇:水池结构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