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年级上册语文

2022-08-05

第一篇:新九年级上册语文

2018届新九年级的语文暑假自主学习建议

一、 坚持练字,根据2017的中考语文阅卷的新要求,对于语文的书写要求较高,字迹优美的考生在中考语文中有适当加分。要求7班每个同学务必买一本与九年级课本配套的习字册,暑假坚持练习,并将最终的练字成果展示于暑假作业的第二页。(书写态度在中考语文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 暑假应该把九年级要求看的名著《格列佛游记》和《朝花夕拾》(两本书务必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部认真仔细地看完。每人准备一本精致的练习本,做好详细的读书笔记,开学之后本笔记本会继续使用,页数可以适当多一些。其次把七八年级没看仔细的名著再温习一遍:《西游记》、《男生贾里》、《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水浒传》、《八十天环游地球》。如果还有时间可适当看些其他著作和优秀作文,积累提升。

三、 语文暑假作业共23页,包括《练字专题》、《格列佛游记练习》、

《朝花夕拾练习》《漫画专题》、《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专题》、《课外文言文专题》、《综合试卷》一套八个专题,要求各位班主任在第一次回校时收缴《格列佛游记练习》、《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专题》、《课外文言文专题》四个专题,在第二次回校时上交剩余的练习,并由课代表转交语文尤老师。

四、 《中考古诗文必背61首》要请同学们提前背诵,前41首古诗必须理解性

的背诵完成。

五、

完整的阅读两篇《史记》内容——《陈涉世家》和《淮阴侯列传》

(原文内容及完整翻译可以网上下载打印,注意文言词汇的积累)

六、开学报到时会对以上内容进行系统的检测,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第二篇:新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

2011-2012学第一学期思想品德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唐县启明学校

2012.2.10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0

思想品德学科在中考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我们每一位教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教好这门课,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有包容的学术精神,更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考试对学生而言,是学科综合能力的检测,对教师而言,则是校正教学行为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透彻地分析试卷,这是我们自我成长的重要途

一、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有四个班,其中,九一班为音体美班,练特长的,本次考试成绩相对较低,全班有42人参加考试,及格的人数仅有2人,平均分40.43,二班参考的有51人,及格的有13人,平均分52.33,三班参考人数为51人,及格人数为15人,平均分为52.29,四班参考人数为48人,及格的为10人,平均分为48.36,全年级优秀人数1人。

二.试卷评价

对这次九年级思想品德命题的总体评价是:试题力求全面考查学生政治课的学习状况,近年来河北省中考试卷体现“以学生成长为主线”的思想,在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同时,突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先,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事政治。让时事进课堂,鼓励学生不仅自己动手收集时事,而且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收集的时事进行分析。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其次,强调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同时突出考查政治课的学科能力。再次,试题力求做到试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试题体现以学生的生活为载体,注重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试题题量大,难度较大。

选择题部分

今年试卷的对于试题的数量,评分的标准都有了一定的变化。总体感觉题量减少,分值增加,部分题目有新意、结合时事政治且关注学生成长,这在选择题部分也有一定的体现。试题体现了中考政史合卷的要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以利于我们改进教学。从本校的选择题得分情况来看:

1. 数据分析

⑴得分率较高的题为

1、

4、

5、

8、

11、

12、

15、

16、

17、

18、

19、

24、

25、

26、题,其中

4、

5、

8、

11、17个别班级得分率已接近百分百了。

⑵得分率较低的题为

2、

7、

9、

10、

13、

19、20、

21、

23、

28、30题。其中

2、

7、

19、

21、23题的得分率最低。

2.反映情况

①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如题中所体现出的关于经济建设、基本国情、重要国情、公有制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等这些简单的只需学生识记的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低,我们如能把好这一关,做到全体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话,就能消灭低分,增加高分。②对于能力层次稍高一点的题目,如第

2、

7、

9、

12、

26、

27、30之类的题目,不再是单一知识点的考察,而是涉及到两到三个知识点的混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单个知识点,而且要能分辨、区别知识点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给我们老师的一个启发,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比较的方法。这类题目错误率最高的学生都是班级的中等生,这类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知识的掌握,而是缺乏应试的技巧,只会“死做题,做死题”,分层训练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③失分最为严重的

2、

7、

19、20题,其难度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2小题,它结合时事政治,学生一般来说较为陌生。第7小题是旧教材的知识,教师在上课时没加以补充,这是教师的失误,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加以推理,也能做对,从这一点来看,反映了学生做死题、死做题的现象。

19、20小题它对审题是有较高的要求,它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能达到这一层次的学生并不多。

3.涉及到的基础知识

1-2小题为时事政治,考查学生对国家的关注情况。4-30小题中,主要考到了:科学发展观、公平正义、民族精神、基本国情、承担责任、中华文化、先进文化建设、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治国、分配制度、科教兴国、民主政治、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国际局势、等知识点。但背景材料基本是以时事政治为依托,主要涉及到的时事:民生问题、教育不公问题、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个税改革、二十国集团第六次峰会、打四黑除四害,保定市关注民生的一系列措施:新农保政策、保障性住房、保定提出以主三次发展格局、净化网络环境等。总之,涉及到保定市市情、河北省省情的考题比较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的目的。

非选择题部分

本次考试一共有六大题,在有限的时间内,答完所有规定的题目,一般学生都觉得时间较为紧张。考试涉及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精神,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公民的政治权利、模范人物的评选等几大问题和时事结合较为紧密,符合我们一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生成,试题难易穿插,循序渐进。

首先,31题,以模范人物为背景材料,第一问试题,学生失分的原因是总结概括不全面导致失分。32题的第一问,学生失分主要原因有二:对于保定文化不了解,审题不认真,问的是“保定文化”,好多同学都看成了“河北文化”。32小题第2小问由于在平时的讲课中设计过,所以学生得分还可以,33小题以“校车安全条例”为背景材料,试题主要考察了八年级的生命

健康权与九年级的相关知识相结合,知识的综合性较大,我认为学生在综合概括方面还需有待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在学生答案的评价上,我们是否可以多一些个性化的标准。34小题以“国家发改委逐步淘汰白炽灯的规定和现实生活中小明和爷爷的对话”为背景材料,主要考察了学生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类题型在课堂上也练过,但由于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对学生估计过高导致失分。35小题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图表和入世十年的成就”为背景材料,学生由于对时事政治了解不够,缺乏认真审题、对知识点活学活用的能力,使本题失分最为严重。尤其是第2小问,“入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学生对课本知识学得太死,思维定势现象严重,归纳答案不全面,所以得分不高。全校得分率仅为百分之十。36小题以“打造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为依托,学生失分比较严重的是第1小问,由于学生不认真审题,再加上在平时做此类题型较少,导致在考场上手无举措,大篇幅抄背景材料的现象较严重,语言啰嗦、欠规范,导致失分较多。第2小问,失分严重的原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此外,本试卷还着重侧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主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着重对省情、市情的考察。例如:19题,21题,22题,27题,28题,32题,36题等,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得分并不乐观,原因可能是学生对此类题不重视,自认为写两句就能得分,还有一部分同学时间不够,导致没做完。部分同学对家乡不了解,关注家乡的责任感较差。

第二,对于学生组织的答案,言语精确,角度全面,是我们在这类题目中要相当注意。比如31(2)最美中国人的事迹有何意义?“32(2)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文化惠民工程?33题(1)问,三优先原则的确立体现了什么?(2)问,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35 题第2问,36题第(3)问都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来回答问题;这些问题要求相当高,我们在批卷的时候发现学生的问题很多,比如语言啰嗦,不规范,答案要点太少。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宏观把握知识,注意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微观注意细节,用词谨慎,从现象到本质。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组织答案不能回归课本知识。

2、审题不到位,不能准确把握关键词。

3、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答题角度不完整。

四、教学建议:

(一)吃透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二)坚持三轮复习法,合理规划,科学备考

第一轮 紧扣教材 夯实基础

(1)准确掌握与考点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

(2)以考点为中心建立相关知识体系。

(3)合理划分版块,系统复习。

(4)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5)寻找时事热点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重要考点的结合点。

第二轮 题型训练及时事热点专题训练

(1)进一步强化题型知识专项训练。

单项选择题 ;材料问答题 ;探究与活动。

(2)时事及热点专题训练

时事知识的复习;时事知识与教材的结合。

第三轮 查漏补缺,提高备考能力

(1)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注意强调和纠正自己在复习 性的,易错的知识点(即薄弱知识点) 。

(2)不搞题海战术,但考前要进行3—4套综合试题的模拟练习,进行适应性训练。

(3)把时事,知识点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再过一遍,加强基础,练习对路题型。

(三)、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联系学生生活,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善于捕捉时事。

(五)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指导。

(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注重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学科,是在培养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是我们的教学理想。

第三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

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寓德育于语文课程之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一、教材编排

首先编排汉语拼音,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10篇课文,接下来是识字、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1-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

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练习设计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征,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沟通。

2.科学性。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识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是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400个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形式有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严格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汉字的书写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

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这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目的是尊重识字和写字的各自规律,识高频字、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字,写简单的字、笔画少的字。表面上看识字和写字是脱节的,实际上在写字时不但能够复习巩固前面认识的字,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功,打好写字的基础。

3.时代性。教材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如,计算机、超市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反映城市、农村生活以及科学常识的内容,在第一册教材中均有所体现。有表现家庭生活的《在家里》,表现课余生活的《操场上》,表现农村生活的《菜园一片好风光》,表现科学常识的《小松鼠找花生》。教材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品质。如,《自己去吧》教育独生子女不要过多依赖父母,要大胆实践;《平平搭积木》表现儿童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蕴含

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教育。上述内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趣味性。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玩中学、主动学的编排意图。如,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图文并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两课全文不注音,文中出现的几个生字,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到自学成功的乐趣,又可以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练习作了很大改进,加强了参与性,增加了趣味性,有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涂一涂、做一做、演一演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此外,教材的呈现方式和语言,力求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爱看、爱读、爱写、爱做。

5.弹性。教材注意符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

衡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教材采用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如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识记常见姓氏和同学的姓氏,鼓励学生认识牌匾字,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识记身边的汉字。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语文)

中考总复习七上文言文

《童趣》

一、解释粗体字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

2、项为之强(

)(

)

3、徐喷以烟(

)(

)

4、果如鹤唳云端(

)

5、以丛草为林(

)

6、盖一癞虾蟆(

)

7、方出神(

)

8、鞭数十(

)

9、二虫尽为所吞(

)

10、果如鹤唳云端(

)

11、作青云白鹤观(

)

12、又留蚊于素帐中(

)

13、明察秋毫(

)

二、翻译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三、简答

1、概括出文中描绘的三件趣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短语是:

。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4、‚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5、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写出三个

6、全文围绕一个‚趣‛字,第一段总写‚有物外之趣‛,第

二、三段与‚趣‛字相应的表示作者感受的短语分别是

7、从文中你感到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8、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很多趣事,请你学着运用记叙、描写的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说出自己童年的一件趣事。

《〈论语〉十则》

一、解释粗体字

1、人不知而不愠( )

2、吾日三省吾身(

)(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4、传不习乎(

)

5、温故而知新(

)

6、可以为师矣(

)

7、罔(

)

8、殆(

)

10、仁以为已任( )

11、死而后已(

)

1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

13、士不可以不弘毅( )

15、择其善者而从之( )

16、诲女知之乎(

)

17、可以为师矣(

)

1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二、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通(

)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

)________

3、诲女知之乎(

)通(

)________

三、写出三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格言警句两句:

四、对下列‚而‛字的用法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人知而不愠

3、温故而知新

4、为人谋而不忠乎

5、学而不思则罔

6、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任重而道远

8、死而后已

表顺接:

表转接:

表并列:

五、翻译下面句子。

5、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填写)

2、重表现在哪些地方?远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_

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5、结合自已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文中第七则内容的理解

七、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1)与‚举一反三是智慧的摇篮‛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的有关内容连接起来。

A.求知态度 (

) B.学习方法 (

)C.修身做人(

) ①学而时习之

②吾日三省吾身

③温故而知新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⑧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 言 文 知 识 测 试 题 童

趣(38分)(见课文)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5分)

稚(

)

藐(

)

拟(

)项为之强(

)

唳(

)

怡然(

) 土砾(

)

壑(

) 庞然大物(

)

癞虾蟆(

) 2.填空。(5分)

(1)选自

,作者是

代的

(2)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3)‚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1分)

(1)以丛草为林(

)

(2)徐喷以烟(

) 4.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2分)

(1)物外之趣 (

)

(2)昂首观之(

) (3)为之怡然称快(

)

(4)驱之别院 (

) 5.解释下列带点的词。(7分) 怡然称快(

) 驱之别院(

) 凹者为壑(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故时有物处之趣。译文:

(1)所以经常有超脱于世外的乐趣。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把草丛当做森林,把虫蚁当做野兽,把土块碎石凸起者当做山丘,凹陷者当做山谷。 (3)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子都被它吞下去了。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5)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

7.问答题。(8分)

(1)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2)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3)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将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二虫斗草间‛之‚二虫‛而言。

(4)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2、常识填空。(6分)

孔子名

, 字

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是

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

及其门徒的

,与《

》 合称‚四书‛.(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大学》《中庸》)

3、注音。(4分)

愠(

)

自省(

)

论(

)语

罔(

)诲女(

)(

)

殆(

)

弘(

)

3、理解填空。(21分)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答案: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

,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3,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4,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8.鼓励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9.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 并阐述为

,

5、翻译下列句子。(1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七年级上册(中考复习) 一.基础 第一单元

一瞬(shùn)间

嶙(lín)峋(xún)

眩(xuàn)

啜(chuò)泣

小憩(qì)

擎(qíng)

天撼(hàn)地

忍俊不禁(jīn)

唳(lì) 第二单元

濯(zhuó)

行(xíng)道树

十姊(zǐ)妹

窖(jiào)

泯(mǐn)

厄(è)运

猝(cù)然 陬(Zōu)邑(yì) 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曾参(shēn) 三省(xǐng) 传(chuán)不习乎? 第三单元

酝(yùn)酿(niàng) 黄晕(yùn) 髻(jì) 栀子(zhī) 唱和(hè) 丁丁(zhēng) 肥硕(shuò) 鳊(biān)鱼

乌桕(jiù)

寥(liáo)阔(或‚寥(liáo)廓‛)

枯涸(hé)

清洌(liè)

梦寐(mèi)

碣(jié)石

澹澹(dàn)

竦(sǒng

)峙(zhì) 二.理解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诗人取象于大海忽然群山,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2、《走一步,再走一步》蕴含的哲理:在人生 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 ,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

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诊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洋器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4、《紫藤萝瀑布》告诉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所 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第二单元

6、《理想》告诉人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全文:理想的意义(1)---理想的历史意义(

2、3)---理想的人格意义(

4、

5、

6、7)---理想的人生意义 (

8、

9、

10、11)---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12)。

7、《行道树》行道树的形象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高贵精神。

8、《人生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处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王子。寓意:厄运能上使性格脆弱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环境、宗旨、工作

第三单元

12、《济南的冬天》

(1)济南冬天的特点:没有风声,响晴、温晴(1)

(2)济南冬天的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2-3-4) (3)济南冬天的水色(5)

(4)总结全文(6)

七年级上(人教版)基础知识综合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瞬间(shùn)

嶙峋(líng ) B、眩目(xuàn)

啜泣(chuò ) C、小憩( qì )

擎天(qíng )

D、撼地(hàn )

鹤唳( lì)

2、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

A、繁弦急管

玲珑剔透

擎天憾地

B、坚忍不拨

问心无愧

肃然起敬 C、理所当然

专心致志

天灾人祸

D、多愁善感

温故知新

见贤思全 3.下面与‚封闭、短促、紧张、温和‛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

A.开放

漫长

松驰

寒冷

B.解放

短暂

紧急

寒冷 C.关闭

短暂

慌张

温暖

D.开航

持久

轻松

温暖

4、下列成语感情色彩不完全相同的是(

)

A、诚心诚意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柳暗花明

B、大模大样 张牙舞爪 不可一世 无法无天 C、诲人不倦 不可救药 熟能生巧 扑朔迷离

D、骇人听闻 洋洋自得 讳疾忌医 骄兵必败

5、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期行(日期)

B、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熬过(忍受) C、至爱(极、十分)

无端(端详)

D、匿笑(偷偷地笑) 去后乃至(于是,就)

6、为下列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释义(

)

获益匪浅

猝然长逝

理所当然

执著

A、很,非常

突然

这样

施行

B、很,非常

突然

……的样子

坚持 C、非,不

这样

施行

D、非,不

突然

这样

坚持 7.选出括号里恰当的字填在横线上。

我想,他要说了,我

(既、即)刻便受了宽

(怒、恕),我的心从此宽松了罢。 8.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字要

(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课文要

(仔仔细细、踏踏实实)的读,练习要

(踏踏实实、规规矩矩)的做,作文要

(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完成。 9.选出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正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

B、海湾战争初期,伊拉克通过设臵大量假目标,迷惑了多国部队的飞机和侦察卫星的侦察效果,最终使部分飞机保留了下来。

C、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破坏环境,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因而辛弃疾的词集就叫‚稼轩长短句‛,《西江月》便选自此。 B、《观沧海》的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C、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字或五字,绝句则每首只有四句,《钱塘湖春行》便是五律。 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的马致远,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1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是(

A )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C、暮而果大亡其财。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13、选出下列与原文一致的一项(

)

A、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

B、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渐欲迷人眼。

C、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4、对李清照《如梦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溪亭‛,溪边的亭子;‚日暮‛即黄昏时分,‚暮‛,太阳落山。 B、‚ 沉醉‛,犹言大醉,即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归‛,回去。 C、‚兴‛,兴奋,因喝酒而兴奋,故‚晚回舟‛;‚藕花‛,即‚荷花‛。 D、‚争‛通‚怎‛,‚怎么‛的意思;‚争渡‛即‚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

15.如果把‚煤产量由每天一百吨变成两百吨‛改成下列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原来每天产煤一百吨,技术革新后,产量达到一倍。 B.原来每天产煤一百吨,技术革新后,产量增加了一倍。

C.原来每天产煤一百吨,技术革新后,产量达到原来的两倍。 D.原来每天产煤一百吨,技术革新后,产量翻了一番。

16、下列句子中描写清晨景色最贴切的一句是(

)

A、天边是雾茫茫的,渐渐的黑影是金山的塔尖。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 B、在芦苇上微微发光,犹如沾着眼泪。

C、万缕的金辉,将一条大路、一大群放牧归来的羊,幻化成一片不可通视的微光。 D、一层轻纱似的金粉糁上平野,顷刻间,红色的霞光又弥漫着大地。

17、找出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

)

例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A、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18、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C、谈到怎样教育下一代?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D、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19、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段话,语序最恰当的是(

)

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的海面。

,群山在晨雾中隐现着 ①现出一片片火焰

②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 ③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

④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20、结合语境,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填入横线处(

)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

A、尊严就是勇猛

B、尊严就是自己

C、尊严就是飞翔

D、尊严就是盘旋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其中象‚大闹天空’更是妇孺皆知。请写出《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故事。

人物名字:

;

。故事名称:

7年级语文(人教版)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

1、用横线画出每组中字形或注音有错的一项,将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A、洗濯(zhuó)

厄(è)运

嬉(xī)戏

蜕(tuō)变

(

) B、风韵(yùn)

扒(pā)窃

庸(yōng)人

姊(jiě)妹

(

) C、蹂躏(lìn)

奢(shē)望

金窖(jiào)

湛篮(lán)

(

) D、寂寥(liǎo)

猝(cù)然

点辍 (zhuì)

堕(zhuì)落

(

)

2、下面成语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B、具体而微:因为整个形体非常细致,所以显得很微小 C、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D、获益匪浅:得到的益处很多。

3、读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不超过20字)(3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请你也给理想打两个比方,仿照诗句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的格式写两句话。

5、请你说说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2分)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 (2)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

)

6、古诗词填空:(2分)

禅房花木深。

,潭影空人心。

,但余钟磬音。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7、本单元我们学了不少生词,请你设计一个语境,使用上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小段连贯的话。(3分)

(倔强

诅咒

怨恨

自豪

多姿多彩)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12题。(20分) 《论语》十则

8、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不亦说乎

(

)(2)诲女知之乎

(

) (3)是知也

(

) 9.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B、诲女知之乎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驱之别院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C、不亦说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已经)

D、其恕乎(大概,也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

12、文中的许多话都成了后人教育他人或警戒自己的名言,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解或理由。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9小题(20分)

①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

A (a.保存 b.收藏 c.珍藏 d.放臵)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境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

B (a.惊叹 b.惊讶 c.惊奇 d.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

C (a.爱好 b.喜爱 c.酷爱 d.热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命时,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 粗 的 细 的, 高 的 矮 的, 就连新生的竹杆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觉。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

D (a.孕藏 b.凝聚 c.凝结 d.浸透)了屈茹的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白了,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光是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1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镶(

)

收敛(

)

14、给画横线的A、B、C、D四处选适当的词语填空,依次应是:

。(填字母)

15、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流传千古的名诗,前两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你能默写出诗的后两句吗?(2分)

16、本文的线索是

点明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

。(3分)

17、本文第③段是采用的是记叙顺序中的

,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18、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一种精神‛是指

的精神。(2分)

19、有人说,文章中爸爸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礼物仅是一粒米,这个礼物太轻了;也有人说,爸爸是送了我一件艺术品,是很贵重的。你觉得礼物的轻重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判?爸爸的这个礼物合适吗?为什么?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沁园春 雪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2、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7.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8、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 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8.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作业:

1、 熟读并朗诵诗歌。

2、 完成课后练习。

书设计

5、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

三、四段。课文第

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

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六段。 2. 选用随堂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雄九控股集团简介下一篇:选举动员大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