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绘画范文

2023-10-16

思维绘画范文第1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对绘画的定义和相关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分辨美术类别,提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力。可从以下角度关注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提升:不同材料的运用使美术作品有不同的样式、技法和美感;不同的美术样式有其独到的功能、创作规律和审美风格;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美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美术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知识目标: 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

3、能力目标:认识、理解绘画的概念和分类。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半分钟)

1、出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

看到这么美的作品,你们有什么感觉?肯定有同学们说:美!的确。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作品,都属于绘画作品。可是,你知道什么是绘画?绘画有哪些画种?是如何区分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请同学们就跟着我来一起走进绘画课堂吧。

设计意图:开篇设置悬念,抛出问题,引出焦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识绘画

1、绘画,是在平面上塑造空间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

2、按照工具材料来分,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素描等画种;

3、按照表现题材来分,有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和花鸟画(静物画)等画科;

4、按照功能用途来分,有壁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招贴画、漫画和插图等不同体裁。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帮助学生认识绘画的种类。

(三)具体了解绘画

1、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2、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中国油画最早起源于距今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

3、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版、纸板、麻胶板、塑料板、绢网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自己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均被认为是版画。

4、素描:指用单色或简单的颜色的工具描绘对象的轮廓、体积、结构、空间、光线、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的绘画方法。

5、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6、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的水彩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画法通常分“干画法”和“湿画法”两种。

7、壁画,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8、装饰画的起源可以追潮到新石器时代彩陶器身上,确切的讲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帛画艺术,一般分为具象题材、意象题材、花卉题材、人物肖像题材抽象题材和综合题材等等。

9、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10、招贴画 “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 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

11、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主要是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

12、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今天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配图、卡通吉祥物、影视海报、挂历、装饰画、包装等多种形式。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具体认识绘画,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课堂小结

思维绘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西方现代绘画;中国绘画;主观;简约;形式;意味

西方绘画从模仿现实的古典绘画、学院绘画到现代绘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直到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1],才为现代绘画做了界定。

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呢?简单地说有这么几方面。第一,“形式”,即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的有机组成,也就是艺术作品独特的结构合成,如构图、色彩、点、线、面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画面效果。第二,“意味”,这是艺术品本身的形式所散发出的打动人心的部分,或者说是对观者精神刺激的部分,或愉悦或恐怖或联想,是一种审美的界定。意味和形式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绘画“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艺术自身散发出来的,与现实没有利害关系。这种感染力完全来自绘画自身。由此,就生成了现代绘画—主观,简洁,关注本体,关注艺术语言,偶然,随意,强调绘画自身的审美,不强调社会性。对形式和色彩的特殊强调,最终使绘画走向抽象。

19世纪末,西方绘画在经历了古典绘画、学院绘画和印象派之后,突破绘画传统,不再把绘画看作对现实的模仿和再现,而是从绘画本体出发,从个人出发,对绘画的方法和语言进行深入的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画家自身个性特点,以及对色彩的主观认识和运用。这样的绘画作品通称为现代派绘画。代表人物有塞尚、凡·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波洛克、德库宁、勃拉克、马库斯、米罗、霍克尼等。

塞尚衣食无忧,不愿与外界有太多交流。他对绘画色彩及造型开启了主观思考,把物体看成几何形体,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现代派画家对其推崇备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马蒂斯为“野兽派”代表人物,其绘画色彩主观、鲜明、亮丽,造型不拘于现实。毕加索是一个艺术明星,一生不断出新,一刻也不让自己的绘画停留,“变动”成为他绘画的永恒主题。“立体派”更是其标志性的名头,彰显了绘画中“形式”和“意味”对视觉和精神的冲击。而波洛克和罗斯科的出现使有意味的形式发展到了极致。由于对形式和意味的深入探索,绘画不得不走向“抽象”。而这种极致的抽象绘画又不得不让人去洞察绘画背后的隐秘以及其创作过程,“行动绘画、抽象表现”[2]等名词因此而产生。然而,无论是后印象派、野兽派还是立体派等画派,这些绘画大师都不约而同地对东方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凡·高就对日本绘画情有独钟。他临摹过多幅日本绘画,并把日本绘画作为自己绘画中的背景。马蒂斯说:“我的启示来自东方,我效仿中国人。”[3]51毕加索更是赞赏中国绘画和书法,曾经说:“我若是个中国人,我或许就不是画家,我的画或许就是写成的。”[4]他还由衷地说中国有最优秀的艺术,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还来西方学习绘画。米罗把中国书法中的抽象性线条融入绘画,使他的绘画更加奔放,酣畅淋漓。霍克尼在游历中国之后摒弃了“灭点”[5]的观念,这种突变使其艺术达到高峰。

那么,是绘画中的哪些因素让现代派绘画大师们为之倾心呢?根据克莱夫·贝尔的论断,意味和形式以及产生二者的观点和方法成为现代绘画大师们手中的宝器,并成为与中国绘画融合之处。

一、主观

西方现代派绘画正是在绘画观念上抛弃了传统写实绘画的客观性,而使绘画回归本体的。它注重画家本人的感受和主观认识以及情感的表达,由模仿走到表现。

马蒂斯和毕加索绘画中的人物形态、色彩的运用都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形变”成为马蒂斯、毕加索造型的重要特点。画家强调物象的韵律、动感以及符合画面的布局,面对物象进行改造,使其符合画面的需要而不是符合现实的物象;在色彩上也抛弃了印象派及以前学院艺术对客观、科学的色彩关系的描绘,从画面需要出发,用色主观,并且以纯色为主,使画面亮丽,更有装饰感。马蒂斯认为包括色彩运用在内都是创作,无论是在色彩还是被描绘的对象上,表达的都是自己的感受。这些方面与东方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姚最提出要“立万象于胸怀”[6]5。而北宋文人画家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6]7这些都是对绘画主观表达的看法。而自入元朝以后,则所谓的文人画风日渐隆盛。

盖当时诸家所作,无论山水、人物、草虫、鸟兽,不必有其对象,凭意虚构,用笔传神,非但不重形似,不尚真实,乃至不讲物理,纯于笔墨上求神趣,与宋代盛时崇真理而兼求神气之画风大异。论者美其名,曰文人画。

由于当时的社会矛盾尖锐,许多文人志士寄情于书画。

凡文人学士,无论仕与非仕,无不欲借笔墨以自鸣高。故其从事于图画者,非以遣兴,即以写愁而寄恨。其写愁者,多苍郁;寄恨者,多狂怪;以自鸣高者,多野逸;要皆各表其个性,而不兢兢以工整浓丽为事,于是相习为风。

中国画中, 墨竹以墨代绿, 无中生有,虚中有实,画家通过主观理解对客观物象进行描绘,而不是去模仿。元人汤垕曰:“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7]320从绘画观念上来看,不拘泥于物象,强调画家主观认识和个性的主观表达使得西方现代绘画与东方绘画在观念上相通相合。

二、简约

“简约”存在于主观之中,也就是绘画中说的“概括”一词。塞尚把物体概括成几何形体才有了现代绘画的开端。他善于分析,专注形式,将形式简化,呈现出质朴的画面。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又把一个复杂的人体概括地结合到一个平面上。而马蒂斯的老师莫罗就认为方法越简单,感觉越明显。莫罗曾预言他的学生马蒂斯是“为简化绘画而生的”[3]39。在马蒂斯的绘画中,线条的简练成为主要特征,在灵动和简练之中让线条赋予形体以特定含义。他用简练的线条、简洁的构图、简明的色彩表达最深邃的情感。“简约”贯穿于马蒂斯的整个艺术人生,成为他的艺术标志,而“简约”也成为马蒂斯乃至现代派绘画造型的一个原则。而这一点恰恰来自马蒂斯对中国绘画的认识。—他竟然认为他是在巴黎的中国人。无独有偶,毕加索通过研究塞尚的几何理论,掌握了简的要素,用简练的造型构成物象。更有甚者,在西方现代绘画中把“简”做到了极致,變成无,在“极简”中传达艺术家的思想。

东方绘画对“简约”的表达更加深入。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写道:“故以笔墨论画,元人实能以简逸之韵,胜前代工丽之作,不失为绘画史上一次进步之现象。”[7]294写意画又被称为“简笔画”。写意画不仅仅造型概括而简练,笔不到而意到,留白处见精神,且蕴含着深邃的人文情怀。简是概括、精简而不是简单。倪云林云:“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者也。”[7]319寥寥数笔,便自成画。中国绘画更是达到简的极致,少一笔不行,多一笔不可。如画家八大山人的绘画,寥寥数笔,便入神髓。

三、形式

在现代绘画中,形式是艺术家在创作绘画时的主观逻辑,往往与现实的存在形式相背离,在绘画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这种形式在西方绘画中表现为构图或者画面构成。它是有机的综合组成,构成画面的框架,使形式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画面的形式反映着画家对绘画规律和审美的理解。在毕加索看来,绘画的形式非常重要,因为形式能固定绘画。在霍克尼的绘画中,我们看到他把中国的散点透视改造成反转透视,形成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从而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高峰。霍克尼在1981年来到中国,在游历中,他开始对东方艺术产生了兴趣。他发现中国人在11世纪时就摒弃了“灭点”的观念,在他看来“灭点”意味画家是静止的。但是,在中国的卷轴画中,观众就可以在城市里穿行。他认为这就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天壤之别。为此,他创造反转透视,使其绘画产生了独特的形式感。米罗将书法变化的形式带入他的绘画,使画面更多地出现书写性和动感。1966年,他第一次去日本旅行,对亚洲文化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日本文化的强烈影响,使他采用了新的形式。他一直被日本书法家的作品吸引,东方的书法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大写意绘画的点线面布局,简约的几笔模块构成了动感的形式,灵动而简约,多一笔不可,少一笔不行。这种形式感更加强烈和突出。南齐谢赫提出“六法”,其中“经营位置”被张彦远称为“画之总要”[8]54,道出了“形式”的重要作用。中国画家为构成感人的形式总结出丰富的表现方法—取舍、宾主、呼应、虚实、疏密、露藏、开合等;在透视上采用散点透视,总结出高远、平远、深远、迷远、幽远等绘画规律。而这些形式规则正是东方韵律的体现。

四、意味

在强调绘画性的基础上,克莱夫·贝尔提出“意味”是特殊形式、构图、色彩综合组成的画面趣味。这种趣味更多地呈现绘画本体的可观赏性,如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罗斯科的绘画有强烈的个人意味。在他们的绘画中“形象”被消解,画面的痕迹不具有某个现实的象征性,是艺术家的自我释放。这种释放造就了对观者具有强烈吸引的形式,从而滋生了让观者无可名状的意味。波洛克通过滴洒技法使画面产生高密度的彩痕,这种色彩在画面自然留下的痕迹交织在一起,使画面产生一种迷幻感。而罗斯科的绘画通过平涂的色块产生对观众的刺激,让人走近观看会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久观又产生出一种宁静的意味。观者可以感到自己被吸入画面,并感到某种难以名状的敬畏感。这一切正是现代绘画中形式意味的最恰当阐释。这种意味在西方现代绘画中既表现为趣味,又是一种精神的指向。

中国绘画中对“意境”的强调有“趣味”的成分,但是中国绘画又把那种“意境”引申为一种人文的情怀。宋代欧阳修提出“画意不画形”[8]81,苏轼云“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8]82,都体现了“尚意”“重神”的理论观点。而宋代陈去非(简斋)论画也有“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8]82的表达。而倪瓒的画“逸笔草草,取其逸气”,更是不重形似而直抒胸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象,都以“虚”为依仗。屠隆之言确是精到:“意趣具于笔前,故画成神足,不求工巧,而自多妙处。”[7]358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绘画对“意味”的强调。西方现代绘画从古典绘画到学院派绘画,直到印象派绘画,更多地注重绘画中的“科学性”,强调绘画与现实的接近。而回到绘画本体的观念,使西方艺术家产生了对绘画“意味”的探索,最终使现代派绘画中的独特韵味自然形成。而中国画对意味、意境的主观表达却出现在文人画的滥觞期。从时间维度上来看,不得不说西方现代绘画在某些因素上带有了东方意味。

由以上可以简略地看出西方绘画与东方绘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个叠合期,这就是西方现代派绘画时期。它与中国绘画在形式、意味、方法、观念上有奇妙的相似之处。正是这些绘画理念的产生和技法的运用产生了西方现代绘画。而这些绘画理念早在中国的元明时期就已经相当成熟,比西方早六百多年。然而,中国写意绘画最终走到“似与不似之间”,而西方现代繪画则走向了“抽象”的极端。

思维绘画范文第3篇

当今国内的绘画创作中, 无论是在绘画语言表达上还是在内容或题材的选择上, 都已多态呈现。在广泛的主题选择上, 无论形式语言或者是绘画语言都在日渐丰富多彩, 然而这都基于艺术家本人对绘画个性语言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这也是他们艺术修养和见解的一种提升和表现。而从另一方面来看, 这也反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 开始向精深上的需求上跨越, 从刚开始的简单的精神需求到现在的有深度和高度的审美需求。这也使得艺术家本身必须去提升自己的个人绘画技能和表现手法以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在近几十年来的油画创作中, 除了表现传统的山水人物题材内容之外, 更有人向新的领域开始突破。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油画创作中的“城市风景”和“工业风景”等, 张新权恰是这一题材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刚开始画画时, 他以画田园生活和自然风景为主。随着阅历的加深, 他对绘画的理解也不断加深。随社会的发展变化, 他的写生作品中, 描写自然乡村绘画作品中, 不时出现一些现代化工业产品,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汽车、还有废弃的瓶瓶罐罐等。这些工业产品的出现, 也恰恰说明画家内心中对现代日常生活深深的思索。在之后的绘画创造中, 他把工业产品、生活废弃品为元素的创作思路不断扩大, 于是他油画风景创作中出现了一批类似于工厂一角、港口码头、汽车, 轮船等油画风景作品。张新权的绘画作品诸多的描绘工业题材后, 他的画面当中的色彩一改以往,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新权为何会去关注那些工业性的题材呢?又为何会选择那样独特的个性语言呢?也不知道他画得是什么样的感觉, 拿着画册舍不得放下, 从刚开始的不可思议到后来的佩服, 那种独特的视觉和极具个性的油画语言像强有力的吸铁石一样把我吸引住了, 我在想他是如何能把具象的物象分解成抽象的符号, 然后组合成那种看似具象且又富有抽象的画面感的, 种种困惑油然而生。通过观看他的画展我开始尝试着理解, 并反复的思考如果我自己去画这样一张画我会怎么处理, 会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呢?带着我的疑问, 我不断翻阅他的画册, 并且通过去观看他的画展, 然后自己总结分析。在深入的研究分析后我发现他的工业题材绘画作品的色调大都比较平和沉稳, 隐隐约约的透露出不可名状的某些的沧桑感, 他的作品颜色也比以往的色彩较为明亮, 几个大的色块组合画面, 但保持了早期笔触的潇洒与爽利。虽然“为工业文明造像”可能是张新权绘画创作的初衷, 但他不为现实的纷繁的景观所控制, 不拘泥于真实的景观复制, 而是更加主动的根据自身内心的感受和画面的需求, 主观能动的进行处理以便达到再创造的目的。在风景写生绘画中大胆的运用色块分割重构画面, 用笔更加豪放自如, 以便更好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和需求。这种主观控制带有鲜明的风格特点, 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独特的新鲜感, 使观者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我想这也是他的作品不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肯定并接连获取全国绘画大奖的一个直接的原因。

从张新权的油画学习发展道路来看, 他至今为止曾经经过了两次重大的突破, 或者说历过两次非常重要的变化。第一次是20世纪初, 他的画风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开始初苏联油画体系时的没有什么独特视觉个性和个性语言面貌的格局, 到以堪称精湛的油画艺术的独特视觉和个性鲜明的绘画语言面貌, 开始在全国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崭露头角, 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奖项。这一时间阶段, 他的作品中显露出他对油画艺术所理解的特有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以及展示了他自己使用的极具个性的绘画语言。另一次就是前几年, 当他将绘画内容由都市风景转向船的系列和姑苏园林之后, 他用与众不同的艺术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法, 更加大胆地对视觉图像效果进行了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重新分解和组成, 2010年创作的《雪龙号》在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上荣获金奖, 姑苏园林为题材的风景画同时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张新权油画艺术创作的两次非常重要的突破, 同时也合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变化规律。两次飞越突破, 显示出他对艺术的思考和对绘画语言的尝试探索,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 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特征。

他的成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让我们收获良多。我们同时也在思考该用怎么样的言语来概括了张新权的油画风格, 意象性, 还是写实性?看来, 这些都不够贴切。毋庸置疑, 我国的传统水墨绘画中的抒情性表达和写意表达, 加上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 都潜移默化的对他的油画创作产生了一些影响。他的绘画技巧骨子里带有些意象性的表达, 这些影响鲜明的表现在他的绘画语言中, 例如笔触的运用, 色彩的搭配组合, 空间结构的处理等。这无非就是油画语言的所打动、吸引人的所在。放眼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壤里, 油画不断吸取养分, 沐浴着春风茁壮成长, 承载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画的表现技巧, 可是它不应该也不会被中国民族绘画的形式语言所取缔和同化, 而要保持并发挥它自身所特有的风格和基本特色。这样来说, 张新权油画创作的价值, 远不在于照搬照抄原物象, 而是用自己对物象的特殊感受和理解赋予了他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和独立个性的表达方式。人们之所以需要艺术, 正是因为人们审美需要和审美享受, 张新权正是运用人们对艺术的审美需求并用自己独具一格的绘画语言打动着人们, 唤醒人们对真善美追求的同时, 同时也增强绘画自我个性的艺术自信, 而这也恰巧只有油画独特的形象语言能够提供。

通过对张新权的油画艺术的个性语言和独特视觉的分析, 一方面我们能发现任何一个艺术家的个性绘画语言的形成, 都是经过艺术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探索、总结而来的, 是经过对自己一次次的否定, 确立一个新的概念然后经过在实践中的再次判定, 最终确定的一种具有个人特色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技法是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表达感受服务的, 在面对广泛的题材时需要寻找到真正触动自己内心深处的对象, 经过提纯和概括总结, 并用自己寻找到的具有自身个性的语言来表达出来, 而不是照搬照抄。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的艺术作品, 才能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 引起人们心中的那一丝丝涟漪,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摘要:本文以张新权的绘画艺术为研究对象, 并对他油画题材的选择以及油画艺术语言进行探索分析, 以此阐述说明张新权绘画艺术对我油画创作学习的影响。

思维绘画范文第4篇

艺名:拓跋尔罕;斋号:西南隐王。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成就:绘画作品有《天上的南诏》系列、《云南秘境》系列、《夜郎幽界》系列、《追踪人类》系列等;书法作品有《鹰意象》系列、《12生肖》系列、《意书18虎》系列、《中国字谜》系列等;出版艺术理论 书籍《后意象派艺术美学论》(专著)、《后意象派艺术10大观念》(系列)《艺术流派简论》等。

我的绘画艺术生涯(当然也可包括书法艺术在内),始于2005年,如今是2015年,刚好10年整。

此前,我对绘画艺术作品的形成知之甚微,且不说经验化的创作体会,就连业界所谓的道行常识和观摩阅历,也都一点没有。其他业人好像十分忌讳这个说法,从他们的所谓的艺术简历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出。但对我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值得保守的业界秘密,几乎已是业界内外众所周晓的实际状况。

与业人们惯于忌讳的东西恰然相反,没有这类所谓“违背”从业的“常识”和“资本”,正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绝佳幸事!因为这样——既减轻了多余的精神压迫,也拦截了讨厌的信息污染。在这件事情上,我始终会深深地感谢命运之神的奇妙安排,它是那么出人意料而又相当到位。使得那些从幼到老、从内到外都痴迷或者混迹画坛的、所谓的绘画行家,亦也大惊失色、望尘莫及。

那年,本人已逾40。写诗作文,系职业既定,自然不容推脱。别的,啥都没去乱想。

一晃眼,不觉就是10年。

这10年里,我在进行绘画创作的同时,也在进行古今绘画的研赏,有直接地感受,也没少间接地发现。当然,便毫不客气地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创作与理论一体化的后意象派艺术,这些都已程度不同地著称于世。至少,在中国当代的绘画史上,是完全可以鼎足而立的。

在我自己所创作出的若干系列绘画作品中,《云南秘境》系列从2010年到目前为止,现已有36幅先后面世。较早的部分作品皆已在国际文坛艺苑产生巨大反响,获得了广泛的高度认可。毫无疑问,《云南秘境》系列,既是我自己的具有代表性的手绘画作,也是中国当代整个绘画艺术的全新闪亮之作。它具有高纵度和高强度的突破性与超越性。这样的结论,亦非完全由我自己得出。而是源自国际国内专家学者和艺术受众的普遍评估。

远的暂且撇开不论,仅说近数十年来的显象。所谓“中国绘画艺术”,实际上是非艺术化的“生计技术”,一直处于自然性的或非自然性的艺术游离状态。上,不见天赐之灵;下,不见地生之气;没有自己的根和魂。绘画也不紧系自己源于文化和文学的胎记,沦落为各个不同阶段时政和商业的附属品。同时,也成为各类社会江湖的催生物。一句话:所谓“绘画艺术家”和“绘画艺术品”,缺乏自身独立高标、纵横海陆的艺术法则和艺术前瞻。

诗、书、画、论,“四重轮奏”般的后意象派艺术的凛然出现,大型系列绘画《云南秘境》的不断地顽强进击,让沉寂已久的中国绘画艺术本该拥有的学术价值重放光芒,并以其穿透一切的沛然莫御之气,让人文艺苑为之瞩目。同时,《云南秘境》绘画更深具时空互动、与时俱进的艺术张力,它也向对物质高度依赖、对精神不忍割爱的“后人类文明时代”的芸芸众生,发出了可以双赢不悖的拥有信号,形成了潜质可挖的市场价值。

国际国内的高知专家、学者,所评估和赞誉的所谓“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重交响”,或许正是《云南秘境》系列绘画与中国当代绘画生态的分水岭。也同样正是让中国当代绘画从灵魂游离到回归本体的——航标矫正与重新启程。

那么,《云南秘境》系列绘画的艺术之法和镇画之宝,到底都有些什么呢?

思维绘画范文第5篇

【摘 要】绘画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绘画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影响到学生绘画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本文就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美术教学 绘画欣赏 课堂教学 问题 应对措施

现代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更是受到了高度重视。绘画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绘画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影响到学生绘画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本文就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一、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绘画欣赏课不仅是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美术欣赏水平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目前的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在此进行分析:

(一)没有对绘画欣赏课理论教学引起重视

美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很多人的眼里美术可能就是进行绘画活动,实际上想要学好美术这门课,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绘画练习同样重要,然而目前美术绘画欣赏课存在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足的情况。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从个人的直觉出发进行绘画或者欣赏十分重要,但是想要使学生的绘画能力与欣赏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理论境界,进而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而与绘画欣赏课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因此教师一般对学生进行简单地讲解,之后就让学生进行绘画活动,在理论指导不充分的情况下,学生的绘画水平与欣赏能力受到了限制。

(二)重绘画、轻欣赏

从绘画欣赏课这门课程的名字我们不难看出,这门课程由绘画课与欣赏课两部分组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绘画的教学,又要对学生进行欣赏能力的教学。然而在目前的美术绘画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绘画的教学,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的频率相对较低。对学生而言进行绘画学习自然十分重要,只有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才能将看到的事物绘画出来,才能将心中所想绘画出来。然而如果教师仅仅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绘画能力的教学,忽略学生的欣赏水平,那么既影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优秀作品的出彩之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绘画境界的提升。因此针对目前美术绘画欣赏课教学中重绘画、请欣赏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三)绘画欣赏课课堂教学的趣味不强

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管是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进行实际操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注重营造趣味课堂。对于绘画欣赏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然而目前绘画欣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不强,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有效的进行绘画,更影响了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与欣赏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灵感”的基础之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在绘画与欣赏过程中的灵感。

(四)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起注意

对于美术学习而言,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推陈出新,在美术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而目前教师在绘画欣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忽视了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绘画的创新。

二、应对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上文中提到了目前存在于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在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绘画欣赏课理论知识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教学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只有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感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当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十分枯燥的,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为了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的绘画欣赏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感悟,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使学生的绘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对于美术学习而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有更多的领悟,使学生借鉴更多有助于提升自身绘画水平的元素,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能够使学生的绘画境界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国内优秀的绘画作品,而且还要让学生欣赏国际绘画大师的作品,这样学生的眼界才能变得更加开阔,学生的绘画层次才能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三)提高绘画欣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有趣的课堂总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也可以组织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绘画展览活动,这样学生就会积极的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又能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使单调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有趣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创作出更多新颖、优秀的作品。

(四)在绘画欣赏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进行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绘画的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针对目前美术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起重视的现象,在新时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有思考才能有新的发现,有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本文对目前美术绘画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其他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思维绘画范文第6篇

摘要 渤海国是唐代的少数民族政权,唐代的繁荣发展不断推动着渤海国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渤海国的绘画艺术,其绘画水平非常高,后世对绘画艺术的研究也渐渐深入。渤海国的大部分绘画艺术都有唐朝的绘画艺术特色,也有一些绘画艺术具有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对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

关键词:唐代渤海国 绘画艺术 研究

一 引言

众所周知,唐代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常高,国力非常强盛,对邻国的少数民族有很大的影响。而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唐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其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作为唐代东北边陲小国渤海国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就唐代渤海国来说,在唐代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渤海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相应的成就,同时也创立了十分丰富的渤海文化。尤其在绘画艺术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绘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

二 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特征分析

1 畫面表现角度比较独特

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的画面表现的角度十分独特,这也是当前很多学者所研究的一个重点部分。唐代渤海国绘画的表现形式较为独特、新颖,绘画线条勾勒带有创作人员的丰富情感,时而坚韧,时而柔软,刻画出的人物十分逼真,神情饱满,并且图像的局部渲染有很强的立体感,具有十分丰富的韵律,从图画中可以看出绘画者具有很高的绘画水平与艺术造诣,是祖先留给后世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

2 构图的角度非常别致

唐代渤海国所绘画出的作品的构图角度非常别致,并且充分表现出绘画者较为独特的绘画视角,对后世的绘画产生很大影响。例如,贞孝公主墓的壁画有很强的典型性,绘画人员在墓室甬道的两壁与墓室中,画出横排竖列的12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12个不同形态人物的涂染颜色均都使用了铁线描法来绘制完成。整个壁画的结构布局呈现左右对称,前后照应,12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正好形成了贞孝公主墓壁画的核心部分。

3 十分注重对细节的刻画

渤海国绘画艺术有很大一部分是效仿唐朝绘画艺术的风格,而且受到非常深的影响,也取得相应的成就,尤其是对人物的细节刻画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部分渤海国的艺术绘画者可以按照所绘画的作品主题,把绘画的人物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灵活、生动。在贞孝公主墓的壁画上,绘画人员通过利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应用单线平涂技巧来描绘不同类型的人物,并且所绘画的人物形象也各不一样。所刻画的任务的五官、面庞的造型等方面用笔比较随性、自然,人物生态端庄、优雅,体态十分丰腴,对不同的任务赋予不通过的性格。并且整个壁画的画风较为纯熟,线条非常流畅,用笔十分细腻以及富有一定的动感,而且一些壁画的服饰画风在某种程度上也效仿唐朝的绘画风格,较为生动地展现了渤海国的各种人物形象。

三 唐代渤海国绘画的内容

在唐朝绘画中,不同的绘画风格所画出的作品并不相同,一般绘画殿堂府第屏风,大都是绘画为山水画,而且青绿与水墨之间的反差比较明显,和一般工艺的装饰有很大区别,花鸟画渐渐自成一派,并不局限在装饰使用方面,而在人物表现方面,除使用典型佛教题材,也将实际生活作为绘画的题材,而且渤海国人物绘画作品都非常圆润、面部都非常饱满厚重,个体都非常健壮高大,女子形态都比较丰满丰腴,明显带着唐朝人物绘画审美观,有着明显唐朝人物绘画风格特点。可见,当时唐朝文化影响之广之深。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世界文化、经济中心的时代,海内外各个方面的交流非常广泛,更不用说唐朝周边邻邦小国了。唐代文化一直都深深地影响着渤海国的文化,绘画涉及种类也非常多,这是渤海国绘画特点,依据史料可查证,绘画除了纸本以外,在服装穿着、房屋建筑和墓穴建造都会有非常完善的设计绘画图形以及图案色彩搭配。当时的绘画艺术风格完全可以从贞孝公主的墓壁画看出来,通过贞孝公主的墓壁画可以反映出当时渤海国的绘画艺术水平之高,绘画技巧非常深厚,而且能反映出受到唐朝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技艺的影响颇重,渤海国绘画题材非常广泛,绘画作品除表现人物以外,高山流水、青松翠竹、花鸟鱼虫等方面内容都涵盖,渤海国文化在传承唐朝文化的同时,也始终保持其民族艺术独特性。

1 贞孝公主墓壁画

根据史料记载,渤海国第三代王的女儿就是贞孝公主,位于吉林省和龙县就是贞孝公主的墓葬地,距今有792年了。始建于698年的渤海国,在建国百年左右始终和唐朝建立非常广泛的交往和贸易文化往来,唐朝儒家文化的精髓自然也深深地影响到渤海国文化艺术各个方面。在艺术绘画交往中,唐朝的王维、韩干等当时著名的画家的画作风格和绘画技巧对渤海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并且那个时期的唐章怀太子墓以及懿德太子墓都已全部竣工,墓室的壁画风格、绘画技巧等都对渤海国墓室的壁画带来深远的影响。

1982年贞孝公主墓被考古学家们发现,墓室里两旁墙壁内,绘画着12个各具形态的人物肖像,12个人物均是采用铁线描法进行填染颜色来绘画完成的。12个人物面庞饱满、穿着长袍、腰间束有革带,穿着服装的颜色以红、青、白、紫等颜色为主。人物神态端庄、优雅,在绘制人物面庞、五官等形态上,明显刻画了女扮男装的仪态。一些史料学者专家推测这和武则天时期的社会风情有着非常大的关联。贞孝公主墓壁画和唐朝永泰公主墓的壁画具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贞孝公主墓的壁画上的人物呈礼仪状,而永泰公主墓的壁画上的人物呈簇拥状,和真实的生活有很多相似性。

2 三灵坟墓壁画

到目前为止,渤海国的王室墓葬并未完全找到。渤海国的建立超过160年左右,但是考古学家们只找出三灵坟以及其他一些并不重要的墓穴。三灵坟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属于唐代渤海国时代最有名的墓葬。渤海国王陵区域正是三灵坟所在区域,也是这个区域唯一一个墓葬。墓地四面环水,相隔江南岸就是渤海国的故城址。墓葬用玄武岩的条石来砌筑建造,由墓室、甬道、墓道所组成,墓道朝南,墓室四周围和甬道两旁都涂有非常厚的白灰,墙壁都有彩色壁画作品,壁画基本已经损坏了,有些残存的壁画也急需修补和保护。

残存的壁画上清晰可见一团团花卉的图像,绘画技巧和用色水平非常之高,这个时期唐代的服饰图有很大改变,大部分使用花、草、及虫来写生,绘画人员所设计出的服饰图案很多都表现出一种自由、随性的绘画艺术风格。在《渤海国志长编》这本史书上记录了与绘画艺术有关联的信息,为我们后人了解渤海国绘画艺术贡献了相应的依据。从以上可看出,渤海国绘画艺术的水平非常高,所涉及到的领域也较广,山水画、书法、人物画及雕刻品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发展。

四 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分析

1 生产生活题材

生产生活题材的绘画主要是涉及人们平常的生产与生活方面的绘画作品。唐代渤海国的生产生活题材绘画作品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三灵坟壁画与贞孝公主墓壁画,涉及到人物与花卉方面的内容。从人物角度来看,唐代渤海国的生产生活题材的绘画作品一直都刻画出人物生活的面貌,绘画过程中出现的人物造型与服饰来源于实际生活。人物的形象圆脸朱唇,面庞丰腴,不管在人物的服饰、形体、及神态方面,还是人们的生活场景,都和当时的唐朝宫廷生活有很多的相似性,进而使刻画出人物的神态十分端庄。而当时的人们生活十分富裕,精神状态很好,这些人物绘画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经济繁荣和发达。所刻画的手法较为细腻,而且可以从画面中充分感受到人物的精神状态;从花卉方面来看,团花的图案偏多,图案比较美观,色泽非常艳丽。

我们从三灵坟墓室的壁画作品来看,壁画以花卉和人物两种类型为主。花卉的艺术表现都是绘画成连续的团花图案,所绘画出的图案较为精美;而且墓室壁画人物基本都是分成女性和武士,女性丰腴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渤海国墓室壁画上的花卉图案和唐代人物画中的服饰图案非常类似,这表明,渤海国墓室壁画艺术风格和唐朝墓室的壁画艺术风格基本是相同的。在贞孝公主墓中,甬道、墓室四面都画有相应的壁画,基本都是繪画有武士、乐伎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态、服饰颜色刻画与实际生活基本一致,圆脸是壁画人物常见的绘画手法,丰腴的面庞,腰间束有革带。所绘画出的人物,形体较为硕胖,充分体现出初唐时期的人物绘画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的经济、文化发展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影响。

2 宗教题材

唐代渤海国的绘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定的宗教特色。唐代渤海国的民族较多,很多人的宗教信仰都不相同,尽管各个民族间呈现渐渐融合发展的趋势,但大部分人在生活中一直都保留本民族的宗教信仰,这种形式的宗教色彩在少数民族所应用的器物及服饰中有一定的体现。但从整个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作品上看,渤海国以宗教信仰对题材的绘画作品被保存下来的非常少。

3 渤海国的绘画功能

在中国古代,民族绘画功能和教育功能对整个国家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南齐的谢赫在《画品》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在贞孝公主墓中,壁画四周奴仆们手拿乐器,说明音乐在当时宫廷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使用刻画这些生活场景来反映出唐朝统治者的心胸开阔和博爱精神,墓室壁画上人物都非常淳朴,而且对人物线条的绘画技巧非常简练,明显有许多方面继承了汉魏的艺术绘画的风格。并且除勾线之外,绘画人员所创作出的人物面部的两鬓、脸颊以及衣褶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立体感十分强。根据相关的史料证明,渤海国绘画艺术、音乐文化以及完善的社会功能都与唐朝极为相似,在对渤海国墓室壁画的赏析中可以充分证明渤海国绘画艺术和唐代的绘画具有师承的关系,渤海国绘画的发展受唐代绘画艺术的影响较深,而且在礼仪表达方面也效仿了唐代的绘画。

五 结语

总而言之,渤海国在进行民族文化融合时,充分吸收了唐朝的绘画风格,进而促进自身绘画艺术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并呈现出非常高的文化艺术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充分明确了渤海国的绘画特点受唐代绘画风格的影响较深,并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与渤海国的自身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所以,有关的历史学专家应该增强对唐代渤海国的绘画艺术的研究力度,进而提升整个研究的质量,以便加深人们对唐代渤海国绘画艺术的了解。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3B064。

参考文献:

[1] 王禹浪、于彭:《2012-2013年渤海史研究评述》,《延边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2] 马千里:《浅谈绘画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参花》,2013年第8期。

[3] 段伟:《绘画古籍文献概说》,《兰台世界》,2012年第15期。

[4] 王若鸿:《唐代绘画艺术之历史探源》,《兰台世界》,2012年第12期。

[5] 张中华:《唐代绘画艺术与唐代家具艺术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9期。

[6] 冯美玲:《试析唐代绘画艺术教育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启示》,《魅力中国》,2012年第35期。

(谭红毅,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舍长述职范文下一篇:修改工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