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2023-01-26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我区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 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 坚持运用远程教育中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 开阔我们的视野, 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 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 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 图文并茂, 声像并举, 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 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但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 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 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 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 更不能包办一切。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 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 我在自身教学实践和观摩了多堂初中历史课后, 发现一些历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 这样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 有时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下面笔者就这几年在历史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谈谈看法。

1 教师从“人灌”变为“机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 满堂灌”的教学, 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 有的老师误把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 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 忽视教师应起的主导作用。例如, 在讲授《林则徐禁烟》这一内容时, 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 展示了“林则徐禁烟”这一历史事件, 而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 只顾展示而不加任何分析和讲解, 到最后学生连“林则徐为什么是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壮举表明了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茫然不知, 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

初中历史教学有很明确的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还不够, 学生思维的时间也不易持久, 这需要教师对课堂学习进行很好的组织, 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叩启历史知识之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并积极鼓励学生思维, 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使“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放矢。而多媒体手段只能辅助历史教师教学, 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因此,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 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 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 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 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 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2 学生从接受者变为观赏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 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 既要看老师的教, 也要看学生的学, 归根结底要看学生的学,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但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 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加上教师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 结果台上热热闹闹, 台下冷冷清清, 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 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就开小差、游离课堂了。可以说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取得高效率, 学生成为单纯的观赏者就不可能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事实证明, 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 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 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 我们如果长时间单一做某种活动, 会使人感到疲劳。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 才能真正发挥出多面体的作用。另外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 通过师生对话, 学生讨论, 多媒体展示, 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学生也会感到有有张有弛精神也会非常饱满, 也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了。总之, “教就是为了不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 教师盲目使用多面体, 效率低下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没能从教学实际出发, 不注重实效, 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 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特别是现在农村各中学都在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后, 有的老师就一味盲目使用, 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 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 在课堂上展示。这样看起来好象内容很丰富, 容量较大, 但这样使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 不易吸收, 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到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 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

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 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 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 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 多媒体并不是独媒体, 能把多媒体跟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得很好的课, 才是真正得多媒体教学课。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 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 而不是唯一的手段, 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 当用则用, 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 要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板式无砟轨道轮轨振动分析模型建模研究下一篇: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