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有

2023-02-11

第一篇: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有

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我国当前保护耕地的措施

1、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三个暂停”

国务院关于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三个暂停”: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用地;暂停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种类规划修改;暂停修改新批的县改市(区)和乡改镇涉及土地利用的种类规划。

2、保护基本农田“五个不准”

国务院关于保护基本农田的“五个不准”:不准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法律规定的除外);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

3、非农业建设用地“六个不批”

国务院关于非农业建设用地“六个不批”: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验收不合格的不报批:未按规定执行

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不报批;城市规模已经达到或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指标已用完的不报批;已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仍有闲置的不报批;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的不报批;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报批。

4、国务院保护耕地发展粮食生产的九条措施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严肃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坚持纠正违规擅自设立开发区面积的现象,对清理出的开发区具备耕种条件的,今年一定要种上庄稼。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植树。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行为。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开发土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土地复垦基金等要集中使用,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粮食主产区,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抓紧落实确定一定比例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的政策,要尽快把已确定的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加大粮食主产区减免农业税的力度,扩大良种补帖试点范围和规模,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抓好春耕和田间管理,启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第二篇:关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执法检查的

报 告

主任,各副主任,各委员:

按照旗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6月27日,旗人大常委会由5名委员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对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这次执法检查的目的是,通过检查了解我旗贯彻实施《条例》的基本情况,推动有关部门对基本农田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更好地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和全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检查的重点是:《条例》贯彻执行的总体情况;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减少和补划情况;基本农田“五不准”执行情况四个方面。检查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看有关文书、实地查看的形式进行。国土局汇报,农牧局参加。通过检查,我们认为,近年来,旗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贯彻落实《条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我旗贯彻实施《条例》所做的主要工作

我旗现有耕地面积92.5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面积70.95万亩,占耕地面积76.7%。

一是开展了基本农田的保护宣传。旗国土资源局以每年

-1- 的“4.22”地球日,“6.25”土地日这些法定宣传日为平台,走上街头,散发传单,讲解法律,同时结合日常执法巡查,积极进行基本农田的保护宣传,让广大群众知晓保护基本农田的重要性和破坏基本农田的危害性。

二是落实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旗政府每年将基本农田保护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旗政府与乡镇,乡镇与村委会都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进一步明确界定旗级、乡级、村级各自在基本农田保护上的责任关系,尽可能的杜绝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

三是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工作。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档案,把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图,落实到地,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实现了图上有界线,实地有标志,管理有制度,政府有责任书。建立永久性基本农田数据库。规范设置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在交通主干道设置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将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地类、四至界限、责任人等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是进行了耕地保护监测。旗国土资源局成立巡查大队,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乡镇进行保护监测,在一定程度震慑了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

五是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利用土地置换,消灭空壳村的形式尽量实现占补平衡,增加耕地面积。

-2-

二、我旗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工作没有形成常态化,进村入户宣传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基本农田保护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没有形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生命线的共识。

二是“保护”与“建设”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土地一直是个敏感问题,一方面,上面要求保护耕地,严禁改变耕地用途,非法占用耕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建设,要占用耕地,而且先建后批,未披先占,不批也占,对于身处“保护”与“建设”矛盾夹缝之中的政府及相关部门更是难以操作,特别是我旗毗邻集宁,建设规模大而用地指标少,耕地保护更是面临严峻的现实压力。

三是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手段落实不到位。存在重用轻养现象,大多数基本农田看不见保护标志牌;多部门协调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不完善;土地与环境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价工作没有开展。

四是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如非法采矿,农民建房占用基本农田等。农民私自卖地现象屡屡发生。

三、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保护基本农田认识。利用多种宣传媒体,改进宣传方法,强力宣传《条例》,让条例进千家入万户,让条例在各级干部中入脑入心。让广大群

-3- 众认识保护基本农田的重要性和破坏基本农田的危害性;

二是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政策,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防止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问题发生。

三是积极开发整理土地后备资源。消灭空壳村,开发整理土坑、废旧窑口、工矿尾库,进行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尽最大达到占补平衡,积极改造复垦后的土地,改良土壤肥力,达到耕地占用时的地力等级,提高耕地质量。

四是严格贯彻“五不准”。“五不准”是国家保护基本农田的基本政策,是各地不可触碰的红线。对违反基本农田“五不准”,必须严肃查处,坚决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权变通行为,切实维护基本农田制度的严肃性。

五是加强土地执法,惩治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建议旗人民政府定期协调国土、环保、农业等部门定期对《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整治违法问题。土地管理部门也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土地巡查常态化和制度化,一经发现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立即惩治。

-4-

第三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的思路和要求

一、 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一)研究目的

1、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四个保障作用

(1)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0年起,全国粮食总产逐年上升,1996年突破50000亿公斤大关,1998年创历史最高水平5123亿公斤。但从2000年起,则连续4年年产不抵消,到2003年降为4307亿公斤。造成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不是自然灾害,而是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其中既有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因素,又有建设占用耕地过多的因素。2004年与1998年相比,粮播面积减少了2.15亿亩,每亩单产减少了11.5公斤,粮食总产减少816亿公斤,其中因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粮食减产622亿公斤,占减产总量的76%。可见,保持一定数量的粮食播种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同时,我国耕地的复种指数已达到158%,大多数专家认为,提高的空间非常有限,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会有减少的趋势。而且,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也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从中长期看,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

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作保障。 (2)社会稳定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8亿多农民。其中相当部分以耕作农地为生。建国以后乃至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耕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具有生产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保障功能。如果不对耕地进行严格保护,不顾农民长远生计,大量占用耕地搞非农建设,就会导致大量农民失地失业,不仅会引发农民上访,滋生群体性事件,而且会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隐患,对社会经济发展贻患无穷。近年来,一些地方盲目搞建设、大量圈地、征地补偿安置不落实,巳形成大量”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保护耕地对亿万农民的生计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对农村乃至全社会具有稳定作用。 (3)生态安全

耕地本身对生态环境就有改善功能,另一方面,过度的毁林开垦、毁草开垦以及围湖开垦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水上流失等问题,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建设占用耕地对生态安全还有间接影响。建设占用耕地一方面会造成耕地生物生产功能的丧失,对耕地总体生产能力形成直接危害,另—方面,随着社会对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可间接引发边际土地的大量开垦,或加大单位面积土地上化学能投入而引发土地和环境化学污染,进而对土地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4)经济<金融)安全

近几年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许多与不合理用地相关。一些地方盲目设立各类开发区,大量违法圈占土地,占用大量资金,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形成威胁。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粮食大幅度减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隐患。党中央国务院快速反应,从2003年初开始就治理整顿土地开发市场秩序,遏制开发区圈地热潮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后来又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突出强调要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这就为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而对土地政策提出的新要求,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节约和集约用的,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2、适应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

1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1 9 96年的人均I.5 9亩下降到 2 004的1.41亩,下降幅度达11.3%,已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40%,约为美国的1/6,

比印度还少,人地矛盾是世界上最尖锐、最突出的,随着人口与耕地的逆向演变和粮食消费水平的提升,耕地短缺的问题还将进一步加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耕地问题始终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第一位、最根本的问题。

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建设占用耕地的高峰期。不同国家在工业化阶段都经历了这个历程。比如日本,在1 960年、1 970年和1980年的耕地减少数量分别为5000公顷,51000公顷、13000公顷,而在1 980年以后每年的减少量一直为13000公顷左右。这表明工业化的完成与建设占用耕地的减少具有一致性。从我国社会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看,根据国务院发展中心的研究成果,按2004年的不变价格计算,2010年的GDP将超过2.6万多亿美元,人均1900美元左右;202 0年的GDP将超过5万多亿美元,人均3500美元左右;未来1 5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重化工业仍然占主导地位。

因此,如不采取坚决措施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展,未来15年建设占用耕地还将大幅度增加,其中一定不可避免的占用大量耕地。

3、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重大决定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提出重点把握好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等六个方面,并把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放在首位。针对有的地方希望通过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大幅增加非农建设用地,减少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这一问题,国务院作出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之前,认真开展前期工作的决定,在国办发[2005]32文,要求各省(区、市)深入开展如何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因此,做好这一专题研究工作也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问题重要决定精神的要求。

(二)研究任务

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这次机划修编的首要原则。任何地方规划修编中 都不能因单纯考虑当地建设的需要而降低保护耕地的要求,决不能借修编规划放松 耕地保护。按造国办发[2005]28号文,按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 农建设占用农用地,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围绕现有基 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目标,研究提出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目标 及政策建议。

按照国办发[2005)32号丈的要求,具体的说,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1、查清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构成和分布,在分析变化情况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分类、分区域处理意见。

2、在各项非农业建设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前提了,预测必须占用耕地的数量,研究提出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的措施。

3、全面分析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的关系,研究选出合理的规划退耕标准。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国家保护基本农田的要求。

4、围绕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研究提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政策措施。

(三)基本思路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综合考虑耕地的生产功能、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承载功能、生态保护功 2 能,分别估算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基于资源潜力和增减因素分析的耕地可供给量,在此基础上预测不同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的耕地保护规模,在全国总规模的控制下,通过综合平衡和统筹协调确定本省(区、市)的耕地保有量,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次研究和上一轮规划相比,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重点和深度等方面有以下不同:

(1)立足于协调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关系; (2)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并重;

(3)研究提出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标准;

(4)适应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预测不同条件下的耕地保有量; (5)从统筹区域的原则出发,制订不同区域的耕地保护政策;

(6)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强化经济手段在耕地保护措施中的作用; (7)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8)加强圆家和省(区、市)两个层次的反馈。

二、研究提出耕地保有量目标

1、查清耕地基数,与规划目标对照并分析原因

国办发32号文要求,“通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系统评价,做到,四查清、四对照’,即查清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对照检查;查清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与规划确定的节约用地挖潜目标对照检查;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查;查清违法用地数量和处理情况,与违法用地的处理要求对照检查。”其中,查清耕地保有量并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查,是‘四查清、四对照’的一项主要任务。

二、 测算耕地保护的规模

(一)查清耕地基数,与规划目标对照并分析原因

首先,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或更新调查、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工作基础上,全面查清行政辖区内1997—2004年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增减变化情况,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构成和分布,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等级、环境状况等。 其次,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清查结果与现行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相对照,检查分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各项措施是否严格落实。主要是通过对比耕地实际保有面积、构成、质量等级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分析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总体变化、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对比1997—2004年实际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减少耕地面积和土地开发、整理:摹垦詈扑充耕地面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相关指标,分析影响耕地面积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对比基本农田调整、占用与补划情况,分析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的总体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对违反有关规定、政策和规划造成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减少的;要进一步定量分析造成减少的原因,并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

通过整改,以下情况仍作为耕地或基本农田保护基数:违反生态退耕政策和规划,擅自退耕的耕地或基本农田;违法、违规进行绿色通道建设,占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调整为其他农用地,没有造成耕作层破坏的耕地或基本农田。规划实施以来已经依法退耕,或受自然灾害损毁严重难以恢复耕种,或污染严重、经土地适宜性评价已不宜进行农业生产而造成耕地或基本农田减少的,首先要考虑在省域内依法补划;确实无法补划需要核减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二)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预测

3 与全国层面的研究不同,各省(区、市)的粮食生产系统是相对开放的,不宜从本省的粮食需要的角度计算本省的粮食需求量,并据此预测耕地需求量。考虑到国家从保障粮食安全、统筹区域需求的政策出发,

已向各省(区、市)下达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标,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预测规划年的人口规模、人均粮食需求、耕地单产等重要参数,计算本省(区、市)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

(1)粮食自给率:粮食自给率为粮食需求量除本省粮食生产量。其中粮食生产量可直接根据农业部门分配的粮食生产能力指标来定;粮食需求量则是人,和人均粮食消费水平的乘积。其中人e采用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粮食消费水平采用国内通用的小康水平下人均年 粮食消费杯准。粮食自给率=粮食消费量/粮食生产量

(2)复种指数(%):是指某一地区全年播种面积和耕地总面积之比,是衡量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据中国种植制度区划,全国一年三熟制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1。5%,一年二熟制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1。7%,据此推算全国平均夏种指数理论上可达到160—1 70%,目前的复种指数为158%,已接近理论值。各省(区。市)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3)粮食耕地单产:统计年鉴上的粮食播面单产是由产量和耕地面积相除得到的,考虑到农业部门的耕地面积一直使用传统的统计数据,造成播面单产在统计上的误差。因此,我们建议根据复种指数将播面单产换算为粮食的耕地单产。

粮食耕地单产=粮食播面单产*复种指数

粮食耕地单产的预测,可以参照农业部门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可以根据本省(区、市)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耕地单产变化序列进行分析,并参考具有相似自然生产潜力地区的粮食耕地单产变化趋势,综合预测2 010年和2 020年的粮食耕地单产。预测时还应考虑农业政策及粮食市场变化对耕地单产的影响。

(4)粮作比(%):粮作比是指种植粮食作物(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播种面积(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比例(%).

粮作比的确定,参照农业部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根据历年粮作比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时也应考虑农业政策变化以及农产品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

根据以上参数,可按以下公式预测计算不同增长率和粮食自给率下的耕地需求量.

耕地需求量=粮食需求量/粮食耕地单产/粮作比

与全国层面的研究不同,各省(区、市)的粮食生产系统是相对开放的,不宜从本省的粮食需要的角度计算本省的粮食需求量,并据此预测耕地需求量.考虑到国家从保障粮食安全、统筹区域需求的政策出发,

已向各省(区、市)下达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标,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预测规划年的人,规模、人均粮食需求、耕地单产等重要参数,计算本省(区、市)基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

计算不同条件粮食自给率和耕地粮食单产的耕地需求量如下表,通过与现有的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集约程度的可能性选择适宜的耕地需求量方案. ↓

基于粮食需求流需求量多方案

方案 粮食自给率 低自给 高自给 90% 95%

粮食耕地单产 低增长 422 方案1 方案3 高增长 429 方案2

方案4 4

(三)合理估算耕地的可供给量

耕地的可供给量估算,是以现有耕地面积为基础,通过分析测算规划期间耕地的增加量和减少量来确定.耕地增加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农业结构调整.业结构调整使耕地的增加和减少并存,增加和减少的数量依据市场需求而变动,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通常农业结构调整导致的耕地减少数量超过增加数量,因此,只在耕地减少的因素中考虑农业结构调整导致的耕地净减少量,不单独分析因农业结构调整导致增加耕地的数量.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包括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减少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和灾害损毁减少耕地.现对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非农业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交通、水利以及工矿建设用地等。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的测算按照“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研究”和“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的有关要求。在确定了各类非农业建设新增用地规模以后,再按照一定的占用耕地系数分别测算占用耕地规模并加总(见公式4)。占用耕地系数的确定要综合近年来占用耕地实际比例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布局和严格保护耕地的要求,以及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因素对占用耕地系数的影响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各类建设用地新增规模*占用耕地系数)一—(4)

2、耕地减少——生态退耕

首先应分清林业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在退耕还林统计口径上的差异.据国家林业局统计,1979—2002年累计完成退耕地5 584.1万亩,而国土资源部统计为4767.4万亩,.两者相差近1000万亩,搞清退耕的实际规模对规划期间生态退耕规模的估算有重要影响.

其次要确定生态退耕的标准。生态退耕规模取决于生态退耕的标准.从全国尺度看,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纳入退耕还林的退耕地包括水土流失严重的;沙仁、盐罐化、石漠化严重的,生态地位重要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的耕地。按此要求,有关方面估计全国生态退耕总规模约为2.2亿亩,包括25度早上坡耕地742,0万亩,1 5—25度坡耕地10580万亩,严重沙化地4000万亩。但也有专家认为,考虑到我国粮食供需的总体情况,15—2 5度中有约7200万亩在规划期内适宜采用坡改梯的方式,在防止水土流失加剧的同时,继续耕种。按此推算,则规划期间内合理的退耕规模估计约为1.48亿亩。

各省(区、市)要在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

提出适宜的退耕标准.原则上,对于违反退耕还林规定,将坡度不大、耕作条件良好的耕地退耕的,必须按照耕地或基本农田严格加以保护;从严控制25度以下耕地的退耕,未列入国家批准的退耕还林规划的,不能退耕。

3、耕地减少——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大城市郊区县,农业结构调整随市场的变化更为频繁。为此,规划修编中应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即要严格保护耕地,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农业结构调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逆性,原则上,对农田基础设施和耕作层不破坏的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仍按耕地严格保护。

据统计,1997—2004年我国每年因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240万亩,同时减少耕地345万亩,增减相抵,净减少105万亩,占耕地减少总量的6.1%。各地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本地衣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合理估算规划期间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的规模。

4、耕地减少——灾害损毁减少耕地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997—2004年全国灾害损毁的耕地为733.36万亩,平均每年为91.7万亩。各地因灾损毁耕地的情况差异很大,应根据历年灾毁耕地的实际和防灾能力提高的情况,合理估算规划期间因灾损毁耕地规模。

从耕地的增加来看,规划期间为补充建设占用耕地,防止耕地面积下降过快,还必须开发整理和补充相当数量的耕地。考虑到我国适宜开垦的后备资源日益减少,且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交通和生态环境限制较大。因此,开发面积会逐步减少。另一方面,我国土地整理和复垦尚有相当大的潜力,且整理复垦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规划期间应当加大力度,未来的补充耕地应以整理和复垦为主。当然,各省(区、市)情况不尽相同,要结合实际具体确定。

5、耕地增加——土地开发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估算土地开发补充耕地的数量可按以下步骤: (1)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01—2010)为基础,根据2001—2004年的土地开发情况,确定005—2010午的土地开发规模。

(2)分析评价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的潜力。可参照农用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有关成果和近年来土地开发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3)综合分析后备耕地资源的适宜性、历年开发规模、自尽投入可能性以及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需要等因素,确定年均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规模,进而测算出2010-2020年的耕地开发规模。

6、耕地增加——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包括农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整理两部分。

估算土地整理补充耕地的数量可按以下步骤:

(1)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01—2010)为基础,根据2001—2004年的土地整理情况,确定2005—201 0年的土地整理规模。

(2)根据待整理土地资源的情况以及近年来土地整理的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土地整理的潜力。 (3)综合分析土地整理的适宜性、历年整理规模、资金投入可能性以及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需要等因素,确定土地整理增加耕地的年均规模,进而测算出2010—2020年的整理补充耕地规模。

7、耕地增加——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估算土地复垦补充耕地的数量可按以下步骤:

(1)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0l—2010)为基础,根据2001—2004年的土地复垦情况,确定2005—2010年的土地复垦规模。

(2)根据待复垦土地资源的情况以及近年来土地复垦的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土地复垦的潜力。 (3)综合分析土地复垦的适宜性、历年复垦规模、资金投入可能性以及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需要等因素,确定复垦为耕地的年均规模,进而测算出2010—2020年的复垦补充耕地规模。

8、耕地增加的成本估算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还应该对所需的资金进行测算。根据《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01—2010),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平均成本约121500元/公顷(8100元/亩),其中: 土地整理约157500元/公顷(10500元/亩);

6 土地复垦约122700元/公顷(8180元/亩); 土地开发约39750元/公顷(2650元/亩)。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投入成本差异较大,应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相应的标准。

(四)预测多目标耕地保有量规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耕地保护也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目标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影响耕地供给和需求的多种因素和不同条件组合,分析不同途径下保护耕地的可能趋势,综合得出基于多目标的耕地保护规模。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列出耕地保护的目标,包括粮食安全目标、经济安全目标和生态安全目标。第二步,列出实现单目标的各种影响因素(或称变量),通过分析确定政策上可控的重要因素(控制变量),编制不同条件(控制变量)下的耕地保护方案。第三步,按目标的关联度形成两个目标的组合方案,进而与第三个目标方案组合,形成最终的方案。见下图

三、确定提出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保护耕地最要紧的是保护基本农田。近几年,基本农田被大量占用,必须实行特殊的保护,这是当前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务。”国办发32文强调,围绕现有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要求的目标,研究提出确保规划修编中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目标及政策建议。这些都对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特别是在规划修编中如何具体落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地应在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的基础上,查清基本农田的基数,分析基本农田的变化及其原因,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并通过规划修编予以落实。

(一)查清基本农田数量,对比规划保护的目标并分析原因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在实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一些地方除耕地外,还将部分其它优质农用地划入保护区,按基本农田的要求加以保护。根据全国基本农田大检查的结果,全国基本农田总面积中,耕地占96.7%,园地占1.3%,林地占1.0%,人工草地占0.3%,其他农用地占0.7%。考虑到现代农业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保障食物安全的角度出发,参考国外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的经验,一些地区将优质成片的园地等划为基本农田,并严格按基本农田的要求进行保护,应该说是有益的尝试。

本研究首先应查清基本农田的数量及构成,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基本农田的变化及其原因。除个别由于政策调整、规划改变、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等原因产生的情况外(如25度以上坡耕地原划为基本农田的根据生态退耕规划进行退耕),应实事求是地予以调整,其它的变化应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认真加以整改。

(二)合理确定基本农田的规模和布局 在查清基本农田现状的基础上,依据以下原则合理确定2010年和2020年的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1、严格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国家相关规划确定合理的退耕标准和规模。生态退耕、绿色通道建设要严格限定条件和范围。

2、现有基本农田中坡度在25度以上需要退耕的按照国家批准的生态退耕规划逐步退耕;对25度以下的基本农田生态退耕必须严格控制。

3、严格规定在基本农田上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范围、限制条件、核准和备案程序,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因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

4、考虑到部分地方存在基本农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在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的基

7 础上,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对基本农田布局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的目的。

四、确定提出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保护耕地最要紧的足保护基本农田。近几年,摹本农田被大量占用,必须实行特殊的保护,这是当前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务。”国办发32文强调,围绕现有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要求的目标,研究提出确保规划修编中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目标及政策建议。这些都对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特别是在规划修编中如何具体落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地应在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的基础上,查清基本农田的基数,分析基本农田的变化及其原因,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并通过规划修编予以落实。

(一)查清基本农田数量,对比规划保护的目标并分析原因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在实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一些地方除耕地外,还将部分其它优质农用地划入保护区,按基本农田的要求力。以保护。根据全国基本农田大检查的结果,全国基本农田总面积中,耕地占96.7%,园地占1.3%,林地占1.0%,人工草地占0.3%,其他农用地占0.7%。考虑到现代农业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保障食物安全的角度出发,参考国外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的经验,一些地区将优质成片的园地等划为基本农田,并严格按基本农田的要求进行保护,应该说是有益的尝试。

本研究首先应查清基本农田的数量及构成,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基本农田的变化及其原因。除个别由于政策调整、规划改变、

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等原因产生的情况外(如25度以上坡耕地原划为基本农田的根据生态退耕规划进行退耕),应实事求是地予以调整,其它的变化应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认真加以整改。 (二)合理确定基本农田的规模和布局 在查清基本农田现状的基础上,依据以下原则合理确定2010年和2020年的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1、严格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国家相关规划确定合理的退耕标准和规模。生态退耕、绿色通道建设要严格限定条件和范围。

2、现有基本农田中坡度在25度以上需要退耕的按照国家批准的生态退耕规划逐步退耕;对25度以下的基本农田生态退耕必须严格控制。

3、严格规定在基本农田上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范围、限制条件、核准和备案程序,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因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

4、考虑到部分地方存在基本农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在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的基础上,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对基本农田布局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的目的。

五、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对策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确定了保护目标以后,还必须从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制定保障的政策和措施。各地要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重大决定和政策,并结合本省(区、市)的实际、研究提出切实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具体对策和措施。研究工作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在继续从严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加强对非建设性占用耕地的控制和管理。无论是建设占用耕地还是非建设性占用耕地,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严肃查处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也要严肃查处在耕地上违法违规挖塘养鱼、退耕还林、建设“绿色通 8 道”、营造城市森林、建速生丰产用材林等行为。擅自在非规划退耕的耕地上造林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林权证,违法占用耕地的造林者权益不受法律保护。

2、与相关规划衔接

要在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总目标的前提下,与农业部门的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水利部门的水土保持规划,林业部门的退耕地还林规划等相关规划搞好协调和衔接,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为规划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严格控制基本农田的建设占用和规划调整。凡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修改或调整均需按规划批准权限报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必须依法报国务院批准;经法定程序通过调整规划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占用时必须按照基本农田的有关费用标准计算征地补偿费和耕地开垦费。建立国家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制度。将粮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县、国家投资的农业重点开发项目区等,划入国家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进一步强化各项保护措施,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给子一定的优惠政策。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与农业补贴、粮食生产补贴挂钩政策,对基本农田保护给予经济鼓励。建立稳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资金投入制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经费,用好各类农业和水利建设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建设相结合,集中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投入,切实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生产能力。

4、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生态退耕 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粮食生产能力以及耕地资源的特点出发,综合评价并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退耕标准、规模和速度。在生态退耕的重点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地区等,实施人均1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一方面保证生态退耕地区“退得下,稳得住”,另一方面保证这些地区的农民有基本的口粮来源,使得退耕还林工程等在实施补贴完成后,有稳定的粮食来源。

5、推进重点地区土地整理,提高耕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继续做好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特别是加强重点地区基本农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6、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义务。“十一五”时期建设占用耕地,只能在省级行政区域内实现占补平衡。加强对补充耕地的质量审核,在确保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平衡的前提下,对补充耕地的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

7、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耕地保护管理水平

加强耕地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重点开发保护性耕作、地力培肥、中低产田改良、退化耕地修复等技术。深入研究、建立耕地保护的预警、预报、评估技术体系,使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扩成为可动态监测、及时预警、相机调控和科学评估的政策体系,提高耕地保扩的中长期规划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第四篇:在基本农田保护卡发放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发放工作动员大会上的

**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

(2011年6月24日)

同志们:

今天,在全县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基本保护农田责任卡发放专题工作动员大会,足以说明县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重大意义。 “国以谷为宝,人以食为天”,耕地是粮食供给的基本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着眼国家粮食安全,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既是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也是非常重大的经济战略课题。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对大家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但仍有个别地方存在认识不足、责任不落实,基础工作薄弱,重数量、轻质量和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本农田抛荒,甚至强占耕地和基本农田勇于非农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接威胁到全县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此,各级各部门要进

1 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落实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全县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

二、正确理解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耕地保护责任越来越实。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严格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为强化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提高地方领导干部耕地保护责任,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耕地保护责任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并于2009年在我县开展试点工作。按照市政府要求,耕地保护责任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将在乡镇全面推行。同时,国家对耕地保护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2010年,国家卫片执法检查已经覆盖全国,根据检查结果,依据15号令对土地违法严重地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这些规定和要求,增强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建立保护补偿机制。“永久”一词的提出,阐明了中央对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决心,同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一是要按规定科学合理调整划定基本农田,逐级落实基本农田集中区、保护区、保护地块以及保护农户,落实基本农田永久保护措施。将基本农田位置、数量等变化情况列入土地变更调查,实现基本农田动态管理。二是要严格基本农田占用补划,对符合法律规定确需占用的,做到先补划后报批,并对补划数量和质

2 量严格把关。三是要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村集体管护、利用基本农田给予补贴等。

(三)占补平衡要求越来越严。201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和省厅就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连续下发了10多文件,主要是强化耕地占补的监管力度。一是严格实行先补后占。各类建设在用地报批前必须先行完成耕地补充,否则不予受理和审批。二是强化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对补充耕地项目选址、可研论证、设计审查、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做出了更严格规定。三是实行省级复核确认。所有补充耕地项目须经省国土资源厅实地复核确认,未经确认或复核不予通过的,其新增耕地不得用于占补平衡。四是严格网上信息报备和项目挂钩。所有补充耕地项目必须在国土资源部进行报备,通过部审核并取得正式报备号的项目,其新增耕地方可用于占补平衡。所有建设用地项目在用地报批前,必须在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中与补充耕地项目进行挂钩,凡未进行挂钩或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用地审批。五是进一步严格了新增耕地的有关政策。国家规定使用新增费补充的耕地以及将园地整理开发为耕地的,均不得用于占补平衡;对二次土地调查中新增的耕地,也暂不得用于占补平衡。

三、全力推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发放工作顺利完成。

(一)强化认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发放,是一项落实耕地保护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最基础性的工作,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要抓好、抓实、抓

3 出成效,就必须先把基础打牢、夯实,否则都是空话,是海市蜃楼。此次在全县统一发放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工作,技术要求高,涉及面广,时间紧迫,数据资料多,任务十分繁重,各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指导工作和协调工作;各乡镇一定要将责任卡发放工作作为今年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安排,切实提高对发放责任卡工作的认识,顺利推动工作开展。

(二)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责任卡发放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乡镇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一名乡镇领导,抓好责任卡发放的各项具体工作,并对相关信息和基础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是要加强对村组的工作领导,召开好村组干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要积极协调处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发放工作中的各种矛盾;要及时通报辖区各村组的工作情况,确保工作进度;要在规定时间内把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发放到承包耕种的农户手中,建立档案,上报成果资料,确保成果质量。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发放工作,乡镇人民政府是主体承担单位和责任单位。县政府将建立严格的督查制度和奖惩机制,强化对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发放工作督查,并在10月底,对个乡镇人民责任卡发放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对不重视、不作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耕地保护专项工作考核中评定为不合格,并对乡镇的工作综合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其乡镇政府

4 主要负责人本不评先、不评奖,同时,扣包干工作经费的50%;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扣包干工作经费的20%;对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发放工作能按照要求,高质、高效完成的乡镇,予以奖励。

同志们,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是富民强国安天下的大事,我们一定要认清当前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全力推进全县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发放工作顺利完成,为我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保护基本农田不动摇

—来自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XX市的报告

20XX年金秋时节,辽阔肥沃的田野上,到处稻谷飘香,棉田泛白,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田间地头,农民眼望着丰收的累累果实,脸上挂满了笑容。

XX市农业之所以连年丰收,主要得益于全市上上下下认真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和保护基本农田的创新实践。这个市是全国粮棉生产大县(市)、全国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市),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之一。国土资源部部长XXX来XX市视察时,对这里的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复垦整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农民说:“耕地就是我们的饭碗,《土地管理法》是我们的保护神,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我们就有了奔头”

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XX市首先是通过规划引导作保证。这个市第一次基本农田规划是1995年编制的,规划期为1996年至2010年。规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这一基本国策,突出耕地保护这一重点。为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市国土资源局规划所的同志深入基层,走村串户,连续几个月,走进田间地头,找干部,访群众,搞调查,制定出符合全市实际的基本农田规划。全市基本农田规划为38个保护区、385个保护片、1987个保护块,总面积达173.5万亩。坚持规划的客观性、可行性、有效性,是XX市始终遵循的原则。新世纪之初,区划调整乡镇撤并后,市有关部门根据全市现状报上级批准,对基本农田规划又适时进行了调整与完善。全市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为15个、保护片为220个、保护块为3917块,保护面积增至182万亩。几年来,XX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始终坚持执行规划不动摇,这对基本农田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基本农田保护是一项“全民工程”。XX市每年都召开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市政府与镇政府,市国土资源局与镇国土资源所,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农户分别签订保护责任状,全市共计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24万多份。责任状明确行政主要负责人为保护区、保护片责任人,并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全年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做到层层级级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以确保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

保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控制。2004年下半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出台后,XX市立即行动,认真开展建设项目用地清理整顿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成由市纪委、市委农工办、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领导班子,同时成立15个督查组,并召开专项部署动员会议。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克源带领机关人员走遍全市14个镇,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做工作,一处一处抓落实。经过清理整顿,14个镇工业园区全部撤销,同时对征而未用的17宗788亩土地,交给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给农民耕种。过去,XX市境内兴建的砖瓦小土窑,多达280座,占用了不少耕地。经过多次整顿,小土窑停产,但留下许多大坑洼塘、荒地废墟。2005年,XX市动员各方面力量连续奋战3个月,拆除土窑252座,通过复垦净增耕地2400多亩。农民高兴地说:“耕地就是我们的饭碗,《土地管理法》是我们的保护神,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我们就有了奔头。”

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是保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的有效措施。XX市地处沿海,滩涂资源十分丰富。为搞好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市专门成立了土地复垦中心,建立土地复垦长效机制,实行科学开发、滚动开发、有序开发。近年来,全市实施重点复垦项目4个,总面积7.1万亩,新增耕地5.2万亩。丰东荒地项目是省易地调剂补充耕地项目,总面积30660亩,通过土地复垦新增耕地2.3万亩,成为基础设施齐全,规模种植小麦、水稻与棉花的新产区,经测算年收益可达1400多万元。

近年来,XX市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比1996年增加8.5万亩,保护率为上级下达指标的102%。

领导干部说:“要把《土地管理法》落到实处,就必须把基本农田保护好,重在提高质量,确保农民连年丰收” XX市曾是全国重点产盐地之一,多数地方开垦种植的历史不是很长,基本农田有1/3为中低产田,甚至还有部分是劣质田,影响了收成。在有关会议上,市、镇、村三级干部一致认为:“要把《土地管理法》落到实处,就必须把基本农田保护好,重在提高质量,确保农民连年丰收。”

XX市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要求,大力实施平田整理和中低田改造,并作为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的重点工作来抓。每年都要实施一批平田整理项目。1999年至2010年,全市列入项目库项目750个,总面积12万亩。为搞好平田整理,新丰镇坚持把平田整理作为系统工程来抓。近年来,全镇先后实施10个平田整理项目,面积达1.2万亩,使镇内建成了万亩高产粮田、万亩高产棉田、千亩高产蔬菜田,受到上级的好评,盐城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组织各县(市、区)分管领导以及国土资源局局长前来参观。方强镇国土所主动与镇党委、政府联系,成立平田整理指挥部,镇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镇村建办、综治办、民政办、农经站、水利站、财政所、派出所等部门共同参与做工作。该镇2004年至2006年实施项目库项目5个、国家投资项目1个,总面积27400亩,拆迁零散农户100多户,迁移坟墓3000多座,新增耕地2440亩。引水村项目规模1100亩,实施难度大,市国土资源局与镇国土所及相关部门上下联动,与该村村委会多次召开村民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172亩。项目区内原有的废沟洼塘得到平整,杂乱的沟渠得到有效的整合,田园面貌大为改观,省厅项目验收组给予高度评价。过去,这里是有名的“锅底洼”,几十毫米的降雨,就会使农作物遭受“灭顶之灾”,农民叫苦不迭。整理项目实施后,水系通畅了,旱时能灌溉,涝时好排出。2006年7月,这里连降多年未遇的暴雨,庄稼仍安然无恙,村民们高兴地说:“这都是托的土地整理的福啊!”

常言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年来,XX市在加强基本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上舍得花钱,每年都投资千万元以上,累计疏浚大中河沟2000多公里,新建防渗渠200多公里,加固圩堤2000多公里,改善和新增防旱防涝农田面积数十万亩。随着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全市实现了基本农田条田化、连片化、规模化,耕作、收割的机械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防止土地污染,是保护基本农田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XX市在防止和治理土地污染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对老的化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添排污处理装臵,仍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转产。对新上项目严格控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造纸、小制革、小电镀、小染料、小农药等“十五小”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市政府还发出一条禁令,黄海公路以西基本农田集中的地区一律停止新建任何农药化工等有污染的企业,对有严重污染不能治理达标的老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几年来,全市新建的项目全都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了污染源的产生。全市还建立了污染达标排放区,将境内污染源实行集中控制,统一治理、达标排放。全市基本农田的污染已降到了最低限度。

XX市是闻名全国的第一个生态示范县(市)。在生态建设中,XX市一直把全面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摆到突出的位臵。“九五”期间,市农业、科技等部门大力开展了“EM”有效微生物菌群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技术的研究,推广使用双解地膜、肥料增效剂和生态系列肥等产品,白色污染得到了治理。“十五”期间,全市加强了以建设抗御旱涝灾害为主的独立入海体系,以防风固土为主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主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如今的XX,基本农田水利设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大大减少,已成为全国沿海平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亮点。

执法人员说:“保护好基本农田,确保用途不改变,这是《土地管理法》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XX市国土资源局为防止基本农田被占用,首先从建立制度入手。根据全市实际,制定了基本农田管理“八不准”的规定,即不准搞非农建筑设施;不准毁田挖土制坯烧窑;不准建坟;不准弃耕抛荒破坏地力;不准挖鱼塘;不准擅自造林、植果;不准破坏水利设施毁坏田容田貌;不准向基本农田排放污染物。“八不准”成为一道 “红线”,任何人都不得逾越。近几年来,全市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基本农田用途管理制度》、《基本农田动态巡查制度》、《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审批和占补平衡制度》以及《基本农田违法行为举报制度》等。为让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家喻户晓,市有关部门通过发文件、广播中讲、电视 上播、报纸上登、报栏里展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近两年来,全市发送到各级领导、农户和有关单位的《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以及相关制度的宣传手册达6万余份。使全民“依法用地光荣、违法用地可耻”的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全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建设项目的增加,进行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已成为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又一重要工作。XX市国土资源局创新管理理念,实行保障发展与保护农田并举,始终做到既大力支持经济建设,又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基本农田的关系。凡涉及基本农田的,只要不是国家重点项目,无论用地单位打几次报告,无论通过哪一级领导说情,都无济于事。同时建立严格的建设项目预审制度,凡是涉及基本农田的,不论项目大小,均一律不予通过。每年年终,全市对建设项目用地情况都进行“大盘点”、“回头看”。几年来,全市引进的所有建设项目,均未出现占用基本农田的现象。

由于历史原因,XX市农村的许多村民居住零散,一户“独占一席地”;村庄建设多数不规范,占地面积比较大;企业也各取所需,用地过多。为改变这一状况,XX市大力推行了“三集中”(农民向中心村集中,村庄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用地模式,并结合实际制定了《XX市规划控制区住宅建设的规定》。近年来,在规划区新建3处农民公寓,上百户农民住进公寓。全市上百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80%落户在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既节约了用地,又使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XX市国土资源局还创新执法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土地执法监察大队、土地执法监察机动大队,建立起市、镇、村三级土地执法监察网络。全市建立了基本农田动态巡查制度,规定每个月市级巡查不少于4次,镇级巡查不少于8次,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考核制度。土地执法监察业务涉及方方面面,国土资源部门独立执法有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市成立了由国土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纪检、规划等多部门参与的“110”联合执法队伍,形成纵横结合的执法网络,为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XX市局执法人员说:“保护好基本农田,确保用途不改变,这是《土地管理法》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他们在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不怕得罪人,对违法用地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随时发现随时查处,不管面积是大是小,都严肃查处。如小海镇村民单某占用基本农田160多平方米搭建鸡棚,部分围墙开始建设,经各方做工作无果,“110”联合执法队采取强制措施,使被占的基本农田恢复了原状。

XX市基本农田保护,数量超过上级规定的指标,质量显著提高,用途保持不变,粮棉油连年丰收。与1985年相比,全市的粮食产量提高了1.5倍,皮棉产量提高了3倍,油料产量也翻了番,还成为全国的粮棉生产大县(市),优质粮棉的重要生产基地。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3倍以上。

如今的XX,是名副其实的XX。农业稳产高产,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富裕;农村和谐稳定,展现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展行业协会成立致辞下一篇:孩子青春期家长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