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数据库复习资料

2023-07-01

第一篇:access数据库复习资料

Access数据库复习资料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ccess数据库复习资料

1.ACCESS的窗体对象是什么?按其应用功能的不同,将ACCESS窗体对象分为哪几类?答:窗体是Access为用户提供的人机交互界面,是用户为数据库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窗体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输入、编辑、查询、排序、筛选、显示及应用程序的执行控制。按其应用功能的不同,将窗体对象分为如下四类:控制窗体、数据操作窗体、信息显示窗体和交互信息窗体。

PS: 窗体的作用: 显示编辑数据、数据输入、控制应用程序流程、打印数据

在ACCESS2007的环境下,窗体具有六种类型的视图:设计视图 布局视图 窗体视图 数据表视图 数据透视图视图 市局透视表示图

2.简述压缩和修复数据库的必要性 删除数据库对象是数据库操作中常用的操作,但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碎片,而压缩数据库文件实际上就是重新组织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从而消除碎片,重新安排数据,回收磁盘空间,达到优化数据库的目的。在对数据库进行压缩之前,Access会对文件进行错误检查,一旦检测到数据库损坏,就会要求修复数据库。修复数据库可以修复数据库中的表、窗体、报表或模块的损坏,以及打开特定窗体、报表或模块所需的信息。

3.简述ACCESS2007安全性的新增功能 1)增强的查看数据能力。在Access 2007中,则不必判断是否启用数据库就可以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时打开并查看数据。 (2)更高的易用性。 (3)信任中心。 (4)更少的警告消息。 (5)以新方式签名和分发文件。 (6)加密工具的算法更强大。

4.ACCESS2007中的窗体共有几种视图?ACCESS2007中的窗体“设计视图”窗口中,窗体有5个节,他们分别是什么?六种视图:设计视图、布局视图、窗体视图、数据透视表示图、数据透视图视图、数据表视图。

5.VBA中变量的命名规则是怎样的?常见的数据类型有哪些?VBA中常见的数据类型有哪里并写出其储存空间多大?命名规则:只能以字母或汉字开头;不能用VBA关键字;变量名不区分大小写;以字母、数字、汉字或下划线组成,长度不能超过255个字符。整型 长整型 字符串 单精度型 双精度型 货币型 日期型 变体型

6.VBA中有三种基本的程序控制结构,请写出结构中常用的语句?每种结构的特点是怎样的?Goto语句,if…then语句,if…then…else语句,select case语句,for循环语句,do…loop语句。

7.窗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显示和编辑数据,数据输入,控制应用程序流程,打印数据,信息显示。

8.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数据集中控制,

2)数据独立,

3)数据共享,4)减少数据冗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5)数据结构化,6)统一的数据保护功能,

9.简述层次 、网状、关系三种常用的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是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树型结构,下层记录是上层记录中某元素的细化。

网状模型

有一个以上记录类型没有父结点;至少有一个记录类型多于一个父结点。用这种网络结构表示记录类型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用二维表格的形式描述。一个关系可以看作一个二维表,表中每一行是一个记录,每一列是一个字段。

10.什么是数据模型?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哪几种?各种数据模型有什么特点?数据模型是指具有联系性的相关数据总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关系排列,从而构成一定的 结构,对这种结构的描述就是数据模型。层次模型(艺术性结构表示数据间的关系)、网状模型以网络结构表示节点间的关系)、关系模型以二维表表示数据间的关系)。 12.试解释关系数据库中的以下术语:关系、元组、属性、关键字。 13.试述不少于二种窗体控件的功能。

14.数据库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是什么?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人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管理阶段

人工管理的特点就是使用计算机管理数据,速度加快,效率提高。但其基本特征(现在看来也是缺陷)就是数据与应用一一对应,基于物理方式存取数据,用户必须掌握数据在计算机中确切的存储地址和存取方式。(

? 文件系统阶段

(一)数据长期保存

(二)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

(三)应用程序与数据文件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四)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 数据库系统阶段

(一)数据高度结构化

(二)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于扩充

(三)数据独立性高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

14.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2、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4、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5.数据库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DBS)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DBA)。 也可以用公式表示为:DBS=DB+DBMS+DBA

16.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管理方式 9 | 评论(5)

17.打印1-500以内的能同时满足用8除余3,用9除余4的所有整数。

18.输入两数X和Y,求X除以Y的余数(余数放入C中) 19.任意输入三个整数,求其中间数。

1,有哪几种运行宏的方法?

运行宏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直接运行宏,将宏绑定到控件上由控件触发宏的运行,在一个宏中调用另一个宏,自动运行宏。 2,什么是数据模型?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哪几种?各种数据模型有什么特点?

特点:数据模型是指具有联系性的相关数据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关系排列,从而构成一定的结构,对这种结构 的描述就是数据模型。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以树形架构表示数据间的关系;网状模型以网络结构表示结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点间的关系;关系模型以二维表表示数据间的关系. 3,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每一个字段不可再分。同一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关系中不能有完全相同的元组。同一关系中属性的次序无关,元组的次序无关。 4,如果表中一个字段不是本表的主关键字,而是另外一个表的主关键字或候选关键字,这个字段为:外部关键字。

5,在关系运算中,要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属性组成的新关系,该关系运算称为:投影。

6,在关系数据库中,基本的关系运算有3种,它们是选择,投影和:连接。

7在关系数据库中,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该操作可称为:选择。

8,在关系运算中,查找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的运算称为:选择。 9,三个基本的专门的关系运算是:选择,投影,连接。 10,在E-R图中,菱形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11,在关系数据模型中,二维表的行称为元组,二维表的列称为:属性。

12,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自定义完整性。

13,在数据库技术中,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那么学生和可选择课程的联系是:多对多。 14,在E-R图中,矩形表示:实体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5,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的是关系 16,在二维表中,元组的分量不能再分成更小的数据项,

17,有一个学生选课的关系,其中学生的关系模式为:学生(学号,姓名,班级,年龄),课程的关系模式为:课程(课号,课程号,学时),其中的两个关系模式的键分别是学号和课号,则关系模式选课可定义为:选课(学号,课号,班级) 18,在关系A(S,SN,和关系B(D,CN,NM)中,A的主关键字是S,B的主关键字是D,则称D是关系A的外码。

19,一个工人可管理多个设备,而一个设备只被一个个人管理,则实体“工人”与实体“设备”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20,在E-R图中,菱形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17.什么是数据模型?常营的数据模型有几种?有什么特点? 答案:数据模型是指具有联系性的相关数据总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关系排列,从而构成一定的结构,对这种结构的描述就是数据模型

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以树形结构表示数据间的关系,网状以网络结构表示节点间的关系,关系模型以二维表表示数据间的关系

18.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1每一个字断不可再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同一个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

3.关系中不能有完全相同的元组

4.统一关系中属性的次序无关,元组的次序无关

19.(1).在关系运算中,要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该关系运算称为(

) -----答:投影

(2).在关系数据库中,基本的关系运算有3种,他们是选择、投影和(

) -----答:连接

(3).在关系数据库中,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该操作可称为(

) -----答:选择

(4).在关系运算中,查找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的运算称为(

) -----答:选择

(5).三个基本的专门的运算是(

) -----答:选择、投影、联接

20.(1)一个数据库有若干个()组成,一个数据表有若干个()组成,每一个记录有若干个以字段属性加以分类的()组成 ------数据表,记录,数据项

(2)在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时,E-R图中的属性常被转换为关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的属性,联系通常被转换为() ------关系

(3)数据库中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 -----数据库设计

21. (1)在ACCESS2003及早期版本中建立的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是() --------MDB (2)在ACCESS2007中建立的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是() --------accdb

1查询设计视图窗口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半部分为字段列表区 下半部分为 (设计网络)

2在交叉表查询中,只能有一个(列标题)值,但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行标题)

3在创建查询时,有些实际需要的内容在数据源的字段中并不存在 但可以通过在查询中增加(计算)完成

4将1990以前参加工作的教师职称改为副教授(更新查询)

5查询建好后要通过(运行)

6所有的查询

都可以在(SQL)视图中创建

7DELETE语句中不指定WHERE(删除所有记录 ) 8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包括(多对多)

9(运算符)是组成查询准则的基本元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0操作查询共有4种类型

分别是

(更新查询)

11 什么是选择查询

什么是操作查询

??选择查询是根据指定的查询条件

从一个或多个表获取满足条件的数据

并且按指定迅速显示数据

选择查询还可以将记录进行分组

并计算总和

计数 平均值及其他类型的总计

操作查询不仅可以进行查询

而且可以对在一个操作对表中的多条记录进行添加

编辑和删除等修改操作 12 GROUP BY 对查询进行分组

13 用于计数的函数

COUNT()SUM()AVC() 14 不指定WHERE (删除所有记录)

15ORDER BY 用于结果进行(排序)

16HAVING必须和(group by)一起使用

17用(order by)对查询的结果进行排序

18实现查询表名为图书表中所有记录(* from 图书表)

19用于实现运算(WHERE)

20Distinct表示(检索要去除重复的所有远组)

21 年龄FROM职员表WHERE姓名LIKE李% 意思为(找出职员表中职员的名字和年龄)

22 DESC表示 (降序排列)

23 数据库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是什么

各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

层次型和网状型

关系型数据型

一数据模型和数据管理功能为特征

面向对象

Iu

1、(参照完整性)是一种系统规则,ACCESS可以用它来确保关系记录表中的记录是有效的,且可以确保用户不会在无意间删除或更改重要的数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ACCESS提供了两张字段数据类型保存文本或文本和数字组合的数据,这两种数据类型是文本和(备注)。

3、(掩码)规定数据的输入模式,具有控制数据输入功能。

4、多字段排序时,排序的优先级是(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多、数据类型间区别大)。

5、要建立两个表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两表的(索引和关键字)来创建。

6、如果再查询的条件下使用“[]”,其含义是(通配方括号内任一单个字符)。

7、在ACCESS中要再查找条件中与任意一个数字字符想匹配,应使用的通配符是(#)

8、学生学号由9位数字组成,其中能包含空格,则学号字段的输入掩码是(0)

9、ACCESS数据库中的字节(Byte)数值类型在数据库中占(1)字节. 10如何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规则)

11、查询视图设计窗口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字段列表区”,下半部分为(设计网格)。

12、在交叉表查询中,只能有一个(列标题)和值,但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行标题)

13、在创建查询时,有些实际需要的内容在数据源的字段中并不存在,但可以通过在查询中增加(计算)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4、将1990年以前才加工作的教室职称全部改为副教授,则适合使用(更新查询)查询。

15、查询建好后,要通过(运行)得查询结果。

16、所有的查询都可以在(SQL)视图中创建修改。

17、DELETE语句中不指定WHERE,则(删除所有记录)

18、表与表的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类型

19、(运算符)是组成查询准则的基本元素。

20、操作查询共有4种类型,分别是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和生成表查询。

21、什么是选择查询?什么是操作查询?

答:选择查询是根据指定的条件查询条件,从一个或多个表获取满足条件的数据,并且按指定的顺序显示数据,选择查询还可以将记录进行分组,并计算综合,计数,平均值以及其它类型的总计,操作查询不仅可以进行查询,而且可以对一个操作中的对表中的多条记录进行添加、编辑、删除等修改操作。

Iu

1、(参照完整性)是一种系统规则,ACCESS可以用它来确保关系记录表中的记录是有效的,且可以确保用户不会在无意间删除或更改重要的数据。

2、ACCESS提供了两张字段数据类型保存文本或文本和数字组合的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据,这两种数据类型是文本和(备注)。

3、(掩码)规定数据的输入模式,具有控制数据输入功能。

4、多字段排序时,排序的优先级是(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多、数据类型间区别大)。

5、要建立两个表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两表的(索引和关键字)来创建。

6、如果再查询的条件下使用“[]”,其含义是(通配方括号内任一单个字符)。

7、在ACCESS中要再查找条件中与任意一个数字字符想匹配,应使用的通配符是(#)

8、学生学号由9位数字组成,其中能包含空格,则学号字段的输入掩码是(0)

9、ACCESS数据库中的字节(Byte)数值类型在数据库中占(1)字节. 10如何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规则)

11、查询视图设计窗口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字段列表区”,下半部分为(设计网格)。

12、在交叉表查询中,只能有一个(列标题)和值,但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行标题)

13、在创建查询时,有些实际需要的内容在数据源的字段中并不存在,但可以通过在查询中增加(计算)完,,,

14、将1990年以前才加工作的教室职称全部改为副教授,则适合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用(更新查询)查询。

15、查询建好后,要通过(运行)得查询结果。

16、所有的查询都可以在(SQL)视图中创建修改。

17、DELETE语句中不指定WHERE,则(删除所有记录)

18、表与表的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类型

19、(运算符)是组成查询准则的基本元素。

20、操作查询共有4种类型,分别是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和生成表查询。

21、什么是选择查询?什么是操作查询?

答:选择查询是根据指定的条件查询条件,从一个或多个表获取满足条件的数据,并且按指定的顺序显示数据,选择查询还可以将记录进行分组,并计算综合,计数,平均值以及其它类型的总计,操作查询不仅可以进行查询,而且可以对一个操作中的对表中的多条记录进行添加、编辑、删除等修改操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二篇:Access数据库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ccess)》教案

第一章 数据库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通过对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系统的组成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掌握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学会使用传统的关系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

教学重点:并、交、叉、选择、投影、连接等关系运算的操作。

教学难点: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一、数据库技术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二、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

2、网状模型

3、关系模型

三、关系数据库

1、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关系运算

学习与思考:

1、什么是关系、元组和属性。

2、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哪3种?各有什么特点?

3、任意一张二维表时候都是关系?为什么?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对数据库基本概念有所了解,能够掌握常见的三种数据模型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

第二章 Access关系数据库概述

第三章 创建数据库

教学目标:通过对Access关系数据库的描述,了解Access数据库的7种数据库对象;熟悉Access数据库的工作环境;掌握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掌握压缩和修复数据库、编码和解码数据库、设置密码等管理数据库的方法。

教学重点:Access数据库对象介绍。 教学难点:几种管理数据库的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一、Access的数据库对象

1、表对象

2、查询对象

3、窗体对象

4、报表对象

5、页对象

6、宏对象

7、模块对象

二、Access的工作环境

1、菜单栏

2、工具栏

3、状态栏

4、数据库窗口

三、创建数据库

1、人工创建数据库

2、利用向导创建数据库

四、管理数据库

1、压缩和修复数据库

2、编码和解码数据库

3、为数据库设置密码

学习与思考:

1、Access关系数据库包括哪几个数据库对象?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Access是一个同时面向数据库最终用户和数据库开发人员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3、简要叙述报表的打印预览视图和版面预览视图的异同。

教学小结: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使学生对Access数据库及其对象能够有基本了解,为后续可能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章 表

第一节 创建表

第二节 设置字段属性 第三节 定义主键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数据库中创建新表的5种方式;掌握表格设计视图的构成;掌握表格常用的几种字段属性的特点及设置;掌握数据库表格中主键的使用和特点。 教学重点:Access数据库中5种建表的方式。

教学难点:字段“格式”属性和“输入掩码”属性的设置。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创建表

1、使用“设计视图”创建表

2、使用“表向导”创建表

3、使用“数据表视图”创建表

4、使用“导入表”创建表

5、使用“连接表”创建表

6、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和字段说明

二、设置字段属性

1、“字段大小”属性

2、“格式”属性

3、“输入掩码”属性

4、“小数位数”属性

5、“标题”属性

6、“默认值”属性

7、“有效性规则”和“有效性文本”属性

8、“必填字段”属性

9、“新值”属性

10、“显示控件”属性

三、定义主键

学习与思考:

1、在Access中,可以采用哪几种方式创建表?采用“导入表”和“链接表”方式创建的新表在使用上有何差异?

2、如何设置表格的“格式”属性和“输入掩码”属性?

3、Access为何要为表定义主键?在创建表时是否一定要为表定义主键?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对数据库表格的创建方法,并且会通过设置表格字段属性来定义表格格式,从而掌握Access数据库中表格的使用。

第四章 表

第四节 建立索引

第五节 建立表间关系 第六节 使用数据表视图 第七节 编辑修改记录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Access数据库中索引的创建和作用;掌握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表间关系的创建条件和特点;掌握数据表视图的结构和使用;掌握数据表视图中记录的编辑。

教学重点:表间关系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难点:表间关系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一、建立索引

1、单一字段索引

2、多字段索引

二、建立表间关系

1、“关系”工具栏

2、建立表间关系

3、编辑表间关系

三、使用数据表视图

四、编辑修改记录

学习与思考:

1、在表中建立索引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建立多字段组合索引?

2、在Access中,为表建立一对一和一对多表间关系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对索引的建立和使用,表间关系的建立和使用,数据表视图的使用等概念,为进一步对数据库表格的掌握打好基础。

第四章 表

第八节 查找和替换记录 第九节 排序和筛选记录 第十节 格式化数据表视图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Access中查找和替换记录,掌握对记录的排序和筛选,掌握数据表视图的一系列格式化操作。

教学重点:格式化数据表视图操作。

教学难点:替换和查找记录操作字符通配符的使用。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查找和替换记录

1、查找记录

2、替换记录

二、排序和筛选记录

1、排序记录

2、筛选记录

三、格式化数据表视图

1、改变列宽和行高

2、编排列

3、隐藏和显示列

4、冻结列

5、设置网格线

6、设置立体效果

7、选择字体

学习与思考:

1、在Access中,如何对记录进行排序和筛选?

2、在Access中,可以对表格列进行何种操作?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掌握数据库数据表视图的各种操作,从而进一步了解和熟悉Access数据库。

第五章 查询

第一节 查询特点

第二节 建立选择查询 第三节 修改选择查询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5种查询对象;掌握选择查询设计视图结构特点;掌握查询条件和字段属性的设置;掌握数据库表格中主键的使用和特点。

教学重点:选择查询设计视图结构。

教学难点:查询条件的设置。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查询的特点

二、建立选择查询

1、建立选择查询

2、选择查询设计视图结构

3、运行选择查询

4、输入查询条件

5、设置字段属性

6、建立计算表达式

三、修改选择查询

1、撤销字段

2、插入字段

3、移动字段

4、命名字段

学习与思考:

1、选择查询设计视图可以大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在选择查询设计视图中,QBE设计网格共有哪些行?结合实例详细说明各行的作用。

3、在Access关系数据库中,查询对象分为哪几种?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对选择查询设计视图结构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为了解乃至掌握选择查询奠定基础。

第五章 查询

第四节 建立汇总查询 第五节 建立交叉表查询 第六节 建立参数查询 第七节 建立多表查询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汇总查询的特点和建立;掌握交叉表查询的特点和建立;掌握参数查询条件的设置和使用;掌握多表查询的使用和建立条件。

教学重点:多表查询的建立。

教学难点:汇总查询的建立。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建立汇总查询

1、十二种汇总查询特点设置

二、建立交叉表查询

1、行标题和列标题设置

2、汇总选项

三、建立参数查询

1、参数的设置

四、建立多表查询

1、永久性表间关系

2、临时性表间关系

学习与思考:

1、参数查询的设置?

2、永久性表间关系和临时性表间关系的建立。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能够掌握汇总查询汇总选项的使用,参数查询参数的设置,多表查询中表间关系的建立,从而为掌握查询进一步打好基础。

第五章 查询

第八节 使用查询向导 第九节 操作查询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汇总查询的特点和建立;掌握交叉表查询的特点和建立;掌握参数查询条件的设置和使用;掌握多表查询的使用和建立条件。

教学重点:多表查询的建立。

教学难点:汇总查询的建立。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使用查询向导

1、简单查询向导

2、交叉表查询向导

3、查找重复项查询向导

4、查找不匹配项查询向导

二、操作查询

1、更新查询

2、生成表查询

3、追加查询

4、删除查询

学习与思考:

1、操作查询和选择查询的区别是什么?

2、四种操作查询的功能。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能够掌握查询向导的使用,操作查询的建立和使用,最终达到对查询的熟练使用。

第六章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第一节 SQL概述 第二节 数据定义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建表、修改表结构、删除表等SQL编程语句的使用。

教学重点:CREATE TABLE建表语句的使用。

教学难点:ALTER TABLE修改表格结构语句的使用。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SQL概述

1、SQL的特点

2、SQL的功能

二、数据定义

1、数据类型

2、创建表CREATE TABLE

3、修改表结构ALTER TABLE

4、删除表DROP TABLE 学习与思考:

1、SQL的特点是什么?

2、SQL有什么功能?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创建表、修改表结构、删除表等SQL编程语句的使用。

第六章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第三节 数据更新 第四节 数据查询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等SQL编程语言的使用;掌握简单查询的使用;熟悉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的使用。

教学重点:INSERT INTO插入数据语句的使用。 教学难点: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语句的使用。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数据更新

1、插入数据INSERT INTO

2、修改数据UPDATE

3、删除数据DELECT FROM

二、数据查询

1、SELECT语句

2、简单查询

3、连接查询

4、嵌套查询 学习与思考:

1、数据更新SQL语句的使用。

2、SELECT查询语句的使用。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创建表、修改表结构、删除表等SQL编程语句的使用,会使用SELECT查询语句,能够使用SQL语句进行简单编程语句书写。

第七章 窗体 第一节 了解窗体 第二节 建立窗体

第三节 使用窗体视图创建窗体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创建窗体的两种常用方式;熟悉窗体的设计视图,熟悉窗体工具箱中常用的20种控件;熟悉窗体和控件的属性。

教学重点:窗体的设计视图。

教学难点:窗体工具箱中的常用控件。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窗体

二、建立窗体

1、使用“窗体向导”创建窗体

2、窗体的结构

三、使用设计视图创建窗体

1、进入设计视图

2、窗体控件工具箱

3、窗体和控件的属性窗口

4、窗体的设计实例

学习与思考:

1、窗体有几种视图,各有什么作用?

2、如何使用窗体的设计视图创建一个窗体?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能够熟悉窗体的常用创建方式,熟悉窗体控件工具箱中的常用控件,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第七章 窗体 第四节 在窗体中使用控件 第五节 使用自动套用格式 第六节 窗体外观修饰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窗体中选项组、组合框、列表框、命令按钮等控件的使用;掌握控件大小位置调整、文字美化等窗体外观的修饰。

教学重点:组合框控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组合框和列表框控件使用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在窗体中使用控件

1、控件的常用属性

2、在窗体中添加选项组控件

3、在窗体中添加组合框控件

4、在窗体中添加列表框控件

5、在窗体中添加命令按钮控件

6、更改控件标题

二、使用自动套用格式

三、窗体外观的修饰

1、调整控件的大小和位置

2、修饰控件外观

3、美化文字

学习与思考:

1、窗体中常用的控件有哪些?如何使用?

2、如何在窗体中使用组合框控件?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能够掌握窗体中几个常用控件的使用,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窗体的设计和使用。

第八章 报表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报表的创建方式;掌握报表中控件的使用,报表数据的排序和分组汇总;熟悉报表中表达式的使用。

教学重点:报表中控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报表数据的排序和分组汇总。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报表

1、什么是报表

2、报表和窗体的区别

3、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报表

4、报表的视图

二、建立报表

1、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2、报表的结构

三、修改报表

1、打开已有报表进行修改

2、设计新报表

3、在报表中添加日期和时间

4、在报表中添加页码

5、在报表中添加线控件

四、报表数据的排序与分组汇总

1、数据排序

2、数据分组汇总

五、使用表达式

1、什么是表达式

2、创建表达式

学习与思考:

1、报表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2、如何对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组汇总?

3、什么是表达式?如何在报表中使用表达式?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能够掌握报表中几个常用控件的使用,从而能够更好的创建报表。

总复习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将本门课所讲的内容整理一遍,并指出复习重点。

教学重点:各章重点。

教学难点:各章难点。

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部分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参与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一、各章内容串讲 学习与思考:

所有复习资料

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对本门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再做一次加深理解。

第三篇:《数据库基础教案》-access

《数据库基础》教案

(56学时)

主讲: 专业: 班级: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了解每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划分依据,了解关系运算和关系规范化。

教学重点: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掌握数据模型的组成及组成要素;

掌握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及转化为数据库模式的方法 掌握关系运算的方法,了解各种关系运算的作用; 掌握函数依赖及关系规范化; 教学难点:

数据模型的含义 关系运算的运算规则 E-R图及转化规则

函数依赖及关系规范化 教学建议:

查看一些有关计算机科普方面的书籍或刊物或网站,多了解一些计算机的科普知识。知道一些计算机领域中的科学家的故事,对掌握本节内容有很多好处。 本讲内容概述:主要介绍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并简单介绍了分布数据库、并行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的基本特点。详细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关系运算,阐述了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和函数依赖及关系规范化。

涉及章节及安排:

1.1数据库与数据库系统(1学时) 1.2数据模型(1学时)

1.3 关系运算及关系完整性(1学时) 1.3 函数依赖及关系规范化(1学时) 思考与训练:

(1) 进行表的关系运算的作用是什么?

(2) 如果要显示所有数据库课程的成绩,需要进行什么运算?

(3) 如果要显示所有学生的姓名、课程名称和成绩,需要进行什么运算?

课后练习:第1章习题

1 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Access2003的新特点及开发环境,掌握Access2003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步骤,结合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了解数据设计的步骤及安全管理。

教学重点:

Access的工作环境 Access的数据库对象 Access数据库设计步骤

Access数据库的管理与安全 教学难点:

Access2003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Access2003数据库的管理和安全 教学建议:

结合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实例,课下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并实施数据库的管理与安全。

本讲内容概述:主要介绍了数Access2003的特点及开发环境,阐述了数据设计的步骤及方法,演示并练习数据库的管理与安全。 涉及章节及安排:

2.1Access2003基础(1学时)

2.2 Access2003开发环境(1学时) 2.3 Access2003数据库设计(2学时) 2.3 数据库的管理与安全(2学时) 思考与训练: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2)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管理与安全练习; 课后练习:第2章习题

2

第三章 数据库和表(10学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数据库的创建方法;掌握打开数据库的常用方法;理解并掌握数据库对象的删除、复制重命名、保存,并会用组来组织数据库对象; 2)学习并掌握使用向导创建表、使用输入数据创建表以及自定义表的方法,要求掌握字段名称定义、设置字段类型以及设置字段大小、格式字段属性的方法;

3) 学习并掌握在设计视图中进行小数位数、输入掩码、标题、默认值、有效性规则等字段属性设置的方法,掌握查阅列表和主键的创建方法,学会使用Access 2002的导入表、链接表和导出表功能。

4) 理解主键和外键的概念,了解表的关联类型,掌握定义表之间关联关系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参照完整性的概念和设置方法。

5) 熟练掌握直接向表添加记录、用自动窗体录入数据的方法,学会使用查找和替换功能提高数据修改的效率,理解排序和筛选的概念和实现它们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表的外观 教学重点:

掌握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据库打开方法;

了解数据库对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复制、删除、重命名、保存等基本操作;

理解数据库对象管理中“组”的含义,掌握用“组”组织数据库对象的方法。

使用向导创建表的方法; 使用输入数据创建表;

使用设计器创建表的方法; 设置字段类型的方法;

设置字段大小、格式的方法。 主键和外键; 表的关联类型; 定义表之间的关系; 参照完整性。 在表中录入数据;

使用自动窗体录入数据; 修改数据; 查找和替换; 排序与筛选; 表的行列操作。 教学难点:

数据库对象管理中“组”的感念及使用方法 使用设计器创建表; 设置字段格式。

输入掩码、有效性规则和有效性文本字段属性的设置; 创建查阅列表;

3 导入表和链接表。 表的关联类型;

定义和修改表间关系;

参照完整性的含义和设置方法。 排序与筛选。 本讲内容概述: 1)介绍在Access 2003中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打开数据库的方法及数据库对象的复制、删除、重命名和保存等操作方法 2)在Access 2003中使用向导创建表、使用输入数据创建表和使用设计器自定义表的方法,要求掌握对表字段大小和字段格式这两种字段属性进行设置和修改的方法以,熟练掌握对表中字段的各种操作。

3)介绍小数位数、输入眼码、标题、默认值、有效性规则、有效文本以及索引等字段属性的设置方法。介绍了查阅列表、主键的创建方法,此外还要了解使用Access 2003的导入功能利用外部数据创建表的方法和过程,介绍了链接表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对Access 2003的导出功能作了介绍。

4)介绍了主键和外键的概念、创建索引的方法和过程,讲解数据表之间关联关系的建立和修改的方法,并讲述了参照完整性的概念。 5)介绍在数据表视图下对表中数据进行各种编辑的方法,此外还介绍了查找和替换数据的方法,讲解了排序和筛选的作用和用法,最后介绍了表的外观设置方法。

涉及章节及安排:

3.1创建数据库(2学时) 3.2建立表(2学时) 3.3维护表(2学时) 3.4操作表(2学时) 3.5数据表的关联(2学时) 思考与训练:

(1) 使用向导创建的数据库有什么优、缺点?

(2) 使用向导创建表与使用设计器创建表有什么不同?使用设计器创建表有什么优势?

(3) 设置字段格式的重要性是什么? (4) 先输入数据还是先建立关系?

(5) 参照完整性和级联更新的关系是什么? (6) 修改表中数据的字体样式有哪些方法? (7) 冻结列和隐藏列有什么作用? 课后练习:第3章后习题

4 第四章 数据查询和第五章SQL语言(10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查询的概念及其意义,了解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和操作查询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使用向导和使用设计器创建选择查询的方法。 2) 理解参数查询的含义,掌握参数查询的操作过程,明确参数查询在查询准则确定方面的不同之处。理解交叉表查询的概念和创建方法,并会使用交叉表查询实现字段数据的汇总。

3) 介绍查询表达式中的运算及查询表达式的构建方法,介绍表达式的常见应用;详细介绍计算字段的含义及创建、使用方法。

4) 理解并掌握四种操作查询的创建方法,了解使用SQL可以实现所有查询这一事实;理解各种操作查询的使用场合和功能;掌握使用SQL创建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子查询等特定查询的方法和相应的SQL语句格式。

教学重点:

查询的定义和作用; 查询的种类;

使用向导创建选择查询; 使用设计器创建选择查询。 创建参数查询;

使用向导创建交叉表查询; 使用设计器创建交叉表查询。

表达式中的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连接运算符; 表达式在查询中的应用;

用设计视图在查询中创建计算字段。 创建生成表查询; 创建更新查询; 创建追加查询; 创建删除查询; SQL语句介绍; 创建SQL查询。 教学难点:

在设计视图中创建和修改查询的方法; 创建单表和多表查询的方法; 查询准则的确定方法。 创建参数查询;

使用设计器创建交叉表查询。 查询表达式; 计算字段的创建。 SQL语句格式; 创建SQL查询。 本讲内容概述:

1)主要介绍查询的定义和作用,介绍常见查询种类。重点讲述选择查询的创建方法,创建方法主要有两种:使用向导创建和使用设计器创建选择查询。

5 2)介绍主要介绍选择查询之参数查询的实现方法,并详细介绍交叉查询的含义和创建方法。

3) 介绍查询表达式中的运算及查询表达式的构建方法,介绍表达式的常见应用;详细介绍计算字段的含义及创建、使用方法。

4) 介绍生成表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删除查询这四种操作查询的含义和创建方法,并介绍了SQL结构化查询的主要语句,详细说明使用SQL实现联合查询、传递查询等特定查询的方法。 涉及章节及安排:

4.1 查询的概念和目的(1学时) 4.2 建立查询的方式(1学时) 4.3 查询设计器的使用(2 学时) 4.4设计各种查询(2学时) 4.5 查询的保存与运行 (2学时) 4.6创建SQL查询(2 学时) 4.7创建操作查询(2学时) 思考与训练:

1)在查询向导中,明细与汇总的含义和区别是什么? 2)怎样在未建立关系的表间建立临时关系?

3)参数查询在查询准则的确定上有什么特点和好处?

4)交叉表查询中,对于交叉表中主题“值”部分的对应“总计”单元格能否设置为“Group By”?

5)计算字段的本质是什么?

6)操作查询与其它查询有什么不同?起什么作用? 7)使用SQL语句可以实现所有查询吗? 课后练习:第

4、5章习题

6

第六章 窗体 (6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窗体的作用和分类,熟悉各种窗体的用途。掌握创建窗体的两种方法:使用向导创建窗体和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2)了解常用控件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及属性设置方法,学会使用控件实现常见功能。 了解窗体上控件布局调整的方法。 3)了解子窗体的概念,掌握嵌入式子窗体和弹出式子窗体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使用窗体添加、删除和编辑数据的方法;掌握在窗体中实现对记录的查找、筛选和排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窗体的定义和作用; 窗体的分类;

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常用控件的种类和用途;

常用控件的功能和属性设置; 窗体控件布局调整方法。

子窗体的种类、用途和创建方法;

使用窗体向数据库中添加、删除和编辑记录; 在窗体中实现查找、筛选和排序。 教学难点:

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嵌入式子窗体、弹出式子窗体的使用; 在窗体中实现筛选和排序。 本讲内容概述:

1)主要介绍了纵栏式窗体、表格式窗体、数据表窗体、子窗体、弹出式窗体、数据透视表窗体、数据透视图窗体七种类型的窗体。并介绍了两种创建窗体的方法:使用向导创建窗体和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2) 主要介绍了常用控件的种类和用途,并详细介绍了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说明了窗体上调整控件布局的方法。

3) 介绍了嵌入式子窗体和弹出式子窗体的概念及创建、使用方法,介绍了在窗体中实现对记录数据进行常规操作的方法。 涉及章节及安排: 6.1认识窗体(1学时) 6.2 创建窗体(1学时) 6.3 窗体的设计与技巧(2学时) 6.4 创建主子窗体及设计(2学时) 思考与训练:

(1) 窗体的作用是什么? (2) 窗体控件可分为几大类? (3) 如何设置控件属性?

7

第七章 报表(8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报表的定义和作用,熟悉报表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熟练掌握使用向导设计报表和使用设计器设计报表的方法;了解使用报表的用途。 2) 掌握利用对记录排序和分组来设计报表的方法,理解排序和分组对报表的重要性;理解条件格式、控件和函数对增强报表的作用并掌握其使用方法;了解特殊报表的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报表的定义;

报表的构成及各部分作用; 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 对记录排序和分组; 使用条件格式增强报表; 使用空间和函数增强报表; 创建特殊报表。 教学难点:

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 设计排序和分组报表; 创建特殊报表。 本讲内容概述:

1)主要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报表打印功能的主要对象--报表对象,介绍了报表的定义、构成方式及创建报表的方法。 2) 介绍了通过向报表中添加分组和排序、设置条件格式和使用空间来增强报表的逻辑性、功能和层次感。此外,还介绍了创建和设计特殊报表的方法。 涉及章节及安排: 7.1 认识报表(2 学时) 7.2 创建报表(2 学时) 7.3 编辑报表、报表排序和分组,使用计算控件(2学时) 7.4 创建子报表、多列报表(2 学时) 思考与训练:

(1) 报表与窗体有什么不同? (2) 报表的作用是什么?

(3) 怎样对分组的数据实现强制分页? 作业:第7章习题

8

第八章 数据访问页(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访问页的概念和作用,熟悉数据访问页的类型分类,掌握使用向导和设计器创建和设计数据访问页的方法,并了解数据访问页的使用。此外,了解并掌握利用控件设计特殊的数据访问页的方法,学会分组数据访问页的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数据访问页概述; 数据访问页类型;

使用向导创建数据访问页; 使用设计器创建数据访问页; 数据访问页的编辑; 分组数据访问页的设计。

教学难点:

创建数据访问页; 数据访问页的设计。

本讲内容概述:主要介绍数据访问页的概念和作用,数据访问页的种类;阐明了数据访问页的创建方法和过程;说明了如何在数据访问页中使用控件的方法和作用。 涉及章节:

8.1数据访问页概述(1学时) 8.2创建数据访问页(1学时)

8.3使用设计视图修改数据访问页(1学时) 8.4数据访问页的使用(1学时) 思考与训练:

(1) 数据访问页的文件格式? (2) 数据访问页的作用是什么? 课后习题:第8章习题

9

第九章 宏(4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宏的本质和定义,了解宏的作用,熟悉宏组和条件宏的基本概念;掌握创建宏、宏组和条件宏的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学会创建和使用AutoExec宏。 教学重点:

宏、宏组和条件宏的概念;

创建宏、宏组和条件宏的方法,理解其用法;

理解AutoExec宏与AutoKeys宏的使用方法和创建过程; 能根据需要创建宏。

教学难点: 宏的原理; 宏的创建。

本讲内容概述:主要介绍宏的基本概念以及宏组、条件宏的定义;详细介绍了创建宏的基本方法和使用方法。 涉及章节及安排

9.1宏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学时) 9.2创建宏(1学时) 9.3宏的运行(0.5学时) 9.4常用宏操作(0.5学时)

9.5对象事件属性简介及宏的综合应用(1学时) 思考与训练:

(1) 宏的本质是什么? 课后练习:第9章习题

1 0

第十章 VBA编程(6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模块的本质和定义,了解模块与宏的区别,理解VBA的程序框架,熟悉并掌握VBA的编程环境。了解并掌握VBA中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数组等基本概念,并熟练掌握它们的定义、使用方法。 2) 理解并掌握VBA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语法定义和使用特点,会设计实现基本的算法,能实现二选

一、多选一及迭代等常用程序结构。

3)理解并掌握VBA中Sub过程、自定义函数及事件过程的创建方法,了解创建类模块的过程,掌握类模块的用法,同时掌握标准模块的创建方法;此外,理解并掌握将宏转换为VBA代码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简单登陆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重点:

模块的概念; 过程与函数;

Visual Basic开发环境;

VBA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数组。 顺序结构语句;

条件结构语句与选择结构语句; 循环结构语句。

创建自定义Sub过程; 创建自定义函数; 创建事件过程;

创建于窗体和报表相关的类模块; 创建与窗体和报表无关的类模块; 创建标准模块;

宏转换为VBA代码。 教学难点:

过程与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VBA的数据类型、变量和数组。 条件结构语句与选择结构语句; 循环结构语句。 创建过程和函数; 创建类模块。 本讲内容概述:

1)主要介绍模块的定义、模块与宏的区别、过程、事件过程等模块的基本概念,讲述了VBA的Visual Basic的开发环境,重点介绍VBA程序设计基础中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数组等概念。 2)介绍VBA程序设计中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语句的格式和使用方法,介绍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法,阐明了程序中基本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1 1 3) 介绍自定义Sub过程、自定义函数和事件过程的创建过程和方法,创建与使用类模块的方法,标准模块的创建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将宏转换为VBA代码的方法。

涉及章节:

10.1 VBA概述(1学时)

10.2 VBA编程语言基础(2学时) 10.3 模块的使用(2学时) 10.4事件过程及应用举例(2学时) 思考与训练:

(1) VBA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有什么关系? (2) 窗体和报表的本质是类模块吗? 课后练习:第10 章习题

1 2

第四篇:access创建数据库-教案

创建数据库

计算机组

余金光

一.教学重点 1.数据库的创建方法 2.退出数据库 二.教学难点

打开数据库的方法和退出关闭数据库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通过多媒体播放和access数据库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认识access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入新课

结合上面的视频内容,分析access在示例中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进而引申出access数据库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创建数据库。

3.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通过PPT的播放,让学生直观了解数据库的创建方法: 1.“文件”>>“新建”>>“空数据”、“根据现有文件”、“本机上的模板”、“office online模板...”

2.数据库的打开和关闭 由于新创建的数据库文件在退出access2003前默认是打开的,使用其他的数据库文件或新建数据库已关闭的,需要打开数据库文件。

通过过媒体演示,让学生观看具体的创建和打开关闭方法。并根据教师的演示,让学生通过学生机进行实际演练,对在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的创建、打开和退出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同学们能够直观形象的对该课程的知识具备了初步和认识和简单的操作能力,同时要求同学们在课下要多加思考其他与数据库创建有关的内容,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第五篇:Access数据库重点知识总结

8.1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8.1.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一、数据库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管理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用时直接输入,算完后结束。

文件系统管理阶段,数据单独保存在文件中(如第六章的文件),这种形式的数据共享只能以文件为单位;缺点是数据大量重复,同时给数据维护带来很多麻烦,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出现数据的统一管理,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产生和发展了数据库技术。

二、数据库的特点

数据库是为满足多个应用系统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在计算机中建立起来的相关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结构化的,数据是面向全局的,数据是可以共享的。在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数据以数据库为中心,数据与程序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具有数据重复少,独立性高,完整性、并发性和可恢复性等优点。

三、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从广义上讲,一个数据库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物理设备)、系统软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软件五部分组成,涉及到的人员有数据库管理员、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

五部分为:

1、计算机硬件(物理设备)。

2、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各种语言的编译程序等)。

3、数据库(用来存放数据的文件,它是一个容器,在一个库中可以有许多的表、查询、窗体等)。

4、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创建数据库,对库中的数据进行编辑)。

5、应用软件(用Vb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

数据库系统投入运行,必须要有人去维护(称为数据库维护人员);编写这些应用软件必须要有软件人员来完成;最后使用这些软件的前台人员(终端用户)。

8.1.2 数据库系统的分层结构

从数据独立性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通常抽象为物理层、逻辑层和视图层这样三层结构。物理层的具体实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借助操作系统的功能来完成。逻辑层用于描述数据库中应该包括哪些数据以及数据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它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描述,也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视图层也叫外模式,它是特定用户和应用程序的数据视图,是数据库中与某一应用有关的部分数据的逻辑表示。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视图,也反映了不同需求的用户从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数据库。

在Access数据库系统中,物理层存储由DBMS全权负责,基本上不需要应用程序员和用户关心,逻辑层由数据库中的所有的表组成,而视图层由特定的查询和应用程序组成。

8.1.3 关系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工具。一组严格定义的概念集合,它们精确地描述了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对数据的操作以及有关的语义约束规则。

(1)概念数据模型

面向现实世界和终端用户,不依赖具体的DBMS,是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抽象。主要用于需求分析,常用的概念模型有:实体-关系(E-R)模型。

例如:

关系模式:

职工(编号,姓名,性别,籍贯)

(2)逻辑数据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则是面向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人员,

与DBMS密切相关,主要用于数据库及其应用程序的开发实现。

常用的逻辑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关系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模型。例如:

职工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籍贯

1001

李平

山西

1002

王林

河南

2001

赵新

广东

(3)物理数据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用来反映数据的物理储存结构,对应于数据库系统的物理层。物理数据模型不但与DBMS有关,还与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等有关。主要面向DBA,用于提高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性能。

关系数据模型数据库:

关系数据模型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系统模型,常见的关系数据库有Oracle、DB

2、Sybase、SQL Server等大中型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也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关系模型中采用相互关联而又互相独立的多个二维表格来反映各种数据关系。所有数据元素都存在于称作“关系”的二维表格中,这些表以行和列的形式来组织数据,从而简化了数据的存取和操作。

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这种用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数据模型。

仓库表:

仓库号

城市

面积

WH1

北京

370

WH2

上海

500

WH3

广州

300

WH4

武汉

400

职工表:

仓库号

职工号

工资

WH2 E1 1220

WH1 E3 1210

WH2 E4 1250

WH3 E6 1230

WH1 E7 1250

在关系模型中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元组(一条记录)。表中的列称为属性或字段,列的名字称为属性名,在列中填写的数据称为属性值。在关系模型中,表的每一列的数据类型必须一致,一个列所有可能的取值就称为属性域。属性名、属性域、属性值是彼此密切联系但又存在明显差别的概念。特点为:

① 一个关系必须规范化,在一个关系中每个属性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单元;

②在一个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字段名);

③关系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记录);

④在一个关系中元组的次序无关紧要;

⑤在一个关系中列的次序无关紧要,通常重要的关键字在左边。

一个具体的关系模型由若干关系模式组成,在一个数据库中包含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多个表,这个数据库文件就代表一个实际的关系模型。

8.2 ACCESS集成开发环境

8.2.1 Access简介

Access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开始时,Microsoft将Access单独作为一个产品进行销售,在发行Office 97时,Microsoft将Access作为Office套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一起发布。最新版本Access 2003也已经开始随同Office 2003发布。

Access已经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

8.2.2 Access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Access的主工作窗口与Office其他软件的界面类似,由菜单、工具和若干任务窗口组成。

数据库包含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共七大对象,数据库中的数据来源是数据表,由数据表生成的查询和数据表一起构成了整个数据库中所有对象的基础数据来源。

一个数据库可分为三层:物理层、逻辑层和视图层。

Access物理层(数据库存储格式)就是一个名为.MDB的文件,由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不需要应用程序员和用户关心。

逻辑层对应数据库中所有的表和表之间的关联(如:仓库表和职工表以及表之间的关联)。

视图层由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等对象来实现(结果)。

查询以表作为数据源,按照一定的条件或要求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个外观形式与表一样的数据视图(也称虚拟表)。要注意的是查询不是真正的表。对于数据库表中保存的同一批数据(原始数据),用户可以通过查询按照不同的方式去查看、更改和分析。查询对象本身仅仅保存查询命令,它描述的是从逻辑层到视图层的映射关系。查询可作为窗体、报表的数据源。

窗体是开发人员提供给最终用户处理业务的界面,它的设计与实现与VB类似。

报表是供用户以打印格式输出数据的对象。

页用于查看来自Internet的数据。

宏是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指令的集合)。

模块与VB类似(标准模块),用于存放代码,以实现代码的重用。

8.2.3 Access数据库系统的建立

在Access中建立一个数据库系统大概有如下的主要步骤:

(1)根据用户需求建立表及其关系。

(2)设计用户视图,建立查询。

(3)设计交互界面,建立窗体、报表

(4)编写事件过程、模块等。

(5)测试、生成应用系统。

为了提高开发应用系统的效率,Access提供了一些常见的数据库应用模板,如订单入口模板、库存控制模板等。通过向导可自动建立一个数据库系统,步骤如下:

(1)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在“新建文件”任务窗格中的“根据模板新建”下,单击“通用模板”

(2)在“数据库”选项卡上,单击要创建的数据库类型的图标。

(3)在“文件新建数据库”对话框中,指定数据库的名称和位置,然后按照“数据库向导”的指导进行操作即可。

8.3 Access数据库的安全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数据库系统防止不合法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的能力。在Access环境中, “工具”菜单下“安全”菜单项 。

8.3.1 密码保护

Access数据库密码保护即对打开的 Access 数据库设置密码。设置密码后,打开数据库时将要求输入密码。

设置数据库密码 :

首先以独占的方式打开数据库对象。然后选择“工具”菜单中“安全”菜单项的“设置数据库密码”命令,打开设置数据库密码对话框输入密码。

8.3.2 用户级安全机制

8.3 本章小结

数据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阶段、文件阶段和数据库阶段。

数据管理是计算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数据库系统是数据管理的主要工具。一个数据库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软件五个部分组成,涉及到的人员有数据库管理员、软件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

数据模型是一组严格定义的概念集合,它们精确的描述了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对数据的操作以及有关的语义的约束规则。数据模型有三种: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关系数据模型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系统模型,Access使用的是关系模型,所以它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关系模型中采用相互关联而又互相独立的多个二维表格来反映各种数据关系,所有数据元素都存在于称作关系的二维表中。

Access数据库包含有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等对象,其中数据库物理层是后缀名为”.mdb”的文件,逻辑层对应的是数据库中所有的表以及表之间的关联,视图层由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等对象来实现。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数据库系统防止不合法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的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tfboys之悄悄的喜欢你下一篇:tfboys之走进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