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则范文

2024-05-10

主要原则范文(精选12篇)

主要原则 第1篇

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实施情感课堂教学,营造严肃活泼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的友爱关系。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因此在英语这门语言教学课堂中,应用情感教育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增强英语学习目标性、自信心、主动性,强化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方法。

一、实施英语情感教学主要原则

1.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英语情感教学原则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师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因素, 使学生怀着快乐、感兴趣的情绪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情感心理学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处在快乐感兴趣的情绪状态中,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感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状态。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2.以情施教原则 。

这是英语情感教学原则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用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3.情 感交融原则 。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情感交流现象,同时存在人际间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学效果。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 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4.移 情原则 。

移情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陶冶。教学中的移情,一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学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审美能力,以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课堂用语,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另一个是学生应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人物身上寄予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注重情感的迁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二、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1.实施情感课堂教学 ,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

深入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还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帮助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理解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用言语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上课时应充满激情,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因此,教师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 以调动后 进生的积 极性 , 多使用“It doesn’t mattera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的语言鼓励他们。这样 ,他们身上潜在的动力就会被挖掘出来, 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树立和提高。

用表情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英语的语言优势,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缺乏交际环境,这便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 课堂尽量多地使用英语,在课堂上形成英语氛围以有助于语感的培养,教师用手势语、身势语、眼神等辅助语言进行恰当的补充。

2.多元化课堂教学教法 ,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 。

进行情景教学。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英语教师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如实物、图片、幻灯等,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使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化、趣味化、交际化,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英语课上才会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津津有味,并由此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向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的转变。通过情景教学和使用多元化教学过程,这一过程的转变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3.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形成和谐友爱关系 。

教师应注重角色的变换。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对话、实践或讨论时,教师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主要原则 第2篇

作好员工绩效管理工作,最难的事莫过于教会“顶头上司”给他们的下属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现在,谨就这件事里面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技术问题,与诸位企业同仁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要考核的到底是什么?

管理员工绩效,就是为了提高每个人创造绩效的能力。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员工创造绩效的能力有三种存在形态:

第一种存在形态是“能力持有态”。即员工有创造哪方面绩效的能力?这种能力强到何种程度?等。员工“能力持有态”的绩效考核指标我们叫它“能力考核指标”。

第二种存在形态是“能力发挥态”,即员工在创造绩效的过程中,发挥自身能力时,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主动性:他有这样的能力,但他肯卖力气吗?所谓“能力发挥态”,就是这个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的责任感强度。主观能动性、职业道德水准等等。员工“能力发挥态”的绩效考核指标我们叫它“态度考核指标”。

第三种存在形态是“能力转化态”。即员工在创造绩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的实际效果:你有能力,也卖力气了,那你的努力最终有没有真正转化为企业需要的业绩?“能力转化态”的绩效考核指标我们叫它“业绩考核指标”。

员工绩效管理工作要关注的考核内容就是“能力”、“态度”、“业绩”三个方面。那么,“能力”、“态度”和“业绩”这三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辩证关系呢?

在工作之前,我们会首先考察这个员工的“能力持有态”——能力水平。在工作之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员工的“能力发挥态”——态度如何。在工作之后,我们追究这个员工的“能力转化态”——业绩怎样。

大家知道,前国家队教练米卢在训练中国足球队的时候,有一句写在帽子上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老米为什么这么说,他的思想很明显:中国队的能力这么低:一年半年之内想提高,太难!退而求其次,只能谋求对现有能力的最好发挥。在这种情势下,米卢当然要把工作态度的重要性突出出来。这是个很能表现“能力”、“态度”和“业绩”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实际案例。

设计考核指标的原则是什么?

国外有的管理专家把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规范归纳为一个英文单词:“SMART”。其实这里的“SMART”不是单词,是五个词的词头合起来的一组符号,一个字母一个含义:

S(specific)是指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应当细化到具体内容,即切中团队主导绩效目标的,且随情景变化而变化的内容。

M(measurable)是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设计成员工可以通过劳动运作起来的,结果可以量化的指标。

A(attainable)是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设计为通过员工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在时限之内做得到的目标。

R(realistic)是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设计成“能观察,可证明,现实的确存在的”目标。

T(time-bound)是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是有时间限制的,关注到效率的指标。

这一段话点出了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基本原则。我们根据他的思想逻辑归纳,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三:

一、必须注意与团队绩效的相关性

现代企业是合作劳动的组织,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关注团队精神培养,强化合作意识。而实现这一点,光指望鼓励、号召、启发觉悟,不触及利益问题,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形成团队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形成“团结协作不够,个人利益就少;没有团结协作,就得不到个人利益”,即俗话说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水少小河干”的压力。这种压力一定要通过员工绩效管理来具体体现利益分配,才可能产生影响。

对待这两件事,一是要有严格的功能区分,不可混为一谈,有所偏废;二是要注意相互间的配合,把握火候、力度,争取相得益彰。

鉴于员工绩效管理与实体绩效管理如此的高度相关,我们强调,在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时必须想到:

第一,员工绩效管理是以实体绩效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活动。

第二,员工绩效管理的立足点是放在考察员工“执行上级指令的坚决性”这一点上。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强化“顶头上司”的管理权威。

第三,员工绩效管理是加大“压强”的工作。因为组织压力再大,员工作为个人还可能感受不切实。所以,一定要在施加组织压力抓紧实体绩效管理的同时,把员工个人的绩效管理作为加大“压强”的重要环节,严格实施。

体现员工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与团队绩效管理相关性的标志,主要是这两项绩效管理的主题应当一致。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动态主题:企业层面的管理重心

依循着企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要站在企业全局的立场,根据企业的发展、行业的特点、市场的现状等因素的变化情况。不断地提炼当前管理工作的中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绩效管理的主题,并不断在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时,把它作为主题来体现。

例如:有的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主体运作方式,那它的绩效管理必然也是以预算为中心的。给你这个任务,同时确定了可以花的钱的额度。比如:研究项目有课题经费,工程项目有工程款等。工作开始以后,就得通过考核指标考察:钱花得合理不合理,任务完成没完成等等。

例如:以制造为核心能力的工业企业常常以质量为中心实施绩效管理。尤其是在制造工厂,“ISO9000认证体系”的关节点,是最常见的绩效考核重点。结合这个主题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是顶头上司们的明智选择。

第二,静态主题:职能系统层面的责任分布

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分解和统摄实体绩效考核指标是惯常的做法。做这种分解,我们要有从全局出发的意识。比如考虑各个岗位的成本责任,就必须首先研究:研发、制造、营销、管理等等职能模块中,哪个职能系统的成本责任最大?大家的直接反应往往集中在制造系统,认为制造系统的成本责任最大。其实这是误区。成本责任最大的职能系统常常是研发:你设计的就是个高成本产品,别人再怎么注意,成本也降不到哪儿去。相反如果设计的是低成本产品,别人只要执行就能实现合理成本。其次,营销中的投入也是成本,不注意控制,成本的浪费也是惊人的。尤其是管理成本,往往另帐处理,到底花了多少钱,“出水才见两腿泥”。这怎么行?

以全局性分析成本责任权重分布为依据定出来的成本指标,才是有意义的成本绩效考核指标。如此类推,利润绩效考核指标、营业额绩效考核指标、客户满意度绩效考核指标等等,都要慎重地在总体统筹思考的基础上确认,才可能是准确的,公平的。

第三,权变主题:事态重要性层面的随机决定

前面主要是在说“常规性考核”。实际上,绩效管理除了对这些规律性极强的日常状态需要考察外,员工在实现绩效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种种特殊情况:非常明显的利润高增长时段;意料之外的重大事故;一个业绩鲜明的工作团队等等。这些非常规的 3 绩效表现,都会直接影响到员工个人的绩效。对此,我们应该有专案性的针对性考核:高利润实现的经验是什么?有没有客观因素?哪些个人努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发生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措施何在?这种专案性考核是必须予以重视的考核——因而也就出现了需要关注的新绩效管理主题。

跟常规性绩效管理的考核相对应,还有一种叫“抽查性绩效考核”的措施。常规性绩效考核是要以正常统计数据为依据,按规定必然实施的考核。但是,有些绩效考核指标,相对来说不太重要,但如果完全不管又有风险,就可以采取抽查的办法。抽着谁算谁的,形成威慑。怕被抽着就得做好准备,考核目的就达到了。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主题都不可能是永远不变的,所以,作为企业,一要不断确认当前绩效管理的主题,以抓住主要矛盾促进工作开展:二要不断调整绩效管理的主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与企业发展进程。

二、必须注意信度与效度分析

所谓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信度,是指这个考核指标的真实程度,这个指标是企业运作过程一个确实存在的工作环节?能用数据或者信息表达?能被证明是可观察的,它所用到的数据的采集方法是科学的,可靠的。

所谓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效度,是指这个考核指标的有效程度:用这个指标能考察出员工的工作态度如何?用这个指标能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高低,用这个指标能计算出员工的工作业绩,照指标来评价员工工作,大家会认可它是公正的?照这个指标来引导员工劳动对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真有正面作用?

做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信度。效度分析,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缺乏论证的严肃性,事前的设计预案较少科学分析;事中的讨论只是在经营班子中象征性地吵一顿,没人提出异议就算通过,难做深入推敲;事后的反馈也往往被忽略。二是缺乏论证的专业性,参加讨论的人,大多不是内行的设计者,讨论的重点也往往是“公平性”,而不是“科学性“。

这项原则的实施是明显的“管理短板”。

三、必须关注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谈到员工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设计的规范性,不能不指出的是:相当多企业在设计考核指标时流于粗疏,并没有真正想清楚就仓促上阵了。结果,运作起来要么歧义丛生,莫衷一是要么似是而非,不知所云。落实到《目标责任书》上的时候居然也只是“营 4 业额达到351000元”、“客户满意度不得少于80%”一类不知所云、很不确切的表达。按照规范的做法,一项绩效考核指标至少要回答10个问题:

第一、这个绩效考核指标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第二,这个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切定义怎样阐发?

第三,设立这个绩效考核指标的直接目的何在?

第四,围绕着这个绩效考核指标有哪些相关的说明?

第五,谁来负责收集所需要的数据,用怎样的流程来收集?

第六,所需要的数据从何而来?

第七,计算数据的主要数学公式是什么?

第八,统计的周期是什么?

第九,什么单位或个人负责数据的审核?

浅谈幼儿服装设计的主要原则 第3篇

关键词:服装 设计 原则

现如今,国内幼儿服装品牌名目繁多,很多国内品牌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营销手段忽视对产品本身的提升,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因此,如何提高服装设计水平,进一步吸引消费目光,应该成为现阶段幼儿服装品牌在市场上立足的新途径。尤其是在国外品牌不断入驻中国的形势下,通过打造特色的设计,形成独特的品牌特色,才能增强产品竞争优势。

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幼儿是指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要打造幼儿服装的设计特色,要充分认识到这个年龄阶段的服装的消费特点,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也要注意到孩子父母的喜好,因为父母拥有服装的购买权。因此,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幼儿服装消费的特殊性,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设计并创造出能吸引幼儿目光和兴趣,同时又让父母愉悦的服装,顺应消费需求,才能在市场的考验中站稳脚跟。

一、安全性原则

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安全性是幼儿服装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其主要内容就是防止幼儿在受到服装中面料、辅料、图案等的伤害。生理上,幼儿抵抗力差,皮肤敏感,因此在幼儿服装设计选料的时候,必须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尤其是要注意色牢度、甲醛、PH值等含量,确保符合规定。心理上,幼儿时期孩子比较好动,同时缺乏自我保护的意思,要防止其玩衣服零部件造成自身的伤害。因此,我们在设计幼儿服装的时候,要选择安全环保的材料,如:棉、麻等绿色面料,此类面料柔软、透气性好、刺激性小可以保护幼儿稚嫩的皮肤。在衣服装饰中,尽量减少图案印花的使用,尤其夏天的衣服,印花图案往往使用化学原料,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可采用绣花图案或者拼色的设计增强服装的美感,减少化学原料的伤害。另外,幼儿服装设计要尽量避免添加纽扣等小零件,以防孩子吞咽造成伤害。随着科技的进步,服装面料也不断革新,出现了抗菌、防静电、抗辐射等特殊面料,这些面料的采用,对保护幼儿安全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也是幼儿服装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原则之一。由于幼儿穿衣洗衣等需要父母进行打理,因此这个原则是我们为孩子的父母量身定制的,尤其是年轻父母往往缺乏耐心,我们在幼儿服装设计的时候,要遵循幼儿的服从父母的特征,为父母提供了便利,就赢得了消费决定者的青睐。如在裤腰的设计中,采用简单实用的弹力设计,以方便父母穿衣;在衣服纽扣设计采用磁性的搭扣,或者尼龙扣、拉链等便于操作的设计。此外,由于幼儿阶段孩子头大、肚子凸,四肢短小,在服装的款式设计中,宜采用宽松的外轮廓设计,以适应幼儿好动的特点,方便其活动。另外,幼儿吃东西往往会掉在胸前,因此胸前是幼儿最容易脏的地方,如果将胸前设计为可拆换的设计,可以避免幼儿服装因胸前过脏影响美观而过早地被结束使用。

三、简洁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由幼儿的心理认知所决定的。幼儿时期,孩子的审美观念并不成熟,他们基本上只看事物的表面,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把目光集中在某一处局部,从自己简单的思维出发去认识世界。如他们画的房屋,只注重房屋本身的绘画,不会考虑用周围的美景存托房子所处的静谧的环境,而且房屋也就是简单的三角形的房顶、正方形的屋子、圆形的窗户、长方形的门组成。因此,我们在设计幼儿服装图案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特点,着重突出口袋、蝴蝶结、图案等局部细节的设计,而且不宜设计多种装饰,图案尽量运用简洁的线条以吸引孩子的理解和关注的目光,以此来引起孩子的喜爱之情。

四、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强的服装符合幼儿年龄层次和心理特征,也能适应年轻父母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品位”。近年来,趣味性设计在童装中成为一种流行趋势。[1]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强幼儿服装的趣味性,可以让服装更具吸引力,让这种款式更具生命力。趣味性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款式的趣味性,比如我们常在幼儿服饰中看到的熊猫装、兔子裝、老虎装、还有在女孩的蝴蝶结装等,采用仿生设计的手法,不仅让服装更具趣味性,还可以让孩子对动物有一定的认知,有助于其认识自然的美好。二是纹饰图案的趣味性,纹饰图案的作用主要是增强美观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卡通图案的设计,如著名的迪斯尼唐老鸭、米老鼠等卡通人物的图案设计,还有中国的喜羊羊、灰太狼也是风靡一时,这些设计能给孩子带来梦幻的感觉,也符合幼儿服饰的流行趋势。三是加工工艺的趣味性。如不规则剪裁的加工能让衣服与众不同,刺绣的使用能让装饰图案更加立体,这些工艺的运用都能进一步吸引幼儿的目光,让衣服趣味十足。

综上所述,在幼儿服装设计中,安全性、实用性、简洁性和趣味性是我们在需要考虑主要原则。只有充分理解这些原则,才能从不同的设计角度,使用不同的设计手段,设计出既满足家长要求,又吸引幼儿目光的服装。

参考文献: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第4篇

关键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工程设计,原则

污染场地 (contaminated site) 指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 确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 又称污染地块[1]。场地修复主要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中的污染物, 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2,3,4]。对于一定区域的污染场地, 其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河流底泥等是该场地上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污染物质在彼此间相互转移, 造成的污染影响也相互交织。传统的污染场地修复一般指对污染土壤的修复, 实际污染调查和修复工作过程中, 仅强调土壤污染程度和修复措施。

1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发展现状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展了场地污染修复工作, 并在该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国场地修复技术较欧美晚20a, 其中土壤修复技术作为环境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始于“十五”初期, 而对于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发则在“十一五”期间才开始[5,6,7,8]。“十一五”期间, 环境保护部在全国土壤污染调查与防治专项中开展了“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在受重金属、农药、石油烃、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及复合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方面取得了创新性和实用性技术研究成果。例如, 北京的染料厂、焦化厂场地修复, 上海的世博会场址修复, 杭州的铬渣场、炼油厂场地修复, 宁波的化工、制药场地修复, 江苏的农药场地修复, 重庆的化工场地修复, 沈阳的冶炼场地修复等, 发展了焚烧、填埋、固化和稳定化、热脱附及生物降解等修复工程技术, 为未来更多、更复杂污染场地的修复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纵观国内近年来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 总体上可总结为已经从单一技术发展到多技术联合、综合集成的工程修复技术;已从服务于重金属、农药、石油及持久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发展到多种污染物复合或混合污染土壤的组合式修复技术[9]。

2 修复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选择和修复工程的设计决定着修复目标的可达性, 是决定修复工程成败的关键。通常对拟修复场地的治理措施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对现有污染源及时清除;其次是筛选合理的技术, 采用工程手段对场地进行修复。通常所说的场地修复是指第二阶段采取的修复工程措施。

修复工程设计一般发生在场地修复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工程设计所选的技术方法、工程内容及操作实施方式等与场地的自然特性和污染特征有紧密联系。一般来说, 针对不同的场地污染特征可采取“原位与异位修复技术相结合、轻度与重度污染区域分别处理、保护与修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修复工程方案。

2.1 针对性原则

修复场地中土壤或水体污染的方式多样, 有些为直接污染, 有些为间接污染;污染物种类包括重金属、石油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工业化学品及放射性核素等多种物质;污染范围既有点、线, 又有面、体。因此, 修复场地工程设计必须根据修复对象的理化特点、污染特征、污染物分布规律等因素, 结合预定的修复目标, 选取与该场地相适宜、针对性强的技术方法开展工程设计。

2.2 有效性原则

近年来,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发展较快, 总体可分为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和综合修复几大类, 各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 而修复技术最根本的目的是污染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以恢复污染场地原有的使用功能。所以, 修复工程所采取的设计方案必须能有效降低土壤或地下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 使修复场地达到预期的环境质量要求。

2.3 可行性原则

目前, 有部分国内外环境修复研究成果已经付诸实践, 形成了成熟的应用工艺和实例。工程设计除需考虑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外, 还应充分论证所选工艺的成熟程度, 尤其在采取多种技术联合修复方式时, 更应注意工程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2.4 经济合理性原则

修复工程设计应当在确保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和工程技术成熟、可行的基础上, 在耗费最少人力、物力和资源的前提下, 发挥出修复工程最大的环境效益, 使污染场地最大程度的得到治理。因此, 修复方案设计需遵循经济合理性原则,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同时注重投资部门的经济可接受程度。

2.5 资源化原则

资源化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在修复工程设计中, 有产物、产品产出都属于资源化范畴。将有害物质资源化可以提高其利用程度, 同时减少能源消耗或物料投入, 也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 回收受石油污染地下水中的原油、污染土壤固化制成建材等均遵循了资源化原则。

2.6 环境安全性原则

修复工程的设计, 在除去污染物的同时, 必须考虑将治理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降到最低, 且不引起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还必须考虑修复技术对场地土壤生产力的影响等。另外, 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也应该切实加强环保措施, 避免带来二次污染, 引发新的环境问题。

3 讨论

场地污染治理工程在国外已实施多年, 而国内修复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成功的污染场地修复案例比较有限。目前修复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 如实用修复技术与装备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缺少、治理责任主体不明、修复资金难以保障等。因此, 在修复工程设计中除了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场地修复经验, 还需针对不同的污染场地特点, 将国外先进的技术或工艺本地化和升级化, 在综合考虑技术可靠性、目标可达性和经济可行性等多方因素的基础上, 实现工程设计的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污染场地术语 (HJ 682-2014) [S].2014-02-19.

[2]隋红, 李洪, 李鑫钢, 等.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3]杰夫·郭.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4]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土壤修复技术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5]骆永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化学进展, 2009 (21) :558-565.

[6]骆永明.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 23 (3) :1-6.

[7]杨宾, 李慧颖, 伍斌, 等.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污染工程修复技术及应用[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3 (3) :78-84.

[8]杨乐巍, 黄国强, 李鑫钢.土壤气相抽提 (SVE) 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 2006, 32 (6) :62-65.

农村供水工程规划与设计主要原则 第5篇

我国是个淡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的国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限的淡水资源又有不同程度受到污染,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农民的饮水安全,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饮水水质问题,真正把优质水作为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优先建设规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

(1)县城、乡镇自来水厂的周边农村,应优先依托自来水厂的扩建、改建、辐射扩网、延伸配水管线发展自来水,供水到户。

(2)在人口居住集中、有好水源的地区,应优先建设适度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必要时可跨区域取水、联片供水。

(3)无联片供水条件,又相对独立的村庄,可选择适宜水源,建造单村集中供水工程。

(4)居住相对集中,又无好水源地区,需特殊处理,制水成本较高时,可采用分质供水(饮用水与其他生活用水分别供水〉,

(5)居住分散的山丘区,有山泉水与裂隙水时,可建井、池、窖等。单户或联户供水;无适宜水源时,可建塘坝、水池、水窖等,收集降雨径流水或屋顶集水。

3、针对水源不同水质,采用适宜技术,加强水质净化与消毒,确保水质

详见本章第二节的“水源水质与水处理工艺”。

4、合理确定设计供水规模,发挥投资效益,保证水厂良性运营

(1)村镇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系指水厂的供水能力,为集中供水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参数。应按该工程供水范围内的最高日用水量计算,以加3〃表示。

(2)供水规模(即最高日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工业企业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与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与未预见水量。

5、加强水质检验、监测,逐步建立水质监测网络

饮用水水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必须重视已建和规划建设饮水工程的水质监测,逐步建立和完善水质检验和监督体系。

数学教学设计应遵循的三个主要原则 第6篇

【关键词】 教学设计;激发兴趣;数学认知结构;经历过程

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设计的优劣,所谓教学设计是指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行为所作的系统规划.《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些理念就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应遵循的总原则,具体说来,教学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以下三个: 1 激发兴趣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能以最大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为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并努力做好的问题.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课标(2011年版)》指出“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一个问题,“约30%的初中生学习了平面几何推理之后,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鞭策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问题,我们认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简单的说,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中来,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掌握、理解数学知识的问题系列.

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的核心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系列深入到数学学科的本质,超越对于技巧性问题的过度追求,克服对数学概念表面理解的现象.这样的问题能揭示数学概念背后的本质含义,能帮助学生感悟数学命题背后隐含的思想方法,能沟通知识间相互联系,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

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的标志是:

(1)具有启发性

问题容易引起学生联想,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作为问题的突破口,学生通过思考,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能明确“为什么”.

(2)具有趣味性

问题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能够使学生感到在思考时有趣并且愉快,在愉快中探究知识.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并且形成基本技能.

(3)适时适度适量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有价值的问题情境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适时适度适量”的特点.适时指要在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时呈现问题;适度是指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适量指问题的数量恰好能为学习重点知识做好引领.

(4)具有发展性

问题能为学生深化理解、产生疑问留出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在思考解答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

例如,青岛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在学习“几何证明”内容之前,曾利用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发现了不少数学命题,我们知道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为了让学生明确由此得到命题仅仅是一种猜想,不能保证它是真命题.教科书在学习“为什么要证明”时,给出了六个问题,作为问题情境,其中一个如下:

案例1 公鸡吃米的故事(“为什么要证明”的教学设计片段).

1962年,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给中学生讲过一个故事:“一只公鸡被一位买主买回了家.第1天,主人喂了公鸡一把米;第2天,主人又喂了公鸡一把米;……连续10天,主人每天都给公鸡一把米.公鸡有了10天的经验,就下结论说,主人一定每天都喂它一把米.但是就在它得出这个结论不久,主人家里来了客人,公鸡就被杀掉作菜了.”故事中的公鸡为什么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呢?

设计意图 本案例是通过给定的问题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学生由“苦学”、“厌学”到“乐学”的转变.在让学生听完故事后,通过自己的思考,能认识到“只对部分对象研究就归纳出的结论,未必正确”.仅凭经验感觉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要想得到理性的知识,必须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听故事的过程中,而且还能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展开数学思考,通过思考、讨论和相互交流等数学活动,能自觉地意识到学习数学证明的必要性,为顺利的学习证明作好了铺垫.

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主要有六种类型:(1)数学发展型问题情境;(2)生活实际型问题情境;(3)实验操作型问题情境;(4)故事游戏型问题情境;(5)新闻或资料型问题情境;(6)结合联系型问题情境.

实践证明,这些类型的问题情境都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动地去探究数学知识. 2 整体结构原则

《课标(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守整体结构原则.

所谓整体结构原则,是指从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出发规划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学生随着对新知识的不断学习,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将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从而实现整体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目的.

教师要从数学知识体系本身高度“结构化”的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把握和处理教材,努力创设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条件,以此促使新的数学知识和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完善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益.整体结构原则下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如图1所示:

同化和顺应是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在这里,新的学习内容是核心知识,它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以及隐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设计必须围绕这些核心知识展开.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有层次的序列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把新的核心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实现掌握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发展其数学能力的目的.所以,整体结构是教学设计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整体结构原则的要求,教学设计中应当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削支强干,重点突出,集中精力关注数学核心内容;

(2)教学内容安排体现层次结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3)每堂课都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而展开,精心组织相关的数学活动.

案例2 “零指数幂”的教学设计.

“ 零指数幂”的意义是一种“规定”,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要求学生记住这个“规定”,并进行相应的训练,而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思考与探究的问题,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感悟这种“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为了很好地体现整体结构原则的思想,我们把这个概念的建立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1)提出猜想:20=1.

零指数概念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设计时可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与探究:

①计算22÷22.(启发学生分别用除法和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22÷22=1或22÷22=22-2=20.)

②提问学生.(如何解释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不同答案呢?)

③学生猜想.(为了使被除式的指数等于除式的指数时,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也能使用,应当有20=1.)

(2)质疑这个猜想是否合理,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受猜想的合理性.

例如,可以用细胞分裂作为情境,提出下面的问题:

一个细胞分裂1次变2个,分裂2次变4个,分裂3次变8个…,那么一个细胞没有分裂时个数为多少?

如图2,观察数轴上表示2的正整数次幂…16,8,4,2…的点的位置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观察下列式子中指数、幂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4=16,23=8,22=4,21=2,2( )=1.

这样,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交流等活动,就能比较充分地感受到“20=1”的合理性,于是作出“零指数幂”意义的“规定”:a0=1(a≠0).

(3)验证这个规定与原有“幂的运算性质”是相容、和谐的.

运用幂的运算性质:a5÷a0=a5-0=a5;根据零指数幂意义的规定:a5÷a0=a5÷1=a5.

设计意图 在学习“零指数幂”之前,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指数只能是正整数,为了让学生经历指数可以是0和负整数(这节课后将学习指数是负整数的情况)的过程,从而把指数概念由正整数扩充到全体整数的过程,我们设计了以上“零指数幂”概念的建立过程.

这样引入“零指数幂”概念,学生经历了的过程是:面对挑战→提出猜想(“规定”)→说明猜想的合理性→做出“规定”→验证这种“规定”与原有知识体系的和谐性→数学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样就把0指数幂概念纳入到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扩大了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波普尔指出:“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根据整体结构原则的要求,尽量通过设计相应的“下位”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计算、猜测、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已有的知识不够用了,于是自然地引出新的知识.这样不断扩大其认知结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 3 过程性原则

所谓过程性原则,是指数学教学必须以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认知形成的内在联系为线索,充分展现和经历其中的思维活动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发现的过程中来.《课标(2011年版)》非常重视“过程”,这里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应按照“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展开.

(2)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时,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还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无论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设计,都要努力体现《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的精神要求.

案例3 锐角三角比的建立过程设计.

说明:《课标(2011年版)》对这个概念的教学要求是“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而不是从变量和函数的角度去研究他们,所以青岛版教科书把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定义为锐角A的三角比,而不是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点与有些版本教科书的提法不一样,我们认为叫锐角三角比更能反映它们的实质,也能较好地体现《课标(2011年版)》的上述要求.

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验、经历锐角三角比概念的形成过程,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情境: 图3

(1)有一块长2.00m的平滑木板AB,小亮将它的一端B架高1m,另一端A放在平地上(如图3),在木板上分别取点B1,B2,B3,B4,分别量得它们到A点的距离AB1,AB2,AB3,AB4,以及它们距地面的高度B1C2,B2C2,B3C3,B4C4,数据如下表所示:

木板上的点 到A点的距离/m[]距地面的高度/m B1[]1.50[]0.75[BH]B2[]1.20[]0.60[BH]B3[]1.00[]0.50[BH]B4[]0.80[]0.40

利用上述数据,分别计算比值 BC AB , B1C1 AB1 , B2C2 AB2 , B3C3 AB3 , B4C4 AB4 ,你有什么发现?

(2)如图4,∠A是锐角,在∠A的一边上任意取两个点B,B′,经过这两个点分别向∠A的另一边作垂线,垂足分别为C,C′,由(1)你猜测比值 BC AB 与 B′C′ AB′ 相等吗?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3)如果设比值 B′C′ AB′ =k,由(2)你发现当锐角A的大小确定后,k的大小与点B′在AB边上的位置有关吗?

(4)如图5,以A为端点,在锐角A的内部(或外部)作一条射线,在这条射线上取B″,使AB″=AB′,这样又得到了一个锐角B″AC.过B″作B″C″⊥AC,垂足为C″.比值 B″C″ AB″ 与k相等吗?为什么?由此你得到怎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探索锐角三角比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发展其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我们选择了这个与生活有关的素材.素材共由四个问题构成.

第一个问题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以“平滑木板”为素材设计的.首先构造定角∠A.然后提出要求:计算五个比值.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当∠A的大小固定后,木板上任意一点距地面的高度与该点到A点的距离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第二个是一般化的问题,我们将问题抽象为在任意锐角A的一边上任取两个点,目的是让学生猜测 BC AB = B′C′ AB′ ,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加以证明.这样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向学生暗示了:如果放到直角坐标系中来考察的话,这个比便是∠A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y与这一点到原点的距离r的比值.

第三个问题起着过渡作用,目的是为引出概念降低“台阶”.学生不难发现:对于确定的锐角A来说,比值k与点B′在AB边上的位置无关.

第四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比值k与∠A的大小是有关的:这个比值随∠A的确定而确定,与点在∠A的终边上的位置无关.

学生在思考与解答完上述四个问题后,会得到这样的认知:∠A为Rt△ABC中一个确定的锐角,虽然Rt△ABC的大小可以变化,但它们都是相似的,所以∠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不变,即对于每一个锐角A都有唯一确定的比值与之对应.这个唯一确定的比值就是一个新的知识,这时给出定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随之给出∠A的正弦概念.

类似地,给出∠A的余弦和正切的概念,从而给出锐角三角比的概念.

学生在上述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就经历了锐角三角比的形成过程,对其理解深刻,记忆永久.这样的设计除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步树立起“生活即数学”的观点.

根据过程性原则的要求,在概念教学设计、解题教学设计、证明题教学设计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时,都要根据《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数学教学必须彰显过程的价值”要求,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应当把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运算法则及定律的归纳发现过程、数学命题的探究发现过程、解(证)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分析过程等充分地“暴露”给学生.实现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建构”的转变.

主要原则 第7篇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多层面的,需要项目管理部门对工程的施工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实施制度化、标准化、正规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一、施工现场的管理原则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不仅代表了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而且也直接影响了项目的施工质量。同时,施工现场管理能力的高低也是施工单位综合实力及信誉的客观体现。当前,很多施工单位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努力寻求行之有效的管理原则。笔者依据自身十多年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将积累的管理原则总结如下。

1. 科学性、合理性原则

科学性、合理性是万物生存之本,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要想实现制定的经济、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目标,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多采取的全部管理措施都要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原则。只有这样,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才能依据科学规范有序施工,管理人员才能借助合理的管理方法规范施工过程,使项目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获取最大利润。

2. 规范化、标准化原则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中,我们所说的规范化、标准化原则,即为建筑领域常常提到一系列国际化标准。在现代建筑企业管理中,很多行业都在拟定适合自身特点的规范化标准化原则,甚至有的企业将管理原则细化到流水线的每个细节。因此,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也应细化管理原则,比如每块砖尺寸的偏差限制在多大范围内;对施工过程各个环节中每个步骤的详细规范;相邻砖块间缝隙的大小;墙面的垂直度为多少等等。这些规范化、标准化原则是建筑企业对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筑企业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原则。

3. 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

建筑项目一般来说规模较大、造价高,在施工中,每个细微的小浪费累积起来的话,就是一笔数额巨大的开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因为施工现场的平面图规划不恰当,致使木料加工厂、砂石堆料场、钢筋加工场、水泥堆放地等分布不合理,造成很多材料在使用时必须经过二次搬运才能利用,这就造成了很大的人力、财力、时间上的浪费。另外,因为施工时工序编制不合理,多组施工人员交叉作业,造成施工现场秩序混乱,对项目成品带来一定破坏,在不经意间污染或损坏了已完成的工序产品,而返工或补救措施又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每个施工部门、施工队伍都是施工企业的有机组成部门,他们将细微的节约累计起来的话,就可为施工企业节约一大笔成本费,不管在什么时候合理节约成本,都是促使企业获取最大收益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原则。

二、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方法

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就是借助施工设备、半成品、原材料等把施工图纸变成实体工程的过程,是实现项目使用价值与项目价值的关键阶段。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建筑项目管理的最主要环节,只有提高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才能提高项目质量、减少施工成本、合理缩短工期,才能不断增强施工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对施工单位的生存及持久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1. 严把材料关

现代的建筑施工材料具有品种多、技术等级高、材料新等特征,但是在具体应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材料质量及应用问题。因此,有效管理建筑材料时施工中技术条件及物质条件得以保障的根本,施工材料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因素,因为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项目质量的优劣。如果材料质量不达标的话,项目质量是绝对不符合要求的。所以,提高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把控,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

对施工材料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材料、成分、教书标准、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等,保证项目质量的关键是对材料质量的把控,更决定与管理的各个环节:①选聘优秀的材料采购员,提升采购人员的材料鉴定能力及道德素质,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都符合施工标准。②借助网络途径,学习更多更新的施工材料知识,从而选择出最优良的施工材料供货商。③合理统筹供应建筑材料的节奏,保障正常施工所需要的材料量。④采购时应依据设计需求,明确什么样的材料最有利于该项目使用功能的发挥,并依据设计要求精准计算施工中所需要的材料总量,将材料的检验报告、合格证、尺寸、产地、规格、品牌、数量等全部核实之后,再签订正规的采购合同。⑤重视施工材料质量的检测及验收工作,确保所有施工材料都达标。⑥在施工现场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扎实做到合理利用施工材料。⑦做好施工材料试验、检测、验收、记录工作。

2. 加大设备管理力度

施工设备是施工中的重要因素,科学、高效地操作施工设备可提高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积极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设备管理、维护、操作人员。

第一,应重视施工设备的管理、维护、操作人员的选拔与培养,积极为以上技术人员创造培训机会,也可鼓励他们利用函授、自学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在复杂情况下有效管理、维护、操作施工设备的实践能力。第二,重视对建筑设备操作人员的训练与培养,结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分散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定期邀请施工设备专家对其进行新技术辅导与测试,对操作人员分批次进行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的培训,结合形式多样的评优创先、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全方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与敬业精神。与此同时,针对没有按标准操作、管理、维护设备的人员,应对其进行严格的惩处与批评;针对认真执行操作标准、有效落实设备保管制度及维护制度的技术人员,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其在以后的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

不管采取什么措施,目的都是为了真正将施工设备用好、管好、维护好,确保施工设备在施工中的低耗能、高效率与安全性。因此,施工单位应将培养高端的设备管理、操作、维护人员当成一项长期工作来做,不断提高与扩大该队伍的档次与规模,确保人才数量的充足,可采用引进人才、单位培养托高兴时,逐渐提升施工单位管理、保障、维护施工设备的技术能力,借助良好的维护能力,有效提升陈旧施工设备的稳定性与活力。

3.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中,施工人员是施工中的关键因素,因为施工的过程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将材料组织起来的过程,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施工质量的高低。因此,只有具备一支纪律严明、富有创新精神的施工队伍,才能打造出质量上乘的精品工程。如何才能把项目建设中的技术工人与管理人员培养成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呢?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单位应该积极营造出积极向上、荣辱与共的工作氛围,制定出权责分明且颇具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让员工都能主动将自己当成施工企业大家庭之一员。这就要求施工项目管理部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措并举地激励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比如,制定操作性很强的奖惩制度;举办多种形式的施工技术竞赛。从物质与精神方面督促技术人员,不断提高其凝聚力与协作能力。

(2)制定完善的施工人员管理制度。该管理制度应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权责,在施工中严格落实制度内容。只有遵纪守法的施工人员,在紧张的工期、复杂的技术工程面前,才能一丝不苟、毫不退缩地依据施工需求,有条不紊地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

(3)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据施工管理需要,适当借助经济政策,有助于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对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应依据项目的要求、特点、规模等,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目标,组建适合管理特点的组织部门,在施工项目的项目经理统领下,确保项目队伍能高效施工。在建筑项目制定了详细的整体管理目标之后,还应将施工各个环节中的分目标细化,其分目标主要包括: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成果目标、成本目标、生产率目标等。

为切实实现制定的各项管理目标,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目标责任人,也就是说明确指定目标责任的承担者。②细化目标主体的利益、权利及职责。③明确对目标主体进行监管的上级领导及监管手段。④为管理目标的实现创造更有力条件。换句话说,施工现场管理的最重要条件,是一支具备高效、精干的领导班子,在项目经理统领下,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分工明确,再加上施工单位建立的合理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监督,最终高效落实项目的各种管理目标。

总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能力,是施工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代表,也是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企业应深刻理解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原则,并采用积极有效的管理方法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新能力,以不断提升项目的施工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主要原则 第8篇

1 尼日利亚铁路沿线自然状况

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位于尼日利亚西部,南起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北至北部工业重镇卡诺,连接了尼国八大洲及一个联邦首府区。线路所经地区地形波状起伏,所经地貌单元由南向北依次为滨海相海积平原、波状丘陵区、侵蚀平原及剥蚀残丘区、尼日尔河及卡杜纳河河谷区、豪撒高平原区。气候分属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分旱、雨两季,年平均气温约19 ℃~32 ℃,年平均降雨量约1 400 mm,降雨量由南向北递减。

2 尼日利亚铁路路基主要设计原则的确定

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为设计施工总承包的一项工程,借助该项目中国企业可将中国铁路建筑技术推向海外,有利于宣传中国铁路建筑标准和技术。勘察设计是工程的先导,优异的设计能在保证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节省工程投资。本线路基工程集中约占线路总长的90%,在本项目工程投资中比例最大,因此路基设计原则的合理确定对本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

2.1 路基基床设计

路基基床是指路基上部受列车动力作用和水文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土层。其状态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和速度的提高。

产生路基基床病害的原因主要有基床土质、密实度、水、动力荷载。因此,要解决路基基床病害问题要从填料、压实标准、排水三方面解决问题。

基床分表层和底层,表层厚度为0.6 m,底层厚度为1.9 m,总厚度为2.5 m。

路堤基床表层填筑0.6 m厚A组填料。结合尼日利亚当地降雨量大、既有铁路路肩杂草丛生的特点,路堤两侧设干砌片石护肩,护肩顶宽0.6 m,顶面用0.02 m厚水泥砂浆抹面。路堤基床底层应选用A,B组填料,当A,B组填料缺乏时,采用掺6%水泥改良土填筑。高度小于2.5 m的低矮路堤,基床表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土质及密实度应符合基床表层的有关要求,否则需换填A组填料。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处理措施可采用重型机械碾压、换填等。

路堑基床表层土质不满足A组填料要求时应进行换填处理,基床表层换填0.5 m厚A组填料,表层下部铺设0.1 m厚中粗砂;当路堑基床底层为高塑性、高液限的粘性土、粉土或膨胀(岩)土时,中粗砂中间加设一层复合土工膜。路堑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处理措施可采用重型机械碾压、换填等。

路基基床各部位的压实标准按现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办理。

2.2 路基边坡防护设计

2.2.1 路堤边坡防护工程

1)当路堤边坡高度H<2 m时,边坡采用种植灌木防护。2)当路堤边坡高度2 m≤H<5 m时,边坡采用截排水槽和种植灌木防护,截排水槽采用C15混凝土。3)当路堤边坡高度H≥5 m时,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截水骨架护坡防护,骨架内种植灌木防护。4)浆砌片石截水骨架护坡采用“人”字型和拱型两种形式。

2.2.2 路堑边坡防护工程

路堑边坡防护的设置原则是路堑边坡坡率采用自然稳定边坡,一般不采用支挡措施,边坡防护类型以骨架护坡、空窗式护坡、护墙三种类型结合植物防护,减少圬工实体护坡。

1)对于土质路堑边坡,其边坡高度H<5 m时,边坡采用种植灌木防护;当边坡高度H≥5 m时,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截水骨架护坡,骨架内种植灌木防护。浆砌片石截水骨架护坡采用“人”字型和拱型两种形式。2)对于风化的岩石及易风化岩石路堑边坡,其边坡高度H<5 m时,边坡采用种植灌木防护;当边坡高度H≥5 m时,采用骨架护坡或空窗式护墙防护。3)对于不易风化的岩石路堑边坡采取加宽侧沟平台和边坡局部嵌补处理,处理后在坡脚种植藤类植物以美化边坡。

2.3 地下水处理工程

1)路堤地基地表有地下水出露时,采用渗水暗沟将地下水引排或截排至对路基影响范围以外,以疏干路堤地基地表土体,路堤基底填筑1 m~2 m厚渗水土。

2)路堑边坡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边坡防护工程加密泄水孔、边坡加设支撑渗沟等处理措施。

3)路堑基床范围内有地下水时,路堑断面形式采用路堤式路堑。采取加设复合土工膜封闭地下水和增设渗水暗沟的工程措施以引排地下水。

2.4 路基地面排水设计

地面横坡明显地段,天沟、排水沟仅在上方一侧设置,地面横坡不明显或路堤高度小于2.0 m地段,应在两侧设置排水沟。路堤高度大于2 m、线路位于平坦农田地段,排水困难时,路堤坡脚设浆砌片石小脚墙防护。水沟沟底纵坡不小于300‰时应按急流槽设计。

一般地段水沟均采用梯形,浆砌片石加固处理。各种水沟尺寸的采用:原则上底宽0.4 m,深度0.6 m,沟壁边坡坡度采用1∶1。对于基床表层换填A组填料的段落,侧沟深度不小于0.8 m。路基排水纵坡不应小于2‰;地面平坦地段或反坡排水地段仅在困难情况下可减少至1‰。

对于深长路堑、汇水面积较大的堑顶天沟、坡脚排水沟,水沟断面应根据计算确定,原则是水沟深度保持0.6 m或0.8 m,底宽经计算确定。横断面尺寸拟定按1/50洪水频率的流量进行计算,其沟顶高出设计水位0.2 m。

个别受地形地物控制及城镇居民区地段,水沟可采用矩形,其尺寸根据汇水量大小计算确定。对于城镇附近的排水沟有必要时加设钢筋混凝土盖板。

2.5 路基取弃土场及复垦环保设计

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线路所经地区分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地表植被茂密,自然环境优美。不能因铁路的修建而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因此本次设计本着保护环境和造福于民的原则,进行取弃土场地的设计。

1)路基土石方设计尽量移挖做填,取弃土场集中设置。

2)取弃土场选择在植被稀少的荒地。取弃土完成后尽量使土地复垦,不能复垦的应进行种树、种草设计以保护环境。取弃土前应先将地表土集中,待取弃土完成后将地表土覆盖在新场地表面,以利地表植被的恢复。

3)应结合取弃土情况对取弃土场设计必要的防护工程和排水工程,不能因为取弃土场的设置而造成水土流失等不良影响。

4)对取弃土场选定施工便道,防止施工期间运输车辆随意行走,以利保护环境。

3 结语

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是我国企业在海外的一个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同时也是首次将我国铁路建筑技术推向世界。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意义重大,因此,本着为尼国人民造福、为中国企业创利、宣传中国铁路技术的思想,围绕安全经济、简单实用、绿色铁路三大原则对该项目的路基工程主要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得到了中国承包商和尼国业主、咨询的认可。

摘要:结合尼日利亚铁路沿线的自然状况,对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路基主要设计原则从路基基床、路基边坡防护、地下水处理、地面排水、取弃土场及复垦环保五方面进行了论述,得到了中国承包商和尼国业主、咨询的认可。

关键词:铁路,铁路路基,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陈晋华.煤炭工业铁路路基常见病害的预防和整治[J].山西建筑,2007,33(17):282-283.

主要原则 第9篇

1.1 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一个构思表达、再构思表达、反复推敲、不断深入发展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博览、创意、构思、表达等几个阶段。设计过程从一开始到深入下去, 各阶段思维的广度、深度都不同, 表达方式、工具也可能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工具要适应思维的速度, 推动思维发展成熟。

1.2 服务的对象

设计是为甲方 (业主) 的功能需要服务的, 也是为施工单位的施工需要服务的。在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 设计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树立合作观念、树立敬业精神。对建筑电气专业的设计人员而言, 妥善处理与各个专业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协调上所用的时间甚至可能超过埋头设计的时间。

2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负荷的计算

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准确与否, 对合理选择设备, 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 均起决定性作用。高层建筑的电力负荷计算, 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

2.2 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 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 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 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 互为备用。另外, 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 要求在1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 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国内高层建筑的供电电压, 都采用10k V标准电压等级。

2.3 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1) 高压配电系统:现代高层建筑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 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 自动切换, 互为备用。

(2) 计费方式, 采用高供高计。但在低压侧, 仍装设计费电度表, 采用将照明与动力分开的两部电价法。

(3) 为减少变压器台数, 单台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一般都大于1000k VA。为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 正常时变压器解列运行, 中间设联络开关。

(4) 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现代高层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 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等等。

2.4 主要设备的选型

(1) 高压开关柜。现代高层建筑的变配电室设在主楼地下层, 按规定不宜采用油开关。应根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标准, 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

(2) 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 主楼内是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的。

(3) 低压配电屏。国外低压配电屏的结构, 几乎都做成抽屉式, 特别是大容量的出线, 则做成手车式。

(4) 应急备用发电机组。过去大多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近年国外高层建筑已开始采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 故障率低等优点。

2.5 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现代高层建筑的用电量相当大, 在确定变电所位置时, 应尽可能使高压深入负荷中心。这对节约电能, 提高供电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2.6 电气照明设计

电气照明设计, 包括光源选择、照度计算、灯具造型, 灯具布置, 眩光控制和调光控制和照明配电线路敷设等。照明设计与建筑装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应该相互配合, 在使用功能及艺术意境方面求得统一。选用高光效电光源, 可以取得节能的明显效果。

2.7 防雷与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 除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的传统做法外, 近年还出现有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这两种防雷技术虽然在工程上得到不少实际应用, 但在理论上一直是有争议的。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关键是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 都是合在一起的, 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 通常是在4欧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 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 这对均衡电位, 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

2.8 电梯

电梯按使用功能分, 有高级客梯、普通客梯、观景梯、服务梯、消防梯、货梯、自动扶梯等许多种;按速度又分为低速梯、快速梯、高速梯和超高速梯等;按电流分则有交流和直流两大类。设计人员的任务是要确定电梯台数和决定电梯功能。电梯的配置和造型, 不是电气设计人员单方面所能决定的, 必须与总建筑师或总体交通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才能确定。

2.9 消防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现代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包括: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和气体自动喷射灭火及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等四个部分, 实现报警灭火自动化。

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后转换成电信号, 进入分区报警器和消防中心, 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消防中心负责整座大楼火灾的监控和消防指挥。关于高层建筑中消防用电的设计问题, 涉及到其他许多学科, 而且规模越大, 功能越多, 控制内容越广泛, 设计内容也就越复杂。

3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原则

由于人口的增加, 工业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能源的消耗也就急剧增加, 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因此, 各行各业提出了节能的要求, 节约二次能源———电能, 也就成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焦点。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原则建筑电气节能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3.1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 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 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 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3.2 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节能应按国情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 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 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3.3 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节能的着眼点, 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 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 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 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

因此, 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民用建筑的节能潜力很大, 应在设计中精心考虑。但是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 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 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后, 再选定节能设备, 以达到真正节能的目的。

摘要: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 但是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质量保证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课题, 同时, 高层建筑耗能浪费的现象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主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有关问题, 还阐述了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原则、节能方法, 从变压器容量选择、功率因数补偿、照明调光设备、电动机起动设备选择等方面, 论述电气设计中的几种节能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内容,节能原则

参考文献

[1]胡乃定.民用建筑电气技术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1]胡乃定.民用建筑电气技术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樊伟梁, 赵连玺.建筑应用电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2]樊伟梁, 赵连玺.建筑应用电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主要原则 第10篇

监理工程投资控制是工程监理过程控制的主要控制手段和方法。在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按照监理细则、监理措施及业主的监理合同,必须遵守监理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控制。

1.1 投资控制

工程监理指监理工程师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工程建设资金的筹备情况,统筹考虑国家利益、业主利益和施工企业利益的关系,辩证的处理进度、质量和投资三者的关系。对工程款、工程量和签证的签署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和合同内容的规定和要求签认,并协调好业主、监理和施工方的利益关系。

1.2 合同原则

工程承包合同是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确保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害。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及法规,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并综合各种因素制定的有关工程施工的综合性文件。因此,监理工程在进行投资控制时,依法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同时在国家法规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工程费用的签认和支付。

1.3 公正原则

监理工程师在工程管理、工程量的确认和工程款的支付具有独立性,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恪守公正的原则来进行工程的投资控制。

在工程施工活动中,合同及业主赋予了监理工程师很大的权利,所以工程投资是否准确、合法,与监理工程师对投资控制的公正与否有决定性的关系。保持公平公正原则,是监理工程师进行投资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起码要求,监理工程师公平公正的控制、准确的计量、正确的判断,将直接影响业主与承包人之间的公平交易。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工程索赔和各种特殊风险等,更要求监理工程师独立而公正地作出判断并对其进行准确估计。监理工程师在投资控制时,必须认真负责,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原则作好每一项工作。

1.4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工程监理合同中,业主明确了监理工程的责、权、利。“责”是监理工程师在工程监理过程中要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权”是监理工程师为了顺利、高效、准确的完成工程投资控制所拥有的权利;“利”是针对监理工程师在监理投资控制任务中完成工作的好坏所受到的奖罚。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是监理工程师在投资控制工作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也是监理工程师在进行投资控制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监理工程师必须分清业主和施工单位的责、权、利,以公平、公正原则监督各单位履行好自己在本工程中所应承担的责、权、利。以便工程按合同要求顺利进行。

2 投资控制的方法

监理工程师投资控制的方法,按工程进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事后监理(反馈监理)、事前主动监理(前馈监理)和跟踪监理(过程监理)三类。

2.1 事后监理

事后监理是指监理工程师在工程量和工程款支付核定后,对比工程的进展和工程投资款的使用情况,将发生的偏差的信息反馈给各方,并及时协助建设单位进行调节,以保证投资使用情况的良性循环。

2.2 事前监理

事前监理又叫主动监理,是指在工程建设实施前,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工程投资的目标提前进行分析,将可能存在投资偏离的内容提前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3 跟踪监理

跟踪监理是指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中,对隐蔽工程或其他设有指导性价格的分项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掌握市场价格和其他必须发生的措施费用,以便准确计价。

3 投资控制的具体内容

(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各级政府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遵守本公司的规章制度,恪守“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执业准则和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在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按照监理合同的约定和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理。

(2)认真执行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通则)的规定。施工招标阶段,根据业主的意愿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安排,参与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有关造价的要约条款。

(3)参与审查投标书,参与评标和决标,就各投标单位报价的合理性提出评价见解,供决标时参考。

(4)协助业主与承包商谈判和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审查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严密性。

(5)参加审查承包商选择的分包商。主要审查分包商的资质及分包合同的合法性,必要时提请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对分包商行使否决权。

(6)掌握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的内容,督促检查合同的履行。

(7)参与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查施工进度安排的均衡性、作业的效率,各种建设因素的相互配合。

(8)根据施工合同价,合理地确定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目标。

(9)根据投资目标值和施工进度计划,对投资进行分解,编制资金使用的时间计划,并绘制投资控制曲线。

(10)按合同规定,审定向施工单位支付预付备料款的凭证,提供总监签署。造价监理工程师负责编制预付备料款扣回计划。

(11)工程进度款按月进行结算,要求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时间,向监理部提交本月已完工程月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根据合同文件、施工图、质量标准对已完工程量进行计量审核,造价监理工程师根据计量结果进行计价,扣除按比例的滞留金,业主供应的材料、设备款和到达起扣点后的应扣预付备料款,核定本月应付金额。这一金额达到合同约定支付数额,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付款凭证。如未达到合同约定支付数额,则留待下一月累计支付。

(12)定期地将实际经济支出与分解的目标值进行对比,如有差异则分析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并修改投资控制曲线。

(13)参与索赔的处理。由索赔方提出索赔申请,并出具相应资料和有关证据,经专业监理工程师计量审核,造价监理工程师计价,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监理工程师。

(14)建立和动态管理按专业、施工单位和时间段划分的建筑、安装工程、设备的造价台帐,及时向总监理工程师提供工程投资使用情况报告。

(15)及时收集有关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料和文件。

参考文献

[1]刘秋常.建设项目投资控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2.

[2]熊学林.建设项目优化设计与投资控制浅议[J].江苏水利, 2008, 04.

[3]吴为群, 朱正华.浅谈监理中的投资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 2001, 51.

主要原则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带给现代教学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任何事物存在双面性,现代信息技术同样会制约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为了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需要考虑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则。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是什么呢?本文结合个人观点与经验做出一定的探讨与研究。

一、教育性原则

从根本上说,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大的提升。因此,教育性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第一原则,也是教师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在初中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只看到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注入的活力,单纯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虽然教师维持了课堂活力也成功的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但却经常失去教学目标,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以初一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为例。其作为初中数学的开端,不但要求教师完成教学,也需要正式将学生引入数学殿堂,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丰富的立体图形,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转变为数学中的立体图形。同时,教师也利用超级画板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变为规则的图形,例如将书本转变为长方体,将足球转变为球等等。在超级画板的有力支撑下,学生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将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直观生动,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但是,教师需要明确是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思考与理解,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因此,当课堂变得活跃时,教师应该加强掌控,要适时的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例如,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了生活中丰富的立体图形,在此基础上询问学生什么是立体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此时,教师利用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让学生开始正视数学问题,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

只有遵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性原则,教师才能真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才能利用人类科学的产物推动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二、趣味性原则

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超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现能力深得众多教师喜爱。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具有更强表现力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极大的增加初中数学教学的生动趣味性。因此,趣味性原则是初中数学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之一,教师需要发挥其优势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活中奇妙的轴对称图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奇妙。甚至有的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容貌极为相似的双胞胎图片展示给学生,并用幽默的语气告知学生这也是一种另类的“轴对称”。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增加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在欢笑声中进一步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与定义。

又如,在《视图与投影》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求学生使用电子笔在电子白板上绘制物体的投影。通过电子白板,教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领悟和感悟。相比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这种形式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增加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互动性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有意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但是,教师却没有真正重视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原本枯燥和抽象的知识点通过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却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只是从看黑板转变为看电子设备,其本质没有改变,学生仍旧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

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初中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原则,要加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知识。例如,在《游戏公平吗》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置了简单的游戏,首先将三白两黑两个小球放入不透明的盒子中,要让学生点击鼠标取出小球,两名学生分别选一种颜色,取出自己所选颜色小球的学生胜利。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后,教师应该询问学生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在得到学生否定的回答后进一步询问学生为什么存在这种不公平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游戏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同时利用提问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思考与分析,让学生建构知识并提高自身的能力。基于此,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主人,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下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

总的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教师必须要明确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 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效力,使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管宜江.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

[2]张海林.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主要原则 第12篇

关键词:和谐,社区文化,理念,建设

一、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 居民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 及时倾听社区居民的愿望、呼声和要求, 正确解决社区内热点、难点问题, 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构建和谐社区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城市社区文化系统协调的理念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协调发展, 它要求社区物质文化、社区行为文化、社区观念文化与社区制度文化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还要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伴随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应是社区物质文化、社区观念文化、社区制度文化与社区行为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3、城市社区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长远发展战略, 和谐社区文化的构建也是长期的, 因而必须建立明确的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从可持续发展观来看, 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 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目标,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宏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调节器, 而人口则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和谐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以社区居民为中心, 以社区环境为基础, 实现社区居民与社区环境的和谐发展。

4、城市社区文化不断创新的理念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 社区文化在不断的创新中由最初的开辟宣传栏、举办卫生评比、单纯的文艺演出, 呈现出开放性与辐射性。各级文化部门对文化建设的不断重视和引导, 各种居民群众喜闻乐见, 集知识性、趣味性的文化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满足了居民群众的多层次文化需求, 逐步形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社区文化工作理念。

二、建设城市和谐社区文化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坚持“以社区居民为本”原则

首先, 要确立尊重社区居民的自主选择和发展权利, 从广大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出发, 围绕群众的现实能力和接受水平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其二, 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创造性, 共同建设社区文化。其三, 确立客观的社区文化的评价标准。评判社区文化建设的好坏的客观标准是社区居民群众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2、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系统协调性原则

物质文化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前提, 主要包括社区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生产和生活服务中的文化因素;制度文化是社区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健全有效的制度保障;观念文化是社区成员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和道德水平, 其核心就是社区精神;行为文化则是以上三种文化的外现, 同时又受这三种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其二, 社区文化建设的规划应保持系统性。社区文化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 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应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系统工程, 要立足当前, 着眼将来,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建设的近期、中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

3、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一方面, 城市和谐社区文化本身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提高和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通过可持续发展来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 使社区文化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社区发展相互协调, 使社区文化的发展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另一方面, 在实践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社区居民与社区环境资源的共同发展。也就是社区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 不能以破坏社区自然环境为前提, 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 保护社区的设施及自然环境, 提高设施利用率。要建设绿色生态社区,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促进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一方面, 控制社区人口数量的增长, 缓解社区资源环境短缺的外部效应, 这就要求社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另一方面, 还应处理好当代人与后代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既要尽可能得实现当代人的发展, 但又不能影响后代人的利益, 从长远来看,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社区既有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社区未来发展空间的开拓。

4、城市社区文化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

首先, 社区文化的创新必须与时代的特征相适应, 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合时宜的旧文化的发展观念和意识, 确立适应市场经济新环境的思想观念, 从而发展城市和谐社区文化, 增强社区文化的竞争力。

其次, 社区文化的产品要不断创新。文化的创新总是要通过具体的文化产品来表现的。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文化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 社区文化产品要不断进行创新, 从而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要鼓励社区广大文化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大力创新, 创出更多能体现中国风格、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和审美要求, 让人民群众获得娱乐享受并陶冶情操。

再次, 要实现社区文化体制的创新。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社区文化工作者积极性, 推动文化创新, 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此外, 建立社区文化信息网络。网络成为现代社会便捷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将有力地推动各社区文化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也是保障城市社区文化资源顺利共享的一个重要捷径。要注重对文化网络建设进行扶持, 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同时要加强网络人才的培养, 管好网络, 发挥网络在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 推动社区文化资源共享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 2007-10-16 (1) 。

上一篇:古代帝王文学综述下一篇:中国汽车出口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