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范文

2024-04-07

高职商务英语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云南对外贸易发展步伐的加快,市场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现状的分析提出改革模式。

关键词:云南省;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改革模式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国际大通道”战略的实施与深入,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云南对外开放的步伐特别是云南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到2008年上半年,云南的进出口总额突破了40亿美元。

云南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专业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日趋突出,而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主要由高职教育来承担。但当前云南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着与现实需求矛盾突出的现象,需要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与现实需求相一致方面做深入扎实的工作。本文拟在这方面进行管中窥豹的探讨。

一、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育的特征和要求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根据高职专科教育面向职业岗位群的特点,明确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为“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根据这个精神,“培养涉外商务各行业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自上世纪后半叶诞生以来,受到世界各国商务工作者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商务英语是一种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ESP),它受到语言学和若干其他学科的综合影响。可以说是一门以语言学为主导、吸收了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括经贸英语、金融英语、营销英语,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外贸实务、商务谈判、商务沟通等多门课程。由此可见,商务英语是英语专业与商科专业相复合的产物,但与传统的英语专业相比,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就要求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区别于传统的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作为具体实施人才培养的高职高专学校,应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具体化并使之具有针对性。从目前云南人才市场对商务英语专科的需求来看,云南高职商务英语专科的业务学习重点仍在小商务的范围内即商务谈判、信用证、装运、保险、检验、索赔、付款等一套进出口业务。笔者认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有扎实的英语基础,有宽泛的商务知识,有一定操作进出口业务的能力。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培养商务应用能力。为了能达到培养商务英语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培育目标的定位上应强调“需求型”,即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在综合素质培养中突出“复合型”,即保证学生具有大专层次的文化理论水平;在操作层面,强化实用性和针对胜,突出“适用型”。

二、云南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育的现实差距

到2008年9月为止,云南省教育厅公布云南共有34所高职高专学校(其中7所为民办)。从2008年9月招生的专业来看,在这34所高职高专的学校中,只有7所学校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其中有3所民办学校)。从商务英语专业所从属的学院看,其中4所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从属于外语系。从以上的数据看到目前云南省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云南对外贸易人才的需求。

此外,目前云南设置有商务英语专业的7所学校中,绝大部分的培养目标并没有完全突出其特有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同时也缺乏体现当代国际商务和英语应用特色并适合专科层次教育的专门教材。学生的实习中心和实训基地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教产结合不足,专业师资严重匮乏,复合型和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商务英语专业是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专业,是复合性教育,这对专职人才队伍的要求很高,而目前云南从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是拥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英语教师,教师虽具备普通英语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却没有正规系统地学习过商务知识,教师的商务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急需得到全面、系统、专业的培训。

归纳起来,云南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突出的现实差距表现为:一是英语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脱离;二是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对商务知识了解不多,而绝大多数商务专业教师都是用汉语讲课;三是商务课程缺乏实践性环节,更多限于纸上谈兵。这些因素使学生无法将英语学习与商务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无法将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导向有机结合。

三、改革模式思考

1 应用型商务英语教育模块探讨: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商务英语是英语专业与商科专业相复合的产物,根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教学理念等方面的特征与要求,在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上必须区别于传统的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在进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突出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模块。

从课程设置的理念和课程设置的模块出发,充分考虑对培养人才的语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均衡培养,并不断满足云南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应该是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

云南设置有商务英语专业的7所学校中都是三年制的高职高专,对专科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求突出的是实用性和技能性的培养模式。通过教学,使英语成为获取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工具,进而与外贸、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三个模块的知识,绝非简单相加,必须互相融合起来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如语言基础课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按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与商务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英语中了解商务。同时,专业知识课尽量选用英语或英汉双语编写的教材,积极推动教师使用英语或英汉双语进行外贸、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教学。

应用能力课程应是针对语言基础和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来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如函电与单证的模拟、外贸实务的模拟、商务翻译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商务英语综合模拟等等。语言课与商务专业课自始至终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应用课则穿插在相应理论课中间,目的是使学生及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语言知识模块、商务知识模块和应用能力三大模块的教学,是适应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需要的。在每一大模块下面再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群的角度及学生求职趋向,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进行分解,确立小模块。每一小模块确立几门核心课程,为课程结构的构建打下基础。学生在修完必修课程后,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选修相应的专业知识以拓展课程知识面。通过语言知

识模块、专业模块与能力模块相结合,可以保证各门课程有相应的能力课程为依托,培养造就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当前云南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通过在职进修或选派参加由国内外权威院校举办的商务英语教师师资培训班以提高商科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培养具有复合性的“双师型”(英语教师+经济师\技师\经理人)、“双证型”(英语教师证+单证员证\跟单员证\报关员证等职业资质证书)教师队伍建设。

3 加大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实训。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比较有诸多不同,如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同、教材语言内容侧重点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等。这些差异决定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必须与普通英语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等落后的英语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对商务英语的要求,鉴于商务英语是一门复合型学科,根据商务英语的课程特征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要达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需要对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讲授语法为纲要、以解释语言知识为目的)的模式进行改革,从而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从多角度探讨和分析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的师生协作性教学法,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转变为语言+专业的能力型培养。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展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将视、听、说、译等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加强实践教学,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网上功能可开展商务英语模拟谈判,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1世纪的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的商务环境和商务语言,如网上交易、电子票据、电子单证等等,高科技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商务英语及经贸知识结合在一起。面对全球化信息社会的商务环境,各高职院校要办好商务英语专业,建立商务英语实训中心显得非常有必要。

利用本校计算机中心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校内模拟实验室里进行有效的商务情景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反复实践和体验电子贸易全过程。“商务模拟公司”是常见的商务模拟形式,是一种费用低廉的商务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的开放式商务活动环境。商务模拟仿真和商务实训教学是这一环境同时提供给受训者的两种服务功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完成商务程序,如商务谈判、函电、票据、单证等。虚拟环境中的商务操作,均遵循现实中国际商务通行的规则进行设计和操作,因此,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可以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此外,加强校企合作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实训基地也是办好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校企结合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技术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使云南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不仅办出特色,且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竞争力,各校应该尽快与云南乃至全国一些有实力的进出口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学生每学期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实践活动。

通过在公司的实践,还可以具体给学生以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在与有实力的进出口企业与公司的初期合作中,不仅可以加强“一专多能”学生的培养,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切实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职商务英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阅读 实践教学

1673-9795(2012)10(a)-0083-01

商务英语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的新兴专业,必须按照社会需求、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的重点需要,拓宽服务功能,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才能不断满足“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加强实用原则,将读和练相结合,使学生既获取了商务知识,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1 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的目前状况分析及存在的理由

1.1 教学观念上的理由

许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深思能力、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作用。因而对它的研究不够重视。

1.2 日常教学中的理由

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相反,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上,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由于教学策略单

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1.3 教学策略上的理由

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推动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学校教研氛围不浓的老师更会忽视对教学策略的研究。

1.4 课程设置上的理由

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材料。

2 商务英语阅读实践教学的改善措施

针对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理由,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教师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购买符合本专业特点的阅读教材,或者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自编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积累了一些材料,充实商务、经贸英语专业的背景知识,处理好语言教学与商务知识获取的关系。商务英语类课程是商务知识和英语应用的融合,这就决定了该课程教师既要有较高的英语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商务知识。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同时采取以下的一些策略与策略,才可能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讲清楚所涉及的商务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地阅读习惯,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2.1 加强课内实践教学

针对一些进出口业务、商务谈判等阅读文章,以特殊场景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单元,建立相应的仿真情景,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在教学策略和手段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动以项目为载体,知识、能力、理论、实践训练尽可能一体化进行,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2 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全面规划,保障阅读教学顺利实施

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校本课程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2.3 采用新的阅读教学策略,达到其真正的学习目的

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性质为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上与精读课有着本质的不同,精读课通过讲授语法、词汇让学生获得所学的知识点和语法点。而泛读课程注重的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一味的将泛读课往精读课上模拟,要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要纠正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出现的不良的阅读习惯,同时告诉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常用的泛读技巧,如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略读、跳读、预测等都属于阅读技能,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并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这些阅读技巧进行多方面的阅读训练。

2.4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模式上需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阅读课程教学的主角不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上,应该多采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如笔者在教授《英语泛读教程二》中Unit2 Trade时,由于这是大家所熟知的话题,除了完成教材上的阅读训练以外,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与本话题相关的资料高职院校商务英语阅读实践教学,理解当前国际经济的形式和贸易顺差、逆差,分小组布置任务,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让学生对准备的话题内容进行呈现,既扩充了知识面,也增强了学生之间信息的分享,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2.5 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作用的阅读材料,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结语

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商务英语基本理论和基本策略,而且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践理由的能力。商务英语案例模拟教学增加了学生对具体实践中遇到理由的深思,较好地解决了将所学理论、策略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理由,为学生毕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高校教师应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有效地改善教学策略,从而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型人才提供有效办法,使我们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走向更专业化与技能化。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钱廷仙.高职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48-150.

[3]吴彩霞,万琦,程相杰.高职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35-39.

高职商务英语范文第3篇

摘要: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也加快了与世界各国交流和贸易的步伐。国际经济合作的日益繁荣,迫切需要一大批既精通语言知识又具有较强商务知识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审时度势,创新教学观念,改革滞后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学商高度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和造就具有过硬外语能力的高级商务人才,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商合一;实践教学

一、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及培养目标

根据国外语言学家的划分标准,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ESP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指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1]。埃里斯·约翰认为:商务英语是特殊内容与基本内容的结合,其特殊内容是指与特定的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其基本内容是指在商务环境下基本的以及更有效的沟通能力[2]。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它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理论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社会功能变体,亦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3]。因此,可以说商务英语是一门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的应用学科,是特殊用途英语的重要分支,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商务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来培养,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商务交际环境中用语言进行交际和工作的能力。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坚实的外语语言基础,掌握必要的国际商务知识且具有较强的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 商务英语专业也应运而生,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然而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调查和对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出现了偏差。主要问题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模式传统化,教学效果不显著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的应用学科,着重培养学生能胜任实际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实践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薄弱,难以达到新时期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不明显。在研究中发现,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和实践课程分配比例不合理。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模式或沿用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模式,即在开设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基础上,附带少量的商务课程,如增加经贸英语、外贸函电等商务课程。有的商务英语主干课程被设置成了选修课,如商务单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课程。而且,由于受课时和学制的限制,一些重要的商务课程往往被安排在个别学期集中讲授,造成学生虽然学完了专业课程,往往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学生学到的知识肤浅而零散,有的仅限于对个别知识概念的了解或某些具体操作流程的掌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缺乏系统的商务知识,学生直接从事商务工作的实践能力不足,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大多依托于外语学院或外语系,所以很多教师认为,教授商务英语与教授英语语言与文学无多大区别,导致大部分的商务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仍占有主导地位。在具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中心地位突出,而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教学内容偏重于对语言规则的归纳和篇章结构的分析,体现在对语法、词汇的精讲和和对阅读文章的研读。教师一言堂,缺乏教学主体的参与和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大大降低。这种只注重语言及商务基础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尤其是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用英语参与商务交流的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职业技能

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以我校为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实践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校内商务英语实训室设备陈旧落后,形同虚设,无法承担商务实践教学任务;基于商务英语方向的校外学生实习基地也寥寥无几,与学生职前培训的要求相距甚远。商务英语实践课程起不到真正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导致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达到社会对商务人才的要求。以商务英语专业单证课程的教学为例,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单证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在多媒体上演示单证的内容,流转程序,以及缮制方法。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热情。教学中,相关单证的教辅资料很少,纯理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抽象不好理解。近年来,有部分商务单证课程采用理论在教室,制单在机房的形式上课。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电子制单练习用的制单软件系统一般仅局限在机房使用。学生只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在老师的指导下,上机实践。由于实践的时间和地点受限,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职业技能,学习的兴趣也逐渐降低。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离,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也难以实现。

(三)专业师资匮乏,教学能力降低

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它既包含普通英语知识的讲解,又包含商务技能的传授。不过,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显著区别是,商务英语既涵盖普通英语的基本内容,还涉及相当广泛的专业知识,如贸易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保险知识、管理知识等。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则是在具备执教商务英语能力的基础上 ,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称之为“双师型教师”[4]。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复合型应用型教师。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师资,缺乏 “双师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是具有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也有为数不多的留学归国人员。英语语言的教学力量较强。然而大多数语言教师不懂商务专业,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技能培训,缺乏商务实践经验,对很多国际商务的实际问题不甚了解,对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无法透彻地向学生讲解; 一些专业教师的知识也仅来源于书本,缺少实践的应用与检验,造成专业教师不懂专业。真正能以外语为工具从事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相当匮乏。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上能力偏低,在教学质量上也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专业师资不足,是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制约着商务英语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三、构建学商合一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而立足学商结合, 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素质教育的挑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颠覆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将英语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商务技能三者融为一体,架设起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的桥梁,搭建学商高度融合的高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才能顺利完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竞争力。

(一)英语和商务相结合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加强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培训,将英语和商务有机融合, 促进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商务操作技能。英语专业与商务职业的高度融合,是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根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了解商务工作环境和相关职业能力要求,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重要环节,提高综合技能,从而满足相关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英语交际能力,商务知识和综合技能构成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基本要素,其中英语沟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结合,突出实践教学, 注重技能培训, 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商务能力的关键。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式单一教学模式,实行多渠道的以培养学生超强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操作技能的必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训环节,不仅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支撑。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应该紧扣外贸岗位对外贸业务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突出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提升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条主线, 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实施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开展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训课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训旨在充分发挥和施展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个人与集体才能,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也为了考察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通过逼真的模拟实践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多方面地运用技能知识和商务知识, 提高接受就业市场选择的竞争力以及他们的自信心[5]。

1.构建校内外贸仿真模拟实训室

校内外贸仿真模拟实训室的开发,是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仿真实训室真实地模拟了对外贸易中的各个工作环节,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真实的商务环境。它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实务场景模拟,通过逼真地模拟各个商务流程场景,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在仿真实训室的教学中,教师将课程知识点按照业务的流程分解成若干项目,让学生在仿真模拟环境中按国际进出口流程反复操作实践,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处理外贸业务的能力。仿真实训活动,涵盖了学生的英语技能和商务知识的运用;同时兼顾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通过亲身实践,分析案例,熟练操作各个环节,使得以英语语言交际为媒介的商务流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逼真的实训环境下,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更直观,更深刻。仿真模拟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一种高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2.开发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商务英语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广开思路,积极开拓建立长久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调研和实习。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到所学专业的外贸公司和企业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学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和感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走向社会,深入外贸企业和公司,了解外贸行业的发展方向,了解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要求。在校外实习基地真实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参与某一项具体的进出口贸易,实战演练报关、商品检验、货物运输、银行结汇等,并根据需要制作出进出口贸易所需要的商业发票、汇票、运输单据、保险单据等相关单据,从而实地了解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和业务规范。由于不同国家的贸易习惯、商品交易的种类、结汇方式的不同,单据的缮制有时会出现细微的差别,这就需要在校外实训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实地操作来面对商务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积累工作经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经历,不仅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外贸公司的业务现状和岗位职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企业的文化和精神,从而找出自身的知识缺陷和能力差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也使得商务英语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得到了升华。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结合,真正实现了学商合一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相结合

案例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来自于实践的宝贵财富,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案例教学属于启发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能使学生学会求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实践能力。以商务英语单证教学为例,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展示各种单证实例,并对相关单证的种类、使用范围、缮制技巧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外贸单证形成全面的认识,应用外贸单证的能力随之提高。

情景教学是一种模仿真实情境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演练真实的商务操作流程。情景教学可以将各种可能的具体的境况引人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锻炼实践能力。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通过角色参与,置身于全面互动的真实情境,用它们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出来的英语能力进行具体的商务事务处理活动,让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在利用真实案例同步制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同时辅助项目的角色分配,让学生分别扮演外商、运输公司,检验部门、海关、保险公司、银行等不同的角色,要求学生在具体角色的位置上分工协作,完成整个案例中单证的缮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处理各种商务活动的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学商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训,通过模拟仿真教学、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导入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的职业技能,满足了社会对商务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实践为核心的学商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语言和应用技能,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职业化素质职业技能教育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如何造就一批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要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专业实践、挂职锻炼,尽快培养一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其次要积极引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建立一支与技能培训体系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最后,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除应具有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之外,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因此,无论是缺乏实践经验的老教师还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都必须到生产、销售、管理第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并应尽快取得相关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从而尽快建立一支能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社会对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简单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行势下对学生的技能岗位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只有明确培养目标,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建立学商合一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和造就适应国际竞争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Hutchison.T.&A.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逊埃里斯·约翰逊.商务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6):82-86.

[4]曹淑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7,(2):129-131.

[5]黄晓雄,郑红莲.浅谈创新商务英语仿真模拟实践教学[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3):60-64.

高职商务英语范文第4篇

广东省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成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渠道,而现有开设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面都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文章从跨境电商的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按照职业能力要素及其要求的高低,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课程模块,构建各自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

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贸人才和国内电商人才的功力。如何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对于中高职院校而言尤为重要。我国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得比较普遍,中高职的三二分段衔接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推动跨境电商背景下中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是中高职院校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中高职的衔接并非简单的“学历嫁接”,而是实现中高职在招生制度、管理体系、培养目标、专业化设置、课程安排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机衔接,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核心[1]。近年来各类职教集团的组建、行业企业的参与在宏观层面推动了中高职的衔接,但微观上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和推动。

一、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现状和困境

(一)市场需求旺盛,但跨境电商人才稀缺

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其中,出口占比约85.4%。2016年电子商务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19%,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6.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近30%。在中国“互联网+”“一带一路”战略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海量的市场空间、得力的政策扶持,给予了开放式电商平台发展的优良机遇。然而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需求和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商面對的是全球客户,需要从业者掌握一门外语;不同国家的政策法律、文化、交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从业者具备较为综合的文化素养以应对各国客户;从业者也要具备一定的电商销售平台、跨境物流、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等知识。显然,兼具良好外语沟通能力、掌握外贸知识和技能、懂得跨境电商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是较为短缺的。

(二)跨境电商职业教育滞后行业发展

到目前为止,跨境电商专业还没被纳入高职院校的专业目录,却被纳入多个其他专业下的专业方向,导致在培养建设过程中出现争抢和推诿的现象。其中从业最多的商务英语专业也没有获得跨境电商方向的许可,呈现出电子商务方面知识的教育短板,而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尚未把跨境电商纳入专业课程设置的议程。

(三)跨境电商人才教学,存在“三无”现象

第一缺教师,没有专业沿革,无法进行企业引入,现有学校老师到企业跟岗实习困难重重,也很难寻找合格的兼职教师。第二缺教材,学校教材理论过于陈旧,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企业培训教材又无法满足学生的在校教学要求。第三缺实训条件,有电脑,有网络,或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训平台,或真正能用于学生实训的机台比较稀缺,无法满足学生真实运营的需求。

二、跨境电商的职业能力分析

(一)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反映了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包括性格品质、工作态度、道德素养、法律意识、交流表达、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运用、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毫无疑问,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基础,当然学习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也非常重要。

(二)职业特定的核心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定的核心能力是直接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岗位应该具备的专门能力,总体包括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和商务英语三大模块的能力。电子商务模块应该包括商务信息收集和网络市场调研,商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网店设计与装饰,网上采购操作,网上银行系统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操作,网店运营管理,在线洽谈和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网店推广,数据分析等能力。国际贸易范畴要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了解对外贸易基本政策,国际产权和国际物流知识,国际商务谈判的方式和策略,熟悉对外贸易的基本程序,掌握进出口单证的填制。商务英语模块要求具有良好的产品英文描述和翻译能力,有效利用英语建立业务关系的能力、询盘、发盘、还盘处理及表达接受的能力、外贸英语函电、物流英语和跨文化交流意识。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对应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客服能力、订单处理、图片处理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营销策划、网店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对就要低一些,而这恰好是高职学生重点要培养的。

三、跨境电商下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一)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明确指出:“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如果高职院校充分面向中职学校对口招生,从理论上每年可以吸纳50%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这有利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解决中职学生就业率高薪酬水平低、上升渠道不畅通、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使中职教育摆脱了“就业教育”和“终结教育”的尴尬境地,解决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荒”问题[2]。笔者所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实现大比例的中职高“3+2”分段衔接,从近年来招生生源素质大幅度的提高来看,中高职衔接确实是家长择校时最为看重的一点。当然,现今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层次之间还存在断层、脱节现象,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通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布局,不是某几个学校在底下私自合作就能够完成的。

1.课程标准界定不清,缺乏统一性

课程标准作为规定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实施建议等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目标标准、内容标准及结果标准的有机统一。当前,我国中高职培养目标的确定缺乏国家专门性文件的统一说明,中高职统一课程标准的缺乏使得中高职之间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一方面,中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各自的认定,往往会自主设计各自的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在培养方向上的差异,客观上也增加了课程标准衔接的难度,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受办学资源、生源规模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电子商务专业很难分方向培养。

2.课程设置重复,缺乏整合性

电子商务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系统性的特征,但由于中高职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脱节,其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相近或相同专业存在课程设置重复。对部分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使用的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调研发现,课程内容上,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体现不出渐进、提高和深化的逻辑关系;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上相互涵盖,重复率高。据统计,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率达到30%~60%[3]。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重复主要体现在有些电商课程学生在中职教育学习过,进到高职后又遇到同样的课程,这无疑是课程资源的浪费,如《电子商务概论》《Photoshop》等课程。这对于学习动力差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又一次折磨;对于能动性强的学生来说,进到高职学校是想学到更多的不同的知识,这种重复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高职的学习和中职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学历不同罢了。

(二)跨境电商下基于核心能力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构建模块化课程

在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根据跨境电商需要的职业能力要素及其要求的高低,分别构建不同的课程模块,用以支撑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通过专项、短期训练就可以获得的能力,可以通过一门课程来支撑,如用图形图像设计一门课程来支撑商业美工能力的培养。那些需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可能需要多门课程来支撑,如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就需要由初等英语、大学英语、外贸英语函电三门课程培养,课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对于那些职业素养、适应能力类的基础能力可能无法通过单个课程来支撑,但可以通过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来慢慢培养。

2.优化专业化课程

根据跨境电商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倡导项目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进一步精简理论知识,强化专业训练,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接轨。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放在专业技能培养的讲授中,在外贸专业技能的学习中考虑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实现零对接。例如,在外贸单证课中加入跨境电商报关流程与操作方法的学习,在外贸结算中加入国际电子结算的内容。增加实训课比例,无论是实务课还是函电课、单证课,都应该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向跨境电商企业取经,改建电子商务实训室,使电子商务实训室能真正起到模拟现实工作场景的作用。根据跨境电商对专业英语的要求,中高职院校除了基础的英语教学外,要特别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英语等课程,建议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小班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搭建更多的英语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衔接中高职课程体系

中高职课程衔接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衔接,垂直衔接反映了课程的延续性,水平衔接反映了课程的整合性。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层次性,合理地选择课程模块,并对这些课程模块进行序化,构成中高职各自的课程体系[4]。中高职围绕各自的工作岗位选择课程模块,按照能力要求的高低选择课程模块,切实体现中职重基础、操作,高职重实践、解决复杂问题的培养目标。例如我们一般将PS课程安排在中职阶段,而将网络营销安排在高职阶段,就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一般中职阶段开设的课程要涵盖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能够满足学生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基本求职需求。高职阶段则要重点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拓展和延伸,以保证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对于中高职阶段都会开设的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加以区别,既要体现课程的延续性,又要注意层次的递进性。网页制作课程虽然中高职都有,但是要求不一样,中职阶段偏重于静态网页的制作,而高职阶段偏重于动态网页的制作。

4.加强校企合作

如何使企业真正在指导学校专业教学中起到作用是大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派专业教师进入电商企业,让跨境电商企业人员进学校开设讲座或授课都是可行的方法。组织学生进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专业培训,从而尽早地使学生了解工作环境,让跨境电商企业真正介入教学,用跨境电商企业模式来指导教学。笔者了解到跨境电商贸易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部分中高职分段衔接的电商专业学生去到跨境电商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也让学生真正运营企业的敦煌网和速卖通账号,实习结束后录用工作出色的毕业生。这种订单式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不仅可以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延长跨境电商企业的选人用人时间,也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出路。

【参考文献】

[1]王寿斌.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的“学历嫁接”[N].中国教育报,2012-05-30(6).

[2]韩永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33-37.

[3]彭益武,李强.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03):30-33.

[4]殷凤梅,濮光宁.职业能力导向下电子商务中高职课程体系銜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32(10):262-264.

高职商务英语范文第5篇

【摘要】英语口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一直是口译界的热门话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学习现状和就业后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有必要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口译教学与评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掌握国内外口译教学与研究的最新动态,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与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口译 教学模式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媒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纷纷在世界各地建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这些活动往往都离不开高水平的翻译人员或口译员。面对这一形势,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先后成立了翻译学院,有些高校专门设置了翻译专业,有些高校则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翻译课(口译课、笔译课),并将其列为专业必修课,这一点的确令人欣慰。遗憾的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在课程设置、开课学期、教材选用、教学模式等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效果参差不齐。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只能承担一些诸如日常接待、旅游陪同、网上客户联络等简单的口译任务,并不能真正胜任企业经贸洽谈、学术会议等正式的口译工作。这一现状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口译教学与训练模式。

2.国内外口译教学的现状

2.1 国外的口译教学研究现状

西方的口译研究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的研究者出于培训新一代口译员的需要,开始对口译进行有意识的研究,并出版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论著,以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和塞莱斯科维奇(Seleskovitch)为代表的巴黎学派创立的释意论曾一度成为口译界最有影响的口译理论。法国巴黎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高等翻译学院吉尔教授的专著《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式》在口笔译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以格林(Gran)和法布罗(Fabbro)为代表人物的的里雅斯特(Trieste)翻译学院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口译研究中心。该学院于1986年主办了一个大型口译训练研讨会,这标志着口译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主办的《口译通讯》(Interpreters’ Newsletter)是口译界第一本学术研究刊物。

此外,美国乔治敦大学翻译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翻译系、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大学以及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的口译教学研究近年来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2 国内口译教学研究现状

在西方口译研究理论的基础上,90年代以后我国口译的研究也日趋发展起来,不少研究者纷纷给口译下定义。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德明先生将口译定义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现代社会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沟通方式。 [1]

为适应我国口译教学研究的发展形势,1996年8月, 厦门大学组织召开了“全国首届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会上与会代表集中讨论了目前我国口译教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就口译教学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随后,全国口译理论研究与教学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会议的形式、内容、论文的质量逐年改善,口译教学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随后的几年里,国内对口译理论研究从未停止过。我国著名的口译研究代表人物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仲伟合、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和平、台湾辅仁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教授杨承淑、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授柴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系主任、教授、中欧高级译员培训中心副主任王恩冕等。

3.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口译教学实践,发现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口译测试和师资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3.1 教学大纲不统一,教学目的缺乏针对性

众所周知,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根本大法,是指导教学、组织教学、规范教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教学测试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没有教学大纲,教学和测试就成了无本之木。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仍然处于尝试和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统一、完整的口译教学大纲。迄今为止,《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外研社和外教社,2000)似乎就成了我们实施口译教学和口译测试的唯一依据。由于缺乏统一的、适合不同教学层次需要的口译教学大纲,我国的口译教学基本上处于要求各异、不均衡发展的状态。

3.2 教学模式传统,课型偏离

口译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它不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口语模式,不是教师安排学生练习听力的听力模式,不是教师教授学生如何翻译的笔译模式,也不是教师进行教材讲授的精读模式,更不是教师一言堂的报告模式。在我国的口译教学中,很多口译课教师把口译课上成了口语课、听力课、笔译课、精读课或报告课,出现了课型偏离的现象。

3.3教材内容滞后,缺乏创新

随着口译教学热潮的到来,近两年各种口译教材和辅导用书应运而生,可供选择的口译教材越来越多。但目前国口译教材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1)口译教材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基本上还没有适宜多媒体网络口译教学的教材;(2)口译教材内容滞后,缺乏新意;(3)口译教材内容雷同,缺乏创新;(4)口译理论与实践的脱节。[2] 事实上,口译教学不应该以任何一本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材料。因为口译是一门实效性很强的课程,用于教学的材料应该与时俱进,适时更新,体现时代性,因为陈旧的教材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3.4口译测试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

语言测试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涉及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语言教学法(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心理测量学(psychological surveying)等学科知识。[3]由于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口译测试比一般的语言测试更复杂(Alderson,2000),涉及的变量更多。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口译教学口译测试比较薄弱,存在着许多问题:(1)测试内容覆盖面较窄;(2)测试形式缺乏统一性;(3)口译测试手段缺乏创新;(4)口译测试标准缺乏科学性等。这些口译测试问题大大削弱了口译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极大地影响了口译教学的质量。

3.5 部分口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口译教师队伍一般由传统的专职英语老师组成,很多口译教师没有真正参加过口译实践,而且也很少引进社会职业口译高手作为兼职教师,由此带来的教学效果可信度也自然令人怀疑。口译教师必须亲自承担过口译任务,最好是担任过会议口译员或商务谈判口译员。因为只有做过口译员才能给学生全面地介绍口译的真实情景,只有亲自做过口译员才能真正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口译员,因而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际能力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4.高职院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的提出

鉴于高职院校口译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社会对口译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必要对口译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下列教学模式供大家共同探讨。

4.1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实现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针对我国口译多元化的教学、培训、考试现状以及口译教学大纲的多元性和不统一性,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办学层次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合理的口译教学大纲,对口译教学的目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学生的程度要求和学习教材、授课教师、课时安排、考试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指导应用型口译教学,实现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口译职业能力突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4.2选择恰当的口译材料,使教学内容具“即席”性和真实性

口译的“即席”性特点体现了口译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步。教学内容越新,学生所学到的各种双语表达方式的使用时效就越长。因此,口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电视、电影等信息媒体下载或录制材料作为口译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气息,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是口译课的典型特征,而现成的文本教材已难以适应口译教学的真实性需要。为了使口译训练获得更加真实的效果,口译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可视材料,作为文本教材的有益补充。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口译“即席”性、真实性的需要,而且还能营造更为逼真的口译情景,从而督促学生拓宽知识面和跟踪口译动态。

4.3采用新的口译教学模式,增加口译教学的实践性

口译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知识或理论。作为一种技能,只有通过大量训练和实践才能充分掌握(冯建忠,2002)。[5]根据大量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口译观摩-口译准备-口译展示-评价反思”的口译教学模式。

口译观摩:教师在组织口译训练之前,最好播放一些真实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国际会议、商务谈判现场资料,让学生体会口译员所应具备的语言功底、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面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以及口译员在其中所扮演的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的角色,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口译的动力,找准口译学习的重心。

口译准备:根据“吉尔模式”和“厦大模式”, 译员所具备的素质可以概括为“双语能力”、“百科知识” 、“口译技能” 和“职业准则”等四个方面。这就要求口译学习者应在平时注重上述四个方面的素质训练,注重平时的积累,促量变为质变,做个有准备的口译员。

口译展示:根据吉尔模式, 现场口译的过程可以分为听入解码、短期记忆、编码输出等三个阶段。因此, 口译展示是在译员协调任务支配下的由听入解码到短期记忆到编码输出的信息传递过程,是整个口译活动的核心环节。由于多数学生缺乏口译实习和见习的机会,口译教师应组织学生创设课外训练场景,要求学生每天分组进行不少于一小时的机械性练习,然后利用课堂进行场景口译模拟,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评价反思:口译教师应合理评价学生的口译表现,同时鼓励学生与学生进行互评。一个句子往往会有多种翻译,虽然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大的问题,却能表达相同的意思,但译文也有好坏之分。因此,“师-生”评价以及“生-生”互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译文的质量。通过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4改革口译测试方法,使之更加规范、科学

“测试是检测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知识或能力的方法。” “测试首先是一种方法。”(Brown,2002)[6]口译测试工作的不科学性、不规范性和不合理性已经严重影响了口译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保证口译测试的效度和信度,建议采用在口译实训室进行口译测试,统一命题,统一测试,统一评分,考试时使用专门制作的录制软件进行口译录音,教师根据考生的口译录音进行评分,从而实现口译测试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的完整统一。

参考文献:

[1]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6

[2]康志峰. 英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技艺[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65

[3]冯建忠. 论口译测试的规范性[J].外语研究,2005,(1):54-58

[4]冯建忠. 实用英语口译教程[M].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54-58

[5]高华丽. 翻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233-234

[6]H. D. Brown.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252

上一篇:铁路建设论文下一篇:商品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