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建设论文范文

2023-03-08

工程与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方面显著提高,建筑项目的盈利能力成为建筑企业最关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建筑工程审计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庞杂,综合性较强,在审计工作进行当中,不但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还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很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都是事后的调控,造价跟踪审计可以贯穿到工程设计和采购等环节中,能够使得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效果得到很大提升,使得建筑工程的各项利益得到保证。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跟踪审计

引言

受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也备受关注。这种新型的审计方法可以改善建设工程造价固有审计模式的隐性问题,从而保证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目前我国建筑业相关的建筑造价跟踪审计方法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建筑造价跟踪审计进行有效分析,加深有关各方对造价的了解,可以突出跟踪审计作用和有效性,以确保项目建设成本得到有效管理。

1.建筑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概述

从字面上看,审计工作主要出现在根据建设项目各个建设阶段的成本变化进行的审计和管理工作中,确定建设项目各个建设阶段的资金和支出的余额。并相应调整建设成本情况,为建设项目整体经济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动力支持。此外,许多建筑类型将源自我国建筑业的长期发展。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和成本审计等工作项目存在一些差异。为此,有必要加强对建设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明确审计工作的主体和运作方式。必要时,还需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对工程造价跟踪审核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隐患。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提高建设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有效性,确保工程造价与工程实际资金消耗相匹配。

2.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2.1有效解决建筑工程造价相关问题

在建设项目中进行成本跟踪审计,可以实现整个项目细节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对比相关标准,可以及时了解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施工细节和超出预算的阶段施工成本,帮助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制定新的施工方案,达到控制建设成本的目的。与传统的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相比,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可以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控,更好地发挥施工监督管理作用,有利于改进项目建设进度.

2.2实现建筑项目施工标准化、规范化

在建设项目的建设中,建设单位必须考虑建设质量和资金等问题,而传统的审计方法没有充分考虑资金投入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建设资金投入的标准化审计,而成本推进的评价方法明确建设项目各阶段所需的资金标准和质量标准,为判断建设是否按计划进行,防止资金投入过多的问题,保证项目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

2.3强化人员责任意识

审核员驻地现场,及时审核施工图等变化及材料采购价格等,快速发现和解决工程招投标、承包、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或隐患。形成对单位的影响有效的监督管理,加强建设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强化建设项目经理的责任意识,有效抑制建设过程中的盲目决策行为。与传统的审计周期相比,全过程成本的跟踪审计实现了建筑施工过程的预审动作,有效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引导和规范了工程责任,改进监督系统,提高项目决策的透明度,并通过加强问责制打击腐败贪污行为。

3.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3.1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混为一谈

众所周知,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运营过程的一个独立部分,通常由各自的咨询部门实施。但是,仍有一些工程项目缺乏项目成本管理的独立性,后续的审计也与项目管理相混淆。这是因为项目经理对监督工作的性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实际上监督审计只是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对项目各个环节不合理的成本进行监督,提出一些目标建议,直接解决管理问题。部分工程项目跟踪审核人员的工作直接干扰项目管理,影响项目进度和正常排序。

3.2跟踪审计缺乏配合

审计单位是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中的独立第三方,但其工作必须得到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支持。同时,跟踪审计工作正常与这些部门合作,在项目的具体条件下,共同制定符合多方实际情况的跟踪审计模型。但是,目前一些建设项目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和跟踪审计工作中缺乏合作意识,审计单位和施工人员缺乏信息沟通和协调功能,自然不能也不能单独开展工作,很难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

3.3项目施工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建设工程造价过程中,对建设管理机制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完善的建设管理机制才能提高建设管理水平,指导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事实上,在当前建筑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工程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和理念,落后的施工管理机制覆盖工程整体造价,制度支撑和保障不足,导致工程公司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4.建筑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主要方法

4.1对施工图纸展开全面审查

施工图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后续审计的主要参考依据,确保施工图的规划水平对提高建设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有效性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跟踪审计之前,相关人员要对建设工程的施工图进行有效的审核,同时还要指导业主对施工图进行修改和审批。在隨后的建筑项目跟踪审计中扩展施工图的有效性。此外,还应在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前提下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出现问题,可以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下,有效调整造价审查方法。缩小了建设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结果与施工图的差距,提高了施工图在工程中的真实价值,从而促进了工程造价跟踪审计的顺利实施。

4.2 项目进度付款管理

由于不同工况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有本质的不同,因此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实现对建设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和审计的目的。从建设项目的角度来看,所有建设项目的付款都是基于项目进度安排的。因此,在对建设项目的全面管理中,相关人员还必须对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进行有效分析,据此制定工程造价的详细支出明细表,并严格按照相应的表格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建设项目经济管理人员通过对项目进行进度付款,将建设项目的成本支出计划和明细情况通知业主,形成项目成本跟踪审核模式。通过业主合作条款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在节约建设工程造价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高效化方向发展。

4.3对工程设计变更实施有效评估和审计

外部因素的干扰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也改变了涉及的各种数据参数。施工设计文件变更时,相关人员应对施工方案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审核,明确施工设计文件变更的原因,分析施工工程设计文件变更对施工的影响。同时,有关部门要结合施工设计方案的变化,优化调整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方案,更好地分析施工设计方案的变化对施工方案的影响,确定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和项目成本。当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发生变化时,要做好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必要时还需要在施工工程师的支持下对工程造价进行跟踪管理和审计。编制设计方案,在相关资料中记录审计结果和各项经济信息。同时,加强各类物资的管理水平,为今后同类工作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造价工作也面临着创新思路和方法的要求。跟踪审计是一种从项目准备、建设、完成的成本管理方法,不仅可以将项目成本管理渗透到项目的各个环节,而且可以提高相关部门和管理水平,有助于相关项目的实现总体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建设项目已逐步开始采用跟踪审计的方法,在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利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要求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紧密合作,进一步提升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程艳.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35):241-242.

[2]罗淑平.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标准化跟踪审计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24):87-88.

[3]何天成.工程造價审计工作的“内外兼修”[J].中国市场,2018(2):384-385.

工程与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累计接收南水19.67亿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五年达效的任务,这与北京市财政资金大力支持和财政项目有效的绩效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水利行业尚未形成完整、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阻碍了财政项目绩效管理进一步提升。通过总结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南水北调办”)绩效管理中创新思路、先进经验与实施策略,以期为实施财政项目绩效管理相关单位提供借鉴。

关键词:北京市南水北调;财政项目;绩效管理体系;先进经验

从2014年江水进京至2016年底,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累计接纳南水19.67亿立方米,保障了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给、增加了水资源战略储备能力,改善了首都居民用水条件,关闭城区200余眼自备井、缓解了地下水降速率,改善了北京地区生态环境、构建了城区安全供水格局等方面的综合效益[1],保证了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北京市财政局不断加强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逐步规范了财政资金分配,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6年底,对北京市59个财政项目的管理、使用以及产出效果进行了财政绩效评价,其中市南水北调办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维项目”获得2016年度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第一名。这与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建立健全财政项目绩效管理体系[2-4],有着密切关系。

从2013年至今,市南水北调办不断提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通过“事前有评估、执行有监督、事中有跟踪、事后有评价、结果有整改、总结有应用”的全过程控制,绩效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1]。同时,积极探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其中在创新思路理念指导下,绩效管理体系化、项目管理制度化、政策掌握精准化、沟通交流机制化、绩效目标明确化、监督管理全程化、效益产能数量化等方面日臻完善。

一、创新思路

明确预算执行责任,定期对预算支出资金支付进度和工作业绩和财政资金效益进行通报。各个项目执行单位与项目相关负责人每年签订《年度财政预算支出进度责任书》,并加强财政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通过主任办公会、党组办公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公开资金账目情况,保障了财政项目资金有计划、有效果地执行。

单位结合批复的预算,从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高度认真执行预算,完善内部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预算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时效性和效益性。严格预算调剂。预算批复后,各个项目执行单位结合北京和市南水北调办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资金支付管理,科学编制用款计划,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各个项目执行单位按照北京市财政局每年度最新《北京市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规定,在北京市政府采购管理系统中进行项目采购申报,依法合规开展政府采购活动。

推进财政项目资产清查,对各个单位全部资金进行盘点核查,切实做到账账相符,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加强存量资金管理,加大清理压缩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将当年结余资金与下年预算安排挂钩,结余资金沉淀较多的单位,市财政将相应减少其下年度预算安排规模。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严格执行预算及国库管理制度规定,认真编制用款计划,及时提出支付申请,加快形成实际支出。特别是针对支出进度偏慢的重大项目,细化落实预算,在依法合规、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督促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和工程进度,加快预算支出进度。

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绩效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在政府采购程序公开选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中择优确定承接机构,对各个项目执行单位开展绩效评价成为常态化管理。在各个项目执行单位绩效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过程痕迹资料评审、现场调查评价、专家综合评价等方式独立实施第三方评价。同时,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项目执行单位,限期整改,并由第三方监督整改落实结果。

项目绩效管理实现全链条管理。其中,财政项目预算、招标控制、合同管理、绩效管理、档案管理、资金支付、决算审核等重要环节管理已日趋成熟。每一个环节相互牵制、相互关联,形成了项目绩效管理闭环。

二、先进经验及实施策略

(一)内部控制体系化

加强内部内控管理,首先由市南水北调办对办属各个项目执行单位的内部控制点及业务层面风险点进行排查,并出具内控评估报告。各个项目执行单位及时整改,并统一定期完成内控手册修订,确保内部控制建设真正促进项目绩效实现。从加强内部控制推动财政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已逐步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加大了财政项目大额资金的管控,对政府采购方式中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措施、单一来源和网上竞价的全过程参与,强化痕迹管理,确保全程管控、监督到位。

(二)项目管理制度化

市南水北调办制定了《市南水北调办2016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跟踪实施方案》,实施跟踪月报制度,将检查、管理、规范工作统一,并定期对跟踪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加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实现对年度部门预算资金使用的实时管控,及时差错纠偏,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各个项目执行单位定期修订《货币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项目绩效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财政项目计量支付管理办法》《财政项目合同管理办法》《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管理办法》《隧洞工程巡查管理办法》《财政项目支付管理办法》《预算执行进度管理细则》等相关制度,严格规范财政项目实施环节具体操作细节,推进了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如加强对财政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各個预算执行单位在定期修订合同管理办法的同时,成立专门合同评审小组,重点加强财政项目合同签订资金管理,根据合同不同特点和各单位管理实际情况,加强对痕迹资料的倒查力度,确保合同执行到位。

(三)政策掌握精准化

严格参照《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修订)》(京财预[2002]1831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本市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京政办发[2011]53号)、《北京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京财预[2012]272号)、《北京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京财绩效[2013]2772号)、《财政部关于专员办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的意见》(财预[2016]38号)和《北京市市级部门预算管理综合考核办法》(京财绩效[2016]2288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205号)、《北京市财政局关于本市级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京财采购[2017]143号)、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等文件规定,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做到绩效目标公开,绩效跟踪形成常态化,推进部门自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促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的结合。

市南水北调办内部OA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时下发最新文件及管理规定,各项目执行单位采取职工自学、集体讨论、专家讲解等方式针对重要政策逐条吃透,做到掌握政策精准化。

同时,把每年财政项目管理相关文件装订成册,时刻指导项目管理人员“清楚自己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怎么干、干得是否合规”。

学习《中国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框架体系》和《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操作指南》,针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自身管理体系。

(四)沟通交流机制化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内部各个项目执行单位之间绩效管理业务科室,针对财政项目预算、招标控制、合同管理、绩效管理、档案管理、资金支付等方面通过需求沟通、现场调研、专题座谈等方式,逐步建立项目管理沟通交流机制,并定期开展相关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财政项目管理水平,财政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项目执行单位分批赴国内绩效管理先进单位进行调研,并将调研的成果直接落实到财政项目绩效管理各个环节中。其中,各个项目执行单位分别学习江苏其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创新化效益管理模式;学习山东南水北调地方立法经验;学习河南干线生态带建设经验;学习河北水厂建设经验;学习天津城市水生态环境改善经验等,重点学习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先进经验,提升项目执行单位管理水平。

同时,项目执行单位与项目实施单位不定期开展项目管理座谈会,搭建交流平台,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探讨提升项目实施的先进方式和方法,全方面提升项目绩效管理。

(五)绩效目标明确化

绩效目标应当清晰反映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财政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与任务数相对应,与资金量相匹配,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根据下一年度北京市级预算编制有关要求,明确和细化的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要求,在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编报整体支出的总体绩效目标及具体目标的基础上,项目执行单位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区编制每一个项目的绩效目标,能量化的不定性化、能细化的不简化、能定准确时间的不写模糊日期。

(六)监督管理全程化

加强监督财政预算支出质量和效能管理。各项目执行单位指派纪检专员监督财政项目全过程执行,做到“预算建账、执行查账、事后交账”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关于规范部门预算政策采购招标过程行政监督的通知》(京调办函[2015]111号),规范了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各个项目执行单位在执行政府采购过程中的监督事宜。提前学习《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表决稿)》,各个项目执行单位提前整理历年审计发现问题台账、整改方案及措施,促进以后财政项目实施实现“钱责、事责、权责”相统一。

(七)效益产能数量化

市南水北调办与北京市水资源调度中心、南水北调中线总公司、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京源公司、城子水厂、通州水厂、第三水厂、第十水厂、第九水厂、郭公庄水厂和良乡水厂)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走访、满意度调查等活动,保障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上、下游供水关系无缝衔接,调水工作高效运转,保证财政效益落实。各个项目执行单位重视财政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定期与下游接水单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各个水厂、各个区水务局等多家单位开展沟通协调会、满意调查等活动,凸显财政效益。

同时,市南水北调办研究高效利用“南水”的调水模式,采用“喝、存、补”的利用原則,努力把好水用到“刀刃”上,让南水发挥最大经济、社会效益。仅2016年全年,向怀柔和密云等大中型水库“存”了2.01亿立方米,向潮白河、碱河等市中心河湖和地下水“补”了1.71亿立方米,向北京自来水集团供水“喝”了7.38亿立方米。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了北京市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大兴新城、门头沟新城、昌平部分地区等居民;核心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直接受益群体为1 100多万人口,城区日供水量中南水超过七成。

目前,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的财政项目绩效管理各项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稳步推进,从“投入型”成功转型为“绩效型”。

三、存在的问题

(一)扩大北京受益范围

受着供水范围的影响,尚未接通南水供水管线的部分地区急需南水提升区域水环境、带动经济发展。如朝阳、大兴地区希望推进平原调蓄设施建设、增加区域水面、改善水生态环境;海淀区希望为“三山五园”水环境提供更对资源,山后地区纳入南水北调供水范围;丰台、石景山、门头沟区希望加快河西支线建设,为当地快速增长的居民供水需求提供水源条件;房山、通州、昌平区;顺义、平谷、怀柔、密云区加大回补地下水和应急水源地建设。

(二)妥善处理工程建设资金与运行管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工程建设费用降低,直接提升工程运行管理费用:如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口径地下输水隧洞工程采用防止渗漏水的设计工艺有两种,分别是防水设计或排水设计,前者防水设计工程成本造价要高于后者排水设计工程成本造价,后者造价约低于前者65万元/公里。以15公里长度、排水设计理念施工的隧洞工程,其成本可节约1 000万元左右,但是导致隧洞工程附属设施内将定期开展抽排水工作、且工程内部附属设备设施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将直接整加了其日常维修养护费用。短短几年的设备维修、养护、更换和日常抽排费用将远超于1 000万元。

如工程建设阶段不考虑隧洞工程连接路问题,虽然节约大笔建设成本和征地拆迁费用,但是直接增加了工程保护难度,降低了工程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间接提升财政资金支持,直接减低财政资金经济效益产生。

四、结论

目前,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正在发挥着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为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随着财政项目绩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后期效益将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张亚男.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财政项目绩效管理全过程控制探讨[J].北京水务,2016,(4):30-32.

[2] 张俊.水利工程运行维护项目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探讨[J].北京水务,2016,(Z1):16-18.

[3] 张云.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供水管网调度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4] 赵皓 .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的影响分析[J].北京水务,2016,(Z1):19-21.

[责任编辑 陈丹丹]

工程与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业迅速崛起。由于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有人提出了将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观点,此话题引起行业内的讨论热潮。将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不仅可以与国际接轨,还可以使我国的监理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以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为基础展开讨论,并进一步的对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进行对比,最后对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接轨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接轨;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筑行业投入不断增加,从而促使工程监理、项目管理行业发展迅速。自我国实施的工程监理制度后,先后经历了准备、试点、平稳发展以及全面推广四个阶段,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合同履行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相当数量的工程监理企业都从以专业施工过程管理,向着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结合,必将使工程管理更加专业化、系统化。以下就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为基础进行详细的讨论,然后将两者进行比较并提出一些建议。

1、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的关系

1.1工程监理的意义

工程监理的工作就是依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通过计划、协调、组织或是激励等手段帮助甲方和乙方履行所签署的工程承包合同,最终达到完成工程项目的目的。随着工程监理制度的不断推行,监理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工程监理在促进、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的合同履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

1.2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

住建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13中规定,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就是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进度、造价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進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

1.3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工程监理工作属于拥有一定资质受项目法人的委托的监理单位,根据国家的所批文件、相关法律和合同,帮助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管的专业性服务活动,而工程项目管理也属于可以为委托人提供相似的服务。因此,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属于某种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2、工程监理以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施工工期比较长、施工量特别大、建筑工程的环节繁琐、参与的单位比较多都是建筑工程重要特点,这就给工程管理带来了许多的难度。同时建筑工程又跟其他的制造企业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产品体型庞大,复杂多样,彼此各异,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如果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很好通过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加以管理,就有可能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建筑工程的监理以及工程项目的管理就是针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以及整体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第三方管理部门,通过监理和管理人员的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现场工作人员消极工作的情况,监督并管理现场工作人员按照标准施工规范进行项目建设,提高项目质量,减低合同纠纷出现比例,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两者的对比

3.1两者之间的法律地位对比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两者之间均属于为了监管和控制项目目标而实施的管理,但两者的法律地位却不尽相同。工程监理在我国的建设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属于基本制度之一,而且在《建筑法》中明确的指出在一些重型、大中型或是大面积开发中必须要进行监理。但是工程项目管理却不同,国家虽然建议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但却没有明文规定需要强制执行,因此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法律地位不同,前者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而后者则没有法律限制。

3.2服务的对象对比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服务对象不同,工程监理的服务对象较为单一,只能够是建设单位或是项目法人。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服务对象则不同,其可以提供工程管理和咨询两种服务,服务对象既可以是建设方或是业主,也可以是为设计机构、施工单位、供货方提供项目管理服务,还可以进行工程承包管理或是联合承包工程管理。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服务对象种类繁多,因此在处理问题时所秉持的原则和方法也就不同,主要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工程监理虽受建设单位委托,但监理规范规定监理单位应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维护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处理问题时所秉持的原则和方法有些区别。

3.3业务范围的区别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业务范围有很大的区别。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是对施工阶段进行监理,还包括工程设计、招标、使用以及维修等各个阶段。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范围是设计、投资、建设、施工、金融、保险等各个单位的业务,其还包括、工程管理、项目承包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施工管理等。由两者之间的对比可看出工程项目管理中涵盖了承包项目管理、材料管理、金融管理等的多方面业务。

3.4资质要求的对比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资质要求有很大的区别。工程监理企业需要取得监理资质,其员工需要用有符合规定的注册监理工程师。工程项目管理的单位不仅需要有符合规定的注册监理工程师,还需要有符合要求并注册的建筑师、造价师、城市规划师以及咨询人员等,否则无法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多种业务范围。

4、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接轨

4.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制约所有活动的重要准则,所有的活动都要在法律的规定下才能进行。建筑企业要想顺利的完成工程建设项目也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根据法律的规定来完成相应的工作。而且要想将建设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相互融合,首先也要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建设工程监理以及项目管理工作人员要遵循相应的行业法律法规,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以及管理工作。作为制定法律法规的政策部门,要不断的完善工程建设监理以及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一些漏洞给相关的人员工作带来不利的因素。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要不断地学习工程监理以及项目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提高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作为相应的管理部门来说,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和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4.2加强人才的建设

在项目管理行业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由于项目管理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因此人才的建设是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在项目管理中急需的就是具备娴熟的项目技术知识、良好责任心、协调能力、领导力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还要扩充各类专业人才作为辅助,例如工程技术知识丰富的现场管理人才、独具匠心的设计型人才、善于评估预测的造价人才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強市场竞争力。

4.3建立健全施工监理机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来说具有较长的施工工期,较大的工作量,因此施工监理的工作任务也比较重。这就要求根据工程实际健全施工监理机制,通过相应的监理机制安排好监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通过有效地安排监理部门各部分人员的工作职责,将工程项目监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建设环节中,确保每个监理工作人员能够按照标准的规范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机制,监理工作人员要根据规范的工程建设安排进行相应的工作,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施工监理工作有效的开展,需要安排一个负责人将监理人员的工作做好监督,完善监督质量,作为项目管理的基础。

4.4建立资源信息库

在项目管理行业中想要做好整体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收集、研究大量的信息资料,并在纷繁复杂中汲取有益信息,这就需要建立工程项目的信息库。通过建立资源信息库实现项目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利用,辅助项目各系统的有效运行,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施工管理过程的技术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降低项目管理跨度,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强改进沟通与合作能力,进一步促进项目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和可预见性。

4.5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目前,在我国监理单位非常缺乏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应的能力,因此在项目管理的初级阶段需要寻找一个具有实力和经验的合作伙伴,或是借助国外先进企业对于项目管理所积攒的经验。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时,可以排除相关专业人员到国外的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和交流经验,或搜集国外相关工程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属于某种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工程监理工作也可以被看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部分工作内容。将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进行对比,不管是法律地位、服务的对象、业务范围,还是资质要求,两者之间均有很大的区别。将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接轨融合,可以通过加强人才的建设、建立资源信息库、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等方面,从而使工程管理更加完善,更趋于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元越.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的思考[A].跨越发展:七省市第十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14.

[2]黄金枝,斜逢光.工程监理向项目管理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

[3]郑学萍.浅析制约我国建设监理工作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工程与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校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长期课题,随着科技水平发展,各种方法和模式也不断的变化,通过剖析实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文献,理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提出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阐述从上至下的管理体系建设、实验人才队伍和信息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为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改革提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建设;管理

高校的实训实验室是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下,要建设一流的师资、培养顶尖的创新人才、转化优秀的科研成果、提升科研水平等,就要依托于实验室。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及体系,保障实验室的高效运转,进而推进高效实验室的综合改革和“双一流”的建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及文献分析

1. 数据来源

高校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数据众多,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及权威性,本文以CNKI的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为保证数据的全面性,数据的检索年限为:1985-2018年,文献类别中的期刊检索条件均为“模糊”,考虑到部分高校或机构对实训室或实验室的不同称呼,主题词和关键词设置为:“高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其中共检索到期刊1046篇。

2.数据统计及分析

文献统计发现,2000年前关于高校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的文献相对较少,主要是基于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不大,因此较少有变动。而2002年起,关于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文献逐年递增,其中2012年达到一个小高峰,约89篇,接着有小幅度的回落,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实训实验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研究文献总体有较大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如图2,对高校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探索在实训实验建设管理研究领域较为关注的主题,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向。

在原数据进行关键词频统计,汇总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及管理领域中高频的关键词(见表1),由表1可得,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管理、建设、实验室管理、高校、高校实验室、实验教学等关键词十分活跃,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

如图3对这些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室”文献出现幅度变化较大,但这些关键词还是符合总体相关文献的发展变化(见图1),其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近年最关注的热点,说明高校实训实验室重点方向更趋向于建设及管理。

如图4,从该领域的研究层次进行分析,发现“基础研究”“行业指导”“高等教育”及“工程技术”四者的总和占到总体的90%。而从学科方面进行分析,发现“高等教育”则占总体的78.43%(见图5),这表明实训实验对高校教育及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对高等教育来说,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因此对高校的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必须积极进行探索和改革。

从该领域相关文献的基金分布来看,几乎都是省部级及以上的基金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遥遥领先其他的基金项目,这说明对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重要性具有高度的共识,因为建设和管理好实训实验室是推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如图6所示。

通过对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理顺高校的建设与管理实训实验室的过程,系统的剖析该领域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发展历程,帮助我们抓住其中最重要的矛盾和问题,针对问题重点进行分析,寻找最佳解决方法,进一步推进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

二、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 缺少顶层设计,无法有效的统筹规划

近年来,各高校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但是相比教学、图书馆、食堂及宿舍等设施,投入到实验室建设的资金就比较少,而且大多数高校对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流于表面,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比如,有的高校以教學为中心,认为除教学外,实验室建设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建设,导致设备维修难以保证;有的高校对实训实验室的科学管理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多头管理、职责权限不清、协调困难等问题;有的高校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安排,导致实训实验室形成一个虚体概念,可能因某课题组或人设立,也可能因某些变动而撤销,使得实验室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2. 建设不合理,重复率高,利用率低

目前,大多数的实训实验的建设还是以某门课程或专业为主而设置的,功能较为单一,相关专业间的关联系薄弱,综合性的实验难以开展,可拓展性低;另外由于经费问题或学校的发展要求,出现相邻专业实验室重复建设的情况,甚至是为了完成专项资金任务而不顾实际进行建设的实训实验室,这样使得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的论证,而建好的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环境差,不能满足专业课程需求,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有的实验室因过度使用,损耗过高,影响实验教学正常进行;有的实验室无法有效的合理利用,使部分实验仪器设备闲置浪费。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和淘汰率。

3. 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实验技术人才队伍是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中坚力量,因此该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科研等的水平高低,所以该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实验管理的重要一环。但是多数高校不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使得实验教师地位较低,存在“实验教师低人一等”的观念,甚至有的将实验岗位设置为工勤岗,没有相应的岗位专业水平和学历要求,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实验工作评估机制,导致大多数高校存在实验教师工作任务不均,工作考核评定情况与实际不符。再加上高校在岗位设置、编制核算等方面过多的倾向教学、科研人才方面,从根本上缩小了实验人才队伍的提升空间和减弱了专业发展水平,没有改善实验人才队伍的提升和工作条件,使得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造成实验人才队伍的不足,进而影响整个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4.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没有按照国家教育部《高校实验室暂行条例》、《高校实验室工作規程》等文件进行建设和管理,有些规章制度虽然按要求上墙,但是由于不够完善,仍然会出现责、权、利不清、实验文件不全、低耗值设备管理混乱等情况。而且没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实验学生教育,容易导致学生不爱惜设备,导致设备易损坏,加上仪器设备维修责任不落实到人,使得设备维修维护不及时,影响设备的完好率和实验教学,导致实验管理上常出现各种问题。

三、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思路

1.科学合理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高校应依据“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思路转变观念,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放在高处,提高认识,加强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管理实训实验室,根据学校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学科建设做好总体规划,兼顾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和公共实验室的共性,依据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的需求,建设通用、实用、耐用及具有前瞻性的实验室,避免盲目、随意的采购仪器设备。

再进一步理顺实验、教学、科研等资金的关系,全面的考虑实验室的统筹、兼容和开放性,按照近期、中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合理的提高和加强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探索以高级职称人员为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的“项目制”建设管理方法,加强科学论证,避免重复建设,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理顺体系,完善制度

为满足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必须先理顺实训实验室的体系制度,打破传统体制下独立、互不沟通的局面,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将实验建设、设备管理、实验教学、低值易耗品等制度化、规范化,做好相对应的维修、维护记录和专业档案建设。

建立校级的独立管理体系,由实验中心对全校的公共及专业实验室进行统筹管理,以“中心为主,二级学院为辅”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严格的对实验室建设把关,将实验室考核、管理日常化,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规定”“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实验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条例”“实验安全保密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或条例,使得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 提升实训实验在教科研中的地位

目前,高校里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实验是教学的附属、辅助,导致学校的重心倾向理论,理论教学重于实验教学。然而,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依据都是实验的结果总结而成,从而提高对实训实验的思想认识,实验是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新型产品的诞生基础;是科研成果产品转化的雏形。因此对于学校来说,要将实验放到教学同等地位,加强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不断深入改革实验教学,建立独立性教学实验课程,改变实验教学的附属地位,充分体现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途径,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同时又为独立的教学体系。

4. 着重建设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优化人员组成

由于多数高校中实验教师属于教辅岗位,在工资福利待遇、进修培训和职称聘任等方面不如专职教师,导致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不愿到实验室工作,或者利用学历进修等途径进行调岗,使得实验队伍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而且实验人才队伍定位不清晰、个别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外出进修交流机会少等方面也使得高校的实验人才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严重的影响了实验工作和教学的质量。

因此,要做好实训实验的建设与管理,就要抓好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那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提高实验老师的地位,充分认识到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和作用。制定激励机制,激励和鼓励先进人员,形成良好氛围,让实验教师拥有成绩感;二是政策倾向,建设合理的人员结构。在岗位编制和设置上适当向实验技术岗位倾斜,提升职称晋升方面的优越性,加大培训进修机会,为实验队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调整实验队伍的人才结构比例,保证队伍中高职称和中青年人才的衔接,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三是强化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和素质训练。对实验技术人员设定考核机制,加强对低学历人员提升要求,针对考核不合格或不适合实验岗位的人员及时予以调岗调离,保障队伍活力和专业性。因此做好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将会是实验教学事半功倍,也将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水平。

5.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实训实验室功能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各种学科建设、科研设备及仪器等与日俱增,使得实训实验室的数量和管理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加上实验室管理中主要还是依靠人工,因此就存在实验教师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沟通共享不便等弊端。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实训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

首先,建立统一、标准、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数据。从学校的层面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建立全校实验室数据信息化管理中心,将各个专业或公共实验室的信息汇总到一起,消除信息孤岛,方便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共享,提高信息分享速率。其次,结合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化实验室。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实验室的改造,打造实验室门、窗、灯、电等设备智能化中心控制管理,解放人力,减轻实验教师在日常开关门、设备检测等方面的负担。最后,建立对外平台,强化内涵建设。建立专门的实验室门户管理系统,对外发布相关新闻及信息,实现在线咨询及预约服务,扩大的内外交流共享,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及信息数据。

四、结语

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既要兼顾传统实验室的模式,又要发展信息技术下新型实验室,而且实验室的活动的频繁性、环境特殊性、安全重要性等,注定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一定要保障制度的完善,经费的高效投入,实验人才队伍的稳定,智能信息化的建设,这样才能确保高校的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06):145-147.

[2] 陈彩微.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08(08):26-27.

[3] 代新敏.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优化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01):146-148.

[4] 王莹,袁园,刘俊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3):246-248.

[5] 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02):48-50.

[6] 刘贻新,王成勇,吴福根,陈浪诚.“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赴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考察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8):20-24.

[7] 赵萍萍.刍议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03):185-186.

[8] 张筱娟,王贵学,秦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革新建议[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03):135-137.

[9] 史天贵,彭绍春,兰山,王昭,刘琦.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02):1-3.

工程与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实行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是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投资效益和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然而,在当前公路建设监理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公路监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监理管理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公路工程 监理 管理 问题 措施

实行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是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投资效益和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有效的施工监理管理是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工期的有力保障。随着工程建设监理全面开始实行以来,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公路建设监理运作模式。然而,在当前公路建设监理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公路监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监理管理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1 公路工程监理的作用

公路工程监理制度是在国际通用FIDIC条款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建设、施工、监理三方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既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也与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相适应。通过工程监理,不仅可以更加合理、明确地使参建各方清楚各自的权责利,增强建设各方的合同意识,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它打破了建设单位“自己管理”的小生产管理方式的局限,便于经验的不断积累,促进建设项目管理逐渐专业化、科学化。工程管理在工程监理制度的引入后,工程管理工作由以行政手段为主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状态下的企业信合同、守程序、讲科学的管理。随着该管理模式的日益完善,公路工程质量也得到了稳步的提高。

2 公路工程监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建设市场的需要

在监理逐步完善和成熟的形势下,对监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对于既懂经济和法律,又懂合同和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监理单位是普遍缺乏,监理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偏低,大多是先从事设计、管理、施工等工作,然后再从事监理工作,这就使得做设计出身的尽管熟悉图纸,但对于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经验却严重缺乏,对于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较为陌生;做管理出身的尽管对工程建设程序非常熟悉,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然而却缺乏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做施工出身的尽管施工经验较为丰富,但通常摸不透图纸。随着市场对监理人员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是多数监理人员的直接来源,这些毕业生不仅缺乏施工、管理和监理经验,更没有事先控制的能力。有的甚至是一些非专业的人员,这些人员不仅不熟悉公路工程建设程序和施工技术,缺乏解决实际监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因素就大大降低了监管的水平。由于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低下,公路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2.2 监理人员不够稳定

人员流动性是多数监理单位又一普遍现象,通常还未完成一个项目,可监理人员却频繁的更换,其更换率已超过60%。出现该现象原因主要有几方面:一方面,部分监理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在投标文件中所说监理人员不仅业务素质高、且监理经验丰富,可在实际工作中却是素质能力较差的人员。另一方面,监理人员自身原因,由于其素质、能力偏低,不能做好监理工作,这就导致监理人员更换率高。

2.3 监理企业人员出现严重的挂靠或外聘现象

就当前的监理企业看来,其規模不大,对于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有的监理单位在接收监理任务后,因缺乏监理人员,监理单位就会派较少数的监理人员做当地的监理组长,然后再临时外聘其他的监理人员。该现象的产生,就会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如,通过临时外聘的监理人员,其组成不够稳定,人员之间的约束和相互信任严重缺乏,很难在这样的监理队伍中树立起高标准、严要求的观念;监理业务培训力度不够,一些监理单位不重视培训,对于外聘人员就更难得到相关业务的培训,工程开工时准备不充分,工程完成后就立即解散,这样只会让监理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更加低下。

2.4 混合监理情况较为严重

在当前,混合型监理的情况较为严重,通常是建设方与社会监理单位结合进行监理。这样的监理机构是由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单位所组成,由于在业务上二者通常是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这就会直接影响到监理工作质量。

3 做好公路工程监理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监理制度,做到依法监理

由于在我国的工程监理制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相关监理制度,尽管在当前交通部虽制定了《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暂行办法》和《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等有关法律,然而相比国际上通用的FIDIC条款,其差距较大,为此,为对工程管理市场加以规范,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与FIDIC条款接轨的同时还要保证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监理办法和制度,以确保在监理工作中有法可依。

3.2 强化国家管理,完善监控体系

为打击混合监理现象的发生,公路监理要不断推行谁监理、谁负责的制度,强化施工方与监理机构的连带责任。为防止违标和串标等行为的发生,在监理招投标过程中还要加大国家对监理单位的监控力度。具体而言需要做好如下几点:一是要制定出准入等级制度,提高其准入资格,尤其是对于专业监理工程师和总监理工程师等执业注册人员的资格要予以重点要核查。二是要加强管理监理执业人员,规范监理人员行为。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连带责任制。即公司领导对总监、总监对每个专业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其下监理人员,不仅要在管理上负有连带责任,在其技术上也要负有连带责任,这样才能提高建设方对监理单位的信任度。

3.3 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能力

针对于监理单位不重视人员的培训和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低下的情况,要加强监理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继续再教育,根据监理岗位的不同进行分层次组织培训。通常监理人员在上岗前,建设单位要组织其培训与考核,尤其是要重点考核其业务技能,以保证其能胜任监理工作;对于总监理工程师和驻地高监等高级人员要由行业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定期的培训,要注意加强知识结构、思想素质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本企业的监理人员,监理单位要定期进行综合培训,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水平。

3.4 加大对监理人员的监管力度

在强化培训和再教育的基础上,行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还要加大对监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监管力度,实行动态管理,要制定出一定的措施,以防止监理人员的频繁流动,通过日常的监督和检查,要保证监理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为防止在监理工作中出现弄虚作假和敷衍了事的行为,监理机构还要将各级岗位责任制建立起来,并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奖罚制度。对于无法胜任工作,或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监理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退,并将其行为与其信用档案挂钩。

总之,实行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是提高投资效益和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公路工程项目的监理水平的提高,对于确保公路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要规范监理市场,强化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以提高公路建设施工管理水平,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G10-2006.

[2]张秀荣.浅谈公路工程质量影响因素[J].辽宁交通科技,2005(06).

[3]杨立晖.浅谈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J].太原科技,2005(02).

上一篇:工程类职称论文下一篇:招投标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