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范文

2024-05-06

病媒生物范文(精选7篇)

病媒生物 第1篇

关键词:棚户区,病媒生物,风险评估

近年来,虫媒传染病再度引起全球关注,超过2/3的人类传染病与虫媒有关,全球近一半人至少感染过一种虫媒病原体,每年有400多万新感染虫媒传染病病例,许多新发、复发和新型虫媒传染病成为人类致病、致死的重要原因[1,2]。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加快、人流和物流急剧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媒介传播疾病的风险增加。为了解白银市棚户区蚊、蝇、鼠和蟑螂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对棚户区病媒生物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白银市棚户区蚊、蝇、鼠、蟑螂,根据病媒生物滋生习性、活动特点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环境,选择两区9个街道和三县3个城区设为监测点。

1.2 方法

蚊类采用蚊幼虫法;蝇类室内采用粘蝇条法,室外采用目测法,每年6-9月进行;蟑螂采用粘纸法,每年2月、4-10月和12月进行;鼠类室内采用粘鼠板法,每年2月、4月、9月和11月进行,室外采用目测鼠迹法。

1.3 风险评估

依据GB/T27773-2011《病媒生物控制水平》《灭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3]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对棚户区病媒生物风险开展评估。

1.4 统计分析

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蚊虫密度

白银市棚户区蚊虫密度监测,居民区、单位蚊幼虫或蛹密度最高,为31.27%;公园(大中型水体)蚊幼虫或蛹密度为21.86%。按月分析,6月公园中蚊幼虫密度高于居民区和单位,7月以后居民区、单位蚊幼虫密度高于公园,此时平均气温达到26℃,全年降雨量集中在7-9月。不同县区蚊虫密度进行比较,靖远县最高,为69.70%;景泰县最低,为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3,P<0.01)。见表1。

2.2 蝇密度

白银市棚户区蝇密度监测,室外环境中,垃圾中转站蝇密度最高,平均为4.12只/视野;公厕为2.72只/视野;居民楼道最低,为0.80只/视野。室内环境中,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7.85只/条;餐馆为4.75只/条;食堂为0.41只/条。7月和8月为蝇活动高峰期。不同县区蝇密度进行比较,靖远县最高,为6.40只/条;会宁县最低,为0.26只/条。见表2。

2.3 蟑螂密度和侵害率

2014-2015年共布放有效粘蟑板2 276张,其中阳性粘蟑板440张,捕获蟑螂1250只,蟑螂密度为0.54只/张,蟑螂侵害率为19.33%。棚户区所监测的6类环境中除医院外均有蟑螂侵害,蟑螂侵害率及蟑螂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餐馆、居民户、食堂、宾馆饭店和超市。不同县区蟑螂侵害率进行比较,白银区最高,为27.38%;会宁县最低,为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338,P<0.01)。见表3。

2.4 鼠密度及季节消长

2014-2015年室内共布放有效粘鼠板599张,粘鼠数158只,鼠密度为26.38%。其中小家鼠115只,褐家鼠43只,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72.78%。在5类场所中均以小家鼠所占比例最高,以下依次为农贸市场、餐馆、单位食堂、商店和宾馆。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在8月(51.99%),次高峰在6月(34.78%),1月最低(1.15%)。室外、单位或居民院内鼠密度为0.5处/100m,建筑工地鼠密度为0.41处/100m,河湖两岸、公用绿地鼠密度为0.11处/100m。不同县区鼠密度进行比较,靖远县最高,为36.00%;平川区最低,为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P<0.01)。见表4。

2.5 棚户区风险评估

棚户区病媒生物危害程度远高于《灭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中要求的各类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从县区来看,病媒生物危害程度不同,白银区蟑螂危害严重,靖远县蚊、蝇、鼠危害均较严重。从不同场所来看,中小餐馆受病媒生物侵害最严重,为极严重风险;以下依次为农贸市场、宾馆、食堂和超市等,为中等危险度风险;医院为低危险度风险。

3 讨论

白银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先有企业、后有城市”的历史让白银市存留大量的棚户区。这些棚户区分布范围广,有的在城郊或城中村,不仅使居民生活很不方便,而且严重影响白银城市形象。全市棚户区占地面积为742.65万平方米,棚户区建筑面积为249.1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总户数为45766户25万人,分别占城镇总户数的22.58%和城镇总人口的40.82%。

棚户区蚊、蝇监测显示,蚊、蝇类重点发生季节在6-9月。6月公园蚊幼虫密度高于居民区/单位,其原因可能是公园内有中小型积水致蚊虫产卵等活动较为容易;7月以后白银市雨水较多,居民区、单位更适合蚊幼虫滋生。蝇类在垃圾中转站和农贸市场中密度较高,以家蝇居多,占72.06%。从县区看,靖远县、白银区和平川区是黄河流经地段和畜禽养殖大县,蚊、蝇危害严重,且在2008年7-8月白银市开展的虫媒病毒调查中,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到6株乙脑病毒[4],蚊种有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等,这对流行性乙脑传播有潜在风险;每年各县区都有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这些区域也存在输入性疟疾传播风险[5]。结合白银市现状,首先提高居民防蚊蝇、灭蚊蝇意识,及时安装防蚊、蝇设施;其次,在5月之前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理垃圾污物,结合蚊、蝇生态习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蚊、蝇类滋生[6]。

棚户区蟑螂监测显示,目前德国小蠊是唯一蟑螂种类,全市侵害范围广,中小餐馆、居民区等范围侵害率>10%。从县区看,白银区、景泰县和平川区蟑螂危害较严重,这与人员、物资流动频繁和滋生地多等因素有关。蟑螂综合治理应以其生态学为基础,针对种群及分布原因,采取不同措施,进一步降低蟑螂侵害率[7]。

棚户区鼠类监测显示,鼠类繁殖活动高峰期在8月和6月,优势种为小家鼠,占72.78%,可能原因是近几年城区大规模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影响褐家鼠种群分布,进而表现鼠种构成变化。所以白银市应根据鼠类优势种群、栖息场所及活动高峰采取以环境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副的防治策略。有文献报道,当同城的褐家鼠、黄胸鼠数量减少后,小家鼠数量会明显上升[8]。因此,根据小家鼠繁殖快、活动范围小和摄食少的活动特点,推广点多量少的投药方法,将其密度降到不足为害水平[9]。

根据风险评估,白银市棚户区病媒生物密度还处在较高水平,病媒生物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在全面开展宣传、注重环境治理和完善卫生设施的基础上[10],病媒生物控制要与季节消长结合起来,做好杀灭越冬蚊蝇和“压高峰”,鼠、蟑螂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抓手,物理和化学防制为辅,纳入常态化管理的综合防制措施。定期开展各种场所病媒生物风险评估,不仅能起到很好的预警预报作用,还可指导不同风险水平的行业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起勇,孟凤霞.中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1):1-4.

[2]刘起勇,气候变化对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影响[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3,19(1):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

[4]李铭华,付士红.2008年甘肃省新分离乙脑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9,23(4):251-253.

[5]殷兰芬,邱文毅.江苏省输入性疟疾流行趋势及防控现状[J].口岸卫生控制,2012,17(2):35-38.

[6]姬淑红,冷培恩.上海市杨浦区4种不同生境蝇类种群及季节消长[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6):577-580.

[7]丁丰,陈浩祥.浙江省海宁市2009-2012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2):188-191.

[8]陈祖华,唐刚.攀枝花市2008-2012年鼠密度监测与防制探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1):78-80.

[9]武峥嵘,王韶华.上海市嘉定区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4):334-336.

病媒生物总结2010 第2篇

中共宜君县委党校 2010年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在县艾维办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完成了各项创建目标任务,创建工作取得可喜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爱国卫生、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赵世昌为组长,以张红云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我校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保证了各项措施、人员、资金能够落实到位。

二、健全制度,保证各项创建工作到位

制度是创建的重要保证之一,为了能够把各项创建工作贯彻到位,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我校制定了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制度、病媒生物防治和禁烟制度和规划,卫生检查评比、考评、奖惩制度等,使各项创建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保证了创建的实施

三、制定方案,严格标准,稳步推进

我校按照上级精神和考核标准,制定了各项创建工作方案,如:爱国卫生月方案、禁烟工作方案、健康教育规划、病媒生物防治方案等,方案的制定使我们的创建思路和标准更加明确,更加清晰,更有方可循。

四、抓基础建设,促创建工作

今年,我校加大投入,抓硬件建设,建立了标准化、上档次的宣传栏,在大院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提高绿化覆盖率,装饰了垃圾屋和厕所,更换了果皮箱和垃圾桶,职工饮水全部用上饮水机和一次性饮水被;各办公室更换了新的痰盂、纸篓;墙体显眼位置布置了明显的卫生文明用语和禁烟标志,这些硬件的建设,有力促进了我校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对改变职工爱国卫生习惯、提高卫生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主要成绩

1、宣传到位。全校教职工卫生、健康、防制、控烟意识大大增强,已形成讲卫生、比卫生的良好氛围。

2、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面貌大大改观。同时大大提高了我校的文明程度。

3、卫生死角已在我西松消失。“四害”已减少到最低程度,环境已整洁亮绿起来了。

4、广大教职工已逐步远离陋习。同时健康意识也已增强,职工注重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文体活动丰富多采了。

四、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有了健全的卫生组织及卫生制度,有了明确的清洁卫生责任制,坚持“周末卫生日”活动和“爱国卫生月”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卫生活动,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卫生检查评比,做到了卫生工作经常化。

2、办公室外、会议室、楼梯、走廊等,做到了门窗、墙壁、无积尘及蛛网;地面无垃圾、纸屑、烟头、痰迹;墙壁整洁无乱贴乱画;室内物品及盆景花卉摆放整齐,设有必要的卫生标志,职工饮水使用一次性杯子。

3、外环境规划合理,因地制宜地植树、栽花、种草、美化绿化环境;地面无垃圾、粪便、污水及杂物,无不卫生死角;垃圾箱密闭,垃圾日产日清;设有果皮箱等必要的卫生设施;各种车辆定点存放,整齐有序。

4、坚持开展病媒生物防治、控烟活动,定期对厕所、垃圾(果皮)箱、下水道等蚊蝇孳生地实施药物消杀;有防蝇、防鼠设施;蚊蝇孳生地,“四害”密度低。

5、室内外厕所符合国家标准及卫生要求,经常洗刷消毒,做到无积粪、无污垢、无蝇、无臭味;地面无污物,四壁整洁无乱贴乱画;有防蝇及通风设备;下水道畅通。

6、经常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因地制宜设置卫生宣传专栏,坚持一季度出一期宣传内容。

病媒生物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监测点设立

2014 年,白银市在城区、周边(棚户区)设立监测点。鼠监测点设在特殊行业;蚊类监测点设在农村民房、牛棚、猪圈各2 处;蝇类监测点设在餐饮外环境2 处、农贸集市、绿化带和居民区各1 处;蟑螂监测点设在餐饮单位2 处,居民区、宾馆、医院、农贸市场各1 处。

1.2监测方法

鼠密度监测每月1 次,采用鼠夹法,室内外布放鼠夹,每次100 个。蚊类监测4-10 月,采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4-10 月,采用笼诱法,每处布放1 个诱蝇笼;蟑螂监测每月1 次,采用粘捕法,每处布放10 张粘蟑板。

1.3策略研究

收集分析国内病媒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结合白银市病媒生物防治的实际情况,探讨白银市病媒生物危害应对策略。

2 监测结果

2.1鼠种构成比及其季节消长

2014 年,共布放鼠夹1 400 个,有效鼠夹1 393 个,捕鼠总数27 只,鼠密度为1.94%。种群以褐家鼠为主,占88.89%;其次为小家鼠,占11.11%。从季节消长来看,鼠密度呈单峰曲线,5 月份鼠密度最高,为14.00%;7、8、10、11、12 月未监测到鼠。

2.2蚊虫构成比及其密度

2014 年,共布放诱蚊灯42 个(次),捕蚊总数16 386 只,蚊密度为32.51 只小时/ 灯。种群以淡色库蚊为主,占95.90%;其次为中华按蚊,占4.09%;骚扰阿蚊等其他蚊虫所占比例较小,占0.01%。从季节看,蚊虫密度呈单峰曲线,4 月份逐渐开始上升,7 月份达最高峰,为72.96 只/ 小时灯,9 月之后逐月下降。

2.3蝇种构成比及其密度

布放诱蝇笼30 个,捕蝇总数182 只,种群以家蝇为主,占70.43%;其次为市蝇,18.28%;再次为丝光绿蝇11.29%。从环境类型来看,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4.00 只/ 笼;绿化带最低,为2.50 只/ 笼。从季节看,蝇密度呈单峰曲线,5月份开始逐渐上升,8 月份达高峰,为17.20 只/ 笼,9月之后逐月下降。见表1。

2.4蟑螂种类构成比及其密度和侵害率

2014 年,共回收粘蟑板720 张,阳性张数92 张,粘蟑总数1065 只,蟑螂密度为1.48 只/ 张,侵害率为8.64%。捕获的蟑螂全部为德国小蠊。在不同环境类型中,蟑螂密度以小型餐馆最高,为5.08 只/ 张;其次是中型餐馆,为2.19 只/ 张;农贸市场为0.98 只/ 张,居民区为0.63 只/ 张;大型宾馆和医院病房连续2 年未监测出蟑螂。蟑螂侵害率依次以小型餐馆最高,为28.33%;其次是中型餐馆为21.67%;农贸市场为14.17%;居民区为12.50%。从季节消长来看,蟑螂密度总体呈波动趋势,6 月份最高,为5.37 只/ 张;2 月份和11 月份呈两个次高峰,分别为2.85 只/ 张和2.33 只/ 张。见图1。

3 讨论

从监测结果看,白银市城区鼠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5 月份鼠密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可能与春季开展大面积灭鼠活动有关。蚊虫种类以淡色库蚊为主,占95.90%。每年4 月开始,蚊虫活动日渐频繁,7 月份牲畜棚蚊虫密度达到高峰,9 月份农户蚊虫密度达到高峰。提示在蚊虫密度高峰到来之前,根据蚊类生态学特点及时开展蚊类及相关传染病防控工作,其重点是减少积水,控制蚊虫滋生地。蝇类以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家蝇为优势种群,从5 月到10 月均有蝇类入笼,8 月份达到高峰。提示应采取综合防控和重点防控相结合,消除蝇类孳生地,安装防蝇设施。蟑螂种类均为德国小蠊。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均以小、中餐饮、农贸市场为高,可能与餐饮、农贸市场卫生差食物多,有利于蟑螂生长繁殖有关。居民区也监测到蟑螂,表明蟑螂已从餐饮、食品加工等特殊行业蔓延至居民区,危害严重程度逐渐扩大。全年均监测到蟑螂,6 月出现高峰。提示及时调整病媒生物防控技术方案,采取环境治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白银市病媒生物防治已采取的措施:(1)根据《白银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建立了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领导组织和市、县、街道和社区四级病媒生物防治网。(2)自2007 年开展“五城同创”活动以来,白银市加大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改进生活环境,消除病媒生物孳生、栖息环境。截至2014 年,白银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9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5%。(3)开展集中统一的病媒生物消杀活动,以城乡结合部、棚户区等病媒生物容易孳生和危害大的生境为重点,主要为春季灭鼠、夏季灭蚊蝇和秋冬灭蟑活动。(4)通过白银市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开展病媒生物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街道、乡镇、社区以宣传栏和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开展宣传。(5) 自2011 年甘肃省运动会在白银市举办以来,白银市组织开展了兰洽会等专项病媒生物防治活动,指导相关宾馆、饭店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6)自2009 年以来,省、市两级对白银市病媒生物携带病原学开展监测。2013 年,白银市疾控中心自筹经费,购买了病媒生物监测所需相关设备和耗材,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全面开展了病媒生物监测工作。2014 年,市爱卫办制定了白银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爱卫办),由街道承担辖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同时,白银市病媒生物防治还存在以下问题:(1)未能实现病媒生物防治科学化、制度化,病媒生物防治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群众的共同参与,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管,相当部门、单位对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不重视,不按规定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重突击、轻长效的现象十分普遍。(2)病媒生物防治经费严重不足,各级病媒生物防治专项经费未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3)病媒生物防治专业队伍人才缺乏,白银市四级病媒生物防治网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且人员不固定。

根据白银市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和防治现状,今后还应加强防治策略:(1) 病媒生物防治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应通过政府立法、政府投入和政府引导等方式加强政府领导。(2)加强白银市病媒生物防治技术力量建设,成立病媒生物防治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外出参加学习培训。(3)卫生、食药、工商、农业等相关执法部门加强全市病媒生物防治执法检查。(4)白银市继续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物理、化学、生物防治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治措施。(5)大力培育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机构发展,尽快建立健全PCO市场化运作监管体制、机制,实施以预防为主的环节管理[4]。(6)加强病媒生物应急控制体系建设,制定病媒生物防治应急预案,成立市、区两级应急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处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起勇.媒介生物控制面临的挑战与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1-8.

[2]王伟.天津市居民虫媒防治知识和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2):156-15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

病媒生物防治方案 第4篇

各部门,班级:

为深入开展全市卫生创建工作,扎实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控制病媒生物的密度和防止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为净化学校环境,有效防治“四害“(老鼠、苍蝇、蚊子、蟑螂),把“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进一步提高学校卫生水平,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全国爱卫会、卫生部制定下发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和《山西省爱国卫生条例》、《山西省防控病媒生物管理办法》,为了做好我校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结合当前创卫工作实际,特制定《楼子营小学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全国爱卫会灭鼠、蚊、蝇、蟑螂的标准》和卫生创建评估标准和办法的要求,结合我校病媒生物的消长规律,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标本兼治”的原则,通过健全工作网络,落实防制经费,综合治理环境,完善防制设施,科学选定药物,定期组织开展灭鼠、蚊、蝇、蟑螂活动,确保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

二、防制范围

学校各办公室、教学区、厕所、下水道、广场、绿化带、家属区。

三、工作任务

(一)健全组织网络。健全病媒生物防治组织网络,落实防治工作专(兼)职人员,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1、成立学校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讲小组

组 长:苗雨欢 副组长:郭培俊

成 员:菅伟裕 刘欣明 各班班主任

2、职责:

A、组长全面领导辖区学校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B、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制定相关的计划、措施,并指导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工作。

C、成员职责:在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安排与协调下开展对全校师生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D、宣讲组负责关于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工作

(二)做好本底资料。对病媒生物防治资料进行完善,资料要求详实、逻辑性强,整理规范,重点完善好以下五个方面:

1、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计划和总结。

2、综合防治措施(孳生地分布现状、防治措施与成效)到位,有综合防治的宣传资料。

3、病媒生物防治机构网络健全,工作制度落实,有专(兼)职工作人员且任务明确。

4、病媒生物防治经费落实到位,有除“四害”的药具发票。

5、消杀记录完整规范、数据可靠,有检查记录、监测资料。

(三)完善防护设施。灭鼠:合理布局灭鼠毒饵盒(洞),防鼠板,完善重点场所(部位)的门、窗、下水道(地沟)、通风口等处的防鼠设施,灭鼠设施不合格率不能超过5%。灭蝇设施:密封室内外垃圾容器,安装纱窗、纱门、风帘、灭蝇灯等,不合格房间不能超过5%。灭蟑螂设施:堵洞、抹缝、缩小门窗缝隙等手段防止蟑螂出入、生息。灭蚊:以治水为主,消除室内外积水。

(四)综合治理孳生地。在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学校的旱厕按要求改造为水厕或卫生厕所。垃圾池(台)实行封闭管理,做到日产日清,室内外经常保持清洁,不留卫生死角。学校绿化带无杂物无纸屑。

(五)积极向学生宣传除害防病知识。

四、技术措施

根据季节变化和病媒生物习性,开展病媒生物专项防制工作。

(一)灭鼠工作(4月份春季灭鼠,10月份秋季灭鼠)

灭鼠工作,必须坚持“环境治理,防灭并重,综合防治”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消除鼠类生存的条件,有效杀灭,防范入侵。

1、整治环境,减少鼠类栖息、生存条件

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断绝鼠粮,管理好粮食、食品、水源、禽畜饲料等;堵塞鼠洞,地面硬化,减少鼠类的生存环境;建筑物应设有效的防鼠设施,防止鼠类的入侵。

2、药物灭鼠

(1)灭鼠药物:必须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慢性抗凝血杀鼠剂,如溴敌隆、大隆、杀鼠迷等。

(2)投药方法:投药前必须对投药员进行技术培训。室内每15平方米投放1—2堆,室外每5-10米投放1堆,每堆15—25克;第一天采用试探性投放,投放量稍少些,第二、第三天再检查,发现已被取食的就补充毒饵,吃多少补多少,吃光者加倍补充,一直投放到毒饵不再消耗为止,一般要投药7天左右。对一些环境复杂,适合鼠栖息、活动的场所,应保留一定残留毒饵,并经常检查补充毒饵,以巩固灭鼠效果。

为防止雨水淋湿和其他小动物误食,外环境投药时,一定要将鼠药投入到鼠药盒内。

3、防鼠

(1)下水道口:设臵稳固的金属防鼠栏栅,栏栅条间距小于1.3厘米,栏栅与下水道口边缝小于1.3厘米。(2)门:关闭良好,门缝小于0.6厘米。(3)窗口完好能密闭。

(4)墙上的通风口,应安装金属防鼠网,网眼直径小于1.3厘米。通上下水、煤气、电线、空调等孔洞,应封闭。

4、查漏补缺

投药灭鼠15天后,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对灭鼠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二)灭蚊、蝇工作(3月-11月)

控制孳生场所,消除孳生物,使蚊蝇无处孳生繁殖,这是蚊蝇防制的关键。

1、环境治理

(1)垃圾的处理:垃圾放入密闭的垃圾桶(箱)内,并切实做到日产日清,每次倾倒垃圾之后,需清底,并将垃圾桶清洗一遍。同时,在倾倒垃圾时,将容易吸引蝇类孳生的废弃物(如鱼肠、鸡肠、肉类等)用塑料袋盛放,扎紧袋口再抛下,使蝇类不能直接接触产卵。居民区的垃圾房应每日清除,特别是垃圾房附近要清理干净。

(2)经常清理积水,防止蚊幼虫孳生。(3)排水地沟应及时疏通,清除积物,定期清扫卫生死角。

(4)被孳生物污染的地面、物表及时冲洗干净。

2、药物灭蚊蝇

(1)灭蚊蝇药物:根据对我市蚊蝇杀虫剂的监测结果,选定灭蚊蝇药物。通过对蚊蝇抗药性监测,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对蚊蝇比较敏感。

(2)施药方法

①杀灭蝇幼虫除使用药物外,针对小容器内或比较局限的场所已孳生的蝇蛆,如家庭垃圾桶、盛放废弃物的盆、罐、饮料桶(缸)等,除用药外,可用开水烫或用冷水浸泡等简便的方法将蛆杀死,然后进行妥善处理。对外环境积水每月喷药一次,以控制蚊幼虫孳生。

②喷洒杀虫剂:垃圾屋、垃圾池、垃圾桶、垃圾车以及屠宰场废弃物,每周两次喷药灭蛆、灭蝇。农贸市场、宾馆、酒楼、餐厅、小食店、单位食堂、副食商店、屠宰场(店)以及其它制作、销售、存放食品场所,每月作1-2次滞留喷洒灭成蝇,外环境大面积喷洒药物为每月一次。室内喷药,主要对门、窗框、墙壁、天花板以及栏栅、隔板的表面进行喷药。建筑工地、公园、废品收购站、居民区、公寓楼梯间等特殊场所,每月作一次空间喷洒灭成蚊。

③居室内如发现个别的苍蝇,可采用苍蝇拍进行拍杀。④毒蝇绳(条索):利用家蝇在室内喜欢停留在绳索等悬挂物上的习性,可用毒蝇绳进行杀灭。

⑤毒饵:用0.03%溴氰菊酯糖液等进行诱杀。

3、物理防制蚊蝇

(1)安装纱门纱窗可有效地防止蚊蝇侵入,食品应用纱罩遮挡。

(2)用苍蝇拍或电蚊拍扑打蚊蝇。

(3)餐馆、饭店、商场、车站进门处上方可安装风幕机或使用灭蝇灯。

(三)灭蟑螂工作(全年)

搞好卫生,治理环境是灭蟑的治本措施。

1、清除蟑螂栖息条件

广泛开展堵洞抹缝和清除蟑螂栖息地卵鞘、蟑迹。

2、药物灭蟑螂

(1)灭蟑螂药物:使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推荐和认定的药物,如拜力坦、拜克、杀蟑胶饵等。

(2)投放灭蟑螂毒饵:在有蟑房间内投放蟑螂毒饵点多一些,每个点上用药量少些,分布面要广些。单位灭蟑螂为每月施药一次,并检查清理蟑螂卵鞘。下水道灭蟑螂为每月热烟雾处理一次。

(3)合理喷药灭蟑螂:蟑螂常钻缝、洞中栖息藏身,因此使用喷雾器喷药时,一定要针对缝、洞、角落喷,并在其周围喷,这样喷药效果好,又节省药物。

(4)在屋内无人的情况下使用杀虫剂消灭蟑螂。

3、防蟑螂

(1)仔细地检查下水沟、墙上的裂缝、地板隔及窗户,防止蟑螂进入。

(2)保持室内干燥,蟑螂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因此应注意不要有任何漏水的地方,尤其是厨房。

(3)保持室内清洁,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蟑螂不适应生存。用餐后要将食物及时密闭,将地上及垃圾袋内的垃圾及时清理,并将餐具用热水冲洗干净。另外炉灶等处也要定期的清洁。

4、处理死的蟑螂

应将蟑尸和卵鞘进行焚烧处理。

五、组织实施:

1、通过国旗下讲话,让全校师生初步知晓学校关于防治病媒生物传染病的工作计划及措施。

2、召开教师培训会,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降低病媒生物发病率。增强学校教师病媒生物传染病的防病意识和知识水平。

3、各班开展以“防治病媒生物传染病”为内容的主题班队活动课。

4、通过学校广播站对结病媒生物传染病知识进行宣传。

5、学校办一期以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治知识为内容的黑板报。

6、学校必须将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授纳入学校常规卫生教育课程。

7、向学生发放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8、各班通过健康教育课、观看光碟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降低病媒生物传染病发病率。增强我校学生病媒生物传染病的防病意识和知识水平。

9、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或“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提高家长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降低病媒生物传染病发病率。增强家长病媒生物传染病的防病意识和知识水平。

10、开展学生防治病媒生物传染病征文比赛。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消灭蚊蝇是预防夏秋季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促进创卫目标如期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切实抓好范围内的病媒防治工作。

2、发动师生,群防群治。要充分发动师生,向师生宣传消灭蚊蝇的方法以及蚊蝇对人的危害,增强师生杀灭意识,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

3、落实措施,加强领导。认真落实防治措施,制定方案,明确责任,集中灭鼠必须统一药物,统一时间,全部覆盖,不留死角。

4、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灭蚊蝇工作始终要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操作人员要加强安全教育,实施灭蚊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备必需的防护设施。灭鼠使用毒铒必须在规定的地方购药。严禁在未经过核准的地方购买各种成品毒铒,防止人畜中毒事件发生。

5、加强督查,确保成效。认真组织好辖区范围内灭鼠、蚊、蝇、蟑螂活动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工作,检查重点为相关部门及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的组织管理与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鼠、蚊、蝇、蟑螂孳生地处理情况;药品投放情况;密度调查与防控效果等。对组织不力、不按规定开展活动,致使“四害”密度未得到有效控制、超标严重的单位,由爱国卫生工作相关部门按照《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安徽省防控病媒生物管理办法》予以处罚,确保这次灭杀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楼子营小学

二〇一一年九月七日

楼子营小学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病媒生物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校病媒生物的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病媒生物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第三条 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防治工作,每年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校工作计划。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成立学校病媒生物防治领导小组,由一名校领导负责全面工作,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病媒生物防治,配备专用的计算机、电话、等通讯工具。第五条 爱卫会承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接受上级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第六条 爱卫会由专人负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对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第七条 爱卫会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病媒生物预防知识宣教,各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病媒生物相关知识培训。第三章 疫情报告制度 第八条 爱卫会为责任报告单位,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及电话直报。爱卫会设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负责本校的疫情报告工作。第九条 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四章 发生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条 发现疫情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第十一条 在学校病媒生物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防控工作各组织机构,并分工协作。

(一)组织指挥组:负责对校区的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二)卫生防疫组:负责整个校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出现疫情时实施对环境不间断的消毒,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注射,预防用药等。组织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教和疫情报告等。

(三)医疗救治组:对发生疫情的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救治,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视具体情况请求上级医院会诊、支援或转诊。

病媒生物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鼠密度监测在兖州站、枣庄西站、菏泽站、临沂站、日照站、曲阜高铁站6个火车站, 投放溴敌隆灭鼠药前和投药1 0 d后各监测一次。每次共布粉64 1块, 无效1 6块, 有效62 5块。同时对这6个火车站喷气雾杀虫剂前和喷药后1 0 d后各监测一次蟑螂阳性率, 共监测点数1 7 5处。详细情况, 见表1、表2。

1.2 铁路车站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1.2.1 鼠密度监测方法

车站室内及站台上监测采用粉迹法:在2 0 c m×2 0 c m标准粉板内均匀撒布一薄层滑石粉。室内平均1 5 m 2布粉2块, 少于7 m 2布粉一块;超过8 0 m 2房间及站台上沿墙基每1 0 m布粉1块, 特、一、二等车站每次布粉不少于1 0 0块。布放于侯车室、寄存处、行李房、餐厅 (食堂) 、售货部、食品仓库、办公室、间休室等处。车站股道鼠密度监测采用盗食诱饵法:沿股道和站台根基处或线路枕木旁每1 0 m布放一堆花生米, 每堆1 0粒, 每次监测布饵不少于5 0堆。晚间布放, 第二天晨观察, 布放时间不少于6 h。

监测结果判定:粉板上如有鼠迹, 为阳性;或每堆如有一粒被盗食, 视为阳性。

鼠密度 (%) =阳性粉块 (堆) 数/有效布放粉块 (堆) 数×1 0 0% (有效布放粉块数=布粉总块数-无效块数) [1]

1.2.2 车站蟑螂监测方法

采用药激法:使用药品及喷洒方法。使用0.3%氯菊酯酒精液、0.0 5%溴氰菊酯水乳剂或市售含氯菊酯的气雾罐。监测时采用线状喷洒, 部位包括候车室、寄存处、行李房、餐厅 (食堂) 、售货部、食品仓库、办公室、间休室等, 监测部位为各处表面缝隙, 暖气片后等处, 每个车站监测每次不少于2 0个点。

监测结果判定:喷药后1 0 m in内, 有蟑螂检出为阳性点。侵害率 (阳性率%) =阳性点数/监测点数, 或计数喷药后1 0 m in爬出的蟑螂数。铁路车站病媒生物控制标准:车站室内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不得超过两处;鼠密度不得超过3%;蟑螂阳性率不得超过1 0%[1]。

2 结果

投放溴敌隆灭鼠药前6个火车站总阳性块数2 1块, 总阳性率3.3 6%, >铁路车站鼠密度控制标准3%。投放灭鼠药1 0 d后, 总阳性块数7块, 阳性率1.1 2%, <铁路车站鼠密度控制标准3%[2]。同时对这6个火车站喷气雾杀虫剂前进行监测, 阳性点数2处, 阳性率1.1 4%。喷药1 0 d后, 阳性点数1处, 阳性率0.5 7%, 两次监测都<铁路车站蟑螂阳性率控制标准1 0%。详情见表1、表2。

3 讨论

通过监测掌握了这6个站病媒生物主要是鼠害, 蟑螂很少见。给车站病媒生物防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确定了防治重点是灭鼠。

3.1 病媒生物的危害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叮咬和污染食物等, 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 还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许多疾病。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 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 如痢疾、伤寒等[3]。

3.2 病媒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 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 媒介生物性传染病通过火车传播逐渐增多, 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虫媒传染病约占传染病发病数的2 0%, 每年死亡人数占传染病总数的3 0%~4 0%。火车站是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 因此在火车站控制住传染源, 消灭病媒生物, 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3.3 病媒生物防治常用手段

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法一般用粘鼠板、粘纸捕捉法。化学法用药物。使用的灭鼠药物应标有“全国杀鼠剂合法标识”字样的国家批准使用的灭鼠药。主要有敌鼠钠盐、溴敌隆、大隆、氯敌鼠钠盐等;严禁使用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等灭鼠药。昆虫类用氯氰菊酯或市售气雾剂。在火车站使用杀虫、灭鼠药物时, 应避免对人体的危害及污染环境。对毒饵或正在采取杀灭措施的场所设置警示标志, 防止人畜中毒。

3.4 防治对策

及时彻底清除食物残渣、垃圾,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断绝鼠、蟑的食物来源, 同时在火车候车室、行李房、票房、站台、股道、办公区、食堂、货场等场所投放相应的毒饵和捕鼠工具, 且毒饵投放量不能少于1 0 g。每天要有专人检查毒饵消耗情况, 及时补充或更换, 死鼠及死蟑螂及过期的药统一收集焚烧或深埋。通过对6个火车站病媒生物的监测, 投放灭鼠药前, 有4个火车站鼠密度超标, 用药后都符合铁路车站病媒生物控制标准。说明持续投放药物, 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其中曲阜高铁站是新站, 离市区较远, 外环境整洁, 车站门窗都是新材料, 密封好, 各项制度严格, 因此鼠密度、蟑螂阳性率投药前后都符合标准, 防治病媒生物工作做的最好。疾病控制中心的监督监测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更好的保障了旅客的健康。

摘要:目的 消除病媒生物危害, 保障旅客健康。方法 采用粉迹法、药激法进行采样和评价。结果 6个火车站都有阳性结果出现, 主要是鼠害。结论 火车站存在病媒生物防治问题, 并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火车站,鼠密度,蟑螂阳性率,监测与防治

参考文献

[1]铁路站车病媒生物监测方法及控制要求[s].教卫防[1997]29号.

[2]陈瑄.广州港区特殊环境应用溴敌隆毒饵灭鼠效果的现场实验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 2004, 4 (2) :102-103.

病媒生物 第6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病媒昆虫:鼠、蚊、蝇和蜚蠊。

1.2时间及范围2013年5月—2014年4月;雁栖湖湖心岛和库区水线外10 km范围内的村庄、宾馆饭店、 农田、果园、林地、草地、水系等病媒昆虫生存环境。按库区中心岛屿区及东、南、西、北不同方位设置5个监测调查点。其中监测点1设在原百崖厂村,病媒生物生境为雁栖湖入水口、废弃宾馆、拆迁村;监测点2设在原泉水头村,周边主要为会议别墅区;监测点3设在雁栖湖南岸宾馆区,周围有山,本次受拆迁影响较小;监测点4设在雁栖湖南侧拦坝,周边环境为农田,毗邻日出东方酒店;监测点5设在雁栖湖景区。

1.3调查方法

1.3.1鼠监测采用夹夜法。以生花生米等为诱饵,室外按夹距5 m、行距50 m放置;室内每15 m2对角放置2夹;小于15 m2的房间放置1夹,大于15 m2房间按15 m2为1间折算。在墙基放置时,将鼠夹和墙基垂直,踏板靠墙。傍晚放置,次日清晨检查记录捕获鼠的种类及数量。以捕获率[捕获鼠的鼠夹数(NR)/有效鼠夹数(NE)×100%]表示鼠密度。

1.3.2蚊虫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每处放置诱蚊灯3只,选择远离干扰光源,背风场所作为挂灯点。在光源离地1.5 m处挂灯,日落前1 h接通电源,开启CO2气瓶, CO2流量为100~500 ml/min,诱捕蚊虫2 h。密闭收集器后,关闭CO2气瓶,断开电源。同时记录温度、湿度、风速,并收集蚊虫进行分类、计数蚊密度[雌蚊的数量/灯的数量×诱蚊小时数(NM/NI×T)]

1.3.3蝇监测采用笼诱法。每处放置5个捕蝇笼,每个捕蝇笼诱饵盘内放置50 g红糖、50 ml食醋及50 ml水,用臭豆腐作为诱饵,诱饵盘与捕蝇笼下沿间隙不大于20 mm。每次放置6 h,上午9至10点之间布放,下午3至4点间收回,同时记录温度、湿度、风速,并对捕获蝇分类、计数密度[捕获蝇总数(NF)/投放捕蝇笼数 (NT)×监测时间(T)]

1.3.4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 (规格: 17 cm×10 cm)调查,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 g/片),每处布放50张粘蟑纸,对捕获的蟑螂进行种群鉴定和密度计算。监测时,在粘蟑纸中央放置2 g新鲜面包屑作为诱饵,将其放置于蜚蠊经常栖息活动的地点,每15 m2房间放1张,不足15 m2的单独房间按15 m2计算,大于15 m2房间按15 m2为1间折算。粘蟑纸放置12 h,晚放晨收。 记录捕获蜚蠊种类及数量,计算蜚蠊粘捕率T、侵害率IN、密度D、密度指数I。蜚蠊粘捕率(T)=捕获蜚蠊的粘蟑纸数(NP)/有效粘蟑纸数(NE)×100%;侵害率(IN)= 有蜚蠊的房间数(NP)/监测总房间数(NT)×100%;密度 (D)=捕获蜚蠊数(NC)/有效粘蟑纸数(NE);密度指数 (I)=捕获的蜚蠊数(NE)/捕到蜚蠊的粘蟑纸数(NP)。

2结果

2.1鼠类

2.1.1种群构成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24只,经鉴定隶属1目1科3属5种,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和社鼠,均为北京地区常见鼠种。其中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5.83%、25.00%。见表1。

2.1.2鼠类密度及季节消长采用夹夜法,共监测12个月,放置鼠夹18 000夹次,有效鼠夹17 627夹次,共捕获鼠类24只,平均鼠密度为0.14只/夹次。鼠的季节性消长呈多峰型,6月份为最高峰。见图1。

2.1.3不同生境鼠密度5个监测点中,1号监测点原百崖厂村的监测鼠密度最高,为0.28%,5号监测点雁栖湖景区监测鼠密度为零,不同监测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7,P<0.05)。见表2。

2.2蚊虫调查

2.2.1种群构成本次共捕获成蚊1483只,经鉴定隶属1科3属5种,组成为淡色库蚊、白蚊伊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其中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90.51%;其次为白蚊伊蚊,占捕蚊总数的9.10%。见表3。

2.2.2蚊类密度及季节消长采用CO2诱蚊灯法,在5个监测点监测6个月,累计18旬次,共捕获雌蚊1 483只。布灯360盏,蚊密度为2.06只/(灯·h)。7月为密度高峰期。季节消长情况见图2。

2.2.3不同生境蚊密度在2号监测点捕获蚊虫329只, 蚊密度最高为2.28只/(灯·h);在4号监测点捕获蚊虫248只,蚊密度最低为1.72只/(灯·h)。

3.3蝇类调查

3.3.1种群构成本次共捕获成蝇2 243只,组成为家蝇、麻蝇、丝头绿蝇、大头金蝇、丽蝇属,其中以麻蝇、家蝇、丝头绿蝇为优势蝇种。分别占捕蝇总数的49.58%、 26.13%、19.08%。见表4。

3.3.2蝇类密度及季节消长本次调查期间每月都有蝇类活动,平均密度为6.23只/笼,以夏季为高峰,7月中旬达到11.95只/笼,为监测期间最高。季节消长曲线见图3。

2.4蜚蠊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粘捕法,共捕获蜚蠊38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0.01只/(张·夜),4号监测点捕获数量最多、密度相对最高,达到0.03只/(张·夜)。 监测期间每月均有蜚蠊活动。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掌握清了北京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地区的主要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和主要媒介生物的种类、种群构成和优势种以及密度和季节性消长等情况。这对评估该区域大规模生态环境改变后病媒生物种群及数量的改变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做好该区作为国际会都接待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会议期间的病媒生物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鼠的种类多,分布广,密度大,与人类接触频繁,并且鼠类与人均为温血动物,存在着较多的共患病[1]。本次调查发现北京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地区的平均鼠密度为0.19%,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2%),且鼠种均为北京地区的常见鼠种,未发现携带高致病性菌的鼠种,做好日常监测和防鼠、灭鼠工作即可,无需进行大规模、 强化灭鼠工作;鼠密度受季节影响不大,监测期间每月均有鼠活动;不同生境鼠密度监测发现,1号监测点鼠密度最高,与该监测点有稳定水源、周边废弃宾馆较多、村落拆迁后人类活动频率较小等原因有关。5号监测点未监测到鼠,与该监测点位于景区内部,日常人员流动较频繁有关。

本次监测发现的蚊种中淡色库蚊占比最高,达到90%以上,与北京市今年监测结果一致[2]。淡色库蚊是班氏丝虫病和日本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提示对以上2种疾病日常要加强监测,提高关注度;5个监测点的蚊虫密度差别不大,提示该示范区域蚊密度受受拆迁工地及人类活动频率的影响较小;蚊虫密度受季节影响较大,监测期间7月份密度最高,这与蚊虫的生态习性有关,与毗邻的昌平区研究结果[3]相吻合,但10月下旬捕到蚊类很少,蚊的消失明显早于南方地区[4]。提示夏季要加强蚊传疾病的监测、防控工作。

蝇类监测发现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区域内蝇的种类主要以麻蝇、家蝇、丝头绿蝇为优势种,总共占捕蝇总数的94.79%,均为北京地区常见蝇种;监测期间各月均有蝇活动,以7月中旬密度最高,提示蝇活动受温度影响很大,此外蝇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及不同的生存环境、气候、季节有关[5]。蜚蠊监测发现,生存在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区域内的蜚蠊种类均为德国小蠊,这与怀柔区蜚蠊种类的分布一致;该区域内蜚蠊的平均密度为0.01只/(张·夜),处于较低水平,提示蜚蠊造成大规模的病媒疾病的可能性较小,但是该区域内仍有蜚蠊存在,有研究发现蜚蠊密度消长呈单峰型曲线,7月是高峰,因此,高峰前集中灭蟑才是防控重点[6]。

本次调查,基本掌握了北京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地区的主要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对接待国际或国内大型会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次监测受时间、人员等因素影响,监测病媒生物的寄生虫携带情况有待深入的研究。

在病媒生物的防治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病媒生物发生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病媒疾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合理制定防治时期和防治措施,从而达到病媒生物性疾病防治的最优化,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病媒生物 第7篇

关键词:病媒生物,疾病控制,认知评价

什邡市是汶川地震受灾严重的县级市之一,震后根据中央的统一规划部署由北京市对口支援什邡市的全面重建工作。北京市疾控系统受命援助什邡市疾控系统重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并在经济物资援建的基础上派出工作人员进一步开展技术援建,力争将北京市的先进工作模式和理念介绍给什邡市的疾控工作者,进一步提高什邡市疾控系统的整体工作能力,更好地为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在北京市疾控中心的支持下,为了巩固灾后防病工作成果,保证灾区人民身体健康,预防各类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什邡市政府根据北京市奥运保障工作的经验,首次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了2009年度什邡市有害病媒生物消杀灭工作。经过6个月的消杀工作,什邡市的蚊、蝇、鼠密度均在可控范围内,工作开展期间至年度结束没有因病媒生物引起的传染病疫情,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问题集中体现在相关的基层政府及医务工作人员对有害病媒生物消杀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配合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第6批北京市援什医疗队疾控分队的队员利用专业特长开展了此次调查,对全什邡市各主要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病媒生物控制相关知识及本次消杀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希望能为什邡市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什邡市4所市级临床医疗机构、市疾控中心、10所乡镇卫生院的133名医务工作人员作为问卷调查对象。

1.2方法

由北京援什医疗队全体队员作为问卷调查员,对受援医疗机构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自填问卷,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有效问卷133份,回收率达99.3%。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问卷双录入,采用SPSS 10.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被调查者来自市级医疗机构84人(63.2%),来自乡镇卫生机构49人(36.8%);专业技术职称以初级职称最多64人(41.8%),中级职称34人(25.6%),高级职称11人(8.3%),另有24人(18.0%)未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受教育程度以大学专科最多为59人(44.4%),其次为大学本科及以上45人(33.8%);中专及以下程度29人(21.8%);被调查者工作岗位以临床医生最多共76人(57.1%),护士28人(21.1%),公共卫生医师10人(7.5%)。见表1。

2.2病媒生物危害掌握情况

为了客观掌握被调查者对病媒生物传播疾病以及其危害性的理解情况,问卷针对不同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危害列出了一组问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本次分析对每组问题正确回答超过70.0%以上的情况定义为理解较好,将正确回答低于70.0%的情况定义为理解较差。

被调查者对鼠传播疾病以及其危害性的理解情况很好,91.7%的被调查者的掌握情况较好;对病媒生物孳生地的判断情况较好,66.2%的被调查者的掌握情况为较好;被调查者对蚊、蝇传播疾病以及其危害性的理解情况,分别仅有27.8%和33.1%被调查者的掌握情况为较好。

市级医疗机构的被调查者对蝇传播疾病以及其危害性的理解情况,明显好于乡镇医疗机构的被调查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0,P=0.001);其对蚊、鼠传播疾病以及危害性的理解情况均好于乡镇医疗机构工作的被调查者,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被调查者对蝇传播疾病以及其危害性的理解情况,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被调查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3,P=0.013);其对病媒生物孳生地的判断情况也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被调查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2,P=0.020)。见表3。

2.3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估

被调查者当中120人(90.2%)认为受病媒生物的骚扰而影响生活;被调查者当中100人(75.2%)经常采取措施“除四害”。对比“居民自行除四害措施的效果”与本次“全市统一组织消毒除四害工作效果”,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后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者,见表4。因此,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98.5%)希望今后全市能继续采用统一组织的消毒除四害工作方式。

3讨论

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自然界病媒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气候的变化,人群的居住聚集,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和病媒生物密度升高,病媒生物接触人类的机会极大提升,极有可能发生以病媒生物为媒介传播的疾病[1,2,3]。随着灾区重建工作的稳步开展,消杀工作的重点逐步从饮用水消毒、尸体消毒、环境消毒等消毒为主转变为以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为主,辅以重点环境消毒[4]。

病媒生物的控制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北京市疾控中心在多年的相关工作中总结出此项工作应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制、物理防制、生物防制等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5],环境治理是病媒生物的控制工作能否成功的核心工作。因此,在开展工作的整体区域内统一开展综合的消杀灭工作是最为有效的工作模式,这也是经过北京奥运会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检验的;同时以疾控中心技术人员为主体,吸收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pest control operation,PCO)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网络体系,既能保证监测质量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又能充分发挥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也是北京奥运会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重要遗产[6,7]。在以上经验的支持下北京市疾控中心帮助什邡市疾控中心首次开展了全市规模统一有害病媒生物消杀灭工作。

在本次什邡市全市规模统一有害病媒生物消杀灭工作中,体现出了部分相关的基层政府及医务工作人员对有害病媒生物消杀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配合不到位的问题;而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出什邡市的医务工作者对病媒生物传播疾病以及其危害性的理解情况还不理想。对此,要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及防治措施的教育,特别是乡镇医疗机构及医学基础较差的医务工作者将是教育的重点人群。

通过本次对病媒生物控制效果的评估,体现了“全市统一组织消毒除四害工作”的效果明显优于“居民自行除四害的措施”,已经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希望今后能坚持以此模式开展有害病媒生物的防治工作,必将更好地为群众的健康服务。

(志谢:本文调查中得到北京市第六批援什医疗队医疗分队同志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巡回医疗队同志的全力支持,在此给予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林立丰,张玉润,严子锵,等.地震灾后病媒生物危害风险快速评估与应急控制[J].华南预防医学,2008,34(4):4-8.

[2]严子锵,肖新才,刘于飞,等.地震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准备策略[J].热带医学杂志,2008,8(10):1092-1093.

[3]董大勇,蒋宝贵,邓永强,等.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映秀镇的媒介生物监测[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5):436-438.

[4]褚宏亮,周明浩,徐燕,等.四川地震灾区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J].江苏卫生保健,2008,10(4):7-8.

[5]马彦,曾晓芃.北京市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1):66-68.

[6]马彦,曾晓芃,孙贤理,等.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面临的挑战及其防制策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6):531-536.

上一篇:投资交易策略下一篇:动态风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