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堂教学问题

2024-05-07

幼儿园课堂教学问题(精选12篇)

幼儿园课堂教学问题 第1篇

如大班的《黑色食品》一文中, 教师在泡豆芽、泡木耳的时候, 只介绍了所学的材料, 说了需要的过程后就说: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看看黑色食品是怎样膨胀起来的?自己动手时, 小朋友们都在积极的操作, 忙的不亦悦乎。还不时地去临近的桌子旁去看看, 有的好奇的幼儿还拿起未泡开的木耳尝一尝, 当教师请幼儿们说一说:你知道木耳是怎么泡起来的吗?为什么木耳是黑色的呢?竟没有幼儿可以说的上来。

二、关注幼儿表面的兴趣, 对活动的要求指向不明, 难以真正提升幼儿的兴趣

如大班数学认识“时钟”, 老师出示用包装纸包着的时钟:“今天, 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礼物, 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于是, 幼儿绞尽脑汁拼命地猜想:图书、蛋糕、好玩的玩具、天线宝宝、礼物……可是, 当老师打开礼物揭开谜底, 随着一声长叹“唉……”刚才津津乐道的孩子一下全没精打采了。

像这样的“猜一猜”, 大家并不陌生。初看, 老师的意图好像在引发幼儿的兴趣, 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 但是, 幼儿的这种好奇心会随着“神秘”东西的出现而很快消失。

又如, 大班“复习几何图形”教学活动, 老师设计了“变魔术”。当老师请幼儿说说都“变”了哪些图形时, 说不出名的碎片却占了相当一部分。

在“变”的过程中, 由于老师的要求不明确, 多数幼儿不明白“怎么剪?”:是剪一刀?剪二刀?还是随意剪?“怎么变?”:是变一个图形?变一种图形?还是变多个多种图形?于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剪到哪算哪, 剪成什么是什么, 很少在考虑要变出不同的图形。因而, 不仅“变”出的图形很单调, 而且这样的操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效能。

关注幼儿的动手参与, 未引导幼儿的思维参与其中, 幼儿的智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幼儿都动手做了, 但是在动手之前, 幼儿没有思考的时间, 没有先假想, 再去验证的过程;再活动后, 幼儿虽然汇报出不同的方法, 可是老师根本没时间来引导幼儿质疑方法的差异, 也没有时间给幼儿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事实上, 这个活动作为探究活动, 活动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它们潜在的教育资源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三、给幼儿提供的学习操作材料不恰当, 预期的活动目标难以实现

如大班数学“感知长度守恒”第一课时第一环节, 教师选用红、黄、蓝三根不等长的丝带, 让幼儿边操作边判断: (1) 并列摆放:“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 (2) 变换方向:“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 (3) 改变形状:“这三根丝带还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 幼儿的答案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 孩子是真的理解了?还是瞎猜的?无从知晓。因为, 老师选用的教具本身就是不等长的, 并列摆放、变换方向、改变形状当然还是不等长的。

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综观当前幼儿园的教学, 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到有效教学。如何有效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

幼儿园有效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2篇

点击数:[3779] 作者:王黎敏(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教育局教研室)2009-03-23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成效,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他们在活动中有没有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大策略”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明显趋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教学。但是,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课堂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

1.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未思考将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有意识地联系起来

如:中班科学“认识天气符号”,活动中教师安排了幼儿“散步”,即听音乐感受(说出)不同的天气状态。由于幼儿缺乏对音乐的感知,一时难以快速地在头脑中形成与不同天气状态较匹配的音乐形象。再,因为音乐与不同天气状态匹配与否,全凭借个体的感觉,只要你觉得像就像,根本没有一个可借鉴的标准,更何况幼儿又没这经验。因此,多数幼儿不会分辨,最后只好由老师告之答案。

又如:大班科学探究活动“配制饮料”,老师在示范配制饮料、介绍了提供的操作材料(果珍、白糖、小苏打、柠檬酸)后说:“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选用材料制作饮料。”操作时,幼儿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在动手将这个材料、那个材料放入杯中,还不时地有孩子在品尝自制的饮料,有的送饮料给老师看,有的告诉老师自己的饮料很难吃。当老师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配制的?”,竟没有一个幼儿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究竟在杯中放了多少的果珍、白糖、小苏打和柠檬酸。

活动中,教师准备材料花费了大量精力,孩子摆弄、操作忙得不亦乐乎,而在配制的过程中:是让幼儿感知认识,获得经验?可是,整个操作活动幼儿是在忙于将面前的材料放入杯中,唯恐动作慢了让他人用完了,根本无心去思考怎样配制才好吃,无法去关注自己配制过程的变化,经验从何而获。是体验成功?可是,幼儿配制出来的饮料没有一个是可以让他自己连喝两口的。

2.关注幼儿表面兴趣,对活动的要求指向不明,难以真正提升幼儿的兴趣

如,大班数学认识“时钟”,老师出示用包装纸包着的时钟:“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礼物,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于是,幼儿绞尽脑汁拼命地猜想:图书、蛋糕、好玩的玩具、天线宝宝、礼物„„。可是,当老师打开礼物揭开谜底,随着一声长叹“唉„„”,刚才津津乐道的孩子一下全没精打采了。

像这样的“猜一猜”,大家并不陌生。初看,老师的意图好像在引发幼儿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但是,幼儿的这种好奇心会随着“神秘”东西的出现而很快消失。像这样毫无头绪、不着边际的无需动脑的猜测,不仅不能达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目的,而是时间的隐性浪费。

又如:大班“复习几何图形”教学活动,老师设计了“变魔术”这一操作活动即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变各种图形。操作前,老师:“下面请小朋友当魔术师,用这张纸变图形,看哪个小朋友变得又多又好。请小朋友拿起剪刀,开始变。”不一会儿,每个幼儿都剪出了好多图形。当老师请幼儿说说都“变”了哪些图形时,幼儿说的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很少,长方形没有一个,而说不出名的碎片却占了相当一部分。

在“变”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的要求不明确,多数幼儿不明白“怎么剪?”:是剪一刀?剪二刀?还是随意剪?“怎么变?”:是变一个图形?变一种图形?还是变多个多种图形?于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剪到哪算哪,剪成什么是什么,很少在考虑要变出不同的图形。因而,不仅“变”出的图形很单调,而且这样的操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效能。

3.关注幼儿的动手参与,未引导幼儿的思维参与,幼儿的智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如:大班美工──用各种材料装饰面具。提供人手纸袋一个,各种废旧材料若干(如树叶、毛线、旧图书纸、蜡光纸、皱纸等)。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面具,介绍了制作的材料,简单交代一下操作要求,便以“做得不一样”请幼儿用桌子上的材料制作面具。可能是教师想让幼儿自己做主,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所以对如材料的多样性、材料搭配的和谐美、面具独特构图等的要求,一概没提。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看,每个孩子都在制作,且都制作了一个面具,其差别就是动作快的,装饰的材料多一些,慢的则少一些。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幼儿都是随意拿起什么贴什么,或看看教师的,或看看同伴的,极少在边思考边操作。

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动手做了,但像这样只动手,不积极动脑的参与,对大班幼儿能力的发展无疑是无助的。

如,科学活动“物体移动的秘密”:让幼儿感知物体移动需要力的作用,了解不同大小的力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教师提供积木、铁块、羽毛、乒乓球等多种材料,请幼儿玩一玩,让这些物体动起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教学现场的情景是,全班幼儿兴致勃勃,个个忙于摆弄,实验;老师则忙于控制活动的时间,并让个别幼儿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幼儿都在参与,都在动手实践,而且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上述活动,幼儿都动手做了,但是在动手之前,幼儿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先假想,再去验证的过程;再,活动后,幼儿虽然汇报出不同的方法,可是老师根本没时间来引导幼儿质疑方法的差异,也没有时间给幼儿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事实上,这个活动的设计与提供的材料都非常好,但作为探究活动,活动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它们潜在的教育资源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4.给幼儿提供的学习操作材料不恰当,预期的活动目标难以实现

如,大班数学“感知长度守恒”第一课时第一环节,教师选用红、黄、蓝三根不等长的丝带,让幼儿边操作边判断:①并列摆放:“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②变换方向:“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③改变形状:“这三根丝带还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

幼儿的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孩子是真的理解了?还是瞎猜的?无从知晓。因为,老师选用的教具本身就是不等长的,并列摆放、变换方向、改变形状当然还是不等长的。

又如,小班健康活动“走钢丝”,老师准备了一根直径约3厘米粗的麻绳(即成人“拔河”用的绳子)作为“钢丝”。在幼儿自由玩绳、教师示范、个别尝试后,老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在“钢丝”上练习直走和侧身走,不要从“钢丝”上掉下来(即保持平衡)。由于提供“钢丝”实在是太粗了,老师示范直走时,也不能保持平衡,更何况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结果,没有一个孩子在尝试直走(根本无法走),侧身走也成了“垫脚”走。

该活动之所以低效,“钢丝”罪责难逃。其

一、“走钢丝”其实就是一样假想的情境活动,根本不需要实物道具,在地上画条粗线即成,老师花大力气搬来的器材是多此一举(也许是评优活动,老师想让材料逼真些,幼儿兴趣浓一点)。其

二、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平地走路保持平衡尚需锻炼,而现在却让他们在(成人都难以做到的)粗麻绳上练习近平衡,自然是徒劳无效,难以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

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综观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到有效教学。如何有效的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

一、自始至终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与组织有效的活动

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操作材料、设计教学程序、运用教学指导策略等,一定要根据教材及幼儿的学习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的目标进行,并需要思考、明确以下问题:

我确定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什么?如:是让幼儿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让幼儿了解科学学习的完整过程?还是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某些现象、获得某方面的知识?还是重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我所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材料?有没有更适宜、更简便的其它材料?

我所设计的教学程序是否体现了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一个环节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缺一不可?整体时间的安排是否合适?核心环节的感知与质疑、探索与发现等时间是否足够?有没有给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与时间?

我运用的指导策略是否适当、有效?幼儿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是否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能引发幼儿作深层的思索与探究?是否适时提升幼儿的学习策略与学习经验,并在同伴中分享与交流?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目标与需要出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要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理解、洞察幼儿的想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表象的提示和支持。

二、关注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给予恰当的有效的引导

观察幼儿、研究幼儿才能了解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水平。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等,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平时,对幼儿反馈的信息要多加留意、洞察、分析。

如,大班命题意愿画“海底世界”:(1)丁丁三二下就把“海底世界”这幅画完成了,没事可干,就东说说,西弄弄。老师发现了,过去一看,丁丁画的就三、五条线条很简洁且涂色又不均匀的鱼。于是,老师说:“丁丁,再给鱼画上好看的花纹吧。”可是,丁丁却没听见似的就是不再作画。(2)冬冬只画了些小鱼,因较均匀地分布着,主体不突出。老师看见了:“冬冬,把鱼妈妈也画上吧。”冬冬想了想,看了看画面(没空间可画大鱼),不知所措。直至活动结束,丁丁和冬冬的画仍然还是原来的模样。

如(1)中,假如老师这样指点:“丁丁,你(丁丁身穿毛衣)衣服上的图案可真好看呀,让鱼儿也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一定会游得更开心的。”利用具体的凭借物,易唤起幼儿再度创造的欲望──避免幼儿一时因找不到或想不起参照物而不知如何深化创作,同时,也可渗透审美意识。

如(2)中,假如老师这样引导:“冬冬,小鱼如果看见鱼妈妈来了,它们会怎么做呢?(向鱼妈妈游过去,在鱼妈妈身边亲亲鱼妈妈„„)那你就让鱼妈妈游到小鱼身边来吧。”并用手示意冬冬可在小鱼中间叠画一条大鱼,同时,再引导幼儿怎样把鱼妈妈和小鱼区分开(用粗黑线,或用颜色)。由此,画面自然就丰富了,且幼儿在操作过程也可初略感知运用重叠带来的美感。这样,把个性心理感受与技能的传授结合起来的指导,可使外在的教育深刻地影响到幼儿内在世界的形成。

绘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激发幼儿再创作的兴趣,充分唤醒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渗透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此,教师在发现幼儿绘画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注意用得当的启发性语言,随时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运用已有的相关技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同时,要及时帮助幼儿解决操作活动中遇到的技能障碍。

因此,有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这样才能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点相一致,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积极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主动参与学习,促进智能有效发展

教学中,要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仅满足于让幼儿动口、动手是很不够的,必须让幼儿的思维参与其中,或让幼儿先思考后操作,或边思考边操作,或先操作后思考。这样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教育情境,把要让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同时,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幼儿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不牵着幼儿的鼻子走,不硬将幼儿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见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幼儿质疑问题的环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幼儿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幼儿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幼儿没有被同伴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幼儿便会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幼儿感到满意、快慰,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在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幼儿一些走向学习成功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重视幼儿学习方法的指导。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解决。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其学习积极性盎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四、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操作材料,促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有效的发展

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操作材料──教学具(器材),选用它,老师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它所蕴含的对本教学活动的价值,即能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而绝不能随便信手捏来,不能让幼儿动手就了事,它们的呈现与使用都是需要经过思考后才确定的。

幼儿园课堂教学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堂;游戏化教学;实践问题;解决措施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的一种游戏性的教学活动,它是游戏和教学的结合,是合理利用游戏因素组织的教学,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最好的感知事物的阶段,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这一时期主要依靠感知认识世界,认识的是世界的表象。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世界,需要客观地进行引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通过游戏的方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和体验。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存在问题

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时候大多是扮演一个指导者,而不是参与者。一般来说,教师在游戏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这就使得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有很大的随意性。很多教师在幼儿游戏中都是游戏的指挥者,忘记了自己应该担任其中的角色,只是单纯地引导幼儿,这就使得幼儿游戏化教学中缺乏科学性和引导性。如今幼儿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上的教学水平在提高,但相对来说还缺乏科学性。

2.游戏过于形式化、自由化和模式化

在很多的幼儿游戏化教学中,游戏都过于形式化和自由化。例如,教师只是把游戏当作保持幼儿注意力的手段,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都可能引入游戏。部分教师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自由活动,幼儿可以随意玩耍,教师也不参与其中进行指导,甚至脱离幼儿的游戏。此外,也有部分教师将游戏当作课堂的任务,对幼儿的行为和在游戏中的角色做硬性规定,要求每个孩子按照教师为其分配的角色和任务来完成,甚至连游戏的动作都要规定,这就使游戏带有了强制的色彩,单纯地从教师的角度要求幼儿,并对幼儿的游戏做出评价。

3.教学环境上存在问题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幼儿园小班为25人、中班为30人,大班为35人。较为大型的幼儿园一般为10个班左右,中型的设为6~9个班,小型的则一般不超过5个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幼儿园的班级人数都超过了40人,少的也接近40人。由于教师的室内空间有限,当一个班级的人数过多的时候,就会造成拥挤,幼儿的身心问题也会随之增加。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施对策

1.教师要明确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幼儿园的教学游戏,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目标下利用幼儿特点来开展的具有游戏性的教学活动,目前幼儿教学游戏已经成为幼儿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基本的教学活动。幼儿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的良好发展,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游戏化教学中,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主,并重新整合教育,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2.教师要正确指导游戏教学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系统,这种系统的构建不能由别人代替,必须要依靠自己建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能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要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获取有效信息。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游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代替学生去完成一些任务,而是要做好引导。教师除了传授相应的知识,还要帮助幼儿去理解事物,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分析他们提出想法的原因和目的,以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世界,丰富自己的认识。

3.教学游戏环境的改进

首先,教学游戏化环境应增强幼儿的教育性和参与性。教师要根据幼儿好奇心强,关注度十分广泛的特点,丰富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构成环境设置,以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向他们提供成长所需要的科学、全面、系统的教育信息。其次,游戏心理环境的适宜。教师要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幼儿的合作、平等、互动、有爱的心理环境。幼儿在安全、快乐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游戏,并在不断的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无限发挥。

参考文献:

[1]宋慧慧.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134).

[2]杨琴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78-279.

[3]李雪.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2):123-124.

幼儿园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第4篇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阶段的起步阶段,对教育对象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关于学前教育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活动的重要话题。有效性是幼儿园教学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学生需要在接受教育后在各方面有明显的进步。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以遵守幼儿教育规律为前提,通过科学的目标和方法来进行高效率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师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二者良好结合,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同时,教师要实现有效的幼儿教学,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和优化,努力将教学活动贴近学生实际,提升有效性。

二、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低效问题分析

1.教学过程中反馈机制不健全,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正确的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进行反馈。就基础教育而言,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反馈,会充分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保持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然而从当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机制都是不健全的,表现在一方面不重视对学生的反馈,另一方面没有科学地进行反馈。例如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很多教师只是简单的进行回应,没有重视他们的问题,又或者回应不够清楚,导致学生产生更大的困惑。这些都是反馈机制不健全的表现,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2.教学形式过于呆板,灵活性不足,主要表现在很多幼儿园的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标准过于统一。虽然我国的幼儿园是集体教育,但是差别化教育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潮流。学前教育要重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出发,差异性是其发展过程中非常显著的特点之一。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并且在生理和心理发展速度和层次上由于受到环境和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注意这些差异性,一味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学和评价,导致有些学生对教学失去了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传统,创新力度不足。就我国幼儿园的教学实践来看,绝大部分教师都摒弃了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加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无疑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是其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即很多教师虽然重视了实践方面的训练,但是并没有深入的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很多情况下只是机械地重复,起不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教学活动在幼儿头脑中的思维过程,没有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导致学生不能够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和学习。这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较为普遍的问题之一,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提升幼儿园教学效果的途径

第一,幼儿教学活动需要具备明确的目标。在学前教育中,目标的清晰程度极大程度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规划,科学的设计教学目标和环节,以实践经验为依托,以对学生的量化评估为基础来制定适宜的指导策略。具体来说,教师要充分关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的讲解和实践的操作都要归入到课程设计体系当中。二是课程环节,即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是否具有内在密切的联系,学生能否在各个环节的转换中依然保持清晰的思路和较高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要密切关注目标与教育对象的贴合性,避免出现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幼儿发展实际不相符。

第二,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幼儿的多方位思考能力。学前教育与后续的教育阶段相比最为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教师引导作用的大小。对于学前教育的对象来说,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教师进行良好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思想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一阶段进行科学的引导,会极大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促进他们思想成熟。很多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完全参与到活动中来,就是因为教师没有给他们以相应的引导,导致他们面对实践时无法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

第三,教师要注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我国教育中广为普及,但是在学前教育阶段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来体现这一理念,避免出现统一僵化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活动,充分了解他们的思维和行动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来改变教学方法,不满足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同时尽量减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束缚,让他们能够自由的进行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思维的敏捷度。

四、总结

有效性是幼儿园教学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教师要实现有效的幼儿教学,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和优化,努力将教学活动贴近学生实际,提升有效性。对于学前教育的对象来说,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教师进行良好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活动,充分了解他们的思维和行动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低效问题,需要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制定明确的目标,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幼儿的多方位思考能力,同时注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周硕.当前幼儿园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交际,2012(01)

[2]李莉.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新课程(上),2012(02)

[3]宋慧慧.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

本人在幼儿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5篇

中出现的问题

临夏州积石山县小关小学附属幼儿园

王娟娟

本人在农村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幼儿教师,从教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主要任教幼儿班的艺术,语言,健康,科学,社会这几门课程,也担任幼儿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我上班之前这个乡上根本就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幼儿班,而我则是这的唯一专业的幼儿教师。我去之前学生们根本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而我们这个幼儿班也是暂时设在小关小学的。因为幼儿园现在还在修建过程中。

我所在的幼儿班在上一学期共有81人,而这一学期共有76人。我的班级是个超额大班。年龄在3到7岁,开展教学工作有点吃力。一般幼儿园每班都会配3名教师,可以轮班休息。而我却是一个班一名教师,基本是包班制,每周要备写21课时的教案,课后还要看护孩子,有时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有的小学老师还说你舒服啊,不害怕学生考不好,只要不出事故,把他们哄好就可以了。真的是这样吗?听了这话我很心寒,我心寒的是他们不了解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不过庆幸的是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了。

这一年里,我充分挖掘与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幼儿一起设计环境,收集各种自然物和无毒的废旧物品,亲自动手做教具;充分利用季节变换带来的资源多样性,创造出各种幼儿心爱的物品;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觉得我问心无愧。

音乐教学中的困惑

1、教师在音乐技能中存在的困惑:如,低年龄段幼儿身体协调能力不是很好,在学歌表演时,很难达到动作与节拍统一,怎么让幼儿和着节奏做动作?做到动作标准真的很困难。如要求过高,孩子学着也很痛苦,又怕失去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那么怎样使幼儿快乐参与音乐活动呢?需要探讨。

2、在音乐课上,孩子的注意力经常转移,怎样吸引全体幼儿的注意力,让孩子的注意力保持长久呢?这是我们教学多年来有需解决的问题,希望能给与指导。

3、教师是如何剥夺了孩子的创造力呢?在舞蹈创编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欣赏、熟悉乐曲后,主要目标是要根据乐曲内容学习创编动作,孩子们有时候真的是启而不发,是老师方法不对,还是内容偏难?

4、多年来,音乐教材较少,不方便教学,希望在改进教学的同时,尝试使用一些幼儿园教师“音乐参考用书”之类的资料,为教师提供些音乐教材,建立一套完整的园本音乐课程。

二、美术教学中的困惑

1、绘画活动中幼儿的完成速度不同,选取怎样的时间和形式进行评价较合适?(因为教师评价时,总有部分幼儿不能完成作品,让孩子边听边画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怎么办?)

2、评价中幼儿只关注自己的作品,而不倾听其他幼儿的自评和老师对同伴的的评价怎么办?

3、大家觉得在关注教师评价过程中还要关注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评价,但往往流于形式,不知道该怎么组织。

4、怎样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如,树为什么不能是黄的?为什么房子不可以跳舞?(我想,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术教学会打开孩子创造力、想像力的智慧之门,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些吧。)

5、我们除了教一些画和临摹,该如何指导孩子去观察周围环境,了解生活和大自然?我想,除了组织孩子踏青、远足外,还有好的建议吗?

三,如何进行艺术领域中音乐欣赏课活动?

音乐欣赏是我们的音乐课中不容忽视的环节。但音乐活动中音乐欣赏的这一部分一直是我们老师们困惑最多的环节,不是渗透的不够没有让孩子们尽兴,就是渗透的太多让孩子们没有放开思想与手脚。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往往过于肤浅,仿佛“蜻蜓点水,一触即飞”,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实质的内涵。有时甚至就是一种无动于衷,看起来活动过程热热闹闹,而其实孩子们的情绪体验都处于浮躁状态。有时感觉还不如干脆教孩子一首新歌更好些。还有就是课程改革以后,一些音乐欣赏课提供的选材有一定难度,教师也无法深入理解作品,所以就更无法教孩子了。

幼儿园课堂教学问题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教学  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74-02

引言

随着目前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孩子们的厌学情绪高涨,如何能够从小为孩子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育学家们关注的问题。而且音乐教学当中对教学器材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教师的素质问题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等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进行不断的改进。

一、幼儿的启蒙教育

1.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分析,教师们对心理教学的学习也是十分关键的。掌握孩子们的心理动态对于下一步如何进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孩子们处于懵懂和想象力丰富的时期,对于开发孩童的创新思维处于最佳时期,从小进行创新熏陶对于今后的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设施的重要性   对于音乐教学而言,必备的教学设施以及多媒体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音乐乐器的欣赏以及韵动的聆听都是十分关键的。部分地区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这就需要国家进行相对扶植。或者可以通过一些较廉价的音乐器材中进行简单的锻炼,但是音乐器材的鉴赏仍旧值得关注。

3.教师素质的提升   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也许本专业根本不是音乐,而是其他专业,恰好缺少音乐教师而去任职了音乐教师或者是一人担任好几个职位。所以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只有提升教师的素质才能从最根本上解决幼儿的音乐素养问题。学校定期举行教师进修,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教学宗旨。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光前、裕后、利今”的事业。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的基本力量是教师,她们也是做好高质量幼儿教育事业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1]

二、教学计划的改进

1.教学活动的设计   对于当前的教学来讲,教学活动的比重应该加大,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设计的,幼儿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要针对发散幼儿的思维进行游戏设计,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学习。可以进行音乐鉴赏、猜歌单、唱歌评比等,对于表现好的小朋友还可以进行张榜公布,并且在照片旁粘贴小红花,以资鼓励。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幼儿教学很多教师会觉得力不从心,因为幼儿的心智并不健全,所以针对幼儿的教育就必须要拿出专门制定的方案。针对不同的孩子教育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方法,有的孩子比较听话,有的孩子比较自我等等,这时候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一起研究针对幼儿的教育方案。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3.区别教育   针对不同的幼儿可以进行区别教育,有些幼儿可能对舞蹈比较感兴趣,有的幼儿对声乐感兴趣,有的幼儿可能对乐器感兴趣。此时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进行区分教育,针对各自的爱好进行教育而不是过去的一网打尽式教育,那样的教育最终的教学成果并不是很可观。

三、有效教学策略

1.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此时教师们的职责就是及时上报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并且在上报之后进行集体讨论。也可以针对国内外的优秀教育模式在针对当地的教学加以综合,最终拟定最适合当地的教学模式。问题到来之后,大家齐心合力进行问题的改善就会讲问题解决,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努力会解决最终的问题。针对幼儿教育一定要首要进行对幼儿心理分析,心理分析看似与教学无关,却能够起到帮助教育者走捷径的帮助,所以针对幼儿心理进行恰当的分析之后,幼儿们的一举一动所要代表的意思都会尽收眼底,在针对其表现出的意思进行教育则是非常方便的。

2.教学环境的改善   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创设环境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但因种种原因,许多幼儿园在具体操作上还很不到位,从而影响到环境整体教育功能的发挥。[3]

四、结语

幼儿的教育主要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思维,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简单有一个大致的轮廓,算是入门教育,针对音乐教学就是先让同学们对音乐器材和简单的音乐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断的增加音乐知识。为今后的音乐之路奠定基础。开发幼儿的嗓音,根据幼儿的喜好进行分类教学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在国家的扶植之下,针对音乐设施不健全的地区加大扶植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定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赵雪贞 汕尾市实验幼儿园;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N];汕尾日报;2010年.

[2]秦旭芳;沈文;家长在幼儿科学探究中的身份及其参与策略[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幼儿园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7篇

我们非常注重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 帮助他们在与幼儿共同的活动中得到自主转变和提高。 平时我们搞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 假期组织亲子社会实践活动, 请家长带领幼儿自愿参加, 不仅保证幼儿的安全, 还增进幼儿之间、家庭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 活动后组织“家教沙龙”, 和家长共同探讨育儿经验, 使亲子活动一举多得, 家长、幼儿、老师都受益。

例如:我们组织了“少买一元零食, 奉献一点爱心”亲子社会捐助活动, 由幼儿园发起, 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为身患绝症的本园毕业幼儿捐助爱心善款。 家长们是孩子们的助手, 孩子们积极行动, 通过少买一元零食、卖废品等方式捐款, 甚至把自己的储钱罐抱来, 真正做社会爱心实践的小主人。

在活动中, 孩子们踊跃为患儿捐款, 不仅懂得如何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他人, 还通过活动树立节约、 环保的意识, 为今后独立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是他们踏向社会的重要一步。

2.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教育。

在开展环境教育时,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要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世界的地球日”系列环境教育中, 我们通过画图画、听故事、观看录像资料、念儿歌、讲讲做做等形式, 引导幼儿了解水的形态;通过生活活动喝水、洗手、洗手帕等, 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性质;组织幼儿参观访问自来水厂, 懂得自来水的来之不易;通过幼儿自己讨论如何节约用水, 得出节约用水的规则:洗手时水龙头开的小一点, 不用水时, 随手关紧水龙头等, 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3.利用编织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编织活动中,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毛线、纸条、皱纹纸、包装带等细条形的材料, 以供幼儿操作之用。 除了提供这些外, 我们还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和工具, 如:剪刀、胶水、双面胶、各类彩纸、纸杯、果冻盒、胶卷盒等, 让幼儿在与材料工具的互动中观察、摆弄、探索、选择、组合、创造、交流, 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工艺品, 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会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在幼儿学会了编辫子后, 我们引导幼儿用编好的纸绳在辅助材料或剪好的图形上进行盘绕, 变成可爱的动物、人物等。 同时引导幼儿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技法的掌握, 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绳编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展现。

4.把区域游戏作为幼儿的 “学习岛”。

区域游戏是幼儿形成小组, 根据自己学习的兴趣水平、能力、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进度的活动。 因此, 区域游戏是幼儿的“学习岛”。 如果在区域游戏中, 大多数幼儿对某一活动感兴趣, 我就考虑将这一活动动形成全班幼儿参与的主题活动, 这样区域游戏就为主题活动奏响了“序曲”。 如在探索活动中, 幼儿对方形圈、半圆形圈、三角形圈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产生兴趣, 于是我就在区域游戏中加入这些材料, 供幼儿探索。 幼儿在玩中得出结论:“不管什么形状的器具, 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 ”这样幼儿就自然而然地在玩中获得知识。

5.在运用多媒体时要保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

在运用多媒体这种先进教学手段讲课时, 要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也要保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 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及其表现形式, 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幼儿积极思考, 变被动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为达到此目的, 教师应避免始终坐在显示器前讲授, 教室内关着灯, 窗户挂上窗帘, 幼儿看不见教师的表情和动作, 看不清教材, 写不了笔记, 只能像看电影那样, 看着屏幕听课的现象。 这种现象阻碍了师生间沟通交流, 幼儿没有思考的余地, 学习方法仍然是被动接受与死记硬背, 其教学效果不如传统方法。

6.关于手工活动。

6.1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的水平。 只有充分了解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找出最适合该班级幼儿能力手工活动的内容和主题。 过难或者过于简单的手工活动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没有挑战性和无意义的活动。

6.2充分做好课前的材料的准备工作。 幼儿的手工活动的内容比较广泛, 有剪纸、折纸、泥工、布贴、撕贴、编制、纸浆作品、废旧物品制作等。 只有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在下面的手工活动的其他环节中顺利进行, 有的放矢。

7.用幽默使幼儿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

幼儿对直白的批评会有抵触情绪, 在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 若使用幽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它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显得平等、和谐, 使教师的教育方法显得自然巧妙, 而不是让幼儿觉得是强加于他们的。 一天中午, 有几个幼儿散步回来后没有去小便准备睡觉, 而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大声地谈论, 我走过去亲切地问:“你们在开什么会? ”幼儿先是一愣, 继而一阵嬉笑, 准备睡觉。 又如:有一幼儿在活动中随便说话不认真听讲, 我走过去假装摸摸他的小脑袋吃惊地说:“哎哟, 耳朵怎么没有啦, 是不是忘在家里的枕头下面了。 ”孩子下意识地摸耳朵, 然后突然醒悟过来, 接着便开始认真听讲。 这样老师避免直接批评, 而是以幽默温和的口吻使幼儿在笑声中明白老师含蓄表达的意思, 愉快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批评, 及时调整自己的不当行为。

8.在幼儿生活需要帮助时采取师幼互动。

幼儿园课堂教学问题 第8篇

话题一:请大家认真审视自己及别人的课堂教学行为,总结一下教师的陈述性语言中有哪些无效的教学语言现象。张老师说:小班有的老师语气很亲切,但是几乎每句话都要问孩子“好不好?”“喜不喜欢”之类的话。严老师说:有的老师对于幼儿活动中的常规很重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一二三、坐坐好”诸如此类的常规提示语来整理活动纪律。姜老师说:我上课时总是觉得孩子们可能没有完全听清楚我说的话或者没有理解我的意图, 所以在操作活动中习惯重复活动要求,我也发现有几个同事和我有一样的毛病。……在教师们罗列了诸多现象之后,我们进行了归类总结,找出了教学中教师使用陈述性语言时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共性问题

(1)习惯性语言。有的教师认为经常使用“好不好”“喜不喜欢”这样的问话,凡事都有商量的味道,更能凸显幼儿的主体性, 可消除教师支配者的影子,同时,能营造亲和的气氛。此类语言也不是不可以用,根据师生交流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但是若只是变成教师语言的习惯性后缀,那就会成为一种无效的习惯性口头禅。

(2)重复性语言。有的老师总是担心孩子没有及时或正确地理解自己的话,所以喜欢一遍遍重复。殊不知,长此以往,会让幼儿产生一种听觉依赖,不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也不利于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形成。同时会造成语言的啰唆和活动进程的拖延。

(3)滞后性语言。这种情况比较明显地表现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有的老师在幼儿操作之前对于操作要求没有把握要领或者对于操作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做充分的预见。当操作中出现问题时,就自顾自地进行要求补充,可惜此时幼儿已经忙于操作探索,根本无暇顾及老师在说什么,此时的教学语言可谓无力而苍白。

(4)无序性语言。一是表现为教师教学语言组织逻辑性不强,前后语言之间缺乏有效过渡,感觉就像是在跳格子,一会儿说到这里,一会儿又谈到了那里。孩子的思维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造成幼儿无法理解,无法融入教学。二是活动中穿插的无序语言。例如,教师在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忽然老师看到有一个小朋友试图跟别人说话,她就立刻停止故事, 大声说:“某某,坐好!眼睛看老师!”这样的提示对于这名幼儿是有效的,但是打乱了原本和谐的教育节奏,扰乱了其他众多幼儿的注意力。当老师再回到讲故事的正常轨道时,或许会有更多的孩子已经分神了。像这样的情况,教师只需走到该幼儿身边,一个轻轻的抚摸便可让他感受到老师的提醒,也能让他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断然的喝止其实得不偿失。

二、有效策略

(1)慎用口头禅。对于“好不好、对不对、行不行”之类的话语应该尽量少用。

(2)力求语言的简洁精练。教师在活动中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有效精练,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及时捕捉教师语言的关键点,又能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简洁明晰。

(3)关注语言的逻辑转承。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顺序性和层次性,能有效地引领幼儿完成活动环节的递进和自然过渡。

(4)重在语言的丰富优美。教师在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后,可适当添加一些丰富的、优美的词汇,帮助幼儿拓展词汇量。语言的功能不仅仅是交流,更应该能给倾听者以美的享受,教师优美的语言熏染,能引领幼儿开启最初的语言文学的大门。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表现为教学中的陈述性语言,更多的是师生交流时教师的应答,有效的应答不仅可以给幼儿积极的鼓励和及时的引领提升,更是一个教师语言素养和教育智慧的完美呈现。

接着我抛出了第二个话题。话题二:教师应答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三、存在问题

(1)对幼儿回答的无意义肯定。教师在幼儿回答之后习惯性地说:“你回答得很好”“你说的对”“你真棒”。此类应答看似给予了幼儿回答问题的肯定,但应答内容宽泛单薄,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不能使幼儿从教师的应答中获得任何有效的信息,成为纯粹口头上的敷衍。

(2)对幼儿回答的机械重复。当幼儿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时, 教师跟随幼儿的回答重复其答案,这类重复在表示内容重要时可以使用。但如果对于所有回答都如此处理,那么对于回答的幼儿没有认可的鼓励意义,对于倾听的幼儿也没有任何帮助,长此以往,还可能养成幼儿不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习惯。

(3)对幼儿回答的不做评价。有的教师认为在幼儿回答后及时作出评价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思考,所以从不做评价,只是转向其他幼儿继续提问。幼儿回答后得不到老师的任何回应,这样不利于激发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有效策略

(1)适当追问。当幼儿回答问题后,如果幼儿的答案不够深入,教师可以紧跟幼儿的回答,进行深一步地追问,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幼儿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并让幼儿在思考问题继续回答中获得提升。

(2)扩大范围。幼儿回答后教师发现抛出的问题过于狭隘,导致幼儿答案的单一性,教师就应该及时修整,在幼儿回答后扩大问题的范围,再将问题抛给更多的幼儿,激发幼儿新一轮的思考。

(3)积极评价。对于幼儿的回答,到位有效的评价,能让幼儿理解回答问题的积极方向,例如,“你的回答很独特”“你能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真棒”“你能把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事情的快乐和大家分享,我们都能感觉到你的幸福”等等。

(4)有效提升。幼儿回答后,教师发现孩子们的回答虽然丰富多样,但是内容比较浅显单薄,教师可以适当帮助幼儿进行归纳小结,同时将一些提升性的语言信息传递给孩子,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例如,老师问:“春天的花儿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有的说:“桃花儿是红色的。”有的说:“迎春花是黄色的。”有的说……教师就可以给予这样的回应:“春天的花儿真漂亮,这么多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那就是:五颜六色。”这样就可以自然地让孩子们理解并接纳这个词语,为孩子们以后的表述层次的提升奠定基石。

边行边思,且思且行,这是一个教者不断前进提升的有效轨迹。只有通过对自身及他人课堂教学的审视,找出存在问题,并认真剖析,才能从根源上消除无效的教学语言现象,提高教师语言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语言素养,给予幼儿更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更有价值的教育引领。

摘要:教师的语言是传递教育信息、表达教育思想、实现师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从其功能上可分为两类:陈述性语言和应答性语言。教学语言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师信息的传递和幼儿对信息的汲取。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的无效教学语言现象,通过对自身及他人课堂教学的审视,找出存在问题,并认真剖析,有利于消除无效的语言现象。提高教师语言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语言素养,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更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更有价值的教育引领。

幼儿园课堂教学问题 第9篇

一、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1. 对幼儿特点把握不准。

主要表现: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一些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们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 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这些孩子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 也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对这样的孩子, 一些新教师会一点办法也没有, 当众批评他们, 甚至还会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们。时间一长, 在其他孩子的眼中这些孩子就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再如, 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 由于种种原因不会或不愿与别的孩子说话交往。老师又有更多的孩子要管理, 从而不经意冷落了这些孩子, 长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2. 对幼儿教学缺乏耐心。

由于个别新幼儿教师从学校毕业后, 本人还是个大孩子, 所以新教师普遍存在缺乏耐心爱心, 吼叫呵斥责备扯拉孩子问题。比如:幼儿年龄小, 爱动、爱玩, 受不了约束等原因直接造成教师对孩子大声吼, 把孩子吓的心跳不已。再比如, 班上教师少, 小朋友多, 教师顾不过来, 就会对不守规矩的小朋友进行语言批评、指头擢头大声骂吼, 从而给孩子造成教师非常凶的印象, 直接造成纯真的孩童畏惧学校, 害怕老师的后果。

3. 教学目标与幼儿需要结合不够紧密。

教师对教学活动核心目标把握不准, 进而对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如:有的教师在语言活动中, 主要的目标是让孩子理解所讲故事的内容, 练习用“原来如此……直到现在……”等句式说话。然而在教学中, 教师却过分强调了对故事内容的讲解, 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句式的练习体现的不明显, 并没有着重完成主要目标。

4. 教学模式不够灵活。

教师过多关注教学环节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中, 教师经常提出问题后没给幼儿思考和回答的时间, 也不关注幼儿的回答是什么, 只是按照自己的环节设计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不能灵活的追随幼儿的表现, 顺势提出引导的问题, 将幼儿的思维转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环节中。比如:有的老师在活动中, 出示图画后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吗?”孩子们回答:“是什么”后, 教师不回应也不了解幼儿的想法, 直接说画的是什么, 而不是什么。同时不及时地通过追问:“你为什么觉得它是什么图形?你在那里见过”等问题, 把孩子的思维引导到教学活动中来。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中只顾进行自己的环节, 不注重幼儿表现, 不核对幼儿的回应。再如:有的教师教幼儿画气球。教师拿出一个范画贴在黑板上, 站在黑板的右半侧讲气球的画法。右侧边上的幼儿尽管侧着身, 也看不到黑板上的气球。接下来, 教师整个身体面对黑板, 又画了一个气球, 孩子们扭着身左看看右看看, 怎么也看不到老师在画什么, 甚至连坐在中间的幼儿也无法看到。气球画完后老师说:“孩子们, 开始画气球吧。”只听有幼儿说:“老师, 我不会画”, “老师, 我也不会画”, 等等。于是, 老师就忙了这个忙那个一一帮忙。这样一节课下来, 老师累的气喘吁吁, 教学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5. 只备教案不备幼儿。

教师的备课要备教材、备教学设计、备问题、备教具学具, 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备幼儿, 备孩子的前期经验, 备孩子对问题的反应会是什么等。不备幼儿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在组织语言活动时, 只把语言书发给幼儿, 要求幼儿打开书听她讲故事。而孩子们拿到书后, 有的被书中有趣的大头娃娃吸引了, 有的随便翻, 有的把书举到头上当帽子, 有的卷起书来当做望远镜, 有的大声和旁边的幼儿说着什么……老师吃力讲解的故事, 孩子们并没听到, 三分钟后活动中断。这说明教师并没有真正把孩子们拿到书之后的情绪和兴趣备到家。

二、对新教师入岗后引导培训的几点思考

1. 强化师德意识打牢新教师职业基础。

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 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 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感。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以热爱幼教事业, 热爱幼儿, 尊重幼儿为宗旨。只有这样, 新教师才能真正喜欢幼教、喜欢孩子, 才能针对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耐心地引导好孩子。工作中, 在注重新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 应注重他们的师德培训。坚持组织新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她们的行为, 为幼儿树立榜样;组织学习观看学习“感动中国”人物、“最美教师”的先进事迹, 净化心灵;通过爱岗敬业演讲比赛, 激发新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通过向家长发放师德调查问卷、开展家长对教师的师德评议等形式, 提高新教师的师德修养, 强化幼教工作的神圣意识, 从而奠定其入岗后的基本素质。

2. 实施正确引导助推新教师角色转变。

一个幼师毕业生成为教师, 从学校到工作单位, 不仅仅是简单身份与认识水平上的转变, 同时必须在心理发展层面也实现转变。首先, 引导新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和工作的对象。正确认识自己, 找准个人能力与幼儿教学需求的结合点, 才能便于自己进行充分的教育教学活动准备, 便于有的放矢的适应自己的岗位。其次, 引导新教师做好三项准备。一是心理准备。新时期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幼儿教师也越来越受到方方面面人士的关注。作为一名新教师, 在角色适应前必须将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做好面对家长、孩子、同事等各色人群的准备, 以及教师观摩课、期末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每年的五项技能比赛等一切工作的准备。只有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才会在更短的时间里适应环境, 才不会忙中出错。二是技能准备。即除了必要的五项技能外, 针对不同层次孩子的特点必须具备的课程设计和课堂管理的技能、环境布置的技能、家长交流沟通的技能以及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技能等等。三是物质准备。幼儿教学是一个有别于中小学教学的特殊的实践活动。随着各个不同节日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 为更好适应幼儿教学要求, 新教师必须阅读一些专业书籍, 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此外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手工技巧和工具的运用, 以期在装饰环境的时候得心应手。

3. 注重鼓励激励增强新教师工作信心。

新教师对周围的新环境有一种新鲜和好奇, 对新的工作有一种兴奋与冲动, 对工作不乏激情与热情。但是她们遇到困难也容易退缩, 抗压能力欠缺, 缺乏经久的耐性。针对这种情况, 工作中单位领导和有经验的老教师应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 抓住他们工作热情高, 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 以及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大孩子容易和幼儿亲近, 有上进心、教态自然的特点, 大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 给他们支持和信心, 让他们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 修正工作中的失误, 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 勇敢地迈出履职的第一步。

4. 突出现场帮带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

对新建的幼儿园而言, 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需求尤为迫切。而新教师最薄弱的方面也正是对教育教学最基本技能的缺乏。虽然, 新教师学过教育学与心理学, 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但是教学的基本技能实践性强, 并非看书就能学到的, 其需要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转变为教育技能。因此, 提高新教师教育技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战———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与此同时, 教学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听推门课, 可以作为应急之用。比如,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一方面在新教师第一次组织活动时坚持以老带新的方式, 让老教师进行现场观摩, 现场引导, 当活动不成功时马上接过来组织幼儿活动, 活动后共同探讨活动不成功的原因, 引导新教师通过活动学习到如何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并避免注意力分散;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引起幼儿足够的兴趣, 让幼儿更愿意参与;如何运用教具对目标的达成更有帮助;如何在活动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 取得更好效果等等。教学管理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指导, 上示范课并现身说法, 为新教师迈出组织开展好教育活动的第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 我们还通过组织新教师欣赏、思考、评论一部份骨干教师的课程, 再让他们听听专家教授是如何评论这一节课的, 以期使新教师更容易熟悉一节课的流程, 也可以让新教师们学习一下骨干教师是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气氛的等等。第三是提供舞台, 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观摩活动。新教师人人上课, 相互观摩, 研讨, 提出修改意见, 然后再上课, 继续“评头论足”。大家在活动的组织, 游戏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语言的巧妙运用、教学具的使用及活动效果等方面不断改进, 从而大大提高了自身把握课堂突发情况的现场应变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新教师在内外交互作用下, 不管她们自身差异如何, 都会很快进入角色, 成为一个好老师, 为幼儿园这个百花园争艳添春。

摘要:本文针对新时期幼儿教育日益繁荣, 幼儿教师需求量大, 新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教学目标与幼儿需要结合不够紧密;课堂教学模式不够灵活;教学活动只备教案不备幼儿;对幼儿年龄段把握不准;对幼儿缺乏应有的耐心等问题, 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提出了强化师德意识打牢新教师职业基础、实施正确引导助推新教师角色转变、注重鼓励激励增强新教师工作信心、突出现场帮带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等多项引导培训方法, 强力推进新教师由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 快速形成成熟教育教学能力的策略。

幼儿园课堂教学问题 第10篇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幼儿园语言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1. 语言教学缺乏情境

语言来自于生活,脱离生活的语言将丧失其生命的活力。目前幼儿园语言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教小朋友朗读、背诵以及简单的书写。这种脱离了生活环境的教学方法效果欠佳,一味的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带来的仅仅是僵化的知识掌握,而不是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无法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到的知识只能会随着时间而遗忘。

2. 语言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没有正确教学目标的指引,教学活动很容易陷入迷途。目前幼儿园教学就存在类似问题,很多语言教学老师对于本课程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桎梏下,很多语言教学老师将应试教学过早的延伸到了幼儿园这一领域。不管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还是在教学评价模式的采取上都是应试教育目标的折射。这种教学目标不明确乃至不正确的结果就是导致幼儿语言教学效果的大打折扣。

3. 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幼儿园的教学辅助设备严重不足,很多幼儿园仅仅在教学条件方面极度匮乏。一个教室仅仅有黑板一张,教师授课基本上依靠手书,教学手段的欠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佳。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以及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其注意力,没有教学辅助设备如多媒体的运用,很难实现上述目的。

二、完善幼儿园语言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幼儿元语言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 创设利于语言教学的情境

良好的情境氛围对于幼儿语言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幼儿园语言教学过程中应树立良好的氛围来鼓励幼儿敢说、多说,从而有效地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提升幼儿语言教学效果。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与老师的位置进行了严格界定,学生不但没有机会进行语言练习,同时由于对老师有一种畏惧心理,即使有机会也不敢进行多说,这种情况亟待改变。教学情境氛围的营造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环境层面以及形式层面,更应该注重心理层面氛围的营造。

2. 明确教学目标

相关教育部门应尽快出台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目标,防止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尤其是要对于应试主义的教学目标加以批判,必经应试教育体制本身就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果再将这种教育目标强加到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身上很容易起到巨大负面作用,其结果不仅仅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效果的不佳,更严重的情况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此幼儿园语言教学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规范的幼儿园语言教学目标,从而给幼儿园语言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可供遵循的标准,而各个学校也应结合自身的情况灵活制订教学目标,给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3. 加大对教学辅助手段的投入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条件的恶劣与国家的投入不足有关,也与幼儿园办学者的认识有关。我国幼儿园建设方面国家的投入一直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接近一半的幼儿都是在民办幼儿园上学,而相比公办幼儿园来说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更为恶劣,这就导致教学设备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与幼儿园语言教学老师的认识有关。例如很多老师认为利用多媒体上课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分心,同时也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适宜进行多媒体的播放,导致有效地设备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鉴于此,一方面是加大对幼儿园教学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转变幼儿园语言老师对教学设备的认识。

幼儿园课堂教学问题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问题及对策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其课堂参与度的不断提升,也可以充分体现出时代特色。但就目前来看,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在落实、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此,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加轻松、熟练的掌握所学知识,不断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应对游戏化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与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幼儿认知发展需求。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现状分析

首先,教师对游戏情节的发展和指导不到位。在实践游戏教学中,很少会有教师重视起幼儿游戏情景的发展与观察。一些教师认为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只要不发生其他问题,并在规定活动范围内安全的开展相关游戏就必须要给予过多关注。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干脆将幼儿游戏的时间当作自己的休息时间,尽情的该放松自己,而未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同时,相比教学活动来讲,由于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幼儿是处于非静止状态的,所以,难以进行良好控制,所以教师常常认为幼儿才是游戏的主宰而非自己,再加上,通常情况下,一名幼儿园教师要面对十几、甚至几十个幼儿,所以往往难以实现对每个幼儿的全面照顾。

其次,幼儿园教学游戏环境构建不完善。现阶段,针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建立,我国已经给出了相应标准,但就目前来看,仍有很多幼儿园构建的教学环境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对于幼儿园来说,若其不考虑规模问题,而盲目的招收过量的学生,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幼儿的活动空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也很容易会发生肢体碰撞,也会给教师管理增加一定难度。另外,游戏环境构建的重要前提就是要保障幼儿活动范围的安全、健康,在创设过程中,桌椅的尖锐程度、黑板的稳定度等诸多方面,都是幼儿园教师应给予充分注意的问题。

再者,不注重幼儿存在的个体差异。在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对游戏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创设,不仅可以对幼儿知识体系进行不断优化,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相关研究也充分表明,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全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也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但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没有养成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每个幼儿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其在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特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但很多教师都没有结合幼儿这种差异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方法。

二、优化幼儿园游戏化的教学策略

1.注重幼儿游戏情节过程

幼儿游戏作为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幼儿教育阶段,生活与游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幼儿园教师应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做出细致观察,并准确、全面掌握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玩具,也可以在参与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认真倾听、了解幼儿对各种新鲜事物的了解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各种行为做出全面分析。同时,幼儿在学习成长中,对于所有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去采集生活中的树叶、形状各异的石头,以及多次多彩的花朵等自然材料,从而使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的色彩、形态,以及用途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另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想象空间,并认真、细致的观察幼儿对各种事物的个性行为,并在此前提下,对幼儿做出更加科学的指导。

2.构建健康安全的游戏环境

对于幼儿早期教育来讲,游戏也逐渐成为了幼儿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为了让幼儿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信息,教师应结合其实际认知情况和需求,构建出良好的游戏环境。首先,构建的游戏环境应充分做到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其次,应结合当前实际教育情况来进行。幼儿园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具体活动需求,构建不同的游戏活动场所,进而全面适应幼儿不同的游戏活动需求。再者,幼儿园在实施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保障幼儿活动范围的安全性,还要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范围,从而有效避免有限的活动空间对幼儿的思维、想象力,以及合作交流产生制约,也只有构建出安全、健康的活动环境,才能够引导幼儿更好的去了解周围世界,也有助于帮助幼儿学习了解怎样与让人建立友好关系。

3.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

在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个体差异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要想全面、准确的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观察使其最有效的方法。在实际观察中,教师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计划,同时还要注意,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不能强行干扰,主要是因为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的状态是最真实的,而且还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多次观察,从而有效排除个体差异存在的偶然性。另外,在对这种差异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后,还应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结合幼儿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活动要求。比如: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可以安排其开展抛球等游戏活动;而对于喜欢安静的幼儿,则可以安排其进行画画,或是参与堆积木等活动等。要针对幼儿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来制定教育培养目标,从而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三、结语

总之,幼儿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加强教学游戏化,对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幼儿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引导幼儿通过参与、完成相关游戏来攻克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游戏活动时,也要对幼儿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给予综合考虑,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慧慧.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134-134.

[2] 黄应芳.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上,下旬),2015,(15):406-406.

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 第12篇

第一、教育目标的制定。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包括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及操作技能目标。“《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活动的目标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但在实际制定目标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对目标理解的不够深入, 趋于表面化的现象。例如歌曲的学习中,教师只关注到了认知目标和操作技能目标,往往忽略了情感态度目标, 仅仅是让幼儿会唱歌曲而忽略了对孩子音乐的感受能力以及表现音乐的能力,这样就会出现教师一遍遍的教唱, 孩子一遍遍枯燥的学唱,最后只能让把一节音乐活动变成机械的学习,导致丧失了幼儿的兴趣。如果在音乐活动中只是注重幼儿技能的培养,而不去注重让幼儿感受体验,就会变成被动的学习,而并非真正的喜欢。

第二、内容的选择。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往往是根据书本上的教参去完成的,在备课的环节很多教师并没有根据所在班级的水平以及个体差异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样就会出现内容难易不当。其次不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为了达到目标进行活动,仅此而已。如果幼儿对于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掌握技能就成了机械的,导致幼儿对音乐活动的抵触,所以首先要考虑趣味性, 其次考虑能够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让幼儿真正得到什么。 例如中班幼儿十分喜欢角色扮演游戏,在组织音乐活动 《扮家家》,在活动进行前可以先进行区角活动,让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储备,之后再去学习歌曲,这时候就会产生十分浓烈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学唱歌曲就变身了游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幼儿就掌握了歌词。再如大班的音乐欣赏《开始和停止》,这是一首游戏的音乐,单二部曲式,乐曲是在紧张的情绪中穿插任意休止,时而紧张时而停顿,幼儿对于音乐本身就十分感兴趣,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就会仔细的聆听, 到底什么地方开始,什么地方停止了,可以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难度。

第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刚才多次提到机械的教学, 这恰恰是现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教师往往也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却是无从下手。首先我们面对的群体是幼儿,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于学习是有一定特殊性的,是具体直观的,所以主要以游戏为主,让幼儿乐于参与其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音乐活动的主要环节最好是以游戏贯穿其中的,应当动静交替起来。其次,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特殊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现在很多教师往往是一把抓,并没有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去设计教学的环节。例如有些孩子上课比较好动,有些相对比较好静,在幼儿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例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开始和停止》音乐开始的时候幼儿可以开始模仿洗手绢的动作,音乐停止的时候教师可以过去闻闻看看“看看谁洗的干净,好香啊”音乐又开始的时候小朋友可以继续。接下来教师可以请幼儿自己来进行创编,这样可以让喜动的孩子安静也可以让喜静的孩子动起来,音乐一响起来孩子就可以动起来,音乐一停孩子就会相对的安静,情绪可以得到相对的抑制。

第四、师资培养。现在幼儿园的大多数一线教师大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虽然在学校学习过音乐教学法,但还是比较浅显的,到了实际的工作中就会有力不从心的现象,和自己学习的一些东西脱节。很多教师在唱歌是常会出现音不准,节奏不稳的现象,在演示节奏的过程中,一遍和一遍不一样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进行充分的准备。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幼儿音乐教学是有一定的特殊性, 既要学习技能又要注重情感的培养,到底二者应当如何完美的结合,这个平衡点至关重要。如今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一点点的去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努力的去探索,逐步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真正的达到音乐活动的教学目标,让幼儿得到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

摘要:幼儿园音乐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育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师资培养几个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简要的探讨。

上一篇:绿色人才下一篇:网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