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2024-05-11

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精选11篇)

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第1篇

一、文化教学的常用方法

1. 文化渗透或文化旁白

这是课堂上教师最为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 只有对课文的文化背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才能够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涵。所以,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文化旁白的形式进行教学介绍,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有深入的领悟, 在这个过程中, 会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等跨文化意识, 进而影响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 文化信息输入法

通过各种媒体手段, 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文化习俗。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介绍西方文化的教学片。学生可以身临其境, 感受大量的社会文化知识。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指点, 教学效果会更好。

3. 文化感受法

感受来自于心灵, 在教学中, 通过对不同语言文化的比较,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两种不同文化所带来的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感知到英美文化的同时, 也完善了学生内心中的文化感受。比如我们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暄问候的话比较一下, 就知道其间有相同之处, 也有相异之处了。

4. 微型戏剧教学法

在微型戏剧教学过程中, 每一幕的文化冲突都能够通过典型事例来展得以展现。首先让学生体会剧本中人物的性格, 通过体验式的融入表演, 让学生感知到角色的真实感。通过微型戏剧的人物冲突与文化困惑, 让学生自主的去探寻造成这种文化冲突的原因与交际障碍形成的诸多因素。这样的形式, 使得即时的、应景的语言输入与输出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这种无形中完成了文化与语言的融合与学习, 保障了语言学习的效果。

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之外, 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所以, 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传递文化信息。

三、结合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教学

课题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是文化教学活动。课外文化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更深层次的了解英语文化。一些院校开设了主题丰富的文化活动, 但这类活动不要设置教学对象, 如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 这样剥夺了其他的学生接受文化教育。教师也可以开设专门的文化课, 如选修课、后续拓展课程等, 系统地、全面地开展文化教学。

四、利用英文电影提高跨文化意识

电影中的台词是展示一个国家和文化的最好语言, 作为载体电影的生动与直接是诠释真实语言环境的最好工具, 借助英文电影来提高英语水平, 不但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更是直观真实的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的最好平台。通过观影的教学活动, 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 使学生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不同文化背景下国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及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在课堂上进行人文教育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其作用也要遵循以下教学技巧。

1. 精心选材合理使用

尽管英文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多促进作用, 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但是由于数量众多, 质量良莠不齐, 课堂教学课时有限, 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影片。同时电影的内容要健康, 对白、发音要清晰地道, 语速要适中, 选择英文字幕或无字幕, 同时也要把影片复制给每位学生, 以便课后学生反复观看学习。

2. 优化教学设计

实验证明, 课堂上播放英文电影片段比一般单纯的音频材料和老师的语言导人相比, 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场景和语境, 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主题, 帮助学生思考, 剌激学生求知欲, 激发学生课堂讨论, 使学生产生驶人学习和进一步思考的兴趣。所以英文电影赏析作为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之一, 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

此外, 教师在选取影片进行文化教学导入时, 一定要根据文章主题精选适合课堂教学的影片。这种辅以主题和文化背景相对应的英美电影欣赏, 向学生导入英美国家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并对该主题进行系统、深入地介绍, 不仅丰富了本单元的材料素材, 而且对主题的文化背景更是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介绍, 深化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从而通过剖析影片中涉及的思想及各种人物, 体会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和生活观, 加深了学生对所选语言国家的感性认识。最重要的是将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 增强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能力。可见, 以大学英语教材为基准, 实施有针对性的电影鉴赏教学, 是一条文化教学归属化和系统化的良好渠道。

纵观近几年有关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文化教学法的学术文章, 可以看到,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法经过探索和尝试, 确实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摘要:可以看到,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法经过探索和尝试, 确实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那么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教学呢?本文以笔者的个人教学经验和实践为现实基础, 结合现有英语教材特点, 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第2篇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1)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

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几种方法 第3篇

1. 渗透习得法

渗透习得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欲望,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渗透,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文化知识。

(1)课前积累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与学习文化知识相关的活动。笔者要求任教班级在后黑板上开辟一个专栏,书写一些体现英汉文化差异的词汇、笑话、名言、谚语、俗语、成语。由小组轮流负责,三天更换一次。课前由所负责的小组派代表简单介绍。如:“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为“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 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service station≠服务站,service station是给汽车加油及进行简单维修的地方。这些材料可由教师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

(2)课堂教学

NSEFC教材本身具有鲜明的文化渗透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如,模块3 Unit 2 “Healthy Eating”,笔者教学weight和slim两个词时,除了区别slim和thin外,还举了其他的例子。如用plain(平平,一般)表示长得丑,代替ugly;用heavyset, on the heavy side(身体发福)表示男人身体太胖,代替fat;用slender(苗条,纤细)表示女人太瘦,代替 skinny.通过这些例子,使学生明白在英汉文化中,都有一些委婉的表达方式,使听者不会感到太刺耳。

(3)课后拓展

教师还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讨论或写作,扩展学生涉猎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教学模块1 Unit 5 “Mandela”后,笔者要求学生了解另一个在黑人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Martin Luther King Jr.。本单元还提及了William Tyndale, Norman Bethune, SunYat-sun, Mohandas Gandhi,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网络搜索这些人物的生平及事迹,然后以小报形式展出交流。

2. 阅读积累法

阅读积累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和有意识地阅读与文化知识密切相关的读物,并积累有关的文化知识,体会和感悟文化内涵。模块3 Unit 5 “Canada”的“The True North”涉及了加拿大的历史、地理、政治、生态、自然、民族、风俗等情况,这可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加拿大的文化。课外,笔者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网站并阅读了有关beaver的文章。从网络中,学生了解到beaver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是加拿大的国宝,5分的加币画着一只beaver。它经常积极活动,有啃树筑巢的习性,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因此在英语中有eager beaver (卖力的河狸)之称。另外,eager beaver 还比做“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情绪的人”,该比喻有时略带贬义,即指“为讨好上司而做事过于卖力的人”。

3. 视听法

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听磁带、听英语广播以及观看原版英文影片或VCD的方式,从中学习语言文化知识。此法能够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图片、影像和声音,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例如,教学NSEFC模块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Modern Times”.尽管课文介绍了Charlie Chapin 的表演风格以及无声电影,但内容并不直观,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观看电影以后,学生对Charlie Chaplin 及其幽默就有了形象的认识。

4. 活动体验法

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模块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笔者就采用了话剧表演的方式。时下,有些学生很热衷于西方节日,但因不了解其文化背景,搞得不伦不类。因此,在英语国家的重要节日到来时,笔者经常向学生作一些介绍,还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诸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的节日气氛,并与中国的一些节日作比较。感恩节与中国的中秋节同为庆丰收的节日,当笔者提及本地区在中秋之夜拜月的风俗时,好多学生立即反应说,那是愚昧、迷信之举,人类已经涉足月球,哪有嫦娥?笔者意识到,学生对于本族的传统文化理解也有偏差,于是这样解释:北美的感恩节,源于人们对上帝即大自然无穷威力的感激,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恩、一种敬畏。虽然嫦娥只是神话中的人物,谁也无法考证,但是她曾经给老百姓做过好事,这样的人物形象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纪念。民间拜月风俗正起源于老百姓的一种淳朴的感情。

浅谈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第4篇

一、较常见文化教学法

( 一) 文化渗透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与最为常用的方法。由于课本中的教学课文一般都包涵一定的文化知识, 在清楚了解相关背景的基础之上才能较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述为主的形式进行对有关文化知识进行介绍。学生在深入理解文化知识, 时代背景的同时, 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跨文化交际意识也随之提高。

( 二) 文化信息输入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多媒体为工具, 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各种英美文化习俗。譬如,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介绍西方文化宣传片, 展示一些能反映西方文化习俗的图片等。如此可以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 切身体会不同的社会文化知识, 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期间教师若能够适时地指点引导, 教学效果会更佳。

( 三) 文化比较法

比较法是文化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手段, 只有对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 学生才能发现不同文化所带来的语言结构与文化特征之间的差异。只有掌握好这种差异性才能在实际的交际中把握分寸, 言语得体, 行为得当。例如, 西方国家人们常常会赞美对方, 而对方也习惯性地会用“thank you”来大方回应。而中国人对于别人的赞扬表面上不会立刻接受反而会以更大程度赞美对方来回应。把中西方对赞美的回应方式进行对比, 并引导学生对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踊跃发言, 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也加深了学生对中西方不同文化特点的了解。

( 四) 戏剧演示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微型戏剧片段, 每种文化冲突都能够通过典型事例得以展现。学生通过揣摩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再进行体验式的模仿表演, 从而体会角色的真实感受。对剧本中角色之间的冲突与对某些情节的困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刺激学生自主地通过各种方式探寻形成这种文化冲突的根源。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无形中将文化背景与语言知识融合起来,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

二、课外活动中的文化教学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毕竟非常有限, 要想使得文化教学尽可能大的发挥出其效果, 在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学活动很有必要。比如, 举办英语国家概况知识竞赛、外国风情板报展、英语故事分享会、英语动画配音活动等。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更能让学生深层次的感受英语文化。除了开展主题丰富的文化活动, 教师也可以开设专门的文化选修课、文化主题讲座等。

三、观看电影进行文化教学

电影台词是反映一个国家所蕴含的文化的最好语言。台词的生动、准确与一部电影所呈现的整体效果直接相关。所以, 电影是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真实语言场景的一种重要工具。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这种观影教学方法,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见识, 有利于学生用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内容, 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具有推动作用。但若要最大限度实现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还要注意遵循一些教学技巧。

( 一) 精心选材合理使用

英文电影主题丰富, 内容缤纷, 种类繁多, 尽管对英语教学有许多促进作用, 教师在影片选取上要格外谨慎。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 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年龄特征选择适合学生发展和课堂教学的影片,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和民族背景, 选择内容导向健康、发音地道清晰的影片。观影结束后最好把影片拷贝给学生, 以便他们日后需要时观看学习。

( 二) 优化教学设计

课堂中播放电影的最大优势在于直观地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真实的场景和语境, 有助于把学生迅速带入文章主题, 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 刺激学生求知渴望, 引发学生相互讨论, 很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 仅仅单纯地播放电影虽有一定效果, 但并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因此, 在课堂上引入电影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设置一些相关活动, 如观前猜想、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人物性格剖析、角色生活观总结、观后感写作等, 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影片所揭示的文化内容, 也加深了学生对西方国家的认识。

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并重, 引导学生将母语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 大幅度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从而培养更多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教师还应该不断地提高专业技能, 增长见识才干, 吸收国家社会文化的最新知识, 并把它们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高晓平.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关系研究[J].时代文学, 2012 (15) .

[3]刘秀莲.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山.教育与职业, 2011 (5) .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分析 第5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方法

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沉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文化底蕴,脱离文化的语言不存在,而文化传播以语言为载体。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英语是一种语言,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文化,进而为英语学科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使中学英语教学发挥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导入文化时,必须坚持一定的方法,以充分发挥文化导入的积极作用。

一、文化导入中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未能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能力素质得不到全面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导入文化,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文化导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利用英语进行交流。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不同文化背景造就语言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文化导入,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例如:old译为“老”,但在英美国家中,如若“old”用于年轻人,则表示该人毫无用处之意,带有贬义色彩。其次,文化导入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对英语有更多兴趣。

二、文化导入中学英语教学的方法

文化导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相对较多,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采用正确方式进行文化导入,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设语境法。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词汇应用于不同语境中,其语义有差异,甚至形成强烈反差,如若学生不能将词汇正确应用于语境中,则不利于英语交际。所以,中学英语教师在文化导入时,可以利用语境创设法,对学生对话过程中的时间、地点、话题、角色、文化背景等内容进行明确,并鼓励学生利用对话表演形式进行训练,如此,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此外,在文化导入过程中,能够烘托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对比分析法。在文化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对比分析法而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效区分中西方差异文化,进而在英语学习中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熟人见面打招呼的对话中,中国人习惯用“你吃饭了吗”或“你要去哪里”等问语,而对话会作出明确的回答。但是,如若将此类问语与英国人或美国人进行打招呼,则对方可能表现出十分厌恶的情绪,甚至直接回答“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由此可见,中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利用对比分析法而进行文化导入,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效区别中西方文化。

3.多媒体引入法。中学英语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具实现文化导入具有必要性,有助于清除学生的理解障碍。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英语影片,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既能深刻感悟影片中人物对话交流时的表情、语气等方面,又能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例如:在Friendship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原版电影《荒岛余生》,进而对文本内容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学生记忆,对学生更好学习英语知识内容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课外延伸法。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延伸法而导入文化。首先,利用专题报告、讲座方法而导入文化,根据单元话题而进行专题讲座,如英美节日、名人轶事等内容。其次,通过拓展阅读方式而植入英美文化。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从中获取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因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巧设悬念,以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阅读相关文化资料的兴趣,以达到课外延伸的目的。最后,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而导入文化。通过对英语教材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自觉组成小组,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进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表演或比赛等,可以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深入了解。

5.旁白法。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利用旁白法而导入文化具有必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了解异域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对于中学英语教材而言,其涉及的国家、文化、历史、人物等内容相对较多,且文本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文本内容而介绍一系列国家相关的文化等,既能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能强化学生记忆,同时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例如:讲解英美英语差异时,教师可以对英美相关文化因素进行简单介绍,以增强学生的认知。

结论: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施教中,应以文化为根基,进而开阔学生视野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但是,许多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未能有效导入文化,导致英语教学效果大大折扣。对此,有关人员有必要针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文化导入方法借鉴,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以提升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国华.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方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06:937-938.

[2]刘婷.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9.

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第6篇

1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现状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也是想通过实际基础文化课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地应用于实践当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接受能力,更多的是通过学习来增加对国外文化的深度了解和培养学生与国外文化相接轨的思想意识。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照搬过去一些陈旧的教学套路,没有实质上的创新,太过于书本范围内的刻板学习,而忽略了实际的实践应用环节,从而在跨国交际能力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教学方法

2.1 模拟情景配合文化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所被学生吸收的知识也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因为在环境上缺少真正实战的英语语言环境,只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短时间的传授相关基础知识,这也是在学习英语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缺少了真实的语境环境,所以在这方面教学者就应该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和具体的教学计划,要课上尽量多一些时间安排和同学之前的沟通互动,把语境内容用编排成一个故事情节形式进行学习沟通,这也调动了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让英语大声说出来,读出来,在学习中安排一些演讲或者比赛活动,在制定内容的方面,尽量选择一些贴近西方文化的题材,这样通过学习过程也进一步了解到了西方的文化精髓之处。业余时间对于英语杂志还有小说、电影都应该是辅助学习的好途径,只有在学习中不断贴近真实的情景模式身临其境地融入其中,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会有明显提升。

2.2 单词短语应用的文化教学方法

人们了解更多的是达到一定的词汇量,由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在英语学习中有质的飞跃,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人们想要实现的教学目的,这只能培养教条模式的学习。因为对于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并不十分了解,那么对于其单词和短语之间的必要联系也不是十分清楚,那么靠凭空想象出来的学习方法,只能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就如我国各民族地区的地方语言也是根据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相关联的,所以想要学习英语就应该从根本处着手,如果不了解文化背景的深层知识结构,就会断章取义,片面的领会其中的意思,不能完全的吃透其中的单词和短语的真正意义所在,因为我们在学习当中打开视野不断的发掘去适合我们学习的办法。就像我们学习自己的母语时,了解的这个语言背后的意义,然后才能灵活的运用一种或者多种表达方式。

2.3 对文章赏析解读的文化教学方法

教学者在教学当中应该加入一些经典的名人诗篇文章等,按照教学的内容作为参照的案例进行解读和分析其西方文化特点,锻炼学生在阅读中的翻译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使得学生常常被整个文章的情节所吸引,进而加大学习的乐趣,更容易吸引知识,教学者必须对学生学习英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样在解读文章上的能力也是需要慢慢培养出来的,这样能过本身课上教材的内容结合辅助的教学内容一起学习,不仅能提升对英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对西方文化的内涵了解的更加深刻。因为我们母语和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也是不一样的,必须双方面结合在一起,完全融入西化的语言特点当中积累,在语句大量掌握的基础上多多接触西方文化元素,将精力投入其中,才能了解西方语言的特点,运用得恰当表达得更自然流畅。

3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存在的问题

经过初高中的英语基础,在大学当中学习英语更多的是想通过英语来实现更多社会价值和个人理想,也能通过对西方语言的学习更深入地了解到西方文化知识的历史文化和相关的风土人情,这也是在综合人才素质上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实际的教学结果告诉人们并不是十分的理想,人才综合的语言水平不达标的还是有很多。

经过深入了解后找出以下相关问题,一方面是传统式的教条思维,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语言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上和课程安排上也还处在一个初级的教育水平,教学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创新和改革,满足不了学生们对英文学习的热情和了解;另一方面就是整个教学队伍的师资力量还不是很强大,其中还是能力和经验上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这也会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者本身的知识储备不充足也不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资源,加上教学方法上的机械化不能将基础理论结合到实践应用当中,从而大大减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就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的文化素质,不能将文化背景与学习内容相割裂开,要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

这些只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还是不够全面,但是也足以暴露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教学方法的实质性问题,这些问题统统会影响整体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质量,我们不是为了完成教材内容而去学习,而在学习当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3.2 解决办法

首先,加大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教学方法的管理和监督,强化师资队伍和整体的教育水平,只有在有良好的导师引导下才能更快地提升对西方文化知识的认识;其次,针对现在大学教学情况将原有的教学方法不断地研究分析,把基本的单词、语法、翻译、写作等每个环节都融入新鲜血液,强化文化教学的学习理念;最后,把我们的母语与西方语言很好地参照对比,学习新的语言时一定不能按照母语方式去看待问题,一定要从正确规范的角度去学习,这样也会给学习减少一些压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将这两种语言灵活运用相互转换。

4 结语

各国语言都是具有很深远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历史背景的,文化也是通过不同途径来表达的,其中语言也是其中的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整合西方的文化知识,在日后课堂学习中对语言文化内涵要高度的重视,文章所指出来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希望能给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教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参考依据,总之一定要加大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为培养更多优异的复合型人才与国际接轨。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文化输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我国英语以第二类主要语言进行也已经有很成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该文也是主要通过了解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教学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大学教师的解决办法,在其中也表现出了部分教师在文化输入教学实战中还欠缺很多的经验。

关键词:文化输入,教学方法,问题,办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谭照亮.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反思与重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3):34.

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第7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输入,跨文化交际

1 引言

我国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多还在沿用传统英语教学的方法, 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 却常常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赵霞, 2002) 如果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忽视帮助学生发掘提升英语综合交际能力的动机, 依然以考试为目的, 仅仅注重英语语言本身的形式, 如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的讲解, 不仅会影响课堂效果, 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研究者以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的12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实验班的60名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 (19周) 的融入中西文化教学的英语教学实验。在实验中, 研究者从语言的词汇、句法、语篇和语境四个层面进行文化教学。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具体方法

(1) 通过词汇进行文化教学

传统的机械化的词汇教学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英语的兴趣。可以说, 词汇也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大量词汇的使用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也导致在不同的语用环境中, 同一词语表达截然不同的意思。针对传统词汇教学的缺陷, 研究者通过讲解词汇背后隐藏的有趣的英美文化知识和介绍中西方的特色词汇、与生活贴近的词汇和新词汇, 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例如, 如果不了解fish这个单词的文化背景, 就很难理解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他为人正直可靠。) Fish的隐含意思来源于宗教故事, 英国历史上新旧教派之间的争斗一度十分激烈, 旧教的教规规定, 斋日里只能吃鱼, 而新教徒推翻旧教以后, 拒绝在斋日吃鱼, 以示忠于新教。

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词汇学习大多都是以教材词汇表为中心, 而教材中出现的单词大多都是地道的书面语。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日常生活当中有些常出现的物体、现象和表达方式在西方国家并不常见, 所以英文当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再者, 英语的包容性使其不断地产生新的词汇, 而教材中很难及时涵盖这些单词。所以, 英语课堂应适当介绍中西方的特色词汇、与生活贴近的词汇和流行词汇, 以增强词汇教学的实用性。

(2) 通过句子进行文化教学

在句法层面,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西方习语、谚语、名人名言和地道的交际用语去引导学生思索其中所蕴涵的西方文化及思维, 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中最能反映该文化的当属大量的习语、谚语。习语、谚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的文化状况。由于不理解习语的文化背景, 有时学生认识习语里的单词, 却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比如一些含有动物单词的习语, 如果学生不了解在英美文化中人们对于各种动物的态度, 就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The fox may grow gray, but never good.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该例句利用英美文化中人们对于动物的普遍看法来通俗地表达一个道理。

(3) 通过语篇进行文化教学

传统的语篇教学通常是逐段地讲解教材语篇中的语法难点和语言点, 或是逐段将英文语篇翻译成汉语。学生常常只理解语篇的表面意思, 却很难挖掘出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研究者在语篇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课下自学, 在课堂上提问检测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情况,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较难句子的含义, 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解答。

语篇的文化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且有助于提升其写作能力。通过语篇结构的分析, 研究者会引导学生发现英语语篇的规律。英美思维注重过程和每一部分之间严密的逻辑性, 而中式思维更加注重结果和语篇的整体效果。不同于中文语篇的高潮和结论常常出现在结尾, 英语语篇一般需要在文章的开头指出主题或结论。作文的主体部分也不能够只是对事实和例子的阐述, 而应该是逻辑严密的推理或原因的论述。

(4) 通过语境进行文化教学

为了使学生即使处在汉语语境中也能掌握地道的英语, 教师应在课堂上和课下为学生创造英语语境。文化因素是语境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选取适当的话题, 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模仿和表演。在英语语境当中, 学生在练习了英语口语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西方交际文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包含典型语境的电影片段, 带领学生欣赏, 并鼓励学生融入语境当中进行模仿。在课下, 教师协助学生开展英语的课外活动, 如英语角、辩论赛、演讲赛、话剧表演、广播站、外国电影赏析。学生在活动当中处于英语语境中, 会学到更多关于语言和文化的知识, 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 结论

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我国著名学者胡文仲指出,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了解英美文化, 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 (胡文仲, 1994) 有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语言教学本质是文化教学。 (胡文仲、高一虹, 1997) 本研究用一个学期 (19周) 的实验证明了一套融入中西文化输入的英语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上, 英语教师可以借鉴上述的教学方法, 从词汇、句子、语篇和语境四个层次进行中西文化的输入, 最终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第8篇

Problems aroused by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1Some difficulties in communication caused by different cultura backgrounds.Once we say green, in Chinese it means hope and energy, but in English it is always connected with envy and having no experience.Becaus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 serious question may cause amusement of laughter;A harmless statement may cause displeasure of anger.Yet the same stories in the speaker'own country would leave audiences holding their sides with laughter.

2. Problem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 caused by neglect of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Cultures differ from one another.Each culture is unique.Learning a language, in fact, is inseparable from learning its culture.

However, it has been given not enough care to in our teaching for a long time.Although many students have acquired four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our traditional syllabus, they often make mistakes in applica tion of language to real life, because our teach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ttach importance to language forms but ignore the so cial meanings of language forms and language application in real ity.

How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1.Selecting proper teaching material.Teaching ma terial is important.A proportion of foreign material and authentic material should be used, especially dialogues, because it's more authentic and reflects cultural behavior followed by speakers.tea chers should explain cultural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material with purpose.

2. Encouraging wide reading.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ad ex tensively, including novels,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etc.To most Chinese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of western culture, mainly depend on reading material, while literal works is the most rich material through which we can know something about a people's psychology, cultural characters, customs and habits, social relations etc.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ac cumulate relative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3. Paying attention to proper wording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oper language forms as well as suitable use of language.One wa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o ask students to make similar dialogues to the text A student inevitably needs to play a role and carry on a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a certain role.Teacher should attract the student's attention to his role and point out his expressions which are improper for his character or the occasion.

4. Using native English video tapes and films.

Use good native English videotapes and films in teaching, and then organize discussions.When watching videotapes or seeing a film, stud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scene of daily life such as conversations between shopkeepers and clients, dialogues on the telephone, chat in the street, etc.After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y exchange views and replenish each other.

5. Encouraging communication with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native English speakers.In contact with native speakers, students can be deeply impressed.

6. Holding lectures about culture.

hold some lectures about cultures and customs, comparing Chinese culture with western culture.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study these differences.

As English teachers, we should not only help student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but also to learn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Only so, students can widen their knowledge and thus further learn English well.

Conclusion:the necessity for teachers to pass on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to students.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analyzed the problems aroused by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We have also suggested some ways for teachers to encourage students get cultural knowledge.We would, therefore, recommend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into English teaching

参考文献

[1] Liu Daoyi, and N. J. H. Grant,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1994.

[2]R. A. Hudson, Sociolinguis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Beijing, 2000.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 1994.

[4]王才仁.《English/">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 社, 1996.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方法 第9篇

一、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同等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把新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二是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道别、致谢、建议等。在此只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暄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新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文化差异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我们都可将它们和文化背景及中英美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一起讲,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语,面是比较地道的英美英语。

二、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新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如“name, old, dog, pork, beef, look out, breadfast, takeaway food, sports, Christmas”以及表示颜色的词等。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 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 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 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以“dog”一词为例, 在语言意义上, 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狗”没有区别, 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 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 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忠诚可靠。所以“dog”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 如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a lucky dog (幸运儿)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 我们应做有心人, 随时给予介绍, 使学生达到真正的掌握英语的目的。

三、从课文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

由于目前中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新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帮助学生从中获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不至于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误。例如,在讲授第二册的Unit 20What do English people eat时,我们就可以将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在西方,人们将“成功”作为人生的一大追求,他们爱工作,视时间为金钱,所以大街上人们都行走匆匆,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以致“吃饭”问题在他们看来倒显得无足轻重了,这与我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是不同的。所以象课本中出现的“hambur ger, sandwich, chips, fried chicken”等take-food就应运而生,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又如:Unit 24 What doyou have to do的Lesson95,请看其中的一段:

Mrs Brown went to her doctor.

"Doctor, I'm not feeling well, "she said…

The doctor looked over Mrs Brown very carefully.At lastshe said, "Ther

e's nothing much w rong with you, but I'mafraid you're eating too much!"

"I don't understand!What do you mean?"asked Mrs B rown.

实际上这里反映英语国家委婉语和禁忌语的文化特色。在中国,人们询问体重、年龄、收入、婚姻等似乎是常事,但在英美等国家,这些都是尽力回避的,特别是女士们。

四、利用直观化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第10篇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渗透;高中英语教学

一、引言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改革在不断深化,高科技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使得世界各国交往日趋频繁。英语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高中英语也是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那么,我们如何在汉语这个文化背景下进行英语学习与教学就成为非常迫切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英语的教授学习中,不同文化的人由于文化的差异,在各方面的交流中势必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导致误解。因此,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尤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对文化知识教学有强烈兴趣,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十分有必要。那如何才能将文化知识有效地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呢?本文接下来将具体阐述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几种方法。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要有效地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首先自己必须具备丰富准备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自己加深了对文化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教学。作为教师的本人,对英语文化知识没有足够的积累与正确的理解,又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渗透教学,让文化渗透教学服务于学生英语学习呢?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了解文化知识

高中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积极活泼,乐于且善于接受新事物。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可以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去了解文化知识。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玩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这些具体的活动中加入文化元素,提高学生文化意识,让学生通过体验语言使用环境来主动了解文化知识,进行文化渗透。这些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语境中自己主动地去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但这些方式高度依赖学生的自觉,主动性。

(三)英语教材中发现文化渗透点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高中英语教材中涉及的文化知识有所增加,而这些教材中出现的文化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第一手资料。随着中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文化的碰撞也随着增加,因为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彼此的不理解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高中教材中文化知识的增加,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应抓住这第一手的资料,在教学中进行正确的文化渗透。

(四)将英语词汇文化引入教学,实现教学的文化渗透

词汇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英语词汇也一样,和英语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将英语词汇文化引入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比如在词汇教学中,将词汇文化引入到课堂中,例如英语单词news,我们都知道是消息的意思,但在英语词汇文化中它是由北(n)、东(e)、西(w)和南(s)四个汉字的英语的首个字母组成,意思就是从四面八方过来的意思,学生知道了这个词汇文化,记忆单词也就更加清晰了。这些文化渗透方式普遍就存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经常接触得到,但是需要老师自己本身有比较高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用这些方式在课堂中进行文化渗透。

(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渗透

除了上述几种文化渗透的方法以外,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渗透。这些文化渗透包括历史地理文化的介绍、风俗习惯文化的介绍、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等,这些方式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比较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方式,是比较有效的集中方式。也可以从饮食习惯、节假日及庆祝方式、称呼和禁忌、打招呼和问候以及赞扬和感谢等方面加强文化渗透。这些文化渗透的方式更加具体、形象,也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以上文化渗透方式都立足于现实条件,也比较容易实施,但需要学生较高地领悟能力。

三、结语

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文化渗透的方式多种多样,这些方式无所谓好与坏,关键是哪些方式更加适合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教师作为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引领者,要引领学生辩证地对待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获取语言知识,也要用合适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他们冲破各自的文化局限和约束,培养其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中所占的重要性比重越来愈大,未来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会更加关注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丽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科技文汇,2010(03)

[2] 胡晓琴.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 科技信息,2010(36)

[3] 叶晓艺.刍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信息教研周刊,2012(08)

[4] 蔡静.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管理学家,2012(15)

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第11篇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渗透的重要性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对文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言是文化知识的基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知识,同时语言又受到文化知识的影响,并反映出文化知识。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这个社会文化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能够折射出文化的镜像,可以说,语言和文化知识密不可分。在日常的语言学习中,不能单纯地进行语言学习,还要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进行综合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另一门语言,同时还能够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十分重要。

其次,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新课标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要更多地接触外国文化,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敏感性和异同性的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不能单纯地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对西方文化背景和知识进行传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并适应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再次,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也使文化知识渗透到实际教学中成为必然趋势。在新版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增加了Culture time版块,该板块主要通过图片简单地介绍英语,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通过图片对学生进行补白性简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历史地理、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等。

最后,英语教学中的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将英语的运用与英语文化背景相结合。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全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全篇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语言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学生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思考,进而充分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渗透的策略与方法

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不仅包括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该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目前我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的策略主要体现在课堂和课外两方面。

1. 课堂上英语教学的文化知识渗透

首先,教师应根据相关的教材内容,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究,挖掘教材内容的文化背景。在教学中渗透西方国家的文化,使学生能够了解英语文化与我国汉语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并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英语魅力。其次,让学生学唱英语歌曲,更好地感知文化知识。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押韵的歌曲和韵文,里面不仅有简单的语言知识,还有一些习惯用语。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常、反复、大声地朗读和背诵这些韵文,教导学生唱一些优秀的英语歌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英语词汇量,同时加强自身的文化意识,培养英语语感。在教学中,分析和比较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母语与英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使小学生从小产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外语文化知识,并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

2. 课外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知识渗透

首先,教师要指导小学生阅读大量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这也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主要策略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英文原著或作品阅读时,应结合实际,教师自身应该有大量阅读英文名著的习惯,了解英文作品中包含的精髓,才能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小学生,教师要提供不同程度的英语阅读作品和文学段落,并适当地提供相关点评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语言行为和风土人情,更好地体会西方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电影作品,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西方国家的语言和日常交际。其次,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可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相关的主题文化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能够亲自参与进去,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在西方的一些特定节日,如圣诞节,组织学生讨论圣诞节的由来以及在圣诞节人们会唱什么歌、做什么事、说什么话等。组织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和节日用品,也可邀请学校的外教参加,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提高对文化知识的意识和敏感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最后,教师在课下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了解英语文化知识的环境,拓宽文化视角。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文化氛围对于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也非常重要,教师或学生可在学校的教学楼墙壁上粘贴附有图片的英语格言和谚语,在宣传栏中粘贴一些西方英语国家的图话故事,或是在教室黑板上书写“每日一句英语”,建立文化墙,使学生不断认识和传递世界各地的文化知识,直接体验文化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体会文化知识带来的愉悦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每周举办不同文化知识的英语角,渗透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西方节日介绍、文化典故知识,以游戏或知识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的知识视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除此之外,在进行跨文化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侧重于民俗性,按照岁时节令进行,因此,在我国的节日中能体现出人们的风尚和美德,注重亲情、尊老爱幼,反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西方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和宗教人物或事件相关,具有较强的宗教性。

小学英语教学的教材中也应穿插一些关于西方的节日文化知识,如Children's Day、Thanksgiving Day、Father's Day、Women's Day、Halloween、Christmas、Teachers'Day、Mother’s Day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节日充分利用起来,并向学生讲解节日背后的文化知识。如在万圣节前夜,人们会做南瓜灯笼,孩子会戴着面具挨家挨户去要东西,并会说“捣乱还是招待”。在圣诞节这天,大人要给孩子或互相赠送礼物,向孩子讲述圣诞老人的故事;复活节当天,人们会寻找复活节彩蛋等,通过这些特定的节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一些英语学习网站,在网络上寻找体现西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图片,并通过多媒体等工具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能够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艺术和相关的风土人情。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英语动画片,使学生能够在看影片的过程中,对西方英语国家的特定情景表达有更加深入的直观了解。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通过视频和网络英语学习材料,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三、结束语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理解英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英语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思考的意识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教学中体验英语文化知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并加深对我国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培养全球文化意识,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熟练运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文化知识渗透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参考文献

[1]魏美娟.做好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育革新,2016,(6).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吴琼.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记忆教学[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6).

上一篇:英语课堂中的互动交际下一篇:初中语文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