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7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党史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从历史维度来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坚定信仰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创新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从现实维度来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借鉴党的历史经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抵御歷史虚无主义,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从未来维度来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提供思想指引。

第一篇:党史教育论文范文

优化“四以”课堂落实党史教育

【摘要】党史教育的落实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使命。除了打好知识与理论基础,党史教育还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实效。鉴于以上教学要求,文章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育之以法—导之以行”的“四以”课堂实施路径,可有效将理论教学与素养培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增进爱党爱国之情,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追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党史教育;政治认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革创新和加强“四史”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受限于教学评价、教师观念、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党史教育存在“书本教育”“结论教育”等误区,必须及时在一线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升党史教育的实效性。不同于单方面的道德说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育之以法—导之以行”的“四以”课堂可以有效达成党史教育目标。下面以统编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部分为例,从具体的教学案例示范如何通过“四以”课堂进行党史教育,希望能给一线教师提供些许参考。

一、动之以情:找准契合点,凸显学史增信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落实党史教育,关键在于有效增强学生对党的认知,激发学生的爱党之情,凸显学史增信的效果。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规律而言,由于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党史教育也有自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学生对本学科和党史必然会有一定的疏离感。因此,若仅依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党史教育内容进行教学,不但难以高效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能会陷入“结论教育”“知识教育”的误区,影响党史教育的实效。为了做到学史增信,教师应该拓宽教学素材来源,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从情感上触动学生,拉近党史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为了凸显我党一心一意为人民的高尚情怀,笔者以脱贫攻坚战为党史、教材理论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围绕“靠什么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中心论点寻找典型事例,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见表1)。

本次教学从整个中国脱贫奇迹的“面”转向脱贫中的“点”(毛相林的事迹与脱贫攻坚战中的第一书记们),再由具体事例引入脱贫的理论指引。情境素材的使用从大到小、由面到点,契合学生的兴趣又贴近生活,能逐步引领学生认识到中国脱贫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共产党人凭借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完成了这项壮举。

导入环节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动情”,通过直接的情绪感染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从心理上认可党的成就。要做到这点,需要投入真切的情感,而真情的前提是“真实”。教师提供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教学的理论逻辑一定是科学的。如此一来,师生投入的情感才是真切的。表1中提供的案例时效性高,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都证明了事件的真实性,学生能在“真”的课堂中感悟家国情怀。依托上述情境进行情绪的感染时,背后体现的理论逻辑又是科学的,学生只要顺着这一逻辑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自然而然就能认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客观事实。同时,作为人民的一部分,学生对于脱贫攻坚战获得的伟大胜利,也会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展示案例就算完成任务,而要在整个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让气氛“燃起来”,为脱貧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感到喜悦,从而坚定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在“共情—共感—共行”的情感渲染下,最终达到“动之以情”的教学效果。

二、晓之以理:提炼融通点,增进学史明理

党史教育要从“认知”走向“认同”,除了情感上的感染,还需要在理论层面完全说服学生认可党的执政理念。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提炼出思想政治学科与党史教育的融通点,通过真实的情境驱动学生形成理性认知,达成学史明理的教学目标。根据表1设计的教学环节,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4个任务。

任务1:观看短片《中国日记:脱贫攻坚二十四村记》[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任务2: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在下庄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毛相林是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出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党员情怀的?

下庄村地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整村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天坑里,因为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中。要想富先修路。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决定在悬崖上凿出一条出村的公路,彻底改变村庄的命运。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筹集了3960元购买了炸药等物资,肩挑背扛,用大锤、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在绝壁上开凿希望。

2004年,历时七年,一条八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十年后,毛相林又争取到了公路硬化政策,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这条“绝壁天路”变成了3米多宽的“四好农村路”。[3]

任务3:阅读、观看教师提供的资料,说说第一书记们为什么会离开家人,甚至牺牲生命也要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农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集体强不强,就看领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终端”,是农村群团组织、经济合作社等各种组织和工作的领导核心。[4]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他们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实事。重点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推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建设行动等重大任务落地见效,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5]

(播放纪录片《我们是第一书记》的宣传短片,让学生简单了解几个第一书记的事迹,真实感受第一书记的辛勤付出)

任务4:请参考课本教学知识和中共中央宣传部2021年8月26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一文,结合我国脱贫攻坚战中发生的一项项奇迹,举例解释“理论是行动的先導,思想是前进的旗帜”这句话。

以上4个任务的设计,都是在帮助学生提炼融通点,在真实的案例中晓之以理。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任务的设计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任务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阶段,不能过于“远离”学生,也不可过于简单。要让学生跳出认知的“舒适区”,引导学生在任务中深度思辨,从学理层面透析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内涵,真正对党史教育内容产生有效认知与认同。

其次,在任务的分配上,每个人的角色要分明,做出有效定位。任务设计中,角色的定位非常关键,关系到任务的完成是真实有效还是流于形式。这要求在任务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清晰,责任要分明。我们必须坚持学生在整个任务中始终发挥主体作用,能对任务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讨论,在一层层的深入理解中步步深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情感,从而对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形成理性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要承担推进任务有序开展的主导作用,从整体上把握节奏、制订规则、引导深入、点拨迷津等,在大方向上把握任务开展的价值引领,促进任务的顺利展开。

最后,任务的设计要融通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想要落实党史教育的特殊内核,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以学科思维和方法学习党史,发现党史内容背后蕴含的学科内容。学生要运用学科方法解析任务给出的背景信息,使用学科术语给出自己的结论。比如,在完成任务4时,学生要以思想政治学科的视角看问题,从脱贫攻坚的具体事件看到背后隐含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在学科思维上联系理论与行动、思想与行为,达成学科理论逻辑和生活实践逻辑的统一,在理论层面认同党的思想。

三、育之以法:强化活动项,推进学史崇德

为了从心底唤醒学生的主体认知,推进学史崇德,教师应该强化课堂教学中的活动项目,探索有效的活动实施路径。许多教师都没有注意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6]。也就是说,虽然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层面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课堂教学的实践样态应该是活动,而不是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教师单方面宣讲。

首先,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学生间的辩论与交流是首要任务,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党史教育这类容易陷入“书本教育”和“结论教育”误区的教学内容,更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借助课堂生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认可党、选择党。例如,要回答任务3的问题,学生要在任务给出情境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践,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困难有一定的设想。再联系第一书记们的付出和最终的成果,学生才会真正理解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而奇迹的发生全靠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辛勤劳动。正所谓“农村要想富,全靠党支部;农村要脱贫,党建要先行”。党带领人民脱离贫困这一结论并非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基于讨论自己得出且确信的。学生虽未亲身走过脱贫的崎岖道路,却能通过真实的事例为榜样的付出而感动,从而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其次,教师还要借助议题式教学,推进学生的思辨向深层次发展。当前,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党史教育,比如引导学生在议题描述、议题论证、议题决策和项目化学习中走向思辨的更深层次。以本次的教学内容来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自我思辨、同伴合作交流中理解脱贫攻坚的概念。然后在自我感知、小组商议和共享中,让学生的各种思考发生碰撞,达成共识。接着在学习任务提供的情境和问题中,经过分析和论证,感悟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推进思想的深度。最终学生走向迁移运用,由我国脱贫奇迹的具体事例回到党先进的指导思想,并能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论证、迁移和应用。在党史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过程要强调方法,做到层层推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创举中,感受先进、学习先进,落实学史崇德。

四、导之以行:引领实践点,落实学史力行

党史教育的最终要求是能将爱国爱党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落实学史力行。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找到可付诸实践之处,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际上,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评价标准来看,学生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党史价值观必须转化为报国之行才能体现出来,才算达到了教学效果。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将“学科小课堂”与“生活实践大课堂”结合融通是落实党史教育的必然之举。教师可通过课下探究和实践体验等方式将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在正式的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已初步达成既定教学目标,但需要进一步将所学知识、所树理念付诸实践,落实为报国之行。为此,教师可布置如下课外实践任务。

【课后探究】

1结合本节课所学,总结归纳“脱贫攻坚,中国为什么能”。

2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第一书记功不可没。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搜集案例、访谈、查阅工作日志等方式,了解你感兴趣的驻村第一书记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然后据此写一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弘扬中国脱贫精神。

【课后实践】

请各小组同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列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1“凉山扶贫路”调研。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地,我校也在帮扶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个中学。不但校内接收了很多来自那里的学生,老师们也经常走到校外参加“送教”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内调研我校的帮扶举措,并将调研结果编写成调研报告。

2脱贫路上颂英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挖掘脱贫攻坚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为你所了解的先进人物创作任意形式的文化作品,赞颂扶贫英雄、传播扶贫故事,宣扬中华民族强国梦。

上述任务意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加深感触,通过实际行动加入脱贫攻坚战,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学生在课外探究中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真正将视野放到广阔的社会中,在践行中深化体验,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要搭建好交流共享和评价反馈的有效平台,以此有效激励学生以更积极、更主动的态度完成任务。一方面,教师应与班主任、学校德育处等方面协调开展活动总结表彰会,促进思政课程和培育规划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把学生的优秀成果放在微信公众号、美篇等互联网平台上加以展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激发他们的实践热情。此外,教师还应及时、高效、有序地引导与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有效提升党史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落实党史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常态化要求,也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永恒的价值追求。“四以”课堂可有效摆脱沉闷生硬的教学困境,引导学生在更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史增信、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思考如何扩宽教育资源,勇于思考、勇于探究、勇于践行,抓住建党一百周年的教育契机,带领学生学党史、悟思想,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EB/OL](2021-04-20)[2021-12-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 530840html

[2]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日记:脱贫攻坚二十四村记[EB/OL][BFB](2020-11-25)[2021-12-16][BFQB]http://vccdigovcn/2020/11/24/VIDEREDdXGDZ5UeTljq2EplB201124 shtml

[3]央视网毛相林:绝壁上“凿”出脱贫致富路[EB/OL][BFB](2020-11-16)[2021-12-17][BFQB]http://newscctvcom/2020/11/16/ARTI32gdepNgSIkr2wzMKVxv201116shtml

[4]人民网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EB/OL][BFB](2019-05-27)[2021-12-17][BFQB]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9/0527/c117092-31105237html

[5]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中共中央辦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EB/OL][BFB](2021-05-11)[2021-12-17][BFQB]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5/t20210511_148638s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向小琴 张登奎

第二篇: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意义的三重维度

[摘 要]从历史维度来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坚定信仰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创新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从现实维度来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借鉴党的历史经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抵御歷史虚无主义,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从未来维度来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提供思想指引。深入理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党史、感悟思想、深化认知,用正确的党史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党史观;党的建设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作为党的精神遗产和宝贵资源,凝结着党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智慧。做好党百年发展历程的凝练总结和宣传教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宣传教育。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后的又一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建党百年华诞,继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从历史、现实、未来三重维度对当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进行系统述论,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深刻感悟思想、深化理论认知提供有益资鉴。

一、历史维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开展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主线的党史学习教育,离不开对党的历史回溯与总结。回望百年党史,党历来重视党史这一丰厚遗产,强调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和以史育人。毛泽东强调:“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399邓小平指出:“怎样研究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党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2]345当前,在全党范围内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信仰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3]。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前赴后继,英勇牺牲,不仅使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想信念坚如磐石,犹如精神之钙,为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接续奋斗提供不竭动力。一旦缺失了理想信念,部分党员干部就会出现“肌无力”症候,就不能时刻走在时代发展最前沿。然而,在新时代党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带来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有些党员干部在成绩面前变质褪色,忘记了“来时的路”,迷失了“奋进的路”。尤其是青年党员干部,“他们的成长环境远离了贫与苦的打拼时艰,暗淡了血与火的刀光剑影”[4],他们对党的奋斗历程缺乏了解和认知,理想信念也逐步稀释淡化。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深入系统的党史宣传教育,能够让他们深刻把握党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寻求国家独立、争取自由解放、实现民族复兴的艰辛和荣耀,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和尊崇。补足精神之钙,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确保防腐拒变,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首要任务。总之,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要以信仰之光照亮广大党员干部的前行之路。

2.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3]。红色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底色和基因。放眼世界,红色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鲜亮的颜色,红色传统是共产党人推动人类解放事业所积淀的精神财富。聚焦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传统始终是党奋勇向前的精神食粮。历经革命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和平建设时期的先进事迹,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基因,给后人接续奋斗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养料。建党百年来,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铸于广大党员干部的经脉之中,为其成长发展提供丰厚滋养。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引路人和建设者,广大党员干部无疑要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传统、革命薪火一代代传承下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旨在将党百年奋斗征程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揭橥出来,把革命烈士的视死如归精神、英雄人物的顽强奋斗精神和先进模范的忘我奉献精神汇聚成强大的精神谱系,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强化党性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提供营养剂。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用蕴含红色基因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推动党史宣传教育深入基层、走进生活,确保党的红色传统一脉相承,进而成为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成长发展的最纯洁的精神遗产。

3.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赓续创新精神。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将创新视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是纵观社会主义发展史,还是回望党的百年奋进史,创新精神始终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思想家们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推动着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从党的百年奋斗史看,创新精神乃至首创精神始终是党推动自身建设、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党对创新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不仅是超越前人,也是突破自我,这在党的土地革命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中表现尤为显著。土地革命理论是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突破,基于中国国情和党性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道路。而改革开放理论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的基石。在创新思维引领下,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创新,形成一个又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奋勇向前的科学指引。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珍视党的创新精神,要保持“新松恨不高千尺”的创新状态,在工作和学习中将创新精神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强化党的创新精神的宣传教育,将党的创新精神全面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在创新思维引领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繁荣兴盛,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夯实基础。

回望百年历程,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才能走好新时代的前进之路。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在全党上下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振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创新精神。

二、现实维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3]。党史蕴含着砥砺品格的智慧、启迪人生的经验,为党的建设、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资鉴。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汲取党的历史经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素养、提升执政能力。

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汲取党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3]。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感悟思想,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最好的教科书”。百年来,党既经历苦难坎坷,也创造伟大奇迹,还走过曲折弯路,因此,要及时总结和积极借鉴党的历史经验。从党的曲折历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内潜伏和激荡着“左”倾与右倾两种错误思潮,使党和国家事业屡遭坎坷和挫折。从党的辉煌成就来看,改革开放事业有序推进,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闯”出一条新路,也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转型提供有益资鉴。百年党史艰辛与荣耀交织、奇迹与曲折并存,启示着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汲取正反两方面的宝贵历史经验,丰富执政经验,提升执政本领,从而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少走甚或不走弯路,以期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史为鉴,从历史经验中提炼政治智慧,在应对斗争中获取思想启迪,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执政本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总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执行党的决策,确保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高度一致。

2.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3]。百年来,党结合时代特征和自身实际,为维护党的肌体健康而坚持开展自我革命、努力实现自我革新,使党芳华常驻、永葆活力。在自我革命的全面推进下,广大党员干部以党内法规为依凭,对思想行为、政治立场、执政本领等进行自我审查和自我完善。某种程度上说,党的百年历史不仅是气势磅礴的社会革命史,也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時代,党的自我革命经历了“艰难展开”“系统拓展”“调整完善”“不断深化”等发展阶段,党在自我革命的理论基础、着力基点、整体布局、具体推进、依托力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5]新形势下党的自我革命依然任重而道远,它需要科学理论来引领,外在推力来推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制度传导压力对全体党员进行党史宣传教育,可以说是党的自我革命的一次集中体现。因此,要推动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找出差距,在交流中获得启迪,不断提高自己迎接挑战、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更好地应对奋进道路上各种无法预见的风险和挑战。

3.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3]。正本清源才能固本培元。如果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缺乏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和把握,那么极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弱化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国内外敌对势力对华思想舆论攻势日益加剧,对各种“非马”、“反马”、西化错误思潮进行巧妙设计和精心伪装,促使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形式由“显性”向“隐性”转变、由“硬性”向“软性”转变,从而更具魅惑性和渗透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旨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是非界限的能力,在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面前,脑子要清醒、眼睛要明亮、立场要坚定,坚决果断和毫不动摇地批判其虚妄性和危害性。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遵循学通、学懂、学透的原则,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拿起批判的思想武器,坚决回击历史虚无主义者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扭曲、捏造和诽谤。总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批驳历史虚无主义过程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执着追寻,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与所带来的精神激励,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可谓最直接也最真切。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汲取丰富而又宝贵的党史经验,对助力党员干部推进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和完善,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提升执政能力等具有现实意义。

三、未来维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思想指引更辉煌灿烂的明天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不仅重温党的历史,检视党的现实境遇,还涉及对党的前途的科学擘画。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对党史的精读深思中,激发奋进未来的磅礴伟力,用科学的理论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指引。

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3]。迈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界定,实质上凸显了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进而把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凝心聚力的动力之源。美好生活基于物质文化的极大丰富,但又不局限于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人不是“单向度”的存在,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终极目标。市场经济下,人们精神和信仰层面出现“空虚”“无聊”“焦虑”等问题,恰恰说明内在的、精神的生活对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极端重要性。部分党员干部历史感匮乏导致使命感缺失,既唱不出“我和我的祖国”的情感共鸣曲,也深化不了“永远跟党走”的思想主旋律,精神需要始终找不到接榫之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提供慰藉心灵的精神哺育、树立信念的思想指引。建党百年来,一批又一批党的儿女践初心、担使命、干事业,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出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精神谱系。这一系列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伟大精神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培育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滋养。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让党员干部和广大民众深切感受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仅倍加珍视今天的美好生活,还将饱含激情地投身伟大时代的奋进潮流中。

2.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3]。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到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虽以失败告终,但救亡与启蒙的精神弥足珍贵。新文化运动以来,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众多救国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6]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为民族复兴伟业的早日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离宏伟目标越近就越不能松懈,民族复兴行至关键一程,不以事艰而无为,只因任重而奋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赶考论”;在民族复兴进程加速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经受住“四大考验”。唯其如此,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战略定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和广大民众明确自身的责任与重担,对民族复兴伟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进而更积极地投身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传递党的初心、国家的温度,让党员干部和广大民众明白:首先,民族复兴终将会实现。曾经的“东亚病夫”,今天的“东方巨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可,这正是追寻复兴之路的必然结果。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下,民族复兴伟业必然会实现。其次,民族复兴必须要实现。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长久期待,是有识之士救亡图存的共同祈愿。几代中国人为民族复兴而打拼,绝不能在即将实现时松懈。最后,民族复兴何以能实现。这是中华民族的世纪之问,也是党和国家牵之念之的现实问题。民族复兴不是空谈就能实现的,而是脚踏实地拼出来、干出来的。因此,需要党员干部和广大民众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才能从战略全局统筹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何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其确定为2035年。全党上下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积极推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既是引路人也是奋斗者。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荡涤心灵之尘,蓄积奋进之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一方面,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党员干部和广大民众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从世界发展史看,局部冲突与动荡从未停歇。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世界之殇,中国之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极大地增强党员干部与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和广大民众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热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发展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党员干部和广大民众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有序推进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和广大民众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7],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在国家需要与人民需要之间找到接榫点,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党员干部要从党的发展历程寻绎政治智慧、增强执政本领,从气象万千的百年党史中把握历史规律,在全球风云突变中分析演变机理,不断提高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前瞻性和创造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擘画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总之,党员干部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提升看家本领的契机,以正确的党史观为引领投身新时代的奋进大潮中,使民族复兴由梦想变成现实,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结语

党史作为丰厚的精神遗产,是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清醒剂”,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固化剂”,是广大党员干部成长发展的“营养剂”。重视党内集中教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执政能力的一大特色。此次党史学习教育恰逢党的百年大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实践充分证明,如果党员干部对党史的了解和认知始终处于碎片化和浅层化状态,那么他们就很難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党的理论、投身党的事业。“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性和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无疑能助力其全面而系统地把握党的发展历程,进而激发其以身许党、报党报国的党性意识和革命精神。百年来,党在浴火中重生、在挫折中奋起,从嘉兴南湖上的一点船火到黄土高原上的巍峨宝塔,从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到改革开放事业扬帆起航,党始终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力追寻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之路。百年大党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引领中华民族攻坚克难、创造奇迹,其苦难辉煌史犹如催化剂一般,激励着党员干部和广大民众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向前。

宣传教育是宣扬执政理念、凝聚思想共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学习党史,广大党员干部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遗产,获取执政兴国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党史教育,能够增进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坚定对党的拥护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党史学习教育既是历史教育课又是党性修养课,厘清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意义只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提基础。各级党委要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学习教育成效,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全党政治生活的重大事项看待,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的各项任务,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得以洗礼、品格得以锤炼、能力得以提升,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姿态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4]冯培.基于思想舆论网络传播问题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计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8):113-117.

[5]胡洪彬.党的自我革命: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前瞻启示[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1):1-10.

[6]周锦涛.中国共产党探索文化强国战略百年历程的基本经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6-28.

[7]王炳林.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我们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N].光明日报,2021-03-03(16).

责任编辑 宫秀芬

[收稿日期]2021-03-02

[项目基金]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智能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效能评估与优化研究”(SK2020A0096),主持人周良发。

[作者简介]周良发(1979— ),男,安徽六安人,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作者:周良发 张庆玲 唐冰冰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的路径研究

【摘要】党史教育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是时代所需。传统教学理念、教师自身党史知识不足、教材内容的滞后以及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束缚了党史教育的融入。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应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党史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明确可融入的党史教育内容,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与时俱进推动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改革,将党史教育内容编写进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需求和期待。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积极实现党史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融合,更好地做到立德树人。

【关键词】党史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王连芬(1982-),女,山东潍坊人,南京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形势所需。党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理应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中。大学英语教育中有效融入党史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推动思政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的现状

纵观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课程思政已经逐步展开,但是党史教育远未纳入大学英语的课堂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党史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教育中很少渗透或几乎没有。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主要还是围绕英语的读写听说译技能的培养、跨文化交际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展开,没有脱离教材文本的范畴。即使英语课堂中开始探索融入思政教育,也只是停留在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思政元素上,涉及的党史内容不多,或者几乎不会提及。所以党史教育的融入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空白点。

2.党史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育的研究成果甚少。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探索思政进课堂时,很少有人选择党史教育进课堂的视角进行切入,认为党史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是两个不同学科,党史教育应该体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从而导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偏少。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站看到,关于党史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育的研究论文寥寥无几,说明这方面的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

3.学生对党史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育的期待值不高。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英语课主要解决的是英语综合技能的提升问题,思政教育应由思政相关课程承担。他们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是否嵌入思政教育内容关注度不高,更别论是否嵌入党史教育。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也导致党史教育很难融入大学英语教育。

二、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深远意义。大学英语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授课时间长、覆盖面广,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效形式。在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育的探索中,把党史教育渗透到大学英语教育目前还存在不少难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传统教学理念束缚了党史教育的融入。传统教学中,学习英语就是学习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取材多是西方主流媒体、报纸、杂志上的文章,主题多是介绍欧美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较少涉及中国元素。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融入党史教育容易被认为是牵强附会,为了思政而思政,这种认识的偏差影响了党史教育进入大学英语课堂。实际上,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介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同时,完全可以引入党史教育,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学生们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大学英语教师缺乏一定的党史理论素养。俗话说,拥有一桶水,才能舀出一碗水。大学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有着丰富的英语知识素养,虽然读书时有学习党史知识,开展课程思政时有涉及思政教育的内容,但还是缺乏系统的党史理论知识,无法做到授课时将党史教育灵活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无法从知识储备中自由调动出党史知识,用英语讲述我党的历史知识或历史故事。

3.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跟不上思政教育改革的步伐。一套完善的英语教材的编写周期較长,内容选取也要经过层层审核。目前,“十三五”规划期间编写的大学英语教材已经开始融入中国元素,但是有关思政的内容还是占少数,与党史相关的内容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将党史教育写进大学英语教材任重道远,形势所需。

4.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阻碍了党史教育的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日渐多元化,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是多元化,如果大学英语教师继续秉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遑论用说教的形式融入党史教育。如果教师们不断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融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讲授,用制作微课、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入主题相关的党史教育,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会更高。

三、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的实施路径

习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思政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因此,大学英语教育要融入思政教育,融入党史教育也必须要遵循教学规律,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路径,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1.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看,要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思想基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课程思政进课堂的实践来看,虽然这一教育理念已经提出一段时间,高校教师们已经足够重视,但是具体实践还缺乏深入。大学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意识到大学英语教育不是简单的语言学习过程,还是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育人过程;在知识传授时,很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进行党史教育,只有做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明确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把党史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有计划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年级、各个学期。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厘清党史的几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已有百年,历经风雨洗礼,大革命时期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了十几个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开辟了敌后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消灭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了三大改造;改革开放时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新时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努力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历史阶段知识的传授可以让大学生更能理解党的发展历程,更能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党的“三大作风”“两个务必”,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精神财富。三是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起,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经受多少挫折,这种信念没有变。大学生必须也应该坚定这样的理想信念。大学英语教育中要时刻将上述党史知识作为思政进课堂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3.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提高课程思政能力。一是要有计划安排大学英语教师参加党史教育培训。学校党办、教务应该联合制订教师党史教育培训计划,如组织专题讲座、参观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重走长征路等形式进行党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对教师进行沉浸式教育,使其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二是大学英语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日常学习中,大学英语教师要把党史学习和业务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形成“两张皮”。三是要通过各类考核、比赛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各类教学技能大赛、课程思政大赛中应当将党史知识纳入评价体系,作为考核的一个内容;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也要考虑将党史知识教育作为其中一项考核标准进行衡量。

4.与时俱进推动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改革,将党史教育内容科学合理地编写进教材。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的教材编写。由教育部明确规定哪些党史内容应编入教材,教材编写人员按此规定进行取材,合理设置内容。二是组织专家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研讨,制定出党史教育进课堂的教学指引,解决如何融入的问题。三是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分享大学英语教育融入党史教育的授课经验,切实落实党史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呈现。

5.围绕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是在学生中开展调查,了解学生对党史教育的兴趣点,学生喜欢以何种形式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英语学习中,以及以何种形式最能有效传授党史教育,以此提高党史教育进课堂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三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做好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线上以录课、微课等形式进行背景介绍和知识传输,线下组织学生头脑风暴,进行讨论,或者分组布置任务,以成果形式展现学习的效果。如在讲授《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4册)第一单元课文“Icy Defender”时,希特勒率领的德军因为在苏联境内遭遇严寒天气由盛转衰,被扭转了战局。针对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查找我党历史中利用自然因素所做出的一些决定,如爬雪山、过草地等,并用英文在课上进行呈现,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另一方面深化对学生的党史教育。

四、结语

当前,党史教育已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的要求。大学英语教育要積极探索课程改革,立足课程实际和学校实际,守正创新,尽快实现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践行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国辉,高文晏.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党史教育质量探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83.

[2]许立.加强高职学院大学生党史教育路径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1):149.

作者:王连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提升审计报告质量论文下一篇:历史典故中的数学论文