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达方式范文

2023-11-23

主要表达方式范文第1篇

感受语言特点

界首市第一小学

黄金虎

摘要:关注语言表达方式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关注的热点,我校也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落实。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文本表达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更要关注文本是怎样表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基础上发现规律,运用文本语言,建立和形成语感,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表达方式

语言

文本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传统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语文知识分析,当我们的语文教学与思想内容分析、单一的语文知识训练说拜拜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该怎样从‚理解课文内 容‛向‚学习文本语言,充分关注表达, 感受语言特点‛的转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活动必须围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核心,立足文本教,关注表达学语文,积累语言用语文,这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所在。

一、通过文本的语言领悟其意、明确其言, 悟得其法。

语文教什么?是语言文字还是表达方法?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矛盾的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方法,即在‚得言‛‚得意‛的基础上‚得法‛。当学生通过文本的语言‚领悟其意,明确其言‛,‚得法‛自然就水到渠成。

《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

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教学中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于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其实,深读文本,我们体会到本课文体的特点非常突出,通过文本解读,我们发现《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值得去深究的句子: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如何让学生立足‚文本‛探究语言文字,既能体会到作者的语言特点,又能体会到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 教学除夕这一部分时,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首先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其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学生通过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其次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

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

二、 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

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一切的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语言文字,更离不开表达方法的领悟。所谓强化‚文本表达‛,是基于教材中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抓住文本特点,感知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表达,进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 《凡卡》一文以凡卡写信为线索,把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课文利用穿插反衬,把凡卡悲惨的命运和痛苦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激起读者对凡卡强烈的同情和对沙皇统治的强烈不满。凡卡的信诉说了他在城里的悲惨遭遇,求唯一亲人爷爷带他回乡下。‚猪狗不如的生活‛、‚苦苦的哀求‛令人同情,令人难过。读者看着他的信,和他一样伤心,希望他尽快离开城里回到乡下。因为乡下在凡卡看来是快乐的,‚与爷爷守夜‛、‚与爷爷砍圣诞树‛ 这两段回忆反映了凡卡乡下生活的快乐,它与凡卡的信互相反衬,作者以凡卡回忆的‚乐‛反衬城里的‚苦‛,更加激起读者对凡卡的同情。

教学中,充分关注文本的‚表达‛,从文本的语句中体会文本表达效果的妙处,同时,紧扣文本的表达方法,强化语言文字的深度与广度,引领学生深入地触摸与感悟,强化语言文字的表达。

三、感悟语言表达,进行语言文字的应用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恰当的运

用语言和文字, 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并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说明地球的唯一和重要。然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作业,希望学生同样用‚只有一个地球‛作标题,写作一篇作文,作文可以涉及任何题材,大胆想象。结果有的同学从环境保护出发,在文章中写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注意环境卫生,将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也有的同学从人类和平出发,写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避免战争,保卫和平‛,通过创作,让学生们认识到了,同样一个作文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和写作。

再如《山中访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美文,孩子们很喜欢读这样的课文。 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好课文,还要让学生从中发现语言之美,积累语言,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 学完课文之后,学生根据文本进行仿写:

这里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亲切的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柔软的沙滩!你闪烁着光芒,是要引起我的注意力吗?你好!汹涌的大海,你雄厚的男高音是多么有气势。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广阔的天空变的更加蔚蓝。你好!金灿灿的阳光!你想让人们更加温暖吗?你好!可爱的小螃蟹!你横着走,是要带我去玩吗?喂!淘气的小海龟,你们跑那么快干什么呢?我猜,你们一定是在比赛谁第一个跑进大海吧!

崔峦先生指出:‚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既然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我们就要紧紧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最大

限度地挖掘文本的‚表达‛因子,为学生搭建扎实的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课堂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参考资料: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巧用电教媒体 提高课堂实效

界首市第一小学 黄金虎

内容摘要:多媒体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兴趣 语文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趣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易于接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睛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

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引导想象,发展思维。

人的情感怎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孕育情感,训练审美情感。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

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鸟的天堂》一文,课文的第二部分写的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赞美大榕树表达的喜爱之情,学习静态描写的方法,我先放课件录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投影幕上的美丽画面,着重抓住画中榕树的枝、叶、根等几种不同的景物特征,启发他们想象当时的情景,从中领略南国翠绿而美丽的榕树,然后体会‚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喜爱之情。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画中的景物,一下子就把第二部分的内容理解了。尤其足文中的一些词语:‚一簇‛、‚堆‛、‚不留缝隙‛、‚翠绿‛、‚颤动‛,学生都从直观现象得到感知,进而理解其意。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语文如何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朗读

安徽省界首市陶庙小学 陈敏

摘要:提高低段学生的朗读水平非常必要,因为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音口语语言的过程,同时朗读又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农村小学朗读水平 低段 朗读习惯 多媒体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音口语语言的过程,同时朗读又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经常朗读可以有效地纠正方言,巩固学过的语音知识。那么怎样上好农村低年级的朗读课?低年级学生朗读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加字、漏字、读错字。还有些学生读书的姿势不正确。所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更要多花心思。

农村小学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语言不规范,地方化:我们陶庙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就拿我任教的二(1)班来说吧,全班51人,这些孩子在家都是由爷爷奶奶照看,所以说话时都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因此,在说普通话时也难免出现带有地方口音的现象。可想而之,农村学校的学生们说普通话的基础是多么的薄弱,对老师而言,指导他们朗读又是何其的困难。

2、对朗读重视不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们都认为朗读不会考试,家长和学生由此也忽视朗读,孩子读的多少,读的好坏,家长几乎从来不知道,他们只关注考试成绩只重视家庭的书面作业,而忽略了孩子的口头的朗读作业是否完成。他们从来没想到听听孩子课文读得怎么样,这样就造成孩子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也导致朗读教学这重要的一环出现了令人心痛的荒芜现状。

3、接触朗读的面窄:农村学校的学生对于普通话来说,平时听得较少,说得也少,接触到的朗读知识面比较狭窄,这对于想提高他们朗读能力的老师来说,无疑又增加了教学上的许多难度。

4、缺乏兴趣及正确指导:由于学生接触到的朗读面狭窄,所以他们缺乏朗读的兴趣,朗读习惯也没有很好养成,朗读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在朗读过程中,出现加字、漏字、错字,不看标点随意停顿,轻声、重音不分,拿腔拿调,唱读、快读等问题较多,更不用说注意长句的停顿,读得有感情了。还有的学生只知道模仿读书比较好的同学的样子读,这种模仿的后果可想而知,出现了声音上的千篇一律,缺少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随着国家对于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比例不断增加,农村的办学条件也在逐渐改善,特别是‚班班通‛的普及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的教学资源。这样也丰富了老师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但是如何让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朗读教学中如何更好得使用多媒体,我就我本人的经验与大家探讨一下。

教学实践也证明,常听别人朗读好文章,可以使自己扩大视

野,学习优美语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常朗读好文章可以在阅读中展开想象,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巧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朗读,可以取得显著效果。

一、以景激情,诱发朗读兴趣。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手段的各种优势,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古诗《鹅》一课,教学时,教师一边播放音乐并出示投影片,一边生动描述‚在碧绿的湖水中,一只大白鹅从远处慢慢地来了,红色的脚掌轻轻地拨着绿波,边游边唱着欢快的歌……‛学生看着听着,深深为画景诗情所激动,不约而同地跟着录音朗读起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外形、颜色、姿态,通过品析‚白毛、红掌‛浮、拨等词语来感受到美好的形象,古诗在语言上,还给人以节奏感强,韵脚整齐,平仄得当,有快有慢,有抑有扬,富于节奏变化的美感,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诗的味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人喜爱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来。

二、以声传情,指导感情朗读。

带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朗读的一项要求,只有让学生逐步掌握以声音来表情达意的规律,懂得音色、音高、音强的相互融合与变化,把握停顿、快慢、高低、语调的调节,才能更好地表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音响,以声传情,渲染气氛,指导感

情朗读,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丰富感性认识,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深入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读者的心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南京长江大桥》一文,通过播放录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桥的全景,耳听轮船的马达声,火车的呼啸声,汽车的喇叭声,想象这些音乐合奏成一曲经济腾飞的乐曲,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怀着对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可喜成就的激情去朗读,就会读得有声有色,就会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观色思情,指导朗读。

在朗读教学中利用幻灯、录像显露出教材中的情感色彩,使画面与课文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感染,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先放映小兴安岭全貌幻灯片,让学生看到小兴安岭有着茂密的森林,连绵不断,就象绿色的海洋,这样,一开始,小学安岭的景色整体美‚绿‛就自然映入学生的眼帘,接着播放录音,学生边看图,边被那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尽情地欣赏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景,体会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和情趣。在指导欣赏和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依次投影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灯片,学生从中品味四季树木美的特色,多种色彩绿、白、红、黄、黑互相映衬,这色彩传递着作者的情感激发着学生的情趣,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祖国林海美,资源丰富的自豪感,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换调味品,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尽可能的留多些时间让学生来练读,调动班上每一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情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更快地促进孩子朗读能力的提高。要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就要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如何让教学情境生动有趣

界首市陶庙小学

田清华

内容摘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关键词:生动有趣 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知识具体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一 、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图片、水果),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

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

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

1、

2、

3、

4、

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让教学情境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主要表达方式范文第2篇

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 类 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 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 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方 法 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 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

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 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作比较: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 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顺 序

空间 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 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

1、现象-本质

2、特点-用途

3、原因-结果

4、整体-部分

5、主要-次要

6、概括-具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文文体文体知识

1、 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故宫博物院》和《苏州园林》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要安排好写作顺序,说明顺序一般用以下几种: ①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②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③逻辑顺序: 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来说明。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

2、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3、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主要表达方式范文第3篇

1、通过学习,了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

2、认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到交通运输方式在不断更新,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教学准备:查阅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

1、谈话:早晨你是怎么到校的?

2、你们刚刚提到了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这些交通工具,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都在公路上行驶,属于公路运输。你还知道其他的运输方式吗?

二、认识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1、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其他的运输方式。(课件出示)

2、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小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都是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3、(课件出示)你见过这些运输方式吗?

相机介绍管道运输。(人们通过管道把石油、天然气等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运输方式叫做管道运输,它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运输方式,和上面的水路、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并称为五大现代运输方式。)

4、师小结:从人力运输到畜力运输,再到多种多样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运输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三、了解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1、这些现代运输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我们从速度、运量、运费三方面进行比较。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讨论,再完成图表的填写。

(2)小组汇报。

2、师生交流讨论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课件出示)

3、同学们了解了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比比谁最精明。

(课件出示)假如你是货主,你认为选择哪种运输方式最合适?(从速度、运量、运费、物品的特点、两地距离来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方式。

1、合肥新华书店将图书运送到学校。(公路)

2、1000吨的木材从大兴安岭运到北京。(铁路)

3、40万吨的煤炭从大连运到上海。(水路)

4、20吨药品运到四川地震灾区。(航空)

5、大庆油田的原油源源不断的运到炼油厂。(管道)

四、了解运输方式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来看看2003年的春运情况图(课件),引发学生思考:

①图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②人们最常用的交通方式是什么?

2、对比2007年的春运图,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合肥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你知道吗?

4、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想想如果没有会怎么样?

五、总结

1、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们在使用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的同时,别忘了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主要表达方式范文第4篇

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 类 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 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 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方 法 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 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

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 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作比较: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 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顺 序

空间 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 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

1、现象-本质

2、特点-用途

3、原因-结果

4、整体-部分

5、主要-次要

6、概括-具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文文体文体知识

1、 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故宫博物院》和《苏州园林》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要安排好写作顺序,说明顺序一般用以下几种: ①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②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③逻辑顺序: 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来说明。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

2、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3、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主要表达方式范文第5篇

1.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①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的第

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咏白海棠(薛宝钗)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简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⑹、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析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简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例析2: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

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简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

例析:简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的表现手法简析:该句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4.区别与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例示:1.试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③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④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⑤玉壶:比喻月亮。⑥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⑦阑珊:零落。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反衬(或衬托、烘托)的表现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不趋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以“那人”自比,抒发了词人满面腔的闲愁与寂寞。就修辞而言,本词主要用了如下几种:比喻:“花千树”——将元夕的焰火比作千万棵繁花锦簇的花树;“更吹落星如雨”——焰火像被吹得如雨落下的星星;“玉壶”——喻月亮。借代:“蛾儿雪柳”——用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代年轻美貌的女子。3.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和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提示: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 表达方式共有五种: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三种:记叙、议论和说明。 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 借物喻人 欲扬先抑 喻抑先扬 联想和想象 卒章显志 层层铺垫 层层深入 象征 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比拟 借代 对偶 互文 顶针 排比 回环 反问 设问 双关 对比 引用 通感 最佳答案

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 、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应该说表现方法包括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最佳答案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中学语文的一些表达技巧 2009-04-24 20:13 中学语文的一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③选材剪材;

④行文的结构;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最佳答案

比喻,就是利用一种相似的东西,来说明另一个东西.但是你用来比喻的东西常常是大家熟悉的,而且具体的,来形容说明的东西常常是很有内涵,或者抽象的.常用的词有好像,好似,像,像...似的.高级一点的有如,一般,等等.

比如,今晚的月亮像明镜一样.就是说今天的月亮很圆,很亮,甚至都像镜子一样可以反光的境界.

拟人,就是赋予一些没有声明的东西一些人性化的性格或特点.比如向日葵迷恋的看着太阳,到了夜里,又深沉的弯下了腰.向日葵花盘向日光是有科学道理,但是迷恋的看着什么什么,是人才特有的,而且弯着腰,腰本身是人体的一部分,弯腰也是人的特点.

夸张,就是夸大的手法描写一样东西.比如,今天的天气特别热,仿佛街上的广告牌都被太阳晒化了.天气再热,也不可能把广告晒化了.所以是典型的夸张.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 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

排比,就是重复几次的句式,描写的是一类相关的东西.比如毛主席是我们的领袖,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救世主.等等.

对偶,就是相关的俩东西.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骈文多用对偶.但是现在没必要特意写,你能辨认出来就可以了.在诗词里,又叫对仗,但是从我的理解看,对仗是更工整的对偶,更严格的对偶.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 十

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 十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十

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 十

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十

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 十

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十

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十

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十

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 二

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 二十

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 二十

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二十

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 二十

四、其他:



(一)

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

(二)

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三)

 句子含义的解答:

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四)

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五)

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六)

 段意的归纳

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文阅读中会让你回答

某某关键词的作用

主要表达方式范文第6篇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2) 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任务和事物的状貌。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 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说明方式: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等。

(4) 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议论,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议论分两大类,即“立论”和“驳论”。立论称“证明”式文章,驳论称“反驳”式文章。在说理性的文章中,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成分、论据周密。

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是说非。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以交流思想、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5) 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倒叙,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 插叙,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补叙,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①表达方法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法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法;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法。

综合起来,“表达方法”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明线暗线、设置悬念和以小见大等,数量不限。

文章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 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 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 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 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 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 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 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 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 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 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原来如此!

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 “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 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 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 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 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 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

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 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 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

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 伤等感情。 第

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 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 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 认的道理。

上一篇:资讯推荐书籍范文下一篇:重要教学环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