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空间范文

2024-05-06

故事空间范文(精选5篇)

故事空间 第1篇

一、平民意识

《生活空间》栏目将新闻栏目的关注点从“关注重大新闻事件”转移到“关注普通人”。栏目的标语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将普通人作为栏目的主角, 栏目的内容围绕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展开。在英语语法当中是正在进行时, 即讲述的是一个人在摄像机开机之后发生的事。《生活空间》的着眼点是人, 是普通人身上的小事, 这一着眼点为《生活空间》的创作打开了一扇门。

二、纪实的拍摄手法

(一) 自然主义的手法。合理的运用平视、同期声、长镜头等自然主义的拍摄手法, 注重最直接的感受, 采用平视的拍摄手法真正做到纪实。不是仰视, 也不是俯视, 而是平视, 从真实的生活触发, 没有摆拍、虚构等等, 追求真实生活的本真状态, 普通人的身上发生的事情被搬上荧幕, 突出其生活的日常性。通过自然主义的拍摄手法, 形成了一种自然、亲近的纪实风格。栏目表达出对每个普通人的尊重, 肯定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从而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二) 被动拍摄。栏目的拍摄对象是人, 并且在拍摄过程中, 摄像机处于被动的状态, 它的任务是纪录被摄主体的一举一动。被摄主体是主动的, 因而拍摄出来的内容就是人物原本真实的生活和状态。这种纪实的拍摄手法和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非常的相近, 表现了生活的真实和本质, 不仅使《生活空间》的创作和题材贴近人们的大众生活, 贴近了社会、时代, 同时也为栏目本身提供了更多的选题和创作的空间。

三、拍摄角度

“《生活空间》以之为安身立命的是一种态度:“目击者”的态度, 关怀的态度, 人本人道的态度, 对历史负责的态度。”[1]陈虻曾经这样说道。

(一) 记录历史的角度。陈虻提出:“在飞速变化的大时代社会背景下, 实现人文关怀, 为未来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这个提法是针对陈虻在1994 年5 月《东方时空》开播一周年会上的讲话而言的, 那时候他们给《生活空间》的定位是“体现对每一个人的尊重。”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 每个人的生存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反过来, 每个人的行为又反映出这个时代的风貌。简而言之, 《生活空间》就是在从小事和小人物身上纪录着历史、折射着历史。

(二) 亲人、朋友的角度。《生活空间》关注的是“人”。如何去了解“人”, 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关注“人”、拍摄“人”呢?《生活空间》选择站在朋友甚至家人的角度去了解、去拍摄人。那么所得到的内容, 都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拍摄者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拍摄, 关系到整个节目的基调和氛围。站在亲人或是朋友的角度去看, 关注点可能会是这个人的以后的生活, 甚至是这个人的命运;反之, 如果是站在政府的角度去看一个人物, 那么可能看到的只是事件本身以及当时的状况, 很难和观众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距离感。

四、参与感强

节目中的人物都是普通人, 这个人可能就是观众的一个邻居, 也可能就是电视机前的观众。节目中的事情都是一些家长里短, 可能发生在观众的身边, 也可能就发生在观众的身上, 没准下一个镜头对准的就是自己, 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在电视荧幕上。这在无形中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栏目和观众之间没有距离, 或许下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

五、总结

《生活空间》作为《东方时空》的一个板块, 从一开始的名不见经传, 到后来赢得观众口碑, 凭借的是什么呢?大概不仅仅是那句栏目标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句话丰富且扩大了《东方时空》的内涵, 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的标志, 看见人、平视人并且关注人。在如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恐怕很难再有这样一档关注老百姓、关注老百姓身上的故事的好栏目。在《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出发:陈虻, 我们听你讲》这本书中, 崔永元曾说:“我看电视不算多, 每每打开电视, 就感觉失去了陈虻。”陈虻被诸多的电视人缅怀致敬。大概他们致敬的是一个时代、一批电视人。

摘要: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办20多年以来, 在社会上保有一定的关注和社会影响力。作为当年《东方时空》栏目的一个组成部分, 《生活空间》在这一收视奇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活空间,普通人,纪实

参考文献

空间日志鬼故事 第2篇

这根头发很长,绝对不可能是张立友留下的,只可能属于那具消失的人体骨骼标本,一具长了头发的骷髅。

也许是多灌了几杯猫尿,新生张立友居然跟人打赌,午夜能去生物大楼的标本仓库打个来回。呵,这标本仓库哪是能随便进出的,它出了名的闹鬼啊。有记录为证:某年某月某日,有两名男生曾看见绿荧荧的鬼火在里面浮动。又云,某女生路过窗口时,曾听到里面有低沉的哭泣声。更叫人毛骨悚然的是,谣传很久以前,有人喝高了,夜探标本仓库,就一直没有回来。第二天,同伴去找他,百寻不见,最后发现他居然被浸在一个盛满福尔马林液的大玻璃器皿中,而原来这器皿的主人——一只剥了皮的狐狸标本居然不翼而飞了。这可是标本仓库中死了的动物标本在找替死鬼啊。

但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张立友也是出了名的张大胆,揣着半瓶烧酒,就从宿舍二楼而下,一路歪歪斜斜地来到生物大楼下。这生物大楼是老楼了,抗战时期就留下的宝贝。学校的老生都神秘兮兮地声称,当年小日本鬼子还在这里做过生化实验,大楼下面还有个焚尸炉。这都是传闻,不过这大楼历史悠久,破破烂烂八面来风倒是真的。张立友从围墙的缺口爬了进去,七拐八拐来到二楼的标本仓库。

标本仓库是用来存放不用或作废了的标本的,分为四间,布局是糖葫芦一般串在一起。有人跟老师搬标本时去瞅过一眼,最里面一间有个骷髅标本。张立友要做的就是用红笔在这骷髅标本的脑门上签个到。不过考虑到张立友醉得连笔都拿不稳,画个圈也就算了。

张立友到了标本仓库门口,酒不合时宜地醒了。听着周围呼呼的阴风声,腿就软了。可是牛皮已经吹了出去,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张立友掏钥匙开门,这钥匙是同寝室给的,据说能开生物大楼所有的老式锁。可还没拿出钥匙,这仓库的门吱呀一声,自己开了。

我的妈啊,这不摆明了请君入瓮吗?张立友战战兢兢地用火柴点燃蜡烛,溜了进去。烛光只能照亮巴掌大的地方,足够了。眼前的东西,就能让张立友胆战心惊。一头人大的老虎放在门口,眼睛不知用什么做的,绿油油地盯着张立友。虽然栩栩如生,但半边脑袋没了,露出中间填充的棉花,显得格外的诡异。里面是一排排的架子,都是大大小小的玻璃容器,里面浸着两米长的蠕虫标本啊,人体器官啊,甚至还有一个未成形的胎儿标本。其中一些破了,里面的东西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像是走了好几年,张立友总算来到了最里面的房间。一看,傻眼了,掏手机打给打赌的人:“奶奶的,你不是说,最里面有一具骷髅标本吗?”“是啊,怎么了?”赌友听见张立友骂骂咧咧道:“你什么眼神,明明这最里面并排放着两具骷髅嘛!”赌友反而笑了:“我白天还瞅了的,就一个。张立友,你这酒还没醒呢。你先数数自个儿手指头。”

张立友不耐烦了:“去去去!老子酒早就醒了。算了,我就在那具没有头发的骷髅上留个标记吧。”

赌友一听,傻了。听张立友的话,似乎标本仓库中凭空多了一具人体骷髅标本,而且这多的标本上还长了头发。我的妈啊,这头发是长在头皮上,骨骼标本上怎么可能有!这小子八成是遇鬼呐。

赌友冲着电话喊道:“张立友,快回来,你遇鬼了。”只听见在那边张立友闷哼一声,然后手机就挂了。再打过去,久久没有人接。

赌友知道出事了,顾不上处分,喊上一大帮人,明刀明火地赶到生物大楼。中间遇到保卫科的小刘,他一听有事,第一个带头冲进标本仓库。 小刘一进仓库,就觉得不对劲。奇怪,这仓库久没人来,怎么没什么灰啊。眼下管不了那么多,直奔里面,发现张立友仰面躺在地上,睡得鼾声如雷。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赌友一脚将张立友踢醒:“小子,睡得很自在哈!”张立友摸着后脑勺,愁眉苦脸地爬了起来:“谁在睡?我刚准备留记号,结果后脑勺一痛,眼前一黑,就倒了。八成是有人打我闷棍。啊,那具长了头发的骷髅呢?”众人一看,哪有两具,明明只有一具骨骼标本嘛。张立友仗着人多,在仓库四处寻找,硬是没有发现,被众人唾沫淹个半死。

倒是保卫科的小刘细心,他在地上发现了一根黑发。这根头发很长,绝对不可能是张立友留下的,只可能属于那具消失的人体骨骼标本,一具长了头发的骷髅。

贵根半年前来到这个城市,直到昨天才托关系找了个工作。也是临时工,给学校里的荒山挖坑栽树。运气也是好,这几天连绵小雨,土地松软得像女人的奶子,挖土分外容易。

还有一个坑,就能休息吃饭了。贵根挥舞着铲子,忙得不亦乐乎。突然,他停了下来,原来,他发现土里有一些蓝色的东西。他跳下坑去,用手去摸,这是一块蓝色的布料,丝质的。用手一扯,带起一大片,原来这是一条蓝色连衣裙。看看四周没人,贵根小心翼翼地用手去挖土,想将这裙子完整地弄出来。可没过一阵儿,他就吓坏了,慌忙爬出坑。你说怎么着,这裙子居然穿在一具白花花的骷髅上。

这可是荒山命案呐!警察局来了一大帮人,保卫科的小刘也在旁边围观,他一琢磨,不对啊:如果这要是杀人案,尸体都变成骷髅了,那裙子肯定要烂成碎片的。怎么还能完好如新呢?不对劲。

警察已经挖掘到骷髅的头部,几缕长发露了出来。小刘心里一动,跳下坑去。旁边的警察可不乐意了:“嘿,你怎么跳进来了,这不是干扰警方调查嘛!”小刘二话不说,拿起骷髅的腿骨一看,果然,上面有块铭牌,还有编号。

这就是那具长了头发的人体骨骼标本,神秘消失两天后,居然在荒山挖出。但这次,骷髅不仅有了头发,还穿上了蓝色的连衣裙。

虽然证实是骨骼标本,但因为此事影响很大,电视台都来了,所以警方还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经过专家判断,此具骨骼为东方女性,大约28岁,有生育痕迹,死亡时间大约在前。

不管骷髅怎么出现在这里,既然这人已经死了20年,警方也没有心思去查了。但是小刘心里在打鼓。因为他在学校档案里查到了这具人体骨骼标本的档案,档案上明明白白记录着,这标本购于25年前。也就是说,这人做成骨骼标本后,还没有死。这可能吗?难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骷髅头上才会不断长出头发?

就为这事,小刘吃不香睡不着,人瘦得成了苦瓜,半夜做噩梦惊醒好几回,搞得他女朋友疑心起来。

得知小刘的疑惑后,女友笑了:“你呀,就是死脑筋。我给你出个谜题:三只虫子在地上爬,第一只虫子说我后面有两条虫子,第二条虫子说我后面有一条虫子,第三条虫子说,我后面也有两条虫子。这是为什么?”

小刘傻了,半天没得出答案。 女友用手指头戳着小刘额头:“不知道吧,答案很简单,第三只虫子在说谎啊!”

小刘恍然大悟:骷髅的主人死于20年前,但档案记录标本购于25年前,人不可能做成标本后还活着,所以肯定是档案错了。一想通,这疑问就不值一提了。小刘安心睡了一觉,第二天就把借来的档案还给生物系的杨教授。

没想到,一打听杨教授已经两天没有上班了。杨教授今年六十多岁,是学校的元老,身体很是硬朗。从教30年,风雨无阻。现在虽然退居二线,但还是勤勤恳恳。这次没打招呼,两天没来上班很是奇怪,办公室的人便托小刘去瞧瞧。

杨教授独居小洋房中,和生物大楼离得比较近,也是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了。小刘来到门口,按门铃,没有反应。再按,却被后面的人拦住了。 “你这样按,是没有用的,这门铃是给我用的。那老头,早就听不见了。”原来是杨教授的夫人柳丝髻回来了。

柳丝髻才四十几岁,慈眉善目,穿着一套浅蓝色的洋裙,一头长长的黑发随意地系在后面。她刚出国治病一个月回来,正好和小刘在门口碰到了。

柳丝髻掏出钥匙,却打不开门。原来,门被链子从里面扣住了:“死老头,防什么啊。小刘啊,你帮我去后面书房窗户那里喊一下,这个时间,老头准在那里。”

小刘绕到后面,远远发现书房的灯是开的,心想古怪,这大白天的,干嘛开灯啊。等靠近了,发现杨教授果然在书房,伏在桌子上睡觉。

敲着窗户喊了几声,小刘觉得不对劲儿了,这苍蝇在杨教授脸上爬来爬去,他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莫不是出事了?

小刘用衣服包住手,猛地敲碎玻璃,然后打开反锁的窗户。还没爬进去,就闻到一股臭味,就像是停电时冰箱东西全坏了的味道,心想不妙了。走近一看,杨教授果然已经死了很久。

论媒介建构故事的空间维度 第3篇

摘要:故事空间在故事构成要素上常被忽略,因为在传统意义的媒介文本中,它并不直接地建构故事,而是通过人物、事件、时间等其它要素来显现。然而,随着表演媒介和网络媒介的空间要素越来越明晰,空间要素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空间问题也就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空间要素如何被建构,如何参与叙事,如何在故事中形成意义,都是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媒介;故事;空间维度

中图分类号:I003;I053.5;G206.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4.0035

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高艳芳(1983-),女,河南省安阳市人,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孙正国(1972-),男,湖北省利川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9卷

第4期高艳芳等:论媒介建构故事的空间维度

正如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故事也有空间结构。在传统媒介中,语言表达的时间性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它的空间描述,无形的空间在故事中以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形态存在,语言在表达,空间只能依赖想象去建构。如,中国最形式化的故事:“从前,有一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一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时间与故事空间恒定不变,故事内容也凝聚为时间和空间。这是中国最简单最古老的故事,在其核心的故事要素中,空间要素——古庙成为最重要的叙事元:古庙是时间的见证物——古远的时间依附在古庙上,显出其苍老和厚重;古庙是人物的朝圣地——两个和尚以古庙为其生活场所和生存依据;古庙还是故事的情感基调——两个清静淡泊的和尚,一老一少,相依相承,古庙的历史,宗教的情怀,人生的意绪,都在古庙中生长,庙古情浓,世事渺远。没有空间要素,这个中国经典也就无法传承,没有空间要素的分析,故事的意义也就无法解读。

书面媒介对于故事空间的建构以描写的方法为主。描写建构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现实空间为原型的描摹式建构。现实主义风格的故事空间主要采取这种方法,经典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都有很优秀的空间建构描写。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小说,辅展了大量以法国社会为背景的故事空间。这些空间有的是日常事物,有的是历史建筑,有的是自然背景,还有的是不被人留意的小环境。所有的空间建构,都以现实感知为前提,以客观存在为准则,充分展示了书面媒介建构空间的表达能力,也显现了一代大师的语言天才。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也在建构故事空间方面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水平,一座民族传统风格显著的私家园林被书面媒介建构出来,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自然空间与人文空间相应成趣,逼真之处,已有当代园林设计图式的功用了。故事空间的建构成为《红楼梦》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承担起故事主题的环境表达重任。

另一种情况是对虚构空间的建构,其不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没有客观实在的物质空间为描写对象,想象性成为空间建构的主要特性。书面媒介可以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将现实空间生动再现,也可以在浪漫主义的创作中将想象空间切实表达。与现实空间的描摹相比,想象空间的表达有更高的艺术水准。一是所想象的空间需富于艺术价值,二是空间在故事发展中需有独立的叙事功能,三是对想象空间的语言表达需明确凝练。中国神魔小说《西游记》建构了数十个灵异空间,或水宫龙庭,或山中妖洞,或域外奇观,或天府神殿,等等,林林总总,这些空间成为《西游记》的骨架,所有情节与人物,都以这些空间的特性为前提,空间表达已融入故事的深层结构之中,这是建构想象空间的典范。

阿拉伯的民间传说《一千零一夜》也采用了想象空间来发展故事,书面媒介对想象空间的建构与故事的环套结构密切呼应,民族传统的空间理想成为故事空间的向导,想象空间烙上了书面媒介的印迹。书面媒介对空间的表达,如同其对时间的表达一样,自由,轻巧,精当。然而,因为缺乏空间的具象性,使得书面媒介的空间建构失之沉稳。一个值得注意的表达模式,是语言习惯。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表达风格,而且深层次的语言习惯和表达风格后面,还有民族审美、建筑理想、空间感知、社会结构等文化传统的影响,这些传统和语言习惯一起,进入到故事空间的建构中,成为书面媒介层次上的故事空间的一种色彩。正因为如此,故事空间的媒介表达上,不同民族的书面媒介,虽然同样建构了天堂或地狱,同样描摹了现实世界的空间形态,但是,文化力量极其自信地附着于故事空间上,这使得书面媒介的空间建构具有了故事性。

在表演媒介中,空间的价值被空前放大了。舞台、道具、线条、色彩、画框、体积、图层、明暗、长度、广度、深度等等成为表演媒介建构空间的有效方法,现实以可见的直观形象在建构的表演场所或演示画框里得到反映,空间的媒介形式在刻画和塑造形象方面取得突出进展。

表演媒介对空间建构有天生的优势。时间在书面媒介中已获得丰富而充分的表达,空间建构却存在缺失。作为媒介发展的一种努力,表演媒介一经发展就着手在空间表达上有所建树。从舞台表演,到影视表演,空间塑造都成为故事展演的重中之重。正是基于空间,故事才得以表演,事件才得以展开,人物才得以塑造,冲突才得以爆发。空间成为表演媒介所建构故事的第一要素。就表演媒介所显现的实际空间模式的差异,我们从戏剧表演媒介和影视表演媒介两个方面来讨论它的空间建构问题。戏剧表演媒介对故事空间的表达,有两个层次:一是外部层次,由舞台和现实空间共同作用,形成空间表达的现场结构,表演者、观众和导演(编导)一道,立足于现场空间结构创作和接受故事。这个层次的空间表达并非完全外在于故事,有时还是故事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同一部故事的戏剧表演,城市娱乐场所的现实空间与乡土观念下的现实空间之间,所形成的故事外部层次的空间建构会大相径庭。不同时代的现实空间更是相去甚远。舞台结构的差异也很明显。职业性的表演场景对于舞台结构有具体、严格的要求,而临时性表演所搭建的舞台要自由得多。外部层次的故事空间较为稳定,一般不发生变化。二是内部层次,由舞台和布景、道具等共同作用,形成故事空间。由于故事表演有很多个不同的故事空间,因此,表演媒介在表达具体的空间时常常利用布景的变换、道具的增删和虚拟空间的设计来创造多个空间,这种创造,正是戏剧表演媒介建构内部层次故事空间的有效方法。舞台空间是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交汇处,它建构了故事所需要的所有空间形态,也融通了表演者与观众的空间结构,现实与故事,观众与演员,现实空间与故事空间,都漫过舞台,联成一个整体空间的展演形式,成为戏剧表演媒介最显在的特色。

影视表演媒介对故事空间的表达是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超越戏剧表演媒介的。然就其本质而言,二者并不存在本质差异。因此,影视表演媒介对戏剧表演媒介的超越,主要在技术演示和艺术剪辑上,而不在于表演方面。如果从表演体例和表演艺术上分析,二者难有上下,甚或可以说,影视表演媒介倒在这一方面较戏剧表演媒介有退步的倾向。

梅兹的叙事理论[1]明确地分析了影视表演媒介的空间问题,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影视符码内容,在能指与所指的讨论中,将故事空间作为符号意义的起点,并归纳了电影空间的五类符码,具有很强的叙事分析价值。值得讨论的是,影视表演媒介的空间建构或空间表达,五类符码的功能非常强大,在色彩、距离、心理、情感、冲突等方面都对故事意义产生了深刻影响。而音乐符码由于同时具有时间塑造和空间建构的功能,所以需要作特别的分析。

由于影视表演媒介采取了照相、摄像、录音、后期制作等影像技术,因此,在故事空间的建构上也就显得结构逼真,丰富多彩。影视表演媒介以影像技术支持故事空间的建构,能够实现高精度、高保真的空间效果。在画框式的影视图像中,空间被直接建构起来,屏幕的二维平面在构图艺术和显像技术的支撑下,立体空间感得到保证,所有故事场景和事件延续,都在故事空间的衬托下完成,每一个故事空间都是由镜头完成的,这些空间的选择,由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所决定。影视文本的画面表达,就是故事空间的表达,而且这种空间表达是运动的、连续的表达,因此,故事空间在时间维度上获得呈现,空间具有现实感与真实感成为故事空间的表达效果。[2] “运动画面确实是难以言传的,因为笔录的本文无法复现只能由放映机还原的东西——运动,只有运动的幻象可以保证真实性。”[3]一旦物象活动起来,人物开始走动,一切就会骤然变化。我们立刻感到这个空间的深度。运动决定深度感,也确实创造了深度感。而且,影像仿佛立刻脱离开它的片基,不再是映在平面上的一副照片,而是能够如同现实世界的感知一样的“空间”,影像成为一个“空间景象”,犹如展现在观众眼前的真实空间。

影视表演媒介的空间表达还包括屏幕空间。屏幕空间包括电影屏幕空间和电视屏幕空间。环形银幕使人身临其境,宽银幕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具有某种真实的观赏感受,普通银幕则给人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窥视孔洞。电视屏幕失去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获得了亲和力,给观众一种心灵品味与日常欢乐。虽然视野不如电影开阔,却比较集中。[4] 183184

屏幕空间与景别空间的解放对于叙事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影视表演的空间在技术的支持下,摆脱了戏剧表演媒介固定空间的束缚,有如想象空间那样具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如果我们只选取近景来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叙事与环境的关系势必被割裂开来。但是,现在自觉进行屏幕空间表意探讨的太少了。电视情景剧《我爱我家》、《临时家庭》、《电脑之家》等都仅设置一个客厅、一张沙发,然后让演员坐在那里海侃神聊,摄影机只需固定在那儿把说话者的画面录下来就万事大吉,这样的作品,使得电视剧成了广播剧或录像话剧,空间表意功能完全丧失。[4]183184

声音在表演媒介中的开拓性意义已经得到验证。一方面,声音有效促进了我们对画面的阐释与理解。画面在故事空间所展示的内涵具有多义性,另一方面,声音影响观众对表演媒介空间中事物的关注。寻找声源并透视所在的空间是人们的视觉成规。在电视剧《风铃》中,画面前景是屋内女主人公与卧病在床的母亲,后景传来铡草声。观众自然会循声撇开前景而去关注后景,导演由此也将后景作为前景人物的谈论对象。另外,声音还提示我们对画面的期待。当我们在有限空间中找不到声源时,就会造成紧张感与好奇感。与此相反,声音的暂时缺席,也为表演媒介所塑造的故事空间增添意义。[5]193194

在所有的声音中,音乐是最能建构故事空间意义的一种。这是表演媒介特有的空间构成要素,没有音乐的表演空间,故事是僵化的。 音乐复原了我们在生活中某种情境下的心理节奏、复原了我们的生活经验,而且音乐以其时间性构筑了故事深邃的心理空间,它与画面直观呈现的故事空间相伴,形成了故事的二维空间,是维系故事与观众情感极其有效的纽带,隐隐约约、缠绵悱恻地烘托出故事线索,同时,也突出了整个作品的叙事风格和情感基调。

新兴影视语言(数字影视)在故事空间的表达方面显出非凡的能力,这是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支持下的一种表演能力的强化,本质上是计算机与网络媒介的空间表现特点。[6]

网络媒介所建构的故事空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表现力。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强化配置上,一些旨在拓展人类现实经验的计算机与网络延伸设备被开发出来,它们第一时间被用于科学创新实验和国防军事武器的改革方面,也同时被作为游戏开发的重要外设。美国技术哲学家迈克尔·海姆面对人工智能水平日益发达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提出了“虚拟实在”(virtual reality)命题,认为当代技术已发展到可以直接拓展人类经验的程度,如在计算机软硬件和各种传感器(高性能计算机、图形图像生成系统、特制服装、特制手套、特制眼镜等)的支持下,可以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的具有一定的视、听、触、嗅等感知能力的人工环境,从而让使用者以简捷、自然的方法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进行交互作用,产生完全超越自然经验的虚拟而实在的人工感知经验。这项技术成果是由现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立体影像、立体声响、测量控制、模拟仿真等多种智能技术合成。海姆将“虚拟实在”(virtual reality)的内涵界定为“实际上是而不是事实上为真实的事件或实体” [7] 115,并以七大特征来表达虚拟实在的本质:模拟性、交互作用、人工性、沉浸性、遥在、全身沉浸、网络通信等。

在多种智能技术建构起来的网络媒介中,空间表达具有强烈的悖论性:一方面显示了主体的实践意义,一方面又折射出主体性的缺失。故事是操演的,故事空间便在游戏操作上被建构和感知:虚拟实在的特制硬件,组合了两个小型三维体视光学显示器(stereoscopic optical display),或叫“眼机”(eyephone);一个监测头部运动的头部跟踪装置,其作用是向参与者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在人工环境中能操纵所见到的各种物件。具有三维声学效果的音频系统能增强浸没在虚拟世界的幻觉。这套硬件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平台联接,还可在故事空间的建构中将其他用户终端信息纳于一体,成为多空间人工环境。这种虚拟空间,是感知系统的实际空间,头盔显示器和其他感应器将故事参与者来自周围世界的声像感觉切断,而将计算机与网络生成的空间感觉输入参与者的各种感官之中[7]115,在参与者大脑中形成虚拟的故事空间。由此可以推论,网络媒介背景的故事空间既有虚拟性,也有交互性,故事参与者在计算机和网络中共同建构了故事空间,同时,故事参与者被技术所控制的虚拟空间所左右。

媒介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媒介对空间的表达能力及其可能性的拓展。从书面媒介到表演媒介,再到网络媒介,这个方向成为我们观察媒介演变历史的重要线索。就媒介对空间的表达与再现而论,媒介已经获得较为强势的表达能力,多种媒介都在空间表达方面探索出了丰富的手段与方法,这对于故事空间的建构无疑创造了良好的艺术情境。

[参考文献]

[1]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43.

[2]奥蒙,贝尔卡拉.关于影片的文本分析[J].任友谅,笈芒,译.世界电影,1988(1):4462.

[3]米特里.论一般影像[J].催君衍,译.世界电影,1988(3):412.

[4]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5]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6]刘立行.电影理论与批评[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

[7]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吾伦,刘钢,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故事空间 第4篇

一、空间向量与空间距离

(1)求证:AO⊥平面BCD;

(2)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方法一用传统的几何法证明:

(1)连接OC,证明略.

(2)解:设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h.

方法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且将向量的运算转化为实数(坐标)的运算.

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n=(x,y,z),则

二、空间向量与空间的角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 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α与平面β的法向量分别为m,n,设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角为θ,则θ与法向量m,n的夹角相等或互补.

例2题干、(1)问、(2)问同例1.

(3)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4)求直线AE与平面ACD所成角的大小.

爱情小故事空间说说 第5篇

2.谁绊住了我的青春脚步,让时光流走?

3.若我的哭泣都背负上诅咒,没有泪,寂寞要怎么流

4.慢慢的才知道,真心对一个人好不一定有回报,而你忽略的人往往有可能是最重视你的。

5.前面的路很陡,但是我知道,只要有你在,什么困难都会成为过去!

6.不要因路过的贱人,而放弃身边的爱人.

7.有一个名字我只听过一次就记住了,有一个名字我听了三次却只记得姓,这就是在意

8.幸福是贫困中相许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映的一个眼神。

9.在不臭美我们就老了,年轻美丽就那么短短的几年。

10.爱一个人就要用爱心呵护,真心相待,诚心相处,恒心相守。

11.「没有共同语言并不是理由,他若真的爱你,自会找跟你聊天的借口」

12.破坏关系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听信谣言,,

13.我堵上一切而喝下了你时间倒转也无法收回

14.有一种放弃叫做成全。有一种缘分叫做无缘。

上一篇:双师课程下一篇:动态相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