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比赛范文

2024-05-09

运动比赛范文(精选12篇)

运动比赛 第1篇

我校的篮球赛, 贯穿整个体育课堂, 强调全员参与, 突出师生互动合作。做法如下:篮球比赛分为四节, 第一节男生10分钟、第二节女生10分钟、第三节男生8分钟、第四节女生7分钟, 要求每位学生只能参加一节的比赛, 不能重复。简化规则, 取消女生走步和二次运球的限制, 活跃球场, 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动作技术、技能, 以及在复杂的比赛条件下, 合理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

二、调适校园田径运动会比赛规则

我校将耐力跑改为“5男5女负重急行军”。急行军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集体项目, 要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培养学生不放弃, 不抛弃的意志品质。

具体比赛操作如下表所示。

运动比赛作文 第2篇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噢,原来是要拔河比赛呀。”同桌说。听到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

我们分好组,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操场。先是我班男生和四年级男生比。上了场,双方同时抓起绳子,做好了拉的运作。“铃”老师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只见男同学个个呲牙咧嘴,肌肉紧绷,我们女同学就在旁边呐喊助威。终于,男生比完了,到我们女生。我们女生信心满满地走上场,抓起绳子,左腿向前伸直,右腿后弓;或者左腿向前伸直,右腿后弓,一个脚抵着一个脚。做好准备后,我们屏气凝神,大气儿都不敢喘一口,生怕耽误了。“铃”开始了,我们眉头紧锁,牙关紧咬,神经紧绷。特别是我前面队员小静,她是我们的主力队员,为了给班级争光,只见她使出了吃奶的劲。她的脸涨得通红,红得像一个苹果;她的筋脉突出,突出得快要跳了出来。但是,中间的红领巾像个不听话的小娃娃,一会儿偏她们,一会儿偏我们,可把我们急坏了。于是,我们决定一鼓作气,一下子拉过来。我们身往后倾,手紧紧地抓住绳子,身体都快要躺在地上。“一二一二”旁边的老师在为我们加油,旁边的啦啦队在为我们呐喊,旁边的花花草草也在为我们助威!终于,我们胜利了。女同学高兴地手舞足蹈,个个拍手击掌,庆祝我们用自己的力气,用自己的辛劳换来的这次胜利。

关于射箭运动员比赛紧张的调控 第3篇

【关键词】射箭;运动员;紧张应激;表现;调控

On the Control of Tension of Archers in Matches

YIN De-rong

(Henan Jiaozuo Sports School, Jiaozuo, Henan 454100)

【Abstract】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mental tension and stress of archers in the matches and ways to control them, aiming to help them obtain the ways to control tension and stress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the matches.

【Keywords】archery, athletes, tension and stress, demonstration, regulate and control

射箭是一项比技术、拼意志、赛心理的艰苦而又充满挑战性的运动项目。综观近年来的比赛,决定胜负的因素虽然有赖于运动员的天赋、刻苦训练及良好的技术,但在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体现在对赛前、赛中紧张应激的有效控制上。

1运动员紧张应激的原因分析

比赛中适度的紧张可以激发运动员内在动机,防止受伤,益于创造成绩。但紧张过度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破坏原有动力定型,使运动员不能做出正确技术动作,阻碍应有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造成赛前紧张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和本身的认知因素及自身的激活水平三个方面。

1.1外部环境的刺激

运动员面临重大比赛,过分受到比赛任务的压力。例如:领导赛前动员过分;对比赛期望过高;教练员制订的目标偏高;有些家长更是想通过子女比赛的成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等。这些社会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是造成紧张应激的直接外部原因。

1.2自身的认知障碍

在比赛中,运动员心中有一个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然而在这个目标的侧面,却又蕴藏着极大地忧虑,往往对自己完成任务缺乏信心,对比赛成功的期望值很高,过多地考虑比赛结果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各种后果,如奖金、荣誉等,从而造成赛前的紧张应激。

1.3自身的激活水平以及消极思维

运动员处在不适宜的兴奋水平上,缺乏斗志,害怕比赛,甚至不想比赛。有些运动员过高估计对手力量,不相信自己,有畏难、恐惧情绪,果断性差,场上犹豫不决,反应迟钝;有些运动员是由于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差,对比赛场地、气候、器材不适应;也有些运动员过高估计自己,盲目自信,缺乏必要准备,一旦比赛中遇到挫折,就会惊慌失措,失去自控能力。这些都是造成身体紧张应激的原因。

2射箭运动员紧张应激的调控

2.1赛前紧张应激状态及调控办法

随着大赛临近,不同的运动员会产生不同的心态,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露出来。部分运动员坐卧不宁、心慌焦虑、食欲减退、失眠、小便明显增多。有些运动员则出现行为异常:外向型运动员话语特多、高谈阔论;内向型运动员则整天不讲话、闷闷不乐、心事重重。某些运动员神经质地对比赛器材不放心,常常天不亮就起来整理器材,甚至怀疑和担心别人来破坏器材;个别运动员会出现惧怕比赛现象。针对以上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合理调控运动员的心态。

(1)对于由外部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应激,可采用淡化重要性的措施控制外部条件,采用疏导法帮助运动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意义,激发比赛动机,鼓舞高昂情绪。同时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比赛形势,给运动员提出可能达到的、切实可行的、在运动员可控范围内的目标。另外,教练员对运动员要持关心和信任的态度,与运动员共同承受比赛的压力,以减轻运动员外部环境刺激的强度。

(2)在产生紧张和焦虑时,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把注意力主动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使运动员的思维脱离赛场。如赛前组织一些歌舞、看电影等,使处于过度紧张的运动员得到放松,从而达到节约心理能量的目的;也可采用自我放松法来降低肌肉紧张性,调节呼吸节律,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使精神得以放松;还可多进行赛前的模拟性比赛,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增强战胜对手及战胜自我的自信心;也可采用生物反馈或催眠法进行放松。

(3)赛前尽早调整好器材,对对手技术等方面情况要了如指掌;详细了解场地情况和风向的规律,使运动员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忙。

2.2 第一组箭之前紧张应激的状态及调控办法

运动员在开赛第一组前紧张应激的表现主要有:运动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致双腿发抖,出现反应迟钝、不灵活、控制弓困难,肌肉紧、僵硬等现象。距比赛开始还有3min时,心跳剧烈,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脸色发白。比赛开始后浑身发抖,没有时间观念,导致抢射或超时。严重时不停调整瞄准器,不相信自己的技术动作,技术动作的连续性遭到严重破坏。应对的具体办法有:

(1)运用“思维刹车”。采用大叫一声:“停”或“镇静”等,使自己的思维从紧张中解脱出来。或在赛前10min内,采用静坐、呼吸放松法来放松全身,在表象自己好的技术动作,寻找好的技术感觉;也可以采用暗示手段,连续默念:“镇静,不要慌!”或念自己平时技术动作的关键词,以集中注意力。

(2)及时获得教练的指导与暗示,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要充分相信自己,按照平时模拟的比赛程序,一步一步完成既定的比赛准备工作,不要过多考虑比赛成功与否。

2.3 比赛过程中领先时紧张应激的表现及调控

运动员一旦发现自己几组箭领先,就会出现紧张应激状态。具体表现为: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成功、胜利的喜悦一闪而过,同时又担心优势会失去。由于过分苛求,而影响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的调控办法:1.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技术;2.采用信息回避的办法,不管对手好坏,我行我素,或把注意力集中在听音乐、看书等事物上;3.采用呼吸放松法,让紧张的心情和局部紧张的肌肉得以放松,发挥自己正常的技术水平;4.采用想象法对以往比赛的最佳状态、完成动作的最佳感觉、平时训练有意识模拟比赛领先时的情景进行表象。

2.4 比赛落后的心理表现及调控办法

开场处于落后位置,往往会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是由于赛前期望过高,觉得心慌意乱,心想“完了,完了,全完了,没希望了”,失去了夺取胜利的信心;另一种是消极思想占上风,觉得没有希望了,动作不在意,得过且过,完全依赖运气,使得比分落后更多。

具体调控办法:1.赛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临场应变能力练习,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准备几套应付策略,以便事发时得心应手、争取主动。2.采用自我暗示、自我谈话方法,消除思想干扰。自己可以在头脑中提出积极想法,消除认识方面的障碍。可以自我对话:“失败了又怎么样,我只要努力去做,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一个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刻,以后我也会有胜利的时刻,暂时的失败,并不意味这我的价值完全丧失,我还是我,把握现在,做好我应该做的,我可以再赶上去。”这样可以消除运动员的认知障碍,使自己奋起。

2.5 比赛临近尾声时紧张应激的表现及调控办法

比赛即将结束,名次基本明朗,部分运动员特别是处于领先的运动员,会再次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现象。考虑最后时刻胜了就是冠军,就能得奖金(特别是大赛中,它会决定自己的命运),受领导和教练的器重,就能得到良好的工作待遇、房子等。由欲望和名利引起的焦虑,会变得比赛前引起的紧张焦虑更严重。因为运动员经过几轮的紧张较量,心理能量已消耗殆尽,加上再次的心理紧张,容易造成心理衰竭现象。反之,落后的运动员发觉自己已经没有希望取胜,情绪消沉,对比赛感到厌烦,甚至不想再射余下的几支箭。

具体调控办法:运动员应用积极的思维去对待最后几支箭,要重过程,轻结果。只要把可控因素做好,一切的一切自然会出现。对情绪消极运动员可采用疏导法,使他们明白比赛是在对训练进行检验,只有在比赛中找出失利的原因,才能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取得成功。还可采用想象法,想象以往胜利时的场景,以激发自己的斗志。

3结束语

现代射箭竞赛已从单凭天赋条件、刻苦训练的较量,发展到了以科学训练为主的全面较量。而优异成绩的取得,依赖于技术、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有机结合。目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成为挖掘心理潜能,开发大脑功能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保证。

运动比赛 第4篇

1.由大环境客观现实造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处于腾飞时代, 一方面大家的生活水平处于历史高位, 人们吃得好 (高脂肪高蛋白造成肥胖) , 住得好 (上下楼坐电梯缺乏运动) , 再加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怕吃苦受累, 所以追求体育运动的欲望不高;另一方面, 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大导致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加大, 他们在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 周日还要上各种辅导班, 目的就是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为未来就业增加筹码;同时现在又是网络发达时代, 就是有些空闲时间他们也会在电脑或手机前度过, 从而挤走了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

2.中长跑项目本身特性所致

首先, 中长跑项目是一项以速度耐力为主、竞赛功能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在一次比赛中, 较好成绩的取得包含着参赛人的情绪、体力、技术、意志、战术等因素。而对于那些运动水平较低、训练强度较差、天资欠缺的中学生来说, 在比赛中就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强烈的生理反应, 使他们从机体上感到极不适应。其次, 由于中学生训练水平低, 参加比赛的机会少、经验少, 在比赛前头脑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战术、意志、技术这些概念, 以至于在比赛中, 不能合理地分配体力, 导致“极点”的过早出现和程度的加深, 使许多参加中长跑比赛的中学生在中途就被迫退出运动场而到达不了终点。

中学生时期既是长知识也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 如果不锻炼身体, 就不能健康地成长。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虽然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遏制”, 但学生体质的部分重要指标在一些学段依然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大部分的指标并未持续好转或上升, 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少、运动能力差仍是当前学生的普遍现象。造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众所周知的, 因此, 自从中央7号文件颁布实施5年来, 全国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也使学校体育迎来了新的春天。今年我们河南省更是把九年级中招升学体育考试男生1 000米、女生800米作为唯一的必考项目 (选考有若干项) 。由此看出, 上级对目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学校要培养开拓创造智能型人才, 体育教学指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学生在参加中长跑比赛中发生了意外情况或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将影响他们今后锻炼的积极性。因此,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和科学地进行所要参加的中长跑项目, 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及终身体育意识, 同时还关系到如何开展好学校体育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 而不应该是像现在这样“两张皮”, 这对于每个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感到有必要在这里粗浅地谈一谈对于“如何帮助中学生参加好中长跑比赛这个问题”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赛前应做好学生训练工作及思想动员工作

因为赛前准备工作做得好不好, 将直接反映到比赛中的各个环节中, 因此, 做好赛前准备工作对发挥比赛能力和运动会的顺利进行关系极大。

(1) 赛前的训练工作。赛前的训练工作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比赛前两个月内, 在以往正常的锻炼水平上, 合理地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量和训练次数, 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耐力素质, 掌握和提高技术, 以适应即将来临的运动会比赛项目具有直接意义。前面我已提到中长跑是一项以速度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 但对于训练水平较低的中学生如何安排好赛前训练计划, 这是体育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学生一般都在13岁~18岁这个年龄, 从生理角度来讲: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在安静时, 氧化过程比成人旺盛, 消耗氧量多, 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却相对比成人少, 心肺机能较弱, 无氧代谢供应能力较差, 负氧债能力较小。所以在进行长时间紧张运动 (也就是速度耐力性练习) 时, 身体能力受到代谢机能的限制而不能持久。因此, 让在具体安排运动量问题上一定要适量, 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过小则达不到增强体质的预期效果, 如过大会引起过度疲劳, 也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因而在耐力训练上应以有间歇的中等强度练习为主, 刚开始时运动量小些, 以后随着体质的增强逐渐加大, 循序渐进。

如第一个月:

前两周:中等强度800米, 1次;左右脚交替跳20米, 2次。

后两周:中等强度1 000米, 1次;全速跑100米, 5次;双脚原地向上跳30次, 2组。

第二个月:

第一周:中等强度1 500米, 1次;蛙跳15米, 2次。

第二周:中等强度1 500米, 1次;全速跑100米, 3次;蛙跳15米, 2次。

第三周:中等强度1 800米, 1次;全速跑100米, 4次;双脚原地向上纵跳30次, 2组;手握小哑铃原地前后摆臂8×8拍呼, 3次。

第四周:每天交替进行800米和1500米跑 (80%力量) ;全速跑100米, 6次;后蹬跑30米, 3次;手握小哑铃原地前后摆臂8×8拍呼, 3次。

训练时间: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练习, 上午和下午练习的内容和强度相同, 做每组练习时以不感到疲劳为主, 方式是以有间歇的中等强度练习为主, 严格注意负荷与休息的合理安排。

为什么要以有间歇训练方法为主呢?这是因为一是采用间歇训练法进行练习时所跑的速度超过了平均速度, 所以强度大并不产生缺氧状态, 能为机体适应在缺氧状态下从事运动创造条件。二是采用间歇练习法在间歇时间上可以增大或减小。因此, 可以明显看出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无氧机制, 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 有效地提高最大吸氧量和较省力地完成一定的运动量, 而且还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竞技状态, 在非比赛期表现出较好成绩, 破坏以往的训练正常节奏。另外, 由于中学生植物神经不稳定, 耐力素质表现也不稳定, 所以在训练时不应以运动成绩作为安排训练负荷的根据, 而必须结合他们的身体反应来评定, 例如脸色苍白、眼神无光、表情淡薄、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性下降等。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学生应该立即停止训练或减小运动量和强度。

(2) 赛前的思想动员工作。教师的表率及高超的业务水平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力学等) 、情绪、举止等都是无声的语言, 促进着学生的心理准备, 同时教师的高超业务水平能取得学生对其的信任和尊敬。因此, 在运动会报名的前一个星期里, 体育教师应抽出一堂体育课专门讲述中长跑项目的理论知识, 目的是来一次报名动员大会, 帮助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分析产生那些不适应现象的原因 (比赛中出现的生理变化) , 例如参加过中长跑比赛的学生在比赛途中都会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精神低落, 简直不愿意再继续运动下去。但是作为一名中学生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及原因原理当然是一无所知, 只有怕的感觉。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过的一些生理基础知识向其讲明这种生理现象的产生, 这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它的产生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肌肉的需求, 氧供应不足, 大量乳酸等物质堆积在血中。这些化学刺激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调 (如呼吸太快、心跳太急、血压上升太高等) , 身体机能失调的强烈刺激传入大脑皮质, 即引起动力定型的暂时性紊乱, 运动中枢抑制过程占优势。另外, 向学生讲明想要减少这种难受程度, 一方面要使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安排好在比赛中的力量分配, 使产生“极点”现象的内脏功能在比赛中逐步适应并进入运动工作状态中。在说明这些问题时, 教师可举一些直观的例子向同学们讲明白。例如个别学生在比赛中不能合理地分配体力, 刚开始就用百米冲刺的速度, 但跑不到一半距离就开始出现“极点”现象, 导致速度大幅度下降, 甚至跑不到终点。另外, 再指出个别同学在比赛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 使身体的主要肌肉和关节不能充分活动开, 导致在比赛中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关节的情况。教师只有把这些学生应该懂得的道理讲明白, 才能打消学生对怕报中长跑项目的顾虑, 使他们能把自己所学的基础生理知识与体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学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不但能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 而且能使他们愉快地去参与中长跑比赛活动, 并从中享受到运动的快乐及感受到一种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成就感。

二、进入运动场后, 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和讲明简单的比赛战术

在比赛马上就要进行之前, 进入比赛场地参加比赛的中学生与其他专业运动员一样, 心理过程都进行得异常激烈、迅速、深刻, 它超过了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训练条件下的紧张程度。这是因为比赛中有广播、有观众、有裁判员、有对手, 并且比赛成绩要正式记录下来, 名次和成绩的取得不仅影响着个人而且还将影响着集体的荣誉和团体的取得。所以, 这些条件作用的总和就是引起参赛者心理紧张的因素。而心理上的紧张又可产生人体生理上一系列的变化, 如脉搏增快, 呼吸短促, 血压升高, 四肢颤抖, 发生音变和尿频, 情绪不稳定, 常常是一种情绪迅速被另一种情绪所代替, 忽而感到害怕, 忽而又希望胜利, 有时又失掉信心, 这时他们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注意力失调, 动作忙乱, 运动记忆力显著减弱, 并常常遗忘比赛中的重要因素。对中学生来说产生这种心理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比赛经验少, 思想锻炼意志品质差和考虑事情过多所引起的情绪波动。因此, 为了帮助学生参加好比赛, 减少赛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赛前准备活动或做一些有趣的游戏, 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与比赛没有联系的事情上去, 从而使学生获得适宜的赛前兴奋性。随着比赛的接近, 教师要从思想上给学生鼓励, 以帮助为主, 不要在胜负和成绩上给予压力, 然后根据学生平时的实际训练水平再简明扼要地把比赛中的简单战术和体力分配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向学生讲一下。例如, 刚开始不要跑得太快, 体力好的可位于二三名, 不好的可位于中间, 这样能防止“极点”的过早出现。如果是800米, 在第二圈时跑在二三名的应紧随第一名, 可在最后100米左右超人, 居于中间的可在200米左右超人;如果是1 500米跑在前面的学生, 发现第一名速度特别快, 可根据自己的体力, 不能勉强紧紧跟着, 可保持适当的距离, 等进行到最后一圈根据情况开始加速, 尽量在最后150米左右超人, 位于中间的学生同样可采用此法。在比赛中应注意深呼吸, 舌尖紧贴上颚, 摆臂前后用力, 加大步幅, 注意节奏, 最后冲刺时上体适当上倾, 尽量弯道不超人。最后帮助学生打消各种疑虑, 放心大胆地参加比赛。

三、比赛结束后, 教师应做好学生的休息工作

当学生每结束一项中长跑比赛项目后, 体育教师一定要强调他们深呼吸, 做一些积极性的放松运动, 不要马上就蹲下或躺到地上不动。例如让一些护理同学搀扶着刚参赛下来的学生绕着运动场的空地慢走一段时间, 并让其做一些深呼吸动作和较缓和的全身运动, 尽量使肌肉主动放松, 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落汗之后要加衣服, 预防感冒;运动会结束后, 要强调他们回去洗一个热水澡, 促使周身血液循环, 减少乳酸堆积所产生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 在学校体育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要想搞好学校体育工作, 出色地完成学校交给自己的任务, 不但要刻苦钻研业务 (除了体育专业书籍还包括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等) , 还要博览与体育教学和训练相关的书籍及杂志等,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以此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利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教学经验, 巧妙地防止和帮助学生解决运动会前不愿参加中长跑运动项目及在运动比赛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才能把学校体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运动人才。

运动比赛作文 第5篇

我参加了跳远项目。比赛的时间在下午三点一刻,正是最热的时候。红色的.跑道“呼哧呼哧”地往外冒着热气,而太阳的威力依旧。但运动员们的斗志也随着气温的升高而越发高涨了。

“6号跳,7号准备。”裁判员又发出了信号。六号起跑了。他先迈出左腿,然后又用同样的时间迈出右腿,以较缓的速度前进着。到了一半路程时,他突然加了速,大步流星的向前冲,双臂也带动起来挥舞着。在踩到起跳板的一瞬间,他腾空一跃,把脚往前伸,再稳稳地落地。裁判对计分员说:“4.37米。”

下一个就是7号了——也就是我。我忐忑地走到了跑道上,心跳的声音于我可听。这时,云层里忽的斜射出一缕阳光,把金色铺满了操场,本就金黄的沙粒熠熠生辉。我屏住了呼吸,紧绷住全身的肌肉。待裁判发出信号后,我开始了助跑。

我把左脚的每一步都踩准在围栏的衔接处,右脚的每一步下落都控制在铁栏的一半处。在踩到踏板之时,我抬起了头,又看见了那束明亮的光,想起了体育老师的话:向上看,往上跳,看得远,自然就跳得远了。

我遂奋力往上一跃,把双臂向上摆,然后再把脚往上微抬再落下。这时,我听到了裁判员的声音:4.49米。

悬崖峭壁上的花儿可能没有普通花儿们的娇柔与妩媚。它或许得不到阳光的庇护,失去春风的抚摸,经受厚雪的积压。可是高处的蓝天总是不变的,崖壁上的花儿照样向着那湛蓝之空生长。“看得远,自然就跳得远了。”跳远是如此,花之向往亦是如此,人之目标同样是如此。把目光放远些,多努力些,自然就会靠近成功的。

篮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心理剖析 第6篇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43-01

一、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激烈、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由于比赛胜负的转换快,比赛的性质、对手、场地、观众和气候等情况的不同,运动员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心理因素对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有密切关系。高水平比赛的关键时刻,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探讨一向运动员心理拽台的干扰因素和比赛中的心理状态与变化,为教练员进行心理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二、影响心理状态稳定的因素

篮球运动本身有着很强的客观性,运动员的心理,既受主观的作用,同时也受客观的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抗干扰能力尤为重要。不同的心理状态,对运动技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1、客观因素

由于比赛的性质、胜负的后果、对手的强弱、裁判员的判罚尺度和外界环境的不同,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这些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从而影响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2、体能因素

任何运动项目的完成都需要运动员有相应的体能做保障,体能的下降是影响篮球投篮命中率的重要因素。各种级别比赛的实践显示,随着比赛的深入及延续,投篮命中率呈现下滑的趋势。特别是高水平职业运动员,有时需要连续几天比赛,会出现命中率下降,待休息几天,又能重新回到一定的水准。

3、技能因素

规范的技术动作是获得高投篮命中率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是提高命中率的前提。

4、队内因素

在球队内部,领队、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对比赛的评估、指导思想有分歧,认识不一致,行动不统一,未能及时调整处理好,造成“人不和”,是心理不稳定的另一类干扰因素。

三、比赛时的心理状态

1、比赛前的状态

(1)遭遇强队,对手水平在本方之上

从以往交锋战绩看,敌强我弱,对方技战术水平在我方之上。由此可导致以下情况,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对比赛缺乏信心,害怕心理始终在脑海,以至未战先自馁,没有克服困难的积极性,不敢争雄取胜。比赛过程中,必然受致于人,对场上情况束手无策,不可能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必然最终以失败结束。如果在赛前发现苗头,及时有效的作好思想工作和相关的技术准备,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困难,不畏强手,拼字当前,扬长避短,攻其不备,在比赛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以致于超常发挥,是比赛局势有可能向利于本方方向发展。

(2)实力相当,水平均衡

遇这种情况,运动员心理更加复杂,表现的形式更为微妙,想赢怕输的心理占据脑海。因此,怕承担责任,无形中背上沉重的包袱,必然抑制行动的有效性,越是想发挥自身水平越达不到最佳状态的高度,此时教练员千万不能放松,要善于引导,调动可有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之发挥良好的技战术水平,从而取得比赛的优势。

(3)遇实力较弱队

本分在对手水平之上,占有一定的优势时,容易产生轻敌,盲目自信,对比赛难道估计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在这种状态支配影响下,运动员在比赛中就回出现松散疲劳,进攻处理随意,失误增多,放手懒散,漏洞百出。致使比赛向对手方向发展。此时教练员要及时调整队员心态,多进行引导,督出队员高度集中,提高比赛中的注意力,使比赛回到应有的态势。

2、比赛中不同队员的心理状态

(1)主力队员

主力队员技术水平偏高,比赛经验更为丰富,相对有较强的实战能力,是球队的中流砥柱。比赛中他们的心理状态,积极上进的因素占主导,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场上情况的应对能力强,善于运用技术,发挥个人特长,能顶住对手的冲击。教练员要认真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密切观察分析其心理状态的变化,使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2)主要替补队员

这些队员能经常参加比赛,得到较多的出场锻炼机会,有一定的实战经验,自信心较强。因此,在比赛中的心理波动不大,一般上场后能积极主动,发挥应有的技战术水平,但在关键场次,容易产生畏惧的情绪,不敢承担责任,怕出现差错,因此缺乏参赛准备,在球队需要时顶不上去,可能导致失败。

(3)一般替补与年轻队员

这些队员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出场锻炼的机会很少,比赛经验严重不足,心理状态波动很到,容易受客观因素影响,场上信心缺乏,盲目性较大,希望能得到鼓励和帮助。教练员要循循善诱,帮助调整心态和技术知道,发扬敢于拼搏的精神,也能在比赛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比赛中的心理调控方法

1、心理自励

自励就是要求运动员在面对争夺激烈、错综复杂的比赛时,进行自我鼓励,在比赛中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运动员都要以积极的自我暗示鼓励自己,脑海中要消除对自己的怀疑,相信自己一定能发挥技术特点,坚定打好比赛的信念。

2、干扰对方

篮球比赛不仅是运动员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的对抗,也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争斗。比赛双方时刻都在斗智斗勇,进行干扰与反干扰,比赛中心理的较量比技战术的比拼更为重要,甚至起了决定性意义。因此,心理上的干扰应该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苗凤藻.篮球比赛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调节[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 :7-8

[2] 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对中学田径运动员比赛心理的研究 第7篇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

一、前言

田径项目对运动员要求很高, 何况青少年正处在青春发育期, 生理与心理的发育还不是太成熟。随着运动技术和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 心理训练也越来越引起教练员的重视, 已成为当今运动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资料表明:运动竞赛的成功, 身体素质、技术、技能训练因素占70%, 而30%则归功于心理训练。如何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加强身体素质、技术、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遵循田径比赛的客观规律和田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复杂心理变化特征, 科学地抓好赛前心理训练, 使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 以此来适应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的需要, 这已成为我国青少年田径教练员训练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对象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跳高运动员6人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 查阅有关著作及国内外体育期刊、文献, 为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2) 访谈法:与运动员们就论文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了详细的交流, 对运动员参赛前的心理作了详细的了解。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 他们注意分散意志力较强, 思维灵活有一定的独立性, 同时他们也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情绪易于冲动, 常常因一场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 极易产生赛前心理紧张, 这与他们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较为薄弱有关, 所以教练员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而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来进行训练总结。

2、影响跳高运动员比赛心理变化的诸因素

(1) 自信心

比赛的胜负尽管取决于运动员的实力水平, 然而在实力水平接近的情况下, 自信心尤为重要, 自信心强者、情绪就高昂, 可使神经系统处于一个良好的兴奋状态, 为创造优异成绩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反之, 则对自己缺乏自信, 即使自己的实力比对手强也觉得没有把握取胜, 赛前表现出信心不足, 缺乏竞争锐气, 而影响了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

(2) 自控能力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不太稳定, 成绩忽上忽下。而名次的排列有时戏剧性变化, 以0.2米之差而决定冠、亚的归属。所以对运动员的心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素质、自我控制能力较好者, 在赛前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较早表露出来, 赛中能够集中精力, 不受外界干扰, 从而使自己在每个高度都能协调技能技巧, 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从而夺取比赛的胜利。反之, 就无法合理地完成动作的技能技巧发挥不出应有的成绩而失去夺得冠军的机会。

(3) 比赛规模及任务

一些青少年运动员在参加校内田径运动会时往往容易取得优异成绩, 而参加地区的或市、县级的比赛时, 很多运动员就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随着比赛规模的增大, 比赛任务也越重, 运动员心理压力也越大, 自信心发生了微妙变化, 运动员情绪也就会产生变化, 产生高度荣誉感。这种情感如得到很好的调节, 对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一个促进作用, 如调节不好, 背上思想包袱将起到负面作用, 从而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

(4) 参赛动机与实力对比

若运动员有良好的比赛心理, 抱着发挥自己应有的成绩动机去参赛, 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克服消极情绪, 并充分调动自身的力量, 夺取比赛的胜利。若抱着“必须夺取”的心理参赛, 无意中加重了心理负担, 从而影响比赛。另外, 缺乏自信心, 消极参赛, 是一名优秀运动员大忌。

(5) 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竞技比赛的成功与失败, 不仅受运动员自身条件、训练水平所制约, 同时还受天气变化、场地器材、观众和裁判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这些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不同程度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另外, 教练员的言行对运动员的心理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3、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具有业余性、阶段性、参赛机会少的特点。这些业余运动员面临重大比赛时心理压力较大经过一阶段的系统训练后, 他们渴望在大赛中提高成绩, 战胜对手, 并取得好名次。同时, 也担心失败, 在这种焦虑的情绪的影响下, 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很难发挥出来。因此, 在大赛前除了进行必要的自我暗示训练、念动训练、放松训练集中注意力意志品质训练等一般训练之外, 还应特别重视对运动员的心理调节。

(1) 要使运动员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教练员要做的工作是使运动员在短跑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并且目标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 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更新, 目标的高低的实现必须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没有目标的奋斗是盲目的, 会使运动员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不求上进等消极情绪, 如果目标不切合实际, 经过努力达不到目标, 会使运动员丧失信心和勇气。因此, 没有目标不行, 目标不切合实际也不行。所以一定要在教练员的帮助下, 使运动员充分了解自己, 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估, 制定出经过努力完全能够实现的目标。教练员要做到监督和提醒, 以确保目标实现。

(2) 对运动员比赛情绪的激励

情绪控制是赛前心理控制的核心。运动员在比赛前往往会表现出紧张焦虑情绪, 烦躁情绪, 胆怯恐惧心理, 过分平淡及舒畅情绪, 我们希望把运动员的比赛情绪调整到自信, 无危惧感, 敢于竞争。但由于青少年还不能全面认知自己的能力, 教练员赛前应多与运动员交谈, 了解他们在想什么, 肯定他们的成绩, 合理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比赛中会出现的竞争的激烈程度, 让队员了解自己的实力, 对手的实力, 明确自己的目标, 只有在这样的竞技状态下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成绩, 达到高水平的发挥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教练员对每一个运动员从运动技能, 心理情绪都十分了解, 合理地制定计划, 让运动员树立取胜的信心, 轻松地投入比赛。

(3) 比赛心理节奏的适应性准备

运动员赛中出现的心理紧张, 完成动作失常, 说明我们的训练中存在问题, 而影响他们竞技能力的发挥, 当运动员预感到比赛即将来临时, 将产生某种程度的紧张, 这种紧张形式为:身体紧张→焦虑→运动成绩下降。头脑中的消极情绪是造成运动员心理紧张的原因之一, 消除这种过度紧张的最好方法是控制消极思想, 使运动员心理活动转移到积极的方面上来。运动员要训练自己摆脱消极因素, 调整心理状态。此时, 教练员应根据训练计划合理调整内容, 适当增加心理适应训练, 同时教会运动员自己调整的一些简便方法, 简便而有效的放松练习也许是运动员最需要的, 他们应熟练掌握这些简便的放松手段, 以便在赛前灵活加以运用。有些方法要求运动员在进入可引起身体过度紧张的场景之前, 利用放松练习使自己镇静, 练习自己在即将来临的紧张情况下, 迅速进入所喜爱的放松状态中的能力。

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呢?当进入紧张场景时, 首先要面对现实, 然后采用缓解心理紧张的方法加以控制。如果自己已掌握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放松方法, 那是最好不过的。如果还没有一种适合自己的心理放松方法, 那就试用本文最后介绍的方法。对运动员来说, 关键是理解这一方法并加以运用, 这样才能控制过度紧张, 赢得比赛的胜利。

那些对消极情绪不知所措的运动员, 可以使用一种中断这种思维的方法, 这样可以阻止过度紧张进一步增加。首先, 认识消极思想, 把自己的思想重新引导到要做的事情上。许多运动员说:“当头脑中产生消极思想时, 身体感觉非常紧张。”实际上, 任何使运动员目标偏离的想法都是不良的, 必须予以纠正。

1、认识:必须识别消极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才使自己产生焦虑、疑惑和失败, 只有认识并承认它, 才能采取有效措施, 并有效的抑制。

2、停止消极思想:迫使自己停止这种思想并暗示, 意识到这种思想无助于比赛, 只会影响运动成绩。

3、重新确定思想:必须练习这种技能, 使其行之有效, 如果仅说停止这种思想, 那么很有可能重新回到先前的消极思想中, 身体紧张将继续增加。必须学会自我调整, 把思想集中于目前该做的事情上。

(4)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敏感的年龄阶段, 因而十分有必要帮助运动员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因此, 对他们来说, 社会支持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运动员遇到挫折、困难和失败时, 往往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此时一个关切的目光、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随便谈谈的建议, 都可能对于运动员产生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是:

(1) 要求家长不要额外地给孩子指定比赛目标, 同时也不要在赛前给予孩子特殊的照顾。

(2) 胜败乃兵家常事, 一旦孩子在比赛中失利, 要求家长无需任何指责, 此时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励。

(3) 向所有家长和运动员表明:比赛失利不是运动员的过错, 不用承受任何的心理压力。

四、结论和建议

1、心理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应把心理训练和思想教育贯穿于训练之中。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对比赛缺乏经验, 条件的不满足就不愿参加比赛等, 教练员必须通过思想教育, 帮助运动员把主观意向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 提高对比赛目的的认识, 使运动员明确自己职责, 把老师、教练们几年来的培养成果展现出来, 为学校, 为家长, 为教练争荣誉。只要运动员理解了就能排除心理干扰, 正确对待比赛, 并全力争取创造优异成绩。

2、心理训练与相互信任结合

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交谈, 观察, 训练效果及热身赛等运用语言, 教练的言行, 来刺击运动员的激神经系统, 调节心理状态。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不同心理特征来安排心理训练的内容, 把握交谈主题和方向, 注意运动员的情感动机和欲望的变化, 有目的地采用诱导和启发, 以最佳的方法加以排除。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应在相互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这样有利于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从而帮助运动员调整参赛心态。

3、心理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越野滑雪运动员比赛的营养补充方法 第8篇

关键词:越野滑雪,营养补充,项目特点

1 概述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营养的认识不仅仅是用来维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而是进一步研究如何根据越野滑雪运动员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特点, 科学地利用各种营养素以促进机体的合成代谢、提高运动中的能量生成效率和加速比赛后疲劳的消除, 最终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2 越野滑雪的项目特点

越野滑雪比赛场地是山坡上开发出的5公里的环型路线, 比赛距离从最短的1.5公里到最长的50公里, 滑行时间从最短的3分多钟到最长的2个多小时, 越野滑雪比赛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不断地快速翻越各种难度的上坡, 所以, 越野滑雪是一项比技术、比速度、比耐力和比意志的竞技运动, 它要求运动员具有强壮的体魄、发达的呼吸机能和坚强的心脏, 运动员在雪上滑行时心率为160-180次/分, 在上坡和加速滑行时心率可达190次/分或更高。越野滑雪运动员主要以糖原的有氧代谢为主, 但在上坡和最后冲刺等阶段, 需要运动员发挥最高供能效率, 所以越野滑雪运动员不仅需要很强有氧代谢能力, 而且还需要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

3 越野滑雪运动员营养补充方案的生理学基础

越野滑雪比赛对运动员在体能和生理负荷等方面要求极高, 并可达到生理的极限负荷, 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如:能量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的糖原可被耗竭、体液大量丢失、神经和精神活动紧张、氧化还原过程加强、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等除胰岛素外的激素分泌均增加、酶和辅酶的活性加强、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等变化, 会使体内的各种营养素代谢和需求发生变化。科学实验证实, 各种营养物质的及时补充能够调节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 有利于运动时代谢过程和中间反应顺利进行, 从而提高人体运动的机能, 并促进运动后的恢复。

糖是人体运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作为能源物质有以下主要优点:无论在运动肌肉供氧充足或运动量大、肌肉供氧相对不足时, 都可以大量分解供能, 产生能源迅速;另外, 消耗同等量氧所产生的能源要高于脂肪;它完全氧化分解代谢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不会增加体液酸度。糖的缺乏会制约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运动能力, 并影响其他物质的正常代谢。越野滑雪作为一项长距离耐力项目, 运动员比赛过程中都应以糖作为主要能源物质。

4 越野滑雪运动员膳食营养的基本要求

膳食营养是运动员的主要营养来源, 与各种营养素的特别补充同等重要, 所以必须对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做出基本要求。

4.1 运动员的膳食要求热量保持平衡

越野滑雪运动员的能量消耗很大, 首先需要及时地补充充足的热量, 一方面满足机体的正常需要, 另一方面使运动员保持充沛的运动能力, 并有一定的热源贮备。当然, 热量也不宜过多, 过多的热量将引起体脂增多, 身体发胖。补充热量时要根据食物的发热量和人体能量消耗情况而定。越野滑雪运动员在比赛时主要是以糖的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消耗大, 能量的消耗可达到1500~1800千卡/小时, 每日能量的摄入范围约5000~6000千卡。因此, 越野滑雪运动员膳食应首先满足能量的消耗, 否则运动能力会下降。在膳食成分方面应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取, 应占总能量的60%~70%以上, 并且在运动过程注意糖的补充, 维持血糖水平。耐力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储量和有氧代谢酶的活性, 同时在长时间运动训练时, 肌糖原被大量消耗, 脂肪动用和利用加速, 同时部分蛋白质分解参与能量代谢, 因此, 越野滑雪运动员膳食蛋白质的供给量应丰富, 使其占总能量的12%~14%。为促进肝内脂肪代谢, 还应提供富含蛋氨酸的食物, 如牛奶、奶酪及牛羊肉等蛋白质食物。

4.2 运动员的膳食要注意热源物质的比例适当

越野滑雪运动员在比赛时能量代谢过程主要是以糖的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所以, 越野滑雪运动员的热源物质以糖为主, 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供热比例应为1:1:7, 做到高糖、低脂肪、低蛋白膳食结构。

4.3 运动员的膳食要含有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由于越野滑雪运动员的代谢旺盛、激素分泌增加反应活跃、大量排汗, 造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消耗较多, 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 所以, 越野滑雪运动员的膳食还必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加速运动后体力恢复, 防止疲劳的过早出现。

5 越野滑雪运动员比赛期间的营养补充方案

5.1 越野滑雪运动员赛前的营养补充

越野滑雪比赛使运动员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能量消耗非常大, 往往因为比赛时的神经紧张, 出现食欲不振, 消化紊乱等现象, 所以赛前营养补充特别重要。比赛前, 要注意充分地补充糖, 增加肝糖原储存, 使糖元储备达到最高水平, 以保证比赛的需要。同时, 还要充分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无机盐, 不要过分补充蛋白质及脂肪等酸性食物, 以免体液偏酸。另外, 对比赛当天的正常膳食也要有所要求, 应当是食物体积小, 发热量高, 易消化吸收。不要多食难于消化及产气的食物, 如肥肉、豆类等。食物含糖、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在食物中充分地补充糖以外, 还要有一定量的脂肪, 以维持饱腹感, 且由于脂肪代谢参与能量供应, 不致使血糖下降, 可推迟疲劳的出现。比赛前进餐的时间要根据具体比赛项目而定 (1.5公里、10公里或50公里) , 一般要在比赛前1~2小时前完成。

5.2 越野滑雪运动员比赛途中饮料和饮食的补充

越野滑雪比赛时间长、热量消耗非常大, 运动员机体在运动过程中失去大量水分及能量, 若不及时补充, 直接影响运动成绩。因此, 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循环, 维持运动中血糖稳定和体液平衡, 保持调节体温功能, 需要在比赛途中补充饮料和饮食。

途中补充的饮料一般采用葡萄糖、维生素C、少量蔗糖、电解质及果汁等营养素进行配方, 关键要求等渗或低渗, 含糖量不宜过高。一般采用专业运动饮料即可, 既方便效果又好。因为口味或个人习惯的原因也可自制饮料, 下面举一例供参考:

葡萄糖25~60克

蔗糖25~60克

鲜桔汁100毫升

食盐4克

柠檬酸1克

加水至1000毫升

途中补充的饮食大都采用易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含有单糖、双糖和低聚糖, 一定量的乳清蛋白、肌酸、谷氨酰胺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能够迅速补充能量, 有效缓解比赛中出现的肌肉疲劳。一般只在男子50公里比赛中采用, 有的运动员没有途中进食的习惯, 不必勉强, 可在比赛后立即补充。

5.3 越野滑雪运动员比赛后的营养补充

运动员比赛后需要立即充分补充热量和水分。比赛后即刻可补充100~150克的葡萄糖, 这不仅能补充运动员的能量消耗, 还能促进肝糖元储备的扩充。比赛后要连续三天补充以糖为主的高热量饮食以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主要热源是糖, 其次蛋白质, 水分以及无机盐也需连续补充, 但饮食中脂肪要尽量减少。目的是加速机体糖原的填充、修复损伤的肌肉组织和消除比赛的疲劳, 维持或提高运动能力。这期间采用的产品与训练过程中的基本一样, 只是根据需要增加摄入量。我国东北是大豆的主产区,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研究表明服用大豆多肽可促进运动员瘦体重的增加, 提高血清睾酮的水平, 促进蛋白质合成, 降低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的水平。

结束语

举重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第9篇

一、举重运动员竞赛的心理状态

1. 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区别于他人的, 在不同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活动。一些运动员具备技战术和身体素质, 但其天性心理素质不好, 一到比赛就紧张惊慌, 情绪反应较大, 而且这种运动员非常容易受比赛气氛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听说某某运动员第一次加重成功举起或是刷新了原有记录, 也会使他产生紧张情绪, 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 无法控制技术动作, 导致失败。

2. 对比赛过分激动状态。

由于大脑层兴奋性过高, 产生扩散, 以致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下中枢调节活动减弱而造成的。过分激动状态也与运动训练水平, 比赛经验不足, 自控力差, 比赛动机过于强烈有关。过激状态的运动员思想压力过大, 这种压力源于外因和内因, 外因就是一些特殊的利益和面子因素, 社会舆论等等, 内因就是自己的思想压力过重, 过早的过度兴奋, 焦虑惊慌, 注意力不集中等, 比赛易失常。

3. 过于淡漠状态。

淡漠状态, 由于大脑兴奋过程下降, 抑制过程加强, 有时由于激活水平不足, 有时因为过度紧张走向反面造成抑制。或运动员过度疲劳, 思想上对不利的条件想的过多, 缺乏解决办法。这种状态使运动员情绪低落、浑身无力, 反应迟钝, 意志消沉, 想赢怕输, 不想比赛。

4. 盲目自信比赛。

运动员时而兴奋时而消沉, 但内心空虚, 对比赛困难估计不足,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实力, 低估对手, 表现为浮躁, 不愿冷静思考, 相信自己能轻易取胜, 盲目乐观, 如对手实力雄厚, 技术水平高, 战略战术全时, 相比之下自身处于劣势状态, 会表现为胆小怯懦, 对比赛失去信心, 即使在比赛中有机会战胜对手也会畏首畏尾, 贻误战机, 如果实力稍逊于己, 技术水平较低而又缺乏战术配合时, 运动员又容易高估自己实力, 以为胜利在握产生麻痹思想, 掉以轻心, 束手无策, 以失败告终。这种因为对手实力的强弱而改变了对时机的客观正确认识, 表现出的畏惧, 轻敌情绪, 都是阻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障碍。

5. 战斗准备状态。

这种状态, 也称最佳竞技状态, 是最适宜于比赛的情绪状态。能形成这种状态的运动员一般都有正确的比赛动机和良好的比赛态度, 对比赛任务有清楚的理解, 从而出现一种稳定的增力情绪。国内许多心理学专家研究认为, 最佳竞技状态的表现有如下一些特点: (1) 比赛前和比赛中都始终感到全身轻松, 肌肉协调、不发紧、不颤抖, 感觉有力。 (2) 心情愉快, 既兴奋有镇静, 无论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都能沉着冷静分析形势, 处理问题遇到困难挫折不急躁不恼火。在比赛的关键时刻, 能头脑清醒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在风云变幻的比赛场上, 心理上能做到乱中求静, 行为上能做到动中求稳。 (3) 总是以积极的内心想象占据自己的头脑, 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发挥出来。 (4) 具有适度而稳定的激活水平, 神经过程的兴奋性适中, 既不感到过度兴奋和紧张, 又不感到抑制和消沉。 (5) 能积极充分的充满信心, 无焦虑情绪和负性思维, 不担心失败, 不害怕对手, 动员自己的全身力量, 且不宜感到疲劳。 (6) 精力充沛, 表情自然食欲正常, 睡眠安稳, 生活规律, 行为有序, 同时感到动作轻松自如。 (7) 能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和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能排除杂念的干扰。 (8) 头脑清醒, 能正确地回忆动作的全过程。

二、加强举重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的对策

1. 加强平时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平时训练可多模拟比赛的程序, 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 是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运动员的情绪变化, 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情绪, 掌握自我调节手段, 在正式竞赛中让运动员多了解比赛状况, 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加强自身修养, 不断完善自己, 使自己在任何场合或出现任何情况时都能冷静对待,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能够面对现实客观的评价自己, 不会因一时失败成功而改变自己的心态, 始终以正确的比赛动机完成。

2. 淡化比赛名次, 减轻心理负担。

名次等一些硬性指标, 对运动员来说, 可以说是一种动力, 但这种动力过大、过强反而变成了压力, 压力过重的情况下, 会对运动员造成心理负担, 想赢怕输, 在比赛中患得患失, 根据运动员的情绪特点, 教练员可运用语言技巧, 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

3. 收集对手信息, 做到知己知彼。

比赛前要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 做到强弱对比, 教练员应帮助运动员正确的在比赛中定位, 充分了解对手, 找出克敌制胜的方法, 避免运动员在技战术上的盲目性。

4. 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 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 待情绪趋于稳定后, 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具体手段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听听音乐等等。总之, 要因人而异, 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使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5. 加强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同时多参加比赛, 丰

富比赛经验, 由于不断参加竞赛从中获得比赛经验, 紧张情绪不断适应并降低, 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比赛要有计划和针对性, 得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控制自己情绪, 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利用最佳竞技状态投入到比赛中, 这种最佳状态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它是以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对比赛的高度责任感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只有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和做好充分赛前心理准备, 及时地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 才能更好地达到赛前最佳竞技状态。

摘要:体育竞赛是一种承受多种压力的特殊运动, 精神、体力和心理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些都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只有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和做好充分赛前心理准备, 及时地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 才能更好地达到赛前最佳竞技状态。

影响网球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因子分析 第10篇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湖南省网球队队员、长沙贺龙体校网球运动员,平均年龄16.3岁,平均运动年限7.1年,共5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设计“网球运动比赛中情绪问卷”一份,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100%。

(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长沙市高校网球专业教师和湖南省网球队教练及贺龙体校教练的访谈,获取第一手有关的资料,为充实该文的观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数理统计法:

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经过统计处理后写出研究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表明影响网球运动员比赛情绪变化的因素主要由5个因素组成:认知因子、信心因子、评价因子、伤病因子、裁判与观众因子。

2.1 认知因子

认知因素是影响比赛情绪的最直接的原因之一,认知是个体由意识活动对情境的知觉、解释及反应的心理过程。认知和情绪可以相互整合,二者可以协调地工作,情绪状态可促使高水平认知,而对事物认知方式的不同,就会产生相应的情绪状态。但对于网球运动员来说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害怕失败、比赛动机不适度等维度,其中害怕失败是所调查的网球运动员给出的影响比赛情绪的最普遍的原因。他们普遍认为如果自己输了这场比赛会觉得自己很渺小,或者感到不能令人满意。如果比不好,那多丢人啊,所以对外界刺激认知水平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状态,消极的情绪必定影响最佳的运动表现。而运动动机在网球比赛中,其特殊涵义是指推动参加网球比赛的动力,其具有启动人的行为,并使行为以一定强度在一定活动中保持的特性[2]。适宜的动机水平促使网球运动员更加积极主动的采取进攻手段,最大程度调动自己的身心能量去实现目标,在困难、挫折面前更加努力,集中注意力,并不是一味的等着对手出现非强迫性失误。动机水平过低使运动员对比赛本身缺乏浓厚、持久的兴趣,比赛时积极性不高、被动,甚至有放弃并退出比赛的念头[3]。同样过高的动机水平对网球运动员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绝不能失败的想法往往造成网球运动员内心的压力自然也高,也必将导致赛前焦虑的产生,从而影响动作的自动化与协调性,还易产生疲劳等等,最终影响比赛的结果。

2.2 自信因子

该次调查发现,大多数网球运动员认为自信可以诱发自己的积极情绪。网球比赛中当运动员在压力情景下:如对方领先、关键分、关键局、赛点时,只有充满自信的时候,才能保持平静放松的心态,这种心态可以使自己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保持旺盛的进取心和冲动,才能使自己在关键时刻仍然可以放松地击球不至于产生肌肉僵硬的现象。像费德勒、德约科维奇、纳达尔等一代网球巨星,他们比赛时的自信与冷静不得不让人叹服。影响自信因子的主要有:对手的优秀表现、自己对比赛的准备及连续的失误等等。对手的出色表现、比赛中的频频失误,往往给自己造成一种威胁,会对自己的自信程度给予打击,从而对方给予自己更大的压力,此时有可能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并在头脑中夸大事实的严重性,这样会使自己倍受折磨,同时也损害了其心理功能的正常发挥[4]。一般来说,感到准备不足是指在身体上或心理上准备不充分。该次调查得知网球运动员谈到的准备不足,主要有:身体状态不佳、不能保持注意集中、缺乏比赛的意愿、不能控制焦虑以及缺乏休息。世界著名的阿加西网球运动员以良好的准备而闻名,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建立自信,保持积极的情绪参加比赛。

2.3 评价因子

人具有社会属性,具有自尊心、荣誉感等,当社会对某人做出积极评价时,就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满足其心理需求,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反之,则会使其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当网球运动员面临比赛的巨大压力时,心理难免会产生一些念头或想法,如比赛打不好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我,而这些现实性焦虑的产生,无疑进一步加大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这种评价主要来自父母、教练、周围朋友等方面。特别是来自父母的压力,是影响所调查的网球运动员比赛情绪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父母来讲,可能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帮助孩子着眼于长远的胜利。这并不是意味着获胜的不重要,而是意味着运动员来到赛场的时候,获胜不是他的唯一目的。而是通过运动获得乐趣、学习技能以及和朋友们在一起。父母容易犯的最大的错误可能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期望超出了只有享受乐趣和取得经验,父母过高的期望往往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也容易使孩子在网球比赛时有高的焦虑情绪,从而影响自己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教练、家长、朋友对网球运动员成绩的肯定,也是对队员情感上最好的支持,更能增加其比赛的信心和比赛的乐趣。

2.4 伤病因子

作为一名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来说,由于常年从事大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和比赛,身体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伤病,这必然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受伤的运动员不仅遭受生理创伤,而且会造成应激反应。当比赛前与比赛中,出现伤病时往往让队员后悔、懊恼,感觉丧失了一次好的比赛机会。这种心情往往会持续到比赛后数周,对队员造成很大心理伤害。伤病好了之后,当在赛前出现与运动员受伤时相似的情境时,而会产生受伤恐惧,担心会再次受伤或害怕伤病会对竞技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受伤病的网球运动员在伤病好了之后,参加比赛时往往很难适应比赛,刚开始的比赛往往很难进入最佳状态,比赛成绩也不太理想。

2.5 裁判和观众因子

裁判是比赛场上的执法者,他们对比赛能否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些裁判可能会受到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在比赛中往往不能本着“公平”的原则进行判罚,这也就造成了网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另一个根源,从而增强了赛前焦虑的水平,影响比赛的情绪。目前,我国的省市级的网球比赛不公平的现象颇多,例如:有的裁判员也是参赛选手的教练。由于我国的网球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比赛规则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相当国际大型的网球赛,例如:四大网球公开赛、中国网球公开赛、泰国网球公开赛等等,随着“鹰眼”等高科技手段的使用,比赛是非常公平的。对于我国的网球运动员主要是比赛经验不足,来到一个陌生环境、面对众多陌生的观众,必然会引起心理的紧张,当看到成百上千的观众都在为自己的对手呐喊助威时,心理难免会产生一些紧张的情绪。因此,有必要向观众传播网球的文化与礼仪,在观看比赛时不要呼喊尖叫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

3 结语

该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影响网球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因子主要有:认知因子、信心因子、评价因子、伤病因子、裁判与观众因子。针对影响比赛情绪的因素在平时网球技术训练之余,还应该要给网球运动员进行全面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心理训练。以消除赛前,赛中的不良情绪,提高队员的心理承受力,形成赛前良好的情绪状态,即战斗准备状态,进而使队员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的水

摘要:现代竞技体育比赛,心理素质的优劣对运动员成绩的取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历年的四大网球公开赛,许多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频频遭遇“克拉克”现象,这使得本来就充满紧张、刺激的比赛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心理素质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他们竞技水平的发挥。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沙市的网球运动员的情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影响网球运动员比赛情绪因子的主要有:认知因子、信心因子、评价因子、伤病因子、裁判与观众因子。

关键词:网球,心理素质,情绪,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刘世军.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764-765.

[2]刘永峰,赵强,孟琳.论网球运动员的情绪控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12(20):130-131.

[3]Kern J G,Cohen J D.MacDonald A W,et al.Anterior cingulated conflict monitoring and adjustments in control[J].science,2004,303(5660):1023-1026.

普通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的研究 第11篇

摘 要 普通高校运动员由于自身技术水平较低,教练员训练水平有限,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善,平时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少等因素,导致了他们比赛能力较低,在赛场上表现为情绪浮躁,容易受对手、观众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发挥失常,影响比赛成绩。本文通过参阅大量文献,分析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运动员的培养情况,结合运动训练的规律,提出6个方面的对策,以期为普通高校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运动员 比赛能力 影响因素 对策

一、前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均通过统考或单招考试,从各基层高中或基层体校招收的体育专业学生,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是针对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以体育特长考生的名义进入大学,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训练。进入高校后,他们面临的是正常的大学文化课学习和自己专业方向的训练。当学校有比赛任务时,体育教师通过集训等手段对他们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比赛能力,比赛结束后,他们又进入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这样生源质量本来就不高,进入高校后也得不到持续、系统的训练,使得普通高校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普遍较低,降低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比赛能力

根据我国著名学者王宝成教授的界定,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多年系统训练的结果,是运动员培养系统综合效应的反映[1]。在比赛中表现为最高专项成绩或战胜对手的能力,它取决于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及智能等因

素,他还提出: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还涉及到运动员对比赛的态度责任感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问题。

三、影响普通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因素

体育比赛的社会性决定了体育比赛系统的相对开放性,容易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石岩称其为“运动员参赛风险”,并将其定义为在运动竞赛中发生的各种干扰运动员比赛发挥或导致比赛成绩降低事件的可能性[2]。刘建和教授认为:运动竞赛具有生物、机械、社会复杂性,并受到三种复杂性的综合效应的影响,竞赛参与者违反那一条规律都有可能导致失败[3]。 经过参考大量文献及实战分析,影响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内部因素

影响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运动员自身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普通高校招收的运动员,目的是培养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智能”型体育人才,以后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和培训工作。而就目前普通高校的生源来看,运动员考前只是针对考试项目及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经过几项考试科目达标后,依靠成绩择优录取,进入高校后,他们进入不同的专业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并承担一定为数较少的赛事比赛,他们自身的竞技能力并没有得到挖掘,导致比赛能力明显不足。

(二)外部因素

1.教练员因素

优秀的教练员是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保证。在比赛中,教练员的作用更多的表现在运动员战术,临场心理及情绪的调控,这就需要教练员对专业技战术的研究及对心理学等知识的了解。从目前形式来看,我国普通高校教练员大多是高等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训练多依靠传统理论技术及经验作为指导,并没有高水平训练经历和能力,专业指导能力欠缺,并且大都身兼数职,往往不能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导致比赛能力的下降,影响了比赛成绩。

2.现场环境因素

比赛环境包括:比赛氛围、气候变化、温度高低、赛场噪音以及对手的表现等等。这些外部因素都可能引起运动员心理、情绪的变化,成为影响运动员比赛发挥和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心理障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水平发挥[4]。

但是没有观众,体育赛事就会失去它赖以生存的环境,观众促使体育赛事组织者越来越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观众推动了体育赛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赛场上,观众需要跟着运动员的节奏或者按照比赛的节奏进行助威,处理不好往往会适得其反。

四、提高普通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运动训练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能活动,教练员是该活动的主要指导者,他们自身的训练水平与运动员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普通高校教练员要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寻找自身的不足,定期与省队或国家队的教练进行经验交流及观摩活动,提高自身的训练水平。同时,教练员也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践,采取“请进来”(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专家讲学)“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战略,更新专业知识,汲取新的训练理念,博取天下之长为我所用,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使教练员学有所专,补其所缺,用其所长,更好的服务于运动训练。

(二)加强对普通高校运动员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

运动员培养系统也称之为运动员的体育教育系统,它是训练过程中保障运动员训练水平稳定提高的所有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有序总和[5]。而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教练员长期,系统的训练的结果。

普通高校需要处理好学训关系,就必须有针对性的设计好比赛能力训练计划,合理的贯穿运动员训练的始终,为运动员成功地参加比赛提供保证。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优化组合,正确实施各类训练手段和方法,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善运动员培养系统,保证比赛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比赛成绩。

(三)通过模拟训练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比赛

模拟训练法,又称为适应性训练,是运动员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反复进行实战性练习,并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下安排训练。它可以锻炼运动员在竞赛中的临场适应性,在头脑中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以便正常发挥技术、战术。由于模拟训练法可以对比赛现场进行反复模拟,具有很明显的针对性、训练快速简捷,对于参加正规比赛的较少的普通高校运动员来说,在运动训练中应该经常采用,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他们在比赛中体力的分配、时间感、空间感等感知能力的提升。

(四)通过各专项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提高比赛能力

现代体育运动高速发展,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技能,还要求运动员具有发达的智力。教练员要安排并督促好普通高校运动员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学习运动理念和专业知识,在运动训练中领悟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规律性,理解专项运动的规则。同时,运动员还应该学好生理、心理、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自己所从事的专项运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思想教育,培养运动员的比赛能力

比赛能力的培养不单纯是训练水平的问题 它与运动员的思想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生活制度有极大的关系。进入普通高校的运动员,不再有升学压力,身心得到了很大的放松,这使得广大运动员面对反复、枯燥的体育训练敬而远之,失去了努力训练的斗志和动力。为此教练员必须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正确的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练好个人技术,为学校增光,为培养下一代打好基础。

(六)加强体教结合的力度

拓宽与各专业基地、当地体育机构合作范围。高校保证选才质量,训练基地给予专业技术指导,协调好学训关系,实现“互赢互惠、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体教结合,促进普通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发展。

五、小结

针对普通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普遍不高的现象,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一)紧抓源头,从生源上加大力度,切实选出水平较高,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对其进行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保障其比赛能力水平逐渐提高。

(二)抓好教练员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工作,鼓励广大教练员学习先进训练理论,大胆创新,积极思考,与国内外各高校交流,引进先进训练理念及方法,与时俱进,保证训练质量,切实提高普通高校运动员比赛能力。

(三)学校加强对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加大投资,合理增加运动员的参赛次数,通过多参加比赛,积累临场经验,提高比赛战术能力、心理能力。

(四)加强运动员的专业文化学习,为运动员安排生理,心理学知识,了解专项运动规律,开阔思维,提高临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建立正确的训练、比赛动机,这点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宝成.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

[ 2]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4 .

[3]刘建和.运动竞赛复杂性:复杂科学视野[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

[4]莫运德.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2010.31(3):47-49.

对散打运动员比赛节奏控制的研究 第12篇

散打是我国首创的武术对抗竞技项目,踢、打、摔诸种技法动作繁多,不论是单招还是组合连招,都存在着节奏。随着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高水平散打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及演练水平的差距日趁缩短,运动员双方在比赛中互以对方的技击动作进行斗智、较技,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运动员要争取主动,夺得比赛的胜利,必须在比赛中控制节奏,运用节奏变化达到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在比赛双方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正确地把握节奏,可减少体力消耗和无效行动,对于在剧烈的散打比赛中夺取胜利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散打比赛的观察,分析了现代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节奏的运用,让教练员和运动员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将有利于散打运动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2007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52kg、60kg、70kg、80kg、90kg共5场10局比赛的10名选手,对他们在比赛中的节奏进行了观察的研究和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大量查阅了与本课题有关的散打教材和比赛录像。

2.2.2 观察法

通过观看2007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5场比赛(共10局),并作数据记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分析进攻节奏对比赛结果影响程度的过程中选择2007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5场不同级别(52kg、60kg、70kg、80kg、90kg)10局比赛作为研究对象,对录像进行仔细观察,比赛结果是除80kg黑方获胜以外,52kg、60kg、70kg、90kg均为红方获胜。

3.1 进攻节奏分析

通过仔细统计比赛中双方在进攻节奏上的时间差异,发现进攻节奏的控制确实可以影响比赛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除休息时间外,胜方的进攻时间每场比赛中都有一局超过了40秒,其中70kg达到了45秒。而败方的进攻时间只有60kg和80kg中的一局超过40秒。

位:(秒)

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把握进攻的节奏,是取胜的关键。

从表1上的统计结果可以初步作出结论,进攻战术运用的时间长短对比赛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在其他条件不发生质变的前提下,进攻就是最好的取胜途径,比赛中要掌握主动权,就要运用多种进攻节奏形式,如佯攻、速攻、抢攻、退击等,把不同节奏的各种战术活动合理地组织起来,并控制好比赛进攻的节奏。但如何保证在比赛中尽可能的保持进攻节奏是平时训练需要摸索的重要课题,其中包括、技战术的转化应用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战术心理的把握等等。

单位:(秒)

从表2可看出,在5个级别的比赛中,有4个级别胜方的进攻时间多于败方的进攻时间,差距最大的是60kg级第一局,胜方的进攻时间高于败方12秒,也就是说在120秒的比赛时间中,胜方比败方净多出10%的进攻时间,这个比例非常大。对于一场比赛,一方多出全场10%的时间用以进攻,几乎可以肯定会占有比赛优势,在战机的寻找、战术上的运用,以及对对方的心理压力都是具有优势的。表2中进攻时间差距最小的是70kg级第二局的2秒。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进攻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双方竞技能力的强弱。也就是说进攻时间的长短可以对比赛结果有关键性影响。

进攻节奏是攻防节奏的主导,应根据主、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进行掌握。由于比赛对抗激烈,对进攻节奏的运用要具备灵活性和实效性。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能审时度势、沉着冷静,根据临场各种因素的变化,精确分析、判断,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克制对手,而不能墨守成规,要机动灵活地运用快节奏的进攻,让对手措手不及,达到进攻的效果。例如,在对手技术不如我方,表现出胆怯时,或在对手困惑、疲惫、受创时,就要运用速攻,快速果断出击,大胆积极进攻,攻击时高速度、快节奏,一气呵成,不给对手留有喘息的机会;当快攻受阻,组织二次进攻时,就要有意识地放慢节奏,运用佯攻、虚引等迷惑对手,等待、创造时机,逼其暴露破绽,再乘势攻击,以取得最佳的击打效果。所以进攻时,要有强烈的节奏意识,要善于分析、判断,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调整节奏以取得主动。做到“快变”,就能抓住更多的战机去攻击对手。

3.2 防守反击节奏分析

在散打比赛中,除了进攻外,防守反击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术行为,有时甚至被很多运动员作为在势均力敌或略微劣势的比赛中取胜的核心战术,往往很奏效,5场比赛中,双方在防守反击上的时间差异与进攻时间差异相同,不同的是双方的身份调换。(见表3)

单位:(秒)

防守反击分为消极防守反击和积极防守反击。从表3看出,败方与胜方防守反击节奏相差的时间,最多是60kg级第一局达到12秒,最少是70kg级第二局的第2秒,从观看这次比赛的录像看出,败方不是采取积极防守反击节奏,而是采取消极防守反击节奏,以至给对手更多的进攻机会,让自己总处于被动的状态,致使比赛失败。防守反击节奏的目的是为了不被击中,在与对方打斗时,待彼先发而己后发,对方的意图就会充分暴露,自己就可避其所长,乘其所短,攻其薄处。关键是在何时机怎样去运用,怎样破坏或化解对手的攻击,从而图谋反击。在寻不到进攻机会或者需要调整观察处于对峙或防守状态时,此时要把握住主变节奏,即有意识的主动变换身形、步法、速度、攻防技术等,给对手造成心理影响,用节奏变化来调动和压制对手,扰乱对手的进攻节奏,破坏其正常的技术发挥,捕捉战机,施以快速的反击。如在对峙过程中,不知道对手是进步还是跃步,是拳击还是腿攻,要在这种复杂、多变、困难的情况下,根据对手进攻的速度、距离、攻击角度、击打部位等把握节奏,迅速而又准确的反击。总之,防守反击中的节奏变换就是要努力打破对手已经建立的进攻节奏,重新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节奏。

3.3 进攻、防守反击节奏总体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胜方的进攻节奏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败方,差距分别是52kg—6.1%、60kg—7.5%、70kg—4.2%、80kg—6%、90kg—3.7%,而获败方防守反击节奏占的百分比却高于胜方,差距分别是52kg—5.1%、60kg—7.5%、70kg—4.2%、80kg—6%、90kg—3.8%。分析可以看出,在每一场比赛中,获胜的选手采取主动积极的进攻节奏,在比赛中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并很好地控制了比赛的节奏,有攻有防,有进有退,有快有慢,特别是积极地主动进攻节奏,是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4 散打比赛中节奏的特征

4.1 拳法连击节奏特征

从表5得出,拳法在比赛中使用的次数最少,仅36次,但拳法变化多,速度快,准确度高,控力性强,但更多是以假乱真,虚招引诱对手,是比赛中最主要的进攻和防守反击的手法。因此拳法的作用大多数是被作为诱敌之策使用,并不是作为主要进攻技术使用,是散打运动的特点,中国的武术本就有“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的说法,这一点从统计的数据中可以很好的体现。单独的拳法使用是必要不可缺少的辅助技术,它为随后的腿法进攻和拳腿摔创造机会,因此使用的次数虽然少,但是确是后续技术开展的基础,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如何利用拳法的轻灵多变的特点,在比赛中掩护自身的进攻战术,影响扰乱对手的进攻战术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4.2 腿法连击节奏特征

腿法是散打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在比赛中作为单独技术使用率高。这一点从表5中可以看出,腿法使用的次数是59次,在所有技术统计中居中。在比赛中担任着进攻和防守反击的重要角色。散打项目的特点就是腿法的应用,这是因为本身在比赛中被规则允许使用的就是上肢和下肢,而下肢力量显然较上肢占有优势,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在多次中美散打拳击对抗中,中国队都是依靠腿法的绝对优势取得胜利的。因此,日常训练中,加强腿法的练习例如:出腿速度、击打力量、摆动幅度、连击能力以及腿部动作战术组合等都是重中之重。

4.3 拳腿摔连击节奏特征

拳法、腿法和摔法互相交措运用,是比赛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从表5中可看出,拳腿摔使用的次数最多,达到81次。无论是上肢还是下肢的动作,低度使用都有它的局限性,拳法的击打力量不足,起不到“一击致命”的效果。而如果单独使用腿法灵活性欠佳,很难准确有效地击中目标,而且还会造成过多耗费体力以及下盘不稳的缺陷,所以有效的组合多种技术,相互弥补,扬长避短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在一整套进攻组合中,应该包括试探性进攻、佯攻、诱骗、相持、防守、反击、主动进攻、互攻、连续进攻、终结性进攻等等,这些战术任务要由不同的技术来担当,互相配合、一气呵成最后达到胜利的目的。所以对如何调动所有的技术动作高效合理地协同完成一个进攻周期的研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散打技术不断进步的源泉。

5 散打节奏的训练方法

并不是知道了节奏的概念就能把握好节奏,控制节奏的能力来自长期的科学训练和比赛实践。在日常训练中要突出重点科学训练,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节训练。

5.1 不同节奏的空击、手脚靶、沙袋训练方法

用各种技击组合动作来进行空击、击打手脚靶及沙袋练习,是进行节奏训练的主要手段。可以采用快速连击,迂回点击,防守反击等来强化各种节奏,在训练中要特别强调动作节奏鲜明,迅猛有力。

5.2 变速跑训练方法

在总距离数千米的跑步练习中,慢速或中速跑几百米后尽全力冲刺30—60米,如此交替进行,直至跑完全程,这种跑法训练快慢交替速度节奏,同时进行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综合耐力训练,十分符合散打比赛的需要。

5.3 变速跳绳训练方法

在一组数百个或数分钟的跳绳练习中,采用快慢交替节奏,同时选用各种跳法(双腿跳、单腿跳、双脚轮换跳、单摇跳、双摇跳等)。这种跳绳练习对训练步法节奏感很有效果。

5.4 条件实战训练方法

一选手坐桩,跟具有不同节奏风格的对手打条件实战,重点训练选手在实战中针对不同对手的节奏应变能力,提高选手在场上对节奏的控制能力。

5.5 音乐伴奏训练方法

音乐有助于丘脑下部自律中枢有节奏的活动,不断提高运动自我调节能力,节奏化的刺激还助于大脑减轻疲劳程度。队员在训练时,可以采用节奏较强烈的“迪斯科”式的音乐伴着训练,可以激起运动员训练中的情绪,控制和诱导运动员动作频率,使动作协调、自然放松。

摘要:节奏是武术散打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武术散打发展过程中又是一个非常薄弱甚至被人忽视的环节。比赛中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而散打运动的节奏要求既重要又深刻,在实战运用中意义最深远,难度也最大,是作为一名优秀散打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对其进行研究对散打运动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武术散打,进攻节奏,反守反击节奏

参考文献

[1]编写组.中国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马学智.散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编写组.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中国企业的创新之道下一篇:检疫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