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管理技术论文

2022-05-06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草莓管理技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草莓属于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低温、耐弱光、抗重茬、适应性强等特点。草莓以其美味多汁、营养丰富而著称,深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陕北风沙区日光温室越冬生产的首选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品种选择选择易栽植、长势旺、耐低温、优质丰产、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的品种。

草莓管理技术论文 篇1:

陕北风沙区设施草莓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草莓属于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低温、耐弱光、抗重茬、适应性强等特点。草莓以其美味多汁、营养丰富而著称,深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陕北风沙区日光温室越冬生产的首选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1   品种选择

选择易栽植、长势旺、耐低温、优质丰产、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的品种。当前较适宜本地区的品种有红颜、章姬、石梅、妙香7号等。

2   定植前准备

2.1   整地施肥   在整地施肥前对设施土壤进行太阳能消毒或药剂熏蒸消毒,以杀灭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6~8 m3,同时加入平衡型复合肥30 kg、过磷酸钙50 kg、油渣30 kg。保证土壤养分充足,提高土壤疏松度和透气性。

2.2   深翻起垄   把发酵好的肥料均匀撒施于地面深翻2次,深度30 cm,按照垄距90 cm、垄高40 cm、垄底宽60 cm、垄顶宽40 cm起垄,做到垄面结实耐用、平整、中间呈凹形。

2.3   安装水肥一体化管道   把滴灌安在每垄中间,在棚前边沿安装主管道,最好双管。

3   合理定植

3.1   定植时间   陕北温室草莓定植时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或9月初,最迟不能迟于9月中旬。选择阴天或遮阳栽苗,尽可能保住绿色叶片。

3.2   定植方法   50%草莓植株达到花芽分化期为定植适期。定植前苗子进行分级,去除多余叶片,留3叶1心,用3%甲基托布津蘸根。定植时应将草莓根茎基部弯曲的凸面朝向垄外侧,这样可使花序伸向垄的两侧,果实受光充足,空气流通,减少病虫害,增加着色度,提高品质。每亩定植6 000~8 000株,每垄2行栽植,行距20 cm,株距15~20 cm。栽苗时要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合理的栽植深度是苗子的根茎交界部与地面平齐,根系与根颈部垂直,然后埋土压实。

4   定植后管理

4.1   光照管理   栽苗后前3天全天遮阴,第4天后上午10:00至下午3:00遮阴,其余时间见光,第7天后根据缓苗情况适当在中午强光下遮阴即可。在整个生长期内增加光照,特殊低温天气下午适当提前盖棉被。草莓开花结果期和旺盛生长期适宜的光照长度是12~15小时,而花芽分化期则需要8~12小时的短日照。16小时以上日照易造成草莓植株生长过旺,花芽不能形成。草莓匍匐茎的形成和生长需要长日照条件,在短日照条件下草莓新茎不能抽生匍匐茎。

4.2   温湿度管理   缓苗期白天温度保持28~ 30 ℃,夜间温度18~20 ℃;幼苗期白天保持22~25 ℃,夜间温度12~15 ℃;开花期的温度宜保持在22~25 ℃,夜间温度控制在6~10 ℃,湿度控制在40%左右;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的温度宜保持在20~25 ℃,夜间温度宜控制在    5 ℃以上。湿度控制在60%~70%。整个生长期内进行变温管理,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发展,提高草莓品质。

4.3   肥水管理   定植后肥水管理是保证成活的关键,在一次性浇足定植水的基础上,前4天每天早晚各浇1次水,早晨越早越好,下午越迟越好;第5天后每天浇1次水;緩苗后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一般5~7天浇1次小水,防止其徒长;开花至采收期3~5天浇1次水。总体遵循“湿而不涝、干而不旱”的原则,提高土壤水分,保持大棚内的湿度,避免高温造成的叶片伤害。

追肥宜少量多次,可结合灌水进行,一般在铺地膜前施肥1次,以后在果实膨大期、采收初期各施1次,果实收获高峰过后的发叶期施1次,早春果实膨大期再施2~3次,共施追肥6~8次。

4.4   植株管理   叶片的管理是草莓植株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草莓定植成活后,新叶开始抽发,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所有的匍匐茎,从而可降低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花芽分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顶花芽抽出前,只需保留1个顶芽,而将蘖芽全部掰除;在顶花序抽生后,选留2个方位好且粗壮的蘖芽,其余掰除;以后再抽生的蘖芽叶全及时掰除。每个植株保留有效功能叶10~12片即可。

4.5   覆盖地膜   草莓个别植株开花、80%现花蕾时覆盖黑地膜。覆盖地膜不要在中午进行,一般在上午11:00前或下午3:00后操作为好,随盖随放苗,防止高温烧伤叶片。破膜放苗的洞口要尽量小,以增加保温保湿效果,并防止洞口处滋生杂草。

5   花果管理

5.1   疏花疏果   草莓开花后要及疏花疏果,疏果是疏花蕾的补充,可使果形整齐,提高商品率。疏果必须在幼果青色时期进行,疏除畸形果、病果和小果。第一花序留果3~5个,第二花序留果5~7个,第三花序留果7~9个,以3级花序结果计,则每亩产量可达1 500~2 500 kg。

5.2   辅助授粉   为了提高坐果率、果实品质和果实商品性,需采用蜜蜂或熊蜂进行授粉。可在30%植株现蕾时放入蜜蜂,一般1个标准棚放养1箱蜂,蜂箱放置高度应高于草莓植株30 cm以上,蜜蜂活动最适宜温度为20~25 ℃,放蜂后避免使用杀虫、杀菌剂。把白砂糖和温开水按1 ∶ 1的比例配好,溶解后放置于蜂箱前,供蜜蜂取食。经常清扫蜂箱底部杂物以防发生螨虫。

6   病虫防治

草莓在生长过程中最易感染“三虫三病”,即蚜虫、红蜘蛛、蓟马和白粉病、根腐病、炭疽病。在病虫害防治上,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相结合。如利用昆虫天敌防虫,用黄、蓝粘虫板分别诱杀蚜虫、蓟马等,特别是在化学防治上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为防止产生畸形果和果实污染,花期和结果期避免喷施农药,要结合土壤消毒清除病原菌,选择无病苗定植,严格调控温度,科学配方施肥,疏花疏果。

7   适时采收

草莓从开花到成熟需35~40天,果面90%着色时采收。采收时应在早晨露水已干至中午高温来临前进行。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并掐断果柄,连同部分果梗一起摘,果柄越短越好,不要硬拉,以免损伤果实,须轻拿、轻摘、轻放。

作者:王春梅

草莓管理技术论文 篇2:

陕北风沙区设施草莓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草莓属于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低温、耐弱光、抗重茬、适应性强等特点。草莓以其美味多汁、营养丰富而著称,深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陕北风沙区日光温室越冬生产的首选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1   品种选择

选择易栽植、长势旺、耐低温、优质丰产、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的品种。当前较适宜本地区的品种有红颜、章姬、石梅、妙香7号等。

2   定植前准备

2.1   整地施肥   在整地施肥前对设施土壤进行太阳能消毒或药剂熏蒸消毒,以杀灭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6~8 m3,同时加入平衡型复合肥30 kg、过磷酸钙50 kg、油渣30 kg。保证土壤养分充足,提高土壤疏松度和透气性。

2.2   深翻起垄   把发酵好的肥料均匀撒施于地面深翻2次,深度30 cm,按照垄距90 cm、垄高40 cm、垄底宽60 cm、垄顶宽40 cm起垄,做到垄面结实耐用、平整、中间呈凹形。

2.3   安装水肥一体化管道   把滴灌安在每垄中间,在棚前边沿安装主管道,最好双管。

3   合理定植

3.1   定植时间   陕北温室草莓定植时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或9月初,最迟不能迟于9月中旬。选择阴天或遮阳栽苗,尽可能保住绿色叶片。

3.2   定植方法   50%草莓植株达到花芽分化期为定植适期。定植前苗子进行分级,去除多余叶片,留3叶1心,用3%甲基托布津蘸根。定植时应将草莓根茎基部弯曲的凸面朝向垄外侧,这样可使花序伸向垄的两侧,果实受光充足,空气流通,减少病虫害,增加着色度,提高品质。每亩定植6 000~8 000株,每垄2行栽植,行距20 cm,株距15~20 cm。栽苗时要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合理的栽植深度是苗子的根茎交界部与地面平齐,根系与根颈部垂直,然后埋土压实。

4   定植后管理

4.1   光照管理   栽苗后前3天全天遮阴,第4天后上午10:00至下午3:00遮阴,其余时间见光,第7天后根据缓苗情况适当在中午强光下遮阴即可。在整个生长期内增加光照,特殊低温天气下午适当提前盖棉被。草莓开花结果期和旺盛生长期适宜的光照长度是12~15小时,而花芽分化期则需要8~12小时的短日照。16小时以上日照易造成草莓植株生长过旺,花芽不能形成。草莓匍匐茎的形成和生长需要长日照条件,在短日照条件下草莓新茎不能抽生匍匐茎。

4.2   温湿度管理   缓苗期白天温度保持28~ 30 ℃,夜间温度18~20 ℃;幼苗期白天保持22~25 ℃,夜间温度12~15 ℃;开花期的温度宜保持在22~25 ℃,夜间温度控制在6~10 ℃,湿度控制在40%左右;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的温度宜保持在20~25 ℃,夜间温度宜控制在    5 ℃以上。湿度控制在60%~70%。整个生长期内进行变温管理,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发展,提高草莓品质。

4.3   肥水管理   定植后肥水管理是保证成活的关键,在一次性浇足定植水的基础上,前4天每天早晚各浇1次水,早晨越早越好,下午越迟越好;第5天后每天浇1次水;缓苗后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一般5~7天浇1次小水,防止其徒长;开花至采收期3~5天浇1次水。总体遵循“湿而不涝、干而不旱”的原则,提高土壤水分,保持大棚内的湿度,避免高温造成的叶片伤害。

追肥宜少量多次,可结合灌水进行,一般在铺地膜前施肥1次,以后在果实膨大期、采收初期各施1次,果实收获高峰过后的发叶期施1次,早春果实膨大期再施2~3次,共施追肥6~8次。

4.4   植株管理   叶片的管理是草莓植株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草莓定植成活后,新叶开始抽发,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所有的匍匐茎,从而可降低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花芽分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顶花芽抽出前,只需保留1个顶芽,而将蘖芽全部掰除;在顶花序抽生后,选留2个方位好且粗壮的蘖芽,其余掰除;以后再抽生的蘖芽叶全及时掰除。每个植株保留有效功能叶10~12片即可。

4.5   覆盖地膜   草莓个别植株开花、80%现花蕾时覆盖黑地膜。覆盖地膜不要在中午进行,一般在上午11:00前或下午3:00后操作为好,随盖随放苗,防止高温烧伤叶片。破膜放苗的洞口要尽量小,以增加保温保湿效果,并防止洞口处滋生杂草。

5   花果管理

5.1   疏花疏果   草莓開花后要及疏花疏果,疏果是疏花蕾的补充,可使果形整齐,提高商品率。疏果必须在幼果青色时期进行,疏除畸形果、病果和小果。第一花序留果3~5个,第二花序留果5~7个,第三花序留果7~9个,以3级花序结果计,则每亩产量可达1 500~2 500 kg。

5.2   辅助授粉   为了提高坐果率、果实品质和果实商品性,需采用蜜蜂或熊蜂进行授粉。可在30%植株现蕾时放入蜜蜂,一般1个标准棚放养1箱蜂,蜂箱放置高度应高于草莓植株30 cm以上,蜜蜂活动最适宜温度为20~25 ℃,放蜂后避免使用杀虫、杀菌剂。把白砂糖和温开水按1 ∶ 1的比例配好,溶解后放置于蜂箱前,供蜜蜂取食。经常清扫蜂箱底部杂物以防发生螨虫。

6   病虫防治

草莓在生长过程中最易感染“三虫三病”,即蚜虫、红蜘蛛、蓟马和白粉病、根腐病、炭疽病。在病虫害防治上,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相结合。如利用昆虫天敌防虫,用黄、蓝粘虫板分别诱杀蚜虫、蓟马等,特别是在化学防治上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为防止产生畸形果和果实污染,花期和结果期避免喷施农药,要结合土壤消毒清除病原菌,选择无病苗定植,严格调控温度,科学配方施肥,疏花疏果。

7   适时采收

草莓从开花到成熟需35~40天,果面90%着色时采收。采收时应在早晨露水已干至中午高温来临前进行。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并掐断果柄,连同部分果梗一起摘,果柄越短越好,不要硬拉,以免损伤果实,须轻拿、轻摘、轻放。

作者:王春梅

草莓管理技术论文 篇3:

广东地区草莓避雨栽培管理技术

导读:介绍了广东地区草莓在避雨条件下的栽培管理技术,从避雨棚的搭建、土壤要求、品种选择、肥料和水分管理、采收标准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總结,以期为草莓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果实外观鲜艳、味道酸甜可口,多汁,营养价值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是目前果品市场上的高档水果之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草莓适应性强,耐低温,适于南方地区冬季栽培和观光采摘,同时具有结果早、周期短、见效快的优点,而且繁殖迅速、管理方便、成本低廉,是一种投资少、收益高的经济作物,已成为广东地区冬季发展休闲采摘农业的首选品种,尤其是春节前后采摘市场非常火爆,并且随着城市近郊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广东地区春季前后极易产生阴雨天气,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低温高湿造成草莓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下降甚至绝收,极大地降低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而避雨栽培可以降低雨水对草莓的为害,而且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低温多雨的影响,降低了草莓病害和畸形果的产生,在广东地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 避雨棚的搭建

避雨棚的搭建一般采用镀锌管材料,规格7 m×30 m(也可根据地块面积适当增多或减少),拱杆间隔0.8 m,肩高2.0 m,顶高

3.0 m,棚头棚尾4个角用4条斜撑撑住,棚顶使用薄膜覆盖,四周不用覆盖薄膜(增加通风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棚内湿度)。其他一些高、中、低档型的各种蔬菜大棚也可以作为避雨棚种植草莓。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要考虑选用早熟、高产、抗逆性、抗病性较强及休眠期较浅的品种,同时果实品质要好,即酸甜适中,色泽鲜艳,果型大,果实肉质较为致密,耐贮运。广东地区可以选择法兰地和清香2个品种。

2.2 地块选择和施肥作畦

草莓种植地块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地肥沃的地块。连作或病虫害严重的园地定植前要进行土壤日光消毒,7~8月晴天高温下灌水保湿并覆盖地膜,使地温升至40~45℃并持续7~10天,可基本消灭土传病害,同时每667 m2施优质农家肥

2 000~3 000 kg,三元复合肥(15-15-15)30 kg,然后深翻、整平,根据栽培密度作畦起垄,畦高30 cm,畦宽50 cm,沟宽40 cm。

2.3 定植

选择植株矮壮、叶柄粗、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具有4~6片叶的当年生匍匐茎苗,生产上最好选用组织培养的无病毒草莓苗定植。广东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进行定植,最好选择在阴天下午栽苗,因气温相对较低,有利成活。株距20 cm,行距25 cm,每畦栽2行,每667 m2栽植6 000~

8 000株。定植时要去掉母株的老叶、残叶,保留2~3片新叶。栽植时先将幼苗置于穴内,填细土,轻提一下苗,然后压实,深度以苗心的茎部与地面平齐为宜,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栽苗时应将苗茎的弓背朝向畦面外侧,使草莓结果时浆果挂在高垄两边,有利于阳光照射和通风,提高浆果品质,便于果实采摘。栽后立即浇1次定根水,如出现露根或淤心植株,应及时调整重种。刚定植幼苗不耐干旱,要供给充足水分,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待草莓苗成活后即可覆盖黑色地膜,膜下铺设滴灌带。

2.4 肥水管理

采用膜下灌溉(滴灌)方式,可以降低空气湿度。草莓对水分要求较高,需及时灌水保湿降温,栽后1周内每天浇水1次。草莓定植成活后结合浇水追施1次复合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0 kg促进营养生长;开花前和果实膨大期各施1次复合肥,每667 m2浇施复合肥20 kg。此外,在开花结果期喷施叶面肥2~3次,促使果实膨大快,着色好,提高草莓商品性。果实采后,每667 m2浇施复合肥15 kg,保证植株营养供应充足。

2.5 植株管理

①及时清除病叶老叶 草莓在生长过程中基部叶片会不断变黄枯萎,而且也会出现一些病叶和老叶、黄叶,这些叶片应及早除去。随着草莓植株生长,将产生许多侧芽及早掰掉。一般除主芽外,再保留1~2个侧芽,以利通风透光,加速植株生长。

②疏花疏果 每株草莓一般有2~3个花穗,每个花穗着生3~30朵花,植株开花过多,过度消耗营养,使果实变小,采取疏花疏果措施,可明显降低果实畸形率并且有利于养分集中,提高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疏果时应疏除病果、过早变白的小果以及畸形果。最终第1花穗保留12个果左右,第2花穗保留8个果左右。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防虫网内引入熊蜂,通过熊蜂帮助草莓授粉,可以有效提高草莓坐果率,减少畸形草莓的发生。

2.6 采收

草莓果实成熟时要适时采收,在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气温较低时宜在九成熟时采收,气温较高时应在七八成熟时采收,并尽可能在上午或傍晚进行,避免雨天和中午采摘。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避雨栽培条件下,草莓的病虫害相对露地要少很多,虫害以蚜虫和螨类等小型害虫为主,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种植前可以采取合理轮作、深耕晒地、清除田间杂草和植物残体等措施,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草莓品种。利用部分害虫对颜色的趋性,可在棚室内悬挂黄色或蓝色粘虫胶板进行诱杀。同时结合化学农药的使用,应对症选用农药,正确掌握施药时机,轮换使用农药和采用配方施药,并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

生产中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喷雾防治灰霉病和白粉病,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喷施30%绿得保(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防治蛇眼病。虫害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和螨类,蚜虫发生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果实成熟期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作者:吴燕娥 苗兵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保护环境发展论文下一篇:智能建筑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