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的呼吸

2024-05-13

声乐教学中的呼吸(精选12篇)

声乐教学中的呼吸 第1篇

一、让学生理解正确的呼吸步骤

1. 吸气。

吸气时,胸部自然挺立,胃、腰部自然放松,膈肌下降,两肋、后背向外扩张,喉咙打开,像闻花儿的香味一样,气息徐徐地吸入肺叶的下部、背部,歌唱者感觉气息吸到了小腹或骨盆,其实气息只能吸到肺里。

2. 静止。

气吸到小腹之后,吸气的肌肉群组有个瞬间很快地静止,即柔和的停止气息,既不进也不呼出,静止也可以理解为保持,保持吸气肌肉群组吸气时的扩张状态。此时胃部是绷着的,喉咙保持吸气时的打开状态,喉头位置也是低的,瞬间的静止是歌唱时以吸气动作转化为呼气动作的过渡阶段。

3. 呼气。

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在吸气的同时,嘴要自然张开,与鼻子同时吸气,横膈膜在呼气时,保持下沉的状态,逐步放松,此时要努力控制气息,使之徐徐地吐出,形成歌唱的气流慢而均匀地通过声门发出声音,并将声音送出已经打开的共鸣腔体,做到有控制的呼吸。

4. 松弛。

呼气结束,即将进行下一次吸气的时候要放松一下,这尤为重要。即在保持胸部自然挺立的同时,迅速放下并放松横膈膜、腰肌、腹直肌使他们保持瞬间、恰当的松弛。同时吸气肌肉群组立即还原吸气时的扩张状态,应注意的是:横膈膜放下的时候,小腹是微微、积极地向里收缩的,而不是向外突出的。只有瞬间的、恰当的松弛,才能使声音不间断地获得结实而有力的呼吸支持。这种支持下的声音,给人用心在唱、全身心在唱、发自肺腹在唱的感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二、良好的呼吸决定喉头的稳定

喉头是人声的声源体。歌唱发声时,要求喉头的状态应该是稳定的,喉头稳定与呼吸又是密切相关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喉头稳定呢?可以让学生体会张口呼吸时的感觉,张口吸气时,喉头位置的状态是稳定下沉的,是在一种自然的基础上的,也是最适合歌唱需要的位置。在声乐教学中呼吸的把握是必须强调的,因为喉头的稳定是与呼吸有直接关系的。当吸气时,喉头是随着气息向下移动的。这时气息起着决定作用,如果气息吸得浅,喉头就下不来,喉位就高,发出的声音就窄亮,缺乏弹性;如果气息吸得深,就造成人为的压喉,使声音黯然、低浑、空洞、不集中,使声音产生不自然的颤动和抖喉,造成喉头与颈部肌肉的紧张。只有正确的呼吸才会有正确稳定的喉位,才能得到丰富的共鸣和非常好的音色,并且使声音运用自如。呼吸状态稳定喉头位置才会稳定,使声音统一。

三、歌唱中常见的几个呼吸问题及其帮助呼吸的练习方法

1. 有的学生唱歌,没有气息支持,没有胸廓扩展,以致一唱歌就抬肩、缩脖、含胸。

第一对肋骨往上提高,吸气肌肉群用力过大,使得各个肌肉群松紧度失去平衡,自己唱起来不自然,观众听起来就感到声音不流畅。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让学生歌唱时伸缩胸肌间及横膈膜、腰围及上腹部的富于弹性肌肉寻找支点。在发声活动中,有两个支点,其一在胸声区,即喉头下部五寸左右位置,是声音的支撑点。它解放喉头,扩大中低音区,使声音饱满而有弹性。其二是横膈膜,它是气息支撑点,能保持足够的气息。用叹气、闻花香的感觉吸气,寻找呼吸的这两个支点,这样学生歌唱时才会得到强有力的支撑,使歌唱自然、流畅。

2. 有的学生错误地理解气息发自丹田,往丹田吸气,将气推向横膈膜,压迫小腹,出现抠胸、哈腰、胃部凹进、小腹突出的姿势。

这样气息吸得过深,使气息僵硬,气息如死水一潭,导致歌唱气流不畅,音准偏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让学生理解正确呼吸不是僵硬死板的,而是流动的,气息不是吸到小腹或骨盆,气息只能在肺里,吸得过深气息就僵硬了。呼吸必须是在自然、流畅的基础上,所有肌肉群适度松驰与紧张的状态下整体的运动,这样气息是自然流畅的,歌唱才省力酣畅。

3. 有的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经常气息不够用,越唱越吃力,这与气息控制不当有关。

气息不加以控制,呼出的气太多,喉头挡不住呼气时上来的压力,就失去了良好的气息支持,最终导致气息无法控制,漏气,使得气息不够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将吸进来的气保持住,即吸气肌肉群继续工作,使呼与吸相互配合形成对抗,在腰部周围产生压力。吸进气时,使肺部的下部扩张,横膈膜下降,歌唱时保持在吸气的基础上发声。这种对抗伴随着一个乐句的演唱始终,只有在一个乐句唱完时才放松,接着吸气,一个乐句接着一个乐句,继续下去,直至一首歌唱完,这样气息就循环起来,使歌唱自然、流畅。

总之,声乐艺术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而科学的呼吸又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它决定着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一定要依靠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刻苦钻研,正确地把握呼吸,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唱者,使自己的声乐教学工作有所提高。

摘要: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呼吸的状态应该是自然有支持的。

声乐教学呼吸方法 第2篇

声乐教学呼吸方法

关于歌唱呼吸及几种吸气方法 歌唱需要气息,那是不是气吸得越多越好呢?朋友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担心气不够用,就吸进大量的空气,结果还是觉得气不够用,而且唱起来觉得憋得难受。这是因为气吸得过多过满时,呼吸肌肉群用力过多,造成肌肉僵持的缘故,也就是说气息吸得过多,会影响歌唱的正常进行。这种积极、放松的状态,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适度抬起胸部,两肩松垂、颈部放松、两眼平视有神、面带微笑(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保持这种姿势,通过下面几种吸气方法的学习,来体会正确的歌唱吸气。(1)叹气式吸气: 叹气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现象,它是放松的也是向下的。它有利于吸气肌肉群的放松,以便更好的吸入气息。具体做法是先叹后吸,你心里主要想着叹气,而不是吸气。当气息随着“叹”被排出后,也就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做完了,接着吸气肌肉群就会立即开始工作——吸气,这个循环是自动完成的。如果你脑子里想的是吸气,就会使你的吸气肌肉群总处于一种工作状态,无法放松,气息也就难以正常的被吸入。注意:叹到那里就吸到那里,不要人为地做强制性的动作。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叹气的感觉,每个乐句都是如此,形成良好的呼吸循环。(2)闻花式吸气: 闻花式吸气方法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也较容易体会和掌握。闻花时,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别愉悦,辨别花香时又要求特别认真和用心,是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感觉。具体吸气时是:上身完全放松,腰围很舒服地向往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很自然地流进去。这样的吸气既松畅又适度,吸后人很兴奋,胸有宽敞感。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圆润。闻花式可开口,也可闭口,闭口时嘴不能闭的太紧,太紧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灵活性。单纯练习吸气时,可采用闭口吸气。歌唱时最好自然张开嘴与鼻子同时吸气为佳。不论是闭口还是开口与鼻子同时吸气,最关键的是要体会气息流入体内时的感觉。(3)惊讶式吸气 惊讶式吸气,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生理作出的快速反映,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这种吸气既吸的快又吸得深,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能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性。这种吸气也称为“喘气”。表现悲愤和激昂情绪效果较好。以上三种吸气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可以通过做一些单纯性的练习,如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慢吸慢呼的练习;(它不是主要的,只是一种辅助性练习)。另一方面就是在演唱中去练习,这是主要的练习方法,因为纯生理性的吸气动作不与歌唱结合起来,歌唱所需要的那种深、松吸气就无法得到,也就是说,歌唱良好的吸气只有在歌唱实践中才能获得。另外,还有一些根据歌曲情绪需要的吸气方法。如补气:它是在情绪连贯不断但又需要吸气时,在保存原有气息上补进一部分气去,使气息维持饱满状态。“偷气”:用在字多、曲调快时乐句之间的换气,动作要敏捷,吸气快而少。歌唱呼吸中的气息保持和运用 唱歌的朋友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歌唱中经常感到气短、气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这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保持气息有关,虽然吸气吸的很深,但一唱起歌来,气息很快就浮上来了,或者是很快跑光了。那么,吸气动作完成后,应该如何保持和运用吸入的气息呢?(1)歌唱中要保持吸气状态 吸完气后,有一个瞬间的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一个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造成了吸气和用气二股力量的对抗,用气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还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仔细体会一下,这种对抗实际上是一种吸气的保持状态。用吸甲I气状态演唱,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是就用这个感觉便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的目的。这种状态能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畅通无阻,在演唱过程中,气息越是不够用,就越是要保持这种吸气状态。保持吸气状态歌唱的练习首先做做无声练习,吸完气后,把舌尖轻轻触下门齿,发出“丝丝”声,一口气吐得时间越长越好,要求呼出的气息要均匀、平稳和慢,让“丝丝”声强度一样,不可忽强、忽弱,呼气越慢越长,就越能体会到呼与吸的对抗作用,和气息需要有意识控制的力量。传统声乐有一种利用吹蜡烛练气的方法。将一根点燃的蜡烛置于前面,吹蜡烛时,不许将蜡烛吹灭。要求慢慢把蜡烛火苗吹向一个方向,且火苗要平稳,摆动幅度不能大。练习后,如果自己的后腰和腹部有酸痛的感觉,说明你找到了呼气时对抗或者说是控制的正确感觉。(2)歌唱中保持叹气状态 歌唱中容易出现的气息不够用和憋气现象,除了与吸气状态保持不住有关,还有一点就是与气息不放松有关。歌唱中气息需要被控制,以保持气息通畅持久的使用。但如果气息被过份的控制,则会引起呼吸器官、呼吸肌肉群僵硬、不灵活。导致气息无法通畅,难以持久。怎样做到吸入的气息既能保持又不僵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和叹气。这里所说的放松是对过份僵持而言的。叹气是指用叹气的感觉,而不是把体内的气全部呼出去。叹气动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动作,人人都会做,而且比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在积极兴奋的气息保持中,不可忽略运用叹气的感觉来歌唱,这样,气息不仅有深度,也自然、放松、流畅。在使用叹气状态进行歌唱时,要注意声音不要脱离呼吸,否则就会气声脱节、难以保持住呼吸了。也就是说演唱中的叹气状态是和保持吸气状态同时存在的,那一方都不能缺。它们使气息的呼出既能保持但又不僵,既放松但又不是呼吸肌肉群的完全松懈。这种呼气方法也称作“揉气”。意思是指:吸入胸腔的气息,被腰、腹部的肌肉群犹如揉面似的慢而有韧性地向外“揉”出。保持叹气状态歌唱时,如果你感觉腰腹部膨张而不僵,胸部扩展而不憋,气息有控制的流出,这时,你的感觉就基本上对了。继续巩固这种感觉。

零基础系统学唱歌视频教程火爆热销中!

论呼吸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第3篇

关键词:呼吸 声乐艺术 方式 气息特点 练习方法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在意大利美声学派有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原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歌唱”,我国传统声乐也有“气为声之本,气乃音之帅”的说法,同时还认为“气催生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声音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纯正,表情的丰富多彩,都取决于正确的呼吸,因为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正确的呼吸包括两个过:一是吸气,由于横膈膜的下降,使肋肌、腹肌扩张,使胸肌扩大,将空气吸入肺部。二是呼气。就是收缩腹肌迫使横膈膜上升,吸进的空气受到压迫,便自然地由肺、气管通过口鼻排除。通常我们把呼气和吸气两种运动统称为呼吸。那么我们如何在歌唱中建立正确的呼吸呢?

一、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呼吸的几种方式。

呼吸方式共有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在声乐界,被推广使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因为它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小腹互相协调配合进行呼吸与控制气息的方法。由于吸气深,容量大,并且利用横膈膜的上升与下降,容易形成流动的歌唱气息。这种呼吸方法易于控制,有很好的弹性,并有明显的呼吸支点,被广大的歌唱者所采用。这种呼吸是符合生理规律的,自然的,深呼吸,是合乎歌唱发声要求的科学的呼吸方法。它的突出特点就是气下沉,两肋开,小腹收。切记吸气时小腹有意识的瘪缩。那样会把腹腔内的器官挤到上腹部而阻碍膈肌的下降,致使气吸到上胸部,出现违反自然状态的锁骨式呼吸,吸气量小,又不好控制。比如有人在演唱时气不够,于是想多吸气,往往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呼吸方式歌唱者只要留意一下吸气时自己的两肩有没有上耸,就可以判断气息是不是吸到了胸部,如有发现要及时地纠正。正确的呼吸不仅使呼吸、振动、共鸣、吐字等器官肌肉的能量消耗少,同时也使发声器官的肌肉与下腹之间的协调动作获得了保证。

二、掌握气息的运用特点。

1. 控制气息的诀窍在小腹。在演唱过程中小腹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要保持一定的紧张感,并随着发声的需要而改变紧张度。需要发较高音较强音时,吸气量大,呼气的压强也随之增大,小腹控制比较紧张;音高与灵活,能使声音得到有弹性的气息支持,歌唱也就有了很好的原动力。

2. 气息如流水。指的是气息运用要保持流动感,就像流动的溪水一样,时而跳跃时而平缓,不断向前。气息好比声音的血液,气息的流动形成声音的活力,它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在演唱过程中,气息的流动可以带动吐字、咬字、,字如珍珠,串起它们的就是流动的气息。

3. 小腹是补气的工厂。在演唱中,随着气息的外流用尽,小腹与两肋逐渐地松弛下来,当需要补气时,小腹一收,两肋就会同时张开,气息又“自动”经口鼻得到补充,这时两肋如气球般鼓涨起来。如此循环往复,小腹就像是一个补气的“工厂”,它可以帮助演唱者始终处于有余力的状态之下,不至于声嘶力竭声音干涩。

4. 气息的运动是源于情感的需要。感情是推动气息变化的内在动力。如果不动情,气息就会停滞,声音就会僵硬、呆板、苍白,没有活力。所谓'气随情动”,如果感情动了,声音也就会随之变化。以情感为契机,调节气息的运动变化是呼吸控制的至高境界。

三、呼吸的练习方法。

1. 立姿,两肩自然下垂,小腹微收,从容地如闻花香般吸气。感觉两肋张开,至八成满,控制两秒后,再缓缓呼出,反复数次。

2. 姿势同上,吸进气后,缓缓的吹或发ci音,要求气息均匀地流出,时间逐渐加长。

3. 平躺在床上,人在平躺时,胸部是很难进气的。肌肉放松,运用两肋、横膈膜和小腹同时扩张的自然、均匀、声长的呼吸状态,去体会歌唱的呼吸,它是最正确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

4.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受到惊吓时,下腹、横膈肌、两肋会一下子张开,这就是歌唱状态下的快速呼吸。练好以后,可以帮助演唱者在歌唱时找到快速换气的方法。

5. 人们经常用叹气体会深呼吸的状态,全身放松,长叹之后,可以体会到来自于腰、腹、背部位的整体放松。这种松弛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气息吸到深处的感觉。

论声乐教学中的呼吸训练方法 第4篇

一、日常呼吸训练法

呼吸训练包括呼气与吸气两个动作, 日常呼吸有急吸缓呼、急吸急呼、缓吸缓呼、缓吸急呼几种方式。缓吸缓呼是最基本的呼吸训练方式, 是使用较多的呼吸训练方式, 练习时应全身自然放松, 形成“吹口哨”的口型, 松开腹部、横膈膜, 用口鼻将气息缓缓吸入肺部, 然后唱出长音“啊”或“哈”, 体会“闻花香”的感觉, 用鼻子吸气, 并慢慢体会呼吸时软肋、腹部的感觉, 在呼气过程中, 喉咙要保持吸气状态, 胸部要自然而松弛, 让声音随气息缓缓流出, 避免忽强忽弱或声音摇摆。急吸缓呼法是声乐演唱中常用的呼吸方式, 用口鼻迅速地急吸适量气息, 当胸腔、腹部和横膈膜形成扩展状态时, 立即稳住气息, 然后连续而平稳地唱出长音“哈”或“啊”, 在急吸时应避免出声, 呼气时要严格控制气息, 使气息均匀而节省地呼出, 使声音变得结实、浑厚、圆润。急吸急呼法的吸气时气息不饱满, 呼气时短促而集中地将气流推出, 这样能使人明显感到腹部、肋肌、横膈膜在肌肉控制中的作用。通过这些呼吸方法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呼吸技巧, 从而为声乐演唱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喘气训练法

喘气练习法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喘气, 也就是半打哈欠状态下进行喘气练习, 这有助于增加呼吸肌的弹性与灵活性, 使呼吸肌群正确而自然地控制气息。具体方法为:保持正确的站立姿态, 吸气完之后保持住气息, 然后像“干咳”那样呼出一半气体, 然后再屏住呼吸, 再次像干咳那样呼出另一半气体, 使气体能快速通过鼻、口、咽、喉到达小腹, 产生有规律的起伏跳动。在开始训练时, 应采用慢速练习, 两秒钟吸气或呼气一次, 再慢慢加快速度, 逐步实现一秒钟呼吸一次, 最后要实现一分钟能喘上半分钟的目标。在训练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喘气过浅、喘气声音大、胸口紧、喉头紧等问题, 或者会有气息不通、小腹很紧、喘气没节奏等现象,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三次吸气法”进行矫正, 即把气体吸入后让喉头、嘴巴、咽腔保持不动, 将着力点放到小腹丹田、上牙、硬腭三个部位, 让喉头、下巴、前胸要完全放松, 这样能够往外边均匀地呵气, 在这个过程中气息要缓缓流出。

三、呼吸支持点训练

声乐演唱中应保证气息均匀而有节制地呼出, 这就需要进行呼吸支持点训练。声乐家梅德维捷夫说过, 呼吸是声乐演唱的基础, 用好有支点呼吸就能将声音统一到某个位置上;沈湘教授也认为, 练习声乐演唱必须学会控制呼吸, 会用有支持力的呼吸来唱歌。在呼吸支持点训练中, 应当减少专业术语和声乐理论的讲解, 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教学生呼吸训练的方法;让学生用“哈”音进行短音或跳音训练, 体会腰部肌肉力量的变化, 感受腹肌、胸肌、横膈膜等对气息的控制。冥想也是调节身心、放松思想的重要方式, 在声乐训练中能让学生通过冥想体会胸肌、腹肌、横膈膜对气息的影响, 或让学生联想歌唱的内容, 以分散学生对身体的注意力, 减少学生的情绪紧张。

四、演唱中进行呼吸训练

歌唱呼吸应在歌唱与发声过程中训练, 初学者进行了一些呼吸器官训练之后, 对肋肌、腹肌、膈肌的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这时可以通过声乐演唱进行呼吸训练。声乐演唱中, 要鼓励学生把握气息的力度, 在低音区要保持呼吸均衡, 换到高音区时应深呼吸, 气息支持点往下沉, 在唱高音时要将气息全部呼完, 将上身力量落在腰部, 喉咙里保持打哈欠的兴奋状态, 使共鸣腔与气息呈反方向, 这样唱得越高气息越下沉。如歌曲《我爱你中国》的开头“百灵鸟从蓝天飞过, 我爱你, 中国”的旋律与感情起伏较大, 音高有五度跳跃, 歌唱时气息应更深些, 应有意识地调整呼吸;“我爱你家乡的甜蔗, 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的歌词较多, 换气时应做到“快”、“深”、“稳”, 否则容易使音色失去弹性。在进行低音演唱时, 学生会思想松懈, 并导致气息垮掉, 因此, 应指导学生始终保持头腔高位置, 控制气息的腹部支持点, 让学生用叹气的感觉来体会低音。如《渔光曲》采用方整性曲式结构, 拖拍较多, 旋律与情感起伏小, 演唱时旋律要像湖水的波澜那样微微波动, 吸气要深但不要多, 积极调动呼吸使歌唱充满情感色彩。

呼吸是歌唱的源泉, 掌握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是声乐演唱成功的基础条件。因此,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呼吸训练, 使之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唱出圆润明亮、悦耳动听的歌声。

参考文献

[1]田丁.谈声乐教学中的呼吸训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 .

[2]魏滔.演唱中呼吸法的运用[J].剧作家, 2005, (5) .

声乐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第5篇

下面本文从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法、教学态度几个方面来阐述换位思考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学方法的换位思考

在声乐教学中,一些声乐教师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教学,而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学。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感受,把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原封不动地用在学生的身上。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作为老师尤其要重视听觉训练,因为你不是判断一个人,你同时教授若干学生,虽然教学原理是一样的,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出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很不一样,教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某一个经验、某一种现象来代替学生们千差万别的状况。也就是说,你教出了一个学生,你不能用这个经验原封不动地套在另外一个学生的身上,这是决不该发生的。”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可以说,每一个来学习声乐的学生都想通过声乐老师的指导,掌握声乐的真谛,学到真本领。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曾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老师。”因此,在上每堂课的时候,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每一个要点。但是声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完全需要声乐老师的指导,而且声乐艺术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练声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练声方式。同样是男高音,他们的声区是不一样的,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在开始练声时应该从学生的最佳声区开始。此时老师是否可以进行一次换位思考呢?第一个学生,我的学习声乐的个性条件是什么?我需要老师给我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感悟和要求?……老师可以根据我的最佳声区小字一组的g、a、b 进行下行音阶的练习。第二个学生:我又是什么条件?有什么特点?长处是什么?我需要老师对我进行什么样的指导?我的最佳声区是小字一组的d、e、f,要比第一个学生的最佳声区低一些,老师如果用同样的高音对我进行练习,我会感到很困难。所以老师应该降低练声高音,从小字一组的d、e、f 开始上行音阶的练习,这样我唱起来会很舒服,也能达到好的练习效果。

通过换位思考,声乐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声乐教学手法的换位思考

一个声乐教师,他的教学手法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一、两种教学手法。就拿声乐里的气息来说,掌握歌唱的气息运用,就不止闻花香一种手法,还有小声哭泣、大喊远处的人、负重、半蹲等等。

教学手法应该根据不同的人随时变化,因为人与人的个性是不同的。

比如对性格比较内向的、不爱说话、心思细腻的女生,用闻花香、小声哭泣的手法可能使她很快掌握歌唱的气息状态;对于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学生,就可以采用大笑、远离喊人等手法。但是,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应该作相应的变化。在声乐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声乐学生的特殊性,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都是由他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一个人又不是时时都一样的,遇到什么事、人都可以影响他今天乃至几天的思想状况以及感情状况。声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情感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作为一个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一次换位,一种思维的换位,一种情感的换位。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要求声乐老师平时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背景,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感情状况等。作为学生,也应该多主动同老师接触交流,把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在声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告诉老师。

三、声乐教学态度的换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声乐教师的态度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声乐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其二,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就第一方面来说,声乐老师对于声乐教学的态度应是认真和严谨的。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艺术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能明白,如果老师自己都没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中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再就是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是通过听觉来进行的,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通过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断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调整。每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再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再有,声乐老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要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学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

第二方面,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这样,通过换位思考就可以避免老师和学生不愿看到的情况发生。

学声乐的学生天赋条件和悟性是参差不齐的,但他们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学有所成。声乐又是一门抽象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完全需要声乐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完全需要声乐老师专业的耳朵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声音。声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声乐教学也体现了它的特殊性。它不像物理化学那样有固定的公式,不像政治历史那样有标准答案。声乐就是声乐,没有两个人的声带长得完全一样,没有两个人的共鸣腔体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共鸣腔体和声带,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都有独特的生活习惯、独特的文化底蕴,因此,每一个学生对于声乐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有几个学生就应该有几套教学方案。学生领悟不到老师的意图,说明声乐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合这个学生,此时声乐教师应该进行一次换位思考,找出学生不适应自己教学的原因,开拓思路,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声乐教学中的呼吸 第6篇

关键词:歌唱呼吸;艺术表现;声乐教学

一、正确的呼吸是实现歌唱机能调节的关键

在歌唱艺术中,正确的呼吸是一个重要的、十分关键的因素,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古今中外的声乐家都十分重视歌唱的呼吸,如卡鲁索说:“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帕瓦诺蒂也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正确的呼吸是实现歌唱机能调节的关键,没有正确的呼吸就没有正确的歌唱。在声乐学习中一定要在初学阶段就打好基础,养成好的习惯。

二、声乐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呼吸方式

有关歌唱呼吸的观点基本为三种,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其实每种呼吸都有著名的演唱者,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肌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它比较全面地调动了胸腔和腹肌的整体能动性,并使之相互配合,协调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同时,由于吸气时张开肋骨和下降横膈膜同时并用,扩大了气息的容量,加强了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自如。实践证明这种呼吸的方法是科学的,是合乎艺术要求的呼吸法。

三、在教学中呼吸方法的训练

1.要有正确的站立姿势,要有积极的情绪状态

人在情绪比较兴奋和激动的时候,促使呼吸深度发生一定

程度的变化,当然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2.掌握正确的吸气方法和感觉

在精神比较振作的前提下,上身放松,胸部舒展,随着口鼻的开启,气息在上腹和后腰部位很舒展地向外张开,同时,感到气息是流进去的。如何让学生体会和感受这些状态,需要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体会,可进行以下几个练习:

(1)闻花式吸气

引导学生想象花园里花香沁人心脾,轻轻闭住嘴,将气用鼻腔慢慢地吸入,从上往下,好像一直缓缓吸入腹部、肚脐、腰围处,同时胸腔也打开了,吸满气后将气呼出,反复再做。这种吸气放法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多余的动作,也较容易体会和

掌握。

(2)叹气式吸气

具体做法是先叹后吸,心里想着叹气而不是吸气,叹到哪里就吸在哪里,当气叹下去后自然会开始吸气。

(3)惊讶式吸气

想象吓了一跳或吃了一惊做出的快速反应,达到快速吸气

的目的,这种方式吸气既吸得深又吸得快,能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

3.歌唱发声是在呼气中完成的,没有呼气的力量就没有歌唱

歌唱时是两种力量的对抗,即向内向下吸的保持力量和向上向外呼的支持力量,这种吸和呼的两种力量的对抗和小腹的内收感,就是气息的控制。气吸的支持、保持和控制其实就是歌唱中的呼吸运用。在训练呼吸控制能力时,可以进行以下几个练习:

(1)吹纸片练习

撕一长纸片,一厘米宽即可,用手捏着上方,放在嘴前约十厘米的距离,可逐步将距离适当拉长,将吸好的气吹纸条的下方。气出来要吹成一条线,集中在一个点上,从纸条振动的频率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腹部的力量,又对增强气息的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切断气息的练习

先将气吸入肺底,呼气时上下牙齿自然闭合,随着气息呼出发“丝”的声,中途不断将气息切断,由此发出长短不等的“丝”声,要音量一致,将气分段呼出。

(3)做狗喘气的练习

使气息快速而有灵活地向外呼出,不但可以体会呼吸的部位,还可以加强横膈膜的锻炼。

在不发声的情况下,进行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的练习,都是非常有益的。

(4)结合发声做练习

练声活动是一种把理论变为实际,把概念变为行动的过程,而结合歌曲进行练习,才能把练声时的状态、空间、感觉运用到歌唱实践中,对于初学者来说,腰腹之间的对抗力体会是最难得的。然而,把握住了腰腹之间的对抗力,就得到了横膈膜的支持,唱起来就感觉使上劲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进行三种练习:①连音练习;②跳音练习;③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也就是要训练平稳连续的唱法和弹跳有力的唱法,从而锻炼了气息的控制能力。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做练习,不论是练声还是曲目

的选择都要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要强,才能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连音练习时尽量慢一些、长一些,比如,学生在演唱时如果感到气不够用就是气吸得太浅造成的,这时用慢吸慢呼的练习进行连音训练,在练习时尽量唱平稳均匀,就能使横膈膜得到锻炼,扩大气息的容量。起音时用叹息的感觉把气放下去,同时,腹肌两肋和腰部都要积极配合行动起来,随着气息的呼出声音也随之唱出。如果学生有声音发硬不流畅,就可采用快速音阶练习以加强气息的流动性。跳音练习要求腹肌和横膈肌积极地、灵活地弹跳,同时也要求灵敏而清楚地声门闭合,点状的感觉要明显,这种练习解决声音发散不集中是很有效的。在做练习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不能急于求成。另外,在歌曲练习时要先把谱面做一个分析,作好换气的记号,避免在歌唱中随意换气,如果在歌唱中随意换气就会破坏歌曲的完整性,影响歌曲的表现力。

总之,歌唱的呼吸必须适应发声和艺术表现的要求,在发声时呼吸应随音的高低、强弱变化而变化,在音乐上,呼吸应按照乐句的长短和分句进行调节,在表现上,呼吸必须服从情绪变化的要求,或激昂或柔美或抒情。歌唱呼吸是一种技能,是艺术表现的手段。

参考文献:

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 山西省榆次区晋中市艺术学校)

呼吸方法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第7篇

一、呼吸方法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表达不同歌曲中丰富情感, 演唱者要结合曲目旋律采用不一样的呼吸方法。众所周知, 气息产生的压力能够控制音的大小, 气息产生的压力愈大音便会愈高, 反之音便会愈低。控制气流的速度的快慢能够传达出歌曲作品不一样的情绪, 气流速度快使得演唱的曲目更具戏剧张力, 气流速度慢使得演唱的曲目更加抒情。气息量的大小对于音量的高低也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唱歌时与平常说话使用的气息并不相同:平常的聊天、说话过程中, 人们能够随意的加快或者减慢语速。然而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照乐谱进行演唱, 通过控制声音的高低、快慢以及强弱来表达歌曲。演唱者要想出色完成这些任务就务必依赖适宜的气息进行支撑。在演唱过程中, 控制气息不仅仅呼吸系统的简单工作, 还应当按照歌曲作品传达情绪的不一样对气息实施科学合理的控制。例如人们在唱高音时, 气息就应该往下沉, 即人们常说的气运丹田, 并且还应该秉持住气息的同时再发声, 呼出的气将会非常饱满, 声音也就会非常震撼。假如节奏十分密而快, 就应当加快呼吸速度, 此时吸气将会非常浅。但是为确保歌唱的歌词比较清晰, 并且表现出跳跃、灵巧的节奏, 因而需要换气的频率就比较高, 还要达到声断气不断、换气而不停顿的效果。在有些歌曲作品的演唱过程中, 为传达出悲伤的效果, 应该运用呼吸, 带有抽泣的节奏进行换气, 这样的话便能够更酣畅淋漓地表现歌曲作品。

二、呼吸方法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一) 充分应用呼吸的灵巧性。

任何一个歌曲作品均有不同的情感, 需要用恰当的呼吸方法进行传达。这就是需要充分应用呼吸的灵巧性。按照不同歌曲作品不一样的情绪, 进行不一样的呼吸调整。例如在演唱时要表达柔美时, 情绪的起伏应当比较小, 演唱立体线条感非常强的歌曲时, 需要对气息的控制非常平稳, 气息应当有往下坐的感觉。假如是在演唱激情四射的歌曲作品时, 此时的气息就应当更具弹性与力度, 进而传达出亢奋的情绪。

(二) 有计划得进行呼吸换气。

在演唱过程中, 换气是一非常关键重要的环节。在演唱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的分配换气时间点, 而且将换气当中演唱过程中的一种情绪或者表情, 把换气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作品中, 与歌曲作品融为一体。在不一样的换气时间点, 其换气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演唱节奏非常快以及有许多跳音的旋律过程中, 需要使用偷气的方法, 也即快速进行换气, 让人察觉不到在换气。又比如, 当完成一个非常长的乐句演唱时, 能够带有情绪地深深吸口气, 再于叹气的节奏相结合把后一乐句歌唱出来。

(三) 科学合理地运用歌唱呼吸。

通过我们的前辈们的长期总结与探索最终发现, 胸腹式呼吸方法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演唱时运用的呼吸法。通过扩展胸腔以吸入空气进肺, 进而加大储气的空间, 增加我们的肺活量。适当地增加气量, 对于演唱时发出高强音以及长音都非常的益处。然而我们最后还是应该回到最基本的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 最后支撑气息的终归是来自于丹田。

三、声乐演唱呼吸的科学训练方法

(一) 气息的支持和流动。

在发出声音以前, 先通过嘴鼻快速的将气同时吸到小腹位置, 即丹田处, 再缓缓地往外将气呼出去, 保持横膈膜轻松自然而又略带紧张的状态, 不宜快速放松, 而应当一直等到气息完全呼出之后再快速放松, 而后再次反复进行吸气的程序。往外呼出气的时候, 能够达到叹气的效果, 轻柔的, 十分有控制地将气送出去, 这便实现了演唱的时候流动气息的效果。演唱的时候, 气息并非直接从口中呼出去的, 而是沿口腔内的软腭划出弧线的感觉而将气息呼出去的。演唱的时候, 掌握气息的力度能够借助吹蜡烛训练找到感觉。吹蜡烛的时候, 应当先深吸口气, 再对准烛火, 用富有力度以及弹性并在瞬间将吹出去, 腰部的两侧必须是富有弹性的往外扩展。

(二) 按部就班的训练方法。

首先使用不发出声音的吸气当作第一的气息训练, 而后使用吹蜡烛的呼气方法来训练, 这种按部就班的练习方法, 能够准确地掌握呼吸的感觉, 不会误入歧途。训练时可以通过音色对喉咙、脖子周边的肌肉是否松弛进行判断。假如发生难度比较大、音色不是很清晰、喉音过重等, 就表明脖子、喉咙以及胸腔过于紧张, 应当及时放松脖子。音愈往高, 声音愈是要求放在很高的位置进行演唱, 气息也就愈是要求吸得更加深, 喉咙愈要求放松, 声音感觉由头往上前方发出。

(三) 正确掌握呼吸的方法。

第一, 吸气的时候应该十分轻松自然, 胸腔必须充分扩展开, 不需要刻意用劲, 以免吸气的时候变得十分僵硬。需要想象成此时是在闻花的清香或在呼吸清新的空气。第二, 气息必须吸往腰部, 也即丹田位置。吸气的力度应当掌握好, 既不可过深也不可过浅, 还不可吸得太满, 全身均应当是轻松自然的, 否则声音将会更加僵硬而且毫无弹性。吸气量的大小, 应该按照某一乐句的强弱、长短, 音的大小, 节奏的快慢以及歌曲作品的情感来决定。通常在完成一个乐句的演唱之后还需要留有一定的气为最佳状态。第三, 在吸气的时候, 腔体应当放开, 要求柔和与平稳, 倡导口鼻共同吸气。

总而言之, 声乐演唱的正确呼吸方法是需要演唱者经过长期训练而累积起来的。通过系统的学习, 演唱者才能从理论的层面理解到呼吸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才能有意识地在演唱中训练呼吸吐纳的方法, 从而更加自如地表现声乐作品。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声乐教学中的呼吸 第8篇

歌唱中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 是声音的源泉, 是声音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的共鸣, 以及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是和呼吸密切相连的。所有声音技巧的表达都要以呼吸为基础。因此, 歌曲的演唱必须掌握好呼吸气息的运用。呼吸是发声方法的根本,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也是声乐演唱的关键问题。积极认真探索和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和技术, 才能完美地表达歌曲。因此, 我认为所有的声乐技巧都是靠气息来调整的。

一、乐句长短的控制

在歌唱的过程中, 不可能一气唱完一首歌, 需要有节奏有规律地进行演唱。一般根据乐句的长短和歌曲情绪的要求来决定, 吸气过多会造成紧张, 使声音失去灵活性;吸气过少会使声音失去支持。要想连贯起来唱首完整的歌, 必须有好的气息控制, 不论乐句多长, 这样才能保持它不被割裂的连续性。在吸气时, 调整好身体各部位的机能, 使呼吸动作与要唱的每一句歌曲的感情结合起来, 使每个乐句都成为一个呼吸单元。而每一个单元的开始, 不是开始于它的第一个音, 而是那个音以前的呼吸, 吸进气息的多少应与乐句的长短和强弱相结合, 在进行的过程中, 随着歌曲感情的要求, 在一字、一词、一句、一段之间进行各种换气的安排, 巧妙地运用各种换气技术。

二、高音的控制

每一首歌曲都有高潮部分, 都有高音部分, 在演唱的过程中, 这一部分的演唱要比中低音相对来说难。但最主要的是气息的控制。在唱高音乐句时, 通常会有紧张感, 在唱的时候就容易胸口高高挺起, 吸气过猛并且很浅, 然后憋着一股劲硬扯上去, 声音又僵又硬, 面红耳赤, 还常会唱破。因此为了突破高音, 首先在心理上要放松, 在唱高音前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气要充分呼完, 达到完全放松, 把力量放在腰围上, 同时胸肩放松, 这时将腰部舒展开, 将气很深很舒服地吸进去, 用唱中音的感觉把高音乐句唱出来, 保持轻松自如, 上下贯通, 没有脱节的感觉。在唱高音时, 首先必须要有深呼吸的支持, 这种深呼吸的感觉就像是一颗参天大树的根部一样, 很深很宽。这时候演唱者的上腹部有稍微提起来一点的感觉, 但不是把气提起来, 恰恰相反, 气有往下落的感觉, 胸腔放松打开向下沉。这样, 一上一下就形成了一种内在对抗的力量。同时口咽腔里软腭和小舌都有向上提的兴奋的感觉, 这就给口咽腔造成一个适当的腔体以及往上唱高音的趋势。这时应该感到气息贴着胸内壁自然地向外流动, 气息的对抗支点保持住向下向腰腹周围延伸, 加强气息的动力和气息的密度, 为高音做一个很好的支撑。

三、声音的统一

在演唱过程中, 保持住气息和把气息逐渐吐出, 使声音得以均匀地持续, 在歌唱与发声时的呼吸动作主要是有意识地操纵横膈膜的活动, 扩张肋骨, 压紧腹部使气息集中, 对气息有所抑制, 发声时要善于保持气息, 把逐渐出气和使用最小量的气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掌握好了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在歌唱过程中怎么吸就怎么唱, 唱的过程中想到吸, 吸的过程中想到唱, 所有的字都要吸着唱, 才能使气、字、音结合为一体, 形成高中低音区声音统一, 从而使演唱能够担负起情感表达的重任。

四、情感表达

歌曲情感的表达, 可以用“强弱快慢”来体现。歌曲中强弱、快慢的转换控制着情感、色调的变化, 使歌曲张弛有序、情感细腻。声音的表现不同, 气息的运用也会不同。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 气息的运用就凭柔和, 气息在腰腹周围保持住就可以:表现刚强坚定的情绪时, 气息的运用就坚实饱满、充足有力, 气息的密度就要相对加大;歌唱时, 在表现强音时, 气息的动力和密度要加强, 在唱弱音时, 气息的动力密度小一些。在乐句上行时, 往往伴随着感情节奏的紧凑及音量的增大, 情绪是激扬的, 在气息上动力和密度由小变大。乐句下行时, 感情节奏趋缓, 音量减小, 情绪收拢, 在气息上动力和密度由大变小。在演唱中根据自己个人的特点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锻炼两肋、膈肌和小腹控制气息的能力, 使歌唱的呼吸技巧满足情感表达的需求。

总之, 歌唱呼吸技巧的锻炼是使声音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和控制作用力, 有呼吸的支点, 使声音能根据歌曲内容和情绪真实地表达出来。我们知道歌唱的气息控制与正确运用是多方面的。它不是孤立地单独存在的, 它涉及到全部发声器官的机能状态和全部的歌唱技巧。在实际学习中, 加强对呼吸的要求, 最终目的是把呼吸、发声、吐字、咬字紧密结合起来, 以达到尽善尽美地歌唱。

摘要:想要使演唱时发出优美的声音必须依靠正确的呼吸支持, 这样才能满足专业歌唱者在表达感想感情和自如地运用技巧的各种需要。各种声乐技巧 (乐句的表达, 高音的调整, 声音的连贯统一, 情感的表达) 都是靠呼吸来调整。

声乐教学中的呼吸 第9篇

一、呼吸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根据目前研究成果得知:歌唱发声主要是由气息、声带、吐字、共鸣腔组成。其中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声带是发声的主体, 吐字是发声的内容和对象,共鸣腔是发声的扩大器和美化器。

呼吸是歌唱的灵魂,是歌唱的基础。 “气为声之本”,这就说明了呼吸作为歌唱发声的源动力,不断推动与控制歌声的情感变化与发展。没有正确的科学的气息训练, 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声乐人才。所以呼吸是声乐学习的关键问题。发声原理告诉我们, 歌唱发声是气息的推动作用与声带的闭合振动作用互相对抗的结果。没有声带的振动就没有声音的产生;同样,没有气息的推动作用,声带就不会振动而产生声音。

我们知道“呼吸”有两个过程,即 “吸”和“呼”。吸气的过程有肺、两肋、 胸腔、膈肌、腹肌等等器官的参与。吸气时为了存储一定量的气而为歌唱做准备。如果吸气不规范,那么就会影响到呼气,并且不能科学的发声。

呼吸的深浅会直接影响声音的效果, 我们经常听老师讲:“气吸到哪里,就在哪唱。”若吸的浅,声音会给人一种不踏实感,声音不通透,堵塞,而且容易导致喉头上提,声音发挤。而且太浅的话得不到横膈膜的支持,声音没有弹性,这样的声音不是科学的声音。若吸入的气息过多,就会导致气息流动不起来,使得声音僵硬、呆板、沉重。吸气的量要适中,宋代张炎谈道:“取气急不乱,停声待拍慢不断,好处大取气流连,拗则少入气转换。”呼气过程是歌唱的发声过程,呼气与吸气如同一对亲姐妹,吸气肌肉群在呼气的过程中配合呼气肌肉群的工作,喉头向下挡气,在横膈膜与气息的对抗下,我们就能得到有弹性、均匀、连贯的声音。但呼吸对抗的力量必须是由活力的, 不能是僵死的、生硬的。它伴随着旋律音程的变化和歌词语气的转换,有意识的调整呼吸肌肉群的运动。在刻画音乐形象的时候, 是柔弱的还是刚强的,是含蓄的还是铿锵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呼吸的弹性对对抗力的调节和控制。

总之,呼吸在演唱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声乐学习者首先要学会正确、科学的呼吸,这样就会科学美妙的声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些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呼吸问题:气息吸的浅,无法与横膈膜形成一种对抗,这样直接导致歌唱的音色干涩而不通透,缺乏饱满;气息僵、也就是不会流动,这样歌唱的音色不具有弹性;吸入的气息过多,以至于和声带的配合不灵活,使得声音发直而笨拙。以下是笔者在经过几年的声乐学习,并吸收了很多声乐艺术家的方法后,总结出了一些练习气息的方法。

二、训练呼吸的一些有效方法

1.胸腹式呼吸法:

用鼻子和嘴同时吸气,并将气息吸到小腹即人们常说的丹田的位置,这种方法支持感强,控制得力,声音流动感强的优越性为当今声乐教学中普遍采用。

首先把所有的气全呼出,然后同时用口鼻吸气,此时就像闻花香的感觉,吸入充足的气息,吸的要深且饱满。这时你会感觉到你的喉咙是打开的,喉头降低,两肋发涨, 横膈肌下沉。此时,要保证在吸气的状态下将体内的气息缓慢、均匀的呼出。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就会体会气息与喉位以及横膈膜之间的配合。逐渐形成很好的呼吸状态。

2.打嘟噜:

首先是吸气。口鼻同时吸入充足的气息,并且要深,在此过程中要保持管道的通畅,即鼻咽腔和胸腔是通的。然后呼气的时候轻轻吹动轻轻闭上的双唇。通过气息的冲击使得双唇振动,并使得各个腔体发声。综合旋律音程如作者经常练习的54321。这样与练声发声就结合起来,从中体会呼气与吸气的关系。并为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3.呼吸的技巧:

弱收-依靠两腰气息的控制能力,加上小腹的收顶力,使音量逐渐减弱,位置保持不变,声音有渐远的感觉。平收-两腰控制气息的力量均匀、平和。声音在句尾延长音上平稳收住。由于大气压对两腰的作用。实际上还有种控制力。逐渐稍强之感,否则气息就会吊起来。强收-依靠两腰向下控制气息的反作用力,把声音逐渐推送出来,延长音响强力结束,注意小腹逐渐向内收抵的用力。回收-依靠两腰控制气息的力量把声音自然平和地送出来,在结束时稍用力回提一下,气息又弹性,使声音收的干净利落。

三、结语

声乐教学中的呼吸 第10篇

对于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 呼吸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音色的纯正优美, 声音的悦耳动听、持久达远。呼吸训练对于一名演员来说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 因为呼吸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发声的准确性与质量性, 而正确的发声又决定着舞台语言基础是否扎实, 故此, 能够正确地掌握呼吸方法对于一名优秀的演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呼吸训练的目的

演员在舞台上说话是说给观众听的。要做到让观众听得见听得清楚, 演员心里一定要有观众, 因此, 舞台语言在音高及音量方面都必须比生活语言有所夸张, 那就是大声说话不能喊, 小声说话也要能传到观众的耳朵里。所以要使得声音响亮, 有传送力、持久耐用。没有正确的气息支持是无法完成的。戏曲前辈曾说过:“外练筋骨皮, 内练一口气”, 可见气息的控制是要靠不断磨练才能运用得恰到好处的。舞台上各种不同人物的声音高低、大小、强弱、抑扬顿挫, 都是随着内心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而这些变化都与气息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不但直接支配着声音的变化起伏, 也完全表现在人物喜怒哀乐的情绪上, 内在感情是透过高度技巧的呼吸而表达出来的。因此, 要达到这样的语言声音造型, 绝对离不开气息的运用。

二、怎样正确运用呼吸

在戏剧声乐课上, 如何做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呢?其实, 舞台上说话和唱歌时运用的呼吸, 在某种程度上有其相同的特点都是靠胸部、腹部 (小腹) 、横膈膜 (膈肌) 、腰部 (腰束肌) 及两肋的作用来完成的。这种呼吸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胸、腹腔和两肋联合的呼吸方法。它的好处是:容易吸得很深, 离声带的距离较远, 易于保持和控制并具有较好的弹性, 能使声音传远和富有表现力。

呼吸中的气流是制造声音的动力, 只有拥有了强有力的呼吸, 才能发出理想的声音。气流的强弱和音高、音响以及音色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换言之, 呼吸运用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声音好坏的关键问题。

对于呼吸方法的探讨与总结, 多年来其实仍然只停留在外部形式上。其实“呼吸方法”不外乎“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联动式呼吸法”及“丹田吸气法”等等。对于主张“胸式呼吸法”的人其关注的是呼吸时“胸部”的起伏动作。这种呼吸法主要是靠肋骨的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在吸气时, 横膈膜虽然也略微向下移动, 但是下降的程度甚少, 对扩大胸腔的作用不大。对于主张“腹式呼吸法”的人则关注的是“腹部”的起伏动作。而对于主张“胸腹联动式呼吸法”的人, 则是发现了“正确发声”时的呼吸, 实际上“胸”在动、“腹”也在动, 即所谓“胸腹联动”。其实以上的几种呼吸方法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就目前而言, “胸腹联动式呼吸法”仍是普遍认为比较适宜的呼吸方法。其做法如下:

(1) 吸气时, 两肋扩张, 膈肌向下移动, 胸腔扩展, 小腹微收, 双肩放松。

(2) 吸气要深, 但不宜过饱。

(3) 发声是两肋尽力保持吸气状态, 小腹肌肉紧缩, 后腰挺立 (最主要的就是增强这个控制力, 否则, 两肋一松, 腹肌无力, 气马上就呼尽了) ;后颈挺拔, 解放喉部;上腭用力提起, 打开槽牙, 下额放松。这几个部分的状态是同时出现的。从吸气时两肋一开, 同时上腭和槽牙就打开, 口腔各部位根据音节的字头做好定形、阻气准备, 然后猛力除阻发出声音。这个过程是迅速的, 但是又要各部位配合协调。

(4) 发声时, 要有气息支持, 并要节约用气。应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不同而用得恰到好处。气流过强, 冲击声带, 声音沙哑;气流过弱, 声音不亮;而且, 在舞台上说话用气不当, 不但使演员觉得疲劳, 观众也不舒服。

(5) 换气时用鼻自然吸气。在言语节奏紧张时, 可以口鼻同时换气。但不要有声响地大开口喘气。当然, 有时也需要用有声响的喘息来表达某种情绪。另外, 换气前要迅速将各呼吸肌肉放松, 否则不会真正吸进气。

三、戏剧声乐教学中气息的训练

目前, 在众多开设戏剧表演专业的高校中, 对话剧演员、影视演员的声音训练, 往往是用纯声乐的教学体系帮助训练气息与发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演员是有帮助的,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演员在舞台上塑造不同声音时所面临的气息问题。因此, 在对话剧演员、影视演员的气息与声音训练过程中要有更具体、更适合的训练方式。

在教学中, 我一般主张吸气时身体适当放松, 两肩自然下垂, 两肋渐渐扩张, 气息从口鼻自然地吸进去, 深至肺的下部。这种感觉如果无法得到, 我们可以尝试着平卧在床上或弯腰向前九十度做呼吸的练习。在走访与学习中我发现, 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从训练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躺着练声、念词, 有的用这种方法训练长达半年之久。而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感觉到他所需要的正确呼吸是怎样的, 让他们牢记平躺吸气及弯腰向前的位置, 使这种呼吸成为习惯, 以此来改变自己平时的不正确的自然状态的呼吸方法。做嗅觉的练习, 对体会吸气也是很有帮助的。如:用闻花的感觉作深吸气等等。气吸得深仅仅是一个方面, 呼气则是呼吸训练的主要部分, 要会节约用气, 控制用气, 锻炼控制呼气的能力, 因为说话时善于控制气息, 对演员来说是很重要的。有的放矢地控制气息是达到正确呼吸的必备条件之一, 而且, 呼气时胸肋不能一下子松驰下来, 而是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 小腹收缩, 用腹肌及横膈膜的力量将气托住, 平稳均匀慢慢地呼出。如何控制气息的稳定与均匀, 主要就表现在吸气量的多少和对呼吸的调整与节制。据生理学讲, 在人的胸腔两肋外侧有肋间外肌, 内侧附有肋间内肌, 胸腔底部缔结肠肌和腹肌。当吸气时, 外肌和隔肌同时收缩, 外肌的收缩迫使两肋前端和肋骨上举, 胸腔扩大;隔肌的收缩, 迫使横肠下降, 腹腔下压, 胸腔加深, 外部空气吸入胸腔;当呼气时内肌和腹肌便同时收缩—内肌的收缩 (复位) , 使两肋前端和胸骨下移, 胸腔缩小;腹肌的收缩, 推动横隔上抬, 腹腔复位, 胸腔上浮, 空气排出体外。用声时 (呼气时) , 要始终保持胸肋扩张的吸气状态, 其气流的排出, 是依靠下腹部的“内收上托力”, 并利用横隔膜和腹肌的张力控制呼气, 使气息得以徐缓而均匀、平稳而舒畅地排出, 正如有人比喻:吸进一大片, 吐出一条线。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控制”是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抗”之中进行的。在吸气用声时, 保持“吸气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状态可使肋间处于收缩状态, 从而与肋间形成“对抗”, 这样既控制了气息, 又保持了胸腔的扩张, 使声音得到充分的共鸣。同时影响声音音质音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声门。声门的长短和宽窄, 直接影响着音的高低和强弱。声门宽, 气则缓, 音质浑厚;声门窄, 气则急, 音质明亮。所以在用声中, 一定要根据人物或要求使气息得到控制。气息的控制是由各部的肌肉对抗引起的, 如果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 就形不成良好的气息控制。因此, 要达到理想的气息的控制, 必须达到腹肌与横隔膜有机地结合, 声门、咽喉、口形位置的正确。也只有以上部位协调一致, 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气息控制。这一环节中, 学生可以通过借助绕口令“数枣”来练习控制气息的稳定与均匀。此外吸气不宜太急, 要少而顺, 吸的适度, 不能过多, 过多会造成呼吸器官僵硬。

总之, 通过戏剧声乐课中呼吸的调整与练习,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帮助调整气息的运用, 使之更好地适应角色, 因为舞台上戏剧冲突越是尖锐, 人物的情感变化幅度越大, 对控制气息的技巧要求也就越高。可见, 正确的呼吸决定着“舞台语言发声”的好与坏。

参考文献

[1]张仪静, 杨莹.编著话剧语言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

[2]郭溥澜.话剧台词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6.

[3]苏彭成.影视表演学基础[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 2002.

[4]李康.电视表演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 2005.

[5]肖敏.戏剧专业声乐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戏剧, 1995, (4) :39-52.

刍议声乐教学中的声乐表演艺术 第11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表演艺术

长期以来,声乐界对声乐表演艺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结合国外的研究基础与时代发展现状以及应用科学技术等手段对我国的声乐表演艺术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我国民族声乐表演的研究走在该项研究的前列,以著名声乐教育家、声乐表演艺术家金铁林大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 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并形成中国民族声乐表演体系,促进了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学习声乐表演需要深厚艺术功底

声乐表演艺术是指用歌声为主的音乐表演。她是一门结合于智力、体力、想象力,表演力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有一个完美的标准,这个标准能让我们去衡量某个作品的“美”或“不美”。声乐表演除了美声、民族、通俗,还有各种戏曲的表现形式。她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技巧娴熟的同时,将本身所理解到的情感表达发挥并配合联系作者的初衷,使演唱表演得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声乐学习和演唱使我明确到一个真理:那就是“踏踏实实地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再致力于艺术作品的表现”。人体就像是一个“音箱”,对演唱者来说,是非掌握不可的,而且功底越扎实越好,但它单独存在却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声音的美并不能代表声乐表演的全部艺术含义,声乐的艺术表现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表达真切的情感。我们可以把这个“情”理解为情感表达和声乐审美意识对声音质量的指令性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并让发声技巧服务于精神内容。在远古时代,我国民族声乐早就强调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辩证与和谐关系。“口中有曲,心中有曲者纵全字正音和,终未能登峰造极”。任何只注重“声”或“情”单方面的学习都是不完整的,它们是歌唱表演中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二、声乐表演更加注重情感

我国早前有音乐理论专著《礼记·乐记》开篇便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说的是音乐作为“情”组合而成的韵律之声,无论是通过人体器官还是通过外在乐器以及其他乐舞形式展现出来,无非都是在表达人“感于物而动”的情感或感受,这表现了一种很朴素的反映论观点。譬如在歌唱艺术表演中强调“声者发乎情”“情动而辞发”,自然是主情说的刻意引申;“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也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喻意;至于“歌欢则声与乐谐,歌戚则音与泣共”,说明声与情相谐和而存在。常见有些歌者,不用心思,只求以“厚声”“猛音”自赏,认为只要声音高亢就没有无情之曲。他们在舞台上为声音而紧张,为高音而颤抖,和音乐艺术紧密的融为了一体。他们的歌唱意识和思维高度集中于声音的追求。认为“高”、“响”、“亮”就达到完美了。过度的艺术表现力显得苍白和肤浅,从而使演唱者的表演在观众的听觉和视觉中有形无神、有声无情。意大利声乐家兰培尔蒂说:“嗓音不等于一切,因为一个歌唱家必须表达出一个诗人和作曲家的灵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唱情”之说,可基本概括为歌唱家的二度创作,而二度创作的主要任务又是音乐形象的刻画。音乐形象所揭示的是生活在音乐形象中无尽延伸。所以,歌声必须首先“入人”,然后才能“化人”。你的歌声要“入人”,就必须与人“情通”。你的歌声要“化人”,就必须使人神往,这是歌声与听众“情通”之后达到的另一个更深刻的思想境界,也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深刻感应。

例如抒情女高音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这是一首近几年来深受声乐学习者和演唱者喜爱的作品。前奏:由12个小节构成;在旋律方面,主要采用二度音程;节奏方面则采用连续十六分音符,同时结合切分音和不规则三连音和七连音等提供了整体音律的流动性;速度方面从每分钟74拍过度到65拍,使得音乐情绪安静而深情。演唱者应从伴奏中做好演唱的准备。从一开始的歌词“你的爱在我胸口,每个梦如此温柔,走过的岁月,风雨岁月,把你放在我心头。”到歌词“凝望天边的星斗,你脚步从未停留,感动你所有,所有的感动,懂得你欢乐忧愁。”情感显得更深入,使得演唱要更深情,也推动着整部作品的音乐发展。“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爱为你保留;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爱为你守候。”比一开始时候的歌词更加直接真挚。两次的“不管……不管……”呐喊出作词曲家们心中坚定爱的决心,感人肺腑。演唱者要注意把握好速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声断气不断”的气息演唱。通过以上简要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是一部艺术性极高的作品,无论从作品结构或歌词的表达上,完美的诠释离不开“情感”的表达。这个“情”字,可谓是歌唱的灵魂,也是声乐技巧的“内在”。

再如抒情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作曲徐沛东,作词晓光。这是一首放映中老年人爱情的歌曲,作品运用拟人的作词手法,把自己和雪花,秋叶融为一体。意境贴切,令人拍板叫绝。歌曲初听:4/4拍子,那“强 弱 次强 弱。”的律动犹如神气换发的老者,踏着矫健的步子在丛林走来,让人不禁喃喃自语:“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总想飘进你的情怀。”

当我们演唱这首歌时,注意掌握了节奏的强弱外,还要注重感情的线条要连贯,准确地把握住整首歌曲的深邃意境,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和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能力。《我像雪花天上来》演唱的时候通过把握歌词的内涵,通过演唱者发掘和表现力,调动思维,发挥想象力,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让这首歌通过演唱更加深入人心,这也充分说明了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我们在声乐表演中强调情感的作用,同时又强调“二度创作”的表达,而这些都是需要以声乐技巧作为前提。“情“和“感”的表达离不开作品本身的内涵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实际上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声”和“形”是整体的,是不可分割的。必须达到了“声情并茂”,声乐表演艺术才得以充分体现。

三、结语

总之,声乐表演作为我们孜孜追求的一门高雅艺术,可以说,她要求了学习者演唱者在具备扎实演唱的基本功上,还需要对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的文化内涵的提高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声乐表演艺术不断升华。声乐表演艺术创造审美对象时,对生活认识感受的方面是不同的,对事物的价值观念判断的取向也存在差异,对情感流动的方式各有偏爱,对反映世界表达手段千差万别。但是为审美主体创造和人类一切美好的精神和情感,是一致的。优秀的作品总是万古流芳,这是人们艺术审美的呼唤,表演艺术的创作主体为审美主体而存活,演员有责任引导观众走向正确更美好的精神境地,艺术的美与心灵的美一样,贵在真实。只有在心灵的真与艺术的真实相结合时,才能发出耀眼的火花,只有真诚的对待生活,才能获得真实生活感受。演员的表演同样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众,这就是声乐表演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浅析声乐演唱中呼吸运用技巧 第12篇

1. 在声乐演唱时巧妙运用偷气技巧。

偷气是指在音乐进行当中, 原本不需要换气的歌词之间或在没有明显的气位上急速吸上点气, 它主要是起到补充气息、加强语气、韵味和节奏的作用。在声乐演唱时偷气要巧妙, 要有技巧, 一般安排在音节较弱的节拍上, 感情应连贯, 动作不能太大, 嘴巴微微张开, 要让人无察觉。如果在声乐演唱时没有很好的控制气息, 那唱出来的歌曲, 给人感觉不连贯, 不流畅, 前后句像断了截。因此, 平常要加强偷气技巧的训练, 以提高在呼吸运用的技巧。

2. 在声乐演唱时提气的运用。

提气是指在曲调比较奔放、高亢, 音程比较宽的旋律中, 用腹部以及向上收缩来配合声带的张力, 唱出饱满而强烈的高音。比如, 悠扬高亢的陕西民歌《兰花花》, 它那优美、动人的旋律, 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 西北人的古淳, 在演唱时要控制好气息, 用腹部和向上收缩的力量, 激情地唱出来, 声声入耳, 令人荡气回肠。

3. 在声乐演唱中沉气的运用。

在庄曲调严内在情的情绪的旋律中, 中高音区突然降到低音区, 又需要保持低音有分量, 于是采用横膈急速下降, 腰腹部展开的方式, 唱出饱满、浑厚的低音。比如歌曲《松花江上》中就很好的体现了沉气的运用。

4. 在声乐演唱中停气的运用。

停气是指在某些戏曲和民族唱法中非重拍的十六分止符处要控制气息, 只能停下声音, 而气息不能停下, 也就是“声断气不断”。有些歌曲某些乐句需要得到强调, 曲调已经终断, 但歌曲的情绪未断需要转换, 演唱时要控制好呼吸, 保持住气息, 让歌曲的情绪很自然的的转换, 歌曲意境发展也很顺其自然。如果在声乐演唱时没有正确的把握停气的技巧运用, 即便其他的运用技巧已控制得很好, 也不能给人们带来美妙的歌声, 因为, 声乐演唱时呼吸运用技巧, 气息的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像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戏曲中经常见到停气的用法。

5. 在声乐演唱时顿气的运用。

顿气是指在字腹和曲调的进行中, 使呼吸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偏向弹、顿、呼吸支点向上, 起到装饰和美化唱腔的作用。比如在戏曲中常见的“嗖”音就是采用顿气的唱法。比如, 《挂红灯》、《玫瑰花开》、《微山湖船歌》、《出水莲》等歌曲中都大量运用了顿气, 如果需要运用顿气的部分没有用顿气, 就无法表达乐曲的意景和歌曲作者所要表大农业的背景, 如果用了顿气歌曲中的发音就会饱满有力。

6. 在声乐演唱中揉气的运用。

揉气常用于演唱一些情感内容细腻的歌曲, 演唱中运用腹肌的力量, 将气息向腰部送出去。比如歌曲《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等在声乐演唱中气息柔和均匀, 声音柔美圆润, 体现了揉气的唱法。

7 在声乐演唱中气声的运用。

气声一般在歌曲结束时, 近似耳语般的声音, 主要是音量减弱来表现内在的情感, 或者对逐渐远的情景的一种描写, 这种气声唱法的运用, 使通俗唱法的表现力得到丰富。比如光良的几首歌曲《相知相拥》、《爱得不快乐》、《是你变了吗》、《如果你愿意》都运用了气声唱法。有的气声类似一种漏气的音色, 像吸气似的发声。气声的还可以用于表达演唱者粗犷而意志坚定的情感。需要注意的是, 气声技巧的具体应用要视歌曲感情处理的需要而定, 同时, 这一技巧还要演唱者要有比较好的气息支持, 切不可放松身体, 使自己的气息完全泄去。

总之, 以上所述声乐演唱的呼吸运用技巧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 演唱者在演绎歌曲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将这些技巧加以综合运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科学、灵活和合理的运用好呼吸, 才能使获得更加理想的演唱效果。因此, 演唱者只有一时间的感情冲动是不够的, 必须要细细品位歌曲中的意境、精神内涵和精神实质, 要透彻领悟歌曲情感表达, 并且充分动作各种呼吸技巧, 以便加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马腊费奥迪PM.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103.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57.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管理研究下一篇:经济法责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