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

2024-05-11

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精选4篇)

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 第1篇

1 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515泵;Waters检测器;N3000色谱工作站。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批号 (091002, 091004, 091005) 。克林霉素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甲醇为色谱纯, 水为纯化水, 其它试剂试药均为分析纯。

2 含量测定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安捷伦Sino Chrom ODS-BP柱 (规格4.6mm×250mm, 5μm) ;水 (每1m L中含磷酸二氢钾6.8mg, 用25%的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 H至7.5) -乙腈 (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1.0m L·min-1;柱温:35℃。

2.2 提取方法确定

2.2.1 提取溶媒的选择

在供试品溶液制备中, 分别选用了水、50%甲醇、甲醇进行超声提取, 结果表明甲醇分离效果、峰形及含量均为最好, 所以选择甲醇进行超声提取。

2.2.2 提取时间的选择

取供试品适量, 加入甲醇, 超声波振荡分别提取5、10、15分钟, 制备供试品溶液, 含量结果表明:三个时间提取无明显差异, 为保证提取完全并缩短处理时间, 采用超声提取10分钟。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取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相当于克林霉素10mg, 精密加入甲醇10m L, 密塞, 称定质量, 超声处理 (功率220 W, 40Hz) 10 min, 放冷, 再称定质量, 用甲醇补足缺失的质量,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

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克林霉素对照品适量, 精密称定, 加甲醇制成1.0mg·ml-1的溶液, 即得。

2.5 阴性干扰试验

在处方中去克林霉素, 按方中比例和制备工艺方法制成阴性制剂, 用供试品溶液制备的方法, 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用以上选定的测定条件进行吸收曲线绘制, 观察在与克林霉素相同的保留时间处是否存在吸收峰, 结果:在选定条件下测得的阴性液吸收曲线在与克林霉素相同保留时间处不存在吸收峰, 表明选定的条件测定克林霉素无干扰, 具有较强的专属性。

2.6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配制成每毫升含0.7、0.8、0.9、1.0、1.1mg的溶液, 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定峰面积。以进样量X (ng) 为横坐标, 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 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1.7781×X-1.0023, r=0.9999 (n=5) , 试验表明, 克林霉素进样量在0.7~1.1m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2.7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各20μL重复进样6次, 测定, 记录峰面积, 结果克林霉素的色谱峰面积的RSD (n=6) 为0.88%。

2.8 重现性试验

分别称取同批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样品6份, 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 并计算样品的RSD值为1.22%。试验表明此含量测定方法的重现性良好。

2.9 准确度试验

取对照品适量, 取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含量分别相当于标示量的80%、100%、120%。取模拟片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试验, 计算回收率为97.62%, RSD为0.03%。

2.1 0 样品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样品, 按2.3项下的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 将供试品置室温下放置, 分别于第0、0.5、1、1.5、2、2.5小时,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 记录色谱图。测定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中克林霉素的RSD=0.88%。结果表明供试品2.5小时内稳定。

2.1 1 样品含量测定

依照上述含量测定方法, 测定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三批样品中克林霉素的含量, 结果三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8.9%、99.3%、100.1%。

3 流动相与检测波长的选择

3.1 流动相的选择

分别考察水 (每1m L中含磷酸二氢钾6.8mg, 用25%的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 H至7.5) -乙腈 (60:40) , 乙腈-1%醋酸铵溶液 (60∶40) , 0.05mol/L硼砂溶液 (p H为5.0) -甲醇 (6 0∶40) 不同比例的流动相, 结果以水 (每1m L中含磷酸二氢钾6.8mg, 用25%的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 H至7.5) -乙腈 (60:40) 为流动相为流动相, 供试品各峰分离效果最好, 故选用水 (每1m L中含磷酸二氢钾6.8mg, 用25%的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 H至7.5) -乙腈 (60:40) 为流动相为流动相。

3.2 检测波长的选择

制备对克林霉素照品稀释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ⅤA) , 于190~9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全波长光谱扫描, 记录吸收光谱。在214nm处有最大吸收峰, 故选用210nm为检测波长[1]。

本实验表明此方法可用于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中克林霉的含量测定。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中的克林霉含量为标示量的95%到105%。

摘要:对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中的克林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克林霉素在0.7~1.1mg范围内,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克林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11%, RSD为0.34% (n=6) 。方法:水 (每1mL中含磷酸二氢钾6.8mg, 用25%的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至7.5) -乙腈 (60:40)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本方法可以对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中克林霉素中的克林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本方法快捷﹑准确、重现性好。

关键词:复方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克林霉素,含量

参考文献

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说明书 第2篇

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不建议长期使用,因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的肺毒性较同类药物轻,但不排除长期用药导致肺纤维化的可能。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的使用方法是单药治疗5~6mg/m2+生理盐水2~4ml,肌注或静注每周3次,连用四周。联合化疗,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可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剂量应减少,博安霉素5~6mg/m2+生理盐水2~4ml,肌注或静注,每周2次,连用2周,休息1~2周,为一周期。

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对多种小鼠移植性肿瘤包括肉瘤180,肝癌、艾氏癌(实体型),食管癌SGA-73和黑色素瘤HP,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瘤率达85~90%。体外试验对数种人癌细胞株有明显杀伤作用,其中尤其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对在裸鼠移植的人体肝癌、胃癌和结肠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肿瘤抑制率为74%~90%。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对小鼠一次静脉和肌肉给药的LD50分别为97.8mg/kg和70.5mg/kg。狗和大鼠长期给药后,主要引起肾功能损害。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对兔一次肌注,未见局部刺激性。

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 第3篇

【关键词】盐酸克林霉素;慢性牙周炎

【中图分类号】R7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09-01

慢性牙周炎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牙周炎是以厌氧菌为主混合感染而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牙龈单胞菌、粘性放线菌、巨核梭性赶菌、中间普氏菌等是牙周炎的主要治病菌[1]。有实验表明[2]:克林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环丙沙星对以上细菌为高、中度敏感。为此我们从2010年5月~2011年10月间,选择前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用克林霉素进行治疗,并与口服罗红霉素+替硝唑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病历选择: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0月间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35~65岁,平均46.3岁。入选患者在一月内未做过牙周病治疗。未服用过抗生素及含漱剂。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洁治+克林霉素)40人,男性22人,女性18人,对照组(洁治+罗红霉素+替硝唑)40人,男性20人,女性20人。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经检查、确诊、记录后常规口腔洁治。实验组给克林霉素0.3克,每天2次口服,连服一周。对照组罗红霉素0.15每天2次+替硝唑1.0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药一周。

1.3 观察指标: 为了使临床试验数据准确,治疗前后均有同一医师对患者牙周临床指标进行检查、询问用药后的不适及不良反应。并记录。

A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 G I ,lǒ & silness法,GI=各牙度数之合/总牙数)。

B龈沟出血指数(suicusbieeding index, SBI,Mzaa法,SBI=各牙度数之合/总牙数)。

C用标准探针测定牙周袋深度(piobing depth,PD) 取测定牙的颊侧,近中正中、远中和舌侧中央4点取平均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治疗前后效果的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进行。试验租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性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指数(G 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变化见表1:

通过对两组样本治疗前后差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从总体上来看,试验组和对照组在GI、SBI、PD间疗效总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不同药物具体治疗效果来看,配对设计的t检验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GI、SBI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PD而言治疗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总的治疗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慢性牙周炎而言,试验组和对照组对GI、SBI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在80例患者中,罗红霉素+替硝唑组共有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口腔异味。克林霉素组除有2例患者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恶心、腹部不适外,停药后症状消失。其余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而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龈下菌斑是影响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然而,菌斑中细菌组成复杂种类繁多。目前认为有约20~25种微生物与牙周炎发生、发展有关。有研究表明: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等、在菌斑中检出率高,并与慢性牙周炎关系最为密切。甲硝唑可以抑制和杀灭与牙周炎关系密切的厌氧菌。然而牙周炎又是以G-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为此我们采用盐酸克林霉素口服治疗慢性牙周炎,试图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用药品种、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盐酸克林霉素是广谱抗菌药物,它是已氯离子取代林可霉素分子中第7位的羟基半合成的衍生物。作用机制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相同,能不可逆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通过抑制肽链的延长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清除细菌表面A蛋白质和绒毛外衣,使其易被吞噬和杀灭。此外对机体免疫系统有增强免疫调节作用,增强多核型白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功能,改变细菌表面的活性和抑制细菌毒素的产生[3]。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对各类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G+菌有显著的活性。.盐酸克林霉素口服可完全吸收,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达90%,能分布到全身大多数组织及体液,任蕾等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四种厌氧菌对克林霉素、二甲胺四环素为高、中度敏感。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抑菌效果好,甲硝唑、替硝唑只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敏感,对其它不敏感。由此可知克林霉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龈沟液药物峰浓度高、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少等特点。本文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GI、SBI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在临床上单纯使用克林霉素治疗牙周炎同样能够达到降低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和缓解。所以在临床上单独使用盐酸克林霉素治疗牙周炎能够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用药品种、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婷,丁一,赵寰. 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五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分布.华西口腔医学志,2007,10(5):470-471.

[2]任蕾,杨胜辉,刘颖.牙周炎常见菌对抗菌药物的筛选及活性测定.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0,14(4): 257.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说明书 第4篇

问: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天方)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患者对林可霉素过敏时有可能对克林霉素也过敏。2.对诊断的干扰:服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有增高。3.下列情况应慎用:(1)肠道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别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肠炎。(2)肝功能减退。(3)肾功能严重减退。4.为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用克林霉素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的疗程,至少为10日。5.用药期间须密切注意大便次数,如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可能,须及时停药并作适当处理。6.处理克林霉素所致的假膜性肠炎,轻症单独停药可望有效,中等至重症患者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经上述处理,病情无明显好转时,则应给甲硝唑口服250~500mg,一日3次。如复发时可再用甲硝唑口服,仍无效时可改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口服,成人一日0.5~2.0g,分3~4次服用。7.肾功能减退患者(除重度减退者外),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用量一般无需减少。患者有严重肾功能和(或)肝功能减退,采用盐酸克林霉素胶囊时需作血清药物浓度监测。8.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偶可引起对盐酸克林霉素胶囊不敏感的微生物过度增生,特别是真菌,所以应用时需注意二重感染的发生。

上一篇:人身伤害赔偿下一篇:协议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