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理论论文范文

2024-01-18

基本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悟性是什么?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范敬宜认为,所谓悟性是指一个人学养、智慧、感觉、实践的综合体,是一种人本精神,是一种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融合贯通的思考和认知的能力,也是不断地对自身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和理论升华的结果。[1]

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悟性教育?世界管理界有一句名言,即“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素质,素质不如悟性”,可见,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高悟性的人才。人人身上都有悟性,但悟性有所不同,这就产生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同。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往往只要教师的一句引导,就能有所启悟,然后能自我引导展开学习。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历史学科的悟性教育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之悟,主要是指历史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历史并高效读史;一是启之悟,即从历史上获得自己继续前行所需的智慧之力。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历史悟性培养的一些体会。

一、学之悟

学之悟主要是指让学生领悟历史学科思维的特点,学会高效率学历史。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相同的授课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仍有可能存在极大的差距。例如,教师讲解一个问题,A学生早就弄懂了,而B学生仍不知所云。也许很多人都会由此得出结论说B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或者智力差,教师甚至会埋怨“无论我怎么教,他(她)就是不懂,不开窍,真是笨学生”,言下之意B学生没这个智力[2]。其实不然,学生暂时不懂,更多的是与学生暂时不开悟有关。据笔者对一些个案的跟踪观察发现:学生是否开悟取决于学生个体的思维特点(如思维的方式习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是否适应学科知识的认知规律。适应了,就对学科知识悟得快,学得顺手;不适应的就晚开悟,学得困难。因此,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之悟的关键。

1.悟知识结构

理解知识结构与否对学习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使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知识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他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在日后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历史知识结构来学习呢?第一,明概念。即让学生明白历史知识结构就是指各种历史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其组合方式,它是各种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历史知识结构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表述了历史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或揭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种特殊规律。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本结构就意味着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本内涵和认识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第二,明特点。即让学生明白历史知识结构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多层次性和立体性等特点。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知识结构的表述也就不同。从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要素看,历史由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构成。从社会文化形态看,历史由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构成。从教材的基础知识来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史实性知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的记录;另一类是结论性知识,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分析和评价,如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成败原因等。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综合,就构成了立体的知识结构。第三,会方法,即让学生学会建构不同知识结构的方法,形成适合自己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2.悟史法

史法通常是指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的方法。学史如修路,史实是材料,史观是方向,史法则是修路的方法和手段。学生领悟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就会把路修得又好又快。

笔者认为必须引导学生领悟六类学法。学习历史,首先接触的是大量的史料,所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一类学法是在史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如解读的基本方法。第二类是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的方法,如归纳史实得出结论的归纳概括法,推演史实说明问题的演绎法,以及历史问题分析方法、评价法、论证法、比较法等。第三类是知识结构的建构方法,如单元知识、每节知识、专题知识和历史线索的建构方法等。第四类是历史知识调动和运用的方法,即如何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如何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第五类是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第六类是探究历史问题和野外调查的方法。

3.悟史观

如果把学习历史比作修路的话,史实就是水泥、沙石等材料,而史观就是路的方向。如果方向不对,把路修向了悬崖、深渊,那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从历史教育服务于学生人生的高度看,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史观,并以正确的史观解读历史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注重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走向。对史观的领悟和运用是目前很多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学困生更甚。历史基本理论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在意识上的反映,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共同发展而又因国情发展不平衡的辩证观点、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并且做到准确无误,是培养学生感悟史观和以正确史观感悟历史的最好方法。

4.悟信息处理

学会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最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能力之一,也是海量信息社会中会学习的重要体现。要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学会方法与坚持训练很重要。历史学科的信息分为两类,即文字材料信息和非文字材料信息。

文字材料信息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一般地说,阅读文字材料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文字含义。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在解读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中文字表述的实际所指,而且要能够与具体的历史事实、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历史阅读中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理解书面材料中的潜在的意义,然后把理解到的潜在的意义同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才是有效的阅读。[3] 阅读的方式,有泛读和精读之分,要求也不一样。此外,为保证阅读的效果,可以在阅读时做必要的笔记,或在阅读材料上(如教科书)做一些提示性的记录,如画线、标符号、写批注等。

非文字材料包括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遗址、历史建筑等。在解读这些形象化的非文字材料时,观察是获得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重要手段。用眼睛观察可解读材料的表面信息,对表面信息的解读,既要把握其整体的面貌、情况等,又要关注有关的细节,尤其是细微的特点。用心思考才能解读材料的深层次信息。对深层次信息的获取,既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又要坚持用正确的史学理论观点指导。

5.悟记忆

悟记忆就是学生能够将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和自身的记忆特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高效的记忆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历史知识也是在记忆历史。对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从记忆的策略上讲,要遵循一些记忆的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

二、启之悟

“学习历史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历史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一门智慧之学、悟性之学、启迪之学。感悟历史,在咀嚼历史中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历史基因,从而获得继续前行所需要的智慧力量,才是学历史的本质所在。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如唐太宗李世民从历史中悟出了“存百姓”的思想,及时调整统治政策,从而奠定了唐朝三百年繁盛的基础。谭嗣同从历史中觉悟到“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坚定了自己投身维新变法运动的信念,更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与智慧呢?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历史就是记忆”“学历史就是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观念。可结合学生本身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或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入手,引导他们用历史的眼光解读这些问题,从历史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依据。多进行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树立起历史可以给人智慧给人力量的观念。其次,进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伦凯乐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看不到更摸不着的,只有用实践去体验,用心灵去体会才能得到。”[4]科学合理的训练能使学生从成功的历史因素中得出经验,从失败的历史中吸取教训,从历史的长河里总结出规律,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优秀的精神财富,从历史文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适度的训练能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洞察力和使命感,提高人文素质。

当然,学生的历史悟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的指导,更需要学生勤于阅读和敏于思考。通过长期阅读、分析历史读物,学生的历史悟性会自然而然地转变为人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历史素养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学生的人格也将得到不断的完善。[5]

参考文献

[1]陈晴,周洪宇.大学生个体悟性现状分析及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2]钱文波.关于悟性培养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11).

[3]奥苏伯尔等著.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甘霖.历史教学中学生悟性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32).

[5]李春燕.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悟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3).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基本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税收筹划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企业实现管理目标。我国税收制度越发完善,企业涉税事项也逐渐增多,税负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大成本支出,税收筹划是企业实现目标的保证。本文首先分析了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进而对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最后重点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管理;税收筹划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作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其发展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税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经济要素,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税收约束的市场中,税收筹划涵盖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决策。

一、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

1.税收筹划的内涵

税收筹划又称税务筹划、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事先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策划,在多种纳税的方案中进行最优选择,在实现纳税金额最小化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理财活动。

2.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

企业进行实际的税收筹划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着眼于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防止顾此失彼。(2)合法性原则。企业应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合理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时刻关注有关税收相关法律的最新变化,使税收筹划做到与时俱进。(3)风险防范原则。税收筹划在给企业节约成本带来税收利益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税收筹划行为一般发生在税法边缘。第四,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获得税收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成本。

3.税收筹划的目标

由于每个企业的规模大小、组织形式、管理水平以及产权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税收筹划所要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有的企业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税收负担;有的企业是为了实现纳税零风险;也有的企业为了获得资金时间价值。不同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目标各不相同,但是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

稅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在做出各项财务计划之前,需要根据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筹划,制定出最优的决策。(2)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筹资决策中、投资决策中、生产经营决策中、利润分配决策中都需要进行税收筹划。(3)税收筹划关系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使成本最低化、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其中纳税的多少会给企业的价值造成重大影响。只有通过税收筹划才能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2.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可行性

国家对税收筹划制定相关的政策、人们对于税收筹划观念的转变以及完善的税收制度都使得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备可行性。(1)国家的税收政策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有多种纳税方案时,企业可根据政策规定做出有利于企业的税负选择。(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开始认识到税收筹划在当今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开始利用筹划的思路开展工作。(3)相关法律对逃税、偷税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使企业消除了税收筹划的思想障碍。(4)我国的税法和税收制度正沿着法制化、体系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外部环境,这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税收筹划是企业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的过程,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一种复杂的决策过程。它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各项理财和生产经营活动,还与政府部门、税务机关有着紧密的关系。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税收筹划必须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要在法律法规所许可的范围和框架内进行,依法对税收筹划的各种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背景,在一定的法律环境和时间内制定多种方案,并从中选择有利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的税收方案。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人员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不能与相关的财务会计法规相冲突;另一方面,税收筹划还要时刻关注国家有关于税负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修正与变更,并能够据此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保障企业获得最大的税负收益。

2.税收筹划应注意防范风险

税收筹划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决策一样存在风险。一个既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常常会受到政策条件、客观条件、法律条件的变化的影响而对节税的效果产生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无法在企业内部实施。一方面,企业的税收筹划要加强工作人员要加强税收筹划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方案;另一方面,大量收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税收政策的变动、税务部门行政执法情况、市场竞争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另外,还要对企业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风险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使他们掌握风险防范方法。

3.税收筹划应树立正确的认识

企业工作人员对税收筹划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只有国家和相关的税务征管部门才进行税收筹划,与企业没有太大的关系;有的人认为税收筹划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上面,不如专心搞经营,做好市场和管理;也有的人认为税收筹划就是逃税、偷税和漏税,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错误认识,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大力宣传税收筹划与逃税、偷税、漏税的区别,并重点宣传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税务征管人员也要在执法活动中让纳税人知道其享有税收筹划的权利。另外,税务代理中介机构要通过介绍税收筹划的成功案例,比较进行税收筹划和不进行税收筹划的区别,从而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税收筹划的思想和意识,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理念。

4.税收筹划应关注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然而,不论什么样的筹划方案都具有两面性,企业在取得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成本与费用,也会因为选择此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损失机会收益。一份合理对企业有利的筹划方案,应该是取得利益大于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若所花费的成本或损失大于从中所取得利益,那么该税收筹划就是失败的方案。成功的税收筹划应该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能取得更多的税收收益付出最小的成本和损失的方案。

四、结语

税收筹划是一个企业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企业纳税意识与纳税理念不断增强的体现,是企业减轻税务、降低成本、增加税收收益的基本权益,是当今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要遵循国家相关的税法和政策规定,要注意防范风险,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理念,要关注成本-效益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节税增收”。

参考文献:

[1]林凯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问题[J].中国商贸,2013(07).

[2]曾 琼: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10).

[3]潘雅瑾: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的思考[J].企业论坛,2008(03).

[4]陈 茹: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几个问题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9(03).

基本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项重要的民法基本原则,具有调整民事活动各方利益功能。目前,我国的诚实信用原则理论实际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甚至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定义也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文章试图从诚实信用原则的历史沿革,来分析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理论存在的不足,以期尝试提出对我国诚实信用理论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 诚实信用原则; 立法实践; 缺陷; 建议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历史沿革和立法实践

诚实信用原则滥觞于古罗马法。在罗马法的经典著作《法学阶梯》、《学说汇纂》曾经有多处出现“bonafides”(诚信、善意)字样。[1]另外,罗马法在取得时效要件中采取的是客观诚信要件,而买卖行为也有当事人诚信缔约的要求。但是,这些都只是零散的规定,罗马时代的诚实信用并不是一项基本的民法原则。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通过革命,掌握了政权的商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将革命成果以成文法的形式确定下来。[2]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欧洲大陆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制定了各自的新法典。对于此时的资产阶级来说。“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法律的作用更多地赋予个人以权利和自由,以及限制公权力对私人领域的干涉。基于这种追求,当时的民法典大多规范详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几乎被完全剥夺,以免侵犯私法域的意思自治空间。由于缺乏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诚实信用(主观诚信)得不到发挥的空间,其作用被大大限制。

20世纪初,为了适应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形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各国纷纷开始采取严格规则和自由裁量相结合的新立法方式。《瑞士民法典》第2条“诚实并信用的行为”第一款“任何人都必须诚实信用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第二款“明显地滥用权利,不受法律之保护”。此后,其它大陆法系国家纷纷仿效,纷纷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诚信原则一脉相传的变革历程,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诚实信用原则在英美法系的学术界并不被人关注。直到20世纪最后20年,通过一系列的著名案例,诚实信用原则才在英国得到广泛的承认,成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3]20世纪,美国通过制定法正式确认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合同法基本原则。《美国统一商法典》在其第1-203条规定“本法所涉及的任何合同和义务,在其履行或执行中均负有遵守诚信原则的义务。”该法第2-103条解释诚实信用原则为“对商人而言,诚实是指忠实事实真相,遵守公平交易之商业准则。”

二、目前诚实信用原则的缺陷

我国目前对于诚实信用原则内涵的理解可以大体概括为:(1)要求民事行为当事人言而有信,遵守已经达成的承诺,保护对方的合理期待、信赖利益;(2)尽善意、合理地告知和披露义务;(3)任何一方不得因为行使自己的权力,或者以不合理的方式导致另一方或者社会的不利益;(4)以公平合理的方式调整当事人之间的不合理与不公平的权利义务。[4]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我国的学术界比较倾向于客观诚信[5]。但是以上定义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诚实信用原则内涵、外延模糊

虽然,诚实信用原则从罗马法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直到今天,诚实信用原则仍然缺乏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6]按照法理学原理,法律是一种以确定性为其特征的行为规范,这使得人们得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而安心地行动,使得社会秩序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相对于法律规则,法律原则的可预测性程度较低。即使如此,法律原则的内涵也应该能为人所认知掌握,不能盲人摸象,任谁都可以做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解释。而就合同法这一诚实信用原则应用最多的领域来看,如果按照前面总结的定义来操作,以含糊不清的“善意”“良知”等标准去判断一个合同是否合法、是否对当事人有约束力,相信得出的结论会因法官而异。这样,当事人的合意将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合同也很难达到当事人希望的效果,这在实际上侵害了当事人的合理期待和信赖利益。

2.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

诚实信用原则提出的初衷之一是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起平衡作用。只是,诚实信用原则传入中国后,却被冠以“帝王条款”之名。徐国栋先生认为“在西方国家,诚实信用原则几乎是唯一的基本原则”[7]。如果情况真的是这样,必然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法官内心倾向的审理结果有可能因为本应适用的法律规则或者其它民法原则而无法实现之时,他就可以援引诚信原则这个凌驾于其他规则、原则之上的“帝王条款”来实现其希望得到的判决?

法官造法一向为大陆法系国家所禁止,为了解决法官在裁判时死守法条造成的僵化,为了给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诚信原则应运而生。对于一般授权性规则的选择以及模糊概念的解释可以解释为这是条文本身的明确授权,法官可以自由选择适用、自行解释。那么,又应该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那些在“没有确切的规则规范审判行为模式,或虽有规则但若加以适用,将明显导致不公正、非正义和不合理”的情况是否存在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法官们是否真的是凭着自己的良心裁判呢?

另外,自由裁量权中的“自由”并不等于没有根据的“任意”,法律上的自由指的是存在着明确的行为规则,人民知晓并被允许做这些规则不禁止的行为。掌握了帝王条款的法官,起码在审判阶段是某种程度的“帝王”,获得了一种超越规则的“自由”。这种“自由”,绝对是设计这种制度的人们不愿意看到的。[8]

3.诚信原则适用造成的不公平

在近代民法形成的重要时期,个人主义进一步发展为“经济人”理论,[9]民法也就刻上了这种理论的深深烙印。在英国学者霍布斯看来,人无疑是自私自利的,只会顾及自己的利益。亚当•斯密基本认同霍布斯的看法,但他认为利己自私的欲望不再表现为如霍布斯所描绘的人的自然状态下人对人是狼群之中无休止的争斗,而是表现出一种有序的互通有无的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倾向。这种利己的虚拟人格就是所谓的“经济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加限制地允许个人追逐利益带来了很多麻烦。如果单纯以“经济人”的标准作为主观诚信的衡量标准,相当一部分今天看来违反道德、甚至是违反人性的行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都是合理的。为此,法学家在诚实信用原则里面加强了对于当事人“善意”的要求,甚至将“经济人”的行为标准降格,以区别于诚实信用原则。徐国栋教授认为,贯彻经济人假说的民法一般规范是处理普通案件的,而诚信原则是处理疑难案件的,应当适用诚信原则。这种看法,似乎有违反民法另一个基本原则——平等原则之嫌。同样是民事案件,有的适用一般规则,有的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疑难案件和普通案件的当事人有可能会受到区别对待,这何尝不是一种不公平?

4.国内民众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解偏差

中国传统伦理对诚信的探究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尚书》中已出现“诚”的概念,《尚书•商书•太甲下》中有“神无常享,享于克诚”的记载,此时“诚”主要是笃信鬼神的虔诚。《周易》中“诚”已摆脱纯粹的宗教色彩,具有日常人伦的道德意义。后来,为了满足儒家一统封建文化的需要,“信”逐渐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信”就是守信义、讲信用以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信誉、信赖、信心和信任,其含义与“诚”大致相通。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偏向于一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告知对方自己所知的一切以及对于自己做出承诺的严格遵守。而西方法律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两种“诚信”出现的历史渊源不同,侧重点不同,中国普通老百姓难以理解的诚实信用原则居然可以引申出那么多的内容。

5.打乱民法基本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

(1)与意思自治原则的冲突

意思自治原则允许民事主体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设定权利义务,并且这种意志就是权利义务的来源,然而诚实信用原则足以干涉这种自愿。在某些场合,当事人或许出于某些考虑让渡了自己的利益给对方,而愿意承受某些程度的不利益,这的确是其真实意愿的表示。可是,如果出现了纠纷,作出妥协的一方改变主意,声称当初的让步并非自愿,而是受到胁迫作出的,另一方则很有可能因此受到损失。实际上,在商业市场中,很多看似不公平的交易行为都是双方自愿的,法律没有必要对此作出过多的干涉。

(2)与过错责任原则的冲突

过错责任原则只需要当事人尽到了相应的注意义务即可免除法律否定的可能,这是一种促进交易效率,提高交易稳定性的选择,实质上是将同类行为的注意义务规定在一个中等的水平,避免不同个案中评价标准因为法官的个人意志而不同。诚实信用原则强调“善意”,这种注意义务有时仅仅是“善良人注意”,但是,谁又能排除法官将最高的注意义务“管理人注意”强加给当事人呢?当前的商业交易不像过去那样一成不变,商人不会终生从事少数几种商品的买卖,交易一方不一定对于自己提供的标的有着完全的认识。如果这时要求当事人以专业人士的角度对自己出售的商品负高度注意义务,当事人往往很难抗辩。这就有可能将本来已经被过错责任原则合理降低的注意义务再次升高,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稳定性。

(3)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冲突

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公序良俗原则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第二,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权利。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信用本来就是我国普通百姓所认可的。当今社会的诚信缺失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对于公序良俗原则的宣传来解决。如果立法者因为诚实信用可能被淹没于其它善良风俗之中,大可以重点突出诚信的作用,而不必通过增设这一原则来体现。第一,中国老百姓对于诚信的理解和诚实信用原则的本意不同,这样的宣传很可能造成南辕北辙的效果。第二,法律原则虽然不像条文那么严谨,但却更加体现出权威性,绝对不可以因为公共政策的需要而随意增加。

三、对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理论的建议

当然,上述分析并不等于说诚实信用原则应该被排除出民法原则之外。只是对于诚实信用原则,如做出下列调整,相信更加有利于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改称“善意原则”

为了能让国人更好地理解这个西方的舶来品,诚实信用原则这个名字应该修改。既然西方诚信原则之中有着和中国诚信文化相同的部分,这方面的平衡功能可以由公序良俗原则来担当。由于我国传统诚信文化中并不突出“善意”,或可以将此原则改名为“善意原则”。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样改动使得普通民众更加容易理解此原则的侧重之处,还可以将其作用限制于一个较为确定的范围之内(要求当事人行为时尽量善意),使得诚信原则和其它民法原则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不至于发生竞合。

2.明确两种诚信的区别

客观诚信和主观诚信的内容比较复杂,大致可以这样归纳:(1)客观诚信是指订立一个客观的标准去衡量当事人的行为是否诚信,这种标准常常是倾向于道德意味的;(2)主观诚信是指在排除了可归责于行为人的故意和过失之外,行为人已经尽到自己的注意义务以确定自己的行为合情合理,这种注意的标准常常是主观的,允许以当事人的主观状态来衡量。我国的诚实信用原则大致可以看做是客观诚信,这是为了在社会文明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限制不道德行为的选择。实际操作时,这两种诚信的区别常常被忽略,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择一而行,或者将两种诚信融合,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诚信原则,将会更加有利于诚信原则在我国的应用。

3.正确评价诚实信用原则

诚信原则应该摘下“帝王条款”的称呼。这一称呼名不副实,至少,在西方大陆法学者的著作之中,似乎并未像我国如此看重诚信原则,就是一个和其它民法原则平起平坐的基本原则而已。甚至,不少学者公开撰文批判诚信原则内涵模糊、涉及面过大,应该予以限制。英美法上也有诚实信用原则,但仅限于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在英美法上从来没有取得过在大陆法系国家这么高的地位,诚实信用原则无论在英国法还是美国法都没有被认为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即使在合同法领域,英国律师也没有明示接受诚信原则为合同法基本原则。这些,并没有降低诚信原则在西方世界的地位,相对而言,西方人似乎比当前的中国人更加讲求诚信。在美国,每个人都有诚信记录,诚信度差的人,在社会上是寸步难行的。

4.严格其适用原则

诚信原则的大力提倡者梁慧星教授提出了三个具有启发性的原则。第一,具体规定应优先适用:即现行法律有明确具体规定,而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与适用该具体规定均能得到同一结果时,应适用具体法律规定而不适用诚信原则。第二,类推适用等漏洞补充方法应优先适用。即对某一具体案件,虽无具体法律规定可供援用,但可依类推适用等补充方法予以补充时,应依类推适用等方法补充法律漏洞,不得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第三,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与适用判例的冲突解决。即当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与适用判例得出同一结论时,则应适用判例,而不得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如得出相反结论,则适用诚实信用原则。[10]作为大陆法系国家,中国一直不承认判例的作用,但是高一级法院的案例汇编实际上起到案例法的作用。而要适用这几个原则,案例是必不可少的。

[1]

优士丁尼.法学阶梯[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09.

[2]杜兰.世界文明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560.

[3]齐默曼.欧洲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76.

[4]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40.

[5]徐国栋.客观诚信和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以罗马法为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2001(6):97.

[6]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33.

[7]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28.

[8]孟勤国.质疑“帝王条款”[J].法学评论,2000(2):37.

[9]王霄前.略论“经济人”假说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兼论理性主义对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影响[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6):86.

[10]梁慧星.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J].法学研究,1994(2):25,27,28.

The Query and Suggestion Concerning the Credibility Principle in P. R. China

WU Ming-jie

(H. J. M International Lawyers Offi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70, P. R. China)

Key words: the Credibility Principle; legislation practice; deficiency; suggestion

(文字编辑:贾俊兰 责任校对:邹红)

收稿日期:2011-09-20

 作者简介:吴明捷(1985-),男,汉族,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债法研究。

 引文格式:吴明捷.对我国诚信原则理论的质疑和建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62—65.

基本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2.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是。

A.二七大罢工B.维新运动C.五四运动

3.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B.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卖国

C.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4.五四运动后期中国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定的革命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A.农民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5.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民主和科学B.新道德和新文学C.民权和平等

6.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

7.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成立了。

A.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8.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等发起,在首先建立的。

A.陈独秀上海B.李大钊北京C.毛泽东长沙

9.1920年9月,上海党的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改为党的理论刊物。11月7日创办了第一个党内刊物,这个刊物成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重要读物。

A.《劳动音》B.《劳动者》C.《共产党》

10.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书记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董必武

11.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制定了(B),以此作为接纳党员的标准。

A.《共产党宣言》B.《中国共产党宣言》C.《社会主义史》

12.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有______名。这些代表来自个地方,代表着50多名党员。

A.126B.127C.137

13.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筹备过程中,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适时地派代表来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其中参加了党的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有。

A.维经斯基和尼科尔斯基B.马林和尼科尔斯基C.马林和萨赫雅诺娃

14.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创办了机关刊物,以便领导全国工人运动。

A.《劳动者》B.《劳动周刊》C.《共产党》

15.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会议通过了两个纲领性文件。

A.《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B.《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共产党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

C.《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16.党的一大确定的党的最终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社会B.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17.党的一大后,在党的领导下,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在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A.1922年7月B.1922年8月C.1923年7月

18.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特别会议是。

A.1922年全国劳动大会B.1922年社会主义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

C.1922年西湖会议

19.党的二大的主要功绩是,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下面不是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是。

A.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B.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务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C.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0.首次区分并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党的三大

21.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

A.上海B.广州C.北京

22.党的三大的主要议题是。

A.讨论加入国民党问题B.讨论农民问题C.讨论关于妇女、青年运动问题

23.党的三大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A.政治上、思想上B.思想上、组织上C.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

2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国国民党的一大的成功召开B.中国共产党的三大的成功召开

C.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25.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民主革命纲领

26.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是。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马日事变C.七一五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

27.1924年6月,黄埔军校成立,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第一所革命的军政学校。共产党人任该校的政治部主任。

A、陈独秀B.周恩来C.毛泽东

28.1925年爆发的,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A.五卅运动B.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C.省港大罢工

29.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

A.秋收起义B.广州起义C.南昌起义

30.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A.贯彻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的决议B.听取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报告

C.讨论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进行准备

31.党的四大决定在国民党及其他重要政治团体中组织党团,并决定正式成立。

A.中央执行委员会B.中央劳动组合书记处C.中央组织部

32.党的四大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______。

A.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

B.指出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左”倾或“右”倾错误问题

C.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宣言》

3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是由委员长改为总书记。

A.1922年7月,党的二大上B.1925年1月,党的四大上

C.1926年7月,党的五大上

34.党的四大以来,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引起资产阶级的极大恐惧,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也愈加猖獗。1925年8月,国民党右派在广州策划了谋杀国民党左派领袖事件,成为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的公开信号。

A.廖仲恺B.何香凝C.张持

35.1925年9月底至10月初,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了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

A.北京B.上海C.广州

36.1926年2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特别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A.北伐战争的问题和农民问题B.关于中央地址的问题

C.关于国民党工作的问题

37.1927年1月,英国水兵在汉口和九江登陆打死打伤中国人,共产党员领导武汉工人和其他市民冲入并占领汉口英租界。

A.李立三B.毛泽东C.邓中夏

38.,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革命力量遭到了很大的摧残情况下召开的。

A.1926年7月B.1927年4月C.1928年4月

39.党的五大通过的《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认为现阶段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A.土地革命B.巩固国共合作C.打倒军阀

40.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在江西南昌举行起义,并成立了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

A.贺龙B.周恩来C.朱德

41.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确定了的总方针。

A.改组中央领导机构B.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C.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42.“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它是在上提出的。

A.党的五大B.南昌起义C.八七会议

4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湘赣边界山区,开辟了。

A.湘赣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44.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的发动者是等。

A.张太雷叶挺叶剑英B.周恩来叶挺叶剑英C.朱德贺龙陈毅

45.1928年5月至7月,在湘赣边界掀起了全面分田的高潮。土地的分配,一般以为单位。

A.乡B.区C.县

46.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A.莫斯科B.上海C.北京

47._______时期,毛泽东.朱德把红军的作战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A.红军三次反“围剿”B.井冈山斗争C.长征

48.党的六大在分析了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政治形势后,重新制定了党的基本策略方针为。

A.争取中心城市B.争取群众,准备武装起义C.组织武装暴动

49.1929年12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召开,陈毅主持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因其召开的地点又被称为。

A.古田会议B.黎平会议C.湘赣边界会议

50.1929年底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案,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A.《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B.《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1.“党指挥枪”的原则产生于。

A.古田会议B.南昌起义C.三湾整编

5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确立了原则。

A.军事可以领导政治B.党对军队绝对领导C.军队控制政权

53.1930年2月7日,红四军二七会议决定坚持按人口平均分配和“”的原则分配土地。

A.耕田农有B.抽多补少C.平均地权

54.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坚持实行的方针,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A.诱敌深入B.分兵退敌C.退出中央苏区

55.1935年1月,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A.军事和组织B.工农运动C.土地革命

56.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中共中央1935年12月召开了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解决的,扭转了“左”倾错误给党造成的长期孤立局面。

A.组织问题B.军事问题C.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57.,红军第

一、第

二、第四方面军在西北地区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

A.1935年10月B.1936年10月C.1937年10月

58.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卢沟桥事变B.八一三事变C.华北事变

59.第二次国共合作首先是实现_______上的合作。

A.政治B.经济C.军事

60.1937年,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也是国共合作抗日配合得较好的一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徐州会战C.忻口会战

61.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主席。

A.遵义会议B.洛川会议C.瓦窑堡会议

62.洛川会议制定了军事问题。

A.全面抗战路线B.全民族抗战路线C.无产阶级抗战路线

63.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将进入战略阶段。

A.防御B.相持C.反攻

64.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B)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历史任务。

A.《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论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65.“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一论断是同志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

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

66.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对共产党的方针是。

A.“溶共”、“防共”、“限共”、“反共”B.制造反共军事磨擦

C.“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

67.1939年10月,毛泽东在一文中,全面阐述了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的规律,并把党的建设称作“伟大的工程”。

A.《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

68.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阵地是1940年8月创办的。

A.延安自然科学院B.自然科学研究所C.马列学院

69.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对日进攻战役,史称。

A.百团大战B.平型关大捷C.反“扫荡”、反“清香”和反“蚕食”斗争

70.1941年,《新华日报》上刊出周恩来的亲笔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此题词是为而写。

A.博山惨案B.确山惨案C.皖南事变

71.1941年初,率领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

A.王震B.萧克C.关向应

72.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实行了。

A.减租减息B.“三三制”原则C.精兵简政

73.延安整风运动使中国共产党在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A.思想B.组织C.政治

74.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1944年5月到1945年4月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标志着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

A.《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B.《战争与战略问题》

C.《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75.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不打棍子,不戴帽子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76.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党八股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主观主义

77.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胜利召开。

A.西柏坡B.延安C.枣园

78.1945年,一位民主人士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周期率”问题。这位民主人士是。

A.黄炎培B.蔡元培C.柳亚子

79.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提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A.有自己党的纲领,章程和入党的一套手续B.不断加强自己的组织建设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

80.朱德在党的七大上作了的报告。

A.《论联合政府》B.《论解放区战场》C.《两个中国之命运》

81.党的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实事求是

82.党的_______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A.六大B.七大C.延安整风运动

8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A.1944年9月B.1945年9月C.1946年9月

84.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举行了。

A.延安谈判B.重庆谈判C.西安谈判

85.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双方正式签署了。

A.《国共代表会谈纪要》B.《重庆谈判纪要》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86.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是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为起点的。

A.上党地区B.中原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

87.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上决定实现工作重心的第二次转移,即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A.七大B.全国土地工作会议C.七届二中全会

88.在上,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A.党的七大B.党的七届二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89.“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重要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在上提出来的。

A.党的七大B.1947年党的十二月会议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90.1947年5月,在国民党统治区,爱国学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

A.反饥饿、反内战运动B.抗议美军暴行运动C.罢课运动

91.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发起了鲁西南战役,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A.陈粟大军B.陈谢大军C.刘邓大军

92.在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对国民党军队开始有了优势。

A.辽沈B.平津C.淮海

93.1947年7月至9月,在刘少奇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

A.《中国土地法大纲》B.《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C.《关于土地中一些问题的决定》

94.,是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性决战的第一个大决战。

A.潍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

95.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序幕是在山东战场上揭开的,即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的。

A.鲁南战役B.胶济路西段战役C.济南战役

96.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A.解放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B.国民党赖以维持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被消灭C.迫使蒋介石退守台湾

97.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新年词中发出了“”的伟大号召。

A.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B.宜将剩勇追穷寇C.将革命进行到底

98.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A.延安B.米脂C.西柏坡

99.解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A.党的七大B.党的七届二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0.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A.广州B.重庆C.南京

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600题[之二(101-200)]

101.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标志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B.解放军占领南京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0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论联合政府》

103.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解放战争胜利C.抗日战争胜利

10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

A.社会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

10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完成的。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

106.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民主主义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革命

107.标志“蒋家王朝”在大陆统治最后终结的事件是。

A.大西南战役B.新疆的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

108.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是。

A.昌都战役B.海南岛战役C.厦门战役

109.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各新解放区建立的临时的过渡性政权最早是。

A.军事管制委员会B.地方人民政府C.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10.我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

1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

A.国歌B.临时国歌C.代国歌

112.的基本完成,使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摆脱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A.土地改革B.肃反运动C.三反运动

113.建国初期进行的“三反”斗争的内容是。

A.反贪污、反受贿、反主观主义B.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C.反贪污、反受贿、反官僚主义

114.在我国比较早就提出计划生育理论,后来为此受到错误批判的是。

A.马叙伦B.马寅初C.沈雁冰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正式法律是。

A.《婚姻法》B.《土地改革法》C.《工会法》

11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朱德

117.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企业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118.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同苏联签定的条约是。

A.《中苏友好同盟条约》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苏新约》

119.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的时间是。

A.1950年10月8日B.1950年10月19日C.1950年10月25日

120.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A.彭德怀B.林彪C.粟裕

121.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大陆的时间是。

A.1949年10月B.1951年5月C.1951年10月

12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正式出版。

A.1949年B.1951年C.1960年

123.1951年至1952年,我国在中开展了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A.中国共产党内B.党政机关工作人员C.私营工商业者

124.1951年成立的一所军事院校被毛泽东称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重大转变的标志之一,它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B.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学院

C.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

125.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同一起被称为“三大革命运动”。

A.镇压反革命B.“三反”运动C.“五反”运动

126.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是在。

A.1951年B.1952年底C.1960年

127.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28.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B.社会主义建社的路线

C.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举的总路线

129.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题是。

A.实现国家的工业化B.实现现代化C.实现国有化

130.,我国大陆匪患彻底根绝。

A.1949年B.1952年C.1953年

131.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A.印度B.朝鲜C.柬埔寨

132.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限是。

A.1949-1954年B.1953-1957年C.1952-1956年

133.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四国外长会议

134.1954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也结束了《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政策。

A.第五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党的八大

1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经由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正式确立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13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是。

A.1952年12月B.1954年9月C.1949年9月

13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是选出的。

A.1949年B.1954年C.1956年

138.1955年10月党的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农业合作化的指导方针为。

A.自愿互利B.发展自助组C.全面规划,加强领导

139.在党的______上,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A.七届二中全会B.八大C.八届二中全会

140.表明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已经开始把台湾问题置于首要地位的事件是。

A.抗美援朝B.炮击金门C.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声明

141.周恩来在1956年1月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发出了的号召。

A.向现代化进军B.向现代科学进军C.向共产主义进军

142.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等的领导下,组织数百名专家参加,制定了。

A.《第二个五年计划》B.《1957年经济计划》

C.《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143.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______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A.《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B.《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论十大关系》

144.1956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实行常任制的问题。

A.党的代表大会B.党的中央委员会C.政治局

145.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后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14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党的十三大的召开

147.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初步建立起来。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社会主义改造

148.毛泽东在1959年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强调了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A.商品经济B.社会实践C.价值法则

149.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是从1960年开始用了三年时间基本建成的。

A.辽河油田B.胜利油田C.大庆油田

150.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A.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B.是宣传“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大会

C.扭转了对国内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

151.1960年11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这两件事标志着这个历史阶段中党的指导方针的重要转变。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压缩基建规模,精简城镇人口

C.“保证重点,适当收缩”

152.60年代前期,为克服困难、恢复生产,许多地方的农村自发搞起了各种形式的。

A.“三级所有,队为基础”B.“包产到户”C.彻底清理“一平二调”

153.1961年,党中央作出以研制“两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我国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在6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A.原子弹导弹B.原子弹氢弹C.氢弹导弹

154.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A.原子弹B.氢弹C.导弹

155.1964年,中国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在以外地区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的一个重大成果。

A.亚非拉B.亚洲C.拉丁美洲

156.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

A.1966年将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B.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C.三线建设的计划

157.“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是由引发的。

A.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历史剧<海瑞罢官>》

B.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共中央通知》

C.1966年8月8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58.“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直接依靠人民群众,实际上既脱离了党的组织,又脱离了。

A.广大群众B.青年学生C.工人、农民

159.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A.1960年5月至1970年10月B.1966年8月至1976年10月

C.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160.1965年,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一项重大成果:,这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A.歌德巴赫猜想B.提出层子模型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61.在党的上,台湾省在全国各地党员所选出的代表,第一次参加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A.九大B.十大C.十一大

162.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背景下召开的。

A.苏共二十大B.九一三事件C.援越战争

163.1970年至1971年间我国发生了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A.林彪反革命集团B.“四人帮”C.林彪和“四人帮”

164.1975年,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从整顿(A)开始,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

A.铁路B.教育C.农业

165.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

A.“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

B.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动派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C.群众运动

166.正式作出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错误撤销的党内外的全部职务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一大C.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167.1977年7月,邓小平恢复了在1976年被错误撤消的党内外的全部领导职务。首先由他分管的主要工作是。

A.科技和教育B.外交和对外贸易C.工业和交通运输

168.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全国高等学校重新开始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A.1976年底B.1977年底至1978年初C.1978年秋季

169.1978年,省委在农村政策上作出的决策,引发出农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行动。

A.四川B.安徽C.山东

170.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强调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71.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上。

A.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7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序幕。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C.《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173.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的拨乱反正。

A.政治路线B.思想路线C.组织路线

174.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

175.1978年12月召开的______,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A.党的十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一大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7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讨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全会认为全国揭批林

彪、“四人帮”的运动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应当及时地、果断地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

A.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对外开放上来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C.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上来

17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实现的次历史性飞跃。

A.第一B.第二C.第三

178.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不久,刘少奇的一书重新出版发行。

A.《论共产党的修养》B.《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

C.《为增强党的团结而斗争》

1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围绕这个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A.和平与发展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改革和开放

180.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当天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

A.1978年B.1979年C.1980年

181.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主要精神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社论强调,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

A.思想路线的转变B.伟大的战略转变C.长期的任务

182.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应邀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

A.邓小平B.周恩来C.毛泽东

183.1979年9月的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部署和一系列方针政策。

A.《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成立人民公社的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184.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文化大革命”中成立的革命委员会改为。

A.人民政府B.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政协

185.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即到本世纪末,实现人均1000美元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

186.《关于国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在上通过的。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187.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设立了,作为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经常性工作结构。

A.中央统战部B.中央书记处C.中央组织部

188.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

A.选好接班人B.发展经济建设C.实事求是

189.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A.潮州B.湛江C.汕头

190.1980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上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

A.《毛泽东文集》B.《周恩来选集》C.《邓小平文选》

191.全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是。

A.湖北省武汉市B.湖北省沙市C.上海市

19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生产责任制,而又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

A.集体经营B.家庭联产承包制C.包产到户

193.198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转发国家科委党组《关于我国科学家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的通知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科技工作的方针。

A.为改革开放服务B.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C.为经济建设服务

194.1981年6月党的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五中全会C.十一届六中全会

195.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

A.任期制B.连任制C.终身制

196.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规定今后中央党政机关的所有干部都要分期分批参加轮训,要求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要。

A.革命化B.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C.制度化

197.在1982年召开的______上,邓小平致开幕词,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

198.______将党中央的主席制度改变为总书记制度。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

199.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人民在20世纪80年代的三大任务不包括:。

A.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B.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

200.“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一原则首次载入党章是在。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

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600题[之三(201-300)]

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600题[之三(201-300)]

201.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了,是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全面整顿的指导性文件。

A.《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党的作风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

202.1983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是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A.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三大

203.1983年11月2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巨型计算机研制的行列。

A.深蓝计算机B.长城计算机C."银河-I"计算机

204.12月26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在毛主席纪念堂内设立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革命业绩纪念室正式开放。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

205.1984年2月至7月,在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编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参加审核和校阅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

A.《周恩来选集》B.《陈云文选》C.《邓小平文选》

206.1984年,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决定,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进一步开放由北至南14个沿海港口城市即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和北海。

A.威海湛江B.南通湛江C.南通威海

207.1984年5月15日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要着重抓好和对外开放两件大事。

A.经济改革B.国企改革C.体制改革

208.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

A.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B.收回香港C.对香港行使主权

209.我国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的工作,到全部结束。

A.1984年春B.1985年春C.1986年春

210.在1985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

A.促进科技进步B.解放生产力C.发展经济

211.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A.民主B.战争C.和平

21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提出,要有步骤地提出实行______义务教育。

A.六年制B.九年制C.十年制

213.1985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清理和整顿公司的通知》强调,必须贯彻的原则。

A.机关干部不得在企业任职B.党政机关不得办公司C.政企分开

214.1985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说,对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

A.法律B.批评C.惩罚

215.科学家王大珩、王滏昌、陈芳允、杨嘉墀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

A.“八六三”计划B.“星火”计划C.“火炬”计划

216.在1985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

A.促进科技进步B.解放生产力C.发展经济

217.1985年10月,邓小平在同外宾的谈话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和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A.个体经济B.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

218.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A.基础B.纲领性文献C.根本保证

219.党的十二届十中全会讨论通过了,明确规定了这次整党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政策和基本方法,是整党的指导性文件。

A.《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党的作风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党的领导的决定》

220.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中心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经济体制改革C.加快和深化改革

221.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教育B.科技C.经济

22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三步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A.初步发达B.中等发达C.充分发达

2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上正式确立的。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

224.党的十三大指出,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的讲话,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坚持思四项基本原则》

225.党的第阐明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

226.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

A.反对强权B.反对霸权主义C.平等互利

227.1989年3月4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中国不能乱,这个道理要反复讲,放开讲。

A.整顿B.调整C.稳定

228.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A.三中全会B.四中全会C.五中全会

229.8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从现在起,各级党委必须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A.1988年B.1989年C.1990年

230.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突破,是在第奥运会上实现的。

A.21届B.23届C.24届

231.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尊重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

A.和平统一祖国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用谈判方式统一祖国

232.根据邓小平关于要带头建立退休制度的请求,党的十三届通过《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并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

A.三中全会B.四中全会C.五中全会

233.1990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及其三个附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

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34.1990年3月9日至12日,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235.1990年3月20日至4月4日,会议举行,选举江泽民为国家军委主席。

A.七届全国人大一次B.七届全国人大二次C.七届全国人大三次

236.1990年4月18日,李鹏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的政策。

A.经济特区B.某些经济特区C.优于经济特区

237.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指出:这次中央领导核心作了一些人事调整,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

A.认真贯彻执行B.全面执行,一以贯之C.全面贯彻执行

238.1990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要求以上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

A.省B.地市C.县

239.1990年7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这是对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A.能上能下B.异地任职C.交流制度

240.199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是。

A.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B.承认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41.1990年11月,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A)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A.上海证券交易所B.深圳证券交易所C.北京证券交易所

24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已于(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任务。

A.1990年B.1991年C.1992年

243.1990年12月1日,江泽民在全军军事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军队要做到。

A.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B.打得赢、不变质

C.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244.1991年4月下旬,江泽民在同首次全国党建研讨会代表座谈时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改革开放发展。

A.健康B.顺利C.加快

245.1991年6月21日,国家土地管理局宣布:国务院决定每年6月为全国土地日。

A.21日B.25日C.30日

246.1991年12月15日,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并网发电。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30万千瓦的核电站。

A.三峡核电站B.秦山核电站C.大亚湾核电站

247.以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

248.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A.小康社会B.生活富裕、经济繁荣C.共同富裕

249.1992年3月20日至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关于的决议。

A.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B.兴建长江三峡工程C.兴建黄河小浪底工程

250.1992年6月18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最近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五个内陆城市。至此,长江沿岸的十个主要中心城市已全部对外开放。

A.芜湖、九江、岳阳、武汉、重庆B.芜湖、九江、南京、武汉、重庆

C.芜湖、沙市、岳阳、武汉、重庆

25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三是确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52.十四大报告指出:要在20世纪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_______,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A.开拓创新B.民主集中制C.党的基本路线

253.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

254.中共十四大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县级以上党的委员会的任期是。

A.三年B.四年C.五年

255.十四大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分配起基础作用。

A.市场B.价格C.政府

256.20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一目标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

A.1991年B.1993年C.1995年

257.93年3月,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这次党政机构改革的重点是。

A.解决机构臃肿问题B.减轻国家负担C.转变政府职能

258.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举行会谈。这是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的最高负责人之间首次进行的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会谈。

A.香港B.新加坡C.澳大利亚

259.1993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出版。中共中央作出学习决定。

A.第一卷B.第二卷C.第三卷

26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篇邓小平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92年春视察南方期间的主要著作。

A.118B.119C.120

261.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A.《中共中央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议》

B.《中共中央关于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62.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今后十五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

A.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C.工业

263.《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的方针。

A.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其他经济成分发展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264.1993年12月26日,诞辰一百周年。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

265.1994年,江泽民在上提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A.全国宣传部长会议B.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

C.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266.1994年2月28日至3月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实施。

A.863计划B.《中国农村扶贫开放纲要(2001—2010)》

C.“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267.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一面旗帜。

A.国际主义B.民族主义C.爱国主义

268.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点讨论了党的问题。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

269.“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提法是在上首次提出的。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五大

270.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A.价格改革B.政企分开C.国有企业改革

271.1994年12月,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终决议,一个新的多边贸易组织应运而生,这就是。

A.经济合作组织B.国际金融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

272.1994年12月14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A.长江三峡工程B.黄河小浪底工程C.二滩水电站工程

273.1995年1月,国务院批准《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1995—2000)》,并发出通知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__国策,也是一项长期艰苦的战略任务。

A.根本B.基本C.主要

274.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等单位举办的迎新茶话会上,发表的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提出八项看法和主张。

A.《告台湾同胞书》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努力奋斗》

275.199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介绍他在西藏的先进事迹。

A.李国安B.孔繁森C.吴天祥

276.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战略。

A.科教兴国B.西部大开发C.沿海经济发展

277.1995年9月3日,首都各界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江泽民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

A.主B.重要C.大

278.1995年9月,江泽民在(C)上发表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

279.1995年9月25日至28日,党的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

A.十四届三中B.十四届四中C.十四届五中

280.1996年1月,国务院批准国家经贸委、冶金部《关于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并发出通知。

A.首都钢铁公司B.宝山钢铁公司C.邯郸钢铁厂

281.1996年1月26日,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A.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B.香港特别行政区

C.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

282.1996年3月10日,江泽民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是

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这是我们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

A.基本出发点B.重要依据C.关键因素

283.1996年4月24日至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5日,中俄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

A.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B.全面伙伴关系C.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84.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正式签署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A.上海B.北京C.莫斯科

285.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A.新华社B.光明日报社C.人民日报社

286.1996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指出了要在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

A.乡级B.县级C.市级

287.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香港举行,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A.陈方安生B.何厚铧C.董建华

288.1997年1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表《宏观调控成效显著,优化结构势在必行—1996年经济形式及1997年展望》的文章,指出:当前国民经济运行良好,“”基本成功。

A.硬着陆B.软着陆C.消除通货膨胀

28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科学论断是在上提出的。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

290.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

29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A.1996年10月12日至18日B.1997年9月12日至18日

C.1998年9月12日至18日

292.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

A.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B.研

究并确定跨世纪宏伟目标

C.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历史经验

293.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94.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5.1998年2月25日至26日,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

A.《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B.《党政机构改革方案》

C.《省级机构改革方案》

296.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亚洲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最根本的是要,增强承受和地狱抵御风险的能力。

A.做好国内的经济工作B.加入WTOC.停止对外开放

297.1998年6月中旬至9月上旬,(C)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战,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

A.长江、珠江和嫩江B.长江、黄河和松花江C.长江、嫩江和松花江

298.1998年7月28日,中央纪委、中央政法委召开贯彻中央关于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决定的电视电话会议.

A.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B.军队、武警部队和党政机关

C.军队、武警部队和司法机关

299.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认为,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A.党的自身建设问题B.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C.科学技术问题

300.1998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A.理论学习B.党性党风C.组织纪律

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600题[之四(301-400)]

301.中共中央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大会。

A.1997年12月18日B.1998年12月23日C.1999年12月30日

302.1998年,中国政府采取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对策。在周边许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坚持人民币,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A.增值B.不贬值C.币值稳定

303.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关键,是基础。

A.资金教育B.教育人才C.科技教育

304.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1999年9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

A.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C.加强党的廉政建设

305.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全会决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A.李鹏B.刘华清C.胡锦涛

306.1999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的上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形式,明确任务,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坚定信心,团结奋斗。

A.中央农业工作会议B.中央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C.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307.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发射成功。

A.“神州”B.“东方红”C.“长征”

308.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1997B.1999C.2001

309.,江泽民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1999年2月B.2000年2月C.2001年2月

310.2000年5月,江泽民在考察工作时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广东B.江苏、浙江、上海C.宁夏

311.2000年10月,中央召开了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若干规定》

B.《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312.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A.改革B.结构调整C.稳定

313.2000年12月30日,国家统计局宣布,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美元。

A.8万亿B.1万亿C.8000亿

314.2001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的思想。

A.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B.依法治国C.以德治国

315.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吴文俊、袁隆平2000。

A.国家科学技术奖B.国家科技进步奖C.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16.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典礼在青海格尔木和西藏拉萨同时举行。青藏铁路是我国实施的标志性工程。

A.西部大开发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

317.2001年我国申奥取得成功,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华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A.2004年B.2008年C.2012年

318.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

A.“爱国守法,明礼成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B.“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19.2001年9月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320.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放在第一位。

A.思想作风建设B.生活作风C.领导作风

321.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A.领导作风建设B.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C.使党与时俱进

322.,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A.2000年11月10日B.2001年12月11日C.2002年11月11日

323.2002年我国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这将是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

A.北京B.上海C.深圳

324.2002年7月9日,中共中央印发,这是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

A.《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B.《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C.《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325.2002年8月27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出版发行。

A.江泽民《论“三个代表》B.《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C.江泽民《论党的建设》

32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A.2002年5月31日B.2002年10月1日C.2002年11月8日

32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灵魂是:。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28.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329.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A.改革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现代化

330.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A.一B.二C.三

331.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作了题为的报告。

A.《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B.《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32.党的十六大选举中央委员人。中央候补委员158人,中纪委委员121人。

A.194B.196C.198

333.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了题为的讲话。

A.《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B.《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C.《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34.截止2002年底,全国已有名中共党员。

A.5600万B.6600万C.7600万

335.5日至18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A.2003年2月B.2003年3月C.2003年4月

33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B.无产阶级C.各革命阶级

337.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三个代表”B.“三个代表”要求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38.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39.中国共产党党员标准主要是由决定的。

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B.党的代表性C.党的革命性

340.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A.民主制B.集中制C.民主集中制

34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把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42.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A.党的全国代表大会B.党的中央委员会

C.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343.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A.中央委员会B.中央政治局C.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344.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A.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委委员会B.中央书记处C.中央政治局

345.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A.党的中央委员会B.党的中央书记处C.党的中央政治局

346.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A.1/3B.1/2C.2/3

347.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A.四年B.五年C.六年

348.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产生。

A.选举B.委派C.任命

349.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的意志。

A.党组织B.党员C.选举人

350.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次。

A.一B.两C.三

351.共产党的党性是的最高表现。

A.工人阶级的阶级性B.先进分子的先进性C.革命分子的革命性

352.无产阶级的党性的根本要求是。

A.一切服从党的领导B.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C.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353.民主集中制是。

A.民主基础上的集中B.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C.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354.“四个服从”指的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A.党员服从党的决定B.普通党员服从党的领导干部C.少数服从多数

35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基本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多党合作制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56.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去考察,必须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结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A.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历史进程中B.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

C.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

357.党的干部路线是的路线。

A.任人唯贤B.德才兼备C.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358.党的领导主要是指的领导。

A.正确B.坚强C.政治、思想和组织

359.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整体。

A.制度建设B.纪律建设C.组织建设

360.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61.党的的组织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B.民主集中制C.党的纲领路线

36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A.领导核心B.战斗堡垒C.政治核心

363.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批评和自我批评

364.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作用。

A.核心B.政治核心C.领导核心

365.党必须适应形式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

A.执政能力B.领导能力C.治国能力

366.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是。

A.最富有的人B.掌握最新科技的人

C.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367.党员享有如下权利:行使表决权、,有被选举权。

A.监督权B.选举权C.罢免权

368.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A.支部大会B.支部C.基层组织

369.党的纪律处分有种。

A.5B.8C.10

370.是党内的最高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B.留党察看C.开除党籍

371.党组织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批评与自我批评C.团结-批评-团结

372.可以申请入党的最低年龄为。

A.16岁B.18岁C.20岁

373.发展党员,必须坚持的原则。

A.个别吸收B.集体吸收C.个别吸收与集体吸收相结合

374.申请入党时一般应采用,向党组织表明入党志愿。

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C.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均可

375.入党时必须有作入党介绍人。

A.两名正式党员B.三名正式党员C.两名党员,正式、预备均可

376.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

A.1年B.2年C.3年

37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B.预备党员的权力同正式党员一样

C.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378.党员的党龄,从之日算起。

A.递交入党志愿书B.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C.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

379.关于党费交纳的规定是。

A.所有党员都必须按规定缴纳党费B.生活有困难的党员可不交纳党费

C.党费既不能多交,也不能少交

380.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A.6个月B.1年C.2年

381.在我们党内,每个组织和党员。

A.主要是监督主体B.主要是监督对象C.既是监督主体,又是监督对象

382.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的原则。

A.个人服从组织B.少数服从多数C.下级服从上级

383.在党委会内,书记和委员是关系。

A.班长和成员B.上下级C.平等的

384.增强党员的党性与发展党员的个性之间的关系应是(C)。

A.强化党员的党性,要求党员放弃一定的个性

B.发展党员的个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员党性的培养

C.在党性修养中也能发展党员的个性

385.党员必须切实开展,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A.批评B.自我批评C.批评和自我批评

386.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人以上的,都应该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A.3B.5C.10

387.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B.《共产党宣言》C.《共产主义原理》

388."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是中提出的。

A.《共产主义原理》B.《共产党宣言》C.《关于波兰的演说》

389._______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立的主要标志。

A.《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B.《共产党宣言》C.《共产主义原理》

390.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

391.《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的必然灭亡。

A.欧洲封建制度B.资产阶级C.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

39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风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批评与自我批评

393.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立的科学依据是。

A.阶级斗争日益激烈B.无产阶级的壮大C.唯物史观的创立

394.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A.正义者同盟B.共产主义者同盟C.四季社

395.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发现有着密切关系。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共发生过科学技术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在极大地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A.两次B.三次C.五次

39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是18世纪下半叶,首先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它是一场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的革命,因此也称之为“技术革命”或“工业革命”。

A.法国B.德国C.英国

397.1869年,世界上第一个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社会主义政党——宣告成立。

A.德国社会民主工党B.美国社会主义劳工党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398._____3月2日至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正式成立。

A.1917年B.1919年C.1921年

399.在共产国际二大制定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明确规定,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必须实行。

A.民主制B.集中制C.民主集中制

400.列宁在一书中,全面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基础。

A.《怎么办?》B.《进一步,退两步》C.《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401.“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这一著名论断是由提出来的。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

40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

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指导新的实践。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B.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C.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403.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B)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立场、观点和方法B.基本原理C.基本结论

40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明了的革命道路。

A.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首先占领农村,后解放城市,最后夺取中心大城市

405.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A.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初步成果

C.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40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07.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人是。

A.王稼祥B.刘少奇C.周恩来

408.刘少奇在一文中,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含义和指导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

A.《论共产党员的修养》B.《论党》C.《论党内斗争》

409.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_______。

A.国民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C.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

410.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反对本本主义》

411.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

A.形成时期B.得到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的时期C.开始萌芽的时期

412.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官僚主义B.资本主义C.教条主义

413.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政权建设理论,这就是。

A.三三制政权理论B.人民民主专政理论C.工农民主专政理论

414.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A.制定党规党法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C.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415.《新民主主义论》所阐述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的问题。

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B.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领导权

41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最基本的内容是。

A.党的建设理论B.进行土地革命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417.毛泽东批评“城市中心论”,明确提出“以农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

A.《井冈山的斗争》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18.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著作是。

A.《民众的大联合》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19.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是。

A.统一战线B.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C.武装斗争

420.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中的一切矛盾必须围绕一个根本方针是。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制度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21.毛泽东在《论十六大关系》一文中提出了探索中国。

A.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422.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A.解放思想B.破除迷信C.理论联系实际

423.在一文中,毛泽东首次以完备的形式提出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原则。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C.《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424.毛泽东同志在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425.“‘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段话出自毛泽东的。

A.《整顿党的作风》B.《反对党八股》C.《改造我们的学习》

426.《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论述的问题。

A.党的思想教育B.马克思主义的宣传C.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

427.构成新政协制定共同纲领的政治基础的文章,是毛泽东的。

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论联合政府》

428.“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正确论断是毛泽东在中提出来的。

A.《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2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历史功过基本评价是。

A.晚年犯有严重错误B.功与过各占一半C.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30.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民主主义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革命

43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社会主义本质论

43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本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33.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

A.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B.强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C.实现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434.,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A.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在实践中

43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紧紧围绕着。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展开的

B.“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展开的

C.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开的

436.分阶段实现现代化,是同志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

437.“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这是邓小平在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

A.《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B.《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C.《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438.是科教兴国的奠基者。

A.毛泽东B.江泽民C.邓小平

439.邓小平首次在一文中提出廉政建设要依靠教育更要依靠法制的重要思想。

A.《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B.《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C.《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440.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

A.“两个凡是”B.“以阶级斗争为纲”C.“苏联模式”

441.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内容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442.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南方讲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的。

A.“两个凡是”的误区B.“开放”、“封闭”的问题C.姓“资”姓“社”的问题

443.邓小平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论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C.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444.邓小平首次提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是。

A.1982年党的十二大B.1987年党的十三大C.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

445.邓小平认为,“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

A.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B.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C.思想政治工作

446.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

447.邓小平说:“讲风气,无非是党风、军风、民风、学风,最重要的是。”

A.党风B.民风C.学风

448.邓小平首次在一文中提出廉正建设要依靠教育更要依靠法制的重要思想。

A.《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B.《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C.《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449.邓小平认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条中,有理想和这两条特别重要。

A.有道德B.有文化C.有纪律

450.学习邓小平理论要注重。

A.把握基本概念B.学习基本观点C.学习立场、观点、方法

451.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地把握理论科学体系。

A.完整、准确B.全部、系统C.深入、细致

452.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

453.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邓小平理论B.马克思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

454.2000年2月,在考察工作的讲话中,江泽民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浙江B.广东C.北京

45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

A.继承和丰富B.创新和发展C.继承和发展

45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A.党的指导思想B.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C.党的行动指南

457.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A.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B.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C.治党之策、兴国之道、富民之路

45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这三大规律的认识。

A.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B.党的执政规律、国家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经济发展的规律、文化发展的规律

45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历史方位B.指导思想C.历史经验

46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

46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

A.党的群众性B.党的阶级性C.党的先进性

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600题[之六(501-600)]

501.要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的社会环境。

A.市场繁荣B.科技发展C.和谐稳定

50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

A.共产主义文化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C.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503.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以为核心。

A.集体主义B.民族主义C.爱国主义

504.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国家统一C.加强民族团结

505.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A)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国民教育B.基础教育C.义务教育

506.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以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A.立足发展B.民族团结C.为人民服务

507.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B)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先导性前瞻性B.先导性全局性C.基础性全局性

508.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统一的思想B.创新的能力C.高尚的品格

509.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A.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英勇顽强、不怕牺牲C.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510.人民解放军要贯彻的军事战略方针,努力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A.积极备战B.积极防御C.积极扩张

511.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联合和依靠第三世界

512.坚持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A.直接“三通”B.一国两制C.一个中国

513.党的十六大报告认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A.党的基层组织B.党的团结C.党的纪律

51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A.可持续发展B.科教兴国C.经济建设

515.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小康社会B.信息化社会C.学习型社会

516.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B.艰苦奋斗C.密切联系群众

517.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A.解放思想B.破除迷信C.理论联系实际

51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含义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B.民主集中制C.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521.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国家统一C.加强民族团结

522.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

A.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正规化B.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

C.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523.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不能包括:。

A.制定和调整宏观政策B.制定和调整商品价格C.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524.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属于。

A.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B.有待进一步改造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525.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A.参与者B.建设者C.劳动者

526.要尊重和保护一切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A.有益于人民和社会B.创造价值C.创造利润

527.不能简单地把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

A.从事的职业B.所在社会的阶层C.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

528.总结党八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A.按照党的思想路线来进行B.按照党的组织路线来进行

C.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

529.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A.温饱B.小康C.富裕

530.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

A.重要时期B.重要历史阶段C.重要战略机遇期

531.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A.更高水平的B.高水平的C.较高水平的

53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A.改革开放为动力B.经济建设为中心C.科技进步为先导

533.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A.工业化B.信息化C.新型工业化

53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有机统一起来。

A.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B.坚持党的建设、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53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的矛

B.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与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3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537、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A.中高等收入者B.中等收入者C.中低等收入者

53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以。

A.经济体制改革为目的B.加快发展速度为归宿C.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539.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做到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实现的转变。

A.经济从低速增长向高速增长B.社会生产方式从内涵型向外延型

C.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

540.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A.正确处理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提高科技水平,发展教育

541.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最大优势体现出

B.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实力体现出来

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体现出来

542.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

A.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5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544.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A.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体系C.实行政企分开

545.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A.对外贸易B.技术出口C.对外投资

54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前提和基础是_______。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54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人民当家作主B.无产阶级专政C.全体人民享有管理政治的权力

54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B.建立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C.为人民服务

549.我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中国政府承诺不以武力解决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台湾享有完全自治权

550.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军备竞赛B.局部战争C.国际经济旧秩序

55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鼓励内地的汉族干部、知识分子等支援边疆地区,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B.建立联邦制下的民族共和国C.民族区域自治

55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

A.爱国主义的B.社会主义的C.民族主义的

553.新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

A.国家政权机关B.各阶级的联盟C.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554.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B.党委制C.民主集中制

55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本质是。

A.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B.全民民主

C.阶级斗争

556.坚持压倒一切,争取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A.稳定B.改革C.经济建设

55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之路。

A.精兵B.强兵C.国防

558.治国必先治。

A.民B.社会C.党

559.到本世纪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A.上半叶B.中叶C.下半叶

560.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A.按资金分配B.只坚持按劳分配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6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坚持人民当家作主B.依法治国C.坚持共产党一党专政

562.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B.照办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C.要坚持从国情出发

563.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不属于人民政协应该发挥作用的是。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最终决策

56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一国两制

565.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A.民主精神B.精神文明C.高科技

566.把摆到战略位置,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A.教育训练B.军事训练C.改善设备

567.党执政后的最大的危险是。

A.腐败B.脱离群众C.执政水平低

568.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着力点,即我们常说的“三德”建设指的是______。

A.政治品德、经营道德、思想品质B.社会公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569.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

A.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B.维护工人的经济利益

C.稳定职工的工作岗位

570.中华民族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B.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571.改革开放近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

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72.我国人民生活目前在总体上。

A.已接近小康水平B.已达到小康水平C.正在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573.在经济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

A.发展是硬道理B.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C.两个文明一起抓是硬道理

574.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

A.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B.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75.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中的作用。

A.群众运动B.阶级斗争C.历史前进

576.,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A.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C.群众路线

577.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一心一意谋发展。

A.改革B.团结C.建设

基本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1、课程的类型

(1)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划分) (2)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划分)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划分) (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按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

2、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需求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需求 (4)课程理论

3、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基本主张、评价(书289页)】 (2)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基本主张、评价】 (3)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基本主张、评价】

4、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5、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即教材、即学习经验、即学习活动

6、课程资源存在的类型

(1)按资源的空间分布,大致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2)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资源

(3)按中学所设置的学科科目区分,有政治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物理课程资源、

化学课程资源、生物课程资源、音乐课程资源、美术课程资源等

(4)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有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5)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区分,有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6)按课程资源的形成过程区分,有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

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 (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所、专用教室等 (4)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 (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6)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研究成果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8、课程 选择的依据

(1)课程目标 (2)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3)社会发展 (4)科学文化知识

9、课程组织的原则和方式

(1)课程组织的要素(主题和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 (2)课程组织的原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3)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10、目标模式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 (2)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3)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4)课程评价

1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1)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 (2)课程实施的相互调适取向 (3)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12、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1)改革本身因素(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实施者对改革认识的清晰程度、

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2)学校内部的因素(校长、教师)

(3)学校外部的因素(社区与家长的影响、政府部门的影响、社会团体的影响)

13、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改革的目标、主要内容

(1)背景:(国内背景、国际背景 书297页) (2)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书298页) (3)内容:(课程结构的变革、课程标准的变革、教师角色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

课程评价的变革、课程管理的变革)

二、教学论基础

1、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备课的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课的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课题】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上课:【(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语言艺术)、(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板书规范)、(态度从容自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意义、形式、要求 书305页】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 与评定:【意义、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学业成绩检查基本要求、学

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书305页】

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书307页)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读出指导法 (4)演示法 (5)参观法 (6)实验法 (7)练习法 (8)实习法 (9)讨论法 (10)发现法

5、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2)教学内容的特点 (3)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4)教师本身的素养 (5)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规律指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普遍的联系。教学过程的 基本规律是教学规律中高层次、起主导作用的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主要 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知识传 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8、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教与学、师与生双方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教学活动的动态运动 (1)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是“明确教学目的和目标”

(2)教学过程的第二环节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 (3)教学过程的第三环节是“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

9、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1)优越性:【(它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它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它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2)局限性:【(它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10、个别化教学(书313页)

(1)个别化教学的含义、特点、优点、缺点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2)注意问题:学习的步调、教学目标、学习活动或材料、评价学生的手段、个别辅导

11、分组教学的概念、类型

(1)概念:按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2)类型: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12、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 (2)反馈调节功能 (3)区分和鉴别功能 (4)激励功能 (5)导向功能

13、教学评价的类型

(1)根据评价的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差异评价

(2)按照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4、教学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定期性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相结合 (6)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5、常见的教学模式

(1)范例教学模式 (2)抛锚式教学模式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4)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5)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三、教学技能与教学智慧

1、导入技能

(1)导入要注意:趣味性、启发性、迁移性、目的性

(2)导入方式:衔接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激疑导入法、演示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典故导入法

2、提问技能,课堂提问的过程阶段

(1)拟题阶段 (2)引入阶段 (3)列题阶段 (4)听答阶段 (5)评价阶段

3、讲授技能要注意

(1)讲授的科学性 (2)讲授的教育性 (3)讲授的启发性 (4)讲授的适应性 (5)讲授的情感性

4、板书的技能

(1)板书的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以美得熏陶、影响学生的学习品质

(2)板书的内容:教学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的补充说明 (3)板书的主要格式:提纲式、词语式、表格式、结构式、图示式、版面式

5、结课的类型、过程

(1)类型:认知型结束、开放型结束

(2)过程:简单回忆、提示要点、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6、说课的类型

(1)研讨性说课 (2)评价性说课 (3)检查性说课 (4)主题性说课 (5)示范性说课

7、说课的基本内容

(1)说教材【(说本课内容在本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作用)、(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点及依据)、(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2)说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了解学生的学

习动机水平,预估学生对新的学习的关注和接受程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3)说教法及依据 (4)说学法及依据 (5)说教学过程(书331页) (6)说板书设计 (7)说教学反思

8、教学实践中,教学智慧主要基本特征

(1)实践性 (2)个性化 (3)集成性 (4)高效性 (5)创新性

9、教学智慧的生成要素

(1)教学经验 (2)教学思维力 (3)教学执行力

四、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1、教育论文的结构要求、一般步骤

(1)结构要求: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一般步骤:选择论题、收集资料、确立主题、安排结构、修改润色、投稿发表

2、教育叙事的特点、分类、写作规范

(1)特点:事件的真实性、事件的典型性、情节的完整性、具有问题性、讲究细节性、

结构的灵活性、具有感悟性、教育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

(2)分类:叙议式、反思式、陈述式、比较式、点评式、质疑式

(3)写作规范:正确认识教育叙事的文体、注重一事一得、注意细节描写、养成善于观察与勤于思考的习惯、博览群书,注重学习

3、教育随笔的特点、形式、写作

(1)特点:随便、随时、随手、随心 (2)形式:借事说理、夹叙夹议 (3)写作:要新颖、独创;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小中见大;列举事例要具体生动;

借助语言文字为文章增色加彩

4、教育案例的特征、构成要素、应注意事项(书348页)

(1)特征:固定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选材特点、注重分析强调典型 (2)构成要素:标题、引言、背景、主题、案例问题、情境与细节、问题的解决、

反思与评价、附录

(3)应注意事项:关于确定主题、关于教育案例、关于案例分析、常见的毛病及对策

5、教学反思的内容、方法

(1)内容:记成功之举、记“败笔”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见解、记再教设计 (2)方法:从怀疑处反思;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从转换时空处反思 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6、教学工作计划的特点

(1)预见性和可行性:制定计划要对未来一段或一个时期作出科学的预见,如基础条件如何、前景如何、目标高低、措施怎样等等,对各种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的估量。没有科学的预测,也就没有计划。制定计划,就是为了执行。对未来的预测,应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切忌盲目地、无根据地制定计划,否则计划就没有可行性。

上一篇:医科大学论文下一篇:会展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