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及增长空间

2024-05-13

现状及增长空间(精选7篇)

现状及增长空间 第1篇

1 天津跨境电商发展空间

1.1 国家政策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外贸模式,正在颠覆传统的进出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及下属部委共出台8项涉及跨境电商的文件,足以看出跨境电商已成为国家发展外贸“重点关注的对象”,并期待通过跨境电商支撑起中国外贸的转型,逐渐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格局。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拥有北方最大港口和唯一的自有贸易试验区,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1.2 大数据技术助推天津跨境电商发展

大数据技术近年来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新宠,通过大数据处理可以全面提高外贸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中国的外贸企业带来全新的信息优势,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拥有大量的国外客户购买前期浏览、交易购买、交易反馈等反映消费偏好和商品关联度等内容的数据和信息,通过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针对相应目标市场进行精确营销,大幅度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实现客户服务的精准定位和无缝推送。天津拥有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基地、河北工业大学的河北省大数据计算重点实验室,以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充分利用上述机构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必将为天津发展跨境电子方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3 八大支柱产业期待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天津已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并进行发展的格局。外贸出口业务主要涵盖农业、轻工纺织、医疗保健、机电、汽车和高新技术等各领域的优势产业。上述优势产业期待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我市外贸出口的转型升级。天津适合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有电子信息业、轻工纺织业和装备制造业,上述产业近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均逐年攀升。根据e Bay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中,电子、时尚、家居园艺、汽配及收藏品是零售出口产业销售额最高的品类,其中家居园艺、汽配和时尚增速最快,而上述产业均在天津拥有雄厚的制造基础,未来天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还有很大的空间。

1.4 中韩自贸协定力促天津跨境电商发展

2015年12月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根据协定,中国将在最长20年内实现零关税的产品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国零关税商品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中韩两国之间贸易几乎跨入“零关税时代”,作为毗邻韩国的天津,未来可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创新中韩电商运营通道。早日开通中韩陆海联运业务,开展陆海联运汽车货物整车运输业务和海运快件业务。通过开辟天津至韩国物流运输通道,发挥海港、空港优势,借助中韩自贸协定带动天津跨境电商发展。

2 天津跨境电商增长点及政策建议

2.1 中小外贸企业将成为跨境电商出口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以出口业务为主,2014年出口业务占比86.7%,而进口比重仅为13.3%。2016年4月8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新政策的出台,对跨境电商进口影响深远,可见国家层面,跨境电商领域未来以鼓励支持出口,管理限制进口为方向。天津拥有8000多家外贸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外贸企业,未来中小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商出口将成为天津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必将带动天津外贸的转型升级。为推动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第一,积极吸引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进驻天津扩展业务,让阿里巴巴、ebay、敦煌等国内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更加广泛地开展电商平台运营服务,协调阿里巴巴—达通平台进驻天津,力邀Ebay、敦煌网等在天津设立区域总部,辐射京津冀外贸企业;第二,加大我市外贸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外贸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业务,提供物流、金融、保险、退税等多方位的服务,特别是扶持中小外贸企业境外“海外仓”建设,为跨境电商企业出口提供中段物流解决方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用效率。

2.2 跨境电商航空货运潜力巨大

2015年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143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1.72万吨,货邮吞吐量位列全国第13位,与主要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也与滨海国际机场设计拥有三个航站楼,旅客年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0万吨,有较大差距,未来天津的跨境电商航空货运有着巨大发展空间,亟待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天津空港优势及天津自贸区保税备货优势,积极开拓航线,发展跨境直邮及国际快递业务。通过前期调研,制约天津货邮吞吐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第一,政策补贴重客轻货,对货物航空运输补贴偏低,而国内其他城市,为吸引货物落地机场,给予高额补贴,甚至中转货物,也给予补贴,使得部分本应停靠天津的跨境电商货物转运其他内陆机场;第二,机场货物服务,无法满足跨境电商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反馈机场的高收费,削弱了政府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机场方面要求货物进入自己货站,而机场自有货站效率偏低,影响跨境电商货物的物流速度;第三,天津航空物流中心的口岸功能尚显不足,目前十项口岸功能(十大类法检货物),只具备两类,未来亟待开发更多口岸功能,与首都机场形成错位发展。

注释: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有广州、深圳、天津、上海、重庆、合肥、郑州、成都、大连、宁波、青岛、苏州、杭州,其中苏州无民用机场。其他12座城市中,天津货物吞吐量位列第八位,在全国机场排名中,位列第13位。

摘要: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流通的新型贸易形态,成为天津外贸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本文围绕天津跨境电商的发展空间和增长点进行研究,并围绕增长点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中韩自贸区,大数据

参考文献

[1]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

[2]乔阳,沈孟.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对外经贸,2012(3).

[3]王立岩.天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式及趋势预测[J].城市经济,2015(3).

现状及增长空间 第2篇

1、出国留学市场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国留学人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留学人数的增长率在1978年、1985年、1992年、2001年达到四次峰值。此后,留学人数在近十年来持续增长,至2015年突破50万人;近5年留学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在出国留学人员中,自费留学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逐步提高,留学行业愈来愈市场化。2001年以来,自费留学的占比平均超过90%,已成为出国留学的主力军;截至2015年,自费留学人数达到48.18万人,在留学总人数中的占比达92%。

中国学生留学选择专业的倾向十分明确且稳定:最受欢迎的是商科(一般认为,商科包括4个具体的专业,分别是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和经济学),每年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先选择,在2014/15学年,这部分学生的总人数超过8万。

2、留学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留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公派留学是我国留学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前,出国留学为派遣制,主要是基于国家需要,向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改革开放初期,公派留学是主要方式。

(2)198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仅3055人,到2000年人数达到了38989人。留学人数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出台了鼓励留学的相关政策。1984年自费留学政策的颁布,使我国留学人数增幅在1985年达到峰值,增幅超过50%,留学总人数近5000人;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十二字留学工作方针,直接刺激了我国留学人数的增长。

(3)2001年中国加入WTO,同年自费留学人数达到7.6万人,同比增长135.31%,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突破90%。至2002年,自费留学人数突破10万人。国外政策中,除美国外的主要留学国家普遍降低了对华签证门槛,美国受“911”影响,签证政策先紧后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或签证,留学国家由美国向其他主流国家分散,呈现多元化趋势;受“911”恐袭等国际事件的影响,美国实施紧缩的签证政策,赴美留学人数在2003年开始大幅下降,2005年下半年,签证政策逐渐放宽,2006年留美人数开始回升,占有的市场份额也逐渐恢复,2007年美国再次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国。

(4)2010年至今,我国自费留学人数继续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开始放缓。2013年自费留学的增幅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值2.62%,之后开始回升,近两年保持超过10%的增长率。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超过52万。但是2013年留学人数增速从2012年17.63%大幅下滑至3.58%,我们认为主要与政府大力反腐有关。同年,高净值人群的增长率也降到了历年最低(2.5%)。

3、出国留学原因

出国留学的原因主要是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获得更好的教育以及拓展视野,而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一直在众多留学理由是排第一。相比于印度留学生是为了“寻求移民和长期就业前景”,中国留学生更多以“更好的工作机会”为主要目的。从留学人员回流率来看,现在80%左右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而不是留在海外,这个现象背后一方面是大国崛起带来的吸引力增强,另一方面体现了融入的困难。相对于回国就业人员的增加,留学人员的职业规划咨询等服务却供给不足,留学人员往往面临人在国外而面试在国内等各种尴尬境遇。

4、留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或地区

近几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是中国留学生比较常选择留学的国家。其中美国一枝独秀,37%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从2015年留学生分布来看,在2016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将仍然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

这里面最值得关注的是瑞士。尽管目前瑞士留学生群体的规模无法与美、英等国相比,但上升的趋势却十分明显。最近两三年内,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对瑞士教育,尤其是寄宿中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有了质的飞跃,留学人数也翻了一番。

5、游学人群结构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境外游学在欧美国家已有上百年发展史,它的价值在这些国家被广泛认可。在我国虽然近十年才兴起,旨在通过教育旅行及跨国营地生活等形式对参与者进行潜移默化的体验式教育。游学产品可以分为国内游学和国际游学(又称境外游学)。

初高中生是国际游学的主要人群,大学以上的游学意愿比例相对较低;国际游学人群和留学人群高度重合,67.8%的游学人群有留学申请意向,15.5%的人正在申请留学。根据《2016国际游学白皮书》的调查,60%以上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在初高中阶段适合参加国际游学,整个游学决策主要由孩子的喜好和家长的认同度决定。根据北京出入境边防减产总站提供的签证等数据显示,2015年8-18岁游学人数约30万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成为主要游学国家,而这几个国家也是我国留学生的主要留学国家。相应的,游学产品也以这几个国家的为主,而设计线路也更多适合初高中生。

6、留学中介机构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留学中介行业产业链分为前端出国类语言培训、中端留学中介咨询和后端留学后服务市场。出国类语言培训主要是提供语言培训包括雅思、TOFEL、SAT等,留学中介提供出国留学的咨询和申请服务,留学后服务市场主要为已出国的留学生提供海外生活、投资等各种所需的服务。留学中介行业前五家机构占据了58%的市场份额,前十家机构占据了行业80%的份额。未来的行业竞争一定是前几大机构之间的抢夺,我们看到前几大机构也一直在寻求全产业链布局的机会,向前或者向后延伸。

7、出国类语言培训

出国留学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关便是语言考试,语言考试的成绩直接影响后续的申请学校范围、奖学金等等,因此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中有95%会去报名参加语言培训。目前出国留学考试包括雅思、托福、GRE、SAT等,这几类培训的课程繁多、价格不一。我们这里暂时以全部留学人员为基数对出国类语培市场的规模进行测算。由于参加语培课程的学生在转化成为留学人员时都存在一个转化率,因此我们的测算规模会略低于实际规模。

8、留学市场规模

目前整个留学市场规模在1589.09亿元,其中出国类语言培训82.92亿;,留学中介53.02亿,留学后市场1462.15亿。

9、留学中介市场格局

随着行政进入门槛的降低以及留学人数的增多,留学中介机构的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共有441家留学中介机构(不含证书已注销、已过期机构)覆盖了大部分地区,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目前,金吉列、启德、前途出国、澳际、新通这五家留学中介机构瓜分了留学中介市场一半左右的份额,整个留学中介行业呈现出几家独大的局面。我们认为,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留学中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口碑,未来行业的竞争一定是在这几个寡头中进行,行业龙头也必将在其中产生。但是,传统留学中间正面临的各种挑战:市场增速放缓;进入门槛降低,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真正有价值的服务;DIY人数增加,对中介的依赖减弱。面对这些变化,传统留学中介也在积极应对:金吉列选择了渠道下沉以继续享受留学“平民化”带来的红利;启德推出各种创新产品以适应低龄化;前途出国继续整合新东方内部资源,同时投资异乡好居,打通整个产业链;新通则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喇叭口生态”。

10、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2015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

2015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生源结构不断优化。各类外国留学人员达到397635人,对比2014年的377054人增加20581人,增幅为5.46%。2015年在华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184799人,比2014年的164394人增加20405,同比增长12.41%,继续保持2008年以来高于来华生总人数增速的态势。2015年学历生人数占在华生总数的比例为46.47%,其中研究生占在华生总数的比例为13.47%,两项比例均较2014年有所上升,学历结构不断优化。

2015年,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分别为240154、66746、49792、34934、6009名。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吸引来华留学生人数省份前三位。

留学生生源国覆盖范围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力点。2015年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与2014年的203个相比基本持平。前10位生源国格局稳中有变,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和法国。

11、留学三大趋势

(1)“超低龄留学”趋势延续

随着国内家庭经济能力提升,各国对于中国低龄留学生秉持的开放政策,如认可中国高考的国家和学校逐渐增多等因素,都势必刺激低龄留学生人数的增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中外合作办学需求扩大,在2016年也将会有更多的留学生来华求学。

(2)国外院校录取门槛提高

与快速增长的出国留学申请人数相对应的是,留学申请难度也在增加,竞争更加激烈。美国常春藤联盟2010年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其本科录取率从整体上看正呈下降趋势,其他国家的顶尖名校也不例外。

越来越多的学校会要求学生进行第三方成绩单认证,以后这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所以,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除了保持良好的在校成绩,考好语言成绩以外,软实力的背景提升也势在必行。在硬件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学校都会优先考虑实践活动、实习经历、科研项目丰富的学生。

(3)、“留学后服务”受青睐

现在,留学的定义已不再是成功申请并出国深造,更多的学生、家长关注留学后的发展,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并愿意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也有更多的留学机构开始提供学业指导、跨文化适应、就业、移民等留学后服务。未来,全产业链的国际教育机构将成为发展趋势,让学生实现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

现状及增长空间 第3篇

一、山西省旅游发展总体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旅游消费在人们的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增大,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从1999年开始,呈现出稳定、快速的发展趋势,到2010年产值达到1083.46亿元,10年间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率为28.9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由1999年的62.8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52.2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9.19%;与此同时,入境旅游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2005年入境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2010年入境旅游收入达到4.6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4.27%。

从旅游业发展过程看,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大体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9年-2002年的较快增长阶段,1999年旅游总收入仅为66.40亿元,而到了2001年旅游总收入就突破百亿元大关;第二阶段为2004-2010年的快速增长阶段,(由于受2003年非典的影响,该年度的旅游业受到严重的影响)2004年山西省旅游业获得了较好的恢复,当年的旅游总收入为199.77亿元,随后旅游业快速发展,2006年旅游总收入迅速增到428.39亿元,2008年旅游总收入又猛增到739.30亿元,而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为1083.46亿元,是2004年旅游总收入的2倍还多,年均增长率高达32.55%。2006年的比重已超过8个百分点,2010年的比重高达11.92%,这一阶段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值不仅大大提高,而且增长幅度也很大。这说明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加速,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地位不断地提高。

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3]

根据1999-2010年间的数据,计算出山西省旅游总收入与GDP的相关系数,做出散点图,并拟定回归方程。见图1。

旅游总收入/亿元

通过图1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据此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y为国内生产总值,x为旅游业收入,R2为决定系数。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旅游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约6.88178个百分点。据此可以看出旅游业的发展对我省的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山西省旅游业的稳健发展,山西省的经济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2、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分析。

当弹性系数大于1.0时,说明旅游业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发展的增长率,旅游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相反,当弹性系数小于1.0时,旅游业的增长率低于经济发展的增长率,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业增长。当弹性系数等于1.0时,说明旅游业与经济同步增长。1999-2004年,旅游业弹性系数值大于1,(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该年度的旅游业受到严重的影响,旅游收入对山西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小于1)表明山西省旅游业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旅游业对山西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2004-2005年,旅游收入弹性系数值等于1,即旅游业增长比例与经济增长比例大致相等,表明旅游业与经济同步增长,二者是比较完美与协调的增长形势。自2007年后旅游业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即旅游业弹性系数小于1,经济增长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这一变化表明山西省在旅游业的投资、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以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山西省旅游业发展遭受重大打击,旅游业弹性系数值降至最低,为0.43。尽管旅游业弹性系数值有所下降,但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3、贡献率分析。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增长中某一因素作用大小程度重要指标,其大小可以用2个变量增量或者增长程度的百分比评价。山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非常明显,呈现上升的趋势。1999年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37%,2000年达到10.39%,(2002年受2003年非典影响,贡献率为负值),2005年高达25.47%,是1999年的3倍多,随后贡献率稳定在12%左右,2008年贡献率之所以高达49.73%,是因为一方面,2009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纲领性文件;[4]另一方面,2008年山西省旅游业遭受次贷危机和中国汶川大地震影响严重,人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减少,旅游业处于低迷状态,旅游经济的增长点有所下滑,而2009年在《意见》指导下,扩内需、保增长,大力恢复旅游业,因此,导致2008年旅游业贡献率很高。入境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1%,表明山西省入境旅游发展非常滞后,这与山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说明在国际市场开拓、精品旅游产品打造和提高知名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

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可知,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表明旅游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著。然而,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因资源禀赋、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地区差异,为了进一步分析二者空间上的差异,采用2007年山西省11个地市截面数据,以旅游业市场占有率和经济增长比重为指标,将山西省11个地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西省11个地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正向关系且呈现地域差异。经济发达的地区,旅游产客量大,旅游业发展水平高,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旅游产客量小,旅游业发展滞后。

高旅游发展-高经济增长类包括太原、运城和大同。旅游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太原是山西的省会,国家工业重大城市,人口流量和基数比较大,交通便捷,周边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运城地处黄河金三角地区,交通发达,既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新兴的工业基地,经济综合实力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高级别景点较多。大同地处晋、冀、蒙交界处,是闻名全国的“煤都”,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声誉中外,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因此,太原、运城和大同旅游与经济发展居于“双高”地位。

中旅游发展-中经济增长类包括晋城、晋中、长治、临汾。四地市处于交通的中轴线上,交通便利,人文景观众多,民俗文化独特,生态环境良好,吸引更多的游客度假休闲;同时,这些地市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山西重要的重化、钢材和化肥等工业基地。因此,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居于“双中”地位。

低旅游发展-低经济增长类包括吕梁、朔州、忻州、阳泉。经济总量在全省占的比重较低,经济增长不快,旅游业发展水平也较低。这些地市地处丘陵与山区地带,交通相对不发达,经济不发达,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缺乏名牌景点和精品旅游产品。因此,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处于“双低”地位。

旅游业发展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地理位置、资源丰度、交通条件和旅游政策等不同,山西省经济增长与旅游发展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

参考文献

[1]苏建军,黄解宇.基于AHP法的省域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动态变化研究[J].技术经济,2010,29(6):61-68.

[2]国家统计局.山西旅游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研究.http://www.stats.gov.cn/was40/reldetail.jsp?docid=402327769.

[3]杨勇.中国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101-107.

饮料业增长空间巨大 增长点将转移 第4篇

作为消费者,人们所考虑的因素除去饮料最基本的解渴功能,情感和审美的个性化需要开始成为主导。鉴于以上原因、新秦研究咨询对中国居民进行了一项关于饮料产品消费习惯的调查。

一、饮料类型矿泉水/纯净水最受欢迎果汁类成新宠

调查发现,在目前的饮料市场上,矿泉水/纯净水在人们日常所饮用的饮料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42.5%,其次是果汁类饮料,占到21.8%,植物蛋白饮料所占的比例只有0.7%,而蔬菜类饮料则只有0.4%。在碳酸饮料、牛奶类/酸奶类饮料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的今天,果汁类饮料已经成为人们的新宠,果汁饮料汇集了新鲜水果的精华,融营养、保健为一体,深受消费者喜爱。而矿泉水/纯净水由于既能解渴,且健康卫生、价格便宜这一性价比的优势,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大大高于其它品种。

除此之外,选择饮料的类型也和消费者的年龄有关。矿泉水/纯净水饮料在40—49岁人群的选择比例略高于其他年龄段,果汁类饮料在年龄分布上,随着年龄段的上升,百分比呈现一定地下降趋势,相反,茶饮料则随着年龄段的上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品牌选择

在品牌的选择上矿泉水/纯净水饮料方面,农夫山泉、娃哈哈品牌独占整头,碳酸饮料方面,则是可口可乐及百亭可乐两大品牌遥遥领先。男性消费者对于可口可乐这一碳酸类饮料的喜爱程度要明显高于女性消费者,相应地,女性消费者对于统一鲜橙汁多这一果汁类饮料的喜爱程度要明显高于男性消费者。此外,康师傅及统一的茶饮料也排在较前位。(由于品牌众多,故只罗列出排名前十位的饮料品牌)

三、购买因素

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的考虑因素主要是味道、健康效果、品牌,而且在购买饮料时成分构成及价格也是主要因素。对于一个饮料产品来说,好喝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在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的今天,饮料的健康效果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要喝出美味,也要喝出健康。

在选择饮料的时机方面,大多数人是选择在口渴时及运动后喝饮料,这也是解决人们最根本的生理需求。同时调查研究也发现,40岁-49岁这一年龄段的被访者选择在起床后饮用饮料的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而20岁以下的被访者多数为学生,因此,他们在工作中饮用饮料的比例较低,而在学习时饮用饮料的比例较高。

在了解饮料的渠道方面,调查显示:对于购买饮品的信息收集途径,54.5%的人还是通过电视这一传统的广告渠道获取信息,其次店面的宣传单及各类促销活动也是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自90年代电视普及以来,收听广播的人数有所下降,所以从收音机广播中获取信息的比例也较低,仅为8.1%。

现状及增长空间 第5篇

1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1.1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到1995年,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85.6%, 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续增加, 并在2005年上升到93.5%, 表明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的。从横向比较来看, 与国际水平对比,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 2000年我国制成品出口比重为88%, 比国际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 比高收入国家高5个百分点, 比中低收入国家高30个百分点。

因此, 我国制成品出口比重不论是与国内历史水平对比, 还是与国际水平比较, 都是相当高的, 这与我国生产能力提高, 产业结构提升, 劳动力资源丰富, 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都有关系, 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结果。

1.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加快, 出口占比迅速上升

由于很好地利用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迅速提升, 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增加。从1995年到2006年,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从6.8%上升到29%, 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制成品。横向比较,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和许多技术先进国。

但是,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贸易主体多为外资公司, 三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具有绝对优势,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占的份额都非常低。因此可以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由外资公司主导的。

2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

2.1 初级产品中的能源、原材料进口占比上升迅速

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是以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为辅的。在初级产品进口中矿物燃油、润滑油以及有关原料占了绝大部分, 并有保持继续升高的趋势, 表现为其所占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从1996年的69%大幅攀升到2006年的92%, 反映了我国进口能源大幅增加的事实, 这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需要。

2.2 中间品进口占比上升, 资本品进口占比下降

按商品的最终用途划分, 我国进口商品中消费品所占比重很小, 并从1995年的大约5%下降到2006年的大约3%。中间品和资本品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进口, 其中, 中间品进口增长最快, 在进口中所占比重从1995年的68%增长到2006年的74%;资本品所占比重则从1995年的26%下降到2006年的19%。这一进口结构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作为世界产业链转移承接者的角色, 同时, 资本品所占比重的减少也说明我国资本品替代生产能力的增强。

3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1 有利影响

(1) 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与技术设备。我国目前的进口商品结构中资源、能源品和机械设备分别在初级产品和制成品进口中所占比重的提高, 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

(2) 有利于发挥我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我国目前的出口商品中制成品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开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发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 促进经济增长。

3.2 不利影响

(1) 资本品进口不足, 有碍进口贸易中“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资本品进口能够通过“技术外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增强一国总体的技术装备水平, 但我国目前资本品的进口比重较低, 难以充分发挥资本品进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 自主研发所占比重小, 有碍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我国自主研发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是很低的, 这是我国被动地利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所造成的。这导致我国在高新技术产品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 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的动力与压力。在技术上依靠外资公司使得我国外贸发展受制于人, 存在脆弱性, 不利于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1.

[3]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4]陈雯瑛.我国进口贸易品技术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 2009.

[5]丁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4) .

[6]魏浩, 毛日昇.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化与优化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

[7]樊纲, 关志雄, 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 2006.

[8]徐光耀.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2) .

[9]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 2007, (5) .

现状及增长空间 第6篇

一、新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

(一)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

根据《2009年新疆统计年鉴》测算, 新疆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经济的波动而波动, 但总体上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所占比重是上升的。技术进步是促进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1996年, 新疆经济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63251万元, 2008年为338358万元, 是1996年的5.35倍。1996年新疆三种专利申请数为713件, 批准数为362件;2008申请数为2412件, 批准数为1493件, 是1996年的4.12倍。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有显著提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 提高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 要素生产率有明显提高

首先考察资本的使用率。新疆固定资本平均增长速度为19.05%, 1993年达到最高值46.12%, 然后开始回落。近年来, 固定资本增长速度又有所提高, 2008年达到22.11%, 但固定资本平均贡献率是12.31%。根据新疆统计数据, 1985-2008年, 资本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9.05%。这表明, 改革开放以后, 新疆的资本生产率总体上呈上升状态。近几年, 这种状况有明显好转, 但新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投资的效果却呈下降趋势。1986-1999年, 新疆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8.46%, 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为20.11%。2000-2008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41%, 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上升为17.41%。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9.97亿元, 比2007年上升18%。

其次, 劳动生产率速度提高较慢。新疆的劳动生产率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差距, 并且劳动人数增长较慢。据测算, 1985-2008年, 劳动人数平均增长速度提高1.79%。1985年劳动人数增长速度为1.57%, 2008年为2.07%, 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0.5%。劳动人数增长速度快的年份, 经济增长率也较高, 这说明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 新疆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素质也有显著提高。

(三) 产业结构有明显改善

2007年新疆生产总值经济增长速度为14%, 第一产业增长16%, 第二产业增长11%, 第三产业增长15%;2008年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6%,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9%, 第二产业增长21%, 第三产业增长13%。各个产业的不同增长速度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1978年分别为36%、47%、7%;2008年分别为16%、50%、34%。这说明, 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与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是基本一致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上升, 第三产业稳步增长, 是接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也就是说, 虽然各产业的构成比例还存在着偏差, 但其产业结构正在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二、新疆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 经济增长依然依靠固定资产的高投入来实现

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十几年间保持高速增长, 尤其是2002年以后增长速度迅猛, 最高的年份2003年达到19%, 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2%-23%。但是高投入并未给新疆带来相应的高回报, 反映投资效益的投资效果系数很低。固定资产效果系数是经济效能最集中的体现。投资方面的高投入低产出, 表明新疆经济仍然带有明显的低效和粗放型特征。

1996-2008年, 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大。1996年, 新疆GDP为900.93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87.8472亿元;2008年, GDP为4203.41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259.975亿元。可见, 13年来新疆GDP增长了4.67倍, 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了5.83倍。这反映出新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靠高投入支撑的。

(二) 经济的高速增长与能源的高消耗并存

1996-2008年, 伴随着GDP的增长, 新疆能源消费总量也在逐年增加。1996年, 新疆GDP为900.93亿元, 能源消费总量为3045.16万吨标准煤;2008年, 新疆GDP为4203.41亿元, 能源消费总量为71023.35万吨标准煤。可见, 13年来新疆GDP增长了4.67倍, 而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2.33倍;新疆亿元GDP能源消费量在1.69-3.38万吨标准煤之间,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2008年, 新疆GDP占全国的比重增加了47.4%, 而新疆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却增加了90.81%。这反映出新疆经济的高速增长与能源的高消耗并存, 甚至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已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这种能源消耗速度大大超过了新能源开发的速度, 导致新疆经济增长面临能源强制性制约。

(三) 经济增长中的高排放和高污染日趋严重

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 必然会导致高排放和高污染。1996年, 新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7.1万吨, 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1.33%;2008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1.02万吨, 占全国2.23%。1996年, 新疆工业烟尘排放量为12.7万吨, 占全国工业烟尘排放量的1.73%;2008年工业烟尘排放量为21.32万吨, 占全国工业烟尘排放量的2.65%。1996年, 新疆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2.7万吨, 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0.85%;2008年新疆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8.43万吨, 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2.51%。在这13年间, 尽管其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呈波动状态, 但工业废气排放的总体趋势却是增加的。

1996-2004年, 新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基本维持在35.3%-49.6%之间, 2005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达到51.3%, 之后下降到2008年的47.66%。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新疆这13年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2008年, 新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振荡提高, 从1996年的45.40%提高至2008年的6592%。相关数据表明, 新疆各年份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 财政支出中科教文卫费占GDP比例过低, R&D投入比重偏低

新疆财政支出中科教文卫费用总额有增有减, 总体上是递增的, 但其增速不高, 导致其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甚至在“十五”期间有小幅下滑。十几年间其比重最大不过5%, 这个比例远低于东部地区。这不仅是经济增长赖以持续的人力资源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关系到区域内每个居民的生活福祉。R&D投入方面, 十几年间总量稳步上升, 但R&D占GDP的比重平均为0.2%, 远低于全国同期的1.15%。相对于新疆的经济总量及新疆在我国的经济地位来说仍然是偏小的, 十几年间也未能突破0.4%, 而发达国家当前该比例基本在2%以上。R&D投入是提升区域创新实力的关键一环, 所以, 新疆要想在后续的发展中真正将经济增长的着力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增加创新及教育的投入是首要环节。

(五) 收入差距较大, 两极分化加剧

经济高速增长的确为居民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收入增加, 城乡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拉大, 贫富两级分化有加剧之势。1996年新疆农村人均收入为1340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10元, 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的31倍。十几年间这个距离在进一步增加。2008年农村人均收入为3503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32元, 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3.3倍。如果再考虑城市居民的一些福利性收入, 这个差距可能会更大。与此同时, 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也进一步恶化。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加剧等负面因素的增长, 将不利于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顾海兵, 周华东.九五与十五时期江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程度的定量及定性分析[J].江苏发展研究, 2008 (3) .

[2]E.多马.经济增长理论[M].商务印书馆, 1983.

[3]徐群.九五与十五时期广东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情况的定量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5) .

现状及增长空间 第7篇

摘 要 三人制足球是国际足联重大的赛事之一,也是各个商家推广自己品牌运用的较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开展三人制足球运动,对提高运动员技术、意识、体能也很有益处,培养后备力量,全民健身运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三人制足球的技术、运动强度、教学训练和学校足球比赛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为洛阳市进一步开展三人制足球比赛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洛阳市 高校 三人制足球 现状 发展空间

一、前言

三人制足球是足球运动中的大家庭中的一员,是足球竞赛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伴随着十一人制和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而发展,但三人制足球比赛也有着十一人制和五人制足球所没有或不能取代的作用,特别是三人制足球已逐渐受到足球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足球较发达的国家的三人制足球在广大青少年足球中开展及其普及而且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而我国三人制足球尚未得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其发展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初始阶段。然而,社会各界自发组织的三人制足球正在蓬勃兴起,正以其独特的美丽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业余足球爱好者,其对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全面提升我们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云游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为了探索三人制足球在洛阳的发展道路,特对该项运动在洛阳各个高校的开展状况以及发展该项运动对策作初步的研究,本文重点探讨洛阳市高校三人制足球普及以及发展的相关问题,以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研究调查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大学学生业余足球爱好者。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技、战术方面的资料。以了解与本论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并阅读有关文献,学术专著。确定研究指标,数据等内容。

2.调查法

调查访问上述各学校的足球爱好者以及相关从事足球的老师。

3.数理分析法

将相关数据运用体育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处理,在计算机上运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运算。

4.逻辑分析法

主要从逻辑学的角度对所所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洛阳高校三人制足球开展的现状

洛阳市三人制足球一直开展较晚,起初都是主要由一些企业赞助商举办的。由于缺乏长期的专门训练和市场培育,发展之初,对三人制足球在足球的普及与发展和促进全民健身发展所起的作用认识不深,还只停留在洛阳民间业余组织。近年来随着洛阳足球运动水平的蓬勃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全民范围内足球气氛十分浓厚,成为了洛阳广大足球爱好者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洛阳当地企业也开始争相冠名,观众人数也随之增长。如在2001、2002、2003、2004、2005年连续5年在洛阳等地举行的“可口可乐”杯三人制足球赛,各参赛队伍达到500多个,且有扩大之势,三人制足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国家的扩招以及多数院校的体育设施比较落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也引起门的高度重视。洛阳市三人制足球情况开展的现状体现如下(见表1)。

(二)三人制足球的技、战术的特点和作用。

三人制足球的技术特点从它的规则要求来看:其场地长为26-28m、宽16-18m,比赛分两个半场,每半场为15分钟,中场休息时间不超过5分钟,其中换人人数和次数不限,没有越位队员严重犯规被暂时罚出场2分钟后其他队员方可替补上场的特殊规则。这一些简单易懂的规则,使得三人制足球比赛攻守转换频繁、技术动作快、射门次数多、双方进球数多,且比赛易组织,观赏性强,争夺十分激烈。三人制足球非常适合在高校中开展开来,无论是学生自发的进行的体育锻炼和游戏,还是学校组织进行班级之间的竞赛活动,都可以选择三人制足球比赛形式。通过比赛,提高队员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细腻的脚下控球技术,默契的2-3人小配合,严密的协同防守等能力,同时还要求出球、急停等要快,射门要稳、准、狠,动作要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等等。因此,三人制和五人制足球赛、与十一人制足球赛比较情况如表2。

(三)三人制足球的优点及作用

由于十一人制足球开展要求条件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热情,使这个本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三人制足球恰好能缓解十一人制足球在普及中所存在的不足。如一个100m长的足球场按照十一人制比赛要求只能允许22人参加,而三人制足球的比赛却可以把这块场地分成8块赛场,参加人数可增加到近50人,不仅如此,在时间上,也占有很大优势。而且还能吸引许多利益小团体参与其中,还有利于培养扎实的基本功。根据场地小、人数少和青少年处于掌握技术的敏感期的特点,队员可以充分的利用他们的灵巧来增加接触球的次数,培养急停急转、快速启动、协同作战、局部快速配合、增强传切配合和攻守转换的意识等能力。最有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先进的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和模式。

(四)在洛阳高校开展三人制足球的空间

1.三人制足球的发展基础

我国足球自1993年甲A成立到现在的中超联赛,将近20年的时间,发展一直都非常缓慢,而日本,韩国足球却在飞速的发展,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原因到底出在哪里呢?当然原因有方方面面,但至少在足球群众基础和球员素质这方面我们做的远远不够,而大学生们却能填补这一缺口。他们不仅喜欢足球,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任何学问、学术的发展到最后都取决于它的根基是否坚实、浑厚。足球技战术的提高也是一样,到最后不仅取决于足球的天赋,而且还取决于球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目前我国基本是按照十一人制的模式来普及和推广足球运动,几十年的经验证明,单一的发展模式已很难以扩大普及面和培养出技术超群的人才。因此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体系对中国足球的腾飞意义深远。中国足协以及洛阳当地的教育局、体育局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小型足球比赛,希望通过大学生这个群体和他们的高素质来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2.三人制足球的健身价值

通过开展三人制足球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弹跳、耐力、柔韧性等,特别是对增强心血管系统、呼吸和消化系统等人体器官的功能非常有益,能使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改善。据测定,一名优秀的三人制足球运动员的肺活量要比正常人高出2000-3500ml;安静时的心率要比正常人低15—22次/分。

经常参加三人制足球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用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发扬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水平较高的三人制足球比赛能给学生带来斗志和快乐。参与和观看三人制足球比赛,使学生从中品位到无穷的人生哲理。这对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心态,营造健康的校园气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三人制足球的商业价值

三人制足球可以促进足球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形势的客观要求,许多竞技项目和大众健身项目已牢固地确立了自己在社会和市场上的地位。同时随着市场经济蓬勃的发展,洛阳等地高校的扩招,现在已经有许多当地厂商已悄悄走进了校园,他们看好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因为大学生们在校期间由于学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所消费产品的“宽度”是有限的,但是当他们一旦认定某个品牌,毕业之后走出校园他们仍会有习惯性的消费,而产生的连锁消费更是不可估计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三人制足球具有场地小,参赛队伍规模小、投入少、时间短、换人规则灵活、在同一时间内参加的人数和队数多、攻守转换频繁、技术动作快,射门次数多、分数多而且争夺激烈等基本特点。

2.发展三人制足球有利于解决洛阳各个高校和社区无足够大的场地而难以开展足球运动的难题;有利于在有限的场地内增加参与者的人数;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后备力量的培养体系和模式,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同时还有利于丰富全民健身运动的活动内容和促进足球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3.三人制足球在高校普及和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职业球员的素养、职业结构、文化水准以及道德素质,改善中国足球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足球运动自身的发展。

4.高校以后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自谋生路、自我发展。高校内涵不能只体现在教学、科研这几方面,今后高校发展必须把教学、科研与市场结合与挂钩。在高校开展三人制足球不仅可以招来投资商,为学校增加经济收入,而且可以给学生们创造与经济市场紧密接触的机会,锻炼能力,积累社会经验。

(二)建议

让三人制比赛规则正规化。在洛阳各个高校建立完善的三人制足球联赛规程和制度,强化三人制足球裁判队伍,调动学生们参赛的热情,使比赛更加正规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刘夫力.小型三人制足球[J].中国学校体育.1999(6):49.

[2] 杨力.高校开展三人制足球比赛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院报.2005(9):115.

[3] 倪宏竹.我国三人制足球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竞技论坛.2008(6):16.

[4] 左道.寻找“民众体育”的突破口[J].体育博览.1995(5).

[5] 中国足球协会.足球竞赛规则2002[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6] 何志林.小型足球运动理论与实践讲义[M].上海:上海体育学院自编教材.2003.6.

上一篇:磁路结构下一篇:提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