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儿保医生论文

2022-05-1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社区儿保医生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医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认知状况。方法根据国内外社区获得性肺炎防治指南设计问卷调查表,共10道选择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和治疗知识。调查对象为60名社区医生。问卷调查表由接受调查的社区医生当场独立完成。

第一篇:社区儿保医生论文

社区医生在患者与专科医生间的作用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蓬勃发展,最能体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卫生服务应该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被提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并由过去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在兼顾以个体健康的同时向群体健康转变。把健康管理做在了上游。社区医生如何在患者与专科医生中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患者方便、快捷、安全地进入综合医院专科就诊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1 全科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范畴各异

1.1 全科医学研究范畴 全科医学是以健康为中心。以所有社区居民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导向,强调提供综合卫生服务为特点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以解决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满足基本卫生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基本医疗为一体的有效、经济、安全、方便、综合、连续性的基本卫生服务。

1.2 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医学研究范畴 把人的机体分解为各个区块和若干个组织器官,用局部的、个体的、细胞的、分子的方法、观点来观察疾病,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关注的是已病的个体如何恢复健康,更关心患者身上的病而不是一个社会人,对已发生了疾病的患者身上的病加以施治。以恢复某个组织器官的功能为己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防控往往显得被动无力。

2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区别

2.1 全科医生的工作范围 服务人口较少而稳定,为居民解决社区主要常见健康问题,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有效、连续、综合、适宜技术的卫生服务,注重于人、伦理生命的质量和患者的需求,为社区所有居民服务,以满足患者基本卫生需求为目标。以维护患者的最佳利益为准则。

2.2 专科医生的工作范围 服务人口多而流动性强,处理疑难重症,应用高新技术,价格昂贵,只为就诊的患者服务,注重于疾病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片断的专科服务。根据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异同,全科医生应发挥桥梁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全科医生应主动与专科医生联系,利用双向转诊与专科医生互动,全科医生应亲自介绍患者到指定专科医生处应诊,利用义诊机会请专科医生参加。扩大专科医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健康教育的契机请专科医生授课,专科医生直接零距离与患者互动。实行开放式问诊,收到很好的效果。使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为患者服务的连续性得以延续,全科医生应在居民中间经常宣传上级综合医院诊疗范围和特色医疗,供患者自由选择。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协调作用

医学的最大目的应是如何保持健康,而不是单纯治病,医学必须从单纯研究疾病转到也研究健康上来。发展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是弥补多年来疾病治疗(临床医学)、疾病预防(公共卫生)之间脱节的最佳选择和最好办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应广泛与社区居民、患者、社区行政管理干部、上级综合医院的专科医师进行联系,保持医疗信息互通,医疗资源共享,把上级综合医院的医疗特色介绍给社区居民和患者,使他们不盲就医,综合医院把适合自己特色的患者收上来,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和从事全科医学的全科医生将是弥补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之间的裂痕使者,使其协调发展。

4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互动作用

4.1 双向转诊 利用上转诊单向专科医生介绍患者与病情,以利于专科医生尽快做出诊疗计划。当疾病治愈或稳定好转出院时,专科医生应将回社区的患者以下转单的形式通知全科医生,以便全科医生对慢性患者的后续管理。

4.2 走访住院患者 患者入院后全科医生宜主动探视、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并与专科医生沟通,向专科医生介绍患者对住院的要求,如诊疗、护理是否满意。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请专科医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与其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治疗方案。根据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使患者心态保持健康、配合治疗,尽早痊愈。康复出院时,全科医生应征求专科医生的意见,以便回社区后进一步管理。

作者:贺朝忠 邓建华

第二篇:社区医生社区获得性肺炎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医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认知状况。方法根据国内外社区获得性肺炎防治指南设计问卷调查表,共10道选择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和治疗知识。调查对象为60名社区医生。问卷调查表由接受调查的社区医生当场独立完成。结果 妊娠期肺炎抗菌药物选择的正确率最低(16.7%,10/60),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必备条件答题正确率最高(65.0%,39/60)。其余问卷调查题目答题正确率为23.3%-58.3%。大学学历和中高级职称社区医生的少数题目答题正确率分别高于大中专学历和初级职称社区医生。结论社区医生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认知水平较低,有必要加强社区医生相关知识培训。

[关键词]肺炎;病原学;诊断;抗菌药物

[文献标识码]A [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城乡常见疾病,也是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因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城市的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承担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保健工作。社区医生医学知识以及医疗技术水平是影响其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报道社区医生对抗生素认知方面尚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目性,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e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认识水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于2008年5月一11月,在科技活动进社区活动中对社区医生进行了CAP相关知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和柳州市柳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共60名。

1.2 调查方法 当场发放CAP问卷调查表,进行不记名调查,社区医生当场独立完成答卷后交给调查人员。调查表的全部问题都是选择题,调查内容主要根据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和美国胸科协会(ATS)“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以及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设计。具体题目:(1)长期居住老年公寓者罹患的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2)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都有咳嗽或(和)咳痰;(3)胸部x线片或CT检查是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必需项目;(4)某患者咳嗽咳痰,胸x线片发现肺部片状阴影,应诊断为肺炎;(5)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病原体是:A肺炎链球菌,B肺炎克雷伯菌,c肺炎支原体,D病毒;(6)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构成与患者的下列因素有关:A年龄,B基础疾病,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发生肺炎,其常见致病菌是:A大肠埃希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肺炎克雷伯菌,E真菌;(8)轻症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门诊抗菌治疗疗程为:A 3—5 d,B 5~7 d,c 7—10 d,D 10—14 d;(9)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目的是:A针对革兰阳性球菌,B针对非典型病原体,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妊娠期肺炎可以选用以下抗菌药物(多选题):A青霉素,B头孢菌素,c大环内酯类,D庆大霉素,E左氧氟沙星或者其他喹诺酮类。第1-4题为是非题,第5-9题为单项选择题,第lO题为多选题。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之间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的假设检验采用,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60名社区医生CAP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2.2 选择题错误类型 60名社区医生中,分别有10人(16.7%)、15人(25.0%)和4人(6.7%)选择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是CAP最常见病原体。而CAP病原体构成与年龄、基础疾病的关系,7人(11.7%)和4人(6.7%)分别回答与年龄和基础病无关,14人(23.3%)回答与两种因素无关。关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发生肺炎时最可能的致病菌,选择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者分别有2人(3.3%)、28人(46.7%)、12人(20.0%)和4人(6.7%)。轻症CAP门诊抗菌治疗疗程,分别有7人(11.7%)、8人(13.3%)和12人(20.0%)选择3—5 d、5—7 d、10—14 d。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的主要目的,24人(40.0%)选择针对革兰阳性球菌,9人(15.0%)选择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5人(8.3%)选择既不针对革兰阳性球菌也不针对非典型病原体。妊娠期肺炎抗菌药物选择,6人(10.0%)回答青霉素或头孢菌素之一和大环内酯类,18人(30.0%)回答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只选择青霉素、头孢菌素或者大环内酯类中任何一项者25人(41.7%),选择左氧氟沙星或者其他喹诺酮类者1人(1.7%),没有人选择庆大霉素。

2.3影响CAP认知结果的因素 60名社区医生中3人没有提供个人的学历和职称信息,其余57人提供了学历和职称信息。25名具有大学学历者第9题和第10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6.0%(14/25)和32.0%(8/25),32名大中专学历者则分别为28.1%(9/32)和6.3%(2/32),两项问题X2检验分别为X2=4.532(P=0.033)和X2=4.776(P=0.029)。(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或助理医师第9题正确率分别是25.8%(8/31),19.2%(5/26),X2检验为X2=8.860,P=O.003。不同学历和职称的其余各题回答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咳嗽或和咳痰是CAP常见症状,但并非所有CAP患者都有咳嗽或(和)咳痰。我国CAP防治指南也明确了CAP诊断标准中咳嗽或(和)咳痰不是诊断CAP的必备条件。接近半数接受调查的社区医生认为CAP都有咳嗽或(和)咳痰。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AP的必备条件,虽然本次调查对象对此问题回答正确率最高,但也仅达65.0%,而且超过半数的社区医生认为,患者同时具有咳嗽咳痰症状和胸片发现肺部片状阴影时就诊断为肺炎(第4题),却忽略了其他疾病也可以表现咳嗽咳痰和胸部片状影。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医生对CAP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存在错误认识。认为“CAP必有咳嗽咳痰”有可能会导致漏诊没有咳嗽咳痰症状的CAP;与此相反,对影像学在CAP诊断中作用认识不足则可能将具有咳嗽咳痰和肺部听诊有湿性啰音的所有患者都诊断为肺炎,将其他疾病误诊为肺炎。但将有咳嗽咳痰症状和胸片发现肺部片状阴影就诊断为肺炎,说明社区医生没有意识到CAP需要与有类似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刘又宁等调查我国城市CAP最常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次之为肺炎链球菌。但邻国日本多中心研究以

及我国台湾地区调查结果均以肺炎链球菌居CAP首位病原体,国内外CAP指南也将肺炎链球菌列为首位病原体。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中,25.0%的社区医生认为肺炎支原体是CAP首位病原体,只有51.7%认为肺炎链球菌是CAP首位病原体。年龄和基础疾病是影响CAP病原体分布的因素,接受问卷调查的社区医生回答正确率也仅为58.3%,23.3%社区医生认为CAP病因构成与年龄和基础疾病无关。支气管扩张症这类机构性肺疾病(structurelung disease)合并CAP时,其病原体多为铜绿假单胞菌,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社区医生回答正确率只有23.3%,仅次于对妊娠期CAP用药安全的认识(第10题)。上述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医生对CAP病原学构成特点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不足。由于绝大部分CAP初始治疗都是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在医疗设施简陋、缺乏病原学检查手段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尤其如此,所以CAP病原体判断错误有可能增加治疗失败率。

一般轻症CAP抗菌治疗疗程为7~10 d,受调查的社区医生回答正确率仅略超半数(第8题),提示社区医生对轻症CAP的抗菌治疗疗程掌握不足。CAP抗菌治疗疗程过短可能会延迟患者康复时间,而疗程过长不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几率,因此CAP抗菌治疗疗程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CAP重要药物,其抗菌谱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但近年来国内调查资料表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和A群B溶血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抗菌活性较强的阿奇霉素耐药率已经很高,治疗革兰阳性球菌的意义非常有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的意义主要是针对非典型病原体。本次调查结果中,认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是针对革兰阳性球菌或非典型病原体的社区医生各占40.0%,说明社区医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CAP意义认识不足,若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链球菌所致CAP,将极有可能导致无效治疗。

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险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将药物分为5类。A类最安全,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但此类药物没有抗菌药物;B类药物的动物及人类试验未证实对胎儿有危害,B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无味红霉素除外)抗生素属于此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孕妇用药安全性分级了解程度最低,只有16.7%了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以用于妊娠期CAP。所幸的是,只有1人认为喹诺酮类药物可以用于妊娠期CAP,没有人选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妊娠期CAP。

长期居住在公寓的老年人罹患的肺炎称为健康保健相关性肺炎(healthe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范畴,病原体构成和治疗均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相似。接受调查的社区医生只有23.3%回答正确,说明绝大部分社区医生都不了解近年提出的健康保健相关性肺炎这一概念的意义所在。

社区医生专业教育背景和医疗技术水平是影响其CAP认知水平的因素。接受问卷调查的社区医生中,本科学历社区医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CAP治疗中的作用和妊娠期CAP的用药选择的正确率都高于大中专学历者,高中级职称社区医生对妊娠期CAP的用药选择的正确率也高于初级职称医生,说明更多的医学教育确能提高社区医生CAP认知水平。

总而言之,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医生对CAP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不足,加强社区医生医学再教育实属必要。

作者:秦志强 黄桂香 韦彩周 黄国兰 龙胜泽

第三篇: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体系研究

摘要: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解决全科医生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泰山医学院是山东省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基地,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两大基地针对转岗培训进行了积极探索,确立了城乡社区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1+3”培养体系,保证了城乡社区医生转岗培训的师资。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培养体系

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任务是为城乡居民提供融“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使城乡社区居民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国务院出台关于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以来,全国各省市根据本地区特色开展研究。泰山医学院被批准成为山东省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基地,于2011年率先在泰安市承办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班;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被批准成为山东省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开展了定向免费城乡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两大基地以城乡基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为泰安市城乡社区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人才为目标,开展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养工作,确立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目标,构建了“1+3”(基本要求+卫生服务能力体系、理论课程体系、技能培训体系)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培养质量,为促进泰安市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守护人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

一、确立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目标

从我国目前的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城乡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全科医生,不可能完全由医学本科生毕业后转化而来,更多的是基层医院的专科医生经培训转型成为全科医生。城乡基层医生身处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任务的基本力量来源,是城乡社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改革开放之前,为了适应农村医疗需要,我国曾培养了大批“一把草药治百病”、“身背药箱走千家”农村“赤脚医生”。然而,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和城乡人民健康需求的增高,“赤脚医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城乡基层社区急需全科医生。然而,照搬国外模式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城乡全科医疗人才短缺、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因此,通过乡镇医生转岗培训城乡社区急需的全科医生并不意味着降低高等医学教育标准,而是将现有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继续教育作为全科医生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

因为全科医生作为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需要承担基层预防保健、多发病常见病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因此,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方向就是面向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培养目标就是适应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在城乡基层社区开展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全科医学人才。

二、构建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1+3”培养体系

(一)落实并细化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基本要求

2012年7月,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组织制定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卫科教发〔2012〕48号)。在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年限和方式、培养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定。泰山医学院根据国务院、卫生部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结合山东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特色,开展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研究,制定了《泰山医学院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基本要求》,规定了转岗培训在职业道德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方面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从职业价值、职业态度、职业行为和伦理,交流与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方面提出转岗培训要求;从培养医学科学基础知识、群体健康方面提出转岗培训要求;从临床技能(含社区卫生服务技能)、沟通技能和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转岗培训要求。

(二)确立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体系

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关键是要使受训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未来全科岗位的要求。其中“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培育”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先导,“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养”是转岗培训的核心。泰山医学院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要求,确立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所必备的“卫生服务能力”体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职业价值趋同能力、医患交流沟通能力、医疗卫生团队合作能力、城乡社区适应能力、突发医疗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等。二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核心能力。包括现代临床思维能力、城乡社区流行病诊治能力、社区健康教育与家庭保健指导能力、急症处理和社区康复能力、重大疾病预防干预能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能力等。三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拓展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实用卫生统计能力、社区卫生管理能力、社区调研与学习创新能力、科研设计与发现能力等。

(三)设置了以培养高尚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素养的理论课程体系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学校根据《山东省乡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以“素质教育全程化、能力培养综合化”为原则,设置了医学伦理和医德教育与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理论课程体系。首先,医学伦理和医德教育模块。设置了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以适应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对全科医生亲情化、社会化的人文服务要求。其次,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设置了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专业课程群、全科医学与公共卫生法规课程群,进一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岗位要求。具体理论课程及学时分配如表1:

(四)设置了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技能培训体系

根据《山东省乡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鲁卫科教国合发〔2010〕3号)文件要求,临床医学基本技能培训阶段属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第二阶段见表2,共34个月,主要在临床各相关二级学科轮转,轮转期限为24个月。学员参加各轮转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然后转入8个月的专科定向培养阶段,根据培训医师专业方向进行专科培养;再在相关科室进行2个月的该专科临床技能训练。为了进一步贯彻好省里的文件精神,泰山医学院充分发挥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临床培训基地)的作用。设置实验实训课程群和实习实践课程群,强化培养受训学员的现代临床思维能力、社区多发病综合诊治能力及其拓展能力。通过实验实训、参加各轮转科室的医疗工作等环节的整体设计,实现临床技能全科化、服务技能社区化的要求。

三、保障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师资队伍

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没有合格的全科医学教师就培养不出合格的全科医生。学校承担城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的师资队伍主要是校本部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教学院部系的专任教师和附属医院的临床专科医师,他们不但拥有全科医学的教学理念和全科医学的思维模式,还掌握充足的临床专业实践技能。为了科学制定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培养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学校按照“内培、外引、稳定”的建设思路,分批分期选派专业教师和附属医院临床医师参加卫生部和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师资培训,并与本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实践基地联合互动,通过集中培训学情质量评价、教学查房示范等形式提高师资的带教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德安,孙保各,唐兢,等.上海徐汇区家庭病床服务与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思考[J].当代医学,2012(01).

[2]沈海英.全科医生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

[3]彭杰.群众是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J].中国乡村医药,1999(06).

[4]杨巧媛,王家骥.关于高校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04).

*本文系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开展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鉴定,推进医疗市场规范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3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司庆燕、陈士福,泰山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所;韩子强,泰山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本文通讯作者韩子强)

作者:司庆燕 韩子强 陈士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图书馆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内隐学习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