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2024-05-0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精选8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78例, 其中男37例, 女41例, 年龄47~76岁, 平均年龄62岁。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21例, 双支病变39例, 三支病变18例。术前合并高血压56例, 高血脂43例, 糖尿病29例, 急性心肌梗死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23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 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者17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循环系统监护

(1) 监测心电图:观察患者术后心率、心律的变化, 血压正常的情况下, 维持心率为60~80次/min, 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应控制在100次/min[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易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纤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应密切观察心律的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迅速向值班医师报告并立即处理。 (2) 监测血压:术后严密监测血压, 按时做记录。术后患者的血压水平依术前血压值而定, 一般术后血压值不低于术前血压的20~3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值低于术前血压<10 mm Hg[3]。 (3) 监测中心静脉压:术前经颈内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压导管, 术后监测中心静脉压, 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5 cm H2O (1 cm H2O=0.098 k Pa) , 既保证血容量充足, 又不会造成循环负荷过重。

1.2.2 呼吸系统监护

术后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严密观察呼吸机的运转, 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参数和监测结果。定时做血气分析,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使PCO2保持在40 mm Hg左右。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给患者翻身、叩背、吸痰, 以防止肺不张。每次吸痰要更换管道, 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 s, 吸痰中间间隔2~3 min。拔管后鼓励患者深呼吸, 并给予雾化吸入, 以减轻喉头水肿, 降低痰液粘稠度。

1.2.3血糖监护

术后应激反应可导致血糖升高, 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需密切监测血糖。拔管前每2小时测血糖1次, 病情稳定后逐渐延长测定时间, 拔管后恢复术前控制血糖方法。

1.2.4 心理护理

术后送入ICU, 陌生的环境极易让患者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精神症状。护士要有耐心, 有爱心, 用心呵护患者, 用娴熟的技术和无微不致的关怀取得患者的信任。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针对地合理地对患者进行疏导, 让患者尽量学会自我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疗效评定标准

效果显著:生命体征平稳, 自主呼吸, 无术后并发症;效果良好: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自主呼吸, 存在术后并发症;无效:生命体征不稳, 需要辅助机械通气, 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 (效果显著+效果良好) /总例数×100%。

2 结果

78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经过系统护理, 效果显著47例 (60.3%) , 效果良好23例 (29.5%) , 无效8例 (10.3%) , 总有效率为89.7%。

3 讨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改善心肌供血, 减少心绞痛发作等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因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力衰竭, 预防猝死并延长寿命等, 是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精心的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中7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9.7%, 效果显著。表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系统的监护及护理, 尤其是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监护, 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监护, 再加上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亚丽, 张丽梅, 唐应丽, 等.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医药论坛, 2010, 31 (3) :114-115.

[2]彭淑瑞, 王琳.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 (3) :33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第2篇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临床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02-02

冠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冠心病是威胁其健康的一大因素,而作为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又称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1]。本研究对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術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65-85岁之间,平均年龄(68.7±5.9)岁;临床症状方面,稳定性心绞痛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7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5例;合并高血压病者32例,高血脂者28例,2型糖尿病者7例,肾功能不全者1例,脑梗塞者2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方面,心功能I级者8例,心功能Ⅱ级者35例,心功能Ⅲ级者23例,心功能Ⅳ级者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病变者13例,单支病变者1例,二支病变者13例,三支病变者54例;术前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心脏射血分数(LVEF)>50%者50例,30%

1.2 手术方法 参照吴清玉,许建屏,高长青等[2]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技术指南》进行。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60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余8例则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68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3根及以上者47例,搭桥2根者13例,1根者8例,平均搭桥(3.2±0.7)根。采用大隐静脉搭桥者66例,其余均采用乳内动脉搭桥,术后气管插管时间(12.7±6.3)小时。

2.2 术后症状缓解情况 68例患者中1例在围手术期因急性肾衰竭死亡,术后心功能衰竭1例,共2例(2.94%),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心绞痛完全缓解者62例(91.18%),心绞痛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者4例(5.97%)。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 对68例患者进行统计,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者12例,多为房颤,均经药物治疗后好转;低心排综合征3例,经治疗后痊愈;呼吸衰竭1例,经气管插管改善呼吸功能后痊愈;肺部感染10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于1月后因MODS而死亡,术后急性心力衰竭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3 讨 论

冠心病是目前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作为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能够有效的缓解心绞痛发作[3-4],改善心肌供血,并且能够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另外,其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也很低,具有延长患者寿命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效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用移植的血管(桥血管)在升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的狭窄处远端之间建立一条血管通路,使心脏搏出的血能够绕过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而到达缺血心肌以纠正心肌缺血、防止心肌梗塞的手术方法。该手术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种是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停搏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另一种是在非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这种我们则称其为“非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目前在我国后者的手术例数多于前者[5]

本研究发现,68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在心绞痛缓解方面的临床疗效尚佳:心绞痛完全缓解者62例(91.18%),心绞痛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者4例(5.97%)。其死亡率也较低(2.94%),且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以心律失常及肺部感染多见,此外,还可见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神经系统症状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在临床上应引起一定的注意。

总之,冠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上对症应用。

参考文献

[1] 封锡清,高杰,渠敬明,等.40例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6):1948-1950.

[2] 吴清玉,许建屏,高长青,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技术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2):1517-1524.

[3] Kloster FE,Kremkau EL,Rizmann LW,et al.Coronary bypass for stable angina:A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N Engl J Med,1979,300:149.

[4] Mathur VS,Guinn GA.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of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in stable angina pectoris:The first 100 patients.Circulation,1975.51,52:1-13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自199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冠脉搭桥术患者658例,男494例,女164例,年龄37~76岁,平均61岁,术前心功能 (NYHA) 分级:Ⅱ级280例,Ⅲ级307例,Ⅳ级71例;伴高血压病388例 (59%) ,糖尿病189例 (28.8%) ,巨大左心室壁瘤6例;LVEF<0.4者127例;三支及以上病变421例,双支159例。

手术方法本组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 (on-pump) 完成12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 (off-pump) 完成534例,同期行瓣膜置换8例,二尖瓣成形4例,室壁瘤切除32例,Y型桥4例。

2 结果

本组ICU期间死亡19例,死亡率2.9%。术后294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辅助心功能;糖尿病患者189例,59例血糖难以控制需要胰岛素泵入13/45 (31.2%) ,最大用量10u/h。67例房颤经药物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转复时间为0.5~12 h,平均 (3±2.1) h。15例术后频发室性早搏,3例转为室颤死亡。2例患者术后4~6 h出现ST剧烈抬高,二次开胸发现1例为冠脉桥痉挛,1例为冠脉桥堵塞,经处理1例恢复正常。肺部感染11例,二次开胸止血7例,脑梗死、脑出血各1例。

3 讨论

CABG能有效的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的最有效的方法,近年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CABG术后监护重点在保证氧供的同时减少心肌氧耗,控制血压和心率,早期视中心静脉压情况适当补充血容量,密切心电监护,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发现心电图ST-T改变,及早处理[1]。术后常规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图、间断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监测,连续动脉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胸腔引流量监测。

3.1 循环系统

血压:判断血压是否正常应结合患者基础血压。中心静脉压:除非在严重低血容量,过负荷或心衰情况,通常中心静脉压绝对值对判断循环容量和心脏功能上没有帮助。正确的作法是体液冲击后的压力变化,结合其他指标 (如心率,血压,尿量) 的变化以及临床体症 (如皮肤颜色,温度及灌注) 改变作出综合判断。组织灌注监测: (1) 临床监测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脉搏,出汗; (2) 核心-外周温度梯度,温度差增大常提示低血容量; (3) 尿量:肾灌注显著下降通常导致无尿; (4) 代谢性酸中毒伴乳酸浓度升高:常见于组织低灌注导致细胞缺氧和无氧酵解,感染性休克时的代谢紊乱以及肝肾功能障碍也可造成严重的乳酸中毒。循环是机体生存的基础,对于冠脉旁路移植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能够帮助在术后早期帮助循环稳定,更好保证全身脏器的灌注[2]。

3.2 呼吸系统

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呼吸功能监测尤其重要。作者体会:不能仅仅眼看指端氧饱和度,4或6小时查一次动脉血气就是呼吸功能的全部。呼吸的频率以及口唇的颜色同样重要。而且,呼吸是最依赖周围机器的,换句话说,呼吸机及监护仪等有时并不都能及时反映真是情况。作者曾遇到一例突然监护室停电,停电预案及时启用,患者无异常情况,1 min后来电,呼吸机无报警,发现患者烦躁,口唇发绀,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症状消失。后寻找原因发现:呼吸机在断电、来电时,短时间呼吸机不工作且不报警。

3.3 中枢系统

意识状态:患者回ICU后一般处于麻醉未清醒状态.这时应区分是麻醉未清醒还是昏迷。在麻醉清醒以前,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表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烦燥不安、谵妄、嗜睡、昏迷;呼唤患者姓名有无反应,视物是否清楚,以了解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判断有无脑缺血、缺氧、脑栓塞及脑水肿等。

3.4 泌尿系统监护要点

量的观察:尿量是反映肾组织灌注、体液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通过对尿的量、颜色、比重的观察与分析来判断患者的肾功能、心功能和血容量等,每30~60分钟观察记录尿量一次。成人尿量应>0.5ml/ (kg·h) ,如发现尿量少,应结合全身情况进行处理,当出现高钾血症、血红蛋白尿、容量负荷过重时,即使尿量正常也应及时利尿。

3.5 消化系统的监护要点

后常规留置胃管,并观察胃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必要时可给予肠内营养。尤其是术前有消化道疾病患者。

CABG患者的监护必须有一个整体概念,ICU的护理工作是琐碎复杂的,对于CABG患者的监护,既要面面俱到,又要重点突出,而如何处理这两个看似矛盾地两方面,就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作者地体会是:基本生命体征时刻注意,同时,不同时期有不同监护重点。

摘要:目的 总结我院65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本组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 (on-pump) 完成124例, 在非体外循环下 (off-pump) 完成534例, 同期行瓣膜置换8例, 二尖瓣成形4例, 室壁瘤切除32例, Y型桥4例。结果 本组手术监护室死亡19例, 死亡率2.9%。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32例 (死亡9例, 死亡率2.81%) , 术前置入6例全部存活。结论 加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处理, 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提高近期疗效。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护理

参考文献

[1]胡盛寿, 张怀军, 吴清玉, 等.重症缺血性心肌病病人的管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5, 16 (6) :332-33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第4篇

1 临床资料

我附院自年月年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者12例, 其中男9例, 女3例, 年龄48~72岁, 平均年龄61.5岁。术前吸烟史4例, 老慢支2例, 肺部感染未能控制1例。心功能Ⅱ级2例, Ⅲ级7例, Ⅳ级3例;桥血管吻合1支1例, 2支8例, 3支3例, 均采用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及桡动脉做血管桥。体外循环下行CABG8例, 常温不停跳行CABG 4例。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经积极治疗和护理, 除1例因并发严重低心排死亡外, 其余11例均治愈出院。

2 呼吸系统的观察与护理

2.1应用呼吸机的观察与护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呼吸机的主要目的是维持适当的通气量;提供足够的氧合, 满足身体的基本需要;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做功, 减少全身的氧耗, 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2.1.1 本组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初始阶段氧浓度为60%, 以后根据病情的好转逐渐递减, 同时抽取动脉血、混合静脉血标本监测血气分析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注意气管插管的深度, 观察胸廓起伏, 定时听诊双肺呼吸音, 了解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 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术后当天和第1天常规拍床边X片, 了解心脏和肺情况, 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吸痰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掌握吸痰指征, 每次达到有效吸痰, 切忌反复多次无效吸痰而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 诱发低氧血症。同时护士还应注意在吸痰前向患者讲解吸痰的不适及如何配合,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2.1.2 应用呼吸机时如果出现低氧血症, 可以正确运用呼气末正压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PEEP可使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 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的顺应性, 改善通气和氧合, 减少肺内分流, 是治疗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2]。一般PEEP压力设为4~6cmH2O, 相当于自主呼吸时呼出气流上呼吸道所产生的生理性PEEP。最佳的PEEP是指当FiO2≤0.6, PaO2≥60mmHg (1mmHg=0.133kPa) 时的最小PEEP值。如果患者并发灌注后“湿肺”、肺水肿或肺不张时, 可选用较高的PEEP, 8~12cmH2O, 一般不超过15cmH2O, 但应注意防止低心排的发生, 增加或减低PEEP都应逐步进行, 以免引起循环功能和气道压力的较大波动。

2.2全面评估呼吸系统功能, 选择性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对于年龄偏大, 有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潜在感染术前心功能差、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心电图有明显缺血表现者应延迟拔管, 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2.2.1 拔管后严密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 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给予面罩雾化吸氧, 氧流量4~6L/min, 必要时采用鼻塞和面罩同时供氧, 加强超声雾化以稀释痰液, 并协助叩背、咳痰, 防止肺部感染。惧怕切口疼痛是患者不愿意咳嗽的主要原因, 笔者采取胸带固定切口, 护士协助按压伤口, 鼓励患者深吸气后用力咳嗽, 以减轻咳嗽时振动引起的疼痛。必要时应用止痛剂。

2.2.2 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低氧血症, 应立即用面罩加压给氧, 急查血气分析, 监测循环系统及末梢氧饱和度, 同时查找急性缺氧的诱因。保证患者安静,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备好呼吸机、调节好呼吸参数、准备加压面罩给氧装置、做好二次插管等抢救准备, 通知麻醉医师果断行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3 讨论

3.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易并发低氧血症常见的原因

3.1.1 有长期吸烟史及术前合并老慢支、术前肺部感染没有得到满意控制。

吸烟患者及肺部感染没有得到满意控制的患者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 痰量多且黏稠, 不易咳出, 影响肺通气和气体交换术前合并老慢支的患者咳嗽或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形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从而使PaO2降低而并发低氧血症。笔者采取术前1个月绝对禁止吸烟, 常规行呼吸功能检查, 对怀疑有潜在呼吸道感染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在监护此类患者时应特别注意, 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保持呼吸道通畅, 每2小时吸痰1次, 吸痰前、后给予纯氧10min, 以减少由于吸痰引起的缺氧。带呼吸机期间PaO2仍较低, 应用镇静剂, 增加氧浓度, 同时应用最佳的PEEP。所谓最佳PEEP是指最低的PEEP值, 以达到最好的通气效果, 最好的氧合及氧输送力, 最好的肺顺应性, 对心输出量影响最小。

3.1.2 术前心功能差及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的患者术后易并发低氧血症。

术前心功能差, 射血分数 (EF) 直接反映左心室功能。EF<45%表明左室射血减少, 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流亦减少, 进而肺血流减少而出现低氧血症。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延长和灌注肺可引起肺损伤, 从而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因此, 对于这类患者应特别注意, 随时注意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 应及早处理, 并适当延长监测时间。

3.1.3 术后肺部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为胸腔积液、积气、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经常需要取左侧内乳动脉, 术中易造成左侧胸膜破裂胸腔开放;术后放置胸腔引流管位置不好, 引流不畅;术后由于麻醉及镇痛药物的影响, 患者的呼吸形式发生改变, 自主呼吸及深吸气动作减弱, 加之术后伤口疼痛, 不能做有效的膨肺动作。并发胸腔积液、积气、肺部感染及肺不张, 直接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

3.2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可判断血液的氧合状态, 合理地调节呼吸机参数;

判断机体的酸碱平衡情况并能直观地反映肺的换气功能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是通过脉搏血氧测定仪动态测定波动的血管内血氧饱和度, 在低氧状态下, 血氧饱和度变化比二氧化碳分压更敏感, 因此, 笔者采取持续的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与定时的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能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及早进行处理, 有效的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

3.3 维持氧供与氧耗的平衡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的关键

增加氧供的主要方法是:应用呼吸机时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每分通气量和提高血氧容量, 自主呼吸时采用鼻塞和面罩同时供氧, 加强超声雾化以稀释痰液, 并协助叩背、咳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氧耗的方法是:充分镇静, 维持合适的心率, 应用血管扩张剂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有效改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汪曾炜刘维永张宝仁, 等.手术学全集心血管外科卷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4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第5篇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提高趋势。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搭桥术 (CABG) , 主要通过移植血管的方式使远端心肌供血得到改善, 从而有效缓解或解除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1]。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 (OPCABG) 是在心脏不停跳的基础下, 应用搭桥术来改善心肌血供, 具有损伤小、手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通过总结160例OPCABG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 探讨OPCABG术后患者护理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2年~2014年160例患者OPCABG术后情况, 探讨围术期护理经验。160例患者中男性105例, 占总数的65.6%, 女性55例, 占总数的34.4%。年龄42~73岁, 平均年龄 (57.8±6.5) 岁。所有患者中同时合并高血压110例, 合并糖尿病97例, 合并高血脂89例。

1.2 术后监测:

术后对患者实施的监测手段包括:有创动脉压力, 中心静脉压力, 脉搏血氧饱和度,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气道压力, 潮气量, 血气分析等。通过监测反馈的指标,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 及时补充血容量, 观察伤口、引流情况, 定时调整体位及肢体功能锻炼, 对并发症严密观察、及时发现, 同时注重对患者心理及疼痛的护理[3]。

1.3 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 患者从麻醉过程中苏醒过来, 这时患者急于了解治疗结果是否与预期相同, 同时切口的疼痛, 不能自主活动等因素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术后心理疏导护理[4]。术后医护人员应第一时间告知手术顺利完成, 并叮瞩患者还需积极配合术后治疗, 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和鼓励。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当前的心理状态, 从文化水平, 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深入了解, 有针对性的给予支持和鼓励, 使其从手术阴影中走出, 对康复充满信心。

1.4 加强对术后疼痛的预防和护理:

例如术后麻醉镇痛泵的应用和术后6 h给予阿片类药物[5], 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手术患者的疼痛。还有分散注意力也可以缓解疼痛, 如听音乐, 聊天等。最重要的是护士应与患者沟通, 及时观察疼痛情况, 随时解决。为了防止包扎引起的疼痛, 我们采用弹力绷带下垫纱布[6], 这样可以防止出现皮肤坏死或小水泡, 在换药时同样要注意动作轻柔, 避免人为造成疼痛加剧。

2 结果

16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其中5例术后在ICU中出现并发症, 纵隔出血返手术室二次开胸止血2例;发生心室颤动2例, 非同步除颤后转复, 1例转复后不稳定, 床旁安装主动脉球囊反驳 (IABP) 辅助后好转;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 积极处理后恢复良好。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3~78 h, 平均 (7.5±2.1) h, ICU滞留时间为1~9 d, 平均为1.9 d。

3 讨论

术后严密的监护和护理是保证OPCABG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OPCABG手术特点进行严密监测, 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密切关注, 及时发现并发症, 及时处理, 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乔树宾.冠心病诊疗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53-55.

[2]Mangano DT.Aspirin and mortality from coronary bypass surgery[J].N Engl J Med, 2002, (17) :1309-1317.

[3]Gump A, Kottke-Marchant K, Poggio ED.Profile and prevalence of aspir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m J Cardjo, 2001, 88 (3) :230-235.

[4]Lassnigg A, Schmidlin D, Mouhieddine M.Minimal changes of serum creatinine predict prognosis in patients after cardiothoracic surger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 Am Soc Nephrol, 2004, 15 (6) :1597-1605.

[5]Schwann NM, Horrow JC, Strong MD 3rd.Does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ly evident renal dysfunction after multivessel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J].Anesth Analg, 2004, 99 (4) :959-96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第6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2012-2014年我院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280例,其中210例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7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若合并下列情况则将其排除:急诊手术、合并瓣膜病变、合并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良。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

1.2手术方法

行静脉加吸入复合麻醉,胸骨正中切口,左乳内动脉搭桥前降支,其余血管桥用自体大隐静脉。OPCAB组:维持体温35.0~37.0。℃,心脏组织固定器固定靶血管,心脏跳动下作冠状动脉远端吻合,主动脉夹侧壁钳行近端吻合。cCABG组:建立体外循环,维持肛温28.0~30.0℃,温血停跳液作心肌保护,心脏停跳下作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心脏复跳后主动脉夹侧壁钳行近端吻合。

1.3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组280例病人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12例(4.3%),表现昏迷、偏瘫、言语不清、瞳孔不等大等症状,头颅CT扫描显示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分析发现主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龄与神经系统并发症有显著相关性,见表2;未发现性别、体重、射血分数、搭桥支数及控制良好的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与神经系统并发症有相关性。

3讨论

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1/3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患有主动脉粥样硬化。对粥样硬化的主动脉进行插管、钳夹均可引起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观测发现在全部及部分阻断主动脉和松开阻断钳时,进入脑循环的栓子明显高于其它手术时段。故应尽量减少主动脉根部的操作,避开斑块部位,避免反复钳夹。OPCAB能避免主动脉插管、主动脉阻断,可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Schmitz等对251例cCABG和OPCAB进行分组分析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cCABG为2.3%,OPCAB为0,OPCAB似乎降低了神经系统并发症。但单纯OPCAB不能避免桥血管近端与主动脉吻合时对主动脉的侧壁钳夹,仍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及病变内膜脱落,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本组未观察到两种术式之间神经系统并发症有显者差异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共存的概率为10%~40%。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但冠状动脉疾病病人比非冠状动脉疾病病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敏感性更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年龄关系密切,随着年龄增大,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血压及糖尿病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作为脑动脉的上游血管,其粥样硬化程度与脑血流量有直接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均与神经系统并发症密切相关。颈动脉狭窄,有颈动脉杂音的病人,神经系统并发症增加2倍。双侧重度狭窄或堵塞,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达20%。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分期先行或同期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鉴于上述,对CABG病人术前常规做颈动脉、主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动脉壁厚度、内径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范围和状态,可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老龄化使得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明显下降趋势。高龄是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组观察的高危年龄为≥70岁。高龄和整个或局部大脑的血流量减少直接相关。随着体外循环时间延长,脑血流量逐渐减少,高龄病人会出现脑灰质血流量不均衡的减少。这种局部脑血流量和脑血管侧支循环储备的逐渐减少在高龄病人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体外循环中或体外循环后出现低流量或低血压情况时。故此高龄病人术中应维持相对较高的灌注压和灌注流量。此外,高龄病人重要器官功能多已下降,较小损害就可能造成很大影响。并且,高龄与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其它危险因素之间多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王丽英,陈小曼,李建宁,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血浆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性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68-6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第7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患者的心脏康复通常分为三个阶段[5]:①第一阶段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的心脏康复;②第二阶段的康复从出院后3~6周开始, 持续3~5个月;③第三阶段的康复为后续的康复计划, 涉及运动训练, 随访和健康指导。本研究针对第一阶段, 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的心脏康复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共完成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0例。本研究入组条件:心功能Ⅱ级以上 (NYHA分级) , 年龄40~70岁, 无肢体活动障碍, 既往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其中符合入组条件患者41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康复治疗组 (21例) 和对照组 (2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家族史、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搭桥数目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康复治疗组按照康复路径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患者每次活动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师 (康复师) 负责指导, 并进行严密观察, 而对照组则给予深呼吸、有效咳嗽等呼吸训练, 并不接受康复师指导的康复训练。康复锻炼方法:

1.2.1 术前2周即开始康复训练

①锻炼肺功能,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术前需要患者进行肺功能储备的锻炼, 锻炼方式以深呼吸和屏气为主, 呼吸方法主要掌握腹式及胸式呼吸的要点。尤其是进行腹式呼吸的吸气运动时, 尽量减小胸廓的运动幅度, 主要采用腹部的隆起、内收运动完成呼吸运动。②加强康复训炼, 优化和增强心功能的储备。康复训炼计划的制订及实施需要在完善患者一般资料及综合评估后进行, 如患者年龄、既往是否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 (如有心肌梗死, 需明确梗死部位) 、介入治疗情况等。合理运动, 可采取病房内、床旁活动, 运动方式以步行、原地踏步车等-轻中运动量为主, 患者活动时需要专业康复师现场指导, 并同步心电监护, 监护项目主要包括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 根据患者的监测指标动态调整相应运动量。③适应性训练。主要帮助患者提前熟悉并适应术后的生活习惯变化, 如模拟术后床上如何翻身, 在床上进行二便的锻炼。④健康宣教。入院时、术前、术后等不同时期分别对患者进行冠心病、冠脉旁路移植术基础知识讲解, 围术期注意要点等。入院后嘱患者需要保持规律生活, 充足睡眠, 清淡、平衡饮食, 戒除烟酒等。⑤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术前指导重点是解释手术的必要性, 让患者及家属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积极主动地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恐惧感。

1.2.2 术后康复训练

①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 虽意识恢复, 但仍需要有要外界协助进行四肢被动活动。同时, 移取大隐静脉侧的患肢可采取抬高30°, 以促进血液充分回流, 避免血栓形成。患者完全清醒后, 可按照术前训练的方法活动四肢及翻身, 以变换体位, 避免一侧下肢循环缓慢, 形成血栓。②术后早期活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后血压、心率等指标平稳, 观察2~3 d后即可下床进行活动。活动量由小到大, 逐渐增加, 活动方式一般为床上坐起-下床站立-扶墙行走-不借外力自主行走。③加强肺功能锻炼, 及时排痰, 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④合理饮食:术后早期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1~2 d后可逐步提高食物中蛋白含量, 适当限制水摄入量。⑤术后心理护理:术前宣教中已经包括术后的基本信息, 此时可着重强调, 心肌供血的改善, 心功能的提高, 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还需要术后保持低脂、低盐的饮食习惯, 合理运动, 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5 d的6 min步行试验 (6-MWT) 和生存质量 (SF-36) 。6-MWT:让患者在6 min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行走, 记录行走的最大距离。如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气促等不适时立即停止试验, 记录其步行距离。SF-36采用由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存质量表测评患者生存质量[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术后肺不张、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伤口愈合不良, 康复治疗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10.17, ▲P<0.01

2.2 两组术后15 d生存质量比较

采用SF-36生存质量表比较两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5 d的生存质量。康复治疗组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疼痛、社会功能、活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3。

2.3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6-MWT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 康复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明显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4。

注:6-MWT:6 min步行试验

3 讨论

3.1 促进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

大部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由于采用了全麻、正中开胸的方式, 术后病理、生理的改变较为复杂, 而且术后留置引流管较多、手术消耗较大等原因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手术前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 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调整患者心理状态, 增加了患者遵医嘱的积极性。合理的运动锻炼增强了患者心功能储备, 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7,8]。本研究中, 康复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后15 d的6-MWT明显长于对照组, 说明术前完善、系统的康复训练对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3.2 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可改善心肌血供、增强心肌功能, 从而改善全身循环功能, 提高冠脉旁路移植后的通畅率;另一方面, 术前康复训练能够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顺应性, 从而改善肺功能;围术期的心理指导, 能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手术信心, 更加积极主动地北核治疗, 提高了遵医率, 保证了术后恢复[9]。本研究中, 康复治疗组SF-36生存质量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分项评价指标中, 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疼痛、社会功能和活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说明康复训练在提高冠脉旁路移植后患者生存质量方面, 效果显著。

3.3 降低术后并发症

有研究显示, 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10]。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能降低血液中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水平分, 除降低血管的张力外, 更可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 尤其是避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10,11,12,13,14]。本研究中, 康复治疗组肺不张、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伤口愈合不良等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第8篇

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的诸多并发症中, 围术期心肌梗死是最为常见、危及病人生命、影响病情转归的恶性并发症之一。医学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 各种心脏辅助手段, 如体外循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ntro-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和体外膜肺氧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等的应用, 为挽救病人生命、改善病人预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012年上半年我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返回监护室1 h即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病人, 经过积极的床旁开胸, 应用体外循环、IABP、ECMO等抢救手段, 从而顺利进行监护床旁冠状动脉二次搭桥, 抢救成功。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60岁, 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个月, 加重2个月”, 以冠心病收入院。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冠状动脉90%狭窄, 右冠状动脉40%狭窄。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病人完善术前检查准备后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 术中于前降支及中间支搭桥2支。13:20返回监护室;14:40病人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ST段压低;15:27再次出现循环波动伴ST段抬高, 之后循环难以维持, 于16:44床旁开胸探查, 发现右冠梗死, 即刻床旁体外循环辅助下施行右冠状动脉搭桥术, 搭桥后难以撤出体外循环, 21:00床旁植入IABP辅助循环, 同时给予ECMO帮助, 顺利撤出体外循环, 24:00病人关胸后出现反复心室颤动。次日00:10再次开胸探查, 03:00顺利撤出ECMO, 05:00成功关胸。

2 护理

2.1 体外循环的护理

目前, 心脏手术的大部分是在手术室应用体外循环下完成。由于种种原因, 在监护抢救状态中应用床旁体外循环少之又少。在监护室给予病人床旁体外循环辅助时, 监护室的责任护士, 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 还要担负起体外循环师助手、麻醉师助手的角色。这对护士能力要求很高, 既要了解体外循环过程及原理、操作步骤, 还要了解麻醉过程及用药方式、用药途径, 在角色互换过程中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监护室床旁紧急开胸使得体外循环的准备工作没有择期手术那样充分, 这就要求护士首先告诉体外循环师病人的一般资料、基本病情变化以及最近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 协助体外循环师安装、预冲、连接管路,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转机过程中, 准确执行医生、麻醉师、体外循环师的口头医嘱 (保留好药瓶并做好记录) , 准确留取血标本, 进行血气及全血激活凝固时间 (ACT) 监测, 根据血气随时调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2 IABP的护理

2.2.1 IABP置管的护理

IABP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机械性循环辅助装置, 与心脏心动周期同步运行, 增加心脏舒张末期血压, 降低收缩期后负荷, 提高冠脉血流量, 减少心肌耗氧。本例病人由于床旁紧急开胸, 循环系统不稳定, IABP留置争分夺秒, 作为监护室该病人的责任护士应检查好仪器, 准备好相应的球囊导管及压力套装、肝素盐水。连接电源、导管、导线等设备, 处于备用状态。协助医生床旁留置IABP导管, 辅助病人循环系统。

2.2.2 IABP置管后的护理

①IABP成功置管后, 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有无改善, 30 min记录1次心率 (律) 、血压、静脉压、左房压, 观察尿量、性质, 呼吸, 每小时监测血气, 了解代谢及氧合、电解质情况。②妥善固定IABP导管于病人身体, 记录长度, 保持肢体平直, 防止打折、移位、管路脱出。③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严密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双足背动脉波动情况, 定时监测凝血指标。④观察穿刺点敷料情况, 管路内有无新鲜血流出, 保持压力通畅, 定时肝素盐水2 mL冲洗导管。

2.3 ECMO的护理

2.3.1 ECMO置管的护理

使用ECMO时, 血液经中心动静脉插管从体内引到体外, 经膜肺氧和后再用血泵将血液灌入体内, 对循环衰竭的病人进行有效的循环支持, 使心肺充分休息, 为心肺功能恢复争取时间。在护理此类病人时, 需调配选用各项护理技术熟练并对ECMO技术熟悉, 有高度责任心、高度奉献精神的护理人员, 以确保安全[1]。本例病人使用的是原体外循环心脏插管, 配合医生替代ECMO插管, 插管完成后, ECMO正式运转顺利后进入支持阶段。

2.3.2 ECMO支持阶段护理

ECMO顺利运行后, 责任护士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率 (律) 、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偰压, 15 min记录1次, 并密切记录医生对流量的调节。ECMO使用后循环相对平稳, 遵医嘱调节呼吸机为低压低频辅助通气方式, 氧浓度降至40%, 使肺充分休息, 每小时监测血气, 维持氧分压在100 mmHg (1 mmHg=0.133 kPa) , 二氧化碳分压在35 mmHg, 每小时监测体温在36 ℃左右, 避免体温过高增加氧耗, 体温过低扰乱凝血机制。维持平均动脉压 (MAP) 在50 mmHg~70 mmHg, 它反应机体主要脏器和组织血氧供应的一个指标, CVP维持在5 cmH2O~12 cmH2O (1 cmH2O=0.098 kPa) [2]。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使用少量多巴胺维持泵入。ECMO使用期间病人全身肝素化, 给予肝素持续泵入, 密切监测全血激活凝固时间 (ACT) 在170 s~190 s。4 h监测1次血小板计数, 预防出血的发生。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使用ECMO期间感染的发生。该病人ECMO辅助近6 h后顺利撤机, 辅助效果满意, 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为开胸后心肺恢复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3 讨论

随着心脏外科各项技术的广泛深入开展, 对心脏外科监护室的护士要求也随之提高, 尤其是在抢救技术的熟练与快速反应方面。现代心脏外科监护室护士除了具备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各项专科护理的操作技能外, 还应该掌握多种手段的抢救技术, 协助医生、体外循环师、麻醉师做好床旁开胸病人的体外循环、IABP、ECMO的密切观察及细致的护理工作, 在繁忙的抢救时秉持慎独精神, 事后积极积累经验及不足, 从而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病人病情的顺利转归。

参考文献

[1]徐雪影.体外膜肺氧合的注意事项[J].全科护理, 2011, 10 (12C) :3330.

上一篇:用工需求下一篇:经济法的效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