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物论文范文

2023-09-16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生物实验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每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都应该重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并具备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能力。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创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必备能力。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创新教学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生物实验教学对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上好生物实验课就显得至关重要。根据多年的经验,我针对有关生物实验教学谈以下几点:

一、 实验课前的常规教育

(一) 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是对新鲜事物处于充满好奇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本来就对很多生命现象充满好奇,他们对生物实验课就显得更加感兴趣。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进入实验室,就不会听从老师指挥,而是一窝蜂似的吵闹。所以,为了有一个高效的实验课堂,教师应该在实验课前做好学生的培训工作。让学生知道生物实验室的作用以及进入生物实验室的注意事项。教师可以提前带学生进入实验室,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环境,为正式的实验课堂做好铺垫。

(二) 分小组,讲规则

根据男女学生比例和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最好男女搭配,让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分散在各组,可让其担任小组长。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每个分组实验可以让小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如甲负责清点仪器,乙负责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丙负责实验后清理桌面),让学生全员参与实验,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在课前还要讲好进实验室的规则,讲规则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控制学生,为教师驾驭课堂做好准备。规则要尽量细化、具体,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a. 入室即静。走进实验室要立即保持安静,并对做得好的和不好的学生进行奖惩制度。b. 迅速各就各位。按事先安排好的座位迅速入座。c. 一切听从老师指挥。入座后不能随意走动,不能随便乱动实验仪器和药品,损坏要照价赔偿,各小组的监督员负责监督。

二、 扎实备课,写好教案

(一) 扎实备课

据调查了解,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并不重视实验教学,很少把学生领到实验室,即便是去了实验室,也是无组织无纪律。原因是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还不够重视,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实验教学环节,即便有了实验教学,他们的实验备课也根本不扎实。要创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必须要把实验教学扶起来,那么实验课的备课环节至关重要!1. 个人备课。备课要备实验教学目标,备实验教学步骤,实验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以及实验创新设计等;2. 集体备课。俗话说: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忽视集体的力量,教师应该重视集体备课,把个人备课的方案拿到集体备课的会议上,发挥集体智慧,分享优质资源,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 写好教案

写好教案是对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实验课也不例外。据了解,我们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是,不重视实验教学,教师也没有实验教学教案,这也是造成初中生物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上课需求写出实验教学教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要创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就要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师就要从扎实备课,写好教案做起。

三、 实验课前的备课工作

(一) 备学生与课前准备

初中学生最先接触的实验课就是生物实验课了,他们对生物实验课是充满期待的。上好实验课,首先要了解学生,备好学情。对于某些实验中需要的生物材料和器材,可以提前给学生安排下去让学生分工准备。比如,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需要的大豆种子、玉米种子完全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再比如,《观察发酵现象》这一实验,需要矿泉水瓶、酵母粉、白糖、溫开水、小气球、烧杯等,而这些材料只有烧杯可以在实验室登记使用,其他的都可以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去分工搜集。其实初中阶段有很多实验中的器材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去准备,这样既节省了实验准备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理念。

(二) 实验设计与器材准备

初中生物实验最关键的一步是实验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设计是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的灵魂,所以教师要在实验设计与实验准备工作中,扎实认真、狠下功夫。比如,《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这个实验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设计:①选定实验类型:分组实验;②复习并多媒体展示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并强调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注意用刀片取材时候的安全;③教师在台前一边演示,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④指导学生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最后引导学生正确绘图;⑤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补充,再次强调整个实验的细节,加深理解和记忆。⑥整理实验桌,清理实验垃圾。另外,要上一节成功的实验课,上课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所有实验器材,并逐一检查。

四、 实验中“放飞”思想,注重创新教学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不能仅仅围绕课本进行常规的实验教学,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放飞”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个创新可以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自行开发,设计新实验,也可以针对教材中实验设计的缺陷和不足,对教材实验设计进行大胆的改进。

比如,《观察鸡卵的结构》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观察鸡卵,认识鸡卵的结构特点;了解鸡卵各个结构的功能。教材中用生鸡卵作为生物材料,按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去观察鸡卵,虽然可以观察鸡卵的大多结构,但实验还是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该设计缺少实验的对比性,内外卵壳膜、卵黄膜、胚盘等结构观察起来不明显;如果用一个煮熟的鸡卵作为对照,把生鸡卵和熟鸡卵分别打开去对照观察,我们会发现鸡卵各结构更加清晰,而且还能有效加强学生对鸡卵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实验设计就会更加完美。再比如,《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这个实验中,教材选取的生物材料是植物幼苗,实验中要求分别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和等量的清水作为外界溶液,然后把两株一样大小的植物幼苗分别插入食盐溶液和清水中,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再去观察现象。做过这个实验的老师一定会发现教材对此实验的设计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①生物材料选取的缺陷。取材难度大,这节课在安排时间上已经进入冬季,北方地区学校取材有困难。②溶液浓度的要求不合理。教材为什么非要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高于这个浓度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③放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除了浪费时间,毫无意义;实验改进的具体措施:①选取白萝卜为生物材料。白萝卜全国各地每个季节都有,取材更加容易,白萝卜为生物的根,而且白萝卜的含水量丰富,含水量越丰富,实验现象越明显,耗时也更短。②食盐溶液浓度改为浓盐水。浓度越高实验现象越明显,耗时也更短。③不用放在光下照射,两到三分钟后直接观察实验现象。改进以后的实验原理和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原理完全一样,教师的实验设计思维千万不能被教材实验设计方案“绑架”,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放飞思想,勇于创新!只要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就会有很多创新实验的诞生,也会发现教材中有很多实验还可以改进。

五、 巧用多媒体资源

初中生物还有很多实验,真正能去实验室做的不到实验总数的三分之一。很多实验由于生物取材的困难、地域的差异、时间的紧迫、学校条件的限制等原因,不具有操作性,或者说操作起来十分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多媒体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有些实验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录制视频,还有些实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下载实验视频,另外,教师还可以学做微课,把微课程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也非常好。比如,观察《心脏的结构》这个实验,需要解剖心脏,由于经费、时间等问题,经常不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可以下载实验视频或者自己录制视频,制作实验微课或者用PPT直接展示心脏结构。这样,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学生就不会觉得生物实验枯燥无味了。同时还可以增加实验课的教学容量,丰富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再次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六、 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实验,这是对初中生物实验课的一个补充和拓展,它属于开放性的实验,这种实验更能放飞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实验创新。也可以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科学探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设计实验,教师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一定的提示,根据老师的思维方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就不会感觉迷茫了。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分享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也是我们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比如,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中,教师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生豆芽菜这一例子,抛给学生一些相关的问题(如生豆芽的时候对环境温度有没有要求?对水分有没有要求?对空气有没有要求?生豆芽菜需不需要土壤?需不需要温度?),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就自然而然有了实验设计的思路,然后安排在课外进行实验,尽量安排在周末,在课堂上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现象,并对做得好的学生和小组给予表扬,对没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学生和小组,鼓励让他们重复实验的次数,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初中生物新课标要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必须正常开展,它是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一名初中生物教師必须要重视起来!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是一个初中生物教师必备的能力,也是创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简介:张东星,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生物是一门直观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且关键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效率十分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有些是伴随着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老師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类、规划、使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独立思考,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效率,提高生物课的效率。根据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认为提高生物课的效率是现如今教育改革过程中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教学效率

在学习生物课程时,学生经常会进行实验,但由于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实验方式不正确、缺少相关知识基础以及心理因素影响等问题,所以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合理应用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从而使得生物课的效率有所降低。本篇文章根据初中生物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有效地提高生物课效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一、初中生物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低

许多老师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引导下,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没有形成一定的问题情景,让许多学生开始养成死记硬背、盲目记忆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由于死记硬背、盲目记忆,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关的生物理论与知识,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生物的学习,以至于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必然会引发一定的思维障碍,从而降低生物课的效率与品质。

2.学生缺乏自主能动性

现如今,有一部分初中生物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不关注课题教学与学生具体实际生活的联系,尽管学生可以对所提出的问题合理地解答,但依然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将具体实际与课堂知识合理结合,使得学生的应用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得不到最大化的培养,降低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就是讲一些理论化的知识,学生在座位上边听边做笔记,这种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十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同时还降低了其学习效率。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科学全面

评价反馈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可以促进教学工作的监督与完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但现阶段许多老师只是注重传授知识,并不关注评价与反馈工作,不关注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评价工作时,只看重实验结果,完全忽视学生的态度、操作以及合作水平等,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非常容易引发学生的惰性。

二、改善初中生物课教学的策略分析

1.采用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水平与能力的差异,需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与完善问题情境创设工作,丰富教学活动的种类以及形式,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其自主地找出主要的问题,确立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生物课教学的品质以及效率。最后再依据教学活动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让问题由抽象变化为具体,不断提高其学习的能力。需要明确的是,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资源、目标、时间、空间的开放。

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生物实验有制作性、观察性的实验。对于生物实验来说,学生必须要提高自身对待实验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生物实验中。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要改变以往单纯演示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把学生当作主体合理地进行引导,由演示性转变为制作性。比如,在“种子的萌发”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让学生自己种小麦、玉米等,观察植株的生长变化过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实验的乐趣,培养其自主能动性。

3.重视课外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合理地使用学校现有的工作人员、场地、基础设施以及内外资源,开展一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承担一定的学生课外管理以及教育的责任。在课外活动的时段里举行各种丰富的活动,比如说进行丰富多彩的生物实验、举办生物知识竞赛、安排生物展览,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愉快地成长进步。让学生在课外的生物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合作的喜悦,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不断推进生物课效率与品质的提升。

4.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

学习评价与反馈工作可以促进教学工作的监督与完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且基础的环节。评价需要结合一些特定的理论知识,关注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在特别的情境中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关注其在具体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从而得到一定的教学评价。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循环多反馈的方式,老师讲解完一个问题之后,立刻就此问题开展一定的练习与反馈活动,形成循环。这样一来,课堂上就可以形成很多次循环与反馈,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诊断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物课堂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生物课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关注初中生特别是部分学困生的情境式体验以及自主能动性的培养,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忽视课外活动与生物实践,提高其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升生物课的效率与品质,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贺卉.智慧环境中生物教学的创新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二卷)[C],2017:456-459.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3篇

杨 丽 贵州省惠水民族中学

摘要:在新的高考背景下,基本素养建议反映了党的教育政策的具体化,这是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实践之间的中间联系;生物素养是生物学的基本素养,生产力可以更好地反映生物学的特征。生物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生活观念,理性思考,研究,社会责任;对生物学主题素养的准确理解和关注,可以鼓励他们遵守目前的入学考试改革趋势,以确保学生拥有并满足需求,也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和社会发展的后备特征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学科素养;大学的新入学考试;高中生物学

纪律基本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复杂而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时要表现出的必要品格和基本技能,要充分利用学科概念,方法,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新时代,新高考,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课程综合改革,实施教育人口主要任务的意见》。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并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扫盲框架。在学业的每个阶段进行教育,并说明学生应该能够适应终生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能力。 “可以看出,基本素养和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完整而具体的,一般性和特征性,抽象性和特殊性。基本素养是学科素养的基础,学科素养是素养的具体体现。

一、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基础素养教育策略

(一)整合课程内容以塑造学生的生活观念

生物学是一门不断研究地球上各种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学习生物学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塑造学生的生活观念,使他们体验生活现象并了解生活成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教科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物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生物学知识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教给学生有关“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植物呼吸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细胞”。“呼吸”和某种生活观念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可以从更高层次上体会生活的意义和原则,并体会生活的代价。生活的概念是一个相当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它要求学生在基于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逐层分析学科的原理,并能够理解和解释基于生命的生活活动。他们学会了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

(二)优化课程方向并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通常很难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并且学生也很难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考试成绩也通常被用作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而建立了基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在许多情况下,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是脱节的,没有真正的知识组合。同时,它迫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同化程度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应优化课堂指导计划,使学生能够吸收通过有效领导获得的知识并逐步改善学习效率。

例如,通过学习“染色体”课程的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预先准备的果蝇染色体图谱显微镜,让学生深入思考不同染色体的组成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群体。他们模仿了果蝇男女的染色体。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寻求老师的建议,并最终在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发展出染色体组成的模式。果蝇,使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和交流。检查课程原则以解决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今,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更加注重指导。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他指导学生参加生物学研究,讨论和探讨课堂教学问题,并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并通过系统的方式更好地建立对生物学主题的共识学习。这极大地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学主题并提高学习质量,生物学老师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物学学习问题的指南。

(三)重视课堂实验,提高整体素质

生物学实际上是一门非常研究的学科。生物学探索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在学习生物学时,并非每个实验学生都能避免学习联系。也可以说实验教学是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实验发展生物学和基本的学生素养已经成为每位生物学老师的核心课题。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生物学教师需要领导和优化不合理的传统生物学实验,示范操作,并充分学习和掌握生物学。教学实验的目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专注于实验来发展自己的实践技能,并更加专注于做事,从而使他们变得更加认真和专注。在生物基本素养的过程中,发展和改善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语言组织技能,以在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学习效果。

二、基于基本素养的研究学习策略

達尔文曾经说过:“对我来说,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事情是对科学的热爱和对长期研究的毅力。”研究是研究学习的关键组成部分。那么,在学习研究知识时,当今的高中生物学培训应使用哪些方面?作者认为可以对以下内容进行测试和改编: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教育研究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为学生服务是其目标。教师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但是,基于研究的学习方法已经动摇了教师的绝对基本地位,使一些教师很尴尬。只有调整才能有所作为,本着所有人的精神,学校应增强教师对研究学习的理解,让他们了解学习研究的重要性,并采用教学方法来研究学习。

例如,教师可能会认为课堂气氛的变化是切入点,根据课文直接避开了主题,但教学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可根据课程的内容或对生物学问题的研究来安排。

(二)全面提问并提出问题,以开发学生的研究机会

“必须教那些怀疑阅读的人有疑问,但是那些怀疑的人必须是毫无疑问的,只有当他们来到这里时,他们才能取得进步。”因此,南方歌曲新儒家朱Xi解释说,读书对成长阶段产生了怀疑。问题是发现真理的曙光。通过大胆地质疑和发现生物学课程中应用的问题,进行常规学习研究。同时,它对解决问题和探索真理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因此,在生物教室中,教师可以创造有问题的情况,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铺平道路。

例如,在高中生物学的《细胞生物学》第六章开始时,老师问学生:“学生是否可以使用思维指导的阅读模式,并根据前几章中学到的内容进行细胞生命操作?那图像展示呢? “然后,通过与小组工作人员合作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进行了生动的讨论和交流之后,学生们利用他们的理解来回答问题。此过程是探索性学习过程。老师只需要帮助解释即可完成课程。

(三)指导学生通过生物实验进行探索和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实验是验证生物学的重要手段。在高中生物学教室中,实验是学生学习真相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有必要使用探索性学习方法观察,分析和总结经验,以提高学习中的观察和问题分析能力。

例如,在“环境污染对生物学的损害”课程中,老师要求学生找到可能在不同土壤环境中进行蚂蚁等生物的实验生物,观察其变化并等待。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如何调整学业态度。同时,在检查实验结果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并注意沮丧的心理。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的高考改革,生物素养教育应有计划,有计划地进行,不断推广,充分试验和及时总结。新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中,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学术状况不断变化,生物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应立足于现在和将来。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节选[J]. 教育科学论坛 ,2017(20):3-5.

[2]蒋桂林 . 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 [J].中学生物学 ,2015,31(10):9-10.

[3]周明桃 . 高考新政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J]. 创新人才教育 ,2017(03):18-22.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高校生物学领域本科教育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三个密切相关的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专业规范。如何体现各自的科学、技术及工程内涵与特色既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人才市场和报考学生和家长极为关心的现实问题。生物科学专业为典型的理学专业,培养科学型和教学型人才,授理学学位;生物技术专业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理工复合,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授理学、农学或林学学位;生物工程专业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复合,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授工学学位。本文进一步通过比较分析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及实践环节设置,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期为专业的进一步规范、教学计划的修订,为社会及学生和家长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规范;比较分析

一、引言

我国高校生物学领域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三个密切相关的本科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专业规范。如何体现各自的科学、技术及工程内涵与特色既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人才市场和报考学生和家长极为关心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这三个专业的本科专业培养规范,上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期为专业的进一步规范、教学计划的修订,为社会及学生和家长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

二、专业类型

生物科学专业为传统典型的理科专业,培养科学型和教学型人才,授理学学位;生物技术专业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理工复合,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授理学、农学或林学学位;生物工程专业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复合,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授工学学位。其专业类型的描述和划分比较清晰明了,比较规范和恰如其分。

三、培养目标

从专业规范中培养目标的描述(见表1)来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差异很小,仅有从事生物科学与从事生物技术之差,但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从事生物科学与从事生物技术差异很小,难以界定。而从专业类型可知,生物技术专业可授理学、农学或林学学位,这些特色理应在培养目标中有所体现。

四、公共基础课

在三个专业的本科培养规范中,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两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和自科)完全一致(见表1),而生物工程的公共基础课形式上有一定差别,可本质上看不出有多少差别,也缺乏需有差别的理由。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来看,三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要求可统一,学分要求也应统一,要求工科学生在这一环节增加近一倍的学分极不公平。线性代数等可在公共基础选修要求中解决。

五、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体现了从科学、技术到工程的循序渐进过程(见表1)。然而从科学到技术的差异很小,仅增加了工程基础课4学分(约11%),应为技术基础课,且应明确例举。从技术到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要求有了明确的变化,按课程类别从科学到工程变化率近50%。学分的控制宜统一,且应规定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最低学分要求中技术基础课学分应达20%以上,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最低学分要求中工程基础课学分应达40%以上。且可给出典型的工程类专业基础课名录,如机械零件、电子电工基础等课程。另外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将《机械设计基础》列为可有可无的选修会造成该专业工程基础的严重缺陷,且应在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中保留生物技术专业的细胞工程、酶工程等选修课(见表1)。

六、专业课

专业课的设置也体现了从科学、技术到工程的循序渐进过程(见表1),从科学到技术的专业课调整率达30%,而从技术到工程的专业课虽然有较大变化,但所列举的课程多为非典型的工科专业课(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回避了典型的工科专业课如氨基酸工艺学、抗生素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酿造酒工艺学等。学分的增加也不尽合理,三个相近专业,不论理科还是工科,学分基本要求应尽可能一致。向上浮动及在各选修课程间适当调整则是各校应有一定的自主权。另外生物工程是典型的工艺类专业,专业必修课缺工艺类专业应有的分析检测课也会给工艺过程及产品研发和生产中的质检质监和质控及产品安全留下隐患,故建议3+X模式中3应包含专业分析、X应例举氨基酸工艺学、抗生素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酿造酒工艺学等。

七、实习及毕业实践环节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实习及毕业实践环节完全一致(见表1),未能体现从科学到技术的差异特点以及生物技术可授农学或林学学位的特色。毕业设计是工科工艺类专业最为特色的实践环节,但在许多学校以“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出现,实际实施则只做毕业论文,没有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名存实亡,致使许多学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根本就不知道何谓毕业设计,许多学生甚至把毕业论文当作毕业设计。建议明确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为必修环节,可以设计论文二者兼顾,至于是“大设计小论文”还是“大论文小设计”可依各校情况而定,唯有如此,生物工程专业才能名符其实。

八、师资要求

师资的最低要求在规范中描述不尽一致,应加以统一。且应规定专业课的师资要求,因为能承担专业课的老师一般能胜任专业基础课,而能承担专业基础课的老师则不一定能胜任专业课。这在工科尤其如此。故除规定学历职称要求外,应规定专业要求,即“本科为相应或相关专业”的师资应大于专业师资总数的50%。

九、其他

近年由于社会办学、企业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网络教学、数字图书资料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和方式的发展,统一实践等硬件条件形式较为困难,而且也不符合时代要求。建议教室(专用或生均面积)、专业课实验室(面积及专用设备)、图书资料数据库量设定为刚性要求,研究所(室)或技术中心、实习基地规模和数量等宜设定为柔性、选择性或特色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科学专业规范[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1,1(2):3-9.

[2]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专业规范[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1):3-10.

[3]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工程专业规范[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2):3-10.

[4]陈朝银,余旭亚,林连兵,孟庆雄,刘丽.生物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D].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陈朝银,熊向峰,韩本勇.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兼做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与探索[J].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1,(8):26-28.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高效课堂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要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量,要精选好习题,这样高效课堂才能真的有高效性。

关键词:预习指导;拓展;高效性

怎样上课才能符合学生的胃口呢?那就是现在提到的高效课堂。怎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呢?通过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一、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

课前预习是上好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效果。课前预习的效果要看老师的导学案,因此每节课前老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出好每节课的导学案,力求难易适度,为上课打好前站。

二、要发挥小组合作精神

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互相帮助,一对一地解决问题使每节课所学知识达到当堂消化,简单题学生能自行完成,难题经过每组的大组长或学科长的帮助达到本组内消化解决,然后针对每道题的难易程度相对应地抽查各组的1~6号同学在班级内展示,每节课必须让学科长检查记录,并以评分方式公示,激发学生的组内荣誉感。例如,学习眼球结构一节时,书上有一道题“眼球的結构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部位”,上课时,我就结合这道题让学生在组内展开分析,没用过照相机的学生有些困难,我就让每组学生一对一地讲解,并在展示的时候,不同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学科长给解决问题最多的组加上5分,如果是组内6号回答好的也相应地多加分。这样,一节很难上的课学生也能兴高采烈地完成了,教学效果也很好。

三、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量

生物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有些知识是需要学生课下多搜集、多观察。我常常让学生多看动物世界等有关自然科学的电视节目。课堂上我也尽量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过程,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要精选好习题

精选课堂练习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当堂达标训练”是学生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针对某个重难点知识内容剖析,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当然,除了选好当堂达标训练外,还一定要认真设计。作业设计要多样化、科学化。这样才能化低效为高效。

高效课堂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运用和摸索阶段,我认为,只要相信学生,妙用学生的优点,实行一对一的学习,高效课堂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高效课堂就真的有高效性了。

参考文献:

李明霞.初中生物学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生物学通报,2006(10).

(作者单位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二中)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生物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近年来随着先进仪器装备与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整合到生物技术中来,生物医学研究中越来越频繁的涉及到大数据存储和分析等信息技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生物医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由假设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数十年来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实验目的是获得结论或者是提出一种新的假设,而现在基于海量生物医学大数据,可以对海量数据的研究来探索其中的规律。

关键词:生物医学;大数据;现状与展望

1、大数据背景下生物医学的现状

高通量的研究思路和相关数据生产方式的飞跃是大数据产生的主要因素.大数据经历着从概念到小范围技术实践,最终到广泛接受并成为一个新兴研究方向的历程,2008年9月,Nature杂志率先出版了由Howe等人[]所发论文组成的“大数据专刊”,表明大数据的影响已触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的各个领域.2009年10月,The Fourth Paradigm:Data 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5]-书的出版,显示出与大数据关系密切的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范式已被确立和广泛认可.2011年2月,Science杂志推出Overpeck等人所发表文章组成的“数据处理专刊”.2012年5月,联合国发布大数据政务白皮书Big Data for Development:Challenges&Opportunities”,体现了大数据领域的研究计划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2014年Science杂志推出”Big biological impacts from big data”等一系列评论,也明确无误地表明了生物学相关研究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生物医学数据因其规模巨大而被归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大数据”。实验输出数据和数据库下载数据共同构成了数据处理环节的必要数据。生物医学是生物医学信息、医学影像技术、基因芯片、纳米技术、新材料等技术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基地,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提出、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形成了现代系统生物医学,是与21世纪生物技术科业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领域,是关系到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人类自身健康的重要工程领域。

2、大数据背景下对生物医学提出的新要求

以传统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前沿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数据。从分析的角度来看,生物医学大数据包括生命科学研究数据,以及临床医学数据。在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计算学科的支持下,以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数据为代表的生命科学研究数据的分析方法已经日趋成熟,分析流程日益普及,正在逐步成为传统的信息技术。临床医学数据在数据统计、数据建模、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支持下,SAS、MATLAB、R语言等分析工具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挖掘能力,尤其是组学数据挖掘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飞速增长的数据产出。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数据量越来越大,需要速度更快的数据压缩、传输、分析方法;数据维度越来越高,需要更加准确的降维方法。基于GPU(图形处理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技术,对传统的生物信息分析方法的限速步骤进行算法优化,在序列比对、分子对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处理、高维数据降维等方面的应用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包括致盲性视网膜疾病与肺炎、阿尔茨海默病、皮肤癌、脑膜瘤等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等。此外,区块链技术由于其去中心的特性,也开始在生物医学数据共享方面得到应用。前沿信息技术在生物医学大数据中的应用,将涵盖数据预处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共享等范围,提升数据挖掘能力。数据标准与质量控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数据标准包括术语集、数据标准、综合标准等。典型的术语集包括基因本体。人类表型本体HPO[34等,序列最简描述信息标准集包括MIxS与MIGSI35-37)以及ICD10、SNOMED-CT等医学数据标准。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据标准大多由有国际影响力的机构或协会率先提出,伴随配套的数据解析或分析软件,逐步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例如:由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协会(INSDC)定义的“The DDBJ/ENA/GenBank Feature Table Definition”NCBI,EBI 等数据中心最早的核酸序列数据标准,以及基因组拼接数据标准;EBI和NCBI等定義的基因芯片实验数据标准MIAME381、GEO[391,FGED定义的二代测序数据标准MINSEQE,以及拼接文件格式BAM、变异文件格式VCF、遗传特征描述格式GFF30等,医学领域得到最为广泛认可的数据标准是医学影像标准DICOMO。医学领域的标准比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据标准要复杂得多,规范化程度也更高。医学领域的标准大多需要经过立项、草案、发布等阶段,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健康信息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ISO/TC 215系列标准、HL7(卫生信息用户层,ISO定义的信息交换7层协议规范中的第七层)、临床数据交换标准协会CDISC^O等;标准的范围也远比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据标准复杂,包括词汇术语、数据描述、技术操作、应用服务和医疗管理等。

3、大数据背景下对生物医学的发展方向

我们正在建设以组学数据百科全书 NODE^为代表的开放式基础性平台,并达到了一定的数据规模。其中,在整合存储方面,数据平台与数据库包括以微生物组大数据平台为代表的领域示范平台,以骆驼基因组变异数据库、可翻译转录组RNA数据库等为代表的专题数据库。在交互共享方面,正在向NODE系统集成全基因组、外显子组、转录组等常规组学数据分析流程,微生物16S RNA、宏基因组、微生物功能注释等领域组学数据分析流程。在前沿信息技术方面,利用GPU技术对转录组、宏基因组等组学数据拼接、映射等高资源消耗的环节进行优化。在标准质控方面,开展了包括描述信息和原始数据在内的质量控制,并建立了自动化的质控流程,将实现数据汇交时就自动完成质控评估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宁康,陈挺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现状与展望[J].科学通报,2015,60(Z1):534-546.

[2]孙磊,胡学龙,张晓斌,李云生物医学大数据处理的云计算解决方案[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28(11)

上一篇:党建工作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