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2023-03-18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以及坚持持续改进的质量机制,自2006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来,众多高校纷纷加入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来[4]。大连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自2014年准备迎接工程教育认证起,就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查找自身不足,包括教学顶层设计、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等,并持续改进,促进专业建设。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是国家改革和培养交通工程人才的新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实施的教育模式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培养具有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交通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5]。

自2009年大连理工大学设立交通工程专业以来,本专业以培养交通工程优秀人才为目标,持续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和稳固实践实习基地、搭建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平台、加强教师能力和工程背景、强化教学全过程管理、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本专业于2016年首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时此专业被评选为本科示范专业。目前,本专业已成为我国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交通工程领域育人基地,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此次认证,专家组对交通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及支撑条件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也就全面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意見。

2018年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遵循以下思路:首先,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培养人才的思想理论道德修养;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与能力,并注重在实践中的多学科融合应用;最后,以联合培养项目及国际交流项目为契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及知识储备得以增加。同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遵循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在全面梳理专业知识点的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压缩课内学时学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6]。

大连理工大学以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的建议及2018年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契机,严格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全面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从而培养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交通工程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较好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在道路工程、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领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的课程体系改革

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随着我国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不断完善,参考国际同类专业的培养体系,同时结合我国社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本专业逐步推动交通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目前改革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OBE理念[7]下的交通工程核心课程群设计

经过2012年和2016年两次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和持续改进,构建了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以学生毕业要求为导向,顶层设计知识体系架构。将道路工程、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等3个专业方向整合在交通工程专业中,制订了统一的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和个性化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增设了数据结构与算法、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材料力学等课程,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和使用专业信息工具的能力;将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测量学、交通工程导论、土木水利工程学科前沿实验、理论力学、运筹学等课程作为各专业方向必修的公共专业课程,夯实学生的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理论基础;增大实践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在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实验与检测技术、交通仿真实验、交通调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实验等课程中设置试验和现场调查等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工程设计、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与2012级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相比,各类课程的主要差异总结如表1所示。

(二)加强特色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的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只有将教学成果落实到教材编写和选用上,才能促进教材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院结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已有成熟的基础课程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特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现已出版了《交通流理论》《路基路面工程》(辽宁省十三五规划教材)、《交通信息化环境下随机道路网络拥挤收费理论与方法》《土木工程施工》等8本特色大连理工大学教材。其中多项教材荣获省级、市级精品教材荣誉称号,强调教学与科研的良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教材中,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同时结合教师的科研实践,在教材中及时更新学科前沿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密切联系实际,了解工程一线科学技术。

(三)加强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

1.核心课程之外设置设计教学环节。在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等课程之外,平行设置设计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并行,学生分组,组内协作,完成设计报告、图纸,小组答辩,评定成绩。这可以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工程实践能力。

2.以竞赛充实课程设计。依托大学生各类竞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建立课程设计环节的考核评价方法,针对团队合作课程模式,建立了设计报告、集中答辩、提问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成绩评价方法,合理评价每位学生的贡献和知识掌握情况,从而确保学生对教学各环节的高参与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建设交通工程仿真与设计平台,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创新思维

考虑到目前学生进入企业开展生产实习的困难、学生的竞赛需要等问题,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建立仿真设计平台,从路面结构响应、材料设计、交通方案设计等方面开展仿真实训,强化学生对交通工程中路面结构设计与分析、材料特性、交通流理论的理解。在必修课弹性力学与有限元程序设计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环境和交通荷载耦合作用下路面结构响应分析初步研究,培养学生利用先进数值仿真技术进行复杂交通工程问题分析的能力。开发沥青和混合料性能虚拟测试平台,并用于必修课道路实验与检测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交通仿真实验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仿真模型实验、实验报告、答辩等方式,要求学生能够针对特定区域进行交通规划方案、智能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物流系统规划方案、交通治理改善方案的设计,并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二、多元化、多重知识背景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是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改革的主导者和责任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8]。加快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不仅需要专业教师具备良好的交通基础知识,同时也对专业教师计算机应用和其他相关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突破学科界限、组建多元化、多重知识背景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9]。大连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师资队伍能力。

(一)多措多举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本专业要求青年教师严格执行学校规定,保质保量完成教师岗前培训、通识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青年教师上讲台前必须先完成两轮助教工作。其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责任提携青年教师,为其在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中指点迷津。老教师通过助课或者同讲一门课、助研、研讨等形式,将自己深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我专业邀请校内教学知名教师听青年教师讲课,为青年教师把脉,促青年教师成长。最后,学院专业教师要积极参加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相关活动,通过举办大会报告、参加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我专业与各高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了解交通工程学科的最新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强化教师的工程背景

首先,鼓励在职教工赴企业开展博士后研究,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加企业工程实践半年以上,现已有近20%的教职工完成了企业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其次,学院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挑战者杯、全国节能减排科技竞赛等赛事。最后,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兼职教师进课堂,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聘请更多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指导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进一步提升兼职教师队伍质量。此举不仅促进了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密切交流,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认知,为教师传授实践相关知识和开展服务于生产的科研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还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學和科研水平。同时,这也激发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热情,使其了解了企业文化,积累了工程经验,有助于他们的职业规划。

三、工程专业认证体系下的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平台构建

“开放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需要在实现传统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往以及胜任全球合作和竞争的能力[10]。在此背景下,我院主动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开展专业国际化认证,推动国际合作办学,实现学位联授互授,带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学校始终秉持“定位高端、科教融合”的原则,大力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硕士/博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并依托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创新型人才。

同时,以“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国家战略为契机,学校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提高学校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11]。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抓手,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师生的国际交往能力、跨文化学习研究能力和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为总目标,以项目为纽带,以师生为主体,以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为保证,不断提升交流层次,拓展交流范围和领域,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推进专业建设。

本专业已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实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合作开展“3+2”联合培养项目。此外,自2013年起,在学校国际化基金的支持下,交通工程专业每年选派并资助学生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丹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知名高校进行短期交流,为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提供了机会。例如,本专业部分学生访问了丹麦科技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并参观了哥本哈根中央火车站及自行车交通设施、卡尔斯鲁厄轨道交通地下隧道工程,使学生接收到了国外文化、专业知识,开拓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提升了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我院2016—2019年度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海外交流信息如表2所示。另外,本专业教师与国内外教师通过学术交流、学术项目合作等方式,现已建立密切的联系。例如:我院邀请原世界交通学会主席、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WernerRothengatter荣誉教授做了关于交通对物流的影响及巨型交通的评价两场报告;邀请林同棪工程顾问公司(台湾)副总工程师、林同棪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交通总工程师林忠正做了“大众运输导向周边开发策略——以轨道系统为例”的报告;邀请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兵藤教授一行三人做了关于多式联运枢纽对区域货运结构调整的影响的报告。我专业教师与田纳西大学、名古屋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美国罗德岛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常常相互访问或开展合作。

总而言之,我专业严格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基于OBE理念,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国际化等方面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力求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人文修养,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交通工程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好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交通工程高级技术人才。

四、总结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背景下,新时代赋予了高校重大的使命。新时代的交通工程类专业人才不仅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及科研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我专业采取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平台构建等改革措施来加快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从而全面提高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为建设“交通强国”伟大事业培养交通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马香娟.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217,219.

[2] 王军,王美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3(1):81-83.

[3] 黄山,鲍学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2016(1):16-22.

[4] 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5] 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6] 叶玉玲,刘佳林.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43-145.

[7] 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8] 滕俊江,喬艳辉,马浩,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化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9(6):14-18.

[9] 严利鑫,张诚,熊钰冰.工程教育认证和社会需求双重驱动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2):6-9.

[10] 刘乐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人才核心能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11] 张文雪,王孙禺,李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22-26.

[收稿时间]2020-08-10

[作者简介]潘宝峰(1967—),男,内蒙古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道路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周长俊(1983—),男,江苏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道路工程的教学与科研。赵胜川(1963—),男,河北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交通工程的教学与科研。王宝民(1971—),男,山东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材料的教学与科研。姚荣涵(1979—),女,山西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交通工程的教学与科研。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障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从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和达成以及课程学分设置等几个方面,综合系统地完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源勘查工程;课程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工程领域的国际竞争和国际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加入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是快速高效地培养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石。《华盛顿协议》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协议之一,也是关于国际本科工程学历(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资格认证的协议,其核心内容是经过各成员国组织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1,2]。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于1992年开始在部分专业领域开展试点,目前已经扩大到16个专业领域。专业认证的目的是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紧密联系产业界以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推动工程师制度改革并与注册工程师相衔接,同时促进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3]。由此可见,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以认证标准为指导进行评估,通过自评和专家评审,促进相关专业的改进工作,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的北京石油勘探专科学校“石油地质勘查”专业。在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江汉石油学院本科院校和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下,1998年开始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招生[4,5]。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试行“拔尖培育计划”和“卓越计划”,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在当前面临的信息化、国际化时代和油气行业低迷的状况下,要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国际化知识体系和能力,提升人才竞争力,同时为推进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建设更合理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育体系,参与专业认证的工作势在必行。

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的实施

长江大学在2015年9月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提交“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申请,2015年11月协会发出受理认证申请的通知,开始长达一年多的专业认证工作。

在学校领导的协调安排下,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积极配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同时学校领导邀请专家参与专业认证工作的指导,协调相关企业代表对我校近几年培养的资源勘查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反馈工作。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于2016年8月初步完成,撰写自评报告是接受认证专业“自我举证”的过程,通过给出足以证明是否能够达成认证标准的相关材料(自评报告正文及附录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7个方面的要求: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

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通过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支持条件保证各类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在“校、院、系三级管理,以学院为主”的运行模式下连续不断地改进计划,最终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在任课老师、教学管理部门及用人单位三方共同鉴定达到认证的各项要求。

二、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专业认证”的要求,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际情况,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在完善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置,根据企业家对该专业的人才需要以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每年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应修订,以达到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保证毕业生获得进入该专业领域从事职业工作的技能。

1.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基础建设的中心,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5,6]。专业认证标准要求課程设置必须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遵循依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计、基于专业工程属性设计、突出油气勘探与开发专业特色、课序遵循循序渐进等原则。课程设置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类、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基于本专业重理论应用与实践操作的工程属性,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课程包括实验、野外实习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的设置中设置了大量与油气勘探开发相关的课程。课程体系设计遵循从通识类课程到专业类课程、从专业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从理论课程到实践课程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安排,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心理过程。

2.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和达成。专业认证所提出的能力标准体系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专业指导和监督,使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目标达成度等方面能与专业认证能力标准体系做出响应,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相关课程来构建知识结构,最终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能力。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为了使学生掌握上述知识,开设了系列相关理论课程。专业能力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国际视野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开设了系列实践课程。每门课程与毕业要求、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具有对应支撑关系,为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中要求在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中明确该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让学生和老师了解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方面,需要明确各章节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达到教师明白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懂得应该学什么。在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方面,教师在制作试卷或通过其他环节考核学生时,考核的知识模块都能与毕业要求对应,使得教师出题有据可依。最后通过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计算来定量检查毕业要求的落实情况,避免落实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变得抽象化、空洞化,并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3.课程学分设置安排。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69.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和限选课(含通识教育限选课)106.5学分,集中实践课和独立实验课(含物理化学实验)46学分,专业选修课和通识教育公选课17学分。课外完成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对理论和实践学分的分配较为合理,同时通过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表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不同类别课程的学分比例均达到了专业认证的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达35.5学分,占总学分的20.9%;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54学分,占总学分的31.8%;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37学分,占总学分的21.8%;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43学分,占总学分的25.4%(表2)。

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及思考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历时一年半,在准备认证相关材料和撰写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过程中,通过与专业认证标准相对比,我們认识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针对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

1.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际工程教育界对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指导,同时,行业专家和企业以生产实践和行业发展需求共同参与制订,有利于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落实在培养方案的具体环节,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要根据社会需求、学校情况、师资力量、学生状况等,明确和科学地给出相应定位。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学校和教师以培养目标为追求,并在毕业生身上体现知识、素质、能力的目标实现。

2.依据专业认证标准的具体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环节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制订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教学大纲,清楚认识到所担任课程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在授课小结、期末考核以及试卷分析中,针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要求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

3.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学校需要密切与企业合作,加强企业在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同时,需要将企业界、工业界对工程师的要求和所培养工程师的质量反馈给学校,进一步引导学校推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改革和发展。

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需要从企业界、工业界得到毕业生的相应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校,使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进一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目前学校已经与多家重点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学校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召开联谊会和座谈会,共同商议人才培养的大计。

5.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以评促进、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方针与原则指导下,学校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认证工作,成立专业认证工作小组保证认证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加大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建设和实施,完善教学实验条件以及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在资源勘查专业认证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明确认识到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最终考核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资源勘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改进,加强校企合作,共同促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秀英,王海滨,姜广峰.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1-54.

[2]张文雪,刘俊霞,彭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潜在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28):60-64.

[3]刘丽,顾雪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及改革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5,(4):83-85.

[4]林小云,龚文平,何幼斌,等.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历程及成效[J].中国地质教育,2011,(1):25-29.

[5]何幼斌,林小云,王振奇,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9):74-76.

[6]林小云,何幼斌,龚文平,王振奇,王雪梅.全面实施综合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J].科教导刊,2018,(17).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过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性教学过程,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将四年所学的各门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使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一个良好的基础。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桥梁工程的理论和知识进行独立工作、完成预期工程设计任务的训练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检查和综合提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桥梁设计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桥梁设计中有关的计算、绘制工程图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规范手册等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掌握桥梁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步骤;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作风,为桥梁建设事业服务。毕业设计是本科专业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专业学习阶段的关键教学环节,对培养具有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民族地区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进行探讨。

一、目前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选题单一,不利于学生扩展思路及学习创新。

科学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先决条件。通常由指导教师给定毕业设计题目,甚至给出设计方案。学生的毕业设计只是在预先给定方案情况下,按照设计手册或计算实例进行的一次练习。虽然设计内容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但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设计空间也受到限制。其次,存在毕业设计内容陈旧和资料缺乏的问题。毕业设计资料大多是多年以前的资料。相对滞后的毕业设计内容和缺乏全面评价的资料,对工程实际缺乏指导意义,不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难以得到提高,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近年来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教师数量的增加却非常有限,再加上设计题目数量的限制,使得同一方向的学生数量较多,而教师与每位学生的交流时间却减少,整体的教学效果变差。在同一设计方向,只要有一个学生做完,其他同学也“照葫芦画瓢”。

(二)毕业设计工作量大,但效果不尽理想。

目前毕业设计工作量很大,从桥梁设计资料的调查分析、方案的选定、水文计算、上下部结构设计、施工图绘制到概预算,涉及了设计的全过程。虽然通过设计使学生了解了设计的程序,但由于时间少、工作量大,通常学生在结构计算方面花费的精力较多,而在方案选定、分析技术资料并合理应用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少,很多学生只是盲目的参照有关资料,照葫芦画瓢,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设计思想,也不能很好利用给定的设计资料,有针对性的确定设计方案。递交的毕业设计文件中往往是大量的计算过程、罗列的大量数据,结果往往是虽然完成了设计,但设计成果存在较多问题,而且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主要是面向工程实践单位,因而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

(三)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造成指导工作的不便。

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或没有参加过实际桥梁工程设计任务,造成指导过程中只能依据理论知识,照搬照套,因而使得设计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偏离实际,严重影响了培养质量。

(四)学生知识准备不足,投入精力不够。

由于毕业设计是四年所学各门理论、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桥梁结构概念、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并熟悉规范,具备运用能力,主动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从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到毕业设计开始,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而学生在这方面往往准备不够充分。毕业设计阶段正是学生寻找工作的重要时期,部分学生还要准备研究生复试,毕业前补考等等,致使许多学生无法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毕业设计上,存在临近毕业设计结束时突击完成的现象。

如何有效地解决上述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合理地管理、组织、指导毕业设计工作,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振兴民族地区经济,更具有重要意义。

二、桥梁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

(一)选题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是来源于工程项目、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学生就业单位的设计任务,这样可以缓解设计资料不足的矛盾,又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学生才能和满足就业需求。对于已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从事研究工作,完成研究型毕业设计,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潜能,完成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过渡。对于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可结合就业单位的工程设计任务进行毕业设计。其他学生由指导教师公布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专业能力和个人爱好进行自由选题。桥梁毕业设计通常是一座桥的设计,可以一人一题,也可以几人一组。多人一组时,为避免学生之间设计方案雷同,对每位学生可限定桥型方案,强调侧重点。这样虽然设计题目一致,但同组人员各自的任务不尽相同,或各自承担一部分主要设计内容,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或独自承担设计任务,但各人的侧重点不同。

(二)优化毕业设计内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合理压缩毕业设计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而不是仅仅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结构计算,却不去探求桥梁设计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在毕业设计之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工作,改进设计任务书,强化学生对设计问题的详细分析和方案的确定工作,在指导中更多的注重学生应用规范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杜绝照猫画虎现象发生。

(三)有计划的培训指导教师,提高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

指导教师的水平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使得教师参与实际工程实践的比例不高,造成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不利。因此针对目前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即鼓励并有计划的选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设计单位实习,承担实际的设计任务。此外可以把设计单位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设计人员请来,进行现场指导和咨询。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应定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培训,以使他们及时了解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

(四)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构建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将毕业设计的题目、要求及相应的知识准备工作布置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调研,这样就可以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开拓学生设计思路。提前让他们对以前所学理论及专业知识作一很好的回顾和复习,为下一步的设计奠定基础。

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是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设计过程中应加强中期检查和阶段答辩。中期检查和阶段答辩不仅是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度,也要检查设计的质量,特别是学生掌握设计方法的程度,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考。注重培养理解规范,运用规范的能力,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规范的有关规定,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绩的评定应充分体现上述要求与目的,做到公正合理。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真实水平,需要构建毕业成绩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可从学生答辩水平、整体质量、文本质量、学习态度、进度等多方面权衡。统一和规范评价的标准。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从选题、学生、指导教师和管理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密切联系工程实践,分析当前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毕业设计教学进行改进,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桥梁设计的全过程,对桥梁构造、设计方法有深入的了解,计算和科研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为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 改革措施

1.引言

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道专业性训练,也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或迈向更高的学习平台前对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展现。毕业生在进入最后一学期后,往往受就业压力、研究生考试复试、公务员考试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压力很大、心态浮躁。因此,毕业设计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直接关乎毕业生在进入新的工作或学习环境时的自信心。

从专业特点来看,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基本分为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三个方向,属于纯粹的工科学科。本文从毕业设计选题和设计模式两个方面举例,浅议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相关改革措施。

2.毕业设计选题的创造性

选题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毕业设计的首要问题。选择题是完成毕业设计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是确定“写什么”,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因此,选题的正确性决定着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新颖性和毕业设计的意义,甚至是决定毕业设计撰写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时,一定注意题目要具有创造性,紧密结合当前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性,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以固体废物处理方向为例,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议选题的创造性。

(1)从“小处”入手。目前,“垃圾围城”已成为重大世界环境公害,我国更是深受其害[1][2],而一些发达国家却能从容应对[3]。目前,我国的关于解决垃圾围城的研究往往缺乏一些最基础的信息或资料,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出路、办公区生活垃圾源控制”等,这些方向的选题非常基础、非常“小”,但通过一定量的基础调研就可获得一些较为可靠的基本结论或数据,可操作性极强,非常适合学生作为调研类选题。

(2)从“远处”入手。餐厨垃圾处理是固体废物处理一大难题[4],在传统的生物能开发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胆地在本科毕业设计中设想出更新颖、更超前的研究选题,去探索一些诸如直接产能等的转化途径。固体废物处理研究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我们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发现和研究,而这非常适合于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探讨,因为它不像科学基金研究,不需要承担风险。

当然,大学毕业设计的选题主要取决于相应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教育背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使选题多元化,避免出现同一个毕业设计选题年年做或若干学生同时做的情况,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科发展,反而会促使学生投机取巧,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因此,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产生创造性的设计选题。

创造性地设计选题,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例如,某大学里某位教师针对墨西哥漏油事件,就以该事件为背景设计了“含油废水海湾扩散模型研究、含油废水的生物处理设计”等选题,结果学生争先抢选,竞争之下,质量自然提升,效果非常显著。从这个角度而言,就要求教师自身采取一些主动措施,如:(1)平时积极查阅学术文献库,掌握学术发展新动向,积累新想法;(2)参加企业横向课题研究,使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结合显著紧密,同时提高课题的生产意义;(3)及时上网掌握环保动态,从一些专业论坛或官方网站中及时获取一些专业发展动态,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为毕业设计教学提供相关素材和参考内容。

3.毕业设计模式的针对性

除了创造性地选题,毕业设计的模式也至关重要。无论能力水平高低、成绩优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和兴趣点,因此,要让学生针对性地结合自己专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如此,可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就要求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安排。

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一般包括三类:方案设计型、工程制图型、实验设计型。对于纯粹的方案设计类型,如“化工厂脱硫除尘方案设计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等选题,该类选题偏“软”,往往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考察相结合,最终可形成设计方案,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对于第二类工程制图型,往往是在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范畴内,提供一定的设计参数,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工程制图制作,如“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某市垃圾填埋场设计”等;第三类实验设计型选题,往往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实验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一定结果后方可进行设计方案或工程图纸的制作,如“含油废水的A/O法处理工程设计”,相比于其他两类,该类选题任务相对较重,比较适合于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

因此,在毕业设计模式设定上,教师需根据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设计模式。对于那些毕业后有意从事工程设计或管理的学生而言,可多开展工程制图型设计选题;对于毕业后有意前往事业型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第一类选题比较合适;而对于毕业后继续选择研究生学业的学生而言,实验设计型无疑是最合适的选题。合理的设计模式可能会使毕业设计教学事半功倍,而如若设计模式针对性不强,则可能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而事倍功半,毕业设计质量自然无从保证。

4.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必须在毕业设计课题质量方面有保证。本文述及的毕业设计选题创造性和设计模式针对性实则都是针对设计课题而言,良好的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大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2]刘云.如何把“垃圾围城”变成“资源围城”[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6):63-66.

[3]周是今.瑞典为何没有“垃圾围城”.世界有色金属,2010,(6):76-77.

[4]黄南伟.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J].建设科技,2008,(Z2):92-93.

工程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100年后,凭借其天生的优势,成都荣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之称号,在这个悠然闲适的地方,各大高校如日常生活一样,迈着优雅的步伐,从不管外面的风生水起,坐落在“锦官城”西北的西南交大却显得另类了,你可以在校园里感受那份悠闲的气息,但远没有自习室里严谨治学的气氛浓郁:你可以看到足球场上玩得正酣的同学,但更多的是交大老师课堂上的严格要求,尽心竭力,就像一位远方的客人(1972年由河北唐山迁至四川峨盾,后迁至成都),她在这块土地上保持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秉性,西南交大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中,和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是我国唯一的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重点学府。

中国高速铁路的希望

目前,西南交大拥有国内实力最强、二级学科最全、轨道交通特色最明显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此强大的学科背景下,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应运而生,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隶属于载运工具信息工程系(简称载运系),是学校致力于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典型专业。

其实载运工具信息工程学科只有这一个专业,研究生专业叫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本科的就叫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本系的研究生可以直接进入中国交通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造),这个专业以“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雄厚的科研和人才资源。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自制实验教学设备,因而我们能很快接触到最新的科研进展,在这里,你可以参与中国高速铁路的研发,把握高铁科技的最新脉动。

载运系的顶级实验室是我们学习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实验数据都来源于此,那它是如何构成的?首先是“交通设备虚拟设计平台”,它包括20套Simpack虚拟仿真设计软件,可以进行车辆结构设计、动力学仿真实验,高速列车的研制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第二个是“高速列车安全监测综合实验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伙儿能够了解到高速火车在运行中的受力情况、紧急刹车、高压电供给(火车的动力来自沿路的高压电线)等真实状态,总之,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当今铁路列车发展的最新技术。

由于是新增专业,我们平日实验所需的仪器基本上是市场上没有的,所以大部分实验仪器和设备由学校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目前,实验室已建成国内唯一的1:3模拟实验车,可以为列车安全监控实验提供真实环境,上实验课的时候,你可以在液晶显示器前,手持操纵杆,亲自体验驾驶火车在高速行进中的状态,两旁模拟的景物快速向后闪去,那感觉特刺激,本专业的“信息化”是指在电脑中进行产品(火车机车等)性能的模拟,对其工程性能、运行性能进行电脑仿真;同时也可以在电脑中模拟交通设备产品的制造过程,比如美国波音飞机在制造过程中,就已经实现了无图纸化装配,它的几十万个零件全部在计算机中组合,这也属于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的分内事。

繁重学业与光明前景

可以负责任地说,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是很棒的!不用担心就业,保安名额之多,煞是诱人,当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填报这个专业时,大家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任务很重,要学好,必须加倍努力!

学习的课程有很多,譬如数学就包括:高等数学(Ⅰ、Ⅱ),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复变函数必须学好,比如在物理学上有很多不同的稳定平面场,所谓场就是每点对应有物理量的一个区域,对它们的计算就是通过复变函数来解决的,我们在设计机车模具的时候常常用到它)等,机械类有机械设计、车辆工程、机车动力、仪器检测等学科;电气类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语言等学科,相对其他专业来讲,本专业的课程量是很大的,四年要修满183个课内学分、6个课外实践学分和20个选修课学分!这就意味着当别的同学在花前月下之时,你可能正坐在某个教室认真地记录课堂笔记。

另外还有为期20多天的专业项目软件实习,我坐在电脑前。处理着各种数据、图形,刚开始还觉得挺好玩,可谁知,这一坐就是20多天,弄得我两眼昏花,到后来连电脑都不敢看了,那是相当的辛苦!所以,如果你立志献身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和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开发事业,就不要后悔,只要心中有“剑”,何处无江湖?

四年的静心研学,近乎魔鬼般的训练,本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个个身怀绝技,不吃香都不行!正如当初入学时,张卫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任所说:“我们专业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因此到毕业的时候,本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会比计算机专业的差,”这是真话。

毕业生可在交通运输领域各生产和管理部门、电子电器研究和开发部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公司等单位就业,亦可进入高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而且还有机会被中法“4+4”项目(目前,只有西南交大、西安交大、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四个学校拥有留法资格)录取并赴法国学习,从以往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找工作是不用发愁的,一个毕业生会有几个单位要,就看你想不想去了,另外,考研率也比较高,在20%~30%。

上一篇:软件工程毕业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