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

2024-05-09

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精选5篇)

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 第1篇

心理学通过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顺序性,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童年期学生的思维特点, 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 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少年期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 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青年初期的学生, 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 能进行理论的推断, 富有远大的理想。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应遵循这些规律, 适应这种顺序性、阶段性。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要遵循思维能力形成的规律, 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 循序渐进地安排实施。

一、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三大问题

1. 教材中作文训练的系统性不强。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中学作文教学没有独立的教材。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 把写作理论和写作知识点安排在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中或单元练习里, 分解成一个一个的训练要点, 散编于每个单元之中, 系统性不强, 单元与单元之间跳跃性大, 训练要点也只能维系着一种松散的联系, 难免会遗漏一些基础性的单项训练。如此知识断层、链条缺环, 不符合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规律,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难以操作。

2. 作文教学的无序性与随意性较强。

教师在每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 对作文的计划制订比较随意, 只是粗粗地计划写多少篇, 缺少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 训练目标及内容的包容量侧重点不明确, 更谈不上训练要求的梯度性和渐进性。

正由于作文计划的整体目标不清楚, 因此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 并不十分明了, 教师往往是随着兴趣随意命题, 或者简单地把当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目拿来让学生训练。如此支离破碎的作文训练, 不但无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反而容易使之产生消极敷衍的心理, 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大忌。

3. 作文教学的功利性过强。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 中考作文设置分值60分, 占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 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低, 而语文成绩又直接影响了总分, 影响了高中的录取。因此, 提高中考作文成绩便成了老师的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于是, 作文训练便成了一种快餐式的训练, 背几段优美的开头语, 积累几种不同类型的材料, 固定一两种行文结构模式, 便能让学生的作文得到很好的分数。更有甚者, 出现了万能开头, 万能材料, 万能作文, 能应付各种类型的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从短期效应看, 这似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之路, 但从长远来看, 学生日益陷入“模式化”“程序化”的怪圈, 没有学会写真正意义上的作文, 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二、循序渐进作文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语文教学是一个个性化色彩较浓的过程。只有立足校情, 结合学生实际, 深入探索或借鉴吸引而形成教师个性化作文教学序列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心之所在。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

1. 关注生活, 积累素材。

只有将课本和课外阅读学到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在生活的海洋里运用施展, 才能让学生找到倾吐、展示、提升的欢乐舞台。为此, 引领学生热爱生活, 有计划地挖掘生活的资源对写作指导极为重要。

鲁迅在《故乡》中写道:“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事, 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 闰土在海边时, 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其实, 这段话描写今日之学生也未尝不可, 学生视野太窄了。他们只好学会人云亦云, 道听途说, 模仿甚至抄袭。因为他们写作的源泉几乎是干涸的。

学校、家庭、自然体验、社会生活。魏书生很早就借叶老给语文下的定义, 阐述过“大语文”观念:“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说话, 那时就注定了我们无时无刻都可以学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空口念着没用的, 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 (2)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 (3) 中也主张首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 开阔学生视野, 让他们会观察。所以从初一开始, 我就应该让学生真正从狭窄的“四角的天空”中走出来, 踏入社会这个大学校, 读社会生活这部大课本。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落大方地与人交际, 要听得懂, 说得清, 有礼有节, 不卑不亢。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要思考一番, 看透事物外表包裹着的实质, 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学生把有感而发的文字, 以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 既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又是日益成长的过程。

抓住学校或班级的某些活动, 一些有计划的语文活动与社会实践:如三分钟演讲、办手抄报、办文学社报、参加征文比赛、学法交流、课文小品剧表演、调查报告、综合性学习;又如为灾区捐款、全校元旦联欢晚会、学校冬季三项运动会等, 都可以成为学生写进文章的好材料。只要是一项活动, 肯定有太多令人回味的东西, 老师只要做个有心人, 抓住一定的契机, 就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和动机, 并乘机激励他们用五彩的文字留下他们青春的足迹。

2. 巧用教材, 训练技巧。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尽管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作文的训练系统性不强, 但是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选自名家名篇, 内容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题材多样, 是中学生写作最好的范文。立足课堂, 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 多角度, 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写作能力是绝对可行的。

通过对课内、课外精品文的评析、鉴赏, 精心点拨各篇制胜之法, 让学生在讨论、练习中悟出写作的技巧。这样, 既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汲取写作知识的精华, 从范文中探索到成功的奥秘, 从而悟出“怎样写”的真谛来;还可以避免学生阅读中的盲目性, 使优秀范文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 这可以说是一种两全其美之法。

3. 适时鼓励, 激发兴趣。

教师适时的鼓励是延续学生写作激情的不竭动力。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 只要不是白痴, 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积极地探索, 产生灵感, 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不管哪个年级, 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都至关重要。因此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 寻找学生习作中哪怕一丁点儿闪光点, 尽情地表扬、激励, 让学生从写作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力, 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渴望和高昂的热情,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 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 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驰骋, 产生不竭的创作动力。

4. 完善计划, 有序实施。

初一, 激发写作兴趣, 积累各种素材。我让学生写日记、勤练笔、背语段、重积累, 着重训练记叙文。并要求做到:写事一波三折、摇曳多姿, 写人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整体记叙文框架到位;尝试写好头尾。

初二, 指导写作技法, 积累写作材料。初二是从初一的大量积累材料到了有选择性的筛选材料的阶段, 所以, 我推荐了大量的范文、满分作文, 让学生体会、品味, 让他们逐步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好作文, 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鼓励他们积累优秀的写作素材、积累有文采的、有思想的语言。在赏析大量范文的同时老师指导写作技巧, 并同步运用各种技巧与习作或随笔之中。

初三, 训练主题作文, 命题专项突破。两年的积累, 两年的阅历, 初三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 会迅速成熟起来, 作文教学也到了正规训练的阶段。

我在进行初三作文教学的时候, 上学期是有重点地训练主题作文, 循序渐进。每次习作一个主题, 从“亲情”到“师生情、友情、邻里情、社会情”, 从“成长类”到“挫折类”“励志类”, 从“理想、信念、追求类”到“道德、责任、善良类”, 从“情景交融类”到“关注他人、关注心理”等, 这样训练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 追求在作文题目千变万化的过程中寻求不变的几大主题。下学期, 开展的是作文专项训练, 从命题作文的审题到如何编写作文提纲, 从拓宽作文的选材到半命题作文的拟题, 从注重作文的细节描写到如何开头结尾, 从作文的立意训练到如何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一次训练一个重点, 着力解决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与此同时, 配合训练重点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同题佳作或满分作文,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作文, 自己的作文问题出哪儿, 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也就是让他们学有目标, 改有方法。

无论什么时候, 面批作文都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如果能一眼就能看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或者几句妙语点拨,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修改意见, 不仅会立刻赢得学生对你由衷的敬意, 更能让学生豁然开朗, 并提高写作水平。

三、循序渐进作文教学的意义

从教师的角度看, 循序渐进指导作文教学, 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 合乎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 合乎作文教学规律, 合乎学生学习的规律, 能让写作教学更具科学性, 摆脱传统写作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 同时牵动整个语文教学, 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并且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能克服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盲目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解决学生作文的三大难题, 即“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加具体化, 系统化, 规范化, 使学生在有序的训练下逐渐提高作文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看, 循序渐进地学习写作文, 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素养, 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作文的成绩, 提升了学生的品格, 使学生更加热爱写作、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没有深入探索作文教学序列, 没有层) 层递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引导, 作文教学如无头苍蝇盲目乱撞, 实效自然甚微。只有摸清学生写作的心理发展规律, 找到符合写作规律的科学序列, 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教学, 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燕.运用系统论指导初中作文教学研究.

[2]欧秀东.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3]钟建琴.激活学生创作的源泉.

[4]蒋华.初中语文写作序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作文训练要循序渐进 第2篇

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全面的指导训练,逐步地提高写作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开源与导流。这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写作的源泉很多:家庭、学校、社会、世界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只是有时视而不见。一写作文便觉得无话可说。老师的任务就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观察生活并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和习惯:不仅同语文打交道。而且能善于捕捉有意义的材料,领会其中闪光的思想道理。然后指导他们行之于文,包括观察内容的取舍、观察角度的选取和材料中心的提炼等。具体做法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布置观察任务、写观察日记,或写分析笔记。

二、阅读与吸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得到范例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都是典范的例文,是写作的最好范例。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更应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并可以对课文进行背诵、模仿、改编,以达到充分吸收的目的。其中,语言材料的积累与吸收尤其应该重视。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环境描写,《孔乙己》的人物描写等。而现在有不少的初中学生写作文居然很少用到学过的词句,更谈不上写作方法的吸收。

三、要求与放手。作文有三个层次:即课内训练,课外练笔和自觉创作。课内的训练要坚持“要求”与“放手”相结合。“要求”即“绳之以法”。要求学生按一定要求写文章;“放手”即“给与自由”,让学生在一定要求下大胆作文。这二者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得当。有人形容学生作文为“戴着镣铐跳舞”,就是说学生作文既要在一定限制下写,还要写得优美;既要符合一定法则,又要有新意。学生初学写作,无法则乱,但法太严则成八股文。我们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材料、中心、表现方法等方面让学生自由发挥。使之能爆发出才华的火花。

除了课内训练,还应让学生养成课外练笔的习惯。可以随时随地写,长短不限,久而久之可以形成自觉的写作要求。从而达到创作的层次。

四、起草与修改。在作文训练方面要讲究方法,指导学生怎样把已有的生活形成文章,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每次作文先列提纲,做到心中有数,才有下笔如有神的可能;否则,想一句写一句,想到哪写到哪,很难写出一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句通畅的好文章。另外,写好文章,一定要修改。作文的要求是尽量完美,平时多改才能少犯错误。修改是一种习惯。又是一种能力。鲁迅说:“我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修改的方法有很多,应以学生自改为主,学生互改、教师修改、师生共改等为辅。一段时间,我让学生作文写完后,看三遍再交给我。结果文章大有进步。我主张教师应少批多改,有时点到为止。因为批语对于多数学生无多大实际帮助。

五、训练与实用。一般的作文无实用性。只是为练习而练习。这样可能会降低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多进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作文训练,让学生把平时训练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经常写一些书信、调查、申请书、自我介绍以及小型文学作品等。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提高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写作的欲望和兴趣。

民工子女的阅读教学, 要自然渐进 第3篇

针对民工子女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认为更要强调的是“自然”和“渐进”。所谓“自然”, 就是教学要更多地适合民工子女的生态, 教师切忌与本地学生作“一刀切”式的对待, 要有效设计适合民工子女的教学。所谓“渐进”, 就是要从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 一步一个脚印走, 慢慢来, 要多研究“慢”的艺术, 切忌“欲速则不达”。以下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一、少“强制”, 多激趣

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学校后, 语文阅读能力低下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连简单的从原文找原句都无从下手, 问题更是答非所问。这样的基础, 如果依靠教师施加外力来加以强制学习, 提高语文能力, 这对他们是个伤害, 使他们仅有的一点语文学习的兴趣会丧失殆尽, 学习主体的内驱力就会削弱, 被动性会更大。所以, 只有遵循适合学生主体成长的规律, 即教学环境 (包括教师的教) 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和谐, 以自然的生态去要求, 才能逐渐培养他们的语文阅读兴趣和习惯, 继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为了保护他们的语文阅读兴趣, 笔者取消了程式化的语文课前预习。这种课前预习, 指的是由教师统一布置, 依靠外力来加以维持的强制性预习, 在此前, 笔者每天总是不顾学生有无兴趣、有无时间, 习惯于以统一规定的形式强制学生进行预习:读课文3遍, 认读并抄写生字新词, 进行词语解释等等。结果这种预习式的家庭作业, 每天总有好些人的质和量不过关, 而且教师还要花大力气去追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 强迫他们抽时间完成。这不但导致学生情绪上的抵触, 以致引起对语文学习的厌烦, 而且督促和批改这些家作, 还得花费教师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高耗低效现象。

取消了程式化的语文课前预习, 笔者在课堂上采用了情境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等方法, 在营造课堂快乐阅读的氛围后, 设置了“先学后教”的环节, 即把以前的“预习”, 引进了课堂。新课导入揭题后, 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自学。如: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字音, 读通课文, 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在课堂上自读, 注意力比较集中, 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帮助, 针对性强, 自然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接着进行预习反馈, 真实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得到准确及时的矫正, 使学生在不断地自读、矫正中,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笔者又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 开展了听故事讲故事活动。凡故事性强的课文, 都鼓励学生上台演讲。如果记不住, 可以拿书读。但读故事的同学不能够有不认识的字和词, 因此事前要有一定的准备。民工子女一样喜欢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 一样希望自己能“露一手”给大家瞧瞧, 所以总是会做好准备, 争取参与上讲台。这种阅读方式虽然教师的分析少了, 却实实在在地培养了民工子女认真阅读的习惯, 并无痕地链接了他们的阅读现状。在激起了学生阅读故事的欲望后, 若能再把他们引入课外阅读的“书海”中, 做到不须教师催逼督促自己能如饥似渴地去阅读, 养成自由阅读的习惯, 那可是一笔莫大的教学效益。

二、少“排放”, 多自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位, 从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的总体目标看, 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应和“课文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把“听讲式”阅读引向“自读式”阅读, 做到以读为本, 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朗读感悟, 启发学生融入角色, 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一文的教学, 笔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 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教学时, 分层让学生用心阅读课文。初读课文时, 重点是理清文章的画面顺序:“调整搭石”—“走搭石”—“相互礼让”—“背老人走搭石”。再读课文时, 又以“美”为切入点, 设计了如下环节:自由读“美的画面”,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阅读, 在读中自学, 读中自悟, 读中自得, “悟出这是一种怎样的美”。这样, 学生就能自己感悟出各种美 (“秋凉在即, 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 几番精心踩踏”这是助人为乐美;从“急着赶路的老人, 发现搭石不稳, 及时调整, 满意才肯离去”这是勤劳美;从“行人走搭石, 动作协调有致, 声音踏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和谐美;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 招手礼让, 闲话家常”这是谦让美;从“要是谁偶遇老人, 蹲身下伏, 背负过溪”这是尊老美……) 。“议”,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允许有不同意见, 并鼓励创新, 围绕“哪些画面最吸引你?”说说自己的感悟。在分层阅读中, 降低了阅读难度, 学生自然地掌握了读、悟、议的方法, 理解课文深入了, 而且陶醉在其中。

最后, 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再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样, 分层阅读、以读促悟、以读表达的阅读教学, 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阅读状态。

三、少“定式”, 多唤醒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笔者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 无论课文描写的景色多么迷人, 叙述的事情多么感人, 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习惯于生吞活剥式的学习方法:课文先被分段, 然后机械地分析段意和写作方法。这种定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没有了美感和心灵的愉悦。难怪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里指的“唤醒”, 就是让学生去学习实践, 获得体验。因此, 在课堂上要注意变换教学方式,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 能大胆地进行合作探究, 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 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

笔者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 在导入课文后, 让学生自学课文, 接着交流自学情况。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巴迪在八岁时写了一首诗, 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 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 巴迪明白了不同的评价都饱含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有的说:“我了解了题目为什么要打引号, 这是父母评价的话。”还有的说:“我知道‘腼腆’的意思了。”“我能读准生字字音。”……从第一次交流的情况看, 学生的思路已打开, 再不是等着教师分段说段意了。再读课文时,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进行语言模仿, 让学生小练笔。母亲看了儿子的第一首诗后会怎么想?父亲看了又会怎样想?请设想一下当时父母亲的想法, 把它们写下来。写完后又进行了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能创造性地抒发自己的感受。阅读中, 由于学生参与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 表达的意识被唤醒了, 所以他们能站在自我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初步读出自己的感悟, 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内讨论非常热烈, 学生发言异常踊跃, 改变了不愿读、不善说、不能写的“三不”现象。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之法, 在于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这就是说, 在阅读教学中, 要多读, 而且要有层次地读。在不同层次的准确到位的朗读中, 让学生领悟阅读的乐趣。引导民工子女开展阅读, 必须从培养读的兴趣入手, 自然渐进, 才能无痕链接。这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文精神”强调教学要少些包办, 多些自主;少些限制, 多些引导;少些理性, 多些情趣。只有按照这“三少三多”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达到自身内化。让阅读成为快乐之事, 享受语文的魅力。

ERP建设要循序渐进 第4篇

服装企业作为离散型制造业构建ERP系统应该分为三步走,即从单项应用到信息集成(如财务计划管理、营销分销管理、供应链管理、办公一体化管理等),再从信息集成到过程集成(如生产计划、成本管理、决策支持管理等),最后从企业内部集成到外部集成(企业信息门户、人力资源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协同供应链管理等)。

庄吉集团根据企业自身管理上的实际需求,构建了ERP价值链管理模式,实施第一步从单项应用到信息集成。什么是ERP价值链管理呢?通过调查,从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ERP实际运行和发展情况来看,普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经济运行环境不规范,企业自身整体素质不高,ERP产品技术不成熟等方面。因此,企业搞ERP建设既要从现实出发也要从长远考虑,要避开以上不利因素,先按ERP建设的基本要求建设好企业的基础骨干网络,将企业中实际需求强烈的关键性的高价值管理环节,如财务计划管理、分销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等项目利用较为成熟和开放性的标准系统软件(可提供原代码进行二次开发的系统软件)分段构建价值链模块,以后逐步拓展到生产计划管理、物料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OA)、知识资源管理(KRM)等等适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的价值链模块,最后整合这些价值链模块,并形成完整的ERP管理体系。这样,不仅减少了企业一次性大规模投资的风险,同时让企业在逐渐实施的过程中提高员工素质,改善和适应内、外部环境,更可以克服目前完整的ERP技术在现实应用环境上的不成熟和企业整体技术素质不高的瓶颈所造成的项目实际成功率低下的不利因素。

庄吉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一贯指导思想是:总结规划、分步实施。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始建于1998年,当时集团局域网络采用集线器加路由器构成,以租用DDN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并组建了温州第一家企业级的服饰网站。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和使用,发现原来建立的MIS系统的整体网速跟不上实际应用需求。庄吉集团信息中心于2002年5月向集团总裁办提出网络改造方案,经过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拟定出分段实施ERP价值链管理方案。

目前,我们投资120万元,构建了基础骨干网络,为庄吉集团ERP建设提供安全、高效的硬件平台。其主要设备有:IBM企业级服务器用以建立企业共享信息数据库;思科PIX 515硬件防火墙,以隔离企业内部计算机与互联网,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申请10M LAN作为企业对外联系的通道;思科3550交换机作为企业目前的核心交换机,与2600路由器一起构筑企业100M到桌面的1000M骨干网络;并租用了2M数字电路,实现平阳工业园区生产现场到温州总部营销物流中心的点对点连接,还购置了100多台PC机,完成庄吉集团城域网的整体规划。随后,公司还购置了VPN和多媒体设备,建立了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初步方案,并逐步将全国大中城市的分公司、代理商利用VPN方案纳入庄吉集团城域网内,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资金流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根本保障。我们投资62万元,选定金蝶K3作为财务管理软件用以升级原来的金蝶6.0软件,其中包括间接成本管理、产品成本会计、利润分析、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银行现金管理、纳税申报、一般流水账、特殊流水账、总公司汇总账等。并请来金蝶公司培训部讲师,对庄吉集团全体财务人员、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脱产培训。通过近一年的运行,这套系统软件提供了企业更精确、实时的财务信息。

我们投入100万元,完成了营销分销管理系统的开发。项目重点在于管理好企业的物流信息、客户信息、市场信息。创建了营销管理系统、分销管理系统和前台销售管理系统等模块,还包括销售管理、订单管理、调配管理、发货运输、发票管理、业务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及庄吉时尚俱乐部、仓储条形码管理等。经过测试,于2002年10月份启用。它协助企业迅速地掌握市场信息,以便对顾客需求做出最快速的反应。

庄吉集团ERP价值链管理项目(一期)总投资282万元,全额自筹完成,整体运行良好,保证了庄吉集团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达到了项目的立项要求。通过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计划项目验收。

循序渐进,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识字 说话 观察 指导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作文教学即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

一、围绕识字教学,注意说话训练

识字是小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加强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把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识字教学同时,加強口头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从组词开始,引导学生说简单的话,把识字跟学生已有的语汇基础联系起来。扩大学习范围。既要保证教会学生读音、偏旁,又要启发学生从已经掌握的词汇中说出与新字关的词。其次,再根据这些词说一句话,更进一步通过联想后,让学生说一段意思完整的话,用上所列出的词语,久而久之,学生不仅理解了字的意义,还同时进行了口头组词、造句说话的训练,逐渐的学生就有了想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动机,教师再加以因势利导,运用扩充句子的办法,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更生动、准确,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观察能力,加强写话练习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但会说话不等于会写话,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除了继续围绕识字教学,通过用词造句,扩充句子,整理句子等形式,让学生学习语言的书面形式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加强写话练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到开始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处到细节,按顺序观察静物;观察动景时,还要注意开始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原因如何?在观察中适当加以提问,开拓学生们的思路,引起他们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进而促使学生们的观察兴趣越来越浓,而且条理清楚,不零乱,完整统一。

同学们有了观察兴趣,学会了方法,接着就可以引导他们把观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先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随后让同学们把所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促使学生们经常通过观察练习写话。

三、结合阅读教学,提高写作水平

蜜蜂酿蜜,就先采蜜,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头脑中空空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听看少儿广播电视节目,读懂课文中的习作例文、经典课文,多看或多听小学生写的优秀习作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丰富语言,言之有物。的训练,做到读中有练、练中有读、读练结合。

1.记事。记事就是把事物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讲解记叙事情发展情况的三种方法:一是顺序。四、五年级的课文大部分是用顺序的方法来写的记叙文,是学习的好教材,让学生反复阅读,然后把重要句、段默写下来,读的熟了,记得多了,学生就逐渐理解和掌握了顺序记事的写法;二是倒叙。为了教会学生用倒叙的方法,可以选出相关的倒叙、顺序写法的段、章节加以比较,明确不同点,加以区别。倒叙用的好,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人以悬念;三是插叙。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插叙,在文章里怎样用插叙,插叙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技巧。

在阅读教学上,我还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练习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等按照空间顺序记事方法写文章,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

2.写人。记叙文的人和事是不可分割的。有的记叙文以写一件事为主,这件事里可能说到几个人,有的记叙文以写一个人为主,可能说到这个人的几件事。因此,学生学会了写事的方法,还必须同时学会写人的方法。写入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让学生结合阅读从三方面加以练习:一是练习写人物的外貌,即肖像描写。二是练习写人物的言行,即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此外,在指导阅读时,还要学生记好读书笔记,摘抄心理描写句段,写一些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与外校通信之类的短文练习,使他们逐步学会描写的方法。

四、注重写作指导,突破命题作文关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下一篇:推进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