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2024-05-06

江苏社区商业发展研究(精选8篇)

江苏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第1篇

近年来, 随着江苏省区域经济优势的凸显, 众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在县域大量增设分支机构, 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种植险、养殖险、涉农财产险以及人身保险, 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据江苏省金融办披露的信息显示, 在江苏等粮食主产区, 基本粮棉油作物的承保覆盖率超过50%。2013年, 江苏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2.1亿元, 同比增长22.4%;为全省农户提供670亿元风险保障, 同比增长25.4%。全年共向378.38万农户支付各类农险赔款12.21亿元, 户均赔款322元, 同比增加19%。据中国保监会2014年1月份披露, 截至2013年, 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06.7亿元, 同比增长27.4%, 规模稳居世界第2位。2013年向3 177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08.6亿元, 同比增长41%。数据显示, 我国保险业2013年为2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 承保主要农作物突破10亿亩, 占全国播种面积的42%, 保险金额突破1万亿元。然而保费收入增幅远小于保险赔付支出增幅, 入不敷出, 已造成保险公司负债经营, 保险公司难以在低保费、高赔付之间寻求平衡, 长此以往保险公司将因负债严重, 无法经营而拒绝承保农村商业保险。

一直以来, 农村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和经济收入偏低的影响, 对保险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加之以农作物作为保险标的, 标的难以确定, 定损难, 保险金额及费率难以确定, 理赔成本高, 保险公司不愿承保;其次, 农民骗保事件屡次发生, 防灾减灾能力弱。因此, 农业保险长期以来都是依靠政府的补贴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走入了“吃公保”的依赖性怪圈。

二、江苏省农村商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

1. 保险公司面临较大风险

由于农业保险标的具有不确定性, 播种农作物随机性强, 一年中多次耕种, 保险公司无力对所有标的进行核查, 这都为骗保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导致保险公司费率难以厘定。同时农户居住分散, 网点不健全, 展业困难, 服务难以到位, 农民人数多流动大, 都给商业保险的展业带来极大不便。同时, 农民保障水平低、参保率不高, 导致承保成本太高, 保险公司风险加大。由于受保监会费率申报制度、农民承受能力的影响, 对农业灾害的补偿水平很低, 远远低于实际损失的价值, 这对于农民的巨额损失的恢复无疑是杯水车薪。

2. 农村商业保险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随着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交通工具、农机具出险率不断上升, 家庭发生财产损失、火灾、盗窃的概率增加, 需要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农村财产保险。但是, 家财险和农机具保险一直是保险公司面临的两难选择:一方面, 家财险和农机具保险的保险费率高, 许多农民不愿投保;另一方面, 保险公司想开展此类保险的风险管控困难, 盈利空间小, 所以纷纷退出农村保险市场, 即使在农业保险较为发达的江苏省, 种植险的覆盖率才达到50%。由此可见, 农村商业保险无论从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还是在发挥风险保障作用方面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产品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保险公司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 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以农业保险中的种植险为例, 少有保险公司去承保农作物保险, 仅仅是对种植大棚进行承保。同时, 由于农民自身应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高, 对于闲散资金往往不敢存三年以上的定期, 唯恐急用时损失利息, 而购买保险公司的产品, 往往时间比较长, 中间急用时取出来损失较大, 虽然有些分红型产品保险期间相比较短一点, 同时还可以通过保单借款的方式灵活支取, 但贷款利率还是难以达到的期望值。目前, 保单借款的利率为5.6%, 虽然比目前银行贷款利率6.5%低一点, 农民还是难以承受, 超出了农民的经济压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造成产品设计上的偏差导致产品在价格、范围、保险期间、险种特征都不太符合农民的需求, 大大降低了农民的投保意愿。

4. 保险产品定价过高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民对于保险的认知度不高, 参保标的太少, 保险公司又以盈利为前提, 保险标的难以核查, 保险公司为了防止道德风险, 会适当提高费率, 这些都是促使保险费用过高的原因。

以种植险为例。江苏省当前的农作物保险缺乏定量风险评估和精算模型支持, 定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无论是经营主体、国际再保险人或监管、财政等相关部门, 都无法准确衡量不同地区农险经营主体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和种植业保险的真实成本。鉴于农作物承保风险的不确定性, 保险公司为降低承保风险会适度提高保费, 以防造成负债经营, 资不抵债的后果, 而这更促使保险产品定价过高偏离农民的支付能力。

三、培育和完善江苏省农村商业保险的对策

1. 利用国家的利好政策发展保险

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频发, 在灾后重建中, 政府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但国家除建立“新农合”社会保险外, 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保险体系。因此, 要加大农村商业保险宣传力度, 培养农民的保险意识, 如在村委张贴图文并茂的保险知识宣传海报, 在江苏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也可以充分运用现代通讯手段, 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加大网络保险的宣传, 使交通不便、地域分布较为偏远的广大农民, 都可运用发达的电子通讯设备获得保险知识, 了解保险产品。政府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 使补贴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特别是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补贴要不断加大, 开展农作物、渔业、农机、农房保险保费补贴试点, 增加农业保险品种, 对农村保险市场实现全覆盖。应建立农业保险理赔服务绿色通道, 在理赔上简化农险理赔手续, 实行快速理赔。与此同时, 积极尝试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办与农村信贷的发放协同对接。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 为贷款或担保提供保证, 从而增强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能力。

2. 推出适合农、林、牧、渔业各具特色的保险品种

现在各保险公司对农村销售的人身保险产品有:“统一城乡养老保险”、“新农合保险”、“一生无忧年金保险”、“金佑人生”等, 尽管都是为农民专门设计的保险产品, 但保费都偏高, 难以适应农民消费能力。保险公司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 现在农村使用的农村机具越来越多, 建议保险公司对于这类险种从家庭财产险中分离出来, 根据不同的机械类型, 不同的风险等级设计出不同的农机具保险产品, 使得农民在使用农业机具时尽量减少后顾之忧。同时, 要大力推出包括“烟草生长期险”、“特种种植险”、“特种养殖险”、“家禽疫病防治险”在内的特色险种, 试行推广地域性的产品差别费率。可以针对农民低保费的特点下调保障额度。

目前, 我国巨灾风险发生的频率与概率越来越大, 建议尽快建立起巨灾风险基金, 完善巨灾风险防范体系, 由各级政府的财政进行拨款支持, 在大灾之年对遭受巨灾损失的从事农村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专门的补贴, 以减少商业保险公司因巨灾风险而造成的额外损失。

3. 建立新农保与农村商业保险衔接的制度

保险公司应改变仅仅提供低端经济补偿的方式, 还应与农村社会保险进行衔接,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提供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服务, 虽然“新农合”保险是由政府组织引导, 农村居民自愿参加, 按照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补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实行门诊统筹与住院统筹相结合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但保障程度不高。因此, 应该建立“新农合”与农村商业保险的衔接制度, 对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民, 可以适当补充商业保险对其保障水平进行补充、完善。养老方面可探索储蓄年金保险, 医疗保险可加强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合作与补充, 形成农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补充保险、商业保险并存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切实为农民提供多层次、广覆盖的医疗保障。

4. 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

农民居住分散, 如何建立农村保险机构一直是个难题, 营销查勘人员如何与广大农民建立持续的联系是一直困扰保险公司的问题。保险公司可实行兼业代理营销团队制, 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干部兼职的方式, 也可以在每个村选取驻村代理人, 利用村干部和驻村代理人良好的人脉优势和口碑, 作为保险公司兼业代理人拓展业务, 建立村级的保险基层机构。驻村兼业代理员既是保险宣传员、推广员又是保险销售员, 能够用比较通俗、幽默的语言让农民迅速对保险产生兴趣, 宣导风险保障理念, 提高农民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 要定期对驻村保险兼业代理人进行管理、培训, 要求他们能够及时摸清保险标的即存状况, 为准确定损奠定基础。

5. 制定农村商业保险的法律制度

由于现有的《保险法》不适用于农业保险, 造成农业保险至今无法可依, 经营模式不稳定、大灾风险分散制度缺位, 尚未建立农业保险持续的发展机制和补贴机制、费率精算和调节机制。因此, 保监会必须尽快制定农业保险的法律制度, 坚持已经确立的农业保险补贴制度, 而不是一时一个政策, 加快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制度, 尽早建立农业保险费率精算制度及合理调节机制, 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通过推广贴近当地实际的险种, 提高投保率, 扩大投保范围来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利益。

结语

农村商业保险的发展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 通过制定专门的农村商业保险法律, 使政府的补贴规范有效, 使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公司很好地衔接, 保险公司和农民才能积极的参与其中, 才能提高农民的风险保障作用。

摘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 有着数量相当大的农业人口, 而这一群体由于经济上的相对弱势和传统的生产方式, 面临的风险更多, 需要更多的保障。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农村商业保险一直发展缓慢, 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 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成为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 结合江苏省农村商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探究当前农业商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提出了在法律框架下进行政府补贴保险运作、建立新农保与农村商业保险衔接的制度、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研发适合农民购买的产品等建设性的对策。

社区商业发展情况 第2篇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商品和服务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发展社区商业,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也可为扩大就业、建设宜居环境与和谐社区奠定物质基础。我县社区商业发展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县城共有6个社区,总面积约16.7平方公里。社区总人口约(含流动人口)10万人,城镇人均消费4000元/人.年,有大型超市5个,综合大市场2个,各类专业市场(家电、建材、小商品、水果等)6个,各类商业网点1620个,营业面积74630平方米,就业人数4540人,商品年销售额56000万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商业设施不断完善。通过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加大了对社区环境、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社区商业网点数量大幅增加,设施不断完善,业态日益丰富,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和服务消费。

2、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日趋完善。针对社区消费特点,着力从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上推动老社区商业建设,从完善商业设施配套上着力提升新建社区商业建设,努力使社区居民

生活更加便利、消费更加安全、消费模式更加丰富。

3、吸纳就业功能逐步增强,社会稳定器作用日益显现。随着社区商业设施逐步完善、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社区就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社区商业已经成为吸纳城市低收入人群就业、下岗再就业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发挥了很好的社会稳定器作用。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是满足居民消费,构建宜居城市环境,扩大劳动就业,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社区商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水平还不相适应,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商业功能定位不够明晰,特别是对社区菜市场、便民理发店、沐浴、维修等必备性业态的公益功能定位不明晰。社区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业态设置缺乏引导、后续经营缺乏管理。社区商业发展水平不高。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今后发展方向

“十二五”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调结构、惠民生、促消费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任务。社区商业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工作节奏的加快、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发生显著变化,对消费的便利性、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精神型、享受型等服务型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社区商业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今后我县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便民、利民、为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推进社区商业建设。

一是提高认识,明确社区商业性质和地位。首先,应将社区商业作为社会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行业来明确其地位和功能。从实际情况看,社区商业如菜市场、便民超市等主要功能是便民、惠民,主要是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消费需求,其特点是建筑设施较小、经营规模不大、盈利水平不高,但与居民生活密不可分,不可或缺,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特征。今后要把社区商业作为城市建设、社区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功能,把社区商业作为城市宜居、社会发展、生活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功能来挖掘和提升,通过规划引导、有效监管以及开展各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真正使社区商业成为社区的生活中心,成为政府行使社区管理职能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二是加强规划引导,逐步完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社区商业成为满足居民消费的综合载体。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布局,提升社区商业网点的综合配套和服务水平,加快营造和谐的社区消费环境,满足和促进社区居民消费,是社区商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是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因住而商,充分考虑社区的规模、类型,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层次、文化品位,以及周边地区的商业环境等多种因素来选择社区商业模式。

关于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探讨 第3篇

关键词:社区商业;商业服务;商业业态

一、社区商业的内涵和模式

(一)社区商业的定义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在城市商业体系中,社区商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的便利的商品和服务,其规模小于区域型商业和城市中心商业区。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早诞生了社区商业,其主要原因在于城郊公路的发展和家庭小汽车的普及,更多的人开始选择居住在郊区,社区商业便诞生在这些新建的郊区居民区,为居民提供商业服务。社区商业的诞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因为伴随城市的发展,新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卫星城等不断出现,而原有的城市商业中心由于其服务半径的限制,新的社区商业便自然而然诞生了。

(二)社区商业的模式

以社区中心依次向外辐射,现有的社区商业模式总体上有三种:

第一,底商模式。社区底商一般指开发利用住宅、公寓等物业的底层建筑,从事零售商业和服务业。社区底商把房地产建设和商业服务相联系,是最基本的社区商业模式。商业底商作为一个社区的配套生活设施,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务,属于零售业范畴。

第二,商业街模式。社区商业街是指由相当数量营业面积不同、经营不同类别商品和服务的商店有规律地组成的商品交易服务场所。从经营规模角度来讲,社区商业街大于社区底商,小于城市中心的大型商业街。从提供的商业服务的种类来看,社区商业街不仅提供有形商品服务,而且还提供各种休闲、健身等无形的服务。

第三,购物中心模式。购物中心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购物中心作为一个整体,商店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对于区域性购物中心,虽然社区购物中心的商店量和辐射人口不及区域购物中心,但也能够满足本社区居民的购物和娱乐等生活需求,而且由于其能够提供丰富的生活服务,容易吸引居民消费。

二、社区商业的功能和意义

社区商业产生于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它作为社区的配套设施之一,不仅是社区的构成部门,也是整个城市商业体系的一环。为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改善城市商业环境,社区商业的功能至少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本的购物功能。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具有就近满足的天然属性,因此社区内必须有与居民数量相适应的便利店、中小超市、生鲜食品店,能够使人们就近能够购买到需要的商品。我国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都预留的一定比例的商业面积,鼓励提供商业服务。

第二,服务功能。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化的商品维修、快递物流、洗衣美发等生活服务也应配套出现在社区的商业服务中。除此之外,与商业发展相关的绿化环境和停车场等设施也必须及时建设。

第三,休闲功能。工业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中的人口结构也变得复杂。由于存在收入差距,居民的消费也呈现多样化多层次,他们对社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休闲需求。因此,提供休闲功能的咖啡馆、书店、健身房等商业服务也不断出现。在现代社会,社区在提供居住功能的同时,也是一个休闲场所。

作为商业服务体系的一环,社区商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居民生活的多样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社区商业能够提供社区居民需要的生活服务,以便捷近距离的方式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对于生活在社区的居民来说,社区商业是满足他们生活需求的第一选择。其次,社区商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零售业的增进和进步。零售业是商品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商品价值得以实现的环节,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的零售业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社区商业在社会零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社区商业有助于零售业业态的多样化和社会零售额的增长。

三、我国社区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社区商业的发展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相关的商业配套设施建设不完整,商业主体的经营也不规范。具体而言,目前我国社区商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总量不足,布局不科学。对于老城区而言,由于建设较早,建设的时候未考虑到现代商业的发展,商业配套设置总体上跟不上人们的消费需求,人们往往通过到区域商业中心实现更多的消费需求,商业网点亟待增加。对于新建小区而言,部分开发商由于理念不先进,对商业配套设施的建设不重视,容易导致商业网点数量较少。

二是业态种类不丰富,功能不完善。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社区商业的发展并没有统一的监管和知道,许多是自主发展和壮大,这容易导致对部分低利润的居民需求的忽视。此外,许多地区的社区商业仍以农贸市场、小餐饮店等为主,业态偏少,中高消费和大型商业服务主体缺乏,对于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日益不能满足。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监管,部分社区商业的服务往往较差,不利于社区商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部分商业主体经营效益不高。这主要由于社区商业的经营者素质和经营模式导致的。许多社区商业的经营主体往往没有较好的商业意识,缺乏现代的商业理念。其次,社区商业所提供的服务彼此之间相互竞争,进一步压低了利润空间。而且随着区域商业中心的发展,社区居民愿意选择能够提供物品更丰富的区域购物中心消费,这也导致了社区商业客流的分流。

四、未来发展社区商业的思考

社区商业的发展首先直接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生活状况,其次对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抓住城镇化建设和消费升级的机遇,制定合理的社区商业发展指导意见,对于发展社区商业至关重要。

第一,明晰监管权限,加大对社区商业建设的规划。商业的发展虽然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但也离不来政府的规划和指导。因为有了政府的规划和指导,社区商业才不会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才能保证社区商业的顺利发展,实现其满足社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功能。因此,需要发挥市级政府和社区政府两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做到统一规划和指导。市级政府着重于总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出台,具体的执行和监管可以由社区管委会来配合。

第二,发展连锁经营,建设品牌文化。连锁经营是现代商业经营的常见方式之一。连锁经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统一管理、对上游供应商较强的议价能力以及产生的品牌溢价。连锁经营模式同样也适用于社区商业的发展,在引入连锁经营模式之后,不仅能够提高经营主体的组织程度,而且可以改善人们对社区商业主体的认知形象。

第三,加大对开发主体的培养和支持。根据国外社区商业的发展经验,引进多元化的开发主体有助于促进社区商业的发展。目前就我国而言,开发主体单一,开发能力有限,限制了社会商业的发展。因此,培养社会商业开发的专业化开发主体,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发挥不同主体各自的经营优势,有利于社区商业的发展。

第四,改造传统商业模式,发展新兴商业业态。社会商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业态的改进。从超级市场、专业店到购物中心,每一次业态的增加和改进都改善了人们的消费体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社区商业作为商业服务发展的区域延伸,一方面要立足于现有的商业业态,满足社区居民传统的商业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思索和借鉴一些新兴的商业形式。(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晓玉.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2(11):68-73.

江苏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第4篇

一、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来, 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 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 近三年, 中心累计投入800多万元,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校区分为东西两校区, 西校区为主校区, 占地100多亩, 其中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70多亩, 现正在积极改建中, 分校区位于镇中心的文峰楼, 配备了各类活动室, 如乒乓室、健身房、棋牌室、电子书吧、多媒体教室等, 各类教育设备设施齐全, 同时高标准建好各个社区教育基层业余学校, 村村有站牌、教室、课桌椅、电视机、远程教育网、书屋等。

二、确定教育精品意识, 努力打造优质品牌中心

1.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近年来, 全镇的社区教育工作蓬勃发展, 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积极开发社区教育的课程资源已刻不容缓。一是开发体现地方特色和适宜多媒体学习的课程资源。如新市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讲座的多媒体课件。二是自编乡土教材, 如《绿壳蛋鸡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手工电弧焊手册》等。三是建设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教育中心教育网络信息平台, 开设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富民工程等方面的课程, 不断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开拓创新培训领域

高塍是全国闻名的环保之乡, 近年来环保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8月, 中心与省环保产业协会合作成立宜兴市环保产业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开展全市环保企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平台、学历提升等, 协助企业做好环保资质的提升, 新技术、新产品的申报工作等。2007年底, 开展建造师、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核心力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 做到了学校企业互利双赢。2009年与经贸局联系成立了服务外包培训中心, 目前正在开拓培训业务。

3. 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文峰楼作为中心的窗口, 教育资源长期对全镇居民开放并长年举办各类活动, 如青少年校外教育常年培训2 000人次以上, 书法班、舞蹈、武术、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 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益的补充, 老年人经常开展象棋比赛、花卉种植、电脑上网、老年养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定期组织全镇妇女代表参加“贤内助”“家长课堂”培训等。

4. 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在镇、妇联、共青团办公室的协助下, 深入宣传, 广泛发动, 引导居民树立“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等理念。近三年时间组织创建学习型企业100多家, 家庭900多户, 在创建活动中社区成员的参与率达70%以上, 社区学习氛围浓厚。

5. 结合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近年来, 镇社区教育中心主动学习全国各地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 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中心结合教育实践工作开展了“乡镇成人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9年该课题被列为市级课题, 2010年9月圆满结题, 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高标准建好示范基地, 高效率推广示范项目

为落实“5112”教育富民工程, 中心自办了“绿壳蛋鸡养殖”农科教示范基地, 以“培训一户、扶持一户、致富一户”为宗旨, 积极扶持本镇及周边乡镇的贫困农户。自2003年创办省农科教示范基地以来, 不断完善示范基地设备设施, 不断推广农户。至2009年, 学校推广农户300多家, 200多户走上了致富道路。2008年以学校为主体成立了“宜兴市绿壳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为进一步推广养殖农户和推进产业化发展迈出了一大步。2009年, 学校新征土地70多亩, 作为发展示范基地的阵地, 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中。

四、今后工作设想

通过几年的努力, 高塍镇社区教育中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心 (学校) 多次被评为市先进学校, 2008年学校被评为宜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集体、全国先进成人学校。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社区教育工作, 在做好、做强常规性培训的同时, 力争使培训内容多样化、前沿化。在今后的几年中, 我们将致力于开拓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培训工作。2009年新征土地70亩, 继续推进示范基地的硬件建设、示范项目建设、品牌建设, 为广大农民致富作出更大贡献。前进的道路总是充满着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畏困难, 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高塍镇社区教育中心 (高塍成校) 正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为探索新时期社区教育工作而不懈地努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社区教育中心发展状况的介绍, 试图找出一条社区教育转型发展的道路, 以供其他社区教育中心参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发展,探究

参考文献

[1]叶忠民.社会转型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影响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 (04) .

[2]刘莉.经验学习圈:一种有效的成人培训方法[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3) .

[3]王蔚.西方成人培训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及其启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7 (03) .

江苏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第5篇

【关键词】社区;便民服务;商业发展;统计

一、社区便民服务业的内容解释

2006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将社区服务的重点领域确定为:(1)社区就业服务,(2)社区社会保障服务,(3)社区救助服务,(4)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5)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6)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7)社区安全服务七大方面,并将其列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范畴。从这七个方面的内容不难看出,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公益性属性已经非常明确地加以强调。但与此同时,《意见》也对开展商业性的社区服务作了明确的规定:“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便民服务业务。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平台帮助社区内中小企业,实现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社区商业体系建设。”

认为社区便民服务业由社区福利服务业、便民利民服务业和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组成。确立了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行业,是具有福利性质的第三产业。

二、社区便民服务业发展统计——以长沙市为例

长沙市的社区服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试点,本世纪初进入全面启动阶段,目前处于整合提高的新阶段。

(一)社区福利服务方面

一是完善了社区救助体系。健全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实施,社会参与,基层落实”的管理体制,明确民政部门负责指导社区的低保、贫困帮扶、医疗救助、救灾和社会捐赠等工作。

二是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以2006年为例,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5.9万人,比上年增长4.97o。此外,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站,配备了协管员。

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有425个社区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社区就业实体4051个,帮助5.3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

(二)社区公益服务方面

一是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建立了由市、区(市)县、街道办事处(乡镇)三级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各类社区服务站(点)组成的社区服务机构,形成了多层次的社区服务网络

二是初步形成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全市所有的社区都设置了警务室,配备了流动人口协管员,有社区巡逻分队383支、3764人。三是六城区街道均建立了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0个,60名的社区配设了计划生育协管员。以2006年为例,为低保户和优抚对象发放医疗优惠卡,义诊15万人次,还定期在社区举办家庭健康知识巡回讲座2万余场。四是多渠道开展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全市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场所314个,807o的社区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建成社区文化活动广场100个,每个社区有社区文体协会、舞蹈队、腰鼓队、文体运动队等社区文体组织。五是社区信息化服务。青羊区以政府搭台、企业出资的方式,建立了“96963,’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平台,为居民提供各类生活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服务。

三、社区便民服务业发展趋势统计技术应用分析

(一)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公共服务的保障力度

把社区便民服务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落实办公用房和开展服务的配套设施。每年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与区财政按1:1比例配套,用于社区共建设施建设项目的补助和开展社区服务项目的补助。对于财政比较困难的区、(市)县,市财政应给予适当补助。加大政府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支持力度,开发以助老、助残、助困、治安服务、劳动就业、法律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公益性岗位,减轻社区公共服务的压力、缓解就业压力。

(二)进一步健全社区便民服务业的运行机制

对不同性质的社区便民服务业单位要实行不同的管理,对满足民政对象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需要的、没有盈利条件的福利型单位,政府要从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给予扶持,保证其正常运转对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单位,要按照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原则,允许收取成本费,从事保本创收活动,同时政府应给予一定间接补贴:对有经营能力和盈利条件的社区便民服务业单位,要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能够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进一步拓宽社区便民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

要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途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区便民服务业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各个方面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形式投入社区便民服务业项目,特别是鼓励投入社会福利项目,鼓励各地通过财政支持、社会募集建立起社区便民服务业发展基金,并要逐步实行有偿使用,流动增值,提高资金利用率,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

要逐步建设覆盖全市的社区信息综合服务网络,推进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和社会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建议由市民政局和市信息产业办共同开发建立长沙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与社区社会化服务资源于一个平台:重点组织政务信息、公共服务资讯,包括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失业救助、民政优抚等政府服务信息的利用:结合电子商务发展,让社区居民快捷、方便地获得水、电、气、电信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公共服务信息;推进法律服务、家政物业、商品配送、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吸引社会企业加盟社区服务,推动社区便民服务业的开展。

四、结语

加强对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社区便民服务业专兼职人员素质使其不断适应社区服务工作的需要。首先社区便民服务业网点的工作人员包括物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为民服务的思想认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较高的技术能力。其次对互帮互助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要热情鼓励,要动员广大辖区单位和居民广泛参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的道德风尚。再次对社区便民服务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社区工作者要强化专业文化知识,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管理能力,促进社区便民服务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定珍著.中国社区商业概论[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李德化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江苏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第6篇

社区商业作为我国城市商业发展的基础性设施, 对于满足居民的生活消费以及其他消费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进行社区商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设备不足、布局欠缺合理性或者是服务功能较为单一等等缺点和不足, 无法良好的满足居民需要的综合消费要求。因此加快社区商业的发展速度, 对于满足居民消费以及提升城市的商业结构和综合竞争力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有利于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发展目标, 因此在上述背景之下, 对于我国商业社区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1 我国商业社区概述

社区商业指的是为社区以及周围居民提供购物、餐饮或者是休闲等综合性服务的场所, 其主要作用是满足居民的多种多样的需求, 同时实现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标, 满足当代人们所需要的个性化的服务, 为人们的自由生存创造一定的空间,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 社区商业作为城市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遍布城市的空间中。

1.1 社区商业的发展前景

社区商业在我国发展前景良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市场需求巨大。在当前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 购物中心或者是主题商场虽然对于城市的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消费最多的地方仍旧是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使得市民可以在足不出户的状态下解决生活中所需要的商品, 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目前社区商业在我国城市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社区商业发展模式成熟。我国社区商业的兴起和发展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 通过数十年来的发展和探索, 其中积累了众多的经验和产品, 因此在社区商业的发展中, 其投资模式、运营管理模式或者是规划模式等等都已经具有了成熟的思路和, 因此这些模式和产品都为我国社区商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基础和保障。

1.2 社区商业的核心特点

社区商业在我国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 同时这些特点也成为了促进其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我国社区商业的核心特点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现: (1) 小体量, 风险可控, 社区商业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其所能够提供服务的范围是有限的, 因此其消费目标和消费群体非常清晰, 所以说小体量是社区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2) 温情、便利, 风格独具, 社区商务不同于城市内部的大型购物中心, 追求建筑美观和高档次, 社区商业需要打造温情的家庭式感觉, 因此从这个方面而言, 社区商业需要打造成为社区大家庭, 而家庭的感觉则需要其具有温情、便利的特点; (3) 特业突出, 深入社区生活圈, 社区商业中除了需要具有日用商品的零售和餐饮等服务之外, 同时还需要具有多种多样的细分服务种类, 如菜市场、宠物店、美容店、理发店、便利店、健身房或者是银行等等种类。这些多样化的细分服务种类是社区商业的核心特点之一。

1.3 社区商业发展趋势

社区商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对社区商业而言其本质是要提供服务, 而不是商品销售; (2) 社区活动的主要群体:孩子、保姆、退休老人。因此, 传统的沿街性, 底商性商业已经满足不了以上需求。新型的社区商业应该提供一个可以承载各种居民活动的灵活的室内外空间载体。在这里, 人们除了可以享受购物、就餐、金融等常规商业建筑所提供的服务以外, 还可以满足集会、休闲、体育运动、展示展览、教育与培训等多种需要。

2 万科社区商业开发模式

2.1“五菜一汤”模式———万科花山项目

所谓“五菜一汤”, 在万科社区商业开发中指的是第五食堂、社区超市、多种银行、药店、洗衣店以及幸福街市等等社区和周边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业态。在上述“五菜一汤”中, 第五食堂指的是万科社区商业所独创的品牌, 其具有物美价廉、风格怀旧以及卫生条件较好等特点在业主中获得了一致好评, 而“汤”指的便是幸福街市, 即万科物业在小区自营的社区菜市场。“五菜一汤”模式概况图如图1所示, 其中规划总用地以及容积率如表1及图2所示。

2.2“邻里中心”模式———万科南宁魅力之城 (见图3)

万科南宁魅力之城项目位于南宁五象新区良庆大道西侧。本工程一期邻里中心建设用地为商住用地, 其中邻里中心总建筑面积7824.55m2, 计容面积6751.9m2 (其中商业5407.43m2, 农贸超市1022.56m2, 社区居委会管理用房321.91m2) ;不计容面积1072.65m2。建筑群由一组共5栋二~三层的多层商业组成, 建筑高度由西至东分别为:9.690m, 14.190m, 10.280m, 10.280m, 13.880m。

“邻里中心”模式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 因而有别于我们所常见的一些商业建筑类型, 如步行街、shopping mall等。设计侧重思考人的活动对建筑的影响, 通过对功能设施合理布局、建筑体量细分与串联、外部空间的围合与尺度推敲、城市街区与广场空间的分割与联系等多种手段, 提供一个可以承载各种居民活动的灵活的室内外空间载体。在这里, 人们除了可以享受购物、就餐、金融等常规商业建筑所提供的服务以外, 还可以满足集会 (如花市、灯会等) 、体育运动 (如游泳、球类、轮滑、跳绳等) 、展示展览、教育与培训等多种需要。其商业模块如图4所示;这种发展模式中关于规划总用地以及容积率等等如表2所示。

3 结合万科南宁魅力之城分析我国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建议

现代化的社区商业对于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等等方面, 因此现代化的社区商业应该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基本立足点, 对于该地区和城市的服务和市场等多种功能进行充分地发挥。

(1) 现代化的社区商业应该以城市综合体为主要发展模式, 如同万科南宁魅力之城中的“邻里中心”模式, 功能全面, 布局合理, 能够有效地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休闲以及餐饮等多种多样的需求, 这种发展模式其外部环境需要将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为主要立足点, 具有社区广场、绿化公园以及步行街等等设施; (2) 社区商业的城市连锁配送发展模式, 社区居民对于商品的需求具有多样性, 然而其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和集中性, 如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农副产品等等, 因此为了保证社区居民的生鲜质量, 社区商业必须要满足居民对于及时有效配送的需求, 通过城市连锁配送的途径, 确保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要求, 让居民能够尽最大便利的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只有满足居民的要求和提高其生活水平以及质量才是我国现代化商业社区发展的重要目标。

4 结语

在本文中, 笔者首先概述了我国社区商业的各种情况, 如社区商业的快速发展的三个因素、社区商业的核心特点、社区商业发展趋势等, 进而提出了万科社区商业开发模式, 主要有“五菜一汤”模式以及“邻里中心”模式, 在此基础上, 笔者结合万科南宁魅力之城分析我国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建议, 即现代化的社区商业应该以城市综合体为主要发展模式和社区商业的城市连锁配送发展模式等, 希望能够通过对于分析我国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 为我国社区商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的发展, 社区商社将成为房地产开发中的重点项目, 不断的满足居民对于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社区商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物, 目前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 不仅仅需要建设繁华的商业中心, 同时需要建立以便民服务为重点的社区商业, 其主要模式多种多样, 如以信息化发展为重点的社区商业发展模式、以社区商业综合体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化的社区商业模式等等。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万科南宁魅力之城邻里中心为例, 分析我国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社区商业,发展模式,万科邻里中心

参考文献

[1]曹汝东.我国社区商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典型社区商业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 2007.

[2]樊盛兰.城市社区商业开发运营研究[D].重庆大学, 2006.

[3]王志强.企业与农户合作开发乡村度假社区模式研究——基于农户意愿的调查[D].南京农业大学, 2012.

[4]投稿须知[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3 (4) .

[5]张景梅.城市社区商业开发模式研究[J].工程与建设, 2012, 26 (5) :604~606.

[6]杨学辉.我国社区商业开发运营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 2010.

江苏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第7篇

一、北京门头沟区社区商业基本情况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区, 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的老区。全区东西长约62公里, 南北长约34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境内总面积的98.5% 为山地, 平原面积仅占1.5%, 其中海拔高度大于800米的中山占山地面积的一半。门头沟区辖4个街道、3个地区、9个镇。其中共有126个社区, 人口29万。商业社区的网点集中在大峪街道、城子街道、东辛房街道、永定地区这几个街道、地区。商业社区种类很多, 既有大型超市、便利店、小吃店、菜店, 又有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等。

(一) 区位特点

区位特点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1.发展态势

一是发展速度快。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门头沟区居民消费能力也有所提高, 新建的星座商厦、物美购物超市、重新修建的贸易大楼等, 还有很多在规划的地区, 像是原来的百货大楼、物美城子店, 物美河滩店都已经拆除了, 在新的规划中。

二是配套设施逐渐完善。位于区中心的绿岛家园和阁外山水较等楼盘虽处于较贵地段, 但是周围的商业社区一直不完善, 近几年来, 便利店、理发店、小吃店和药店等便民的设施逐渐开始完善。周围建起了大型超市物美, 其他的社区周围也逐渐在完善社区设施。

三是网点数量在增多。因为门头沟区在进行棚户区改造, 原来的平房都拆除了, 新建了很多楼房, 在楼房周围会形成新的商业社区。网点数量也在随着住宅区的建成而增多。

2.区域特征

该区域主要有如下四个特征。

一是城镇人口聚集, 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城镇人口聚集以及占总人口比重的提升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门头沟全区常住人口29万, 其中城镇人口总数24.9万, 城镇化率为85.6%, 市政、商业、医疗、教育等城市生活设施日渐完善。

二是城镇化水平较高, 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般而言, 城镇化会经历缓慢发展、加快发展和稳定发展三个不同阶段, 即城镇化“S”曲线演进规律。城镇化水平低于30%, 属缓慢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基本是依靠工业化推进城镇化;30% ~ 70% 属加快发展阶段, 特别是40% 以后基本是城镇化带动工业化;高于70% 属稳定发展阶段。截至2010年10月底, 按人口标志计量, 门头沟区城镇化水平为85.6%, 从某种程度上看, 门头沟区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三是经济活动人口是指年龄在16周岁及之上, 有劳动能力, 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它从供应的角度反映该区可以投入经济过程的劳动力规模。普查数据显示, 全区经济活动人口12.9万人, 其中:城镇地区人口为10.95万人, 占85%, 农村地区1.95万人, 仅占15%。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经济活动人口开始大幅度向城镇地区转移, 进一步繁荣了区域经济, 并不断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村经济活动人口占区域经济活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攀升, 彰显了门头沟区经济活动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是当人口向城镇集中或乡村地区变为城镇地区, 人口由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城市生活方式便成为人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从习以为常的农村生活变为较为陌生的城镇生活, 这期间的差异并非是朝夕之间就能更改的。而本区城镇化调研中发现, 大部分居民在迅速适应新环境上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努力, 使得城镇化进程变得更为温馨、顺畅, 发展不断趋向于平稳与和谐。

3.面临机遇

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在门头沟区社区商业发展过程中, 国家政策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政策来促进社区商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 区政府为了引进外部资源, 与很多企业洽谈招商事宜。也同一些企业签署了长远的战略协议。

门头沟区在进行全区整体大改造, 门城地区、永定地区、冯村地区、石门营地区和城子地区都在这次的改造范围内。涉及占地面积共1080亩的棚户区以及低密度的居民住宅区。现在还在修建S1线城市轻轨, 完成后将通达石门营、冯村等社区。棚户区改造后, 将在原有土地的基础上修建居民住宅区, 新建成的住宅区会形成新的社区商业, 一些企业也会入驻新社区。

北京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 城镇化的大力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 都为社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门头沟区“十一五”规划为社区商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其中, 也提到了棚户区的改造以及社区商业的发展。这是门头沟区在未来5年里的重点项目, 也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在社区商业的发展中, 要求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产业链, 并对社区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社区商业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未来的几年内, 门头沟区还会陆续建成几个社区, 新社区的建成, 也会带动社区商业的大发展, 给企业带来新机会。

(二) 问卷调查分析

调查问卷分析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样本选择

调查的社区共有八个, 是门头沟区具有代表性的社区 (如表1所示) 。阁外山水和绿岛家园都是新建的商品房社社区, 属于高档社区位于门头沟区中心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 环境优美, 小区的居民都是有稳定工作的较高收入的人群。新桥大街小区、滨河小区和大峪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小区, 属于中高档小区, 位于新桥大街附近交通便利, 超市、便利店、菜市场都位于附近, 相对于新建的小区而言, 新桥大街和滨河小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商业社区, 社区配套设施相对完善。永安小区和葡东小区都属于企事业单位人员居住的小区, 小区附近有企事业单位, 居住人口多为公务员, 整体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都较高, 小区离区中心有4站或5站的距离, 但是周围有便利店和菜店, 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方便的。石门营小区是属于回迁小区, 居民都是原来位于东辛房、西辛房、增产路附近的拆迁户回迁到这里的居民。也是新建的小区, 配套设施不完善, 离区中心相对较远, 但是在未来的两三年的规划中地铁轻轨S2将到达这里。小区的配套设施也会逐步完善。

2 .样本分析

本次调研的八个社区都位于门头沟区的平原地区, 也是门头沟区商业发展较快的地区, 在这里居民住宅区较多, 社区商业发展情况较好。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

阁外山水小区是新建的小区, 比较靠近区中心的位置, 小区周围有便利店、菜店等配套设施, 去门头沟区去医院走路5分钟的路程, 坐车1站到雨润发超市, 步行5分钟到肯德基和好伦哥, 周围还有贸易大楼。

绿岛家园是新建的高档社区, 位于区中心,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步行5分钟到滨河公园, 周围没有便利店、菜店和小吃店等配套设施, 步行10分钟到物美卖场, 大卖场一层都是快餐店和服装店, 相对而言较为便利。

新桥大街小区位于新桥大街上, 交通便利, 8条公交线路都经过新桥大街这一站。该区域周围有很多小吃店, 快餐店 (呷哺呷哺、肯德基) , 也有京客隆超市, 星座大厦, 工商银行等。小区的配套设施很完善, 走路5分钟到菜市场, 非常便利。

滨河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高档小区, 小区的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出小区走3分钟就能到滨河公园, 附近有农商银行, 便利店、美容美发店、菜市场等, 交通相对便利。步行5分钟能到物美大卖场, 周围也有很多饭店。

永安小区属于企业单位社区, 小区的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虽然周围没有大型的超市, 但是便利店、菜店和理发店等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出小区走5分钟就是大峪中学--这是门头沟区最好的中学。峪园小学中学也在附近。居民送孩子上下学很方便。

葡东小区为事业单位型社区, 小区距离区中心较远, 周围有便利店, 小的菜店, 小区周围有很多饭店, 修车洗车店, 小区配有小型的公园, 环境较好。

石门营小区是新建的回迁小区, 周围的配套设施还在建设中, 轻轨S2也在建设中, 交通不是很便利, 周围只有几个刚开业的小吃店。

大峪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小区, 位于滨河路上交通便利, 336、383、645和快4的总站就位于小区附近, 小区周围有很多小吃店、服装店、菜店等社区配套的设备。

3. 数据采集与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在门头沟区所选中的8个社区进行。分别用8天进行, 基本上在每个星期天选择一个社区发放10份左右的调查问卷。主要针对社区中的商业门店进行调研, 本次调研共准备调查问卷80份, 发放问卷72份, 其中可回收问卷60份, 最终有效问卷是50份。本次调查的企业门店一共50个, 其中包括大型超市、连锁超市、便利店、美容美发店、菜店、洗衣店和书店等。

通过图1得到的数据可知,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入驻社区1 ~ 3年的企业或门店最多, 占到总体的44%, 其次是4 ~ 6年的企业或门店占到总体的40%, 7 ~ 9年和10年以上的相对较少, 分别占到10% 和6%。由此可知, 社区商业发展过程中, 企业在所在社区中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 还比较年轻的发展阶段。

从图2中得到的数据可知,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 私营企业所占的比重最多, 主要是社区周边的便利店、菜店、洗衣店为主。其次就是股份合作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这些主要是大型超市、连锁超市和大型的美容美发店等。比重最少的是国有企业。数 据显示, 位于社区周边的商业发展还是以居民的吃穿住行为主。

通过图3可以看出, 社区商业企业的年销售额在10万~ 50万元之间的企业占到了48%。这主要是便利店、菜店以及小型的理发店等小的私营企业。其次是100万~ 500万元的企业占到26%, 这部分企业主要是大型超市、连锁超市和饭店。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相对较少, 只占到了22%, 主要是百货大楼、贸易大楼和像苏宁和大中这样的家电连锁企业。销售在10万元下的企业也很少, 占到总体的4%, 这样的企业可能处于亏损的状态。

从图4得到的数据可知, 68% 的企业达到了行业的平均水平, 这样的企业大部分是小超市、菜店、理发店和小型的服装店。24% 的企业达到了行业领先的水平, 这样的企业主要是家电连锁企业、连锁超市。其中, 8% 的企业在行业平均水平一下, 这样的企业较少。

从图5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有24家规划为货运服务型。其次是商贸服务型有12家, 生产服务类型有7家, 综合服务型有6家, 其他有1家。通过调研的材料分析出, 社区商业的的规划类型是以货运服务为主, 社区商业的主要企业或门店对物流的依赖主要就是运输, 需要物流支持运输货物。

通过图6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 运输企业入驻社区占到了36%, 快递公司占到了26%, 商贸企业占到了12%, 物流公司占到了12%, 生产企业占到了10%。通过调研的数据得知, 入驻社区的物流类型主要是运输企业和快递企业两大类型, 在社区商业发展过程中, 社区企业对运输和快递的依赖程度很高, 企业的货物需要运输, 企业的小件货物或者一些纸质的邮件需要快递公司。

从图7的数据可以得出, 客户对公司在社区商业中所提供服务的的满意度的情况, 满意的占到14%, 比较满意的占到46%, 基本满意的占到30%, 不满意的占到10%, 通过调研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 大部分居民还是对社区商业中的企业或门店比较满意的。而10% 不满意的居民, 认为有时候大型的超市或卖场的员工服务态度不是很好, 卫生间不干净, 存包的柜子少, 没有人介绍商品的信息等等。虽然有些居民的要求可能会有一些苛刻, 但这是对企业的鞭策。

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 认为非常不必要补充便利服务网点的占5%, 不必要的占9%, 无意见的占到12%, 必要的占到48%, 非常必要的占到26%。通过数据可以看出, 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补充老社区的便利服务网点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些老社区便利网点少, 导致很多居民买早饭或者买蔬菜水果等要坐两三站车才能买到。

从图8中可以看出, 社区商业在发展过程中, 大部分被调查者希望可以加强社区的治安, 加强卫生的监督和管理。在被调查的8个社区中, 一些老社区存在着治安问题, 有些便利店和菜店丢失过部分商品。还有些老社区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附近没有便利的早餐店, 导致一些非法的早餐车会集在社区附近, 并在早餐时间过后遗留很多垃圾, 对社区的卫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政府需要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来扶持企业的发展。在新建成的社区中, 部分企业店铺入驻社区, 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这给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 门头沟区社区商业发展成效

随着门头沟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区商业的也在快速发展中。政府的大力支持, 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区企业发展。企业自身在社区商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建设便民设施

门沟区商务委加大区政府实事和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办理力度, 加速推进社区便民商业发展, 为居民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实惠, 取得了明显成效。期间大力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的“五统一”原则进行建设。以销售蔬菜水果和生活必需 品为主, 同时搭载缴费、维修、家政等生活服务, 通过实体店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的方式, 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需求。努力推进社区菜市场升级改造。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购物环境。推进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建设。截至目前, 已建成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50个, 新建社区覆盖率达到80%, 逐步形成完善的回收网络体系。

2.促进居民就业

随着新建社区的增加和已建成社区的改造, 社区新建了很多便民早餐店、菜店等为低收入人群、下岗再就业人群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再就业机会。而且一些刚建成的住宅区周边建成了大型的超 市、卖场, 促进了居民的就业和再就业的问题, 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活困难问题。

3.改善居民教育环境

近年来, 为了振兴该区教育事业, 解决制约该区教育发展的师资短缺问题, 该区区委、区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面向全国范围招聘, 越来越多的优秀教育人才来此任教, 参与教育管理, 极大地促进了其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石门营小区附近计划引进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作为区政府承诺完成的2012年重点民生工作之一, 北京八中门头沟校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京西分校也在引进与建设。

4.完善商业配套设施

由区商务委牵头, 结合棚改安置房新建小区大规模的入住,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 选取适合群众消费的家具品牌、种类, 探索通过“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模式, 在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区规划分局、区商务委、区委社会工委要加强协调配合, 尽快做好便民菜店配套的相关工作。一是做好设计工作, 通过网上征集、聘请专业公司等方式, 凸显现代、时尚元素, 精心设计出与周边环境相适宜的便民菜店;二是做好选址工作, 深入开展实地踏勘, 在街边花园、停车场周边因地制宜实施便民菜店建设, 并逐步探索定制型销售、网上销售等社区销售模式, 切实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三是加快安置房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更新的建设步伐。

二、北京门头沟社区商业发展存在的 问题

与国外社区商业相比, 我国的社区商业发展比较慢、起步比较晚。社区商业的公共设施还不够完善, 社区商业规划存在问题。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社区商业的调研, 发现当前其社区商业存在如下问题。

(一) 物流运输基础薄弱

物流业在我国发展的相对较弱, 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冷链物流这样相对比较专业化物流, 还未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社区商业的发展中对物流、运输和快递的依赖程度很高, 所以物流业的基础薄弱也制约着社区商业的发展。目前, 门头沟区的大型超市、家电连锁企业, 都引进了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来支持企业的发展。但是一些小型的企业和门店还做不到这样大规模资金的投入, 来完善物流配送。第三方的配送也不够完善。像一些快递公司, 经常出现没有准时送货的问题, 丢失货物的问题。冷链物流在社区商业中尤为重要, 像超市、菜店、小吃店平时买的鱼、虾、酸奶、速冻饺子等都要用冷链物流运输。所以冷链物流的薄弱, 直接影响社区商业的发展。而且物流薄弱, 很能导致货物不能准时送到, 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二) 社区企业发展缺乏人才

目前, 门头沟区社区商业中工作的员工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为初高中学历, 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学习能力较弱, 接受新鲜事物较慢, 如Word、Excel、和PPT等办公软件不熟练。这样不利于年度汇报以及相关销售资料的呈现。社区商业在快速发展, 需要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 发展环境还需政策扶持

门头沟社区商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门店入驻社区经营时间都不长, 有的企业利润为负。有些大的连锁超市、家电连锁, 投入的资金更大。所以为了社区商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调研资料发现, 政府部门在社区商业发展过程中, 需要给予企业很多优惠政策, 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否则企业靠自己的力量发展, 很困难。

三、门头沟区社区商业发展政策建议

该区商业发展政策建议如下。

( 一) 完善社区商业周边的配套设施

在对门头沟区现有新社区的建成和老社区的改造过程中, 出现很多问题。老社区中存在很多规划不合理的问题。社区在建成之前对未来的规划存在问题, 导致社区建成后, 很多不便利的因素存在其中。以葡东小区为例, 葡东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小区, 小区周边便利店、菜店比较少, 周围1公里的饭店没有几个, 这都是由于建设之前没有做好规划。

新社区中, 很多社区存在着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新社区是刚刚建成没多久的社区, 周围相应的便利店、便利菜店部分没有建设好, 公交系统还未完善, 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以绿岛家园为例, 绿岛家园是新建的高档社区, 位于区中心,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步行5分钟到滨河公园, 周围没有便利店、菜店和小吃店等配套设施。

(二) 加快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社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需要具有创新型人才和年轻的后备力量的加入, 以促进其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相关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本次调研得出的结果也可以看出, 企业在社区商业发展中, 需要创新型人才, 人才对于产品的创新、服务以及运营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像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和家电连锁都在向高校招聘管理后备, 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 出台相关措施

社区商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便民利民, 政府以及相关部们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 像减免税金、差额征税等政策, 来促进社区商业的顺利发展。通过调研结果得知, 大部分企业认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扶持社区商业的发展,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商业网点的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造假售假等不正当的行为, 规范社区商业的流通秩序。

摘要:未来几十年, 城镇化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住宅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住宅区的发展衍生了社区商业。社区商业又是推动城市商业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实现城市商业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通过对门头沟地区有代表性的八个社区的商业企业走访并发放调查问卷, 以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 结合数据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 运用管理学相关理论及近年商务部制定的商业发展政策, 深入分析门头沟区社区商业的基本情况、核心增长极、物流平台、信息平台、文化软实力及发展环境等问题。通过分析调研情况, 针对门头沟区社区商业发展中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探求城镇化建设中社区商业发展整体解决方案, 确保商务部《社区商业发展促进便利消费指导意见》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社区商业,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吴凯莉, 邱一红.关于加快发展我国社区商业的思考[J].商业时代, 2004. (2) .

[2]周锐.北京社区商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3]张艳, 柴彦威, 颜亚宁.城市社区周边商业环境的特征与评价——基于北京市内7个社区的调查[J].城市发展研究, 2008 (6) .

[4]刘伯雅.国外社区商业的发展及启示[J].城市问题, 2008 (9) .

[5]中商联.社区商业发展潜力巨大[N].经理日报.2009-2-8.

[6]张晓霞.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模式及动员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

[7]曹正进.大力发展首都社区商业的动力探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11 (3) .

[8]崔红.“一刻钟服务圈”覆盖六成社区[N].北京晨报, 2011-12-21.

[9]张永.基于外部性理论的社区商业分析[J].现代商业, 2013 (16) .

江苏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第8篇

金融脱媒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近年来, 随着我国信贷的逐渐增长和居民储蓄率的逐渐下降, 金融脱媒问题更加突出。为适应金融领域的这一变化趋势, 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 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以进一步提高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 增加竞争优势。

1 金融脱媒简介

D.D.Hester (1969) 最早提出了金融脱媒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的概念, 他将金融脱媒定义为资产不经过银行直接和市场进行配置的现象。金融脱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脱媒是指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条件下, 当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高于存款机构可以支付的利率水平时, 居民存款会从存款机构大量流入货币市场。而广义的金融脱媒还包括资金的使用方在不经过金融中介的情况下, 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的行为。

从我国目前金融发展的情况来看, 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着以下三个层次的金融脱媒:一是银行资产方的脱媒;二是二是银行负债方的脱媒;三是技术脱媒。本文就江苏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脱媒进行分析和研究。

2 金融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的影响

2.1 金融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影响

2.1.1 江苏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下降 (见图1江苏金融机构存款表,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从图1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 尽管整体存款处于增长状态, 但是存款的增速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导致下滑的原因除了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外, 金融脱媒现象不可否认。在各项存款中, 个人和单位的存款增长最为缓慢, 甚至有个别月份呈下降趋势。这显示了居民和企业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展, 资金流动性较强。

2.1.2 江苏商业银行贷款下降 (见图2江苏金融机构贷款表,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在图2中, 江苏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幅度总体缓慢, 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个人贷款增长尤其缓慢。中长期贷款虽然仍占贷款总额的较大比重, 但许多已经被其他的金融机构所取代, 包括自有资金、FDI、股票、债券融资等, 这表明金融脱媒正在进一步深化。

2.1.3 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多元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发展成熟, 居民的投资结构也日益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居民的金融工具逐渐丰富起来, 既有存款、股票, 又有债券、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居民的存款比例逐渐下降, 活期存款占储蓄存款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由2001年的30.27%上升为2010年的41.18%。而定期存款占储蓄存款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由2001年的69.73%下降为2010年的58.82%。这种变化说明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居民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其他理财产品, 储蓄存款被大量分流。

2.2 技术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的影响

(1) 技术脱媒使得资金逐渐脱离银行体系, 转而通过第三方支付体系进行支付清算, 不可避免地会减少商业银行的业务, 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总量和结构造成负面影响, 银行的贷款增速降低, 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济效益。

(2)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对象逐渐由信用级别高、信用风险低的大中型企业转向信用级别较低、信用风险较高的中小型企业, 这就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 需要商业银行更加注重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

(3) 优质大企业客户贷款将被资本市场迅速分流股票及债券市场的发展成熟, 使得优质企业逐渐开始选择其作为自己的合作对象, 对银行的依赖度逐步降低。而这些本来都是商业银行原本的业务领域被瓜分了,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大省, 第三方支付开展位于全国前列, 所以金融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的影响巨大。

3 江苏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3.1 银行业务转型为多品种业务, 一方面在经营手段上, 继续巩固原有的业务;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拓宽业务领域, 开展证券、信托、投资、房地产、信息咨询和代保管等新兴高效业务。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

3.2 加快发展核心业务

(1) 寻找战略伙伴。本文所指的战略合作伙伴主要是非银行的投资者, 其实就是金融脱媒的活跃方, 在合作过程中根据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双方有意就共同发展金融及移动电子商务展开紧密合作, 合作范围包括开展移动支付、移动银行卡转账、移动转账业务等形式。

(2) 加大交叉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 是推动商业银行综合化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从发达国家的业行业发展进程来看, 金融脱媒的出现势必会推动银行业传统功能的转变, 商业银行逐渐向混合经营和全能服务的方向发展。江苏商业银行通过与金融行业的其他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共同开发市场, 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提升客户满意度, 提高经济效益。

3.3 借鉴国内经验, 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虽然不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范围, 但它具有成本低、风险低、收益高的优势, 能有效帮助银行业应对金融风险, 实现战略式发展。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占比例虽然有了大幅提高, 但总体来看, 其所占比例仍然较低, 且增速缓慢。江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收入在整个营业收入中不到20%。因此, 江苏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挖掘中间业务的发展潜力, 结合客户需求, 加快发展中间业务, 逐步推动商业银行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金融脱媒即“金融非中介化”趋势也在不断扩大, 资金融通在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之间转换, 伴随而来的是作为间接金融主要媒介的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上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对金融脱媒做了详细的介绍, 并分析了金融脱媒趋势给江苏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并对江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金融脱媒,江苏,商业银行,战略

参考文献

[1]闫璐.金融脱媒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2]冷霜.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J].特区经济, 2007, 2:69-70.

[3]冯晋, 齐中英.中国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4]刘明彦.国内主要银行的战略转型比较[J].银行家, 2011 (6) .

上一篇:骨伤患者论文下一篇:音乐教学中兴趣培养

热门文章

江苏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