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堂范文

2024-05-07

作文课堂范文(精选12篇)

作文课堂 第1篇

假如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 那么, 学生的作文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改变写作方式, 应该心里想什么, 嘴里说什么, 笔下就写什么, 不要“谈文变色”。对于学生每一个思想火花, 要用放大镜捕捉、充分挖掘, 及时鼓励和表扬。即使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内容, 也应正面引导、耐心指导。

在教学想象作文《我的奇思妙想》时, 我首先向学生“诉苦”:作为家庭妇女, 每天早上起床后总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我去干:要做早饭, 洗衣服……时间不够用。要是家里安装了机器保姆, 定时完成各项家务活, 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 全都笑了, 也连声附和。抓住这个时机, 我话锋一转:“同学们, 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和烦恼时, 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有个乘公交车来上学的学生想让马路变成传送带, 就不用和其他乘客挤公交车了;有个家长是司机的学生, 想要用水代替汽油;有个常写错别字的学生说想要一支“自动纠错笔”, 发现写错别字马上会发出警报提醒自己改正……这时, 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的奇思妙想》, 说:“同学们, 或许我们现在胡思乱想的, 几年后都已经出现了, 今天就把它写出来吧!”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老师, 今天的作文就写这个?”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学生个个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

二、创设开放灵活的教学情境

我们课堂作文的教学要突破传统作文所受的时间、空间的限制, 让课堂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可以凭借各种手段, 启发想象;可以创设情境, 变换角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参与, 无拘无束地表达, 快快乐乐地作文。

记得在教学生恰当运用方位词介绍自己的校园时, 我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我今天要参观小海小学, 可地方太大, 我需要一张地图, 请同学们来帮我画一张。”一听是为自己熟悉的校园画地图, 学生们可来劲了。在告诉他们最基本的绘图知识后, 孩子们热火朝天地画了起来, 没花几分钟, 各种各样的地图出炉了。嘿, 还真有模有样。我拿着其中一幅看了一下, 又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陈老师还缺一个小导游, 谁愿意当?”不用写作文, 还有这么好玩的事, 谁不愿意呢?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也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手。在试用了几个导游后, 我向学生诉起了苦:这些实习导游没按顺序带我参观, 让我满校园跑, 累得满头大汗, 可没参观到几个景点。好多学生哈哈大笑, 我趁机告诉他们, 一定要按顺序介绍。接下来的导游有点样子了, 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向我介绍了整个校园。听了几个学生的介绍后, 我装作漫不经心地问:“有没有哪个景点有特殊意义的?”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就说“思源地”, 接着为我介绍了它的由来。到这里, 一篇作文不费吹灰之力就水到渠成。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网络正在成为中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但是, 目前学生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加上学习紧张, 基本过的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他们生活枯燥, 经历简单, “行万里路”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他们不可能人人能够亲自感受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 云雾飘渺的黄山、庐山, 波澜壮阔的黄河长江, 也不可能亲自体验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 而单靠教师用言语描述的“各种情境”, 显然是苍白而无力的。现在发达的网络就是现实社会人生百态的缩影, 它包罗万象, 包含了所有喜怒哀乐人间世事;展现世界山川奇景, 奇闻轶事。所以说网络成了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 是他们写作灵感的源泉。在作文课堂中, 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资源, 创设写作情境, 再现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笔者在教学生写“观察鸽子”的作文时, 运用多媒体网络向学生展示各种顽皮可爱的鸽子, 它们时而在天空中嬉戏、时而站在高高的树枝上瞭望、时而一起抢食吃……通过听、说、视、打等各种感官的刺激, 再现生活场景, 让学生欢呼雀跃, 议论纷纷。在不知不觉中, 网络情境教学就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

小学课堂作文:快乐的课堂 第2篇

上课了,老师把橘子、糖果拿出来,大声说:“今天我们不上课了,我们一起分水果分水果!”“耶!”同学们都欢呼起来。“调整坐姿,不要高兴得太早,是有要求的,首先我要把水果分给坐姿最好的同学。”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坐得像长矛一样笔直笔直的。只有侯钧译坐得像一棵砍弯的大树一样,一直向曾维钰出倾斜。可你们猜怎么样?老师却把糖分给了她。我很不服气:她坐得一点都不好,老师还把糖分给她,不公平。哼!可是我不敢说话,毕竟老师已经给她了。

“我要把这个橘子分给课上表现最好的,给谁呢?呀!给王小明吧!”“啊?”教室里一片叹气。突然,田浩宇大叫起来:“老师您在说反话。”我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上节课老师还批评他了呢?他怎么会表现好呢?老师偏心。“没有,老师没有说反话,王小明就是表现很好。我们不要紧盯同学不足的地方,最近小明的文章有很大进步,我们要看到同学身上的优点啊!”哦,原来如此啊!

“接下来,老师要把这四个橘子分给平时写文章很好的同学,谁呢?”我的作文每次都被老师表扬,这次一定是我。可是,老师的想法怎样呢?我又不敢往下想了。这时,我的心“怦碰”直跳。老师面带微笑看向我,慢慢地说:“林、正、雨!”“太棒了!”我终于得到我梦寐以求的橘子了,我太高兴了!

“最后,老师要把剩下的糖果全部分给一位同学,以大家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分给谁。”哇!老师您太坏了,我心里暗暗叫苦:吴一肯定选我,可男生会不会选我呢?真的如我所想,三位女生都选了我,男生一个都没选我的。不过我以最多票胜出,哈哈,太开心了?我高兴地接过老师递过来的水果,快速地分给我的支持者,真是太兴奋了!

“你还真分啊?”老师又走到我身旁,伸手把糖果拿走了。啊!老师竟然骗人。我大叫道:“老师说话不算数,说好的都给我。”“哈哈,今天是愚人节,可以骗人的,现在我要把所有的糖果都收回来。”“啊!”同学们有的都赶紧把拿到的糖果藏到桌洞里,有的直接就塞进嘴里。“哈哈……”老师大笑起来:“骗你们玩的,分到的都是你们的。”

今天过得真开心,这一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课堂作文命题初探 第3篇

一、对课堂作文命题方式的再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看图作文,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自拟题作文,还有缩写、改写、扩写等作文练习,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纲对作文的命题方式的要求是很宽泛的。近几年来,随着高考和中考的作文命题形式的逐步多样化,中学作文教学的形式也逐步多样化。实际上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单一的作文命题形式对学生作文思路和想象力的束缚是始终存在的。叶圣陶认为命题作文是不得已的办法,应当让学生写自己胸中的积蓄,根据学生胸中的积蓄来命题。他强调:“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作文考试的作文题目,为了评卷和选拔人才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是只能尽可能在考虑学生实际的情况下命一个明确的作文题目的。而作为平时作文训练的作文命题,就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一下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二、具体做法

由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作文的习惯,对常见文体的基本写作技能也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我认为不宜采取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方式,而应采取多角度系列化的命题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老师限定的框架内练习写作,逐步入规入格,不至于漫无边际,无从着手。

学生进入初中第一次作文练习,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设计了两组作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后作文。

第一组《向您介绍我》 《我的一家》 《我的理想》

第二组 《我们的学校》 《开学第一天》 《南华学校印象》——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

第一组作文题目,主要针对学生之间互相不了解,都想了解其他同学的基本情况而设计的。

而自己的情况,就是最粗心大意的同学也是了解的,应该来说是有话可说的。考虑到有的同学对这类题目比较熟悉,以前写过这类题目而没有兴趣,才设计了“我的理想”这个题目来作为补充。

第二组作文题目,转换了一个角度,主要是利用一般人新到一个地方容易产生的新奇感而设计的。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然后作文,一般都能写出一些具体内容。

题目布置后,先介绍各个题目的一般写法,再分类提供范文,给学生的作文时间也比较宽松,允许第二天交作文本,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自由思维、写作,提供了条件。

这第一次作文,学生就表现出来了较强的写作欲望,并出现了好几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作文,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久,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和国庆节又一起到来。我利用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组织中秋晚会的欲望,同学们都非常踊跃的投入到中秋晚会的筹备活动中来。结合这一次活动,我又设计了这样一组作文题目,供学生选择作文:

《我为中秋晚会出主意》

《我第一次在学校过中秋》

《难忘的中秋之夜》

《中秋之夜思故乡》

《我班的中秋晚会》

这一次大多数同学都写出了自己认为满意的习作。他们在写这样的文章时没有搜肠刮肚的苦恼,而是慢慢的有了抒写真情实感的写作热情,对作文课也不是那么反感了。

三、效果

通过我一个学年的实践,收到了一些效果:

1、学生在作文时思维比较活跃,感到有话可说,作文内容具体充实。学生已经初步从老师要我写中解脱出来,初步尝到了写作的甜头。

2、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部分贴近生活,从自己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件中选材写出来的作文,从作品中流露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3、通过作文讲评课展示较好的学生作文,使学生感到作文其实并不难,使大多数学生树立起了作文的信心。

课堂听写作文浅说 第4篇

近些年来, 语文教育倍受社会关注, 作文教学也自然地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众说纷纭之中, 有褒也有贬。诚然, 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师对作文教学感到厌倦, 学生对作文写作不感兴趣, 作文教学手段陈旧, 作文形式老套等。但我们所倡导的课堂听写作文形式, 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丰硕成果。

课堂听写作文, 具体操作方法及其注意点如下:

一.课前准备

在这一阶段, 教师应精心准备听写材料。

注意点:

1.所选择的材料:A.篇幅不可太长。太长, 则不利于学生记忆, 一篇听写材料以四五百字左右为宜。B.内容不宜复杂。复杂, 则学生不宜把握。C.要有情节。有情节, 才能够吸引学生。D.要有趣味。趣味浓厚, 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平时, 教师应当积极积累听写材料。材料积累充分, 教学时就可以信手拈来。

听写材料的选材, 范围宽广, 可以出于书籍、报刊、杂志, 也可以来自广播、电视等;听写材料的内容, 不拘一格, 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件, 也可以是神话、传说、故事, 还可以是名人名言等;听写材料的类型多种多样, 可以是书面文字材料, 也可以是预先制成录音磁带的材料等。

二.课堂作文

这一阶段分作两个步骤。

第一步材料听读

在这一步骤中, 教师要把材料“灌注”到学生脑子里。一般地说, 听读形式有下面三种:

1.教师读材料。如果材料是书面文字, 教师把准备好的材料诵读出来。

2.教师讲材料。教师在熟读熟记的基础上, 脱离书面稿子, 把材料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

3.教师播放录音。如果材料是事先录制好的录音磁带, 播放录音给学生收听。

以上形式,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单独运用, 也可以根据实际综合运用。

注意点:

1.课堂开始, 教师首先要讲明听读是为了写作, 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教师要明确听读材料后作文的具体要求, 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材料。

3.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内容, 材料以读 (讲) 两遍为宜。

第二步作文写作

在这一步骤中, 学生要根据作文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注意点:

1.作文写作时间, 应以作文具体要求而定。一般来说, 以一节课, 或连续两节课为宜。

2.作文写作必须在课堂上完成。如果不在课堂时间内完成, 听写作文就达不到强化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有人可能会说:“听读作文不就是材料作文嘛!”我们认为, 听读作文不等于材料作文, 它与平常的材料作文有相同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

二者相同之处是:都是把材料提供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去作文。

二者不同之处是:1.提供材料的形式不同。通常的材料作文是让材料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出现, 让学生“看”。而听写作文是让材料以语音的形式出现, 让学生“听”。2.训练的侧重点不同。通常的材料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写”, 而听写作文是“听”、“写”并重。3.难易程度不同。通常的材料作文是“读”材料, 在理解材料之前可以反复地“读”。这样, 就易于把握材料。而听写作文是“听”材料。声音是稍纵即逝的。这样, 把握材料就比较困难。

这样的一种作文形式,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1.丰富作文形式。通常的材料作文学生已经习以为常, 听读作文会给学生和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2.活跃作文教学的气氛。听读作文是一种新颖的作文形式, 它在给学生新鲜感的同时, 课堂教学气氛也将活跃起来。3.激发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听读作文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然会激发出来。

如果能将“听”与“写”结合, 持之以恒地进行听写作文训练, 作文教学必将出现一番新景象。

张兆华, 南阳理工学院教师。

摘要:听写作文是把“听”与“写”紧密相结合的一种作文形式。其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堂作文两部分。如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听写作文训练, 作文教学必将出现一番新景象。

关于课堂的趣味作文:课堂叙事 第5篇

第二天上语文课前,小H看我走进了教室,举着信纸,大声对孩子们说:“昨天我写了封很长的信!”我看了看他。微笑。

这时组长们开始收作业。组长说:“田老师,小H昨天草稿没有重写。”我说:“小H,昨天草稿没有重写?”他“腾”地站了起来,很笃定地说:“写了!”我打开一看,什么都没写。小H说:“我的信写了!”我说:“但你的草稿没有重写。”“你昨天没有说清楚!”他立刻就顶了回来。

“噌”,我觉得自己有了点火气。“那你看看,这几个同学为什么都是先重写了草稿再誊写到信纸上的?”他不吱声。我说:“放学后留下,把重写的草稿补上!”

突然,我万没想到的是,小H情绪就失控了:“我写了!我就是写了!我就不重写草稿!”瞬间我有点懵,他接着哭出了声,伸出手指着我:“田老师,你别以为你很了不起。不要以为你说的我们大家都要去做……”

全班静悄悄的。孩子们都有点被他的举动惊到了。

不知道为何,我刚才“噌”地冒出来的火气,突然就没有了。不仅没有了,还觉得小H的举动有点可爱。“好吧,你情绪现在很激动。下课后我再和你谈。”小H看我没急,他倒更急了,还是重复那句话:“田老师,你别以为你很了不起……”

全班同学看他的样子,都笑了起来。

下课后,我发现他很自觉地把草稿本拿出来补。我站在他面前,他装作没看见。想了想,没有和他聊课前的事情,直接回了办公室。

放学前的整理课,他举手特别积极,似乎已完全从上午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孩子毕竟还是孩子。

面批《补充习题》的时候,他告诉我草稿补完了。我问他,用手指着人说话礼貌吗?大声和老师叫喊应该吗?他对我说:“你有时也大声训人,你有时也用手指着人。”然后,眼睛就红了,就哭了。

快乐课堂 快乐作文 第6篇

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我笑容满面的站在讲台上,“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两篇童话故事,谁能说一说童话有什么特点?”“奇特的想象,奇妙的情节”,同学们有气无力的答道。我心里暗暗发笑,继续说道:“现在,请同学们把学习用具都放在桌兜里,这节课,你只需要动脑动口就行。”“什么?作文课还有这么美的事?”同学们面面面相觑,但仍旧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用具,用疑惑而惊奇的目光盯着我。我满意的点点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

地点:森林

人物:小白兔,小老鼠、孔雀、乌鸦和老虎。

然后对大家说:“给大家二十分钟的时间,动用你们小组的智慧,结合所给的内容编一则童话故事”,“太好了,”同学们立刻跃跃欲试,我示意大家坐好,继续说:“故事展示时,要求小组成员全部参加,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和观察。”我的话音刚落,班上立刻响声一片。我环视四周,有的小组着忙分配者角色;有的小组面红耳赤的争论着故事情节;有的小组讨论设计这故事主题,“听我说……”,“听我说……”,小组里的同学都急着发言,教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热情高涨。兴奋、激动、喜悦荡漾在每个同学脸上。“时间到!”我不得不提高音量。“需要补充一点,小组展示完后,需要点评,咱们比一比,看那一小组讲得精彩!那一小组点评最出色!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我们先来”,“我们先来”,台下同学们的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的,都想第一个上台。

展示开始了,各小组争先上台,谁都怕落在后面。台上展示精彩纷呈:有的讲的活灵活现;有的表演的栩栩如生;有的小组配合默契。台下观众睁大了眼睛,竖直了耳朵,时而哈哈大笑,事儿拍手叫好。小组点评更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小组评价得优的,成员个个眉开眼笑,得意洋洋;没评上优的,

则垂头丧气,却又不甘心的怒目而视。我趁势引导大家分析查找展示不完美的原因,鼓励大家要完成一个好作品,需要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相互配合。更需要平时的多看书,多积累。

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兴奋的,玩得不尽兴的样子,我趁热打铁,“今天这节课,我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把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脑子所想到的,用笔把它记下来吧,一节课时间,完成习作,题目自拟。”

习作按时完成了,真是百花齐放,阅之让人忍俊不禁,爱不释手。我整个身心仿佛沐浴在暖风中,我似乎听到花儿在春风中慢慢绽放的声音。“以前,我总是觉得作文课很无聊,没想到这节作文课这么有趣,这么让我向往……”王英的《一节特殊的作文课》中写到,“森林里正召开一场比美大会,谁最美呢?大家把目光落在了得票较多的无为动物身上……”赵丽娜的《森林里的故事之最美的人》一开头就紧紧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看来,他们小组的故事没讲完,很不甘心,一定要把故事讲完才行。“最精彩的要数第四组了,看!张运超扮演的老虎是虎虎生威,连声音都透着威严,魏振新扮演的小老鼠灰头灰脸,可目光却闪烁着一丝狡黠。我们在台下一个个目不转睛,真怕错过哪个情节。”文燕的点评真是妙。“快看!小悦瞪着眼,张着嘴,看得津津有味,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自己都不知道,小玉生怕自己看不见,双腿跪在凳子上,双手撑着课桌,尽量伸直了身子,伸长了脖子,哈-哈-哈-哈!看,小秋表演的孔雀开屏,屁股蹶得都戳着天了。咳-咳,我笑的都岔气了……”真想不到,平时作文干巴巴的连字数都凑不够数的小军观察的这么细致,描写这么生动有趣。一种久违的幸福弥漫了我的全身。生活中处处有素材,大到世界新闻,国家大事,自然景物,社会热点,民众焦点;小到邻里之间,家庭琐事,校园生活,同学友情。身边的先进,历史中的英雄,诗词歌赋,嬉戏逗乐等等,只要能让学生感兴趣,友何必死守框条?爱上的前提是有兴趣。

初中作文课堂写作指导 第7篇

一、画龙点睛拟文题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的, 标题也是揭示文章灵魂的“文眼”。一个好的标题常常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因此, 好的作文不能没有好的标题。针对这样的写作需求, 我首先尝试作文题目的指导。拟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总体审题的过程, 是立意的载体, 是选材构思的过程。因此学生对题目的酝酿, 要有一定的思维模式。在文题指导课中, 我通过对有关资料的筛选, 着重选择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并能让作文文眼亮丽的拟题技法, 如引用化用法、修辞法、反弹琵琶法等, 从而使他们在拟题时有“法”可依, 迅速捕捉到适合立意的文题信息, 完成作文中心的定位, 拟出吸引读者眼球的标题。

二、雕饰凤头开好头

古人写文章力求做到有漂亮的开头, 即开头美如“凤头”。它可以产生先声夺人之势, 成为古往今来写作的推力。的确, 作文是否养眼, 开头是关键, 因为它的成败关系到文章的完美性。

尤其是考场作文, 其漂亮的开头更是吸引评委眼球的美丽花环, 它会让读者因其美丽而有了“欲穷其林”的迫切心情。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由于开头思路堵塞, 许多学生会在此时耽误很多时间。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地入篇行文, 我设计了“雕饰凤头, 巧用修辞”的作文开头指导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选择适合农村中学学生使用的开头技法, 即写景法、修辞法、引用法、故事法。语文卷面中作文是半壁江山, 修辞法的亮丽, 引用法的巧妙便捷, 都是能引出文思的佳法。而修辞法中排比、比喻的巧妙配合, 更能激发文思、点燃激情。因此, 我认为这是考场作文的首选。中学生的资料库里这类精美开头比比皆是, 加上课前朗读得到的听觉美感的渲染, 学生早已能够随手拈来美句, 若审题不偏, 就能快速完成美丽的开头。

三、充实猪肚润主体

美丽的凤头自然亮丽引人, 但也需有丰富的内容来承载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而文章的主体是体现主题的重头之笔, 绝不可轻视之。在以往的作文中, 我的学生的作文主体部分普遍存在着内容空洞平淡干瘪的特点, 缺少真情实感和文采。读者阅读时别说美感享受, 简直是如食白蜡, 淡而无味。研究发现, 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就必须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 开发他们的美文情味, 运用修辞增色作文语言。为此, 我在语文组中按年级安排指导侧重点, 初一学生重在人物描写的个性化训练, 即运用修辞将人物写活。初二、初三学生在写叙议结合的文章时, 重在培养他们巧用修辞完善主体的文采。

四、完美结篇说豹尾

古人谈到作文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所谓豹尾即结尾时笔法干净利落, 犹如豹尾劲扫, 响亮有力。而一篇完美的作文, 结尾同样是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尤其是考场作文切不可让它成为美文的败笔。那么, 如何才能把结尾写得如豹尾般简洁有力, 把读者带入魂牵梦绕的境地呢?我有三点体会: (1) 扣紧主题, 用语简洁有力, 不拖泥带水。 (2) 重视首尾呼应, 形成完整结构。 (3) 收缩有度, 文辞优美。

五、享受修改成果

让作文课堂灵动起来 第8篇

语文的较量归根结底就是作文的较量。谁作文好了, 谁的语文成绩就好了。前几年我一直在毕业班教学, 多次做过这样的统计, 每次考试后, 把班级学生的成绩分成好中差三档, 然后统计每一位学生的基础阅读得分与作文得分。不统计不知道, 一统计才恍然大悟, 卷面上除过一些死知识之外, 基础阅读分三档学生差分距离不过5分, 而真正的差距却在作文上。也就是说, 在一定程度上,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所谓差学生分数少, 一方面少在那些字词文言题型上, 另一方面就是作文。其实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差。基础考前突击一下多少有些效果, 而作文却不行。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与训练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阅读与写作正是直达这一目的的两条途径。在教学中, 我把突破点放在了作文教学上。语文水平的高低说到底是写作水平的较量。我们必须舍得下功夫, 针对学生实际的写作状况, 我在教学中对其作文进行系统地、有的放矢地指导。还大胆地压缩正常教学时间, 加大作文教学时间。我从点滴习惯的养成到阅读积累, 再从阅读积累到欣赏品评, 从欣赏品评再到快乐写作。

每学期初, 在作文教学方面我都会制定好计划, 包括学期作文的次数以及每次训练的话题和范围, 每次训练的重点以及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等等。开展序列化作文教学, 从审题, 选材, 立意, 结构, 拟题, 开头, 结尾, 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 每一类又可细化具体训练。比如语言这块训练内容就多, 包括人、景、物的描写, 人物又可分为语言, 动作、神态、外貌等等, 训练时难度大, 得进行长期循序渐进的强化训练, 效果才会渐渐出来。每个专项训练没有具体固定的时间限制, 在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写作情况而定, 也就是, 每一个专项我们必须要训练基本到位之后, 再进行下一个专项训练。不能水过地皮湿, 训练到底, 一塌糊涂。

每周两节作文课我一般是这样安排的, 我们周四是作文课, 每周一我都会给学生提前预告本周作文题目与内容要求。周四作文课上, 一上课我在黑板上写上本次作文的要求及写作重点, 要求必须细化。比如说训练语言, 你就要求每个人必须要用上几种修辞, 有一段细致描写, 且作文完成后, 在相应的位置用相应的符号标示出来。学生开始写作, 一般到第二节前半节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就可完成600字的作文。这个时候, 我就在黑板上出示本次作文的自我评改和同学互评的具体要求。要求的设计, 刚开始就是一加一, 一条优点和一条建议, 每条必须占作文本三行。具体要求是根据本次写作训练重点而设计, 可以谈文章语言, 结构, 内容, 也可谈自己读后的感想收获。然后评改者批上自己姓名与日期。一般是先自我评改, 然后再同学互评, 或者小组互评。最后5分钟时间, 可把本次作文中的优秀范文在班上展示。

创设有效的作文课堂 第9篇

关键词:写作,语文教学

今年,我上了一节作文公开课———《让作文语言靓起来》。课后我结合这节作文指导课,总结出创设有效作文课堂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尊重规律,进行发现学习

课堂上,引用孔子的名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简洁地导入之后,我让学生读以下两个片段,并谈谈自己发现的“让作文语言靓起来”的方法。

(1)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跑进卫生间,找出牙刷,挤上牙膏,刷了几下, 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揉了揉,走出屋子。

(2)天啊!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起来,慌慌张张地拽过衣服,套上鞋子,蹿进卫生间,急急忙忙抽出牙刷, 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抹,像脱缰的野马般跑出屋子。

学生都很认真地阅读片段,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正在用心地思考。不久,就有七八个学生举手。

甲同学:片段(2)比片段(1)写得好。该片段“像脱缰的野马般跑出屋子”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迟到的着急、快速表现出来。

乙同学:我认为片段(2)的动词比片段(1)的更要准确。 例如“:踢”、“跳”、“拽”、“蹿”、“戳”、“扯”等动词更能表现出 “我”的紧张、匆忙。

丙同学:我发现片段(2)比片段(1)多用了几个修饰语, “慌慌张张地”“、急急忙忙”“、胡乱地”。这样更能突出“我”的急切。

这几位同学的回答赢得其他同学的掌声,整个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轻松。接着,我和学生一起把刚才发现的写作方法归纳出来:

1.精选动词;

2.善用修饰语;

3.巧用修辞。

这个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授之以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愿学,才能积极主动的发展。 学生通过认真地对比、分析,发现了“让作文语言靓起来”的方法,他们的内心会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动力。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还用担心他们不学吗?

二、巧设练习,激发学生思维

归纳方法之后“,用方法,添文采”环节顺势开始。我设计了四道练习题,指导学生运用刚才发现的方法,为语言增添文采。

练习1.请在括号里选出准确的动词。

弟弟发现塘边的狗尾草上,正停着一只红色的蜻蜓。只见他 _______(瞪、眯)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极慢地向前 _______(蠕动、挪动)着,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 _______(掐、捏)就把蜻蜓捉住了。

看似很简单的选词练习,却引起了学生认真思考、精彩辩论。尤其是对第二个空格的选择,学生各自摆出理据。

甲同学:我觉得“蠕动”比“挪动”更恰当。想捉蜻蜓,动作一定要慢“,蠕动”比“挪动”更慢吧。

乙同学:我赞同。“挪动”声音会大一点,会把蜻蜓吓跑。

丙同学:不对。“蠕动”是用来写虫子、蚯蚓的,怎么能用在人身上呢?

这位学生刚说完,很多学生就“茅塞顿开”地笑了起来。

我想,学生能够有这么精彩的发言,是因为他们真正地投入课堂,积极地思考。“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精心设计的练习起到了很好的设疑作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因此,设计课堂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具有思考、交流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智慧与活力。

三、关注心理,营造乐学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会因为时间关系打断学生的发言,对举手的学生说“课后再交流”。这对学生不是一种打击吗?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展现,富有个性的发言得不到聆听。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举手;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思考;久而久之,他们思考能力就会衰退。这样,老师不是罪魁祸首吗?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课堂练习4的展示环节更加坚定了我这种想法。练习4是这样的:

请从以下景物中任选一个,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65字以上,80字以内)

落叶柳树小溪

练习4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方法3———巧用修辞,使作文语言更生动。这种片段写作有点难度,我课前有点担心会出现“冷场”。在上课时,我发现学生并没有像平时那样怕写作,他们都在认真地写着。4分钟之后,不少学生就举手了,争着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有的运用拟人,有的运用比喻,有的运用排比。学生发言之后,师生共同点评,学习气氛十分融洽。正当我要开始下一个教学环节时,一个女生举起了她的手。她平时很胆小,从来不敢举手。即使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声音也很小。也许她会给课堂带来小麻烦。但是我还是请她念自己的作品。她有点紧张,声音小,还有点颤抖。我走近她,微笑着说“:不用紧张,大声点。大家都很想欣赏你的作品。”教室响起了鼓励的掌声。她念完之后教室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在轻松、安全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的兴趣最浓厚,思维最灵活。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耐心、 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努力营造乐学的氛围。

四、综合训练,重视学以致用

四道小练习完成之后,进入了“巧修改,展风采”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综合地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用心修改《辣班长》,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学生对这项训练很感兴趣。我想除了因为要修改的文章内容趣味性强,贴近学生实际以外,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环节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学生都在检验自己是否会灵活运用这节课发现的写作方法。有的学生改动词,例如把“拿起教鞭”改为“抡起教鞭”;有的学生加上修饰语,例如把“班长拿着教鞭站在我面前”改为“班长拿着教鞭凶神恶煞地站在我面前”,把“我说”改成“我得意地说”;还有的学生巧用修辞, 例如把“班长很生气”改成“班长火冒三丈”,把“同学们都开始学习”改为“同学们有的看书,有的做练习,有的练字”。从学生的表现看来,他们已经能够把那三点写作方法运用于文章写作之中,做到“学以致用”。

让作文课堂激情飞扬 第10篇

1. 师生开放,自由释放情感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如在写《我与父母》这篇作文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跟父母的关系,许多学生都出乎意料地谈出了对父母的不满之处,当然作文也写得比较成功。

2. 命题巧设,诱发写作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叶圣陶先生说:“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要求:(1)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之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2)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情绪冲动,好像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它们积极活动起来。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3)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4)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灵活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3. 情境创设,激发写作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一定载体的激发,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潜力,激发情感的共鸣。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思维,更要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从而使学生情感激越,产生“不吐不快”之感。例:指导学生写《20年后的一天》,我先向学生展示21世纪未来科技蓝图,然后设立一个个场景:假使你回乡探亲,农村变化会使你耳目一新;假使你漫步城市,现代设施会使你眼花缭乱;假使你遨游太空,广袤字庙将由你装点描绘;假使你重返母校,同学聚会将由你一领风骚等。良好的写作境界,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触景生情,挥笔而作,一气呵成,文通字顺,情真意切。

4. 评价激发,升华写作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满怀激情精心营造一篇文章之后,自然希望得到肯定,这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因此,我们的作文评价应摒弃“一支红笔,一个分数,几句评语”的传统评价,从而实行多样化的开放式评价方法。

4.1 互助点评,鼓励取长补短。

一般来说,学生的鉴赏水平要比写作水平要高一些,我们要首先肯定他们的鉴赏能力,给他们以评改的信心,然后再引导学生掌握评判的标准,即“欣赏为主,商榷为辅”的原则。学生在发现他人的闪光点的同时,也期待着自己被人家肯定,这样就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就能保持对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4.2 展示共享,提供发表平台。

要想学生能对写作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感情,总得有点成就感的激励和期待。在平时的作文评讲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发表的园地、举行多样的展示活动,从而升华学生的写作的热情。如评讲课上朗诵优秀作文;黑板报上刊登优秀作品;利用班级的刊物发表优秀诗文和日记;借助计算机和美术,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图片加工;利用学校网络建立班级作品展;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在文学网站上投稿或建立自己的专栏;编著自己的作文集等。实践证明,通过赏识评讲、互助点评、共享展示等诸多开放式的评价方法,有效地升华了学生的写作情感。

作文课堂教学初探 第11篇

一、分析与思考

让学生在作文中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体现在作文课堂中,是要强调把写作的内容——即“做人”,与写作的形式——即“作文”关联起来,让学生通过作文获得的不仅仅是应试教育的分值,更是自我思想和人生的一种完善,是自己精神世界的不断提升。

1. 作文课堂教学秉承之基本理念——“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个主体地位体现在写作中要求作者的语言与客观世界是一种圆融的统一与映射。我们的作文课堂就不能再是教师填鸭讲授写作的应试技巧,诸如凤头、猪肚、豹尾,段首句、中心词以及如何审题立意,或是如何布局谋篇等等。而应该是要以学生的写作诉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反思自己的人生,净化自己的魂灵。

2. 作文课堂教学追求之基本目标——“发乎于心的自然而然”。文如其人的作文教学,一定要积极倡导学生在有了人生体悟之后,写真话,抒真情,摒弃“假、大、空”,摒弃格式束缚、应试技巧,使之为文可触可感。

作文无论语言还是内容都是要有生活根基的,不可以是虚伪辞藻的华丽堆砌。“滟滟随波千万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可说不夸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阁序》),也不可说不高调。然而这种雕琢却是事有所出,是非常有根基的,所以不失“作文体悟做人的真实性”。

3. 作文课堂教学遵循之基本方式——以悟促思再为文。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让学生留心生活并积累素材,因为“素材”才是文章的“血肉”;但是如何将素材变为行之有效的内容,才是写作为文的“灵魂”,而这“灵魂”正是我们要遵循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以悟促思”。在“悟”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在“思”后提炼观点,挖掘内心;进而将其成为可以,就无法对写作素材进行加工;进而写出对自己人生有所感悟和反思的文章。其实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是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这样一种思维品质:当我们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经历的人生,无论是悲是喜,是成是败,无论是繁华漫天还是秋叶焜黄,只要我们用心感悟、静心思考,让其飞扬在我们的纸笔中,我们的作文就会是文质兼美的,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教学生学会思考、感悟生活。

二、实施与建议

作文教学范式有很多,可如何指导并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形成优美的文章,才是我们需要重点观照与把握的,这也是我们能否将作文教学的“工具”与“人文”统一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1. 话题源于生活。在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向学生抛售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题作文,看似可以让学生自由思维,指点江山,而实则由于学生缺乏对某些问题的细致观察和亲身感受或体验而空对着似曾相识的作文题目却无话可说,毫无真情实感。真正的作文课堂要关注学生自己应有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发展中的心理特点,从体现学生自身的诉求、兴趣入手,让其在选择写作的内容时把生活引入课堂,在写作的过程中又可以把作文引向生活,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进行真情实干的创作。

2. 思维实践训练。作文是一件实践性很强的事情,多写多练最出“真功夫”。而平日里作文教学的内容很多,我们通常是在一堂课中细化若干个“子”内容,而最难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实际操作的就是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去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多进行实实在在的思维训练,多进行一字一句的写作实践,才能让其思想走向深刻,文字更精美而有意蕴,也只有通过学生的历练和内化,才能完成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作文课堂与生活空间 第12篇

一.巧用课文中的情境, 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空间

新课标强调在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因为在感悟和体验中能唤醒激活学生的记忆、联想、想象、情感和思维。因而我便利用这一特点巧用课文中的情境, 通过师生情感交流碰撞来引发学生的记忆、联想等、从而较自然地打开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如我在教授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在走一步》时,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两幅莫顿在悬崖上迈出第一步的画面, 在这幅画的情境影响下, 扣响了学生的情弦。有的学生从自然现象谈自己生命的过程, 有的学生从顺境逆境谈自己成才的感受……这样课堂就出现了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这样文本与师生的互动局面出现了。一段段感人的亲身经历展示在课堂中, 一番番激情的思索话语怦然而出, 学生走进了自我真实的生活世界。在这种氛围下, 我让学生写一篇以“感受生命”为话题的作文, 绝大多数同学能够把握题中应有之义, 文中突现了真情, 更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成长足迹。

二.借用故事中的情境, 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空间

课文中的情境, 师生的互动, 让学生打开了生活的空间, 但只能停留于感悟生活, 而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该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发现生活中的独特之美, 让生活真正走进学生的作文。我便借用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如我在讲授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文章时, 我首先让学生读课文, 感知文本, 让他们感受到了那些大文豪的独特表现后, 我再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写得这么感人的伟大作家, 他是怎么学写作的吗?”在学生渴望的眼神中我便讲述了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的故事。由于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生活,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抒发了自己心灵发现:有的学生说要了解事物, 必须仔细观察;有的学生说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 应深入本质;有的学生说要发现生活的真知, 就一定要体验生活……在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时,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并把自己对某些学生的独特发现或某些特需的举止用逼真形象的文字描绘出来, 然后让学生也来讲讲自己的与从不同, 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在互动的氛围中、在心与心的触摸里活跃起来, 他们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融融到了班级与校园的生活中, 写作的热情自然地就被激活了。

三.利用活动中的情境, 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生活的空间

能够用眼用心去观察生活, 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生活。只有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才能写出生活的真精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课程资源, 包含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 , 这精辟的论述, 道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 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发现与体验中思索生活的真谛, 在关注与交往中丰富生活的内涵, 在实践与阅读中拓宽生活的外延。依此, 我一方面与学生一同走进大自然, 引导学生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中, 我们找回丢失的纯真, 融入了自然, 那真纯与真情便会从我们的心底自然流出, 于是我们感受自然地美好, 我们比赛抒写自然的灵性。另一方面, 我和学生们一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有关注热点辩论赛和有关社会现象的调查报告;有为何要关爱他人的情境模拟和培养合作能力的球类比赛;有走进名人、了解名人、提升自我的读书活动和相关的比赛;还有感悟人生、思索人生的“游戏”活动等。我利用游戏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有了一种对生命意义更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学生在情动之中就能很好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情到自然成文。

上一篇:区域跨界下一篇: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