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范文

2024-05-04

大师范文(精选10篇)

大师 第1篇

陶艺之美, 生命之美

陶艺之美, 是一种生命之美, 更是一种亲和之美, 体验火与土的魅力, 能让自己陶醉。周祖国作品的“大韵”之美, 让人深刻体会到了何为自然之灵气。

走进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的陶琉工业园, 古韵之感油然而生, 踏进周祖国先生创办的“大韵坊”青瓷艺术馆, 更别具一番风味。该艺术馆成立于2008年, 虽然门面并不起眼, 但来到周老师的陶瓷工作室, 呈现在眼前的景象却会让你震撼和惊叹:室内整洁无尘, 展柜上陈列的一件件陶瓷艺术作品琳琅满目, 典雅精美;高贵富丽的贵妃瓶, 自然灵动的大柳叶瓶, 端庄清丽的大吉祥瓶, 丰满细腻的大双耳瓶……无不绽放着艺术的魅力。无不让人对周老师的审美意趣和独具匠心倍生敬意之情。

谈到自己心爱的陶瓷艺术, 周祖国总是兴致盎然。他说:“中国陶瓷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一种物化的文化, 是中华民族在制造使用和欣赏陶瓷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 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器物, 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当时的科学技术。他个人认为, 画陶瓷最重要的一点和画中国画一样, 就是继承。不要刻意地求发展, 要有一个延续, 不管是画山水也好, 画人物也好, 创新并不是完全脱离, 要沿着历史的长河这样走过来才行。在继承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创新, 创新要秉承永恒的主题, 也就是秉承传统这一脉络, 不断与时俱进, 我们的陶瓷文化才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多年来, 周祖国正是在这样的力量推动下, 不断致力于陶瓷造型设计和陶瓷彩绘。他博采众长, 从形式和内容上, 赋予了“大韵坊”每件作品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 将物象精神和形态美有机融合, 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风格。他的作品不仅继续了传统陶艺的精湛技法, 还具有儒雅的文化风韵。他还成功研制了在骨质瓷上作画, 利用氧化焰烧制釉下五彩的技艺, 使画面更加光润、清新和高雅。从此, 在陶瓷艺术之林, 便有了“大韵青瓷”的一枝独秀。那水晶般的色泽, 光洁纯净的质地, 造型之美、工艺之精, 谁看了都会觉得眼前一亮, 顿觉心旷神怡, 意静神清, 似乎大韵青瓷的国粹内涵, 已渗入了周祖国简单而朴实的情感。

徜徉在“大韵坊”的陶风画韵之间, 细细品味周祖国的陶瓷作品可以感觉到, 大韵青瓷仿佛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在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之时, 也给人启迪、令人升华, 或许艺术的力量正在于此。它来自于艺术家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 是以最好的状态投入进去的, 他忘记了外面的世界, 也忘记了这是一个作品, 更忘记了这是一件商品。观其瓷器作品, 人物、山水、花鸟、草虫、鳞介等自然景物惟妙惟肖, 自然灵动, 且艺术技法巧妙, 或对称、或单一、或交错、或重叠;其形体有长、圆、方之分;其外轮廓有直线、弧线、锯齿、波浪之别;其质感薄如蝉羽、光滑如玉, 美哉妙哉!

骨青瓷富贵瓶四季

为了适应现代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对瓷器之美的传承, 周祖国已经将产品逐步做精、做细, 做大, 最高的达到1.1米, 现在产品已达上百种。为了更好地研究陶瓷艺术, 他于2014年8月21日成立了“淄博市大韵坊七彩瓷研究院”, 为自己的艺术之路提供了一个平台。凭着对陶瓷艺术的执著探索, 潜心耕耘和矢志不渝, 以及练就的扎实制陶功夫, 周祖国将继续坚守着陶瓷艺术这方净土, 使未来的艺术之路走得更远更宽。

铭心趣然, 走入艺术人生

打开兴趣之门, 是通往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 因为只有兴趣能让一个人对一件事如痴如醉, 执着坚韧。

能够在陶瓷艺术上有所建树, 不仅是因为周祖国出生于被称为五大瓷都之一的博山, 更是因为他出生于一个瓷器绘画师之家, 这让他自幼耳濡目染, 并对在瓷器上作画铭心趣然。小小年龄不仅喜欢上了绘画, 更是对在陶瓷上绘画显得尤为好奇。于是, 凭借着一股热情和对绘画的天赋, 他开始了执着而辛苦的艺术之路。

周祖国似乎天生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并与陶瓷艺术更有着一种不解之缘。1980年, 他如愿考入博陶技工学校, 并幸运地师从艺术名家蒋正和、欧林芳等大师, 学习国画和工笔画。1984年, 他又考入山东博山陶瓷研究设计院, 先后拜师于李庆章、冯乃庄、冯乃江、纪荣福、周祖功等陶瓷艺术前辈门下, 从事陶瓷艺术绘画创作, 以彩绘山水、花鸟见长, 并兼习刻瓷。

在学校, 周祖国悉心聆听大师们的谆谆教诲, 博采众长, 在前辈们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品格风范影响下, 更加坚定了投身陶瓷艺术的信心和决心。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 他经历了各种生活的考验。当然, 这需要来自内心的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是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其实, 无论什么人, 要想实现自己的心愿和梦想,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锲而不舍与长久的积淀。这样的艺术和人生才更有意义, 才更具价值。而要想在艺术领域长久立足, 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未来的目标, 是无法做到的。

为了让自己的艺术之路走得更加稳健, 周祖国参加了各种艺术培训, 20世纪80年代末, 曾就读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 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2012年, 他又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举办的全国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高研班深造。多年来, 他对传统陶瓷绘画艺术的痴迷和吃苦耐劳、从不言弃的心劲, 让他不断努力向前辈们学习, 并积极探索与创新、吸收传统绘画工艺的精华, 巧妙地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使作品充满活力和想象力, 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使人生得到了真正的升华。

如今, 周祖国已经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淄博市大韵坊七彩陶瓷研究院院长。2012年被国际职业规划鉴定中心认定为“国际注册高级工艺美术师”。2012年, 他被授于“淄博市陶瓷艺术优秀工作者”。2013年, 被授于“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周祖国不断创作与创新陶瓷艺术, 为我国瓷器艺术的发展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其作品造型之美、工艺之精博得了专家的赞誉, 而他的陶瓷作品也多次在全国各类奖项中获奖。2011年, 作品“祥云瓶”在第三十七届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获银奖;2012年, 作品“富贵图·远瞻一组”在第二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中荣获银奖, “梅兰竹菊”获得2012中国轻工业名品博览会银奖, “鸟语花香”在第四届中国 (山东) 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会上荣获“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奖金奖;2013年, 作品“青瓷开元壶”获“泰山瓷业杯”第二届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腰鼓瓶一组”在第三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中获金奖, “青瓷五头文具”获得中国国信百花杯金奖, “九头刻瓷文具”获第七届“中陶奖”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潮州杯银奖;2014年, 作品“中华五岳”在第四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中获金奖, 《吉祥瓶——鸟语花香》在2014“国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评比中获得金奖, “晶莹七彩瓷莲子玉碗”在2014“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评比中获得金奖, “黄金瓷莲子玉碗”2014年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牡丹图”、“葫芦瓶黄金瓷”今年获得中国山东轻工业品博览会金奖。此外, 他的“荷塘情趣”等五幅作品还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别编入“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作品双耳瓶刻瓷“禅心”被淄博中国陶瓷馆收藏。

独具匠心, 畅游艺术殿堂

骨质粉瓷一号美人瓶刻瓷“在水一方”

手绘鲁青瓷釉下彩苹果缸“情韵”

黄金葫芦瓶刻瓷“秋荷蛙声”

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神韵, 书画艺术如此, 陶瓷艺术也是如此。而二者兼具的周祖国又是如何驾驭这神韵之美的?

淡泊名利, 能够彰显一位艺术家的真正价值, 对于众多的荣誉, 周祖国淡然地说:“艺无止境, 学也无涯, 自己现在只能算是刚起步, 能够守住一块艺术的殿堂学习、交流、创作, 这是此生最快乐的一件事。”最好的交流学习莫过于参加各种艺术展会。

2013年11月23日上午, “2013淄博艺术陶瓷青岛巡回展”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三楼成功举办。山东省陶瓷协会理事长葛春平表示, 希望以此为良好开端, 举办更多更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 振兴山东陶瓷业的发展。周祖国、周祖毅堂兄弟俩受邀一起参加了这次展会, 他们犹如山东陶瓷界杀出的两匹黑马, 受到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5年8月6日至9日, 由济南报业集团、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地区分会等主办的第三届济南艺术品博览会将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 届时周祖国将携带其精雕细刻的陶瓷作品亮相现场, 收藏爱好者们将有机会一饱眼福。

鸿鹄独立而坚忍地生活在自由的世界之中, 时而遨游于水面, 时而着陆于岸边, 时而搏击于长空, 其以无数的不同姿态完成一次次高难度的飞跃, 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演绎着生命的华美。周祖国犹如这样一只鸿鹄, 从绘画艺术到陶瓷艺术, 在这个流光溢彩, 琳琅满目的陶艺世界, 演绎着青瓷绘画的美丽传奇。

骨质青瓷葫芦瓶刻瓷“禅味”

在固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同时, 周祖国用品格、技艺铸就“大韵坊”独特的风采, 他的作品没有丝毫的伪装与做作, 他所有的作品灵感都来源于他对生命的感悟, 并将自身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陶瓷艺术之中。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周老师展现的是一份繁华背后的平淡, 他在用素心素面的泥土来展现一份原始生态之美, 一份至真的生命之美。他与瓷器冥冥中已经有了一种宿命, 这辈子将不离不弃。如同命运之河在无际的旷野上奔腾、流淌, 荡涤泥沙、撞击岩石一样, 他让真实的生命活跃在天地之间, 在陶瓷艺术界唱响了一段新的生命篇章, 他还将继续演绎一段又一段人生艺术传奇!同时, 他更希望祖国的下一代能够把先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传承光大, 让中国的陶瓷艺术继续在世界上绽放光芒。

人物简介:

大师与大师 第2篇

李政道在当天早上接到瑞典科学院的电话通知后,立即捉笔:“大猷师尊鉴:科技界通知,杨振宁和我合得195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金……现在的成就大部分是源于在昆明时您的教导,假如在1946年您没有给我这个机会,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光荣。生政道。”

杨振宁在接到电话之后也马上致信吴大猷:“大猷师:值此十分兴奋,也是该深深自我反省的时候,我要向您表示由衷的谢意,为了您在1942年曾引导我进入对称原理与群论这个领域,我以后工作的大部分,包括关于宇称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与15年前的那个春天,从您那里学到的概念有关。这是多年来我一直想要告诉您的情意,今天或许是最好的时刻。生振宁上。”

两位在获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后,不约而同想到恩师,并立刻提笔写信给他,把这项荣誉奉献给他。师恩不忘,不管获得多么巨大的成功,置身于何种高度,仍虔诚如斯,真乃谦谦君子。

而对此,吴大猷曾谦虚地说:“近年来,李、杨成就卓然,国人常提及二人为我学生,传为美谈。实则我不过适逢其会,在那时那地遇上他们而已。譬如两粒钻石,不管放在哪里,终还是钻石。”

这就是大师的风度。

呼唤大师 第3篇

民国时期是我国大学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蔡元培先生与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 竺可桢先生与浙江大学的“求是创新”……梅贻琦先生与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 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校长和大学精神已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丰碑。

在梅贻琦 (1889~1962年) 先生73年的生命历程中, 与清华大学之缘就长达53年。他于1931~1948年任北京清华大学校长, 这17年是中国社会力挽狂澜的17年, 是清华蒸蒸日上、彪炳史册的17年, 也是浸润着梅校长艰辛与荣耀的17年。在他的领导下, 清华形成了“行胜于言、行成于思”的校风, 孕育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 这些奠定了清华务实、求真的精神风范。1955年他赴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 直至1962年逝世, 他的全部心血都倾注于新竹清华大学的创办上。有人说, 他是清华的名片, 他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生斯长斯, 吾爱吾庐”凝括了他与清华的血脉之情。梅校长不仅以卓越的治校实践创造了两岸清华大学的茁壮和辉煌, 他的大学理念和校长风范也奠定了中国大学精神的根基。他提出的“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他实施的“教授治校”, 他倡导的“通才教育”, 他捍卫的“学术自由”, 都已成为我国大学精神的象征和写照。

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学术界对梅贻琦校长乃至整个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的研究还处于文献整理阶段, 现有成果呈现出事迹描述多、分析评价少、归纳总结多、内涵阐释少的特点。他们在中国大学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关注, 他们的学术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掘, 他们的精神内涵还有待充分彰显。弥补这些不足, 将有助于今天的大学承接历史的血脉, 找到精神重建的重要资源。

十年的高等教育扩招带来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大繁荣。十年后的今天, 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由规模扩展转向内涵建设, 高等教育研究也理应从纷繁的现实研究转向深层的内涵开掘之中, 而历史研究正是内涵开掘的重要一环。历史研究不仅要在文献学层面“溯源”“寻根”, 更需要在发生学层面进行心灵探幽, 从而摸索出活跃于那个时代的人物的真实而丰富的心灵世界。文艺理论家夏中义教授主持“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史案”研究, 推出“文献-发生学”方法, 并且以专著《世纪苦魂:王国维》把这一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方法无学界, 其他学科探索出来的有效方法也应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资源。

民国时期的大学校长大多不仅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 同时也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是如何实现的?民国时期也是中国大学的转型时期, 在这种转型中, 现代大学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传统是如何奠定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成功处理“古今中外”关系的范例。个案研究虽然只是群体研究的一个侧面, 但是通过对个案的“文献-发生学”研究, 可以深度揭示特定个体精神的成长史和特定学校发展的生命史, 从而对整体研究作出真正的贡献。

今天我们该如何呼唤大师?也许我们只有一次次地走近大师, 靠近他们的生命之根, 聆听他们的精神之魂, 让他们的光辉点燃我们内心的能量, 并让这种能量由星星之火转化为燎原之势。只有那时, 我们才可能再一次看到大师的身影, 才能再一次迎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对民国时期著名大学和大学校长的研究, 在今天已经不是某个人的需要, 而是这个时代的召唤。让我们听从这种召唤, 通过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 兢兢治校之事, 走进那个洒满光辉的大学时代。然后, 我们回来, 掬一腔热血, 戴几分赤诚, 盗一点火种, 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

没有大师的“大师时代” 第4篇

古代称经师为“大师”的,有,不多;尊老和尚为“大师”的也有,但与尊之为“大师父”似无多少区别。这些古远的事情闲话少叙。就是民元之后,大学问家不少,“大师”这个头衔也很少用到。章太炎、王国维的学问都很大,但当时也只尊称为“太炎先生”、“静安先生”,并无呼为“章大师”“王大师”者;胡适的学问也不小,可他自称“但开风气不为师”,“师”且不为,遑论“大师”;鲁迅的文章、学问是公认的——他的论敌也不否认,敬仰者也只是称之为“先生”。

我们身处一个浮躁的时代:少钱的急着想发财;没权的争着要做官;无名的忙着要成名。发了财,当了官,出了名,又想着更多的财,更高的官,更大的名,甚至三者兼得,福禄绵长,永远没有餍足之时。踏实做事,不尚浮华,虚己让人,反倒成了无用的象征。

不肯做事,又慕浮华,钻营捷径,于是,祈福者、占卜者,攀附者,请托者,结党者,捧场者,行骗者,相望于道路。他们相互吹捧,相互利用,相互哄抬, “大师”的名号也就遍于市街了。

没有大师的“大师时代”,是浮躁社会的产物。五光十色,炫人耳目,浮在上面的什么鸟都有。永厚先生的图,大概从明代民谣“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官贱如狗”化出。这样的“大师时代”,真正够格的大师——即或有,怕也羞与此辈为伍了。

“幽默大师” 第5篇

“大师”的课上故事多。一日下午第一节课, “大师”走进教室, 见众生伏案而睡, 不肯睁眼。他旋即从皮夹里取出一张百元大钞, 用透明胶带贴在黑板中央, 然后走出教室。很快, 教室里哗然一片。此时, “大师”踱着方步进来, 用他的高八度音说道: “我就知道你们是一帮‘见钱眼开’的家伙, 这不全睁开了嘛!”底下笑声一片。还有一日写作课, “大师”发现有人趴在课桌上睡觉, 就把他推醒。他极不情愿地抬起头, 显出一脸不满的怒颜。“大师”微笑着说上一句:“打扰您了, 真对不起, ‘特困生’同志。一到我的课上, 您就特别爱困觉。我只好成‘老板’, 板着脸把您摇醒, 天气很冷, 请您千万别着凉了。”那个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

“大师”的课上笑声多。有一回, “大师”正在上课, 教室里突然发出一声巨响, 坐在后排的一名同学的椅子腿断了, 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这时“大师”一边走过去拉他, 一边笑着说:“我知道现在中学生压力大, 可总不会大到把椅子也给压烂吧?”全班哄堂大笑, 这位同学也忘了疼痛, 笑了。不久, “大师”在板书时又听见有同学用笔敲打桌子, 他头也没回:“嘿嘿, 怎么写字还有人替我伴奏啊?”大家笑了, 敲击声停止了, “嗯, 这就叫‘戛然而止’, 感谢这位同学的演示。”大家都会意地笑开了。

“大师”的课上绝活多。一日, “大师”讲授《与朱元思书》中的“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时, 他还来句时髦的《两只蝴蝶》的歌词:“这些蝉不停地互相鸣叫, 一定是在说:‘亲爱的, 你慢慢飞, 飞到丛林去看小溪水……’”同学们都竖起大拇指: “大师, 你太有才了!”大师回敬道:“恭喜你们答对了, 猪也是这么想的!”又一日, “大师”突然心血来潮, 做了一回模仿秀。他右手做话筒状, 举向全班, 像某些歌星一样大声喊道:“后面的朋友一起来!”“后面的朋友大声点!”同学们哄堂大笑, 很快, 朗读的声音便响彻校园。

“大师”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大师”何许人也?你来了, 就知道了。

[简评]

一、幽默是开味剂,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这位老师是个智慧的老师, 他常常打破常规, 来点花样, 给同学带来了新鲜感。他能以静制动, 后发制人, “钞票事件”就是明证;他能偷换角色, 移花接木, 对“特困生”“老板”的解释就是明证;他能难得糊涂, 借题发挥, “敲打”的处理就是明证。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 你怎么能不智慧幽默起来呢?

二、幽默是兴奋剂, 可以激发学习热情。这位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老师, 吹拉弹唱, 皆成绝活。课堂来个“模仿秀”, 幽默的表演引人注目;随堂来个“卡拉OK”, 幽默的嗓音逗人回味。身处这样的课堂, 你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广告文案大师李白 第6篇

我对李白广告文案水平之高最深刻的一次认识是2013年夏天,去庐山旅游,晚上在牯岭歇息了一夜后,第二天上午到了星子县。 我此行只有一个目的,一定要爬到香炉峰瀑布旁。 等到我们一行汗流浃背步行了两个小时,走到香炉峰下时,遥看那一线瀑布在眼前若隐若现,根本没有“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魄。

归途中我对同行朋友说,1300来年后,我们不辞辛苦,都想一睹香炉峰瀑布, 还不是受了李白著名的广告 《望庐山瀑布》影响。

李白为庐山写的广告文案不止 《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另一首有名的诗是《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极力铺陈和描摹庐山的雄奇秀丽。

李白留下的诗歌中, 不仅仅有关于风景区的广告文案, 衣食住行几乎无所不包。 比如说关于楼宇的广告,有《拟古》之一:“高楼入青天, 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衣帽鞋履的广告有 《玩月金陵城西往石头访崔四侍御》 所咏:“草裹乌纱巾, 倒披紫绮裘。 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 ”

美酒的广告文案就更多了,最著名的当属那首《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今天山东仍有“兰陵酒”这个品牌, 但已经是蒸馏的白酒了,和李白那时候喝的兰陵酒完全不是一样的酿造工艺,无非是借李白广告词的余泽营销。

李白一生中最精彩的广告文案是哪几首呢? 我认为是为杨贵妃做形象广告的《清平调 》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将女人比喻成花, 本是滥俗的笔调,然而太白这三首诗把杨贵妃和牡丹对比,人面花色浑融一片,同时蒙受着皇帝恩泽。 将君王恩、男女情、人与花之美结合得如此美妙, 讲政治和讲审美皆能达到相当的高度。后人想象杨贵妃的美,大抵是根据这三首诗。 当然,一个优秀的广告文案大师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但李白不满足,想做官管理政务,这有点不靠谱,唐玄宗赏赐千金让他归乡。 这千金,算得上他给杨贵妃写广告词的酬劳吧。

钱穆:一代国学大师 第7篇

钱穆在治学方面与胡适抵触颇多。胡适继承传统的说法,认为老子略早于孔子;钱穆则创立新说,认为老子略早于韩非,晚于孔子。一次,两人不期而遇。钱穆说:“胡先生,《老子》成书的年代晚,证据确凿,你不要再坚持你的错误观点了!”胡适说:“钱先生,你举出的证据还不能说服我。如果你能够说服我,我连自己的亲老子也可以不要!”

钱穆与胡适具体的学术分歧是表象,深层原因是钱穆对胡适的“新文化”主张不以为然。他后来甚至认为,中国思想界“实病在一辈高级知识分子身上”,“新文化运动,凡中国固有(文化)必遭排斥”,贻害深远。当年北京大学讲坛上最叫座者就是胡适和钱穆。钱穆称“大凡余在当时北大上课,几如登辩论场”。

问题8:钱穆与胡适的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1949年秋,钱穆在九龙开办了一所夜校。1964年,香港政府将这所学校与另外两所学校合并,成立了今天的香港中文大学。

问题9:你知道钱穆开办的那所学校叫什么名字吗?有什么寓意呢?

(阅读材料见2011年10月“读写版”)

如果有一次作文的题目叫“秋风与黄叶”,你会写什么呢?是不是仅仅写秋风席卷大地、落叶飘飞的景象呢?有一个人,她另辟蹊径,写了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最后在作文大赛中得了一等奖。

问题10:你知道她是怎么处理这个题目的吗?

(阅读材料见2011年10月“读写版”)

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至今已举办了三届。三届大赛涌现出了一批文字功底扎实、思路开阔的文学少年。其中,有一位选手曾蝉联特等奖。

问题11:请写出该选手的名字及其所在学校名称。

大师淘书 第8篇

西南联大时期, 作家沈从文喜欢“淘书”。1945年10月5日, 沈从文购得中华书局1936年版的《漆器考》, 他在书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从枪声盈耳中购来;书过于简率, 不合用;多错误, 少材料。”此书见证了在艰难岁月里, 沈从文购书的艰难经历。

朱自清在上中学时, 就极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的零花钱, 他把大部分都交给了一家广益书局, 而且还常常欠账。1920年是朱自清读大学的最后一年, 他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词典》, 定价为14元。为了得到这本书, 朱自清把父亲为他结婚时做的一件皮大氅以14元当掉, 把那本《韦伯斯特大词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氅, 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一次, 袁同礼 (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 要蒋廷黻 (清华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历史系系主任) 陪他去一位私人收藏家那里淘书。淘书时, 两人还相互关注察看对方的情况。其间, 袁问蒋有何发现。蒋说找到两本小册子, 一本是《文祥年谱》, 一本是有关鸦片买卖的书。袁似乎不感兴趣, 蒋私下里便很高兴。二人出来后, 袁同礼要回图书馆, 蒋廷黻要回学校, 于是二人分手, 各自回去。蒋看着袁离开视野后, 赶紧回去买那两本书。当他赶到那位收藏家家里准备购书时, 收藏家告诉他, 袁先生已经捷足先登, 把书买走了。

纪念大师的大师之作 第9篇

Sergio的外观设计可以说是相当怪异,车身整体宽度很宽,但前大灯的尺寸很小,对于外观而言,一向是见仁见智的事情。Sergio采用了法拉利旗舰车型才会配备的蝴蝶门设计,同样的设计出现在法拉利之前的旗舰车型Enzo以及Laferrari上。Sergio的双五辐铝合金轮毂相当夺目,21英寸的大尺寸让人感受到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前制动系统采用了碳陶瓷浮动打孔刹车盘,配合6活塞刹车卡钳,后制动系统则为4活塞卡钳。车尾的设计可以用天马行空来形容,尾灯中央类似炮筒的设计非常抢眼,看着就像是空调出风口。中置三出排气布局与458 Italia类似,不过形状有所不同。车尾中央为法拉利著名的跃马标志以及Sergio字样的铭牌。

相比较前卫的外观,Sergio的内饰设计就接地气很多,与458 Spdier的内饰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也仅仅体现在材质与配色上。方向盘也与458 Spider采用了相同的款式,Sergio内饰上最具特点的应该是它的座椅,从造型上看,座椅的包裹性势必要比传统超跑所配备的座椅差很多,尤其在肩膀位置。但悬浮式的头枕造型还是很新颖的,也算是Sergio内饰中不多见的概念元素。

魔术大师的表演 第10篇

早起的蜗牛未吃早饭就带着菜叶匆忙上路了。王国的其他公民听到消息也一批批地出发了。只见鸟儿、蜻蜓、蝴蝶、蝈蝈儿等组成了空中飞行大队,直飞俱乐部;猪、狗、羊、蚂蚁、蜈蚣等组成地面部队,穿草丛过小桥,直奔俱乐部;青蛙、鱼、虾等组成水中大队游向俱乐部。

俱乐部里已座无虚席,而磨蹭大王蜗牛,边走边吃,等他走到时只能趴在远处石头上了。

表演开始了,花枝招展的蝴蝶小姐领出了一个干瘪的小老头儿,满身皱纹,四只脚,长尾巴,挺像四脚蛇的。他嘴咧得很大,行动起来挺迟缓的——这就是魔术大师?

大师进行了自我介绍,就开始了表演。台上除了几盆花外别无他物,这更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哪个魔术师表演不用道具呢?只见大师向一盆兰草走去,转眼间,他竟然不见了。观众们都站起来,定眼一看,原来他正站在草丛中,不过刚才那深褐的皮肤刹那间变得油绿,跟叶子颜色一模一样!台下响起了一阵掌声,掌声还未落,只见一团绿又跳到了一簇鸡冠花上,刚才鲜嫩的绿又变成了刺眼的火红。台下静极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神奇的表演。这时大师又踱到了美人蕉花边,他的皮肤随之变成鹅黄,台下又响起了掌声。

就在大家激动地议论时,大师从花上跳了下来,刚才微笑的脸突然阴沉下来,身子越长越大,大得吓人,皮肤上出现了许多黄色环带,色彩斑斓耀眼,仿佛是一条准备出击的大金环蛇,可怕至极!刚才一直没看清楚的蜗牛这回可看得一清二楚了,他大喊一声“毒蛇!”便钻入壳中。台下大乱,许多小宝宝“哇”地大哭起来。

大师看到这个情形,微笑着现出了原形,仍是一个干瘪的小老头儿。这时台下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

演出结束了,可人们的议论没结束,大家向德高望重的乌龟询问表演的秘密。乌龟说:“这并不神奇,这是幻影先生的生理机能造成的。他的皮肤内有一个色彩库,库内细胞能根据外界颜色或自身心理变化而变化,在光的照射下就呈现出各种颜色,用以保护自己。他的肚子里又有许多与肺相连的气囊,鼓足了气就会胀大,这是用来吓退敌人的。”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各自都笑了。只有蜗牛低下了头,是他大呼“毒蛇”吓坏了大家,他打算一会儿向大家赔不是。

(指导教师:孙皓)

教师点评

上一篇:电工技术训练下一篇:能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