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受阻范文

2024-05-13

思维受阻范文(精选8篇)

思维受阻 第1篇

一、畏难心态

有些学生遇到未曾见过的问题,或者碰到难题时,缺乏攻克难关的信心和勇气,往往产生畏难心态。

如1996年高考政治第36题: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图表并回答问题。图表1“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年产量与资金利润率的关系”;图表2“1995年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状况”。分析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合理化建议。

该题要求高,一些考生一看到试题顿感束手无策。紧张之余,只好东拉西扯。

造成畏难心态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学习不肯动脑,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降,知识迁移不畅,从而产生思维受阻现象。

二、冲动心态

有些考生审题不清,一旦有了样板和定论,就不肯多动脑筋而立刻下笔。也有一些考生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自觉豁然开朗,略有眉目便不愿再多思细想,从而产生亢奋情绪。这些都是冲动心态,极易产生思维的片面性,导致答题失误。如1995年高考政治第33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分歧。该题涉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分歧。试题所引用的两段话既能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找到,又能在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中找到。在一般情况下,考生只要具备初中语文水平,就可以大致领会这两段话的含义。对广大文科考生来说,这道题的审题要求并不构成解题的障碍,关键在于全面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分歧。有些考生看到这道题就沾沾自喜,出现冲动心态。他们对两段引文不求理解,不从材料出发,马上作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而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照搬课文理论作答,导致答题不完整、不准确。

究其原因,主要是冲动心态引发自我干扰,忽视了详细地分析、推理,忽视了精确地描述,所以,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批判性和自控能力的训练。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考生要反复推敲、质疑。

三、慌乱心态

一些学生在考试时,思维一旦受阻,极易烦躁不安,但又急于尝试,尝试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烦躁情绪,导致思维混乱而无法答题。

除了心理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零乱,没有形成系统。同时,由于受创设情境的迷惑、设问灵活的干扰,考生误以为是熟悉的问题,因而套用现成解法,导致答题失败。

在出现慌乱心态时,考生首先可采用一些调控技术,进行自我调节。(1)做悠长的深呼吸。充分吸气,屏气几秒钟,再徐徐吐出。吐气须比吸气更慢。这样反复几次,即可使身心松弛。(2)做放松运动。端坐,放松,闭目,排除杂念,自然呼吸……口中不断地默念“松”字,从头部至颈部、肩部、肘部、腕指部,再从颈部至腰、髋、膝、踝、趾,逐“节”放松。想到哪个部位,就放松哪个部位,连续做5—7次。然后,缓慢睁开双眼,两手十指像梳头那样从前头际往后至颈部,连续做5—7次,以清醒头脑。(3)中断思路。一旦产生容易引起慌乱的想法,应该果断地对自己说“停”。同时,握紧一下拳头,或做一些与答题无关的活动,如伏在桌上闭目片刻,等等。这样,可以中断原来的思路。待情况好转,即应迅速转入正常考试。

其次,要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挖掘有效信息和隐含条件的能力。

四、执拗心态

有些考生在思维受阻时,苦思冥想,不肯放弃原有思路,不肯转换思维角度,这就是执拗心态。形成执拗心态的主要原因有:(1)性格固执任性,动机强度太大,思维定式过强,有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2)只注重形式,不探求内容实质;只注重理论,不联系实际,不迁移知识。于是,看到题目即形成条件反射。(3)缺乏突破障碍的能力,思路狭窄,思维不畅,没有转换思维角度的习惯。

如1995年高考政治第32题:“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要放开价格;放开价格,就得提高价格,政府不应干预。’为什么说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该题从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及其内在联系的角度,考核“价格”这一重要内容。这种观点包含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为“搞市场经济,就要放开价格”。这一命题是正确的,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去分析;第二个命题为“放开价格,就得提高价格,政府不应干预”。这一命题的第一层意思是“放开价格,就得提高价格”。这是错误的,要从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上去分析。第二层意思是“政府不应干预”。应主要从单纯的市场调节的弊端和政府的职能去分析其错误性。对考生来说,这道题初看似乎很简单,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既是理论上的一个重点,又是实践中的一个热点。于是,有些考生一看到这道题,就从“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一知识内容中寻找答案。最后不但没有做好这道题,反而浪费了不少时间。

五、徘徊心态

有些考生对问题的研究思路不少,但对每一思路都浅尝辄止,在各思路之间徘徊,处于方法选择的矛盾和犹豫之中。要消除徘徊心态,应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要透彻分析,并设计适当方案予以突破。

鉴于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还可通过改变提法、变更结论、变换思维角度等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中国品牌何以全球受阻 第2篇

中国品牌因何受阻于海外?

据报道:埃森哲在最近的研究中就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品牌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我们对包括大众消费品、汽车、高科技、家用电器、服装及金融服务等在内的六大产品类别内的来自19个不同国家的4600名家庭消费决策者们进行了全面的在线调查。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对以下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消费者在购买品牌产品时看中什么?

・他们如何看待所选择国家的品牌在这些价值特性上的表现?

・影响消费者决定购买某类产品的因素是什么?

・消费者如何了解产品、如何购物、如何提货?

调查发现,国际市场包括亚洲邻国都普遍缺乏对中国品牌的了解。尽管有消费者称他们知道中国品牌(不到一半的外国受访对象),但很少有人能准确说出某类产品的中国品牌名字,很多人还分不清哪些是中国品牌,哪些是日韩品牌。

这表明:中国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时将面临极大挑战。虽然一些消费者曾经使用中国的产品与服务,但中国品牌的口碑一般。中国的营销人员应该仔细研究他们选择开拓的国外市场,找到树立稳定品牌意识最为有效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建立优先考虑、选择购买与最终购买等品牌资产。

一个致命的障碍是: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品牌?

一般而言,提起中国品牌,人们马上会联想到价格便宜、物有所值的产品。但是,中国品牌也常因其质量、性能以及吸引力而获得认可。有趣的是,正如中国消费者偏爱日韩品牌的电子产品一样,我们发现世界各地对中国品牌的接受态度也不尽相同。如前所述,品牌知名度是大家面临的共同的难题。但是,一些国家的消费者更愿意考虑并购买中国品牌的产品。

拉美国家的消费者便是最愿意购买中国品牌的人群。阿根廷及巴西的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情有独钟――这对中国品牌而言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因为他们是南美洲与拉丁美洲地区两大主要经济国。虽然知名度是个问题,但是许多了解中国品牌的消费者(巴西78%,阿根廷74%)曾考虑中国品牌,这与曾经购买中国品牌的消费者的比例一样大,表明中国品牌在这些国家的零售商心目中占据一定的心理份额和销售份额,

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北美国家也比较热衷于中国品牌。虽然北美消费者不如南美与中美洲的消费者愿意接受中国品牌,但他们也乐意在当地市场尝试中国品牌。美国消费者最有可能考虑中国品牌。在所有北美国家中,70%以上购买过中国品牌(或至少以为他们曾经购买过,因为许多消费者将曾经购买过的亚洲品牌误认为是中国品牌)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选择了继续购买。这让中国的营销管理人员看到:北美消费者对中国品牌采取十分开放、接受的态度。

欧洲国家对中国品牌而言是比较难以攻克的市场。尽管中国品牌在欧洲的知名度不高(在英国,各类产品的平均知名度只有42%,而德国更是低达 23%)。某些欧洲国家,特别是西班牙、英国及意大利等国的消费者十分乐意考虑购买中国品牌。问题在于,这些国家的消费者无法买到中国品牌的产品。例如,在考虑购买中国品牌的西班牙消费者中,只有54%真正购买了中国产品。关键在于能否将中国品牌打入这些国家的销售渠道,因为这些消费者一旦选择购买中国品牌,他们便会购买相当数量的中国品牌产品。

在欧洲,在选择中国品牌时最为犹豫不决的当属法国与德国的消费者。中国品牌在这两个国家的知名度不高,考虑购买的消费者也是为数寥寥。很少有消费者购买中国品牌的产品,这表明中国品牌在这些国家的销售渠道不畅。但是,最令中国的品牌供应商们大伤脑筋的是:购买中国品牌的法国与德国消费者中很少有人会将其推荐给他人或更偏爱中国品牌。

在亚洲,日韩两国的消费者甚至更不看好中国品牌,他们很少考虑、购买或优先选择中国品牌的产品。印度将有望成为中国品牌在亚洲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只要有中国品牌出售,印度消费者更愿意考虑、购买并向他人推荐中国品牌。

总而言之,尽管中国品牌在某些地区存在一些亮点,但是中国的营销人员在开拓国外市场时依然困难重重。平均而言,在我们所研究的18个国家中(不包括中国),多数国外的消费者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品牌无法在他们国家取得成功。而最近,中国制造的产品的质量问题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使中国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思维受阻 第3篇

化学, 是一门应用科学, 其学习过程需要以实践作为基础, 而且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而对于化学题型而言, 最大问题除了解题的技巧以外, 还与学生解题时的心态和情绪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这些关联性也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解题思路受阻, 影响清晰的剖析和思考, 而笔者将通过本文, 就高职化学解题中学生思维受阻时的心态分类及解决对策, 提出相应的研究和探讨。

一、惧怕心态

惧怕心态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一些较难的题型, 除了学生对于题目知识点的熟悉度不够以外, 这也是学生自身缺乏自信的体现, 所以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如以下例题1 所示:

例题1.三个瓶子分别以标签标识为甲、乙、丙, 里面装着均为0.1 mol/L的新制氯水, 然后选择甲瓶, 在其中放入一些小苏打晶体 (Na HCO3) , 含量为a mol, 同时在乙瓶中放入等量的亚硫酸钠晶体 (Na HSO3) a mol, 而丙瓶则作为实验的对比组, 不加入任何东西。待一段时间后, 以下对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次氯酸 (HCl O) 浓度 (mol/L) 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

C.甲=乙>丙D.乙>甲>丙

具体解析:学生遇到这类题型往往会存在畏惧的心态, 特别是一些错选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挫败感, 即如一些学生不假思索会选择C;认为只要含量一样, 消耗的次氯酸应当也是等量的, 却忽视了亚硫酸钠晶体与次氯酸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反应过程消耗的次氯酸要远远大于一般的反应, 这也是学生未能学以致用的表现, 从而导致解题缺乏联想, 引发思维受阻。

解决方案: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 其一, 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多整合和运用;其二, 需要更多的拓展训练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二、激进心态

激进心态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很快根据自己的联想得到一些定论和思路, 但是缺乏深入探索;还有一些学生则是通过仔细琢磨, 突然获得解题灵感引发激动, 盲目解题。即如以下例题2 所示:

例题2.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自然界还存在一些神奇的化学反应, 即如下反应式:

而以下结论判断正确的是 ()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 mol Fe S2发生反应, 10 mol电子发生转移

C.SO-4中的一部分是氧化生成的产物

D.Fe S2只是还原剂

具体解析:这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很多,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等, 看似存在较大的解题障碍, 而学生的解题思路通常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研究进行切入, 一些学生则会因为过于自信, 形成激进心态, 导致误答情况产生, 即如选择A或D, 但是实际上只需要抓住化合价即可很快得出C为正确的结论。

解决方案:学生可以通过习惯的改变, 在题目中要对元素化合价进行标识, 同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进行判断。

三、执着心态

执着心态是学生普遍解题表现出来的心态, 也是争强好胜性格的体现。而学生执着心态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性格方面的执着, 存在思维的定势, 同时思路习惯是先入为主。即如以下例题3 所示:

例题3.有一些铁粉 (Fe) 混入了少量的氧化铁 (Fe2O3) , 需要将其中的铁提炼出来, 所以在混合物中加入了250 ml的硝酸溶液 (浓度为2 mol/L) , 最后充分反应后, 测得标准状态下收集到的一氧化氮 (NO) 气体1.12 L, 同时再向溶液中加入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Na OH) , 问:若要使其中的铁元素充分形成沉淀, 需要氢氧化钠溶液 (Na OH) 最少应当是多少?

具体解析:这道题的特点是化学反应式和物理量都很多, 所以, 按照学生的解题思维惯性, 往往会在读题后就立刻列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这也可能导致思维定势, 而且盲目求解会让原本简单的题型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增加计算量, 而这道题目的简单解法即是抓住“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的条件, 根据终态法分析, Na+、NO3-是溶液最终剩下的离子, 那么最后通过进一步计算可知氢氧化钠溶液 (Na OH) 加入量为450 ml。

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训练或者复习中进行思维变幻, 即如一题多解练习等等, 强化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要督促学生改变心浮气躁的性格, 解题时仔细了解题目, 抓住其中关键点进行突破。

四、结语

对于化学解题学习来说, 除了要求学生具有紧密的思维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 还需要他们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从而保证解题的盲目性得到一定的改善。

参考文献

竞争加剧,外资零售巨头发展受阻 第4篇

近日,高鑫零售发布年中业绩报告,旗下法资品牌欧尚上半年在中国未开一家门店。不仅如此,全球三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和乐购此前也传出了将要调整在华战略甚至被收购的消息。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外资零售巨头在华发展遭遇困境主要是受我国宏观经济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今年以来,国内零售企业普遍业绩下滑,这导致了外资巨头放慢了在华发展的步伐,持以观望的态度审视国内市场。

首先,人工、租金成本的大幅上涨,是零售巨头们无法避免的痛。2011年,连锁零售企业人工成本上涨26%,租金成本上涨10%,成本上升压榨零售企业利润将无法避免。外资巨头在2005年前后加快在华扩张步伐,以大卖场形式一路高歌,实现在华市场的领先地位。但前期疯狂的扩张也是导致其当前业绩困境的重要原因,人工、租金的上涨将大大压榨了核心商区大卖场的毛利空间。

其次,来自电商、社区超市等多业态的竞争,也是导致外资零售巨头们在华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卖场郊区化、消费者需求便利化,核心商区大卖场逐渐不受消费者的欢迎,而外资巨头却以大卖场经营为主。另外,电商的冲击,也对零售巨头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服装、家电等领域,电商引流作用非常明显。

最后,同业态国内超市巨头的崛起,也与外资零售巨头形成激烈的竞争。国内发展势头良好的超市巨头如华润、永辉超市不断加速全国扩张步伐,地盘的抢占加剧了三巨头与国内超市的竞争,导致了其在我国市场份额和业绩的下滑。国内超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资金、经营管理能力、管理理念等方面逐渐成熟,使得外资巨头的优势逐渐丧失,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避免。

前瞻网指出,短期内,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市场竞争环境渐趋激烈将无法改变,外资零售巨头应该从加强自身经营管理能力,调整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以适应中国市场。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以形成良性的盈利模式,同时不断的开拓多种零售业态以适应中国市场,如社区超市、标准超市、电子商务等。

前瞻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零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我国已形成内资区域割据,外资全国布局的超市市场竞争格局。外资巨头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政策的倾斜快速地占领了我国零售市场。但随着国内超市的崛起和政策红利的退出,我国将形成内外资超市全国争霸的局面。

首钢收购澳铁矿受阻的法律分析 第5篇

2008年1月31日, 首钢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首长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简称首长国际) 宣布收购Gazmetall Holdings (Cyprus) Ltd公司所持有的澳大利亚吉布森山铁矿有限公司的股份, 收购分两部分:一是Gazmetall将所持吉布森山公司9.47%的股份, 合77, 436, 215股出售给首长国际;另一部分是Gazmetall将其另外持有的吉布森山公司9.98%的股份, 合79, 333, 682股的选择权给与首长国际。整个交易完成后, 首长国际将持有15.68亿股吉布森山公司的股权, 占其总股份的19.73%。

在首长国际宣布上述收购后不久, 即遭遇了阻力。2月18日, 吉布森山公司向澳大利亚收购委员会提出申请, 要求调查并阻止上述交易, 其理由是:首钢已通过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亚太资源有限公司 (简称亚太资源) 在吉布森山公司持有约20.22%的股份。首钢旗下的首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简称首钢香港) 目前拥有亚太资源16.09%的权益, 该公司同时拥有首长国际40.71%的权益。首钢集团此次通过首长国际再收购吉布森山公司19.73%的股份, 违反了澳大利亚《公司法》关于收购上市公司持股比例的相关规定。

澳大利亚收购委员会2月26日开始受理吉布森山公司的申请, 2月29日发布公告, 下令暂停首钢集团旗下企业对吉布森山公司19.73%股份收购的交易。根据公告, 首长国际和Gazmetall在公告之日起两个月内, 或未获得处理结果前, 暂停股权买卖交易。

收购受阻的法律缘由

(一) 收购涉及未经披露的关联方

吉布森山公司向澳大利亚收购委员会申请阻止该项收购时, 主张亚太资源和首长国际构成关联方, 故应当考虑亚太资源已持有吉布森山公司20.22%的股份。根据澳大利亚《公司法》的规定, 若第三方事实上控制着两家公司, 且对这两家的经营、资源和业务有重大影响力, 这两家公司就可以被认定为关联方。在此次收购中, 首钢集团的子公司首钢香港持有首长国际40.71%的股份, 是其第一大股东, 首钢香港同时持有持有亚太资源16.09%的股份, 为其第二大股东;首长国际和亚太资源均为在香港上市的中资公司, 两家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同为曹忠一人, 曹忠同时还是首钢香港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和首钢集团的总经理助理。从这些公开的资料显然可以判定, 首长国际和亚太资源构成澳大利亚《公司法》所谓的关联方。

(二) 违反了收购上市公司持股比例的相关规定

吉布森山公司认为, 首长国际的关联方亚太资源已持有吉布森山公司20.22%的股份, 若此次首长国际再收购其19.73%的股份, 则首钢集团通过首钢香港将间接持有吉布森山公司近40%的股份。根据澳大利亚《公司法》的规定, 投资者收购上市股份超过20%时, 必须履行全面要约收购义务或申请豁免。因此, 除非首长国际提出全面要约收购, 这起收购依法将不得进行, 而全面收购所需的资金非常庞大。

值得注意的是, 亚太资源在吉布森山公司的持股超过20%时, 并未引发强制性的全面要约收购, 其原因何在。根据澳大利亚《公司法》的规定, 股东每6个月购买3%以下的公司股份, 可以不受持股超过20%需要履行全面收购义务的规制。亚太资源于2006年11月开始陆续收购吉布森山公司的股份, 至2007年2月, 亚太资源所持吉布森山公司股份达18.99%, 一年之后, 即2008年2月, 亚太资源又收购吉布森山公司1.23%的股份, 其在吉布森山公司的持股这才达到20.22%。亚太资源时隔一年才收购1.23%的股份, 因而符合上述规定, 可以合法豁免全面收购义务。

可见, 首钢此次收购吉布森山公司的股份受阻, 完全是由于对澳大利亚收购法规的不了解所致。目前, 中国企业正掀起往澳洲投资收购的热潮, 吸取首钢的教训, 对澳大利亚的相关法律法规作深入研究应当成为收购前的必备功课, 尤其是澳大利亚的外资收购审查制度, 最近出现了不利于中国的新规定, 我国企业都应当充分了解、有所准备。

澳大利亚的外资收购审查制度及最新立法动向

(一) 澳大利亚的外资收购审查制度

澳大利亚对外资收购审查的主要法律依据是1975年制定的《外国人收购和接管法》 (Foreign Acquisitions and Takeovers Act 1975, 简称FATA) 。依据该法设立了投资审查委员会 (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 简称FIRB) , 下属于财政部, 专门负责外资审批和管理工作。

根据FATA, 澳大利亚对矿产、金融、媒体等关键领域的外资收购实行项目申报和审批制度。外国公司收购澳大利亚公司属于下列情况的, 须经严格审查, 以认可为必要:1.外国公司收购澳大利亚公司股份15%以上 (或拥有澳大利亚公司股份15%以上的外国公司收购澳大利亚公司股份达40%者) , 以及收购资产在500万澳元以上的收购项目;2.因购入资产而取得公司;3.对外国投资者给与使用澳大利亚公司资产的权利或参加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所订立的租赁契约;4.以增加外国投资者在董事会中相对的表决权为目的, 使外国投资者取得15%以上的股权的契约。

此外, FATA对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外资收购特别做出了限制性的规定。根据FATA, 如果外国公司收购澳大利亚企业有悖于国家利益,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则有权下令禁止该项收购。2001年4月, 壳牌澳大利亚投资有限公司 (美国公司) 收购澳大利亚Woodside石油公司的主要股份, 就被认定为有悖澳大利亚国家利益, 而由财长下令禁止收购。Woodside是一家与壳牌合作举办的合资企业, 旨在开发和经营澳洲最大的能源项目。可见, 澳大利亚对外国公司在其重要资源领域的战略收购是高度关注和警惕的。

(二) 值得注意的立法新动向

2008年2月17日, 澳大利亚财长韦恩·斯旺宣布了规范外国政府投资六项原则, 其目的是“提高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机制的透明度”, 以评估“外国国有企业和主权财富基金对澳大利亚的投资是否有悖国家利益”。这项审查计划调查范围包括:投资澳大利亚公司的外国国有企业和主权财富基金, 它们的运作是否独立于其政府;它们的投资是否会导致行业垄断, 是否影响税收, 是否影响国家安全, 是否会影响澳大利亚商业的运转和趋势, 以及是否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此外, 外国企业的融资和公司治理安排也将受到审查。

农网工程受阻杆坑淹死孩童 第6篇

某县供电公司把所属供电辖区李庄村农网工程委外施工。2010年7月15日, 外包施工队对李庄村农网进行施工。原李庄村没有配电变压器, 和附近村庄共用一台配电变压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家用电器不断增多, 用电能量也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 致使到户电压在高峰负荷期间只有160 V左右, 当地村民经常向供电所反映要求进行低压线路改造。供电所及时把客户要求向供电公司反映, 供电公司把李庄村列为农网工程第二批。考虑到李庄村没有配电变压器, 为保证今后的可靠供电, 供电公司为李庄村设计新装一台200kVA配电变压器, 延伸10 k V线路800 m, 共计16基电杆。当天工作是对10 kV李庄支线立杆。在栽立李庄支线第9基电杆过程中, 受到当地村民李某某及其家人的强烈阻扰, 其认为该电杆树立在其家房屋门前西南方, 属于“白虎头”位置, 会给全家人带来不利和灾难。尽管供电公司向客户解释说此种说法纯属封建迷信, 并找到当地村、镇两级领导前来协调, 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天黑后突降暴雨, 施工人员及调解人员全部撤离。

晚上20时许, 暴雨停止, 李某某家7岁的男孩出来玩耍, 由于天黑, 且道路泥泞, 一不小心, 滑入杆坑中。杆坑深度为1.9 m, 暴雨使杆坑积水到1.6 m处。小孩滑入杆坑后, 也不知呼救。等到家人发现小孩不在家, 急忙找寻, 最后发现小孩在杆坑内, 打捞上来时, 小孩已没有了呼吸。家人不会使用溺水急救措施, 急忙打120急救电话, 由于暴雨后道路难走, 待救护人员赶到, 小孩已溺水死亡。

2 事故原因

(1) 施工人员严重违反《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线路部分) 》规定, 在居民区交通道路附近开挖的基坑, 未设坑盖或可靠遮栏, 未加挂警告标志牌, 夜间未挂红灯。由于暴雨突然来临, 施工人员只顾收拾施工工具和材料, 没有对杆坑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就撤离现场, 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 封建迷信思想是造成孩童溺亡的重要原因。在该起事故中, 若李某某及其家人没有封建迷信思想, 电杆树立后不存在杆坑, 也不会发生孩子溺亡事故。

(3) 施工企业与当地村民施工前沟通协调欠缺是事故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若前期沟通协调充分, 做好当地村民的思想工作, 也可避免该起事故的发生。

3 预防措施

(1) 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遇到施工难题又形成安全隐患, 要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 切不可听之任之。

(2) 电力线路工程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做好现场勘察, 深入调研, 及时与属地村、镇沟通协调, 掌握线路沿线新农村建设、道路规划、经济作物种植等情况, 尽量避免农网工程与当地百姓利益发生冲突。

(3) 供电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 在各级政府、当地群众中间营造全力推进农网工程项目的氛围。要让各级政府、当地群众明白农网工程资金来之不易, 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错过此机遇可能会影响今后的安全可靠用电。

美国市场受阻何不另觅它境? 第7篇

笔者很是理解华为、中兴参与美国市场竞争的心情。全球经济低迷以及电信运营商网络升级的空档期, 使得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增长势头不容乐观。而受欧债危机及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等影响, 未来几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增速还将持续下滑, 现有的市场空间难以成为电信设备商的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撑。研究公司Ovum也认为, 2012年电信运营商支出增幅将降至5.5%, 远低于2011年的12.2%。具体到华为和中兴, 最新的业绩显示, 不但其营收增长放缓, 利润更是陡降。

正是基于上述这些原因, 使得美国市场成为全球电信设备商关注的焦点。毕竟美国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电信设备销售市场, 尽管全球其他电信运营商都在缩减支出, 但惟有美国电信运营商在苹果、谷歌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强力推动下, 进行网络升级的开支不减。难怪业内有“得美国电信设备市场, 得电信设备天下”的说法。尽管如此, 人家就是以不存在的理由为由不让华为、中兴进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与其愤慨与等待, 不如另觅它境。

笔者理解的另觅它境一方面指市场, 另一方面指产品。所谓市场就是在竭力争取进入美国市场的同时, 像中国、亚非等一些新兴市场也并非无潜力可挖。例如中国市场, 随着3G的演进, 4G很快就会到来。尤其是中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 其4G的TD-LTE建设已经启动, 原有的TD网络在完善之中, 这些都应是华为和中兴的机会。而说到产品, 华为和中兴的终端, 例如智能手机这些年发展迅猛, 并均立志进入全球三甲, 而这个市场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他们完全可以将部分资源倾斜在此, 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思维受阻 第8篇

1 事前分析, “四个提前”确保项目按期开工

为确保农网项目真正可行、符合实际, 在项目实施之前, 该公司就要求发展建设、运检等相关部门主动参与, 做到“四个提前”。一是工程提前介入。在项目立项阶段, 主动与上级规划设计部门联系, 积极参与线路、变电站选址、线路路径确定, 针对建设环境提出站址及路径建议, 注意避让建设环境恶劣、建设敏感点较多、民情复杂的区域。对于没有可研审查意见、土地使用指标、政府态度不明确的项目, 一律不列入年度建设计划。二是计划提前管控。在项目计划阶段, 及时根据年度建设项目, 编制预控计划, 明确各环节计划控制时间, 落实责任到部室、到专责, 确保工程前期设计招标、初设评审、物资及非物资招标、施工图设计、现场“四通一平”、项目部建设等按计划完成。三是前期工作提前开展。在项目前期阶段, 上级年度预安排计划下发后, 及时制定详细的前期工作计划表, 按实际开工时间提前1个月进行内控。同时加大工程前期协调力度, 提前召开年度新开工建设项目工程前期协调会, 将前期工作计划表和设计图纸下发至相关供电所, 在公司主动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的同时, 要求相关供电所积极与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沟通协调, 并严格按照“大建设”体系要求, 配置前期工作专职人员。四是设计工作提前准备。在项目设计、施工阶段, 统筹考虑设备中标及图纸设计时间, 按时间节点督促设计、业主项目部、物资等部门及时开展工作, 确保工程按期顺利开工。

2 事中沟通, “三项机制”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为确保农网项目顺利实施、按期完成, 该公司在工程建设阶段, 创新建立了“三项机制”, 从制度上给予了可靠保障。一是建立电网建设汇报机制。坚持认真落实属地化工作相关要求, 年度建设计划编制前, 就主动向当地市政府汇报电网建设规划工作, 争取政府在项目征地等前期工作上的支持;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每月向政府汇报工程进度和需要协调的事项;如遇重大受阻问题, 随时向政府汇报, 争取政府现场协调解决。二是建立与属地政府联动的受阻事件分级干预机制。在施工进程中, 根据受阻情况的不同, 对受阻事件进行分级, 并主动向不同级别政府汇报, 建立与属地政府联动的分级干预机制。如施工过程受到个别村民阻扰, 由工程所在地供电所负责人主动向当地乡政府汇报, 由乡政府、派出所、村委会协同解决。如施工过程发生群体阻扰事件, 则由公司主管领导向市政府工业科汇报, 并协调市政府工业科, 督促乡政府、派出所、村委会协同解决。如发生涉及政府职能部门、重点大型企业或恶性阻扰事件, 则由公司主要领导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 督促政府职能部门解决。三是建立政府主导属地协调工作机制。为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网建设工程, 在农网项目工程上建立政府主导的属地协调工作机制, 每项工程开工前都坚持促请市政府召开由属地政府主要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乡政府领导、村委会干部参加的工程协调启动会, 印发工程建设手册, 将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纳入当地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都参与到农网建设项目过程中, 营造了良好的农网建设外部环境。

3 事后总结, “两个成果”确保工程顺利投运

为认真借鉴农网项目建设成果, 为下一次项目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该公司在工程完成后总结形成“两个成果”。一是形成建设过程典型案例分析成果。每项工程投运后, 该公司都会组织相关参与部门、供电所, 对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受阻问题、解决方法、每个阶段实际进展与计划对比情况等进行认真总结, 最终形成项目建设过程典型案例分析成果, 供各参加单位、部门学习参考, 以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二是形成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成果。每项工程投运后, 该公司都会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流程、制度等进行梳理, 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和提炼, 并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流程、固化制度, 形成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供今后工程借鉴。

上一篇: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一篇:商务谈判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