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

2024-05-08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精选12篇)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 第1篇

一、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和目标体系

全面培养学生是提升育人质量和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素质不仅指解剖人的生理方面的特点, 而且包括人的精神领导的社会特点。学院立足素质的精神内涵, 从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综合转变入手,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构成循环的通识教育, 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协调发展。

学院注重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和目标体系, 将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分配专门的时间、资金和学分开展素质教育, 为了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设立了专门负责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教育办公室, 建立了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 明确了不同教职员工、不同部门在素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 对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规范, 建立了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和实施办法, 制定了《综合教育指导手册》和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办法》, 实施中坚持以目标为导向, 加强制度管理, 注重过程考评,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综合教育学分, 否则不予通过毕业审核, 保证了素质教育全方位地落到实处。

二、顺应时代要求和个性发展需求, 设置合理的素质教育内容

经过几年的探讨, 把素质结构归纳成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素质,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二是文化素质, 主要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三是科学素质, 主要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四是技能素质, 主要包括技能意识、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和创新能力;五是身心素质, 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根据素质结构内容, 学院共设置了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艺活动、健康与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基本能力、现代生活体验、日常操行八个模块共52项素质教育内容。与此同时, 每年新生入学, 都对新生进行综合素质调查, 以充分体现学生间与年级间的差异性,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素质教育内容。

将学生素质教育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 学生必须参加必修内容的学习, 如入学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操行等。对于选修内容, 如文学类、影视赏析、高雅艺术与现代生活等, 学生则可以自己选择修习, 但在学生决定选修某一素质教育内容时, 一经决定, 不得免修或更换, 必须参加修习和考核。

三、拓宽素质教育途径和渠道, 全方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通过探索、实践和总结, 提出了素质教育立足学校、系 (院) 、班级、各级学生社团和学生公寓, 同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分步骤地展开。

(一) 利用课堂教学开展素质教育

学院共设30个综合教育学分, 从中拿出14个学分放在了需要系统教育的素质教育内容上, 在基础教育部配备专职教师承担这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 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思想与道德修养》、《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从理论上提升学生素质。

(二) 通过讲座开展素质教育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最新文明成果, 学院立足校内师资的同时大量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学院安排每周三、五下午和周一至周四晚上为素质教育讲座时间, 为保证讲座节奏的合理性, 综合教育办公室每学年都制定讲座计划随教学课程表发布, 讲座的组织落实由综合教育办公室和各系共同承担。

(三) 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倡导“明德、尚美、笃学、博艺”的校训, 积极探索以政治文化为中心、以专业文化为重点、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的综合素质教育活动机制,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组织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在学院占地总面积不大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地建造设施项目较为齐全的运动场, 学院小剧场、近千平米的形体房、200余平方的健身房等, 以满足学生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在平时注重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学院每年举办春季和秋季运动会、大学生艺术节、寝室文化节、新生入学的迎新文艺晚会、书法作品大赛、征文竞赛、棋艺比赛等;二是大力开展社会性活动。每个暑假都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驻地龙泉驿区每年举办桃花节, 2008年抗震救灾和2009年的成都西博会、世界非遗节, 学院都组织学生到现场开展自愿者服务活动, 平时经常组织学生深入中小学院、乡村、敬老院开展文化帮扶、敬老关爱活动;三是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向英模学习、争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争获国家和学院奖学金、争创先进班集体等活动, 在学生公寓积极开展文明寝室、文明楼层、文明公寓评比竞赛活动;四是积极开展以纯洁思想、和谐校园、深化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的系列群众性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庆祝教育活动;在每年上学期学院都会开展学风校风建设月活动, 在班级、公寓开展学习互助、生活互助活动, 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开展论坛活动;为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 满足学生更多的学习要求, 学院建立了英语角、专业交叉学习沙龙、心理健康沙龙以及各种文艺类、现代生活类的沙龙组织;五是利用社团开展活动。全院5 000名学生, 学院建立了48个社团, 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至少在一个社团内活动。

四、做好隐性教育, 全方位培育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学院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之中。近年来, 除了在显性教育上不断发展与创新, 同时注重隐性教育, 即以“校园环境和教师的言行举止为载体发挥的教育功能”。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 全方位培育学生综合素质。

(一) 着力师德师风建设, 以老师的榜样示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 学院在教师中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用老师在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灵和人格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和人格。

(二) 着力校园环境建设, 以优美的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 学院坚持以中西合璧和具有艺术氛围为特点, 体现“寓教于环境”的教育理念。在宏观建筑设计方面, 尊重学生的设计理念, 管理人员和师生参与;从建筑风格上, 既有体现鲍豪斯艺术设计理念的现代建筑, 又有别具欧陆风情和民族艺术特色的仿古建筑;从装饰内容上, 景观中含文化内涵, 教学场所显专业特点。在校园环境营造中, 坚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体现“寓教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在校园绿化上, 巧用当地植物资源, 精心布局, 融平面绿化、立体绿化、花草树木为一体。在校园卫生上, 学院投入大量人力, 坚持全天不间断保洁, 使校园保持了整洁优美。充分利用走廊、展柜、墙面、空地进行学生作品和文化宣传, 既美化环境, 又节约用地。通过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使校园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彰显深厚的校园文化, 从而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提升综合素质。

(三) 着力学生行为养成规范,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在大力开展学生行为、礼仪教育的同时, 把寝室内务、作息制度遵守、课堂纪律、遵章守纪、关心集体、公差勤务、公益劳动、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尊敬师长、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勤俭节约、是非观念等学生日常操行纳入综合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包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 学院学生在执行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人物造型任务、西博会、成都举办的世界非遗节、龙泉桃花节志愿者服务中, 以及今年学院委托麦克思公司对我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包括来自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 学院也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教育创新示范学校”、“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营销中国西部的十大高校品牌”、“全国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50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四川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先进单位”等。学院将继续积极探索和开展学生素质教育, 以期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对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作为时尚类艺术高职院校, 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积极探索,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政治思想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通过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目标体系、合理设置素质教育内容、广开素质教育途径和渠道、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举等, 有效促进了素质教育质量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司晓宏:《面向现实的教育关怀》,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年, 第21页。

[2]李成:《试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 载于《科学教研》, 2008年第7期, 第142页。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 第2篇

为贯彻落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办公室、教育局印发关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及2014年工作计划》,进一步提高我院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诚信教育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举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诚信教育,使广大学生懂得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石,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通过诚信教育,在校园内形成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围绕加强考风考纪、学生缴费和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及校纪校规教育,将诚信主题教育推向深入,唤起广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自觉加强诚信建设,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品德和行为。通过诚信教育,进一步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大学校园伦理文化建设的规律和途径,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建设诚信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活动内容

1.通过诚信教育,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和功能。懂得诚信对个人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行事通达的凭证;是道德人格的必备条件,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

2.加强个体诚信修养与实践。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网络诚信上,严格自律,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3.教育学生了解诚信修养的主要方法。诸如不自欺且不欺人的“慎独”,诚必信和信必诚的结合以及诚于事,诚于人与诚于理的协调等。

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活动时间:2015——2016学年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2015.9-10)

1.由各二级院(系)牵头召开“诚信为本”主题班会,邀请企业知名专家、优秀校友作相关主题教育动员。

2.以“诚信为本”为主题布置宣传橱窗,悬挂诚信主题条幅,各二级院(系)出一期简报。

3.学院广播有关歌曲事迹,营造校远气氛。

4.院报院刊和网络开设系列主题教育专栏,不定期报道主题教育内容。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2016.9-2017.3)

1.由教务处牵头,将诚信教育引入课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保证诚信教育教学内容不少于8学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树立诚信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如在“形势与政策”等两课课程中开设诚信教育的专题等。

2.由学生处牵头,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考风考纪、学生缴费和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就业等有利时机,结合“诚信为本”主题教育,坚持“树立身边榜样,感染鼓励自我”,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读书立品,诚信先行”等社会反响良好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使大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感动学生。

3.各二级院(系)党总支要密切与学生处协调配合,紧密围绕“诚信为本”主题,结合各学院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学生乐于参与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座谈会)、开展一次特色活动、观看一场励志电影、举行一次诚信为本专题征文、开展一次进社区活动、组织一次树立理想、规划人生活动,创建良好的活动氛围。

4.各二级院(系)党总支要立足当前,针对学生文明素质现状,争取做到主题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健全加强大学生文明素质建设的制度及管理细则,并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做到持之以恒,注重实效。

5.各二级院(系)党总支根据活动的主题与时间,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共同制定“诚信为本”主题教育计划。

五、活动总结(2017.4-2017.6)

学院将对“诚信为本”主题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以促进“诚信为本”主题教育得以健康、持续、深入地在全校范围内长期开展,同时开展“诚信为本”主题教育征文活动,并要求各二级院(系)于2015年6月底将优秀征文、活动总结分别报送学生工作部(处),学院将在各二级院(系)总结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联合召开“诚信为本”主题教育总结表彰大会,将理想教育的成果材料(文字资料、照片CD影像等)进行整理、展出。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教育活动要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认真开展,各二级院(系)应相应地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并加强领导,精心做好活动组织,安排必要的活动经费,负责领导协调主题教育的实施和总结工作,要提高认识,将此次主题教育作为我院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紧抓好。

2.深化思想,提升高度。各学院要将“诚信为本”主题教育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以提升主题教育高度。

3.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各二级院(系)要积极主动协助学工部门要认真组织落实“诚信为本”主题教育实施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荣辱,提高素质,使此次主题教育达到预期的成效。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究 第3篇

卓越的职业素质是职业发展的基石,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素质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大院校应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含义、必要性及内容,寻找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为了有效实施高职教育,培养优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技能人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强调“以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素质,对学生的就业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素质教育的含义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或工作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实践和自我学习等多种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素质。现代社会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职业素质教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社会实践经验、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基本状况等。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素质。但职业素质并非与生俱来,也难以一蹴而就,而要经过长期的不断积累才能形成。

二、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有大批高职学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少数高职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心理素质过差,适应性弱,诚信缺失,甚至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声誉。这些不良问题的出现,与高职学生缺乏职业素质教育密切相关。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职业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精神。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做出工作成绩的必要条件

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具有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个热情友好的人能赢得同事们的好感;一个谦虚好学、责任感强的人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但很难想象,一个自私自利、急功近利、好吃懒做的人会赢得领导、同事的好评。因此,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获得职业发展的基石,是高职学生通向理想彼岸的通行证。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每种职业都有其特点,因此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职业的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时,必须仅仅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征,构建不同行业的职业素质。但与此同时,基本素养也不容忽视,这些基本素养包括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五个方面。

(一)品德素质

品德素质包括爱心、集体荣誉感、团结、谦虚、诚信、文明、遵纪守法等内容,它是高职学生在思想意识、政治信念、政治立场、集体主义、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职业素质中最根本的部分,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包括良好的修养、强烈的责任感、敬业奉献、追求上进等内容。它是职业道德规范在从业人员行为中的体现,是自主行为的积累过程,是从业人员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职业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

(三)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自我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性格、价值观以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它是在环境的熏陶下,逐步培养出的一种心理境界。现在大部分用人单位不仅注重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要注重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较强的耐受力、适当的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四)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是指知识能力方面的素质。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而培养各种技术、技能,必须以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求职立业的必备条件,是从事职业活动的需要。一般而言,科学文化知识越丰富,对技术、技能形成的指导性就越强。

(五)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高职学生应具备健康的体格。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要求投身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好的身体素质一方面是先天遗传,另一方面也需要后天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杜绝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根本保证。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尝试利用“体验式”教育教学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高职学生多走出课堂,通过直接体验,感受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价值;体验人与人交往的技巧与方法并领悟社会给予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体验中实现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进而使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二)发挥榜样的力量是进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职院校学生可以从榜样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努力的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知名人士到校為高职学生作报告或讲座,使高职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为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打下基础。

(三)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要把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贯彻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加强校风建设,严格校规校纪;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加强考风建设,杜绝作弊,提倡诚信考试;此外,还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和争当文明大学生的活动,提高高职学生的道德文明标准。

【参考文献】

[1]邓泽民.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刘平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 第4篇

一、素质及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对于素质一词的含义, 各位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述, 所谓素质一种说法是“要素说”:人的素质是由品德、智力、体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第二种说法是“构成说”:人的素质是由先天生理素质、后天文化素质构成的;第三种见解是“发展说”:人的素质是由智力发展、身心发展、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三个发展阶段构成;第四种认为素质是动态性的, 受多因素及其变化的整体影响, 能力只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第五种说法认为人在先天天赋的基础上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学习形成的品德、智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能力的系统整和就是素质。所谓素质应该是指人在后天社会因素的影响下, 充分发挥先天的优势, 形成独立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品质, 主要包括人的道德、智力、身心、技能等方面的素质等。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过程, 充分发挥人的天赋优势使人的这些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应该包括身心、思想、文化、生存技能等多个方面, 我们实施过程当中应全面地协调发展各种素质, 使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相互渗透, 互相交织, 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结构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实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在招生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 许多省份采取以“高考为主, 其他为辅”的原则, 改革采取“循序渐进、小范围先试点”的政策, 目前陕西还有小范围的自主招生试点。这样, 高职院校的生源有普高生、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等不同类型的学生, 各学校中这个比例各不相同。普高生经历了高考, 文化理论课基础较好, 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 (简称三校生) 实践操作能力较好, 大部分院校以普高生为主, 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 对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需求就有所不同, 这样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

三、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有厌学情绪。决定学生未来是否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不是学校的好坏、老师水平的高低, 而是学生所受教育的方式。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应试式教育, 学生从4、5岁的学前教育开始, 就接受传统的课堂教育, 将儿童的天性泯灭在加减乘除和ABC中, 等到了高中、大学真正需要学习知识、学习生存技能的时候, 许多学生已经厌倦了书本与课堂, 高职院校的学生居多, 要点燃每个学生的发展激情, 让每个学生都奋发有为, 让每个学生可能、可为、可发展,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多的付出、更加深入的研究教育。高职院校存在不同程度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职院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偏重专业知识与技能, 轻视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 高职院校应把现有的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转移到以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 将学生在进入高职以前的教育中所欠缺的养成教育进行补充和完善。在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难度, 作为素质教育本身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希望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以及能力发展等方面有所收获。寻求在考试制度下教育的素质教育化, 也正是立足当前中国现实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立足点。

四、素质教育实施的思考

1. 调整课程结构, 改革评价考核标准和方式。

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结构, 实行分层次教学, 不一定要讲究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对不同受教育经历的学生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灵活多样, 课程不仅包括课表中列出的教学活动, 还应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养成、思想品德的提高、生存生活技能的增长、身体素质的改善等由课堂之外的文化活动所实现的内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降低或取消传统的笔试成分, 增加或完全由实际操作来考核, 通过实际效果来给予评判,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激发学习兴趣。

2. 提倡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性,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活动性。

教师选择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 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观点去选择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教什么和怎么教都要适合学生的发展与需求 (含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情感等方面) , 选择一种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索和讨论, 在教学中形成快乐教育、和谐教育的氛围。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 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活”起来,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教学讨论等活动, 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再来设法解决问题, 探索所要掌握的内容, 这样经过自己劳动取得的成果, 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 同时也会克服厌烦情绪。

3.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随着教育的发展, 已有的许多知识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实际与社会需求。学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再充电,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树立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观点, 才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才能使教师给予学生的知识不落伍于时代的要求, 才能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相接轨。

总之,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这项工作在目前应是重中之重, 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所做的内容需要从事高职教育的人们多研究, 多体会, 从中不断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精益求精, 在培养、塑造别人的同时, 也塑造一个完美的自己, 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丹丽, 田一蕾.素质教育评价与考核办法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09, (2) .

[2]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话教育热点[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第5篇

陆 文

(山东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264670)

摘要:文章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教育现状入手,针对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问题,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文教育 现状 原因分析

有关大学生缺乏人文精神而冲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屡屡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人文教育似乎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不足表现。人文教育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我体验与心灵感悟达到人性境界的提升,造就健全的人格,为变革客观世界提供能量和内驱力。显然人的品德、价值观不可能靠科学技术去解决,只能靠教育,而只有人文教育才能担当这种教育的使命。

1、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它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人文教育早在我国几千年前就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在美国这个讲求实用的国家,著名的《耶鲁报告》也极力肯定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声称“没有什么东西比好的理论变为实际、没有什么东西比人文教育更为有用”。就学科范围而言,人文教育尽管涉及人类文化广泛的知识领域,实施途径也多种多样,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思想的教育、人文方法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其核心是人文精神教育。而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是为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上的正确态度,塑造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纵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它独特的定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人文教育的缺失,伦理道德、价值体系难以进入教育的视野,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人文精神缺乏。首先表现在缺少理想信念,没有精神支柱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笔者所在学院新学期开学后,老师让谈谈自己对今后大学生活的规划,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空前的迷茫和空虚,“郁闷”成为大学生普遍流行的口头语,不知该干什么,整天无所事事。其次表现在人文知识的贫乏,对人生、生命的知识残缺,人格不健全。高职学生由于他们文化课功底薄弱,对人文知识了解甚少。每当老师们提及一个历史上或近现代的著名人物或著名事件,学生们的表情都是一脸茫然,文化底蕴的淡薄导致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把握的扭曲,今天的药家鑫案件就是大学生漠视生命极端性的表现。此外在大学生中间存在的诸如打架斗殴、使用凶器,人际交往中谩骂攻击、冷漠孤独,同学之间的讽刺挖苦,对残疾人的歧视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生命权利和尊严的轻视和践踏。漠视生命必然会带来个人情感经验的缺失,造成人格的扭曲和人格的缺陷。第三表现在“知行背离”、行为举止粗俗、不规范。虽然道德本身具有“知难行易”的特性。但作为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一个普通公民所拥有的基本的道德规范,而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知而不行”、“知而错行”的现象。大学生的道德理念虽然清晰明确,但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却都缺乏自觉性、自律性。这一点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尤为突出,课堂上的违纪行为无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存在,考场上的作弊行为,同学交往缺少真诚,班级中缺乏团队精神,公共场所没有公德意识,大声喧哗、争抢座位、随手乱扔杂物、餐厅的长流水、教室的长明灯,恋爱中的私秘行为也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此外,以自我为中心、虚荣、攀比、一味抱怨、只知索取、不会感恩,特别强调自己的权利、忽视自己应尽的义务等等也是人文教育缺失的表现。

3、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凸显出来,使人们对科学技术产生了崇拜感,认为只要依靠科学技术就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所以在社会上曾一度流行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使得社会的眼光更关注于科学教育,只注重于科学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企业或公司在人才市场招聘人才时,往往更注重大学生的学历和各种专业证书,根本不会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向人们传达一个信息,一个人的人文精神远不如学历、证书重要,在这种社会大环境背景下,人文教育理所应当的被社会忽视了。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影响。虽然大学不应成为风向标,但毋容置疑大学应该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这种定位使高职院校在招生和学生就业方面承受着比一般本科院校更大的压力。尽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而实际上高等院校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人文教育,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设置的专业都是围绕市场转动。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除了教育部规定必须开设“两课”以外,几乎是一个空白,即使是有,也只是简单的开设了几门选修课,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选修课的开设也是为了应付高校的评估。人文学科的弱化必然影响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3)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文化知识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字功底都很差,甚至连简单的应用文都写不好,有的学生写一个简单的通知,在用语和格式上也会出现错误。作业、求职信等书面材料更是错字连篇,语句不通。而相对较好的学生,跨进校门就开始忙着考证,每一所高职院校都会出现“考证热”,老师们也会强调证书的重要,对各种证书急功近利的盲目追求,减少了对文化本身的热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的高职院校变成了“职业培训场”,学生变成了职业的“工具”。这种实用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实践中带有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行为模式会更多的受到现实利益的驱使,过于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很容易走向拜金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大学是心灵的故乡。“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也是文化的摇篮,是弘扬人类文明的沃土,理应把人文教育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任务。参考文献:

【1】 戚万年 高等教育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7 【2】 薛涌 谁的大学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1 【3】谭国应 试论高职学生的人文教育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1 【4】王婵娟 浅谈高职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结构及教育探析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结构;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48-01

在新时期,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素质要求的越来越高,这对高职院校的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思想依据其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高职院校要把学生的职业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构建合理的素质结构,使之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一、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结构的组成

首先,要具备非常坚定的政治信仰。这是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素质,也是人的政治立场以及观念的表现,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可能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属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首位。其次,要具备健康的人格和身心素质。要对社会发展有个清醒的认识,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具有自我批评与自我接纳的能力,也具备自我调控的能力,能够很快的与人建立关系,能够很好的调节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承受能力。再次,要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这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是能够顺利就业,而且在岗位上取得一定的成就,跟这个人的职业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所谓职业素质就是人们在开展某项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品质是从事这个职业所具备的条件。主要所谓表现是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等等。职业素质是作为“职业人”所具备的,是不断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素质,除了有共性,还有个性,共性是所有的职业人都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比如解决矛盾的能力、合作能力,团队工作能力等等,个性素质主要是特殊工作岗位的某些特殊素质要求,比如,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求的审美意识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结构的教育措施

(一)强化道德教育,提高政治素质。

在高职院校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首先,要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爱好,并给于积极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杜绝破坏性的群体事件发生。再次,要引导大学生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认清自己的民族身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奋斗终身。最后,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精神,创造条件满足大学生对个性化的追求,不断延伸他们人格成长的台面,扩大道德教育的影响力。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教育中来,树立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此外,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法律常识来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自觉遵守法律,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明确违反法律法规可能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尽可能的规避其不利应影响。

(二)强化审美教育,提高审美情趣。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进行审美教育能够很好的使学生在进行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时候产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也就是精神方面的教育,只有具备审美的心境才会获得自由。审美产生的自由精神能够使得受教育人员感受到品德的重要性和自律的重要性。审美教育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很多优秀的人才在进行知识和审美能力培育的同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让艺术品格跟其人格得到一种很好的统一和升华。所以,要重视审美的功能,注重教育中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要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善美,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关于美德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关于审美的探究。不断的超越个人的私念,进而养成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强化了审美教育的感染力。

(三)强化品德教育,提高身心素质。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心理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面临着由不成熟的人格状况转变为成熟的人格状态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学生已经具备很强的独立性,但是依赖性却为完全消除,主要特点是比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却不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利用开学的军训、春季运动会以及体育竞赛或者其他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客服困难的顽强品质,让他们学会经受磨难,学会体验生活,明白生活的艰辛,激发学生自强、自尊、积极上进。

(四)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就业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要在生产、管理等方面有专门的技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岗位变迁的能力。只有具备职业素质的人才,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培养人才的新型模式就是强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这个举动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使得高职院校在发展的同时不断的谋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在高职教育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在逐步完善的阶段,学校的文化氛围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起到很大的影响。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带来一股新的文化气息。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树立的“质量至上”、“信誉为本”等思想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企业在发展中注重质量和效益,培养员工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等工作态度,给学生增加了社会的认同感,增加了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的加深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增加其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了其就业能力。

三、结论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高技术理论水平以及较高的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还要有比较高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结构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但有思政政治方面,还有职业素养方面。所以,在新时期,要不断强化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品德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教育,为社会发展输送大批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慧.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探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王丽娟.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基本内容[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12,(2).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 第7篇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对内容进行分类件鉴别的方式来看,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呈现出如下情况:

(一) 学生人文知识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对人文知识类课程的选修积极性不高。调查数据显示, 在高职学生所取得的选修课中, 48%的学生对与文化知识相关的选修课程仅有1门;33%的学生能达到3门;选修达到7门以上的高职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4%。

从对人文知识相关内容即日常交往知识及素质、历史科学知识、审美知识及素质、劳动知识及素质所作的抽样调查上看, 数据显示:33%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日常交往知识及素质;27%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历史知识;23%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美学知识及素质;15%的学生认为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是自己最为欠缺的。

在人文知识的课堂教学内容方面, 大部分学生认为任课老师对人生哲学留念的传授欠缺。数据显示, 7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偶尔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12%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从不向他们讲授人文知识的相关内容;只有1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任课教师经常向学生讲授人生哲学, 并对学生遇到的人生问题进行积极的解答。

为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时政观念进行充分的了解, 笔者对关于高职学生对我国目前最应关注的大事进行了专项调查, 调查显示, 18%的学生认为腐败问题最应该值得关注;18%的学生认为教育问题应当引起重视;16%的学生认为贫富差距问题将会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 应当及时加以解决;16%的学生认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国家的长远大计;15%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问题应得到有效的治理, 否则会将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毁于一旦;15%的学生认为应重点关注社会保障问题, 为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进行充分的准备;此外, 还有3%的学生不关注中国目前的社会进程。

(二) 学生人文能力培养方面

通过对培养学生的人文能力与品质方面调查表明, 22%的学生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21%的学生看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0%的学生重视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22%的学生希望增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当然还有13%的学生忽视自身的人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只关注自身的学位提升和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

就对加入社团的主要动机调查表明, 51%的高职学生认为加入社团就是为了锻炼自身能力;32%的学生认为加入社可以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12%的学生认为加入社团是为了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有4%的学生抱着“为同学服务”的理念加入社团。

在对社团类型的选择问题上, 高职学生对各种社团类型的选取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数据显示, 32%的学生喜欢学术科技类的社团;31%的学生愿意加入志愿者服务类型的社团;27%的学生关注理论研究性的社团, 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4%的学生倾向于体育运动型的社团。

(三)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接收路径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较为匮乏。数据显示, 60%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较少;24.5%的学生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仅有17%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较全面。

在关于高职院校举办的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的调查中, 32%的学生认为对自身影响较大的是参与类的人文活动, 如舞会、歌会等;22%的学生喜欢竞技类的文体活动, 如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20%的高职学生对于公益性的人文活动情有独钟, 如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 如淄博职业学院的学生对于服务山东省省运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踊跃报名, 并在志愿者训练中吃苦耐劳, 表现出了较高的责任感;19%的学生喜欢学术型的人文活动, 如山东省挑战杯系列活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系列活动等;11%的学生选择勤工助学活动作为提高人文修养的途径。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组织方选择问题上看, :42%的学生认同通过学校官方如校团委组织的各项课外活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27%的学生更喜欢采取与朋友或同学交流的活动方式;12%的学生习惯于通过人文课堂教育的途径提升自身人文素质;8%的学生习惯于在家庭氛围中, 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习人文知识和能力。

二、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 在高职校园中营造全员育人良好文化氛围

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是一项全校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家庭及个人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需要从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采取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人文教育主导作用, 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提升自身人文修养, 并将自己的人文知识和能力积极传授给学生, 以自己的人文精神去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自己的社会阅历拓展学生的社会知识面, 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去铸造学生的高尚情操。同时, 人文课程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 在授课内容上别具特色, 使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人文知识的学习。

二是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的重要作用, 学生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 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课堂了解学生情况, 多与学生谈心交流, 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根据高职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组织设计和开展人文教育活动, 因势利导, 使高职学生自主地接受人文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汲取营养, 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同时辅导员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个性差异, 给高职学生留够自主发展的空间, 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优势, 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

(二) 以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实施为契机, 大力修改人文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培养环节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应结合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进行, 勇于探索建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目标体系, 确立完善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 塑造学分制条件下的高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通过制定人文教学计划、开设大量的文、史、哲、艺等人文类必修课和选修课,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文知识选择空间。同时, 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积极渗透到高职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 进一步拓展高职学生的人文科学知识接触面, 扩展学生的人文知识阅历。通过各种教学方案的制定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进行社会调查, 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举办读书活动, 撰写发表学术论文, 尝试出版专著, 从事发明创造申报专利等活动, 使学生将学到的人文知识积极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并进而通过实践活动的反馈检验自身所学知识。

(三) 积极构建校园网络人文教育平台

积极加强高职院校的网络人文内容建设。在网上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 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人文社区, 塑造具有影响的网上文化平台。可以开设文化专栏, 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 增强高职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开设文学原创栏目, 鼓励学生开展文学创作, 陶冶情操。同时注意加强校园网络德育建设, 塑造文明健康的高职学生网上精神家园。注重对高职学生网上生活的健康引导, 避免学生受到网络游戏、网络黄色文化等不健康因素的诱导, 误入歧途。也可邀请网络专家为高职学生开设网络引导课程, 让学生懂得在互联网这个知识海洋中如何挖掘人文知识宝藏, 如教会学生通过互联网访问图书馆、博物馆等, 欣赏其藏品, 提高人文鉴赏力。

(四)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组织人文素质教育相关人员进一步深化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对高职院校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是践行新时期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为此, 承担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任务的人员应当不断转变自身人文教育思想, 更新人文教育观念, 成为推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承担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任务的人员要认真研究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出现的基本理论问题, 如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 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 人文知识内化机制等, 夯实理论基础。应进一步加强对国外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不断总结我国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相关问题, 并上升到专业理论水平, 形成完整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体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较以往有所提升, 学生对自身人文素质状况的关注度也显著提升。少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存在缺陷, 校园内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较少, 人文教育设施的闲置、学生人文修养与实践脱节等现象。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积极塑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探索新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大力构建网络人文教育平台, 朱治宏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网络人文教育平台,人文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勇.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实现途径新探煤炭高等教育, 2007.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第8篇

关键词:高职生,素质教育,途径与方法

1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 ,之后逐年上升,至2013年已达到34. 5%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职高专教育的招生规模也得以迅速扩张。

根据2005年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培养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既要培育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强调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

正确认识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发展特性,有针对性地适用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对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优秀高职人才具有现实长远意义。普遍而言,高职学生具有以下特征。

2. 1文化理论基础薄弱,入学成绩普遍偏低

随着全国高校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滑坡,高职这一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文化课成绩很不理想。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一向不高,不少高职院校只需考生达到专科提档线就可以录取。因此高职学生普遍文化素质差,学习自主性、能动性明显欠缺,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等方面显得比较被动、甚至感觉很吃力。[2]

2. 2自我学习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

大部分高职学生来到大学后依然保留着中学阶段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无论课堂还是课余,学习积极性都较差,一部分学生到课堂听课也是应付学校检查或应付考试,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他们上课或自习期间玩手机已是普遍现象,甚至出现整个课堂黑压压一片 “低头族” 的现象,课堂纪律松弛,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学生热衷于娱乐、游戏、聚会等与学习无关的各类活动。

2. 3依赖性较强,对生活及未来缺乏规划

当今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基本都是95后,大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受长辈们的呵护,缺乏历练,更没吃过苦,甚至有些学生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欠缺,甚者定期地将自己的脏衣裤、脏鞋袜等快递回家交于父母清洗打理。懒散、怕苦怕累、好高骛远、以自我为中心等坏习惯在为数不少的高职学生群比比皆是。他们缺乏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进取心弱,把来学校读书当作是应付父母的任务,毕业后的工作也是由父母大包大揽。因此,即使是在校的三年大学期间,他们漠视学校的各类奖惩制度,不关心不参与学院开展的竞赛或社团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

3高职教育的特点

3. 1高职教育强调专业教育,提升学生的硬技能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双证书”制度要求下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必须掌握相应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完成相应岗位技能训练。高职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考核等活动中不断地提高了职业技能熟练度,大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专业理论学习后进入到企业的实训基地实训,亲身体验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环境,熟悉企业的生产或经营流程。

3. 2对人才的素质教育重视不足

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倡导 “以就业为导向”,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它更接近市场经济,也更容易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在人才培育上可能趋向于 “功利性”,侧重培育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而对能提升人才更全面、更长远发展的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3. 3教育模式僵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就是普遍开设的 《思想道德修养》 课程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然而该课程侧重的是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课程教学方式普遍流于俗套的课堂教学及理论教学,同时无视专业差异,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脱节,这种不分专业,一刀切地灌输相同的素质教育意识,既让素质教育显得空洞死板,也缺少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契合,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

4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思路

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因此,探索高职生素质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提升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教学改革的重心所在。

4. 1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纸质化的书信交流明显减少,大学生讨论问题的能力比较差,高职院校学生也普遍存在这一问题。采取小班讨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不仅会培养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也会培养对人的尊重,可以很好地改善学生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促进他们融入到集体中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2借鉴西方通识教育,多途径地实施素质教育

西方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自20世纪起,在欧美大学里,通识教育课程已成为必修课,国外通识教育起步早、成果多的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等成为诸多高校效仿的范本,哈佛大学的 《公正课》课程尤为成功,该课程既不是对概念的一般性介绍,也不是冠冕堂皇的说教,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转换思维方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感受到思维的乐趣。[3]在国内,北京大学开设元培学院、复旦大学开设复旦学院,等等,这些是我国高校探索通识教育的重大举措。课程既是一种大学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4. 3利用高职办学特色,突出职业素养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途径探究 第9篇

1 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所应当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 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具体可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等, 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现代社会中, 职业素质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个人若不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 就很难适应变幻莫测的世界, 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 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 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在实训课程中也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但是这样的努力却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多数高职院校仅在毕业班开设, 课程周期较短, 再加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求职技巧, 授课的内容更多地是注重就业技巧和外在包装方面的知识讲授, 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往往只是获得了面试的技巧、简历的制作、个人的包装等浅显的知识, 对于职业素质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容反而缺乏认识, 结果反而本末倒置, 影响求职择业。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不能仅是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 更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积极适应社会需要的人。因此, 在高职院校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应当贯穿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 在关注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 更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心理, 使从高职院校走出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奋斗意识、开拓精神、奉献意识……这样才能使他们积极应对各种竞争与挑战, 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要达成这样的愿景, 不但要从思想上加强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素质的认识, 还要从高职生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去付诸努力与实践。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

2.1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其大学教育的始终

职业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要重视日常的积累和提高, 从新生入学到其毕业离校, 职业素质教育都应常抓不懈。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够发展到怎样的程度, 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校和学生要形成合力,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 另一方面, 也需要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促进、自我完善, 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在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门开始, 职业素质教育就应当开始启动了。抓住新生入学这一契机, 高职院校要及时帮助学生树立起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 在入学教育中要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就业定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其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指明方向。在大一阶段, 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安排学生去体验职业生活, 帮助其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大学二年级在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 学校还应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 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训机会, 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高职院校在学生大三的上学期可以结合毕业设计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大三下学期, 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培养自己的职业情感, 熟悉职业习惯。

2.2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应当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之中

如果将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 那么学生在大学中所学到仅是书本上的理论而非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 就极可能导致职业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显得苍白而无力。

高职院校应当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合理地安排专业课程, 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如何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注入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高职院校应当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 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 确立职业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围绕着职业素质教育来进行, 可以通过项目化教学的方式, 把学生在职业素质中应当具备的各方面能力, 分项目分层次地落实到相应的课程和教学大纲中, 使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如与人合作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2.3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应当渗透于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

职业素质包括很多不同的方面, 高职生的素质教育也不可能仅停留在专业课程上。短短三年的高职生涯, 专业理论课程、职业技能的学习、实践技能的训练安排得十分紧凑, 然而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 很多高职院校还会通过一些选修课程、讲座、活动来塑造学生的人格。诚如爱因斯坦所说:“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高职生毕业了, 走上工作岗位了, 如果只是在技术上有所专精, 那么其发展是很有限的, 甚至无法适应社会。职业素质教育不是孤立的、片面的, 不仅应当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 还要渗透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中, 渗透在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之中。

从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的角度而言, 一方面要注重高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专业课程之外,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礼仪教育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可以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等各方面的熏陶;可以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 帮助其树立信心, 解答其就业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可以邀请职业培训师、企业高管为学生开设讲座, 让学生认识企业文化, 更新其就业观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辅导……

2.4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应当通过强化实践环节来实现

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社会实践都可以成为学生锻炼自己的平台。职业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灌输上, 更要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之中。通过实践, 学生才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 评估自己适应未来就业市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衡量自己的实际水平, 找到差距,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大学期间, 高职生应当认真地面对每一次实训课程,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参与研究性学习、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 通过一系列量化的指标去检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高低, 检验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开展的成效。高职院校完全可以从社会、企业对高职生的看法、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感触等方面设置一系列衡量标准, 或者通过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去掌握在校高职生职业素质的现状。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规范的评价制度,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另一方面也能够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 真正发挥促进和导向作用。

2.6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沃土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周边的良好环境, 正如同美丽的鲜花离不开肥沃土壤的滋养。职业素质的养成需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职业氛围, 学生生活在校园中,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群体人际关系、教职员工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其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 繁荣校园文化, 加强师资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 加强校风学风班风的建设, 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在职业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此外,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还应当打破封闭的模式, 将校门打开, 走出去, 请进来, 为学生搭建起校企合作的平台, 让学生在校园中充分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 职业素质的内涵也将不断得到丰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 根据新形势, 及时把握社会、市场的脉搏, 了解用人单位的新需求, 加深对职业素质教育的认识, 把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谭满益, 王磊, 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3) :38~41.

[2]苏付保, 黎健杏.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职业素质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 2007 (9) :4~5.

[3]肖莉.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57~60.

[4]于桂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 2007 (10) :72~74.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第10篇

一、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是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三大支柱。学校要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资源建设是前提条件, 要不断购买新的文献资源来满足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人力资源方面要注重教育团队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要把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三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备资源建设要有代表性, 要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二、多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

根据不同对象和需要, 相应的划分为基础层次、通用层次、专业层次和高级层次四个层次。首先是基础层为基础信息素质教育, 它包括基础图书馆应用技能和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前者包括:介绍图书馆的布局和馆藏;后者主要指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软件的使用, 教学对象是入校新生;通用层次是通用信息素质教育, 涉及学术与日常生活问题信息的检索、评价能力。教学对象是专科二年级学生。最高层是高级信息素质教育, 主要是培养信息分析、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它是对前三层能力的综合和升华。具体来说就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能够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 从论文题材的选题到报告的撰写, 能够结合自己在企业实践的技能, 撰写技术性比较强的论文。教学对象是专科三年级及在企业实习的学生。

三、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

1. 第一课堂 (正规的课堂教学)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

方式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传统而重要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这将仍然是向大学生传授有关信息知识的重要模式。此方式的优点在于教育模式比较成熟, 教育程式相对固定, 有相对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 而且较少受教育条件的影响, 教师讲, 学生听, 内容主要限于教材之内。

2. 第二课堂 (宣传教育) 第二课堂教育通过以下途径开展:

首先是利用班会、讲座、宣传栏等方式和有组织地开展计算机网络培训、信息知识与技能竞赛等活动, 使大学生熟悉信息知识和法规, 使他们认识到信息素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要求大学生有意识地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完善, 把利用信息变成自觉的行动。其次, 利用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借鉴北京大学等高校的“一小时讲座”形式, 开展信息素质教育[2]。图书馆每学期都定期开办一小时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可以是“怎样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以及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

3.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凭借其交互性、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为学生在全球信息化环境中进行终身学习提供了方便, 使全员参与信息素质教育成为可能。笔者认为在Web2.0的环境下我国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通过QQ群等形式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 一种新型的网络沟通工具———Blog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 国外已有许多大学在教学中采用了Blog工具, 应用于教育中的不同层面。 (1) 作为教师和学生的电子档案袋。学生利用Blog记录下每天所思、所学的内容。教师和家长及学生本人可以定期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个人知识形成和认识提升的情况。 (2) 课堂教学辅助管理。Blog可以作为教师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对作业进行评价以及提供学习资源链接的在线门户, 成为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平台。网络的普及, QQ已成为主要的网上即时交流工具。利用QQ群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成为可能, 并有多种功能: (1) 资料的上传、下载。教师将相关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打包。教师将打包资料上传至QQ群的共享空间, 学生随时都可以从共享空间下载所需资料; (2) 在线辅导。职业院校重点培养学生技术技能, 大三学生全在各企业进行实践, 在实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疑难问题, 都可以利用QQ群进行咨询。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 笔者认为,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应以正规的课堂教学为主, 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为辅。第三课堂可以作为第一、二课堂教学成果的检验, 同时也可以巩固第一课堂学习的知识,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是第一课堂的补充。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教育 图书馆

[作者简介]白雪冰(1974- ),女,河南南阳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献资源建设。(河南南阳47306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190-03

随着科技的进步,21世纪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的产出量呈几何指数增长。同时由于高校的扩招,每年都有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就业竞争变得日趋严峻和激烈。要想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顺利地就业并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求大学生转变陈旧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掌握正确的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方法,不断提高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且充满挑战的未来社会。

一、信息素质的概念

信息素质又称信息素养,最早于1974年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主席波尔提出,其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以后此定义又不断发展,多次更新。到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图书协会(ALA)提出的信息素质的定义被普遍接受,即“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人们对信息素质的认识逐渐深入到人的整体素养层面,认为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素质是认知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是认知整体素养的一部分,是社会成员在后天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信息品质,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素质的有机结合,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

二、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信息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们信息素质的素质教育活动。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信息的急剧增长、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信息手段的多样化、信息处理的现代化、信息服务的产业化使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主导因素。大学生只有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才能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较高的信息道德,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素质教育是现代化建设战略的关键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全球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其中信息革命将发挥前导作用。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创新的价值核心则是知识的创新,良好的信息素质正是知识创新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基础。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及信息获取、整序与开发利用和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其以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

(三)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经济时代是以教育为先导和推动机制的社会发展时代。注重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鼓励自我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的教育机制,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加工、开发能力,从“学会”转向“会学”,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创新中少走弯路,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兴起,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大学生在强化课堂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外信息的发掘与吸收。掌握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而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在信息交流中摄取更多的信息,有效地促进自己的学习。

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时期,在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中,高职高专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自1999年全面扩招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也在急剧增加。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的学生和普通的高校生一样都具备当代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学历层次低

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只过了专科提档线就被录取,入学成绩普遍偏低。特别是作为高等教育最低层次的专科来说,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

(二)信息检索及应用的能力差

专科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层次中属于最低层次,相比于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来说,已存在诸多劣势。在当前,即便是本科生信息素质教育尚存在诸多不足和困难的情况下,作为高等教育中最低层次的专科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则更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当前大多高职高专院校多是由以前的中专院校升格而来,学校领导和师资队伍基本不变,许多观念和做法仍停留在中专教育的模式上,重专业技能教育,轻信息素质教育;重实验室建设,轻图书馆建设。即便有的学校为应付升格评估验收的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增加了图书馆的面积,增购了更多的图书,但大部分老师本身未接受过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更别说给学生言传身教了。其二,虽然部分专业开设了文献检索课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实际操作及效果却令人担忧。表现在课时较少,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偏重于理论讲授而缺少实践训练。

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存在有利的一面:当前的学生多为90年代前后出生,思想意识活跃,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理解接受快,对信息素质教育需求迫切;同时因为社会的影响,具备信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如计算机操作的初步知识,对网络的使用和接触等,只需稍加引导和教育,再配以相关的理论知识即可轻松入门,这一切均为将来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和条件。另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日益普及,提供了充足的硬件环境;而通过IT工作者的努力,建立完善了各种各样可用以进行信息检索的文献数据库,如万方数据库、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等,提供了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所必需的软件。此外,随着广大信息教育工作者的呼吁,越来越多的领导和师生开始认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信息意识不断加强,也为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对策

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评价的循序渐进过程。其具体的完成要求多部门、多专业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效果。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详尽的信息素质教育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导,只有制订详尽的计划,才能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具体工作。当前由于各高职高专院校起点不一,所具备的软硬件环境有差别,所以在针对本校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时,要立足于本校固有特点,实事求是,结合自身软硬件,量体裁衣,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从信息素质教育的总体出发,各高校在制订计划时要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结合自身特点,做出清晰定位。各院校应根据自身所招收学生的专业特点,制订在校期间的针对性信息素质培养计划,并和专业知识培养一起写进专业培养计划书中,从形式上及文字上给予其应有的“名分”,显示其重要性及受重视程度。在计划中要强调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这三个方面。

2.构建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大纲。可以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专业特点及学制,制定适合自身软硬件环境的信息素质教学课程体系。在此,可参考借鉴余恩琳研究馆员所提出的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框架,具体包括三方面的课程内容:(1)信息意识教育方面:包括新生入馆教育与图书馆利用、信息学概论等。(2)信息道德方面:包括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课、法律基础课、伦理学、专利与知识产权课程;(3)信息能力方面:包括书目检索、网络信息检索、计算机检索知识及信息评价、信息管理和决策;计算机文化及应用基础课等。在此基础上,各高职高专院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相关课程,组织专业人员讨论完善每门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制定出完善的教学大纲,根据情况选择现有教材或自编教材资料。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出在校期间的信息素质教育计划指导书,以方便今后对照执行。

3.构建支撑体系,扩展施教主体。由课程体系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顺利完成不能仅依赖图书馆一个部门,而是一个与多专业、多部门有关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在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支撑体系,加强联系,动员全校各相关部门及人员主动加入,尽可能地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及支持;加强计算机专业与信息管理专业人员联合,开发适合网络环境信息素质教育的应用平台;发动学校师生,特别是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及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强对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扩大施教的主体。

(二)动员一切组织及力量确保信息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1.结合在校学习进程,实施模块化教育。模块化教育即是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段的实际需求来实施相应的教育,可以在参考杜香莉研究馆员所提出的四模块教育的基础上,立足于高职高专学生所处的层次水平,实施三模块的教育,即第一模块: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信息利用的通识教育。重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教育。第二模块:对二或三年级学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知识与技能教育,重在学生信息能力的教育。第三模块:专业信息能力综合训练教育,使学生具备对专业信息的分析能力和科学评价能力。同时在所有模块教育中均适当贯穿信息道德的教育,明确信息获取、利用及传播过程中的道德规范,并自觉遵守。

2.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及独特作用。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它的作用是学校行政部门及其他任何教育机构所无法替代的。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和作用,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其一,加强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是图书馆员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尤其是本身起点较低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图书馆更应该加强图书馆职工队伍建设,系统地开展基础信息知识,网络知识和检索技术的普及教育,并针对不同知识层次及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行岗位专项培训,通过培训不断优化更新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图书馆员整体信息素质水平。

其二,加强现刊导读工作服务。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宝库,所藏文献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读者从中获取知识。图书馆的现刊阅览室有期刊、文摘、书目、索引等文献,是大学生在馆内利用书刊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和主要场所。现刊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开展现刊导读工作,积极地“干预”和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介绍图书馆知识,普及检索方法,使其明确利用图书资源进行学习的意义,学会利用工具书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获取信息知识的正确途径,提高他们获取、加工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其三,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信息素质教育功能。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作为文献检索课的课堂和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硬件设备,拥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大量的数据库,为其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要注重对网上信息的整合利用,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检索信息情报,并利用有效的网上资源,依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定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如“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知识”“专题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等;为学生提供各种参考资料,面对面解答疑问,使学生快速掌握检索技能。同时还可以依靠图书馆网站,通过网站指南、互联网资源利用指南、重要数据库介绍、著名网站的介绍及搜索引擎介绍等信息供学生自由查询学习。设立BBS、留言板、电子邮件等方式接受学生咨询和建议,进行互动教育。

3.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一方面,开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文献检索课是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最好途径,各高校应重视和加强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增加课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用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对刚入学新生,应进行信息基础知识和信息利用基本技能的教学,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接受意识。对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基础知识、网络信息检索知识,专业类检索工具利用的教育,提高学生信息能力及学习主动性。对毕业班学生,可结合其毕业设计进行信息检索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利用和评价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为相应的研究课题找到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与专业教学有关的数据库及期刊,以实际案例为对象,引导学生检索相关资料。如我校在进行医学临床课的带教过程中,以科室的实际病例为对象,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论文资料,总结要点,说明查找的途径。在学生完成检索任务后,分小组讨论检索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对相关疾病有较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治疗相关疾病的要点。通过这样的应用性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对专业文献的检索、组织、利用等综合信息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信息研究能力,为学生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再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及时对信息素质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

对信息素质进行正确的评价是促进信息素质教育实施的有力措施。应借鉴国内图书馆对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成果,制定适合各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可以把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这4个一级指标是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和信息技能。每一个一级指标下又分3个二级指标,它们分别是敏锐的信息观察力、持久的信息注意力、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主动探索与学习有关的信息、鉴别有创新价值的信息、力求在信息探索中做得更好;自觉遵守与信息应用发布相关的法律规范及社会公德、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信息、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能够对信息进行综合加工整理、能够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形成新信息。这样就形成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依据这个评价体系,各院校及时对本院的信息素质教育进行正确的评估,从而更有效地实施信息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华奇.论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情报科学,2002(9).

[2]余恩琳.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6(5).

[3]杜香莉,赵清,王春香.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改革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

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素质,教育

在当今社会,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创业素质的优秀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是提升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水平的内在要求, 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 也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为高职大学生未来创业发展创造基本条件, 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因此, 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1 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 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

目前,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人才市场机制规律的结果, 实际上有着很多的因素, 如受经济危机影响, 教育体制、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等。可是, 大学生们的择业观和心理期望仍停留在计划管理模式中形成的工业经济发展时期, 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彻底意识到在向知识经济转型的时期, 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大学生只能有一部分到现成的行业中去谋取职位, 而更多毕业生需要自己创业, 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改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创业素质教育, 才能逐渐改善上述局面。高职院校大学生不应该单单只是社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 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自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开拓一个产业, 发展一个行业, 创造一种职业, 繁荣一个专业, 开拓全新的工作领域, 全新的工作内容。要鼓励学生们敢于到非本专业的行业去创业, 要支持学生敢于自主创业, 学会自我发展, 将被动的就业观念变为主动的自我创业。

2 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研究

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塑造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已有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具有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意义。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把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纳入了素质教育课程, 但仅仅依靠开一门课程讲几堂课就认为是实施了创业素质教育, 未免有杯水车薪之嫌。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途径、内容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既是一种理论研究, 又是一种实践研究。院校在对各专业就业形势、大学生创业现状等做市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从自身实际出发, 提出本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结合当地实际, 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等方面出发, 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 使本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以培育出众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高职院校应积极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机会、创造氛围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各专业创业素质教育的实践实习基地, 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场所, 还应定期举办校园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鼓励和指导大学生积极进行创业设计, 增强浓厚的创业氛围。另外, 高职院校应为学生联系各类考工培训, 让学生在出校门之前多几个就业本领,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浙江省有一所商业高职院校, 校方大力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搞网店销售, 例如为学生提供库房、联系创业基金等, 很多学生学以致用, 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很多名校的大学毕业生还在辛苦找工作的时候, 该校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搞网店销售月收入五千元以上, 获得了自主创业的成功。这是近几年来,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 形成规模创业群的最成功的例子, 很值得其他高职院校的学习和借鉴。

上一篇:康复护理体会下一篇:道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