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2023-04-15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当班级成员拥有健全人格时,这个班级将是团结和谐、拥有“正能量”良好班风的班集体,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教师从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性培养着手,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健全人格 有效性

目前,由于来自家庭、社会的干扰与消极影响等原因,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令教师们倍感艰辛。因此,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当下管理工作者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健全人格是各种良好的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具备的人格特征。当一个学生有了健全人格时,必将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班级成员,当班级成员都拥有了健全人格时,这个班级将是具有团结和谐、充满“正能量”良好班风的班集体,班级管理的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不仅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还拥有良好的社会性。

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实行“民主开放”的领导方式。因为班级的管理方式和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长。有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人格。一个独断专横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自尊、自我悦纳、接纳他人等良好人格的学生。而“民主开放”的领导方式主要体现为班主任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管理人性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是真情实感的交流、真心真意的相处。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参与式”方式,即教师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感觉,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学生创造讨论的机会,让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采用苏格拉底式的启发方式,而不是命令、吆喝等粗暴的方式。

二、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1.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人至关重要。有自信心的人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知识、能力,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现在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在自信心方面一般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盲目自信、瞧不起别人,从而给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极易妄自菲薄,陷入自卑。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对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表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要让他们学会欣赏别人,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如在班级“争先创优”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同时,通过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等活动,使每个同学都能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别人、赞美别人,从而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进而增强与人相处的自信心。

2.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教育学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班级管理要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做起,对学生严格要求,并能以身作则。如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纪律检查、卫生习惯养成及检查、教室桌椅的摆放是否整齐等,大到各种班级活动及校内外大型活动中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通过日常生活中教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言传身教及以此为要求的常抓不懈,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人处世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班风,为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奠定基础。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学生毕业以后将要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由于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任务,相比较中小学而言,幼儿园教师要身兼数职,教室卫生需要自己打扫,幼儿一日三餐需要照顾,午休及如厕等生活习惯培养等,都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幼儿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缘故,还不具备独立判断能力,而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此时,教师的榜样作用就尤为重要。若教師自身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与同事之间不能和谐相处,又如何教育、引导孩子呢?因此,养成教育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3.坚强意志力的培养

坚强的意志力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保证。上网的方便,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许多紊乱,特别是自制能力不强、意志薄弱的高职学生,生活中到处经受网络的诱惑。有的学生下课看视频,上课控制不住地看微信、聊天等,给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造成较大的困扰。辅导员及班级管理者,首先要从手机的管理抓起,以此培养学生抗诱惑的意志力。如上课期间除非任课教师允许利用手机传输或者拍摄上课内容,否则不允许玩、看手机;学校公共场所看手机时应以不影响周围其他人员为前提条件;发表网络舆论应遵纪守法、遵守网络道德等。

4.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抗挫折能力弱是这一代孩子性格中的明显不足。班级管理工作中有些老师因害怕个别学生出现事故而不敢放开管理,以至于影响整个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管理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首先,教育学生正视挫折,从心理上接受挫折。通过班会讨论、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挫折不可避免。其次,让学生通过阅读,从榜样身上汲取抵抗挫折的力量,学习如何对抗挫折。如从中国革命史和建设史中了解祖国如何在挫折中发展强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身边的抗挫感人事迹”演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和熏陶。再次,通过构建抵抗挫折的大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意识[1]。如利用班团活动课、心理辅导课进行抗挫折强化教育,在集体活动中澄清模糊认识,利用集体力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对在挫折面前表现好的学生公开表扬以示鼓励,同时坚定其他学生抗挫折的信心和斗志。最后,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掌握班级情况,对那些心理品质弱的学生,当他们遇到挫折如考试失利或者家庭出现变故时及时追踪关注,必要时可以联合家长和班委或其他学生共同提供支持扶助。

三、学生良好社会性的培养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

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作为培养祖国公民的主阵地——班级,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避免一味地理论教学和说教,通过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感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得到强化,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为良好班风的形成注入“正能量”,为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2.以感恩和奉献教育为抓手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拥有感恩之心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的孩子,尤其是生长在城市的孩子,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使得一些孩子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仅采取说教形式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感恩父母”专题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谈心得等,在交流中深刻体会父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善待父母、善待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知道感恩和具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是不需要老师采取强制性手段的,他们会主动为班集体尽力尽心,这对于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汤姆·圣吉曾经指出:规则的最根本目的是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拥有学术知识或拥有工作技能但不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是鲜有成就的。“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選择、自主决定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锻炼他们的自制力和自觉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对事情做出选择、对后果进行处理、对纠纷进行调解、和老师学生发展良好的信任关系等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2],从而使他们的健全人格得到全面锻炼,同时使得班级管理和谐而有效。

总之,有效的班级管理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最终目的,因此,管理者应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切入点和最终落脚点,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林超.技工院校学生抗挫能力培养之我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9).

[2]原亮.美国的中小学班级管理[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11).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虽已颁行近20年,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但在其改革和发展中,由于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在法律的界定上有些并不清楚,导致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时有侵犯。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培养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十分且非常重要,以管理法制化促进学生的权利保护,可以有效为学生撑起一把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伞。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正式实施以来,已经整整有18个年头了,它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带来了突破性革命。而《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则是《高等教育法》的浓缩版本,全书共有六大部分组成,其中对于《高校学生和教育法律责任和教育法律救济》这块内容感触颇多,现结合高校的实际教育教学经历,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问题谈一谈看法。

一、强化法律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与社会的法律关系体现出来的,在高校与社会的法律关系中,最不容忽视的是学生与高校的关系,两者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并存。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提升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按照我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高校拥有“依法自主办学”和“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它从法律角度明确了高校对学生管理权的认定。然而高等教育法中也指出:“高等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由此可见,高校学子的正当权益是有法律保障的。此外,高等教育法还确认了高校学生所享有的勤工助学、社会服务、学生社团、就业指导等多项权利;对于那些家里经济困难和学习品学兼优的学生,高等教育法更是列出了详细的条文规定,通过申请助学金、发放奖学金等方式来充分保障学生受教育权。这些都足以表明,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尽其所能为学生的权益撑起一把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伞。

二、当前高职学生合理权益受到侵害的表现

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完善,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确立和巩固,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将是大势所趋,当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民主法制观念还不是很强,在管理上各类章程制度也不够健全,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也屡见不鲜。

(一)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受到侵害

1.学校办学条件相差悬殊。就办学条件而言,普通高职院校劣于重点高职院校,落后地区劣于经济发达地区。突出的表现是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够。

2.“超级大班”剥夺学生部分受教育权。“超级大班”带给来的是教学质量的相对滑坡,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并遵循教育规律,一般不管是本科班还是专科班,人数都以不超过40为宜。

(二)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

1.少数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一些教师不注重师德师风,看钱“下菜”,因权教生待生。对学生的评价依权势、金钱、关系来论好坏的做法时有发生,权贵子女得到更多关照,使一些平民家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

2.学校纪律处分措施侵害学生权利。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条文,同时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使得高校在学校纪律处分领域存在法律漏洞,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手段,对其所受的纪律处分不知或不愿向法院提起诉讼,导致司法保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以管理法制化促进学生的权利保护      

在“四个全面”的指引下,高校依法办学、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地深入人心,在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中,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用管理的法制化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是高校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给予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提高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法制意识。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是建设和谐美好校园、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需要,也是让学生自觉拥有民主法制意识的需要。现代的大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追求自由精神。但大学的自由精神,应该在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多元化。

(二)修订完善学生事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法律赋予了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但前提是规章制度本身要合法。就目前存在的情况看,有些学校现行的内部规章制度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依然沿用多年前的版本。

(三)畅通学生权利救济渠道。目前学生校园侵害案时有发生,要改善此现状,除规范管理权的运行外,对内还必須让学生救济制度发挥出最大功效。

1.建立健全申诉制度。首先要完善校内申诉制度,设立学生申诉委员会来及时受理学生的申诉请求。作为学生的“娘家人”,学生们在心理上更加愿意认可和接纳他们,这样有助于证据的搜集和两方意见和理由的收集,形成一份公平客观的处理意见书,经学校同意后正式下达处理决定。

2.充分保障学生的诉讼请求权。诉讼请求权是当事人觉得自己的主张没有得到很好地支持,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通过司法途径加以解决的权利。

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学生事务管理则应更具规范和法制化,让他们拥有法律意识,学会知法、守法、用法,步入社会后才能自觉遵纪守法,成为高素质的德技双馨型人才。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当今社会,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将会为学生撑起一把强大的法律保护伞!(作者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如何运用亘古长青的孔子教育思想来进行高职班级管理,达到学生发展成才的目的,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關键词:科学发展观 孔子教育思想 高职班级管理

Key words: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Kong Zi educates the thought; The quality class and grade manages

孔子是中国古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包含了许多以“礼”为目的的管理目标、以“义”为特征的管理方法、以“仁”为内容的管理原则等,深刻剖析其真正内涵,取其精华,将其运用到今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来,对高职班级管理工作者有重大借鉴价值。高职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怎样才能通过班级管理来实现人的发展呢?这就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理念来进行指导,作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指导方针的科学发展观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高职班级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在高职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实施以“礼”为目的的管理目标,加强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生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发展就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合理的管理制度基础之上。“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规范原则,根据“礼”的要求,孔子主张维持严格的等级制度,认为这样能稳定管理秩序,维持管理者的地位,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同样,高职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礼”的规范,以便学生通过学习规范,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安分守己。高职班级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需要制度化的规范来进行科学管理。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合理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形成良好而严谨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按照规范来指导自己日常言行,使学生遵守行为规范,能够明礼信,知荣辱,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在“克己复礼、尊师重道”的思想引领下,高职班级管理者要经常教育学生从我做起克制欲望、安心学习、尊敬师长、敬重学校。现在的高职班级管理中,正是忽视了“克己复礼、尊师重道”的经常性教育,导致有些学生贪恋网吧、有些贪图享乐追求时尚、有些陷入赌博而不能自拔等。更可怕的是,学生还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在家不尊父母,在校不敬老师,对父母和老师的教导置若罔闻。高职班级管理者应该常规性地教育学生克制欲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校不得过分追求时尚,否则会心有旁骛,不能安心学习;不得贪恋网吧,把过多精力用在上网打游戏上,影响成绩的提高;参与赌博、酗酒等,分散精力,更重要的是与社会上的人联系,经不住诱惑会走上歧途。

二、在高职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注重以“义”为特征的管理方法,提升班级管理艺术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高职班级管理者能够以德治班,学生就会像众星拱月一样拥护,克服“礼”所造成的等级矛盾。

1、高职班级管理者必须“言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

孔子主张管理者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动为被管理者做出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高职班级管理者自己能做到正其身,管理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了,就可以去管理学生,从而去要求学生端正行为。高职学生大都处在心理断乳期,学生有极强的向师性,只有班级管理者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班级管理者还应“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反对言过其行,而且要“言必信,行必果”,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2、高职班级管理者要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高职班级管理者要统筹班级的整体利益和兼顾学生个人的局部利益,同时要告诫学生不能只顾自己的“利”,而要讲“义”, 要从班级的整体利益出发,“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管理者和学生都应该以班级集体利益为出发点,根据“义”这个尺度来追求个人利益,才不至于上下争利,相互争斗,影响班级和谐。

3、高职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班级管理者一方面要用礼仪和道义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班级管理者也要加强用“礼”、“义”来教育教化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管理,从行为上服从管理,不提倡简单粗暴的强制管理,注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4、高职班级管理者要注重“举直”,选拔正直的学生来参与班级管理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选拔正直的学生参加班级管理,而罢黜不正直的班团干部,学生就会拥护并服从班级管理,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高职班级管理者只要充分利用孔子教育管理思想中“义”的规范,并按照“义”的要求去做,就会使学生逐步达到“礼”的目的。

三、高职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贯穿以“仁”为内容的管理原则,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关爱学生成长

孔子以“仁”作为实现“礼”这个目标的原则,所以他说:“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高职班级管理就是要通过以仁为内容的教化,使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合符规范,学生通过学习规范,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心所欲,不逾矩”。在新时期,“克己复礼”仍然是维持高职班级正常秩序的重要条件。同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等以人为本的理念,高职班级管理者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用仁爱来征服民心,调节关系,劝诱学生安居乐业。

高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学习相同的专业,但他们身上却有着诸多的不同点。性格相迥,家境不同,经历各异,素质能力不等,班级管理者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盲目地实行统一管理,效果一定不佳。班级管理者应经常深入班级多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情况,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不同地域的学生来到高职班级这个共同生活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不适应,如果适时关注,就能帮助他们尽快地调整并融入新环境。还有一些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班级管理者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勤工俭学和就业时多为他们提供帮助。高职班级管理者还更要关注“边缘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学生与主流人群格格不入,学习成绩、生活习惯、性格表现等方面鸡立鹤群。这些学生可能存在思想观念的偏差,感觉“读书无用”而浑浑噩噩,可能心理上有误区或者压力过大产生厌学,可能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可能是家庭经济贫困难以为继,也可能是情感问题没能正确处理使得精神委靡,还有可能是单亲家庭导致长期心理失衡,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虽然表象一致,但其成因却千差万别。高职班级管理者对这些边缘学生应持宽容的态度,在认同这一事实的同时,要深入了解这些学生产生问题的缘由,并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四、高职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借鉴孔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

进步

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作为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协调进步。高职班级管理者也应该倡导学生既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又要学会为人处事,还要学习人文素養,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进步,让学生发展为德高技强、多才多艺的人。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可持续,高职班级管理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远大理想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政治理想和物质享受的关系,激励学生可持续发展。高职班级管理者要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并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磨练,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把握长远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五、高职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抓住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利用孔子教育思想有效实现高职班级管理

孔子的教学原则主张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因材施教等,这些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主张统筹兼顾的思想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

启发诱导,统筹教师教育的主导作用,兼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方向,即“开其意”、“达其辞”。高职班级管理者让参与打架的学生认识错误,而学生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说明学生尚未处在积极思维的状态,这时就不要勉强教育他,如果将大道理不厌其烦地一一告知,就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性,阻碍其思维的发展和对事件的认识。这个时候最好先让学生书面写出事情的经过和认识,让学生边写边反思,主动认识错误,老师再适时适当加以教育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达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心境。

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高职班级管理者在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统筹兼顾学习和思考,学思结合,以思促学。

由博返约,统筹兼顾学生知识的广博与专一,在高职班级管理实践中注重统筹兼顾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业余素质能力的培养。孔子主张学生“多闻”、“多见”,知识面要广,但不能杂乱无章,必须有一个中心加以统帅。见识多,思路广,对事物的理解就会深刻而全面,解决问题就会左右逢源;能“一以贯之”就可以简驭繁,触类旁通。由博返约就如同用一条线串起零散的珍珠而成为一件艺术品,有线无珠或者有珠无线,虽然有用,但价值不大。高职班级管理者要注重引导学生用专一的专业知识统领广博的业余技能,才能让自己的才能有更大的发挥。

因材施教,“夫子教学各因其材”。首先,孔子十分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其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高职班级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己任,在管理目标的确立上,要将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不再是“尚同” 于学校工作任务的完成,甚至社会的需要。学生每个个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是不同的,班级管理者要接受这一事实,尊重这些不同,只要这些发展目标是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我们就应该认可这些发展目标,而不是盲目地求同。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其中所表现出的诸多特点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谋而合,这一思想内涵经过两千多年社会实践的检验直到今天仍然散发出熠熠的光辉。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理念的创新,也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延续,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游刃有余地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将为高职班级管理开辟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卢泓.孔子“和”思想与高校班级管理[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5)

[2]寇敏娟.论孔子的启发式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1)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抓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立足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管理体系,探索有效地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创新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系列大专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决定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职业教育成败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效解决当前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高职院校竞争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1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体现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得到树立和落实,管理就是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管理职能向教育服务职能的转变,训导型管理向咨询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在工作中体现不够,重管理、轻教育,重行政命令、轻引导服务的学生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在学生管理的运行当中仍然占据着较大的比重。

1.2 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中涉及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各部门,在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上转化进程的不平衡,致使运行过程中存在职责界限不明晰,运行不畅互相推诿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工作的效率;教育实践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还未能达到有效地融合;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党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未能很好的围绕教育主题形成教育合力,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及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

1.3 学生工作体制与机制上缺乏创新和变化,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做法较多,尚未引入竞争机制,纵向的层级管理多,横向的交流沟通少,对学生统一要求多,针对性的特色教育少,管理职能强,服务职能弱,学生管理工作者包揽事务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少。

1.4 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不强,凡涉及学生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后的落脚点都在院、系、班学生管理的三级层面上,工作内容千头万绪,加之工作对象是学习习惯和自控意识较差的高职学生,缺乏系统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势必导致管理者每天陷于大量事务性工作,疲于应付,难有充足的精力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等重要问题一抓到底,也难有精力静心研究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工作的规律,致使学生工作往往停留在解决局部问题,完成单项任务上,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差距。

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工作的创新

2.1 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学生管理理念。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改变过去学生管理工作是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避免为了管理而管理的工作方式,要以全新的服务意识实现规范管理的目的,使管理工作贴近学生,促进学生的素质拓展;其次,在教育管理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出发,自始至终贯穿主动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思想,积极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教育条件,搭建教育平台,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第三,落实以学生为主的管理理念,就要加强人性化管理,采取科学、规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轻则训斥、重则处理的简单方式必须向个体化、咨询化、多层面的渗透式教育方式转化,在注重规范直接教育方式的前提下,更要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间接的教育方式,坚持寓教于学,寓教于乐,随时随地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由被动顺从到主动选择接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质;第四,以学生为本,必须坚持依法管理。目前,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平等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合法权利,消除长官意志,避免主观随意,严格依照法律和制度办事,要利用规章制度的规范约束,达到对学生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2.2 理顺工作关系,优化学生管理体制,形成教育合力。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养成教育相互交融的系统工程,涉及学院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要健全组织领导管理机制,建立全院学生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和协调,避免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二是形成学院统筹决策,各部门精心协调,系部负责,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教职工全员参与的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三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进一步明晰院系两级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四是进一步推行院系学生工作体制的协调统一,强化以系为单位的年级针对性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2.3 建立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管理体系,院、系、班三级的纵向行政管理体系要和学院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社团活动、奖勤助贷等横向的管理体系相结合,既发挥制度管理、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教育作用,又挖掘咨询、指导、服务等活动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自觉接受管理;二是在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广泛建立党员和骨干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对后进学生进行督导和帮教,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和帮教制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三是学生管理工作采取任何形式的单方面行动都不可能取得积极主动的效果,目前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模式,由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管理工作往往会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辅导员班主任为协调的学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团学干部的作用,调动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实现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结合。

2.4 积极探索和实践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要适应高职学生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完全照搬本科院校开放式管理模式与沿用中专保姆式管理模式都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许多高职院校现行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一种将本科院校模式和中专模式进行融合的折中模式。实践当中,有其运行简捷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系一级管理中专职辅导员或兼职班主任一个管理层次,涉及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幅度较大,难以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信息量及时有效的做出处理;二是高职学生年级管理的重点不同,一年级重点在适应性与转变性教育,二年级的重点在引导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三年级则要加强就业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成功就业,辅导员所带班级的年级层次不同,使管理的针对性不够强;三是专、兼职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带班级的专业不对口,难以在专业上引导学生,不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教育管理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四是学生的教育与教学联系不紧,很难形成教育与管理的合力。鉴于存在以上缺陷,应从各系优秀的专业教师中选拔配备专业顾问,直接指导学生专业活动的开展和专业思想及专业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其次调整辅导员所带班级为同一年级学生,集中精力研究年级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管理工作;第三要注重培养各班级学生干部成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和反馈学生的信息,这样系部领导、专业顾问、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班级学生干部四方面协作配合,相互融合渗透,形成“四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共同作用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整体性得到强化,有利于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教育与管理的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2.5 构建学院、学生、社会协调发展的学生工作格局。一要通过教学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有效载体,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在历练中自我成才、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同时要根据社会对人才需要规格,及时调整和完善学生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的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相互适应;二要推行“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运行机制转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调研的结果制定教育管理方案,再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管理中,达到“变说教为参与、变灌输为交流、变命令为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效果;三要从单纯利用一种教育资源向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转变,不能仅靠学生工作人员来孤军奋战,必须善于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形成主阵地灌输、多渠道渗透、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四要确立学校内部全方位做学生工作的新机制,在按要求配足配好专职学生工作辅导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内外协调一致、上下呼应、点面结合、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协调推进的学生工作格局。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通过对高职院校普通班级学生干部管理现状不足的思考,提出将“心理契约”应用于对该部分学生的管理中,并探讨“心理契约”在高职院校班级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方案。希望借此机会能够找到一些途径改善管理实践,为今后的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心理契约;高职院校;班级学生干部管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出发,试图以更加柔和、理性的方式来弥补现有班级学生干部管理工作模式的不足,以期实现良好的管理效益。

一、心理契约的定义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首先提出的。这个概念原本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畴,于上个世纪60年代被引入管理领域。研究者用这一概念是为了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经济契约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总的来说,心理契约是组织与成员之间对彼此应付出什么同时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是内隐的、没有明文规定出来的各自所怀有的各种期望。

二、高职院校班级学生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干部管理中以前采用的直接的管理行为和强制的管理手段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多样性以及学生自身的需要,忽视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降低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使学生难以实现由衷的思想转变和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受此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班级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具体有高考政策细化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影响干部选拔,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给高职院校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学生在校周期短、流动快影响班级学生干部充分锻炼;学生本身工作动机多元化,致使部分学生干部稍遇挫折其工作热情和效率就显著降低,甚至消极怠工; 学生干部管理队伍对班干部个体和群体培养不注意平衡,导致班干部组织的机能弱化等问题。

三、心理契约管理是改善现有高职院校班级学生干部管理的积极探索和有效补充

鉴于以上论述中高职院校班干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尝试在原有的师生关系中、班干部群体关系中利用心理契约理论来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是对原有班干部管理的积极探索和有效补充。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建立心理契约,双方为实现契约中的共同利益诉求而进行“有默契的配合”。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班干部的个人潜力,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配合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强化,完善个体人格,增强责任心和班级凝聚力。

四、心理契约模式在高职院校班级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应用

(一)保持契约的公平和动态平衡

班干部团队与干部自身发展都处在一种动态中,团队目标确立时学生工作管理者(辅导员一般是主要负责人)应通过动态测评,及时与班干部沟通掌握情况,诊断偏差,不断修整目标,控制进程,避免班干部因自身期望与需要未被团队吸收、重视而产生心理契约的背叛感。当组织或者个体的任何一方主观感觉到契约不公平时,往往会单方面的做出某种行为来促使契约的相对公平,这种行为往往会对团队的建设和维持起到副作用和反效果。因此在班干部管理中可采取随机反馈和阶段反馈的信息沟通形式,让班干部自我评估、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维持整个班级团队和团队中的个体心理契约的动态发展,在掌握大量信息基础上修正和调整目标。

(二)注重班级学生干部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心理契约是一种情感契约,班级学生管理与学生个体内部自我心理契约是相辅相成,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大部分班干部更希望能得到内在需要的满足,如:尊重、肯定和团队支持。因此情感上的支持和交流能让心理契约的发挥出更大的效力。定期开展团队活动,

就班干部自身或者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探讨,感染力强,学生易于接受,这种方式能增加每位班干部对团队的情感归属。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能要让班干部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是不可缺少的,知道团队取得成绩中将有每个人的贡献。此外也减少了对辅导员的依赖。

(三)完善班级学生干部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包括个体在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机、态度、性格及意志品质等。班干部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适时引导,加以点拨。让学生勇于承担后果,积极分析原因,辨明是非知轻重,以增强其耐受力和责任感;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及时鼓励和表扬,激发其内在潜力和上进心;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班干部遇到困难要热心帮助,给与抚慰和支持,以增加人情味和归属感。从逆境到顺境,从工作到学习生活全方位的培养才能慢慢塑造班干部自信、乐观、认真、勤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结语

心理契约作为班干部管理的有效外充,通过不断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合理期望,使他们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与学校达成共识,不仅可以维护班级学生与学校间的良好互动,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还能够体现出学生管理中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特点,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摘:

[1] 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 ].北京:三联出版社,1992

[2] 董创春.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忠诚度培养与提升研究[D ].天津商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赵鑫,王淑梅.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406

[4] 罗淏元.高校班干部激励机制优化初探[J]. 科技创业,2010,(5):74-76

[5] 谢榕琴.CSC 人中的“心理契约”与“学习契约”[J].远程教育杂志,2003,(2):21-23

[6] 李林.心理契约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上一篇:教师安全教育论文下一篇:高校学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