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天后宫导游词

2023-01-16

第一篇:福建泉州天后宫导游词

福建泉州天后宫导游词

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明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后易宫名为“天后宫”。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现在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采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近期已举办“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

第二篇:泉州天后宫导游词

导语: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以下是文库小编为你介绍的福建导游词,希望您喜欢阅读:

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明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后易宫名为“天后宫”。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现在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动态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采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近期已举办“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

第三篇:福建泉州府孔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名城泉州历来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在请一起到这象征意义的孔庙观赏。

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陈列有古代祭孔礼器、乐器及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泉州府孔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孔庙的主要建筑

孔子有“素王”之称,历代由“宣尼公”晋封到“文宣王”,被树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孔庙建筑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原有规模较大,庙门在今涂门街(原称通淮路或府学口),至洙泗桥及中菜市场,均属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大成门捏前为横星门、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东有海滨邹鲁亭、夫子泉、明伦堂、育英门、教授署、尊经阁等;西有泮宫、杏坛,庙学范围内还有十几座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占地一百多庙。

泮宫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泮官楼上撰有榴联:“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二)戟门与露庭

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朝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东朝门内写“贤关”,外写“礼门”;西朝门内写“圣域”,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三)棂星门

棂星门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相传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谓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原棂星门建于南来嘉泰元年(1201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

(四)大成门和全声、玉振门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宽61米,深10米。大成门与金声、玉振两门,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并与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

(五)泮池和月台

泮池在大成门内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间纵贯一座石桥,桥长约20米,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桥筑于元代,风格端重,人行桥上,有举止雍容之感。

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筑,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两边原有两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台须弥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台东西砌有石阶、台面原有围栏、后废。正南面原有雕龙石丹陛,后以石阶代之。

(六)大成殿及两庑

殿内正中设大型木龛,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亵渎圣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为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木牌位。后废。现在根据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白描孔子画像加彩放大仿画供奉,以供游人参观瞻拜。殿内东西两边对向置四木龛,供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贤弟及传人的画像,称为四配。殿内东西两侧还没有两龛,分别供奉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等十二贤哲的画像,称为十二哲人。正厅上万悬挂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孔庙陈列的文物

大成殿内陈列的文物约五百多件,分为祭孔的礼器、乐器、舞器(均清康熙年间仿古制而制造的)、孔孟儒家经典著作、泉州历代名人的遗著遗物三大部分。

(一)礼器

礼乐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后代统治阶级以之作为规定,其所制定的无数礼文,用以约束人际间的关系,称之礼治。孔子要求人们守礼时,则用乐来配合,“礼严肃形于外,乐和顺存于内”,礼有乐配合,增强了教化作用。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福建泉州崇武古城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古城,就叫做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文网[CHAZIDIAN.COM]

崇武古城座落在泉州市惠安县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近年来,崇武半岛优雅的环境,渔村的民俗,引起了许多游客的广泛兴趣;而半岛上这座巍峨的古城,更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各位朋友一定也有同感吧?

我们要想了解祟武古城,就必须追本溯源,从头讲起。崇武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三面临海,西连陆地,地势起自大雾山脉,婉蜒起伏,十分壮观。它夹在湄州湾与泉州湾之间。往北与莆田的南日、湄州互为犄角;往南与晋江的永宁、祥芝互为犄角;东临台湾海峡。近处海域遍布岛屿与礁石,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个战略位置十分显著的国防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据说宋朝时,这里就称为崇武乡守节里。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后,在这里设小兜巡检寨。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活动在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一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人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岞城、黄崎城、峰尾城。祟武城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作为海防的最前沿,崇武古城曾经在明代倭患其间首当其冲,屡遭进犯;亦曾失利陷城,铁马哀鸣。几百年来,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这里的“护龙官”、“崇山官”、“崇报祠”、“元饲宫”、“十二爷官”等,都是古城军民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造的。

此外,崇武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她还曾目睹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目睹崇武军民随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祖国南大门厦门岛,目睹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挥崇武海战,击沉击伤入侵的美蒋“永泰”、“永昌”号军舰。

古城的军民兵士骁勇善战,令人精神振作;而古成的文人雅士,深切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对故园的热情讴歌,引起了后人的强烈共鸣。在崇武城南郊峡道壁谷,盘石岩,峭壁间的“海门深处”石刻即为著名诗、书、画名家黄吾野所书。黄吾野曾经“十年避乱别江湾”。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倭患平定,黄吾野重返家园,他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咏唱了平倭后的太平景象:“海天南望战尘收,漠漠平沙罢唱筹,渔艇已鸣烟前橹,农人又住水边洲。”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卓峰也曾在崇武的龙喉岩上摩刻一联:“嘘吸沧溟涵地脉,吐吞日月镇天池,”高度概括了崇武的雄浑气势,照见了先贤的万古英风。

今日的崇武城仍保存看宋、明、清历朝所修建的寺庙庵堂三十多座,主民宅也有数十处。其中有宋代的“云峰庵”、“水潮庵”,有明代的“关帝庙”、“东岳庙”,也有敬奉海神妈祖娘娘的“天妃宫”,以及纪念当地有功人物的“灵安王庙”等,这些古建筑的保存,增添了古城古朴优雅的气息。可以说,祟武古城不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当您登上崇武古城的最高处,您可以望得见金沙碧水的“半月沉湾”和“西沙银蛇”天然海滨浴场,而海岩边维妙维肖的“神龟戏水”,多彩绚丽的海螺贝壳,孤岩兀立的“峰后险石”,以及那“白鹤升天”、“狮石照晚”、“玉碧传音”,更使人如临仙境。每当大浪时分,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令人心荡神摇,而当那风平浪静的时刻,几星鸥鹭、三五帆点缀在画一般的海面上,更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造化。据记载:“崇武大海中,春

二、三月常蜃楼海市,如楼阁人马,千形万状,仿佛烟云之中,久之乃散”,

这与山东蓬莱阁的海市蜃楼同为一种过折射的自然现象。只因这种现象出现的机会很少,因而更加令人难以捉摸,更加引起人们的神往。

历史上,崇武还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古城。尤其是崇武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海上距离97海里),两地舟楫往来不断,语言相通,风俗相似,地缘、血缘、文缘等关系十分密切。崇武拥有丰富的山海资源,可是由于战争的因素,它曾被列为“海防前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如今,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已被淹没在改革开放的大浪之中。为了方便台湾渔轮前来停靠和台胞上岸旅游访亲,福建省政府早在1988年即把崇武列为全省沿海建设的重点区域。至今,已先后建成全国首座对台贸易专用码头,并扩建了台轮避凤港以及红十字会教护站,台胞接待站等设施。近两年来,对台贸易的条件更加成熟,昔日的前线已逐渐变成两岸交流和台商投资的热线,通航的条件也日趋具备。

第五篇:福建泉州郑成功墓导游词:泉州的导游词

福建泉州郑成功墓导游词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去参观郑成功墓。

郑成功墓在南安市沿着福厦公路的水头镇附近的康店村复船山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功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

省南安石井人,出身于官商家庭。1624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

户市千里浜。在日本渡过七个春秋,1630年间随从其叔芝燕等回国,住安平(晋

江市安海镇)郑府。郑成功自幼聪明敏捷,八岁能通读四书五经,十岁能写入股

文,文章过人,词藻华丽典雅,十一、二岁,兼习春秋左传,孙吴兵法,并能舞

剑学射。十五岁的禀生,二十一岁攻入南京国子监太学,气字轩昂,才华横溢,

获得师长称赞: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

明隆武帝见成功年少英俊,文武双全,问之日江山危矣,你

何从我乎?对日: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隆武帝非常赞许他

,即赐他与同姓,易名成功,封御营中军都督,授尚方宝剑,仪同附马,自

是咸称国姓爷。

郑成功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和大规

模开发台湾。永历十五年(公元1662年)十二月甘三日,率军三万余人,大部份

是泉州人,把荷兰侵略者从我国宝岛台湾赶走。郑成功实现了他收复台湾和开发

台湾的远大抱负。当时曾赋诗一首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服先基。田横尚

有三千客,菇苦间关不忍离。收复台湾以后,他走访四社,了解民情及社会情

况,在那荒凉的台湾岛上,实行寓兵于农之法,屯垦开荒,农隙则训以武

事,有警则荷戈以战,无警则负来以耕。那时,台湾新辟土地环境十分恶劣,

瘴疬流行,病者十之七八,死者基多,甚至有数十丈巨蟒为患,开荒任务非

常艰巨,郑成功都新率官兵,积极开发,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加紧巩固台湾海防,

坚守阵地,免于荷兰侵略者复仇,重占台湾。郑成功率军披荆斩棘,流血流

汗,艰苦创举。由于十年征战,驰骋沙场,积劳成疾,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

年)农历五月初八病逝台湾,享年三十有九,墓葬于台湾的台南州仔尾。历经三

十多年,其孙郑克塽降清后,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5月22日卯时迁柩归

葬于南安县,拊葬于康店村的郑氏祖莹,随同迁葬的还有其子郑经的灵柩。当时

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日: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

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

同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

1929年,郑陵被盗,即时抢救石质墓志铭两块,一为郑经1674

年回乡修祖坟时所立的(橄榄山墓志)。另一是迁葬时郑克塽之《郑氏归墓祖文

墓志》。郑成功灵柩用棺廓两层,里面一层油漆朱红鲜先泽,棺内布满水银,骨

骼完好,取出将盔一项,龙袍一件,腰围玉带镶玉十七块,靴鞋各一双,还有头

发等珍贵一级文物,由南安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收藏。

郑成功墓采用水灰三合土构筑土堆墓,墓碑墓道皆用花岗石雕

砌成,墓碑高75厘米,长15.8厘米,呈山字形,整座墓域占地997平方米,

墓前石质华表一对,相距15米,高14米,呈八角形,径52厘米,顶端雕一座狮,

保存完好。墓前两侧还有石板旗杆夹九对,左五右四,其中一板刻有戍子年解

元五个字。目前,扩大保护范围,建筑陵园大围墙建立文物保管所,修筑墓道

和专线公道,绿化林木花草,建置碑亭,环境宽敞,风景优美,为海内外游览和

祭拜国姓爷的好地方。

参观了郑成功墓,想必大家会有一番感慨和联想吧

您可以访问(www.9xwang.com)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下一篇:发挥优势成为强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