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材范文

2023-09-18

高职教材范文第1篇

我国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加速推进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建设, 而编写合适的教材既是英语课程建设的需要, 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 我们要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语言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够用为度。

1 编写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1.1 重视基础语言技能的训练

英语教材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在基础阶段应侧重基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语言技能的训练应通过学习规范的语言和正确的用词, 通过较新的训练项目和适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反复操练关键词和重点句型, 熟悉语言的运用规律。语法和词汇是手段, 不是目的, 重要的是通过语法和词汇来发展使用语言知识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能力。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 因教学时数的限制和培养方向的不同, 在某种程度上要适当淡化语法, 同时又注意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基本要求》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的能力, 这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必然。鉴于这一教学要求, 教材在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每单元一开始可以采用若干幅围绕课文有关内容的图片, 学生看后用语言交际法进行口头表述操练, 完成课文阅读前的Warming up的工作.这样就符合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 有利于推动外语教学改革。

1.2 重视语言共核

重视语言共核这一教学思想的贯彻, 对教材的编写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语言共核指各个语言间共同的词汇、语法结构、功能和一般意念等。《基本要求》中规定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可分为A级 (标准要求) 和B级 (较低要求) 。B级的起点词汇为1 0 0 0个词, 认知2500个词汇。A级的起点词汇为1600个词, 认知3400个词汇, 另加认知英语专业词汇400个。教材中出现的词汇要基本上覆盖所要求的总词汇量。虽然总体指导思想要淡化语法, 但必要的语法现象可以放在文章中, 使之在语境中体现。为了增加语法操练, 也可以编写一本W o r k b o o k供学生课堂外使用。

1.3 重视“实用为主”的原则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做到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因此, 我们尤其注意不要受传统学术英语 (Academic English) 的影响, 而要侧重突出应用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的教学模式, 教材内容应以实用性内容为主, 同时兼顾针对性、真实性。可大量选择应用型文体, 并贯穿于听、说、读、写、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听说教材中完成各种情景的对话训练, 也可以在综合阅读中加强应用体裁 (如广告、说明书、使用手册、通知、简历、合同、业务来往信函等) 的编排和写作训练, 使学生尽早接触和使用与涉外活动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这样才能使《基本要求》的主旨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色得到充分显现, 为我国这一层次的外语教学做出实际的贡献。

2 编写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时应处理好的关系

2.1 打好语言基础与培养实际使用语言技能的关系

国外语言学家曾提出过Text as Linguistic Object (TALO) 及Text as Vehicle for Information (TAVI) 两种教学理论, 语言教学有其自己的规律, 不能只以信息进行教学来取得语言教学的主张和作法, 也不能只把英语变成纯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由于受教学时数和学生入学水平的限制和学生毕业后参加第一线工作的需要,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在“学以致用”的前提下打基础。可采用“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策略, 学用结合, 把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2.2 打好语言基础与“实用为主”原则的关系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属于大学英语教学范畴, 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能力 (包括应用文体) 是大部分大学生今后工作所需的主要语言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 英语教学的各个层次也有其侧重面,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加强应用英语的教学是必要的, 也要贯彻“实用为主”的原则, 但不能只强调“实用”性, 而忽略了语言的规律, 认为多学几个专业词汇就是实用, 这种观点应该引起教材编写者的必要的认识。

在当今信息时代, 最理想的教材应是包括文字版、网络版、多媒体学习课件、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等在内的立体化教学包, 可以为英语教学网络化及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了全方位互动的英语教学环境, 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形象的立体的训练情景,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和使用的语言的实际体验。这既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更需要大量的投资。总之, 高职高专层次的英语教材建设是一项巨大艰巨的工程, 这一领域里令人满意的英语教材还是太少。面对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新的教学要求, 我们要多方对照、学习和研究, 开发出更好更新、实用性更强的特色教材, 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摘要:本文就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改进和编写应遵循的原则和应处理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材,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高职教材范文第2篇

摘要:高职《成本会计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满足会计工作需要的具有较高核算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学习消极被动等特点,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学科型成本会计理论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相对接”的要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任务驱动+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务 职业标准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实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为了全面提高《成本会计实务》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依据“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相对接”的要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成本核算任务为载体,依据成本会计工作过程内容组织教学,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任务驱动+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有:一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差;三是学习消极被动,投机取巧;四是动手能力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利用学生善动的特点,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技能,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高职教育应该重点抓好实践环节的教育,改变传统学科型理论教学模式,重视工作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必须、够用”原则,依据“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相对接”要求,改革《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删减不必要的且难度大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习门槛和学习难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提高学生成本会计核算技能,满足成本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会计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成本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灵活运用相关的技术方法,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成本会计核算与分析,完成成本会计核算和分析工作任务;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用好技能、用活知识的职业素质,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

(二)课程设计原则

笔者按照“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课程设计:(1)实践性原则。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训练、课外训练、顶岗实习相结合,突出实践性”为原则,突出课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2)职业性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养成”为核心,突出课程的会计职业性。(3)开放性原则。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媒介,突出课程的开放性。(4)“教学做”相融合原则。(5)“任务驱动”原则。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内容由传统学科体系向以“成本核算任务工作过程”为内容转变,成本会计实务的教学过程就是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以企业成本核算任务为载体,依据成本会计工作过程内容组织教学,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任务驱动+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三)职业岗位、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关系分析

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岗位需要成本会计实务知识。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于产业,专业与职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要求,高职《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内容设计与选取应该满足职业标准的要求。因此,要对传统《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与选取的《成本会计实务》教学内容应该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会计职业标准与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内容的关系如表1所示。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总体设计的思路是:教学应该做到教学过程与成本会计核算过程的统一,按照“知识+技能”思路,以一家典型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成本会计制度调查设计→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三种基本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其他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作为成本会计的教学主线,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开展成本会计实务教学工作(见表2)。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内容的详细设计遵循“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原则,按照循序渐进的三个教学环节详细设计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内容:(1)参观和调查生产制造企业,访谈企业管理人员,了解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特点和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讨论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情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学习兴趣。(2)精心设计制造企业生产费用的交易。在收集企业真实业务资料和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出典型交易和事项,并精心设计成本会计核算资料,教师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3)精心设计成本会计核算的程序和计算表格,应用电子表格软件和纸质成本核算用“证、账、表”,模拟仿真成本核算工作。

(五)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在《成本会计实务》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根据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任务的要求讲授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将成本会计知识融合于成本核算任务工作过程中,实现教学过程与成本核算过程的统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基于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对知识需求的分析,笔者认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等现代成本会计内容可暂不列入高职《成本会计实务》教学内容。

2.改变教学主体地位,实现由传统学科型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向现代职业教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体的转变,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成本会计知识的深入学习和训练,学生应该具备独立解决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传统的学科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粉笔加黑板为媒体,以满堂灌输成本会计理论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不能将所有成本计算表格在黑板演示讲解,学生只能以书本表格来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过程和方法,加深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学习、教学效果都不理想。成本会计实务是一门应用型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实践性、操作性,教师在讲解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重点讲授和示范成本会计实务操作。因此,改革成本会计实务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成本会计实务》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因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又称为“电化教学”。

根据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在教学手段配置上,一要选择一家典型的生产制造企业并收集其成本核算会计资料,作为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载体和工作对象,帮助学生调查研究企业生产的主要类型、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选择成本核算方法、设计成本核算程序,组织会计人员(学生)完成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设计成本会计制度。二要配置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确保“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三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课程或专业顶岗实习,强化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职业能力。

(二)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满堂灌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突出学生“能力本位”。以一家典型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为例,采用讲授、演示(示范)、讨论、启发、练习(模仿)、操作(实践)等方法,模拟制造企业真实成本核算情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角色转变为“成本会计员”角色,学生应用电子表格软件和纸质“证、账、表”开展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本会计核算技能训练,使学生成为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真正主体。

(三)成本核算技能的培养

学生学习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目标是,能够将所学成本会计知识应用于成本会计实务工作中,完成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任务。因此,学生的成本会计核算能力成为评价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学生成本会计核算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组织、实施:一是在正式开展课程教学前,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种生产类型的制造企业进行实地调查、访谈,研究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管理要求。在企业实地调查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帮助学生确定成本核算对象、选择合理核算方法、设计成本核算程序、组织成本核算工作。通过学生的实地调查研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为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二是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和成本会计模拟仿真实训,通过课堂的“教、学、做”和模拟仿真实训,帮助学生应用成本会计知识完成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任务,加深和巩固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成本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三是课程顶岗实习,学生在完成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校内学习后,学校要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在企业开展为期至少一个月的会计课程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学生会计工作能力。

四、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教学改革以前,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主要实施传统学科型理论教学,学生学习完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后掌握了一些成本核算理论知识,但是在会计实际工作中无法独立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质量不高。教学改革以后,我们以企业成本核算任务为载体,依据成本会计工作过程内容组织教学,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任务驱动+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分析如表3所示。

参考文献:

1.李昌锋,李新萍.我国高职学生群体特点及成因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4).

2.刘慧.高职学生特点分析及对策浅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3.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4.周园,曹晓雪.成本会计情境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9).

高职教材范文第3篇

一、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的研发意义

1、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研发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

国务院制定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了职业教学必须使学生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基于这一要求,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唯有积极实现“校本教材”的研发, 方才能够使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凸显, 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市场人力资源现实诉求的有机匹配。尽管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基本均使用高职高专英语规划教材, 然而这种统一的教材体例在具体应用中欠缺指向性, 无法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际状况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辅助效用。

2、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研发契合市场人力资源诉求

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同岗位要求所匹配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而多数高职院校英语或者使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或者使用本科教材, 显然无法同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相适应。

3、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研发契合高职院校内在发展理路

经济新常态背景之下, 高职院校必须实现自身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匹配与衔接, 依托校本资源实现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 无疑将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同时, 考虑到现今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尚且处于初期阶段, 因而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当大的层面上取决于广大高职院校能否彰显出自身的办学特色, 因此可以说, 通过“校本教材”的研发, 将使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质得以充分地彰显。此外, 考虑到高职院校生源组成的多样性, 因而学生的英语基础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通过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 将使不同层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诉求得到满足。

二、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研发策略

1、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目标

第一, 基于高职院校生源组成的多样性, 即学生分别来自职业高中、技校、中专、普通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生与待业青年, 因此, 在英语“校本教材”研发目标设定上, 应当设定研发基准, 以大专毕业水平为英语教材的研发着眼点;第二,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从业的必备英语技能, 同时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异质性, 故而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应当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第三, 众创时代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因此, 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应当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便使学生在日后走上职场后具备个人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2、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内容规划

高职院校进行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研发过程中, 应当立足于人才社会需求分析调查与职业岗位分析, 进而实现对人力资源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和相关的专项能力的精准界定, 其后对英语课程教学进行系统化规划。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必须彰显出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实践性与探究性。在教材的内容组织方面应当彰显出连续性、次序性与整合性原则。举例而言, 如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第一册内容应当涵盖本校、本地区的概要情况, 高职新生的心理状况以及职业观, 职业道德, 职业能力等;第二册教材内容应当涵盖基本的职业应用英语知识, 如应用文写作, 办公室英语等;第三册教材内容应当编写面向不同专业的英语基础知识, 如各种职场英语。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英语教育, 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内容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英语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职业英语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英语应用实践教学要占到50%或更多, 削减不必要的理论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职业英语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注重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 针对不同学生, 因材施教, 追求实效。此外,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应当凸显教学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 实践分为校内实践环节与校外实践环节, 校内实践又包括课内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

三、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形式

高职院校在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过程中, 既可按照专业特点, 也可以按照学科结构, 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学情实现英语“校本教材”研发。如专为某系开发的高职英语校本教材, 为某专业开发的教材, 如旅游英语, 营销英语等, 也可开发全校通用的英语校本教材, 如职业道德, 职业艺术, 职业心理等。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还可采取纵向与横向的形式, 各专业英语教材开发就属于横向, 如工程造价管理英语, 数控英语, 模具英语等等。纵向的包括:适用于同一专业高低年级使用的英语校本教材, 当然也可为各个年级分册编写全校公共英语。诸如面向低年级学生的职业心理英语, 职业道德英语, 职业法律英语等, 高年级的职业艺术英语, 职业开发英语, 职业管理英语等。总而言之, 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必须遵循逻辑顺序, 即根据学科内在联系来编写课程内容, 如工程造价管理英语的编写, 按照工程项目、工程管理、合同准备、发包、合同文本撰写等等;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还应遵循心理顺序, 即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高低年级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应有所侧重;还有就是, 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还应遵循螺旋式研发模式, 在不同阶段上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 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如旅游英语, 低年级只是一些基本的概念, 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 高年级就应是职业能力方面, 如旅游公文作, 旅游管理, 旅游开发等。

摘要: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研发与编写应当凸显出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质, 通过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与使用将达成这一目的。本文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的研发意义阐释为切入点, 探讨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研发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研发

参考文献

[1] 季正红.基于CBI理念的高职英语教材出版改革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 (10) .

[2] 戴志华.高职英语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04) .

高职教材范文第4篇

一、通过信息化管理教材的发放和收集

信息化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而建立的新生产力, 利用信息化管理更能够管控好教材的发放和收集, 因为高职院校可以请专业人士设立立一一套套管管理理系系统统[2]。。比比方方说说建建立立一一个个类类似似于于图图书书馆的系统, 制定一个Excel表格, 内容包含专业、教材信息、年级、使用时间等等, 然后每次在发放教材的时候以每个班级为单位, 由教材信息化管理人员根据教材的订购情况进行教材清单的领取, 每个班级的负责人需要拿着教材清单根据学社数量到教材管理处进行教材领取, 同时交给负责人一张确认领取的清单, 由班级教师进行审核, 确定无误之后在清单上进行签字确认, 然后由负责人将清单交还到信息化教材管理中心, 然后由教材管理人员将教材发放的情况都填写到Excel的表格中, 然后进行记录规整;另外还可以进行教材的征集, 对于那些快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 可以发放教材征集表, 将学生不需要的教材进行整合收集, 然后进行信息化规整, 统计之后进行来年的一个教材订购情况, 然后由专业的教材管理人员做好登记并入库, 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教材的损失情况, 并且还提高了教材管理的效率。

二、通过教材信息化管理进行教材收费登记

教材费用的收取是需要在高职高校的教务处进行的, 并将最后收取的情况进行报告统计给学校的教材管理处, 另外教材费用的收取是需要专业的结算登记的, 但是传统的方法就是财务处算好之后告知给每个学生, 但是到底教材费用是多少学生自己却看不到, 这也是不利于教材管理的, 另外, 高职高校的学生还会有中途退学、转业或选修学科等教材费用的结算。所以将教材信息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首先在收教材费用这一点上, 可以通过查找教材的发放情况, 进而落实到班级上, 然后可以通过查找教材转换情况, 了解到哪个学生曾经转业或退学等, 进而将教材的费用情况可以细致化到每个学生的身上[3];另外, 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学校网站, 在学校的网站中应该建立教材查询系统, 在该系统中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专业、班级、教材费用等教材信息, 并且还包含计算教材费的公式, 只要输入自己的专业和课程, 就可以计算自己的教材费用, 还这样一来, 高职院校也就不会出现漏收教材费用的情况产生, 降低学校的经济损失, 而且还能够提高教材费用收取的效率以及更透明化。

三、通过教材信息化管理更好的进行教材沟通方面

传统的教材订购经常都是通过电话的沟通方式, 高职教材的订购量和订购的版本等, 也就是说由于通讯的条件、地理位置以及教材多样性的原因, 经常会造成教科书不能及时到位、教材版本不同、取法进行有效沟通等情况的发生, 而随着信息化的进入, 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首先, 因为信息化教材管理, 学校可以及时的通过视频、网络、传真等信息化技术与学校进行教材的沟通, 确保教材的教学版本;其次, 通过信息化教材管理, 可以及时的与图书出版社、图书订购市场、图书制定等进行有效的沟通, 确保了教材能够准时到达的时间;另外, 信息化教材管理的推行, 还能够为高职院校的众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教材管理服务, 能够及时的查到教材入库的情况, 第一时间进行教材的领取。

四、结语

总之, 教材信息化管理虽然给高职院校教材管理提供了便利, 能够提高教材管理的效率, 但是在教材管理信息化的情况下, 还会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缓缓进行解决, 不可一蹴而就, 而且需要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 进行不断的信息化教材管理改革, 进而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便利、绿色的服务通道, 改革传统的教材管理模式, 提升高职院校教材信息化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教材费用收取效率、确保教材发放等情况, 进而提高整体的教材管理工作效率[4]。

摘要:随着教学的改革, 信息化的进入, 高职院校教材的管理方面也逐渐被信息化, 教材被信息化当然也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首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材管理能够进行更好的教材统一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其次, 可以降低学校在教材费用上的经济损失;然后还可以更好的进行教材沟通方面的问题等等, 而文章将从高职院校教材发放、收集、费用、沟通等方面, 进行探索高职院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材,信息化管理,探索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燕, 王立强.浅谈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材信息化管理实践[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03:41-42+50.

[2] 娄桂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06:36-38.

[3] 熊凤琴, 孟清雅.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材的管理实践[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1:73-75.

高职教材范文第5篇

1高职院校在实训项目开发与教材建设中需做到以下几点

1.1在编写教材章节内容时需考虑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法很重要, 同样的实训内容, 不同的老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将产生很大的区别。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快速的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氛围, 开动脑筋, 认真思考问题, 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起主导角色。目前在社会上已经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 我院现采取的各类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模式很多, 不同的实训教师, 所承担的教学课程不同, 所面对的学生主体不同, 教学场合不同, 教学方法必须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 不能将某种教学方法大众化, 局限化, 也不能将某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所有的实训课程, 同样在某一实训课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实训教材章节及内容安排时需考虑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我院在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中多采取项目教学法, 在相关实训教材章节上将原来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取代为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在各章节内容上也对应安排了各式各样的实训项目内容, 将实训中的知识点融入至项目当中, 这样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就与企业生产项目相结合, 更加贴合于实际生产过程。在物流管理实训课程中则采取场景教学法, 在实训教材章节安排时可以更改为场景一、场景二、场景三……在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课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法, 对应的实训教材章节可安排为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等。

1.2在编写教材章节内容时需进行教学调研

高职教育在实训教材章节内容编写时需认真调研, 不仅对当前社会形式及人才状况进行调研, 而且需对所授班级学生状况进行调研, 定期更新教材内容, 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做到定班更新, 实训教师不仅需对知识结构进行更新, 对于不同的班级, 学生层次不一样, 教材难易程度及教学进度均需及时更新。

社会调研包括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 了解企业人才需求, 教师在企业锻炼的过程中, 实践知识得到了提高, 这样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教材及教案将更贴合企业实际, 学生能学到企业最前沿的知识, 毕业后将更加胜任工作岗位。

学生调研包括实训前期调研, 实训过程中调研及实训后期调研。实训前期调研即在开始上课之前, 向有关任课教师、班级学生及辅导员了解班级学生学习状况, 以针对该班学生制定出合适的教材, 如果班级整体学生能力层次偏低, 则在教材安排上可以考虑多安排些趣味题目, 引导学生步入良好的学习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 以兴趣解决问题。学中调研包括对当前制定的教材学生掌握程度进行摸底, 是否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如果出现问题需及时对教材进行改进, 可以考虑对学生发放补充讲义。后期调研包括对当前批次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调研, 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相关知识点进行更新, 删除部分冗余知识点, 对某些经典案例进行保留, 为下一批次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3在实训项目安排过程中需以学生为主体

高职院校在实训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往的实训教材在内容安排时均把整个实训过程编排得非常详尽, 从学生的分组、设备的选择、材料的选择、过程的实施、问题的解决、总结性的概括都编入教材当中, 如果是自学性的教材, 这样编写当然可以, 但实训教材如果是这样编写的话则在实训过程中, 大部分教师会在实训过程中先将实训项目演示一遍, 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学生仅需对照实训教材从头到尾将整个过程重复一遍就算完成, 这样老师在实训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班级重复不同的步骤, 教师在异常问题处理时缺乏经验,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显得非常被动。高职在实训项目编排时应把学生推到教学的主体位置, 逐步由学生来选择实训内容, 制定实训方法与步骤, 处理和分析实训结果、数据;教师的主要任务应逐步转变为给学生提供指导, 解答实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然后由学生来进一步完善实训教材, 将教材实训项目中采取的实训方法与步骤, 处理和分析实训结果、数据及遇到的困难、解决措施由学生对实训教材进行填写, 教师所执行的任务只是指导及检查, 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1.4在实训项目安排时需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之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因为在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项目, 几乎很少会出现与学校实训时一模一样的项目, 面对不同的项目, 脱离老师的指导与提示, 学生该如何独立解决?因此在高职实训项目安排时需适当安排一些具有创新性与挑战性的课题来锻炼, 有的实训项目难度系数在学生能够承受范围以内,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独立解决并获得成功, 教师给予高度的评价与表扬, 学生增强了信心。有的实训项目较复杂, 学生通过努力之后只做其中一部分, 甚至失败, 在实训的过程中, 教师给予支持与鼓励, 学生在实施实训项目的过程中积极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查阅大量资料, 即使以失败告终, 学生会从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更加发奋图强努力学习, 众所皆知“失败乃成功之母”, 是否这一道理也适用于高职实训项目开发?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校没有历经困难, 到企业实践时遇到挫折就退缩甚至跳槽, 增加学生身心挫败感, 更加不适应于社会。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高职院校实训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在实训项目开发与教材建设中需做到以下几点: (1) 在编写教材章节内容时需考虑教学方法; (2) 在编写教材章节内容时需进行教学调研; (3) 在实训项目安排过程中需以学生为主体; (4) 在实训项目安排时需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项目,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 丁晓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2] 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高职教材范文第6篇

最有效的学习要求是为特定个体制定适当难度的任务, 有意义的反馈以及改正错误的机会。对特定个体及现状的了解是我们工作的基础。

1 现在高职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状态

“抄写”—“录入”状态:即目前绝大部分学校都在机房进行讲授, 采用讲授、演示和学生练习交替的模式进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 教师在示范阶段, 大部分学生是在抄写教师的代码;学生练习阶段, 就是将刚才所抄的代码进行“录入”, 对于初学者, 在“抄写”和“录入”的两个阶段, 都难免出现错误, 任何一点错误都导致程序无法运行, 这是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的第一个原因。

“盲码”:即学生“抄写”完老师的代码后, 绝大部分学生不会课后就这段代码的功能进行消化, 而且在课堂上急匆匆抄写的代码, 一星期之后, 再次见到这些代码时, 已不知所云。

2 目前教材的主要特点

对高职教材的改革一直是高职教师关心的问题, 这几年来最明显的进步就是出现了许多基于案例的教材, 在使用这些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以下有待改进的几点: (1) 案例提供的信息不多:即设置案例的目标、案例的运行效果、案例的方法分析、具体实现、常见问题提示以及与案例配套的素材、匹配练习等信息提供得不够完整, 这样使得案例的缺少整体感。 (2) 练习与例题的匹配程度比较差。 (3) 无配套素材或者素材的可操作性不强。

3 主要教学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是程序设计的基本功和可视化界面设计。通过训练程序设计的基本功, 如基本知识、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和常用算法等, 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掌握简单问题的编程方法, 但这也是初学者的难点;而可视化界面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不可缺少, 但其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中很容易掌握和实现, 因此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若只重视可视化设计而不重视程序设计基本功的训练, 这门的教学易遭到失败;若只加强程序设计方法和常用算法, 不兼顾可视化界面设计方法, 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 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可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所以提高切实可用的、针对性强的配套素材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4 实现案例

以训练VB.NET中If语句 (该部分属于程序设计基本功的训练) 为例, 说明上述想法的实现。

(1) 案例的目的及具体要求。 (1) 进一步熟悉VB.NET编程环境。 (2) 给项目设置启动对象。 (3) 加强“获取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的意识。 (4) 利用取整“”和取余“Mod”运算符。 (5) 掌握各种形式的IF语句的应用。

参考界面如图1所示。要求如下。

(1) 加载配套素材的窗体文件Exp1.vb, 并将其设为启动窗体。

\"\"

(2) 编写代码实现以下功能:单击按钮“”时, 对其左边文本框中的整数进行奇偶数判断, 并在其右边的标签控件中显示诸如“4是偶数”或“5是奇数”的结论;单击按钮“”时, 对其左边文本框中的3位数的整数进行水仙花数判断, 并在其右边的标签控件中显示诸如“345不是水仙花数”或“370是水仙花数”的结论;单击按钮时, 根据x计算y, x的值由左边文本框获取, 其右边的标签控件显示y的值, x和y的关系是:

(2) 具体解题步骤分析及相应的详细参考代码。

(3) 注意事项与难点分析。

(4) 归纳使用If语句时的典型逻辑错误。

(5) 知识拓展:如本例代码中涉及Math类和Convert类, 可进一步对其扩展。

(6) 与此例题配套的理论练习和提供配套素材的上机训练。

5 结语

本文所给的例题是作者对教材建设理念的诠释, 教师在示范这例题时, 由于有配套的素材, 可以集中重点讲解和训练学生的“If语句的编程”, 好处有两点:一是避免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去画界面, 偏离上课的重点;二是由于统一了条件和要求, 这对于控制教学进度和评价教学效果是必要的,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 采用这种界面形式, 具有初学者易于接受的“要求明确、效果直观”的特性;三是实例紧扣知识点 (表达和处理条件) , 在要求上由易到难, 信息量较大, 便于教师对实例的总结、对比和扩充。

由于教材中教学案例要求明确、针对性强和可操作性强, 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充实;学生根据其基础不同, 比较好的可以在教师示范完后, 独立完成, 程度稍微差一些, 可以参照教材, 按图索骥;对例题进行的详细分析和提示, 并给出参考程序, 方便初学者快速学习和掌握;将例题中常见的错误和难点进行分析, 为使初学者少走弯路, 提高调试程序的效率;通过与例题匹配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巩固和能力的提高;通过拓展例题中用到的新知识点,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摘要:高职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状态和目前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内容, 就教材建设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具体朴素的建议, 并通过一个实例诠释了作者的想法。

关键词:盲码,编程规范,案例,素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营销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廉政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