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工程论文范文

2024-03-14

基本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后评估”时期是高等学校接受专家评估后的一段特定时期,所出现的特殊现象为“后评估”现象,它具有持续性、发展性、转移性、倦怠性等特征。在“后评估”时期,要确立三大原则、五项内容来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并采取六项措施确保机制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后评估”时期;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的“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到2008年基本告一段落,在这一轮评估中有589所高等学校接受了评估,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它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急剧发展时期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否认,在这一论评估活动结束后的一段特定时期,各高等学校或多或少出现一些由于评估引发的特殊现象,笔者暂且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后评估”时期,将出现的特殊现象称之为“后评估”现象。在“后评估”时期,如何对出现的“后评估”现象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将影响到高等学校评建成果的巩固、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等问题。本文对“后评估”现象内涵、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在“后评估”时期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一、“后评估”现象的内涵、特征分析

笔者认为,所谓“后评估”现象,是高等学校根据评估指标要求对各评价项目开展目标建设,并在接受评估后一段特定时期内(1~3年期内),学校出现的有关教育教学具有明显评估活动特点的“后遗”现象,它具有持续性、发展性、转移性、倦怠性等特征。从广义上讲,这个时期的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应当看做是评估后整改阶段的有机组成部分。

1 持续性。即在评估活动结束后,在迎接评估期间学校所建立的各种管理和规范的有效延续现象。在迎接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各高等学校根据评估指标要求,强化了学校管理,建立和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和建设,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完善合理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多维的综合考评;建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制度,对选题数量及质量、写作过程、答辩等环节进行监控;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定期对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和总结;建立本科评估各种相关指标的数据库,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状况以及教学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和检查;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和实验开放式管理制度,从传统单一的验证性实验过渡到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这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形成的各种规范,在评估结束后,将有效地延续,将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 发展性。各高等学校对本科教学评估相当重视,都以评估为契机,并作为学校新的发展平台。近几年,我国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时期,通过教学评估确保本科教学质量没有因大规模扩招而产生滑坡。教学评估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是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加大投入、督促学校办好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控制的方式。

各高等学校将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作为质量生命线,看着是学校的历史责任,是学校的发展需要,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的需要。当然,也是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评估,实实在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高等学校今后快速发展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高等学校通过教学评估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3 转移性。是学校投入精力和中心的转移。任何一项活动将都有它的周期性,在周期结束后人们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在评估活动结束后将会转移。学校的发展在迎接评估期间,学校对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超常规的投入,包括领导、教师、学生的精力投入和经费的投入。不可否认,学校的发展涉及很多方面,评估结束后,学校将会寻找新的发展点,比如学科建设、博士硕士等学位点的争取和建设、学校更名等,其综合性的投入将会转移到新的发展点。比如高校图书馆“后评估”现象:突击采购大量图书,文献质量和馆藏资源特色得不到保证:评估后大量削减购书经费或停止买书,馆藏文献“青黄不接”等等。

4 倦怠性。对运动式的评估方式情绪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工作在高度压力下的教师,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的状态。倦怠性越强,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长期的压力和倦怠不仅造成教师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同时也影响着教学水平。教学评估从准备工作开始,经过层层动员、查漏补缺、限期整改等措施,而且随着评估结果的目标期望值越来越高,全校上下都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评估的准备工作使教师原有的工作习惯和规律被打破,无形中增添了教师、干部工作的负荷,使教师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而评估指标的各种达标要求,也使教师出现疲惫状态。评估结束后,教师群体中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

二、“后评估”时期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建立的原则

“后评估”时期所存在的问题,倘若不及时扭转、克服其负面影响,势必加剧对学校的发展不利。“后评估”时期需要解决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如何保持学校在迎评中形成的发展态势的可持续性;如何保持评估期间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长效性;如何避免评估疲倦情绪的负面冲击;如何平衡学校各项工作的均衡发展;如何提高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设施利用率:如何建设学校的质量文化。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解决“后评估”现象的关键。

建立“后评估”时期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下三大原则:

1 以内为主,以外促内。在“后评估”时期,以高等学校内部保障教学质量体系为主体,以外部教学质量保障来促进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外部教学质量监控手段来促进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 制度为先,过程为重。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评估过程中各高等学校制订和重新修订了大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后评估”时期,制度是作为保障条件,更重要的是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强化管理过程是落实质量目标的重要手段。

3 目标明确,手段多元。本科教学工作的目标就是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目标是明确的,保证教学质量的手段是多元的。可以通过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教学计划、方案、课堂、实践、毕业论文等诸多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也通过校园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学信息进行管理,实现教学质量保障手段的多元化。

三、“后评估”时期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实施的措施

“后评估”时期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实施的措施主要在于构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通过质量管理的软件和硬件相结合进行的有机

运作,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 确立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管理内容

明确管理内容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在“后评估”时期着重要强化管理的内容有如下五方面:

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各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在评估之前会根据新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进行了修订。并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适时地进行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制订以后,在“后评估”时期关键就需要对其进行落实,以确保教学计划的指导作用能得到有效发挥。

教学过程的管理。在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中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教学活动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包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以校、院系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在“后评估”时期具体表现在:主讲教师资格的认定,教授上本科课程的制度落实,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等环节的管理。

教学辅助的管理。高等学校为了达到评估指标所提出的办学条件的要求,在评估之前一般都会加大投入,使各项条件指标达到或超过标准,在经过评估后,如何提高图书资料、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并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的服务质量是在“后评估”时期值得关注的问题。

课程考试的管理。评估指标要求对学生的考试试卷的质量进行抽查,各校都非常重视,并重新修订了相关的考试管理制度,并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建设试题库,严格考试过程的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及试卷分析,做好考试工作总结。在“后评估”时期如何对这些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和贯彻。

教学工作评价管理。进行评估后,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评价都十分重视,但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坚持评价制度并形成规范性管理,通过对教学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从总体上把握学校的基本教学情况,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相应部门,以促进教学工作协调、优化,是“后评估”时期关注的重点。

2 保证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行

“后评估”时期,建立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是评估的终极目标,在进一步明确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管理内容后,使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得以有效运行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针对教学质量保障的运行机制中的各个子系统采取以下六项相关的措施:

强化教学决策指挥。教学工作决策指挥系统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由分管校长负责,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各院系领导、教务处和有关教学管理部门组成。这种模式的决策指挥系统在评估期间曾经发挥了高效和积极的作用,在“后评估”时期仍然行之有效,其职责是进一步分析社会发展需要的变化,对学校办学的目标如人才培养规格及办学方向进行定期评价;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和政策;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纠正偏差,协调关系,促进各方面充分发挥潜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加强教学组织运行。组织运行系统由校、院(系)、教研室三级运作模式组成。层次合理、职责明确、权限分明的保障组织是系统的基本保证,“后评估”时期要逐级负责,分工协作,发挥整体效益。校级教学运行过程的质量保障,重点放在对全校整体教学状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院系和教研室教学过程的质量保障,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另外,组织运行系统需要依靠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实施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依据和基础,在“后评估”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制定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教学改革方案、教学质量规范、课堂教学规范、实践教学规范、教学管理规范、学籍管理规范、教师工作规范等。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后,依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要求,根据不同的对象、目标建立各级各类科学的评价体系,它包括过程评价、条件评价和经常性与随机性的教学评价。教学工作评价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包括校、院系总体教学工作评价,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等。定期评价、诊断教学以及和教学有关活动的输入、过程和输出。

健全教学信息制度。掌握与控制教学信息流的流向,及时获得各种信息的反馈,并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归纳,将有利于决策指挥系统对教学质量进行及时分析、判断、决策和指挥。教学信息系统是以教务处为中枢,由各级领导、专家、教师、学生信息员等组成的校内信息网络。“后评估”时期,各校建立了相关的教学数据分析报告,比如本科教学工作的年度分析报告、教师教学工作年度分析报告、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反馈年度分析报告、教师的绩效评估年度分析报告、教学状态基础数据库年度分析报告等,这些分析报告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校教学信息的掌握和宏观决策。

加强支持保障建设。尽管在评估期间,学校对支持保障系统的办学条件进行超常规的投入和建设,但教学条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评估结束后也不能忽视其条件建设。教学基本条件包括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等。教学条件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该系统提供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必备条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的支持,支持和保障高校教学管理的正常高效运行。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质量文化是组织内部成员的质量行为模式及由此体现出来的质量价值观念和质量价值规范。对高等学校而言,质量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影响人们行为的传统习惯、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它既是一种管理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具有精神性、社会性、集合性、独特性和一致性等一切文化具有的特征。由于主客观原因,高等学校质量文化建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质量文化建设是“后评估”时期高等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可开展质量文化的建设:确定适合高等学校自身的质量文化建设的目标;在学校营造质量文化建设的氛围;在教学和管理中强化质量文化的意识;建立健全质量文化建设的各种制度。同时,育人环境建设是质量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后评估”时期要延续评估期间所建立的育人环境,并逐步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文化。

“后评估”时期的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评估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加强质量的管理和建设,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责任编辑:杨裕南]

基本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强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是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针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決对策。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能够使农业在经济市场竞争中长久稳定的发展,加强对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是各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使其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

资金无法有效利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中,也要注重利益的最大化。在传统的农业管理与发展中,我国各地农村在开展水利建设工作中主要依靠当地政府的相关调控,并且用强制手段来开展建设工作,建设时间会选择在农闲时,集中生产资料以及人力进行集体建设。但是,当下我国农村在采用土地承包制,在实行土地承包制度下,分散了生产资料,导致农田水利建设不能适用于传统模式。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资金具有重要的位置。在开拓新的模式中,要合理利用资金。

制度不完善。各地农村在建设农田水利中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一些地区农田水利在设计中落后,并且运转水平较低,但体系完善能够使农田水利正常运转,但是这些设施都是建立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强制动员大家开展建设工作。国家便会依照行政要求,对各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体系构成有待完善。农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农田水利在实际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社会体系中各环节的关系,保证形成一个农田水利有机整体。布局要科学,规划要合理,将农田水利社会设备各个功能与形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发挥作用,使其能够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但是,我国很多农村在实际建设中,并没有将各形态进行有效的结合,农田水电建设体系构成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改革不合理。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不仅会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水资源问题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农田水利在基本建设中进行市场化改革是必然发展的趋势。但是,一些改革相关的工作人员推行改革过程中会存在强制的、不合理的改革手段,这样不仅不能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能会产生新的问题。

技术相对落后。我国作为人口数量第一大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民的经济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农业在技术上改革上进程较慢。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灌溉技术依然较为落后,采用传统的漫灌进行灌溉,不仅不能提高工作效率还严重浪费水资源。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采用传统灌溉技术的农田占总面积三分之二,由于缺乏先进的灌溉技术,便导致我国各农村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受到一定的阻碍,不能更好的发展。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进措施

近几年,我国很多地区农业欠收,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灾害、恶劣气候等,还有很大原因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所致。对于旱涝灾害,可以依照天气预报。提高防范意识,通过科学手段来进行管理;对于人为因素,要建设科学有效的水利体系,保证农民实现最大的利益化。

加大资金投入。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要加大政府的预算,用来维护专项投资,保证能够顺利开展建设工作。解决资金问题是农田水利在基本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政府的投资也有一定的限制,这便会造成在实际建设中,出现资金缺乏的情况,可以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在财政上的投入,如出让土地、中央财政的支持,这便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另外,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制定免保低息的信贷政策制度,各农村在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也能解决资金问题。

完善制度。我国有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去考虑,各地农村的自然环境、水资源都有一定的差距,现有的制度没有针对性。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能够有效解决在建设农田水利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推动农业发展。

建立构成体系。想要保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不仅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还要受管理制度的影响,导致水资源出现严重浪费。所以,各地要加强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要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第一就是明确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就是要清楚水利的产权问题;第三,不断加强基层水利服务建设机构。

合理进行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进行相应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有效的改革策略,不能一味的追求改革的效果,保证改革中的每个环节具有合理性,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其农田水利在实际建设中,有良好的技术、设备支持。

创新灌溉技术。我国农村在用水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总量缺乏,并且落后的灌溉技术会使水资源过度浪费。首先,各地要积极兴建水利设备,加大农业用水库存量,来解决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对于浪费水资源问题,可以采用先进的滴灌、喷灌、渗灌等,使其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将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另外,可以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如果干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耐旱性强的农作物,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收益,更能促进农村的经济建设,加快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农田水利在建设中,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并且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最大程度保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农民在耕地中有足够的水资源使用,更好的满足农民自身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白水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基本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我国,国有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但是现在很多工程依然采取的是事后审计的方法,不能很好的监督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本文介绍了跟踪审计在国有水利基本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和作用,论述了国有水利基本建设实施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关键词:国有水利基本建设;跟踪审计;必要性

跟踪审计是一种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它比单独的事后审计能够更早的发现问题,从而将损失降至最小,所以人们也越来越多的把它应用在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国有水利基本建设跟踪审计是根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负责人的要求,对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要点进行事前、事中的审计审核,包括工程实施前的施工步骤和程序、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情况、对民用地的征迁和补偿情况、施工的材料和机器设备、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处理、工人工资结算等,最后将工程完成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审计考核,得出相关结论的审计过程。国有水利基本建设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前期核查、实施过程中的核查和竣工阶段的核查。

一、国有水利基本建设跟踪审计的具体方法

每个大型项目都有自己施工的独特环境和条件,所以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的侧重点也会不同,这里要根据国有水利基本建设的独特环境,介绍国有水利基本建设的操作方法:

(一)根据水利项目特点,编制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实施方案

这个实施方案是对整个国有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总体概括,对水利建设工程造价进行总体的约束和控制。根据国有水利基本建设的特点,对水利建设各个环节的施工造价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跟踪审计的目标。实施方案包括:整个工程的施工概括、工程的造价控制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对工程的跟踪审计计划等,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的造价控制,都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进行咨询服务;跟踪审计的目标包括:对国有水利建设的前期筹划、中期施工、后期竣工验收等的各个环节中的造价都进行严格的跟踪审计,保证整个国有水利建设的施工能够在合理、合规的环境中进行,使得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造价都得到有效控制,在整个水利工程竣工后提供规范有效的财务审计报告。如闲林水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刀沙泵站工程,泵站工程由泵站建筑物、取水管道、输水管道及附属建筑物组成。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等原因造成1#工作井至出水池段顶管无法顶进,采取了明挖、旋喷桩等措施进行了处理,施工单位报送的该段增加费用266.0411万元。通过跟踪审计后核减193.2105万元,节省了工程成本。

(二)结合水利项目造价控制特点和风险分析,及时提出有关造价控制及降低造价的风险预警信息

国有水利基本建设有自己的特点,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的专业人员要结合相关规定和工程建设的合同内容,及时可行的提出造价控制的措施或者是降低造价的提示。现场的会计人员也要结合相关的规定,对工程的财务进行汇总和记录,详细的反应施工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如闲林水库主体隧洞试验段进行限价招标过程中,跟踪审计组经过对工程中的地质情况、岩石级别、隧洞支护、施工组织措施、材料单价等进行专题讨论、反复求证,最后审核金额大大减少,使工程招标工作也顺利实施。

(三)纵观全局、把握重点

第一,对前期工作进行审计。造价控制的专业人员在进驻工程之前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搜集和整理,进入工程后要建立详细的跟踪审计计划方案,对水利基本建设涉及的,譬如土地征用、水质监测和保护、项目负责人的工程执行情况以及建设单位的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详细的审查,为后期的跟踪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工程中的财务专业组的相关人员要对水利基础建设资金来源、支出和用途等,进行细致的审核;对水利基础建设工程中的财务账册、凭证和报销单据等进行详细的核对,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做到客观、公正的反应出水利基础建设工程的财务管理情况和资金的使用状况。如闲林水库主程工程开工后,就直接介入跟踪审计,对前期待摊投资、建设管理费用等进行严格审核,规范了水利建设工程的财务管理。

第二,对与施工过程中的跟踪审计,要真实的反应出工程的进度和预期进度之间的差异,编制工程实际进度表,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超预算的情况进行风险提示。

第三,开展每日跟踪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进驻工程后,要根据前期的准备资料,对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施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并进行预警;对工程中每日每月的资金调拨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和复核,为财务管理信息提供依据。

第四,国有水利基本建设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在审计人员的选择上,要选取高素质的专业人士,同时结合水利基建的特点,选取的人员不仅要精通法律法规和财务状况,还要对水利施工及有关地质方面也要有一定知识储备。

二、国有水利基本建设跟踪审计的作用

(一)结合审计对象的特点,更好的发挥审计效果

国有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具有投资大 、周期长和施工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这也就要求了跟踪审计的工作人员要深入的工程的第一线,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供更加有效的审计意见,最后出具的审计报告也更能反应真实的情况。

(二)解决我国水利建设的现实问题

现在,我国的建设领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括招投标不规范、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等,这些在我国的水利建设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在国有水利基本建设中,采用跟踪审计,可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对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能够进行有效的遏制,从而达到规范施工单位的管理的目的,对国家的投资成本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有助于提高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和效益

以往的事后审计,是在工程完成之后才对工程的组织结构和结果进行审计,这种审计不能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提示和建议,只是在工程竣工后进行评价分析,这种审计的效果和影响是非常微小的。而跟踪审计则不同,它融入到工程施工的始末,通过和施工单位的各个利益方建立联系,对工程的每日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能够更好的促进各方高效、规范的运转,从而实现前期制定的施工目标,不仅有利于缩短工期,也对国家资金的节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营造出规范、和谐的审计环境

以往的事后审计,采取的是在工程竣工后进行责任分析,可能会将以前施工中出现的并已经解决好的问题,重新颠倒了过来,这难免会造成相关责任人的抵触情绪;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并没有到第一线来深入了解,对当时突发的情况也没有第一手资料,所以得出的审计结论也无法使施工单位信服和满意。

跟踪审计则很好的避免了这些问题,通过对第一线的深入了解和对相关负责人认真沟通,对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处理,并划清责任范围,使得施工单位能够采纳审计建议,进行有效的、及时的改正,避免了“秋后算账”的问题。

(五)提高了服务质量,预防事故的发生

跟踪审计贯穿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能够对各个环节都加强审计监督,及时的发现风险并防范风险。通过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的有机结合,减少了失误,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纠正并改正,提高了水利基本假设工程的效益,避免出现腐败的行为。

三、国有水利基本建设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国有水利基本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应进行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国有水利基本建设跟踪审计能够有效的规避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使得工程的施工项目能够在最小的成本下,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达到水利建设的预期目标。

(一)通过跟踪审计,全面促进和提高水利建设单位管理水平

以往的水利建设工程中,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管理主体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往往会使相关职责不明确,缺乏一定的沟通和交流,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相关单位脱节,不能及时的跟上工程的进度。采用跟踪审计之后,审计专家组能够在财务管理、造价控制等方面和施工各个单位建立一定的联系,向施工单位提出建议,避免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单位管理主体的管理水平。

(二)通过跟踪审计,能够促进各个施工单位恪尽职守,完成本职工作

在以前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监督的重点是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进行控制,而对工程的财务状况、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等却很少有顾及,当水利工程竣工时,往往会发现施工单位财务状况较混乱,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国家资源。通过运用跟踪审计方法在工程的整个环境中,可以对工程的造价和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对工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对资源浪费现象能及时的制止,使得各个部门的失误更有效的改正。

(三)通过跟踪审计,促进水利工程审计转变观念

以往的国有水利基本建设中,施工单位对前期资金的预算和结算都比较看重,但是却对实施计划和决策重视不足,对施工中的管理活动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使得审计只注重合法合规性,但是对其审计事项的真实性、有效性却缺乏关注。更有部分审计人员一直认为自己是后台人员,无需参与到施工的第一线进行审计,造成了一线的审计资料匮乏,没有进行真正的审计监督和评价,这也是多年来,我国水利基本建设审计工作没有真正发挥效果的原因所在。实行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可以使审计人员参与到施工的第一线,促进审计人员转变观念,发挥出审计工作应有的效果。

(四)通过跟踪审计,可以促进招投标市场规范

当前,我国的水利基建项目招投标市场仍然处在发展成熟阶段,现阶段,有的投标企业为了抢夺国有水利基本建设等大型项目,就会发生招投标的暗箱操作、招投标的标准不公开、随意更改标准等现象。采用跟踪审计,对投标单位的行为能形成一定的约束作用,对贪污、腐败行为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从源头上遏制了不正之风,也有助于降低国有水利基本建设的造价成本,使国家资本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

四、结论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出于民生的考虑,国家对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投资修建了很多国有水利工程。加强对国有水利基本建设的审计监督,提高政府对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水平是审计部门应尽的义务。以前的国有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很多是以事后审计为主,在工程竣工后出现问题时,政府也只能以处罚和整改为主,这不仅仅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也影响到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采用跟踪审计贯穿在国有水利建设的整个环节,对水利基本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都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可以有效的避免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所以在国有水利基本建设中实施跟踪审计的模式,对国有水利基本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宋子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年第1期

[2]朱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浅议[J].建筑经济,2012年第5期

[3]张永欣.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J].中国商界,2010年第5期

[4]原署光.从内部审计角度谈如何做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J].建筑经济,2013年第6期

基本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具有与本工程相应的资质等级,建设单位无肢解工程情况。依据招标投标法,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实行了公开招投标。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建设单位无违反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施工图设计文件经乌鲁木齐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审查,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编号为:委托的新疆金石监理公司资质等级为一般工业与民用甲级监理单位,符合本工程所需的相应资质条件。

已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由乌鲁木齐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实施质量监督。按照合同约定,本工程无合同约定以外的材料采购。

基本建设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2、《评定表》应使用蓝色或黑色墨水钢笔填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填写。

3、文字。应按国务院颁布的简化汉字书写。字迹应工整、清晰。

4、数字和单位。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

1、

2、

3、„、

9、0)。单位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并规定以符号表示(如:MPa、m、m

3、t等)。

5、合格率。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如果恰为整数,则小数点后以0表示。例:95.0%。

6、改错。将错误用斜线划掉,再在其右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禁止使用改正液、贴纸重写、橡皮擦、刀片刮或用墨水涂黑等方法。

7、表头填写:

(1)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名称,按项目划分确定的名称填写。

(2)单元工程名称、部位:填写该单元工程名称(名称或编号),部位可用桩号、高程等表示。

(3)施工单位:填写与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的施工单位全称。

(4)单元工程量:填写本单元主要工程量。

(5)年—填写4位数,月—填写实际月份(1~12月),日—填写实际日期(1~31日)。

8、质量标准中,凡有“符合设计要求”者,应注明设计具体要求(如内容较多,可附页说明);凡有“符合规范要求”者,应标出所执行的规范名称及编号。

9、检验记录。文字记录应真实、准确、简练。数字记录应准确、可靠,小数点后保留位数应符合有关规定。

10、设计值按施工图填写。实测值填写实际检测数据,而不是偏差值。当实测数据多时,可填写实测组数、实测值范围(最小值~最大值)、合格数,但实测值应做表格附件备查。

11、《评定表》中列出的某些项目,如实际工程无该项内容,应在相应检验栏用斜线“/”表示。

12、《评定表》表1~7从表头至评定意见栏均由施工单位经“三检”合格后填写,“质量等级”栏由复核质量的监理人员填写。监理人员复核质量等级时,如对施工单位填写的质量检验资料有不同意见,可写入“质量等级”栏内或另附页说明,并在质量等级栏内填写出正确的等级。

13、单元(工序)工程表尾填写:

(1)施工单位由负责终验的人员签字。如果该工程由分包单位施工,则单元(工序)工程表尾由分包施工单位的终验人员填写分包单位全称,并签字。重要隐蔽工程、关键部位的单元工程,当分包单位自检合格后,总包单位应参加联合小组核定其质量等级。

(2)建设、监理单位,实行了监理制的工程,由负责该项目的监理人员复核质量等级并签字。未实行监理制的工程,由建设单位专职质检人员签字。

(3)表尾所有签字人员,必须由本人按照身份证上的姓名签字,不得使用化名,也不得由其他人代为签名。签名时应填写填表日期。

上一篇:商业银行监管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