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与环境保护

2024-05-07

工程管理与环境保护(精选12篇)

工程管理与环境保护 第1篇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跳出了传统的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 以建设过程为对象, 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套路, 将工程的目标、对象、流程、技术等全部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上整合管理, 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的目标。

目前, 我国建筑工程界只关注工程的建设问题, 忽视工程运行阶段的管理, 对工程全寿命期基本规律的认识十分肤浅, 如对工程建成后的健康状况、工程价值的变化和功能衰退的规律等研究很少, 甚至缺乏基本的认识, 由此导致了许多非理性的、不科学的, 甚至是破坏环境的盲目的工程行为。而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程管理者没能从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角度去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工程和工程管理的相关问题。

二、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的局限性

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以工程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为主要管理内容;以管理方法为主题, 重视管理工具的使用, 如概预算软件、网络计划技术等。这种现实性的管理思维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 但是其局限性十分明显。

(一) 以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 形成以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工程价值观。容易产生为“建设而建设”的思想, 导致不注重工程的运行维护而忽视工程运行阶段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性等问题;对运行阶段工程功能和价值变化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工程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认识严重不足, 由此造成运行阶段的风险管理, 维修和更新改造决策, 工程拆除决策等研究缺失。上述现状也是造成我国大量工程“短命”的原因之一。

(二) 传统的三大目标的包容性有限, 没能反映工程界的新发展新要求, 如“健康—安全—环境”等。由于建筑工程的价值只有在运行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 而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的阶段性、局部性, 割裂了工程决策、设计、建设和运行等主要阶段的内在联系, 造成工程管理组织的分割、组织目标的不一致, 造成管理过程不连续。工程管理者只在工程的某阶段或职能岗位上思考问题, 参与者只注重局部利益, 使工程整体价值降低, 无法实现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总体目标。

(三) 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管理中, 管理关注的对象只是项目本身, 都是通过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定义说明的, 往往只考虑项目的经济实用性, 缺乏对生态环保性的考虑。然而,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 要求建筑工程的管理者要从工程技术和保护环境中找寻一个平衡点, 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 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三、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一)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工程是人类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创造的, 具有一定功能或价值的人造系统。建筑工程处在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人文和信息环境下,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建设运行,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与系统环境之间存在着许多交互。 (图1)

任何工程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环境中。在工程全寿命期中, 一方面工程系统需要系统环境提供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工程系统通过向外界输出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 也产生了废弃物等不利影响。

(二)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以工程的策划决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和后期处理为对象的全过程管理。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

1、建筑工程寿命期内各阶段的管理工作。按照建筑工程寿命期阶段划分, 建筑工程管理可分为前期策划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和工程善后管理;从管理内容上分析,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运行维护和健康管理等。

2、基于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念、理论和方法。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理念是指在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中都要立足于工程的全寿命期, 不仅注重建设期, 更注重工程的运行阶段。在实施建筑工程寿命期管理的过程中, 始终以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作为管理目标, 在保证全寿命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的前提下, 注重节约资源、费用优化、与环境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目标。

(三)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涉及多阶段、多主体、多专业的“大”管理, 更是“超”管理。因此, 如何协调错综复杂的系统内外部关系, 对实现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总体目标尤为重要。我们利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满足工程目标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整体性, 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四、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内的环境保护措施

建筑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 要符合当前环境保护的时代要求, 着眼于工程项目的持久性和连续性发展, 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

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必须将这种理念深入人心, 多层次的体现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员管理中, 充分提高建筑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思想认识程度, 使他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根于头脑中, 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全寿命期内观察这种理念, 将对理念的认识转变到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去, 在当前生态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全面考虑综合决策, 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防止对我国生态资源的破坏。

(一) 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性文件。现阶段的管理性文件都要求实现质量高、消耗低、环境质量高的目标, 建立明确的分层管理制度, 做到谁施工谁负责, 谁污染谁治理, 确保对环境的保护落到实处。

(二) 加强工程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全寿命期内, 施工进度计划检查是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和信息来源, 是调整和分析施工进度的依据, 要确保施工进度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如一旦出现误差, 将重新针对某些工期的持续时间和原计划进行调整, 重新衡量单元工程的施工能力, 尤其明确在施工进度管理时加强对周围环境资源的保护管理, 确保施工进度不影响到环境, 最大力度地做到对生态资源的全方位保护。

(三) 强化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全寿命期内, 不仅要明确项目的责任制, 更要明确工程质量的责任制度。在工程建设的全寿命期内注重资源的有效控制, 全面杜绝有可能发生的产品质量缺陷, 培养全员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意识和实行资源优化配置的意识, 全面贯彻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五、结语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对工程决策者、设计者、施工者、管理者具有很大的启发, 对他们来说, 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工程全寿命期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树立工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 我国工程界不缺少先进的工程技术、方法, 也不缺少做好工程的智慧, 但缺少先进的理念以及对工程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 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体现了一个向历史、向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

同时, 可持续发展是能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长久性的重要前提, 在工程管理中一定要兼顾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层要求, 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 严格监管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并实行责任制度, 唯有坚持在建筑工程全寿命期内努力保护环境, 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 工程项目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才能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期最优的目标,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人类造福。

摘要:鉴于近期我国多地遭遇连续雾霾天气,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建筑工程管理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下, 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本文主要阐述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并针对环境保护提出建筑工程管理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全寿命期,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集成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0.

[2]成虎.工程管理概论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环境工程与环境保护论文 第2篇

一、环境工程的内容

(1)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技术和工程上解决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的问题,提供保护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以及满足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用水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对废水的处理,一般是根据当地纳污水体的功能与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下允许的排放量及浓度来确定处理程度,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大气污染物的起因,并提供预防、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工程技术措施。大气污染问题主要为人类活动所造成,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有三种,即生活污染源、工业及农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在宏观上应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对主要污染物可采取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或者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工程的角度,解决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回收利用的问题。由于固体废物来源面广、量大。若管理不当,必将对水体、大气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其中的有毒有害废物和病原体,还会通过生物和环境介质的传播,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噪声及放射性污染控制工程。自然环境中除了大气、水、植被等环境要素以外,在我们的生存空间里还充满着各种声波、电磁波、光辐射等。随着核能技术及放射性元素的广泛应用,天然石材制品进入室内装饰领域,放射性污染也在走进我们。电磁、放射性、噪声、热、光污染的防治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的环境保护课题。

(5)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环境工程具有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所研究和要解决的问题,不仅限于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还包括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探讨和开发废物的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以及按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合理地布局与管理,以求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我们应该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全方位来考虑,以获得最佳的治理效果。

二、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1)水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行业水污染减排和禽畜养殖污染减排。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将污染源普查范围内的重点建制镇纳入污水处理范畴,推进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全面实施雨污水分流工程,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式管道收集系统,新建渗透型雨水收集系统,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综合整治沿海排污口,实现排海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重控制制度。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水源地的管理能力。

(2)大气污染保护。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汽车尾气;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家庭中能源的消耗;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①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②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③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3)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4)噪音控制。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另外,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法律目前还是空白。因此,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今后应加快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立法步伐,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三、结束语

浅论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第3篇

关键词:山区公路;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U416.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1-0154-02

福建属山岭重丘区,山区公路在全省公路总里程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公路总里程的增加,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如高填深挖诱发山体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砍伐树木,破坏了原有植被,由此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泥石流等。对此,公路工程建设应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设计阶段开展环境保护设计,实现山区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福州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公路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红庙岭山区,分为垃圾场专用道路、焚烧发电厂进场公路、垃圾场二期进场道路等。毗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因此公路项目在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以下是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减少占用耕地及森林植被

红庙岭公路工程位于山区,受地形限制,线形多沿山脚、山间展开;而山区可耕地多分布于山脚、山间,因此导致工程项目占用耕地的比重比较大。同时,深挖的路堑对森林植被造成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对此,工程建设设计时首先针对路基横断面进行认证,在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尽量缩小断面尺寸,这样,不仅节约工程投资,而且能够减少耕地占用。其次,路线经过耕地或天然林时调整设计标高,采用低路堤或浅路堑,避免高填深挖。再者,对于高填深挖段,考虑增设挡墙、护坡、护脚等防护措施,减小边坡宽度,节约用地。

2 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公路建设项目毗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对该生态敏感区的扰动和破坏主要体现在公路工程建设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连续性,同时形成边坡、取土场、弃土场等人造景观。

为了避免、减少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在设计阶段,通过对纵断的反复认证,力求填挖平衡,同时合理调配土石方,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弃方与借方。在取弃土场的选择上与改地造田结合起来,减少取弃土用地。在施工阶段,严格按图施工,确保各项措施实施到位。

3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主要影响之一。山区公路建设难以避免高填深挖、借方及弃方量大,对地表的扰动面积较大,若未作适当防护或排水构造不完善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的关键在于:首先,减少填挖高度以及边坡坡度,弃方应集中堆放,合理设置截水沟及急流槽,防止坡面冲刷引起水土流失;其次,设计合理的坡面防护,采用拱式、门架式等开放式防护,中间植草防护;其三,路基开挖的土石方可作为路基填料的,应就近挖填;其四,弃土场宜选择在沟谷的顶部,或者坡地、平地上,在项目完成后同时做好弃土场的防护排水;其五,各参建单位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做好水土保持的各项预案。

4 水环境的保护

公路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线傍水而行,河岸进行调整后对改变了原来的水流形态,引起新的冲刷;路基弃方在水力作用下进入河道,污染了水体。

对水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在平面选线阶段就应当适当避让水体,特别饮用水源,应保证一定的避让距离;第二,在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应保护自然水流不改变流向,不压缩天然过水断面;第三,做好路面路基排水,将路面水收集引导排入指定水体;第四,合理设置取弃土场,设计合理的防护与排水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5 公路景观生态建设

山区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连续性,上述的种种措施,旨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公路景观生态建设则是让项目本身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红庙岭公路项目周边山体天然植被保护良好,绿化景观建设遵行自然原则,放弃了常规的规则栽植方式,以恢复原有植物群落结构为主,适当点缀一些体现季节变化的开花彩叶植物覆盖坡面,使公路绿化与路外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使本项目有机地融入自然景观之中。

回顾整个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公路建设的管理过程,在工程设计之初,作为项目业主单位的工程管理者,首先要求项目设计单位福建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山区公路建设的特点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问题,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盘考虑,统筹兼顾,优化设计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精心组织,按图施工,认真督促工程监理单位及施工中标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施工规范及标准进行建设,严格执行标后监管体系并积极引进市政工程質量监督单位及安全站等监督体系,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情况下保证施工安全,确保工程万无一失。另外,在加强质量及安全教育的前提下,提高各参建单位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理解一个工程项目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以上仅是笔者在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道路建设过程中针对山区公路建设的特点以及环境保护这项目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浅薄的看法,总结出公路工程中建设过程必须注意到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为自己和他人今后涉及到相似的工作时的决策提供参考。

Discusses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llowly

Zhang Yi

Abstract: The article through synthesizes the treatment plant road project to Fuzhou Hung Miao trash the summary 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ous area road’s project characteristic,raises became an official the district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ll sorts of adverse effects,concisely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分析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第4篇

现阶段,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环境问题现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环保档案作为环保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环保档案的作用, 除了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之外, 还要不断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鉴于此, 本文就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与利用进行浅谈。

一、提高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水平, 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对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是否到位,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尤其是主管领导的认识。为此, 必须不断提高部门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档案现代化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一方面要积极投入相应的经费, 配置现代化的管理设备,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 使他们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 持续不断地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这有助于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 档案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这一目标的实现, 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予以保障。为此, 应当进一步加快标准以及规范的制定, 并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中国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规范》为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各单位应以此为依据, 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 以此来强化对档案资料的管理, 这样不但有助于档案管理顺利进行, 而且还能有效提高管理成效。

3. 完善硬件设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电子类档案日益增多, 这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 应当对档案管理方面的硬件设施加以完善。除了要不断加大相关方面的经费投入之外, 还应当选用较好的档案管理系统。由于市面上的档案管理软件较多, 在具体选用上, 应当结合实际需求, 选取质优价廉的软件, 这样不但能够节省资金, 而且还能有效提高使用效率, 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推动环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可建立如下系统:其一, 计算机检索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不但能够方便档案使用者快速查找所需的资料, 而且还能在调整档案时进行检索, 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其二, 计算机编目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各种类型的环保档案资料以一定的格式存在计算机中, 并编成目录和索引, 便于一次输入;其三, 借阅管理系统。其具有快速查找、记录、注销数据等功能, 档案管理人员借助该系统能够快速找到借阅者所需的档案资料。

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目前, 在各个领域当中, 高素质、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都过于匮乏, 环保档案管理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档案管理日趋现代化的今天, 更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为此, 必须不断加大对环保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 要让档案管理人员了解并掌握更多的专业基础知识, 如环保科技知识、科技档案管理知识等等, 这有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 要熟悉与环保档案管理方面相关知识, 以满足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趋势的发展要求;再次, 应掌握各类先进的技术, 如计算机、网络等等, 并了解相关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这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提升环境保护档案利用效率的方法

1. 推行环保档案有偿服务

环境保护档案属于一种可利用性价值较高的信息资源, 它是环保活动的历史记录, 也可将之视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为了使环保档案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应当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这对档案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合理的收费不但能够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而且还能缓解部门经费紧张的问题。

2. 对环保档案进行再处理

环保档案的再处理也可称之为二次开发, 这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 对环保档案信息进行开发, 并借助网络加快档案信息的传递速度, 以此来实现环保档案的可共享性。在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 要以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 并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档案交流活动, 同时建议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建立档案检索中心, 以便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当完成档案的二次开发后, 可对一些重要的信息进行浓缩加工, 即将部分能够说明问题的环保档案挑选出来, 并将其中重要的内容提取出来, 形成编述成果, 这样可以将环保档案的价值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其作用也能够获得最大程度地发挥。

3. 有效利用环境监测档案

所谓的环境监测档案具体是指在环保监测活动中形成的图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这些档案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想要使此类档案的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一方面通过对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评估, 能够为编制环保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这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对环境监测档案进行合理利用, 还能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并使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了解、掌握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 从而为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结论:

总而言之,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 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随之凸显。环保档案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价值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为了充分发挥出环保的档案价值优势, 除了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之外, 还用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此外, 各有关部门也应当对环保档案予以足够的重视, 通过对各类资料的有效利用, 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这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品才.环保档案特点及其对环保档案管理的影响分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1 (2) .

[2]徐敏.电子环境下环保档案数据管理业务流程重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 (2) .

工程管理与环境保护 第5篇

题目:论土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姓名: 孙鹏文 班级: 工程管理1202班

学号: 201231010216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

土木工程环境是以土木工程学与环境科学,特别是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球土木工程的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土木工程环境问题类型主要包括:大规模复杂工程所涉及的土木工程环境问题、土木工程所引起的土木工程环境问题。

土木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主要包括:城市建设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交通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矿山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地下工程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土木工程引起废弃物处置的环境问题、名胜古迹的土木环境问题。

本篇论文着重研究交通土木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并以青藏铁路为例研究对其环境、生态的保护措施及正面影响。

关键词:土木工程环境问题,交通土木工程环境,青藏铁路,生态保护

1、前言

1.1土木工程与环境问题 1.1.1土木工程环境问题类型

人类开始面临自身活动对自我产生的挑战,这可能是前人未能料到的。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果日益严重。人类直接对环境破坏的例子包括:

1)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区域性地面沉降,以及由此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造成的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速与盐水入侵对沿海城市的影响;

2)不恰当的工业作用或工程作用在成岩土环境的失衡,如道路建设、采空区、大面积滑坡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3)若干老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工程环境问题,如西安市区的地裂缝和武汉等地的地面塌陷;

4)间接地破坏还包括与人为排放物造成的温室效应有关的厄尔尼诺现象加剧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1.1.2土木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1)城市建设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 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土木工程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桩基施工引起的环境问题,工程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深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与城市地下问题有关的环境问题等。(2)交通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占用土地、改变生态环境、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等。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可能分隔原有的居民村庄和土地,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公路的建设有时会造成居民拆迁、景观环境的改变甚至损坏文物古迹。3)对环境的污染

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地铅污染等。4)造成的岩土工程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路基工程、路堑工程和桥隧工程影圈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3)地下工程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 主要介绍地铁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1)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地铁工程全线拆迁房屋,施工中绿地被暂时破坏,并有多处道路、电力、电信线路、给排水管线改移。在施工中需占用车道,造成交通拥挤,打乱了城市正常交通秩序,给沿线部分地区的居民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但这些影响只是临时的。

地铁辅助车辆段将占用城市绿化用地,在自然保护区,有国家濒危保护的动植物。由于绿地的占用,人为扰动的增加将是自然保护区边缘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

2)噪声、振动环境:

地铁在施工中施工机械噪声、振动对沿线环境敏感点:居民区、学校、医院,都有一定影响。但是地铁建成后对改善城市交通噪声,其效果也是明显的。地铁开通后,可以分流28%的客流,从而减轻交通噪声污染,根据计算可减轻交通噪声约1~2dB(A)。3)大气环境:

地铁建设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作用十分显著。地铁开通后代替了地面部分公交车辆的运行,相应减少了各类车辆排出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5)土木工程引起废弃物处置的环境问题

废弃物的处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城市废料,主要是生活垃圾,包括各种废纸、有机物、玻璃、金属、塑料等;

2)工业废料,主要包括废钢渣、矿渣、粉煤灰、废油、废塑料、废酸、废碱等;

3)建筑废料,主要包括开挖余土、废淤泥、废混凝土、废沥青、废木料等。(6)名胜古迹的土木环境问题 1)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由于名胜古迹的建造时间早,对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重视和勘查不足,许多名胜古迹建造在不均匀土层上。另外,当时的地基处理的技术较差,地基处理的方法比较简单,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建筑就会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破坏。如世界著名的比萨斜塔、中国苏州的虎丘塔等都是因为不均匀沉降导致塔体倾斜。

2)过量抽取地下水与古建筑沉降

这里的古建筑沉降主要是指并未引起建筑开裂或倾斜,但由于沉降幅度过大而对古建筑的一种破坏。一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沉降,其基础将接近甚至下降到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将对建筑物基础产生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另一方面,基础下降后,有一部分建筑物将沉入地下,同时又要遭受地表降水的影响,使得建筑物无法正常使用。

3)岩体风化、滑动对名胜古迹的破坏

世界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是建在岩体上的,有的则是建在山体或悬崖上,这就必然要遭受岩体风化、滑动等带来的破坏。

2、问题的研究:交通土木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十世纪中期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地球的一大危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资源的迅猛开发与有效利用,使其在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各种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如何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并处理好同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而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怎样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课题。

2.1交通建设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首先是有的施工单位未按施组操作,将施工挖出的土、石以及将施工中产生的各种混凝土、其它建筑材料采取就近丢弃的办法。其次在进行施工设计时采用的技术指标也未能很好结合实地充分利用地形进行路线布设,致使深挖路堑、高填路基普遍存在。三是弃渣场的设计,未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进行设置。2.2公路建设及运营中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占用土地

高速公路占地范围 大致为宽50m的带状地带,对土地资源的占有是永久性的,有些甚至是良田,据公路环评调查的中国公路占用耕地的统计,若以省为单位计算,一般不超过1%。但在农业发达的省份,有的村庄被占用的耕地可达20%~30%。对土地占用比例较大的局部地区来说,对农业生产和对农民的影响是很大的。

2)改变了生态环境

山区公路某些路段在施工时大填大挖,或取弃土处置不当,会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造成植被破坏,局部地区引起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干扰地表和地下水流,破坏了生态平衡。3)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

如果公路经过自然保护区的附近地区,有可能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损坏了某些珍稀植物,影响了生物多样性。(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可能分隔原有的居民村庄和土地,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公路的建设有时会造成居民拆迁、景观环境的改变甚至损坏文物古迹。(3)对环境的污染 1)空气污染

汽车行驶中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汽车行驶过程中引起的二次扬尘导致空气中TSP超标,此外,沥青拌合场的沥青和粉尘也造成了空气污染。

2)噪声污染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各种污染中,运营期交通噪声是污染最严重、居民最难以忍受和反映最强烈的污染。由于最近几年来,许多交通量大、车速高的汽车专用公路陆续投入运营,使交通噪声扰民问题日益突出,全国80%左右的交通干线两侧环境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3)水污染

在公路施工,尤其是公路桥施工时,施工废水,高速公路营运期生活服务区洗车污水和生活污水,如任意排放,将造成水污染。公路经流水对饮用水源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4)土地铅污染

汽车使用的含铅汽油排放的铅微粒逐渐沉积在公路两侧的土地中,长此以往,会引起土壤铅污染。但随着中国无铅汽车的推广使用,铅污染的问题将逐渐减少。

2.3交通建设中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树立生态公路理念,做好施工环保设计

公路的技术标准越高,对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越严重。在公路建设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力争实现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就要求设计者首先要树立生态公路的理念,确立生态公路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1)为减轻公路对现有地形、植被的破坏和自然水系水质的影响,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技术等级标准和适宜的技术指标,对路线位置、路基高度等重大决策必须慎重,千方百计节约土地。

2)对深挖工程量艰巨的地段,可考虑用隧段,尽量避免山体深挖后对路基稳定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高填深挖,少占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发生。对于部分地形复杂的山区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特殊路段,应通过技术论证和经济比较,选择最佳布线方案。

3)交通噪声是目前公路运营期最严重的污染,通过环评,对在公路两侧受噪声污染的学校及重要的环境敏感建筑物,有的予以拆迁,有的采用噪声防治措施,如建造公路声屏障。

2.3我想从青藏铁路这个例子来着重说明我对于交通与生态这一问题的看法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高原是巨川大河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中心,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

青藏铁路经过可可西里和羌塘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铁路建设的设计阶段,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工程方案的决定因素。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青藏铁路设计的基本理念,在铁路的线路选择上,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如原设计路线要通过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了避免对野生动物的干扰,经过多方论证,决定选择经过羊八井的线路方案,绕避了黑颈鹤保护区。对于无法避让,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路段,如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区段,在设计中进行了多方案比选,研究提出工程保护对策,尽量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在调查研究沿线野生动物的习性、迁徙规律的基础上,在不同地段布设了25处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在桥涵和隧道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的需要,在许多地段还专门架设了旱桥,作为野生动物迁徙过往的通道,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分布在可可西里的国家濒危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每年6—7月都集结成群,长途跋涉前往卓乃湖、太阳湖等地产仔,青藏铁路有关参建单位为此停止施工四天,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撤离工地,拔掉让藏羚羊警觉和恐惧的彩旗,确保了藏羚羊顺利通过工地,前去繁衍生息。为了不破坏草地、湿地等自然环境,设计中大量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法,仅在西藏自治区境内就为此专门设置了累计13公里的桥梁。

西藏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抗干扰能力低,自我更新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坏,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恢复。西藏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使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3、总结

通过完成这篇论文,我查找了大量资料,并对其中的很多研究性问题也有自己的很多见解。交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交通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否带来环境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精神需求也要提高,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及夜晚施工带来的光线等困扰人们休息的因素就要尽量避除。在这里,我认为,除了工程的设计者实施者责任重大以外,该工程的项目管理者也同样肩负重任,他们不但要考虑以尽量少的成本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在将来将会被逐渐推广应用到各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贾颖绚 宋宏伟 《土木工程环境》

【2】曹志平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12.7)

试论高压输变电工程与电磁环境保护 第6篇

[关键词]高压输变电工程;工频电磁场;环境;保护对策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十分迅速,工矿企业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逐年攀增,为使该需求得到满足,国家在加大水电、火电、核电等基础电力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城乡电网的建设改造力度,大型的高压输变电工程随处可见。而高压输变电工程所带来的电磁污染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高压输变电工程作为重要的建设项目,电磁辐射是其对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这一现实情况下,对高压输变电工程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进行探讨,来保证电磁辐射环境的安全性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高压输变电工程的长足、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电磁辐射含义概述

所谓电磁辐射,指的是发射体通过电磁波形式向空间环境进行能量发射的过程。而电磁环境则指的是存在于给定场所中的电磁现象总合。对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类型的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在较大区域范围内的电磁场背景值,是各种设备与传播途径所形成的电磁辐射环境本底;二是在某一电磁辐射设施或设备局域范围内所形成的较强电磁辐射。

二、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辐射

麦克斯维尔电磁场理论是主要的理论依据: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产生,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存在电场的产生,随时间变化的电场存在磁场的产生,而电场与磁场的彼此转化与空间传播,就使得电磁波得以形成。高压变电站附近与高压架空送电线路下必然存在着工频电场与磁场,其无线电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1)电晕放电:在高压线的表面,因为存在较大的电位梯度,致使电压线的周围空气形成放电的情形,也就是说,高压线周围出现电晕放电。其中,主要的放电形式是脉冲型电磁噪声,该噪声的频率为几千赫兹。一般情况下,低于15 kV/cm的电位梯度,其出现电晕放电的可能性非常小。在送电线运行良好的情形下,一些电气设备会受到电晕放电不同程度的干扰;(2)绝缘子放电:是因高压变电站和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绝缘子串中过多损坏或绝缘子污秽,使得每个绝缘子上所分配的电位差过高等原因造成的。该放电频谱高达数百MHz,其强度有时比电晕放电要更强。但对于良好运行的送电线路,该形式的放电并非主要成分。

三、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的影响

归结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物效应、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两个方面。

(一)生物效应。多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将电磁辐射生物效应进行了一些的试验与研究,其结论具体表现在热效应与非热效应两个方面。其中,热效应方面,主要指的是在变化的电磁场中,生物体水分子和蛋白质这些不均匀电介质,会随电场变化而发生不断的振动,分子相互摩擦而造成热量的产生。通常情况下,生物体对于该热量具有扩展与调节功能,但如该热量产生的速度超过生物体正常调节能力时,便会在生物体内积聚,造成蛋白质温度的升高。待温度过高时,便会将生物体蛋白质分子烧坏,形成坏死组织,甚至造成某些生理病症。而非热效应方面,指的是生物体在电磁场环境中不升温情况下所形成的生理病,如造成幻觉,恶梦,精神紊乱等问题的发生,电磁影响带来的非热效应目前没有公认的结论,国际上还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二)对电器设备的影响。电磁辐射的电气设备具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在电磁辐射频率同被干扰设备频率没有多大相距时,就会存在很严重的干扰程度。典型的电磁无线电干扰可造成无线电接收设备发出噪声,如收信机信号变差,电视机声音图像不好等。

四、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的保护对策

(一)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环保程序的认真履行

将相关法规的严格执行贯穿于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行的各个阶段,以保证对环保程序的认真履行。给予输变电工程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足够的重视,并在人员与资金方面给予有力支持,确保输变电工程环保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使电网建设与运行同现行各项环保标准相符合。

(二)引入降低场强的技术。以输电线路跨越民房、航道、公路、农田等情况为依据,采用优化线路结构、拉开距离,来实现对高压输电线路下场强值的有效控制,且在进行同相序布置时,会增大地面附近场强。且在输变电线路工程建设中,应对经济条件和诸多技术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确保所选择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对于工频电场的屏蔽在难度上低于对工频磁场的屏蔽,常用金属板和金属网来进行交变电磁场和静电的屏蔽。无线电干扰减少的措施主要是对绝缘子、线路导线的合理设计等,从而确保在工作电压下不会有明显电晕放电的产生。在布局上,变电站应保持紧凑,建成户内型的高压变电站。

(三)强化城市规划,对建筑结构与绿化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应对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加以明确,对输变电工程的选站或选线方案进行优化,确保区域控制的严格实行。同时,高大树木对于电磁辐射有着一定的吸收与减弱作用,依靠强化城市绿化来保护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且,切实强化电磁污染管理工作,做到对电磁污染进行源头切断,这样的电磁污染防治更具有实际意义。

(四)强化科普宣传。从实际来看,人们对电磁污染的意识比较薄弱,且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差,现实中的诸多媒体就是潜在的或无形的杀手。也就是说,人们对雷达、通信、广播电视等电磁场认识存在一定的混淆。但是,电磁辐射的污染具有特殊性,尤其是电磁辐射的污染面广、专业性强等问题,强调专业化的科普宣传,对人们进行一定的宣传教育,在消除人们“恐惧”心里的同时,提高电磁辐射防治工作的有效性,使高压输变电工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

五、结语

高压输变电工程对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借鉴上述对策,积极地落实,从而实现对电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我国高压输变电工程的进一步建设,使其在我国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同时,落实并强化城市规划,对建筑结构和绿化进行合理的规划,这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措施,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林.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辐射及环境影响评价[J].电力环境保护,2012(5).

[2]罗超.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管理和应对[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

[3]任文春.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场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J].电力环境保护,2009(4).

论环境保护与建筑工程的关系 第7篇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 从古到今, 经济得到发展后, 国家势必要大兴土木。建筑物的风格、类型无不体现着经济、文明的进步、人民智慧的结晶。比如: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被喻为世界历史的五大宫殿。在当今社会来说, 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 推动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现在世界各地新建的建筑物已具有地标性, 如阿联酋迪拜大楼、上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天津的中国117大厦、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江苏的东方之门、广州的铜钱大厦等。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繁荣社会、提升城市的品位的大好事, 从长远利益看或从深层意义上讲, 这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造福子孙后代。切莫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及时、有效地对环境加以保护。

工程施工中所产生的污染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它是一个综合的污染源, 归纳起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施工的污染现状

1) 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建筑施工机械和支拆模板时的敲击和撞击声, 混凝土的搅拌和震捣, 尤其是夜间施工。人为的施工噪声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有的工人进入施工现场高声喊叫、敲打墙体及楼板、乱吹哨。2) 空气污染:工地中使用大量干燥的块状材料如干石灰、水泥等, 材料运送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灰尘、现场锯末产生的粉尘、到处飞扬。再加上做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等需要加热防水材料, 熬制沥青, 烟熏火燎, 还伴随着刺鼻的气味。有的工地任意焚烧生活垃圾等。3) 光污染:夜间工地上的探明灯齐明, 彻夜不息、如同白昼。运送大宗材料或商混凝土的汽车频频出入工地;工人用大功率的焊机实施空中焊接作业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正常休息。4) 水环境污染:机制红砖等润水、混凝土浇水养护、熟化石灰等工序形成的废水, 多是无组织排放。有时混凝土在冬季施工中加入的抗冻剂、早强剂, 这些掺合剂的残余随废水自由流淌, 污染着附近的水环境。5) 建筑施工、生活垃圾:在新建工程中原料的耗费等, 改造工程中最早的建筑施工垃圾就应该是拆除原建筑墙体及地面块材或其他材料。临时建筑物比如办公室、厨房、卫生间等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管理不妥当, 清除不及时, 同样也会污染环境。有些污染不是单个存在的, 而是伴随着其他污染相继产生的。比如夜间运送材料, 机车轰鸣、探明灯彻夜不息, 尘土飞扬。

2 建筑工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 增强法制观念, 强化环保意识。严格按照《建筑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控制和处理施工现场中的污染和危害。在现场作业时注意保护地下不明物体及地下文物等, 尽力保护施工区内林木、植被。以下这两个施工单位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一下:2013年4月, 广西省贺州市一工地在施工时挖到手榴弹等523余枚各类爆炸物品。工地立即要求操作挖掘机司机停止操作, 对现场及时进行保护并上报当地公安部门, 由公安局的爆破专家在深坑里将这批爆炸物品引爆销毁, 排除安全隐患。2011年10月, 西安地铁二号线施工方在西安城南发现一座东汉古墓, 随即保护现场, 给相关部门进行了汇报。2) 科学组织, 文明施工。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生活、生态环境, 全员参与, 共同努力。现场建立环境保护工作小组, 由项目经理任组长, 各有关部门、施工队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参加,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严格控制“三废”排放, 发现问题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整改。3) 增强环保成本意识, 加强废物利用率。对拆除下来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中的施工材料, 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妥当处置。比如: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所使用的苫布和塑料薄膜要保护好, 以备回收利用。草帘和其他东西经多次利用后统一收集废弃。4) 改进施工工艺, 加快工业化发展。选用新型结构形式,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 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比如:桩基宜选用人工挖孔桩或采用静力压下预制桩, 其干扰小, 污染少;商混凝土的广泛使用提高施工效率和专业性, 也可避免搅拌机产生的较大噪声、水泥飞扬、废水污染等。

3 施工现场中的具体措施

1) 针对噪声:材料和设备及机械在使用和搬运时, 轻拿轻放, 上下、左右有人传递。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 对电锯等强噪声设备, 以隔音棚遮挡。禁止使用高音喇叭, 可以使用低噪声的对讲机。教育工人上班期间不大声说话、叫人和唱歌等, 减少人为噪声。严格控制产生噪声的时间段, 尤其是在中考、高考期间更加应该严格执行, 以免干扰考生休息。2) 针对空气污染:禁止随意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生活垃圾等物质。拆除旧建筑物时, 要喷洒水。土方外运时应注意避免遗撒及粉尘污染路面及大气。施工道路每天安排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3) 针对光污染:夜间施工时吊车照明不得直接照射居民区, 防止光污染影响居民休息。4) 针对水、土壤污染:化学药品、外加剂要妥善保管, 库内存放。施工、生活废水的排放要通过沉淀池后再按规定排入污水管或河流。使用推土机等施工机械时, 应注意机械油箱是否有跑、冒、滴、漏油现象, 以免流入土壤, 造成土壤污染。5) 其他污染:由甲方指定垃圾堆放场所, 把施工垃圾首先堆放在统一位置上, 每天晚上22:00时后及时把当天的垃圾全部运走。食堂污水设净化器, 施工现场合理布置厕所并设化粪池, 工地厕所要有化粪池, 并防止渗漏, 定期用水冲洗、打扫, 及时进行消毒、灭蚊蝇。6) 工程完工后, 按业主要求尽快拆除临建设施、清除场地、进行绿化, 美化环境。7) 小区在居民入住后, 尽快建立垃圾处理站。经济、建筑、环境保护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只有将三者的关系处理好, 国家才能更快更稳的发展。我们既要成为人类建筑的推动者, 也要成为环境保护的爱护者, 做好这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的工程。施工方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必须加强重视, 加大工程中的环境成本, 绝不能采取能简则简、能免则免的方法应付, 为工程的质量留下隐患。

摘要:从噪声、空气、光、水环境、生活垃圾等方面分析了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以保护环境为目的, 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及采取的措施作了探讨, 以正确处理经济、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浅谈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第8篇

(一) 加强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

做好建设项目审批业务、骏工验收、排污许可证、排污申报、危险废物管理规范化、日常执法情况、防范环境风险事故措施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清洁生产执行情况等资料的收集, 做到内容齐全、完善、准确、系统。

(二) 推行“一企一档”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制度

实行“一企一档”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制度, 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检查、监督、治理, 摸清企业环境保护动态。自企业建设项目启动开始需要完整的收集企业的各次环评资料、验收资料、企业厂区平面图 (含原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危险化学品仓库、危险废弃物仓库等) 、生产车间工艺平面图、生产流程图、企业内部供水管网图、雨水管网图、生活污水管网图、生产污水收集管网图、废水排放口位置图、废气排放口位置图等, 各类废水 (生活污水、雨水、处理达标后废水) 厂界位置图等。环保主管部门作为监管的主体, 及时补充对企业环境保护日常监管中形成的监察记录、监测资料和行政许可、及企业违规的处罚记录等方面的资料, 准确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状态。并且要及时的更新与补充档案的内容, 确保档案能够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三) 完善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体系

环保电子档案按类别、保管期限、年度、密级等因素进行分类。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的体系结构并结合环境保护档案的实际特点设置了九个基本类目, 其序列是:SA1环境管理、SA2环境监测、SA3环境污染及其防治、SA4自然保护、SA5环境科学研究、SA6环境工程及基本建设、SA7设备及仪器、SA8环境标准及计量、SA9其它, 对不同的档案内容, 按序列进行细化。利用计算机数据档案管理系统对各类档案进行整合, 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档案人员岗位责任, 规范归档方式, 加强档案设备的管理、档案库房的清理和安全保护。健全档案借阅、查阅、保管制度, 确保档案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

(四) 完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中也需要更多的电子档案, 因此要加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对于档案管理中所需的硬件设施要加大经费的投入, 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建立档案管理网络系统, 提高档案检索查找速度, 利用管理系统的记录和注销等功能,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减少盲目性, 增加科学性。利用扫描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 保存至移动硬盘, 建立数字档案库。

二、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档案利用效率

结合“十二五”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 移动执法终端逐步应用于环境监察、环境执法工作, 环境保护档案发展数据库、无纸档案、电子文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是必然趋势。加强对纸质档案进行高效率地整序工作, 有效使用移动执法终端, 将大大降低环境执法成本, 提高环境执法效率。

(一)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档案利用效率, 关键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规范档案整理的能力, 还应具备计算机、环保专业及所管理企业类别的专业技能等综合方面的知识。严格按照《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 紧紧结合本辖区的环保工作需要及移动执法终端的特点, 完善基础档案数字库的建立, 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二) 提高环境执法人员应用档案数据库的能力

熟悉移动执法终端的使用流程, 熟练掌握检索工具, 如文号索引、文件目录搜查等, 为快速、准确查找档案寻找更为有效的途径。严格按照环境执法的程序, 对现场调查取证的相关数据、资料、录音录像、相片和图表等进行的记录, 形成现场执法档案, 上传至移动执法终端, 有利于上级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相关情况。

(三) 定期做好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数据库的更新

对环保档案信息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类, 对档案中的较为重要的信息进行压缩加工和整理, 增强环保工作的适用性。对监管企业日常执法情况、投诉举报与来信来访记录、立案查处、行政处罚文书等进行及时更新, 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对超出保存期限的档案进行注销和销毁, 节约储存空间。

(四) 完善移动执法终端的网络使用条件, 加强移动执法终端的服务升级

移动执法系统融合无线通讯、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前沿技术, 实现跨业务数据库、跨地理阻隔的现代化移动执法。移动执法系统具备调查取证、笔录制作、档案查询、信息传输、定位导航、数据同步等功能的基础上, 应加快开发在线监控设备的排污企业的排污申报核定, 现场处罚电子支付等功能, 并与相关的业务进行深度融合, 体现环保执法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三、结束语

企业环境保护档案是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 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义务中形成的记录与跟踪, 是企业开展环保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和评价依据。完善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 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档案利用效率, 有利于环保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改善环境区域质量, 这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怡芳.浅谈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档案与建设, 2012.

[2]范涛, 徐伟.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4.

[3]李文华.浅谈环保档案的利用效益[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4]陆天静.环保移动执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探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

[5]朱雁丽.浅议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科技展望, 2015.

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第9篇

(一) 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好的环境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 好的环境才是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质量和效益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只有真正将环境保护做好, 淘汰资源消耗大、污染产出多的设备或者生产线, 将节能环保的标准抬高,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新的节能产业, 才能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升级, 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部门的责任并不明确, 遇到问题便只会推脱, 没有真正实现环保的引导作用, 由此看来, 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二) 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一直在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的新中国。如今在我国解决环境问题还任重道远的时期, 必须坚持改革和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不仅要发展经济, 更要发展生态经济, 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去。只有这样, 才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节约资源, 营造绿色产业格局。所以说, 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改革和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实现这一前提的强大动力。当下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不够, 这导致生态文明建设总是存在漏洞, 不法企业便借此机会钻空子, 难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力量。

(三) 有利于加快低碳发展

低碳发展所具有的特征是: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 这不仅是我国发展的要求, 也是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更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唯一选择。我国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做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实现低碳的目标, 就必须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开发污染少的新能源, 逐步达到低排放的要求。这就在客观上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改革和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符合我国的碳排放量现状, 严格规定生活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使整个社会共同实现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四) 有利于解决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

绿色的生态环境带给人们良好的生存环境, 环境污染, 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在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体制下, 相关政府部门的环境执法力度不足, 造成执法力量分散, 难以把监管做到位, 导致环境问题突出, 已经到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地步。比如近年来出现的雾霾现象, 其爆发原因之一便是环境保护管理不到位, 在处理环境问题当中, 存在监管措施打折扣的现象。面对如今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环境问题, 有关部门应该及时作出反思, 改革和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还群众一片蓝天。

二、改革和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 统一监管污染物排放

环境污染是环境保护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污染无法控制, 那环境质量也就无法得到提高。因此, 在解决污染物排放方面,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应作出统一部署, 统一监管。对农业、工业、交通等重点污染源, 以及土壤、大气、地下和地表水以及海洋等纳污介质做出统一的监管, 严格按照环境法规的要求, 进行综合处理, 遇到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单位, 应保持理性判断, 进行合理的处置。

(二) 分工明确, 责任落实

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单位层层负责管理的制度, 凝聚起各层的监管力量, 进行高效公正的监管和执法。加强国家和下面各级省市的监管力度, 对于监管不到位的行为, 应落实到相应负责人, 并及时给予纠正。只有分工明确, 将责任明确落实, 才能有效减少包庇等不正规行为, 才能为降低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 进一步实行信息透明化以及健全举报制度

正所谓环境保护, 人人有责。只有使每个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与自己有着密切的联系, 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环保意识, 将环保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事。因此, 在改革和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中, 要进一步实行信息透明化和健全举报制度。通过信息透明化的方式, 便于公民进行监督, 既是一种对公民负责的行为, 更是对政府和企业的一种督促。健全举报制度, 有利于充分发挥公民的监督权, 使公民意识到环境保护也是自己的事情, 环境保护也应从自我做起。这样便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环保的风气, 大大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发展。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问题的突显, 及时进行改革和创新, 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相信随着我国环保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我国的环保事业将得到大跨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中, 石磊.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思考环境[J].污染与防治, 2009 (12) .

探究工程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10篇

1 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注意事项

1.1

在进行工程项目建筑时, 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实地勘察, 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状况, 再利用周边的景物, 还能及时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山崖、隘口、断背等险情, 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

1.2

工程勘察设计应该重视对周边生物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 工程项目的选址, 很可能对周边的水生或者陆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造成破坏, 通过工程勘察设计, 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以及当地生物的生活特征, 然后再通过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的改进, 例如建筑专门为动物通过的绿色通道等的设计, 保护当地的环境。

1.3

工程项目选址应该兼顾当地的建筑物、天然林木、地形和地貌等, 尽量避免高填深挖状况的出现,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可以采用新技术, 尽量避免对周边建筑物等的影响。

1.4

工程项目选址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因此应该重视对当地环境的保护, 以及应该考虑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再生等问题, 通过勘察设计人员对工程现场的实地勘察, 然后通过全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慎重地选择和使用便于环境恢复与再生的最优化的项目选址。

2 强化工程勘察设计, 增强环境保护

2.1 工程勘察设计对工程项目的优化设计

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综合性的工程, 其设计应该充分协调与各个方面的关系, 根据工程建设的规模与相应的技术指标, 然后制定相应的工程设计。通过工程勘察设计, 能够从纵面、横面、平面三个方面形成立体线形设计, 勘察设计好取、弃土场等的地理位置, 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治理防护措施, 促使工程项目依赖于自然, 符合自然, 保证工程项目与周边的军事、文物、规划、不良地质、地形、地物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等和谐存在, 并且实现尽量少占耕地、减少拆迁等, 充分发挥其在水土保持以及保护环境敏感点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2.2 保护环境的技术在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在进行工程勘察设计时, 不断地采用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措施, 并对工艺以及技术进行改革, 对保护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工程勘察设计中保护环境的技术主要包括:

(1) 工程勘察设计中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应用。工程勘察设计在考虑工程造价的基础上, 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在积极的采用现代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是一项融合了环境保护学、自然科学、生物学等众多学科理论的生态理念, 通过其在工程勘察设计中的推广和应用, 能够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2) 工程勘察设计中水处理措施的应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雨雪等天气的影响, 很容易在工程现场产生积水的问题, 并且这些积水很容易形成径流, 给周边的土壤以及水源等造成污染, 因此, 在进行工程勘察设计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措施。工程勘察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工程周边的农业排水灌溉系统, 可以在工程现场设计集水池, 并将工程的排水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分开, 将积水导入集水池中, 进行净化处理, 当达到国家或当地的相关标准后, 排入污水受纳系统。

(3) 工程勘察设计中防噪音技术的应用。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 其施工过程中的噪音不可避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周边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 在进行工程勘察设计时, 应该采用合理的防噪音技术, 避免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 可以采用一种绿色的声音屏蔽系统, 其具体的做法为:在工程现场栽种钢立柱, 然后在钢立柱之间安装一层金属网格, 然后将土工布蒙在金属网格上, 然后再在土工布间填土, 然后在墙壁周边种植一些攀援类植物, 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保证填土的水分, 经过一段时间, 在施工现场就能形成一道绿色屏障。

(4) 工程勘察设计中绿化设计理念的应用。对工程项目进行绿化设计, 能够有效地改善工程在建设期以及应用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周边自然景观的影响,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气、噪音等带来的各种影响, 能够有效地保护工程周边的用地以及周边原有的植被, 还能美化与稳定周边环境, 防止水土流失, 进行工程绿化设计理念, 能够充分地体现工程建设的绿化功能和特点, 实现对生态与环境的保护。

2.3 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周边环境:其一, 做好工程勘察设计, 方便以后施工方案的设计;其二, 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取土方式的选择, 严禁乱挖乱掘状况的发生, 并且当现场取土完毕后, 尽量采取植树或者植草的方式保护环境, 便于植被的恢复, 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其三, 相应的施工防护措施, 限定施工机械设备的作业时间, 以及其噪声的高度, 如果采用爆破作业, 应该在保证周边环境稳定的基础上进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强化工程勘察设计,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然后采取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措施, 并在实际的施工中严格按照已设定的程序进行施工, 对保护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工程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的比较 第11篇

关键词:工程环境监理;工程监理;比较

在近20年的时间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建筑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工程监理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内容方面,还是在业务及工作程序上都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底部,理论体系非常完整、完善。但是,我国的工程环境监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方面虽有一些成就,但还比较空白,仍然需要花大力气对业务内容及工作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工程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在对工程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的基础之上,总结了工程环境监理的一些工作经验,并与工程监理进行了比较。

1、工程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当前,还没有完全确定是独立的设置环境监理机构单位还是归属于工程监理单位的管理体系,有的地区还一直在商榷探讨。在现阶段,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方法和工作内容与工程监理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有些相似,所以,二者在很多工作内容及业务流程方面有相似之处,管理方式方面二者采取的都是工程建设单位聘请相关的监理单位对施工建设的一些工程项目开展具体的管理,工程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独立性,二者在监理所遵循的原则、监理程序、机构组织、监理手段和方法、监理模式等各个方面具有相同性。但是,因为外部环境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工程环境监理有些要求又比较特殊,和工程监理之间存在一些区别,在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上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

1.1二者在法律地位方面的区别

在我国颁布实施的《建筑法》中,规定了所有的建设工程必须实施工程监理制度,同时,在相关的标准规范中明确了实施工程监理的范围,确定了建设工程实施工程监理能够有法可依,对工程监理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定位。

在《建筑法》及相关的管理规定中,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必须有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但是没有明确安全管理、工程监理及环境监督所具有的具体职责,在监理的范围中没有明确涵盖环境保护的内容。在《环境保护法》中,针对建设工程的一些项目在建设运营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及污染防治制订了“三同时”制度,但是,在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或污染等问题没有针对性要求。在我国相关部门颁布实施的《环境监理工作暂行办法》中,明确了政府部门环境监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通常是调查污染环境的事故原因和产生纠纷的原因,征收废气、废水、噪声、放射性物质、固体废弃物等等超标排污费,征收排污水费,处罚排污超标行为和催缴相关费用等。因此来讲,在我国所有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明确工程环境监理的地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还需要在法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1.2 二者在标准与规范方面的区别

当前,每个行业的工程项目都制定了完善的施工规范、预算金额、质量标准要求、考核标准、工程监理要求标准等,因此,在开展工程监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依据相关的标准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描述或定量分析,确保监理工作顺利开展。

但工程环境监理的工作开展,相对于工程监理工作,就没有完善的标准要求和技术规范可以参考,不存在相关行业的质量标准要求、验收考核标准、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等。因为标准没有完全统一,量化指标不齐备,所以就难以在环境监理工作过程中定性或定量的对存在问题进行表述,难以准确的指出工程在质量、进度、费用花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准确的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导致工程各方工作人员理解程度不同,导致处理方法也会不同,引起对一些问题的争议,难以使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1.3 二者在监理的主要任务及目的方面的区别

在监理的主要任务方面,工程监理是从组织机构、技术落实、经济及合同方面采取一些方法,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预算开展监理工作,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目的是帮助工程建设单位依据施工计划方案完成工程项目建设。

但对于工程环境监理而言,主要任务是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生态污染、环境破坏的行为开展监理工作,对与建设工程项目相互配套的环保工程项目实施监理。目的是确保有效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确保关于环境保护的每个合同条款有效落实,确保工程建设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恶劣,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标准。

1.4 二者在监理对象方面的区别

在监理对象方面,工程监理主要是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资金投入、主体工程本身等;而工程環境监理主要是包含于主体工程内的环保工程,还包括被工程影响到的外界环境,例如污水处理工程、如绿化工程、景观、噪音等。

1.5 二者在监理内容方面的区别

对工程监理而言,监理的主要内容一是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二是做好工程相关信息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三是协调好业主、设计单位、承包商、建筑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于工程环境监理而言,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实施有效措施促进主体工程周围的环境恢复,同时做好业主、设计单位、承包商、施工单位及人民大众的利益协调工作。

1.6 二者在监理范围和依据方面的区别

在监理范围方面,工程监理主要包括工程的施工区域;工程环境监理主要是施工区域及周围受工程影响的区域。在监理依据方面,工程监理主要依据的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政策、法规、规范、合同、实施方案;工程环境监理主要依据的是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合同、水土保持方案和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报告书等。

1.7二者在监理作用方面的区别

开展工程监理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收益,提高管理水平。开展工程环境监理的主要作用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2、总结

工程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既有着密切联系,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在法律地位、标准与规范、监理的目的与主要任务、监理对象、内容、范围和依据、监理作用等方面都有着区别,要实现工程环境监理的有效落实,就要从理论、法律法规等方面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长波,罗启仕.我国工程环境监理的发展态势及其前景展望[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S2)

[2]蒋云霞,蒋坤正.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行业机会及发展建议[J].建筑经济.2012(07)

[3]高翔.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山西建筑.2014(21)

工程管理与环境保护 第12篇

1 水库管理与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

1.1 污染物处理不科学

在水库管理过程中, 水库污染物对水库水质影响极大, 是其治理的重中之重, 在日常运作中, 必须对水库地区污染物进行合理化处理, 如若不然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如库区水质恶化、水域系统失衡, 除此之外, 还将导致水库水资源中有机物质过剩, 且营养盐类急剧增多, 进而导致水体营养化, 更为严重的将会造成水生动物的接连死亡[1], 从而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对于大部分的水库而言, 其建设的目的不仅在于防洪抗灾, 在水量富余的前提之下, 还用于城市饮水水源, 因此对于水库管理而言, 水体质量尤为关键。总的来说, 库区污染物必须得到科学有效的处理, 否则将会影响库区周围的生态环境, 最终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亟需改善。

1.2 治理重点把握较差

水库的日常运作过程中, 相关人员需对进行监督与管理, 尤其是针对部分重点环节, 亟需加强。就目前而言, 水库管理工作还有待完善, 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库区管理的重点所在, 管理思路有待明确, 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在进行水库管理过程中, 并没有将其与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 忽视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或是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 治理的重点把握不明确, 这也使得库区生态环境存在极大的问题, 治理与保护工作效果甚微, 难以做到事半功倍。

1.3 库区缺乏科学管理

近些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人类生产方式也随之不断更新, 这对于水库管理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 人类建设方式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库区环境, 并且影响的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除此之外, 影响的途径也在逐渐增多。因而相关人员在对库区进行管理时, 要做到与时俱进, 根据社会发展状况, 人类活动的改变, 适时调整管理对策, 从而提高库区管理效率, 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2 完善水库管理与生态环保相应对策

2.1 强化污染物处理

针对库区周围污染物不断增多的现状,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管理工作。严格监管库区, 在其周边区域禁止以下行为的出现:如投放饲料、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等;在库区周边地区, 不允许毒鱼、炸鱼及电鱼等, 或是其它形式对库区渔业资源进行破坏;在水库中, 禁止经营水上餐厅、游乐场所, 或是放养畜禽;在库区周边, 不允许堆积生活垃圾, 或是工业废渣;针对水库集雨区, 不允许从事规模养殖;水库周边不允许存在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家庭作坊, 必须坚决杜绝[2,3]。除了上述管理措施, 库区管理还需完善相关制度, 强化库区污染监控。

2.2 明确治理重点

1) 水质监测工作。在水库管理过程中, 水质监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针对库区水质监测工作而言, 它主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生物监测, 其二是理化监测。就生物监测来说, 生物监测方法最为关键, 主要针对浮游生物及植物, 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分析, 确保其不会危害到库区水质。除此之外, 相关部门还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水库水质。

2) 增加水源涵养林, 保护库区水质[4]。水资源是水库得以发挥效应的主体, 因此强化其水质管理则成为了非常关键的问题, 保护库区水质需要与之相关的建设项目, 如水源涵养林, 该项目建设是库区水质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自身具有诸多良好效益,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分别是经济、生态及社会, 实现上述三大效应, 由此可以看出, 水源涵养林对水库水质改善作用极大。它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合理调节水资源, 强化水循环功效, 在对其进行建设过程中, 还需进行多方考虑, 避免适得其反。

3) 维持生态平衡。在水库周边地区, 进行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种花种草, 营造绿色生态圈;加强湿地监管, 保护野生动植物, 使水库呈现自然特色, 不仅清、静、绿。在对水库进行管理过程中, 实施形式不同的节水措施, 以此强化水库供水能力,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用于水库管理之中, 促使水库用水效率提升。针对渔业发展而言, 转变以往的养鱼理念, 激活资源优势, 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强化库区水质管理以及周围生态环境建设, 并以此作为发展目标, 提高库区经济效益值, 并使其周边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 促进水库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推动水利经济建设, 调整产业结构, 最终推动水库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体化。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水库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完善水库管理对其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强化对水库的管理工作, 从根本上提高水库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吴问琦.水库型水源地保护与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初探[J].工程与建设, 2011, (5) :591-593+598.

[2]王青.水库管理与生态保护之间协调发展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34) :125.

[3]吴继峰, 王丹.水库管理与生态保护之间协调发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0) :278.

上一篇: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体会下一篇:术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