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设计教学探究

2024-05-04

陶瓷设计教学探究(精选4篇)

陶瓷设计教学探究 第1篇

一、现代陶瓷设计的起源

由一捧捧陶土烧制而成的碗碗罐罐, 历经岁月的洗涤, 非但没有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反而是势头旺盛, 在现代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陶瓷工作者将陶土用手工加以制作, 将其带到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是现代陶瓷设计的起源。

陶瓷设计者将陶土设计成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生活器具, 比如喝水的杯子、吃饭的碗碟等等。当然, 这只是现代陶瓷设计中的一个方面——生活陶艺设计。这种陶艺发展尤为迅速, 魅力无限, 正在悄悄地走进人们的家庭中, 工作中。正是因为生活陶艺如此之繁盛, 现代陶瓷设计也应以此为目标, 着重发展此方面的设计。

二、现代陶瓷设计的美感元素

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人制作出精美的彩陶, 这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最美丽的生活陶艺。纹理精细, 造型别致, 充分展现了泥土的独特魅力, 留给后人美的享受, 具有十分高昂的艺术价值。今天, 陶艺工作者继往开来, 在传统技法的指导下, 结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要求, 开拓进取, 不断创新, 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 也为后人留下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陶艺品, 比如做工精细、釉色绚丽、造型奇特的器皿, 还有一些十分宝贵的花瓶、果盘等, 这些都是陶艺工作者为后人留下的无价之宝。

现代陶瓷之所以能够将陶瓷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并能够深受人们的喜欢, 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 注意了美感元素的渗入。现代陶瓷设计中的美感元素概括来说具有两个方面:一是生活化;一是艺术化。这两方面相辅相成, 生活化是艺术品的生活化, 艺术化是生活品的艺术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般的只具有功能性的日常用品已经提不起人们的兴趣。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用品的艺术化, 也就是只有功能性、艺术性同时兼备, 才能满足人们实用和审美两方面的要求。现代陶瓷设计中恰恰注重了这两点, 所以才使得生活陶艺这种新兴的陶瓷艺术能够繁荣不衰, 能够走进千家万户。

一件件的陶艺品, 凝聚着创作者无限的构思和情感。每件陶艺品都在向人们传达着一种理念, 这种理念是独一无二的, 是创作者在创作时的灵感乍现, 是创作者想向世人倾诉的一种情愫。这种凝聚着创作者灵魂的艺术品高于生活, 又来源于生活。创作者在生活中感悟到的道理孕育到艺术品中, 使艺术品具有了生活化。现代的人们追求一种悠闲自在, 轻松快乐的生活方式, 而生活陶艺恰恰符合人们的这种追求应运而生。比如一件做工细致、造型优雅的陶瓷碗, 既美观又实用, 它是将艺术品生活化的典型例子。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 它能够让屋子显得优雅而美观;放进碗橱中, 它就能够发挥它碗的作用, 盛饭成汤, 为人们服务。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除了碗外, 还有杯子、壶等。现代陶瓷设计中注意了将艺术品生活化这一美感元素的渗入, 所以使本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品变得接近人心, 变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变得能够深受普通大众的青睐。

所谓生活品的艺术化, 是指本来简简单单的具有一般实用功能的生活品, 在陶艺工作者的手中, 经过创作加工, 制作成既又审美功效, 又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现代陶瓷设计十分重视“艺术化”这一美感元素, 毕竟陶艺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设计者将原本毫无意义, 只具有实用性的一只杯子, 经过构思和情感寄托, 制作成有形、有状、有美感、有意蕴的一件艺术品。同时, 每一件陶艺品的设计都是独具特色的, 没有一件是完全相同的。这也体现了现代陶瓷设计者的原创原则, 不会复制大量的作品, 而是精雕细琢, 个个用心地去创造艺术品, 这也体现了艺术品之所以珍贵的原因。

三、现代陶瓷设计的发展与瞻望

作为一个陶瓷大国, 我们今后的陶瓷设计应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设计出更加优秀、更加让人们喜爱的陶瓷制品呢?

首先, 必须清楚现代陶瓷设计中的生活陶艺是产业陶瓷的补充, 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和存在的。我们要创作出别具匠心的生活陶艺设计, 不能随便模仿, 也不能因循守旧, 应根据各地的情况, 比如风土人情, 消费理念, 消费心理和审美习惯而定。

其次, 现代陶瓷设计中的生活陶艺, 内容包罗万象, 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说它只包括锅碗、瓢、勺、杯、壶等等。其实只要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都可成为生活陶艺。所以现代陶瓷设计的范围也很广泛, 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 可以以此为重点, 但是不能受它的限制而目光短浅, 从而错失发展的大好时机。

最后, 我们要突破传统, 改变观念, 大力发展手工陶艺。这就需要现代陶瓷设计者开拓进取, 不断研究, 创新模式。一方面, 创作者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不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使自己的文化品位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 大力培养参与制作者的兴趣与爱好。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发展手工陶艺, 比如开展陶瓷艺术展览会, 让大众充分认识现代陶瓷设计的美妙, 即火与土的神奇结合。同时, 要将包装进行改革, 虽说现代陶瓷设计是首位的, 但是没有良好的包装, 那么陶艺品也是不能够发辉它的附加价值的。

结语

现代陶瓷设计紧紧抓住生活化和艺术化两大美感元素, 不断创新, 不断研发, 前途是光明的, 相信现代陶瓷设计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让我们这个陶瓷大国在世纪之林中熠熠生辉。

摘要:现代人的生活日益丰富, 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生活用品是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外在表现。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 人们将目光投向能够陶冶情操, 带来美感的生活用品, 这其中就包括现代陶瓷这一个性化的艺术品。这里所讲的现代陶瓷主要是指生活中的陶瓷。现代陶瓷设计更加注重生活化、艺术化。它的设计美感元素包括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这两方面。现代陶瓷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这也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追求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们努力开拓出现代陶瓷设计的新形式, 让陶瓷不再是一件件冷冰冰的物件, 而是一个有情感的生命。让它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现代,陶瓷,美感元素

参考文献

[1]朱丹丹, 梁春风;试论中国传统元素在豫酒外包装中的应用研究[J];内江科技;2010年06期

[2]郑先觉.孙兰.论包装在陶瓷产品中的重要性[J].景德镇陶瓷.2007年01期.

陶瓷教学设计 第2篇

课堂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智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素质发展目标]:培养学生造型欣赏能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教学准备

课本,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 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 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 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三、播放幻灯片

四、本课小结:我们为我国有这么悠久的陶瓷历史,这么好的工艺,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

欣赏感受中国陶器和瓷器作品,尝试运用记号笔和彩纸进行彩陶作品的绘制,和尝试运用铅笔、纸、剪刀等材料,使用剪贴法作出一张瓷器立体图片作业。感受陶器和瓷器的纹样美。

关于陶瓷设计教学思考 第3篇

关键词:陶瓷设计;意义;改革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陶瓷设计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陶瓷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实行陶瓷设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陶瓷设计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 陶瓷设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传统的陶瓷设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单一,教学效率较差,[1]加上目前我国陶瓷已经走向了市场化和商品化发展道路,对陶瓷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校陶瓷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陶瓷设计教学理念的转变,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陶瓷设计专业更好的发展。

2 陶瓷设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2.1 理论教学

陶瓷设计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即陶瓷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新课改下陶瓷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也不能忽略陶瓷设计理论知识。学生在具体的陶瓷设计中只有加强对陶瓷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才能够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实践设计,提高自我设计能力。但对于陶瓷设计专业来说,其理论知识的内涵较为丰富,学生在掌握基本的陶瓷设计理论知识得同时,还需要掌握其他变化理论知识和应用理论知识。[2]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陶瓷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也在不断地完善,这就可能导致陶瓷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存在变动。因此,要求陶瓷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接收陶瓷设计相关的最新消息,丰富陶瓷设计的理论知识。但是,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陶瓷设计理论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将理论知识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

2.2 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陶瓷设计教师应该要认识到两点:第一,陶瓷设计教学应该与实践相联系;第二,产品设计教学要深入实践。从第一点来说,陶瓷设计学科的产生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要加强陶瓷设计教学、提高陶瓷設计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求教师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合理设置陶瓷设计教学的形式、内容和评价体系等。[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区别在于,学生必须真正了解陶瓷设计,陶瓷设计行业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在了解这些知识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到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和锻炼自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陶瓷设计教学的具体策略

3.1 创新陶瓷设计教学机制

在传统的陶瓷设计教学中,高校采用的通常是硬性规定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机制下,教师采用的陶瓷设计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式教学法,即教师在讲台上教学,学生在下面听学。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刻板,学生不仅无法对陶瓷设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创新陶瓷设计教学机制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现状。具体来说,创新陶瓷设计机制指的就是高校让陶瓷设计教师上几次公开课,学生通过公开课的欣赏自主选择陶瓷设计教师和班级。这种教学机制的创新符合陶瓷设计学科特征,有助于提高陶瓷设计教学的有效性。陶瓷设计教学与一般性教学不同,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设计理念等的要求较为明显,只有当教师的设计理念与学生的设计理念相符,学生才能够真正认同教师,并提高学习效率。[4]此外,这种竞争式的教学机制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一举两得。

3.2 加强对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视

就实践教学而言,传统的陶瓷设计实践教学中,教师重视的是学生技能的提高而非“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传统的陶瓷设计教学中,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必要的陶瓷设计技巧,但是创新意识严重不足,学生的设计能力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因此,这要求陶瓷设计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禁止教师将学生培养成为“规模化”人才。陶瓷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陶瓷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创新陶瓷设计教学模式

陶瓷设计教师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综合发展。陶瓷设计课程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动手实践。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成为我国陶瓷设计教师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传统的陶瓷设计实践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先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转变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安排灵活的陶瓷设计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自主完成陶瓷设计。[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够依赖老师,而必须独立进行陶瓷设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进行社会调查,找到人们喜爱的陶瓷类型,包括陶瓷的材质、形状、功用等。然后让学生根据社会调查的情况自行设计符合人们需求的陶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来进行陶瓷设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较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陶瓷设计教学的有效性。

4 结语

根据当前陶瓷设计市场形势的变化,高校陶瓷设计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陶瓷设计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要想提高陶瓷设计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求高校教师创新陶瓷设计教学机制,加强对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视,并创新陶瓷设计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征娟.关于高校陶瓷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J].大众文艺,2013(07):72.

[2]周光云.作为设计基础课程的现代陶艺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180-182.

[3]吴雨晴.工艺性·包容性·国际性——论综合性院校陶瓷材料课程[J].艺术教育,2015(10):84-85.

[4]董丽娜.基于陶瓷设计专业应用性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思考[J].工业设计,2015(11):94+118.

砖和陶瓷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教学难点】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4.汇报交流。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 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②都由黏土烧制而成,为什么很多特性不一样?)3.分发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进行观察比较。4.汇报小结:烧制砖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烧制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导致了砖和陶瓷有了许多不同的特性。

上一篇:无油润滑论文下一篇:小学生自信心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