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2024-05-05

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第1篇

对于单元复习课的设计比新课更难, 既要有知识的巩固梳理, 又要兼顾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全部学生都有不同提高, 都有所思、有所获.这就要求教师对例题的设计要精心到位.

现以初二几何“相似三角形的条件”这一单元为例来说明复习课的设计, 以求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

首先, 本课开始引导学生回顾: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有哪些?

其次, 出示如图1让学生添加适当条件, 使图中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在此图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想象把△ADE翻转使AE落在AB上又会如何呢?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可以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变化后的图形如图2, 让学生对比和自己的想象是否相符.再看可以添加什么条件?接下来再引导学生想象将DE线段向下平移到特殊位置 (如中线等) 时又会是什么样?添加的条件有什么变化吗 (如图3) ?如果将图3的∠ACB变为特殊角直角时又可以怎样添加条件呢 (如图4) ?如果将图1中的△ADE绕着点A旋转某个角度 (如图5) , 又如何添加适当条件可使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在以上复习的基础上, 以一个基本图形进行变化, 深化对基本图形的理解.

再次, 通过设计练习进行巩固提高训练.

如图6, 在Rt△ABC中, ∠ACB=90°, CD是斜边AB上的高, 若AD=4, BD=9, 则BC=____, CD=____.

2.如图7, 已知三个边长为单位1的正方形紧密地排在一起, 有相似三角形吗?如有, 请写出来, 并说明理由.

4.将两块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摆成如图9 (见苏科版教材P121复习题8) 的样子, 假设图中的所有点、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则图中有相似三角形吗?如果有, 把它们一一写出来.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谈学会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想到了什么?课后可以布置学生把本节课的收获写成数学小论文.

通过以上初中几何复习课的设计可知, 教师首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精选例题, 例题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涵盖复习的内容, 要选择能体现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 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题目要新, 但要避免偏、怪、难;不要贪多, 一节课就重点解决要复习的某单元重点问题.其次, 要考虑本班的学情, 所选的题目要注意层次与梯度.使基础好的学生能解高档题, 基础差的学生能解低档题, 争取中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另外, 选题要尽可能全面, 要紧扣课程标准, 突出“三基”;要有针对性:针对重点、难点, 针对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要注意发挥课本习题的功能, 一题多用, 一图多变, 加强变式训练;要注意有计划地渗透综合题, 提高综合解题能力;题目要有一定的变化, 有灵活性.

总而言之, 要设计好几何复习课, 就要根据复习的知识点理出线索, 这是纲, 在此基础上精选例、习题, 把常考的题型、常考的方法通过例、习题突显出来.例题可以是课本中的多题归类, 也可以是一题多解, 或一图多问, 或多题一解, 选例题时忌原题重复, 忌无深度, 无变形, 无新意.要找准核心知识点, 或是广泛联系的知识点, 然后用例、习题连线, 顺着连线向下串.例、习题就像珍珠似的, 把那些散落的珍珠穿成项链, 最后以典型的珍珠辐射成五彩斑斓而又精彩的知识面.

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第2篇

一、有意义情境下的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平时的英语单元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针对某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通过师讲生练的方法,做相关练习,达到巩固与运用知识的目的。如,通过拼背本单元所学单词、默写本单元所学句型和课文、做本单元的有关习题等方式,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技能,因此课上主要是重现新授课的各种操练内容。这样的复习虽然也能达到巩固的目的,但机械式的复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最终影响学习的效果。由于在外出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活动中,主要是针对新授课的观摩与研讨,对于单元复习课的专题研究接触得较少,研究得则更少。大部分教师上的单元复习课无非是讲讲、练练、做做习题等形式,教师也觉得这样的复习课比较机械单调、枯燥乏味,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完成练习的质量也不好。因此,教师也非常想尝试以年级组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单元复习课的设计与研究。

二、改变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把小学英语各年级牛津版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看成一个整体,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后,设计一堂集本单元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一体的单元复习课,达到既能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精心创设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程度,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快乐参与的有意义的情境,如,采用主题式故事、闯关比赛、分组对抗、趣味游戏等形式,将单元内各部分要复习的内容巧妙串联,把本单元中有些不太相关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情境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更能从游戏中获得自信与快乐,从情境中明白一些道理,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升华,从而能更好地提高单元复习课的效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总体均在90%以上;但对新授课和复习课的兴趣程度有较明显的差异。学生喜欢上复习课的原因是在复习课上大家同样可以听听说说、唱唱跳跳、玩玩猜猜,做练习也好像在闯关,学生觉得很轻松。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听说读写、会话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三、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进一步丰富单元复习课的内容与形式 1.复习课的内容由封闭走向拓展,立足文本,拓展文本 打破传统的复习课紧抓课文知识不放,用许多相似的训练不厌其烦地进行训练的模式,我们依靠集体的智慧,精心准备能开阔学生视野的复习资料,立足文本,拓展文本,跳出框框,不仅仅是为考试而复习。许多复习研讨课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听说读写的训练设计也层层递进。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丝毫不觉得有难度有压力,而是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复习课的形式由单一走向了多元 纵观所有的复习研究课,教学形式非常丰富,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如整体教学设计中有情景故事的、有活动串联的、有闯关比赛等。又如在具体的小环节设计中,也会有不同的方法:词汇类有快速反应、头脑风暴、说同类词、说反义词等。另外,每个类别的知识点也体现出不同的指标要求,使复习活动不断强化和加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语言积累过程中,教师有强化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意识。每节复习课都有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我们觉得成功的复习课就是在课堂复习后,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内容,更掌握了复习的方法,并能自觉地、有兴趣的投入到复习和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教学策略

自开始上学以来,学生就已经开始接触数学这门学科,伴随着他们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整个生命。所以,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学生要在这漫长过程中掌握数学的整体脉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将面临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一个单元的课程完成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教学。

一、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把握

对于学生来说,无法掌握数学的整体脉络就不能很好地学习到数学知识,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就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课程的累加而已,没有达到质的突破,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渐渐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把握好整体的教学方向,认真研习教材,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明确的整体观念,整理出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此在单元复习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体系,把握数学的整体脉络,这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的情境贯穿

在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中要进行情境的贯穿教学,情境化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中去,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单元复习课的学习。这种情境化的教学能将知识点串连成一个面,最后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网络。

三、合理的取舍

在教學中发现,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情况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于学生不放心,生怕学生遗漏了一个知识点,致使整堂课都在讲,让学生身心疲惫。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合理地取舍,对非重点知识不要太过重视,对重点知识重要讲解即可。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要得到重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更要积极探索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刘仙玲.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探寻单元复习课的突围之路 第4篇

然而长期以来, 单元复习课被这两种现象所包围着:要么是将整个单元的内容重复一遍, 教师带学生梳理知识“走过场”;要么将复习课上成练习课, 单调枯燥, 使得阶段巩固和提升过程流于形式。面对这样的形势, 如何实现单元复习课的轻松突围?针对这一教学现状, 笔者在一次比赛教学中进行了单元复习课的尝试, 以下就以自己尝试的《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The Seasons的单元复习课为例, 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1. 整合内容, 归纳知识重点一体化

每个单元的内容繁杂, 字、词、句、篇、语法、发音, 对于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 教师要独具慧眼, 用精巧的心思寻求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寻找一根主线, 把各个环节巧妙地串联起来, 整合到一个情境中, 让学生在全新的语言环境里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交流和运用,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 笔者尝试的6B Unit 5就是以教师自己为线索, 由自己喜欢all the colourful seasons of travelling引出课题:旅行中的四季 (The seasons of travelling) 。首先, 让学生谈论自己旅行中的所见, 引出季节, 从而描述季节, 并选择喜欢的季节和同桌谈论家乡的天气, 这也是对本单元词汇和句型的复习。其次, 告诉学生假设想去国外旅行, 要在三个城市中作出选择, 其中New York是对课文的复习回顾, London和Sydney作为新的文本材料进行技能的训练,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城市, 并总结自己想去哪一个城市, 前后呼应。再次, 从国外回到国内, 向学生介绍教师自己去过的四个具有显著特点的城市, 并用本单元以及学过的句型来制作旅游指南。

这样以人物为主线, 很好地将各个复习任务串联成一个整体, 将熟悉的语言知识迁移到陌生的、全新的语言情境中去, 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归纳和对比分散的知识点, 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刺激点和兴奋点,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建构意识。

2. 推陈出新, 梳理复习内容条理化

复习课是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基础上的, 如果仍旧采用机械而又重复的教学活动, 则必然让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因而重要的是, 教师要能够归纳整理并翻新旧知识, 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调动其积极性。要努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梳理复习内容使之更具有条理性, 使学生在复习中转化旧知识, 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

(1) 头脑风暴, 复习词句。

【教学片段1】

T:I enjoyed the four seasons of travelling.On my trip, people are in coats.Can you guess which season it is?Let’s have a brainstorm. (逐一出示coats→sleep→flowers→green→warm&rainy, 并每出示一个单词就让学生猜测季节)

S:It’s spring.

T:Yes, it’s spring.You’re so clever! (出示思维图) OK.Can you describe the seasons?Please imagine!

学生根据三个季节联想学过的词汇并说出。

T:Wonderful!You can say so many words about the seasons.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seasons in Wuxi. (示范后) Now, please choose your favorite season and talk about it with your partners.These sentences can help you.

学生之间进行同桌问答。

将词汇句型的复习置于头脑风暴的活动中, 让学生了解四季, 可以从服装、天气、活动、颜色、节日等方面来谈论, 这些单词虽然不是本单元的重点, 但是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关于季节的知识网络, 学生可以充分联系新旧知识, 主动地进行语言知识的复习、整合。接着, 让学生结合本课的重点句型来说说无锡的四季, 将原本杂乱无序的句型进行梳理, 逐步形成知识体系。

(2) 创编小诗, 复习语音。

【教学段断2】

T:Do you notice the words“now”and“show”?Do they have the same pronunciation?Can you read them?

学生认读音标, 看音标说出单词。

T:Wonderful!Now can you help Mr.Smith complete the new rhyme?Don’t forget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通过短文介绍悉尼的天气和各种活动后, 对本课的语音进行了复习。由短文中now和show两个“ow”的不同发音入手, 先让学生比较发音的不同, 并出示音标让学生认读, 说出该单词。最后通过新小诗的编写, 进一步感受“ow”的发音。

3. 深度开发, 再构文本内容多样化

复习课不仅是对单词及句子的简单复述, 而且还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升。教师可以采用课外或自编的、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程度相当的阅读材料来辅助课堂教学, 简单地说, 就是智慧地创新, 有机地生成。

例如本课安排了两个城市的介绍, 伦敦天气主要是渗透中英不同的文化, 因此笔墨不多, 仅仅采用“看动画、选图片”的呈现方式, 同时解决了本课rain等词的词性语法点。自编的材料来自Mr.Smith的小诗, 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填写表格, 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澳大利亚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四季与中国相反, 悉尼的天气和各种活动, 而且也对本课的语音进行了复习。与之前伦敦的天气介绍、呈现形式、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训练的技能也各有侧重。

这样通过呈现与新授课不同的语料,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从而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复习。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再现、重组和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单元中出现的知识点, 进一步进行知识的深层次内化和综合运用。

4. 综合活动, 全面提升技能策略化

例如最后的Make a travel guide的环节, 先播放教师去过的四个城市的视频介绍, 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 每人根据桌上的图片和一些提示词, 设计其中一个城市的旅游指南。最后四人组合成一本旅游指南册, 向Ben、Tom、Mr.Smith介绍我国的城市。

复习课上, 课堂中多样化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听、说、读的机会, 但写却往往被教师忽略。这里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旅游指南册, 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而且说写结合, 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 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 巩固所学语言、强化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复习课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英语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第5篇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如何做到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我们的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回想这节课,我觉得我对这一节课既查缺补漏,又复习了基础知识,对所学的内容归纳整理,巩固记忆,这节课备课充分,课堂知识容量大,结构严谨,学生课堂表现积极,由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重点难点,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非常符合生命化课堂中倡导的学生能讲的老师就不要讲,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另外,真正把学习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尤其是对于课堂上的典型题训练之后,给了学生时间消化和吸收,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以不变应万变,触类旁通。但细细反思起来,又不尽人意。

反思:鼓励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候,鼓励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是帮助差生克服英语学习的方法,而且任何的鼓励都会使孩子们感到高兴。这节课我没有大胆使用鼓励,当学生不敢举手的时候,没有更好的尝试用鼓励方法。总觉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怕完不成任务。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倡导开放式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情感,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营造一种能够发挥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英语环境中得到很好的锻炼的氛围。尽力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同时还创设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把激励和竞争带进课堂,形成较开放的教学模式。

例谈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策略 第6篇

关键词:单元复习课;知识整合;方法渗透;能力提升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1-004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单元复习课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单元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低效操练,而应着眼于教材的核心价值和内在逻辑,从学生视角选取、整合学习内容,发展学生学力,提升化学素养。人教版“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是实施化学课程目标的起始阶段,内容虽然相对比较简单,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化学素养的“前期启蒙”阶段。下面笔者以该单元复习课为例,探析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1 知识整合:基于核心内容的优化重组

平铺直叙的课堂难以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高效的单元复习课必须要有“战略性思维”,对互相关联的内容加以组织和提炼,将知识、问题、情境、活动等构课要素有机合成一体,突出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努力寻求落实三维目标的可操作途径,形成结构性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基于核心价值的教材内容整合,使学习素材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陌生度,有利于在新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变得灵动起来。

教学片断: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改进装置

[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

[设问]中间的多功能瓶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兴趣盎然,启动思考)

[问题串]①议一议:依据这套装置,实验室可以选择什么药品制取氧气?为什么?

②想一想:还可选择什么药品?能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吗?为什么?

③看一看:这套改进装置采用了哪些收集方法?为什么?

④理一理:多功能瓶(如图2所示)有哪些作用?

⑤比一比:这套改进装置的优点是什么?

⑥做一做:教师请学生演示,利用改进装置制取两瓶氧气。(学生观察、评价,积极思考)

⑦选一选:收集的两瓶氧气中一瓶预留有少量水,一瓶干燥。提供红磷、木炭、硫粉和铁丝,请学生选择分别完成氧气的性质实验。

⑧变一变:依据红磷燃烧实验探讨课本“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⑨练一练:给予氨气的相关信息,选择对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说明理由。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化学复习课教学内容多而杂乱,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改进装置”将本单元需要复习的核心知识(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②氧气的性质;③氧气的制法)整合在一个真实的实验情境中,不仅使教学流程简洁清晰,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具有全局性、整体性,能够生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它不再指向一个已知的“单一未来”,而是为学生敞开多扇求知之门,打开多条探索之路,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因而,这样的复习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它始终充满着疑点,因而可能不断产生令人激动的亮点。采用改进、补充和重组等多种方法进行的情境设计,既达到梳理旧知的目的,也利用新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化学复习课中的问题设计要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目的,思考将熟悉的内容通过变换的问题整合于新颖的情境中。复习课上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具体、琐碎,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合适的梯度。问题应围绕与核心知识相互关联的、学生容易引起疏漏和产生困惑的主要内容展开。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高认知活动,通过独立学习或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完成。在化学复习课的“温故”环节,教师可以考虑较多地设置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解释性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复述和解释;而在“知新”阶段,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统整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促进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方法渗透:超越具体事实的深层理解

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灵魂,学科知识是学科思想方法的载体,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知识提升为能力的“桥梁”。然而,由于已有的教学惯性以及对新课程研究的缺失,使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在复习课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科思想方法与学科知识教学时常脱节。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注意内容适度、方法得当,通过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复习逐步将其渗透在教学内容之中,并随知识层次的推进不断发展与深化,贯穿整个化学教学的始终。

2.1比较

比较是区别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科学逻辑方法。按照区别的方式,可以将比较分为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前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表面相异的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后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表面相似或相近的对象之间的不同点。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方法。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通过表格、图片、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整合设计了一些比较:(1)实验的比较(包括发生装置的比较、收集方法的比较、实验条件的比较以及实验现象的比较等);(2)概念的比较(包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缓慢氧化和燃烧等);(3)新旧知识的比较(包括水在科学实验中的广泛应用等)。这些现象或事实对比鲜明,使教学难点在不经意间就被突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科学方法。又如,以熟练掌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知识出发,对给予的新情境“常温时,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NH3”。学生通过迁移、联系、对比等途径能够深入理解知识本身及它们之间本质性的规律,能够认识到知识间的关系和差异,促进在大脑中建构出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促进正确选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分类

通过分类的方式对一个复杂的事物进行研究,往往会取得更加全面的认识。分类思想的核心是分类标准或依据的选择。本单元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等都是分类思想的具体体现。由于具有不同的特征,在教材中不—定会同时出现,学生往往难以从割裂的学习中认识到其间的关联性。充分利用“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中的“单元小结”栏目,通过表格、概念图等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查阅教材并从教材中探寻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和规律的习惯,这有利于促进提升知识的网络化水平。在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由于缺乏建构概念图的经验,提供联想的内容也比较少,因而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随着进一步的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充实和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尝试着自己去绘制概念图,循序渐进地在头脑中建构起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并能够自觉运用它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3 能力提升:注重教学内容的变式拓展

学科能力是当前学科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化学学科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科能力虽被教师重视却缺乏具体有效的教学行为,单元复习课的变式教学是双基教学、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概念、性质、规律等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进行合理的转化,以“变”促“辨”,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发散性,有助于化学知识的灵活迁移。以本单元课本“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练习为例:

[原问题]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误差的原因分析等。

[变式1]该实验中能否用铁丝代替红磷?为什么?

[变式2]该实验中能否用蜡烛、木炭和硫代替红磷?为什么?

[变式3]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改为下图实验装置(如图3、图4所示),评价交流。

[变式4]你还能设计一种新的实验方案吗?(可预留为课后作业)

近年来,中考实验试题正逐步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一般具备以下特点:素材的选取呈现回归课本的态势;体现情境的真实性和问题的层次性;重视化学原理的考查。

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其间常渗透或含有学科间综合内容(如与气体压强相关的内容)等。“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课本实验,在注重课本实验复习的同时,科学地设置实验变式讨论,随着问题层次的变化,学生实验认知能力的进程水平也依次呈现为四个水平的逐级提升:①水平1:实验仪器及操作的识别和描述;②水平2:化学实验事实的加工和处理;③水平3: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④水平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这种基于具体事例的学科能力的渐进式提升将对不同层次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复习中穿插练习是复习课的重要特点之一。对学生而言,单元复习课不是新授课,复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学”与“习”的结合加以巩固与检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平时的作业、课堂练习等评价结果,分析学生学习优劣势的信息,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不透彻或遗漏的知识点在复习课上给学生再次加固和深化,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持。教师需要依据精准的学情判断,对习题资源做出合理取舍、恰当变式,积极改进与改造习题教学。从练习内容的角度看,要围绕核心知识选择典型的标准正例、非标准正例和反例题目,从不同方面审辨知识的关键属性;从练习方法的角度看,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情况下,注重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努力做到一题多解,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从练习过程的角度看,教师必须随时依据学生练习中的“动态学情”,善于倾听与回应,注重引导和点拨,在学生漏学处驻足、浅学处深化、泛学处聚焦,让错误也成为重要的习题资源。比如本节课学生利用改进装置动手完成同时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的操作环节,概念“辩一辩”的讨论环节以及学生对常见物质分类环节,教师通过学生自由呈现的反例,以适当的追问暴露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灵动与活力。

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第7篇

一、“再现、梳理、归纳、精炼”——优化教学环节

学生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不同, 学习上存在着差异性, 教师在复习单元中要针对这种差异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对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 每个学生理解、记忆、掌握的程度大不相同, 尤其是到了周末,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知识点的增多, 一部分学困生对各种句型、时态更是混淆不清。因此在复习单元重新梳理一下一学期以来的各种句型、时态,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熟记典型例句, 模拟日常情境, 精心归纳时态, 提高复习效率。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 逐项复习、单项练习时学生的思路比较清晰, 然而实际运用时 (特别是综合运用) , 学生又会感到迷惘。例如,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如下一关, 我为学生编创了这段顺口溜:在总结“oo”字母发音| u |和|u:|时, 我让学生记忆以下规则:a.食物 (food) 是长的, 脚 (foot) 是短的。b.room是长的, 由room组成的合成词是短的。c.在小学阶段, 记住这些短的单词“好 (good) 厨师 (cook) 拿 (took) 脚 (foot) 看 (look) 书 (book) ”, 其他大部分含有“oo”的单词发长音。

通过对顺口溜和语法要点的理解、记忆、再配上练习, 学生的答题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复习单元的例题选择, 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 题目必须有典型性, 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 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 设计有层次的练习,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对于做错的题目, 要分析、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 及时填补知识漏洞, 提高解题能力, 拓展解题思路。

二、课堂辩论——创新课堂模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 提高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思维、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可我们对复习单元总是比较头痛, 因为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少了新鲜感。怎么办呢?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BUnit8这一单元时, 我采用了辩论式小学英语复习单元的形式, 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这一单元里, 复习了前面几个单元的内容, 其中有春、夏、秋、冬这个知识点, 我就把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 采用让小组轮流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并回答或抢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的形式 (问题就是学生自己根据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创编的或者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的) , 回答正确就给本组加分。当然, 我们还可以围绕“一周七天”“农村城市”等主题把学生分组, 采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开口说,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课堂气氛。

三、有效情境——设计趣味活动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复习单元更应如此, 不能将课本上的内容简简单单、原封不动的“传”给学生, 而是用智慧, 带着知识沉淀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结合复习内容创设有效的情境, 让学生产生新鲜感, 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从而真正达到单元复习的目的。

在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5 Review and check中, A版块教学内容是谈论人物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的话题, B部分谈论的是有关生病的话题。在设计这两个部分的时候可以创设“了解Jim的同学和老师”这一情境, 把这两个部分整合在一起, 先和学生谈论Jim的同学run fast, dance beautifully, draw carefully和read loudly, 解决1-4幅图片, 再让学生猜测Jim的老师的一些兴趣和爱好, 解决5-8幅图片, 最后说Jim的同学和老师今天都去医院体检了, 发现有些人身体有一些问题, 设计请同学们帮助医生写出他们的体检报告这一有趣的活动。“通过Jim的同学和老师”这一情境的创设, 复习了前面几个单元的话题, 整合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语言实践相结合, 优化教学效果。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但是许多老师在复习单元设计任务时往往只考虑认知目标, 对技能目标、学习策略、情感目标、文化策略很少顾及甚至根本不予考虑。这种不完整的目标导向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复习单元教学时让学生巧背单词, 归类记忆;变换句型, 掌握结构;小组合作, 共同出题, 组织学生积少成多扩词汇, 寓教于乐练句型, 巧打比方熟语法, 学以致用提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第8篇

一、复习课内容的安排

复习课是我们系统知识、巩固深入知识的课。复习课的教学是为了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适当拓宽加深,创设最佳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动机,启动思维,启发学生探求新的结论。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复习课内容的安排。复习课的内容安排包括例题教学和练习题的设计。

1.例题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中,例题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解题中广开思路,掌握规律,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仅仅满足一题一得往往是不够的。因此,能否充分发挥例题教学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复习效果。 毋庸置疑,探索解题途径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变更问题的过程。如何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分散思维能力的训练,切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题多变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复习时,可安排例题:

“m取何值时,一元二次方程x2-2 (m+1)x+m2-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当学生做正确后,变换条件,去掉题中“不相等的”四个字:“m取何值时,一元二次方程x2-2 (m+1)x+m2-2=0有两个实根?”继续让学生做。

再变换条件,把问题变为“没有实数根”;继续变换条件,把题目变为“m取什么值时 , 一元二次 方程x2-2 (m+1) x+m2-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并求出这时方程的根。

经过多次变换,使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各种类型之间的联系以及做题的区别思路清楚,掌握牢固。

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复习课例题教学中,实施一题多变,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2.练习题的设计。

数学复习课教学中,适量而贴切的习题训练是培养学生形成智能的重要途径。 这不仅是应试教育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纷涌而至的问题,教师要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从“题海 “中解脱出来,求得解题训练的最大效益, 是上好数学复习课的关键所在。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

复习课中,在总结知识的同时,要总结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 数学思想方法也具有系统性。教师在数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深入挖掘,总结其思想实质,提示归纳方法因素,以其更好地发挥思想方法的整体功效。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总结数学方法,对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优化思维结构是行之有效的,不断地渗透,不断地复习,由易到难,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复习课上的一点技巧和策略

1.“反客为主”。

上复习课时,有些习题,部分同学会解,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来当“教师”,讲解思路与解法,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同,思维方式相近,学生听得认真,给了学生一个表达思维活动、发展语言的机会,教师听学生讲时,能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进一步的教学。

2.“抛砖引玉”。

这样的复习,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也给枯燥的复习融入了一丝乐趣,效果也更好。

3.变换角度复习。

在教学中,围绕某个知识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我们除了从相反数本身的定义讲解以外,还从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在加减法中运用等方面去讲解。在复习课上,又注意到从它的性质方面来加以复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为零,积为非正数,绝对值相等,奇次幂相反,偶次幂相等,倒数(除0外)也相等等。变换角度来复习某些方面的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从而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深刻,能力更稳固。

4.“制造陷阱”复习。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自己的失败印象是极为深刻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有经验的教师,对那些似是而非,易混易错的地方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研究,有目的地设下陷阱,诱使学生进入误区,再引导发现上当的途径。

先诱导“跳井”,然后剖析。这种对错解的辨析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否定的过程,这在学习中本身就是一次质的飞跃。

常见动词时态语态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第9篇

1. 运用学案导学及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让学生开展有效地自学、合作和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 并且能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

2.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 倾听别人的意见,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在教学过程中, 将学习小组间的竞争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以便其更热情饱满地投入学习之中。

4. 课堂活动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以及跳出做题人的思维定势, 并尝试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思考做题的新思路。

5.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 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分析

英语中每个完整的句子都会涉及动词的时态语态, 它在英语语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考中, 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及书面表达这三大题型都会对时态语态进行直接的考查。

本堂课是对英语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的九种时态语态的结构及用法的复习, 着重讲解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题型中遇见时态语态问题时的解题技巧。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动词时态语态的结构和用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找不到时态语态间的规律, 因此难以将其融会贯通, 仅能生硬、机械地死记各种时态语态的结构及用法, 又往往出现识记不清的情况, 乱用时态语态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也表示对熟记并掌握诸多时态语态结构感到颇为头疼。因此, 教师应教授学生巧记、速记常见、常考时态语态结构的口诀, 以及提高时态语态题的解题技巧, 这对学生掌握时态语态结构有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1. 学生能通过口诀巧记、熟记常见常考动词时态、语态的结构。

2. 学生能通过微课中解题技巧的指导及实战高考题, 掌握时态语态题在语法填空及短文改错中的解题技巧。

3. 学生能通过“我来出题”这个环节, 跳出做题人的思维定势, 学会从出题人的角度揣测出题人的意图, 从而使自己在做题时能更全面地考虑问题。

五、具体教学过程

Step 1:Using a short video to lead in the topic. (5 mins)

(目的:运用自己制作的小视频讲述龙州历史、人文与生活并将授课内容融入小视频, 从而导入话题,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引起学生对本课复习内容的兴趣。)

Step 2:Showing the objectives of this lesson. (1min)

(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Step 3:Checking the coaching paper. (4 mins)

(目的:检查学生是否已为本课学习做好课前准备。)

Step 4:Showing the students a short video about the solving method. (5 mins)

(目的: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 了解动词时态语态在语法填空及短文改错题中的解题思路。学生还可以在课后下载微课视频, 以辅导他们日后的英语学习。)

Step 5:Doing exercises chosen from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ests. (5 mins)

(目的:让学生零距离接触高考题, 独立思考, 并将解题技巧运用到实际做题中。)

Step 6:Group work to check the answers. (3mins)

(目的:学生小组讨论, 自己纠错, 与组内成员合作、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

Step 7:Students’show time. (8 mins)

(目的:请学生自己讲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Step 8:Making out questions. (6 mins)

(目的:让学生感受出题, 学会揣测出题人的意图, 使其在日后做题时, 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

Step 9:Summary. (2 mins)

(目的:回顾总结本课内容, 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Step 10:Homework. (1 min)

(目的:正确运用本课所复习的时态、语态, 写一篇书面表达, 以巩固本课所复习的内容, 进而使学生学以致用。)

六、教学反思

本课能依据学科课程标准, 科学、合理地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突出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 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 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是, 由于本堂课的节奏稍快, 教师一旦包办课堂评价, 就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评价机会。此外, 指令性的课堂用语应该尽可能地简练表达。

专家点评

周家凤老师从教九年, 综合素质较高, 讲授的这趟语法填空课闪光点颇多。这堂课充分展示了周老师的深厚的教学积淀, 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这堂课有以下几点让我感受最深。

第一,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很强, 语音面貌好。如果说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他的发展潜力的话, 我们完全可以断定, 教师“说得好才教得好”。尽管新课标主张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 但如果没有教师3~5分钟言之有物精彩演讲, 这堂课一定少了特殊的“魂”, 会暗然失色。这节课虽然是语法复习课, 但周老师用流畅的英语组织教学, 这着实值得其他教师学习。英语课只有充满英语才有英语味道, 当然教师还应注意“Speak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 speak Chinese whenever necessary.”。

第二, 教学中充分展示了人格魅力。当教师的英语知识达到临界点之后, 决定教学成绩优劣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管理能力。从周老师的一招一式都可以强烈感觉到她的人格魅力以及教学情怀。课堂是否积极活跃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必然关系。

第三, 合作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所谓“英语学习力”是指英语学习的“双商”培养:自我管理的“情商”, 有效学习的“智商”。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交流时“信息差” (information gap) 的形成, 使课堂产生“知识流”, 学生的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互相讨论能有效扼制教师的“话霸”“话痨”, 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独霸课堂的教师是缺乏教学智慧的。学生从同学那里学到的东西并不亚于从教师那里学到的。

第四, 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打造高效课堂。这节课周老师在引入部分利用了自制的录像, 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话题 (关于龙州的介绍) 中加深对时态、语态的理解。周老师还在课堂上播放了微课视频, 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于时态、语态的认识。

第五, 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聚焦高考, 自编习题 (导学案) , 精讲精练。好教师有不少标准, 自编习题便是其中之一。这节课周老师所编制的导学案针对性强, 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时态所遇到的各种难点。学生在做导学案时能暴露各种问题,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 有效地解决了所暴露的问题。

当然, 人无完人, 课无完课, 这堂课有下面五个方面需要注意, 特与周老师商榷:

第一, 教师需要考虑语法课教学的本质 (what) , 采用何种核心手段 (how) 处理重点、难点, 以及为什么 (why) 用这些方法。这节课既是语法复习课, 又是高考新题型训练课。因此, 通过训练暴露出上、中、下不同层次学生在时态、语态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设法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本质和命门。有效教学活动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学生弄清楚为什要这样做或不那样做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举一反三”是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第二, 教学指令 (instructions) 可以更具体、清晰一些, 这样效果会更好。教学指令的清晰度, 可操性与教学活动的精准性密切相关。

第三, 学习活动 (观看微课视频) 不宜易位, 教师可安排学生回家进行自主学习。

第四, 教学节奏可以放缓一些, 张驰有度, 尽可能多一些等待时间, 多一些“延时评价”, 多一些静悟反思。教师应该谨记“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akes time. Therefore, we must be patient.”。

第五, 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

总之, 我从龙州高中周家凤教师所讲的这节课中学到不少, 悟到很多。听课是学习, 更是思考。这节课很成功, 可圈可点之处比比皆是, 我相信这其中既有集体的智慧, 更有个人的努力和教学悟性。

广西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英语教研员

浅谈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第10篇

1. 精设预习, 建构知识

复习课开始前教师应认真研究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 结合中考考点和新课程标准, 精心安排好课时主题, 设计好每一课时的预习题。笔者在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前, 首先考虑应该让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相应知识点有所了解, 于是设计了以“常见说明方法”“判断依据”“作用”为内容的表格, 达到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初步了解授课内容的目的。同时, 通过学生对表格的填写, 教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为课堂教学奠基。在“预习展示”环节中, 学生展示了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为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完善和建构学生的说明文阅读知识体系做了有效的准备。

2. 预设学程, 精心导航

要了解学生“所缺”“所困”, 一般是要通过实际的预习展示来了解, 而更多的情况要靠教师平时的细心观察和总结。所以,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还得做个有心人, 多关注学情、分析学情, 在设计学程时要不断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预先设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精心设计导学策略。比如, 根据以往的答题情况, 我了解到学生对于“下定义”和“作诠释”这两种说明方法不太了解, 容易混淆, 于是我设计了辨析这两种说明方法的策略。用“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这句话为什么是“作诠释”而不是“下定义”作为导火线, 通过“精讲例题—讨论方法—习题再练—巩固方法”, 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 去辨析二者的本质区别, 最终攻克这一知识堡垒。又如, 学生在解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常常不能正确概括该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不能用规范的语言准确表述作用, 于是我就将这两点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突破。在“问题再现—方法指导—规律总结—能力提升”的导学过程中, 使问题迎刃而解。

3. 饮水思源, 温故知新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说明文阅读专题的第二课时, 在解题时, 不可将前后的知识点割裂开来, 独自为战, 这会缺乏系统性, 影响复习的效果。因此, 我在进行习题演练时, 先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感知, 回顾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 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然后提问“作者是如何进行说明的”。由此串联起前一课时的内容, 为本课新知识的获取做好铺垫, 也使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4. 灵活应变, 关注发展

命题者在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 沿承经典题型的基础上, 在不断地进行着命题的改革和创新。因此, 我们在复习时也不能墨守成规, 只讲基本题型而忽略变式题型。以南通中考语文考试为例, 从近年的中考题型及学生答题情况来看, 有些学生能掌握基本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看到这些题目他们就能进行相应的思维, 并胸有成竹地进行解答, 但题目的问法一变, 他们就会束手无策, 盲目答题。例如, 2012年南通市语文中考卷阅读材料《中国结》一文中有这样一题:“第 (2) 段中引用《易·系辞》和梁武帝《有所思》中相关文献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学生因没有审明题意而盲目解答, 导致失分严重。其实, 万变不离其宗, 这道题考查的是“引资料”这一说明方法的作用, 仍属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点范畴。

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第11篇

一、整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单元整理课的特点之一是“整理”,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学生的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条理清晰。其基本程序为:梳理——沟通联系——建立网络,注重知识的梳理,引导学生对只是从横向、纵向进行归类,将分散的单个知识串成线、连成片、形成网,做到依纲扣本理网络,有的放矢促统一。

1. 注重引导

我认为在第一阶段中,应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来确定。因此,教师在第一阶段中应多通过小故事、小游戏、小汇报、小竞赛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兴趣和积极交流、思考的氛围,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在第二阶段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单元整理课学习经验和自学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尝试让学生用文字、图表、网络结构等形式,自我整理,教师加以指导,对此,肯定学生的做法,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2. 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是单元整理课的重要内容。在单元整理课中,教师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录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课前,先回顾自己在批改学生作业过程中所发现的错误与问题,再针对学生总结知识中的缺漏与知识的重难点进行训练。这样,可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达到单元整理课的预期效果。

二、巩固知识,拓展提高

单元整理课的特点之二是“练习”,即对整理的知识点及时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联系反馈,更好的进行知识梳理。复习中要处理好“整理”与“练习”的关系,不能只练不理,更不能只理不练,我倡导“理中有练、练中有理、理练结合”的做法,让学生在边理边练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益。

1. 巩固知识,以练习为主

单元整理课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单元整理课的课堂效率。

首先,单元整理课的练习不能简单复习新课学习中的习题,要避免机械重复造成无效的劳动;

其次,单元整理课的练习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

再次,单元整理课的练习在内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兼顾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提高,以思维为主

单元整理课,因其内容“多”而“杂”,要解决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这样就给了学生思维的广阔空间,通过创设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教学素养。

例如,在“审题”的单元整理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份“综合测试题”: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小明带着小狗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 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内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克。)

(7)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我匠心独运地设计一个个陷阱,让学生大呼上当的同时,积极反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意识、对数学积极的情感就在一次次的犯错、纠错中得到发展,思维也在一次次的对话、互动、思辨中得以深入。

又如,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第98页,例10工程应用题。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这道整数工程应用题的解答,得出分数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但是这两者如何来转化,这就需要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我设计如下问题情境,让学生列式计算,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例10,学生根据整数工程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比较熟练的列出30÷(30÷10+30÷15)=6(小时)。当学生说出算理后,我又将题中的“30米”这个条件先后换成45千米、60千米、90千米、600千米。让学生解答,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感到奇怪,疑惑,为什么这段公路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最终答案都是6小时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切中了新知的要害,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为探索分数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得到培养。

3. 回顾反思,以方法为主

通过对单元整理课的回顾与反思,一是帮助学生提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前后知识系统整理、求同存异、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网络体系,开发学生复习整理的潜能;二是开发隐含在知识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所提炼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内化。

三、积极评价,评价到位

1.评价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2.单元整理课中如何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評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认为:

(1)在整理知识中,对学生所获得的成功或创新做法,要给予及时的评价;

(2)在对比练习,或是综合练习训练过程中,对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也要给予适时的评价;

(3)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成功的合作经验,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更要给予充分的评价。

3.评价的多样化

(1)教师评

教师对学生整理复习中好的做法,完整的口头表述,严谨的计算过程等给予肯定性或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和提高单元整理课的质量。

(2)学生评

学生间通过对他人复习中的方法、计算过程或是口头表述,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予正确的或是有建议的评价。

(3)组评

小组交流后的汇报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小组的复习经验和个别同学的口头表述、计算过程给予不同的评价。

(4)自评

这是学生对自己所复习知识的情况的一个简单汇报。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小结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又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如何等等。

高三英语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第12篇

一、精讲

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学生准备充分,思维积极,反应敏捷,课堂气氛活跃。在第30至35分钟之间学生进入“思维波谷区”,即学生大脑产生疲惫,思维敏锐性急剧下降,甚至不愿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整个30至35分钟教学过程中实行“填鸭式”教学,导致师生之间存在逻辑差异与空白。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更依据有效教学的原则,采用“精讲策略,突破“思维波谷区”。一般而言,教师“精”讲应采用三大策略:一是提问巧妙。提问难度要适合,提问反馈要及时,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二是归纳要点。要点归纳的原则是要严谨准确、简洁明了,对学生的归纳不够完善和不够准确的地方,一定要明确指出并代之以准确的结论让新知准确无误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三是整合知识。当前英语高考的题目,几乎每一道题都要依据条件判断、推理,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着力挖掘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精练

1.以课文为主 ,辅以精选时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采用三种方法:①“精”与“泛”结合。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驾驭教材,整体考虑,适当取舍,从中选出四分之一的课文为精读材料。处理精读材料所花时间要长一些要求学生除透彻理解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修辞上的特点批判地分析作者的观点、写作目的等外,还要厘清每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及弄懂每个句子的句子结构, 并完成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练习, 对于注读材料的要求只定位在课文理解及获得阅读技巧的层面上。②获得阅读技巧。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均要达到获得阅读技巧的目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以句为单位读,以意群读,克服逐字读出声读、指点读的坏习惯等。要学会以不同的方式读,如跳读研读、品读、粗读等,既培养阅读速度,又提高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还要学会概括文章大意,寻找主题句等,并学会根据课文表层信息推出文章深层含义和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③选择性地归纳语言知识。以活的语言材料为背景,适时有选择地归纳所学知识,远比在旧语言材料上进行复习要有趣得多,更具有效性。

2.以基础为重 ,辅以练习 , 加深多语法知识的理解 , 提高解题正确率。针对近几年高考题中的一些语法考点,如冠词代词、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复合句、倒装结构等结合具体实例,反复讲解,融会贯通,使学生学会在语境中活用这些语法知识。做题时及时发现知识漏洞,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记录,不断总结做单选题的经验教训,学会分析试题所考的语言点,把握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采用三种方法: ①一题多解———深入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 对一个典型题, 尽力做到从多条思路用多种方法解释。②多题一解———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努力摸索规律。③一题多变———不断改变题目的条件, 从各个侧面检验自己的知识。

3.正确处理三对矛盾 ,促进学生听力迅速发展。学生听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 但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加速听力提高的进程。在训练中,一般容易陷入以下“误区”:①只求听力训练总量,不排除听力障碍。有人认为听力的提高只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所谓“功到自然成”,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由它指导的训练也是低效的。一定的训练是无疑是必需的,但在听力训练的同时,不断排除障碍,则能迅速提高听力水平,学生的听力障碍主要有:语音、语调障碍;知识结构障碍;文化背景障碍;心理因素及外部干扰因素障碍。要排除上述障碍,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训练中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语音知识如句子重音,失去爆破、连读、语调等,要求学生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排除母语干扰,并不断积累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政治及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生活方式等文化背景知识,准确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功能。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使学生免受情绪及外部因素如背景噪音、音量大小,磁带清晰度等的干扰,克服困难,迅速进入“角色”。②只重视听力测试,不重视听力基本功训练。正确的做法是把听力基本功的训练放在第一位,让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获得听力技巧,如学会听辨数字、时间、地点、人物身份、人物说话语气、语篇大意,分清信息主次, 并学会通过抓关键同时进行信息重组达到情节再造。③只重视集中训练,不重视分散训练。听力水平的提高决非可以通过短期行为所能奏效的。一定要在平时持之以恒地坚持分散训练,然后相对集中一定时间进行强化,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三、精评

1.讲评要有“双备”。 一是备好试题内容。讲评前 ,教师要分析试题难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要分析试题是否符合英语课程改革理念;要分析试题考查哪些重要知识点、解析试题命题意图、哪些试题类似高考题或不相关等。二是备好学生情况。讲评前,教师要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认真诊断,弄清哪些题错得多,错在哪里,找出错误的症结,分析何种英语能力需要加强,学生需要何种帮助,做到心中有数。

2.讲评要有侧重。在讲评时 ,教师应该侧重重难点地进行讲评分析———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各试题的得分率, 高度失分的试题做详细分析、中度失分的试题做一般分析、低度失分的试题不做分析; 应该侧重英语能力地进行讲评分析———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上, 要从英语学科的能力角度进行试题分析, 对于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加以重点分析;应该侧重解题技巧地进行讲评分析。

3.讲评要有拓展。试题由于受考试卷面 、考试时间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地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与能力。 因此 ,讲评时教师不能就题论题地讲评,而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地构建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4.讲评要有参与。一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进行自我评价。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答问、质疑、讨论,学生充分凸显主体地位,不但在整个讲评过程中情绪亢奋,思维得以激活,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 而且有助于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真正“会做”。

四、结语

“年年岁岁题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教学工作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题, 参加高考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讲得再多,讲得再好,学生不理解、不会用,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白搭”。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就要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知识弱点,做错题笔记是种好办法。做错题笔记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①记下错误是什么,最好用红笔划出或用特殊符号标出。②分析错误原因是什么, 如遗憾之错———分明会做、审题不清而做错;似非之错———记忆得不够准确、理解得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而做错;无为之错———不会答、不理解、无思路而做错。③总结错误纠正方法。总之,每次考试或练习结束后,要认真分析得失,消除遗憾,弄懂似非,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上一篇:乳腺癌患者外科护理下一篇: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