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总结

2023-03-01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总结

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2015

武胜县第三人民医院

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卫计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川卫办发[2014]257号)、《四川省分级诊疗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暂行)》及武卫计局《关于开展分级诊疗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武卫计发[2015]25号)等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政策引导、上下联动、注重实效、保证质量、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工作任务

进一步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理、服务规范、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运转有效的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片区内就诊率提高到80%以上。我院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已经确诊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诊疗服务。

三、实施时间

我院从2015年1月4日开始启动该方案。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我院成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 组 长:蒋四川 副组长:黄阿柏

成 员: 蒋其兵 谢修斌 黄 丹 王伟 谢晓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医务科,由医务科科长蒋其兵兼任办公室主任,谢晓斌负责信息网络直报。

(二)完善制度 加强控管

1、完善首诊制度、转诊负责制度、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2、确立分级诊疗标准:我院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已经确诊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并根据要求,邀请上级指导医院进行适时会诊。

3、完善双向转诊流程:规范我院转诊程序,明确转出、转入标准。医院与县二级医院分别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指导医院对我院转入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方便转出患者及时获得诊疗服务。

(三)提高能力 拓展服务

1、加强专科人才培养、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医院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每年选派1名医生到二级医院进行专科进修,提高我院医疗技术水平。

2、我院与县人民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合理流动,提高我院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在全县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防治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

五、保障措施

1、医院将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进行考核,每半年开展一次自我考核评价。

2、对转入二级医院的病人实行追踪随访,病情允许、患者自愿的情况下再转回我院治疗。

武胜县第三人民医院

2015年3月2日

第二篇:分级诊疗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提高医疗资源的配臵效率,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深化医改的重要方针,目的是逐步缓解直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根据四川省卫计委印发、内江市卫计委转发的《关于完善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落实医改工作目标,我院分级诊疗工作于2014年10月正式实施,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1.我院认真落实省市卫计委关于分级诊疗工作相关要求,积极开展了分级诊疗服务主题宣传工作,其中成立了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在门诊导医台和出院结算处设臵了专门的分级诊疗政策解读服务窗口发放分级诊疗宣传小册子,医务科设有分级诊疗管理办公室,医院LED显示屏轮回播放宣传资料,在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和医保结算处等显著位臵设有分级诊疗政策宣传区域,在医院显眼位臵张贴、悬挂统一的、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制定了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和转诊流程;同时我院组织了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要求各科室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分级诊疗相关文件,以利于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实施。

2.积极推进双向转诊工作,尤其是作好双向转诊基层协议医院的对接工作,加强与上下级医疗机构的联系,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患者隐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认真贯彻落实《内江市城乡对口支援目标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做好与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工作,定期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会诊、查房,建立长期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协作制度,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为进一步推进医改相关工作,我院成立了内江市医学影像远程诊疗中心。该中心以网络信息平台为依托,把我院临床专家与基层医疗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对接帮扶关系,使老百姓在基层就能够享受到高效、快速医疗服务,这一新型模式既缓解了长期困扰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又为分级诊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认真落实四川省卫计委、财政厅《关于调整新农合报销规定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5.抓好抗菌药物专项治理,继续推行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次均费用、大型检查阳性率、药占比等考核指标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二、工作成绩

我院已与近40家医院建立不同形式的医疗联合体,使患者能在基层医院享受三甲医院医疗服务,医院

三、四级手术同比增加40.8%,疑难危重患者同比增加15%,2015年累计向上级医院转送病人263人次,接收下级医院病人3062人次;与34家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建立了远程影像会诊协议,累计远程会诊数45186次;2015年全年总诊疗量和住院人次分别为355224人次和42230人次,较往年分别下降为7.5%和1%。总诊疗量有所下降,门诊和住院治疗量下降未达到5%。

(2015年全年住院人次同时我院对口支援派驻医护人员累计完成58487人次诊疗量,开展手术210余例次,学术讲座98次,会诊、讨论疑难病例220人次,在受援医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62项,接受基层医院进修91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医保及新农合病人报销困难。关于医保及新农合政策不配套问题,基层医院上转的医保病人报销程序繁琐且困难,造成病人情绪很大,一定程度上可能加大医患之间的矛盾。

2.转诊、转院流程不合理。针对部分病情较危重的病人,我院医疗水平有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上下级医院之间衔接欠妥,转院流程不合理,甚至出现拒收转入上级医院的病人入院,这可能存在严重的医疗纠纷。

3.我院能够做到根据病情需要上转病人,但上级医院转回来的病人却很少。“转上”不“转下”,双向转诊变单向转诊,目前我院大多数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向省级医疗机构转诊,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和手术后的康复病人,可以转到省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的却非常少,由上转下非常困难。这说明我们与上级医院沟通还不到位,总体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挥运作,重形式不重实质,

4.受城乡居民就医观念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医疗条件不均衡,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多集中的省级大医院,居民对市级医疗机构缺乏信任。

5.差别化支付制度落实困难。由于省里要求平均报销比例达75%以上,导致各级医疗机构报销无法明显拉开差距,很难依靠医保杠杆来推动分级诊疗,目前的医保差别化支付不能真正引导患者分流就诊。

五、应对措施

优化我院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建立互信机制,避免再次发生上转病人被拒收的情况。同时我院应继续加强对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提供业务、技术上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不间断、连续的双向转诊服务,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构建长期稳定的市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院外转诊比例。

第三篇:分级诊疗工作情况汇报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院检查指导、评价分级诊疗工作,下面就我院展开分级诊疗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及总体目标

我院从2015年8月开始启动分级诊疗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加强医院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工作制度,以达到双向转诊转院的无缝衔接,区域内就诊率达90%的目标,最终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到社区”的工作要求。

二、 主要工作措施

(一)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分级诊疗领导小组,将分级诊疗工作纳入了医院目标管理,医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临床科室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医务科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良好态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医务科,由钟福英为办公室主任,肖文清负责日常工作。

(二) 积极宣传发动

1、加强医院职工的全员培训。对医院各临床科室,职能科室进行分级诊疗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能掌握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

2、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在门诊大厅设置固定的分级诊疗宣传展板,展示两位支援专家的详细信息。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分级诊疗的相关知识。

3、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分级诊疗工作。医院多次召开专题会,对如何开展分级诊疗工作作出周密安排,组织各临床医务人员学习上级

- 12

握转诊指征,或没有把有转诊指征的患者信息登记记录填入转诊系统,增加了患者费用负担。

五、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院内职工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非专业人员也要一并纳入。对外改善宣传方式,每个科室张贴分级诊疗程序、流程图、绿色渠道,宣传手册。

(二)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①定期对分级诊疗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不按分级诊疗规定执行的医生由医院给予经济处罚。②定期召开分级诊疗工作推进会,对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分级诊疗相关制度及流程,完成分级诊疗工作目标和任务。

杨桥镇中心卫生院 2016-6-26

第四篇:中医院分级诊疗总结

县中医院

分级诊疗工作总结

按照市办公厅《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市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和《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开展了分级诊疗工作,现将我院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今年我院先后与省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医院、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及双向转诊工作。自2016年1月至今我院共计向上级医院转送病人210余人次,我院与上级医院的这种医联体形式,对危重病人、疑难病人诊治的绿色通道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到我院查房、手术,病历指导,解决了病人到上级医院就诊难的问题,解决了病人不了解病情走弯路的问题,加强了我院与上级医院的业务学术沟通,提高了整体医疗水平。

2.我院对口支援单位为四个乡镇卫生院,今年共派驻医师12名,初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4名,高级职称1名,派驻人员资质符合规定。派驻的医师实际工作能力强,截止到目前共诊治3400余人次,培训72次,共计培训人数2000人。开展巡回医疗和义诊36次。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卫生院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接受对口医院8名医师来我院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 3.我院托管了2个乡镇卫生院,对这两个单位的财务、行政、药械进行一体化管理。高年资医师定期到托管单位下乡坐诊,进一步提高了托管单位的诊疗人次和服务能力。

4.制定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临床路径,并严格规范化治疗。按照疾病诊治指南、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今年上半年入径率为高血压22.15% ,糖尿病17.81% 。

5.为方便群众就医,我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自2011年后HIS系统、电子病历、手术麻醉系统、患者满意度评价系统投入使用,电子病历规范了病理样式、提升了病历书写效率。各项系统在运行中结合医院实际进行了不断完善、优化、改进,使系统更加适合医院需要和患者需求。

6、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还没有开展远程会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日间手术工作,原因在于:

1、医院距离市区较近,危重病人,可以随时请上级医院医生到院会诊及向上转诊。

2、医院目前人员相对较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一定难度。

3、门诊手术室及观察室尚不具备日间手术能力,而且我县是半山区县,山区病人较多,往返路途较远。手术后出现意外,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存在安全及纠纷隐患。

7、下一步工作计划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远程会诊工作;招聘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力争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门诊手术室及留观室建设,积极开展日间手术工作。同时建立微信群,方便与病人沟通。

2016年11月17日

第五篇: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意见》提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作为《意见》附件一并印发。

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到2017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二、试点地区30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三、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

四、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

五、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市、区);

六、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功能,基本覆盖全部

二、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七、由

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八、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

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九、试点地区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

十、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达到100%、100%、85%、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30%。

来源:中国政府网

http:///zhengce/content/2015-09/11/content_10158.htm

—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开展六治六兴活动方案下一篇:考研政治时政怎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