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和急救知识

2024-05-05

实验室安全和急救知识(精选10篇)

实验室安全和急救知识 第1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231人, 其中男生为216 (占93.5%) 人, 女生为15 (占6.5%) 人, 年龄为22-24岁, 平均年龄为 (22.4±0.733) 岁。

1.2 调查方式

以《实验室生物安全》一书为主要内容, 结合本校实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获取途径以及对知识的需求和态度等, 以无记名的方式, 现场发放填写, 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238份, 回收合格问卷231份, 回收率97.1%。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 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晓率。在“是否听说过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中, 其中有79.2% (183/231) 被调查者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 但不是很清楚;只有0.9% (2/231) 被调查者详细地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有19% (44/231) 被调查者不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有0.99%被调查者从没听说过“实验室生物安全”。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在调查“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了解程度时, 回答“不清楚”的有116人 (50.2%) ; 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平面布局结构中的“三区”了解情况:有100人回答“不清楚” (43.3%) , 尤其对潜在 (半) 污染区不知晓者有217人 (94.3%) ; 在调查“属于二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的病原微生物“时, 有159人 (68.8%) 回答“不清楚”, 对“汉坦病毒、布鲁杆菌、狂犬病毒等的生物危害程度分级的了解程度均低于95%; 在调查对“实验室安全装备”了解程度时, 不知晓者有74人 (32.0%) , 其中对“生物安全柜”知晓者最多为72人 (占31.2%) ; 在调查“实验室防护的三个要素”时, 回答“不清楚”的有74人 (32.9%) , 有83位 (35.9%) 被调查者认为实验室规范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调查“实验室安全防护装备”时, 不知晓者有17人 (7.8%) , 这一问题体现了被调查者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的自我防护意识, 有80人 (34.6%) 选择了面罩, 说明他们意识到呼吸道病原微生物传染的危害性, 但是对如何真正达到自我防护并不了解; 在调查对“二级屏障的作用”了解情况时, 不知晓者187人 (81.0%) , 其余被调查者中几乎所有 (90.0%) 人错误的理解“二级屏障”的作用;在调查对“清洁区”的了解情况时, 回答“不清楚”者124人 (53.6%) , 其余被调查者中仅有93.4%认为洗涤室也属于清洁区, 反映了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在操作有危害的病原微生物之后, 所有物品包括废弃物品均要高压灭菌消毒后方可进入洗涤室的流程; 在回答“空气气溶胶的分类”时, 有76人 (32.9%) “不清楚”; 在调查对“半污染区”的了解情况时, 回答“不清楚”的153人 (66.2%) , 在其余被调查者中, 没有人认为准备间是“半污染区”; 在调查“缓冲间的功能”时, 回答不知晓者为119人 (51.5%) , 缓冲间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去污染消毒淋浴, 但是被调查者无一选择, 说明由于没有正规培训, 学生对缓冲间的功能并不很清楚; 在回答“基因工程实验室面临哪些潜在危害”问题时, 不知晓者为59人 (25.5%) , 被调查者中意识到“物理危害”者有69人 (29.9%) , 选择“生物危害”者84人 (36.4%) , 仅有19人 (8.2%) 认识到了“化学危害”。

在调查“基因工程实验室中的生物危害包括哪些”问题时, 列举了“能量形式有关的危害”、“与受体/宿主相关的危害”、“因遗传物质操作使用的诱变剂和致癌剂、”“插入基因 (供体) 所引起的直接危害”、“对社会和生态安全的潜在危害”5个选项, 回答“不清楚”者103人 (44.6%) , 尤其对“能量形式有关的危害”较少人意识到是基因工程实验室的生物危害。

在调查对“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哪些”的了解情况时, 列出了:①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感染物质来源;②自然传播途径、暴露的潜在后果;③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浓度、宿主范围;④操作所致的非自然传播途径感染;⑤从动物研究和实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中得到的信息;⑥是否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⑦拟进行的实验操作、涉及动物的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方法;⑧工作人员的素质、医疗监督;⑨转基因动物;⑩不清楚。被调查者中有144人回答“不清楚”。

在调查“物理消毒灭菌包括哪些”问题时, 仅有13人回答“不清楚”, 说明此类知识并不陌生, 选择“紫外线”者18人 (7.8%) ;有不少人将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概念混淆, 错误地选择“熏蒸和浸泡”者83人 (35.9%) ;选择“高压蒸汽灭菌”和“焚烧”者分别为101人 (43.7%) 和13人 (5.6%) ;几乎无人选择“HEPA过滤除菌”, 说明“HEPA过滤除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在调查“物理消毒灭菌法的作用”时, 回答“不清楚”者48人 (20.8%) ;选择“灭菌作用”、“消毒作用”、“净化作用”、“除菌作用”、“辅助作用”分别为6人 (2.6%) 、40人 (17.3%) 、55人 (23.8%) 、34人 (14.7%) 、47人 (20.3%) 。在调查对“实验动物的分级”了解情况时, 不知晓者88人 (38.6%) 。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总得分情况。以满分100换算, 得分情况为-1.32-82.89分, (38.1465±17.72241) , 得分分布:≧80分者1人 (0.4%) , 70-79分7人 (3.0%) , 60-69分21人 (9.1%) , 50-59分32人 (13.9%) , 40-49分39人 (17.0%) , ≤39分者130人 (56.5%) 。调查显示, 以前是否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其知识问卷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00) 。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获取途径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需求情况。在问及“您以前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吗”问题时, 仅47人 (20.3%) 曾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大多数181人 (78.4%) 否认接受过教育, 排除3人 (1.3%) 未回答。被调查学生中, 选择“课堂讲授”、“宣传材料”、“报刊书籍”、“网络”获取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分别为81人 (35%) 、41人 (17.3%) 、27人 (11.7%) 、21人 (9.1%) , 还有149人 (64.8%) 没有任何获取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

另外, 在调查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需求情况时, 回答很想了解、一般想了解、无所谓者分别为162人 (70.4%) 、57人 (24.7%) 、8人 (3.5%) , 有2人因“我已很了解相关知识”而无需再了解。有218人 (94.4%) 认为应该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课时, 11人 (4.8%) 为无所谓态度, 仅有1人 (0.4%) 认为不应该增加课时。由此可见, 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危害的严重性, 希望获取更多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

3 讨论

近半个世纪以来, 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已经认识到研究成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 同样存在一定的危险, 而实验室正是对人类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工作场所, 其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等危害因素是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危害来源, 尤其是实验室感染事件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我国政府已经逐渐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培训工作已经在医院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卫生机构广泛开展起来, 供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使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及供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教材也相继出版, 曲萍[3]、蒋建利[4]、曹洁梅[5]等分别探讨了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的必要性, 这表明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已经引起了高等医学院校相关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 但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在医学本科生中普及还任重而道远。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 虽然大多数学生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 但对生物安全知识还相对贫乏,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还比较淡漠。除了本次调查问卷中个别问题比较专业难以回答之外, 认知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学生获取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较少, 尤其课堂灌输几乎没有。而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正是每位初涉医学研究领域的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本科生而言, 无论是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操作, 还是将来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或临床工作, 生物安全防护知识都必不可少。只有了解了相关知识, 才能从主观上引起重视, 从而自觉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因此, 在医学本科生中开设专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实验室安全防护必须从源头抓起, 正如日常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从幼儿园儿童抓起一样, 生物安全课程必须从本科生学习基础课时开始, 除开设专门的生物安全课程外, 还应在每门课讲述过程中涉及生物安全防护内容, 尤其在基础课实验中, 临床见习和实习中, 教员要言传身教, 随时随地贯穿至学生本科学习全过程。只有如此, 才能打牢基础, 防患于未然。

摘要:目的了解某大学临床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情况和态度, 为医学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大学临床专业231名学生进行调查, 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收231份问卷显示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知晓率较低, 其中有79.2%被调查者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 但不是很清楚;只有0.9%被调查者详细地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有19%被调查者不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结论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比较缺乏, 应加强对医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临床医学生,知晓率

参考文献

[1]刘利兵, 曲平, 于军.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9.

[2]叶冬青.实验室生物安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曲萍, 刘利兵, 陈健康, 等.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9, 11 (1) :84-86.

[4]蒋建利, 姚西英.对生物医学研究生开设生物医学实验安全课程的必要性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 , 2004, 6 (1) :69-71.

实验室安全和急救知识 第2篇

关键词:化学科研实验室 安全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c)-0094-02

科研实验室是展开科研、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因为专业众多,科研实验室门类也比较多,加之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在各类科研实验室中,化学科研实验室同其他基础实验室有着很大的差异,其是一个比较高危的场所,应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安全管理,进而减少实验安全风险,提高科研实验室利用价值。

1 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无法准确预测安全事故,危险性较大

通常而言,科研实验室中开展的实验均是教师的科研项目,属于研究探索,安全管理的不确定性也非常大。在大多数情况下,部分实验方法与物质均是安全、无害的,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或者出现某种特殊情况,导致部分实验方法与物质出现危险[1]。虽然在科研实验之前,研究者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预测,但依然存在着很多意外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是在所难免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化学基础教学实验室的任务就是锻炼学生的操作技巧,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科研实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

1.2 研究生独立工作,缺少统一管理

科研实验指的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予以主要实践操作,因而导师不可能面面俱到。通常而言,在科研实验室中,研究生均是独立开展工作,但其安全意识浅薄,存在侥幸心理,进而导致实验安全隐患频繁发生。科研实验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加之学科差异较大,实验室均是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管理。近些年来,多数高校为了提高本科生的实验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经常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学生可以带着课题或者项目在实验室中展开研究,但因为本科生还未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训练,缺少安全意识,未充分认识到实验危险性,导致经常因为马虎大意出现安全事故。而基础教学实验室因为有教师全程指导与监督,并且有教师负责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无须学生加以特殊关注,导致学生安全意识较差。

1.3 实验室改造调整频繁,存在安全隐患

在科研实验室中,主要进行的就是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不断更新,或新教师的更替、人才引进,导致实验室改造调整频繁。频繁改造调整不仅会导致通风、气、水等管线设备遭受破坏,还会经常搬移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等,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因为随着科研内容的变化,导致实验室添置的仪器设备也日益增多,使得实验室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长期使用化学试剂以及室内杂乱无章,导致安全隐患非常多。在科研实验室改造建设中,科研仪器选购与实验设施改造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导致安全防护设施改善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留存了一些安全隐患。

1.4 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管理不便

在基础教学实验室中,教师经常会选择一些危险性较小的实验内容、化学试剂、实验方案,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并且,除了确保实验安全以外,还可以突出安全、绿色、环保理念的宣传[2]。然而,在科研实验室中,不能因为化学品毒性大、危险性高就放弃,所以,在进行科研实验的时候,除了使用一些常规化学试剂以外,还会使用到一些易燃易爆、强碱强酸、毒性大的高危品,并且其种类繁多,统一管理非常不便,导致安全隐患较多。

2 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策

2.1 合理布设科研实验室的布局

在布设科研实验室的时候,一定要从大局出发,结合实验室的特征与功能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例如,在对大型仪器设备区、理化分析实验区、合成实验区等进行布设的时候,做好隔离,以此便于落实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污染集中管理工作得以贯彻实施,缩小实验室污染范围,降低实验室污染程度,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实验设施改造中,应予以集中维护,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安装通风系统、危害报警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等[3]。与此同时,在实验室中,一定要准备充足的气、电、水等管线设施,以此便于操作,减少经常性搬移。即使需要进一步改造实验室,也无须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以此确保实验室安全。

2.2 调动研究生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化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不仅是科研实验的主要人员,也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卫生到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均需要研究生参与。所以,作为化学研究生而言,必须熟练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隐患排除、安全事故处理等技能,以此确保实验安全,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首先,研究生应协助导师完成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如实验室仪器设备保养与维护、化学品分类存放、废弃物处理等,以此通过亲身参与,提高其主人翁意识,进而确保实验安全[4]。其次,协助导师管理与指导低年级研究生与本科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针对低年级研究生与本科生而言,高年级研究生的行为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所以,应加强自身管理,做好示范,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安全。

2.3 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在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安全管理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化学科研项目的深入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了全面提高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一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将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加强内部监督检查与安全技术指导,以此全面落实安全管理策略。

2.4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从根本上而言,安全事故的起源是安全意识薄弱,所以,一定要重视师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以此在思想上,提高师生对安全的重视,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实验安全[5]。在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时候,首先应重视化学仪器设备操作规范的说明,以此保证其操作规范,避免安全事故;其次介绍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师生能够严格按照其内容执行,以此减少安全事故。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形势下,科研投入也在不断增多,使得很多学生均可进入实验室展开研究,最大限度地展开了实验探索,为科研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科研实验室中,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其与科研成果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恰当的安全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邓吉平,李羽让,李勤华,等.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83-286.

[2]黄胜.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166-168.

[3]孟宪法.公安现役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模式探究——以武警学院实验室为例[J].武警学院学报,2015,31(3):51-54.

[4]傅雅娟,牛海涛,程林洁,等.浅谈高校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5):141.

实验室安全和急救知识 第3篇

1 临床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预防教育

1.1 预防为主

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预防意识, 科室所有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对可能出现的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工作, 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分析其潜在的不合格原因, 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 发现实验人员有感染征兆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1.2 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及生物危险

生物安全最基本的任务是确保实验室人员及环境处于生物安全防护之下。实验室感染的主要原因有误食、皮肤切割、穿刺、气溶胶的吸入等, 尤其以吸入气溶胶感染最常见, 气溶胶分为飞沫核气溶胶、粉尘气溶胶。对实验室人员具有严重的危害。

2 提高个人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2.1 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为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 必须对决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害因素加以控制, 使生物危害潜在的风险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首先强调生物危害, 让每个临床实验室人员都知道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其次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 这样才不会出现差错而导致意外感染;最后要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只有做到这些, 才能最大可能的保证生物安全, 提高防范意识。

2.2 加强技能培训

临床实验室人员上岗前一定要进行生物安全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 要制定培训计划, 并有完整的培训记录。对所有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 合格人员方能上岗。参加工作的老同志要定期去上级医院学习, 吸取新知识, 提高工作技能, 熟悉如何识别与控制实验室危害。

3 改善实验室的防护措施

3.1 安全隔离装置

实验室在修建设计时要考虑尽可能少的让传染物对实验室内部以及环境的污染。实验室要有明确的三区分割, 即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入口处应贴有醒目的生物危险标志。这样既可以保护我们工作人员, 也为公共空间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环境, 可以防止危害环境。

3.2 实验室内部要求

实验室建筑面积应与其职能要求相适应, 实验室要有足够的空间放置仪器设备, 实验室应该具备足够适合工作人员操作的台面, 有水槽供洗手和废液的处理, 要求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 要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3.3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是减少操作人员暴露于气溶胶、喷溅物以及意外接种等危险的一个屏障。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实验室防护衣、手套、护目镜、面罩、洗眼装置、紧急喷淋装置和急救装置等, 这些不应核算到科室成本里。

3.4 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实验室在做清洁时一定要保证将污染物的传染性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只有正确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实验室必须储存足够的消毒剂及消毒用品, 定期检查消毒器械 (紫外线灯的紫外线照射强度, 定期擦拭灯管) 及消毒液的浓度。

3.5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应符合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首先要把废弃物的危害减至最小, 不允许积存实验室废物。其次应对从事废物收集、运输、处理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并且对些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4 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得到保障

4.1 健康监护制度

医院要确保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接受适当的健康监测。通过体检、医学监测、免疫接种及预防性服药等健康监测手段, 预防和控制实验室感染, 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4.2 第三方面参与的监督检查

每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建立都是省疾病控制中心的人员亲自监督检查验收, 合格后才挂牌。所以艾滋病实验室的分区和个人防护都是合格的, 我们临床的其他实验室也应该按照艾滋病实验室的要求和规模建制, 也应该受到第三方面的监督检查。

5 讨论

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安全, 并为此制定和颁布了各类有关生物安全保障的文件。实验室生物安全在我国一直处于较落后的状态[4]。现在我国政府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了。近年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 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的管理, 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活动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提高了个人防护水平。为了更好的实现生物安全和个人防护, 实验室要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 实验室人员要提高职业防护能力。确保自己安全, 确保实验室安全, 确保环境安全, 是我们检验界广大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探讨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预防教育,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改善实验室的防护措施, 使实验室人员身体健康得到保障。

关键词:个人防护,生物安全,气溶胶,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高玉潮.卫生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3.

[2]张正.检验操作感染严重呼吸性综合征2例报告及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 26 (6) :383-384.

[3]魏华.北京地区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8) :703-706.

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试题 第4篇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 判断题(正确用“√”,错误用“×”共计40分,每题2分,)

1、化学泡沫灭火器可扑救一般油质品、油脂等的火灾,但不能扑救醇、酯、醚、酮等引起的火灾和带电设备的火灾。()

2、开启氨水、浓盐酸瓶应该在通风櫉中进行。()

3、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废液,不得倒入同一收集桶中。若某种废液倒入收集桶会发生危险,则应单独暂存于一容器中,并贴上标签。()

4、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无机化合物、黄磷、碘甲烷、甲基丙烯酸甲酯、氰化物等具有剧毒性。

()

5、气体钢瓶使用后,可以不关闭阀门。()

6、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等属于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发生热爆炸。()

7、对固态酸、碱可用手直接操作。()

8、创伤伤口内有玻璃碎片等大块异物时,应在去医院救治前尽快取出。()

9、危险化学品用完后就可以将安全标签撕下。()

10、Hg通常经过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

11、实验室的废液可以放入同一个废液桶中进行处理。()

12、禁止穿拖鞋、背心、短裤(裙)进入实验室,高跟鞋可以进实验室。()

13、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烟气窒息致死。()

14、丙酮、氢氧化钠、氨等具有低毒性。()

15、打开氨水、硝酸、盐酸等药品瓶封口时,应先盖上湿布,用冷水冷却后再开瓶塞,以防溅出,尤其在夏天更应注意。()

16、铬化合物中六价Cr毒性最大,有强刺激性,引起蛋白变性,干扰酶系统。()

17、HCN进入机体,抑制呼吸酶作用,造成细胞内窒息,从而引起组织中毒性缺氧,全身性中毒症状。()

18、实验室毒物进入人体有三条途径即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实验室防毒应加强个人防护。()

19、对剧毒品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20、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实验仪器在夜间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连续运转,如果必须在夜间使用,应严格检查实验仪器的漏电保护装置及空气开关等工作正常。()二.单选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计30分,每题3分)

1、使用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不正确的操作是:()A.可以用明火加热

B.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C.不可猛烈撞击

D.加热时使用水浴或油浴

2、往玻璃管上套橡皮管(塞)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管端应烧圆滑

B.用布裹手或带厚手套,以防割伤手 C.可以使用薄壁玻管

D.加点水或润滑剂

3、溶剂溅出并燃烧应如何处理?()

A.马上使用灭火器灭火

B.马上向燃烧处盖砂子或浇水 C.马上用石棉布盖住燃烧处,尽快移去临近的其它溶剂,关闭热源和电源,再灭火 D.以上都对

4、下列实验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对容量瓶、量筒等容器加热

B.在通风橱操作时, 可将头伸入通风柜内观察 C.非一次性防护手套脱下前必须冲洗干净,而一次性手套时须从后向前把里面翻出来脱下后再扔掉

D.可以抓住塑料瓶子或玻璃瓶子的盖子搬运瓶子

5、以下药品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过氧化物

B.高氯酸盐 C.乙炔铜

D.以上都是

6、超级恒温水浴使用时错误的操作是:()A.超级恒温水浴内应使用去离子水(或纯净水),B.恒温水浴内去离子水未加到“正常水位”严禁通电,防止干烧 C.可以使用自来水

7、一般无机酸、碱液和稀硫酸不慎滴在皮肤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酒精棉球擦

B.不作处理,马上去医院 C.用水直接冲洗

D.用碱液中和后,用水冲洗

8、混和或相互接触时,不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着火、爆炸的是:()A.KMnO4和浓硫酸

B.CCl4和碱金属 C.硝铵和酸

D.浓HNO4和胺类 你未作答 标准答案:

9、[单选题] 下列何者是会发生爆炸的物质?()A.氧化锌

B.三硝基甲苯 C.四氯化碳

D.氧化铁

10、领取及存放化学药品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确认容器上标示的中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B.学习并清楚化学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

C.化学药品应分类存放。

D.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可以存放于同一药品柜中。三

简答题(共计30分,每题15分,)1.实验室如何预防中毒?

2.哪些物品容易引起实验室失火?如果发生火灾该怎么办)

实验室安全和急救知识 第5篇

关键词:中职生;防火安全知识;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44-2

0 引言

近些年来,各地学校多次发生火灾事件。本文对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深层地探究了防火安全知识对火场逃生能力产生的内在影响,加快了消防安全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防火安全管理的基础数据,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评价指标确立

1.1 防火安全知识评价指标

防火安全知识评价指标选取标准首先应以中职生对建筑设计部门以及消防部门开展防火安全工作的认识程度为主线,其次,从自身方面考虑应当避免哪些错误行为导致火灾发生的这个思路来展开。最终目的主要是评价中职生是否掌握了最基本的防火知识,以及自身能否采取有效防火措施的参考依据。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①建筑防火设计(包含结构耐火和材料防火);②应急逃生装置(包含安全疏散系统和灭火系统);③自身防范常识(包含火灾致因、规章制度和关注程度)。

1.2 火场逃生能力评价指标

根据火灾发生时,人处于危机时刻的各种反应回馈,进行仔细分析后将火场逃生能力的评价指标划分为四个方面来评价:①逃生意识(包含报警、灭火和逃生);②逃生常识(包含心理状态、判断力和决断高度);③逃生行为(包含逃生方法和逃生技巧);④逃生经验(包含火场经历和模拟演练)。

2 问卷调查

2.1 问卷发放与回收

本文采取的调研方式主要是以调查问卷为主,发放范围主要选取大连市内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问卷设计共分为填写被调查者个人资料、防火安全知识调查问卷、火场逃生能力调查问卷三大部分。本次调查问卷选用Likert5点量尺,从“不清楚”到“很清楚”。在火场逃生能力的部分调查中,提及能力方面,将从“不能”到“能”方面来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将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发放。共发放110份,收回问卷99份,有效问卷88份,有效率为88.9%。

2.2 数据的信、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评价调查问卷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为Cronbachα系数检验,本研究运用spass16.0软件以0.7为阈值对中职生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进行信度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数据每个潜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都在0.7以上,说明针对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进行编制的调查问卷整体具有较高的信度。

采用KMO值和巴特莱球体检验来进行效度分析。检验结果显示,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量表的KMO检验值均为0.714和0.771,符合标准。两个量表中的Bartlett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说明原始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关联性,可以做因子分析。

2.3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用于验证内容所代表的覆盖程度以及程度。本文采用SPASS中的Varimax正交旋转方法,针对问卷中的题目进行了重新分类。

2.3.1 防火安全知识变量的因子分析

防火安全知识因子萃取了3个影响因子:

因子一包含“校内防止電器起火”、“防止明火”、“消防法规的了解”、“校内应急预案的了解”等问项,故命名为“自身防范常识”。

因子二包含“应急照明装置”、“应急警示标志”、“灭火器使用方法”、“自动灭火系统”问项,故命名为“应急逃生装置”。

因子三包含“建筑防火间距”、“建筑布局设计”、“建筑疏散通道”、“建筑安全出口”、“建筑中逃生路线”等问项,故命名为“建筑防火设计”。

2.3.2 火场逃生能力变量的因子分析

火场逃生能力因子萃取了4个影响因子:

因子一包含“火场报警方式”、“火场灭火方式”、“火场正确逃生方式”等问项,故命名为“逃生常识”。

因子二包含“火灾发生后可以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有自己的判断思维”、“准确辨别方向”等问项,故命名为“逃生意识”。

因子三包含“准确了解火势发展情况”、“见机行事并加以灵活运用逃生知识”等问项,故命名为“逃生行为”。

因子四包含“曾经成功逃出火场的经历”、“参加消防演练的经历”等问项,故命名为“逃生经验”。

3 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构建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进行数据的处理以及对相关理论模型和假设的验证。根据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内在的评价指标,结合第二节研究基础,得出假设理论模型由3个外在潜变量(建筑防火设计、应急逃生装置、自身防范常识)和4个内在潜变量(逃生常识、逃生意识、逃生行为、逃生经验)组成,分别对应33个变量和21个显变量(观测指标)。研究后,构想出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图。

3.2 研究假设的检验分析

本文采用AMOS17.0来进行模型检验。

3.2.1 建筑防火设计对火场逃生能力各维度假设路径系数

软件输出结果:RMSEA的值为0.075,低于0.08的适配标准。非范拟合指数NNFI的值为0.896。比较拟合指数CFI的值为0.962,IFI的值为0.947,均大于0.9的适配标准。说明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到较好的拟合样本数据。

3.2.2 应急逃生装置对火场逃生能力各维度假设路径系

软件输出结果:RMSEA的值为0.078,低于0.08的适配标准。非范拟合指数NNFI的值为0.936。比较拟合指数CFI的值为0.926,IFI的值为0.952,均大于0.9的适配标准。说明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到较好的拟合样本数据。

3.2.3 自身防范常识对火场逃生能力各维度假设路径系数

软件输出结果:RMSEA的值为0.069,低于0.08的适配标准。非范拟合指数NNFI的值为0.937。比较拟合指数CFI的值为0.948,IFI的值为0.921,均大于0.9的适配标准。说明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到较好的拟合样本数据。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中职生防火安全知识下设建筑防火设计、应急逃生装置和自身防范常识三个指标。中职生火场逃生能力下设逃生常识、逃生意识、逃生行为和逃生经验四个指标。

中职生防火安全知识各维度与火场逃生能力各维度是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建筑防火设计对逃生常识、逃生行为这两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对逃生行为的影响最大,逃生常识次之。应急逃生装置对逃生常识、逃生意识和逃生行为这三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对逃生行为的影响最大,逃生常识次之。自身防范常识对逃生常识、逃生意识、逃生行为和逃生经验这四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对逃生常识的影响最大,逃生经验次之。相比之下,中职生自身防范常识对火场逃生能力的影响最大。

4.2 研究建议

根据以上得到的结论,对我国的教育管理者提出几点建议。

4.2.1 加强中职生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

应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到常规的教学中来,从而使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也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研究编写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读本,增强中职生的消防安全知识,培养中职生的防火安全意识。

4.2.2 开展中职生防火安全演练

定期或不定期的请消防部门在高校的校园内举办灭火演练以及疏散逃生演习等,做好演习总结并不断进行改进。使中职生普遍掌握初期火灾的灭火技能,猛烈火灾的基本逃生技能。

4.2.3 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网络媒介,开设关于消防知识的宣传栏目及教育视频课程。也可以举办其他有关消防安全的系列活动,将消防知識以娱乐的形式被广泛地掌握和吸收。

4.2.4 重视对中职生面对突发事件心理素质的培养

可采取一些额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培养中职生的随机意识和应变能力。如通过举办有关反应、灵敏性的小测试等,来提高中职生遇事不惊的良好心理状态。

参 考 文 献

[1] 邢玉林.试述提高大学生消防安全自防自救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轻工教育,2006(3):52-54.

实验室安全和急救知识 第6篇

1 化学实验室存在的环境污染及解决措施

1.1 实验室存在的环境污染

随着实验课程的普遍增多, 各类化学药品的使用量急剧增加, 其产生的各类有毒有害物质显著增加, 成为一类不可忽视的污染源。通常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废气 (气态) 、废液 (液态) 和固体废物 (固态) 3类, 即“三废”。若不加以科学处理而任意排放, 不仅给社会环境造成危害, 而且还会影响实验室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损害师生的身体健康[2]。目前, 高校化学实验室普遍存在环境污染现象: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乱排放;化学试验完成后, 装化学试剂的废弃容器往往被学生作为生活垃圾而随便扔到垃圾箱;有些化学实验室虽能安装通风厨或排气扇, 但仅仅是把气体排到室外, 出口处并没有安装处理装置, 废气直接排放至大气中。甚至低楼层的排气管道长度不足, 废气未达楼顶即散发到空气中, 不但污染大气, 也对高楼层的师生健康造成恶劣影响[3]。

1.2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

实验室是一个产生污染的地方, 因而广大师生应开展绿色化学实验, 设计和调整好实验方案, 尽可能少地制造“三废”。对于不可避免的废物, 要积极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处理, 减少环境污染。

1.2.1 废气的管理措施。

试验过程中, 产生的少量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排至室外, 排出管必须高出附近建筑物屋顶3 m, 以便废气被空气稀释, 减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5,6,7,8,9]。大量有毒气体必须经处理后才可排出。如含有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可用碱液吸收。

1.2.2 废液的管理措施。

重金属或有毒有机物, 其危害具有潜伏性, 且危害过程时间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废液的毒害性。现将措施介绍如下。

第一, 无机废液的处理。一是沉淀法, 即有毒物质经过化学沉淀处理, 降低其流动性减少污染。对不同离子需加入不同试剂, 使其产生沉淀。如含砷的废液加入氧化钙, 调节p H值至8, 再加入亚铁离子可起到共沉淀的作用[4,7,8];对含汞的废液, 可先调节p H值至8~9, 再加入过量的硫化钠, 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 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 清液可以直接排放, 残渣用混凝剂固化处理[5,7,8]。二是氧化还原法, 即有毒物质经过氧化或还原后, 转变为毒性较低或无毒性的物质, 降低危害。如铬酸废液用高锰酸钾粉末或硫酸亚铁氧化处理[6,9]。三是酸碱中和法, 即强酸强碱物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中和后降低腐蚀作用, 易于处理。如无机酸类废液用过量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和或用废碱中和, 中和后用大量水冲稀排放[7,8]。第二, 有机废液的处理。一是分解法, 对于一些有机废液, 可将其先分解为无毒的小分子物质或无机类废液, 再进行相应处理。二是焚烧法。如包含苯、动植物性油脂及液体和固体脂肪酸等物质的废液, 易燃烧, 不宜乱丢, 可采用焚烧法处理[7,8]。需要注意的是, 对含有重金属的机油类废液, 要保管好焚烧残渣[10]。三是萃取吸附法。难于燃烧的物质及低浓度的废液, 用溶剂萃取或吸附处理, 在提高利用率的同时, 可降低污染;高浓度的含酚废液, 可通过萃取、蒸馏的方法回收。四是稀释法。对甲醇、乙醇及醋酸等经细菌作用易于分解的溶剂, 可用大量水稀释后排放。

1.2.3 固体废物的管理措施。

试验中的玻璃碎片和有锐利棱角的废料, 不宜丢进垃圾箱, 要分别收集并进行特殊处理。残留或失效的药品需收集后集中处理。自燃、挥发的固体废物不宜乱仍, 需避光冷藏送到化工厂集中处理。普通的废渣、废弃物可与生活垃圾合并处理。

2 化学实验室试剂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措施

2.1 实验室试剂存在的安全隐患

2.1.1 火灾及爆炸隐患。

实验室试剂必须妥善存放, 正确使用。如红磷、白磷、酒精、乙醚、二甲苯等易燃易爆品, 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引起燃烧或爆炸;金属钠遇水易燃烧等。因此, 在实验室试剂存放和使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

2.1.2 腐蚀灼伤隐患。

如强酸、强碱类药品腐蚀性、刺激性极强, 若与皮肤接触, 易致皮肤受损, 甚至坏死。

2.2 解决措施

2.2.1 加强化学试剂的保管。

化学试剂的科学储存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下列3种方法。一是低温冷藏。如乙醚、石油醚、氯仿、苯等易燃易爆试剂适于储存在低温、干燥的药品柜内, 适量取用。二是通风避光储藏。如强酸、强碱性试剂易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 且要与其他易燃、易爆、腐蚀性试剂隔离存放。三是保险柜储藏。氰化物、三氧化二砷及其他有机剧毒品如有机膦、有机汞等, 应存放在专用保险柜中, 双人双锁, 并做好使用记录[9]。

2.2.2 合理使用化学试剂。

设计好实验方案, 尽量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 防止环境污染。可采取替代品, 减少废物的产生。如在有机实验中可用“肉桂酸”代替“喹啉”实验, 避免使用苯胺、硝基苯等有毒致癌试剂。也可根据实验内容安排课程顺序, 使前一实验的产品成为后一制备实验的原料。如在“环己烯的制备”实验中, 以制备环己烯为主, 同时进行分馏、蒸馏、萃取、干燥、沸点的测定等基本操作, 并且可用产物环己烯作为“烯烃性质实验”的试样。这样可提高废物的重复和循环利用, 降低环境污染。

2.2.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 实验室应装有火警感应器。如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火情, 烟雾较大或温度较高时, 感应器都会自动报警。这样可确保及时发现异常, 及时消除火险。其次, 根据实验室面积、所需通风量的大小, 安装功率适当的通风机, 将有毒气体及时排除, 避免被人吸入, 保障人身安全。最后, 每间实验室应配备灭火器、沙土等常用灭火器材。灭火器要放在较明显的地方, 并保证取拿方便[11,12]。

2.2.4 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宣传教育, 体现“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加强课前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 并将安全知识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中, 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并科学、及时、果断处理突发事件。

3 结语

高职化学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 实验药品的使用对保护学校乃至全社会的环境至关重要。针对实验中产生的“三废”合理化处理, 强化环境保护理念、意识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师生的责任与义务, 必须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们的知识与技能。化学试验室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实验工作人员须时刻保持警惕, 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观念, 尽可能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实验教学创造一个高质量的工作学习环境。

摘要:介绍化学实验室存在的环境污染、化学实验室试剂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以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施琪.实验室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J].甘肃科技, 2009, 25 (8) :174-176.

[2]缪自轩.浅析高校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的科学管理[J].实验室科学, 2010, 13 (1) :168-169.

[3]霍理坚, 邓亚利.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环保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5) :140.

[4]张德生.实验室有害废液处理初探[J].山东环境, 1993 (5) :25.

[5]吴志宏.实验室常见有毒物质废弃液的危害及处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1, 11 (5) :90-91.

[6]柯素云.实验室铬与铅废水的处理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18 (1) :58-61.

[7]万琛.化学分析实验室中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J].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 2010 (6) :690-691.

[8]孙晨.谈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广东化工, 2010, 37 (1) :166-167.

[9]郭安齐, 徐娜.成人高效化学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0 (6) :487-488.

[10]仲崇波, 王成功, 陈炳辰.氰化物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综述[J].金属矿山, 2001 (5) :44-47.

[11]林意, 张戎, 程振春.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7) :330-332.

实验室安全和急救知识 第7篇

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90% 以上都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造成的,安全意识和知识的缺乏是主要祸因。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完善将对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有力保障实验教学、科研及技术服务的顺利进行[1,2]。为此,实验实训中心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围绕食品、医药卫生专业的特色,构建我院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主旨在于对我院师生开展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进而保障实验室安全。

1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度和机制建设

实验室安全工作具有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因此,学院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各专业带头人组成,指导全院实验室安全工作。实验实训中心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小组,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实验室安全的具体工作,本着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了 “部门主管—实训教研室主任—实训教师” 三级管理。实训中心设立安全巡查制度,坚持对所有教研室进行每月1次的常规安全大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考评记分,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各教研室定期对所辖实验室排查安全隐患,并建立实验室安全档案,记录实验室的考核和评估情况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情况。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制度的建设是基础,是工作高效、 有序的关键。实训中心根据我院实际,调研并修制定了 《实验实训中心安全防护制度》、《实验实训课安全制度》、《实验实训中心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实训中心消防管理处罚办法》、 《对有毒、有害废液、废旧化学品处理的管理规定》、 《化学危险品、麻醉药品安全管理条例》, 《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安全制度,同时,从2013级新生开始推行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该制度是借鉴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通行做法,凡新教职工或学生、外来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参加安全与环保知识培训与考试,考试合格并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工作。

在制度建设的同时,实验实训中心组织教师编写 《实验室安全教育题库》,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开发为与准入制度相配套的 “实验室安全教育考核系统”,即师生利用学院的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或习题练习,同时该系统又可以根据专业情况,从题库中组合考卷,检验其学习效果。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实验,实验实训中心将为通过考试的学生发放实验室安全准人证; 未通过考试的学生则需要继续学习直至考试通过。

2安全教育内容和载体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3],为使实验室安全教育更有实效性,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我们编写了 《实验室安全手册》,主要内容为:

( 1) 实验室安全的基本要求以防范于未然的审慎态度,总结学生在实验前应该遵守的注意事项、实验实训时的纪律要求以及学生在实验室使用常用化学试剂时的注意事项,通过文字结合图片的形式予以展现,如: 学生实验室的着装要求见图1。

( 2) 实验室一般伤害的救护

我院各专业在实训中心的实验项目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化学灼伤、药物溅入眼睛或嘴巴的事故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实验项目还会遇到割伤、烫伤、过敏、动物咬伤等情况,本部分内容主要针对意外发生时,学生应如何救护,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技能。

( 3) 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

本章内容主要针对实验室发生火灾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内容主要以图片的形式表现,力求简洁生动,图文达意,如: 在手册中提供实验大楼的逃生通道、消防栓和灭火器的位置等见图2。此外,重点针对实验室消防知识以及发生火灾时,学生如何报警,如何逃生,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灭火,如何灭火等进行讲解。

( 4)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防护

危险化学品在实验中常会用到,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 实验室药品的摆放、储存要求,与危险化学反应操作有关的注意事项,介绍易相互作用发生爆炸的化学物、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以及易制毒化学品。

( 5) 实验室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

实验室常会使用各种电器设备,部分仪器功率较大,如恒温电热鼓风烘箱的功率达6500 W,大功率电器设备操作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本部分主要介绍危险用电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课题组还将学生常用的实验电器设备逐一阐述,对于一些实验中常犯的错误,用图片形式表现出来, 如: 学生在电热套使用后,在没有充分冷却的情况下,将电线放入加热套上,最易引起安全隐患,见图3。

( 6)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

高校实验室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工作,既是高校自身校园安全环保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严格要求[4]。本部分内容包括: 废弃物的分类及危害,废弃物安全处理的原则,部分废弃物的最高排放浓度并介绍部分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 7) 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

针对我院专业特点,介绍实验涉及的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要求,主要包括: 气体钢瓶和压力容器的使用、检查等。

( 8)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

我院微生物与药理实验室属于生物安全防护二级实验室,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 生物安全的一些常用名词和概念; 各级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 常用的防护设备; 生物安全一、二级标准微生物操作规程; 生物废弃物的处理等。

3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形式与实施

实验室安全关乎生命安危,需要全院各部门的协同努力。 在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实验实训中心牵头电教、教务、教学院部、、学生管理、保卫等多部门,协同创新,立体推进,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细节逐步落实到课堂内外,在保障实践教学安全方面作用凸显。目前,我院实验室安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

( 1) 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

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新生入学时,实验实训中心将协同学生处为学生发放 《实验室安全手册》,并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必修环节。协同保卫处开展实验室的防火防盗培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消防安全演练; 协同电教中心,组织学生参加在线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取得进入实验室学习资格,该阶段为强制教育; 第二阶段,开设 《实验室安全》选修课,安排16学时的教学,学分为1分。在选择选修课时,学生通常会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认为对将来发展有用的课程来选。对此,我们加强了对该选修课程的宣传,特别是对即将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即将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通过试讲自由听课的方式,调动学生选择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

( 2) 实践课教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

实验实训中心将实验室安全培训常态化,协同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室面向全院定期组织相关专题的培训。培训后,再由教师将安全知识渗入到日常的实践教学当中。培训内容主要根据专业特点,由各教研室整理实施,如: 各实训教研室根据自身专业内容制定的相应应急预案及实训中心制定的公共安全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等。在日常工作中,各教研室不断收集素材,将实验中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拍照留底,作为培训素材;

( 3) 实验教师安全知识的更新

随着高校实验室的扩增,新设备、新仪器不断的添加到实验室当中,实验室相关人员需要对仪器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掌握,集中对相关仪器的使用培训将让广大教师更好的了解仪器,有利于实验室安全。

4结语

系统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更新了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方面促进作用较明显,也必将有力保障我院实验室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 围绕 “制度内容 - 形式 - 实施”的主线,校内多部门协同,构建实施 “多元途径学习,信息系统检测”特色的高职食品医药卫生类实验室学生安全教育体系,与我校办学特点和专业范畴相适应,在保障实践教学安全方面作用明显。

摘要: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与技能不仅关系实验室安危,也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制度-内容-形式-实施”的主线,通过多部门协同,共同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食品医药卫生类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形成“多元途径学习,信息系统考核”的特色安全教育,为高职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食品医药卫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李恩敬.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探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1):186-188.

[2]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161.

[3]沈孟康.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0(09):31-32.

实验室安全和急救知识 第8篇

一、我国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生物实验室安全制度不健全, 体系不完善

目前, 我国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公开化程度低, 仅有少数学校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系统的规范和监管。实验室只有相关实验活动的操作步骤, 缺乏系统的生物安全文件, 实验教学内容的安全管理、实验药品的安全管理、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都缺少明确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2]。

(二) 生物安全教育落后, 安全意识缺乏

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在于师生安全意识差, 有的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不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实验结束后也没有进行消毒洗手, 或者穿着实验服进食, 戴着实验手套随意触碰公共用品[3]。

(三) 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大

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 实验室不仅面向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还担负着科学研究的使命, 实验室的开放建设还涉及到本科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创新项目和毕业设计项目, 每年都会有一批学生完成课题离开实验室, 也会有新的一批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四) 生物类废弃物处理不当

生物实验室常以小白鼠、鱼、鸡、兔等动物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以及微生物等为实验材料, 实验完成后, 对生物组织和对人、畜有传染性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需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置[4]。实验室耗材是生物实验室日常的必需品, 切大多为一次性用品, 如果处理不当, 会使有害、有毒的物质传播出来可能对人体产生直接的伤害。

(五) 危险化学品使用与管理不明确

在生物实验室, 除了感染性物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还存在着危险化学品、辐射、电气等方面的安全管理问题。生物实验室中化学品使用较为集中, 有不少化学品具有性质、程度不同的毒性作用, 有可能度人体血液、肝脏、呼吸系统以及其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甚至产生致癌性或致畸性。

二、我国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的措施

(一) 加强制度管理和体系建设

实验室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做好生物安全检查记录、药品购买存放以及使用记录、风险评估记录、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记录等资料档案的管理。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 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 通过实验室安全资格考核后, 确认其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 才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安全、卫生和内务行为的监督、检查和纠正。

(二) 加强教育, 强化意识

增加安全培训。高校师生实验安全问题意识淡, 主要是生物安全教学和培训出现了漏洞。学校应该开设系统的生物安全课程教学, 增加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的次数与广度, 对实验室安全知识进行考核, 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实验室的潜在危险, 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沉着稳重的正确处理实验室发生的意外。

(三) 加大生物实验室安全投入

定期对实验室的基础设施、线路、防火能力等进行检查, 定期更换;所有教学实验室配备急救箱、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装置等;每个实验室都张贴紧急疏散图和生物实验室常用禁止、警告、提示灯标识[5];建立封闭的安全的动物房、废液暂存室和实验动物尸体暂存间;指定专门的仓库和储存柜存放危险化学品, 在储存柜外粘贴明显清晰的标识;建立完善的、公开的药品购入和使用系统, 对所有化学品进行系统管理, 不但能减少安全隐患, 还能提高化学品的使用效率。

(四) 加强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管理

生物实验室废弃的实验材料, 特别是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等, 必须及时的进行消毒和灭活处理。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处理固体废弃物等, 没有经过处理的废弃物不能作为日常垃圾。液体废弃物分类进行回收, 不可随意倒入下水管道或者地表。同时, 要严禁随意掩埋、倾倒、丢弃有毒有害的废液和废物, 按照规定进行分级、分类收集, 交由实验室管理处统一处理。对严重污染环境、损害或者影响公众健康、严重破坏生态资源的应给予严厉处罚。

(五) 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每个生物安全实验室, 尤其是高等级实验室的必备文件和制度, 需要经常修改与完善。在生物实验室中, 发生意外事件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一旦发生实验室安全事件, 为了避免或最大限度降低对人员和环境的伤害和对社会公众引起的恐慌, 就要重视应急预案, 建立良好的预警、预报制度, 将事故进行等级划分, 从而最快的明确事故的处理程序, 以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本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地点, 实验室的安全现状不仅关系到学生和老师的生命财产安全, 还影响生态环境污染以及社会环境的安宁。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是管理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运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对实验室人员、设施设备、实验材料等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活动。只有具备很强的安全意识和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才能使实验室正常安全地运行, 从而保护实验室内外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的飞速发展、前沿领域的持续探索、安全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 对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认识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邓猛, 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46 (4) :125-129.

[2]孙燕.绿色、安全和环保的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时代教育, 2015, 01:74-75.

实验室安全和急救知识 第9篇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公共安全”重点领域,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实验室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已通过了专家可行性论证, 科技部决定予以启动。

本项目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关键技术、产品和标准研究存在的“瓶颈”问题, 在“十五”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病原微生物各种数据、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先进的工程技术, 集成国内力量重点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监测监控和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力争突破防护、监测与预警、风险评估等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实现若干产业化技术突破, 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关键技术体系和标准,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示范,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 形成我国特色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模式;不断壮大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逐步增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支撑能力, 实现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转变。

二、申请课题主要内容

课题1.实验室空气污染防护处置和实时净化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

1.研究内容

(1) 人流通道气密防护技术研究:针对人员通过门的气密性, 研究防止生物气溶胶的泄漏技术, 以及现场检测技术, 制定技术标准, 开发应用产品。

(2) 物流通道气密防护技术研究:针对物品传递通道的气密性和可消毒性, 研究防止生物气溶胶的泄漏技术, 以及现场检测技术, 制定技术标准, 开发应用产品。

(3) 研究污染空气排放净化处置技术和实验室内污染空气实时消毒技术:针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系统对污染空气净化处理的要求, 研究对生物气溶胶的净化技术, 并研究现场检测空气净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 制定技术标准, 开发应用产品。

(4) 研究对人、环境无害, 对高效粒子过滤器没有影响的实时空气消毒净化技术。

2.考核指标

(1) 研制出气密门, 其机械装置可适应-40℃~+50℃的温度环境, 正负500Pa压差下保持气密, 气密式密封;在1000Pa下, 1h压力衰减≤2%, 最大抗压1500Pa;使用寿命5年。气密门气密方式采用机械压紧式或充气密封式, 充气密封胶条的充气压力应在1.0Kg/cm2~2.0 Kg/cm2范围内, 要求在-500Pa的压强下保持气密性, 20min压差衰减不大于50%, 漏气量≤0.6L/h;要求在+500Pa的压强下保持气密性, 20min压差衰减不大于50%, 漏气量≤0.4L/h, 使用寿命为开关5000次;隔音率为45分贝。

(2) 研制出传递窗, 该传递窗气密方式采用机械压紧式, 要求在-500Pa的压强下保持气密性, 20min压差衰减不大于50%, 漏气量≤0.6L/h;隔音率为45分贝;内应具有表面消毒和通风净化的能力, 体积应满足实验室安装和传递物品的需要, 不宜太大。

(3) 研制污染空气排风系统处置和室内污染空气实时消毒产品。对0.3mm粒子滤除率399.97%, 对细菌气溶胶滤处率399.99%, 对病毒气溶胶滤处率399.99%;具有袋进袋出的更换方式, 或其他简便、安全的更换方式;具有能够进行现场物理检测和生物检测的功能, 具有在线消毒的功能。

(4) 研制1-2种实验室内污染空气实时消毒技术和设备, 消毒率399.99%, 消毒净化时间10分钟, 无噪音、无环境污染、对人员无害, 对高效粒子过滤器无性能影响。

(5) 编制技术标准2项, 申请专利2项, 研制出的产品在示范基地示范应用。

3.课题经费

国拨经费拟安排300万元, 要求申请单位提供不低于1:1的匹配资金。

4.申报要求

(1) 课题申报单位应长期从事生物防护技术的研究, 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现场研究、试验条件。

(2) 课题申报单位在实验室生物防护产品研制与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条件。

课题2.实验室感染性污水安全输送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

1.研究内容

(1) 针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性污水安全输送的问题, 研究输送管道消毒灭活方法, 开展感染性污水安全输送技术;制定技术标准, 开发应用产品。

(2) 输送管道泄漏实时监测、泄漏污染样本采集技术的研究, 研制出原理设备;制定技术标准, 开发应用产品。

2.考核指标

(1) 建立并研制出实验室污水安全输送、消毒技术及产品。双层套管、负压、气密, 有实时监测, 有监测和采样接口, 耐各种消毒剂的腐蚀;感染性污水封闭输送要具备常压、缓流、加热灭菌技术, 要求99℃20min, 并能够对输送过程中产生的预排空气和蒸汽作无害化处置;开发2种套管内污染消毒方法。

(2) 研制出实验室感染性污水输送管道实时监测设备, 气压监测敏感性2~4帕, 污水泄漏灵敏度小于10毫升。研制出在线自动污染空气采样器, 具有能够对采样排出的空气净化处理的能力, 净化率大于99.99%, 对微生物的损伤率不大于20%。

(3) 编制技术标准1项, 申请发明专利1项, 研制出原理设备, 并在示范基地示范。

3.课题经费

国拨经费拟安排200万元, 要求申请单位提供不低于1:1的匹配资金。

4.申报要求

(1) 课题申报单位应长期从事生物防护技术的研究, 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现场研究、试验条件。

(2) 课题申报单位在实验室生物防护产品研制与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条件。

课题3.实验室污染空气实时监测技术和产品的研究

1.研究内容

(1) 研究生物安全实验室空气污染实时监测技术, 研究出能够实时识别和监测空气生物粒子浓度变化的技术, 并研制出原理样机, 对研制的样机进行现场测试。

(2) 根据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点, 通过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操作的不同种类生物材料特征研究, 结合样机试验的测试结果, 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空气污染监测标准, 研制报警软件。

2.考核指标

(1) 研制出实验室内空气生物污染实时监测产品。能够实时监测微生物粒子, 对不同性质的粒子进行分类, 实时监测微生物粒子浓度变化;试验评价的生物材料不少于8种;灵敏度不大于每升空气中10个生物粒子, 报警时间≤2分钟;设备重量不超过15公斤。

(2) 研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空气污染实时监测的标准、报警阈值。

(3) 编制产品技术标准1项, 申请专利1项, 研制出原理样机。

3.课题经费

国拨经费拟安排350万元, 要求申请单位提供不低于1:1的匹配资金。

4.申报要求

(1) 课题申报单位应长期从事生物危害监测技术的研究, 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现场研究、试验条件。

(2) 课题申报单位在实验室生物危害实时监测产品研制与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条件。

课题4.实验室实时监控网络化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

1.研究内容

(1) 研究现场生物安全监测传感网络平台构建技术, 研究现场生物安全监测传感网络平台与生物危害监测装备以及与其他监测装备的网络通讯接口技术, 研究菌毒种保存和运输定位跟踪技术。

(2) 研究生物危害监测装备的检测信息融合技术, 对监测信息进行准确、可靠的分析处理, 实现生物安全监测与定位跟踪系统的网络化。

2.考核指标

(1) 研制出实验室及感染性材料储存、运输的生物安全监测传感网络平台原理样机。

(2) 完成生物安全监测传感网络实验系统的研制, 对相关生物危害监测设备进行集中监控, 对生物危害监测信息集中处理, 并实时传送。

(3) 申请专利1项和软件著作权1项, 制定1项通讯协议。

3.课题经费

国拨经费拟安排450万元, 要求申请单位提供不低于1:1的匹配资金。

4.申报要求

(1) 课题申报单位应长期从事生物危害监测传感网络和信息分析技术的研究, 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现场研究、试验条件。

(2) 课题申报单位在实验室生物危害监测传感网络和信息分析技术产品研制与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条件。

课题5.实验室污染物泄漏的环境危害评估模型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1.研究内容

(1) 选择BSL-3实验室、ABSL-3实验室, 按照国家环境影响评估的技术导则和方法, 研究评价可能存在的感染性“三废”对环境污染的风险的方法, 研发多种环境条件下评估分析工具和感染性“三废”管理决策支持关键技术, 初步形成基于污染源动态变化的评估和管理技术体系, 为我国实验室环境风险评评估提供新模式和技术平台。

(2) 影响环境空气、地表水的关键病原微生物污染物筛选、源识别和污染负荷监测技术;选择、优化和开发预测病原微生物污染负荷与环境质量响应关系模型;估算安全临界值;开发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风险评估管理综合技术集成系统。

2.考核指标

(1) 研究开发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性三废环境风险评估软件。确定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排放空气的监测指标, 筛选和优化监测技术方法规程, 研究建立模拟实验室排风系统泄漏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评价方法, 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系统泄漏环境污染与环境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和评估软件;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性固体和液体废弃物排放的监测指标, 筛选和优化监测技术方法规程, 研究模拟实验室固体和液体污染物环境污染的生物危害评价方法;研究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固体和液体污染物污染环境与环境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和评估软件。

(2) 研究开发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所在环境生物风险管理软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所处环境的地理信息、环境影响因素的集成, 结合电子地图, 建立环境影响的分析技术;研究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所处环境的流行病学、敏感目标、人群分布和密度的信息管理系统, 开发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风险评估管理信息系统。

(3) 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

3.课题经费

国拨经费拟安排350万元。

4.申报要求

(1) 课题申报单位应长期从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和工作, 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现场研究、试验条件。

(2) 课题申报单位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风险评估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成功的案例。

课题6.实验室外环境样本采集及处理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

1.研究内容

(1) 针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性废气存在对外环境污染的风险, 研究实时监测连续、自动的空气微生物采样技术, 攻克环境空气采样、浓缩技术, 突破1mm~10mm粒子采集技术难点, 研发全自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满足采集细菌、病毒、真菌和毒素的要求, 并满足采集样本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培养分离的要求。

(2) 针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性废水存在对外环境污染的风险, 研究采集、富集地表水的技术, 研发地表水浓缩富集采样器, 便于携带、安全运输, 满足采集细菌、病毒的要求, 并满足采集样本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培养分离的要求。

2.考核指标

(1) 研制出全自动大流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空气样本浓缩比为1:1 0, 采集粒子的粒径范围1mm~10mm;自动更换采样介质, 自动记录采样参数和环境气象参数, 每天可自动采集12个空气样本。

(2) 研制出地表水样本采样器。采样和富集处理应易于操作, 可携带, 无需外接电源;样本采集量为100个, 采集样本应能够安全包装和运送。

(3) 编制产品技术标准1个, 申请专利1项;研制出的产品在示范基地示范。

3.课题经费

国拨经费拟安排240万元, 要求申请单位提供不低于1:1的匹配资金。

4.申报要求

(1) 课题申报单位应长期从事空气微生物采样技术、环境样本采集技术的研究, 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现场研究、试验条件。

实验室安全和急救知识 第10篇

卡巴斯基实验室与爱思华宝, 已宣布其技术合作伙伴关系。鉴于这一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爱思华宝的旗舰型产品, 即爱思华宝统一通信解决方案服务器10 (IceWarp Unified Communications Server 10) , 现已作为全面集成式插件搭载卡巴斯基实验室的防病毒技术, 此将替代随系统一并提供的现有防病毒集成解决方案。此项增强可向客户的现有集成系统提供难以置信的安全性以及性能和可靠性的大幅提升。

爱思华宝的版本10引入了通信、协作、移动性和安全性间的软件集成级别, 这在市场上是空前的。现在, 鉴于对卡巴斯基实验室防病毒引擎的集成, 爱思华宝的客户, 通过选择依赖于当今市场有售的任何一款最好的防恶意软件解决方案, 便可抵御各类恶意软件对其系统的入侵。

上一篇:物权保护下一篇: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