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物化学论文范文

2023-12-12

高职药物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阐述了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原则和步骤,讲述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是一种创新的分析实验教改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分析化学实验;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

高职院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之具有良好的化工生产过程监测、产品质量控制、未知物质检测等化学分析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因此。在高职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必须要注意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强化动手能力训练,并由此达成职业技能目标。目前高职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多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仪器,掌握一些操作技能,或是“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来验证已学习的知识,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缺少将来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因此,如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高职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我们对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作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

一、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创新性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高职院许多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但是。传统分析化学实验处于从属理论课的地位,通常是讲完一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之后安排一次实验课,主要用来验证理论和训练学生技能。过分强调以实验验证理论的教学思想,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置学生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适应高职院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新模式的要求。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它以生产实际为实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自己设计出样品预处理、测定方案及步骤,并独立完成实验。并应用分析化学实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较,从生产全过程中体验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对成品生产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分析化学实验的教与学。增强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二、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原则

设计方案分析实验就是根据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实验指导教师从本地化工企业生产实际中选择几个相关的产品分析基本选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网络、图书等相关该产品的分析原理、方法、手段等分析资料,结合已掌握的理论和实验知识。设计出具体的分析方案。分析方案应包括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采用的试剂和仪器、分析过程和条件以及测定结果的表示和计算等。要求设计的分析方案文字表达准确。既有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又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依照设计分析方案既能实现测定目的。又能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三、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步骤

1 教师课堂讲解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范例

教师结合本地企业分析案例,以专题形式讲解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主要内容、方法、设计思路。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客观地、辩证地认识事物,找到恰当的分析原理、条件、步骤和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

2 学生为主体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教师布置实际生产企业中符合教学规律的3~5个分析课题,学生分组课外查找资料,按规定时间要求完成分析方案设计初稿,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采用学生上讲台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充分辩论,修正设计分析方案。允许学生在探索中犯错误,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尝试不同的分析方案,同时教师在学生方案设计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3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实际验证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分析方案。与学生一起准备实验药品与仪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测定。指导教师和学生最后一起分析设计分析方案与生产企业实际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设计分析方案小结,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对较好的设计分析方案可以向企业推荐。对不成功的分析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四、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体会

1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符合分析化学实验的特点和任务要求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十分密切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组成的测定方法及其相关理论。设计分析方案教学是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在学生今后相关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独立设计分析方案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未来的分析任务和科研工作。同时也是学生将来独立获得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所需要的。

2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符合认识论的客观规律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启发和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对具体问题作分析、比较和综合,从中找出恰当的分析方案的过程,使理论回到实践中去,并从中悟出理论的来源、应用和适用范围。做实验时,将实验的原理、操作、条件及出现的疑难问题,自觉地和理论联系起来,并从中找出解释和解决的办法。

3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完整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力措施

学生完成一个分析方案的设计。需要对分析方法的原理、采用的试剂和仪器、分析过程和条件以及测定结果的表示和计算等。进行周密而仔细地思考。学生必须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进行比较和逻辑判断,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矛盾的转化条件。完成对分析过程的完整认识。并以文宇形式简洁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我院2005、2006级四个班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钻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提高。对事物的认识也趋于整体考虑,重视分析实验准备,操作认真。技能掌握全面,取得较好教学效果。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能克服传统分析实验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弊端。能体现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他们从过去一味追求与理论相符合的实验数据及现象。转向注重操作技能、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职院分析实验教改方案。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药物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生物化学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建立了生物化学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开辟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    键   词]  自主学习能力;生物化学;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科教育专家对自主学习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许多研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仅证明了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效果,而且自主学习的内在意义也影响深远,在获取、应用知识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往往是被动的,更多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应试。然而,生物化学课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就可以学好的,因为生物化学属于理科,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究,仅仅通过背诵的形式是解决不了的。生物化学在实际生活中涉及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在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如何让高职的学生学好生物化学,成为自主学习活动的发起人,使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已成为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我国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BL与TBL教学模式相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微课、多媒体等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很高。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数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的意义。许多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体会。他们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更多是只满足于生物化学理论课程的安排,被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教师成为课堂中的重要角色,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被弱化。(2)自我评估的能力相对比较低。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定期复习在课堂中所学到的内容。(3)生物化学的学习方式比较少。通常学生的学习往往只限于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去寻找相关的学习通道,导致知识积累比较欠缺。(4)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资源比较缺乏。教材加上习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不够的,然而大部分学生只是对教材和习题下功夫,并不会自己搜集相关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据调查,目前许多学校在生物教学中存在“填鸭式”教学现象。由于课程紧张,大多数教师占据了整个课堂,他们在课堂上解释了太多的理论,很少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建模,给学生理解知识的空间也很小。就像生物化学课上的DNA双螺旋结构一样,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知识,很难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果教师介绍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展历史,首先给学生简要介绍其发展历史,然后通过一些特定的DNA分子模型和结构图让学生说说观察结果,然后根据观察结果,教师会提出建议和补充,实验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为学生提供提问和展示的舞台。在展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更重要的问题来展示,通过问题的延伸和扩展,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激发学生潜在的提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只有当学生有了足够的提问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分类及措施分析

(1)自我取向的能力。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主要包括设定目标的能力。(2)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包括使用客观资源的能力。完成生物化学课程自学系统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比如主要相关图片、动画视频、知识拓展等。如生物大分子物质的蛋白质、核酸、酶等;物质代谢的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等,让学生可以理解抽象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知识点需要抓住每一章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如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脂肪酸β氧化、鸟氨酸循环等等,制作相应的微视频,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实验课程视频主要是记录教師示范操作,如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试剂的制备、添加,实验结果的记录及分析等。(3)自我监控的能力。包括自我监控、反馈、调节和控制等。学生分成几个自主学习小组,一组有5~8个人,每一组都有老师的指导。学生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共同制订自主学习计划。既要制定理论知识学习,又要制定小组的实验内容。采用自主学习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4)自我评估能力。包括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能力。建立生物化学课程自考题库自学系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自考题库。生物化学课程的每一章都配有基础知识的自考题,在学生独立学习完一章后,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本章的自测题来测试自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基础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本系统的反思和不断完善来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自测,减少模糊和不确定性。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其主要是将开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十分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评估是根据学习系统的自考部分是否按时完成(每一章的自考题都有完成期限),小组学习是讨论的活动和回答老师问题的次数。同时,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根据各种评价指标来安排和调整具体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生物化学课上,还有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可以采用不改变专业术语的重点知识,用生动活泼且更容易理解的语言代替。重视课堂主体,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占用整个课堂时间,出现越位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积极思考,更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求异的积极思维。比如讲解生物膜通透性的时候,如果要选择生物膜的通透性,引入生物膜流动马赛克模型的组成,从膜的性质中推断出生物膜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生物氧化是生物代谢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同于体外氧化,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这样一来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信息材料的整理与综合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善于发现问题。生物化学通过日常实验,学生可以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然而,这些实验通常是在固定的程序下进行的,学生在实验中缺乏自己的思考和主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因此,基于最初的实验,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开放实验项目,加强监督和指导,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科内容的知识,还能大大提高科研质量。

(四)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学习要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教师提问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授课,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提供了机会。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根据实验设计的思路(原理、步骤)进行学习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评论和补充。这样,学生就会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五)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在教学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创新,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在酶固定化、高分子制备等生化分离分析技术上采用教与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在自学中给学生加以指点,让学生有思路,加深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知识的掌握。

(六)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习起点和不同需求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利用课余时间解释知识的重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课堂上讨论的主题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适当的难度,在过程中尽量运用指导等方法,使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促进。

三、小结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思考,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自身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自身的改进加上客观因素的完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阶段,学习评价也不可忽视。构建合理有效的自学能力培养的模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具备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學习情况全面的掌握,对于教学方法的不足也能及时做好相应的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得到稳定的提升。相信通过更多的经验积累和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和完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茆德付.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5(8).

[2]韩秀梅.浅谈生物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胡小桃.高职课程建设的新理念:在适应中超越[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4]张国栋.中等卫生学校高职生自我概念与学习动机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编辑 司 楠

高职药物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有机化学是药学高职高专的专业基础课,为其后续专业课程服务,掌握必要的有机化学知识是专业要求。本文针对药学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以专业需求为基础,课程内容与后续课程相连接;根据高职高专对有机化学的需求设置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问题式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需求;药学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程改革

有机化学是药学高职高专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是构成学生基础知识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给学生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反应机理等。有机化学是我校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各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不同,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内容和掌握程度要求也不同。有必要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另外,随着高职药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机化学也面临着压缩教学课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压力。随着高校的扩招,一方面是生源基础知识有下降趋势,特别是很多学生在高三阶段中止了有机化学的学习;另一方面为了顺应市场的需要,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各专业又拓展了不少新专业课程,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基础课课时数不断减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并符合专业需求,为其后续专业课程服务,是有机化学课程必须研究的课题,是有机化学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以专业需求为基础设置课程内容

我校理科类专业有生物制药技术、药物质量检测技术、食品检测及管理、食品加工技术、化学制药、化学制剂和中药等多个专业,这些专业都开设有机化学课程。另外,文科专业中与药有关的专业(如药事管理)也设有有机化学课程。这些专业都需要有机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然而各个专业对有机化学知识掌握程度要求不同。在教学内容上,要同时考虑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呼应,既要服从各专业对化学基本内容的要求,还要进行各专业培养特色的探索。在上课过程中,应以专业需求为基础,与后续课程相连接,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和有机化学的教学大纲,文科专业课时安排较少,主要以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为目的,例如,命名及一些简单的“官能团”鉴定。对于理科专业,根据专业需求设置有机化学的课程内容。例如,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需要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后续还有有机合成课程,因此该专业的有机化学课时较多,并加强了有机合成的内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所讲知识与后续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学有机化学课。例如,讲有机官能团鉴别时,提到这个知识点在药物分析这门课程要用到;讲糖类和氨基酸时,告诉学生在生物化学中会讲到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需求设置课程内容

高职教育是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职高专更关注有关的理论教学;与普通的高等教育相比较,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不是按学科要求安排,而是按职业岗位的应知应会要求来确定的。高职高专的培养是以理论基础为主,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核心。因此,要根据高职高专的需求进行有机化学课程内容改革。

要更新部分教学内容,补充一些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方面,选择合适的教材,删减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并在上课过程中,加强有机化学的前沿知识。实验方面,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并对一些基本操作进行改革。例如,在旧的实验教材中,很多实验装置均是按使用酒精灯火焰加热来设计的,但是实际上目前实验室使用最多的是电热套加热。因此,有必要删除陈旧过时的实验内容,增加新的实验内容,新的仪器,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例如,在熔点测定方面,一方面我们保留了原有的毛细管测定法,使学生对熔点测定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另外,我们增加了采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的实验,使学生掌握熔点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要合理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应加强有机化学实验、实践教学,使有机化学实验不再是理论课的“教辅工作”,而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实验课可以与实训、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与创新,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以减少性质实验,增加技能性、综合性与探索性实验,把基本操作实验融合到合成实验中。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方面,有机化学的课时数有一定减少,另一方面,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有一部分学生在高三时已停止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越来越薄弱。因此,学生觉得学习负担大,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也感觉到课堂讲授比以前要更费力、费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课堂上采用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把难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加大教学信息量,弥补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消化、理解并掌握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将课件和电子教案放在网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上网查询和使用,可以通过Internet或校园网络,给学生预习、复习提供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我校建立了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上面有教学视频、网上自测、课外园地、虚拟实验和学习论坛等内容。通过网上自测,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通过虚拟实验,使学生更多地掌握实验、实践知识。而虚拟实验的开设,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实验技巧,特别是在实验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虚拟实验的开设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实验知识。另外,对于一些有毒不能在实验室开展的实验,学生通过观看虚拟实验,同样能掌握这些知识。通过学习论坛,学生可以上网提问,教师可以在网上回答学生的问题。

PBL教学法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探索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强调把学习设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可弥补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弊端,PBL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去探索、学习,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实际教学效果,为学生打下更为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PBL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的设置,问题既要能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又要能逐步递进,既要能联系前后知识,又要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设计要尽可能使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以便促进知识的获取;要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问题设计要与学生现有水平及教学目标等因素相结合。例如,对于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提出问题:(1)酯的合成是不是可逆反应;(2)怎样使反应朝正反应方向进行;(3)用什么作为催化剂;(4)为什么用齿形冷凝管,有什么用处。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查找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的教学方法,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潜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赖寒.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9).

[2]李炳奇,廉宜君,马彦梅.多学科综合性大学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4,(1):95-97.

[3]杜明生.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观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2):16-18

[4]林惠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10,(1):153-154.

[5]杨艳杰,李品艾.PBL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3):71-72.

作者简介:

张新波(1973—),女,浙江宁波人,博士,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化学与有机催化的教学与研究。

高职药物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职高专课程设计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内容,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本文以医药营销专业《药物分析》课程为例,阐述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的理念、思路、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药物分析 工作过程 课程设计

高职高专教育是具有一定特质的高等教育类型,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特定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所以,必须通过特定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教学体系要从学科本位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岗位能力本位转变,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要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管理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设计教学方式,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和企业的实际,更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课程与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伴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也呈现出新的内涵与特色。

高职高专课程是以就业导向为教育目标,将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智力特点,按照工作过程进行组合和序化,构成课程体系。所以,课程标准是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内容,以学生活动为实施场景,融“教、学、做”为一体,兼顾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和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

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工作定向为医药公司、制药厂的药品销售,亦可进入药检部门、药厂从事药品生产和检验。无论进入哪一部门工作,均需要建立很强的药品质量观念和意识,而《药物分析》正是为了达到以上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医药营销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较强的质量观念和意识,掌握药物检测的基本方法和实操技能,能在药品生产和监督管理工作中,根据有关质量标准独立进行检测操作,有效完成药物检测任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药物的性质与质量检测方法,解决与处理药物检测中的异常现象以及药物在生产、贮存中的质量问题;同时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医药职业道德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

1.“职业能力培养”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社会能力,从而使其具备一定职业素质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环境。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医药营销专业的《药物分析》课程,应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以药检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完成药物检测真实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药检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组织与设计课程内容。

2.“必需、够用”理念。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职业工作岗位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依据,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做支撑,在《药物分析》课程内容选取上不再把系统讲授同类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及差异性等理论知识为重点,而是结合药物检测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检测过程分析构建药物检测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突出学生药检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理论知识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药物检测工作任务的需要来组织,同时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学生可持续发展及继续学习的需要。实践操作技能与药物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相结合,重点掌握从事药检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高新技术。

3.“教、学、做”一体化理念。理论与实践知识有机融合,学生与教师始终处于“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学”的良性循环,实现课堂教学现场化。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最关键的问题是将课程纳入专业体系中进行系统思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工作岗位(群)→工作过程→岗位能力→核心能力→核心内容”的建设思路,开发符合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标准的课程标准。《药物分析》课程以检测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以药检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设计课程内容,突出培养学生药检职业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由传统的“药物分析学科体系”向“药物检测行动体系”转变,从而使教学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为医药行业培养职业化的药检人才。

四、课程内容

依据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及实用原则,本课程主要针对专业发展需求、药物分析检验岗位要求、职业技能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①针对专业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设置教学单元,可以充分体现《药物分析》课程的支撑作用。②针对工作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以实际检测项目及相应行业标准实施教学内容,可以实现“学习”与“工作”零距离。③针对职业技能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根据各企业对分析检验人员的需求,结合“药品检验工”工种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评,将“分析工”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的取得可大大增强学生在求职时的竞争力。

1.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中,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及医药行业相关职业岗位要求出发,对药物检验职业领域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2.课程教学的组织。工作过程是教学内容确立的切入点,教学内容应指向岗位的工作任务、操作技能的内在联系和岗位工作过程知识。以能力为本的教学内容不是由理论知识引领的,而是由隐含在工作过程中的技能、技巧、程序化的理论知识等隐性知识为主体构成的。在教学内容中要将工作知识序化,以优化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相比较而言,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习惯于在具体的实践场景中认知和学习。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过程性知识为主,纯理论知识为辅,理论教学运用简洁形象的语言,侧重学生掌握技能所必需知识的阐述和实验实训操作要领的解析。

药物分析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方法学科”。传统的教学内容按照药物结构特点进行分类讲解,优点是与其它药学课程有良好的衔接性,系统性强。缺点是与实际的药品检验项目相比,部分内容不够完善,不能显示检验全过程,且内容上有照搬本科教学研究型模式的倾向,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偏深偏难。故在内容上应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根据表1中教学目标,围绕前述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按检验工作程序设置了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别设定了一些教学情境,确定课程结构与内容如表2。

五、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确定案例、讨论案例、评价案例。教学中收集实践性教学中典型的事例,和学生一起评价与分析,分组讨论、分析结果正确与否及原因。

2.视频演示法。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一些影像资料,尤其是播放一些药检所药物检验视频,既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又可以帮助他们规范药品检验实践操作。

3.现场教学法。以现场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训练并重,教师随时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强调注意事项和关键步骤,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角色扮演法。在实践教学现场如医药公司,学生扮演质检员进行样品抽样及检验,教师综合点评,评出最佳质检员,有利于提高积极性。

5.项目驱动法。在教学中突出“任务引领、项目驱动”,采用“教师布置实训项目→学生自主完成资料查询与策划→教师讲解并将任务分解→学生重新修定方案→分工协作完成方案实施与训练→记录数据与现象→师生互评→学生书写项目报告与总结→教师批改→意见反馈”的方式。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甘露醇或普鲁卡因注射液、诺氟沙星胶囊、复方磺胺甲噁唑、氢化可的松软膏、复方丹参滴丸的质量分析,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探索和团队合作精神。该方法主要用于综合实训。

六、课程改革与创新

1.根据职业岗位设置课程内容。本课程依据药品检验分析,检验岗位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将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加强技能训练和考工培养,为学生顺利考取“药品检验工”及职业药师等证书创造条件,实现课程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2.模拟企业真实场景和氛围设计实训教学情境。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及“教、学、做”一体化等方法,“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置于职业岗位实践情境中,使学生在校就能学到企业工作方法,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

3.“以考促学,以考促训”。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与教学评价体系,采取阶段性测试及过程性考核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化技能训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潜力,注重培养职业素质。

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基础,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更加贴近工作实际,课程设计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药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4)1号.

高职药物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高专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加强考核评价、促进技能掌握等改革措施,强调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 分析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勇红(1976- ),女,江西新干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研究;祝红(1967- ),女,陕西武功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实验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药用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研究;张小红(1978- ),女,广东博罗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广东广州510520)

分析实验是化学、药物分析、食品科学、化妆品学、生物制药、化工工艺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证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创新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职高专院校的分析化学教学的发展来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所以传统的分析实验教学无论从实验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方式上都没能使该学科的特点很好地显现,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类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①:(1)实验教学仍然是以验证教学内容为主体,实验内容显得过于陈旧,不能反映分析化学实验技术在新兴学科的应用及相关学科新发展的渗透,内容主要为滴定分析,验证性偏多,设计性偏少,使学生在实验中缺乏主动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2)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目前分析化学实验课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即先由教师讲述实验目的、内容,而后学生根据实验手册操作和观察,最后教师小结。教师讲实验“照本宣科”,没有新意,学生操作“照方抓药”。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3)学生实验的项目中化学分析部分开设项目较多,而仪器分析部分相对较少,使他们停留在分析化学实验就是一些瓶瓶罐罐的观念上,不能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4)体现不出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设备比较陈旧,教学内容基本雷

同,学生知道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就能完成实验,缺少独立思考空间。

二、教学改革与创新

根据高职高专类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实验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应该从过去偏重基本操作和技能的“专业教学”向有扎实、宽广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全面素质教学”的方面转变。基本操作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学生一般只会机械性地掌握各种操作,而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以至于不会做综合性的实验,导致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因此,应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主要目标,使实验教学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出更好的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更新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实验教学内容的变更必须遵从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我院选用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内容包括分析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化学分析实验及仪器分析实验,以化学分析实验为主。该教材通用性较强,一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写得一清二楚,这给学生学习带来较大的方便,同时也使得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自行设计和探索的空间不足,同时该实验教材缺乏专业方向性实验内容②。所以有必要在该教材的基础上再增添符合药品、化妆品、食品、生物制药等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或讲义,扩充本课程专业应用知识,从而既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能力,又完成向专业学习及职业人的过渡,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本着加强基础、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突出创新的教学改革目标,根据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实施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案,以便真正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得太多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进行实验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所以,需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主动把包办得过多的那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处理③。具体可采用以下做法:在做某个实验前,让学生加强预习,教师可给出指定参考书和思考题,学生通过“查、看、思考”来完成。在正式实验前,教师对学生预习结果进行检查和把关,只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和强调,然后学生就可进行实验。这样一来,讲课时间减少了,学生自己思考和实验的时间增加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实验所用的缓冲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等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配制,这样不仅可减轻教师工作量,而且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基本操作和训练的同时,可经常穿插设计性实验,使能力的分解培养和综合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向“基础训练→综合实验→研究式实验”的教学进程方向改革推进。

4.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趣味性。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可以用计算机的实时操作和大屏幕投影產生的仿真动画效果进行形象化教学,使学生容易听懂看懂,增加感性认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如: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器皿的操作、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重量分析基本操作的讲解内容多,课堂知识容量大,有些操作需要展示操作细节,仅靠实验教师在现场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将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反复播放,这样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方法要领。

5.突出能力培养,加强教师指导。实验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欲的过程。实验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认识过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应通过适当的引导与示范,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去优化实验操作过程。观察是发现的前提,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所以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要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而培训学生能通过现象科学地得出结论。同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求学生每观察到一个现象,就要自问一个为什么,并把学会的实验事实与已知理论联系起来,并试着去解释它、理解它。长此以往,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做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指导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提示,而不要直接告诉其问题所在,更不能代他排除。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教师也不要简单草率地加以否定,或者用书上的现成结论去“修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而应注意引导学生冷静思考,深入钻研,去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和参考信息,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教师要支持和保护学生实验中可贵的求异精神,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训练他们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共同研讨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6.加强考核评价,促进技能提升。分析化学实验的考核是在实验技能的考核、实验基本知识的考试、实验报告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根据我们多年来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有两个方面考核评价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实验报告的考核评价。以往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要求是实验报告以严谨为第一要素,现在对实验报告的改革也是以严谨为前提,但也要强调“实验讨论”方面的创意。其实每个实验者只要用心观察,必然会有与别人不同的心得,隔一段时间再做一遍也会有新的体验。教师应让学生把这些心得体会如实表述出来,使其有自己的见解,甚至有困惑,这样才能反映出学生活跃的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然后在教师及时引导下,学生潜在能力可以进一步被激发,从而促进技能的掌握、素质的提高。二是学生设计实验创新性的考察。倡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创新性,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可以采取专题报告会的形式,组织教师、专家、教授听取学生的专题汇报,从而考察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知识综合利用能力、创新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④。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类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任务就是与现代分析化学密切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及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注释]

①莫运春,许金生,冯泳兰,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1):24-26.

②王芬.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农业教育,2000(7):68-69.

③余倩,周培蕾,彭进平.浅谈分析化学的实验改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3(3):190-191.

④王谦.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2):143-145.

高职药物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从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理念出发,运用任务教学法学习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关键词:蛋白质;教学案例;任务教学

一、课例确定

课例名称:蛋白质。教学时间:2课时。

二、课例背景分析

1.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从事药品调剂、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及药品使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有机化学课程目标。有机化学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学专业所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本课例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功能定位。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蛋白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专业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4.学生能力基础分析。本课例的教学对象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本着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必需、够用”原则,对蛋白质的结构只做一般性介绍,突出蛋白质在临床中的应用。

三、学习目标设定

1.认知目标。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蛋白质的性质,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的意识和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感受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时间资源。教学课时共2学时,可以满足教学内容需要,相关准备在课余时间完成。

2.材料资源。督促学生针对事先教师设计好的问题,预习书本关于蛋白质相关知识部分,将学生分组并选定一名代表作为上课时的发言人。

3.设备资源。化学实训中心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和相关试剂。

4.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上网查找关于蛋白质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实施

1.复习提问(5分钟)。教师活动:PPT展示题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回忆知识,进入状态。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为新课打下伏笔。

2.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活动:PPT展示图片——“三聚氰胺”与问题奶粉、鸡蛋,并提问:三聚氰胺是蛋白质吗?它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什么是蛋白质?怎么鉴别蛋白质?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进入状态。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3.讲授新课(20分钟)。教师活动:讲授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应用。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记录。设计意图:学习蛋白质理论内容,为实验验证做准备。

4.分组实验(20分钟)。教师活动: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包括颜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蛋白反应、缩二脲反应)、蛋白质的盐析、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学生活动:规范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设计意图:真实情境、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5.小组讨论(22分钟)。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医院为什么用紫外线灯消毒?防疫部门一般怎样保存疫苗、酶制剂?为什么可以用煮沸的方法消毒医疗器械?鉴别蛋白质有几种办法?学生活动:组内讨论,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做中学,培养合作精神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6.师生共评(15分钟)。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总结。学生活动:组内代表回答问题,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对比评价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7.任务拓展(10分钟)。教师活动:学习效果检测并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夏天沾有汗渍的衣服为什么不宜用热水洗?如何证明一块布料是真丝还是蚕丝?如果误服重金属盐应如何解毒?學生活动:完成检测,记录课后任务。设计意图:强化学习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第一,从课堂气氛上来看,小组实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涨,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第二,理论知识学习后,通过自主实验探究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第三,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有所差异,导致有些能力差的学生过分依赖学习能力突出的同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改进。

上一篇:此者世界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院校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