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卫生情况范文

2024-05-06

基本卫生情况范文(精选12篇)

基本卫生情况 第1篇

宜都市村级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从2008年5月开始, 历时60余天, 完成了现场调查。此次调查以2007年年底登记注册的所有村级卫生机构为对象, 内容涉及全市村级卫生机构房屋建筑、卫生人员、设备配置、财务制度、内部管理和服务开展7大项内容, 其中包括41个小项指标。在此项调查前, 调查小组按照卫生部公布的卫生所 (室) 和个体诊所设置标准, 制定了系统、详细的调查方案, 设计了统一的调查表。采用普查的方式对250家村级卫生机构逐个实地查看、详细询问、问卷、座谈讨论和个别了解等方式进行, 调查自始至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获得了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2 评价标准

以国家卫生部1994年制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试行) 》关于“村级卫生所 (室) 的基本标准”和“个体诊所基本标准”为依据, 对7大项41个小项逐一评分, 采用百分制考核评价。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全市村级卫生机构调查结果总体评价分析显示, 全市村级卫生机构包括个体诊所实有314家, 卫生技术人员351人。因各种原因未收集到资料的有64个机构, 资料收集齐全的有216个机构, 资料收集率达到79.6% (250/314) 。在127个行政村中有医有药村127个, 占100%。分析全市216所村级卫生机构总体评分情况, 结合平时监督检查情况来看, 统计结果与全市村级卫生机构总体服务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分值越高, 其各项卫生服务功能越齐全,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越好。得分在60分以上的为全市目前条件较好且能够较好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机构, 其基本情况是:职称为乡村医士以上, 有80 m2以上的工作房屋, 有8种必备设备, 4种以上消毒设施, 资金4 000元以上, 有80种以上常用药品, 开展了妇幼保健、内科和中医等业务。除以上所列举的情况外, 其主要得分在于:一是有些机构建筑面积大于80 m2, 达到了“三室”分设;二是职称在乡村医士以上, 有中专以上学历;三是必备设备8项齐全, 消毒措施落实;四是服务项目开展得较全面。得分在60分以下的村级卫生机构主要失分原因在于:一是建筑面积小于80 m2, “三室一房”未分设:二是职称、学历偏低;三是8项必备设备和5项消毒设施不全;四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服务项目开展得较少。少数得分在30分以下的村级卫生机构, 由于各种原因, 其综合卫生服务功能较低或丧失。这样的卫生机构基本情况是没有专设的治疗场所, 学历初中以下, 职称为乡村医生、卫生员或跟师学徒, 消毒设施只有酒精棉球, 内部管理差, 服务项目只开展了1~2项, 几乎以卖药维持。此次调查中村级卫生机构中得分最普遍、最多的项目都是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有购药登记即有当地主渠道购药发票;“四法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知晓率为83.0%;卫生法规书籍有1本以上的占总数的82.6%。失分普遍最多的调查项目是“三室一房”未分开, 无大型设备 (B超、X光机、显微镜、手术台和手术包) , 内部管理和服务项目开展得较少, 消毒措施和医疗废物处理不落实,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中建筑面积达到80 m2, 并且“三室一房”分开的只占69.6%。有大型设备的仅占3.0%。内部管理9项中, 大部分村级卫生机构只占1~2项, 服务项目多数只开展了3~4项, 因此, 得分较低。根据得分情况评价, 可将全市村级卫生机构划分为5个档次, 即70分以上为综合卫生服务功能好的机构, 占总数的10.6%;60分以上为较好的机构, 占总数的22.0%;50分以上为一般机构, 占总数的24.9%;50分以下40分以上为较差的机构, 占总数的20.5%;40分以下为差的机构, 是今后着重督促整顿的机构, 占总数的22.0%。

3.2 各项指标评价分析

3.2.1 诊室设置。

村级卫生机构房屋面积大于或等于80 m2的达标率为66.4%, 诊疗室、药房和治疗室分设达标率为69.6%, 由此可以看出全市村级卫生机构设置的2个指标与标准要求有一定距离, 表明全市村级卫生机构基础建设一般。

3.2.2 人员素质。

本次调查的351名村级卫生机构人员学历以初中、高中和中专居多, 分别占总数的35.4%、26.1%和23.1%, 三者占总数的84.6%。这部分人员是全市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 他们工作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总数的8.2%, 多为年老体弱的老保健员或中医学徒, 在当地有一定的声誉;大专学历的占总数的5.2%, 为近几年在中专学历基础上自学或自费学习取得的学历, 为中青年医务工作者;本科学历占极少数, 多为退休的原国家公职医务人员。

3.2.3 基本医疗设备配置。

高压锅配置率在全市村级卫生机构中所占比例为47.69%, 消毒锅的配置占19.91%, 有器械消毒液的占63.43%, 有环境消毒液的占总数的56.48%。在实地检查中还发现, 有些村级医务人员将镊子、剪子等直接插入空玻璃瓶中或放在桌子上。调查结果说明村级卫生人员无菌观念不强, 安全盒使用率为零, 消毒效果差, 不安全注射因素还未得到足够重视。表明大部分村级卫生医务人员消毒意识差, 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2.4 管理制度。

从表1指标可以看出, 村级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对购药登记和处方书写抓得紧, 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4.44%。说明前2年整顿医疗市场、规范诊疗行为有一定成效, 正规渠道购药意识不断加强。其他方面达标率偏低, 说明大多数村级卫生机构对这些项目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预防接种登记为空白, 是因为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全部集中在乡镇卫生院进行。

%

3.2.5 卫生服务。

100%的村级卫生机构开展了内科、69.44%的村级卫生机构开展了中医科服务, 开展检验影像服务及外科服务者为零。入户访视率和喂养指导率分别为56.02%和10.65%, 生长发育监测、儿童体检以及小儿疾病防治和妇科病查治服务项目为空白。说明村级卫生机构主要以内科常见病和传统中医中药诊疗服务为主, 入户访视主要是针对结核病人的项目工作进行, 喂养指导只有极少数女乡医在义务开展;其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项目开展率极低, 是全市村级卫生机构服务的薄弱环节。

3.2.6 必备设备分析。

由表2可见全市村级卫生机构必备设备拥有率还未达到100%, 这与标准要求还有差距, 必备设备不齐全, 将直接影响到诊治工作的质量, 特别是氧气瓶 (枕) 和消毒锅的达标率分别只有18.06%和19.91%, 将严重影响村级卫生机构的救治能力和消毒效果。

%

3.2.7 村级卫生机构资产状况。

在村级卫生机构总资产中个人投人占88.10%, 集体投入仅占11.90%, 由于村级卫生机构现已全部承包给个人, 反映出村级卫生机构以个人投资为主, 集体投资比例很小, 说明行政村集体对村级卫生机构资金支持很弱。

4 讨论与建议

4.1 本次调查结果与2000年全国村级卫生机构资料比较

全国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为1.44人, 宜都市村级卫生机构覆盖全市广大农村, 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为1.22人,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我国西部5省40个贫困县村卫生室综合评价结果较为接近。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村级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一般, 房屋面积达标率为66.40%, “三室一房”分设达标率为69.60%;无大型医疗设备, 诊疗技术水平落后, 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功能不健全,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普遍较低, 中专学历以上只占28.30%, 特别是部分口腔诊所的医技人员资质不够;村级卫生技术人员无菌观念不强, 消毒不严格, 几乎未使用注射安全盒, 消毒锅使用达标率为19.91%, 消毒效果差, 环境消毒意识不强;医疗废物规范回收处理达标率为61.40%;管理制度不健全, 如管理制度达标率为62.03%, 传染病登记报告、收人和支出登记达标率分别为62.03%、53.24%和53.24%, 乡例会记录占56.02%, 预防接种、妇幼保健服务在村级卫生机构开展得不是很好, 妇女、儿童是两个系统化管理服务工作, 特别是对许多留守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问题过问不多;少数村级医务人员超范围执业。

4.3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4.3.1 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办发[2001]39号文件《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加强村级卫生机构的规范化管理。针对村级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依据《指导意见》, 结合村级卫生机构的实际现状制定考核办法, 建立健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功能, 努力改变村级卫生机构管理薄弱的被动局面;要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村级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要加大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投入和依法管理的力度, 结合医疗机构年度校验工作, 对不合格的村级卫生机构限期整改, 经整顿仍达不到规范要求并且不能承担社会性预防保健工作任务的村级卫生机构要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要求县 (市) 级预防保健机构要定期举办村级卫生人员的预防保健业务技术培训班, 不断提高村级卫生人员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4.3.2 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机构监督管理的作用。将村级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纳入乡镇卫生院工作责任制, 以此作为考核乡镇卫生院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要建立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月或季度例会制度, 组织村级包括个体诊所卫生人员进行业务技术特别是预防保健、卫生法规和方针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乡镇卫生院院长定期或不定期地下到村级卫生机构检查指导工作。乡镇卫生院要切实履行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 促使各项社会性预防保健工作任务的落实, 满足广大农村社区农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4.3.3 建议乡镇人民政府把村级卫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基层政府机关的政府行为, 鼓励所属行政村尽可能筹措资金增加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经费投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本村医疗卫生工作, 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提高村级卫生人员为群众服务的积极性, 发挥村卫生所 (室) 的前沿阵地作用, 为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4.3.4 制订规划, 治本改造, 使村级卫生机构建设和管理上一个新台阶。按照山区、社区及中心村不同地域和经济条件, 参照国家卫生部1994年制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试行) 》中关于“村卫生所 (室) 基本标准”和“个体诊所基本标准”制订治本改造计划, 使村级卫生机构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加强。为了方便群众和农村儿童, 结合改造情况逐步将计划免疫工作下放到村级卫生机构, 从而使村级卫生机构建设、管理和综合卫生服务功能上一个新台阶。

赤峰卫生学校基本情况 第2篇

赤峰卫生学校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卫生中等专业学校,自治区级重点学校,承担着为赤峰市及周边地区培养基础护理人才和乡村医生的任务。赤峰卫生学校的前身为始建于1981年的“翁牛特旗卫生进修学校”。1988年经过内蒙古教育厅、卫生厅联合评估验收合格后,批准并投资扩建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同年10月,定名为“赤峰市乌丹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2003年原赤峰卫生学校并入赤峰学院后,全市中等卫生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出现了空挡,赤峰学院医学院专本科教育无法满足全市广大农村牧区和社区基层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需求。

鉴于全市卫生中等职业教育断层的局面,市政府决定组建全日制卫生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把赤峰市卫生中专选择在翁牛特旗乌丹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扩建,并于2007年9月17日以赤政发[2007]77号文件向自治区政府提出了申请。经过市政府极力争取和积极协调,自治区教育厅派出以分管副厅长为组长的工作组进行前期调查核实,充分肯定了翁牛特旗乌丹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和条件,认为具备建立全日制普通中专办学条件。2007年12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字[2007]296号文件批准,学校升格为全日制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名称定为“赤峰卫生学校”,纳入全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管理序列,办学目标是为赤峰市及周边地区广大农村牧区培养乡村医生和基层卫生护理人员。

通过市政府以及编制部门主动工作和积极争取,200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编办以内机编发[2009]91号文件,明确赤峰卫生学校机构规格为副处级事业单位(2名副处级指数),隶属赤峰市管理。

2011年1月4日,张恩惠副市长考察了赤峰卫校,对学校建设和管理表示满意并作出了“保障学校安全、保持稳定过渡、促进稳步发展”的工作要求。

2011年4月15日包满达市长视察赤峰卫校后指示:办好中专层次卫校是我市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请教育编制财政部门制定好赤峰卫校上划管理方案,尽快提交市编委会研究。

2011年6月21日,编委会议研究决定,将赤峰卫生学校上划市直管理,实行市教育局管理为主、市卫生局行业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

2011年7月10日,为保证赤峰卫生学校上划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决定成立赤峰卫生学校上划移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并下设编制人事工

作组、资产财务审计工作组。同时,要求上划移交工作于2011年8月15日之前完成。

资产财务审计工作组派出审计组、资产清理组和财务审核组,通过展开相应的审计核查工作,分别形成了审计报告书、清产核资报告书和财务调查报告书。7月19日,根据赤峰卫生学校上划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由市编办、人事局、教育局、卫生局抽调人员组成的人事编制核查工作组,到赤峰卫生学校实地进行了核查,通过采取查阅档案、文件资料、有关帐册等方式,摸清了底数。

为保证上划人员情况的真实,2011年9月14日赤峰卫生学校上划工作人事编制核查组再一次到赤峰卫生学校实地,对在编83名人员名单及岗位情况进行了公示。

2012年4月,市委常委会任命赤峰卫校校长和书记,校长书记纳入市委管理的干部序列,市委组织部和市教育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到赤峰卫校宣布领导班子任命书,干部管理体制上明确了赤峰卫校的市政府直属学校性质。

2013年初,市政府于文涛副市长召集翁旗政府、市教育局和赤峰卫校负责人确定了“向上争取资金,然后确定学校管理体制”的计划,翁旗政府向自治区财政厅汇报。

赤峰卫生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卫生中专,是东蒙地区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基地,是全是乡村医生培训基地和全市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学校设有附属医

院一所,是国家二级综合医院。赤峰卫生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中专。

教职工情况:到目前为止,学校在编人员79,其中教学42人,附属医院37人;聘用人员77人,学校临时用工45人。合计201人。

学生情况:学校已经形成全日制大专、中专、对口升学和卫生行业培训等四个办学层次,与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医学院、乌兰察布医专和赤峰学院紧密联合合作办学,具备了服务蒙东地区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和地位,其办学成果得到了自治区卫生厅和教育厅的赞誉,走进了内蒙古自治区同等卫校中的先进学校行列。全校在籍生:10603名,其中在校生:1399名,(中专生1175名,初中起点五年制全日制大专学生 224名),成人学历教育学员2408名(校外辅导),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学员 6796名.(网络教学)

学校每年承担乡村医生、医学实用技术培训和全市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上岗证培训,大约3500人次。

学校已经形成 “立足赤峰、辐射蒙东”的招生网络,生源丰富,每年招生1500人,其中在校大中专生50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员1000人。

专业设置:学校设置护理、农村医学、助产、药剂、检验技术、蒙医、蒙药等七个专业,获得自主招生、自主颁发毕业证的资质,还与呼市卫校联合举办中医专业,形成八

个专业教学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和培训工作需求。学校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把护理专业做到专科化、精细化,开展老年护理、母婴护理、涉外护理、蒙汉双语护理等方向的专门训练。护理和农村医学专业是自治区示范专业。

设备情况:学校和附属医院设备能满足教学和医疗工作需求,标准化模拟病人、全功能心肺复苏模拟人、多功能静脉输液模型和中医针灸模拟人、脉象仪等先进设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每年承担全市护理技能大赛和护理技能测试考试任务。

办学前景分析:赤峰卫生学校办学方向要坚持“教学、培训、医疗、认证、科研”的职能定位,为全市乃至蒙东地区卫生职业教育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目前,全自治区独立建制的卫校有四所,其中鄂尔多斯卫校已经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分院,呼和浩特市卫校也在谋划合并到内蒙古医科大学,呼伦贝尔卫校合并到呼伦贝尔学院已成定局。通辽卫校、锡盟卫校和兴安盟卫校都已经合并到职业学院,早已失去中专层次办学资质,这样蒙东地区就剩赤峰卫生学校了。当前,全市每年在职高和中专学校学习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就达到1500人左右,但是全市医学中等职业教育多头办学分散招生现象严重,其中赤峰卫校占主体,每年招生500人左右,其他学校招收对口升学800人,流失到市外的学生200人左右,如果集中办一所卫校的话,在赤峰市内就能形成在校生3500—4000人规模的大学校,再加上蒙东地区生源,办学前景很好。

基本卫生情况 第3篇

在曹县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存华的带领下,参加一體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现场观摩会的与会人员,深入到曹城办事处王乐田村卫生室、倪集乡宋炉庙村卫生室、青菏办事处钟口村卫生室、普连集镇普连集村卫生室,对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现场观摩,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交流经验,深入扎实地抓好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享受到由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所带来的实惠。该县卫生局党组成员胡树营、武歩海出席现场观摩会,该局机关有关股室负责人、全县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分管院长参加现场观摩会。

刘存华一行认真听取卫生院负责人、卫生室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查看村卫生室规划布局、整体设置等情况,详细了解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采购配送、药品配备、业务收入、群众受益等情况,关切询问一体化村卫生室负责人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刘存华与正在村卫生室看病治疗的群众亲切交谈,安排卫生院负责人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狠抓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工作,为人民群众创建一个温馨舒适、科学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

刘存华在曹城办事处王乐田村卫生室表示,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降低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的有效途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工作理念的深刻体现,扎实有力地抓好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不但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该县各卫生室要本着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态度,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抓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

刘存华强调,与会人员要认真听、仔细看,学习推进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有益探索,把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带回去,结合各自乡镇的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抓好贯彻落实,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防治必需、负担得起、使用放心的基本药物,科学稳妥地将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推行深入。

刘存华要求,各卫生室要用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着力将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科学引导人民群众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规范工作程序,科学探索先进的管理办法,提升工作效能;强化工作措施,促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深入开展。各卫生室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发展的高度,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放在心里抓在手里,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工作原则,深入基层主动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求,真心实意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各种难题,全力维护好卫生事业和谐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各卫生室全面加强新农合精细化管理工作,确保新农合制度发挥出最大化的惠民功效。

基本卫生情况 第4篇

1考核标准与方法

1.1标准制定依据

根据省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立足于逐步解决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夯实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工作基础[1,2],从薄弱环节入手,着力推进居民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立、慢病管理等项目,全面提升我县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2主要任务指标

考虑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干预措施效果,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确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9类22项。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的有居民健康建档与慢病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共5类13项。主要指标有60岁以上老人健康建档≥90%,其他人群≥50%,档案动态管理率≥80%,高血压病、糖尿病规范管理率≥90%。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更新1次,各种宣传咨询活动全年不少于6次,健康知识材料每次入户率100%,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80%,卫生行为形成率≥70%。各种疫苗接种率≥95%,“五苗”覆盖率≥90%。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无迟报、漏报。结核病报告率、转诊率≥95%,转诊到位率与追踪到位率≥85%。

1.3考核方法

卫生局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照标准,统一考核方法,逐镇进行档案资料查阅与实际调查问卷。

2结果

2.1居民健康建档及慢病管理

我县7镇1区,106个社区村委会,总人口410 782人。全县共建档163 635人,建档率为39.83%,其中60岁以上居民60 955人,建档39 771人,建档率为65.25%。高血压病、糖尿病累计建档8495人,规范管理5303人,管理率62.42%。

2.2健康教育

全县共开展各类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咨询活动45次,对镇村医务人员、中小学师生等进行健康教育讲座78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巡回宣传咨询2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21 419份,同时制作各类展板、宣传横幅20块。在城区等4镇开展居民健康素养调查1000余份,经统计,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达88%以上。

2.3计划免疫

全县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接种点的儿童计划免疫门诊17个,服务半径为二三公里,按照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常年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并全部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经PPS法调查12~24月龄儿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覆盖率为100%,各苗接种及时率达98%以上,近年扩大免疫规划后的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为98.57%。另外,2009年开展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48 895人,乙肝疫苗与脊灰疫苗的查漏补种共1800余人次,接种率均达95%以上。安全接种率100%。2.4传染病防治各级医疗单位均实行传染病24h网络直报,全年无漏报。年传染病发病数551人,发病率为140.66/10万,较2008年(160.42/10万)下降12.32%,无暴发疫情发生,流行病学调查率98%以上。全年新张贴艾滋病防治知识墙体广告宣传牌580块,基本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对居民有关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作用。2009年全县转诊肺结核病人493例,督导管理702人次,追踪病人5例。县结核病定点医院确诊病人232例,其中阳性99例,新发涂阳84例。根据2008年结核病系统管理情况统计,达到98%(240/245)。另外,全年疟疾血检数为2378份,达到市3‰的指标。

3讨论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是国家和省市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确定。我县从2003年开展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2006年又全面开展农民健康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2008年以来,按照省市公共卫生工作部署,我县强化了组织领导,详细制定了工作方案。2年间不断协调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县镇村三级卫生组织网络,保证了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有效落实。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方面措施。(1)切实加强县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组织领导,完善各级管理制度,做到层层落实。(2)三级公卫组织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不断提高了全面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3)加强队伍建设,将一些优秀人才充实到公共卫生队伍中,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公共卫生知识和操作技能与服务能力。(4)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5)加强工作督导与考核,并与核发经费、年度工作绩效挂钩。(6)积极推进我县较薄弱的重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居民健康建档和慢病管理等工作。

虽然我县2009年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标准,差距很大[3],以下一些不足还需继续努力。(1)居民建档和高血压病、糖尿病管理还未达到要求,管理团队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2)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尤其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与咨询活动要在质量上达到实际效果。(3)个别儿童计划免疫门诊计算机管理时有不到位现象,有些还未完全达到规范化计免门诊要求。(4)结核病转诊筛查任务完成不平衡,个别镇督导管理措施未落到实处。另外,疟疾镜检血片质量还需要再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徐凌中.我国农村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1):41-42.

[2]刘凤芝,刘海波,李雅娟.我国乡村医生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23(12):6-7.

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汇报 第5篇

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上午好:

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将招远市省规划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基本药物制度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出发,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巩固完善。两年来,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有关问题的意见》及有关会议要求,于 年在规范化村

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基本药物制度为医改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为切实加强领导,我们层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卫生、财政等8个部门及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发改局设办公室,抽调发改、财政、卫生、劳动、药监等部门精干人员集中办公,由发改局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和工作需要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组织。卫生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形成了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工作推进小组,从工作方案制定到乡村医生聘任,对每个环节进行讨论、研究,加强了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指导,确保了我市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政策制度,全面落实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

我市共有村卫生室个、乡村医生名,从9月份,在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为保障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我市积极探索,制定了《关于在规范化村卫生室推行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完善了村卫生室运行模式。一是合理确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在 处村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同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聘了 村医生纳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二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乡村医生每人每年基本药物定额补助标准为 元,按月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服务人口数 的标准补助卫生室,通过绩效考核形式拨付,70%按季预拨,30%部分年终根据卫生、财政等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一次性拨付。三是进一步加强了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管理,统一由乡镇卫生院实行网上采购和配送,并建立药品进销存台账;村卫生室财务管理,由乡镇卫生院设专账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收支单独核算;村卫生室业务管理,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对乡村医生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业务培训、指导;乡村医生实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对聘期内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及时予以调整;村卫生室必需的医疗设备配备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管理。

三、强化宣传培训,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为保证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顺畅运行,我们从乡村医生培训和宣传工作上加大力度,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乡村医生合理用药水平。统一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及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培训,再由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骨干采用多媒体播放、业务学习等形式多次组织培训乡村医生,整体提高了全市基层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水平。二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合理用药意识。为保证村卫生室顺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利用电视、宣传单、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了基本药物相关知识的宣传,让老百姓明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重要性。目前,我市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卫生室药品大幅下降,广大群众普遍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对卫生满意度大幅提升。但我们的工作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我们将深入剖析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

全国专业剧场发展基本情况 第6篇

【关键词】专业剧场;经营模式;演出市场;建设标准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5.09.008

专业剧场是展演文艺创作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专业剧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艺术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存在着总量不足、利用率不高、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专业剧场的性质,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培育健康市场环境,加大专业剧场建设力度,引导专业剧场健康稳定发展。

1 全国专业剧场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有专业剧场 873家,2013年全年演出4.05万场,观众总人次3 229万,平均每个专业剧场年演出46场,平均每场观众797人。

(1)专业剧场的分布情况。从区域分布看,呈现东多西少的特征。我国东部地区有专业剧场507家,中部地区有203家,西部地区163家,分别占58.1%、23.3%和18.6%。从行政层级看,呈现上重下轻的结构。全国27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有专业剧场307个,平均每个城市有9.8个专业剧场;全国306个地市级城市(不含省会城市)有专业剧场379个,平均每个地市有1.2个专业剧场;全国1 927个县级城市(不含市辖区)有专业剧场187个,平均每个县级城市有0.09个专业剧场,绝大多数县级城市没有专业剧场。从剧场规模看,以大中型剧场为主。座位数在801至1 200的剧场396家,占45.4%;座位数在1 201座~1 600座的剧场112家,占12.8%。从建成年代看,本世纪以来建成的专业剧场最多,有325家,占37.2%。

(2)专业剧场的经营管理情况。从经营模式看,目前我国专业剧场大体可分为自主经营、托管经营、院线式经营和“场团合一”四种模式。从资金来源看,政府补贴仍是专业剧场的主要收入来源。2013年,全国专业剧场总收入约60亿元。其中演出收入占36.5%,政府补贴收入占47.7%,配套设施及其他服务收入占15.8%。从演出剧种看,演出最多的艺术类型是戏曲和音乐剧。2013年,全国专业剧场演出约4.05万场,其中戏曲0.83万场,音乐剧0.82万场,儿童剧0.67万场,话剧0.61万场,曲艺杂技0.46万场。

2 专业剧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当前专业剧场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总量不足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并存。当前我国平均每百万人拥有专业剧场0.64个,而2007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这一指标分别为1.8个、3.4个、4.0个、4.2个和4.4个。同时,我国专业剧场利用率不高的现象仍较普遍,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专业剧场全年平均演出场次达到100场以上,其他地区约为40场,一部分老剧场甚至出现闲置。二是专业剧场分布不均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并存。县级专业剧场偏少、小型专业剧场偏少、城市中心区域专业剧场偏少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三是专业剧场建设快速发展和管理运营相对滞后的现象并存。调研显示,大部分专业剧场缺乏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部分专业剧场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2013年,仅有40%的专业剧场实现盈利。四是演艺市场潜在需求旺盛和实质消费不足的现象并存,当前人们潜在的演艺文化需求并没有转化为文化实质消费。据测算,2013年全国人均观看专业艺术演出仅0.024次,北京市人均观看0.12次,上海0.084次,浙江0.057次,中西部地区更少。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剧场定性定位模糊。目前我国专业剧场大都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既要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又要实现市场化运作,导致专业剧场的性质和定位变得模糊。定位定性的模糊又直接影响了政府对于专业剧场的配套政策。我国专业剧场中,70%以上被划为商业设施,其用地及房产划归商业用途,需要缴纳高额的水电费和土地税、房产税。二是专业剧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还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专业剧场从建设到经营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导致部分专业剧场重形象轻实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三是专业管理和运营人才匮乏。我国专业剧场管理人员中拥有艺术专业、舞台技术专业或管理专业教育经历的只占30%,其中既懂管理又懂艺术的管理人才更少。四是文化消费习惯尚未形成。大部分城市居民仍习惯于免费或低消费的文化消费方式观看演出。一方面,高昂的演出票价将潜在的文化消费人员拒之门外,另一方面,部分惠民演出也对演艺市场的正常培育、良性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五是引导激励社会资本进入剧场建设、经营的政策措施还不健全,导致专业剧场吸引社会资本数量有限。

3 相关政策建议

专业剧场的繁荣发展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明确专业剧场性质和定位,加强相关配套政策及资金的支持。我国的专业剧场,特别是由公共财政投资兴建的专业剧场,是重要的国有文化资产,担负着普及艺术教育、传播主流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公共剧场经费模式,建立政府补贴、社会资本(赞助)、演出收入三者结合的多元化剧场经费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对于公益性为主的专业剧场,政府应出台不同于商业性剧场的税费优惠政策,降低其运营成本。二是要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指导专业剧院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制定专业剧场建设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专家论证机制,提高剧场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制定专业剧场运营管理标准,建立专业剧场管理的质量体系,提升专业剧场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要加大对老剧场、小剧场与县级剧场的建设改造扶持力度,不断改善剧场分布结构。重视对原有剧场(特别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老剧场)的翻新改建,盘活原有文化设施,方便群众文化消费,缓解老城区剧场新建的成本压力。对小剧场与县级剧场的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加快县级剧场和小剧场的建设改造步伐,提高剧场覆盖率。四是要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剧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考核和认证制度。建立剧场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明确剧场管理队伍的从业素质要求。组织专业艺术院校编制剧场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大纲和考核标准,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及形式加以规范。采取社会化培训和统一标准考核的方式对剧场从业人员进行分级分类资格认定。五是要引导培育健康的市场环境。提高剧目创作质量,加大优秀剧目推广,改善剧场内容供应不足的情况。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如开设艺术讲座、沙龙等,培养一批有艺术素养和鉴赏力,并有消费热情的观众群体。制定惠民演出的指导意见,对各地惠民演出的类型、对象、运作模式进行规范,促进演艺市场的良性发展。

基本卫生情况 第7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部六省中,随机抽取两个省份:安徽省和江西省,在两省内各随机选择两个经济欠发达县,每个县各随机抽取3个乡镇,调查对象为所选乡镇中随机选择的在本地居住时间五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和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对农村常住居民和医务人员均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情况和满意度情况的调查,知晓度分为三个程度:非常了解、了解一些和完全不了解;满意度分为三个程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采用统一设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情况问卷对农村居民进行调查,问卷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统一设计,内容涉及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已婚妇女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7类3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 D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导出。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农村常住居民624人,其中安徽省307人,江西省317人;调查医务工作者38人,其中安徽省24人,江西省14人。在所调查的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中,337人家中有0-10岁儿童,其中安徽省75人,江西省262人;388人家中有60岁以上老人,其中安徽省127人,江西省261人;218人家中近5年内有孕产妇,其中安徽省34人,江西省184人;171人家中有慢性病患者,其中136人家中有高血压患者,49人家中有糖尿病患者,27人家中有重性精神病患者,32人家中有残疾人,家中有脑卒中患者和结核病患者的均25人。

2.2农村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情况和满意情况

农村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较高,但均低于医务人员,见表1。农村居民中,仅3.7%表示非常了解,7.6%非常满意;医务人员中,63.1%对此非常了解,57.9%非常满意。

2.3农村居民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接受利用情况

由表2可见,在本次调查涉及的7类32项服务项目中,总体利用率高于60%的有4项,占总项目的12.5%,分别是儿童6岁以前按计划预防接种接受率、高血压患者登记率、糖尿病患者登记率和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其余项目的总体利用率均低于60%。江西各项服务项目利用率高于60%的仅前述四项中的后三项,占总项目的9.4%;安徽各项服务项目利用率高于60%的除上述四项中前三项以外,还有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和体格检查接受率、产前随访服务接受率以及妊娠糖尿病筛查率,占总项目的18.8%。已婚妇女开始妇科检查的平均年龄为25岁。

注:*代表农村居民和医务人员的知晓率以及满意度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注:*代表两地各项服务项目的接受率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代表样本量较小。

3 讨论及建议

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了解较少,仍有约四分之一的居民对此不了解和不满意;此外,各服务项目开展利用不均衡较为严重,安徽和江西虽各有优势,但总体很多服务项目利用率较低。整体来说中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不甚理想,农村居民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知晓率与满意度的差距也表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利用存在一定问题,这可能与中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居民预防保健意识薄弱、公共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分布不均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不深入有一定关系。

为了实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农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首先,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通过大众媒体、公益广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加强疾病预防重要性的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一些疾病的可预防性,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改变健康观念,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认识到防“未病”才能真正减轻家庭医疗经济负担,从而提高疾病预防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农村居民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背景、意义和内容,加深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与重要性的认知,增强信任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参与度,真正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其次,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国农村地区卫生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及性都存在不足和不平衡现象,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明显不足,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薄弱,加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对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至关重要。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的一线人员,直接面向广大的居民群众,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当前农村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也存在结构分布不合理、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广泛吸引公共卫生服务专业人才参与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当中去,对现有的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优化并壮大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基本卫生情况 第8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贵阳市清镇的占街、花溪的石板、开阳的马场和冯三乡的210名病人。

1.2 调查方法

对贵阳市郊县的81个村按农民人均收入分成好、中、差三类, 然后对这三类村的村卫生室进行抽样调查, 并制定统一的病人调查问卷, 由经过培训的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县级临床医师现场完成调查及观察记录评价。考虑到疾病受季节的影响因素, 为了保证调查的可靠性采取了每季度调查1次, 连续调查了4个季度。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for windows11.5录入4个季度的病人调查问卷数据, 对4个季度的调查数据进行平均数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

2.1 病人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了4个乡81个村村卫生室就诊的210名病人, 其中男性病人125人, 女性病人85人。

2.2 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及人均收入

在就诊的病人中, 以45岁以上人群所占比重较大, 达47.14%;病人的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 达74.29%;病人的人均收入以2 000元以下为主, 达63.34%。见表1。

2.3 病人的诊疗情况

病人在选择就诊单位上, 95.71%选择村卫生室, 选择原因按顺序排列主要是方便、态度好、定点, 见表2。

2.4 病人的疾病严重程度

到村卫生室就诊的病人中, 病情多不严重。其中76.19%为症状不严重和一般, 自认为严重者为22.86%, 有0.95%为说不准。

2.5 病人的满意度

调查病人中, 在治疗方式上仍以找医生治疗为主, 占96.19%, 仅有3.81%为自我医疗。在就诊的等待时间上86.19%的病人认为等待时间很短。对就医环境等的满意度见表3。从表3可看出, 村民对技术水平和价格水平的满意度最低。

2.6 病人的诊疗观念

在对病人对“发烧”和“腹泻”的诊疗观念调查中发现有93.33%和66.19%的病人认为在发烧或腹泻后应该输液, 并有15.24%和11.90%的病人认为在发烧或腹泻时应该用新药和好药。另外, 调查中还发现认为贵药和新药疗效较好的分别占61.43%和38.57%。

3 讨论

3.1 乡村病人的中年化和低文化程度对村医诊疗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

目前在农村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 在病人的年龄结构中, 以中老年为主, 而这类人群大都文化程度较低, 收入不高, 在就医时一方面易受到医生的功利诱导, 另一方面期望医生在诊疗上立竿见影, 少化费用。这些都促使了乡村医生的诊疗行为向功利化和不规范化方向发展。

3.2 方便和态度好是病人选择村卫生室的主因

农村由于交通不便, 就医困难。因此, 村卫生室是病人就医的首选, 在病人没有多余的医疗卫生单位选择的情况下, 病人只有将方便和态度好作为就医的主要选择, 这也是目前村医所具备的优势所在[1] 。但把就医的技术水平和费用价格作为次要因素来考虑, 却更容易助长村医在诊疗行为上的不规范性和功利性。

3.3 村卫生室疾病谱的普通化、轻型化, 决定了村医在治疗和用药上应基本化

目前, 村卫生室在面对众多的普通化、轻型化疾病的治疗上, 往往是抗菌素的大量化、联合化和大输液化。以村卫生室面临最多的疾病感冒为例, 村医基本上均用抗菌素治疗, 并且是2~3种抗菌素联合使用。另外, 对于76.19%症状不严重和一般的病人, 打针、输液所占比例均较高, 尤以输液为甚。

3.4 乡村病人对村医的技术和诊疗价格满意度最低, 对输液和新药治疗期望值最高

这种低满意度和高期望值,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村医诊疗行为不规范、不科学和功利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建议

4.1 健全农村健康教育体系, 真正落实对村医的健康教育工作考核

目前在我市农村, 健康教育体系不健全, 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网底没有真正发挥健康教育的功能, 特别是对农民的健康教育工作还停留在疾病的卫生宣传上, 对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诊疗健康教育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因此, 要将对农民进行诊疗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健康教育, 提高农民的诊疗科普知识水平和改变农民不健康、不科学的诊疗观念作为对村卫生室和村医开展工作的重要考核评估内容, 对诊疗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健康教育不开展或者开展不好的村卫生室和村医应进行一票否决。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村医诊疗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安全化, 也才有利于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

4.2 强化农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村民对村医的民主监督制度

卫生部门应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地开展村民的诊疗和健康知识普及教育, 应建立村民健康教育协会, 把村民的诊疗和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另外, 村委会在加强对村医管理的同时, 要发挥村健康教育协会的作用, 建立村民对村医的民主监督制度。这样, 通过行政的、业务的和群众的全方位监督管理, 才能使村医的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和安全化。

(本调查得到贵阳市卫生局、清镇市卫生局、花溪区卫生局和开阳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 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基本卫生情况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数据材料来源于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与监管平台记录,以及灌南县2013年17家乡镇卫生院的各季度督查结果。选取各被评价单位2013年度的采购药品种数(X1)、采购金额(X2,万元)、验配比(X3,%)、验收总记录数(X4)、验收时间异常比(X5,%)、计划申报采购金额(X6,万元)、计划完成率(X7,%)、计划外采购占比(X8,%)、年度费用到账率(X9,%)等9项指标作为综合评价的原始数据。

1.2 改良TOPSIS法

在Excel 2003中录入各指标原始数据Xij,设评价指标j=1~9,评价单位i=1~17,计算改良Topsis法综合评价相关指标[3]。以评价单位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度Li作为综合指数,其数值越大,表示评价单位的运行情况越好。其中,原始数据阵X5和X8为低优指标,同趋势化与归一化处理后取最优方案A+=[1,1,1,1,1,1,1,1,1]1×9,取最劣方案A-=[0,0,0,0,0,0,0,0,0]1×9。计算中运用sum()、sqrt()、sumsq()、mmult()等工作表函数。利用SPSS Ver20.0进行评价单位Li值的系统聚类。

2 结果

2.1各评价单位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情况、与正理想解的欧氏距离(Di+)、与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Di-)、相对接近度Li及综合排名

见表1。

2.2聚类结果

可得四类:其中堆沟港镇卫生院显示出类拔萃,L值为1.2763;百禄、孟兴庄和三口等3家卫生院为第二类良好,平均Li值为1.856;花园、李集、田楼、二院、汤沟、新安镇、硕湖等7家卫生院为第三类一般,Li值平均为2.563;其余6家卫生院可作为第四类,有待进步,Li值平均为2.896。

3 讨论

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以药养医”,病人负担明显减轻[4]。基本药物的采购与监管,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按新医改有关文件精神,基层卫生院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零差率销售。通过统一采购渠道,集中单品种采购量,增加价格谈判优势,规范资质审查与采购流程,保证购进药品质量[5]。能够反映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运行情况的内容涉及多方面,而可以选择用于在县域内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却不多。文献6对乡镇医疗机构的考核重在监管制度运行,绝大多数评价指标在考核时属“不达标即否决”,在基本药物采购运行方面实际无法拉开差距。本文从该县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制定与完成(X6,X7,X8)、基本药品配备规模(X1,X2)、制度执行情况(X3,X4,X5,X9)等三个维度选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指标赋权很重要,本文以各指标等权重进行综合评价,是考虑:(1)本文所取选的部分指标之间虽然存在一定共线性,利用主成分评价或以第一主成分进行评价[1,7]的结果不易解释,评价单位难于接受;(2)所选指标数据多数不服从正态分布,不适合使用指标难度赋权法[8];(3)以主成分方差贡献率或以数据离散程度为基础的其他赋权方法存在诸多不足[8],且在不同评价周期或不同地域之间,各指标所赋权重不稳定,动态评价困难;(4)实施主观赋权的条件还不成熟。

TOPSIS法即“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是Hwang和Yoon于1981年提出的一种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法通过消除原始数据不同量纲,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反映各方案之间差距,具有原理简洁直观,结构合理可靠,对样本资料无特殊要求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王一任博士提出的改良TOPSIS法整合了传统法中同趋势化和归一化处理过程,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定义以及欧氏距离计算等都更为简单,具有强保序性,且比传统法更灵敏的特点[3]。针对本文的指标选择和各评价单位的原始数据阵,运用改良TOPSIS法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有较好的可解释性。此外,利用所得综合指标的系统聚类树状图,对评价单位进行等级划分,可使综合评价结果的描述更加形象直观。需要注意的是,TOPSIS法在具体应用时易受离散程度大的指标中异常值影响,而使结果不稳定的情况[9]。

灌南县2013年在全县全面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通过实行灵活采购方案,加大采购频率,缩短基药采购周期,启动应急采购程序等措施,实现村覆盖率全市领先,综合评价获全市第一。但该县在基本药物采购运行方面还存在多种问题,如:各卫生院在平台中实际采购的品种数普遍较少,全县计划采购药品金额实际完成率仅有46.96%,计划外调剂采购金额达(调剂使用)17.24%,个别药品(如有的利薄成本高的品种)有时采购困难面临断档,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存在台账资料不够完善(不规范、不齐全,或内容不全面等)、部分数据异常、药品采购超常预警和处方点评管理有待提高,以及村卫生室在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培训、数量维护、价格维护等方面亟需完善与规范等。建议:加强乡镇及村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的培训[10],提高基本药物普及率和利用率;完善采购与监管平台功能,适时调整基层基本药物目录;明确价格参照标准,应对部分药品价格虚高和价低利薄难以采购等问题;指导乡镇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基本药物监管督查公报制度和整改责任制度,有效规范流通秩序;通过单指标评价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促进乡镇及村级医疗机构在发展中学习先进,在探索中寻找标杆,全面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

本文探索性地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应用改良TOPSIS法对乡镇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购情况进行评价,不足之处是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完善,指标赋权方法与权重有待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为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和卫生行政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相关的9项指标,利用改良TOPSIS法对2013年度灌南县17家乡镇卫生院进行综合评价,以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堆沟港镇卫生院综合情况最好,其次为百禄、孟兴庄、三口等卫生院;17家卫生院可归为四类。结论:改良TOPSIS法原理简单,操作容易,评价结果合理,具有一定适用价值。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采购,评价,改良TOPSIS法

参考文献

[1]闫峻峰,陈鸣,童荣生,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考核标准研究[J].中国药房,2013,24(40):3755-3758.

[2]洪兰,贡庆,叶桦.对三十个省份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实施方案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7):75-78.

[3]王一任,任力锋,陈丽文,等.一种新的改良TOPSIS法及其医学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2):196-201.

[4]叶宜德,朱霖,吴晓红,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2):1221-1224.

[5]翁美贞,林映红,陆安娜.卫生院中药饮片以区为单位集中议价采购的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5):460-461.

[6]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考核评价办法》[EB/OL].2012-04-19/2014-12-06.http://www.jswst.gov.cn/gb/jsswst/gzdt/bmdt/ywzc/userobject1ai29635/00000000.

[7]孙一丹,孙永涛.主成分个数选择问题的探讨[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10-12.

[8]俞立平,武夷山.学术期刊客观赋权评价新方法---指标难度赋权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04(4):64-70.

[9]孙振球.医学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3-56.

基本卫生情况 第10篇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市部分农村日供水量为30~7 000 t,供水人口为200~20 000人的小型集中式供水水厂。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水厂基本卫生情况,包括水源类型、供水方式、卫生管理、水厂消毒情况等。

1.3 调查方法

采用抽查方式,于2008年4月15-18日随机抽取本市16座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水厂(“十一五”期间新建水厂 9 座,防氟改水水厂3座,原有水厂 4 座),进行现场查看、填写统一的调查表。

2结果

2.1 水源类型

所调查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水厂,水源采用水库水2座、山泉水2座、浅层地下水2座、深层地下水10座。水源以深层地下水为主,占62.50%。

2.2 供水方式

所调查的水厂供水方式包括压力罐供水1座、直接供水6座、高位水池(塔)供水9座。供水方式以高位水池(塔)供水为主,占56.25%。直接供水占37.50%。

2.3 卫生管理

所调查的水厂投入使用前由卫生部门参与审查验收的有3座,均持有“卫生许可证”,有卫生部门的水质检测报告,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为18.75%。共有供管水人员25人,其中14人持有健康合格证,健康证持有率为56.00%,有2座水厂无供管水人员。

2.4 水厂消毒情况

所调查的水厂,对水质进行消毒处理的有5座,其中给水系统处理完全符合水处理工艺相关卫生标准要求的有3座,均由卫生部门参与审查与验收,并持有“卫生许可证”;给水系统处理部分符合水处理工艺相关卫生标准要求(仅过滤处理)的有2座;未对水质进行消毒处理的有11座。水厂对水质消毒,完全符合水处理工艺相关卫生标准要求的占18.75%。68.75%的水厂未对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处理。

2.5 水厂供水管道材质卫生安全评价

水厂供水管道材质为塑料管 的15 座,占调查水厂的93.75%,均未有省级卫生部门颁发的“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3讨论

目前,大连市农村人口大部分饮用的是深层地下水。供水方式以高位水池(塔)供水和直接供水为主。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无序排放,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工业废水、废渣污染,使农村地下水、地面水水源极易遭受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农村居民如果直接饮用未经净化和消毒处理的,且被污染的水源水,随时都有可能引起介水传染病暴发和中毒事件发生,将造成经济损失和一定的社会影响的危害。

调查的16座水厂中,81.25%水厂无法保证所供饮用水为安全饮用水,说明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水厂的建设和管理不完善[2]。水厂在卫生方面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水厂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供管水人员的卫生管理和技术水平有限。采用直接供水仅占37.50%,这可能与农村小型集中供水水厂投资少,设备简陋有关。不重视饮用水净化消毒工作,水厂设计、施工不合理,造成净化消毒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农村饮用水消毒工作存在严重问题,是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大隐患,可能造成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中毒事件的发生。水厂只注重水量,而忽视水质分析[2],经费不足,水厂供管水人员少,甚至有的水厂无管水人员,缺乏检验人员和设备,无法开展水质卫生监测工作。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我国农村卫生的重要课题之一,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为了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建议:(1)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保护水源。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以保证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农民身体健康[3]。保护水源免受污染,是控制的关键。(2)卫生部门参与审查验收,共同把好农村水厂建设的准入关。开展新、改、扩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保证新、改、扩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供水管材等与水接触材料需有省级卫生部门颁发的“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在完善水厂制水工艺的基础上,逐步发放水厂的“卫生许可证”,以便加强卫生监管。(3)加强水质消毒。各级财政应落实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经费,增设管水人员,加强卫生管理,逐步改造原有农村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流程,使水处理工艺达到相关卫生标准要求,保证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饮用水水质消毒。(4)加强水质卫生监测:落实经费,加强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构建卫生监测管理体系,提高监测能力,完善监测网络,做好信息发布,以便卫生部门掌握相关监测结果,为政府科学决策以及制定相关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减少介水传染病暴发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大连市农村地区小型集中式供水水厂基本卫生情况。方法 采用抽查方式对农村16座小型集中式供水水厂基本卫生情况进行调查;现场查看并填写统一的调查表。结果 水源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占62.50%;供水方式主要为高位水池(塔)供水,占56.25%;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为18.75%,健康证持有率为56.00%;68.75%水厂未对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处理。结论 农村饮用水消毒工作存在严重问题,是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大隐患,可能造成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应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保护水源;卫生部门须参与审查验收,共同把好农村水厂建设的准入关;落实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经费,加强水质消毒和水质卫生监测。

关键词: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基本卫生情况,调查

参考文献

(1)任金法.饮用水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及安全饮水的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4):942-947.

(2)金立坚,刘祖阳,张成云,等.四川省2008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9,8(6):341-344.

基本卫生情况 第11篇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面临的问题

1.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欠缺、人员素质过低、结构不够合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从调研结果来看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欠缺、人才素质过低, 难以满足现在公共服务工作的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2.配套资金不足、不能及时到位, 存在资金沉淀和挪用现象

经费补助没有全部、及时到位, 服务机构只能用医疗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展开工作, 机构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同时,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被延迟拨付。还有就是,由于一些地方官员思想存在问题, 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用作其他项目。

3.不同地区间、城乡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

由于部分地区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管理系统的缺失,所以不同地区服务利用不均等。由于我国既有城市又有乡村,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且农村公共服务地广人稀、健康意识较弱等,造成城乡居民服务利用不均等

提升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质量的对策

1.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下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国家或地方积极培养人才,对人才实施鼓励政策,加强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在录用人员是实施聘用制,坚持择优录取,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原则。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例如,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地区交流管理经验,加强学习以促进工作顺利进行。优化人员结构, 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更好地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2.关于公共服务专项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当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筹资和投入体制;其次,当地政府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有关部门的对资金的监管,同时建立公共服务的财政体系,以减少资金流失,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最后,服务机构要积极得申请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和当地政府相应经费及时全部到位,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有了经费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公共服务工作开展会更加顺畅。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确保群众受益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积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与经费补助政策,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以保障服务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根据目前实施情况分析,定期的考核、监督工作已经形成制度, 将岗位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缩小地区差异, 形成重点倾斜

项目经费应尽量倾斜到重点保障地区, 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变化合理地确定重点项目, 根据当地财政情况合理选择资金投入的重点地区, 确保资金向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众倾斜。部分地区居民居住密集,可以根据服务人群大小对村卫生室的经费补助及时调整。项目实施中,随着基层医药卫生综合体制的改革,村卫生室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乡村医生主要收入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为了使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发展壮大,多数地区将服务工作倾斜到了村卫生室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提高其补助等政策。

3.及时调整经费标准,保障项目质量

财政投入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顺利推进的关键。虽然国家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公共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可预料的实际问题,加大了经费的需要,而国家或地区投入的经费难以满足部分地区的服务需要。

结语

为了提高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政府应该确保经费及时全额投入并加强管理,服务机构应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健全监管和考核机制,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基本卫生情况 第12篇

1.1 服务人口及下设服务站情况:

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口总数21.25万人, 平均1.87万人;最少的0.09人, 最多的8.71万人。其中2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设服务站共65个, 最多的9个, 平均2.50个。

1.2 注册资金及举办形式:

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 68个有注册资金, 平均48.38万元, 最少2万元, 最多500万元;政府直接举办16个, 政府所属医院举办28个, 企业举办23个, 事业单位举办8个, 个人开办22个, 其他形式举办13个。

1.3 编制床位及实有床位的情况:

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 有编制床位的74个, 编制床位总数1649张, 平均20张, 最多的57张;实有床位的86个, 床位总数1672张, 其中最多的80张。在实有床位中, 标准床1103张, 观察床位559张。

1.4 科室及诊室设置情况:

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 108个设置了全科诊室, 绝大多数设置了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以及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等科室。

1.5 人员数量及构成情况:

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工总数2702人, 最少5人, 最多158人;7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编制, 编制总数1766人, 最少3人, 最多120人。三分之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兼职防保人员、兼职管理人员、聘任二级以上医院离退休人员。在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中, 全科医师、中医师、社区护士、专职防保人员的总数分别为373人、146人、678人、83人;部分机构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兼职防保员和兼职管理工作。

1.6 房屋面积及使用情况:

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筑面积9.84万平方米, 最小100平方米, 最大680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建筑面积8.37万平方米, 最小100平方米, 最大5760平方米。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 62个为租赁房屋, 平均年租金7.63万元, 最多60万元;其中只有4个政府提供租金, 提供租金总数3.74万元。

1.7 设备配置情况:

所调查的110个社区卫生机构都配备了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基础设备, 绝大多数配备了心电图机、B超、观片灯、出诊箱、显微镜、血球计数仪、离心机、血糖仪、药品柜、生化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体重身高计等;多数配备了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手推式抢救车及抢救设备、脉诊、针灸器具等;电冰箱, 、恒温箱、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汽消毒器、紫外线灯、冷藏包、听 (视) 力测查工具也基本具备;大多数配备了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冰箱、电视机、VCD机、备照相机、投影机、计算机、打印机、电话、医保管理与费用结算设备、互联网设备等也部分具备。

1.8 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情况:

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能提供门诊、出诊、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健康体检等服务;开展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康复、老年保健、健康档案等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了惠民服务, 包括减免挂号、注射费、门诊诊疗费及住院费、药费等, 合计253.35万元。

1.9 2008年收入和支出情况:

调查显示, 2008年财政拨款1156.62万元, 业务收入7667.17万元, 其中医疗收入2586.54万元, 药品收入4511.95元, 其他收入568.68万元, 总计8823.79万元;工资支出3434.80万元, 房租或修缮897.23万元, 人员培训88.66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1609.00万元, 医保网络维护费80.73万元, 其他支出3381.02万元, 总计8601.79万元;收支结余情况良好。

总之,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 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服务功能逐步扩大, 人才队伍的建设逐步加强, 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加之, 政府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增加,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在有序和扎实开展, 发展情况比较良好, 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存在问题

2.1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到位。

调查显示, 政府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个, 仅占14.55%, 而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非政府举办的, 地方领导对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重视程度还不够, 工作比较滞后, 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还没有完全到位。尤其是由私人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其房租和人员工资等都是由经营者自己承担, 多数靠医疗收入维持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正常运转, 很难拿出资金投入到公共卫生中。加之地方缺乏社区生服务发展的整体规划, 使得街道、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站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协调和监督, 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充分发挥[1]。

2.2 基础设施建设依旧薄弱。

政府主导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关键, 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与整个社区的建设完全融合起来,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大[2]。

2.3 医学人才比较短缺。

卫生人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支撑。而近些年, 虽然依靠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的转岗培训或继续教育的形式培养了大批人才, 但由于缺乏针对性, 且流动性较大, 存在“培训时在岗、培训后离岗”的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 社区全科医生仅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13.80%。加之缺乏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 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与支持措施, 大中专毕业生真正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很少, 导致社区医学人才仍然比较短缺, 影响了社区卫生技术水平的提高。社区卫生人才数量不足, 业务素质不高, 结构不合理, 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依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3]。

2.4 功能定位仍然不太完善。

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开展了“六位一体”医疗卫生服务, 但由于受到经费、设备、人员及社会认知度等因素的制约, 其功能发挥的深度和宽度有限, 特别是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尚未完全转变思想观念, 受市场竞争与生存压力的影响, 存在重视医疗轻视预防的现象, 还不能完全具备“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同时, 由于受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限制、部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程度不高, 参与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 现行的一些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倾斜不够, 影响了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4]。

3 发展建议

3.1 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地位。

要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地位。要健全各级社区卫生服务领导组织, 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 增强责任感, 增强政府职责的力度, 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能在组织建设上得到保证。要强化部门参与和配合, 各负其责, 真正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街道搭台、卫生唱戏、社会参与的格局,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5]。

3.2 全面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政策。

要进一步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地方的现行政策, 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 落实公共卫生经费和建设专项经费, 保证与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政府要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力度, 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用房。要积极争取并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着力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环境。要把符合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列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 完善医保政策, 制定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收费标准。

3.3 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持续与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来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定编, 纳入财政拨款。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协调, 投入资金, 采取多种方式, 加大社区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及各类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人员任职资格和聘用制度, 制定并出台吸引优秀医学人才进社区工作的相关政策, 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3.4 继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管理。

要继续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自身特点, 建立健全各类岗位职责和内部管理制度, 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性运行。要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标准、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 不断规范服务行为, 保证卫生服务安全, 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检查考核, 把好机构和人员的准入, 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符合标准, 执业行为规范。要通过加强各项制度建设,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管理,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与定位, 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工作逐步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S].国发 (2006) 10号.2006-02-21.

[2]龚幼龙, 鲍勇.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 1999, 2 (5) :13-15.

[3]孟庆跃, 汤胜蓝.社区卫生服务筹资:现状、问题和政策选择[J].中国卫生经济, 2003, 22 (6) :8-9.

[4]鲍勇, 龚幼龙.社区卫生服务经济补偿机制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 2000, 3 (4) :287-288.

上一篇:业绩评估体系下一篇:化学药品注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