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武汉长江大桥范文

武汉长江大桥的故事

武汉因地理位置特殊,被长江和汉水分成了武汉三镇。现在的长江和汉水上各架起了7座大桥,其中最老的一位便是长江大桥了。

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首座跨越“天堑”长江的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长江大桥北起汉阳蛇山,止于武昌龟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的首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双向铁路桥。它于1955年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

大桥的建设得到了苏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大桥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后来,因某种原因,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政府把专家们统统撤走了,图纸也带走了!最后的建设工作是在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主持下完工的。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描写长江大桥对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提升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水平。同时,对全国人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建设新中国的高潮是一个很大鼓舞。

周末,老爸带我去桥上参观,登上桥头堡,里头是用大理石贴的墙面,它有双层的屋檐,四角上翘,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琼楼玉宇”吧。

走到大桥中央,环顾四周,武汉三镇融为一体,尽收眼底,青色的汉江和泥色的长江在不远处交汇,客轮、货轮、渔船在桥下穿梭,汽笛声此起彼伏,好一番繁忙的景象。

我和老爸从武昌桥头沿石梯下到了观景平台,放眼望去,巨大的钢梁,雄壮的桥墩,动车组从我身边呼啸而过。老爸拿出相机在快门声中留下了我和大桥的合影。指着照片,他激动地说:“30年前,我的老爸也在这儿给我拍下了同样的照片,那时桥上走的还是蒸汽机车。”

原来,这座桥不仅给了我们交通的便利,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游客们: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来,却一直阻隔着长江天堑,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尽。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8年,耗资1.8亿人民币,耗用5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上了大桥的引桥了。这座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有人可能要问,在桥梁建设之前,是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关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枢就是由浦口码头过江,在下。关码头登岸的。1938年,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下关和浦口修建了两座栈桥,用两条900马力的轮渡,运送火车车皮过江。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缓解这条航线的压力,又增加了3条轮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过江速度的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桥通车后,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对开的列车多达100多列,每列火车通过“天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货运列车的中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个多小时。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桥的运输压力也达到超负荷的地步,桥孔对大型货轮的通过能力也显得不足。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不久的将来,在这座大桥的东面,又将是长虹飞跨——建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第三篇:武汉长江大桥护栏装饰图案的民族风格)

一、 大桥护栏装饰图案的构成与民族特征

武汉长江大桥两侧的护栏装饰图案全部采用具象的花、鸟、虫、鱼、动物和植物作为造型素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用最具民族特色的镂空剪纸手法进行塑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和谐的铸铁艺术品。

大桥两侧护栏装饰图案的民族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铸铁镂空雕花形式。武汉长江大桥两侧护栏是铸铁镂空雕花式,选材铸铁是为了坚固,采取镂空雕花方式则是为了使民族特色更加鲜明,镂空雕花的图案既精致又典雅,且富丽堂皇、经久耐看,深受人们喜爱。二是选用了国画的表现题材。国画是我国的国粹之一,按题材可分三类:人物、山水和花鸟,而大桥图案便是采取花鸟这种形式来表现,这不仅是我国最常见的美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形式。三是采用了民间剪纸造型的手法。剪纸不仅体现着中国民众的心理和审美,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素质的表现。大桥护栏采用镂空剪纸花鸟图案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传统艺术同现代建筑美学的巧妙结合。

二、 大桥护栏装饰图案纹样的表现及喻意

1. 花卉、葫科类植物纹样。此类纹样是对生命繁衍、前程似锦的期盼。“富贵万代”是由牡丹花和蔓草卷组成的,为富贵多子的喻意。“天地长春”是由天竹、瓜绵和长春花组成的。“丝瓜蝈蝈”是由丝瓜花、叶、藤蔓及一只小蝈蝈组成的,田园风情浓郁,寓意丰收。“葫芦万代”,是在斜支的两根竹竿上,葫芦叶藤缠绕,两只葫芦悬挂于中,一只蝈蝈嬉戏其间,葫芦是母体的象征,以示多子。“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在我国的傣族流传着的“葫芦生人”和“人从葫芦出”的传说:夫妻俩在地里种了一棵葫芦种子,他们辛勤地浇水、施肥,一年以后,葫芦藤上结出了一个小葫芦,后来葫芦长得和大地一样大,他俩用刀轻轻地开了一个小口,葫芦里面的人就从这个口子里冲出来,向四处飞跑。这则传说赋予了葫芦生育人种或保留人种的神圣意义。“石榴崩子”,石榴多籽(谐音子),民间有多子多福的说法,而石榴花的颜色是大红色,中国传统中象征吉祥喜庆的色彩便是大红色,红色最能体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意趣,所以这幅图案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水仙花图案”象征清纯秀丽,“蔷薇花图案”象征平凡而坚强,“百日草图案”象征生命力旺盛,“玉兰花图案”象征纯洁无瑕。“凤凰展翅图”由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构成,民间有“凤凰展翅,飞黄腾达”的寓意。所有这些精心设计的花卉、植物纹样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2.花鸟类图案纹样。此类纹样运用形象符号的组合,向人们传达着祈福纳祥、爱情美满的愿望。如“喜鹊登梅”纹样由两只喜鹊和众多梅花构成,民间有“喜鹊登梅,喜上眉(梅)梢”的说法。“鸳鸯戏莲”纹样,是由鸳鸯、荷叶、莲花组成的,鸳鸯比喻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民间有“鸳鸯戏水,夫妻恩爱”的说法。“孔雀开屏”纹样,寓意欣欣向荣、万象更新。“杏林飞燕”,是由“杏花”和“飞燕”组成的纹样,古时每年二月进士考试,杏花盛开,所以杏花又称第一名及第花,寓意“及第”的吉祥主题。“玫瑰长尾雉”纹样,象征爱情之花,长长久久,还有山楂山鹊、桃花鹦鹉、樱桃小鸟等图案纹样都代表着各种不同的喻意。

3. 花草虫鱼类纹样。此类纹样描绘的是幸福祥和、丰收喜庆的情景。如“桂花玉兔”,兔为嫦娥怀中之物,象征女性,民间有八月十五桂花开的说法,阴历十五月儿正圆,表现花好月圆之意。“菊花螃蟹”,寓意菊香蟹肥,丰收喜庆之意。“葵花公鸡”,葵花向阳,金鸡啼鸣,鸡借其谐音“吉”,寓为大吉大利、欣欣向荣的景象。“松鼠吃葡萄”,鼠的生殖能力强,葡萄多籽(谐音子),象征子孙众多,寓意万代绵长。“猕猴采桃”,两只活泼可爱的猴子,手捧仙桃,跳跃在桃树上,“猴”为“侯”的谐音,仙桃相传食之可长命百岁,寓意加官封侯、长生不老。“梅花与鹿”,梅花分五瓣,梅花比喻“福、禄、寿、喜、财”五种福。鹿借“陆”之谐音,“陆”、“六”同音,鹿又谐音“禄”寓意六六大顺、高官厚禄。“鱼戏莲”纹样,是由鲤鱼、荷花、莲蓬、荷叶构成的,鱼纹样内涵丰富,被广泛运用到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其表现出的婚恋祈子主题是最为明确的,被称为性爱第一协奏曲。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中认为:“莲谐‘怜’声,这也是隐语的一种,这里是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实等于说男与女戏。”“鱼”和“莲”的组合图案是产量最多、最具民族特色的造型之一,象征爱情。此外还有“青蛙戏水”等诸多纹样,每一幅画面就是一个民间故事或传说、就是一个祝福。

三、 大桥护栏装饰效果的整体与协调表现

大桥护栏的民族性还表现在其图案排列及整体效果上。纵观大桥的正桥,两端各有两个华贵典雅的庭式桥头堡,两侧是一幅幅寓意深刻的剪纸雕花图案,每幅剪纸雕花图案间由横向的菱形祥云图案间隔,菱形祥云图镶嵌在圆柱中间,每根圆柱中间有一个小灯笼作的装饰,整体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中国工艺美术长卷,给人以无限美感和遐想。

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壮举,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和建设者们精湛的技艺。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它是中国工艺美术在桥梁美学上的独特运用,大桥上这些精美的护栏装饰图案给我们无尽的美的享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审美意义。

第四篇:西陵长江大桥

西陵长江大桥为公路桥。位于三峡大坝中轴线下游 4.5公里 处,是长江上的第一座悬索桥,为单跨 900米 的钢箱梁悬索桥,刚建成时其跨度在同类型桥梁中居国内第

一、世界第七,目前居国内第五(2006年12月)。大桥全长 1118.66米 ,主跨 900米 ,全宽 21米 ,双向4车道。常水位最大通航净空30米。其主缆采用工厂预制平行丝股然后现场安装的方法施工,两根主缆总重4805吨,每根主缆共有110根预制平行丝股,每根预制平行丝股含有91根Φ5.1镀锌高强平行钢丝。吊索采用Φ45钢丝绳制作,共有280根,重151吨。桥面结构采用钢箱梁。该桥于1993年12月开工,1996年8月竣工通车。该桥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两岸交通的主要通道,为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该桥于1993年12月动工兴建,1996年8月建成通车。其工程造价为3.8亿元人民币。

西陵长江大桥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准备工程的关键项目之一,大桥位于三峡大坝下游4.5km处,是连系三峡工程长江两岸的交通纽带,其功能为前期服务于大坝施工,主要通行特种施工车辆的二车道专用公路桥,后期即大坝建成后为四车道汽车-超20的永久性过江桥梁。该桥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两岸交通的主要通道,为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大桥1997年获铁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1998年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由中铁大桥局设计施工。这座桥的颜色是橘红色,其桥身颜色定为橘红色的原因是:

一、橘红色鲜艳醒目,有利于导航。

二、橘红色代表了富贵吉祥。

三、宜昌市是全国有名的柑橘之乡。

第五篇:【江苏南京长江大桥导游词】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导游词

江苏南京长江大桥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长江天堑兵家必争之地天堑变通途】

游客们: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来,却一直阻隔着南北交通,被人们视为天堑。

长江天堑,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尽。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凭借木船,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胜利渡江,解放了南京。

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8年,耗资1.8亿人民币,耗用5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刘伯承铜像桥头堡白玉兰花灯】

各位游客:前方是胜利广场,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尊新落成的青铜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刘伯承元帅5个大字。像高5米,寓意着199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上了大桥的引桥了。这座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桥头堡,桥的南北各有一对,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请大家往左边看,这座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大桥公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有人可能要问,在桥梁建设之前,是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关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枢就是由浦口码头过江,在下。关码头登岸的。1938年,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下关和浦口修建了两座栈桥,用两条900马力的轮渡,运送火车车皮过江。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缓解这条航线的压力,又增加了3条轮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过江速度的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桥通车后,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对开的列车多达100多列,每列火车通过天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货运列车的中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个多小时。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桥的运输压力也达到超负荷的地步,桥孔对大型货轮的通过能力也显得不足。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不久的将来,在这座大桥的东面,又将是长虹飞跨建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各位游客:南京长江大桥,我就介绍到这里。一会儿,我们将乘升降电梯登上桥头堡,相信你到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慨。

您可以访问(www.9xwang.com)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和爸爸影评范文下一篇:我的一天作文范文

热门文章

武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