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世界范文

2024-05-08

道德世界范文(精选4篇)

道德世界 第1篇

网络冲击着中职生的学习生活, 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 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 互联网上的黑客、垃圾信息、色情网站等, 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的青年人。网上原始信息良莠不分, 对于自制力不高, 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的中学生而言, 其影响尤为显著, 会造成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甚至导致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网上虚拟化的交流, 弱化了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 助长了其对虚拟成就感的追求等, 网络世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也由此模糊了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是与非的明确界限。网络是天使, 它给青少年铺设了通向知识海洋的广阔大道, 同时也舒展了人们的压抑心理和紧张情怀, 迎来了“神童”辈出的信息时代。网络也是魔鬼, 因为它充满暴力、色情、赌博、欺诈等不良信息, 从而无声无息地吞噬了青少年求知的心志和原本善良的情感, 同时也浪费了意志薄弱的少年宝贵的青春时光。

针对这一现象, 进行中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非常迫切和重要。那么, 在网络时代, 教师将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使他们远离那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呢?

首先, 学校应该充分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 把网络真正变为学生发展的有利工具。良好的网络道德将指引着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 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 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 使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可能出车祸的危险一样, 我们并没有因为可能会出车祸而不使用汽车, 或不发展我们的汽车工业。加强网络环境安全管理, 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笔者认为平时上课的时候, 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 让学生知道, 上网不是为了玩游戏, 虽然有很多的游戏是可以开发智力、提高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但是还有大部分的游戏是暴力的、血腥的, 不适合学生。网络应当是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 而不是单纯为了游戏的。我们利用网络可以做很多事情, 利用网络我们可以与外界沟通等;同时, 应该让他们明白要在网络环境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做到“趋利避害”地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不能只是告诉学生“不要这样和只能那样”, 更重要和更有效的方法是──布置学习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任务, 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采取网络查寻、图书阅览、讨论交流、互动协作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计算机是学生创新实践的有效工具, 网络是人类智慧展示的便捷平台, 我们在电子作品的创制中采取鼓励评价的方式, 给学生快乐成长的体验和自我实现的情怀。这样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学生, 能体验到“学有所做和做有所为”时, 也就不会再误入营业性“网吧”了。

其次, 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 了解网络, 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做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 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在了解网络的同时, 教师为人师表, 也必须率先垂范, 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德高才能为师。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应该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 当笔者有一次批评个别学生“上网只有聊天一件事做吗?”时, 学生问到:“老师, 你平时上网做什么?”此时笔者并未将之作为学生的顶撞, 而是态度平和地正面回答了他的提问:“每天必做的工作是收发邮件、查看校园网信息平台上有无新消息发布和了解天气情况, 另外常做的是到感兴趣的站点了解一些相关信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更是离不开网络, 它是我最好的信息库。”既让学生对自己单一的使用方式感到惭愧, 又真切体会到网络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回答显然比粗暴地

第三, 利用网络了解学生, 在日常教育中引导学生正确用网。对于网络时代的中职生来说, 网络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和朋友, 网上有名目繁多的学习资源, 有令人目不暇接的动漫节目, 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各种游戏。学生掌握了网络技术, 无疑是为自己添上了一对翅膀, 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翱翔。然而, 中职生自控力还不够, 过度沉迷网络, 在游戏中乐不知返, 不仅浪费了时间, 而且失去了学习兴趣, 生活中也变得懈怠起来。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带给学生负面影响呢?

例如, 学生沉迷于网上聊天后,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 笔者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下滑, 甚至可以说是听不懂“人话”, 而在网上, 面对不见面的“她”或者“他”却能夸夸其谈。

面对这一现象, 教师应当通过正面教育让学生明白, 习惯于网络交流方式, 会降低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 容易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不利于形成健全的性格。另外, 网络交流方式是通过昵称之间的沟通来完成的, 别人确认你存在的依据就是你的昵称。如果换一个昵称, 在网络中你就是另一个全新的存在, 一切从头开始。正因为如此, 网络上的人往往只是其真实个性在某个方面的投影, 很难完整地认识一个人。上网聊天时一定要注意进行自我保护, “防人之心不可无”, 同时自身也应该注意培养网络道德意识, “害人之心不可有”。

各种媒体上关于网络骗局的报道屡见不鲜,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能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面对网络环境这爱恨交织的世界, 思量网上娱乐成瘾的困惑与忧患, 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应当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只有当学校各部门统一认识, 做到上下一心, 网络教育的主动权便会慢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否则, 用常规的教育方式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情况, 我们只能是束手无策。

第四, 培养健全的网络人格。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之所以上网成瘾, 是由于青少年自我发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甚至上瘾, 不能自控、自拔, 究其原因, 大多属于性格因素。中职学生大多是人们眼中的学困生, 是中考的失败者, 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 在遭受多次失败后, 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 意志消沉, 不思进取, 心灵孤寂, 心理闭锁, 可能形成心理障碍, 和师长心存隔阂, 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

学校可以丰富自己的校园网资源, 指导学生正确上网;增加教育信息资源, 推荐好的网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网站, 并且可以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同时电子邮件、留言板、论坛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与交流,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延伸了教学空间。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 利用在线留言板收集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及学生关注的问题, 学生可以在留言板上匿名发言, 诉说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喜怒哀乐,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的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 在校园网平台上, 教师还可以创建相关的德育网页、心理健康网页, 让校园网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网这个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和积极向上的网络知识竞赛、网上科技知识问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 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 充分激发上进心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 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把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上转移开来。

第五, 让我们与学生一起上网。家长们应该意识到: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 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 我们的家长不妨放下对网络的成见, 权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 和学生一起来上网。毕竟成人的社会经验多, 辨识抵制能力比学生强, 如果家长们对学生上网持的是支持但不失适当引导的态度, 相信会比盲目的抵制更对学生有利。同时, 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家长们来说, 信息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在与孩子一起上网的过程中, 既能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适当加以引导, 又能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笔者认识的一位高中生家长就是在自己儿子的引导下走入网络世界的, 读高一的儿子成为他学习信息技术的“启蒙老师”。他对笔者说, 网络并没有我以前想象的那么神秘和混乱, 还是有很多用处的。而他儿子也为拥有这样一位“能和他一起去网吧”的老爸而自豪。作为一名教师, 笔者多么希望能多一些这种能让孩子自豪的家长啊!

道德世界 第2篇

——这是《新约》中爱的圣言,是美国总统的就职誓词,也是美利坚合众国称雄全球的渊源,更是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的警钟和座右铭!

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涌入中国,中国企业(本文特指国有企业)也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打造世界级企业”的嘹亮口号在全国范围内回响。世界级企业不仅要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最重要的是拥有一批睿智、勇敢、和企业荣辱与共的人才,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又提出了“企业国际化首先必须是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国际化”,什么是国际化的职业道德素质呢?

如果简单的用语言和技能来作为是否具备国际化职业道德素质的衡量标准,那就显得过于浅显,甚至庸俗。道德是一种规范,素质是一种底蕴,只有表达人性的道德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容纳百川万物的素质才能沟通62亿心灵。我想,只有爱才是全人类共同的心声,只有爱才是全世界的通行证——每个人不管身处何地,无论身居何职,其实都在经历一个做人的过程——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是一国际化的人,只有爱心才是国际化的职业道德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国际化、进入世界五百强一直是无数中国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真正强大起来的企业并不多见;有的企业也曾红极一时,如昙花一现便消逝无踪;明亏、暗亏、破产的企业却层出不穷。尽管有无数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出路,还是迟迟不见效果,中国企业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应当首先明确走向世界的目的:走向世界是在提供更广泛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壮大企业,是让员工在为全人类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过上更加优质的生活。只有注重人性、诚信认真、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企业才可能实现国际化的梦想。

中国人国际化的职业道德素质薄弱。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人不缺少能力,也不缺乏爱心,可是作为职业道德素质的爱心强调的是人性、忠诚、合作、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这恰恰是中国人的死穴。——数千年的小农经济给中国人的爱心套上了狭隘、本位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沉重的枷锁,以至于外国人这么评价我们:“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是条虫。”这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途中的最大障碍。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员工职业道德的形成。产权关系不明晰,使得国家与企业之间权责不明,国有企业管理者选拔随意而又缺少约束,“凭良心”、“讲党性”来开展工作,部分封建意识浓厚而责任心不强的管理者就开始轻视员工,摈弃人才;产权关系的混乱带来

了生产、核算和考评的混乱,助长了各种欺骗行径,管理者以表面文章和虚假数字欺世盗名,企业用高成本物资或伪劣商品完成生产任务,然后依靠银行的输血和政府的补贴维持生存………企业缺少文化与凝聚力,小集团、小派系屡见不鲜;管理者脱离群众,或颐指气使,或孤芳自赏;广大员工意识游离于企业之外,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成为脆弱的付出劳动与获得报酬关系,员工不满情绪有星火燎原之势。部分管理者丧失责任心,破坏了社会信用,导致广大员工淡化了对企业的关心,这是中国企业无法实现国际化的直接原因!

中国企业要打造世界品牌就必须突破现状,改变目前混乱的经济关系,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关系,正确引导并激发广大员工的爱心,树立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的意识,培养员工的国际化职业道德素质,这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管理者和普通职工都成为企业的雇员(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者又是普通员工的雇主)。随着分工的细致化,管理类别和层次变得越来越多,在任何一个企业中都没有了绝对的管理者,股东(作为一个整体)是总裁的管理者,总裁是经理的管理者,经理是主管的管理者……由于产权关系明晰化,每个企业、组织和雇员都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并以组织的效益做为员工获取报酬与升迁职务的标准。在这种机制中,管理逐渐从一种权利转变为一种责任,只要你承担着指导别人的责任,你就是管理者,因此,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人员都是相对的管理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心自觉地增强,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因两级分化产生的矛盾也逐渐被消除。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并且由产品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人才的竞争;知识的裂变拓展了人们的眼界,激活了员工的思想,也使企业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向世界级发展,一非常严峻的问题摆在了管理者面前:以什么来做为维系雇佣关系的纽带,用什么方法来吸引并挽留住企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这又对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的职责提出了要求,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由于管理层次不同,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高层管理者注重长远的眼光,基层管理者更注重娴熟的业务能力,不过,每位管理者都必须具有诚信的品质,全局的观念,坚韧的毅力与负责的态度,最重要的是拥的一颗博爱的心:爱厂如家,积极为上级分担责任,主动为下属排忧解难,妥善解决内部矛盾,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管理的职责是什么?在任何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中,管理者都有一项最起码的职责——实施激励。许多管理者都同时扮演着接受激励和实施激励的双重角色,不论管辖的范围多么小,管理者都必须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名管理者,圆满完成实施激励的职责自己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每一位管理者都是下属工作的领导和言行的榜样,在不同程度上,管理者的形象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管理者的权威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管理者较高的业务能力能够促进员工不断进步,实施激励过程实际上是管理者在企业内传递爱心接力棒的过程,当一句句问候与赞扬、一次次座谈与培训在企业不断传递着爱的信息时,企业就可以创造出一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就可以铸造出一支可以共渡难关,化险为夷的队伍!

员工激励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向世界级奋进过程中的主旋律,也将成为世界级企业继续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怎样的激励才会卓有成效呢?让员工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活在不断改善,企业在不断壮大,团队凝聚力日益增强,工作内容越来越趣味盎然!以生活改善为目标,员工才会具备工作的动力;以企业的发展为导向,员工才会具备工作的信心;以团队的凝聚力为吸引,员工才会具备工作的热情;以岗位的升迁为调剂,员工才会具备工作的勤勉。只要得到了员工的一致支持,拥有一大批有能力、有干劲的员工,企业又何愁不能发展壮大!

正如在关爱中长大的孩子更加懂得如何去关爱别人,只有受到企业重视和培养的员工才可能对企业产生荣辱与共的情感。因此,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应当注重激励员工,稳定员工队伍,让每位员工都生活在关爱之中,让绝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自己就是管理者,树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打造出一支百战不摧的队伍,昂首阔步地进军全世界!

道德主体的旅程:行走在意义世界中 第3篇

一、在认知冲突中进行价值引导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品德教学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进而学会更为审慎、更为道德的行为方式。事实上,即使某些行为是正确的,如果行为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他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换句话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应明白对与错的不同之处,明白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从而舍弃那些无益于个人和社会的行为而做出亲社会行为。进一步说,让一个人做出正确的行为和让一个人做出有道德的行为是有区别的,因为后者是一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就意味着一个人会做出真正持久而不是肤浅短暂的“善行”。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而认知冲突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请看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生活中总会有磕磕碰碰,一家人之间也难免如此。平时,你们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1:爸爸常常冤枉我。

生2:妈妈总是随便骂我。

生3:有时明明是弟弟的错,妈妈却总是打我。

……

师:受委屈、被冤枉的滋味可真不好受。有没有想过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呢?

生1:我认为可以当场跟他们说清楚。

生2:我认为可以事后找他们谈。

生3:没法辩解,只能认了。

(一时间,群情激愤,大家把家中受到的委屈、不满等统统宣泄出来,眼看着一场批斗爸爸妈妈的大会即将拉开帷幕)

师:同学们心里有抱怨、有不解,老师能理解。老师小时候也挨过父母的打,有时候是该打,有时候的确是被冤枉了。那时,老师真想问问父母为什么要打我。今天,我们就有了这样的机会——这里有许多家长,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

孩子的内心世界藏着许多烦恼,课例中的学生不理解父母打骂自己的行为,如何让他们正确认识这件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行为?课例中,教师通过诱发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冲突来进行价值引导,这无疑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一步一步地促进儿童做出越来越成熟的判断和推理,因此他主张采用“认知冲突法”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这值得我们品德教师借鉴。小学生对各种道德现象的认识虽然还很幼稚,但同样时刻构建着自己的道德结构。如果我们在品德教学过程中多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发表的意见,进而让其自主得出结论,这常常会让我们的品德教学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上教学片段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

事实证明,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启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积极思考。通过讨论与争辩,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当然,我们只有在深入儿童的日常生活,找准学生的困惑点、兴趣点的基础上设计道德冲突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波澜和价值冲突,才能激励学生深入思考,真正提高道德水平。

在道德冲突中进行价值引领,为学生铺设一个真实的思维平台,将使学生的品德在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二、在具体情境中实现自主建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创设具有浓郁生活味的情境,让儿童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道德品质的重构。

请看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我要攀登》教学片段:

师:今天早上,我在班主任那儿了解到,班上有名同学尽管上学要走十几里山路,可他天天都能按时到校。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他的故事好吗?

生:我每天早上五点半起来,六点钟从家里走,动作稍微慢一点就会迟到。冬天黑得早,放学回家常常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有时用手电筒照路,有时只能摸黑走。开始很害怕,现在好了些。

师:你真了不起!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生:我喜欢读书。

师:为了读书,天天这样,真不愧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掌声)

师:据说我们班上还有一位敢于战胜困难,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是吗?

生(齐):×××

生:我妈妈一直身体不好,不能下地干活,后来爸爸的腰又受了伤,整天卧床不起,所以六岁时我就学着做家务了。我人很矮,灶台很高,只好站在椅子上做饭;喂猪时提不起大桶,只好分几次用小桶提……(生边说边哭泣)

师:(动情地捧着学生的脸,为他擦去眼泪)勇敢的孩子,真不简单!你是生活的强者,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老师为你而高兴。请记住:好男儿不流泪!(掌声)

在情境中诱发情感,这是本课例给我们的启示。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走进课堂,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而且激活了整个课堂,为学生树立了真实可信的学习榜样。师生间真诚的对话,交流后的相互赏识,使课堂呈现出一幅幅感人的情景。师生的情感在这里产生共鸣,得到升华。可见,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通过设置和优化道德教育情境,可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道德体验中完成道德认知的重构,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

处于“抽象同情心阶段”小学生的感情特别丰富。但是,情感的激发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因此,品德教学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诸如同情、悲哀、快乐等情感,并将这些重要的、基础性的社会性情感汇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情感文明”。有了文明的情感,学生的心中就有了精神支柱,其行为也就有了价值的支撑,这样,即使面临复杂的生活环境,他们也能做出正确的行为抉择。因此,创设良好的情境,并由此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自主完成道德建构,无疑是德育过程的应然状态。

如果把“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看作是德育主体对道德进行探索的一段旅程,那么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相遇就如同一种“会见”。品德课程的教学应该成为一种邀请——我们教师邀请学生参与对复杂社会现实的共同构建,对正向价值的共同追求,邀请学生一起在情境中开展活动。如此,在通往未知的路上,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旅程中才会成为真正的旅伴。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扶风小学

江苏宜兴市东域小学)

道德世界 第4篇

一、选择题

1.(2018·娄底中考)自2017年10月1日起,网络跟帖评论须实名认证;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发布、转载、删除信息或者干预呈现结果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该履行群组管理责任。这告诉我们()①任何时候都不能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 ②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③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④网络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018·包头中考)近日,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案件。被告通过微信朋友圈辱骂原告,并公布原告的照片和电话,结果被判在微信朋友圈公开道歉三天。此案例说明()①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规则 ②网络不是滥用自由的天堂 ③网络交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8·永州中考)《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数据显示: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交友,41%的青少年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人加入朋友圈,59.4%的青少年会在朋友圈晒自己、家人、朋友的照片……下列网络行为合理的是()①学习、查阅资料

②为家乡的农贸产品作宣传,扩大优点,掩盖缺点 ③献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④为朋友拉选票,求赞、强制转发信息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2018·济宁中考)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五项具体要求。为使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应教育引导中小学生()①拒绝使用手机,远离网络

②提高自己的控制力,科学安排上网时间

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

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合理使用网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5.(2018·市中一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利用网络技术的诈骗行为已成为损害民众切身利益和互联网新兴产业的毒瘤。面对互联网诈骗,我们应该()①抵制诱惑,增强防范意识 ②完善制度,堵塞安全漏洞 ③增长见识,提高防骗能力 ④加强协作,打击违法犯罪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6.(2018·商河一模)针对下边两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广泛浏览各种网站,丰富课余生活 B.牢记网络交往的道德和法律规则 C.自觉远离网络谣言,不信谣、不传谣 D.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

7.(2018·天桥二模)据调查显示,超过80%的95后在休息日选择宅在家里上网消磨时光;超过6成的网民相信或比较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这警示我们应()A.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 B.杜绝网络交住,谨防上当受骗 C.避免网络成瘾,提高辨别能力 D.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信息

二、非选择题

8.(2018·海南中考)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的使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和烦恼。

请你列举同学中不合理使用手机的两种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1)现象:。建议:。(2)现象:。建议:。

1.(2019·改编题)2018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就达到了7.8亿,整体网民数量突破8亿大关,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生活空间 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不应上网 ③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

④网络规则应遵守,安全防范需加强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9·原创题)2018年7月,陈女士在抖音APP上认识了一位看起来有车有房的沈姓男子,家里一直在催婚,陈女士便答应了该男子的表白。后来一人在抖音上找到了陈女士,告知沈某是个骗子,而自己也是被沈某骗过的受害者。陈女士提出分手,但沈某不愿意,为了泄愤持利器将陈女士的宝马车划了个大花脸。对此,下列观点你认同的是()①网络交往是虚拟的,但是上网也要遵守道德与法律

②与网友交流要真诚,要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网友 ③网络交往是虚拟的,我们可以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④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遵守网络道德 A.①④

C.②③

B.②④ D.①③

3.(2019·改编题)2018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教育引导工作。认清沉迷网络带来的危害,作为中学生应该()A.提高自制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B.远离网络,注意保护个人的隐私 C.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加强网络监督 D.正确认识网络,用其所短,避其所长

4.(2019·改编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8月20日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人,普及率为57.7%;在8亿网民中,中国网民主要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中学生是网民数量最多的人群,占比为24.8%,占比排名第一,也就是说我国中学生上网人数将近2亿。

值得注意的是,无孔不入的网络造成了一部分中学生沉迷于游戏,学业荒废,行为失范,影响了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1)为了更好地防止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你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共同努力?(至少列举四个方面)

(2)在生活中有的中学生通过读书、跑步等方式培养兴趣爱好,防止沉迷于网络游戏。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哪三种方式?

参考答案

【考点全面演练】 夯基过关

1.A 2.C 3.D 4.C 5.C 6.A 7.C 8.(1)上课时玩手机。把手机交给父母或老师保管。

(2)沉迷于网络游戏。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如运动、阅读、听音乐等。热点加练 1.C 2.A 3.A 4.(1)国家(或答政府或者是国家机关等都可)、社会组织、学校、网络游戏的运营商、家长、中学生

等。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下一篇:训练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