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

2023-09-15

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第1篇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一) 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难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为主, 会计教学主要针对会计理论和实践教学学习为主。一方面, 会计教学由两大课程体系组成: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课程体系。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不重视计算机应用课程;一方面, 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计算机基础与会计电算化课程, 但是与会计课程的融合力度不够, 导致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欠缺;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初级会计操作能力转向会计管理和决策方向发展, 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 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一方面,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适当调整了实践课时比例, 但是实践课时仍然欠缺, 当学生遇到实际会计问题时, 难以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一方面, 会计课程设置过多, 且课程过于笼统, 会计信息化核心课程不突出;另一方面, 会计课程内容重复率高, 缺乏特色的信息化课程建设。学生通过这样的会计信息化教学, 难以系统性地掌握会计知识和操作, 只能学到最基础的会计知识和最简单的操作,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三) 缺少系统化的实践教学

当前高职院校缺少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主要原因有三:其一, 很多高职院校对会计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机房的授课模式, 理论与实践分为两个独立的课时, 不利于学生实践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二, 由于会计岗位的重要性, 很多企事业单位不接受学生参与会计实习, 增加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难度;其三, 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会计模拟实验室来进行实践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需求, 但是实训教材更新不及时, 一旦国家政策改变, 其实际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远远不能满足实训需求。

(四) 专业会计师资匮乏

师资是会计专业教学的硬伤。在很多高职院校中, 一方面, 大部分会计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由于受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 各高职院校比较偏重于教师的教学经验, 而忽视其专业技能, 大部分会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证书;一方面,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绩效和考核都以课时为主, 忽视信息化的实践性教学;另一方面, 大多数教师从事信息化实践性教学都是以实际工作实务为主, 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经验而教学, 加上教学认识的偏差, 信息化实践教学不理想。

二、优化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策略

(一)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基础, 重新确立会计信息化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为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应该重新确立会计信息化培养目标。第一, 依据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专业知识、法律知识之外, 还要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基本的会计工作之外, 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能力, 其中包括咨询、规划、维护等服务。第二, 强化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的融合, 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使会计信息化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第三, 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以培养适合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提高会计专业素养。

(二)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要完善教学计划, 实现会计教学与信息的有效融合。例如在会计教学中利用ERP系统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等等。针对课时设置不合理的现象, 首先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的比例;其次, 积极探索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同时, 适当引入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微课慕课等教学方法, 使会计信息化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到学生面前, 结合案例, 强化操作实训教学;最后, 加大投入, 建立相应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掌握和更新数据的同时, 通过数据化的模拟实训, 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

(三) 深化校企合作, 加强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的途径主要由以下几种:第一, 高职院校联合企业, 共同开发适合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材, 以“育人”为原则, 加强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自我完善;第二, 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会计人才, 打破传统的观念限制,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训的机会;第三, 加强校内信息化基地建设, 可以聘请会计专家或者资深的会计管理人家进行实训指导, 强化实践效果。

(四)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若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 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是关键, 首先要为会计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促进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 可以在寒暑假期间下至企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 增强实践;最后, 可以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作为师资团队的补充。

结语

总之, 会计信息化教学是实现高效会计教学的重要策略, 作为会计教师, 应该正视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努力寻求信息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提高会计教学质量与水平, 促进会计人才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传统的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 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积极探索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 成为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 有针对性地提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以提高会计专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

参考文献

[1] 任春茹,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财会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 财会学习, 2018年.

[2] 张引, 网络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7年.

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第2篇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课程发展现状

(一)开发了综合性课程,推动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就目前而言,随着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生产影响力的逐渐提升,我国大多数教学机构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开展信息化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陆续进行了办公软件的财务应用与会计电算化等一系列课程的开设,通过此类课程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于电子计算机操作能力与熟练程度的提升,从而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2]。然而,经过长期实践表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此类课程的研发时间相对较晚,在线教学资源有效进一步完善,因此导致了我国与国外在教学工作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实用软件数量较少,不利于人才的有效培养

实践表明,现阶段,我国会计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结合,然而,在教学工作中,这种融合往往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且其与会计专业的导向与教学任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化开展。同时,由于软件的开发技术具有一定滞后性,从而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财务管理软件往往难以很好地满足财务辅助管理与决策的相关要求,从而不利于学生借助软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效实践[3]。相比之下,国外对于会计专业教学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早,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中,多数已经实现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变革,完成了实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同时,在教学模式上,通过模块式教学与能力本位式教学的开展,有效实现了人才的培养。

(三)缺乏在线教学资源,现存资源质量相对较差

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所实行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而学生仅仅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同时,由于会计专业的教材往往缺乏趣味性且具有内容繁杂的特点,因此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弱化,从而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4]。相对而言,通过网络在线资源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现对于学生好奇心与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同时,通过对于软件的操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从而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良好锻炼。但是,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对于信息化在线资源的储量相对较少,且现存的部分教学资料普遍存在质量较差的问题,具体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信息化在线资源视频内容清晰度不足,教学方法相对较为落后且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性,从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探索并不断丰富相关内容。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课程资源优化方案

(一)引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丰富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加强对于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从而合理利用课件实现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便有效吸引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从而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以便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应有效开展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避免“填鸭式教学”的出现,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对于知识的自觉探索,以便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有效结合社会的需求,提升课程资源针对性

在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的问题上,高职院校应从现实生活入手,有效结合当下社会对于会计工作从业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从而确保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提升,以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实现相关知识的有效运用。同时,高职院校应拓宽发展思路,例如,各院校之间可进一步加强交流,实现在线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从而有效推动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技术水平的培养。

(三)增加在线资源的数量,促进资源质量的提升

针对在线资源数量较少的情况,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有效实现相关课程的录制,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在线教学资源数量的增加。在录制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网络中其他内容的吸引,应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布局进行有效的设计,以便确保其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确保其实现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5]。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资源渠道的建立,有效开展相关教学资源的扩充,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

三、优化高职院校会计在线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

(一)突破时空界限,提升学生学习的自由性

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与自由性,通过信息化资源的推广与普及,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对于教学工作开展的限制,从而有效解除了教学地点与教学时间段对于教学工作的影响,实现学生学习自由性的增强。对于目前的高职学生而言,绝大多数学生拥有独立的智能手机与电脑,通过此类智能终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在线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工作的开展,从而实现了教学工作外延的有效推广与拓宽。

(二)有效兼顾学生,确保教学针对性的提升

在传统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数量相对较多,因此,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往往难以很好地兼顾全体学生,从而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在线资源的完善,有利于实现教师更好地了解全体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真实掌握情况[6]。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学生知识理解情况的分析,从而更为直观地表现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计划的调整,从而推动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提升,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三)完善课后指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信息化在线资源的丰富,学生在课后时间里可以自行对理解程度较差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在线询问,从而推动了其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与建立。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强化,以便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避免了学生出现问题的滞留,有利于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7]。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由此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出现与深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办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进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与输送,因此,在高职院校内开展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探索与开发工作,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模式的扩充与丰富,从而有效提升日常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以便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

摘要:近年来, 由于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 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较为巨大的发展, 社会各界也逐渐增强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相关资料显示, 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之一, 会计专业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我国培养专业型的会计人才, 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求职之路增添一技之长, 因此, 针对现阶段网络技术普及的趋势, 诸多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 以便全方位推动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会计专业,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在线资源,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1] 安露.基于高职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做评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分析[J].陕西教育 (高教) , 2019 (02) :42-43.

[2] 王雅婷.高职院校会计核算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商品销售收入核算”为例[J].商业会计, 2018 (24) :124-126.

[3] 汪肖.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J].现代商贸工业, 2017 (34) :166-167.

[4] 郑小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 (10) :254-255.

[5] 杜静.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J].当代会计, 2017 (07) :60-62.

[6] 崔源.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研究-基于广东某高职院校的调查问卷分析[J].价值工程, 2018, 37 (22) :179-181.

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第3篇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同时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型人才也成为各个高校探索的热点。2018年4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更是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素养必然成为大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一项关键核心能力,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下,探索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实现路径,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就会计专业而言,互联网+时代推动了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升级,更推动了会计职能的转变,传统的会计职能主要是以核算与监督为主,而未来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将会由机器人替代,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也将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将更偏重于预测、决策、分析、评价等综合管理能力。本文在会计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分析基础上,重新审视了目前“信息素养”导向下的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培育思路和原则,并详细探讨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提升路径。

二、高职会计专业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断推广应用,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中,逐步引入了BB平台、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云、爱课程(慕课)等在线平台,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共享。但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除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财务软件应用以外,还应了解大数据计算、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计算机系统应急处理,以及信息整理与分析、数据挖掘与应用等能力,从而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一)专业教育中信息意识不足

尽管信息素养观念引入国内已经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基本还是以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文化课等基础教育为主,同时辅以新生入馆教育、专题讲座、信息素养比赛等补充形式,其框架体系、知识结构自成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未与会计专业信息需求有效对接,导致信息素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甚理想。其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中,主要应用了“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仍然是理论教学环节所占课时较多,造成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不到迅速提高,部分专业课实训专周仍停留在手工训练层面,并未有效利用相关软件强化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操作能力,这与当前大数据时代下的基本要求并未保持一致。

(二)专业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亟待提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会计专业教师必须紧跟时代,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运用能力。在专业知识拓展方面,大部分专业教师自身均接受传统的会计教育,缺少实操技能,定期的企业锻炼由于财务信息的敏感性、机密性原因也难以接触到核心业务和会计行业最新改革成果,对大数据信息处理方法难以有效掌握和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手段方面,大多数教师都积极运用多媒体、在线教学平台、互联网资源等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但由于授课任务繁重、激励机制不够、缺少专业信息化培训等原因,导致信息化平台质量不高、课程覆盖面不广、利用率低、使用效果差的问题,教师也由此缺乏内生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教学基础设施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本都已建成了电算化实训室,但还是存在实验室数量少、硬件设备不足、财务软件配套不完善的情况,同时,由于电脑配件更新周期长、老化速度快,也使得财务软件应用环节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软件配套方面也仅购入部分模块,缺乏完整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分析软件等,使得学生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信息素养难以达到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信息素养水平提升路径探讨

通过已有文献及相关调研结果了解到,目前高职院校在信息素养通识教育中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信息检索公共选修课、计算机基础文化必修课,均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从学生反馈来看,基本已掌握了信息素养的基础知识与信息获取技能,但就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其所需要的专业财务信息获取、分析及处理能力还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后期学习过程中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方能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融合原则

首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的融合。把信息素养教育融合到会计专业教育之中,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专业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专业知识,远远无法满足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必须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合到会计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应以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为导向,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完善人才培养规格,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

其次,要实现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跨界融合。信息素养形成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远远超出会计专业知识,仅凭会计专业教师难以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突破纯会计专业教育模式,通过与计算机、信息检索等专业的跨界合作,共同创新融合,携手合作,开发完成同一门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任务,例如统计学、信息管理系统、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同时也可以面向全校开通信息管理学院相关在线资源和平台,为会计及其他专业教师和学生形成信息素养提供更好的技术和实训平台。

第三,要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的融合。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单靠校内理论和实践环节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跟行业前沿、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信息技术应用,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会计专业必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将其他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有机结合,共同拓展信息素养培养的校内外实践资源。

(二)信息素养水平提升的具体路径

1. 强化信息意识

提升信息素养水平,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信息素养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信息敏感度,让他们对信息素养有一个正面的认知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愿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专业学习过程中去。可以考虑将文献检索类课程进行内容拓展,结合会计专业信息素养需求重新拟定课程标准,并纳入会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甚至必修课,提高信息素养基础知识的受众面;同时计算机文化基础目前也是面向全校的课程设计,可考虑增加会计专业需要的软件知识、网络知识等,提高该课程的专业针对性。

其次,在专业教育中要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素养的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的推广并不仅仅是图书馆和计算机课程老师的工作,更应引起专业教师的重视,既要在日常的教学手段应用中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也要在职业技能教育过程中强化会计专业的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2. 提高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水平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做支撑,首先,在校内需要实现不同专业教师的跨界合作,吸引计算机技术、文献检索等相关信息素养教育专业的教师融入到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讨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设计活动中,担任会计专业相关信息素养课程主讲教师,或与会计专业课教师合作,为大数据应用、统计基础、财务数据挖掘与分析等专业课程内容提供技术支持和辅导;其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技术的培训,特别是会计行业前沿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第三,轮流选派部分会计专业教师其他院校、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素养提升进修或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第四,学校层面也要重视针对教师大力开展信息素养活动,例如讲座、培训、教学比赛、课题研究等,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自我提升。

3. 完善信息素养基础设施

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校提供丰富的信息素养资源作支撑,同时也要完善信息素养的相关配套服务。高职院校现有在线平台资源丰富,但会计专业课程覆盖面和质量均不够,还需要进一步鼓励会计专业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使用率和使用效果,更多运用平台的交互功能,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其次,完善软硬件环境。具体而言,在软件方面,目前校内图书馆数据库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以及网络各大证券、企业、统计、税务和财经等信息网,里面都有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数据,也有宏观和行业层面的数据,但学生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其专业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引导,在教学方法中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强化学生运用网络专业数据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在硬件方面,包括实训基地建设、配套硬件、财务软件的安装等都需进一步优化,加强设备更新与维护,同时与相关公司合作购入全套财务系统,使会计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与企业实际同步,使得毕业生的专业信息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过渡。

摘要:信息素养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高职院校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仍然存在信息意识不足、师资团队信息素养水平有限、教学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本文重新审视了目前“信息素养”导向下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提升要遵循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师资队伍信息素养水平、完善信息素养基础设施等方式,促进会计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http://www.gov.cn/xinwen/2019-02/13/content_5365377.htm

[3] 商思争、陈建芸、戴华江、骆阳,会计机器人时代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地位探讨,财会月刊,2018(05).

[4] 赵改玲、孙家平、刘海英,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商业会计,2015(23).

[5] 唐凯,深化信息技术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融合分析,知识经济,2018(16)

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第4篇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

虽然在信息化时代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对广大青年教师的培养来说, 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在软硬件设施上不够完善, 因此不能满足会计专业的教学需求, 同样对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培养造成不利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即使有信息化教学设备, 但是由于管理不利导致资源的浪费, 也没有实现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 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青年教师在入职阶段没有得到系统的岗前培训, 导致在会计教学中难以发挥出网络优势, 而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也没有实现与会计专业结合, 导致青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难以迅速进入教学状态, 最终致使教学成效不显著。

二、如何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 在实践创新方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水平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教师使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作为教书育人的生力军, 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网络时代下, 教育信息化要求青年教师要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需求, 开展网络化教学, 实现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的结合。在思想上, 青年教师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要在网络环境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青年教师不仅是课堂的主导者, 更要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者, 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和就业环境, 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学专业人才。青年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自身也成为学习者, 不仅实现了对现代化技术的获取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还在不断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比如MOOC (慕课) 、网络公开课、翻转课堂都将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青年教师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并且不断总结经验, 学会通过教研活动实现自身发展。

(二) 在实践环境方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水平

常言道:“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 还要在青年教师的实践方面建立完善的机制, 具体说来需要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首先, 国家的教育部门要对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制定出统一的规范标准,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 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青年教师制定开展专项教学活动, 比如“授课竞赛”、“名师讲堂”和“教研活动周”等形式, 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高职院校也可以建设青年教师的培训机构, 为其成长提供帮助。最后, 高职院校需要确保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到位, 使青年教师始终保持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三) 在实践教学方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水平

高职院校为提升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本培训、岗位集中培训以及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打造完善的教学体系, 让教师多进行教学实践。同时, 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教师要深入到青年教师队伍中, 通过听课的方式参与其中, 帮助和指导信息化教学实践。在青年教师完成授课之后, 还要对青年教学建立培训评价体系, 进而对青年教师的会计教学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反馈、学生交流等形式, 不仅可以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有深入了解, 还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最终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信息化时代, 高职会计教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是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 还是提升教师水平的必然选择。广大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主力军, 需要具备创新意识, 而学校也要创新实践环境。此外, 高校青年也要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 以此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助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教学领域也正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人才培养。高职教育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水平不断提升, 尤其是青年教师, 对网络技术更为熟悉, 为中职生的会计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概述, 并分析如何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希望可以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钱静珠, 丁国勇."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 (5) .

[2] 陈清利, 张红玲, 华红艳.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以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为例[J].知识经济, 2017 (24) .

[3] 杜素音, 赵男男."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新常态教学模式探索——以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课程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6) .

高职会计信息化范文第5篇

“任务驱动”是教师分配任务给学习者, 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索、搜寻资料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刘红梅, 2016)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要求, 将所学知识以任务的形式融于案例中, 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引导学生对案例深入分析、广泛讨论和交流, 借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 (刘红梅, 2016)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在吸收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优点下提出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是以任务为载体, 将所

学知识、原理, 隐藏在案例中, 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交流, 完成既定案例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刘红梅, 2015) 。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学习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特定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方式来探索任务的完成方式和问题的解决方法, 以此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宽松真实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 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地增强自信心。

二、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信息化教学设计

下面笔者以《基础会计》课程的“会计等式”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 探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财会类课程信息化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 教学分析

(1) 教材内容分析。《基础会计》是我院会计、涉外会计、会计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统计与会计核算、审计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次课的内容选自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会计职业基础》, 学习情景3, 子情景2的内容。会计等式是表明各会计要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它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基础会计中处于核心地位,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计划用3学时的时间完成。

(2) 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会计的含义、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等内容, 初步掌握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构成内容, 了解了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经济业务, 为掌握会计等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会计等式看似简单, 但对于初次接触会计学的同学来讲, 对于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感觉很抽象难理解, 对于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类型不熟悉, 传统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向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感觉理论抽象难理解, 经济业务类型多难记忆,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难掌握, 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 效果不理想。创新的教学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 完成相关任务, 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上台分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目标。根据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本次课知识目标为, 理解三种会计等式及三种会计等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类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能力目标为能够归纳总结出各类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建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式的思维框架。素质目标为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享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限时完成任务锻炼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归纳、总结及准确的计算能力。

(4) 教学重难点。结合《基础会计》课程设计和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确定本次课的重点为: (1) 会计等式的内涵; (2) 企业经济业务类型; (3) 不同类型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根据教学内容, 课前测试结果及学生反馈情况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难点为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原理。

(二) 教学策略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抽象难理解, 企业经济业务类型多难记忆, 不同类型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难掌握。为解决这三难问题, 本次课确定的教学思路是课前学生首先通过微课进行自学, 熟悉三种会计等式的表述方式;通过动画揭示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原理, 形象展示企业经济业务类型;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 梳理知识点;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适时进行测试, 巩固知识, 评价教学效果。

本次课采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学生讲解、教师点评、小组讨论、分组练习相结合, 提升教学效果。借用多样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降低学习难度。

(三) 教学实施

(1) 课前准备。课前学生观看两个视频: (1) 通过智慧职教平台观看会计等式的相关视频, 初步认识三种会计等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观看教师制作的介绍企业经营过程的视频资料, 了解红星服装加工厂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经济业务。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师在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上发布三个课前任务: (1) 调查一个新组建家庭的财产状况及其来源; (2) 讨论对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理解; (3) 列出红星服装加工厂涉及的具体经济业务。按小组制作成PPT上传至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同时在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上完成课前测试。教师通过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课中施实。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类型、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三部分。教师提出三个问题引出本次课的授课内容, 并设计三个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所要学习的内容。 (1) 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首先请两个小组的代表用PPT汇报他们对一个新组建家庭财产状况及其来源的调查结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 一个家庭所拥有的财产与其来源从金额上来看是相等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案例讲解企业资产与权益的关系, 并通过动画揭示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原理。为加深同学们对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理解, 教师发布任务一, 提供教师制作的一个案例请各小组同学们指出那些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结果用表格形式上传至教学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计算、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在某一时点上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静态平衡式。接下来教师通过案例讲解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关系, 得出“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动态平衡式。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 将静态平衡式和动态动平衡式相结合得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这一复合平衡式。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小组讨论, 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原理, 解决了这一教学重难点。 (2) 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类型有哪些呢?”课前, 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了解了企业经营活动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列示出了红星服装厂可能出现的经济业务类型上传至教学平台。课上请二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列出的具体经济业务, 并指出每一笔业务属于什么类型,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教师再进一步补充完善, 列示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经济业务类型。在此基础上教师发布任务单二,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 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 每位同学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所有经济业务类型, 并将结果截图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通过同学们上传的学习任务结果看到, 同学们归纳出的经济业务类型有七种的、八种的、九种的,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梳理, 补充完善, 企业经济业务类型分为四大类九种, 顺利的突破了第二个重点。 (3) 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会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呢?不同类型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两边金额的影响情况如何?”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发布任务单三, 请各小组同学对教师所给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计算检验各类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将结果用表格形式上传至教学平台。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各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企业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有两种情况, 涉及等式一边要素增减变化的经济业务, 会计等式两边金额不变。涉及等式两边要素增减变化的经济业务, 会导致等式两边金额同增或同减, 但均不会破坏会计等式。

该过程使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相结合, 把学生都卷入到学习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协作的能力, 有效地解决了最后一个重点问题。

为了检验同学们对本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设计了一套测试题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发布给学生, 测试结果表明同学们8对所学内容掌握较好。

(四) 课后拓展延伸

为巩固本次课所学内容, 顺利地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 教师布置三项课后任务, 一是上网查找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并进行分析进一步熟悉各类会计要素的构成内容及相互间的数量关系。二是完成教师发布的综合测试题检验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三是进行课前预习为下次课内容作准备。

四、教学反思

(一) 教学效果

(1) 借助蓝墨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线上线下相结合, 打通了课前、课中、课后,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以问题为导向, 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了“做中学, 学中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三个问题引出本次课要学习的三项内容,

(3) 按课程内容设计学习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指导解答问题, 运用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思维导图软件, 通过学生分享、分组讨论、分组实训的方法完成了三项任务, 达成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突出了教学重点, 突破了教学难点。

(4) 实现了对学生全过程的考核和评价。通过教学平台进行过程性评价, 适时评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便于教师更好的组织教学活动;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二) 存在问题

(1)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不高,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且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 课前不能很好地完成对新知的学习, 导致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 从而使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还有待高, 案例设计的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还有待提高。

(3)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小组讨论时间不易控制, 组织不好就容易超时, 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活动。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设置案例的方式, 隐含在若干个具体任务中, 在问题的驱动下,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以达成学习目标。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采用此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际操作、沟通协作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能力。

摘要: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是以任务为载体, 将所学知识、原理隐藏在案例中, 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交流, 完成既定案例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本文以《基础会计》课程的“会计等式”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 探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财会类课程信息化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基础会计,任务驱动法,会计等式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高教, 2016 (4) .

上一篇:信息化财务会计下一篇: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