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空间范文

2024-05-04

独立空间范文(精选7篇)

独立空间 第1篇

一、“灰空间”的概念

“灰空间”这一概念, 最早由日本杰出的三位建筑大师中的黑川纪章提出。其实, “灰”可以理解为三方面。一方面指代一种色彩。灰色属于一种中性的色彩, 会使人们产生一种沉稳的感觉。当“黑色”与“白色”相结合的时候变形成了灰色, 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灰空间”。另一方面指代室内与室外的一种过渡空间, 起到连接两所空间的作用。灰空间具有开放性的同时, 也具备着一定的隐秘性, 是那种半开敞、半封闭、半室内、半室外的中介类的空间。最后, 则要从灰空间的功能上讲起, 其实, 建筑的灰空间具有很多功能上的多义性, 广义上灰空间成为了人类在空间活动中的一个精神载体, 起到连接城市各种不同构筑要素间的一个承载体;狭义上灰空间已经成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它与内外部的功能组织相结合的同时, 又能独善其身, 真正做到了保护其自身的独立性, 又满足人们心里需求的要求。

二、小型独立空间建筑解析

首先, 我们解释一下“小型”。小型的东西与很多种, 像小型的设备、小型的装置、小型的物品等, 当然空间中也会包含着一种“小型空间”的存在。小型空间通常指由建筑立面、道路、植物、河流等围合或半围合的空间状态, 这种空间在整体空间环境中略显次要, 可以归属于一种社会公共空间。其次, 我们再来解释一下“独立空间”。独立空间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 从广义的角度看, 它泛指具有独立的空间。从狭义的角度看, 它可以概括为使用功能统一的房间。最后就是“建筑”一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 利用技术手段和一定科学法则构建的人工生活环境。我们可以将这三个名词结合在一起概括为一种围合或半围合的具有独立性空间状态的小型构筑物。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小型独立空间建筑”。

三、“灰空间”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的应用形式

在小型独立建筑空间中“灰空间”的运用会给人但来身心的愉悦感。说到“灰空间”在小型独立建筑空间中的应用形式通常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 (一) 适当的添加室内或室外灰空间的比重, 可以使空间的比例划分的更加明确; (二) 用灰空间来弥补小型独立空间建筑的设计不足, 进一步丰富原有空间的设计, 使小型独立空间建筑附有灵活感; (三) 用灰空间来增加整个空间的层次感, 使得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更加协调统一。

四、“灰空间”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的设计手法

在现代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灰空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 应用在各种建筑中。于是, 如何在建筑中设计“灰空间”的存在, 尤其是在年轻人需求增加的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运用“灰空间”的存在, 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其实,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用于营造“灰空间”存在的设计手法有很多种。以下我将介绍几种“灰空间”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通常运用的几种设计手法。

1. 在空间中做“减法”形成“灰空间”

这种方法通常采取去除建筑物的底层空间, 在建筑物可以承受的状态下在去除建筑多余的墙或窗等地方, 从而达到一个通透的又具有连续性的空间。

2. 在空间中做“切削”形成“灰空间”

这种方法通常造型很多形式很丰富, 但像小型独立空间建筑的这种通常会被用作在一个建筑的入口处, 缓和内外部空间矛盾的同时, 又缓和了人们由室外进入到室内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灰空间”。

3. 在空间中做“挖空”形成“灰空间”

其实, 运用挖空而形成灰空间的这种设计手法, 与运用减法形成灰空间的手法有些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 减法的设计手段多余形成大面积的灰空间的需求, 而挖空的设计手法多用于小型居住空间中对于灰空间的需求。

4. 在空间中做“加法”形成“灰空间”

最后的这种方法叫“加法”形成灰空间的手法, 顾名思义与“减法”的运用手段恰恰相反。加法是把几个或多个基本形状的几何形体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或穿插在一起, 相互组合从而形成我们所需要的“灰空间”。运用加法形成灰空间的设计手段形成了其他设计手段无法超越的优越性。将这种设计手法运用到我们的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也一定会起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关于女人独立的空间说说语录 第2篇

2) 有谁像我一样,不停的更换着签名,其实只是想让某一个人有所感触。

3) 你永远都不懂我,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4) 什么时候,我们喜欢上了安静,却又很怕寂寞。

5)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爱,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渐渐变得陌生。

6) 我总是爱蹲下来看地上时光的痕迹,像一行一行蚂蚁穿越我的记忆。

7) 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影响到你的一生。

8) 不是所有的伤口,都能用纸掩盖掉的。

9) 疯狂的想念,哪里都是你。

独立空间 第3篇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独立学院的高层、决策者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他们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对独立学院的现状和未来前景是如何认识的,在学院的发展上是否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目标,这些问题直接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能否提高,教学质量能否超越公办高校的关键。

独立学院决策者指独立学院的投资者、大股东,对独立学院的重大事项有着决定权的学院最高管理者。他们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科学分析,对独立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正确把握,对办学使命、责任和目标的明晰程度,对学院愿景的规划,决定了独立学院未来发展的速度和高度。

一 决策者的正确办学理念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前提

独立学院是为弥补我国教育资源不足而引进民间资本的一种办学形式,但独立学院的发展应突破这种状况,探索适合中国现阶段社会环境的私立高校办学模式,在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独立学院灵活的体制机制,提高办学水平,把独立学院发展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主体。

目前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源质量较差,师资队伍年轻,教学管理传统化等,学院高层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通常期望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和管理人才、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学时、添加教学设施和严格管理等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可以看到,十年来这些措施的实施实质上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甚微,而造成的结果是,学生日常学习任务过重,厌学、弃学现象没有减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还要处理日常的教学管理琐事,造成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居高不下。

独立学院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院决策者对办学理念的定位,是以教书育人为办学使命还是以办学经营为目的。

1 用经营理念指导办学难以提高独立学院办学水平

如果在独立学院管理上把经营置于首位,则无论学院采用哪种管理模式,教职员工从各方面都会感悟到,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将表现为被动地完成任务,无法激发他们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潜力。如果依靠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人,则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人对金钱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收入少增、不增或减少,产生的负面效应将是巨大的,教职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消极情绪将迅速上升。

如果通过倡导正确的办学理念的形式,号召教职员工献身教育事业,而实际管理采用经营管理模式,这种做法也将难以成功,因为言行不一的做法,会被时间识破。

独立学院能否模仿业绩卓著的成功企业那样管理高校?办好学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通常投入大,短期收益小,远期收益也是无形的社会收益。目前,世界一流大学每年办学经费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也是来源于社会捐赠。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在将来即便办成了一流大学,其经济收益也不会像优秀企业那样丰厚,其教职员工的收入也难以大幅提高。

因此,以经营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是不适合高校管理的,因为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人们注重的是付出与回报,而教育事业需要参与者具备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因此,经营管理办学模式将难以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2 正确的办学理念必须肇始于独立学院的决策者

独立学院的决策者持有是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决定学院形成什么样的大学文化,决定了学院未来发展的高度和速度。独立学院,尽管目前自主经营,但教书育人的本质没有变,因此,独立学院在建设和发展中,学院决策者应清晰地认识到,办大学应首先明确办学使命,在使命的指引下,制定富有特色的办学宗旨,为学院准确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办学目的,形成大学精神等[1]。这些理念看似抽象,但实质上是指导学院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有序推进的动力和准则。

独立学院决策者的正确办学理念必须发自内心。有着高尚办学志向和抱负的学院决策者才能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用他的个人魅力来感染人、吸引人,把有志于奉献教育事业的志同道合者聚集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决策者的正确理念能在学院内倡导务实的办学作风,使每个人把责任与服务意识体现在各自的工作中,避免公办高校目前存在的形式化管理、机械式管理、权本位管理等低效率管理现象。决策者的正确理念将促进独立学院积极的、富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形成,把独立学院事业推向前进。

由于独立学院是民间资本投资创办的,学院的决策者是学院的出资者和法人代表,如果他没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其他任何人的努力都将徒劳,所以,要使独立学院走上快速发展轨道,学院的决策者必须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二 正确的办学理念能促进独立学院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独立学院决策者对办学理念的准确定位对学院各项工作开展和学院发展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1 正确的办学理念是独立学院事业发展的基础

有着正确办学理念的学院决策者,可以向全体教职员工展现他的办学理想,提出切合实际、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独立学院未来构想 ——愿景,用他坚定的办学意志和学院美好的愿景吸引全体员工,激励他们的工作激情[2]。正确的办学理念将倡导一种学院信念,形成学院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种信念和价值观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对外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对内统一全体员工的意识,促进每一位教职员工锐意进取,自我完善,形成推动学院发展的合力。正确的办学理念将使独立学院履行使命,把教书育人,向社会输送人才,服务社会的责任置于首位,每个人在履行各自职责时以责任为重,追求高效、卓越。正确的办学理念使独立学院明确办学宗旨,根据生源特点和社会现状,制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标准,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这将推动学院的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正确的办学理念将形成独立学院大学精神,营造学院文化、培养学院风格、形成学院特色。

2 正确的办学理念能吸引奉献教育事业的志同道合者

独立学院发展首先需要高层决策者的高尚的志向和清晰的办学理念,还需要一批志愿奉献教育事业的志同道合者的加入,他们是学院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学院理念的忠实的执行者和传播者。正确的办学理念和与之相符的学院现状将吸引他们到学院来,并能留住他们,为学院的发展持续奉献自己的才能。

学院的发展需要这样有着共同价值观、愿为实现学院共同目标奋斗的同志。他们是学院文化传播的种子,是积极的学院教风、学风的推动者,是学院教学特色的探索者,是学院发展壮大的合作者。对于他们,学院应给予关心和尊重:尊重他们的个性,用卓越、高效、完美和超越等时代理念,引导、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依靠他们:把对新教师的辅导、引领重任和提高学院教学质量、推动学院发展的重任赋予他们;给他们职务和权利,使他们有使命感、责任感,承担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风建设、教学管理重任,在工作中使他们不断自我完善,使他们的成就感转变为他们的归宿感。

对于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职员工应公开公正地、实事求是地予以表彰;对于工作有欠缺、不足的教职员工应及时跟他们指出,从培养角度出发,分析原因,提出正确的方式方法,耐心地帮助他们,完善他们的人品和能力。

3 正确的办学理念能促成积极的文化氛围

符合学院办学理念的大学文化对推动学院积极的学风、教风、学术风气的形成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独立学院的大学文化是学院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信念、传统和办学风格的积淀,对传播学院的大学精神和学院理念发挥主要作用,对优良学风形成、引导年轻教师自律自强和积极进取、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协调高效进行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的大学文化是一种无形力量,它能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中逐步形成学院倡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统一他们的信念,凝聚员工的力量,推动学院各项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引领学院不断发展。有着积极的大学文化的独立学院,无论学院在发展中遇到顺境还是遇到暂时的困难,全体成员都会齐心协力地与之共命运。在这样的学院文化中,全体员工工作时目标清晰、积极主动,对学院的各项事件都热心关注,对学院的点滴进步都会感到自豪和骄傲。但在消极的学院文化影响下,学院的管理会变得机械官僚,做事不求最好但求无过,对学院的事情漠不关心,关注最多的是自己的工资待遇变化。因此倡导积极的学院文化对学院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普遍较年轻,由于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艺术欠缺,影响了学院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有了积极的大学文化,对新入职的教师,在有着教学经验和责任感的教师指导下,在大学文化的熏陶下,他们的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会不断得以提高,竞争、务实、卓越的时代理念将引导他们自觉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的大学文化将使每个教职员工认真做事,从点滴做起,切实推动学院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大学文化对新加盟的学者、专家、学科带头人也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专家学者有着一定的社会阅历,有着各自的处世哲学。要影响他们,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事业中来,只有大学文化能做到。通过无形的学院传统、风格和风气,把学院倡导的理念传递给他们,通过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目标的建立,提升他们的意识境界,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到发展独立学院的事业中去。

对于无法认同学院文化,无法接受学院价值观的人,学院不应留用。

4 正确的办学理念能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基本沿用公办高校的管理模式。作为按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独立学院,应利用新机制优势,按照学院的办学理念,探索出适合自己特点、适合育人规律、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套办学模式,这不仅是生源素质差异、办学条件不同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提高的需要。

在教学计划制定方面,目前独立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通常采用增加一些课程的课时,配合部分实践课程和日常严格管理的方法。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不足,通过细化教学内容,帮助他们理解,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样做是远不够的。当正确的办学理念形成后,学院将以务实的态度分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自然会发现人文素质教育目前在高等教育中欠缺严重的问题。尽管国家教委规定了部分人文素质类课程作为必修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而这也是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独立学院在进行教学计划管理时,可按照学院的办学理念,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重点,用有效的教学方式真正发挥被边缘化了的近代史、思修、职业规划、心理学等一批与学生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课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启发学习的主动性,唤醒学习的自信心,督促学习的自觉性,用成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人品素质,结合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和人性化地管理,独立学院完全有可能向社会输送人品素质得到提高了的人才,这就是学院教学水平的一个实质性提升。

在教学运行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完成一些管理琐事,教师自觉进取意识不足,学院对教师及其教学效果评价是否客观全面等。教学任务重是独立学院的普遍现象,从笔者所在院与加拿大SHERIDAN大学的合作交流往来中了解到,加拿大教师有的也身兼数职,既教学,又负责部分行政事务工作,有的还要承担其他大学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独立学院的教师教学任务重也只是相对的。如果在一个有着良好大学文化的独立学院,每个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事业心会得到不断提升,在教学中追求卓越,对专业和教学艺术会自觉钻研,这种自觉进取精神会克服因教学任务重而造成的不利影响。认为教学任务重的人大部分是与公办院校做了横向比较后从付出与回报的角度得出认识的。因此,独立学院在制定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时,应根据独立学院特点,从多角度、多方面制定评价标准,突出事业心、责任心、进取性、创新性权重,评价方式务实、细致、多样,坚决避免形式主义,目的是把工作绩效优秀的教师评选出来,激励全体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朝着学院倡导的办学方向发展。

为提高独立学院日常管理效率和水平,学院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优势,简化管理程序,务实推进办公现代化。通过学院的高效机制,以务实创新为原则,推行教学和办公电子化,既可以减少教师在应对管理上多付出的精力、提高管理效率,又能实现环保节约,同时要在技术上多采用先进的防护安全技术,以便在任何场合下,包括上级部门对独立学院的教学检查、评估时,都能证明学院的管理是科学的,真实有效的,方法是先进可信的。

5 正确的办学理念是独立学院有效自主经营的保障

正确的办学理念统一了全体员工的认识,指明了工作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使每个人自觉自愿地积极努力地工作,提高了学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学院的管理成本。宁波诺丁汉大学已有十年办学历史,2014年该校只有两辆办公用车,其中一辆是英国校长专用车[3]。可见,在高校管理中,很多费用是可以大幅削减的。在学院决策者的正确领导下,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将得到社会的认可,今后生源的质量将不断提高,学院的经营管理成本也将得到合理的控制,办学水平将越来越好。

独立学院决策者持有的不同办学理念将产生完全不同的大学文化,教职员工的意识和态度将因学院倡导的办学理念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作为按新机制、新模式建立起来的独立学院,要克服生源质量差、师资队伍年轻化等不利因素,提高学院教学水平,学院决策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用正确的理念和积极的大学文化吸引志同道合者,依靠他们,才能有可能把独立学院建设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81-83.

[2]黄旭.战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5-51.

[3]王承友.不出国门去留学[DB/OL].http://search.cctv.

[4]季诚均,何菊芳,方文彬. 独立学院办学现状困境与对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9(22):25-29.

[5]栾兰,王续琨,常东旭.独立学院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战略构想[J].教育科学,2010(26):62-67.

孩子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第4篇

其实只要留心, 我们就能发现身边的陪读家长比比皆是。若说孩子刚上小学, 一时不能适应校园生活, 家长陪读一下也在情理之中。至于中学生, 理应能够独立学习, 家长为何还要陪读呢?

在笔者看来,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主客观两大因素。

客观而言, 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一直处于稀缺状态, 跨区就读早已成为普遍现象, 这导致孩子们花在上学路上的时间大大增加, 有的甚至长达一两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 一些家长索性在学校附近租房, 陪孩子一起学习。由此看来, 在“中国式陪读”的背后, 有着“中国式”的无奈。

主观因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今的家长越来越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而要取得好成绩, 孩子就必须将大量时间花在学业上。为了确保孩子不为学习之外的事情花费时间, 一些家长干脆当起了“陪读族”, 把孩子学习之外的事情全都包了下来。二是如今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 从小到大备受宠爱, 即使成了中学生, 父母依然舍不得让他们做一点点家务。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受累, 一些家长就选择了陪读, 将本该由孩子承担的责任全部包揽了下来, 继续“抱”着孩子向前走。当然, 对陪读家长来说, 初衷是为照顾好孩子, 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但遗憾的是, 家长的陪读往往给孩子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首先,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 这一阶段中, 每个中学生都需要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 既是物理意义上的, 也是心理意义上的。但家长贴身紧逼式的陪读严重侵犯了孩子的心理空间, 让他们烦不胜烦, 与家长的冲突也就接连不断。其次, 因为陪读, 家长日渐脱离身外的世界,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与孩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 沟通起来越来越难。再次, 孩子对父母也是有期待的, 他们希望父母事业有成, 是自己人生的骄傲。但当家长放弃一切选择陪读时, 也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未来, 而这很容易导致孩子对家长的轻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家长的陪读, 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有陪读的家长守在身边, 孩子无论遭遇什么事情, 都由家长代为处理, 天长日久, 孩子也就失去了独立处事的能力。

独立空间 第5篇

摘 要: 本文针对独立院校《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独立院校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在研究问题时涉及的变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通常是作离散化处理,将其转化为线性关系,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定量的解决[1].于是作为处理离散问题的线性代数成为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必备的数学基础,线性代数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旨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更新数学知识、学习现代数学方法奠定良好的基础[2].独立院校教师该如何上好这门课,让学生真正有所学、有所思、有所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颠覆已有认知,学生难理解

对学生而言,《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一套全新的知识体系,很多知识颠覆了学生已有的认知.例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a·b=b·a)、消去律(a·b=0?圯a=0或b=0),但在矩阵的乘法中一般不满足交换律(AB≠BA)、消去律(AB=0?圯A=0或B=0).

2.概念、算法类似,学生易混淆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中有很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及运算法则,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比较头疼,不知该从何入手.比如,行列式和矩阵,它们是方程组求解、矩阵的相似对角化、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最基本的工具,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分不清行列式和矩阵,更对矩阵的初等变换理解有误.

3.定理证明多,学生难掌握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每一章都有很多的定理和性质,它们的内容和证明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常抽象的,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

4.多媒体与黑板结合不合理

本门课程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这样的授课方式虽然可以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但易流于形式,造成教师按照提前备好的知识机械性地放课件,学生走马观花似的看,收不到最佳效果.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黑教板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学生接受起来熟悉,也适应,但对本门课程不太适合。本门课程涉及的运算较多,且较多的运算都是矩阵的运算,教师板书起来占有的空间大,用到的时间多,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5.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

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占有主动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方法,即教师是整个教与学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样的授课方式虽然可以较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但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其主体地位.

二、提出解决方案

1.明确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针对独立院校办学要求及学生自身特点,《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只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更多强调的是其应用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授课前应认真研读课程教学大纲,从整体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具体处理授课内容时注意强调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定理做到解释清楚,学生会用即可.

2.注意对比,区分异同(以矩阵和行列式为例)

学生在学完行列式后,对矩阵的学习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容易想当然地认为这两部分内容可以互相通用,造成认知的误区.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行列式和矩阵直观看来都是数表,但行列式本质是一个数,满足数的运算法则.矩阵则是数表,一般不满足消去律和交换律;行列式运算中用到的是恒等变形,应该用“=”连接两个行列式,而矩阵的运算用到的多是初等变换,应用“→”连接两个相邻矩阵.

3.把握矩阵的初等变换是关键

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可以求矩阵的逆矩阵、秩、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方程组的解、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及化二次型为标准型.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明白矩阵的初等变换有两大类,即初等行变换和初等列变换,每种变换又有三种:对调两行(列);以非零数k乘以某一行(列)所有元素;把某一行(列)所有元素的k倍分别加到另一行(列)对应元素上.

其次,理解行阶梯和行最简的定义,实际教学中最好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行阶梯和行最简的定义.

最后,初等变换化矩阵为行阶梯时,应采用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的方法.化矩阵为行最简时,应在行阶梯的基础上遵循由下向上,由右向左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麻烦.

4.让学生更参与其中

(1)《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虽然较抽象、难理解,但方法较固定,多需要利用初等变换化为行最简形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与其中.以求矩阵的特征向量为例,当求出特征值时,求特征向量本质上就是求的齐次方程组的非零解,求解过程完全可以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讲给其他学生,教师只是对个别地方做好补充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2)与“慕课”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部分授课内容可以采用与“幕课”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以方程组为例,可以先将有关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和解的结构部分在课堂上完成,而将方程组的求解做成“幕课”,让学生课下自学完成.

5.优化评价体系

大学课程学生最终成绩评定时会以考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形式给出.合理地给出平时成绩一方面可以体现成绩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平时成绩的构成多由学生的作业和出勤情况构成.其中,出勤情况更多的是教师点名或随机点名的形式确定,这样做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笔者针对课程特点将平时成绩中的出勤情况做如下改动。

由传统的点名改为课堂练习的方法点名,即开课前或下课前抽出5~10分钟,针对特别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做练习并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给出平时成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起到了点名的作用.在练习题的选择上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要选计算相对简单的部分让学生练习,比如选择初等变换这个知识点作为课堂练习时,应选计算相对简单的题目、方程组求解部分的课堂练习时,可以选择将主要的初等变换部分讲给学生听,留给学生判断方程组是否有解,以及求解.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这门课程的授课技术和授课手段会越来越丰富,传统的大学多媒体授课方式必将受到新一轮的冲击,新的教学改革必将到来.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授课方法授课手段,让学生得以思、得以学、得以用的思想永远不会改变.

参考文献:

[1]杨韧,张志让.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线性代数课程建设与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14,5:87-90.

[2]于朝霞,张苏梅,苗丽安.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王彩虹,崔奇.关于线性代数课堂教学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132-132.

独立空间 第6篇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实现高质量的室内空气环境,各种空调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建筑中。在取得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同时,空调系统的巨大能耗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采用健康、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空调设计方案,是暖通设计人员必须担当起的责任。

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各种综合性的技术。就空调系统而言,空调系统节能既与建筑节能有关,也与运行节能有关。空调新技术的发展几乎离不开两个主题:一是提高空调的舒适性,一是节能运行。高舒适性空调是指空调系统能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性环境、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节能运行包括:(1)供冷(暖)季采用热回收技术,过渡季采用全新风运行方式;(2)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根据人员及负荷的变化,调整新风量及送风量;(3)采用天然冷源及冷却塔供冷技术。在高舒适性和节能运行上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何在保证高舒适性的同时做到节能运行成为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沈阳某规划展示馆的空调设计中,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详细的计算和全面的比较,得出了最佳实施方案。下面以其中的临时展厅为例介绍,供大家参考。

2工程案例

2.1工程概况

沈阳某规划展览馆,总建筑面积16 192.3m2,主体为地上3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22.45m。设计冷负荷为:1441.1kW,冷指标为89.0W/m2;其中临时展厅空调区面积1930m2,单层,高度6m,东、南、西三面外围护结构,主要为大面积玻璃幕墙。北面为主建筑物的大厅。设计接待人数最多为700人。

2.2室内设计参数及负荷

室内设计主要参数为:冬季:18℃,相对湿度≥40%;夏季:26℃,相对湿度(60±5)%;人均新风量20m3/h·人。逐时冷负荷计算结果见表1,最大负荷出现在15:00~16:00时,ε=7557。

2.3方案介绍

针对此项目我们提出了3个备选方案。方案一,全空气系统:设备选用带转轮式全热回收段的组合式空调器,气流组织为上送风,集中回风;冷源为电制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取7℃/12℃的冷水;热源为市政热网。方案二,全空气系统:设备选用热泵式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气流组织为上送风,集中回风;冷源为电制冷螺杆式高温冷水机组,制取14℃/19℃的冷水;热源为市政热网。方案三,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新风机组选用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气流组织为置换风口下送风;末端选用毛细管网做地板辐射供冷供暖系统;冷热源均由地源热泵制取。以下为3个方案的空气处理过程及详细参数。

1)方案一(温湿度联合处理方案):选用1台带转轮式全热回收段的组合式空调器,风量50 000m3/h,其中新风量为15000m3/h(新风比30%),全热回收效率为65%,显热回收效率为75%。组合式空调器送回风分别配用风机,单台风机的电机功率为22kW。空气处理过程见图1。

1.夏季室内状态点N干球温度26℃,露点温度17.6℃,焓59.26kJ/kg·干空气,含湿量12.949g/kg·干空气,相对湿度60%2.夏季室外状态点W干球温度31.4℃,露点温度23.4℃,焓79.397kJ/kg·干空气,含湿量18.635g/kg·干空气,相对湿度62.56%。3.热回收送风状态点W'干球温度27.3℃,露点温度20.1℃焓66.312kJ/kg·干空气,含湿量15.164g/kg·干空气,相对湿度64.67%。4.混合状态点C干球温度26.4℃,露点温度18.4℃,焓61.38kJ/kg·干空气,含湿量13.614g/kg·干空气,相对湿度61.52%。5.送风状态点O干球温度16℃露点温度15℃焓43.724kJ/kg·干空气,含湿量10.893g/kg·干空气,相对湿度93.68%

室外新风从状态点W经全热能量回收机组后达到状态点W',与室内回风点N混合至混合状态点C,经表冷器冷却、除湿,处理至送风状态点O(本例再热量为3kW,机器露点L与送风状态点O基本重合)。机组制冷量为294.3kW(C→O),全热回收冷量为65.4kW(W→W')。设备所能提供总冷量为359.7kW,满足总冷负荷要求322.69kW。

2)方案二(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案1):选用1台热泵式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风量50 000m3/h,其中新风量为15 000m3/h(新风比30%)。机组总装机功率为87.3kW。空气处理过程见图2。

注:1.夏季室内状态点N(同方案一)2.夏季室外状态点W(同方案一)3.机组冷却除湿后状态点S干球温度17℃,露点温度7.9℃,焓34.316kJ/kg·干空气,含湿量6.771g/kg·干空气,相对湿度55%。4.混合状态点C干球温度23℃,露点温度15℃,焓50.949kJ/kg·干空气,含湿量10.89g/kg·干空气,相对湿度60.5%5.送风状态点O干球温度15.9℃,露点温度15℃,焓43.614kJ/kg·干空气,含湿量10.89g/kg·干空气,相对湿度94.25%。

室外新风从状态点W经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处理后达到状态点S,与室内回风点N混合至混合状态点C,经表冷器(干盘管)冷却,沿等湿线与ε线相交,即为送风状态点O。冷盘管制冷量为122.25kW(C→O),溶液除湿制冷量为225.41kW(W→S),其中含新风负荷82.03kW。设备提供总冷量为347.66kW,满足总冷负荷要求322.69kW。

3)方案三(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案2):选用1台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风量15 000m3/h。机组总装机功率为75.1kW。采用毛细管网做辐射供冷供暖系统,地面和侧壁敷设。空气处理过程i-d图及状态点参见方案二。室外新风从状态点W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处理后达到状态点S,制冷量225.41kW,去除新风负荷82.03kW,可以承担室内负荷143.38kW,其余97.28kW负荷需要由毛细管网辐射系统负担,辐射系统的冷源由地埋管与土壤换热的方式直接提供。

3能耗对比

上述3种方案,针对建筑整体的装机制冷量分别为:1470kW、943kW、837kW。冷源制取方案及耗电量见表2。

临时展厅3种方案的装机电量和耗电量对比见表3。

4结果分析

1)温湿度联合处理的能源浪费。由于采用冷凝除湿方法排除室内余湿,冷源的温度需要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考虑传热温差与介质输送温差,实现17.6℃的露点温度(环境温度26℃)就需要约7℃的冷源温度,这是现有空调系统采用5℃~7℃的冷冻水的原因。显热负荷部分,与除湿一起共用5℃~7℃的低温冷源进行处理,造成能量利用品位上的浪费。而且,经冷凝除湿后的空气含湿量如满足设计要求,则空气的干球温度有可能偏低,需经再热处理至热湿比线上,达到送风状态点,这样便造成了能源的进一步浪费与损失。

2)温湿度联合处理难以适应热湿比的变化。通过冷凝方式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其吸收的显热与潜热比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而建筑物实际需要的热湿比却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一般是牺牲对湿度的控制,通过仅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来妥协,这会造成室内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过高的结果是不舒适,过低将导致处理室外新风的能耗增加。

3)采用热泵式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的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案能实现相对节能的目的,但是,因为新风是经过处理后再与室内回风混合,焓值较低,经干盘管二次处理,可处理的温差较小,盘管换热效率较低。同时因为压缩机功率的问题,造成系统的总装机功率相对较大,而机组大部分时间是在部分负荷情况下运行,增加了电气配套系统的投资。

4)采用独立新风加毛细管网的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案节能效果明显。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可以很好地保证对室内相对湿度的控制,同时可以承担部分室内负荷;毛细管网可以利用地埋管与土壤换热的方式直接提供温度适合的高温冷水,而不必开启压缩机运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直接利用天然冷源的技术。而且,由于辐射供冷的毛细管网系统在布置时可以较为方便地按照内外区划分设置回路,在冬季运行时可以通过开关不同回路控制供暖效果,并且可以使用较低的热媒即可实现室内供暖的温度要求。

5)采用全空气的空调系统风管截面积大,占用建筑空间大,难于布置;但在过渡季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全新风运行。采用独立新风加毛细管网的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案空调系统风管截面积小,方便布置,将扩大房间有效使用空间;但在过渡季全新风运行时,风量低,空气品质不如全空气系统。

5结论

在展览厅类建筑中,玻璃幕墙面积大,太阳辐射负荷大,运行时人员密集且流动量大,需要更多冷量。而高大空间建筑有较大地板净面积,选用地板辐射供冷系统连续运行,结合置换通风(新风)系统,可增强供冷效果,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溶液调湿方式对空气的热湿处理要求具有较大的适应能力。选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在不需要再热的情况下能够满足房间的温湿度控制参数的需求,同时可以更好地利用天然冷源和低位能源,能够有效地解决高舒适性和节能运行的矛盾。

摘要:以展览馆的某展厅为例,列出3种备选空调系统方案,并对比3种系统的优缺点及耗电量情况,优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关键词: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调湿,辐射供冷,节能

参考文献

【1】江忆,李震,陈晓阳,刘晓华.溶液式空调及其应用[J].暖通空调,2004,34(11):88-97.

【2】陈晓阳,江忆,李震.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工程实践[J].暖通空调,2004,34(11):103-109.

【3】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独立空间 第7篇

螺旋理论诞生于19世纪初。首先,Poinsot在19世纪初通过对刚体上力系的简化,得到具有旋量的力矢与共线的力偶矢,这是一组对偶矢量。Plücker确定了空间直线方向位置的6个坐标,这被称为Plücker线坐标。1950年,Dimentberg在分析空间机构时首次应用了螺旋理论[1],引起了人们的关注。Phillips应用螺旋理论分析三物体的相互运动。1978年Hunt的《运动几何学》是螺旋理论的现代发展。Waldron、Sugimoto和Duffy等将螺旋理论应用到并联机器人上,其后黄真于1985年用螺旋理论分析并联机器人的瞬时螺旋运动。这些均是在并联机器人方面的早期研究。

1螺旋理论

在螺旋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螺旋,一个螺旋由线形分量和转动分量组成,在几何上,螺旋量可以完全由其轴线和节距来确定,即:

$=(S;S0)=(S;r×S+PS)S×S≠0 。 (1)

其中:S为矢量$的线形分量;P为节距,当节距为零时,螺旋就退化为线形矢量;S0为矢量$的转动分量;r为螺旋轴线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向量。

1.1 运动螺旋

做定轴转动的刚体的瞬时运动可以直接用转动轴的Plücker齐次坐标式来描述:

undefined

。 (2)

其中:ω描述了刚体瞬时转动角速度的大小;s描述了有向转轴的单位方向向量或单位角速度;s0=r×s,它描述了轴线对坐标原点的矩,在物理意义上,恰好是刚体上与坐标原点瞬时重合点的线速度。如果刚体做瞬时螺旋运动,那么刚体的瞬时运动可以表示为:

undefined

。 (3)

其中:hω为瞬时运动螺旋的节距,它描述了刚体沿轴线的平移速度对转动角速度的变化。

1.2 螺旋法在求解空间约束上的应用

在螺旋理论中,采用的是Plücker坐标。在这种坐标系中,一个螺旋用6个标量来表示。它可以同时表示矢量的方向和作用线位置;这种坐标的采用大大方便了空间机构的自由度分析,只要把空间机构的空间划分为自由空间和约束空间,利用螺旋理论中的互逆原理就可以通过自由空间求解约束空间,同样也可以通过约束空间求解自由空间。空间机构是由运动链通过运动副连接起来的系统,对于任意给定的运动输入都有相应的运动输出。根据运动副形式的不同,运动链可以分为串联运动链、并联运动链和复合运动链3种基本类型。这里主要研究汽车多连杆独立悬架(并联运动链)及其运动螺旋。

1.3 求解空间自由度

空间自由度数[2]的确定是并联机构空间分析的前提,近几十年来,空间机构自由度研究的重大成果集中体现在空间并联机构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上,但随着空间复杂机构的出现,研究者们发现原来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对许多并联机构不再适用。虽然许多学者们提出了一些修补方案,但仍有一些局限性,应用这些存在缺陷的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往往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本文针对汽车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发现修正的Kutzbach-Grubler公式[3]比较合适,具体表示为:

undefined。 (4)

其中:M为机构的自由度数;n为机构的构件数;g为运动副数;fi为每一运动副可能产生的相对运动数;μ为过约束。

2空间多连杆悬架的机构建模

在计算出悬架末端执行器的自由度数[4]后,选择出最少的自变量,通过坐标变换[5]将铰链、连杆以及约束关系以参数方程组的形式进行描述。

2.1 基于螺旋的建模

应用于轿车的空间多连杆悬架机构模型如图1所示,末端执行器ABCDE(车轮)通过两端固结球面的5个连杆与基座FGHMN(车身或车桥)相连,FA、GB、HC、MD、NE分别是该模型的简化运动链,记为$1、$2、$3、$4、$5。

在如图1所示的笛卡尔坐标系下,该机构模型的运动链的运动螺旋矩阵[6]可以表示为:

$ω=[$1 $2 $3 $4 $5] 。

其中:$1=[1]T,$2=[0 1 0 0 0 0]T,

$3=[0 0 1 0 0 0]T,$4=[1 0 0 0 0 -l]T,

$5=[0 1 0 0 0 0]T。

2.2 参数计算

设某汽车用后独立悬架的结构参数如表1所示,下面就用本文给出的末端执行器自由度的分析理论来研究车轮在空间的自由运动。

以运动链$2为例来分析末端执行器所受到的终端约束的表示问题。由于各运动链的终端约束分别为沿连杆轴线方向的约束力,因此,最终可以得到末端执行器ABCDE在该瞬时所受到的终端约束螺旋矩阵$τ为:

undefined

。 (5)

其中:φ、θ、ψ分别为运动链与x、y、z轴的瞬时夹角。瞬时螺旋运动可以表示为$m=($τ)TI(其中I为单位矩阵),由此可以求出末端执行机器的自由运动为:

$m=k[1 -1.179 760 111 332 55 2.018 675 614 510 2 386.283 267 146 526 252.347 574 406 853

-25.938 049 280 949 6]T。

其中:k为任意非零常数。$m为瞬时螺旋运动,其螺距h=5.599 783 546 440 11,$m的单位瞬时螺旋轴线的Plücker列向量为:

[0.393 235 235 726 784 -0.463 923 245 480 913 0.793 814 381 127 828 149.698 159 410 773

101.829 827 663 816 -14.644 943 633 654 3]T 。 (6)

此时车轮相对于车身的瞬时运动与各杆的关系如图2所示。

2.3 分析结果

车轮相对车身的瞬时运动$m为一轴线为式(6)、螺距为h的螺旋运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汽车的多连杆独立悬架机构将使车轮在上、下跳动时做复杂的空间螺旋运动,这无疑会加大轮胎的磨损和对车身的复合冲击。因此,多连杆悬架在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降低轮胎的磨损方面还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3基于ADAMS的工作空间仿真

为了简化问题,提高仿真效率,在用ADAMS仿真的时候只考虑杆长约束条件,简化的多连杆独立悬架并联机构模型使用的是球铰,可以选择一些方式使工作空间范围不受球铰运动副转角范围的限制;由于悬架的结构一般不会出现连杆之间的干涉,奇异点只在工作空间中占很少。

汽车悬架的结构参数见表2。表2中:r1为车轮半径,r2为基座半径,αi、βi(i=1、2、3、4、5)分别为运动链与车轮和基座的瞬时角,l为运动链长度。

在悬架并联机构的空间随机选取100 000个采样点,剔除掉不合条件的以后得到7 000个点,工作空间约为4 500 mm3。图3是经ADAMS仿真后得到的结构参数对悬架做螺旋扭动运动时工作空间的影响。由图3可以看出,悬架末端受力变形严重,影响了其工作空间。

4结束语

通过对基于螺旋理论的空间机构的自由空间和运动空间的分析,由算例给出了求解空间机构自由度和约束的方法,并找到了适合汽车悬架这一类并联机构的空间自由度求解公式(修正的Kutzbach- Grubler公式),并用ADAMS仿真得出结果。本方法从自由度和约束的基本概念入手进行分析,保证了此方法的准确性与通用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摘要:将螺旋理论应用于多连杆独立悬架运动空间分析中,采用螺旋理论中的运动螺旋来表示悬架的自由度和约束,并对悬架进行自由度和约束分析,总结出求解独立悬架这一类运动空间的分析方法,并举出算例。通过运动仿真来实现车轮在上、下跳动时悬架的复杂空间螺旋运动轨迹,这对研究汽车乘坐舒适性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螺旋理论,运动空间,自由度,独立悬架,多连杆

参考文献

[1]黄真,赵永生.高等空间机构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启先.空间机构的分析与综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3]黄真,赵永生,赵铁石.机器人机构自由度分析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黄锡凯.机械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5]黄真,孔令富,方跃法.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上一篇:混合P2P模式下一篇:培养低年级语言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